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化学电源教案

2024-07-10

第二节化学电源教案(10篇)

1.第二节化学电源教案 篇一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2课时)

一、教材分析:

《气体摩尔体积》是在学习物质的量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揭示了气体的质量、体积和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是对物质的量的加深理解、巩固和运用,是以后学习有关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理解和掌握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初步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的要,并学会运用该定律进行有关简单推理。

2、能力目标:培养科学归纳的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运用事物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逐步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激发学生严谨务实,循序渐进,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逻辑推理过程;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直观理解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量与宏观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已经具有了建立微观与宏观联系的意识,为本节课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联系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一、教学方法:学案导学

二、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要求学生认真预习气体摩尔体积的相关内容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2、教师的教学准备:充分备课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分小组探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包含几个要点?规定了什么条件?什么描述对象?结论是什么? 精讲:①条件是标准状况下,即O℃、1.01×105Pa;②描述对象是1mol任何气体;③结论是体积约是22.4L 设问:由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可得出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和气体物质的量有怎样的关系?该公式有什么适用条件?

点拨:阿伏加应用对象是任何气体,条件是温度、压强和体积都相同、结论是气体的分子数

相同,也即气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等于气体摩尔体积与其物质的量的乘积。标况适用于气体

探究:德罗定律的要点是什么?应用对象是什么?规定什么条件?有什么结论? 应用对象是任何气体,条件是温度、压强和体积都相同、结论是气体的分子数相同,也即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探究: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什么? V1/V2=n1/n2 例题:在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占有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① Cl2 ②N2 ③H2 ④CO2 ⑤O2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体摩尔体积

一、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粒子数目

粒子本身大小

粒子间距

二、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气体摩尔体积。

符号:Vm 公式:Vm=V/n 单位:L/mol(L·mol-1)2.影响因素:温度 压强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由于使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课件的演示来模拟展示学生的探究结果,更直观、更形象的帮助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引入物理实验和实验录像,使学生产生学科交叉的新鲜感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注意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控制和选择,通过准备的思考问题合理的引导,使本节课突出了重点,较好地控制了课堂节奏,在知识的给予上,注意推理演绎、归纳总结思想的渗透,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复习以及知识的迁移。本节课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体现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十一、参考答案

例题:③、②、⑤、④、①

2.第二节化学电源教案 篇二

1.使学生对常见的合成材料的品种、性能和用途有大致的印象; 2.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观念、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

三大合成材料的性能、用途。●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用具

投影仪、胶片、蚊帐、床单、地毯、塑料袋、洗衣盆、轮胎、腈纶上衣、缆绳、降落伞绳等。●教学过程

[引言]请同学们观看以下几幅图片。[图片展示]图片1,一个解放前的家庭 图片2,一个解放后的家庭 图片3,一个改革开放后的家庭 图片4,一个现代化的家庭

[问]大家看了这几幅图片后有何感想? [生]甲:人类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乙:人类智慧的力量真是无穷呀!

丙:人类所使用的材料,好多已看不出它的真面目。

[师]对,天然材料已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已经人工合成了多种高分子材料。

合成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衣、食、住、行、工农业生产等各个方面。[过渡]本节课,我们来了解传统的三大合成材料。[板书]第二节合成材料 [师]合成材料的品种很多。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板书]

一、塑料

[师]请各组展示课下准备的塑料制品。[展示]塑料袋、洗衣盆、牙筒、牙刷等。

[问]塑料制品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和工作中,究竟什么是塑料?其主要成分是什么?如何分类和具有什么样的性能和用途呢?请大家阅读教材内容,回答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塑料就是树脂和添加剂的混合物。

分类:按受热的特征分,可分为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按应用范围及性能分,可分为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

[投影展示]几种常见塑料的性能和用途(见资料1)[师]请大家展示课下准备的纤维制品。[展示]地毯、床单、手套、蚊帐等。[问]这些制品的原材料是否完全一样呢?

[生]不一样,有的属于天然纤维制品,有的属于化纤制品,包装盒上都标明了。[师]看来,大家在下面调查得非常认真。

不经过化学加工的纤维叫天然纤维。如棉花、木材、羊毛等。那什么是化纤呢?大家调查清楚了吗?

[生]调查清楚了。化纤是化学纤维的简称,包括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问]人造纤维是天然纤维经化学加工得到的,合成纤维又是怎样得到的呢?也是由天然纤维经加工得到的吗? [师]对,不是的。

合成纤维是利用石油、天然气、煤和农副产品作原料制成单体,再经聚合反应制成的。[过渡]下面,我们来了解合成纤维的性能和用途。[展示]腈纶上衣、缆绳、降落伞绳。

[师]这些都是合成纤维,它们的制作原料就是石油、煤、天然气和农副产品。[板书]

二、合成纤维

[生]惊讶(原来生活中的好多用品是由石油、煤等制成的,真看不出来)[问]天然纤维、人造纤维既透气又保暖,为什么还要广泛使用合成纤维呢?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人造纤维比较性能怎样呢?请大家根据生活经验及调查结果讨论并总结。[生]讨论、总结。

合成纤维具有比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更优异的性能。

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虽保暖、透气,但弹性差,不耐磨,易发霉,易被虫蛀等。而合成纤维弥补了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的不足。[师]合成纤维的性能在许多方面的确优于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但由于合成纤维也有其缺点,如吸水性和透气性差,穿着不够爽滑,外观不够高雅华贵等。针对这些缺点,人类又一次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推出新的“绿色面料”——天丝和牛奶丝。现已有天丝和牛奶丝制品上市。同学们在调查过程中见到了吗?

[生]见到了。但是,老师,牛奶丝真的是以牛奶为原料制造出来的吗? [师]向学生介绍天丝和牛奶丝(见资料2)[问]现在市场上的衣物面料品种繁多,要选择自己想要的面料,就需要会识别。大家现在已知道的识别面料的方法有哪些呢? [生]讨论回答。

点一下,闻气味,有烧焦羽毛气味的为纯毛,否则不是。

[师]这样可以粗略地辨认。下面咱们来了解一下纤维和织品的鉴别。(见资料3)[放录像]纤维制品在生产和国防上的用途。

[过渡]接下来,我们再来认识第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橡胶。[板书]

三、合成橡胶

[师]结合大家的调查情况,阅读P209内容,总结橡胶的性能及分类。[生]认真阅读,结合调查结果总结。分类:橡胶可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性能:天然橡胶性能全面但易老化。

合成橡胶性能不及天然橡胶全面,但其具有弹性、绝缘性、气密性、耐油、耐高温或低温等性能。

[问]天然橡胶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生]聚异戊二烯。

[师]写出其结构简式,其单体的结构简式。[一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写出] [问]天然橡胶为何容易老化?

[生]天然橡胶分子中含有双键,易起加成反应和易被氧化,所以易老化。

[师]很好。所以,在实验室盛装KMnO4溶液、液溴、浓HNO3、汽油、苯、四氯化碳等试剂瓶不宜用橡胶塞。为了改善天然橡胶的性能,工业上用硫化措施使线型结构的双键发生加成反应后变成相互交联的体型结构。[问]常用的合成橡胶有哪几种?

[生]丁苯橡胶、顺丁橡胶、氯丁橡胶。

[投影展示]常用橡胶的性质和用途(见资料4)[过渡]合成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国际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污染。

[板书]

四、合成材料与白色污染

[放录像]画面1:北风呼啸,农田里的地膜在风中狂舞;

画面2:一旅游景点旁的一条小河上漂着食品袋、一次性塑料餐具、饮料瓶等。[师]以上两个画面展现的就是塑料制品废弃物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问]为什么塑料制品会造成污染呢?

[生]在地下经久不烂,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地变得贫瘠;燃烧时,发出难闻的令人恶心的气味,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

[问]面对目前的情况,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呢? [生]讨论、回答。

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

[师]对,目前主要从减少使用和加强回收利用开始,直到研制出各种类型的自毁塑料。“拯救环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这是人类共同的呼唤。那么作为人类的一员,一名中学生,我们该有何思考,作何行动呢? [生]第三组代表发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总结]一九九九年“地球日”环境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消除白色污染,倡导绿色消费”,这是社会对我们提出的要求。环境保护这一千秋大业是地球上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肩负新世纪历史重任的青年一代,我们应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投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作业]调查本地“白色污染”物的种类、危害、处理办法和回收价值。●板书设计 第二节合成材料

一、塑料

二、合成纤维

三、合成橡胶

四、合成材料与白色污染 ●教学说明

3.第二节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篇三

⒈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化学活动性;

⒉了解碳各种单质物理性质差异虽大却具有相同化学性质;

⒊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

⒋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单质碳可燃性和还原性。

二、教学重点:碳单质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教学难点:碳单质与氧化铜、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

三、教学用具:小黑板、投影机。

四、教学过程:

㈠复习导入

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碳的几种单质,碳的单质有哪一些呢?其中炭黑可用于制造墨水,如我们使用的碳素墨水,用碳素墨水书写的.字长时间不变色,而蓝色墨水易变色?为什么呢?这个原因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关于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㈡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附学习目标:

⒈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化学活动性;

⒉了解碳各种单质物理性质差异虽大却具有相同化学性质;

⒊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

⒋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单质碳可燃性和还原性。

㈢学生自学、教师巡堂指导

附自学提纲:

⒈我国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年深日久为什么不变色?

⒉回忆碳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不是碳与氧气反应都生成二氧化碳?

⒊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⒋观察实验5-4,说出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

⒌碳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吗?如果能,会生成什么?

⒍没有化学反应热,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具体做法:

⑴学生根据自学提纲阅读课文,阅读时注意看不懂的内容,并对看不

懂的内容作好标记;

⑵老师巡堂分类指导,同时观察、了解学情;

⑶师生共同研讨自学提纲,对自学知识进行强化。

㈣巩固练习,强化知识

练习:

A.单项选择:

⒈ 北宋黄庭坚用墨书写的字“笔意”二字至今仍完好如初这是因为

( )。

A墨不易褪色 B.碳不溶于水

C.碳有还原性 D.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

⒉ 某黑色固体加热后变成红色物质,同时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

体, 这种黑色固体是( )。

A.氧化硐 B.木炭C.铜、木炭混合物 D.氧化铜木炭混和物

⒊ 碳与氧气化学性质相似之处是( )

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③氧化性 ④都是单质⑤都难溶于水

A.①②③ B.①② C.③ D.①②③④

B填空:

⒈ 写出由碳生成一氧化碳的两个化学方程式,前者说明碳有

性,后者说明碳具有 性。

⒉ 黑火药由木炭、硫粉、火硝(KNO3)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点燃爆

炸后生成硫化钾、氮气和二氧化碳,写出化学方程式 。

C.选做题:

⒈ 下列变化中单质碳作还原剂的是 ( )。

A. C CO B. C CO2 C. CH4 C D. CO2 CO

⒉ 用木材做桩,常将埋入地下部分烧焦 ,目的是 ( )。

A.烘干木材 B.使木材变更结实 C. 烧死虫子 D. 形成化学性质稳定的炭层

⒊相同质量的碳完全燃烧生成CO2和生成CO所消耗氧气质量的比

为( )。

A. 2 : 1 B. 1 : 2 C. 14 : 11 D. 11 : 14

⒋有A、B、C、D四种单质,通常情况下A、D是无色气体,B为

红色固体,C是灰黑色固体,进行实验:

⑴在D中加热B,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E。

⑵C与E混合高温下得到B和一种无色气体。

⑶气体A与E加热反应得到B和一种常温下是元色液体物质。

推断A、B、C、D并写出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㈤小结:

①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化学活动性;

②碳各种单质物理性质差异虽大却具有相同化学性质;

③碳单质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㈥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1]

4.第二节 欧洲西部教案 篇四

欧洲西部(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国家及首都,认识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

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表说明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3.在了解欧盟的基础上,认识到经济上联合的优势,以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教学重点:

欧盟在欧洲西部的作用及在世界经济、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学难点:

通过对欧盟的学习,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袖珍国”和欧盟的资料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堂活动一:走进欧洲西部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在世界中的位置”,高亮度显示欧洲西部。学生:查图分析欧洲西部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欧洲西部位于亚欧大陆西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与非洲相望。纬度位置:中纬度

欧洲西部总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也相当于我国面积的1/2,但这里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政区”图,认识欧洲西部的国家。学生:查找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4国及其首都名称。教师:点击课件,明确4国的位置及首都名称。

介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法国,与我国四川省面积差不多;经济最发达的是德国,与我国云南省面积相当;最大岛国英国,与我国陕西省面积差不多等等。

总结: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面积不大,并且出现了一些神奇的“袖珍国”。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袖珍国”图片及资料,相互交流。回顾以前学习的世界四大稠密区及发达国家。小结: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经济发达等突出的地理特征。

(过渡)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经济发达,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使欧洲西部各国之间,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十分频繁,发达国家间的竞争与联合不可避免。在长期的竞争与联合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欧洲联盟(欧盟)。

课堂活动二:了解欧盟。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盟成员国”图 学生:对照图册查找欧盟成员国的名称。

教师:点击欧盟会旗。讲解含义:由一块蓝色底上12颗排成圆圈的金星组成。12颗金星代表欧盟最初成立时的12个成员国。

欧盟从1993年最初的12个成员国,到2007年欧盟成员国已达27个。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欧盟迅速的成长扩大? 教师:“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一个地方吗?这里,司机开车跨越国境,无需出示任何证明,也无需任何检查;人们可以自由地越境采购、旅游、工作和休憩。旅行时可以享受医疗保健服务;在购买东西时,人们使用统一的货币,减少了兑换货币的麻烦,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如果你想到成员国中的其他国家学习,无需办理签证(少数国家除外),就像我们跨省学习一样简单,并且允许任何成员国的公民在当地政府和欧洲议会的选举中投票,在这里基本实现了商品、人员、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通。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里吗?”

教师:这就是欧盟成立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难怪一位法律学者认为根本不应该把欧盟看做一个国际组织,而应看做一个独特的实体。他们有着一致的对外关税,以及一致的对外贸易地位。同时他们用同一种声音在世界舞台上发言,形成同一种势力,成为世界政治、经济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

课堂活动三:探究欧盟──为我所用

1.探究:从地理角度分析欧盟建立的基础?

5.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要求,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 ⑵了解力的单位,并对常见力的大小有较具体的感受; ⑶会用示意图描述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体验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让学生知道用图示的方法表达抽象的物理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形成敢于质疑又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观察身边一些力现象找出力的三要素 难点: 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三:教学方法: 讨论归纳,实验探究

四:教学用具:铁环,弹簧,立方体海绵,小车等。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

教师:播放视频 教师:1.踢球过程中,足球是否受到脚施加的力?

2.脚施加给球的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3.足球受力向前运动与向后运动时,力的作用效果一样吗?

4.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二)新课教学

板书:一.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活动:利用课桌上的器材和身边的物品进行试验探究。学生汇报试验结果:下列问题的顺序可以不同,按学生的回答顺序。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学生:展示试验研究过程。

教师: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实例可以说明?举例。

教师(随机处理):除了力的大小,还有什么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

2.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学生:展示试验研究过程。

教师: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实例可以说明?举例。

教师(随机处理):除了力的大小和方向,还有什么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

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学生:展示试验研究过程。

教师: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实例可以说明?举例。教师总结: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上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测量出力的大小。那么,测量就必须规定统一的测量标准。

板书:二.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学生:说说牛顿的贡献。

教师:牛顿刻苦学习、积极思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牛顿的贡献是举世瞩目的,英国诗人波普曾说道: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在黑夜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诞生吧!”于是一切都变得光明。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所以物理上把力的基本单位规定为牛顿。

教师:你知道1N的力有多大吗?用手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1N。学生:同学们感受一下:提起一本物理课本大约多少牛呢? 教师:提起一本物理课本的力大约需要4牛,身边的物品一些量的估测要留心。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构成一个力的主要要素:分别是:大小,方向,作用点。而力是没有具体形状的。如何把一个没有具体形状的力描述出来呢?

板书:三.力的描述

学生:可能回答有图示来描述。

教师点拨(随机处理):当用语言不能具体表达时,我们可以选择图示的办法,这样可以变抽象为形象。教师:用手提起物理课本的力约4N,该如何画图呢? 学生:按自己的理解画图。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如何用力的图示描述力的三要素。教师:(多媒体展示)

一:用线段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二:用线段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并标注出大小。三:在线段末端打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教师:这样描述一个力我们称为:力的示意图。它可以把力的三要素都清楚描述出来。物理上我们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也是采用这种方法。

预案:根据时间可准备几个力的示意图让学生绘画。

1.画出茶杯对桌面的压力。2.画出人对小车的拉力(已知拉力等于20牛)。

教师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6.2怎样描述力

(一):力的三要素:

1.大小2.方向3.作用点

(二):力的单位:牛顿 简称“牛” 字母“N”表示

(三):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八:布置作业:1.作出电灯拉电线力的示意图?

6.第二节 二氧化硫 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的方法,加强环保意识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想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实验探索,研讨总结,练习巩固教学过程[引入]

今天我们将一起进入硫的世界,探讨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让我们先了解身边的二氧化硫。[投影]

第二节

二氧化硫[[投影]

资料1

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硫的用途(1)作为漂白剂(2)生产硫酸(3)作为防腐剂(4)消毒剂[投影]

资料2石油和煤的成分里都含有「硫」,1T的煤含有5~50kg的硫,一吨的石油含有5~30kg的硫,硫在燃烧时将产生2倍于硫重量的二氧化硫,全世界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在1.5亿公吨以上!随之而来便是空气的质量越来越差,产生酸雨;影响人体健康……[引入]

如何预防并化之为宝?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投影]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物理性质[引导学生观察]

大试管中二氧化硫的颜色、状态、闻气味[投影]

无色,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40)密度比空气大[讲述]

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实验来研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请大家注意观察,并分析现象的原因。[投影]

化学性质[演示实验]、将二氧化硫通入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剂

2、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

3、将二氧化硫通入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4、将二氧化硫通入硫化氢溶液中

5、将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再通入品红溶液

[现象1]

滴加石蕊,溶液变红[投影]

So2+H2oDH2So3

(可逆反应)[提问]

为什么起初进入试管的水不多,晃过后增多?石蕊变红说明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石蕊溶液变红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讲解]

此反应还是可逆反应(回忆碘单质与氢气的反应,进一步巩固可逆反应的知识)。[现象2]

品红褪色[学生讨论回答]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提问]

我们已学的哪些物质具有漂白性,它们的漂白原理相同吗?[学生讨论]Na2o2,cl2(Hclo),o3,H2o2等。[讲解]

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其和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无色化合物,而使之漂白。但此物质不稳定,所以受热或长时间后易恢复原来的颜色,是暂时漂白。而其它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是永久漂白。二氧化硫还可用来灭菌,做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现象3]

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都褪色[投影]

So2+Br2+2H2o=H2So4+2HBr[分析]

二氧化硫还原Br2和高锰酸钾使之变为低价态物质而褪色。[现象4]

溶液中有黄色沉淀生成[投影]

So2+2H2S=3S¯+2H2o[讨论分析]

二氧化硫氧化硫化氢生成中间价态物质硫。根据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判断二氧化硫可能具有的性质-2

0

+4

+6H2S

S

So2

So3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所以既有还原性也有氧化性。[现象5]

二氧化硫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再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不褪色。

[投影]

解释:So2被NaoH溶液吸收。

So2+2NaoH=Na2So3+H2oSo2+Na2So3+H2o===2NaHSo3即So2+NaoH=NaHSo3

(由于So2与NaoH反应时物质的量比不同,产物也不同)[讲解]

此外二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催化剂[投影]

2So2+o2=====2So3(可逆反应)Δ

So3+H2o==H2So4

[讲解]

工业上根据上面两个反应原理制备硫酸。[投影]

小结:1.酸性氧化物,可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亚硫酸(亚硫酸为中强酸);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2.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退色。3.具有还原性,可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退色。4.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硫化氢。[投影]

比较So2和co2名称So2co2气味刺激性无味ca2沉淀、过量消失沉淀、过量消失品红褪色不褪色

[讨论]

二氧化硫还有其它多种用途,可惜酸雨的罪魁祸首之一也是它。下面师生共同探讨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投影] 二、二氧化硫的污染[简介]

酸雨的概念(pH<5.6)[学生阅读思考]

(1)空气中二氧化硫的?(2)二氧化硫如何形成酸雨?(3)如何防止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投影]

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小结]

(1)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So2的漂白性;(3)So2对环境的污染。[反馈检测]、下列物质中硫元素只显示还原性的是

()A.H2S

B.So2

c.S

D.H2So42、能够证明co2中含有So2的方法有

()A.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通入饱和cacl2溶液中c.通入品红溶液中

D.先通入饱和NaHco3溶液,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3、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cl,HBr,So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氯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将此溶液分成两份,一份加入Bacl2+Hcl溶液,析出白色沉淀;另一份加入AgNo3+HNo3溶液,也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原气体中肯定含有Hcl

B.原气体中可能含有HBrc.原气体中一定含有So2

D.不能肯定原气体中有无So24、下列左边是污染原因,右边是污染产生结果,试用短线将有关因果联系起来:氟利昂(氟氯烃)等排放物

酸雨乱砍滥伐森林

土壤和水污染核污染

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汽车、燃煤等排So2

破坏臭氧层大量使用农药

土地沙漠化

5、为了降低硫化物造成的空气污染,一种方法是在含硫燃料如煤中加入生石灰,这种方法称为“钙基固硫”。采用这种方法的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固硫的反应方程

7.教案第五课第二节 篇七

课程名称:走好人生道路 第十四、十五次课

学时:4 备课日期:2013年10月15日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五课走好人生道路 第二节实现人生价值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让学生能够理解人生价值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能选择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热爱生活;

2、增强对多元价值取向的批判辨别能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解决办法:说明个人是社会的细胞,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影响,同时也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2、如何正确理解“义”和“利”的关系(解决办法:先说明什么是义和利,再讲清义和利之间的几种关系,归纳如何将两者统一起来);

3、如何理解人生价值就在于贡献社会(解决办法:说明人生价值的两方面,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间的关系,点出人生价值的实现就在于对社会做出贡献)。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传记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

1、课程引入

先让同学们阅读本节开头的小故事,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故事中的同学有哪些成功之处?他的人生价值是如何体现的?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小顾做了哪些事情?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办?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评价,注重强调小顾的普通和平凡,让学生感到只要自己努力也同样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2、新课讲解

一、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认识人的本质。这部分不必过多叙述,只要说清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社会属性是人与动物相互区别的、人最本质最根本的属性。

2、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先说明个人是社会的细胞,个体具有现实性和具体性、社会性、阶级性,再说明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最后点明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影响,同时也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授课的关键是要通过人的社会性,充分说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确立为社会做贡献,并在此实现个人价值。

3、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本部分是重点内容,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58页的媒体聚焦,说明什么是义和利,再讲清义和利之间的几种关系,强调社会生活中物质利益虽然非常重要,但绝非唯一的追求,反对见利忘义,归纳如何将两者统一起来。

二、积极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

1、体会人生价值的含义。这是本课重点,要说明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需要的尊重和满足。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161页的案例链接,并进行总结,要特别明确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本部分要讲清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既具有正确的幸福观和发展观。

一是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反对有钱就幸福的观点,联系社会现实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案例;说明幸福是一种个人的满足感,简单介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让学生了解需要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以及幸福的多样性。

补充参考书第317页的相关资料(2)。二是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本内容要求学生树立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树立与时俱进的终生学习观念。

3、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实现人生价值。先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164页的案例链接,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青年肩负的历史责任,现代社会发展需要青年学生贡献青春、奉献才智,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后总结实现人生价值要自觉做到胸怀祖国、勤奋学习、注意修养。

3、总结

把握人生真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良好素养的核心内容。人生的价值包含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根本。应该摆正“义”和“利”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和发展观。胸怀祖国、勤奋学习、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实现人生价值。

4、作业布置

《德育习题册》第五课第二节

8.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教案 篇八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电磁波的波谱及电磁波主要用途。

2.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光是电磁波。记住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实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存在及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情分析

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绝大多数学生对物理实验感兴趣,统计结果显示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主要是直接兴趣,因此,他们对演示实验大多数呈现较强烈的直接兴趣,特别对课堂教学中成功而有趣味的实验表现出较自觉的注意,能有意识的将注意力聚焦在演示实验上。但这种兴趣的特点是只对操作对象本身感兴趣,却忽视了事物本质的认识。学生的物理思维基本上还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存在思维片面性、肤浅性和动摇性。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在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是我们的主要任务。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2.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教学难点: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以及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引入:打开收音机,调好频道,提问:收音机是通过什么方式能够到电台的信息,它与电台间并没有连接一条电线,所以并不是通过电流来传播的,那是用什么方式呢?是“无线电波”,“无线电波是一种电磁波。除收音机以外,还有电视,手机,雷达等等,他们都是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那什么是电磁波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新课教学:课件展示,电视机接收的图像是通过电磁波来传播,手机可以接受电磁波也可以发射电磁波,收音机接收的也是电磁波,我们是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磁波。

军事上,雷达探测需要用到电磁波,新型的隐形飞机就是利用特殊的材料,减少电磁波的反射,来躲避雷达的检测,等等,军事上也离不开电磁波。提问:什么是电磁波呢,生活中有哪些是电磁波呢?

下面请大家翻开课本,电磁波的波谱图,电磁波包括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2.你知道电磁波有哪些应用吗?

γ射线可以做脑手术,医院中把它称为γ刀;X射线可以判断是否骨折,在医院做CT就是用X射线,但是他们都有辐射,对人体有害,所以不能经常接触,医院的X射线室都是用金属门来屏蔽(补充:金属可以屏蔽电磁波)。紫外线可以杀菌,消毒;可见光照明,植物的光合作用;红外线可以取暖,红外遥感;微波,无线电波主要用在通信领域;微波炉用微波来加热食物,微波炉加热食物的特点是利用微波的振动频率和无线电波的差不多,可以让水分子共振,从而增大内能,提高温度。3,那电磁波是怎么产生的?

实验:两根导线连接在电池的正负极,其中一根导线固定在锉一端,另一根导线在锉上移动,旁边放一个开着的收音机,发现收音机上发出“擦、擦、擦“的声音。

分析,收音机接收到电磁波信号,是因为有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4,那电磁波有什么特征呢?

波长: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单位m 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HZ 波速:波传播的速度,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根据他们的概念推出,波速=波长×频率

9.数学教案-第一章第二节 篇九

初 一 数 学 备 课 稿 第 2 节

课题:

活动 思考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目标:

1.经历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

2.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想

重点:

处理数字信息,对有关问题作出的猜想和归纳

难点: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教具:多媒体、白纸、火柴棒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每位学生发一张纸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启发

指导学生裁剪,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老师巡回指导、交流

启发学生横、竖、交叉观看,两数的和、积、商等有什么联系

使用上面的思路观察

设未知数解答

x+(x+1)+(x+2)+(x+3)+(x+4)=20

籍以说明生活中的数学与中考命题方向的关系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讲解本张表格的填法,重点指导学生动手列表调查的能力,结合班级情况,可以给出调查表格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利用现有资源,进一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回答完毕后,标出字母,再说出各个三角形,为以后学习三角形埋下伏笔

先让学生动手画,然后回答问题,最后再请同学们回答:第二棵树的树枝有多少?,第三棵树的树枝有多少?第十棵树的树枝有多少?

一、导入

1. 把一张纸对折,则厚度加一倍,第二次对折,厚度是原来一张纸的四倍,依次类推,如果把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30次,将有多厚?(假设一张纸的`厚度为1dmm)

解:2的30次方=1073741824dmm≈107374m

2.观察找规律,在( )内填数

(1) 1,2,3,4,5,6,( ) (2) 1, , , ,( )

(3)1,4,9,16,25,( ) (4) 5,8,11,14,17,( )

(5)1,2,4,7,11,16,( )

解:分别填7、 、36、20、22

二、活动

1. 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按下图折叠、裁剪展开

你得到的是什么图形,说说你的理由

答:正方形

2. 按图示的方式,用火柴棒搭成三角形

搭1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 根

搭2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 根

搭3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 根

搭1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 根

搭10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 根

答:3、5、7、3+2×9、3+2×99

3. 观察月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图中的

4

5

11

12

框内,对角线上两个数的和相等,你是否还能找出满足这一条件的方框?能找多少个?

(2)图中的

7

8

9

14

15

16

21

22

23

方框内有9个数,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把您的发现告诉同学们。

(3)小明一家外出旅游5天,这5天的日期之和是20,小明几号回家?

解(1)能。每相邻的两个数字与其下面的两个数字所在的方框内的四个数,其对角线上的两个数字之和相等。能找到20个。

(2)对角线上的三个数字的和相等:都等于45,中间一(行)列三个数和的两倍等于旁边两(行)列的数字之和

(3)六号回家

4.(补充例题)

(2003.江苏苏州中考卷)

如图所示,有两个正方形的花坛,准备把每个花坛都分成形状相同的四块,并种植不同的花草,下面左边的两个图案是设计示例,请你在右边的两个正方形中再设计两个不同的图案。

示例:

请你设计:

解:

三、做一做

1.学校成立的兴趣小组是否受欢迎,请您通过调查,了解情况,作出判断,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兴趣小组受欢迎程度调查表

兴趣小组

文学社

英语俱乐部

阳光艺术团

电脑与网络

篮球队

航模世界

生物天地

喜欢人数

请你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一份类似的调查表进行调查,获取相关信息。

2.(2003。江苏苏州卷)

某校初三(1)班的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研究课题是苏州市某高速公路入口的汽车流量问题,某天上午,他们在该入口处,每隔相等的时间,对3分钟内通过的汽车的数量作一次统计,得到的数据如下:

记录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第八次

3分钟内汽车通过的汽车的数量

49

50

64

58

53

56

55

47

(1)平均每3分钟通过汽车多少量?

(2) 当天上午,该入口平均每小时通过多少辆汽车?

解:(1)54

(2)1080

四、练习

1.如图的算式是由9根火柴摆成,运算式明显是错误的,请你改动一下,使其变成等式

答案:

2. 如图,请说出三角形的个数

3.(2003。山东卷)

10.第二节 电功率教案 篇十

教具:

“36V40W”电灯一只,标志清晰的“220V10Ow”“220V15w”白炽灯两只,洗衣机,电动机铭牌若干或画上铭牌的小黑板一块,演示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滑动变阻器,低压电源各一只,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引人新课

复习提问: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利用物体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枣速度)

2.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利用物体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枣功率)

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呢?请看下面的例题,展示抄有例题的小黑板:

例1:电流通过电扇电动机,通电半小时,电流做功72000焦耳;电流通过起重机的电动机,通电2秒钟,做功40000焦耳,电流通过哪一个电动机做功多?(电流通过电扇电动机做功多)

然而,电流通过哪个电动机做功快呢?

告诉学生,要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仅从它做功的多少来考虑是不行的,必须看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哪个做的功多,这就和比较运动快慢和物体做功的快慢一样。

让我们来计算一下上题中电流每秒各做多少功。

电流通过电扇的电动机每秒做功。

结论:电流通过起重机的电动机做功快。

讲述: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不仅需要了解电流做功的多少,更需要知道电流做功的快慢。在物理学上,是用“电功率”来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本节就来学习有关电功率的知识。

二、讲解新课

板书:

二、电功率

什么是电功率呢?与力学中的功率相类似,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电功叫做电功率。板书:

1.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用P表示。

注: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电功率通常用字母P表示,根据定义,可得出计算电功率的公式。

(2)公式:

上式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如果电压U的单位用伏特,电流I的单位用安培,电功率P的单位就是力学里功率的单位瓦特。

边讲边板书:

(3)单位:瓦特、千瓦,l千瓦=1000瓦。

向学生指出,由电功率的单位千瓦,还可以导出一个常用的电功单位千瓦时,电功率是1千瓦,电流在1小时内所做的电功就是1千瓦时。那么1千瓦时合多少焦耳呢?板书:由公式W=Pt得

W=Pt=1千瓦×1时=l千瓦时

=1000瓦×3600秒=3.6×106焦

即1千瓦时=3.6×106焦。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还有一个什么电功的单位表示的电功也等于3.6×106焦耳?(度)告诉学生,1千瓦时就是1度电。根据国家的计量标准,在技术文献中,电功的单位不再用“度”,而统一使用“千瓦时(kwh)”这个单位。

让学生做课文中的例题,然后讲评,向学生强调要正确使用公式。特别是要正确代入各量的单位,并用W=Pt做一些口头练习:

问:100瓦电灯正常工作10小时,做多少电功?

20千瓦电动机工作半小时,做多少电功?

转入额定功率的教学。(用课本上“通常我们说这个电灯的功率是40W„„同一个用电器的功率总是同样大吗?”引入要讲的课题)

指出我们可以用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向学生说明演示实验的目的、做法、实验中要注意观察的现象,然后做实验。

实验后,让学生回答实验前提出的问题。然后指出用电器工作时的功率和它工作时的电压有关系。

边讲边板书:

2.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进一步向学生交待用电器实际消耗的功率(通常叫做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边讲边板书:

当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U实>U额,P实>P额,用电器容易损坏。

U实最后,让学生观察白炽灯泡上的标志,说明其含义;传看或展示小黑板上电动机的铭牌,加深对额定功率、额定电压的印象。

四、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

上一篇:律师民事案件代理思路下一篇:我的青春里有你初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