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运行操作规程

2024-11-10

泵站运行操作规程(精选6篇)

1.泵站运行操作规程 篇一

泵站值班员职责第一条:值班员应经过技术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方能参加运行操作。第二条:在机组值班期间,值班员应坚守工作岗位,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不得违章运行,不允许不合格的设备投入运行。第三条:在机组运行中,值班员应派好代表,监视设备运行维护工作,定时观测进水池水位的变化,做到四勤(勤看、勤听、勤检查、勤保养),在遇到暴风、电压异常等情况下,应加强值班巡视。第四条:对运行中出现故障应及时排除,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泵长,调度员及站长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特别紧急情况下可单独处理并事后向上级报告。第五条:认真填写运行值班记录,必须泵长签字,保管好所用仪表和工具,做好安全、整洁工作。

2.泵站运行操作规程 篇二

关键词:水泵,安装,运行与检修

(一)水泵的安装

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清理工作面,浇注混凝土基础。

(2)准备起吊设备、起吊工具及安装器材。

(3)清理输水管、联管器、传动轴、联轴器的毛刺及锈污,联管器能用手拧人输水管,但不得有松动现象。

(4)检查轴的平直度,应符合要求。

(5)将输水管一端拧人联管器,再往联管器内拧入轴承支架,使轴承支架在联管器正中,并跟输水管顶紧。将传动轴带不锈钢的一端穿人轴承,另一端拧上联轴器,拧人深度为联轴器的一半。

2. 正式安装

(1)将滤水网、吸水管和泵体组装成整体。用夹板夹住泵体的上端,吊人井中,用夹板架在井口上,

(2)用麻绳将转动轴拴在下短输水管的下端,防止吊起时传动轴承从管中掉下来。再用另一对夹板吊起下短输水管至井口上方,找正,将泵轮的轴和短输水管的轴连接起来,然后再连接输水管。吊起短输水管和泵体等,取去下夹板,将短输水管架在井口。用类似方法装上所有输水管、轴承和传动轴。

(3)在上短输水詹法兰面上放置涂有黄油的纸垫。吊起泵座,仔细地将传动轴穿过轴孔,把泵座与上短输水管组合起来。再将泵座放在混凝土基础上,调整泵座的水平,拧好地脚螺栓,装好填料并拧紧填料压盖。

(4)拆出传动盘,再装上防水罩,吊起电动机,使泵轴顺利地穿过电动机空心轴孔,使电动机和底座连接起来。调动电动机轴的垂直度,使水泵轴正处于空心轴孔中心,然后拧紧底座螺栓,再装上传动盘、传动键、调节螺母和防水罩,注好润滑油,安装即告结束。

3. 水泵的起动

(1)起动前的准备。

1)调整水泵的轴向间隙。用大扳手旋转电动机轴上端的调整螺母,扳手刚吃力时,表示叶轮和导水锥面刚要离开,将此时作为调节起点,再继续旋转调节螺母,轴连同叶轮将被提起,轴向间隙就逐渐增加,一般以调节螺母旋转的圈数来确定调节量的大小。

2)起动前用水预先润滑橡胶导轴承,减少摩擦阻力,便于起动,保护橡胶轴承。

(2)起动前的检查。

检查电动机的转向。

(二)水泵的检修

1. 解体及测量

(1) 管路拆卸

检查水泵检修的安全措施已齐全,关闭进出口阀门;拆下有关表计,分解与系统有连接的管路,如空气管、密封水管等。分解以后各管头应用布包上或用木塞堵住,以防杂物落人。

(2)联轴器的分解

拆去联轴器的保护罩,测量靠背轮 (对称) 的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测出旋转体的轴向窜动量。然后拆卸联轴器的销钉,使水泵与电动机分离。

(3)吊泵盖

先将固定在泵盖与泵体上的整体零件,如填料压盖等卸掉;取出定位销钉,拆下泵盖法兰连接螺栓的螺帽,用顶丝将泵盖与泵体顶离后,吊起泵盖放在木方上。起吊时保持泵盖的水平并防止窜动,以防蹩坏密封和撞伤叶轮。

(4)轴承拆卸

拆卸轴承盖,取出上轴瓦;拆卸轴承体的端盖、上盖等,取出上轴瓦。把油环拨向下轴瓦的两边,保证起吊转动部分时不把下轴瓦带出。

(5)叶轮的检查与调整

检查叶轮与泵轴的配合是否松动;测量叶轮侧面的晃度;测量双吸密封环5 (也称止漏环或大口环) 的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以上测量均做记录。

(6)转动部分起吊

用钢丝绳穿在转动部 (也称转子) 的两端 (填料压盖处) ,吊出转子放在木方上,使装在泵轴上的所有零件均悬空,以便分解。

(7)拆卸的主要注意事项

1)在拆卸叶轮、键等零件时,要作好记号,装配时应按记号回装。

2)零件拆下清扫干净后,在安装面上涂以防锈油,用破布包裹好。拆装与吊运时不要碰伤安装面。

3)拆卸螺帽、螺钉时,应用扳手或螺丝刀,尽量少用开口扳手。如果拆卸螺帽或螺钉有困难时,可渗入煤油或进行加热卸下。

2. 零部件的拆卸技术

(1) 靠背轮拆卸

不能用大锤敲击,采用如图1所示专用工具将靠背轮拔出。

1-轴;2-对轮;3-工具

1-千斤顶;2-叶轮;3-工具

(2)叶轮拆卸

在一般情况下,叶轮不从泵轴上卸下来。若要更换叶轮时,采用如图2所示专用工具。为使拆卸容易,在叶轮与泵轴的配合处渗入煤油或采用边拆卸边加热的方法,使叶轮顺利地拆出。

3. 壳体部分的检查与修理

(1) 轴承的检查

对于滑动轴承,应检查轴承座、轴承盖是否有裂纹或破损;检查油环是否松脱或损坏;检查轴瓦的磨损:烧伤及脱壳情况。决定是否更换或浇铸巴氏合金。

对于单列向心滚珠轴承,应检查滚动体与滚道表面不能有斑、孔、凹痕、剥落、脱皮等现象;检查轴承的内、外环有无裂纹;检查轴承的磨损情况及滚珠与环的配合情况;要求轴承转动灵活、平稳、无振动。

(2)壳体的检查

检查泵体、泵盖是否有裂纹,若有裂纹可进行修补或更换;检查清扫泵盖与泵体间的结合面,检查石棉垫是否完好,若已损坏,应进行更换。

(3)水道的检查

检查冷却水路、密封水道是否堵塞,有无泄漏,保持其畅通。

4. 转动部分的检查与修理(1)叶轮的检修

检查叶轮的气蚀、裂纹、磨损等情况,尤其是叶轮人口的外径处,如果出现沟痕,可在车床上用砂布打磨;如果沟痕严重且偏磨较多,在厚度许可下,在车床上找正车光。否则更换叶轮,新的叶轮应进行静平衡试验。对于气蚀较为严重,仍可使用的叶轮,用环氧塑料进行贴补。

(2)泵轴的检修

检查泵轴在轴承处的磨损情况;检查轴套的磨损程度,一般在大修时要更换;检查泵轴的弯曲情况。可以在平台或车床上用百分表测量,要求弯曲量小于0.05mm/m,否则应予校直。泵轴校直的方法有捻打直轴法、机械加压法、局部加热、局部加热加压法等。捻打直轴的方法如图3所示。

1-捻棒;2-支承物;3-捻打范围

(3)靠背轮 (对轮) 的修理

1)检查连接销钉胶皮圈直径及磨损情况,通常销钉紧固后,胶皮圈与对轮孔的间隙应为0.5~1.2mm。

2)检查对轮的孔径、轴径、平键及键槽的尺寸,其配合应符合图纸要求。

5. 密封部分的检查与修理

(1) 密封环的检修

检查密封环的磨损、变形及裂纹情况,处理方法是将密封环的内径车上一刀,见圆为止。然后根据实测尺寸及间隙要求,加工一保护套镶在叶轮上。对于大型水泵,原来有保护套的,可加工一新保护套,将旧的保护套换下来,也可更换密封环。

(2)填料函的检修

检查填料环、填料压盖等尺寸,与轴的配合间隙应符合图纸要求。

6. 装配工艺

(1)转动部分的装配

叶轮、泵轴、轴套等转动部分的零件检查处理合格后,便可组装。组装时注意下列问题:

1)如图4所示,叶轮要安在泵轴的正确位置上,即叶轮中心与蜗壳的中心要对准。螺帽4要上紧到与轴套2相碰为止。

1-键;2口轴套;3-胶圈;4-螺帽;5-轴;6-叶轮;7-叶轮中心;8-蜗壳中心

2)将填料套、填料环、填料压盖、挡油圈、油环等套在泵轴上的零件按顺序预先装在泵轴上,注意不要忘装或装反等。

3)在轴瓦面浇上润滑油后,盘动叶轮,测量叶轮保护环的晃度应小于0.20mm,轴套的晃度小于0.10mm。

(2)密封环间隙的调整

叶轮、密封环就位后,用手盘动水泵的转动部分,观察是否有摩擦现象;用塞尺测量叶轮与密封环的间隙,应符合要求。若上方间隙偏小,在密封环的下部加垫;若上方间隙偏大,在轴承体下部加垫,直至合格为止。要求叶轮与密封环间的最小间隙不小于设计间隙的40%。检查叶轮与密封环的轴向间隙,要求四周均匀,最小的轴向间隙大于叶轮的轴向窜动量,但最小需大于或等于0.5mm。

(3)泵壳结合面垫的决定

若密封环在大修中没有更换或位置没有动,则泵壳结合面的垫取原来的厚度。否则用压铅法确定垫的厚度。通常泵盖对密封环的紧力应在0.03m以内。

(4)轴承的组装

泵盖装上以后,用人力盘水泵,要求转动轻快。接着装上管路及填料函部分。然后组装滑动轴承。用压铅法测定轴承的间隙及紧力。若轴承间隙偏小,在轴瓦的结合面上加垫或修刮上瓦,使间隙合格。若间隙偏大,可以撤减轴瓦结合面上的垫或修刮轴瓦结合面,使间隙达到合格。轴承装好后,用塞尺检查轴瓦是否刮偏或装斜;若有偏斜,应以纠正。轴承盖与轴瓦间有紧力,其紧力可用压铅法测定:该紧力一般为0.01~0.05m;紧力不合格时,可调整轴承盖和座之间的垫来解决。单列向心滚珠轴承的紧力调好,然后注上油。

(5)联轴器找中心

联轴器找中心又称对轮找正。电动机轴与水泵轴之间用联轴器连接。安装后要求这两根轴的轴线要基本重合,这样水泵运转才能平稳,不产生振动。联轴器找中心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水泵就位后,把联轴器的两对轮按原来的位置连上 (带一个销钉) 。然后装上如图10—19所示的找正工具。

2)联轴器中心的调整以调电动机的方法来实现。根据上述测量的数据,为消除联轴器的高程差,电动机前后支座都应加垫0.30mm。反之,若电动机的高程偏高,则应减去其前后支座上的垫;若无垫可减,也可在水泵底座上加垫,使其位置升高。

3)加好垫后,通过移动电动机的位置,将联轴器的左、右张口及左、右外圆偏差调好,然后上紧电动机的地脚螺栓和对轮连接销钉。

7. 离心泵的启动试验

离心式水泵装配好以后,应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主要的检查内容有:水泵轴转动是否轻快;轴承是否注好油;管路法兰盘是否连接好;填料函是否装好。经检查确认无误后启动水泵,观察水泵的振动,漏水及其他异常现象。水泵带负荷运行1~2h后,应检查下列项目:

(1)用压力表与真空表读数相加的方法,求出水泵总扬程的近似值,应不低于额定扬程。

(2)在额定电压、额定排水量、额定总扬程下,要求其电流不应超过额定电流。

(3)水泵试运行8h后,要求各轴承的温度不能比周围环境温度高出40C,但最高不超过70℃。

(4)用转速表直接在泵轴上面测量水泵的实际转速。

(5)水泵出口压力稳定,无水击现象。

(6)水泵外壳的振动,不得大于0.10~0.12mm。

(7)填料函压板应无发热现象,并有微量的滴水。

(8)水泵与管路无渗漏。

8. 滚动轴承的拆装方法及注意事项

(1) 拆装方法

1)铜棒手锤法。用手锤垫以铜棒进行敲击,使滚动轴承受力不均,铜棒易滑脱使轴承受伤,铜屑易落人轴承中。

2)套管手锤法。用一端封闭的套管套在轴上,套管的另一端与轴承的固定圈均匀接触,用手锤敲击套管的封闭端,使敲击力均匀地分布在滚动轴承的端面上。套管的内径要稍大于轴径,外径要小于轴承内圈滚道直径。

3)加热法。将轴承放在油中加热,然后迅速套人轴内,并用铜棒敲击到位。加热时油的温度不允许超过120℃;轴承应悬在油中,使其受热均匀。

4)扒钩螺杆法。将边上的螺栓改为扒钩,扒钩钩在轴承圈上,通过转动顶在轴上的螺栓将轴承拔出。

(2)注意事项

1)拆装时施力的部位要正确,其原则是:与轴配合时打内圈,与外壳配合时打外圈,要避免滚动体与滚道受力变形或压伤。

2)施力要对称,不要打偏,避免引起轴承歪斜或啃伤轴颈。

3)拆装前轴与轴承要清洗干净,不能有锈垢等污物。

9. 环氧塑料的配制工艺

水泵的叶轮受到汽蚀破坏,造成金属表面脱落甚至穿孔,检修时要更换叶轮或对其进行修补。广泛采用环氧塑料来黏补叶轮。根据1986年水利电力部下达编者对江西南康县几个水泵站技术改造工作中,采用此方法修补叶轮,使用结果表明:环氧塑料黏附力强,耐磨,强度好,具有较高的抗气蚀能力。

(1)环氧塑料配制典型工艺之一

1)配方。按重量比为环氧树脂100、乙二胺8、二丁脂20、填料200~300。

2)工艺过程。将环氧树脂加温至40~5012,加入二丁脂并搅拌均匀,再倒人乙二胺均匀混合,最后加入填料搅拌混合均匀。

3) 固化过程。在常温下经过8~12h即可以固化。

(2) 环氧塑料配制典型工艺之一

1)配方。按重量比环氧树脂100、间苯二胺15、二丁脂20、填料200~300。

2)工艺过程。将环氧树脂加温至80~90,加入二丁脂搅拌均匀,把间苯二胺加温至60~65后加入拌和,最后加入填料拌和均匀。

3) 固化过程。在80℃的温度下, 经过6~8h便可固化。

(3) 粘补工艺

1)表面处理。黏贴时要求表面除尽铁锈、污物和油脂,并具备适当的粗糙度。一般先用喷砂或其他机械方法除去锈污;然后用丙酮、四氯化碳、甲苯、酒精等擦洗;或在10%的盐酸溶液中,在6012的温度下处理l0min,然后用水冲洗后烤干。

2)调配工艺。根据配方用天平称出各组配料,按先后顺序加入;增塑剂加入后,最好略加热并搅拌均匀,以除去汽泡。对于固化过程是放热反应的固化剂如乙二胺,在混合时应注意同时冷却,以免反应太快;对于固体的固化剂和间苯二胺,应将其研成粉末,逐渐搅拌到树脂中去,然后加热搅拌至粉末消失并没有汽泡为止。调配好的环氧塑料必须冷却,以延长其寿命。为了使黏接剂有一定的流动性,通常要分若干次调配,调好了就要用。

3)粘补工艺:在粘补前,最好先将粘补处加热到50~60℃,然后用牛角刮刀将调配好的环氧塑料用力压涂在粘补面上,并按要求的形线抹平。对于要加热固化的环氧塑料,粘好后应先在低温下烘一段时间,再按阶梯式分级升温。因为温升过快,容易产生气孔。

参考文献

3.蒸汽锅炉安全运行操作规程 篇三

1、整理各种生火工具,备足燃料

2、新安装和检修后的锅炉,生火前应检查烘炉和煮炉工作是否做好外,还应检查锅炉内外部以及各种阀门附件,燃烧设备,给水设备等状况是否正常。对长期停用的锅炉,应特别注意检查锅炉各部分的腐蚀情况

3、锅炉内外部检查完毕后,关闭人孔,手孔和烟道出灰门之前,应确认锅炉内和烟道里无人和其他杂物:并列运行的锅炉,还需将管道上的堵板全部拆除,使管道联通起来

4、调整阀门和各附件在下列正确位置

(1)锅炉上的空气阀应开启,如无空气阀时,可抬起安全阀来代替

(2)压力表的三通考克应调整到工作位置。

(3)水位表应咋工作状态,即汽、水考克开启,防水考克关闭。

(4)主气阀、排污阀关闭

(5)有省煤器的锅炉,应打开旁路烟道们,如无旁路烟道时,则应将省煤器,出口通道的防水箱阀门打开,或接通循环水管

5、锅炉生火时,火力通风须微弱,使炉温慢慢升高。生火所需的时间应根据锅炉的不同形式和季节而定。

6、锅炉上的水位表,安全阀,压力表必须保持灵敏可靠。水位表每班应至少冲洗一次,安全阀每周应作排气实验一次,压力表应做定期的检验和冲洗

7、注意保持锅炉本体,附属设备和锅炉房的整洁,干燥。

岗位责任制

为明确锅炉房各类人员的职责做到分工清楚,各司其职,制定本制度。

一,锅炉工段长(或班长)是本工种的负责人,首先应做到:认真

负责,严格遵守国家法规及本岗制度,纪律,团结带领全班人员,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争创先进锅炉房。具体职责是:

1、负责锅炉房所属人员和设备的管理。

2、合理组织生产班次,科学调度人员,建立各工序良好的工作(运行)秩序。

3、检查各班次的工作,督促各工序工作人员严守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制止违章违纪的行为。

4、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请对人员的奖惩,参与事故的调查处理。

5、提报锅炉检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6、组织所属人员的技术学习,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二、司锅炉工职责

司炉工是锅炉的直接操作管理者,身负着安全与经济运行的重大责任,其主要职责时

1、负责本班次锅炉正常运行,满足生产(生活)用汽(供

热,做好锅炉正常维护保养

2、严格执行国家法规和本单位各项规程、制度,遵守劳动

纪律,不得擅离职守祸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

3、负责设备的巡回检查,认真填写各项记录,4、正确处理发生的异常事件,发现危及安全运行的重大隐

患时,有权采取紧急停炉措施

5、经常保持设备和操作,拒绝任何人的违章指挥

6、经常保持设备和操作场地的清洁,实理文明生产

7、努力学习锅炉安全技术知识,不断提高操作技术水平。

司炉工交接班制度

一、交班的司炉工人员,交班前应对锅炉运行情况做一次认真全面的检查和调整,并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方能交班

1、锅炉燃烧正茬,气压水位都在正常范围内

2、各安全附件,仪表动作灵敏可靠,表面整洁

3、辅机及水泵运行正常,声音、温度、转速无异常:

4、各检查门孔,汽水管路阀门应无泄漏

5、请炉渣清扫工作场所,保持清洁,工具和配件齐

全存放在稳定地点

6、各项记录齐全,填写清楚正确

二、接班人员应按规定的时间到达工作岗位,认真检阅运行记

录,听取交班人员的情况介绍

三、交班人员应认真负责的白接班人员介绍本班锅炉的运行情况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四、接班人员应检查下列内容

1、锅炉运行有无异常

2、各安全附件,仪表及报警装置和排污阀等是否灵

敏可靠

3、锅炉受热面的可见部位是否鼓疮,变形、渗漏等

损坏现象

4、炉墙、炉烘,炉排、等有无裂纹、塌陷、跑偏或

卡死现象,炉门、风门、检查门孔是否严密

5、锅炉运行所用必备配件材料和工具是否齐全

五、在交班时,锅炉及附属设备遇到事故,接班人员应待交班员将事故处理完毕后,再来办理交接班手续,接班人员应

积极协助交班人员的事故排除工作

六、接班人员在接班前不准喝酒,交班人员如发现接班人员喝

酒,病重或无司锅炉人员接班时,不应交班,并及时报告

锅炉房主,有负责人安排合格人员代班。

4.泵站运行操作规程 篇四

水牛家水电站

1#机组启动试运行操作规程

(机械部分)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 水牛家水电站机电安装项目部 2OO7年2月12日

1、前言————————————————2

2、操作规程编写依据——————————2

3、机组充水前的检查——————————2

4、机组充水试验————————————7

5、机组空载试运行———————————8

6、机组带负荷试运行——————————13

7、交接验收——————————————13 华能水牛家水电站1#机启动试运行操作规程

1.前言

1#机组启动试运行的范围:

1#水轮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调速系统、1#机发电回路中的一、二次设备和继电保护装置、1#、2#机球阀、1#机组励磁、公用系统、直流系统、监控系统、1#主变、1#机组及厂用变系统。

本试验项目及程序不包括水工建筑物的起动试运行,不包括压力钢管充水试验。

2.操作规程编写依据

水牛家电站1#机组启动试运行操作规程(机械部分)根据国家和部颁相关规程规范进行编写:

GB2003《水轮发电机安装技术规范》; DL507—93《水轮发电机组起动试验规程》; 3.机组充水前的检查 3.1 引水系统的检查

3.1.1 确认:大坝、引水隧洞、蓄水、引水工作状况正常,能满足1#机组启动试运行条件。

3.1.2 1#球阀、旁通阀及油压装置已安装完工调试合格,现地控制单元工作情况良好。球阀处于关闭状态,进人孔已封闭严密,球阀已具备静水启闭调试。

3.1.3 蜗壳、尾水管等机组过水通流系统均已检验合格清理干净,检查完毕关闭蜗壳进人门,蜗壳排水阀关闭严密,尾水管进人孔已封闭严密,验水阀已经安装。测量表计、压力开关均已安装完工调试合格,整定值符合设计要求。

3.1.4 1#机尾水闸门门槽及周围已清理干净,尾水闸门已安装完工检验合格,2#尾水闸门处于关闭状态。3.2 水轮机部分的检查

3.2.1 水轮机转轮及所有部件已安装完工检验合格、记录完整,止漏环间已检查无遗留物。

3.2.2 水导轴承润滑系统已经充油,油槽油位开关、温度传感器调试合格,整定值符合设计要求。

3.2.3 导水机构已安装完工检验合格并处于关闭状态,接力器锁定投入,导水叶最大开度和关闭后的严密性及压紧行程已检验符合设计要求。

3.2.4 机组各测压表计、压力开关、流量计均已安装完工调试合格,整定值已调整至设计值。振动和摆度测量系统已安装完工,调试合格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3.3 调速系统及其设备的检查

3.3.1 调速器机柜、控制柜及油压装置已安装完工检验合格、油位正常,透平油化验合格。表计、压力开关、传感器、安全阀门均已整定符合设计要求。

3.3.2 油压装置油泵在工作压力下运行正常,集油槽油位浮子继电器动作正常。

3.3.3 调速系统各油压管路、阀门、接头及部件等经充压力油检查无渗油现象。

3.3.4 调速器机柜、电柜静态调试已完成,接力器行程、导叶开度指示正确。

3.3.5 紧急关机时间符合调节保证计算值。

3.3.6 调速器现地开、停机试验,LCU开、停机试验,事故停机试验均正确可靠。

3.4 发电机部分的检查

3.4.1 发电机整体已全部安装完工检验合格记录完整,发电机内部已进行彻底清扫,定、转子气隙内部无任何杂物。

3.4.2 上、下导油槽、推力油槽已充油,油位开关已调整 至设计值。

3.4.3 发电机制动系统的手动、自动操作已检验调试合格动作正确,压力开关已整定符合设计要求。

3.4.5 测量发电机工作状态的各种表计,振动和摆度传感器等均已安装完工调试合格。

3.5 油、水、气系统的检查

3.5.1全厂透平油系统已能满足1#机组供油、排油的需要。油质经化验合格,供油管路与2#机隔离措施已完成。由于油系统供排油为滤油机通过快速接头对机组供排油,各部阀门均应处于关闭状态,其操作程序为:

供排油干管与2#机组联络阀门()处于关闭,调速器油压装置阀门()处于关闭,球阀油压装置阀门()处于关闭,推力、上导、下导总阀()处于关闭,推力、上导供排油阀()处于关闭,下导供排油阀()处于关闭。3.5.2技术供水系统调试,首先配合厂家进行技术供水泵调试合格,启动水泵向系统供水,检查系统管路漏水情况并处理,各压力表计,传感器等显示、动作是否正常。检查机坑内管路、阀门漏水情况并处理完成,通过油位指示或油混水信号器检测各部轴承是否漏水。

1#机组技术供水系统、公用技术供水系统及滤水器已安装完工,测量表计、流量传感器、减压阀已调试合格整定值符合设计要求,各管路、阀门、接头、冷却器均经加压试验合格,无渗漏现象,与2#机的隔离措施已完成。其操作程序为:

首先开启技术供水泵前后端手动阀门(),开启滤水器及干管手动阀门(),关闭2#机技术供水总阀();然后开启各套轴承冷却水供排水管手 动阀门()和发电机空冷器前后手动阀门()

3.5.3中、低压空气压缩机均已调试合格,贮气罐及管路无漏气,管路畅通。各压力表计、温度计、流量计、安全阀及减压阀工作正常。整定值符合设计要求,管路与2#机组隔离措施已完成。系统处于投运状态,其操作程序为:

1、低压气系统

空压机及气罐手动阀门()处于常开,气罐手动排污阀()处于常闭,检修供气总管阀门()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处于常开,支管手动阀门()在不用气时处于常闭。制动系统管路阀门与2#机联络阀门()常闭,1#机制动系统操作分手动和自动,供气总阀()及表计阀门()常开。手动制动,供气阀门()和排气阀门()开启,()关闭;手动复归,供气阀门()和排气阀门()开启,()关闭。自动制动,手动阀门()常开。机组检修密封手动供气开启阀门(),关闭阀门(),复归关闭阀门(),开启阀门();自动供、排气阀门()常闭,阀门()常开。

2、中压气系统

空压机及气罐手动阀门()处于常开,气罐手动排污阀()处于常闭,与2#机联络阀门()常闭。

3.5.4 厂内渗漏及检修排水系统经全面检查,渗漏及检修排水泵工作正常,排水量满足1#机组运行和检修的要求。调试动作正常后进行如下操作: 渗漏排水系统阀门()常开。自流排水阀门()常开,()常闭。

检修排水系统阀门()常闭,阀门()常开。

3.6 电气设备的检查

3.6.1 发电机出口母线、中性点一次设备已安装完工试验合格,机端出口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中性点电流互感器已试验合格。

3.6.2 主变压器已安装完工试验合格,局放、感应耐压试验合格,分接开关置于系统要求的位置,绝缘油化验合格,油冷却系统调试合格,事故排油系统、灭火消防系统及安全保护措施符合设计要求,具备带电条件。

3.6.3 开关站系统设备 已安装完工试验合格。3.6.4中控室、开关站接地网已完成,全厂总接地网接地电阻已测试,符合设计要求。

3.6.5 厂用电系统设备已经全部安装完工,并经试验合格。已接通电源投入正常工作。BZT装置调试合格,动作正确可靠。

3.6.6 备用厂用电系统已经全部安装完工,并经试验合格,电源可靠,保证容量能满足机组起动试运行的要求。

3.6.7励磁系统盘柜、励磁变压器安装完工并试验合格,励磁装置已完成了小电流开环调试。

3.6.8励磁系统与LCU的接口正确,二次回路模拟试验正确可靠。

3.6.9 监控系统设备均已安装完工。

3.6.10 上位机系统已建立,整个网络通讯已形成。3.6.11 现地LCU柜各个单独装置的检查已完成。3.6.12 现地LCU与上位机的通讯已形成。3.6.13 LCU的输入回路逐一检查输入信号的正确性和输入数据的准确性检查完毕且正确。

3.6.14 LCU开出点逐一动作至现场设备,动作正确可靠,信号准确。

3.6.15 1#发变组保护、220kV母差保护、厂用电保护设备已安装完工试验合格,保护装置已按定值单进行整定,继电保护回路模拟传动试验动作正确可靠。

3.6.16 1#机组相关直流系统、UPS电源已安装完工,试验合格并已投入运行。

3.6.17 厂房照明已安装,事故照明已检查合格。3.6.18 厂内通讯及对外通讯畅通,能满足试运行要求。3.7 1#机消防管路、消防设施已安装完成,符合消防设计要求。由于消防主管被损坏,发电机消防在试运行期间还无法投入运行,但不影响机组试运行。为了安全起见,在机组试运行期间配备足够多的灭火器,以应对突发事件。4 机组充水试验

4.1 尾水充水试验

确认前述检查项目完成后,手动投入机组机械制动,按照低压气系统手动制动操作程序进行,利用尾水平压管向尾水管充水。检查尾水管进人孔、水轮机顶盖、导水机构及主轴密封、球阀,测压系统管路等的漏水情况应无异常,充水过程中通过尾水验水阀排气及监视尾水水位。4.2 蜗壳充水试验

4.2.1 手动打开球阀旁通阀手动阀门,手动操作液压阀向蜗壳充水,充水前打开差压变送器阀门监测球阀前后压差,记录蜗壳充水平压时间,检查球阀至蜗壳段渗漏水情况。4.2.2 充水平压后,进行球阀及旁通阀的静水启闭试验,先以现地,后以远方方式启闭球阀和旁通阀,检查球阀及旁通 阀控制系统的功能及工作状况,并记录启闭时间,试验合格后关闭并锁定。

4.2.3 观察厂房内渗漏水情况,及渗漏排水泵排水能力和运转可靠性。

机组空载试运行 5.1 起动前的准备

5.1.1主机周围各层场地已清理干净,吊物孔盖板已盖好,通道畅通,无关人员退出1#机工作现场,通讯指 挥系统可随时待命,各部位运行人员已进入岗位,中试所动平衡试验设备 已安装完毕。各测量仪器、仪表已调整就位。

5.1.2确认充水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已处理合格,1#机组已具备起动条件。

5.1.3手动顶转子一次。操作为关闭()阀门,开启()阀门,启动电动泵顶起转子不大于8mm。复归关闭()阀门,开启()阀门,并利用制动系统复归气进行制动器复归。

5.1.4调速系统调试合格并检查阀门()应开启,阀门()关闭。

5.1.5各部轴承油位阀门全部开启。5.2 机组首次手动起动试验

5.2.1首先按照3.5.2操作步骤投入技术供水系统,打到自动状态,投机组各轴承冷却水,跳开灭磁开关,关闭定子空冷器冷却水。开球阀旁通阀,平压后退出检修密封和工作密封,待密封行程开关指示灯亮起后再开球阀。

5.2.2 将调速器切到手动位置,手动缓慢开导叶开度,当机组开始转动时记录所对应的导叶开度(起动开度),同时立即关闭导叶,观察有无机械磨擦及碰撞声,如有则立即停机。确认机组无异常后再次打开导叶,逐渐升高机组转速至40%、70%、100%额定值,在升速过程中,监视各部位应无异常现象,有无机械磨擦及碰撞声,如有则立即停机。在机组达到额定转速后记录稳定转速下的导叶开度—空(转)载开度。

5.2.3 在机组达到额定转速后,在半小时内,每隔5min测量一次各部轴承的温度,以后可延长记录时间间隔。观察轴承油面的变化,油位应处于正常位置,待温度稳定后标好各部位油槽的运行油位线,记录稳定的温度值,此值不应超过设计规定值。

5.2.4 首次开机,记录全部水力测量系统表计读数,记录机组的振动、摆度值应符合厂家设计规定值,如超标,应进行动平衡试验。

5.3 机组空转运行下调速器系统的调整试验 5.3.1 检查步进电机电液转换器工作情况。

5.3.2 频率给定的调整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

5.3.3 手--自动切 换试验。

5.3.4 配合厂家进行空载扰动试验。

5.3.5 按厂家技术要求作各项调整试验,记录空载运行参数。

5.4 手动停机试验

停机过程中观察转速信号装置接点的动作情况应正确。5.5 机组过速试验

5.5.1 将转速信号装置115%nN和140nN的接点从水机保护回路中断开。

5.5.2 以手动方式使机组达到额定转速,待机组运转正常后,将导叶开度限制的开度继续加大,使机组转速上升到额定转速的115%nN,调整转速信号装置相应的转速接点后,继续将转速升至140%nN,调整转速信号装置相应的接点,同时记录机组振动、摆度值。5.5.2 恢复转速信号的接线,手动操作增大导叶开度升速至过速保护动作紧急停机电磁阀停机,关球阀。

5.5.3 过速停机后,自动投入检修围带,然后对机组转动部分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发电机转子零部件是否松动,复查空气间隙,检查发电机定子基础、上机架千斤顶及螺栓有无松动。

5.5.4根据记录振动、摆度分析是否进行各轴承检查。5.6 机组自动开停机试验 5.6.1 机组自动开机试验

检查机组完全具备开机条件后,将技术供水、主轴密封、机组制动、调速器投入“自动”,分别以现地LCU及远方上位机方式操作自动开机,按机组“静止→空载”的监控程序检查各部执行情况,直到机组升速至额定转速,检查导叶开度限制机构工作是否可靠,记录发出开机脉冲到达额定转速的时间,转速信号装置和自动化元件动作应正常。

5.6.2 机组自动停机试验

检查机组具备自动停机条件后,机组在额定转速空转状态,发出停机脉冲后,导叶自空载开度开始关闭,直至全关,检查转速信号装置动作整定值(25%nN),记录加闸制动至机组停止转速的时间。

5.6.3开停机过程中记录开机、停机时间,并记录各部轴承温度与摆度与手动相比较。5.7 发电机短路升载试验

5.7.1 提前与系统联系,申请220KV线路及220KV母线系统停电并退出运行。在机组出口设置D1短路点,采用它励方式进行零起升流试验,绘制机组继电保护和测量回路的向量图,制发电机短路特性曲线。(在升流前切除发变组差动和电流保护,投入过压保护)5.7.2 在1B主变220KV侧设置D2 短路点,在1B主变110KV侧设置D3 短路点,绘制发变差动保护、母线差动保护向量图。

5.7.3 短路试验结束后,拆除短路线,拆开发电机中性点及出口接线,测量发电机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绝缘、吸收比。测得值不符合GB8564--88的要求,则进行发电机短路干燥。5.8 发电机短路干燥

5.8.1 如需要进行干燥,则利用D1短路点进行。机组短路干燥时短路电位的大小,按每小时温升不超过5~8℃的上升速率控制,绕组的最高温度不超过80℃,每8h测量一次绕组的绝缘和吸收值。

5.8.2 停止干燥降温时以每小时10℃的速率进行,当温度降至40℃时可以停机,并拆除短路线。投入发变组保护。5.9 紧急停机试验

手动操作紧急停机按钮,作用于紧急停机,检查LCU事故停机流程。

5.10 发电机升压试验

5.10.1 自动开机后机组各部运行正常,用它励方式手动零起升至额定电压的30%,检查二次侧三相电压是否平衡,升压至额定电压的50%检查一次带电设备是否正常,检查电压回路二次侧相序、相位和电压值是否正确。

5.10.2 上述检查正确后继续升压至发电机额定电压值,重复上述检查,并检查同期回路是否正确,测量机组各部位振动、摆度是否正常,测量发电机轴电压。5.10.3 录制发电机空载特性曲线。

5.11 发电机带主变及高压配电装置的递升加压试验 5.11.1 手动零起升后,分别在30%、50%、100%额定电压下检查主变及一次投运设备的工作情况。5.11.2 检查电压回路和同期回路的电压、相序和相位应正确。

5.12 电力系统对1#主变冲击合闸试验

5.12.1 主变冲击5次,每次时间间隔5min,检查主变有无异常,并检查主变差动保护及瓦斯保护的动作情况。5.12.2 用系统电压检查电压回路和同期回路的电压、相序和相位应正确。

5.13 发电机空载下励磁调节器的调整试验。5.13.1 励磁调解器起励试验; 5.13.2 自动电压调整范围检查; 5.13.3 手动电压调整范围检查; 5.13.4 频率特性试验;

5.13.5 发电机空载时10%跃变反映试验,测量电压超调量、振荡次数、调节时间;

5.13.6.空载电压下进行灭磁试验; 5.13.7 按厂家技术要求作保护整定试验。5.14 机组并列及负荷试验 5.14.1 机组空载并列试验

在正式并列试验前,拉开主变高压侧隔离刀闸,模拟并列试验以调整同期装置参数,确定自动同期装置工作的准确性。试验正确后,合上主变高压侧隔离刀闸,正式进行自动准同期并列试验。

5.14.2 机组带负荷试验

并网后手动方式逐渐增加负荷到25%、50%、75%、100%负荷运行,检查机组运行情况,观察并检查机组加负荷时有无振动区。然后手动降压至空载。最后进行自动增减负荷试验,并记录增减负荷所需要的时间。

5.14.3 机组带负荷情况下调速系统调整试验。5.14.4 机组带负荷下励磁系统调节试验。

机组带无功负荷情况下,励磁系统调节试验。

5.14.5 机组甩负荷试验

机组在额定有功负荷的25%、50%、75%、100%下分别进行,按GB8564--88的表格记录有关数据。试验时由调试专职人员进行指挥,各部位人员按照记录表格分别记录不同甩负荷情况下的参数值。

检查调速系统动态调节品质,蜗壳水压上升率,机组转速上升率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查励磁系统稳定性及超调量。

5.14.6 机组带额定负荷下调速器低油压事故停机试验。手动开启压力油槽排油阀,油泵处于手动状态。记录动作压力。

5.14.7机组甩负荷后,对机组发电机基础进行检查,各轴承进行检查。机组带负荷试运行

6.1机组带满荷进行72h试运行,记录72小时运行参数。6.2测量最大负荷下机组的轴电压。7 交接验收

5.泵站运行情况汇报 篇五

一车间3#泵站自2021年1月开始单独统计输水电耗量,并测试1台、2台及3台泵同时运行的输水量,经多次测试数据对比,单泵及多泵运行输水量均在下降,切割3#泵站至一车间高位水池输水管道发现管壁附着物厚度较大,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3#泵站水泵运行情况

1.一车间泵站班分三次测试记录3#泵站水泵输水能力,10月份单泵输水能力较3月份平均降低8m3/h,10月31日2#泵更换总成1台,输水能力仅增加4m3/h,1#、3#、4#在10月份两次测试数据基本相同,2台泵运行较3月份降低约40m3/h,3台泵运行降低约50m3/h,说明存在水泵以外的因素影响单泵输水能力,测试数据详见表一。

表一:一车间3#泵站水泵测试记录表

时间

水泵编号及流量(m3/h)

备注

2#

3#

4#

平均

2台

3台

2021.03.01

347

354

342

326

342

573

678

2021.10.21

336

338

326

336

334

526

608

2021.10.31

336

342

324

333

334

531

621

2#泵换为新总成

2.2021年1-9月3#输水泵站数据统计分析(表三)

(1)4、5月份为旱季3台泵同时连续运行,输水量650m3/h,运行效率77.38%,电单耗为0.47KW.h/m3。

(2)6月平均2台泵运行,输水量556m3/h,运行效率99.28%,电单耗为0.45KW.h/m3。

(3)8月份雨季有采场数量补充,3#泵站平均运行1.25台泵,运行效率118.00%,电单耗为0.39KW.h/m3;对比3台泵运行效率上升40.62%,电单耗下降17.02%;同比测算,单泵运行效率为122.14%,电单耗约为0.3740KW.h/m3。

表二:一车间3#泵站输水量及电单耗

运行时段

运行时间/h

电量/KW.h

输水量/m3

单耗KW.h/m3

流量m3/h

平均运行台数/台

2021年1月

738.00

190444.80

407986.00

0.47

552.83

2.09

2021年2月

672.00

171348.00

387259.00

0.44

576.28

2.17

2021年3月

661.00

183120.00

394430.00

0.46

596.72

2.25

2021年4月

541.00

164284.80

351143.00

0.47

649.06

3.00

2021年5月

744.00

223929.60

480816.00

0.47

646.26

3.00

2021年6月

672.00

167162.40

374101.00

0.45

556.70

2.10

2021年7月

742.00

134985.60

328352.00

0.41

442.52

1.34

2021年8月

672.00

108302.40

277666.00

0.39

413.19

1.25

2021年9月

718.00

134462.40

322775.00

0.42

449.55

1.70

合计

6160.00

1478040.00

3324528.00

0.44

539.70

2.04

3.3#泵站配置水泵型号为D280-43*7,性能参数为:280m3/h,扬程为301米;电机型号为YKK450-2-4,功率为355KW,额定电流25.8A;管线工况为垂高228米,管道长度2112米,配置管道为φ377mm焊管(壁厚8mm),现有管道满足2台泵同时运行,效率99.28%,3台泵同时运行共用管道效率降为77.38%,电单耗上升17.02%,不经济。

二、存在问题

1.2021年10月29日计划检修期间,一车间泵站班在3#泵站上水管道出泵站50米处和一车间门岗处分别切割管道测量,管壁内部附着物单边约有20mm(附图),严重影响管道输水能力。

附图一:一车间门岗处管壁附着物测量

附图二:3#泵站出泵站50米处管壁附着物

2.附着物影响输水流量情况测算:

(1)无附着物,管道内径361mm,流速1米/秒,输水能力368.3m3/h。

(2)单边增加20mm附着物,管道内径降为321mm,流速1米/秒,输水能力291.2m3/h。

(3)3#泵站输水管道目前的输水能力同比无附着物降低77.1m3/h,降幅20.93%。

3.公司尾矿库回水始终存在悬浮物,且现使用3#泵站到一车间高位水池输水管道无法对内部附着物进行清理,继续单独依靠该管道输水,电单耗随着管壁附着物增厚将进一步上升。

三、处置方案

1.建议增加1条3#泵站至一车间高位水池的输水管道,材料利用公司废旧φ300mm以上焊管,钢橡复合管,安装委外负责,投资预算约30万元,预算明细见附表三。

表三:一车间新增3#泵站至高位水管道预算明细表

序号

项目

单价

费用/万元

备注

管道

利旧(φ300-400mm)

焊接弯头

2.00

焊接法兰

0.50

管道倒运

0.50

管道安装

80元/米

16.90

管线通道占地协调

10.00

合计

29.90

2.新管道安装后3#泵站2台泵共用一根管道(泵一用一备),单泵单管运行2条管线输水量可达680m3/h,可满足生产最大需求量。

3.按照2021年1-9月3#泵站平均运行2台泵,输水电单耗0.44KW.h/m3,改单泵单管输水电单耗为0.374KW.h/m3,按2020年全年输水约3710000m3,将节约用电244860KW.h/年,电费单价0.59元/KW.h,节约电费约14.4万元/年。

6.输水泵站的运行与调度分析 篇六

深圳是我国经济与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几个城市之一, 也是我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 深圳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 深圳市于1997年实施境外引水工程, 而输水泵站运行与调度工作是引水工程的重心所在。 输水泵站工作专业性较强, 需要对工作管理制度体系进行科学的安排, 才能实现安全高效地完成输水泵站运行工作。

1深圳市东江引水工程各级加压泵站基本情况

深圳市东江引水工程自惠州市水口镇东江取水口至深圳市宝安铁岗水库, 全长约136 km, 沿引水干线设计大功率、大流量输水泵站8座, 装机容量达5万k W, 年供水量达7亿m3, 其中东江泵站装机容量1. 3万k W, 永湖泵站装机容量为2. 5万k W, 是整个引水工程主力泵站, 必须保持常年良好的运行工况, 不容有失。沿线还有西枝江泵站、獭湖泵站、沙湖泵站、沙湾泵站, 塘头泵站、铁石泵站和调度中心等 ( 调度中心对工程全线主要泵站进行统一监控和调度, 建立了一套计算机监控系统) , 联成一个完整的抽水网络体系。先由东江泵站从取水口取水, 经沿线各级泵站逐级加压后输送, 通过大口径管道、压力箱涵、隧洞、渡槽等水工建筑物, 引水至深圳市铁岗水库, 松子坑水库及干线各储水点。自2000年底开始至今, 泵站安全运行15年之久, 极大地缓解了深圳市生产、生活用水的难题, 为深圳市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2 加强输水泵站运行调度与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

2.1输水泵站的管理原则

输水泵站管理原则, 首先是维护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确保水泵站工程效益最大化。除此之外还要引入市场竞争意识, 时刻注意降低泵站的运营成本, 以此增加收益, 提高管理水平。研究开发新技术, 对行业人才予以善用, 提高水泵站管理的科学性。

2. 2创建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是确保输水泵站能够高效运行和调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而当前, 最为有效的管理体系即为自动化管理体系, 因此, 在输水泵站运行与调度管理工作中, 一定要建立高效的自动化管理体系。自动化水泵站工作管理系统能够有效降低水泵站运营时故障的产生机率, 进而最大化延长水泵站相关设备使用寿命。相比于传统人工管理系统, 自动化系统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精准性更高, 管理效果更突出。现阶段自动化水泵站管理系统发展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甚至部分泵站已经能够通过水泵站自动化管理实现无人运行。大部分泵站虽然目前未能做到这一点, 但在水泵站管理工作中加入自动化管理体系, 能够有效提升水泵站运营质量, 并大大减少人力资源成本投入。

2. 3提倡应用变频调速技术

利用变频调速改变传统阀门调节, 进而实现保持水泵最佳转速, 变频调速这一技术能够显著提升输水泵站节能工作成果。依照设定的压力数据自动调整水泵转速, 使水泵始终维持在最佳运作标准。引用变频器在初期需要投入较大成本, 但在系统投入水泵站运营后, 其良好的工作状态能够使输水泵站实时合理调度和节能发挥最佳效果。

2. 4提升泵站运行管理标准化

标准化工作是向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迈进的重要步骤, 要实现泵站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体现规范化服务, 就必须推行泵站运行管理和设备维护检修的标准化建设。要从形式和内容上全面、逐步地建立和完善管理标准、 规范制度, 根据“全面成套, 层次恰当, 划分明确”的原则, 逐步建立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三大标准体系, 实现从软件到硬件配备、人员、安全作业、运行全面的标准化, 进一步提高标准化工作在生产、经营以及科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泵站管理更有效地适应不断发展的高科技和新技术, 为实现泵站的统一管理、提高泵站管理的科技含量创造良好的环境, 也有助于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 使泵站的运行管理能达到国内一流泵站的管理目标。

3日常检查及年度例行检修

3. 1日常检查制度

1) 为确保设备稳定性, 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巡回检查, 两人一组进行检查工作, 每小时检查一次并记录。在检查过程中, 工作人员应该按照检修准则对所有细节进行仔细检测, 避免漏检和误检等问题的发生。

2) 检查员工在检测过程中重点检测位置应该应用工具进行检测, 不能仅凭个人经验进行判断, 避免出现误检。

3) 检查工作时间应形成制度化, 在设备或工作环境存在问题时, 应该增加检查工作密度。

4) 在检查工作中发现当班员工无法解决的问题时, 需要通报上级领导, 交由上级进行进一步处理。

5) 检查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路线进行检查工作。

3. 2年度检修方法

输水泵站的机电设备中, 电动机占据着整个输水系统设备中的核心位置, 因此电动机的保养和检修显得极其重要。在输水泵站电动机的日常保养与维护中, 需要严格按照先后顺序执行3项基本操作: 运行前检查、运行中监视、停止工作后观察。 在每年停水检修期间进行检修和保养, 持续时间一般为20 d左右, 电动机与机电设备的检修和保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电动机的外壳是否与地面相接触、保险丝是否完好无损、三相电压是否稳定、设备上的螺丝以及相关零件是否牢固未被锈蚀、联轴器和皮带轮之间的松紧程度合适与否、转子转动是否正常等。在电机停止工作时, 我们应该对电机的转向、转动速度、电压、电流等工作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和测试, 来确保各项设备的运作状况在掌控之内, 通电环境下, 如果电机出现不转动或者转速过慢的情况, 工作人员需要立即切断电源。如果在转动过程中听到异响, 工作人员同样也应该断掉电源, 进行检查,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调试和维修。电机运行过程中, 我们还需要同步监测电机的电流、电压等数据, 分析不平衡值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在电机外壳的温度保养方面, 要在运行过程中检查是否存在异响和温度过高的情况, 除此之外, 遇到其他突发状况也要断电, 让其停止工作, 保证检修工作的安全性。

4结语

输水泵站的运行调度管理, 是国家水利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工作的体系存在专业性强、工作流程复杂等特点。伴随输水泵站的不断发展, 完善其管理调度工作体系, 为长距离、大功率、大流量输水泵站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强力保障。

摘要:输水泵站是引水枢纽工程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供水设施, 在调水、供水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输水泵站的运行、调度需要制定一整套完善、合理的工作流程, 以便安全可靠地运行和科学调度。就深圳东江至铁岗水库输水干线为主题展开分析, 从该地区现状出发, 结合本人对沿线输水泵站的运行与调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输水泵站,运行调度,日常维护

参考文献

[1]贺湘俊.加压泵站阀门控制管网余压利用节能实验[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2]穆楠楠.松北水泵站工程建设运行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3 (2) :38-39.

上一篇:2023年医保科工作计划下一篇:小学六年级开学典礼学生代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