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普及银行卡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2024-07-09

在农村普及银行卡存在的困难及对策(共6篇)(共6篇)

1.在农村普及银行卡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篇一

榆阳农村商业银行农户联保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章 绪论

摘要: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改革的主力军,对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发展地方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的兴起不仅满足了弱势群体贷款需求,同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在农户联保贷款运行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如:经济效益、风险控制、产品营销、法律清收等方面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大大影响或者阻碍农村信用社农户信贷联保业务的持续发展。而且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业务问题的成因较为复杂。

当前农村金融环境存在农业保险滞后、个人征信缺位、法律清收不力、农业行情起伏等问题,这些问题妨碍了农户信贷联保贷款业务的发展。而且在管理方面也存在着较为复杂的问题妨碍着农户联保贷款业务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农村信用社市场营销管理滞后、信贷风险管理滞后及人力资源管理滞后。若单凭农村信用社自身力量解决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这个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远远不够的。由于我国是以政府为主导型的市场经济国家,且上农户联保贷款务也是由政府要求农村信用社所实施的,因此政府也应当参与在解决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业务发展的问题中。在农村信用社自身加强信贷资产业务管理的基础上,出台配套政策来扶持推动农村信用社该项业务的发展。社会其他方面,也应该本着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采取一些相应的辅助措施来拓展农村农户信贷联保业务的发展。

而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做好农户联保贷款工作提出对策建议。研究背景

在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农村经济问题始终制约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和快速的发展。我国经济虽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局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果,积累了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推动经济和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经验。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回升的根基仍然不是十分的牢固,而且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出形式多样的因素影响着我国经济平稳发展。要保持经济平稳,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仍有一定的难度。世界经济的复苏基础也并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全球性挑战压力也在加大。从国内环境看,经济回升的内在动力仍然不足,农业基础仍不稳固,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因此要贯彻党中央的政策,更好地促进农户收入增加,改善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断改革,其分支机构及信贷业务逐渐的向地(市)以上地区集中和靠拢,从而导致农村地区的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分散、单笔数额小、抵押担保难等问题的出现,最终导致农信社信贷困难,信贷资金滞留。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的增长期,在此阶段我国经济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而且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增长速度快。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应该如何抓住机遇发挥农信社重要的支农作用,农村信用社应建立什么样的农户小额贷款模式,如何开发出符合农村金融市场需要的产品。又应该怎样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促使农户增收。虽然农户信贷是近些年摸索出的比较切合实际的信贷模式,但是农民对贷款需求状况如何,农户贷款信用又是如何,还贷能力能否实现农户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研究方法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理论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实地调查和访问的形式来了解调查本地农信社的存贷款业务、营业收入、经营利润以及在以上业务实行中存在的问题等相关材料信息。再结合相关理论、文献并在诸多学者之前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分析参照。并借鉴学者对其他地区解决农信社信贷联保的问题有效的方法,对本地农信社在信贷联保业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优化。研究思路

收集国内相关学者对农户农信社信贷联保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的研究文献及学术论文,着重于国内农村农户信贷联保发展较为突出的相关研究资料。同时着力于陕西省省内农信社信贷联保的背景分析,通过对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农信社信贷联保状况的实地调查与研究,收集了榆阳区农信社信贷联保规模的相关资料。在借鉴省内其他地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际调查验证分析,比较榆阳区与其他县镇农信社联保贷款的规模,以及相关制度型问题,得出利于榆林市榆阳区农信社信贷联保的规模发展与稳健运行的政策建议。

第二章 文献综述 本文的写作是建立在学者以前研究的基础之上,他们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笔者从这些资料中受益匪浅。综合各专家学者的观点 研究基础

金融发展理论 2.1.2金融发展理论

金融发展是指金融总量的增长与金融结构的改善和优化,主要包括金融资产的发展、金融机构的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一般认为,金融发展是指金融资产规模相对于国民财富的扩展。戈德史密斯认为金融发展主要是指金融结构的变化,主张用金融相关比率(FIR)指标,即金融资产总量与GNP的比值来反映金融增长的程度。而麦金农和肖的理论则认为金融发展是金融市场的形式和金融行为的完全市场化,他们用MZ/GNP指标来衡量金融增长水平。总之,金融发展是指金融资源存量与流量的相对规模的扩大,不论是金融结构的变化还是金融市场的完善,都是金融发展的基本要素。国内的一些学者又提出关于金融成长的说法,认为金融成长是对金融增长与金融发展概念的一种结合,但不是概念的简单相加。金融成长不但对原有的纯经济内涵作了补充,而且还对非经济内涵有所包容,比如金融制度的变革、金融观念的转变、金融结构的时空差异等。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金融增长表示了金融成长的量性规定,而金融发展则反映金融成长的质性规定。1.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的形成

对金融与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n年,cshUnxpeter(1911)在其著作“仆e仆eo叮ofEeonomieDevelopmnet”中,提出了金融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推动力这一观点。在现代金融史上,对该领域最早进行专门阐述的是美国的经济学家约翰.G.格利和爱德华·5.肖,1955年9月他们在《美国经济评论》(mAericnaEcon二ciReview)发表的《经济发展的金融方面》一文,第一次从金融的角度探讨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960年,格利和肖在他们合著的《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一书中,更清晰地描述了经济与金融的关系,在这部著作中,格利和肖提出,各个经济部门或单位之间的“事前”储蓄和“事后”投资的差异是金融制度存在的前提,金融制度的存在,是在整个储蓄一投资过程中把资金从储蓄者转移到投资者的必要条件,充分发展的金融制度是由多种金融机构、多样化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组成,货币和银行只是众多的金融资产和金融结构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非全部。格利和肖认为“一国经济能否最有效地运用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的金融制度的效率。”(Gurlyenad Sha。,1960),这些重要的理论观点即使在21世纪初的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对金融发展理论更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当推1969年出版的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Goldsmiht,1969)。在这部关于金融发展理论的经典著作中,戈德史密斯虽然没有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出严格的定量分析,但提出了衡量金融发展程度的指标—金融相关比率(FinnaeialInterrelationsRatloFIR),金融相关比率是某一时点上一国金融工具的市场总值与实物形式的国民财富的市场总值之比。戈德

史密斯认为一国的FIR值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呈同方向的变动,即经济越发达,FIR值越大。戈德史密斯还提出了金融中介率的概念,并将这一概念定义为:金融中介比率在流量方面被认为是国内金融机构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取的国内非金融部门和国外部门发行的金融工具净额占发行总额的比率。在存量方面,金融中介比率表现为用未清偿的金融工具总值除以某一特定时期国内金融机构所持有的国内非金融部门和国外部门发行的债务和股权证券的市场价值之商。按照这一定义,金融中介率应是在国内非金融部门融资总额中金融中介机构所占的融资份额,反映了金融的广度和深度。这部著作的影响很大,其所提出和采用的指标至今仍然是衡量金融发展的主要依据。他采用金融中介的资产对GNP的比重代表金融发展的水平,运用35个国家从1860一1963年间的有关数据,得出的分析结论是: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是同步进行的,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一般都伴随着金融发展的超常水平。反之,经济发展趋于缓慢甚至处于停止时期,金融发展的成效也微乎其微。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 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农村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之根本,制约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村资金短缺问题,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育迟缓,信贷资金供求矛盾突出,政府扶贫贴息贷款运行效率不高,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资金短缺状况,小额贷款的实践和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对于引导农村资金回流、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农村信用社增效来说,都具有重要作用,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榆阳农信社自从诞生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机构遍布城乡、从业人员众多、业务规模壮大、经营机制灵活、服务客户广泛、结算手段先进、服务功能齐全的金融机构,在榆林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力军的重要作用。

本文研究具有以下目的:

(一)论文通过分析榆阳区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内在原因,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解决本地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推行不力的思路,以期能为当地农村信用社决策部门完善农户联保贷款提供决策依据

(二)论文通过分析榆阳区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外在原因,指出农户联保贷款的完善是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政府部门在政策上予以更多的支持,同时在论文中指出了政府部门在政策层面可采取的扶持措施,以期能为政府推广农户联保贷款提供决策参考。

本文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一)完善农户联保贷款有助于提高榆阳区当地农村信用社自身的经济效益,促进其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完善农户联保贷款有助于解决榆阳区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完善农户联保贷款有助于当地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扩大内需,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第四章

农村信用社信贷联保贷款机制

农户联保贷款实际上是由农村若干农户联合的信誉担保,类似于国外的团体贷款,主要解决金融担保和实物抵押问题。主要有如下特征: 第一,群体性:必须由若干户(如5一10户)非直系亲属关系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农户以信誉作为担保,团体内任何一个成员不能履约还款其他成员承担连带责任;第二,保证性:整个联保小组成员需共同与农村信用社签订联保协议后,农村信用社才授予联保小组单个借款人的贷款限额,借款人才能与农村信用社签订借款合同。信用村(户)和信用乡(镇)评定制度信用户和信用村是小额农户信贷方式的群体扩展和区位延伸,是向建立农民信用体系迈出的重要的一步。对部分普遍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整体信用度较高的农户、乡镇,可以评定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在信用村(户)、乡(镇)中,应当具备农户普遍信用意识强、无逃废债、同级党政组织重视信用环境建设等条件。农村信用社在同等条件下,对它们实行贷款优先、额度放宽、手续简便和服务优先。支农信息员制度为解决多年积习在农村信用社形成的不良风气,在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等方面满足农村发展的需求,农村信用社在原有的客户经理制度上创新了支农信息员制度。支农信息员各村的两委及群众代表选举产生,并张榜公布。支农信息员沟通农村信用社和广大农民的信息桥梁,可以帮助农村信用社全面了解农民的资金需求情况,监管支农贷款的流向,保证贷款的安全收回。支农信息员制度有利于完善农村基层信用组织的支农服务休系,拉近农村信用与农民的距离,让农民真切的感受到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就在身边,有利于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农村信用社防范信贷风险。

农信社信贷联保贷款业务简介 在我国,农户联保贷款可以说是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功用不足的一种弥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指农村信用社基于农户的信用程度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抵押、担保的贷款。这里所指的农户是指具有当地农业户口,主要从事农村土地耕作或者其他与农村经济发展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个体经营户等。农户小额信用 贷款一般是用于满足农户从事简单种植和养殖业等的小额资金需求。而对一些农户从事较大规模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资金量超过小额信用贷款额度的情况,小额信用贷款不能满足这些需要。借鉴国际上小额信贷的先进模式,中国人民银行于 2000 年制定了《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提出开展农户联保贷款的业务。农户联保贷款是指没有直系亲属关系的 3—10 户农户自愿组成相互担保的联保小组,农村信用社向联保小组的农户发放的贷款。农户联保贷款采取“自愿联合、多户联保、依约还款、风险共担”的办法。联保小组的成员相互之间承担连带责任,在部分借款人不能按照约定归还贷款本息时,联保小组其他成员应当代为还款。同时,联保小组成员有责任协助小组其他成员的贷款申请、使用及管理。在贷款本息未还清前,联保小组成员不得随意处置用贷款购买的资产。在还清所有贷款的条件下,联保小组成员可以自愿退出联保小组。经联保小组成员一致决定,可以开除违反联保协议的成员,但在开除前应要求借款人还清所欠贷款。联保小组一致同意承担被开除成员所欠贷款的,可以在该成员末还清贷款前开除违反联保协议的成员。农户联保贷款的贷款期限依据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周期及其偿债能力合理确定,一般为一年,最长不得超过三年。农村信用社可以对农户联保小组成员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予以适当优惠,其利率标准不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的法定活期储蓄存款利率加一个百分点,具体由农村信用社县(市)联社确定,并报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备案。满足下列条件的农户都可以申请办理农户联保贷款:单独立户、经济独立、在农 村信用社的营业区域内有固定住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资信良好且从事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有合法、稳定的经济来源;有与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贷款需求并提出借款申请;自愿签订并遵守农户联保协议。一般来讲,凡是农户较大额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生产有保障、产品有市场、风险可控制,都可采取农户联保贷款的方式。农户联保贷款主要用途有: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生产贷款;农机具贷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贷款;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贷款;加工、手工、运输、商业等个体工商户贷款以及其他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可以一次授信、周转使用,也可以采取逐笔核贷的办法。

3.3农信社信贷联保贷款运行机制

第五章

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存在的问题

1、农信社内部存在的问题

(一)人情贷款

“人情贷款”(包括条子贷款、跨地区贷款、违纪贷款等)加大信贷资金风险,严重地影响了金融部门正常活动。在手法上具有交换性。当事人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以变通的办法钻金融法规、制度的空子,你在贷款上给我帮助,我便在其他方面为你效劳;你在物质上给我实惠,我便在贷款上给你提供方便。一句话,你给我半斤,我给你八两。这种行为不但影响了信贷资金的质量,而且败坏社会风气。

在范围上具有普遍性。现在不论是集体的,还是个体的;是固定资产,还是流动资金;是小额,还是政策允许的大额的贷款,本来是正常渠道或政策规定的贷款,有些人也要动用“人情”这个媒介来拉关系,尤其是在紧缩信贷资金的情况下,资金越困难,“人情贷款”就越严重。

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有的为达到贷款目的,抱着“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心理,一而再、再而三,采取甜言蜜语,向经办人员说情,取得同情心,从而得到贷款;也有的采取人情与金钱双管齐下的方法获取贷款;还有的利用其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同事的同事的关系进行说情等等,使交情纽带与供贷者之间的关系网越织越大,关系户越来越多,利益因素越来越重。

在性质上具有腐蚀性。“人情贷款”的实质是以权钱为资本,以钻机制空子为条件,以人情关系为媒介,以谋取私利为最终目的,它对金融部门广大干部职工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一些人在“人情贷款”面前丢掉了党性原则,忘记了金融职业道德,搞乱了金融法规法制,“三查”制度被废除,担保程序被简化,抵押被取消。由此可见,“人情贷款”不仅会导致国家信贷资金遭到损失,而且还会使一些干部职工思想蜕化变质,坠入犯罪深渊。沦为人民的罪人。

(二)管理风险 有贷无回 3.1.1 信誉风险

声誉风险的形成主要是因为社会流传的农村信用社不好的声音,导致农信社缺乏公众信任的风险。近年来,银行揽储成为热点话题,不管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了完成自身的储蓄任务,在广告宣传中存在夸大自己,中伤他人等不正当行为,误导了公众,特别对于农村地区的人们。使得农村信用社面临着严峻的信誉风险,如何树立起信用社良好的公众形象十分重要。3.1.2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指的是借款人因自身缺少信用或者信用意识模糊,拖欠贷款不还或是不全额还款,造成信用社资产损失的风险。有以下几点原因:(1)农户不具备按时还款的意识

目前,很多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都属于贷款家庭的恶意逃债。这些不良贷款绝大部分的贷款人不是因为家庭困难不能偿还贷款。而是,有些人从一开始就已经做了骗取社用社贷款的打算。贷款者相关的信用调查和了解贷款者家庭收入是农村信用社的一个软肋,根本原因是法律不健全,这也是一直困扰着农村信用社的问题。这导致了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偏低,不良资产比率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这种现象长期以来出现在缺乏管理的农信社中。(2)缺少贷款的抵押手段

首先,信用社贷款的抵押品在价值上很难做到具体评估,一旦发生损失,抵押物的变现很困难,达不到抵押的目的。其次,抵押行为法律手续是不完全的,如抵押登记,公证,所有权的转移,留置权等执行起来是困难的。三是没有办法落实责任,确保贷款。因为贷款多为相互的,甚至是环保,超过自身担保能力范围的过度担保,农村信用社又缺乏有效的调查方法来确保业务是否正常,所以很难找出企业到底有多少能力担保,因此在收贷方面难保证责任。第四,贷款企业的负债率往往过高,由于缺乏原始资本积累,再加上经营方式粗放,许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拥有80%以上的负债率,可见其自有资本是最小的。因个人原因造成保证失效。3.1.3 支付风险

支付风险指的是由于农村信用社缺少流动性资金,造成的不能及时支付客户资金的风险。

由于资金实力薄弱,缺乏强大资产作后盾和同业业务差,不能及时调配资金,农村信用社对流动性要求比其他金融机构显著较高。虽然大多数的农村信用社存款准备金率是比央行的比例要高得多,但仍难以消除支付风险。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存款受季节影响大。存款主要来自于农村,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受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存款的波动性是非常强的。而总存款有很大一部分是一年期存款,一旦遭遇大面积自然灾害,很容易导致支付风险。

(2)资产负债存款依赖过大。信用社的负债来自存款,存款户可以随时提出提前取回存款。另一方面,信用社的盈利来自贷款的息差,可是贷款一旦未收回,社用社就将面临着无法支付的风险。由于长期缺乏资本的农村信用社,再加上普遍亏损,实际上大部分的所有者权益一直是负数,几乎全部依靠资产负债,存款负债及存款绝对比重的形成略有下降,直接导致挤兑的出现。3.1.4 内控风险

内控风险,即农村信用社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违规所产生的风险。主要是因为缺乏内控机制,管理体制落后。我国有很多地方的农村落后,使得农村信用社只能靠业务员人工操作业务,有的业务甚至需要业务员挨家挨户去敲门。这样一来人为操纵空间就大了,讲关系,论权力的现象屡有出现。内部员工为了得到好处,进行违规操作,给信用社造成很大的经营风险。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水平落后。第一,缺乏监督和制约的管理行政人员,目前的系统无法有效监控领导层。农村信用社高管的权力太大,滥用职权,而监事会和软弱的董事会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第二,出现问题后,责任不能落到具体人的头上,无人可查。第三,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执法不严,监管不力,导致了显著的风险。

3.1.5 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的发生是因为当地的地方政府不当干预。造成信用社损失的风险。有些县甚至乡镇级行政部门经常干预农村信用社,要求贷款资金,以支持地方经济实施工作。然而,这些政府官员不懂得经济运行规律,有钱却办不了实事。一些项目存在明显漏洞,却偏要启动,很快出现问题。从农信社的贷款根本无法偿还,造成信用社的损失。

(三)服务落后

3.2.3 信贷管理落后的因素

(1)信用社制度自身的缺陷。由于农村信用社作为合作金融组织,直接受到国家银行的长期领导和管理,承担政策性任务。但以大众为基础的合作制,使自己的管理出现了较大的空档。首先,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同虚设。作为理事会的一些成员缺乏金融专业知识,信用社不知道内部管理的具体内容,我们不能参与企业决策,他们不能行使有效的监督,民主管理没有更好的实行优惠政策,加之受行政干预的因素也会使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资产经营效率低下。其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没有有效的自律机制。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信用社,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有效规章制度,没有建立会计,财务,信贷,人事,工资,奖励,考核等制度。

(2)信贷操作不科学。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脱钩以后,信用社行业管理和监管机构制定了一批贷款管理的内部控制系统,但这些系统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首先,贷款调查,审查,批准,确认及其他贷款管理制度不系统。第二,贷款比例管理系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对贷款比例的尺度监管的不严格,经常出现过度贷款的情况。第三,绩效考核和不良贷款及其他系统的实施问责追究不到位。大量分布在农村的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和个体民营企业作为农村信用社支持的主要对象,在其成立之初一般不会考虑自有资金的问题。一般采取“债务管理”战略,依靠贷款起家,用贷款进行经营,周转资金。很少关注自己的发展和扩大再生产的积累发展过程,经常出现无法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现象。

第六章:解决农户联保贷款的对策探讨

对策及建议

1.政府应采取的扶持措施

(一)适度放松利率管制: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所受的利率限制还是比较严格的,尽管人民银行允许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较其他商业银行有更灵活的浮动范围,但是信用社的竞争对手不是正规金融,而是民间金融.民间金融享有的是资金供求决定的市场化利率,后者的利率往往远高于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面对目前日益强大的民间金融,农村信用社处于竞争中的不利地位。农村信用社要持续发展,就应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以增加包括农户联保贷款业务在内的小额农户贷款的利润空间。国外成功经验表明:小额贷款利率应超出资金成本8%-15%左右。按目前我国农信社的资金成本3.5%左右的水平计算,小额贷款利率应在11.5﹪-13.5%之间。而目前我国农户小额贷款利率一般在6.9%左右,大大低于国际上通行的小额贷款的利率区间。我国农信社要走向良性循环,关键是利率问题,只有放松利率管制,确保农户联保贷款等业务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农信社的发展才可以持续。

(二)搞好个人征信建设:当前,农村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严重滞后甚至缺位不利于农村信用社调查及贷后回收工作,加大了农户联保贷款业务的交易成本及信贷风险。农村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已经刻不容缓。以下从为改善建议:

第一,加强政府主导作用,规范征信市场秩序。我国现在尚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受发展阶段所限,市场发育状况和社会信用环境都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单纯靠市场的力量来推动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政府应在借鉴各国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经验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在发展初期通过制定政策、协调有关部门开放数据、组织建立统一的数据检索平台等措施,积极推动个人信用体系的发展,争取在较短的时期内,以较低的成本初步建立起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并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二是制定相关的行政法规,规范信用资料的公开、合法、正当的收集与使用,在条件成熟时,作为个人信用立法的提案人,促进个人信用管理相关立法的出台,实现个人信用管理有法可依;三是加强信用行业管理,监督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使其合理、合法地利用和传播征信数据,严厉制裁各种违规行为;四是建立必要的征信市场准入机制和数据模型认证机制,督促社会征信标准化建设。2.农信社应采取的优化措施

(一)市场营销管理优化:我国农村信用社在研究和推行战略营销管理时,一方面要加强对本企业外部环境的研究,树立主动的“战略适应”意识;另一方面,必须树立战略设计与战略执行并重的思想,形成战略营销管理的动态系统。具体来说,首先,应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在经营管理中坚持以CS战略和全方位质量管理的思想为指导。其次,在竞争战略选择上,农村信用社可根据自身的规模、技术、资源、实力等因素正确选择目标市场,找准正确的市场定位,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低成本战略、差别战略、集聚战略等。

(二)信贷风险管理优化:处于转轨期的中国金融业,风险的主要性质是由传统计划金融制度与成长中的市场经济的矛盾产生的风险,起主要作用的因素还是制度。必须牢牢抓住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市场金融体制这个根本,决不能离开制度改革去单纯搞技术防范。农村信用社要积极稳妥地按合作制原则进行规范。农村信用社只有把金融体制完善好,实现规范化经营,才能在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中求得更好的发展。

3.社会其他方面应给予的辅助措施

(一)贷款担保方面予以辅助:目前,中国已经出现了一批信用担保公司,但多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至于农业担保公司还很少见,而且为数不多的农业担保公司多为政府财政出资建立的,民营农业担保公司还很缺乏,考虑到农业担保的市场需求相当强烈,如果风险管理控制得当的话,农业担保公司还是有相当大发展空间和盈利空间的。未来民营农业担保公司可在预防农户联保小组遇到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导致整体清偿力不足时发挥代偿作用。

(二)信用调查方面予以辅助:由于当前农村个人征信系统还很落后及农村信用社农贷营销人员数量不足,再加上农户信用档案管理水平低下,包括农户联保贷款在内的农户贷款急需社会其他方面在农户信用调查方面予以辅助。在信用调查方面能给农村信用社予以辅助的人员或组织最好是与广大群众有经常性、广泛性联系的人员和组织。依此条件,能在信用调查方面给与辅助的一般而言最好还是村民自治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哈尔滨商业银行选择的农村信用信息员多为村委会有工作能力、责任心强的村干部或农场财务科科长。这些信息员拥有较为完善的当地信息,了解农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信誉程度和社会关系,能有效降低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第七章:结论

由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佳及政府对利率的过严控制,农户联保贷款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农村信用社很难独自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问题的解决不仅仅要靠农村信用社自身苦练内功、优化管理,政府在政策层面也应出台相关配套措施扶持农户联保贷款业务的发展,至于社会其他方面,不论其出于盈利目的还是处于惠农目的,也可与农村信用社合作共同推进此项业 务品种,以便更好服务“三农”,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本文研究的可能创新在于,首次用较大篇幅从金融学、管理学、经济学等诸多角度全面深入地剖析了我国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大胆提出了农户联保贷款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并且不揣浅陋、有所创新的从农村信用社内外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参考文献

何锦强.王众.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大学法学院[J].时代金融,2011年14期 冀婧.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J].农业经济,2013年12期

吴慧来.开展农户联保的必要性及实施建议[J].上海金融,2001,(10)刘蜂.何田.农户联保贷款的制度缺陷与行为扭曲:黑龙江个案[J].金融研究,2006,(09)

2.在农村普及银行卡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篇二

但建设银行基层行 (以下简称基层行) 在集中采购活动中由于人员、岗位、专业性等原因在操作中存在一些困难。如何在不违背总分行集中采购原则基础上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集中采购流程, 以达到合规高效操作的目的, 基层行在集中采购流程改造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

▲▲一、集中采购业务定义

集中采购业务, 是指建设银行各采购主体集中统一组织以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续约、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等方式获取物品、工程和服务 (以下统称商品) 的行为。

▲▲二、集中采购业务范围

根据建设行采购规模、采购商品结构和管理水平状况, 对金额在10万元及以上的采购项目必须进行集中采购。集中采购商品的范围为建设银行工作运转和业务发展所需的商品, 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购建及装修、装修装饰材料、物业管理、信息技术类软硬件及服务、交通运输设备、金融机具器具、保管箱设备、安全保卫设备、办公机具器具及用品、通讯器材、消防器材、保险、宣传、广告、印刷、咨询、租赁、低值易耗品、法律服务及相关设备的维护服务等适合进行集中采购的商品。

▲▲三、集中采购业务实施主体

根据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及授权要求, 集中采购业务又分为总行集中采购、二级分行集中采购和授权支行集中采购三种模式。

▲▲四、集中采购业务相关政策依据:《中国建设银行集中采购管理办法》、《中国建设银行集中采购操作规程》和《中国建设银行供应商管理规程》《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集中采购管理实施细则》。

▲▲五、基层行集中采购业务的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

(一) 岗位设置:

为防范采购风险, 满足内部岗位制约要求, 按照总行的相关要求, 总分行计财部专门设立了集中采购办公室, 设立供应商管理岗、采购岗、合同执行管理岗等岗位。在采购操作中, 供应商管理与采购谈判分离, 合同执行管理与采购谈判分离, 供应商管理岗位不得直接参与采购谈判和评审。合同执行管理岗检查监督商品验收和合同执行情况。实现了重要事项岗位分离原则, 符合内部控制管理需要。

而基层行财务部门通常只有2-3人, 专门设立集中采购办公室, 人员无法达到岗位分离要求。

对策:充分调动全行力量。一是由计财部签头, 通过直接参与集中采购业务会议、通过财务报销环节、通过合同管理实施集中采购业务的全过程监督管理。二是通过风险部进行法律风险控制, 三是具体项目具体分析, 通过每个集中采购项目与业务相关性紧密度的分析, 确定具体集中采购实施部门。

(二) 合同档案管理:

1、集中采购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采购档案主要内容包括:采购方案、候选供应商谈判文件 (包括供应商报价、产品配置、服务方案、重要承诺等) 、评审文件 (含评审标准和评分表) 、裁决书、候选供应商及采购小组成员等相关人签字文件、采购结果签报、招投标相关文件, 采购合同、合同类文件签署意见单、质疑答复、投诉处理决定、其他重要文件等材料。采购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采购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移交归档工作。集中采购档案在集采办保管到期后应及时移交本行档案部门保存。采购档案不得伪造、变造、隐匿或销毁。

2、分行集中采购档案管理期限在集采办保管1年, 到期后, 按有关规定移交本行档案部门保存。

在岗位设置限制下, 基层行集中采购业务由原来的办公室集中逐渐扩展到个金部、保卫部、公司部等部门, 集中采购合同的保管虽然实现了部门的专人管理, 但合同管理呈现分散状态。与流程要求专人管理的本意有所违背。同时由于具体实施采购部门对财务制度的要求不熟悉, 相关集中采购档案资料容易存在遗漏, 有的部门集中采购项目周期较长, 员工又有轮岗的要求, 集中采购档案容易在交接过程中缺失, 建设银行的相关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同时各部门集中采购合同保管专门人员在集中采购项目结束直接移交给档案管理人员时, 档案管理人员无法识别资料的完整性, 也容易造成资料的不完整。

对策:通过集中采购档案管理的流程再造。抓住集中采购合同的关键环节报销环节, 以计财报销审查为中心, 实现集中采购合同管理的单向移交模式, 在移交过程中从财务视觉对集中采购业务的必要性资料进行审查, 通过集中采购档档的逐步收集和归档, 从而达到集中采购合同业务的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目的。

档案管理流程再造的主要做法为:

(1) .集中采购项目实施时, 由各集中采购项目的经办人保管集中采购资料。

(2) .在集中采购发生第一笔项目支出时, 由集中采购项目的经办人向支行计划财务部提交项目前期的的相关资料及本笔项目支出的相关资料。

(3) .支行计财部门审核对集中采购项目前期资料的完整性及本笔项目支出报销资料的合规性后根据提交分行复审。

(4) .分行复审后通过后, 支行计财部门将采购项目相关资料移交支行档案管理人员, 移交时应履行交接手续。

(5) .分行复审未通过, 支行计财部门将经办人提交的全部资料退还经办人, 重新补齐办理相关手续。

(6) .采购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后续付款事项比照第一笔款项报销时的流程办理, 即报销完一笔费用, 进行一笔相关资料的移交。

(7) .采购项目合同执行完毕后, 由支行计财部通知档案管理人员对该采购项目的全部资料进行归档。

(8) .在集中采购项目实施过程和项目实施完成后, 确因业务需要查询相关资料的统一在支行档案管理人员处查询。

摘要:中国建设银行作为上市公司, 对集中采购业务活动建立了严密的控制体系, 但由于其机构庞大, 为保证正常的业务运转, 部份集中采购业务实施了授权管理, 本文简单的讨论了基层行在集中采购活动流程再造中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集中采购,基层行,流程再造

参考文献

[1]丁玲美.企业采购内控制度的建立与运作.财经界2010总第233期

3.在农村普及银行卡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篇三

当前,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以及通货膨胀、员工工资协商制度的推行、水电油气等上涨,导致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三方面比较突出的困难。

一、存在问题

(一)企业资金链日益趋紧——企业投产开业难 一是贷款难。众多企业难以以机器设备、房屋等财产作为抵押,取得贷款。

二是融资渠道少。大多数企业难以通过股权出质取得贷款,资金紧张的投资者只能借助于民间融资渠道。

三是资金难到位。其中部分外商投资大项目,因为外方资金不能到位,或者难以到位,只能注销。

四是流入房地产资金过多。其中相当一部分由制造业企业投资,加剧了企业的资金紧张。部分企业进入“冬眠期”,选择停产或者歇业,期待在经济形势好转后再开业。

(二)企业亏损面有所扩大——传统产业转型难 一是房地产业亏损多。此前一段时间,部分制造业企业把房地产业作为转型发展、对外投资的重点之一,随着国家各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2011年度内资企业年检统计数据显示,房地产企业亏损现象比较严重。

二是中小企业亏损多。尤其是部分新兴产业,如研发、设计、检测等,购买设备、引进人才等前期投入较大,软件、信息、动漫等产业资金投入多,产出慢,亏损再所难免。

三是传统产业亏损多。众多企业研发、品牌等核心竞争力不强,转型升级困难。

(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缺失——企业科学管理难 一是股权结构不合理。存在一股独大现象,所有权、经营权不分离,经营者、法定代表人个人行为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在遭遇资金链断裂等情况量,容易产生“老板跑路”等突发事件,在观念上,不容许别的投资者进来,错失发展的机会,致使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二是内部监督机制缺失。小股东表决权难以实现,监事形同虚设,部分企业没有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以及借款协议,就向关联企业、股东直接借款,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而且具有较大的经济风险,其中部分企业还存在抽逃注册资本等违法行为。

三是职业经理人队伍缺失。往往依据经验办事,决策不科学,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以知识、专利入股的企业极少,难以建立对人才的激励机制。

二、对策建议

一是抓紧落实鼓励政策。增强投资者的发展信心,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更多的民营资本从投资、房地产等行

业转入到实体经济中来。推进资金、项目与专利、创意之间实现对接。

二是引导企业上市发展、集团化经营。发挥大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各类产业园区的基地作用。

4.在农村普及银行卡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篇四

【摘要】:在学校的众多教学科目中,体育课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必修课。在要求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今天,体育课有着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农村学校,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体育教学面临着很多困难。如何应对这些困难呢?结合自己多年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学经验,笔者就这一问题简要谈谈自己的一些对策。

【小清新】:农村中学

体育教学

困难

对策

即使在农村学校,体育课也已经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体育一直是中考科目之一,占了50分的分值,而这个分值还有可能会增加。因此,各学校也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但是由于受农村学校诸多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困难。这就需要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各种困难找出相应的对策,以便顺利开展体育教学。下面就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及对策这一问题做相关的分析。

一、农村中学体育教学面临的困难

在农村学校,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当然,这些困难有主观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主观原因造成的困难主要有:学生对上体育课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学生对上体育课缺乏正确的认识。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成就一切的基础。诚然,体育课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能强健学生的体魄,许多学生便片面的认为,上体育课的意义就在于锻炼身体或者是在中考体育时能多考点分,所以面对体育课,缺乏应有的激情,其实它的意义并不仅止于此。除了锻炼身体外,在体育课上,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培养自身的许多能力。例如,长跑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接力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篮球赛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等等。如果学生忽略了这些,必然对上体育课缺乏热情,从而影响体育教学的正常实施。还有相当部分学生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体育课,这也造成了体育教师教学的困难(主要是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此外,还有的教师由于受某些因素的影响,也产生了一些不良情绪。比如面对教学环境的欠缺,教师会觉得无从下手,从而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方式。

当然,就农村学校而言,体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还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设施不全,体育场地有限

由于农村中学条件相对比较落后,体育设施不全,体育场地有限,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比如我们学校,虽然有一千多在校中学生,但是只有一个小小的操场兼篮球场,连田径场都没有。经常一节课有好几个班挤在那小小的操场上上体育课,别说开展什么活动进行什么训练了,连学生站队都成问题。就连中考体育开设的几个考试项目所涉及的设施都不齐全。比如体育中考有一项是引体向上,这是需要平时加强锻炼的,可是学校没有相关设施,甚至连单杠都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如何教学,学生又如何锻炼呢?再如立定跳远,我们也没有专门的训练场地,学生只能在小操场上加以练习。这些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体育教学,同时也限制了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总之,体育设施不全,体育器材缺乏以及训练场地的有限,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感到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有些束手无策。

2、班级学生数额大,不利于活动开展

我们学校的班级规模都比较大,学生数额很多,这很不利于各项体育活动的

开展。我所教班级学生数最多的有90多个,最少的也有80来个,这大大限制了我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比如给学生上一节篮球课,原本场地有限,再加上篮球少而学生多,所以一节课下来,每个学生轮流练球的次数基本上是个位数。

3、体育教师少,教学任务重,影响教学质量 农村学校的专业体育教师数量很少,基本上一个教师兼任好几个班的体育

课。比如我在学校是担任六个班的体育教学工作,而体育课基本上是排在下午,所以我一个星期基本每天下午的课都是排满的,这样的教学工作弄得我疲惫不堪,这是在透支健康。而且,面对这么重的教学任务,我又如何能提高我的教学质量呢?和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体育课本来就有其特殊性,那就是只要在气候允许的情况下,都上室外课。这也从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每天下午课程爆满的体育教师的教学负担。再加上有的体育教师是非专业的,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显得吃力。

4、气候环境严重制约着体育教学的实施。

在广大农村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全是露天的,根本没有室内活动场地。这就使得体育教学严重受着气候环境的制约,如果气候不好,就无法上体育课,这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体育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冬天,气候恶劣,学生基本没有机会上室外课,而体育的教学又是主要以各种体育活动为主,无论是篮球教学、体操教学还是立定跳远或是单杠训练,都是以室外教学为主。因此,气候环境的变化也严重制约着体育教学的实施。

其实就农村学校而言,体育教学中所面临的困难远远不止上述这些。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有困难就选择退缩,面对以上困难,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实施。

二、相应的对策

农村学校所面临的困难确实很多,对此,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实施,具体如下。

1、从主观上克服所面临的各种困难。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首先从主观上克服所面临的困难。比如对体育课所组织的教学活动有正确的认识。体育教学中的每一项活动除了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外,还有许多隐性的功能。比如我们前边提到的长跑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接力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体操训练学生身体的协调性等等。所以,学生面对体育教学,应充满激情。配合教师完成体育教学所组织的所有活动。而教师也是如此,不管在教学中面临多大的困难,也不应该退缩,要积极应对,尤其是面对学生对体育教学缺乏热情时,更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从而组织好自己的教学活动。

2、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让环境服务于教学

其实,虽然农村学校在条件等各方面相对落后,但是我们也可以合理利用自然条件,使其服务于我们的体育教学。比如就场地有限这一问题,当很多个班级一同上体育课而使得小小的操场拥挤不堪无从实施教学活动时,我就选择不在操场上进行我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顺着校外的山路跑步,作为锻炼其长跑的训练。这样,既不占用学校仅有的操场,从而解决了活动场地有限的问题,也不耽误我的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且学生也乐意接受这种方式。由此,我不仅顺利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且教学的效果还很不错。

4、组织不同活动,增强学生参与度

先前提到由于班级规模较大,学生数额较多,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鉴于此,我认为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灵活组织活动。比如若是面对一个90多学生的班级,一堂体育课就只是进行篮球的训练的话,就如前边所说,学生在一堂课上轮流训练的机会少之又少。对此,就可以多组织几个活动,将学生进行分组,各自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比如一组学生训练篮球,一组学生练习蛙跳,另一组学生练习单杠,这样,只要教师巡回指导,便可顺利完成教学活动,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对于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还应以各个学校的具体实际为基础。但是不论面临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要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实施。相信随着人们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将会有所好转,我们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对策来降低那些困难给我们的体育教学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广大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得以正常、顺利的实施。文章来源——海内论坛:

参考文献:

5.在农村普及银行卡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篇五

农村商业银行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中国银行业协会举全行业之力广泛开展“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持续发展方面影响意义深远,在消费者和从业者意识提升、改进服务质量等方面都将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大力开展“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逐步形成并建立泰兴农村商业银行公众教育服务长效机制,全面构建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活动内容

根据银行业协会的统一部署,定于XX年4月至7月在辖内组织开展主题为“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的公众教育服务活动,具体活动内容如下:

开展活动前,先制定详细方案,周密部署,对活动进行全面安排,协调新闻媒体对活动情况进行宣传报道。

根据各阶段活动主题确定宣传内容和宣传点,并在活动开始前半个月将相关宣传资料配发到各宣传点,同时,做好活动前的动员和培训工作。

按照银行业协会的要求,按月开展专项宣传活动。

1、4月份为“金融服务普惠公众服务月”。在各营业网点营业大厅内和人员密集区域设立宣传台,向客户普及银行卡、自助渠道、中小企业贷款、服务三农等业务知识,宣传泰兴农商银行服务政策、服务特色及服务流程。同时结合“送金融知识下乡,进社区进基层”活动,组织宣教人员走进社区、贴近农户、深入企业、学校等,主动为金融消费者上门提供金融知识普及服务,力争做到将金融知识送到泰兴农商银行辖内的金融消费者身边。

2、5月份为“防范金融风险知识宣传服务月”。在各营业网点内开辟活动专区,对用卡安全、ATM机使用、非法集资、电话诈骗等存在风险的业务进行充分宣传揭示,利用电子显示屏、ATM显示屏、液晶电视播放器等渠道配合宣传活动。同时,通过设立户外宣传台、向特定人群授课、走进社区等形式扩大防风险知识普及范围。

3、6月份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服务月”。大力宣传泰兴农商银行投诉、咨询的各种渠道和投诉处理流程,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及时解决客户体验服务中碰到的问题;在产品和服务销售过程中,进一步规范销售的各个环节,充分向客户提示产品特性、注意事项及风险点,介绍消费者拥有的主要权利和相关义务,同时,在各网点设置银行服务收费价格标准公示牌,做到让客户明明白白消费。

4、7月,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自选主题活动。我行拟进行阳光信贷专题推广活动。活动范围涵盖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地区与重点客户。旨在向泰兴农商银行所有的信贷客户宣传、推广“阳光信贷”流程、服务等相关情况。

三、具体做法

统一部署,建立组织

我行XX“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由总行牵头,辖内各支行参与。本次活动设立领导小组。

组长: 董事长 施正山

副组长: 行 长 鲍 云

监事长 马群祥

副行长 叶反修

副行长 朱 泉

副行长 华 飞

成 员:总行各部室负责人以及各支行行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泰兴农商银行总行办公室,负责制定《泰兴农商银行XX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方案》,督促指导辖内各支行按各阶段活动要求开展工作。确保活动目标一致,内容相符,特色兼顾。

分步推进,举行活动

挑选具有较强金融知识的宣教人员,加强学习培训,关注各阶段活动进展情况,动员全行力量,尽可能扩大活动覆 盖面,保证活动的整体部署,结合XX泰州市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及第四届“服务明星”评选活动检查验收,对照标准进一步改进网点的硬件设施,完善网点的软件资料,提升一线人员的文明素质,提高网点的综合服务质量,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文明规范优质的金融服务。

4月份的服务普惠公众服务月活动,由我行公司业务部、信贷管理部、授信管理部牵头组织,分别在黄桥老区、虹桥园区、城区举行银企洽谈会,与泰兴市内具有发展潜力的各家企业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将我行的各项金融业务、信贷政策等向各企业负责人进行了详细解读。

5月份的风险知识宣传服务月活动,落实由我行个人业务部、信息科技部牵头组织,利用各项电子宣传设备循环播放我行关于银行卡使用、ATM机具使用等个人金融业务进行宣传,提升广大市民的防范风险意识。

6月份的权益保护宣传服务月活动,落实由我行监察保卫部组织实施,在各营业网点内设置公示牌,对外公示投诉渠道及处理流程,公示我行各项服务收费标准等。为消费者权益保护保驾护航。

7月份的自选主题宣传月活动,落实由我行个人业务部牵头组织,在横巷等乡镇进行试点,向全辖范围内推广我行“阳光信贷”业务品牌。使全辖的信贷客户在我行享受到办贷阳光、透明的服务体验。

积极宣传,形成声势

6.在农村普及银行卡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篇六

贵州省赫章县教育局教研室阳世宇

“国运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大计,在于教师”。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经来临的世界背景下,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教师,如何适应现代教育对教师素质的挑战?只有参加继续教育,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开展虽然使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及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然而,工程的质量却不尽如人意。笔者仅从自己从事师训工作的的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同仁。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面临的困难

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文化落后,观念落后,教育资源严重缺乏,教师素质总体不高,教师继续教育困难重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教育资源贫乏

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教学的要求。教师教育资源严重缺乏,继续教育学习除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必订的几本资料外,其它资源廖廖无几,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上网学习更是天方夜谈。从而使得继续教育的开展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教师培训管理体制混乱、重复培训、造成资源浪费,影响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然而,由于教师这一特殊群体既要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还须接受政府其它有关部门的管理,因此,在相关部门缺乏统筹的情况下,教师不得不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种种培训,导致重复培训、资源浪费,给教师继续教育带来较坏影响。尤其个别部门仅以通过培训捞取收入为目的,组织的培训内容既缺少针对性,更难以保证培训的质量。如多个部门组织的计算机培训、法律法规培训与考试等。因而使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

(三)认识不到位,工作被动

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或有关管理人员缺乏正确的认识,工作的开展将难以保证质量。由于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有关管理人员及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认识,工作被动,常规性的工作都难以保证其质量,更谈不上对工作的深入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

(四)培训机构不健全、培训者素质难以适应当前教师培训的需要

培训机构不健全或缺少相应的培训机构,又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健康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尤其是民族贫困地区,不仅培训机构不健全,更为突出的是培训者队伍素质不高,人员稳定性较差,骨干培训及全员培训都不同程度出现倒金字塔的现象。这必然导致培训质量的低下及培训的随意性。

(五)培训内容过于整齐划一,脱离贫困地区教师实际

教师培训内容统一过多,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活实际存在一定差距,教师参加学习学非所用。一些学习内容教师要花较大的精力、较多的时间去学习,然而却由于条件所限,学非所用,脱离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实际。

(六)经费缺乏保障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要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然而,由于农村政府财政本身相当艰难,再加上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所需经费往往难以形成保障机制,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步履艰难。

(七)工学矛盾突出,教师负担过重

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调查中了解到,由于编制紧缺,教师严重超负荷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农村学校教师工作量达百分之一百六、七十之多,城镇学校教师也由于班额过大(七、八十人一个班的现象常见),教师也是超负荷工作,难以抽出较多时间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

二、转变观念,积极探索,确保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开展

(一)切实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此可谓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每一个人都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而作为教师这一特殊群体,更应当成为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表率。“朝闻道,夕死可也。”的古训,对我们可谓不无启迪。因此,无论是从事教育管理者还是每一位教师,只有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来,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学习型社会这一共同的愿景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二)理顺管理体制,避免重复培训,切实减轻教师负担

加强对教师培训的管理,是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而一段时间以来对教师培训管理的混乱状况,也应引起有关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对教师培训的要求不仅需要考虑教师群体的需要,而且需要考虑教师个体的情况,还要因地制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切实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否则不仅使培训缺乏实效性,教师参加培训更因不堪重负而丧失其积极主动性。因此,只有理顺管理体制,认真研究贫困地区教育的现实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才能做到切实减轻教师工作上、经济上的负担,真正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主动性,才能确保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三)建立经费、制度的有效保障机制

确保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专项投入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得以正常开展的基本物质保障。建章立制才能使继续教育工作得以持续健康发展。而农村由于本身各方面基础薄弱,县级政府财政困难尤其突出,要建立专项经费保障机制必然显得无能为力。因而,农村要按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设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除了自身多方筹措外,还需要得到上级的大力扶持,给予政策方面的倾斜。当然,在有了经费保障的基础上,如果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及措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将难以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因此,只有建立经费、制度的有效保障机制,才能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整合有效培训资源,确保教师培训质量不断提高

教师培训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者素质的高低以及培训者对其它培训资源的有效整合。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培训,由于培训者素质本身的限制,加上其它培训资源的严重缺乏,中小学教师培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求培训者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另一方面要求培训者还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确保教师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五)拓宽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选择培训内容的空间

从多年来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可以看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基本上由国家、省两级制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在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往往处于被动执行的地位,这种整齐划一的培训内容必然难以照顾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实际,这必将使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因此,国家、省在制定有关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政策方面,应尽量为县级教育部门及学校留下足够的选择空间,以确保培训内容适合于农村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六)真正贯彻执行好“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政策

“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是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一条基本原则。只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都在各自不同的层面上认真贯彻执行好这一基本原则,形成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工程”的目标。

(七)抓好校本培训,注重培训实效,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校本培训要求校长是培训的第一责任人,立足于教师所在学校,以教师所在学校为培训基地。它不仅能较好地解决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中的工学矛盾,切实减轻教师的负担,更能确保培训的实效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要抓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只有扎扎实实开展好校本培训,注重过程管理,才能真正确保继续教育工程的质量。

(八)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培训者队伍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是对中小学教师培训进行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和服务的重要职能部门。其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硬件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队伍建设。既要使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硬件设施适应当前教师培训工作的需要,更需打造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稳定的骨干培训者队伍。从而确保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开展不断走向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上一篇:《小露珠》教案下一篇:一通三防领导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