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与多媒体教学论文

2024-07-01

语文与多媒体教学论文(共12篇)(共12篇)

1.语文与多媒体教学论文 篇一

也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

山阳县色河中学 张健民 726412

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和高中新课程教育改革工作的有力推进,尤其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得到充分利用。然而在语文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认识上的误区,直接影响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影响了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多媒体教学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但对于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正确把握使用原则,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作用,才能使其更好地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认识误区,注意问题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领域应用日趋广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其网络教学系统,能使以往靠多种设备、技术才能实现的课堂多媒体教学集计算机于一身,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然而在语文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使用过程中却发现,很多老师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和误区,直接影响了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的实效性。

一、教学手段与素质教育思想脱节,误用甚至滥用多媒体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一些教师只是一味追求教育手段的先进,而忽略了教育思想的更新。现在不少的学校甚至在各种示范课和优质课的评比中把是否使用多媒体作为一个必备条件、评比标准,于是在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技术的美丽外衣下,仍旧演绎着死灌硬教的教学传统,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我行我素。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成了新课改形势下对传统教学方法换汤不换药的一种摆设,注重了形式而忽视了其本质意义和应用实效性。

二、多媒体教学不利于课堂师生情感的交流 多媒体的应用使板书相对减少,师生忙与应付眼花缭乱的课件,学生没有思考的间隙,教师将目光移向课件的顺利衔接,阻碍了师生情感的交流。课堂由原来的被教师把持着、控制着,到现在的完全被多媒体课件控制着,不能不说是由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教学不应该入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互动的双向配合;教师也不应该只是多媒体的一个操纵者,而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调控者。使用多媒体后,教学的双边活动成了教师指挥课件运作、学生死盯屏幕的现象,“媒体”充其量只是一 个“热闹”的工具,难以起到让师生进行正常交流的作用。另外,实施多媒体教学也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使用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教师在感到惊喜之余,往往会不能割爱,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中去。其实有时用得不当或过度,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师生请安的交流。

三: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淡化了老师的主导地位

多媒体的性质是什么?或许有很多老师都会回答: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然而,这种认识并不全面,变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学媒体的性质已经发生的根本的转。现代教育理论要求要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接受新信息并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仅仅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表面上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事实上,多媒体教学的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的特点,使整个课堂只能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每篇课文也是由教师分割成若干支离破碎的板块作定式的学习,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课堂气氛再也难见“百家争鸣”的生动场面。所以有些教师把多媒体说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致使学生感觉是在看教师演戏。多媒体教学只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多媒体本是一种教学工具,教师不能只当“解说员”,而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驶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四:直观形象的视听演示使学生没有了联想和发挥想象的空间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 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另外,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几乎完全脱离了粉笔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此外,有了多媒体,教师课堂上的范读是几乎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声情并茂的课文录音。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读书声也少了,以前的那种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因此,我认为,多媒体教学的实施,要考虑学科的可创造性,我们不否认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其它学科中的巨大功用。但对语文学科而言,它的缺憾确实是难以弥补的。

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包括传统媒体,这样取长补短,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正因为此,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运用得也越来越普遍。但是,接踵而来的是一个怎样恰到好处地运用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问题,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更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所以,多媒体的应用要注意以下面几个方面。

一、注重适用性。

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凭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完成,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的结果,传统教学方法陈旧,效率低下。现在,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此问题。多媒体手段的最大特质是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且交互呈现,信息量大,形象生动,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了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的教师从网络上下载多媒体课件,这为我们的教师备课,教学大开方便之门,实现了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可问题也随之而来,下载的资源未必真正适用教学实际,课堂上教师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原有的教学设想被打乱,甚至是手忙脚乱,课堂效果是可想而知。这就要求我们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中,要结合课本和学生的实际,以及课堂的需要有所选择的加以运用。

二、注意适量性

我们评价一节课,看的是教学实际效果,并非是看教学中是否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换句话说,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诸多方便和好处,但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它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的应有的创造性工作,我们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法中的合理有效的东 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但有的教师在多媒体手段面前,就好象一个穷急了又被逼急的饿汉一样,不知如何办才好,一味地依赖这种电教手段,有时一节课学生基本上是看他在讲台上摆弄多媒体课件,花俚呼哨的,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有时一节课甚至就是一个课件的演示过程。学生眼睛始终盯着屏幕,这是一种繁琐的单调,这是由过去教师讲的传统的单调走向新的现代化的单调,这样就失去了多媒体这种手段的本质意义了。多媒体做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代替一切,不能滥用,但有些教师对它缺乏足够的认识,要么整节课全然不用,要么仅靠它来帮助板书而已,这都是不妥当的。

三、考虑适当性。

新型的多媒体手段虽好,既不能滥用,又不能不用,那么,何时用才是恰当的呢?一般认为,一是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时候用。用动感极强的内容都体现出来的多媒体课件来取代单凭教师一讲到底的劳动效果要好得多,它能全方位调动起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使之全身心投入,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可能,也就保证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二是在弥补教师素质本身的不足用。素质再高的教师也不一定就能是一个全才,他免不了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而影响教学效果,如有的教师课上得生动,但普通话水平不一定让人恭维,而语文教学常常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范读课文,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解决,调用绘声绘色有情有意的朗读。三是在弥补学生生活阅历不足或延伸学生思维空间处用。由于各种的原因,学生的生活空间狭窄,课文所及的实景是学生从未见过的,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它实实在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不仅可以增强课文内容的真实感,激发学生兴趣,而且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为语文教学改革增添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多媒体手段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不用,但也不能滥用,必须将它与有效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根据课堂需要,适量适当地应用它,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只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去研究、去探索、去实践,语文教学就会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2、倪文锦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1

3、苏玉堂 《创新能力教程》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6、

2.语文与多媒体教学论文 篇二

1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活课堂教学信息

由于传统教学是一种以“填鸭式”为特征的封闭模式, 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 不可能使整个知识信息“活”起来。多媒体技术的介入, 打破了沉闷死板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气氛, 它使知识信息呈现出多种状态, 从多渠道发挥作用。首先用文字描述声音不如直接播放声音更为直观。例如大海的咆哮声、山谷的回音、虫鸣和鸟叫, 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其次, 在传统教学中, 有许多动态的过程也都是由静止的图像来表示, 这就需要学生进行想象;而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来说, 它采用了动画, 用动态来表示全过程, 使教学中许多讲不清、不易讲的内容能在几分钟内由动画形式表现出来, 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再次, 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使用不同色彩、字体、形状来表示不同的内容, 使学生在学习时一目了然。可见,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知识转化为声、光、色、动静转换的动态, 让抽象、静止的知识概念“活”起来, 引起学生的兴奋, 把课堂教学激活, 从而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2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是双边活动。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而我们的传统教学颠倒了这种关系。多媒体技术手段, 将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联系在一起, 对学生的感官进行综合的强烈刺激, 调动了学生内心深处潜伏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了形象思维的情感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 使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能更好的理解和感悟。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分析王熙凤时, 播放电视剧的录像, 让学生亲眼感受邓捷对王熙凤的注释, 既可以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 又能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本身的兴趣,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如“三·八”节, 我想让学生写篇赞扬母亲、讴歌母亲的文章, 课上说明作文意图后, 放了一段录像《山村母亲》, 随着屏幕上动人画面的展示和画外音的穿插, 将人间至情———母爱演绎得淋漓尽致, 录像放完后, 学生们几乎都潸然泪下, 不用我在强调什么, 在泪眼模糊中大家都拿起笔。

3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挖掘课文中潜藏的情感

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 而文学作品的特征就在于它的形象性和情感性。传统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能凭借自己的语言、动作来诱发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但效果却经常不好。因为很多课文历史悠久, 学生受年龄、时代、生活阅历的局限, 凭已有文学修养很难深刻理解历史上曾有的生活或情感。如果在课堂中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讲《荷塘月色》时, 我给学生放《荷塘月色》的电视散文录像及孙道临朗诵的《荷塘月色》的录音带, 随着“月色下的荷塘”, “荷塘上的月色”, “荷塘四周”等一幅幅画面直观、形象逼真的展现, 学生如身临其境, 不用老师多讲, 学生就深刻感受到了什么是素淡朦胧, 什么是和谐宁静。再加上委婉深沉、渗透力极强的朗诵, 视听结合, 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作者寄寓景中的淡淡的哀愁和苦闷彷徨的情绪, 又如讲《六国论》, 因文章借六国以赂秦求和最终亡于秦的史实来讽刺北宋统治者要以史为鉴, 刻意维护国家利益。内容涉及较广, 所以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比较困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战国七雄错综复杂的形势和宋王朝与西夏、辽等地方诸侯对峙的局面, 中央王朝文强武弱的特征和原因以及像苏洵这样正直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们的心忧天下的胸怀等内容, 都恰当地组合在一起, 十分钟的时间就将以前一节课的内容很轻松很清楚地讲给学生, 而且学生理解感受都很深。

从以上三方面可以看出, 多媒体技术的介入, 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封闭式, 促进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全面开放, 使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率得到全面优化, 为课堂教学格局的改变和模式的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 为课堂教学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条件。因此, 实现课堂教学现代化,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摘要:为充分调动和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更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 本文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激活课堂教学信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挖掘课文中潜藏的情感等三方面充分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它的介入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封闭式, 促进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全面开放, 使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率得到全面优化, 为课堂教学格局的改变和模式的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 为课堂教学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条件。

3.语文教学与多媒体 篇三

教师们知道,学生若对某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一种专心学习的“内驱力”,就会进入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式的知识宝库,蕴藏着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再加上多媒体设施进入课堂,充分发挥了声、光、图、色、影的综合效力,为学生创设了更为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兴趣。下面仅就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辅助初中语文教学,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 养眼。生趣过去的语文教学方式一般是:让学生感受“文本”想象、分析、归纳、表述(口头、书面)、巩固练习。遇到那些具体介绍某一事物的文章时,这种学法就显得很单调、枯燥,学生的学习状态也相当被动。现在有了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情势发生了很大改变。

我确实花了不少时间去网上寻找蝈蝈,终于在辛苦得来的大量图片中筛选出一只浑身翠绿,有着鼓溜溜大眼睛的帅气蝈蝈,还有一只玲珑剔透,造型生动的“冰糖蝈蝈”。当制成的课件一展示出来,就贏得了孩子们的一片喝彩声。他们戏称“大眼睛”的为“蝈蝈王”。一看就喜欢上了,自然探究起来也格外来劲。他们除了仔细观察蝈蝈的外貌外,还十分认真地研究了它的生活习性、嗜好以及科学工作者们对它的评价等,小图片带来了大收获。学习方式也由原来静止的、被动的转变为动态的、主动参与式的。

2.体验。感悟多媒体设施介入课堂,也加快了课堂教学的进程,在各单元知识点强化练习或总复习时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节奏紧凑,教学效率提高,为四十五分钟“扩容”。课文中一些比较复杂的说明、描写部分,过去要费许多口舌也不一定说清楚,现在却变得好理解多了。如《斑羚飞渡》一课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 — 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踏板”,这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飞渡,是课文中最关键的情节。在组织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又从网上下载了用Flash制做的课件,动画式展示了斑羚飞渡这悲壮一幕。

3.情感。激荡在激发情感方面,多媒体教学设施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如学习《贝多芬》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提示学生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反复倾听的过程中,他们听出了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忧伤、孤独与痛苦,也听出了当命运之灾降临时,他内心汹涌的波涛声,那是他对艺术执着的热爱与追求,旋律中回荡着这位音乐巨人要与命运抗争的决心与誓言。良好的多媒体音响效果,丰富了学生的视听体验,使他们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当课文内容涉及到孩子们比较陌生的事物时,多媒体课件也显示出其直观展示的长处。

4.个性。活力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创造一种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然而,学生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他们各自的学习起点、反应速度、记忆品质、学习方式以及对新事物的认知、领悟能力都存在很大差异,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很难顾及到这种差异,因而也就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却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如我们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双向性,了解学生的心理及现状,便于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由于没有面对面的顾虑、拘束,学生多数能放开胆子说出心里话,教师可适时点拨、鼓励、解答问题。

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互动性,我还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如通过网上信箱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爱好写作的学生批改作文;同爱做课件的学生交流资料、图片等,使他们打心眼儿里喜欢学习语文。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下,一些学生不再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饶有兴致的事,故而乐此不疲,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与展示。

5.探究。拓展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并逐步形成能力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展开的。如在进行语文综合活动《戏曲大舞台》的教学过程中,先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去网上、报刊杂志上搜集,或采取现场观察、采访有经验者等方式,探究什么是戏曲?戏曲在我国的形成?厦门的地方戏曲有什么剧种?在什么地方表演?有什么特色?有哪些著名剧目等。围绕着一个大主题“辐射”出来的许多小问题展开专题性研究。计算机网络为学生开展这种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其一是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利于学生快捷地搜集信息;其二是信息的多样性需要学生去判断、选择、归纳、整理,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在探究中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人生,引向历史,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在探究中纵横开拓,开阔视野,使语文课的学习有了更加厚重的文化内涵。

教学中,我千方百计使学生先对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再去探究。如在进行语文校本课程“走近茶文化”的教学时,我启发学生思考的开场白是:我们闽南人有喜欢饮茶,以茶待客的习俗,你们知道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我们饮用的茶叶是哪里出产的?闽南出产茶叶吗?福建出产哪些茶?最有名的茶是……?学生的想象被“激活”后,会带着类似的疑问去网上搜寻,去图书馆查找;去附近茶馆考察;去欣赏茶艺表演,还有的在父母的指导下进行茶道演练。从这堂课的教学实践中,我得到了两点启发:一是学生学习的潜能是无穷的,只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更为开放、灵活的学习空间,一些学生完全能够独立地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二是面对大量的信息,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尚待提高。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一定会加快学生的知识经验积累,逐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6.会用。用好在用多媒体设施辅助教学时不能滥用课件。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课型、所有的课文都适合用计算机辅助授课。教师应视实际情形定夺。如一些议论性、说明性的文章就不一定采用多媒体课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不能远离甚至脱离“文本”,于无意间省略了学生对书面语的体验过程,导致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反应迟钝,排斥、厌烦, 甚至领悟力下降。学生一旦对课件产生了依赖性, 只对图片发生兴趣,便降低了对文字的敏感性,想象枯竭,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4.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与反思 篇四

杨柳中学:马桂芳

摘 要:语文多媒体教学是传统黑板板书式教学的必要补充,它有其独特的优点,也存在诸多不足。我认为要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选择,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语文;多媒体教学;反思

在轰轰烈烈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多媒体教学以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正逐步走进课堂,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显示出语文教育改革的美好前景。

然而,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听到了一些异样的声音:很多教师不喜欢这种教学方式。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语文多媒体教学确实存在诸多问题。这到底是多媒体教学本身的问题,还是在应用时出现了偏差?

本文针对语文多媒体教学,深入分析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的优势及弊端,努力为语文多媒体教学寻找创新点和突破口,以期对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多媒体语文教学的优势

(一)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中学语文教学属于语文知识层面教学,教师采用唇耕舌耘、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由于语文本身包罗万象的特性和学生认知心理尚未成熟, 课堂里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学生却听得兴味索然的景象。

—1—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能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味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例如教《听潮》时,上课伊始,切入大海涨潮的一段录像,那波澜壮阔的画面和呼啸而至的潮汐声,能让没有见过大海的同学耳目为之一新;又比如学生学习鲁迅作品普遍感到难以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如果在教《祝福》时先让学生预习,上课再放一些背景知识,课件中再以图片展示祥林嫂三次不同的肖像。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变化,体会人物所遭受的惨重打击,理解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对她的迫害。

(二)有利于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语文课,一篇课文至少要用两节课才能完成,长一些深一些的课甚至要讲一个星期,而老师仍然觉得没讲透,学生仍然难以理解。运用多媒体上语文课则不同,它打破了课堂45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了。比如上《景泰蓝的制作》,因涉及的是工艺品的制作流程,如果仅用语言表达,学生怎么都只能是一种理性的认识,但一旦运用多媒体将景泰蓝制作过程显示出来,学生就很容易得到感性的了解,并且能省去教师很多不必要的语言解释。

(三)有利于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 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呢?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机构中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在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中,可将声像图文等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构造特定的教学情境,它丰富的表现力可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激发学生无穷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使他们思维高度活跃而引发创新的火花,产生出前所未有的思维空间与创造灵感。

(四)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但由于教师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在课堂45分钟之内给每一位学生进行纠错和辅导。因而,语文教学与学生的个体需求存在矛盾。现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教师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技术对教学信息按联想思维方式进行非线性地组织与管理,将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单元体系,实施柔性的教学计划,由于这些单元是可以互相调整和调换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合理分配时间,利用网络资源,选择一条最适宜的发展途径,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

二、多媒体语文教学的弊端

近几年来,随着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计算机应用于教育领域创造了广阔的天地.然而在多媒体课件广泛运用于教学的同时,一些多媒体教学的误区也随之产生,关于这方面目前讨论已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本文将着重点放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局限性:

(一)多媒体不能取代语文个性化教学

—3—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不单是认知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语文课的特质要求语文教师用优美的语言,通过生动富于魅力的朗读,去诱发课文中的美,去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以诗人般的激情,创设课堂的美的氛围,同时将自己感受到的美去感染学生,并通过师生的思维互动,碰撞出心灵的火花。而这一切,多媒体课件是难以取代的。但是,目前大多数语文课,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介入,语文教师注意的是多媒体的操作和教学内容的演示,学生眼睛盯的是多媒体的演示屏幕。在这样的被多媒体“统治”了的课堂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已“目中无人”,人性化的师生人际情感交流已被冷冰冰的“人机交流”所取代,哪里还谈得上语文个性化教学?

(二)多媒体的滥用与误用,直接导致了语文课教学诗意的苍白

在中小学教学中,数学、物理、化学等属于认知学科,认知学科很多情况上问题是确定的,结果是唯一的,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这一点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问题形象、直观,重点难点突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语文不同,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我们知道,文学语言就不同于其他语言,它具有含蓄性、情感性、隐喻性、象征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点。因而采用多媒体的直观视觉形象是难以传达文学语言的内涵的。

试想,朱自清的《春》中,“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那“ 偷偷地”和“ 钻”其情味又岂能用直观的视像来传达?“ 风轻悄悄的,—4— 草软绵绵的”,其用词之妙又有哪位摄影师能用画面来表现?试想,如果哈姆雷特只剩下影视屏幕或图片上的一个形象,那么“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又从何谈起?

因此,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韵味是网络或一个课件难以演绎的,绝不能以生动的图像和音乐来替代学生自己对语言的领悟。教师不能过于依赖以声像功能为主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而应该让师生之间面对面的共同研读与欣赏,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准确和意蕴丰富等,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走出困惑的选择

多媒体发展到现在,就面临着困惑,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们应该如何取舍?首先,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抛弃那种“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方式,针对不同对象做出切实有效的选择。其次,为了让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其功效,笔者建议在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不妨遵循以下原则和对策:

(一)原则

第一,以教学性为出发点。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主要目标。使用多媒体与否,关键是看能否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能否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即以教学性为出发点。如果不根据实际,只是一味地赶时髦,不仅不能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反而会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

—5— 第二,以学生为中心。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究竟是为了促进教还是为了促进学?目前,人们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较多考虑的是教的因素,即如何通过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师教的质量。笔者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上,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中心,比如:课件制作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力和理解力;课件制作应充分考虑学生可能提出的一切问题;比如前文提到的学习《 听潮》等文章,对于大多未见过大海的内地学生,提供一些关于大海的视听形象是很有必要的,但对生长在沿海对大海司空见惯的学生,播放这些视听形象就可能产生负效应,禁锢他们的思想,抑制他们的想象。

第三,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语文学科不同于数学、物理等学科,语文教学更是一种情感教育。如果语文课上没有了语文教师富有激情、充满个性化的声音。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就必定索然寡味,学生的积极性又从何而来?因而,我们必须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切忌滥用或不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否则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甚至将原来的优良传统也丢掉了。

(二)对策

1、维持策略。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某些问题,用传统的语言、文字等形式已能表达得十分清楚,如果单纯为了追求形式的多和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制作影像资料,必定得不偿失;另外,文学语言不同于其他语言,利用多媒体直观的视觉形象有时是难以传达文学语 —6— 言的丰富内涵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一味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相反,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最佳选择。

2、折衷策略。多媒体教学与众多其他教学手段相比有着独特的优点,但是多媒体并不是全能媒体,并非所有课程的所有教学都必须使用或适宜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因此,把多媒体与其它多种媒体同样看待,研究多媒体与其它媒体的有机组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搭配、应用多媒体和其它媒体,共同发挥出综合效益。特别是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特性的语文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材,把有限的制作能力用在关键的地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3、摒弃策略。对于某些需要创设情景或是随时需要在教学中更新知识和增补学术前沿内容等的教学内容,不妨暂时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来一堂现代化教学,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创建新的语文教学环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所展现出的诱人魅力。也让作为信息时代的语文教师,按照新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总之,语文教学应在充分分析语文学科自身特征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教学手段才是明智的选择。不能盲目攀比或迷信所谓的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因为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手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

5.语文与多媒体教学论文 篇五

[摘 要]随着多媒体应用与推广,课堂教学存在课件使用过滥,语 言训练不到位,思维发展弱化的现象。为了使多媒体使用 走出误区,务求实效,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研究 生本,吃透教材;重点突出,使用有度;激发兴趣,陶冶

情操;自主发展,拓展思维。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思考 策略

随着现代化教育设备的应用与推广,多媒体班班通的实施,打破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传统教法,构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多媒体因其图文声像并茂,能突破视觉限制,多角度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情趣和注意力,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中单调、枯燥的教学过程,还有它的大容量图文并茂、声光俱全的信息,也有利于节约时间和空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离不开课件,好的课件要求学习进度可控,路径可选,内容可调,交互性强,能更好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扩充知识,加深理解。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已越来越发挥出它的优越性了。

但是,根据本人近两年多时间利用多媒体教学和课堂观察,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引起思考,采取一些必要的对策。

思考一:预设课件,如何应对课堂生成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它并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时下有些课例,“上课就像看电影,语言训练没落实。”多媒体统治课堂,流于形式,教师围着课件转只当“解说员”,忘记了以学生为本。而教师在授课时往往也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却常常因无法加到课件中去而成为遗憾;学生在课堂中的随机变化,教师只能随课件的预设,很难进行教学生成,这样势必影响了课堂效率。

思考二:屏幕板书,如何体现书写教学

现实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开了粉笔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媒体无法替代的,而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往往教师的一手好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长期使用多媒体,学生的字越写越差,速度也越来越慢,长此以往,教师的板书也随之弱化。

思考三:课堂热闹,如何呈现思维过程

在教学中,课件的直观形象,不少教师直接演示,取代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只是理解了,不会用语言来表达,大多是只可意味,不可言传。语言也是有思维的,而思维是要通过语言来表达、来内化。

思考四:耳目一新,如何加强语言训练

课件能利用声音、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形式展现文本内容。正确适当的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质的改善和提高,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小学生在课堂中能多感官、多角度、多渠道的进行学习,使枯燥的课堂学习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乐园。在课堂中让人耳目一新,但如果让课件统治课堂,就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学生语言训练的时间就大大减少,就会影响学生语言训练的效果。

为了尽快走出误区,还原多媒体教学的真实面目,要求我们教师摆脱花架子,苦练真功夫,力除虚空假,务求实效,笔者提出以下策略。

策略一:研究生本,吃透教材

课堂要体现生本,课前就必须研究学生,吃透教材,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备课上,认真钻研教材,找准重难点,撰写课件脚本,不断修改,并且要具有创造性,大胆突破,不能老是“拿来主义”。也要通过上网、使用教学光盘、观摩优质课等方式获取信息,广泛吸纳别人的经验,取长补短,少走弯路,发掘自身潜力,最终形成有特色的符合自己教学思路的课件。

策略二:重点突出,使用有度

多媒体功能的发挥有赖于一定的条件,所以课件的好坏应该体现在使用效果上,媒体使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如《飞向蓝天的恐龙》的课件,通过展示各种恐龙的图片,让学生理解“形态万千”这个词语,进而了解恐龙家族的庞大。通过让学生说说,再来对照文本是如何表达的,然后加强朗读训练。再如《桂林山水》,通过观看图片资料,让学生理解桂林山的“奇、秀、险”,既直观形象,又激发学习兴趣,课件适当点缀,教学效果就会更佳。

策略三:激发兴趣,陶冶情操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语文教学过程中,用多媒体提供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课件把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一下子推到学生面前,在优美的抒情朗诵声中,让学生体会:流水淙淙、万物复苏的春天;树木茂盛、雾气浓浓的夏天;落叶飞舞、累累硕果的秋天;白雪皑皑、万籁俱寂的冬天。感染那仙境一般的童话世界。在多媒体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美,心中的爱油然而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赞叹祖国河山美,陶冶思想感情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庐山云雾》一文,描绘了壮观美丽的庐山云雾景象,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影象“庐山云雾”,就可以将静止的语言文字变成流动的、直观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秀丽的山峰、潺潺的流水、绚丽的红日、或缥缈翻腾的云雾,风起云涌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再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诵,特殊的情境,营造出一个特定的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强烈地叩击着学生的心灵,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愿望,使学生的情感在欣赏语言美、自然美的过程中得到陶冶和净化。

策略四:自主发展,拓展思维

6.语文与多媒体教学论文 篇六

一、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课件

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相比,用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地选择,避免拿来就用而忽略其实效的做法。例如我在进行高一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过秦论》、《鸿门宴》等课文中的有些字词的读音把握不准,因此,我从网络课件中只下载了对此文的朗读文件,使学生扫清文字障碍,为理解文章的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如本人从网络下载了《秋水》一课的几个多媒体课件,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我选择了其中两个课件的精华部分组合成一个符合自己教学所需的课件,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

二、搜集、整理教学资源,动手制作教学课件

1、语文教学课件的制作需要大量零散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本、视图、音像等。为了制作可操作性较强的课堂教学课件,应在平时注意搜集、整理资源,最好将这些资料储存到自己的资源库中,以备制作教学课件时调用。一般文字性资料可保存在软盘上,但视图、音像最好刻录在光盘上比较安全、方便。

2、选择自己熟悉的软件制作课件。现在可制作课件的软件很多,但作为第一线的教师无论如何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做太难的课件,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用Power Point2000制作课件,因为在Power Point2000中你可以完成课件的动作按钮设置和超级链接,在幻灯片放映中设计具有个性化、交互式的界面和多级菜单,使原有的单一放映变得如同上网一样轻松、愉快。

3、 教学课件的操作安排

精心安排教学课件的操作,可以顺利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展等。因为语文每一课都有自身的特点,如果不进行精心安排,随心所欲地点击、浏览,就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合理安排课件运用时间,理清教学思路,设计好教学流程。例如课文的导入、问题的提问、讨论、测试等环节应在备课时做充分的准备,以免在具体运用中出现课件和课堂教学的脱节。

三、合理利用语文教学课件,进行人性化教学。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教师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艺术再创作来完成教学任务,既当导演,又当演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正面效应,不要用课件替代教师教学,而应在课件的帮助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调动课堂教学气氛,人性化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7.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策略 篇七

一、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 培养学生语文素 养

语文教学的立足点是教学生怎样学习, 《学记》上说:“学然后知不足, 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它就是在告诉我们, 人在学习中是因为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才知道自省。“听、说、读、写”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 过多地用试卷来检测学生成绩, 就是过分强调了“读、写”的过程, 而忽略了“听、说”的作用。语文学习来源于生活, 语文学习其实就是生活, 只有在生活中给学生大量有意义、有质量的“生活资料”, 让他去学习、去模仿, 才能有质的飞跃。

1.利用多媒体, 培养学生语感, 渗透情感

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 对于他今后的生活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经常能够发现, 语感好的学生, 无论是答题还是写作都能够得心应手、随心所欲;反之, 语感弱的学生则面对测试困难重重, 百思不得其解。为了促进学生语感的提高, 笔者每天晨读之前的10分钟时间, 都会利用录音机或计算机给学生播放一些由国家优秀播音员录制的经典散文、古文、诗歌的朗诵音频, 训练学生把握朗诵者所表达的情感、重点词句、主要内容等, 这实际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学生在听的过程中, 就在渐渐地更正自己朗读的不足之处, 学习好的朗诵方法。久而久之, 学生的整体朗诵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接下来, 可以组织全体学生逐个进行现场朗诵并录音, 然后进行播放, 让学生都听一听, 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 自己有了哪些进步, 从而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的同时, 发现自己的不足,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继续努力, 争取有新的进步。

每年的元旦、清明节、国庆节, 笔者都会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中国历史、纪实散文等朗诵的视频资料。相较于学生原来只听声不见其人的学习方式, 这种方式对语感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这时候, 抓住节日契机播放音频资料则会事半功倍。学生们一边聆听优秀的诗歌朗诵, 一边观察朗诵者的表情、动作、神态, 理解了朗诵者对于不同题材、不同内容、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 不但在声音、语气、重音等表现上有很大的不同, 连他们的肢体语言都有这么多的不同, 那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有很好的语感, 对文学作品把握得很深。在这过程中, 学生们内心被震撼, 或是对革命烈士的崇敬、或是对祖国未来的憧憬、或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怀念, 总之, 利用这种好的朗读视频, 给学生提供了视觉听觉的饕餮盛宴。

2.利用多媒体, 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语文学习的成果, 最终会体现在写作能力上, 怎样有效提高学生整体写作能力, 要讲求方法, 讲实效。每次学生做阅读题、写作文时, 笔者都会跟他们一起做、一起写, 然后跟他们一起来分析做题的思路以及采分点, 写作的素材选择及方法运用。这时候, 就要借助于实物投影仪的帮助。先把阅读题直接投影在实物投影仪的大屏幕上, 讲清在读题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分析, 然后从阅读文章中怎样搜索信息、资料, 最后, 如何总结、回答。此时, 如果学生也有好的方法或者不同的理解答案, 也可以到讲台上来, 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现场讲解, 学生们能够透过大屏幕一目了然地看到所写的答案, 听到各自的理由, 实效性非常强。

此外, 每次的习作, 笔者都会选一些学生让他们把自己的作文制作成电子文档存在班级计算机中, 上课时跟大家分享。这样, 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在现场看作文、改作文, 妙趣横生。上课时, 对于大家都认为写得精彩的部分, 用不同颜色来加注, 让他们反复读一读、品一品, 说说为什么好, 好在哪里;还有一些地方稍欠人意或者不够具体, 需要修改的, 那么就现场改。可在文档旁边现场打字修稿, 通过大家的努力, 让文章生动起来。这个过程也许需要的时间会稍长, 但是收到的效果却十分显著。笔者会很认真听取学生意见, 学生也有权采纳或拒绝, 参与的同学也会很用心地观察、感受, 努力帮助同学收获更多。

二、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 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 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

对于十来岁的孩子来说, 他们的形象思维十分发达, 他们对于直观的形象, 以及色彩鲜明的事物非常感兴趣。那么, 在语文教学中, 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 加入悦耳动听的音效背景, 让他们在学习课文时, 充分激发对课文的求知欲, 定会让课堂教学收获颇丰。这时, 课件的运用就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在学习《自然界的花钟》一课时, 笔者利用多媒体搜集到课文里所讲的每一种花, 并制作成动画展示, 以便让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在他们心中留下美丽的印记。展示的时间一般放在学生读过课文并制作了钟表图, 对文章理解透彻时, 伴随着清雅的钢琴曲, 凌晨四点开放的牵牛花开始绽放它美丽的身姿, 轻轻巧巧的样子, 熟悉的身影, 立即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牵牛花是如何开放的?”围绕这一新问题, 学生们开始畅所欲言, 新的一轮讨论开始了。当他们看到了从未看到的大丽花、蛇床花、芍药花, 看到了玫瑰花和月季花的不同, 他们在感叹, 自然界真是太奇妙了!多媒体的使用, 打破了自然界限, 把学生们带到了神奇的大自然之中, 让他们看到了从未看到的花朵, 使他们欣喜若狂,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激发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机,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只要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它将为教师探索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策略打开大门。

摘要:在语文学科中, 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提高了课堂效率, 促进了学生更全面的成长。本文结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谈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8.多媒体教学与语文课 篇八

一、制作语文CAI课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因“课”制宜原则。语文科在制作课件时,能否因课制宜地抓住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关键。首先,不是教学中的所有问题都非要通过CAI这种教学手段来解决不可的,因为CAI课件毕竟是辅助性,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媒体,它只不过是在某些方面能起到传统教学媒体不可能起到的作用,因此CAI课件的制作一定要实事求是,特别要从学科教学的实际出发,抓准那些传统教学媒体难以解决的地方,用合适的现代教学媒体来化难为易,画龙点睛。其次,多媒体创作工具的选用也要因课制宜。语文学科制作CAI课件大多用不着复杂的制作工具,讲评类的作文课件用WPS2000制作就十分适宜的。利用WPS的演示功能,把学生的朗读与习作文本组合在一起,听觉与视觉并用,促进学生对习作优点的体会。

教师还可以运用演示中的粉笔功能,在文本中勾画评点。再次,课件中媒体的选用要抓准重点,用以突破难点。音频和视频是语文CAI课件中经常要用到的媒体文件,但我们又不能无条件地运用音频文件和视频文件,不能完全用多媒体来代替老师的教。在《古典诗歌欣赏》中,较多的使用音频文件,视频文件就使用很少。因为,古典诗歌的欣赏强调诵读,强调体味,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气势,那“小桥流水人家”的浅吟低唱,那“醉里挑灯看剑”的无奈,那“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孤高,都在优美而准确的朗诵中表现了出来。优美的朗诵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美妙神奇的境界,这又有利于学生对诗歌意境的准确领悟和把握。

交互方便原则。制作的CAI课件要易于操作,要有较强的交互性。CAI课件,顾名思义是为了辅助课堂教学,因而,在CAI课件的制作中,既要考虑到方便(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考虑到方便(有利于)学生的学,使师生人人都能独立自主地操作。在界面上,要多采用直观的菜单操作法,控件的含义要明确,尽量少用“上一页”、“下一页”式的链接,这是一。第二,在问题辨析式的练习中,用选择题能较好地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长处。如果用鼠标点击正确的答案,计算机语音系统给以充分的肯定;如选择的答案是错误的,则给以必要的鼓励。

开放性原则。语文CAI课件的内容要全面,便于交流。这种课件要求的开放性,是指别的教师只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课件中的资料稍加剪裁即可使用。如果制作的教师多,一所学校可以在一个不长的时间里,制作成某个系列的课件,这样,这所学校的教师就有多个课件可供使用。如果制作的课件仅仅适合自己使用,那将是得不偿失的。

二、多媒体使用的弊病

它限制了老师与学生的正常交流。在多媒体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对电脑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了对学生的关注程度。教师成了操作员,课堂上的人气,即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减;有的老师还需专配一个助手协助自己“管理”电脑,中途如有故障(对于机器,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教学双方只好尴尬地等着,间断冷场,令人扫兴。

它大大分散了老师钻研教材的精力。以我亲历的一个实例加以说明。要进行一堂公开课,拿到课题后,最先考虑的是什么呢?第一步,先寻找与这一课有关的音像素材,找到了,欣喜若狂,找不到,怅然若失。因为,目前在许多人心目中,拥有这方面的充足资料,一节课便已成功了一半甚至一大半。第二步,围绕这些素材备课。备课的过程也就是如何使这些辛辛苦苦搜集的素材恰到好处、天衣无缝的插入教学过程中。比如,制作《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成功找到了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相应片断,众人都为之欣喜,可放映时,发现电视剧中拳打的场面与课本中大相径庭:文中是三拳,电视中是两拳;文中只用拳,电视中还用脚;文中第一拳是“鼻子上正着”,电视中则打在胸脯……更要不得的是,电视中的鲁提辖,所有人一眼看去,都认为是三国中的美髯公关云长,多了点俊拔,少了点粗豪。但这可苦了设计这节课的老师们。最后,一咬牙,一跺脚,用!难得的充分发挥多媒体功能的材料,不用岂不可惜。于是,如何为插入这段影片措辞,成为接下来讨论的重点。

9.语文与多媒体教学论文 篇九

教学中的运用与误区

摘要: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信心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不过在课堂教学中以避免过分依赖多媒体等一些误区,合理使用多媒体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

课件

语文教学

误区

近年来,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新课改的实施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深入到各农村小学课堂中,给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无与伦比的新鲜活力,多媒体它具有直观形象、活泼生动、息信量大、交互简便等特点。在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开拓学生的思维力、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对打造高效课堂有前所未有的作用。各学科的教学质量、效率都有了很大提高。

一、多媒体的运用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把课文经过加工处理,变成了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达到了声、图、文、影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了传统教学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一)、精心设计,诱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需要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最强进的动力。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生动、形象、具体等特点。可以直观的看到,可以用耳朵听到,可以有静止的优美风景,也可以实现或感动或紧张的故事情节,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能生动形象的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欲望强烈了,兴趣被激活了,学习便成为一件轻松愉快的过程。比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战争》单元的古诗《十五从军征》导入时就深有感触。“战争”二字并不陌生,但对于战争这件事是谁也没有经历过的,所以,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我搜集部分了关于古代战争和抗日战争中的影视剧片段和关于战争的图片,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了战争给这个世界,给给人类所带来的伤痛,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平时代的宝贵,同时也深刻的体会到了本单元的主题。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带着一种批判的精神去了解本首古诗,感受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沉痛灾难。本课的一个学习重点不费一言一语,顺利完成。

(二)、巧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语文是一门文学艺术,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只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位老师、一张嘴的教学环境下,很难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真正魅力。而且由于教材中的课文和作者都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空间,而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缺乏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手法,难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积极情感,学生的兴趣也难以调动。而多媒体的运用,能打破时空限制,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可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用声、形、色俱全的形式展现出来,能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去领略语言文学所描绘“美”的情景,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展现的同时对学生加以指引,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如在北师大六年级上册课文《三峡之秋》一课,是描绘了长江三峡秋天绚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色。可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几乎所有学生都没有亲眼见过三峡,尽管课文以生动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述了三峡一天中的优美景色,尽管教师以动情丰富的语言来讲述,来形容,可是对于学生来说一切只能凭借自己在脑海中的想象那一幅幅景色画面,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如果能把多媒体教学运用到本课中来,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三峡早晨的明丽,中午的热烈,下午的宁静,夜晚的神秘„„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优美得音乐,恰当的解说,让学生直观的领略三峡秋天美丽的景色,更能拓展延伸到巫峡与瞿塘峡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多媒体能把枯燥的文字用具体的图像、鲜明的色彩、动听的声音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小学语文日常的作文教学中,一个作文题目会让学生冥思苦想,尤其对一些偏离实际生活的想象作文。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有生活环境和眼界的局限。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绞尽脑汁的想象去发挥,仍然不得其法,难以激发其灵感。如果这个时候,教师能利用多媒体搜集一些关于这写作文的图片或影像,用于作文教学当中,会让抽象的作文题目具象化,有了更强的感染力,让学生不断搜集到写作素材,学生不但有了写作兴趣,还启发了写作思维。如我在教学北师大五年级上册《天马》这一单元习作“未来的马”或“假如我有一匹马”想象作文指导时。学生平时很少见过真正的马,只有在影视剧中偶尔有所了解。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马这种动物,然后了解马在人类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在未来社会中,这种动物还会以哪种形式出现?还会给人带来哪些便利?所以我在网络上搜集了较多马的图片,在影视剧中截取了马在人类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片段,并加以解说。学生兴致很高昂,不时会冒出这样或那样有去的问题,我都耐心解答。学生得到满意的答案后,对马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是我就趁热打铁,适时引导:“大家喜欢吗种种动物吗?”“马在我们古代人民的生活中重要吗?”“在我们现在这样和平舒适的年代你想不想也拥有一匹马呢?”“你想让它帮你做些什么呢?”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说想拥有一匹会飞的马,带他环游世界;有的说想拥有一匹智能的马,以后他学习中的难题都不会再害怕了;还有的说想拥有一会干活的马,帮妈妈干家务;听到这些我很吃惊,我没有只言片语的提醒,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的跳跃到了作文主题上来了。

(四)、拓宽思维、激发想象

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想象力的启发尤为重要。但是怎样启发呢?用什么样的语言呢?语言不准确,怎样把形象的预言转化为视觉的形象?引导变成了误导;语言不够生动具体,引导效果不好。语文教师每天都在做着这样的思考。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想象力。

一、使用多媒体的误区

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虽然多媒体教学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但在现今的多媒体教学运用中不可忽视的缺点也在语文课堂中逐渐凸显。如教师在多媒体运用中课件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对多媒体课件所依赖,被多媒体课件所制约;缺乏教师主导,缺乏师生互动交流,造成学生思维能力下降;对多媒体课堂把握不够,造成课堂混乱等。所以,笔者认为在多媒体运用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不能滥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运用让长期困扰语文教师的教学重难点都迎刃而解,但往往使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究其根源,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从“电脑”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所以语文教师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不能过多依赖,只有对那些复杂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很难用语言讲清楚的内容,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直观生动的展现给学生,这样重难点才能突破,才能使学生在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基础上逐渐形成正确的表象,才能真正抓住多媒体教学的精髓,才能为课堂教学创设出一个和谐美好的教学氛围,使我们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发挥出多媒体的最佳功效。

(二)使用多媒体肯定会有良好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更好的突出重点,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师设计课件时,是重要坚持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为指导,设计合理,生动的课件,让学生明确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并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同时,也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注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正确做到课件为人所用,而不是人为课件所投,过度依懒课件。但我们现在教师吧多媒体课件当成了万能的教学仪器。教师思路被课件所制约、牵引,导致课堂大部分时间都在使用多媒体,多媒体代替了教师的作用;还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课件制作背景鲜艳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使用了大量的音乐视频等素材,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还有的教师在生字教学时,喜欢生字词制作成动画,让学生去读,去组词,但忽视了生字教学时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生字的正确书写。还有的学生会被花里胡哨的动画、音乐所吸引,对正常的教学产生干扰作用,分散了学生注意力。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弊病

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仅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且要求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但是有些教师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往往重视课件的美观而忽略的课件的内容与指导性,本来采用传统教学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节课,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课件,而取得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基本一样。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的设置各个内容的动画及声音效果。如:有的老师在课件中每一张幻灯片的出现设置“伸缩”、“飞入”、“百叶窗”等动画效果,每出现一个文本框或艺术字就有“风铃”、“鼓掌”、“爆炸”等系统自带声音效果,有的甚至截取影片中的声音,同时设置彩色文字等等。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只顾觉得好奇了,而忘记了上课的内容,结果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印象,教学效果无从谈起。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作为一名21世纪的基层教师,应该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做到会用、善用、创新使用,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语文、会学语文、学会语文,推动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参考用书》六年级(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有效把握新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主编 张仁贤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8年6月第一版

3、《语文新课程标准》

4、《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电子期刊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电子期刊

教学论文·小学语文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中的运用与误区

10.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篇十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模式。音乐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可以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结合音乐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探讨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音乐媒体 重要性 融合策略

在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之下,多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受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创新课堂教学,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音乐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将音乐媒体融合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意义

音乐是最高的艺术形式。音乐没有逻辑、没有语言,但它却能很好地诠释人类的情感,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诚然,音乐作为一种广为流传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将音乐融入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为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从音乐媒体的定义而言,传统的音乐媒体主要包括录音机、收音机、电视机等,而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之下,电视、手机、电脑等都是音乐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所谓的音乐媒体主要是指多媒体技术。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主要如下:首先,音乐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音乐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渲染情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播放不同情感的音乐,可以是愉悦的,可以是深沉的,也可以是悲伤的,目的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音乐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其积极意义是比较多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如何运用,这一切都取决于教师的理解和教学手段。

二、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对策

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主要是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的内容,渗透音乐媒体教学,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1.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音乐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时下一种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备受教师青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音乐媒体,有效地营造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力难以长久集中。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是非主观注意,即学生对某件事物的注意,并不是受到主观意识的支配,而是由于事物本身就具有吸引力。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善于结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的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春联》一文时,可以给学生播放音乐《恭喜发财》,甚至可以给学生播放载歌载舞的音乐视频,给学生营造新年的气氛,让学生在充满“年味”的课堂中完成对课文的学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

音乐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在于激发人们的情感,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将音乐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例如对于一些文章,教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对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和情感进行有效的诠释。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如果教师将相关的音乐融入课堂教学中,就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德育教育活动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爱国其实并没有很清晰的概念。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中华人们共和国国歌”,让学生在庄严的国歌中感受到老一辈的不容易,感受到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利用音乐进行课堂教学导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导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都不重视课堂教学导入,直切主题式的教学模式,往往会让学生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针对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通过有趣的课堂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尽快地融入课堂教学中。音乐作为一种高级的艺术形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到课堂教学导入中,利用音乐的带动作用,让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尽快地投入课堂教学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音乐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被广泛使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音乐媒体教学的优势,采用创设教学情境、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情感等方式,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1.多媒体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篇十一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情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对学习中的疑难之处,采取再现情境的方法,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获取能力的浓厚兴趣。比如笔者在讲八年级语文(上册)《故宫博物院》时,就是把图片制成课件,按照中轴线从南向北介绍故宫,这样比教师在教室、滔滔不绝地讲要好得多。当阅读课文第六段找立足点和方位词时,图片只能看到外观,立足点大殿正中朱漆方台、殿顶的中央雕金蟠龙又怎能看得见?此时,笔者让学生看课件的同时,也把传统语文教学使用的故宫建筑群沙盘模型通过大屏幕放给学生看,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为课堂教学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这时,再讲说明文立足点什么时,学生就很清楚了。

二、运用多媒体感知语言,可以培养语感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强调抽象思维而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发展。这就造成语文课上“老师讲学生听”。如何才能使学生爱上语文课,能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兴趣呢?如何才能使学生意会到语言文字的“味道”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它的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它的训练仅靠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读还不够,要以形象思维理论为依据,恰当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效果会更好。如笔者在教中学语文名篇《观沧海》时,首先师生多诵读几遍,然后选用多媒体让生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鲍国安所演曹操站在高山之巅,面向大海,目光深邃,胸襟开阔的吟诵。此情此景的神韵可谓绝妙至极,将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响,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使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大大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读出“情”,悟出“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的说话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深刻和创造性。而电教媒体在说话训练中,又极其有利激发并培养学生想象力。在讲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时,笔者让学生在声画背景下观看了一个flash课文朗读,之后,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联想等手法描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色,进而展开想象,对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的景象进行描述评比,使学生由欣赏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想到农民辛勤劳作的夏天,并产生喜爱之情,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效果很好。

总之,多媒体教学,运用鲜活的画面、优美的音乐等媒介,绝妙地与教学内容浑然一体,使学生如临其境,各种感官得以调动、强化,对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使语文课堂教学大放光彩。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大幅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12.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策略 篇十二

下面以杜甫《春望》阅读教学为课例, 探讨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激趣设疑, 导入主题

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 展现生动的问题材料, 设疑激趣,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充分调动学生渴望新知的积极性, 自然导入本课教学的内容和主题。多媒体配杜甫苍老画像图片和郭沫若评价杜甫的对联文字“世上疮痍, 诗中圣哲;民间疾苦, 笔底波澜”。学生探究对联含义, 深入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思想、诗歌成就和写作本诗的时代背景。

二、直观示范, 提高效益

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和文字呈现等功能, 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示范, 恰到好处地演绎教学内容, 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益。多媒体播放《春望》朗读音频, 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动态呈现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学生认真聆听范读录音, 然后试读, 在文本中标注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三、营造氛围, 创造情境

多媒体营造文本塑造的特定情感氛围, 渲染特定的心境, 创造鲜明生动的教学情境, 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有助于师生情感的投入,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多媒体播放古筝名曲《汉宫秋月》音频为学生朗读配乐。学生配乐自由多形式朗读诗歌, 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初步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四、链接知识, 引导探究

利用多媒体的呈现功能, 链接与文本切合的课外知识, 有效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相关的参考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探究文本, 感悟文字,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多媒体知识链接。司马光说:“‘山河在’, 明无余物矣;‘草木深’, 明无人矣。”学生参考链接, 咀嚼并赏析批注“破”“深”, 深入体会诗歌意境。

五、图文并茂, 突破难点

利用多媒体图文的有机结合, 合理搭配教学资源, 再现情景, 调动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信息量, 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图文并茂, 以图释文, 据文解图, 设疑引导, 巧妙地为释疑解难创设突破口, 化难为易, 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课件背景设置图片“花香鸟语”, 插入杜甫苍老画像图片, 配文字设置问题:你认为诗句中“感恨”的主体是什么?学生感受春天美好景物和杜甫苍老形象的强烈反差, 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 分析文本塑造的意象 (“花、“鸟”) , 体会诗句内涵的诗人情感。

六、归纳总结, 知识构架

利用多媒体的文字自定义动画呈现功能, 作为师生信息交互传递的便捷通道, 对所学文本进行内容、结构和写作手法等方面的梳理与归纳, 使之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学生回顾《春望》全诗, 多角度为文本编列提纲。教师指导学生, 与学生交流, 多媒体动态呈现提纲要点。

以上是结合《春望》课例从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环节中, 分析多媒体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常用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策略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等语文教学与多媒体的深度融合, 其目标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更深刻、高效地内化。

教学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多媒体既承载教学的部分内容, 又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 课堂要做到灵活合理地运用多媒体, 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促进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高效运动。

多媒体要有机地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特征和语文文本特点。教师要巧妙设计语文教学, 依据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 找准多媒体与语文课的契合点, 从而深入挖掘语文文本的核心价值。

要正确处理多媒体与语文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 深度融合使二者优势互补, 相得益彰。教师的精当板书、讲解、引导和学生的读写听说等语文传统教学方式的精华, 要与多媒体有机融合为一体。

上一篇:第四周工作提要下一篇:中心网络安全意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