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

2024-07-06

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共11篇)

1.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 篇一

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会()

A.建造房屋 B.使用天然火

C.制造工具 D.过群居生活

2.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遗址,他们应该去()

A.北京周口店 B.云南元谋

C.浙江余姚 D.陕西西安

3.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4.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其中介绍错误的是

A.生活在黄河流域 B.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C.种植粮食作物粟 D.使用打制石器生产

5.“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你知道这位“人文始祖”是()

A.舜 B.禹 C.黄帝 D.炎帝

6.海外华人常自称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7.我国桂林市内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民主选举制

8.下面文本框内文字是某位学生编写的历史故事独白,据此判断,他是为哪一事件编写的独白?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9.同学们大都看过《上下五千年》这部书,它说的是我们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那么,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是

A.舜 B.禹 C.启 D.桀

10.开学了,同学们各自进行自我介绍,甲说:“我姓张”,乙说:“我姓李”,丙却调皮的说:“我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同姓”。你知道丙同学

A.姓唐 B.姓秦 C.姓夏 D.姓周11.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古代的哪一制度有关()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12.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

A.早50年 B.早500年 C.晚50年 D.晚500.春秋时用“尊王攘夷”的口号率先称霸的是()

A.宋襄公 B.齐桓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14.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

A.齐、楚、赵 B.韩、赵、魏

C.楚、燕、韩 D.秦、齐、魏

15.问鼎中原的春秋霸主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16.下列不属于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A.齐国 B.秦国 C.宋国 D.楚国

17.“在合纵连横的斗争中,东部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时而追随秦,时而追随楚。”最能体现课文中这句话意思的成语是()

A.朝秦暮楚 B.纵横捭阖 C.远交近攻 D.退避三舍

18.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19.“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依据。在商鞅变法的措措施中,对贵族利益有直接损害的是

A.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 C.推行县制 D.严明法令

20.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其中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社会改革是()

A.尊王攘夷 B.百家争鸣

C.实行分封制 D.商鞅变法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今山东境内),曰齐。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尚父”指的是谁?他建立了哪一个诸侯国?(4分)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看出构成诸侯的是哪些人?他们从天子那里得到什么?对周天子有哪些义务?(8分)

(3)两则材料反应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4分)

(4)西周实行这种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22.(6分)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

材料二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在全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哪四项措施(8分)

(3)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4分)

(4)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什么影响?(4分)

2.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 篇二

首先,要多读书。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是拥有渊博的知识。渊博的知识从哪里来?就历史而言,一方面是书本上的文献知识,另一方面是地下的文物。地下的文物什么时候被发现、什么时候被挖掘,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历史老师所能掌控的。历史老师要想有所进步,就应尽可能地多读书。本课有许多概念要给学生解释,由于自己以前读过一些学者的书籍和文章,所以在课堂上我能够给学生讲清楚。记得李伯重老师曾经给江南下过定义:小范围的江南是太湖流域,包括苏锡常、杭嘉湖;中范围的江南是南京以东的苏南、浙西地区;大范围的江南是除四川以外长江以南的广大区域。我们书本上提到的是大范围的江南。给学生讲过以后,学生脑子里面有这样一个观念:概念要准确、严密。还记得冀朝鼎在一部书中说到,中国有几个大的经济区,中国的大一统王朝之所以能够迅速统一全国,关键能够掌握几个大的经济区。江南是一个大的经济区,它与关中经济区、成都平原经济区、黄河中下游经济区都是大的经济区。但是它们开发的时间不一样,首先是夏商周时期关中经济区得到了开发,接下来战国时期成都平原经济区得到开发,秦汉时期黄河中下游经济区得到开发,到了六朝时期,江南经济区才得到了开发,这也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能够打败北方少数民族进攻、格局东南半壁的物质基础。以后在抗日战争中,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华北、江南等地,蒋介石依赖成都平原经济区加上外国的帮助才能够稳定下来、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可见经济区对于任何一个朝代都非常重要。

其次,把一些日常生活经验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学习,社会经历、社会实践也是学习,是更深层次的学习,很多人有过过目不忘的感觉,原因是自己经历过以后印象自然深刻。初中生处于独立与依赖、青涩与成熟过渡时期,社会阅历较浅,很多方面都需要老师的引导。老师要想吸引学生,拉近师生之间距离,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日常生活经验教给学生。比如讲到南京的时候,我给学生讲了我在南京的生活体验,南京被称为石头城,被称为六朝古都。南京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南京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包含着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关于魏晋南北朝的特别多,大家知道南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故事为什么那么多吗?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由于北方的战乱,北方大批知识分子和文化人逃到了江南地区,来到了六朝时期的首都南京,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这些知识分子和文化人在南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包含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所以到了六朝时期,南京的故事特别多。

再次,要引导学生提高能力。学生能力的提高需要老师的帮助和引导。老师带领学生讲述教材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比较能力的提高。比如这一节公开课,讲述江南的开发,老师要带领学生分析江南得到开发的自然因素、政府因素、社会因素、人才因素,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这就是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学生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概括能力,学过这一节课以后,老师带领学生概括本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江南开发的历史背景、原因、表现和影响。发展学生的能力,还要重视比较与对比,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开发与中国现在的长三角开发有可以比较的地方,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二者有相同点和不同点,比如在自然环境优越、政府重视、社会相对安定、人才的流动等方面都具有相同的地方,但是也有不同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大开发是北方的人才由于战乱被迫迁移到江南地区的,而现在长三角经济大开发中,人才流动是主动的,主要是优越的环境和优厚的待遇吸纳大量的人才。通过比较,能够清楚地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是乱世背景下的经济大开发。

最后,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合理感染、熏陶学生。学习不是目的,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把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去。历史课一方面具有科学性,它有许多客观真实的知识,这些知识需要老师准确地教给学生;历史课另一方面具有艺术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学生长大以后运用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不犯错误或者是少犯错误。比如讲到西晋统一全国以后迅速灭亡,灭亡的原因有统治集团奢侈享乐迅速腐朽;宗室子弟为了做皇帝,进行了八王之乱;面对着西晋的剥削和压迫,少数民族进行反抗,推翻了西晋的反动统治。学过这段历史以后,为了教育学生,我设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西晋的灭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社会要节俭,国家要齐心协力,要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则。比如讲到江南的开发与中国现在的长三角开发原因,我问学生:这些经济开发给我们现在经济开发提供了哪些经验?他们通过思考认识到,发展经济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离不开人才的保障,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导,离不开安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开设公开课不是目的,开设公开课让自己有了更多的反思,让自己反思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如何激发七年级历史课堂的兴趣 篇三

【关键词】七年级历史;兴趣课堂;构建策略

新课程推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教学艺术的发挥,注重兴趣课堂的构建。七年级历史教师要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学宗旨,采取与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和学科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构建起学生喜闻乐见的兴趣课堂,以此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促进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求知的内在力量,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历史兴趣课堂的追求所在。由于初中生的意志品格还不完善,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其兴趣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左右。因此,要构建七年级历史兴趣课堂,我们必须积极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认知取向和教学需要出发,适时创设新颖而生动的教学情境。把课本的文字描述渲染为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片段,以情境带来的新、奇、趣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兴致盎然中欣然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时,我以网络下载的相关视频资料导入教学,直观、动感、富有故事情节的场面将历史“复原”,在学生的头脑中构成了一个让久远、陌生的历史“重现”的整体情境,增强了学习内容的新鲜感,拨动了学生心灵的琴弦。学生无不为之所感,情绪高涨,整堂课气氛异常活跃。

二、调动情感因素,增强课堂韵味

课堂教学是培育情感的艺术活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构建兴趣课堂的前提和催化剂。作为七年级历史教师,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情感因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中注重调动情感因素,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给学生一种轻松、畅快的心理感受,以此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开掘出学生情感的源泉,用课堂充盈着的情致和韵味触动学生的兴奋点,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并保持高度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精力。在七年级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调动学生情感因素:①以歌激情。用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歌曲调节课堂节奏。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选唱杨洪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用嘹亮的歌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②以表演激情。引导学生把教材的某些内容改编为小剧目,让学生自导自演。③竞赛激情。在课堂上开展历史知识竞赛,通过同学间你追我赶、拼搏向上的竞争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表现意识,增强课堂韵味与活力。

三、引导合作探究,激活学生思维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的行为诠释。七年级历史教师应发挥自己的教学主导作用,让学生树立起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学习观,引导学生就具体历史问题展开自主合作探究,用探究打破学生内心的“平静”,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增加课堂活跃的浓度。同时要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疏通和指点,在确保学生思维路径通达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把新知识的获取、新方法的掌握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在学习“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一课时,恰逢电视台播放电视剧《武则天秘史》,许多同学都看的很入迷。我借此机会以武则天的治国理念为切入点,设计了《武则天的选人用人对开元盛世的人才保障》的探究活动,指导同学们以个体独立思考为基础,通过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收集、归纳、分析资料,在课堂上分组讨论、交流。在讨论、研讨过程中,同学们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各小组纷纷争取发表自己意见,小组间互相取长补短,拓宽思维,既在合作探究中形成了有广泛共识的结论,又使学生对历史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四、实施激励评价,培养学生自信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说过:“激励和鼓舞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办法之一,这会让学生在自信的暗示下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都有喜欢被肯定、被鼓励的天性,教师的课堂评价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投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七年级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全面掌握和分析每位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状态、特长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从发展的角度看待每个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灵感。以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样化,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获得成功的感受,并由此激发自信、扬帆启航。

兴趣课堂是培育智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艺术平台。七年级历史教师要以新课程精神为指南,不断反思、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课堂教学更加“有血有肉”、“有声有色”,讓学生在充满情趣的课堂上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鑫.兴趣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学周刊(C版)》,2011年第4期

[2]郝洪涛.初中历史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年第5期

4.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 篇四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是()A.开明的奴隶主

B.新兴的地主阶级 C.新兴的奴隶主

D.广大的农民

2.战国末期,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强大攻势的战役是()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3.孔子的活动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创办私学

B.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 C.因材施教

D.提出“仁”的学说

4.下列人物中,哪一位的学说被秦始皇吸收并加以实践()A.孔子

B.董仲舒 C.老子

D.韩非子 5.新来的历史老师在自我介绍时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的名称一样。”请问新来的历史老师姓什么?

A.秦

D.周 B.夏

C.商

6.秦朝确立的我国历代王朝所沿用的行政体制称为()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中央集权制 7.秦统一后,某商人要到广东沿海收购农产品,他应该带哪种货币才行?

A B C D A.圆形方孔钱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刀形币

8.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各地前向各地颁发圣旨,让各地作迎驾准备。请问圣旨上文字的书写应是:

A.金文 B.甲骨文 C.楷书 D.小篆 9.秦始皇建立封建中央集权制的指导思想接近于: 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 10.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沿用的郡县制度,最早在全国推行开始于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11.秦始皇的下列措施,就其历史作用而言应该基本否定的是

A.推行郡县制 B.统一货币、度量衡 C.焚书坑儒 D.统一文字 12.看右图,此人被称作“千古一帝”,你认为该杰出历史人物应该是谁? 秦王A.秦始皇赢政 B.汉高祖刘邦、扫C.汉武帝刘彻 D.西楚霸王项羽 六合13.秦朝时期,王家四兄弟的情况下列说法有误的是,虎A.老大被征去修长城 B.老二被征去与匈奴作战

视C.老三在家练小篆 D.老四整日忙于发明编钟

14.汉武帝时,地方上的诸侯国被越分越小,这种现象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

A.推行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征战匈奴 D.开拓西域 15.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始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隋朝

16.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国家统一问题

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儒家思想问题 17.当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屋社会的时尚。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18.“汉并天下”瓦当的出土进一步证明了

A.西汉的建筑技术高超 B.汉王朝的兴盛和统一 C.西汉想统一的愿望 D.震慑少数民族的手段

19.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科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九章算术》 C.《周髀算经》 D.《甘石星经》 120.关于造纸术的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西汉前期就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C.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D.在秦始皇在位时期,纸的使用在我国已经相当普遍。

21.到河南南阳旅游,一定要参观医圣祠。你知道这是为了纪念谁吗? A.华佗 B.扁鹊 C.张仲景 D.李时珍 22.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道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23.《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主要是因为它 A.歌颂了农民领袖斗争精神

B.刻画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 C.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又是一部文学著作 24.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是()

A.晋楚城濮之战 B秦始皇“焚书坑儒” C.“文景之治” D.三国鼎立 25.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艺术宝库。下列实物图片与它有关的是:

A B C D

二、识图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2分,共10分。)26.请认真观察《秦朝疆域图》,将相应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1)秦朝的都城A

(2)秦长城两端西起B

,东至C

,(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爆发的地点D

秦朝疆域图

C

B A D(4)你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三、材料解析题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工人日报(2004-4-22)报道: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国际路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将于10月26日至28日在我国西安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材料二:丝绸之路示意图

(1)请你介绍汉代开辟、维护古代丝绸之路的功臣。(4分)

(2)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并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3分)

(3)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1)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那两位著名帝王?(2分)

(2)这两位帝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3)这两位帝王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4)两位帝王在军事上采取的共同措施是什么?(2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便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请回答:

(1)前两句诗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

(2)后两句诗指的是什么事件?当时的皇帝是谁?(4分)

(3)诗句的作者对这一事件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谈一下你的看法。(3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材料二: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1)这是谁的名言?他写过什么书?(2分)

(2)这本书记述了哪一时期史事?(2分)

(3)材料二是鲁迅对这部书的评价。请问鲁迅为什么给这本书这么高的评价?(4分)4

七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5 BDBDA 6-10 DADBC 11-15CADAB 16-20 DBBBD 21-25 CACDC

二、识图填空题(10分。)

26题、(10分)

(1)A----咸阳(2分)(2)B-----临洮(2分)

C-----辽东(2分)

(3)D----大泽乡(2分)(4)秦朝的暴政(2分)27题、(11分)

(1)张骞、班固。(4分)

(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3分)

(3)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4分)28题、(12分)

(1)秦始皇和汉武帝(2分)

(2)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分)

(3)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4分)

(4)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是匈奴不敢与西汉抗衡。(或“派兵大力反击匈奴”)(2分)

29、⑴、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大力反击匈奴。(2分)⑵、昭君出塞 汉元帝(4分)

⑶、赞许的态度。(1分)因为昭君出塞使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人民安居乐业,促进了两族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2分)

30、(1)司马迁,《史记》。(2分)

(2)《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2分)

5.七年级作文:第一次月考的反思 篇五

发了卷子后,我好好反思了上面的错题。

语文大多错再阅读理解,比如卷子上的第三题,课内阅读一共十一分,我只得三分,倒数第二题的阅读,十八分、我也只得三分。因为我每次想答案时明明已经接近对了,可是又不确定,就往后多写了点,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一分没得到。哎!到头来、看到别人的加分答案和我当时想的差不多,都要惭愧死。而且就差一分我就能及格。

第二个阅读的最后一题,我实在是不会写,只有蒙咧,蒙都能蒙一分,神马情况?!

以后做这种题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在上面做一点小改正就行了,免得铸成上面的错误。

数学主要是过程公式和最后一题扣分重,有的应用题知道怎么做,可光写答案分并不多,还要把主要的过程和公式写上去才得满分。

最后一题是一道行程问题,里面就包含了时间,路程,速度,还有相遇和追及问题,在这只中也会有许多公式和原理,然后产生很多数据,然后我就会被这些东西搞得稀里糊涂,然后就扣分咯。

英语就是错在听力部分。笔试部分单词发音和音素上。听力就是错在没听清楚发音,所以就扣分比较多,而且有的单词我都不认识。笔试部分第二题就错在这上面乐,把发音不同的单词写出来,有两组中有单词不认识,没想到还蒙对一组,上天保佑啊!

第三题也差不多,他给你一个单词,让你写出两个与这个元音音素相同的单词,我想了半天,谁叫我词汇量不大呢?就把发音相同的单词写上去咯,没想到班上也没几个对得多的,我开玩笑地说了句‘‘我们又不是‘词海’!

6.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 篇六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迎着明媚的阳光,捧着累累硕果,带着满腔的热情,我们迎来了第一次月考的成果展示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七年级的全体任课教师向这次取得着优异成绩的班级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你们能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同时也希望没有受到表彰的同学不要气馁,快马加鞭,奋力追击,争取在期中取得好的成绩。

同学们,七年级是人生的另一个黄金起点,要想让自己的人生之花绚烂有活力,需要我们充分的付出,还要有不朽的毅力,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让良好的习惯成就精彩的未来,作为教师我们会极力做到: 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提高课堂效率的主渠道是备课,因而一定要把功夫实实在在地花在课前。认真用心去钻研教材、整合教材;认真用心去分析学生的知识起点、知识经验;充分考虑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认真设计,做好教学的方案;依据方案,调动课堂气氛,把课上好上活,上出效率,上出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备课时尤其要做好如下几点:

1、先备学生。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基础以及非智力因素等,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创造情景、组织活动,也才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超前备课,单元备课。就把全学期的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每个单元作为一个小整体,分解难点、重点,提前架设桥梁,为以后教学扫清障碍。

3、备方法。针对本节内容,怎样设计问题,设计活动,怎样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发展求异思维,形成创新思维,这是备课的一个重点。

4、处理好与教材的关系。教师和教材是主从关系,教师应以教材为框架,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本,根据实际去取舍或增减教学内容,避免照本宣科。最后指导学生联系实际,加以运用。上好每一堂课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抓好课堂教学,保证45分钟的教学质量,上好每一堂课,向课堂要质量,在教学前要做好准备。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为了保证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我会恰当的选好一堂课所准备的内容,并精选好内容的多少及内容的生动性、丰富性。首先要自己对自己满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次尽可能的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它既可以增加课堂密度,也可以很大限度的吸引学生。最后上课过程中一定要有师生之间的互动。通 作业要适时适度

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学习过程,•也是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做好每次作业的布置。•

从作业时间方面,要适时。学生在每天的新课学习之后,•一定要及时进行巩固性的作业练习,使学生刚学完新知识后,就能得到及时练习,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知识得到巩固。正是“趁热打铁”,“事半功倍”。从作业难度方面,要适度。•作业难度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像登木梯一样,难度一步一步提高。

作业布置要“因材施练”。作业布置,既要顾及全体,又要针对个别。确保留作业的目的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要善于总结积极反思

总结包括知识的整合,方法的归纳,反思不仅包括的漏洞还包括态度和方法以及任何一个细节;

作为学生你们也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先预习后听讲。很多学生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在课堂上,老师讲什么,头脑就装什么,非常被动。如果在预习时就把本课的内容,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听起课来才能有目的,听讲时就感觉到亲切,自然,与教师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不易走神。2.专心听讲,会听要领。

上课要掌握思维的主动权,要做好课前准备,在听课过程中有始有终,专心听讲,有针对性,坚持到底。在听讲过程中,积极思考,紧跟老师的思路要明确当堂知识。听课过程中要谨遵以下几个程序:课前预习——上课专心——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课后小结——系统小结——复习巩固

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必须以教材为主线,以教师为媒体。引路人。做回学习真正的主人。真正体现出自己的主体地位。只有科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才能较好地提高学习成绩。同学们,月考已过去,下一阶段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等待你们挑战还会很多,但请你们不要退缩,因为老师们会一直伴你们左右,为你们保驾护航,这一路走来,回顾过去,我们无怨无悔。展望未来,我们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早已在心里默默发誓: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憔悴红颜,我们会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共同树万世之师表,铸不朽之师魂!为此我代表七年级全体教师向大会做出以下承诺: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依然会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宗旨,以敬业务实的工作、开拓进取的精神;立足于讲台,继续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要质量,奏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凯歌!用新鲜的活水浇灌求知的心灵,用灵动的智慧去弹奏学生的“心灵之乐”,用和煦的道德微风去抚慰学生稚嫩的灵魂!

同学们,选择了勤勉与奋斗,也就选择了希望与收获;选择了纪律与约束,也就选择了理智与自由;选择了痛苦与艰难,也就选择了练达与成熟;选择了拼搏与超越,也就选择了成功与辉煌!那么就请用我们的勤奋和汗水,用我们的智慧和热情,抓住这宝贵的今天,师生团结一心,努力在今朝,去创造美好的明天吧!

7.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 篇七

关键词:七八年级;历史课堂;反思分析;知识目标;课堂秩序

历史新课改的实施与普及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发展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更好发展。但是,我们必须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认识。很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只重视课堂教学的表面形式,却忘记了注重历史教学的实质,这样一来,就会使历史课堂中出现一些假象。下文是笔者对初中七八年级人教版历史课堂教学的反思分析。

一、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在尊重学生历史基础的前提之上开展,在发展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着重促进他们综合情感素质的提升与进步。”

比如,在上历史课的时候,有教师在讲述“春秋战国纷争”这部分知识时,要求学生把课本里的成语故事或历史典故,如“烽火戏诸侯”“围魏救赵”等用自己最简洁的方式进行表达,可是由于学生自身的历史基础知识不够,他们对于故事的表达往往不够完整。

我个人认为,要想帮助学生学好初中历史知识,必须从夯实他們的历史基础知识入手。学生只有对历史发展、线索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才会对整个历史知识体系有一定的认知度,从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产生爱国主义情感、责任感的态度,还具备人生观、价值观的理念。所以,注重历史基础知识,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才是培养初中七八年级历史课程的新目标。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只走形式

历史教师在改善教学方法的同时,不但要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还要经常组织一些有创新色彩的教学活动,力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比如,一些课堂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组织的历史知识竞赛等方式,这对学习历史更有帮助。在活动当中,学生也可以跟教师调换位置,体验一下历史教师的教学过程,从而学到更多的历史相关知识。

可是,很多活动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比如,历史课本剧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课堂表现形式,但教师在对这些活动指导的过程中,没有想到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也没有想到学生参加这个活动从中得到了什么,只是享受在活动中的那一份快乐,活动的内容表演得也比较简单,而且很单一。所以,想要实现课堂教学多样化,就不能只走形式,要将教学计划和目标落到实处。

三、遵循师生互利的同时定要维持好课堂秩序

在新教育观点上,教学遵循的是师生互相学习。在初中历史课程发展过程中,教师的观点都在不断更新,也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不管是在历史学习上,还是在其他问题上,都是遵循着师生互利的原则。可是在师生学习的同时,我们还会遇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课堂有些混乱,没了秩序,学生自己说自己的,似乎与历史课堂探讨的内容并没有太多的关系。而且这种问题不光是在历史课堂中出现,在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也会经常出现。对于初中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秩序、规则尤为重要,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在历史课堂学习当中探讨问题是避免不了的,可是这个探讨的内容一定要注意,是跟课堂内容有关的,教师在秩序、规则上一定要加大管理力度。

四、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能走入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在初中七八年级历史课程开发当中,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越来越突出,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被很多教师所采用。例如,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针对某一历史知识点来创设一些比较富有情趣的情境,还要提供一些真实的历史视频、图片等资料,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这对学生的历史思维的形成也有一定帮助。

可是,很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却走入了误区,也就是说多媒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我们不难发现,在多媒体历史教学中,教师将视频、音频、图片等各种材料都运用在了教学中,学生很被动地、不加思考地接受这些事物,换句话说,学生是在被教师强硬地灌输历史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表面看着很有成效,其实效果并不是那么明显,这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很被动,也容易形成审美疲劳。

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不是无所不能的,对于目前状况来说,它只是一种比较普通的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所以,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要在多媒体辅助的同时,还要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从而发挥出理想效果,不能只一味地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而忽略了多媒体教学所处的位置。

除了上述内容以外,对于初中七八年级历史教学中出现的其他课堂问题,教师还要进行详细的思考,以解决现存的问题,给学生有历史学习气氛的课堂环境。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说:“教师的成长规律是经验+反思=成长。”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和创新,并在行动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名“反思型”的历史教师,使我国的历史教育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 新疆林业厅子女学校)

8.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 篇八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 45 分)

1.根据拼音将汉字依次填写在下面括号内。(6分)

有专家指出,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虽然学生现在并不能准确地理解古诗文的含义,但是这种背诵会在其记忆的底板上根深dì固,使其终身受益。国学诵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潜移mò化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tao。引导孩子们qiè而不舍地诵读经典,会使孩子们养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拥有丰厚的文化底yun,从而使孩子们的人生不留遗hàn。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全集》(上海现代书局1930年版)。B.多么可爱呀,这些孩子!

C.我们的院子里种了好多花,像菊花啦、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什么都有。D.“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眉山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D.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B.为了在科技大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C.王老师指出并耐心地纠正了我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D.在校运会的田径赛场上,初一(1)班的同学们在为本班首当其冲的运动员呐喊助威。....5.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旁边的那匹野马微微昂着头,表现出一种轻捷的神情,这种神情又与它颈部的美相得益彰。B.我本来对那些的情况不熟悉,你却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C.“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瘦西湖,以其美仑美奂的风姿独异诸湖。D.联欢晚会上,张华和李明合作的哑剧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的一项是()(2分)

A.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四世同堂》、《龙须沟》。

C.马致远,号东篱,元朝著名戏曲家、散曲家。他的散曲代表作是《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戏曲代表作是《汉宫秋》。

D.曹操,字孟德,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品有《蒿里行》、《观沧海》等,《观沧海》写于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大胜而归的路上。7.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感情。

B.《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雨的四季》选自《散文》,是刘湛秋的作品,写的是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D.《天净沙 秋思》仅用28字就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之情。8.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5分)(1)安不忘危。(2),吾贼也。(3),一枝红杏出墙来。(4),登高必自卑。(5),病树前头万木春。(6)东隅已逝。(7)“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8)《观沧

襟的诗句:,。(9)《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词句:。

(10)人隔两地难相聚,月照中天千里共。请你写出古代诗人将思乡、怀友之情寄予月亮的古诗句

(连续两句)。

9.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和阅读感悟,仿照下面语段中的两个划线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4分)

没有书,就像天空失去了阳光,鸟儿失去了翅膀。书给予我们的是无形的财富——知识和阅历。在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我们学会了坚强;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我们 增长了智慧;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0.语文综合实践活动。(8 分)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书声琅琅……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开展“诵读进校园”的大型读书活动。

(1)校园标语文化是一种氛围,更是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延伸的基础。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标语。(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校的文化长廊里有以下几位文化名人的雕像,请你选择其中一位,用一句简练的话对他作介绍。(不能只引用名人的原话)(2分)孔子 屈原 司马迁 李白 杜甫 苏轼 曹雪芹 鲁迅 安徒生 高尔基

人物:_________________ 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列举。(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就如何营造“班级文学”的氛围,请给老师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5 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9分)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1.“次北固山下”的“次”意思是(2分)

1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3分)

13.首联中的、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2分)14.诗的前两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吴旭阳的《会呼吸的建筑》,完成各题。(10分)

①仿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结构式仿生建筑,其建筑就像动物的骨骼一样,拥有最优的力学 性能和结构体系,能够有效地减少材料的用量。表皮式仿生建筑所使用的建筑围护材料就像动物的皮肤一样,拥有防寒、透气、不透水等多重特性,而且随着外界气候条件的变化来改变表皮的透光、保温特性,从而创造出舒适的室内环境。功能式仿生建筑的构件能够像生物的毛细血管一样运作,可以调节温度、控制室内空气的流速和流向,而且相对于普通的空调系统,大大降低了材料使用成本。如果一个建筑同时具有上述的两点或三点,则统称为复合式仿生建筑。

②仿生建筑源于自然又回归自然,每一类仿生建筑都别具一格。人处其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它们当中,有的能够像向日葵一样旋转,有的能够像仙人掌一样开花,有的能够像盛开的马蹄莲一样迎风招展。

③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能够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房子的旋转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方位进行的,白天朝东,黄昏朝西。且太阳落山以后,控制程序会让房子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这样的设计能使位于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以最大日照角度对准太阳。建筑物四周的太阳能集热器也能面对直射的阳光,以获取更多的太阳能。此外,“向日葵建筑”旋转的动力全部来自自身的“光合作用”,即由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和小型太阳能电动机提供动力,十分节能。

④仙人掌一般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会竭尽全力地吸收和储存水分。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大面积的户外阳台就是它们吸收和储存能量的“凸起”和“刺”。住户们将各种植物种植在自己的阳台上,整个建筑就像是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厂,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

⑤花梗是马蹄莲的中轴部分,它除了是结构主体,还作为整株植物的能量传送带,使水分、养分及时地在根、花、果之间传送。“马蹄莲建筑”的塔楼作为整支“马蹄莲”的花梗,在其底部设有集热棚,利用温室效应加热空气,通过中心烟囱的内部气流,将热量源源不断输送给整座建筑。此外,塔楼的表面并不平整,像折过的纸一样,这样能够保证经过气流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而且为了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花”被设计成双弧形界面,将风速提高为环境风速的4倍。当风吹过,“马蹄莲建筑”就会迎风招展,呈现着蓬勃的生机。15.本文的用“会呼吸的建筑”为题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城市“仙人掌建筑”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其实,大自然还有很多神秘之处,科技将产生无限可能。你认为未来还将会出现什么样的仿生建筑呢?请写出来并指出其原理或功能。(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那些卑微的母亲》一文,完成各题。(12分)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在桌旁坐下,就见一个老妇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 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躬着身子,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当时,朋友正说着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于是她将身子躬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新鲜的蚕豆……”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们的说笑声淹没了。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解开口,才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擦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印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去,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那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她:“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 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扯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号。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绿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内,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 要被后面的车碾住了,忽然,就见我身旁的一个女人,猛地冲过交通协管员的指挥条,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连串汽车尖锐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赔着笑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水瓶,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个可以做孩子晚饭的烧饼,或者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崇高,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18.概括文章第③④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2分)

19.文章第①段“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3分)

20.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 ?(3分)

21.通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4分)

(四)阅读汪夕禄的《零分》,回答各题。(14分)

①小旦从汪老师手里接过试卷。鲜红的零分像一面垂头丧气的旗帜猎猎作响。小旦很害怕,不敢看老师的眼睛。好在老师也没有看他,挥挥手说,回去给家长签个字。

②小旦心里难受极了。汪老师平时最喜欢他,上次看到他的指甲里藏了不少泥垢,亲自用指甲钳替他整理干净了。上学期,小丹的语文考了全校第一,汪老师当即就从自己的书橱里拿出同学们都垂涎三尺的《草房子》奖给了小旦,上面还有作者曹文轩的亲笔签名,神气得不得了。

③小旦看出来,易动感情的汪老师真生气了。从全校第一到零分,就是从老柳树上摔下来也不会这么惨。小旦叹了口气,含着泪回家去。

④路上的油菜花都开了,金灿灿的,黄色的花粉沾到小旦的身上,好香啊。小旦的家在一片油菜地的后面,门口有一棵高大的柳树,上面住了一窝灰鸟。正在家门口等小旦的老黑一看到小主人,摇着尾巴迎上来。小旦没心情理它,手里的试卷攥得更紧了。

⑤爷爷坐在院子的槐树下,一树的槐花白得像雪,香气四溢。爷爷的手里抓着那把乌黑梢子的二胡,眼睛微闭,吱吱地拉着,喑哑的琴声,在静静的院子里显得很特别,小旦找不出词形容。但他知道爷爷拉的是什么曲子,自从爷爷动手术以后,老是拉这首《病中吟》,有时候会把老泪拉出来,小旦也跟在后面流泪。过去的爷爷多么壮实,像谷场上的公牛,可一场病,爷爷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说话都抖个不停。小旦再不敢惹他生气了。

⑥小旦啊,回来了,锅里有好东西,你去看看。知道今天你们发榜,犒劳你的。⑦小旦揭开锅,几个长相喜人的嫩玉米卧在清水里。小旦拿起一个,咬咬,真甜。小旦拣了一个大的给爷爷,站到旁边,等爷爷问他。爷爷心情很好,竟然没有问他成绩,很难得地拉了一曲《良宵》,琴声俏皮得像枝头的小鸟。

⑧小旦转身到屋里写作业。作业写完,天已经黑了。挂在天上的凉月很亮,院子里洒下一片银光。爷爷忽然喊小旦出去,让他坐到自己身边。小旦,你要什么奖赏?这次考试又是第一吧。

⑨小旦不敢说话,把试卷递给爷爷。爷爷看完脸色就变了,鼻子里呼哧呼哧出粗气。小旦害怕了。爷爷你咋了?

⑩爷爷不答话,老泪下来了。人一老,眼泪就多。爷爷走回自己的屋子,一声巨大的叹息,差点把小旦的心砸碎。小旦咬咬牙,跟爷爷进了屋。

⑾老师说让爸爸签字,你打电话让他们回来吧。小旦说。爷爷不理他,没有开灯,脸朝墙躺到床上,月光从窗外照进,把爷爷的睡影沉重地映在墙上。

⑿爷爷你让爸妈回来吧,上次王小锐考了个不及格,她爸妈就从沈阳回来监督她了。我好不容易考了零分,你为什么不让他们从黑龙江回来?爷爷,我求你了,打电话给爸爸吧,我想他们了……

⒀小旦的泪再也忍不住了。他抱住了老泪纵横的爷爷。..22.赏析第①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妙处。(提示:可从修辞或用词的角度赏析)(4分)23.文末“小旦的泪再也忍不住了。他抱住了老泪纵横的爷爷。”祖孙俩都流泪了,试比较分析祖孙俩泪水所饱含的感情。(4分)

24.小旦为什么会从全校第一跌落到考零分,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主要原因,并说说这样安排的作用。(6分)

三、作文(60分)

生活中,常有一些东西在不经意中触动着你的内心,让你难以忘怀,这些触动或许来自一次偶遇、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位朋友、一处风景、一段情感…… 请以“ 触动了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将题目补写完整;2.字数在600字以上;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

1.蒂 默 陶 锲 蕴 憾(6分)2-7 C D C A B C 8.略(8分)

9、在海明威《老人与海》里,我们懂得了勇敢:在施耐庵《水浒传》里,我们理解了友谊;在冰心《繁星*春水》里,我们感悟了母爱的真谛;在伊索《伊索寓言》里,我们学会了思辨;在巴金《家》里,我们懂得了自强。

10.(1)示例①:诵读名人,你行我也行!②经典诵读,你行我也行!③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④让花香伴随书香,让名家走进心灵。⑤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⑥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同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⑦读经典,品美文,提性情。(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符合活动主题即可)(1分)(2)提示:能抓住名人特点,与名人生平事迹吻合,语言简练即可。(2分,人物不计分,只引用名人的原话不得分)(3)例:①利用橱窗、画廊营造校园读书环境,②举办名人名著推荐介绍活动③举办经典诗文诵读比赛、读书报告会,④读书心得征文比赛,⑤办一期“我爱文学”“与经典有约”的手抄报、黑板报……(1分)(4)答案开放。(要求:①有建议的具体内容②有提出建议的理由③用语要得体)例:老师:我们班是否可以设立一个“图书角”,同学们可以将自己看过的图书放到图书角,大家可以交流阅读,这样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图书的阅读价值,您看行吗?(2分)11停泊,停留

12.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3.客路 行舟 14.潮平两岸阔

15.“会呼吸的建筑”,题目新颖,运用了拟人(物)的手法,形象生动,告诉了读者说明的对象。(3分)

16.①能吸收和储存能量。②能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③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3分)

17.示例:变色龙建筑——仿照变色龙生态特征,具有在不同的环境下呈现不同颜色的功能。

(写出科学可行的仿生建筑名称2分,写出原理或功能2分。共4分)

18.在超市做保洁的母亲,为了儿子读书,谦卑而勤奋工作却遭到主管的训斥。19.外貌描写,既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贫穷和低微,又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自尊与自爱。20.身份低微,收入微薄,生活在社会底层,不被人重视。

21.生活中有很多这样平凡而卑微的母亲,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但是她们都是靠辛勤劳动维持生计、抚育儿女的母亲,因而她们又是无比崇高,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22.示例1: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将零分比作旗帜,将旗帜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零分对小旦内心的巨大冲击力(2分)。示例2:“鲜红”既实指分数的颜色,又写出零分的刺眼,对小 8 旦刺激很大(2分);“猎猎作响”既写出了旗帜的动态感,又凸显出小旦内心情感的复杂(2分)。(意思对即可)

23.小旦的泪水中饱含了对爸爸妈妈的思念,也包含了自己惹爷爷生气后内心的愧疚(3分);爷爷的泪水中饱含了对孙子的疼惜和因家庭生活状况不景气,儿子不得不外出打工而不能满足孙子需求的无奈(3分)。

9.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分析 篇九

一、试题分析

本次月考试题的范围是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1---5单元,所涉及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两个部分。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了考察。试题覆盖面较广,注重考察学生对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年代的及材料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由于本次考试虽然闭卷考试,但是死记硬背的题很少,试题要求学生在记住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能力考察。既是学生对历史人物、年代、事件要求记忆,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分析、总结等方面综合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试题难度稍大了一些。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选择题。选择题中第1题,学生没有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基本含义。第6题学生应先分析出尼罗河是埃及文明,其次要对每一选项内容进行分析最终找出正确的答案。第7题学生对试题分析不到位没有从题干中找出有效信息。第12题“以下历史人物中,抗击过同一殖民国家的民族英雄是”学生对历史人物掌握不够。2.选择题。第14题学生对材料分析不够。15题第3问学生对美法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去后,颁布的法律文献,学生只答革命中的文献,读题不够认真。第4问认识对法律文献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学生对本题认识不够分析不到位。第16题第3问应答蒸汽机火车或火车机车提供动力,学生也知道但是就是表述不清楚。第4问根据这些机器发明者的国籍、身份及机器的应用等,分析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学生不能能够根据要求答出正确答案。

三、教学改进

1.教学过程中注重课标和教材,结合课标和教材进行有效备课要。2.教学中应更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

10.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 篇十

八年级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其根本原因是()A.为了割占香港岛

B.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C.为了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D.为了报复中国的禁烟运动 2.导致如下图中1843年前和1843年清朝纺织原料及纺织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英国机器纺织品的倾销 C.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马关条约》签订

3.下列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A.割占香港岛

B.赔款2100万元

C.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协商

D.五口通商

4.2011年夏天,失而复得的国宝——圆明园生肖兽首铜像(下图)在全国各地巡回展出。这四件国宝当年流失海外与哪场战争有关()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俄国

6.兴起于广西桂平的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都()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7.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A.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洪秀全称“天王” C.太平天国在永安封王建制

D.天京变乱

8.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这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是指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9.“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洋务运动的哪一项措施符合上述思想()A.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B.派遣海外留学生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创设京师同文馆 10.有人说:“洋务运动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战争分别指()A.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野蛮屠杀中国居民的事件发生在()A.平壤

B.旅顺

C.大连

D.威海卫 12.某条约缔结后,晚清重臣张之洞哀叹:“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巴黎和约》 13.下图反映的这一现象出现在哪一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14.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

C.精减机构

D.裁汰冗员 15.(2017长沙15题)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A.救亡图存

B.巩固清朝统治

C.向西方学习

D.发展资本主义 16.某历史著作中有“师夷长技图谋自救” “公车上书轰动全国”,“三民主义光芒闪耀”、“民主科学旗帜飘扬”等章节,此著作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A.近代化的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C.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7.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外国传教士的活动十分猖獗 B.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

C.清政府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 D.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加深

18.“外国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份“礼物”指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9.《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下列有关该条约签订后中国发生的现象的叙述可能正确的是()

A.1903年张三从天津海口经过,看到了威武雄壮的大沽炮台 B.1903年李四从山海关经过,看到了澳大利亚的士兵在巡逻

C.1903年,贺六做生意发财了,想在北京东交民巷购买一所宅子,结果被外国兵赶了出来 D.1903年王五到北京去,看到义和团的势力发展到北京地区,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0.某地拟建辛亥革命纪念馆,以纪念在辛亥革命期间首先发动的反清起义等事件。这一地点应该是()

A.延安

B.天津

C.南京

D.武昌

21.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先生把“政治革命”概括为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22.“它是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活动。从云南开始的。。。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国的延续阴谋,恢复了共和制。”材料评价的是()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护法运动

23.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座雕像,雕像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母D(Democracy民主)和S(Science科学)。这是纪念以北京大学为主要地点开展的()

A.维新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爱国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24.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A.民国十二年

B.民国十三年

C.民国十四年

D.民国十五年

25.1916年的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死了”,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样说的理由是指袁世凯()

A.篡夺革命果实

B.建立新式陆军

C.出卖了维新派

D.公然复辟帝制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26.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材料二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

——[英]马戛尔尼

材料三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

材料四 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回答:(计14分)

(1)材料一中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2分)

(3)材料三中“订得那样苛”的条约指哪一条约?这是因清政府哪次战争战败而签订的?(4分)

(4)材料四中“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与《辛丑条约》中的哪一项内容密切相关?(2分)

27.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列强通过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计12分)【撕裂的国土】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1)图一所示阴影领土和图二领土在近代史上分别曾被列强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割占?你知道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一国家吗?(6分)【烧毁的尊严】 材料二

(2)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由图三到图四,你会联想起中国遭遇的哪一劫难?(2分)【侮辱的数字】

材料三 “4.5亿,是个意味深长的数字,也许经过核算,也许根本就是对国人的侮辱。合计当时大清国每人一两。老太后的一时糊涂,板子却打在大清国每个子民的屁股上。”

——西门送客《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3)上述材料是对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评述?(2分)【屈辱的感悟】

(4)近代史留给我们的沉重感受就是——屈辱。对此,你有何感想?(2分)

28.中国进入19世纪中期以后,在本国封建统治和外国殖民压迫下,逐渐病入膏肓。为挽救中国于危难,不少仁人志士寻找济世良方,展开一场场“救治行动”。(计14分)【救治之路】

(1)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说它们各指什么运动?(6分)【再次问诊】

(2)随着救治行动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疾病”不仅是在肌体上,更多是在头脑中,针对这一发现,“名医”开出了什么良方?(2分)【聚焦名医】

(3)以下是对中国展开救治行动的各位“名医”,你最敬佩的是哪一位?请说出他最主要的贡献。(4分)

【大道行思】

(4)尽管“名医”们开出了不同的药方,但这些药方有着共同之处,请指出其中的一点。(2分)29.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计10分)

材料一 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林文忠公”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冯忠辉《近代前期主要政治派别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材料二 “复(严复)殚心著述,於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

失得,证明而会通之。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朅辞达奥旨。”

——《清史稿》

材料三 中日和约十一款,全权大臣既画押,电至京师,举国哗然,内之郎曹,外之疆

吏,咸有争论,……初则广东举人梁启超联名百余,湖南举人任锡纯、文俊铎、谭绍裳各联名数十,首诣察院,呈请代奏。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一中受“林文忠公”影响,魏源编著《海国图志》一书的目的是什么?(2分)(2)说出材料二中严复影响最大的译著?(2分)

11.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 篇十一

历史试题

(开卷 本卷共五个大题,满分 50 分,与思想品德学科共用 9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 答题卡的要求作答。

1.右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晚唐陆龟蒙所著《耒耜经》记载“直辕已改为曲辕,因而更便 于转弯和操纵。”它的主要用途是

A.交通运输 B.农业生产 C.惩处囚犯 D.陶器制作 《尚书·五子之歌》记载:“祖先早就传下训诫,人民是用来亲近的,不能轻视与低看;人民才是国家的 2.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下列唐太宗的做法最直接符合这一认识的是

A.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B.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C.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D.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3.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大力提倡节俭,成就“开元盛世” 的唐朝皇帝是

A.李渊 B.李世民 C.武则天 D.李隆基 4.下列古建筑既是古代工匠智慧和技艺的结晶,又是历史见证。其中,见证唐与吐蕃友好关系的是

A

B

C

D

5.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史实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武则天——重用姚崇、宋璟 B.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C.玄奘——到天竺学习佛经 D.宋应星——编著《本草纲目》

6.“(盛唐)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强大的国力,促成了文化的全面繁荣,同时也使诗歌创作进入一个 黄金时期。”材料直接反映了

A.盛唐局面出现的原因 B.唐朝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 C.唐诗兴盛的时代背景 D.唐诗兴盛与文化繁荣的关系

7.康熙帝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他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 族团结所作的努力有

①指挥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 ②册封喇嘛教首领五世** ③派郑和下西洋 ④平定噶尔丹叛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隋唐时,重庆境内井盐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不包括

A.南平军 B.渝州 C.昌州 D.合州 9.大足县以“大丰大足”之意而得名,作为重庆市旅游精品之一的大足北山石刻始凿于

A.唐代 B.北宋 C.南宋 D.明代 10.率领红三军转战黔江、彭水,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是

A.任弼时、王震 B.毛泽东、朱德 C.彭德怀、滕代远 D.贺龙、关向应

历史试题卷 第 1 页 / 共 4 页

11.2005 年以来,重庆城市交通逐步进入“轻轨”时代,市民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回顾历史,重庆第一 条城区公路建成于

A.1922 年 B.1929 年 C.1930 年 D.1933 年

12.陪都时期(1937.11~1946.5)的重庆堪称民主党派的摇篮,如今全国八个民主党派中有四个先后在渝成 立或筹建。其中,中国民主同盟诞生于重庆的

A.桂园 B.黄花园 C.特园 D.林园

1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说:“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按照中 国的模式,日本也分为若干省和地区,由从天皇和国家议会那里取得权力的总督和地方行政官统治。此外,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这表明

A.改革废除了贵族对部民的私有制 B.改革颁行了租庸调制

C.改革效仿唐朝,实行中央集权,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管理 D.改革使日本的土地归农民私有

14.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下列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新解放区完成土地改革 ④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②①③④ 15.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梭伦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 B.九一八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 分。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北宋中期,全国 1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增至 46 处。东京(开封)人口达到百万以上。南宋都城临安府(杭州)到宋宁宗时已达 120 多万人。宋代城市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商店可以随意开设,不再采取集中 的方式。开封城内,到处都有商铺、邸店、质坊、酒楼、食店,而且还有晚上交易的夜市。城内还有多处 供居民娱乐的场所,叫做瓦子,里面有“勾栏”(歌舞场所)、酒肆、茶楼。入元以后,许多历史悠久的城 市继续保持着繁荣局面,而且随着运河的恢复和海运的开通,在运河沿线和沿海出现了一批非常活跃的城 市。早在唐代出现的在大城市周围的定期草市墟市,到宋代已经普遍存在于大、中、小城市周围和一些村 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易场所。许多草市逐渐发展成镇市,镇市发展为城市。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 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 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16.宋代城市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商店开设采取集中的方式。17.宋代城市居民的生活多姿多彩,娱乐活动丰富。18.北宋时,烧煤在东京城内已很普遍。

19.草市墟市成为宋代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20.唐代至元代,我国城市发展迅速。

三、填图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21 题 3 分,第 22 题 2 分,共 5 分。

(1)仔细观察下图 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2 分)21.A.隋朝的都城 B.大运河的中心(2)据图指出隋朝主要粮仓的分布特点。(1 分),在图例栏的横线上画出相应的图例。(2 分)22.观察图 2《马可波罗东游路线示意图》

历史试题卷 第 2 页 / 共 4 页

图 1

图 2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23 题 7 分,第 24 题 6 分,共 13 分。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宋时期……各少数民族先后在北方建立起了各自的政权,北方的汉人为了逃避民族压迫大举南 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同时也将原本北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往南方。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南方的 经济已经完全超越了北方,并且出现了临安、建康等特大城市。——叶凡《宋代经济思想研究》 材料二 随着国民政府移驻重庆、沿海工厂的内迁,以及重庆人口的剧增,原是一个不起眼的江边小城,俨然成了中国经济的脊梁。1937 年,重庆的百货业仅 70 家,1942 年,发展到 2400 多家,增加了 30 多倍。到 1945 年,重庆的大小商贸公司、商店发展到近3 万家。重庆至贵阳、成都、宝鸡等都有公路运输,还开 辟了重庆至香港、昆明、成都、西安、哈密以及至仰光、河内、加尔各答和莫斯科等航线。

——《重庆历史》下册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了中国人口大规模迁移的集中地带,这极大地推动了该地区 的发展。据统计,1990 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仅占全省人口的 27.63%,而社会生产总值却占全省的一半 以上,而全省边远 49 个区县,人口占全省的 40.77%,社会生产总值仅占到全省的 19.6%,这便成为人口迁 移的最大经济动因。——寇宣奎《广东省人口迁移和流动状况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宋时南方经济能够超越北方的重要因素,并指出这一因素有利于南方经济发展的 具体表现。(3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重庆成为“中国经济的脊梁”的表现。(2 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人口迁移集中地带的经济动因。(1 分)

(4)综上,分析促进经济发展的共同有利因素是什么?(1 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盛唐时期的中国有着拥抱世界的宽阔胸怀,不仅跨越国界的贸易远远的超过了汉朝,与周边乃至 远方各国的文化交流也拓展到新的领域和更大的规模,表现出对外来文明异乎寻常的欢迎和接纳。在继承 古代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外来文化,为大唐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广度和深度。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昂扬而自 信。

——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历史试题卷 第 3 页 / 共 4 页

材料二 中华文明在“西渐”中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如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加速了 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火药则成为西欧市民阶层摧毁封建堡垒的有力武器,指南针引领欧洲航 海业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拓。同样,独具特色与发展谱系的西方文明,则高扬科学与理性旗帜,在东西 方文明交流中为我们带来新的思维和科学技术文化。——商志晓《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进步》 材料三 “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 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 分。” 请回答:

——2014 年 3 月 28 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文化是怎样实现中外融合的,并举一例唐朝文化实现中外融合的事例。(2 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国四大发明“西渐”过 程中起了直接或间接的中介作用的是哪一个民族?(3 分)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对待其它文明?(1 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分,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

25.古往今来,维护国家统一,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结合所学回答:(1)为了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古巴比伦国王颁布了右图所示法典,这部法典叫做什么? 它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2 分)

(2)公元 6 世纪 80 年代,结束分裂局面,使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帝王是谁?统一全国后,他勤勉治国,开创了什么盛世局面?(2 分)

(3)边疆的安定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基础。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清朝在雍正时期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历史 意义?(2 分)

26.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科技文化的进步史。

(1)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指出:“中国科技发展到宋代,已经呈现巅峰状态。”请举出两项宋代处于世界第一 的科技成就。(2 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内燃机虽在欧洲问世,却在美国得到最快最普遍的运用。内燃机发明于哪个国 家?请用一例具体史实来证明“内燃机在美国得到最快最普遍的运用。”(2 分)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科技革命”。请以第三次科技 “ 革命中取得的一项生物学成就对此加以说明。(2 分)

上一篇:文化强国梦论文下一篇:变色龙教案与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