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员岗位职责

2024-06-14

资产管理员岗位职责(精选7篇)

1.资产管理员岗位职责 篇一

固定资产管理员岗位职责

1、按照上级统一规定,编制固定资产目录,进行分类编号,注意划清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界限。

2、随时将新增加的固定资产登记入账,做到帐物相符。会同有关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年终全面清点。盘盈、盘亏、损坏等要查明原因,弄清责任,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确保固定资产完整无缺。

3、进行固定资产明细核算,编制固定资产报表,做到账、卡、物相符。

4、掌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会同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进行分析。加强维护保养,挖掘潜力,对闲置固定财产及时督促处理,提高固定财产的利用率,年终向领导写出固定资产利用结存等情况的报告。

5、公物一般不准私人借用。若遇特殊情况,须经学校领导人批准后方可借用,并应在限期内主动归还。若有损失或丢失,酌情赔偿。

6、固定资产的报废要有审批手续,凡不能继续修理使用的固定资产,各部门的管理员要填制报废单报管理员,经有关领导批准后,进行账务处理。

7、实行定期清查与随时清查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对固定资产要每年组织人员进行一次清查,如有盘盈、盘亏,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按有关规定报批后再调整账务。

2.资产管理员岗位职责 篇二

1. 电网频繁变动造成退役资产闲置

随着上海城市的快速发展, 上海市电力公司 (以下简称“公司”) 为满足社会高速增长的用电需求及城市规划建设 (架空线入地、世博建设等) 需要, 在电网建设及改造上投入大量资金, 造成大批电网在运资产退役至仓库闲置。其中有些已经无法再次上网使用, 需要报废处置;有些直接或通过整修后可再次使用;而在ERP既有资产管理流程中, 没有退役资产全过程管理的功能。因此虽然部分退役资产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了再次使用, 但整体再利用率低下且缺乏统一管理。

2. 退役资产信息不透明, 审批流程落后

公司自2005年ERP系统上线之后资产管理力度逐年增强, 通过ERP中AM、PM模块对资产进行价值、卡片管理;通过输变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以下简称“PMS”) 对设备进行实物管理;通过ERP (AM/PM模块) 与PMS“两系统三模块”的准实时联动, 实现了资产和设备的一一对应及无缝衔接;但从资产全寿命周期所要求的闭环管理标准来看, 在退役资产 (资产报废和再利用) 管理两个关键环节还存在完善空间, 没有建立有效的闭环机制, 资产信息未共享。报废审批流程及盖章还停留在线外手工操作模式, 难以进行统计分析评价。

例如, 资产报废计划管理业务流程未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固化;项目前期立项审批过程中涉及的资产报废信息与后期的报废审批脱节;资产管理部门无法对退役资产进行计划管理、过程监控、评估分析, 只能被动接受退役资产进入仓库, 无法做到事前监控。

3. 项目前期经济评价信息不完整

基建、技改、营销等资本性投入项目, 在进行可行性评价时, 未将项目引起的退役资产损失列入经济评价范畴或想将其列入进行评价但是缺乏相关资料;

4. 退役资产再利用存在的问题

PM台账不能支持再利用所需信息, 不能涵盖PMS系统详细技术参数等关键信息。退役设备再利用牵涉单位和部门较多, 业务处理复杂。没有统一规范的再利用流程和原则。缺乏再利用的监督、考核及激励机制。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为再利用各个环节提供准确信息支持。

在此背景下, 公司在2008年开始进行退役资产管理流程的优化及规范工作;完善退役资产管理流程, 建立统一的管理规范、管理标准, 并依托既有信息平台建立适应发展前景并符合公司管理需求的完整、科学、高效且具有全过程管控功能的退役资产管理平台, 对退役资产进行全过程管控并实现资产的闭环管理。

二、退役资产管理平台建设

1. 建设目标

规范退役资产管理规范退役资产处置 (报废及再利用) 流程及管理, 提高报废审批效率、残值回收率及退役资产的再利用率;建设退役资产管理信息平台;通过落实整修测试评估、实物库存管理、调拨与转资环节、信息系统功能、项目设计选用、工程项目领用、监督与考核七个环节实现退役资产的全过程闭环管理。

2. 退役资产定义及分类

本文中所述退役资产指已经从电网上拆除并进入仓库的资产。它有待报废、可再利用 (整修后或直接可使用、事故备品) 两种状态。

3. 优化完善退役资产管理流程及管理要求

为了确保退役资产管理平台切实满足资产管理业务需求, 公司对退役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全面优化和整体提升。成立专项工作小组 (由本部各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代表参加) 开展退役资产管理流程优化工作。

基于公司资产管理主流程, 对退役资产管理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深入的梳理, 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完善退役资产管理的业务流程 (见图1) , 规范相关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 规划信息化建设需求, 为后期业务工作在信息化系统中的固化奠定了基础。相对电网公司传统的资产报废管理, 公司流程优化公司在如下方面开展了突破性的工作。图1为退役处置业务流程示意图。

(1) 资产退役申请管控节点前移, 为后续退役资产处置方法优化、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提供了空间。

传统的资产管理中, 仅对资产报废环节进行管控, 未对资产退役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 导致资产从退役到报废整个阶段的管理缺位, 也就无法进行退役资产再利用等有效降低资产全寿命成本管控手段的实施。公司退役资产管理工作实现了从项目立项即开始进行管控;在项目科研审批时, 同步对项目导致的退役资产及处置方案进行审批。其主要内涵为从工程项目 (基建、技改、营销) 科研阶段开始考虑项目涉及的资产报废, 与年度投资计划同步形成年度资产报废预算, 将项目投资与涉及的资产退役信息 (使用寿命、净值、状态等) 关联, 进行资产退役申请和审批工作 (见图2) 。

在立项阶段, 对退役资产进行状态评价, 根据状态评价结果提出后续处置方案, 包括资产再利用或资产报废。

通过PMS触发因项目引起的退役资产并予以固化, 避免了营销、基建、技改等项目的交叉重复立项。通过ERP/PMS的资产关联, 将资产的财务价值信息同步接入项目立项审批系统, 使项目科研在技术经济比较时同步考虑因项目引起的退役资产损失。

(2) 建立退役资产管理流程及制度

退役资产管理的主要工作是设计规范的退役资产报废及再利用流程、制度、原则。

(1) 退役资产管理流程

退役资产管理流程包括退役资产申报、 (现场) 拆除、装运、入库、出库、转移、报废审批 (再利用审批) 、处置 (再利用) 、库存管理、整修等流程。

(2) 退役资产管理原则

再利用原则:退役资产优先就地再利用, 无法就地再利用的进行全公司范围调配;退役资产再利用使用于一类以外地区 (重点地区之外) ;退役资产使用于所有形成电力公司资产的项目;经经济、安全评估, 使用年限过短的设备暂不进入再利用平台;项目设计选用退役设备时, 系统功能上各单位事故备品不能被选用;各类设备再利用主体流程保持统一。为保障退役再利用资产质量, 退役设备检修测试评估以后, 评估单位需出具退役设备书面评估报告 (包括各类参数及剩余使用寿命等) 。变压器均由公司所属变压器修造厂负责评估并出具报告;其他退役资产由所属单位生产技术部门负责组织评估并出具报告。

(3) 明确退役资产管理职责及要求

物资部门为实物库存台账管理部门, 根据生产管理部门 (分级管理) 签字后的入库申请单进行设备入库管理、出库领料单进行设备出库管理。退役资产台账包含每台设备的设备编码、资产编码、原值、净值、详细技术参数及评估报告 (设备评估报告随同资产实物一起进行管理) 等信息。

(4) 制定再利用资产在工程设计中选用细则

退役资产得到有效再利用的关键环节在于项目设计选用, 设计单位可以查询到设计所需的相关信息;PMS/ERP每天通过接口将准确的实物台账、技术参数等信息传输到再利用信息平台;设计单位选用后的退役资产被冻结, 其他单位无法重复选用;设计单位出具的估算中包括退役设备当时净值、整修费用及安装运杂费;选用设备需由立项审批部门审批, 生技部门确认;项目未通过审批, 则选用的退役设备由项目申报部门予以解冻。

(3) 完善资产现场报废处置制度, 解决运输及仓储成本

对35kV及以上变电站整站拆除、批量拆除资产, 采用提前递交报废申请批准后进行就地招标处置;减低运输及仓储成本。

(4) 建立量化绩效考核指标

借鉴国际先进电力公司经验, 建立退役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指标, 从报废资产成新率、闲置资产再利用率、闲置资产率等量化考核指标, 对各基层单位进行考核:报废资产成新率=本年度报废资产净值损失总和/本年度报废资产原值总和, 设备再利用率=本年度实际再利用设备数量/本年度可再利用设备总数量, 闲置资产率=本年度可再利用资产总净值/本单位本年度资产总净值 (注:分子及分母均在指定的同一时间抽取) 。

三、退役资产管理平台开发及应用

退役资产管理流程优化为退役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设计、开发及集成应用奠定了业务管理基础。公司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退役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并不断推进实用化工作, 实现了资产管理全过程业务的信息化覆盖, 将资产管理末端环节信息反馈到前端业务环节, 实现了资产的闭环管理, 为资产管理的量化决策、信息闭环提供了支撑。

1. 退役资产管理信息建设目标及策略

建设能够全面支持资产管理体系运转的退役资产管理信息平台, 借助信息集成和数据分析保障业务流程闭环并辅助科学决策;是公司资产管理信息化整个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见图3) 。

退役资产管理平台与公司电网规划 (PSP) 、项目立项管理【技改项目管理系统、营销 (CMS) 、基建 (工程一体化) 】、工程设计、投资计划 (BPS) 、采购【SG186招标平台、SRM、ERP (MM) 】、建设【工程一体化、ERP (PS、AM) 】、运维检修【PMS、ERP (PM) 、TCM、ERP (AM) 】、退役资产【 (报废及再利用) 、招标处置、ERP (AM) 】等信息系统集成共享。

通过退役资产管理流程优化与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如下目标。通过废旧物资的拆除清单功能, 实现废旧物资交接与保管工作的系统管理, 加强拆除现场、仓储环节的管理力度, 保证信息流和物流的一致;实现装运、出入库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拓展废旧物资处置系统流程;实现固定资产类废旧物资精益化管理, 建立资产编码级别的库存台账和出入库管理;实现废旧物资网上拍卖竞价功能, 满足在线通知、看货、竞价、评标的要求, 使投标/评标过程更加规范, 评标结果更加客观;通过ERP系统与废旧物资招标管理系统的集成, 实现废旧资产处置回收残值的反馈;固定资产报废后的废旧物资出售金额能够针对资产编号自动分摊;资产报废管理流程和电网设备再利用流程将根据新的组织模式和工作流程进行改造, 使系统流程密切符合业务流程, 保证系统对业务的有效支撑;在ERP系统中建立资产调拨流程实现资产的跨成本中心再利用。

详细设计工作内容如下:预报废与现场拆除功能;装运、入库与存储功能;处置计划功能;招标与处置功能;销售订单与交货功能;固定资产财务分摊功能;服务采购与费用分摊功能。通过梳理这上述业务需求与流程后通过信息平台加以固化。

退役资产管理平台实施策略: (1) 退役资产管理流程在技改立项系统、PMS系统、ERP系统和废旧物资招标管理系统中实现。 (2) 实现PM、PMS、AM、废旧物资招标管理系统的联动。 (3) 开发相关业务报表, 为退役资产管理、监督、考核提供支持。 (4) 贯通退役资产拆除清单、报废、再利用、装运、库存、网上竞价、报废处置、残值回收与财务分摊、现场招标处置九大业务流程 (见图4) 。

2. 退役资产管理平台业务需求分析

退役资产管理平台总体业务需求具备八大功能 (见图5) 。

3. 退役资产管理平台的集成

(1) 系统集成接口

退役处置平台通过对既有信息系统的功能深化及接口开发, 实现信息的互通和集成。各信息系统间接口关系如图6。

(2) 平台集成技术架构

系统基于SAP的XI技术进行集成, 外围应用通过FTP和HTTP SOAP方式直接连接至XI平台 (未来可根据需要扩展技术连接方式, 如JMS、JDBC、SMTP等) , XI通过RFC和ABAP Proxy连接至各个SAP应用, 实现集成, 见图7。

(3) 退役资产管理平台开发

(1) 硬件平台 (表1)

整体的系统开发及生产应用环境规划设计见图8。ERP系统服务器:生产环境传输路径为DV2→QA2→PRD。SAP集成使用三台服务器:XID, XIQ, XIP。XID与DV2, 即ERP开发系统连接, 在ERP系统上进行接口开发和单元测试;XIQ与QA2, 即ERP测试系统连接, 在ERP系统上进行接口集成测试、性能测试和用户接受测试;XI的传输路径为XID→XIQ→XIP, XIP的切换随ERP生产系统的上线切换同步进行;各个外围系统的开发、测试、生产环境分别连接到XID, XIQ和XIP。

(2) 软件平台

SAP ECC 6.0:SAP最新产品ERP2005的核心组件, 提供企业各个业务模块的服务功能。SAP ECC 6.0基于最新Net Weaver平台, 紧密集成ABAP组件, 保证核心业务运行稳定。

SAP XI (PI 7.0) :应用集成平台采用SAP XI, 版本号为PI 7.0。SAP XI是SAP Netweaver平台中的一部分, 负责构建符合SOA理念的应用集成和自动流程集成。SAPXI由集成构建器、集成知识库、集成目录、集成服务器、系统环境目录以及集成监控运维平台构成。

SAP系统支持其用户灵活的客户化更改, 并提供了相关二次开发工具。系统基于SAPNetWeaver的ABAP平台, 通过ABAP语言进行便捷的二次开发;基于SAP NetWeaver的Java平台, 可以通过SAP提供的NWDI组件进行基于Java的二次开发。

四、工作总结及完善方向

1. 工作总结

通过退役资产管理平台的实施, 实现了相关业务流程在信息系统中的固化, 实现资产管理相关部门对项目前期立项过程中涉及的资产退役计划信息进行提前掌握;对资产退役进行计划管理;对退役资产进行事前评价、事后评估;从而实现对项目规划、立项的全面评价;实现资产报废计划与年度投资计划同步形成年度资产报废预算, 结合系统内固化的资产报废审批流程为实现资产管理奠定了基础。为资产周期成本指标细化到设备单体创造了条件。实现对可再利用退役资产的全面信息掌控和规范使用机制。退役资产的整体再利用率得到稳步提高, 促进公司资产有效利用率的提高。

2. 后续完善方向

由于相关工作牵涉单位和部门较多、业务链长、业务处理复杂, 退役资产管理平台的有效开展有赖于公司管理层的持续关注和基层相关业务人员的规范执行。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控管理及规范执行的督察, 加强考核、监控、分析指标的应用, 以系统信息支撑资产评价的高级应用。

配合国家电网公司开展退役资产的异地再利用工作, 即综合统筹各网省公司的退役资产再利用工作。整个国网系统内各个网省公司间的退役资产再利用, 势必对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带来较大冲击, 未来公司将配合国网推进退役资产异地再利用工作, 以带动整个国网体系资产管理深化工作。

参考文献

[1]帅军庆.电力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3.资产管理员岗位职责 篇三

银行做为一个整体而言,无论是表内的发放贷款还是表外的理财资产管理形式都是信贷管理文化的产物,实质上是被动投资和被动负债的范畴。银行以后要转型,实际上就是从信贷管理文化向所谓的资产管理型文化去转变,所以我想可能资产管理计划推出来,我们不是试点行,我们只是旁观从第三方的角度看,可能是文化转型的一个过程,或者说是一个转型的开端。目前银行的理财之所以是预期收益率,是一个刚性兑付的东西,完全就来源于自己的的贷款管理思路,属于信贷文化。马云前段时间还在炒作银行概念,现在已经不提这个事了。银行目前的一个主要优势就体现在负债成本比较低,资产有相应定价,银行是有利差的,所以这个情况下银行牌照可以获得垄断性的收益。在未来的三年到五年,存款的概念会弱化,资金的概念会强化,价高者通吃,谁能够持续提供风险可控的高收益,谁就能够拿到匹配资产的资金。在这个逻辑下,谁有创造、获得和管理资产的能力,谁就能够获得超额收益,这是一个资产推动负债的过程。现在确实马云已经不提银行的事了,在大数据背景下,他向银行或者其他管理机构卖数据就可以了,他有创造资产的能力,他把资产卖给银行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花大力气自己去建银行,阿里小贷的资产证券化,说到底就是“拿资金”的概念,如此而已。所以我们把银行主要盈利的逻辑看明白了,把信贷文化看明白了,其实自营贷款也好,表外理财也好,它其实就是银行的信贷文化,从表内向表外去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这种文化下,体现在表内的信贷和体现在表外的理财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硬币本身叫信贷管理文化,体现在表内贷款,我敢去投,我敢放贷款,硬币的反面叫理财,我敢去发理财,去投这笔资产,我就认为它是风险可控的,我就敢给你这个预期收益,这可能是静态的思维。动态思维,到了明年或者后年,经济的发展不再支持时,此假设可能不成立,之前认为风险可控可能不再可控,这个时候等于表内的信贷出问题了,表外的理财也没法兑付了,同时体现在硬币的两面。这个情况下我们理解银行不转型,还是做信贷管理文化的话,那资产管理计划只是背面理财一种异化或者新的表现形式,实际上跟以前所谓的理财是没有根本性差别的。

但是如果从发展的角度上来讲,从存款推动的被动负债式的信贷文化发展为主动投资式和负债挂钩的资产管理文化,那资产管理计划就有意义。我们这些年也看到一些主动负债的资产管理形式存在,比如通用汽车金融,其本身是没有吸收存款的资格的,天然就没有被动负债的概念,但其平均放贷利率能够到15%,坏账率可以控制在1%,实际上从这个角度来讲,真实的资产收益能到14%,其就可以融资,就可以通过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发行ABS(资产支撑证券化)等形式主动负债。所以我们说主动管理文化的话,无论理财计划还是资产管理计划,说到底还是来源于管理人对资产定价的能力,本身这个能力是一种创造财富的能力,创造财富就是铸币,铸的就是上面反复所讲的硬币。只要这个创造财富的资产管理能力随着利率市场化建立起来了,这个铸币的过程就是一个执行的结果,资产管理计划就是硬币一体两面的表现形式而已。最后银行的发展也就是一个市场对资产管理能力筛选,达到优胜劣汰的结果。

(作者单位:晋城银行)

4.古市中学固定资产管理员岗位职责 篇四

1、贯彻执行学校各项有关资产配备政策和相关规章制度;熟悉固定资产管理业务和工作规律。

2、有责任心和一定的组织能力,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处置、维护、挖潜、发挥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中,起牵头和组织作用。

3、负责全学校仪器设备、办公家俱的固定资产账目建立、建卡、标识等工作。

4、与库房管理员密切配合,及时对入库的固定资产(包括处置退库设备)进行验收、登帐、增减值,建卡、并打印标签等管理工作。

5、对资产需求可根据现有账目情况进行核查,建议固定资产调剂。

6、负责学校处置资产的退库验收,对退库的处置资产的规格型号及配置必须与资产卡片认真核对,如有缺失必须补齐,配件丢失者按价赔偿后方可办理退库并在处置单上签字。

对金额大于2万元和大批量的资产处置,资产管理员应通知并组织资产处置鉴定小组成员进行现场评定,会签处置意见后方可上报处置单。

7、在固定资产处置调配中要坚持原则不循私情。

8、监督、检查学校各科室、学科组固定资产管理、维护和使用情况,如有问题及时处理上报。

9、对常用资产的硬件配置要做到三懂一会:懂品名、规格、型号、一般性能用途;懂业务手续;懂消耗规律。会与技术部门配合对处置设备的部分可用配件进行重组再利用。

10、每年进行一次全校固定资产普查,及不定期的定点抽查。并做清查报表上报。

11、及时为学校外报项目提供准确详细的数据,及与财务部门配合提供其所需数据。

12、根据报废设备库存情况,统一汇总报批注销并更改登记。

13、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保守机密。

5.资产管理员工作职责 篇五

2、本单位人员调出时,及时办理交接手续,并在3个工作日内在系统中进行变动或输出变动报告

3、负责本单位待报废设备的起草报告。

4、每年一次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必须做到账帐、卡、物相符。

5、保留每年完整的固定资产设备明细帐目和卡片,建立本单位专用设备档案,配合学校和归口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6、建立健全公司资产保管、使用、借用等管理制度,管好用好资产设备,使其发挥效益。

6.资产管理员岗位职责 篇六

1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发展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State-owned Asset Management System)是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划分和调控管理方式确定等方面的基本制度体系。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索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通过“利改税”等途径对企业放权让利(1978年~1984年)、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和政企职责初步分离(1984年~1986年)、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过程中开始触及产权的改革(1986年~2003年)、中央和地方国资委相继成立后的出资人到位(2003年~2013)以及由国有资产管理到国有资本管理的深化改革阶段(2013年至今)。伴随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国有企业收入和利润总额逐年提高,但增长率却呈现出下降趋势,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理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因此,如何有效实现国有资产的资本化是未来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2 国有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与途径

国有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国有资产证券化是新体制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环节。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两大核心内容,这两大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产权改革是联系二者的纽带,而资产证券化又是产权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混合所有制的路径。随着国有资产管理向资本管理的转变,如何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目标,资产证券化必将成为重要的“抓手”。第二,国有资产证券化是提升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资产证券化必然使国有企业引入更多的民营和外资资本,这些资本的“用手投票”或者“用脚投票”成为重要的治理机制。另外,证监会监管机构的监管、交易所和行业协会自律机构的约束、保荐机构、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督导、媒体的监督等,也会使国有企业运营日益透明和合规。最终将实现国有资本的国资委单一监管向国资委为基础的全方位监管的深化。第三,国有资产证券化是实现广大国有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方式。国有企业最早的融资是依靠政府投入或者银行货款的间接融资方式,而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要求企业进行直接融资,更多地要依靠市场,而不能找政府。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重要的一项金融创新,世界范围内日益成为与债权、股权融资相提并论的第三种直接融资工具。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路径主要有三种:第一,上市融资路径。这其中包括两种清况:一种是新股发行并上市,企业选择了拿出优良资产实现上市目标,也有企业实现了整体上市;另一种是上市后进行了增发、配股、发债等再融资,以及吸收、合并、置换等资产重组。第二,私募股权融资路径。私募股权融资是公司上市前的重要融资方式,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很多国有企业在上市前为了达到上市的门槛,上市前往往进行一轮或者多轮的私募股权融资。第三,创新方式的国有资产证券化。利用收益权信托、收益权债券等方式对高速公路收费权、供排水收费权等缺少流动性但未来能有稳定现金流的存量国有资产进行证券化。其中上市融资是我国国有资产证券化目前最主要的路径。

3 国有资产功能分类与资本化路径

对国有资产功能进行分类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国有资产的科学有效管理。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的功能分类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标准,部分地方国资委最近两年内对出台的相关文件进行了分类。不同的分类,对应的资本化路径也不尽相同。对于其中的商业竞争性国有资产,可以通过上市、私募股权融资和创新方式等实现全面的资产证券化,更好地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于功能性国有资产中的特殊功能性国有资产可能无需进入资本市场,以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而对于功能性国有资产中的公共服务性国有资产,可以实现资产证券化但可能要保证控股地位或利用创新形式资产证券化来实现部分资产的证券化,利用其他类型资本的同时,保证公共服务质量。

目前国有资产证券化的路径主要是上市融资这一种方式,但是很多国有企业目前还达不到上市的要求,部分是因为没有进行改制。还有部分企业虽然进行了改制,但是距离上市门槛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不能都挤上市这个“独木桥”。而应拓展新的路径,一方面积极利用新三板和私募股权融资,另外探索存量国有资产证券化的新形式。

4 深化国有资产证券化相关配套机制的建立

国有资产资本化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方向,截至目前,部分省市已经明确将证券化率作为未来改革的最主要目标,为了顺利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在资本市场、法律法规、政府作用和中介机构几个方面建立配套机制。第一,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为资产证券化提供资本市场的功能基础。国有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目的是资产流动和变现,即发现价值和实现价值:资本市场功能能否有效发挥是资产证券化的前提和根本。在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过程中,加大对新三板的试点。总结梳理天津滨海、上海张江、武汉东湖等试点经验,进一步推广新三板试点。同时鼓励企业海外上市融资,形成多渠道的融资途径。第二,推出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法规,为资产证券化提供充分法律保障。我国国务院国资委和地方国资委近年来出台了有关国有企业上市和改革发展等涉及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和文件,但专门的相关规定还较少,南京市国资委2014年3月12日出台国内第一个专门的国有资产证券化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南京市国有资产证券化工作的意见》,因此需要相关法律法规来对资产证券化特别是创新形式的资产证券化的发行和交易等进行详细的规定。第三,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引导作用,为资产证券化提供体制和制度驱动力。资产证券化往往涉及到政府各个部门,因此需要在领导体制上进行创新,以更有效地进行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协调。政府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政府将直接或间接提供担保以对资产进行增级。资产证券化需要一定成本,但这些成本不能成为改革的障碍。制定出台政府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最后,国有资产证券化存在多重路径,应结合国有资产的功能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国有资产选择相应的证券化路径。同时针对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正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证券化率比较低的现状,应该从资本市场、法律法规、政府作用和中介机构四个方面来完善相关的配套机制。

参考文献

[1]李丹丹,周鹏峰.资本压力下再提资产证券化重启之路长且远?[N].上海证券报,2011-03-28.

7.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并重 篇七

关键词:资产管理;资金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作为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组织和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科学合理地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在预防固定资产流失的同时,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但是近年来,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固定资产的实际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管理较为混乱,国有资金和资产疏于监管,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的并重迫在眉睫。

一、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家底模糊,账实不符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账目管理中呈现以下问题。

1.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核算固定资产时不符合规定,主要表现为有总账却缺乏应有的卡片账和明细账,出现账账不符的现象。

2.缺乏对增加资产正确及时的账务处理,比如,对于减少的银行存款或现金缺乏对固定基金和固定资产的增加处理,对于新购的固定资产却只处理为经费支出,这种处理方法往往使国有资产流落账外而不能控制。

3.对于资产的减少缺少应有的核销手续,对于资产的出售、房屋的拆除和设备的报废和淘汰也没有办理相关的核销手续,致使这些资产名存实亡,单位账目有账无物,单位相关人员对其固定资产缺乏明确的了解和掌握,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现象严重。

(二)制度松散,浪费严重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工作中过于重视购置固定资产,却缺乏对其日常管理的应有关注,固定资产使用、保管、验收和购置的规范制度严重缺乏。新购的固定资产缺乏对相应的卡片账和台账的及时登记,一些单位甚至根本就没有建立相应的卡片账和台账,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领用制度、台账记录和保管制度的缺乏,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盘点。另一方面,报废的。长期不使用的固定资产缺乏及时的清理和处理,对计算机等更新换代速度较快的设备,单位缺乏及时的报废处理,致使报废或淘汰资产呈现出一种闲置或无人管理的状态。这种轻率处理固定资产的现象,致使国有资产浪费严重。

(三)擅自处置,流失严重

一些单位在管理固定资产时,缺乏应有的意识和重视,在出售和处置固定资产时缺乏规范的程序,在缺乏相关评估机构评估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备案审核的前提下,仅仅获得主管领导同意就对固定资产进行擅自定价和出售。在处理房屋和交通工具时,一些单位没有进行相应的价值评估和审核批准,就随意变卖,一些单位还将出售和处置收入纳入自己的“小金库”,在将集体利益转化为小团体利益的同时,造成了国有资产管理的失控,严重的流失隐患为腐败和违纪违规现象的产生提供可能。另一方面,对国有资产的以下变相处置也极容易造成严重的流失:

1.赞助和捐赠的随意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缺乏法规法纪观念,未经上级领导批准和集体讨论,也不管国家利益和单位实际就擅自处置国有财产,通过随意的赞助和捐赠获得个人利益和政治资本。

2.单位在进行领导调动升迁、换届和机构改革中缺乏对原则的坚持,致使通信工具和貴重办公设备物随人走,国有资产损失严重。

3.单位缺乏对相应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致使以权谋私现象严重,赞助费、保护费、管理费的变相收取,补贴奖金乱发、请客送礼乱用等现象严重,国有利益受到威胁。

(四)暗箱操作,损失严重

近年来,很多单位出现非经营性资产向经济活动转入的现象,投入资产缺乏合理的经济补偿,单位不透明、不公开的外包食堂、出租店面房屋收入容易造成个人谋利,钻纪律空子。另一方面,在进行公用设备和贵重办公用品的购置时,没有依据法律也没有进行市场调查和竞价,在人情交易、私下交易中,产品和设备的购置价格普遍偏高。

(五)监督不力,管理混乱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由财务部门或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但是进行实际操作时缺乏专人的管理和有效的激励、考核和监督机制,致使管理混乱,产生账物、账账分离和不符现象。

二、有效管理固定资产的策略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固定资产的现存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完善和健全。

(一)强化意识,提高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应当转变传统观念,牢固树立管理固定资产的意识,遵循“资金管理与资产管理并重”的原则。通过财经法规和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学习,使其在工作中能够严格遵守并切实贯彻执行。在购置固定资产时要按照相关的采购制度执行并将其记录在案,使之得以纳入采购范围;对固定资产进行变卖、调拨和报废时要严格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申报、审批和执行,使国家的使用资金得以节约。要强化相关人员的法制意识,使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得以明确落实,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得以依法规范进行。同时,还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定期培训,使其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工作能力,使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能够并重进行。

(二)定期清查,适当折旧

在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时,要加强对资产的管理。

1.定期清查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在协调配合中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通过定期的盘亏和盘盈,能够及时发现和找出盈亏的原因,在落实到人中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另一方面,对于出现的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问题,财务和会计人员要及时进行原因的调查和分析并制定适应的处理方案,在及时的处理中,为公共财产的完整安全提供保障。

2.建立相应折旧制度。在进行资产管理时,还要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对资产的折旧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在完善和健全会计制度中,促使其同现行会计的发展相适应。比如,原有会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其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管理时,不需要计提,这一规定使得资产负债表难以对资产的这就程度进行反应,为单位的核算增加了困难。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事业单位可以根据预计使用年限和原值进行折旧的计提,使其固定资产净值得以真实反映;行政单位可以根据虚拟折旧进行计提,在对明细表进行定期上报的基础上实现对资产新旧程度的反映。

(三)加强管理;完善工作

管理固定资产还要强化对资金的管理。

1.加强管理。首先,通过对款项、实物和账簿建立核查制度,为账款、账实、账账相符提供保证。通过健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使会计人员和机构对款项、财物的结存情况和相应增减变化能够及时记录、反映、计算和核对,促进资金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实现;其次,还要对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进行明确,在遵循“谁保管谁负责”原则的基础上,将责任落实到人,同时,还要将物和钱的管理结合起来,在强化实物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价值管理,减少和避免重钱轻物现象的发生。

2.完善工作。加强资金管理,还要结合单位的工作实际进行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和总账的规范设置,通过将固定资产按照类型和性质进行卡片账和台账的登记,使资金能够由专人进行管理,在岗位责任制中将资金管理充分贯彻落实。

(四)并重管理,提高效益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将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结合起来,在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强化监督力度中使固定资产的完整性、真实性、安全性得以保障,使其使用效益得以充分提高。

三、结束语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要树立管理固定资产意识,遵循“资金管理与资产管理并重”原则,在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中,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使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得以保障,使其使用效益得以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柳岚,戴菁.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对策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陈春华.小议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5).

3.郑京英.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J].财经界,2010(3).

4.高建强.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与研究[J].经济师,2008(9).

5.刘须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0(19).

6.马小燕.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1(7).

上一篇:工作管理沟通案例下一篇:银行承兑汇票支取使用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