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与发展申论范文

2024-08-11

生存与发展申论范文(共10篇)(共10篇)

1.生存与发展申论范文 篇一

2018年国考申论材料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很多刚开始接触申论的同学,在作答申论题目时往往会陷入一些误区,最典型的有两种,一种是认为申论作答就是简单地抄材料;另一种是答题时完全用自己的话去组织答案,没有立足于材料。这是两种非常危险的认知,因为经过大量的做题练习,我们会总结出一个规律,那就是申论考试其实是通过“主观形式考查客观题目”,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我们申论题目的答案在材料中都有迹可循,小题目的答案要点几乎全部可以从材料中找到,作文的总分论点必须依据材料得出,所以说如何去阅读、处理“给定资料”对于我们能否拿到高分那么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给大家讲一下申论《材料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内容方面:通过对重点词的把握,能够帮助大家快速阅读材料,准确提炼答案要点。申论材料中常见的重点词有以下几种:一是关键词: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关键词来锁定答题内容,比如说问题词、原因词、影响词、对策词,如果题目中让我们归纳概括原因、影响等,我们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把握就能够又快又准地锁定我们的作答区域,只要将内容稍加提炼就可以形成答案要点。二是高频词:某段材料中反复出现,出现频率很高的词一定是命题人想要着重表达的意思,也可能是我们的答案要点。三是权威词:也叫做“高档次”,就是一些高大上的表述,比如领导人的讲话,专家、学者的观点以及一些政策文件、法律条文的表述,都可能是命题人观点的一些体现,也可能是我们作文总分论点的出处,所以我们做题过程中要格外注意这类词。

逻辑方面:申论材料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的,整篇材料有一个完整严谨的逻辑主线,同时每则材料甚至每段材料也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呈现的,而我们通过对逻辑关系的把握,也可以加深对材料的理解,成功找到我们的答题要点,逻辑关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体现:一是关联词: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关联词来判断并提取答案要点,常见的关联词有并列、递进、转折,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还有因果和总分,通过对逻辑关系的掌握,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材料,从而提炼出答案要点来。二是首尾句:每一段的首尾句,每一则材料的首尾段往往会出现一些比较关键的信息,所以我们在阅读材料的时候要格外关注,这些地方往往是命题人观点最为集中的地方。

任何方法要想彻底掌握,都必须经过大量的练习和不断地总结,因此,阅读材料的方法也需要大家在实际的做题过程中多练多想多总结,长此以往,提高大家的做题速度和准确度,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事件背景】

近日,央视曝光了一例历经8个月还未解决的拖车费纠纷。15年11月,北京大货车司机王允礼与另外一辆货车相撞。车祸发生后,王允礼要自行寻找救援公司,但交警不让,代他叫来北京永君顺达救援公司。经救援公司拖车8公里,竟要收取拖车费12.87万元。16年5月,北京海淀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但并未宣判。

面试热点:“天价拖车费”你怎么看

【题目】

近日,央视曝光了一例历经8个月还未解决的拖车费纠纷。北京大货车司机王允礼与另外一辆货车相撞,经救援公司拖车8公里,竟要收取拖车费12.87万元。对于“天价拖车费”,你怎么看? 【中公题目解析】

“天价拖车费”反映出地方贯彻国家规定没有落实落细的“堵点”,公共应急救援服务缺位的“盲点”,相关监管缺失的“痛点”。

交通事故的出现,本身就给车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天价拖车费”更是雪上加霜,使车主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拖车费,是车主遇到交通事故应该承担的相关费用,但随意要价以致天价,任何人都会心有不悦。拖车费之天价,维权时间之长,对王允礼来说,无异于“二次车祸”。

从法庭审理来看,该救援公司在王允礼不明价格的情况下实施救援,违反了程序规定。收取拖车的相关费用,超出同行公司价格的2至5倍不等,单是里程拖车价,也远远超出物价局的规定。此外,庭审出示的证据表明,该公司还存在收费欺骗现象。如果说攫取暴利是该行业的市场规律的话,那这必定背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宗旨。

原本国家发改委与交通运输部有过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指定救援机构。而现场交警违规的善后行为,挂钩天价拖车费的产生,难免不激发公众对官商“勾肩搭背”的负面猜疑。有的地方公路救援服务进入门槛偏低,有的地方变相指定“沾亲带故”的救援公司,有的地方某一路段事实上被一些救援公司垄断。凡此种种,无不反映出地方贯彻国家规定没有落实落细的“堵点”,公共应急救援服务缺位的“盲点”,相关监管缺失的“痛点”。

遏制天价拖车费,不仅需要呼吁价格标准的出台,还需进行制度建设的努力。每每碰到天价拖车纠纷,物价局总会说,他们只管开业审批,规定里程拖车价,自定价格不归其管辖。交管部门则说,无权干涉收费标准,标准应由物价局判定。互相推诿中产生了责任断裂。因此要对症下药,重续责任链条,就需进行顶层设计,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给资本带上制度的紧箍。惟其如此,相关部门才能以有担当的管理为司机提供有温度的服务。莫让天价拖车费拖散了政府的公信力,拖走了司机群体的获得感。

2.生存与发展申论范文 篇二

1 电视台的区域合作, 实现强强联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 使得全球形跨国、跨媒体、跨行业的并购和扩张兴起, 传媒行业的大市场、大集团趋势日益明显。境外资本早已对我国这个正处于繁盛发展期的视听市场虎视眈眈, 纷纷想方设法挤入中国市场。在这种形势下, 我国电视媒体在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 媒体既要发挥其重要的舆论、监督作用, 又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转变以往“独霸一方”的心态, 重视区域合作, 形成强强联合局势, 共享资源, 提高竞争力。比如说:将各电视台的优势品牌节目整合起来, 形成更具竞争优势的品牌节目, 吸引更多观众,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外, 电视媒体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还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媒体航母, 抵御外界冲击, 遵循并利用与世界接轨的视听市场规则, 借鉴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 找到一条既能增强实力, 又能融入世界市场的道路。当然, 电视台的合作不仅是区域合作, 还要实现与新媒体的合作, 打造数字电视媒体, 满足当下人民的需求。如:当前火热的社交电视, 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合作, 积极吸收社交网络的资源, 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实现电视节目的“专业内容生产”向“用户创造内容”的过渡, 电视媒体称为社交媒体的重要终端, 处于不同地方的观众都能共享和讨论其正在观看的电视节目。从本质上来说, 社交电视是一种新型的观看电视方法, 它使得人们观看电视的行为变得更加的社会化, 为电视媒体和互联网行业创造新的商业机会, 实现合作共赢。

2 确定观众群, 发挥频道忠诚优势

电视媒体播出什么内容的节目, 是综艺、体育还是新闻, 都必须先明确本台的潜在观众、可得观众等。根据观众的特点明确节目内容的侧重点, 吸引更多潜在观众, 提高收视率。如:吉林电视台都市频道以“关切民生, 与时俱进”为频道定位, 倾力打造省内第一地面频道, 《说实在的》关注情感和道德, 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 以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在节目里跟观众唠家常里短, 侃新闻趣事, 继续“说实在的”。该栏目以其明确的年轻观众定位, 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说实在的》掀起“民生”大旗, 精准排布, 点面结合, 吹响起都市民生新闻的新号角。通过有深度、有广度的新闻剖析, 传递正确价值观, 传达丰富资讯;从深处挖掘, 浅处表达, 展现世态公理。通过明确的观众群和特色鲜明的电视节目, 充分发挥频道忠诚优势, 吸引观众, 使得电视媒体有目标群体, 播出人们喜爱的电视, 提高收视率, 并促使观众越来越喜爱电视台播出的节目。

3 平民化视角, 开发更多观众喜爱的节目

在很多时候, 都市频道的电视台更重视都市群体, 忽视农村观众, 没有看到农村群体的庞大力量, 忽视这一点, 如何谈得上大幅度提高收视率呢?据索福瑞媒介研究调查结果显示, 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和新闻节目等都非常受欢迎, 这些农村题材电视剧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语言生动, 人物形象突出, 质朴自然, 被多个电视频道播出, 收视率极高。因此, 现今的电视媒体是选择“城市包围农村战略”的时候, 关注农村观众, 开发更多农村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电视综艺等节目, 关注民生话题, 挖掘民生节目的价值, 开发更多民众喜爱的电视节目。

例如:吉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王牌节目《守望都市》品牌特色鲜明, 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关注和喜爱, 其平均收视率高达18%, 在长春地区位居首位, 在全国同类电视中名列前茅。《守望都市》自2001年9月开播, 是一档民生节目, 以“与时共进, 关切民生”为节目定位, 开播之初中国电视界还没有提出“民生”这一概念, 而其在题材选择和节目功能上都已带有明显的民生新闻特色, 是典型的民生新闻。该栏目坚持“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生取向”为原则, 形成特有的风格, 为今后节目的扩版和直播奠定坚实基础。在报道方向上, 《守望都市》事无巨细的关注老百姓关注的问题, 小到老百姓身边的点滴琐事, 大到重要的时政新闻。该栏目从平民化视角看时政新闻, 得出观众认可, 改变了以往时政新闻在观众心中一成不变的形象。作为一档民生节目, 该栏目的宗旨是反映市民心声, 真正为市民办事, 帮助市民架起与政府沟通的桥梁。除了日常报道外, 《守望都市》定期组织公益活动, 深入到普通市民群体中, 拉近市民与媒体的距离。为保证新闻线索来源的广泛性和报道的多样性, 《守望都市》成立吉林市、通化市和延吉市三个记者站, 缩短长春市区外新闻的制作周期, 加强与吉林电视台总站的沟通交流, 构建时间和空间后续, 使新闻事件更加完整。

4 结论

在当前形势下, 电视媒体必须看到自身生存和发展面临的现状, 积极寻求区域合作、多方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 增强竞争力。把握观众的喜好, 开发更多人民群众喜爱的节目, 凸显出频道的办台宗旨, 更好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郭海欧.从和谐社会看我国媒体发展[J].华章, 2013 (29) :324.

[2]白山.吉视都市系统化运作下民生视角的不断拓展[J].青年文学家, 2011 (10) :218.

3.李葆生:危机中谋求生存与发展 篇三

经济与会展相辅相成

李葆生表示,经济与会展是相辅相成的。此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会展业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出展的总体规模已经受到严重影响,同样来华国际展也全面缩水,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增速也在逐步放缓。2008年下半年逐步显现,2009年上半年已明显看出下滑趋势,1~3月份项目下滑幅度在40%以上,来华国际展下滑幅度更大,国际部分大大缩水,国内参展的老客户因经济困难,参展欲望不高。

“在危机中谋求生存与发展,会展人要有足够的信心。对危机视而不见、心存侥幸心理是危险的;在危机面前如惊弓之鸟、丧失信心也同样是危险的。”谈及危机之下会展人应该如何面对时,李葆生这样告诉记者。

信心是战胜危机的法宝

“面对危机,我们有足够的自信。”李葆生介绍说,改革开放30年,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产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二。据2007年统计,我国境内生产的手机占全球的48%,PC机占46%,显示器占65%,程控交换机占58%,数码相机占57%,均已居世界第一。2008年1—11月份累计出口4842亿美元,在经济危机影响下,仍然有较大幅度增长。

李葆生告诉记者,信心是战胜危机的制胜法宝,电子贸促会应对经济危机的信心,不但来自于快速发展的行业背景,还有贸促会自身的发展。电子贸促会成立二十年以来,已经锻炼出一支精明干练的队伍,不但工作经验丰富,还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这使得电子贸促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以德国为发展的典范

谈及经济危机对产业后期发展的影响时,李葆生给记者讲起了德国的会展业。据德国一位资深会展人介绍,很多年以前,德国与中国面临的会展局面极其相似。当时,从事会展业的公司也很多,但在激烈竞争中,有些倒下了,有些壮大了,虽然也保留下来一些小公司,但都无力办展,只能为大公司做辅助工作。到目前为止,德国只剩下了那几家世界著名,的展览公司。

4.申论:水的精神范文 篇四

水的精神

苍茫大地,“水”主沉浮。城市大多因水而建,西施浣纱成就了华美的杭州故事,葛里芬湖的秀美景观为堪培拉城增资添彩,美丽的秦淮河更是为金陵城留下来诸多动人故事。“水”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增添了文化气息,更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我们应该以水为师,学习水的“灵活变通”,学习水的“以柔克刚”,学习水的“滋养万物”.孔子曰:智者乐水。智者之智慧当如水般“灵活变通”.水处于天地之间,动则为溪为涧,静则为湖为潭。水可为涓涓细流,可为奔腾江河。在天为云,在地为雨。雾、雨、冰、雪皆为水之各异形态。在坚持一直为“水”的前提下,水的“灵活变通”可谓让人叹为观止。我们为人处世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常言,坚持是一种精神,殊不知有时候放弃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这种放弃,不是面对困难的一种怯懦和轻易言败,而是一种策略,一种灵活变通。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我们舍鱼而取熊掌。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我们欲擒故纵,我们“放长线钓大鱼”.工作生活中,原则前提下的灵活变通是润滑剂,是提升效率的保证。

水为柔,石为刚,水滴石穿,以柔克刚。以刚克刚,可能会造成破坏性损伤,而柔往往能化刚为无形。无论眼前的困难多么艰巨,以柔力“小火慢炖”,即便是微小的力量,也可能会做出巨大的功绩。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内家功夫,强调的就是“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柔力借力打力,可以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意外效果。风和太阳曾经打赌,看谁能让老农脱掉身上的棉衣。风的刚力带来的肆虐和寒冷,只会让老农把身上的衣服越裹越紧,而太阳以轻柔的阳光轻轻地抚摸给老农带来了温暖,老农主动地脱掉了身上的棉衣。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所谓的“狼爸虎妈”可能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更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无论我们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我们应该气定神闲,静下心来,想办法,一点一点去解决;工作中,我们无论遇到多么艰巨的任务,我们须记住,欲速则不达。

水滋养了世间万物,是一切生命之源。人世间的一切生物,皆以“水”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泓清泉。大旱逢甘霖,更胜“雪中送炭”.水以无私的奉献精神,滋养了万事万物。水对万物滋养以后,更是无欲无求,自甘于下,这才成就了“上善若水”.当前,我们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攀升。然而,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老百姓住房、医疗、就业、教育等问题依然凸显,我们还有数以千万计的扶贫对象和低保群体。我们是这个社会的一员,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向“水”学习,为这个社会做出哪怕是一点点贡献,如果这个社会能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存在而有一点点的不同,我们就是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社会,无愧于自己。

5.生存与发展申论范文 篇五

今天介绍的是所谓新类型题难解问题。有关教科书将般在问题中提法有所不同的问题列入新题型。其实没有必要,因为概括类题型万变不离其踪。我们不妨作如下比较。

一、概括的内容看,分概括全部的,部分的,指定的或特定的,自由的或育选择的四大类。其中的概括部分的,指定的,特定的三类的逻辑概念的内涵都相同,只是其外延宽泛度大小不同而己。全部包含所有,是大的概念,局部或部分的对比起指定的,特定的外延大些。而自由选择,有选择的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且其外延更少些而已。二丶概括的内容主旨选择的角度不同。对给定材料的概括,有的要求宏观把握,高度概括,即从材料的表象中抽象出要表达的真正核心内容,但有的则只要求,把握总体概括即可。但是,主旨问题才是关键和核心,没有主旨作为导向的概括,何来概括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审题时,我们一定要弄清出题者要求的写作意图,材料背景和作答要求,否则,将事与愿违。明天重点介绍概括的三大方面要求,请加关注。谢谢!

6.生存与发展申论范文 篇六

背景链接

2017年7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向各省反馈督察情况,通报了一些地方政府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比如,企业超标排放,政府却帮其弄虚作假;政府以会议纪要形式违规干预环境执法;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违规建别墅,政府为其补办手续。对此,一些干部的解释是怕影响经济发展。

最近,媒体报道了桂林地区采石挖沙的教训,几年来创造的税收不过约100万元,而生态修复却花了近1000万元。“山水名片”遭到破坏,当地干部都连连叹息,“真是得不偿失”。

综合分析这种错误的政绩观在诸多地方都存在。有些地方面对环保督察,不但不清理“土政策”,甚至出台新的“土政策”,原因就是担心会影响经济增长。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只算了财政税收的小账,而忘了算污染对当前生活及后世子孙的影响这笔大账。

实际上,以发展经济之名纵容环境破坏,不仅仅是一种短视,更是在推卸责任。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良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一种必需品,马上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活环境却无多大改观,甚至还一天天变坏,这是不能允许的。换句话说,以前我们对环境的欠账,迟早是要还的。因此,现在算经济发展的账,就要把生态修复的成本算进去,否则,不仅这一代人要承受生态破坏之苦,子孙后代仍然要花更高的代价去修复和改善生态。

而事实上,生态保护并不会阻碍反而会促进经济发展。

在绿色经济时代,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一种互促共进关系,它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可以产生正向乘数效应。不过,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由传统粗放增长方式向新兴绿色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部分领域和部分行业会经历转型的阵痛。我们应理性看待这种系统与部分、长期与短期的关系,而不应质疑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甚至在生态环境保护上驻足不前。

从全局和长远看,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不会给经济发展造成阻碍,反而会助力经济发展。随着绿色生产生活成为人们的共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深入推进,社会生产

力不断得到解放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就会逐渐出现。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生态环境保护会带动生物、材料、能源、电子等一系列高新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从而促进科技创新及创新成果产业化,拓展科技和经济发展空间。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新科技发明、新技术应用等还会被应用于其他行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第二,生态环境保护有助于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内需增长。倒逼产业转型升级,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将被淘汰,绿色环保的高新技术产业、高级服务业将得到更快发展,这有助于增强我国企业和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对策生态是一笔“脆弱的财富”,要给后世发展留下足够空间,关键在于度与量的平衡、用和补的协调。一棵树成材需要十几年,而砍伐只需要几分钟,无论从生长与消耗的对比看,还是从抚育和利用的价值看,修复和保护生态的成本远远大于开采。如果只开发不保护、只利用不修复、只污染不治理,“吃多少就要吐多少”,甚至更多,这样的财富置换并不经济。只有树立适度适量的原则,“用”与“补”协同进行,才能避免生态产品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的尴尬。

修复和补偿生态是系统性工程,要找到新的替代发展方式。已然亮起红灯的生态区,在补历史欠账、发展欠账的问题上不能含糊,也要在体制机制上形成合力,明确补偿与修复的标准、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法律法规等,想办法走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发展模式,否则容易走上老路。

我们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因此,无论是资源开采还是旅游开发,都要有底线意识。这不只是说,必须绷紧绿色发展的红线,还要意识到,放到一个更长的历史时期看,以环境为代价去求经济发展,其实是不经济的。只有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历史责任,才能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以全域的、全民的、全面的绿色化,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生态文明新阶段。

备注:以上材料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学会平衡发展与生态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李洪兴

原标题:申论热点辨析保护生态不会阻碍而会促进经济发展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7.浅谈民间美术的生存与发展 篇七

一、民间美术的生存现状

1、传统民间美术的生存状况

民间美术虽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影响广泛且深远, 但自从阶级社会开始, 一直在主流文化与主流意识的夹缝里生存与发展。它以顽强、倔强的性格;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丰富活跃着底层劳动人民的文化、精神生活, 带给普通民众太多的欢乐、幸福与希望。但是, 民间美术既没有进入主流文化、主流意识阵营, 也没有引起主流文化与主流意识的关切;它虽然是一种普遍的存在, 却没有取得应有的社会、文化地位;它是阶级社会最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却不被史籍收录记载;它被视作一切美术形式的源头与母体, 却无人以它为荣为傲。在这样的社会环境氛围中, 民间美术仍旧自觉地按照自身的艺术规律发生、发展、变化、完善着, 这主要归功于民间美术独特的功利性, 即实用性功能, 它首先是具有一定使用或实用价值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其次, 它是满足普通劳动者文化审美与精神需求的。

2、民间美术的生存状态

历史总是不断前进的, 从西方的“工业文明”开始叩响中国大门的那一刻起, 新文化、新思想、新科技的出现, 使民间美术也难以逃脱被选择、被适应的命运。适者生存, 这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摆脱的社会现实。慢慢地, 许多民间美术样式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许多民间美术的创作、表现形式发生了转换;许多民间美术的创作动机发生了改变。于是, 随着客观大环境的变迁, 民间美术似乎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越来越陌生。更甚者, 进入新世纪后, 由于人类在科技领域取得的突破性发展, 人类的文化意识、生活环境、社会关系、价值取向等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岌岌可危的民间美术再次受到巨大的冲击, 这种冲击, 首先体现在民间美术赖以存在的社会关系的迅速瓦解与转变之上:阶级被消灭了, 文化艺术的阶级属性不存在了, 艺术为人民服务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旋律, 艺术没有了高低贵贱之分, 没有了意识形态之别, 唯一的衡量标准——能不能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当然, 这其中也包括民间美术;其次, 体现在生产方式的改变之上:新技术的出现, 生产力的提高, 彻底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的转变, 必然也引起民间美术在设计、制作模式及手段的变革与创新;最后, 所有的改变, 都集中体现在现代人的观念意识上:这种观念意识集中体现在文化观念上、价值观念上。在文化观念中, 既包括审美造型观念, 也包括文化意识观念, 而价值观中, 也特别强调个人自我价值、自我意志体现与达成。

当然, 这一切对民间美术而言, 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它不但直接淘汰了许多民间美术的艺术表现形式, 即使幸存下来的, 比较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民间美术形式, 也做了适应性的变革。

二、民间美术的生存与发展

对于民间美术生存的而言, 不管是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 还是科学技术环境, 都是制约与影响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为这些因素的发展, 既打破了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社会结构关系和社会文化意识观念;又挑战并颠覆了民众的传统生存生活理念;加上传统民间美术的实用性功能逐渐淡化, 以及实用性的价值与功能向装饰审美功能的华丽转变, 民间美术概念变得模糊, 特征也越来越不具体。于是, 对于民间美术的生存与发展, 不同的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与认识:

1、与绘画、雕塑等纯艺术结合, 互相借鉴, 形成新的艺术表现模式。

在各类艺术发展、成熟与变化的过程中, 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始终没有停止过, 新的艺术形态也因此而层出不穷, 民间美术顺应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汲取纯艺术发生发展的成功经验, 大胆革新, 开创民间美术的新模式、新格局。

2、与国家或地方的旅游发展战略相结合, 开发旅游文化纪念品。

作为具有地域性文化艺术特征的民间美术, 是地方传统文化的视觉造型化, 具有浓郁的民族与地方文化特色, 不但体现了地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也有助于培育地方旅游文化, 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建设。

3、走市场化道路, 把民间美术的装饰艺术功能加以强化, 以装饰艺术的身份进入民众的社会文化生活中。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 传统民间美术经历分裂和蜕变是顺应社会发展变革的必然趋势, 放弃功能性与民俗深度的追求, 以规模化的生产方式, 批量地生产制作具有民间美术视觉特征的装饰艺术品,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带动民间美术的再发展, 或者使其完全蜕变为可以进入市场的装饰艺术品类。

4、加入非物质文化保护战略, 保护民族文化中具有独特性、代表性的文化艺术类型。

借助国家大力弘扬与发展民族文化战略的有利时机, 把那些能够代表民族文化艺术和地方文化艺术的民间美术纳入到各级政府的文化保护战略中来, 从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 做好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毋庸置疑, 作为文化艺术发展的多样性需要, 只要是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民间美术形式, 必定会生存下来, 不过, 使其中的某些元素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则是必须的, 哪怕只是民间绘画中某些特殊视觉符号。因为, 客观的讲, 我们不可能保留完全意义上的传统民间美术, 毕竟, 艺术一直在继承, 创新, 继承再创新的规律中前行着。今天, 我们正视并珍视民间美术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从社会文化的层面, 既是人类文化发展与文化保护的需要, 也是国家与民族文化振兴与发展的需要。同时, 作为极具实用价值、功能、意义的民间美术, 它的社会价值、市场价值是我们必须考虑与挖掘的, 这既是我们继承前辈知识文化遗产的历史责任, 也是我们传承与发展、光大与革新, 弘扬民族文化、倡导民族精神、服务社会的义务。

摘要:民间美术不但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从造型艺术发展衍变的历史来看, 它更是一切美术的源头和母体。然而, 进入新世纪, 由于科技的突破性发展, 人类的文化意识、生活环境、社会关系、价值取向等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使其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比以往更突出地凸现在我们面前。

关键词:民间美术,现状,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洁.民间美术社团的生存状态调查与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 2012.

[2]刘飞.探讨传统文化对室内设计的影响[J].旅游纵览, 2012 (07) .

[3]秦国防.高等艺术院校民间美术教育与民间美术传承发展研究[J].大众文艺, 2011 (19) .

8.铁路科技期刊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篇八

体制制约与铁路科技期刊的改革

由于我国的铁路科技期刊大多由铁路各科研院所承办,体制制约成为铁路科技期刊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其最大的障碍来自观念和体制两方面:一是期刊已经习惯了长期由主办单位管理的模式,缺乏自主经营意识和市场运作经验;二是现行的管理体制中缺乏激励机制,使习惯端铁饭碗的员工从根本上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在媒体日渐市场化的今天,铁路科技期刊的盲目寻求出路,杀鸡取卵,造成铁路科技期刊目标多元化、利益化和短期化。若要真正从体制上解决铁路科技期刊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一是要进行体制改革,改革管理体制,解决运营中多年积存下来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目前许多有益的尝试,如期刊与主办单位脱钩,从原来的事业单位的体制中剥离出来,完全按照企业模式市场化运作;走专业化期刊集团之路,将期刊的社会职能和经营分开,把广告、印刷、发行等业务和其他经营性产业转制为企业等,这些尝试对期刊壮大主业,在市场的空间中健康发展极为有利。二是要走多元化经营道路,充分利用网络和电子期刊等新的传媒,把单一的杂志经营转化成更多的衍生品,在市场占据更大的份额。

在铁路科技期刊的体制改革中,还不能丢掉自己自成系统、自办发行、服务企业的传统优势,还要借势改革,在改革中保存以往优势中的合理成分。

资金不足与出版社办刊

随着我国市场取向体制改革的深化,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产物的铁路科技期刊都不同程度的面临着资金缺口的问题。

我国铁路科技期刊由铁道类专业出版社办的科技期刊数量并不多,但科技出版社对办刊的热情日渐高涨,这正是由于书与期刊可以互动,无论在作者资源的建设上,还是在专业图书的品牌形成上,出版社都拥有相当重要的实力和资源。社办科技期刊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科技期刊经费不足的困难,也使出版社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在国外类似的成熟商业运作模式很多,一些知名的学术类科技期刊大多是集团化运作,往往几十个上百个编辑部门共用一个后勤部门或者网络管理系统,节省成本,有的期刊集团还设置有统一的对外联系接口,期刊拥有强大的资源共享配置能力和鲜明的品牌形象。而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科技期刊还处于单打独斗、低水平重复严重的状态,其结果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铁路科技期刊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地跨全国的行业,本行业的很多专业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具备集团化运作的条件,向期刊集团发展的前景相当广阔。

难出精品与“读者中心论”

铁路科技期刊除了发行量小、资金不足、体制制约等问题外,还存在一些直接影响期刊质量的问题。例如:同质化趋向较重。栏目的编排上,许多综合性栏目大同小异;文章的内容和栏目不符;一些文章本身乃至加工的质量都比较差等。一句话:科技刊物内容质量不精,难成精品。

科技期刊文章的选择与编辑是科技期刊社的生命。一个好的科技期刊,要把住文章的质量关,因为文章的质量是内容层面的具体体现。同时,这种选择要植入“市场”因素,树立全程策划的经营理念,这样,科技期刊社才能掌握经营主动权。首先要重视栏目内容的策划,栏目的设计要清晰、重点突出,封面文章画龙点睛,要有独创性、连续性,贴近读者,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每期主体策划要吸引读者;其次缩短出版周期,加快信息传递;再次严把审稿关、文字关、校对关,确保科技文章的科学性、准确性,要严格把好刊物出版发行中的各个环节,逐步形成期刊权威性;做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期刊的外形设计、装帧、排版、印刷等也非常重要,以满足读者的审美心理,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9.企业生存与发展大讨论 篇九

近期,公司停工的消息在基层员工中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志认为公司炼油装置规模小,二期精细化工项目没有全面实施,国家大的环境导致炼油企业亏损,所以对公司的发展前景持悲观态度,还有一部分同志认为这次停工是根据总公司安排,避开目前原油价格居高不下,汽柴油价格持续低迷的阶段,是为了减少亏损,同时汽油加氢项目正在建设,二期乙苯苯乙烯装置工程建设已进入尾声,汽油加氢及乙苯苯乙烯装置的投产能够给公司带来巨大效益,所以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情况谈一谈对当前形势的看法:

作为一名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的现状及发展要有自己的认识和判断,不能轻信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动摇军心。我认为停工检修对于石油化工企业安全平稳的生产至关重要,恰逢这样一个市场环境,公司领导作出这样的决定是明智的,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要认为企业停工就是要倒闭,就马上军心涣散,士气低落,我们的公司刚刚建成投产,正在发展阶段,一批新的项目正在陆续进行,公司的前景将会一片光明。员工要对自己的企业有信心,信任领导做出的决策,忠实企业利益,始终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企业才能发展的好,企业发展的好个人才有发展的空间。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应该理解为“员工靠企业生存,企业靠员工发展”,员工靠企业生存,只有企业发展壮大了,员工的生活才可能富足,个人的小家才可能幸福美满,正所谓“大河涨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在这个阶段员工更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做到停工不停制度。同时公司在这阶段要加强信息公开,跟员工讲解当前形势,稳定员工情绪,开展团队活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加强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同时鼓励员工在这一阶段学习本部门其他装置,培养一专多能的“多面手”,开展公平公正的技术比武活动,并完善奖励机制,提高员工学习积极性。在生活上,对于员工关心的住房、子女上学、配偶就业等问题加大关怀力度,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10.生存与发展申论范文 篇十

材料一

济南吴家堡镇曹家圈村大学生村官孟帅

“与村支书第一次见面,一双粗糙的大手将我握得生疼。‘小孟书记,欢迎你!’村支书嘿嘿一笑,回头招呼几个村干部模样的人说:‘这就是区里派到咱村的大学生小孟,以后就叫孟副书记。’”这是孟帅自己记录的初到济南市槐荫区吴家堡镇曹家圈村的第一个场景。

从“孟副书记”、“小孟副书记”,到“小孟”、“孟呀”,包村3年,黄河滩边淳朴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孟帅称谓的变化,给人许多回味、许多思索„„

“既然选择了曹家圈,我就决不能轻言放弃”

2004年7月,孟帅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作为选调生,同年他被济南市槐荫区委组织部安派到吴家堡镇工作。

吴家堡对孟帅来说是陌生的。坐上从市里开往远郊的汽车,在近一小时的路程里,高楼大厦逐渐从视线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稻田和稀疏的村落,此时孟帅才真正体会到“偏远”的含义。

报到没几天,槐荫区抽调机关干部包村。孟帅主动找镇党委副书记张亮,要求到困难的地方去:“我年轻,在哪里都是从头干起,您给我安排个穷村吧。”张亮被眼前这位年轻人一脸的真诚打动了:“行,就去曹家圈吧。”

出了镇政府一直往西、往西,不期而遇的黄河大坝让孟帅纳闷:这是到哪儿了?这里就是曹家圈村,地处槐荫区西北角,依临黄河,位置偏僻,属于经济贫困村,村里一部分土地还在黄河滩里。

淳朴的民风吹拂着这个黄河边小村庄170余年,其间几次搬迁,他们为母亲河大坝奉献出了自己大片的良田,目前人均只有6分耕地,许多村民靠劳力在外打工挣钱,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推开村委会锈迹斑斑的铁门,映入眼帘的是破旧的房屋和堆了大半个院子的物料。孟帅愣了一会儿,告诉自己:这就是曹家圈,自己的生活就要从这里开始了„„

到村里后,孟帅被任命为村党支部副书记。没有任何农村工作经验的他,从此开始了他的村官生涯。

村里没人认识新来的孟帅,来了很多天了,还有村民以为他是来推销种子或卖老鼠药的。村里青年都去城里打工了,他想找个陪自己说话的人都很难。一次,有位朋友去曹家圈,问孟帅需不需要捎点什么东西。他想了想,说:“要是方便,捎几份最近的报纸吧,村子偏,看不到新的报纸,都不知道外头发生什么了。”

那段时间,孟帅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黄河大堤。站在大堤上,面对滚滚东去的黄河水,他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渐渐地,烦闷一点点隐退,豪情却不断在胸中涌动——“人总要有所选择,有所放弃。

既然选择了曹家圈,我就决不能轻言放弃。我要干出个样子来!”

心态摆正了,劲头鼓足了,孟帅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多事情等着他去做。他翻阅了大量农村建设和管理的书籍,与村两委成员彻夜交谈,到田间地头与村民拉家常„„

“既然到了这个位置上,我就要把村里的事儿办好”

曹家圈村是一个只有105户人家、355口人的小村,村集体唯一的经济来源是两方鱼塘,而每年几千元的承包费连两委成员的基本工资都保证不了。

村子虽小但事儿不少。镇领导为孟帅捏了一把汗:这么困难的地方,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能行吗?曹家圈成了镇领导心头的一个疙瘩。

“既然到了这个位置上,我就要把村里的事儿办好。”孟帅说。进村不久,一项繁重的任务就摆在了孟帅面前——村委会换届选举开始了。孟帅负责向村民们介绍选举情况。由于各家的“主心骨”白天要进城打工,孟帅决定晚上挨家挨户走访。大冬天,农村的夜晚来得特别早,不到8点村民们就关门闭户,早早熄灯休息了。孟帅只好先从亮灯的农户入手,逐家逐户做村民的工作。就这样,一个月下来,孟帅跑遍了所有村民家,对思想上转变不过来的,跑三五趟也是常有的事。有时谈完话已是深夜了,孟帅还要赶回离村十余里的住地。手冻裂了,满是血口子,疼得握不住车把,但想到取得的进展,孟帅的心里热乎乎的。

孟帅的付出换来了村民们的理解,他们私下说:“小孟这孩子不容易,人家吃苦受累的,不都是为了咱们村吗?”最后,曹家圈村的村委选举投票率史无前例地达到100%,村民们第一次选出了自己满意的“村官”。结果一公布,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有的村民甚至放起了庆祝的鞭炮。

曹家圈村原来有一条进村的路,由于资金不足,路面没硬化,8米宽的路面就被垃圾、砖头、木材等杂物占去了6米多,村民运送生产生活物资不得不绕道而行,这条路成了村民的“伤心路”。

孟帅决定以修路为突破口,树立村两委的新形象。他天天泡在路上,经过孟帅和村民的艰苦劳动,路面又整修到8米宽,铺上了石硝,彻底改变了“晴天一身土,下雨两脚泥”的状况,村民进出村比以往缩短了四五里的路程。

路顺了,老百姓的心气顺了,镇党委领导也对孟帅刮目相看了。

“只要对群众有感情,他们就会实心实意地支持你”

孟帅有两个日记本,一个是大家常见的大本子,记着包村以来开展的各项工作,以及自己对农村基层工作的认识和思考,并经常拿来跟同事们交流。还有一个不为人知、被孟帅视为宝贝疙瘩的小本子,里面密密麻麻地记着贫困家庭、致富门路、邻里纠纷等道听途说的人和事儿。

90多岁的荣秀山老人,常年卧病在床,身边只有一个孙子,生活非常困难。孟帅第一次去他家,就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老人的家就是两间小瓦房,家徒四壁,破烂不堪。老人年纪大了,枯瘦得脱了相,记忆力很差,已经不大认识村里人了。从那以后,孟帅经常从镇上给老人捎些营养品。

村里一直没有公共娱乐场所,孟帅决定利用村委会一间闲置的仓库,办一个村级活动室。由于长期闲置,仓库的铁门笨重、锈迹斑斑,采光、通风不好,散发着一股霉味,需要下大功夫进行装修。由于村委的经费不足,孟帅拿出了自己积攒了半年的3000多元钱,又跟镇里的朋友借了一点,资金的问题解决了,活动室很快就装修完毕,村民们也终于有了自己的活动室。

在曹家圈3年,孟帅与村民们也有过磕磕碰碰的事:他曾经逼掌管账簿的会计交出账簿,曾经跟村两委干部因为通自来水的事情“顶牛”„„尽管如此,村民们却很服他。他们说:“孟帅心中无亲疏,做事念一个‘诚’字,心里有一个‘公’字。”包村3年,曹家圈变了样。用村委会主任刘建玲的话说:“没想到他有这么大能量,全村的干劲都让他调动起来了,他给我们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村民们对孟帅,先是称呼“孟副书记”、“小孟书记”,后来是“孟”、“小孟”,再后来就直接喊“孟啊”了,就像唤自家的孩子一样亲切自然。而孟帅也将曹家圈当成了生活的全部。无论是给领导汇报工作还是和外人交流,孟帅言必“俺村”、“俺们村”。

曹家圈接纳了孟帅,孟帅也彻底地融进了曹家圈。他在日记里写道:“只要对群众有感情,他们就会实心实意地支持你。”

柽柳,是一种耐盐碱、耐沙荒地,极易扎根生存的植物。孟帅最喜欢的就是看黄河滩边的柽柳林,他说:“我从没去想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我只愿做一株柽柳,只要需要,无论多么贫瘠的土地,都能深深地扎根进去,生长出来。”

材料二:

姜春燕1997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当时正逢福山区人事部门和检察院到学校选调当年的优秀毕业生到检察机关工作。在大学表现突出的她,被检察机关选中。从此,这个执着认真的大学生就和检察事业紧紧地连在一起。她十一年的检察人生也见证了这朵铿锵玫瑰从稚嫩幼苗到

初到检察机关,姜春燕被分到批捕科工作。在办案的同时,她还兼任科里的内勤。在老同志的帮助下,她很快适应了刑检工作,不到一个月就可以独立办理案件。在批捕科工作时,她就在烟台市办案比赛中获得了“优秀办案人”称号。2004年1月,院里进行岗位调整,姜春燕被调到反渎职侵权局工作。到反渎局后,这个有着优秀办案传统的集体让她感觉到了压力。由于刑检工作与自侦工作的办案方式和思路不同,她在开始阶段很难适应。一段时间内对如何侦查案件和进行预审没有清晰的思路,常常有不知所措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姜春燕没有退缩。她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办案第一线,就没有理由做一棵点缀花朵的小草。于是,她不畏艰难,认真学习,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很快就适应了反渎工作。从2004年至今,反渎局共办理各类渎职侵权犯罪案件14件20人,她参与了所有案件的侦查和预审,其中80%以上是有影响、震动大的大要案。如某公安局刑警大队长张某和中队长范某放纵重大案犯的玩忽职守案,某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包某玩忽职守案,某法院法官栾某滥用职权、受贿案,某公安局毛某等四人非法拘禁案,某公安局刘某等三人刑讯逼供案等。特别是在办理某公安局刘某等三人刑讯逼供、造成被害人上肢丧失知觉一案,该案在当地影响较大,被害人家属多次上访。涉案犯罪嫌疑人之一的刘某是刑警队长,反侦查能力极强,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抱定了要和检察机关顽抗到底的决心。而这个案子市院指定管辖由福山区院办理,且案件在接手之前已经被其他单位立查过却没有突破。面对这样的犯罪嫌疑人,面对这样的僵局,姜春燕和其他办案人员积极分析案情,商讨侦查策略,采取利用其他犯罪嫌疑人之间互相猜忌的矛盾心理,奋战三天,终于使犯罪嫌疑人认罪,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正是这些大要案的磨砺,才把一个对自侦业务了解不多的门外汉,历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反渎检察官。

作为一名自侦案件的侦查员,姜春燕深知必须像植物一样,只有把根深植在土地里汲取养分,才能最终迎来芬芳。

为了使业务水平迅速提高,每办完一起案子,姜春燕总是认真总结办案经验,及时纠正办案中存在的问题或漏洞。她总结的办案经验在全市乃至全省检察机关反渎系统中都被宣传推广。她撰写的《提高反渎干警侦查突破案件能力的做法》、《查办行政执法人员渎职侵权犯罪案件技巧》、《强化渎职犯罪检察职能努力提高渎检案件判决率》、《福山区院自行收集案件线索的做法》等经验材料被市院介绍推广,有的还被编入全市反渎干警培训教材。特别是她撰写的《以“六字”破“三难”成功突破司法人员渎职犯罪案件》,在2007年省院召开的全省第六次反渎工作会议中作为经验介绍。2005年,省院给全省较大的分市院分配撰写反渎重点罪名证据标准的调研任务,她负责撰写《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证据标准》。仅在两天的时间内,她就完成了这篇近万字的调研材料。凭着认真的态度、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经验积累,她的这项成果受到了省院部门领导的高度评价,并被推荐给高检院有关部门。

姜春燕不仅办案是能手,而且在其他方面也起到了骨干作用。由于上级院要求自侦部门在办案中进行同步录音录像,福山区院在全市率先实行了这一制度。这就要求办理的所有案件都要对法律文书和讯问、询问笔录进行微机录入。由于反渎局仅有三人,这项任务就落在了姜春燕的身上。从2005年起至今,反渎局所有的案件讯问、询问笔录和法律文书均为打印件,而且这些文件95%以上都由她一手完成。福山反渎局率先在全市自侦系统实现了笔录打印化,姜春燕又总结了自己在实行打印笔录及文书制作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对这项工作的许多合理化建议,在全市会议上得到推广介绍,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特别是省院要求实行网上办公办案后,她不仅要完成实际办案工作,还要在网上完成所有案件的流转工作。在系统软件不健全的情况下,姜春燕仔细学习使用说明,对照培训录像每一个步骤进行研究,最终完全掌握了软件的使用情况,并能熟练地进行网上办公办案,真正成为各项工作中的多面手。

工作要靠不断地学习积累才能进步,姜春燕在长期的工作中深刻感悟到了这一点。为了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她在2005年积极报考了在职法律硕士,并且利用业余时间和办案间隙认真

学习各门课程。特别是对自己所从事的业务工作,她利用在大学里学习的有利条件,研究学习了渎职犯罪案件的相关知识。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她选择了与自己办案工作密切相关的题目《玩忽职守罪的法律适用及其完善——中外经验及其借鉴》。在学习和工作的双重积累中,她顺利完成了近3万字的学位论文,并通过了论文答辩。同时,姜春燕还认真学习各类反渎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研读了大量相关案例。在最新的反渎职侵权案件立案标准出台后,她对新立案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学习,并在全市反渎系统举行的相关知识竞赛中,和其他两位同志一起努力,一举夺得全市第一名,为院里争得了荣誉。

在上大学期间,姜春燕就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手持正义之剑的执法者。而做一名检察官,正是她无悔的人生选择。

战斗在反渎一线,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就是对一名男同志而言,工作强度也不算小。但姜春燕在工作中从没有叫过苦喊过累,从不计较得失。2007年办理某公安局刘某等三人刑讯逼供一案时,她和其他二名同志一起冒着酷暑,连续奋战,终于突破案件。在办理某公安局毛某等四人非法拘禁一案时,她和其他同志又顶着严寒一起连续奋战,有时一天就要找十几名证人,并且连续做笔录,她从不叫屈退缩。她不但参与办理每一起案件,还兼任局里的所有内勤工作。2007年省院检查组下基层院检查各项工作时,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姜春燕在办公室里彻夜加班整理卷宗档案,保证局里的各项工作都没有漏洞。省院领导检查后对她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检查组对她装订卷宗的评价是:“我们找不出毛病。”

正是她如此倾心忘我的努力,才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好成绩。她所办理的案件,都被法院以渎职侵权罪名判决,有罪判决率达到100%。她所在的反渎局已连续四年被评为烟台市检察机关先进集体,并在2007年被省院授予“全省十佳反渎局”;她个人也两次受到市院嘉奖,2007年又被市院评为“优秀侦查员”。

姜春燕——这株成长在检察沃土中的铿锵玫瑰,正凭着对人民检察官的不懈追求,绽放在共和国的检察战线上。

材料三

1998年夏天,阎冬梅从扬州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本科毕业,被安排至仪征市公安系统工作。她人生的第一站,是城北派出所。她所从事的具体事务,是基层派出所最基本的户籍、财务、档案等内勤管理工作。看似普通、琐碎的工作,阎冬梅没有按部就班地做下去,她发现每周五天的工作制适合于机关事业单位和本地人,但对于一些在外地工作或在外打工的人,想利用双休日时间回来办理户口迁移、户籍证明等相关手续就不够方便了。工作最初的一年里,阎冬梅关照派出所值班人员:如果休息日有人来派出所办手续,等得急,你们给我打电话,我就来,没关系!1999年7月起,阎冬梅在全市基层派出所首家推出“星期天便民服务日”,从此后再也未中断过,辖区内的居民星期天也可以来派出所办事了!而阎冬梅首创的这一做法,目前已在仪征真州、新城、新集、马集等城区或近郊派出所推广开,并一直被坚持。

谁说女子不如男

哪里需要自己,阎冬梅就坚决服从组织上的安排。2002年10月至2003年9月,阎冬梅被临时抽调到仪征市公安局国保大队参与一些案件的侦破。组织上的信任是压力,更是动力,阎冬梅以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过硬的政治素质、吃苦耐劳的精神赢得了大家认可。2003年在侦破5•6**功案件中,专案组5个人,阎冬梅是唯一的女同志,她不顾“非典”肆虐,和男同志一道,到大仪镇走访,到安徽天长取证,到当事人农村老家调查,为迅速侦破这起案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当时,阎冬梅留在家中的女儿才一周岁多一点,丈夫在扬州军分区某部服现役。因为成功侦破这起**功案件,阎冬梅所在的侦破小组集体荣立三等功一次。

2003年9月,阎冬梅回城北派出所担任副指导员,分管户籍、内务和一个社区,协助指导员抓队伍管理。当时曹山派出所刚刚并过来,两所合一,人员多,年轻人多,大家思想活跃,有民警忙于日常事务的处理,疏于内务管理。针对这一情况,阎冬梅在所里设立“内务曝光台”,每天上午

召开晨会时向大家反复强调:事情增多了,但派出所的对外形象、我们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不能丢!所里的许多老同志是阎冬梅刚进公安机关时的“师傅级”人物,有人认为阎冬梅“新官上任三把火”,说说而已。但从设立“内务曝光台”的第一天起,阎冬梅就动起了真格的,从接处警不规范到着装不整洁,等等,列出了三四条;严重的,指名道姓。大家这下子严肃对待起来,认真对照规范要求,自我检查。每天公布的“曝光”内容逐步减少,只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内务曝光台”就成了“空白板”。而随后的10月12日下午,省公安厅黄明厅长在事先不通知的情况下,带领政治处的一班人来仪征公安局城北派出所暗访,对暗访结果给予了高度评价。那是一个休息日,天上飘着小雨,阎冬梅正在所里准备一份材料。城北派出所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次年4月举办的全省派出所所长、刑警队长、交警队长“三长”培训学校,以及其他场合,黄明厅长多次予以高度赞扬。并要求省警官学院管理系傅冰钢教授专门来仪征到城北派出所实际调研,把城北派出所的经验作为一个成功典范在更大的范围宣讲。

2004年4月,通过局里的公开竞聘,阎冬梅调至仪征市公安局交巡警大队任副教导员。班子里7名同志,阎冬梅是唯一的女同志,也是唯一跨警种交流的成员。她分工负责信访、纪检、考核、党建等工作。在此之前,大队没有专人负责信访工作。前来投诉的,多是被处罚的驾驶员。在通常的认识里,管理与被管理永远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要想在执勤交警和违章驾驶员之间驾起一座沟通与理解的桥梁,那几乎不可能。阎冬梅没有把认识停留在这个层面,她认为,无论投诉者是什么样的身份、抱着什么样的目的,只要我们抱着一颗公心,客观公正地调查取证,对当事人该解释的解释,对应用条文不适合、态度出问题的交警该处理的处理,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2004年,阎冬梅处理信访案件60余起;2005年,大队信访案件不足50起;2006年,降至30多件。2006年,民警有责投诉为零。2005年8月,镇江某高校一名女教师,途经大仪镇时因超速被处罚,在执行过程中交警因使用方言引起这位女教师误解,随后写信到大队反映该交警执法不文明。阎冬梅经认真调查核实后多次打电话给当事人,向她解释并告知处理意见,直至对方表示理解、接受。

当年一块儿从大学毕业的同学,大多当了人民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青春,而自己,穿上一身警服,英姿飒爽,阎冬梅一开始自我感觉无疑是很好的。但走上实际工作岗位之后,繁琐、重复、单调的内勤工作一下子让她没了新鲜劲儿。甚至有老民警对她说:你这内勤工作,一个初中生跟班一个月,做得不一定比你差!阎冬梅陷入了思考:组织上这样安排我,是让我从最基本的业务锻炼起;城北派出所是全国一级派出所、全省优秀派出所,组织上能把我放在这样优秀的平台上锻炼,正说明了组织上对我的信任与期望;我所做的工作虽然平常、程序化,但对群众却是十分重要的;我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也许无数次,但对群众,也许这辈子能进派出所办事也就一两次,这一两次我的工作态度就是公安机关留给对方的印象……正因为大家都在做、都能做,所以我要做得最好,做出特色,做出新意来!阎冬梅成功战胜了第一次心理落差。

2007年1月,阎冬梅经组织上推荐,参与仪征市陈集镇人民政府副镇长职位选举,成功当选。一个从小到大生活在城里,自己、爱人双方大家庭中连农村亲戚也很少有的女同志,现在一下子来到乡镇工作,阎冬梅多少有点不习惯。工作的环境变了,工作的对象变了,工作的条件变了,工作的内容变了,工作的节奏变了……唯一不变的是阎冬梅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当年年底,政府班子换届选举,到基层工作一年时间不到的阎冬梅,以得票排名第二的支持率再次成功当选为副镇长。经过这次考验,阎冬梅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比起在公安部门,到乡镇工作,使我对农村人口的艰辛与不易有了更深切的感触,在工作中我渐渐明白,农村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干部!你真心为他们做事情,诚信公正地对待他们,就等于在干群关系中注入了粘合剂。两次克服心理落差,阎冬梅像是两次经历凤凰涅槃般的考验与“重生”,她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农村基层干部。务实、果断、高效、亲和,这成为她身边人所共知的工作作风。

在陈集镇,阎冬梅主要分管教育、卫生、科技、计生等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事之一,农村改厕是令许多分管干部头疼的工作之一,就连一些村干部,对这项工作也不够理解:管天管地,哪管得了人家尿尿屙屎放屁!这么多年的习惯„„但阎冬梅没有被困难吓倒,她让村干部带着自己,一户一户上门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这个大学历史专业本科生、省委党校区域发展和社会学研究生学历的年轻女子,也学会了“茅厕靠厨房,苍蝇两头忙”这样的群众语言,推心置腹向

群众宣传农村改厕“三格式”化粪池的好处。首次上门,许多群众不认识走在村干部前面的阎冬梅,会热情地招呼:“这丫头来干什么?坐下子!”五六月农忙,随后农闲,也是天气最热的时节,阎冬梅没有守在空调间里,走村入户忙工作。2007年,陈集镇农村改厕任务完成率在仪征11个乡镇、两个办事处中排名第三;2008年的任务数要求9月底完成,7月底、8月初陈集镇便全面完成。同时,教育上,陈集中学2007、2008年高考上线人数分别完成市局下达任务数的292%和187%,初中部考入重点高中的学生数由2006年的“光头”变为2007年的6人、2008年的13人„„全镇6所公办学校,每所学校每个学期阎冬梅至少要上门八九次。到陈集镇上班的前两周,她抽空跑遍了所有的村部;随后又利用两天时间,集中把学校跑了一遍。2007年,阎冬梅分管的陈集镇科技工作被评为全市二等奖。

考试的材料大体就是这个样子,有所更改

山东选调生考试申论真题问题部分

问题一是,大多数到基层工作都有一个适应期,结合孟帅的感受,写一下开展工作从那几个方面着手 300字左右

问题二是,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敬业与敬业 400字以内

问题三是,结合三个材料,以也谈基层工作的干头与奔头 900字左右

材料一:

我愿做黄河滩边的一株柽柳

——记济南吴家堡镇曹家圈村大学生村官孟帅

“与村支书第一次见面,一双粗糙的大手将我握得生疼。„小孟书记,欢迎你!‟村支书嘿嘿一笑,回头招呼几个村干部模样的人说:„这就是区里派到咱村的大学生小孟,以后就叫孟副书记。‟”这是孟帅自己记录的初到济南市槐荫区吴家堡镇曹家圈村的第一个场景。

从“孟副书记”、“小孟副书记”,到“小孟”、“孟呀”,包村3年,黄河滩边淳朴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孟帅称谓的变化,给人许多回味、许多思索……

“既然选择了曹家圈,我就决不能轻言放弃”

2004年7月,孟帅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作为选调生,同年他被济南市槐荫区委组织部安派到吴家堡镇工作。

吴家堡对孟帅来说是陌生的。坐上从市里开往远郊的汽车,在近一小时的路程里,高楼大厦逐渐从视线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稻田和稀的村落,此时孟帅才真正体会到“偏远”的含义。

报到没几天,槐荫区抽调机关干部包村。孟帅主动找镇党委副书记张亮,要求到困难的地方去:“我年轻,在哪里都是从头干起,您给我安排个穷村吧。”张亮被眼前这位年轻人一脸的真诚打动了:“行,就去曹家圈吧。”

出了镇政府一直往西、往西,不期而遇的黄河大坝让孟帅纳闷:这是到哪儿了?这里就是曹家圈村,地处槐荫区西北角,依临黄河,位置偏僻,属于经济贫困村,村里一部分土地还在黄河滩里。

淳朴的民风吹拂着这个黄河边小村庄170余年,其间几次搬迁,他们为母亲河大坝奉献出了自己大片的良田,目前人均只有6分耕地,许多村民靠劳力在外打工挣钱,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推开村委会锈迹斑斑的铁门,映入眼帘的是破旧的房屋和堆了大半个院子的物料。孟帅愣了一会儿,告诉自己:这就是曹家圈,自己的生活就要从这里开始了……

到村里后,孟帅被任命为村党支部副书记。没有任何农村工作经验的他,从此开始了他的村官生涯。

村里没人认识新来的孟帅,来了很多天了,还有村民以为他是来推销种子或卖老鼠药的。村里青年都去城里打工了,他想找个陪自己说话的人都很难。一次,有位朋友去曹家圈,问孟帅需不需要捎点什么东西。他想了想,说:“要是方便,捎几份最近的报纸吧,村子偏,看不到新的报纸,都不知道外头发生什么了。”

那段时间,孟帅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黄河大堤。站在大堤上,面对滚滚东去的黄河水,他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渐渐地,烦闷一点点隐退,豪情却不断在胸中涌动——“人总要有所选择,有所放弃。

既然选择了曹家圈,我就决不能轻言放弃。我要干出个样子来!”

心态摆正了,劲头鼓足了,孟帅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多事情等着他去做。他翻阅了大量农村建设和管理的书籍,与村两委成员彻夜交谈,到田间地头与村民拉家常……

“既然到了这个位置上,我就要把村里的事儿办好”

曹家圈村是一个只有105户人家、355口人的小村,村集体唯一的经济来源是两方鱼塘,而每年几千元的承包费连两委成员的基本工资都保证不了。

村子虽小但事儿不少。镇领导为孟帅捏了一把汗:这么困难的地方,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能行吗?曹家圈成了镇领导心头的一个疙瘩。

“既然到了这个位置上,我就要把村里的事儿办好。”孟帅说。进村不久,一项繁重的任务就摆在了孟帅面前——村委会换届选举开始了。孟帅负责向村民们介绍选举情况。由于各家的“主心骨”白天要进城打工,孟帅决定晚上挨家挨户走访。大冬天,农村的夜晚来得特别早,不到8点村民们就关门闭户,早早熄灯休息了。孟帅只好先从亮灯的农户入手,逐家逐户做村民的工作。就这样,一个月下来,孟帅跑遍了所有村民家,对思想上转变不过来的,跑三五趟也是常有的事。有时谈完话已是深夜了,孟帅还要赶回离村十余里的住地。手冻裂了,满是血口子,疼得握不住车把,但想到取得的进展,孟帅的心里热乎乎的。

孟帅的付出换来了村民们的理解,他们私下说:“小孟这孩子不容易,人家吃苦受累的,不都是为了咱们村吗?”最后,曹家圈村的村委选举投票率史无前例地达到100%,村民们第一次选出了自己满意的“村官”。结果一公布,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有的村民甚至放起了庆祝的鞭炮。

曹家圈村原来有一条进村的路,由于资金不足,路面没硬化,8米宽的路面就被垃圾、砖头、木材等杂物占去了6米多,村民运送生产生活物资不得不绕道而行,这条路成了村民的“伤心路”。

孟帅决定以修路为突破口,树立村两委的新形象。他天天泡在路上,经过孟帅和村民的艰苦劳动,路面又整修到8米宽,铺上了石硝,彻底改变了“晴天一身土,下雨两脚泥”的状况,村民进出村比以往缩短了四五里的路程。

路顺了,老百姓的心气顺了,镇党委领导也对孟帅刮目相看了。

“只要对群众有感情,他们就会实心实意地支持你”

孟帅有两个日记本,一个是大家常见的大本子,记着包村以来开展的各项工作,以及自己对农村基层工作的认识和思考,并经常拿来跟同事们交流。还有一个不为人知、被孟帅视为宝贝疙瘩的小本子,里面密密麻麻地记着贫困家庭、致富门路、邻里纠纷等道听途说的人和事儿。

90多岁的荣秀山老人,常年卧病在床,身边只有一个孙子,生活非常困难。孟帅第一次去他家,就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老人的家就是两间小瓦房,家徒四壁,破烂不堪。老人年纪大了,枯瘦得脱了相,记忆力很差,已经不大认识村里人了。从那以后,孟帅经常从镇上给老人捎些营养品。

村里一直没有公共娱乐场所,孟帅决定利用村委会一间闲置的仓库,办一个村级活动室。由于长期闲置,仓库的铁门笨重、锈迹斑斑,采光、通风不好,散发着一股霉味,需要下大功夫进行装修。由于村委的经费不足,孟帅拿出了自己积攒了半年的3000多元钱,又跟镇里的朋友借了一点,资金的问题解决了,活动室很快就装修完毕,村民们也终于有了自己的活动室。

在曹家圈3年,孟帅与村民们也有过磕磕碰碰的事:他曾经逼掌管账簿的会计交出账簿,曾经跟村两委干部因为通自来水的事情“顶牛”……尽管如此,村民们却很服他。他们说:“孟帅心中无亲疏,做事念一个„诚‟字,心里有一个„公‟字。”包村3年,曹家圈变了样。用村委会主任刘建玲的话说:“没想到他有这么大能量,全村的干劲都让他调动起来了,他给我们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

化。”

村民们对孟帅,先是称呼“孟副书记”、“小孟书记”,后来是“孟”、“小孟”,再后来就直接喊“孟啊”了,就像唤自家的孩子一样亲切自然。而孟帅也将曹家圈当成了生活的全部。无论是给领导汇报工作还是和外人交流,孟帅言必“俺村”、“俺们村”。

曹家圈接纳了孟帅,孟帅也彻底地融进了曹家圈。他在日记里写道:“只要对群众有感情,他们就会实心实意地支持你。

柽柳,是一种耐盐碱、耐沙荒地,极易扎根生存的植物。孟帅最喜欢的就是看黄河滩边的柽柳林,他说:“我从没去想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我只愿做一株柽柳,只要需要,无论多么贫瘠的土地,都能深深地扎根进去,生长出来。”(本报记者 通讯员 刘天东)

材料二:

铿锵玫瑰 检察情深——十佳女检察官姜春燕

胶东在线网3月6日讯(通讯员 福检)近年来,烟台市检察干警以“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为主题,以“立检为公,执法为民”为宗旨,通过认真履行检察职能,为全市社会的发展、稳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广大女检察官,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爱岗敬业,勇挑重担,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和认真,在维护司法公正、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为表彰先进,激励广大女检察官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人民检察院的职能作用,烟台市人民检察院与烟台市妇女联合会研究决定,授予姜春燕等十名同志“十佳女检察官”暨“„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福山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是近几年来活跃在烟台市反渎系统中的优秀集体。在这个仅有三人组成的集体中,有一位不让须眉的女检察官。她,就是被誉为“铿镪玫瑰”办案高手姜春燕。

姜春燕1997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当时正逢福山区人事部门和检察院到学校选调当年的优秀毕业生到检察机关工作。在大学表现突出的她,被检察机关选中。从此,这个执着认真的大学生就和检察事业紧紧地连在一起。她十一年的检察人生也见证了这朵铿锵玫瑰从稚嫩幼苗到绚烂绽放的每一个瞬间。

扎根办案 挑战自我初到检察机关,姜春燕被分到批捕科工作。在办案的同时,她还兼任科里的内勤。在老同志的帮助下,她很快适应了刑检工作,不到一个月就可以独立办理案件。在批捕科工作时,她就在烟台市办案比赛中获得了“优秀办案人”称号。2004年1月,院里进行岗位调整,姜春燕被调到反渎职侵权局工作。到反渎局后,这个有着优秀办案传统的集体让她感觉到了压力。由于刑检工作与自侦工作的办案方式和思路不同,她在开始阶段很难适应。一段时间内对如何侦查案件和进行预审没有清晰的思路,常常有不知所措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姜春燕没有退缩。她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办案第一线,就没有理由做一棵点缀花朵的小草。于是,她不畏艰难,认真学习,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很快就适应了反渎工作。从2004年至今,反渎局共办理各类渎职侵权犯罪案件14件20人,她参与了所有案件的侦查和预审,其中80%以上是有影响、震动大的大要案。如某公安局刑警大队长张某和中队长范某放纵重大案犯的玩忽职守案,某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包某玩忽职守案,某法院法官栾某滥用职权、受贿案,某公安局毛某等四人非法拘禁案,某公安局刘某等三人刑讯逼供案等。特别是在办理某公安局刘某等三人刑讯逼供、造成被害人上肢丧失知觉一案,该案在当地影响较大,被害人家属多次上访。涉案犯罪嫌疑人之一的刘某是刑警队长,反侦查能力极强,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抱定了要和检察机关顽抗到底的决心。而这个案子市院指定管辖由福山区院办理,且案件在接手之前已经被其他单位立查过却没有突破。面对这样的犯罪嫌疑人,面对这样的僵局,姜春燕和其他办案人员积极分析案情,商讨侦查策略,采取利用其他犯罪嫌疑人之间互相猜忌的矛盾心理,奋战三天,终于使犯罪嫌疑人认罪,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正是这些大要案的磨砺,才把一个对自侦业务了解不多的门外汉,历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反渎检察官。

深植业务 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自侦案件的侦查员,姜春燕深知必须像植物一样,只有把根深植在土地里汲取养分,才能最终迎来芬芳。

为了使业务水平迅速提高,每办完一起案子,姜春燕总是认真总结办案经验,及时纠正办案中存在的问题或漏洞。她总结的办案经验在全市乃至全省检察机关反渎系统中都被宣传推广。她撰写的《提高反渎干警侦查突破案件能力的做法》、《查办行政执法人员渎职侵权犯罪案件技巧》、《强化渎职犯罪检察职能努力提高渎检案件判决率》、《福山区院自行收集案件线索的做法》等经验材料被市院介绍推广,有的还被编入全市反渎干警培训教材。特别是她撰写的《以“六字”破“三难”成功突破司法人员渎职犯罪案件》,在2007年省院召开的全省第六次反渎工作会议中作为经验介绍。2005年,省院给全省较大的分市院分配撰写反渎重点罪名证据标准的调研任务,她负责撰写《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证据标准》。仅在两天的时间内,她就完成了这篇近万字的调研材料。凭着认真的态度、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经验积累,她的这项成果受到了省院部门领导的高度评价,并被推荐给高检院有关部门。

姜春燕不仅办案是能手,而且在其他方面也起到了骨干作用。由于上级院要求自侦部门在办案中进行同步录音录像,福山区院在全市率先实行了这一制度。这就要求办理的所有案件都要对法律文书和讯问、询问笔录进行微机录入。由于反渎局仅有三人,这项任务就落在了姜春燕的身上。从2005年起至今,反渎局所有的案件讯问、询问笔录和法律文书均为打印件,而且这些文件95%以上都由她一手完成。福山反渎局率先在全市自侦系统实现了笔录打印化,姜春燕又总结了自己在实行打印笔录及文书制作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对这项工作的许多合理化建议,在全市会议上得到推广介绍,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特别是省院要求实行网上办公办案后,她不仅要完成实际办案工作,还要在网上完成所有案件的流转工作。在系统软件不健全的情况下,姜春燕仔细学习使用说明,对照培训录像每一个步骤进行研究,最终完全掌握了软件的使用情况,并能熟练地进行网上办公办案,真正成为各项工作中的多面手。

沉淀心智 厚积薄发

工作要靠不断地学习积累才能进步,姜春燕在长期的工作中深刻感悟到了这一点。为了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她在2005年积极报考了在职法律硕士,并且利用业余时间和办案间隙认真学习各门课程。特别是对自己所从事的业务工作,她利用在大学里学习的有利条件,研究学习了渎职犯罪案件的相关知识。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她选择了与自己办案工作密切相关的题目《玩忽职守罪的法律适用及其完善——中外经验及其借鉴》。在学习和工作的双重积累中,她顺利完成了近3万字的学位论文,并通过了论文答辩。同时,姜春燕还认真学习各类反渎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研读了大量相关案例。在最新的反渎职侵权案件立案标准出台后,她对新立案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学习,并在全市反渎系统举行的相关知识竞赛中,和其他两位同志一起努力,一举夺得全市第一名,为院里争得了荣誉。

倾情奉献 无怨无悔

在上大学期间,姜春燕就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手持正义之剑的执法者。而做一名检察官,正是她无悔的人生选择。

战斗在反渎一线,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就是对一名男同志而言,工作强度也不算小。但姜春燕在工作中从没有叫过苦喊过累,从不计较得失。2007年办理某公安局刘某等三人刑讯逼供一案时,她和其他二名同志一起冒着酷暑,连续奋战,终于突破案件。在办理某公安局毛某等四人非法拘禁一案时,她和其他同志又顶着严寒一起连续奋战,有时一天就要找十几名证人,并且连续做笔录,她从不叫屈退缩。她不但参与办理每一起案件,还兼任局里的所有内勤工作。2007年省院检查组下基层院检查各项工作时,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姜春燕在办公室里彻夜加班整理卷宗档案,保证局里的各项工作都没有漏洞。省院领导检查后对她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检查组对她装订卷宗的评价是:“我们找不出毛病。”

正是她如此倾心忘我的努力,才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好成绩。她所办理的案件,都被法院以渎职侵权罪名判决,有罪判决率达到100%。她所在的反渎局已连续四年被评为烟台市检察机关先进集体,并在2007年被省院授予“全省十佳反渎局”;她个人也两次受到市院嘉奖,2007年又被市院评为“优秀侦查员”。

姜春燕——这株成长在检察沃土中的铿锵玫瑰,正凭着对人民检察官的不懈追求,绽放在共和

国的检察战线上。

材料三:

今年32岁的阎冬梅,看上去是个普通而恬静的女子,很难把她和近十年的公安工作经历联系在一起,也看不出她现在是一名乡镇女干部。与同样是选调生、进大机关的同龄人相比,阎冬梅在政治上的成长与发展也许算不上很快,但十多年来,她始终扎根在基层工作一线,一步一个脚印。她在锻炼自己的同时,坚持以一流的工作业绩,真诚地回报组织的培养。

有了“星期天便民服务日”

1998年夏天,阎冬梅从扬州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本科毕业,被安排至仪征市公安系统工作。她人生的第一站,是城北派出所。她所从事的具体事务,是基层派出所最基本的户籍、财务、档案等内勤管理工作。看似普通、琐碎的工作,阎冬梅没有按部就班地做下去,她发现每周五天的工作制适合于机关事业单位和本地人,但对于一些在外地工作或在外打工的人,想利用双休日时间回来办理户口迁移、户籍证明等相关手续就不够方便了。工作最初的一年里,阎冬梅关照派出所值班人员:如果休息日有人来派出所办手续,等得急,你们给我打电话,我就来,没关系!1999年7月起,阎冬梅在全市基层派出所首家推出“星期天便民服务日”,从此后再也未中断过,辖区内的居民星期天也可以来派出所办事了!而阎冬梅首创的这一做法,目前已在仪征真州、新城、新集、马集等城区或近郊派出所推广开,并一直被坚持。

谁说女子不如男

哪里需要自己,阎冬梅就坚决服从组织上的安排。2002年10月至2003年9月,阎冬梅被临时抽调到仪征市公安局国保大队参与一些案件的侦破。组织上的信任是压力,更是动力,阎冬梅以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过硬的政治素质、吃苦耐劳的精神赢得了大家认可。2003年在侦破5•6邪教案件中,专案组5个人,阎冬梅是唯一的女同志,她不顾“非典”肆虐,和男同志一道,到大仪镇走访,到安徽天长取证,到当事人农村老家调查,为迅速侦破这起案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当时,阎冬梅留在家中的女儿才一周岁多一点,丈夫在扬州军分区某部服现役。因为成功侦破这起邪教案件,阎冬梅所在的侦破小组集体荣立三等功一次。

动真碰硬的女副指导员

2003年9月,阎冬梅回城北派出所担任副指导员,分管户籍、内务和一个社区,协助指导员抓队伍管理。当时曹山派出所刚刚并过来,两所合一,人员多,年轻人多,大家思想活跃,有民警忙于日常事务的处理,疏于内务管理。针对这一情况,阎冬梅在所里设立“内务曝光台”,每天上午召开晨会时向大家反复强调:事情增多了,但派出所的对外形象、我们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不能丢!所里的许多老同志是阎冬梅刚进公安机关时的“师傅级”人物,有人认为阎冬梅“新官上任三把火”,说说而已。但从设立“内务曝光台”的第一天起,阎冬梅就动起了真格的,从接处警不规范到着装不整洁,等等,列出了三四条;严重的,指名道姓。大家这下子严肃对待起来,认真对照规范要求,自我检查。每天公布的“曝光”内容逐步减少,只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内务曝光台”就成了“空白板”。而随后的10月12日下午,省公安厅黄明厅长在事先不通知的情况下,带领政治处的一班人来仪征公安局城北派出所暗访,对暗访结果给予了高度评价。那是一个休息日,天上飘着小雨,阎冬梅正在所里准备一份材料。城北派出所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次年4月举办的全省派出所所长、刑警队长、交警队长“三长”培训学校,以及其他场合,黄明厅长多次予以高度赞扬。并要求省警官学院管理系傅冰钢教授专门来仪征到城北派出所实际调研,把城北派出所的经验作为一个成功典范在更大的范围宣讲。

群众信访逐年下降

2004年4月,通过局里的公开竞聘,阎冬梅调至仪征市公安局交巡警大队任副教导员。班子里7名同志,阎冬梅是唯一的女同志,也是唯一跨警种交流的成员。她分工负责信访、纪检、考核、党建等工作。在此之前,大队没有专人负责信访工作。前来投诉的,多是被处罚的驾驶员。在通常的认识里,管理与被管理永远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要想在执勤交警和违章驾驶员之间驾起一座沟通与理解的桥梁,那几乎不可能。阎冬梅没有把认识停留在这个层面,她认为,无论投诉者是什么样的身份、抱着什么样的目的,只要我们抱着一颗公心,客观公正地调查取证,对当事人该

解释的解释,对应用条文不适合、态度出问题的交警该处理的处理,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2004年,阎冬梅处理信访案件60余起;2005年,大队信访案件不足50起;2006年,降至30多件。2006年,民警有责投诉为零。2005年8月,镇江某高校一名女教师,途经大仪镇时因超速被处罚,在执行过程中交警因使用方言引起这位女教师误解,随后写信到大队反映该交警执法不文明。阎冬梅经认真调查核实后多次打电话给当事人,向她解释并告知处理意见,直至对方表示理解、接受。

两次克服心理落差

当年一块儿从大学毕业的同学,大多当了人民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青春,而自己,穿上一身警服,英姿飒爽,阎冬梅一开始自我感觉无疑是很好的。但走上实际工作岗位之后,繁琐、重复、单调的内勤工作一下子让她没了新鲜劲儿。甚至有老民警对她说:你这内勤工作,一个初中生跟班一个月,做得不一定比你差!阎冬梅陷入了思考:组织上这样安排我,是让我从最基本的业务锻炼起;城北派出所是全国一级派出所、全省优秀派出所,组织上能把我放在这样优秀的平台上锻炼,正说明了组织上对我的信任与期望;我所做的工作虽然平常、程序化,但对群众却是十分重要的;我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也许无数次,但对群众,也许这辈子能进派出所办事也就一两次,这一两次我的工作态度就是公安机关留给对方的印象„„正因为大家都在做、都能做,所以我要做得最好,做出特色,做出新意来!阎冬梅成功战胜了第一次心理落差。

2007年1月,阎冬梅经组织上推荐,参与仪征市陈集镇人民政府副镇长职位选举,成功当选。一个从小到大生活在城里,自己、爱人双方大家庭中连农村亲戚也很少有的女同志,现在一下子来到乡镇工作,阎冬梅多少有点不习惯。工作的环境变了,工作的对象变了,工作的条件变了,工作的内容变了,工作的节奏变了„„唯一不变的是阎冬梅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当年年底,政府班子换届选举,到基层工作一年时间不到的阎冬梅,以得票排名第二的支持率再次成功当选为副镇长。经过这次考验,阎冬梅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比起在公安部门,到乡镇工作,使我对农村人口的艰辛与不易有了更深切的感触,在工作中我渐渐明白,农村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干部!你真心为他们做事情,诚信公正地对待他们,就等于在干群关系中注入了粘合剂。两次克服心理落差,阎冬梅像是两次经历凤凰涅槃般的考验与“重生”,她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农村基层干部。务实、果断、高效、亲和,这成为她身边人所共知的工作作风。

群众称她“这丫头”

在陈集镇,阎冬梅主要分管教育、卫生、科技、计生等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事之一,农村改厕是令许多分管干部头疼的工作之一,就连一些村干部,对这项工作也不够理解:管天管地,哪管得了人家尿尿屙屎放屁!这么多年的习惯„„但阎冬梅没有被困难吓倒,她让村干部带着自己,一户一户上门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这个大学历史专业本科生、省委党校区域发展和社会学研究生学历的年轻女子,也学会了“茅厕靠厨房,苍蝇两头忙”这样的群众语言,推心置腹向群众宣传农村改厕“三格式”化粪池的好处。首次上门,许多群众不认识走在村干部前面的阎冬梅,会热情地招呼:“这丫头来干什么?坐下子!”五六月农忙,随后农闲,也是天气最热的时节,阎冬梅没有守在空调间里,走村入户忙工作。2007年,陈集镇农村改厕任务完成率在仪征11个乡镇、两个办事处中排名第三;2008年的任务数要求9月底完成,7月底、8月初陈集镇便全面完成。同时,教育上,陈集中学2007、2008年高考上线人数分别完成市局下达任务数的292%和187%,初中部考入重点高中的学生数由2006年的“光头”变为2007年的6人、2008年的13人„„全镇6所公办学校,每所学校每个学期阎冬梅至少要上门八九次。到陈集镇上班的前两周,她抽空跑遍了所有的村部;随后又利用两天时间,集中把学校跑了一遍。2007年,阎冬梅分管的陈集镇科技工作被评为全市二等奖。一点点、一滴滴,像一粒粒果实,在阎冬梅走过的路途中,在她留下的一个个脚印里,生根、发芽、开花。

1、给定资料表明:选调生到基层之前,大都有一段“不适期”。请你结合“给定资料1”提供的孟帅做法,谈谈工作局面从那几方面入手。

要求: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条理分明,字数掌握在300字左右。(7分)

2、请你结合“给定资料2-3”介绍的姜春燕和阎冬梅先进事迹,谈谈在基层岗位上,如何才能做好“敬业和精业”这篇文章?

要求:有针对性、可行性、详略得当,字数在400字以内。(8分)

3、请根据你对全部资料的理解和感悟,以“也谈基层工作“干头”与“奔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在900字左右。(35分)

说明:以下材料是考试之后凭借印象整理归纳的,网上沈浩的事迹很多,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内容仅供大家参考,有什么不足之处,还望见谅。

2010年山东省申论考试材料内容总结如下:

整个材料围绕[size=-1]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沈浩同志展开。

材料一:小岗村村民对沈浩的印象:反应沈浩关注孤寡老人,重视教育,深得民心。村民三次集体按手印请沈浩留任

材料二:沈浩从省财政厅相应党组织的要求,主动到农村任职,并将在基层工作视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方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

材料三:沈浩的工作日记。分三段:

(一)刚刚上任以来的工作阻力,突破村民的抵触、负面情绪,理解小岗村状况。

(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小岗村发展中的问题,更加坚定带领村民致富,搞好村庄建设的信心。

(三)工作中虽然身体疲惫,但是仍然放不下小岗村的发展,依然时刻注意廉政奉公,杜绝腐败。

材料四:沈浩同志的精神值得学习。

申论问题:

1.结合材料,说明是什么把沈浩留在了小岗村

2.沈浩的精神价值

3.作为新一批选调生的代表,写一封倡议书,省派遣干部向沈浩同志学习。

本次考试主要说的是现在富人的家庭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

材料一:

列举了一大堆如何溺爱孩子,如何教育不当,如何让孩子过早的介入一些社交场合,过多的介入孩子的个人生活缺乏挫折教育等。

材料二:

列举了几个事例,几个是溺爱孩子,用几十万给孩子请家教等等的事倒.有的企业家,重金让孩子进重点高校,要么就出国留学,等等,让孩子有个更好的平台。

最后一个事例是举了个正面的事例:一个企业家虽然家庭很有钱,但是却不给孩子太多的零用钱,家庭教育相当正确。

这一次考试共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富人教育孩子与正确的教育有着一定的差距,请简要说各自的表现.不多于80字(8分)

第二个问题:列举了五个富人的观点,请选择出两个不正确的观点,并对其中一个进行详细说明。

这个问题呢,很容易就能看出来,我也就不说了,我选了:富人把孩子送进名校或者国外留学,是孩子成功的前提。200字

上一篇: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下一篇:《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