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小课题题目

2024-09-18

小学美术小课题题目(共11篇)(共11篇)

1.小学美术小课题题目 篇一

小课题参考目录

小学语文(40项)

1.诗文的阅读与积累对小学生习作水平影响的研究 2.小学游戏活动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3.小学中年级语文作业设计方法的研究 4.社区文化环境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影响的研究 5.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6.小学中年级开展语文游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7.农村小学高年级体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8.编演语文课本剧促进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9.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10.农村小学“古诗文诵读”校本化读物编写的实践与研究 11.优化小学识字教学方法的行动研究 12.小学语文“辐射式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13.用“快乐写话本”提高小学生写话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14.小学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15.指导三年级学生写好钢笔字策略的研究 16.低年级学生拼音字母形状倒置的成因及对策 17.儿歌在拼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8.发掘教材因素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研究 19.小学中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20.适度写话促进阅读感悟

21.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 22.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

23.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现状分析与研究 24.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25.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26.对小学语文课堂中美育渗透的反思 27.小学一年级学生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和研究 28.一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的研究 29.小学生网络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30.三年级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31.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倡导发现学习法 32.培养低年级学生识字与写字的兴趣 33.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有效对话”的研究 34.浅谈小学低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35.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的研究 36.小学中年级班级歌唱教学的研究 37.低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浅谈 38.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研究 39.小学语文教学中感悟能力培养的研究

40.小学高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技巧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小学数学(40项)

1.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

2.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家庭作业完成情况的调查研究 3.农村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对策 4.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完成率低下的原因与对策 5.小学生数学预习低效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6.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分化原因及对策 7.小学数学分组区别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8.小学生“哑巴数学”的成因与教学对策 9.提高小学生笔算正确率的行动研究 10.农村小学“小龄生”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 11.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12.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研究 13.小学数学集体备课实效性的研究 1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实践与研究 15.小学生解题粗心的原因及对策

16.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培养学生上课倾听的习惯和能力

17.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案例研究 18.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中“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 19.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程度的研究 20.小学数学课堂中“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21.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常见的量”的教学研究 22.小学数学发展性教学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

23.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探索 24.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方法研究

25.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动力 26.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27.对小学数学低年段“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的思考 28.对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29.数学学习中良好习惯的成因分析与培养研究 30.三年级学生数学习题错误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31.小学数学中高年段自主学习品质的培养 32.小学数学学习质量好阅读品质的培养 33.小学中年级段线描画教学探究 34.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35.小学数学课堂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差异教学的研究 36.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的研究 37.培养一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38.顺应天性,“玩”转数学—如何开展小学数学课外阅读的研究

39.数学新教材实施中低年级学生提前两级分化现象及对策 40.在解决问题教学中策略的指导和优化

小学英语(30项)

1.小学英语情趣教学的行动研究

2.农村小学英语“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的研究

3.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问题与对策 4.小学英语活动课设计的实践与研究

5.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口语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6.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方法的实践与研究 7.小学英语情境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 8.帮助小学生有效记忆英语单词的行动研究 9.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10.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11.小学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12.小学英语情趣教学研究 13.小学英语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探讨 14.小学英语教学中任务设计的研究

15.小学高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技巧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16.关于加强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17.小学英语阅读能力低现象的对策研究 18.PEP四年级教材的整体性研读的实践与探究 19.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结构的心理效应及有效实施 20.民工子女学校流动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探究 21.农村小学英语认读纠错的教学策略研究 22.小学英语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23.小学低段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培养的研究 24.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再生利用

25.小学英语课堂中音素教学的探究 26.小学高段英语课堂导入法的探究 27.通过儿歌教学促进低段学生英语口语学习28.儿歌教学促进低段英语口语学习的研究 29.渗透语法教学的教学案例的研究

30.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科学(10项)

1.提高学生小组实验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指导寄宿制学生做好科学课前材料准备的研究 3.小学高段科学实验中的发现及提问

4.在发现中学习——小学高段科学发现学习法的培养策略

5.关于小学科学单元起始课教学的研究

6.基于“轻负高质”的小学科学课前材料准备的实践研究 7.对比实验中如何引领学生控制好变量的研究

8.基于“轻负高质”提高学生科学课课外延伸实践能力的实践与探究

9.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10.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小学美术(10项)

1.农村小学“乡土”拼贴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发展地方传统美术项目的研究 3.小学中年级段线描画教学探究

4.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快乐作画在儿童画教学中的作用 5.小学生卡通画教学实验研究

6.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建构美术和谐课堂的实践研究 7.如何正确运用范画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研究 8.“档案袋”在美术课中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研究 9.提高学生美术作业质量的研究 10.小学美术体验性小学的研究

小学体育(15项)

1.当前农村小学生体质状况的调查研究 2.农村小学体育课堂纪律状况的调查研究

3.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发地方传统体育项目的行动研究 4.学校体育与促进小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 5.小学体育课堂中活动性游戏的研究 6.对低段体育教学课堂调控有效性的研究 7.小学高段篮球队有效训练的研究 8.低年级体育课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9.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开展的实践与研究 10.培养小学高段学生锻炼习惯的研究与实践 11.小学课余女子篮球训练的研究与实践 12.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策略研究 13.低段小学体育课外作业布置的研究 14.构建小学体育服务型课堂的实践研究

15.农村小学高年级体育课实践研究

小学音乐(15项)

1.关于小学音乐综合活动实践课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小学中年级班级歌唱教学的研究

3.多元评价促进小班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发展的研究 4.儿童游戏化音乐教学的研究 5.让少儿舞蹈充分走进音乐课堂

6.把握音乐课堂的“度”,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研究 7.小学音乐教学中使用乐器辅助教学的探究 8.小学低段如何培养学生学会音乐鉴赏的探究 9.有效组建校际合唱团并服务音乐课堂的探究

10.在音乐课堂中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的研究 11.音乐课开展有效即兴创编活动的研究 12.歌曲教学中音准问题的解决

13.在音乐活动中提升学生自我表现力的探究

14.小学音乐低段课堂教学中声势有效应用的实践与研究 15.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德育(20项)

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2.城郊小学生学习自觉性的调查研究 3.小学后进生转化的个案研究

4.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

5.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6.农村小学教育中“惩罚”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7.如皋市特殊学校聋哑毕业生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 8.小学生作业拖拉现象的个案研究 9.农村小学班级图书角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10.农村小学生视力状况的调查研究 11.关注小学生心理压力的研究 12.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13.品德课程向生活化延伸的研究

14.在品德与生活课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 15.自主参与提高品德课教学实效的研究 16.寄宿生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研究 17.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18.品德与生活教材插图运用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19.开发品德学习形式,有效提高德育实效的研究 20.构建和谐品德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研究

小学管理(15项)

1.农村小学校本研究中培养教师积极性的实践与研究 2.城镇小学校本培训的问题与对策 3.教育生态校园中教师生态成长的环境研究 4.学生学习困难的研究 5.家庭教育课程开发的研究

6.农村小学寄宿生管理模式

7.农村小学“绿色童谣”与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实践与探究 8.“后30%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9.实施发展性评价

促进学生劳动技术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10.小学生意志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11.优化初三毕业班管理策略的思考 12.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的行动研究 13.家长期望与孩子行为反差的实践与研究

14.让他们的心灵晒晒阳光

与性格孤僻孩子交往的策略研究 15.“烹饪技法”生活化作业的设计与应用的探索与研究

2.小学美术小课题题目 篇二

【关键词】 小课题;小学数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教师以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话题为课题,由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运用教育科研方法,在不长的时间内开展研究,取得改善实践的成效的研究行为方式。(解困、去弊、求善。)它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基于信息的、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建立在网络之上的学习。

一、小课题研究的特点及优点

1.小课题研究更强调教师的自觉行动。所谓“小”是指:研究范围微观、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容易操作。小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不以理论研究为主,是一种微观的应用性质的研究。教师本人作为研究者,研究内容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章节或某个专题,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案例、问题等。研究成果可以是总结报告、展示课、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等;研究周期长短咸宜,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学年、几学年等。可以是一人或多人研究。不刻意要求完整运用某种研究方法,阅读、记录、反思、行动可灵活运用。总之,“草根式”小课题的特点可以用“小”、“近”、“实”、“真”来概括,“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类似于“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研究”;“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比如“数学应用题问题的研究”,“学困生转化研究”,“提高学生对数学错题进行自我分析诊断能力的研究”;“实”就是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关注,类似于“怎样记住学生的名字”,“怎样排位”等;“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写真文章、真实践。这样的小课题研究,相较于大课题研究,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共识,充满鲜活的生命力。

2.小课题利用网络,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能够在不同的场所,也不用刻意地规定某一个时间去学习。利用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教学教育的资源,教师依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自主教研学习模式,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度,时间,地点等。利用网络研究使得教师能够从网络上获得最快最新的信息。教师可以采取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即自主学习,还能方便与其他教师进行学习的交流,并能获得及时反馈。

网络跨时空交流的特性,突破了专家、教研员与教师只能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大大放大了专家、教研员和骨干校长教师的作用,改变了教研活动活动面小的状况,使教研的全员参与、大范围经常性交流变成了现实。利用网络,一线教师在更广阔的范围获得了专家的专业支持、经验的广泛传播、问题的多点求解、难题的集中攻关。网络整合放大了课程资源效益,专业支持力量和资源的匮乏矛盾得到了缓解。网络技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小课题”也因此应运而生,它改变了教研与培训的基本方式,对促进教师的学习与提高,进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副司长在会上讲到:“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教研新平台,改造现有教研模式,开创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研新途径——小课题。这在我国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中是一项新型探索性的工作,富有深刻的内在价值和长远意义。”网络化、信息化已成为教师教学研究方式、培训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3.小课题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小课题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如何发挥网络跨地区、多向互动的独特优势并与教研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当前新的课题。

研究小课题的理论基础,对有效地开展小课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完善小课题理论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其中,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对网络环境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课题,打破了“空间”、“环境”的限制,互动的小课题资源已经成为教师学习的有力工具。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师师互动”,促进了普通教师与优秀教师的广泛交流。同时可以使教学资源的使用更为灵活,也为资源再生提供了一个空间和保障,能够实现异步、同步相结合的更加以人为本的教研。小课题促使教研手段、教研过程、教研形式等教研行为、教研思维的广泛化,形成了一张教研网。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回应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体现了教研内涵的人文性,同时也改变了教师的学习、工作状态,引领教研的深入。理解与沟通,交流与互动成为小课题的主旋律,体现了新型教研工作的人文性。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小课题提供了丰富的交流平台,活动形式也自然多种多样。BBS论坛、QQ群、新浪博及博客群组、Moodle(魔灯)等网络平台各具特色,主题研讨、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学诊断、专家讲座、网上说评课等多种形式,凸显网上研修的职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研究机会和空间,为教师自我能力的发现和提高搭建了多样化的平台,引导教师走上教研之路。相关教材培训和名师典型课例回放,教材调查回访、征求意见、网络答疑,为新教材的使用更好地服务。

二、在进行小课题与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中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一是小课题与常规教研相结合原则。小课题作为常规教研形式的有益和必要的补充,特別要关注并坚持以研究课堂教学为教研工作的主题,关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过程和细节。

二是科学性原则。小课题以深入推进新课程为己任,为教师提供内容丰富、体现新课程理念、反映最新研究成果,且有助于切实解决广大一线教师各种现实问题的优秀课程资源。

三是小课题深化校本教研发展的原则。小课题活动使有引领作用的教研活动能够深入基层学校,介入教学全程,贯穿在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的各个环节,使学校教研工作得以深入。

四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原则。特别加强网络环境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打造区域小课题共同体,促进校本研修、构建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的小课题体系,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正确认识小课题的作用,明晰小课题的特点,把握小课题的基本原则,利用多种网络平台,创建灵活多样、扎实有效的小课题活动模式,进而处理好小课题与常规教研的关系,对促进小课题的发展,促进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3.中学教师小课题研究参考题目 篇三

“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在不同年级和学科中实施的研究

XX年级阅读课阅读形式研究;

语文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课前五分钟演讲如何成为课外阅读的平台研究; 如何提高阅读课效率的研究;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修改的研究;

让作文评语成为学生习作的催化剂的研究;

如何让学生喜欢文言文的研究;

在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研究;

大面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研究;

如何高效背诵文言文研究;

如何提高学困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研究;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

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研究;

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

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精细化研究;

课堂教学中“一题多变”的训练策略研究;

促使学生及时有效订正作业研究;

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探究;

提高学生英语早读效率的研究;

培养初二学生自主学习英语习惯的研究;

运用听力磁带培养学生语音能力的研究;

使学生重拾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研究;

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英语的研究;

提高单词听写的合格率研究;

毕业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研究;

如何提高英语学困生英语成绩的研究;

提高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策略研究;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

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培养学生问问题的意识研究;

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课前课后小实验研究;

物理(化学)学法指导研究;

有效提高物理(化学)科复习效率研究;

提高女生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兴趣研究;

指导学生有效订正物理(化学、生物)作业的研究;

物理(化学、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与优化研究;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兴趣的研究;

激发物理(化学、生物)后进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有效地选择与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复习题的研究;

充分发挥物理(化学、生物)错题集作用的研究;

物理(化学、生物)教学中分层教学初探;

物理(化学、生物)预习习惯的养成初探;

提高学困生对历史课(地理课、品德课)学习兴趣的研究;

初中地理课本插图的阅读技巧

开展合作式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

美术作业点评的方式研究;

美术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研究;

解决班级中个别学生不交作业问题的研究;

特殊家庭学生网瘾的纠正研究;

培养学生仔细审题习惯的研究;

培养学生及时订正作业中错题的习惯研究;

课堂有效练习的探究与实践;

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研究;

让学生大胆发言的策略研究;

引领学生走出网络的沼泽地的研究。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培养学生积极举手发言习惯的研究;

毕业班后进生分类指导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学科教学中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研究

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研究 班集体建设与班主任工作艺术的实践研究

和谐班级文化的实践研究

中学生学习障碍的发现与矫治的个案研究

问题学生心理问题调查研究 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对策研究

课堂有效时间的利用率的研究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效学习的研究

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偶发事件的类型及成因研究;

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偶发事件方法与技巧研究。课堂教学结束的形式研究; 学生作业批语的教育艺术研究;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模式研究。

关于中学生早恋现象的调查与研究

4.美术小课题研究方案 篇四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

二.研究的背景

随着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合作学习”方式正日益受人们的关注,成为教育教学研究与探讨的热点。《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自主、探究与合作是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方式。”因此,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已是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自进入新课改以来,合作学习已成为中小学美术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使课堂讨论甚热烈,气氛相当活跃,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习有趣。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可喜局面。

三.研究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的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助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如何让学生走出误区,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真正在集体中获得个人生动活动的发展,我想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要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让学生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

2.让学生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

3.使所有的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有效地解决小组内冲突;

4.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合作。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计划

1.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组会议,交流个人课题思路,学习课题资料

2.课题组会议,学习合作学习资料,交流学习心得和课题研究得失

3.课题组会议,学习合作学习资料,交流课题研究得失,汇报课题研究课

4.课题研究会议,学习资料,听课题组研究课,写听课反思

5.中学美术小课题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小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研究的对象是自己教育教学实际当中具体的、细小的、真实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而进行的探究性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现将本次研究体会、感悟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

作为小课题研究的实施者,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是十分必要的。于是我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展开研究,阅读相关教育教学故事与案例,积极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和科学理论,使研究有效和有质。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非常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图书馆借阅、网上查阅、期刊订阅、专业书籍的购买,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开拓视野。

二、积极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

通过阅读学习,教学实践,力求做到:1、改变学生学习美术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2、通过各种美术学习方式的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3、通过各种美术学习方式的实践,使学生在看看、听听、想想、画画、做做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作为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由于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

6.小学美术学科课题工作总结 篇六

(一)理念指导实践,改善教学行为。

1、学习新理念,把握教改方向。

这学期我们进一步认真学习了《美术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学习方式的变革》等书,从中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提高了课程的适应性,重新建构课程结构,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经验等,对传统的课程模式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2、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了基础教育阶段美术学科课程标准,针对美术学科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反思、总结。学校的美术教研氛围较浓,平时课后经常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利用集体的智慧及时解决教学上出现的困惑。

3、积极参加了全市、全区的集体备课,多听研究课,学习先进教学技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并经常进行专题研讨活动,多向专家取经,学习了许多先进、独到的教学经验。

4、学习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不断完善小学美术学业评价体系,由甄别、选拔式的评价体系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的评价方式,逐步形成新的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

5、积极投身美术工作室的建设,同时利用优势资源,开发学生潜能,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线描作品和“变废为宝”手工作品。

6、继续学习信息技术,不断提升美术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推动美术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现代教学理论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开展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的活动。这学期我们两位美术教师分别做了三个较有质量的课件,其中有三个课件参与了省编美术教材的评选活动。蒋春燕参加了市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7、积极参与教师基本功竞赛。郑砚琴获得天宁区基本功比赛二等奖,还被选拔参与常州市基本功比赛。

(二)立足本职工作,搞好课题研究

1、继续参与区史柏良主任领衔的《小学低中年级写生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校领衔的《外来学生特质与教育对策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并为结题工作做好各项准备。

2、积极参与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和优秀论文的投稿,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反思与总结经验教训。期初蒋春燕在全区美术教师大会上作了《写美术论文的四点建议》的中心组发言。一篇研究外来学生的课题教学论文发表在2007年第5期的《常州教师教育》。

3、学习国内外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如任务驱动法、项目学习法、探究式学习等),并恰当地运用在我校的美术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积极参加美术学科课标本新教材的教材分析和教学研究,领会新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单元教学要求,发展学生的审美和表现能力。

5、经常在学校组织美术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本学期我们在课题沙龙讨论中作了三次中心组发言。

6、树立“精品课”意识,上好每一节美术课。总结并交流我们平时实践中的教育教学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这学期蒋春燕和郑砚琴各开了三节公开课,互相听课评课,并请来区教研室的史老师作了切实的指导,史老师对这些课给予了较好的评价。

7、重视自身在教学专业和专业技能方面的提高与进修,提高范画能力。

(三)、抓好学科教学常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在期初定好学期工作计划,排出教具、学具及使用日期,平时经常对照检查,督促学生带好学具,期末写好小结。

2、在教学中我们始终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新的教育基本理念。以点带面,把课题内容渗透进每一节课中。通过学习,促使学生观察生活,关心社会发展,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潜能和个性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并帮助学生建立符合各自个性、天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体验、感悟美的渠道。

3、双休日、课后,老师组织开展以“线描写生”、“变废为宝”为主要内容的美术兴趣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学生探索新知识,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制作能力、欣赏能力,并将学生作品展示在教学楼的走廊和艺术楼的楼道,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比赛(这学期组织学生参与了“线的舞蹈”绘画比赛、“变废为宝”手工制作比赛、“书签制作”比赛等活动),评选出一大批“小画家”、“小能手”。在迎“六一”时装表演活动中,我们美术老师制作的纸装,一上场就掀起了庆祝活动的高潮。同时为了创建人文校园文化,组织学生美化“校园三十米墙壁”,激起了学生欣赏美、热爱美、创造美的学习兴趣。

4、新的课程理念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摈弃那种无视学生兴趣,一味追求认知的做法。我们在教学中把情意与认知相结合,以轻松活泼多样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成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5、鼓励学生对各种材料、工具的特性进行尝试和探索。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多种原材料制作作品,并通过探究与发展,逐步认识各种材料和工具的特点和性能,再综合各种材料进行创造性的创作活动。

6、我们在教学中认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更应用之于生活。鼓励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技能美化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努力追求生活艺术化。

7.小学美术课趣味教学研究课题总结 篇七

崔艳辉

一、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

根据开学初制定的课题研究计划,本学期开始围绕《小学美术课趣味教学研究》确立研究的方向和目标。首先调查了解现阶段师生教与学内容的现状。重点调查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趣味化教学内容的学习态度、状况及原因的调查及分析。二是现有教师资源及教学方式的分析。在调查的基础上,思考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趣味化教学,将书本知识和生活事物相联系,并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确立阶段性教学目标,创新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二、落实课题研究行动

本学期,我围绕课题开展以下工作:

1.对教材进行整理和分析,确立阶段性教学目标。

在本学期四年级美术教材中,将所有可以进行趣味化教学的内容按类型进行整理,并将每一课时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和每一单元整体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分类整理,使教师对这一研究内容有个整体的概念和全局的把握。

2.初步尝试切实可行、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

教无定法,而贵在得法。通过近期实践,针对“趣味化教学”的策略,我采用了一些新的教学尝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内容丰富,教师要认识到不同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的情境和认识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探究意识转化成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在美术教学中运用“情境”开展教学,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的兴趣,引起孩子情绪的共鸣,引发其在特定背景的情感支持下自主参与美术活动。

情境教学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孩子们在故事情境的牵引下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教学中来。如以造型设计表现为主的《变形的魅力》一课,我将生活实践和本节课变形练习的教学内容相联系,设计了一个关于哈哈镜的故事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趣的故事情境,将以单纯技法为主的枯燥教学内容调味成学生喜欢、乐此不疲参与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课堂趣味横生,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作业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式。

(2)调查分析,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教材中有关“设计.应用”的教学内容和生活联系是非常密切的,那我们的教学就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围绕教材内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到生活中去观察,对一些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调查,做到学习前对表现的某一事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如在四年级美术教材第六课《花团锦簇》一课教学中,我先组织学生围绕“工艺花”这一课题来设计一些问题,并根据设计的问题进行一个课前市场调查。如:有的同学对“哪些地方有工艺花摆放?”这一问题调查,了解到工艺花是一种公共场所的装饰物,家居装饰品,精致的室内生活很多时候要靠一些小家居摆设工艺品来打造,这些角落里不起眼的酷趣小物才是点亮品位生活的主角。有的同学围绕“工艺花如何的制作?所需什么样的材料?”这一问题进行调查采访,了解到现在不同工艺花所需材料不同,制作出效果更逼真。经过这一环节的创设,学生主动对工艺花这一事物进行调查,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并激发了强烈的创作兴趣,一批充满创意和个性的纸质工艺花也就应运而生了!

三、课题研究取得初步成效

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美术课堂学习中,学生能够逐步树立课前收集和整理资料的习惯。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在作业中能体现自己的思考过程,个性化作业越来越多。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越来越高,积极参加各类绘画比赛来锻炼自己的创作水平,在县级绘画和摄影比赛均获得好成绩。

2.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思维和方式。

美术课堂教学中很多笼统、固定的做法其实早露弊端,比如:每一节课都是分两个部分,即前面教师讲授,后面学生作业。无论什么课型的课都是教师准备充足的资料和示范,学生只需被动跟学。新的研究促进教师新的思考,在“设计.应用”教学领域教师能否放手给学生自主的准备课前的资料;能否在教学只做点拨和引导;能否不全部的进行示范教学。带着种种思考,老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在发生着变化。反思创新的精神也在慢慢萌生,敢于挑战自己,正视自己的弱项,并对自己所学专业掀起全面挑战。

3.促进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实效性。教学联系真实的生活,给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信息和资料。使教学不再囿于书本,不在限于教师的准备。教学和生活联系,学生的作业和生活联系。课堂成了灵动的课堂,知识成了有效有用的知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美术学以致用的根本。

四、结论与建议

1.“小学美术课趣味教学研究”,它从儿童立场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开阔了学生的思维面,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使之更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课堂上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小学美术课趣味教学研究”,应该注意不同年级学生对学案的要求,使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因此应该加强对学情的研究,注意吸收和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增强教师的理论修养。

五、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由于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

8.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 篇八

一、选题的背景和动因

从教以来深深感觉到,应用题对小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多数学生读完题不知从何下 手,面对题目一筹莫展,其实,应用题的内容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 相干,所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索应用题,是学会解应用题的关键。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
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 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小 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利用生活中的经验解决应用题,达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

从 20 世纪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教育观把主体意识推到极致,认为教育是为学生个人自由 的发展提供服务的提倡学生在爱教育过程中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奋斗,最终达到自我 实现,奠定了“综合性学习”,倡导创造能力的理论基础,现代课程观认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应 用于生活,特别是小学应用题更是生活的缩影,一起探索其所不知道的过程,从而实现认识 领域的拓展和延伸,而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师所知道的过程。联合国教科组织,国际教育 发展委员会提出的“终生学习”、“全人发展”等思路,在教育的空间和时间两个纬度上,加强 教育和实际的联系,把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生活的联系,把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乃至整 个社会和人的一生。就我们数学教学而言,它传承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特点,在内容上,一味地给下一代传授 人类已经取得的科学知识和应用这些知识经验化了的技能,而舍弃了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和 方法,使其失去了亲自探索和发现锻炼的机会;在组织形式上,沿袭了几十年来夸美纽斯老 人家创立的“班级授课制”,以致“整段的时间被铃声打碎,连贯的空间被围墙隔开”,学 生在同一片天空中呼吸着同一种空气,几年以后成了同一种模子中浇涛出来的标准件。数学 教育成了单纯的传授而疏远了探索研究,数学学习成了单纯的继承而远离了创新发展,以致 人们提到学习便理解为知识的传承,而提到探索、研究、创新性的学习,反而感到陌生,如此 种种。长期以往,我们有意无意地实现了教育的“另一种功能”,扼杀了人类所具有的创造精 神。小课题研究,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 选择课题,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并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它充分体现了问题性、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开放性这几大特点,可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很多的实际问题,不是一个学科知识可以解决的,必须寻求相关的多个学科的知识,加以综 合应用才行。
综合课程是力图实现所有课程的整合,其目标是培养个性健全的人,把学生视为 “完整的人”,把“探究性”、“创造性”、“发现性”等视为人的本性,概括起来,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积极 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的创造潜力,探究意识和求知欲在综 合性学习过程中,更容易被激发。综合性学习特别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科学的认知方

式和策略,更注重学生学习创造性与主体性人格的培养。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潮,就开始重视个性发展和个体发展的智慧,尊重 儿童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主义教育家主张让儿童自己在实践中锻炼观察力、求知欲、创造力。并积累学习经验。到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更加关注儿 童,把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提出“儿童中心论”、实验“活动过程”。以瑞士皮亚杰和美国布 鲁纳为代表的教育观真正地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教育的问题,为综合性学习奠定了心理学基础。他们认为学生的主体认知结构和建构过程不能简单的靠教师教,而要通过学生的主动作用才能获 得,因此提出了“发现学习”。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各国纷纷出台 各种措施,在注重教育历年上突破的同时,都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并试图以此作为突破 口来体现新的教育理念。美国强调的“探究”为特征的学习策略,采用的“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这两种模式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具有相同的理念、方向,强调以形式 4 为中心,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为主,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另外,一些国家开发 综合学习课,首先使学生能把各科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实践中综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 题的能力。在国外,让学生做课题研究是很流行的。在国内,这类研究虽然近几年才开始,但在 很短的时间内便红火起来了。据了解,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兴起,小学生搞课题研究越来越受到重 视。近年来有较多的学校也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为了有别于成人的课题研究,把小学生的课题研 究叫做“小课题”。

二、研究内容 研究的基本内容:小课题研究中教师角色与地位;应用题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已有的 生活经验

验;如何应用生活经验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研究的重点:小课题研究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何应用生活经验去探 究; 研究的难点:如何应用生活经验去探究 三.研究方法 借助课堂教学和课外研讨活动等形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学科教学 的新教学模式。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实验法、个案法,分析法、研究法,实施的过程中结合问卷、听课、评课、案例分析进行,从根本上改变教与学的关系,打破教师一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将课堂 的学习与课外的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要从传统的从教材中学习数学转移到在生活中学习数 学。而且提倡多学科的综合学习,结合本子课题的实际,我们采用以教学试验法为主,以其 他方法为辅助进行研究。四.研究成果

1、《应用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索应用题》论文集

2、实验记录册

3、结题报告;

4、学生小课题研究作业

4、实验课例 五.课题研究进度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 年 3 月—2007 年 3 月)设计课题实验研究方案,确定实验班级,选择实验教师,制定实验计划,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探索阶段(2006 年 11 月—2008 年 7 月)培养一批优秀实验教师,设计并展示一批优秀作业,探索数学学习新模式。力争探索 出一条有利于儿童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使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及业务能力 都有一定的提高。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08 年 9 月—2008 年 12 月)要拿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系列论文、优秀教案集、案例集,学 生小论文、小课题演示文稿、结题展示课、实验报告等。为了课题的研究,我们建立“学校课题研究系统”。建立这个系统,一般以一学年为一 个周期,每个周期由以下六个环节构成:

1、确定课题。在认真商讨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 和需要提出学校的总课题,由教导处提出落实总课题的项目与实施原则,再由校长办公室评 议确认;教研组分别召开会议讨论提出各科的子课题,经教导处确认。

2、定人定责。子课题 确认后,选出课题组长,由组长挑选成员组成课题组。各课题组集体讨论课题的研究方法、步骤,组长制定总的科研计划,实验教师制定学年的科研计划。

3、检查指导。教导处协调组 织课题的实施,由分管校长牵头组织有关的各科的教研组并邀请上级教研部门和有关专家进 行检查指导。

4、审查验收。课题须按按规定进度实施,接题时上报可以研究报告和有关材料,由学校进行审查验收。

9.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论文 篇九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革。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成为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呼唤生本课堂的到来,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如何做到以生为本、还学于生呢?在此,我想结合自己教育教学,谈以下几点做法。首先,教师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原则,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视为语文课的灵魂。

一、从趣入手,让学生产生自学学习意识

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吃透教材,研究学生,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语文学习,小学生学会了练字、造句、看图说话、鉴赏美的事物、体验生活等等。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启发、想象等有效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小学语文课程有趣味丰富、知识性强、情感丰富的特点。语文教学活动中要达到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目的,就必须将语文课上得活泼,思想性、知识性要深挖,要融为一体去讲授和训练,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探索知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上应该多下功夫。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贵在疑,只有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才能真正主动地去寻找其中的知识。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二、创设情境,形成自主学习良好氛围

语言存在于特定的情景中。如果离开了情景,语言将成为无源之水,无土之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举足轻重,直接关系到能否迅速的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设计一个科学合理得的导入方式,创设一个宽松、有趣的情境,可以吸引学生学习。

(一)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和表演能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感知和表达。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经常用游戏的形式来上课,把语文知识组织成一个个的小游戏,学生就会感兴趣、爱学。

(二)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习。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也是为生活来服务的。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动脑、动手,体会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语文并不是枯燥的,而是有意思的。

(三)让学生在自身体验中学习。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依据,但不是唯一的,学校、社会、家庭中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学生本身就有着丰富的内容和价值。我们在教中就可以从分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让学生在开心的体验中主动的学习。例如:在学习生字的时候,我让学生先在小组中分析、记忆字形、学习生字,学生们在一起研究、讨论,通过自己的体验得出记住这些字的好办法以后,在全班中交流自己的方法,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后,他们会感受到开心快乐。

(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语文教学应该走出教室,走入社会,走进生活。新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通过开放教学地点来达到较好的效果,以真实的活动来接受语文知识。例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教室、走出房间,到外面多看看,在生活中把自己看到的字、听到的话记下来,到课堂中大家互相交流、学习。学生们在这个活动中既增加了识字量,又提高了语文的表达能力。

三、指导学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 阐明了“授人鱼不如授人渔”的道理。

教师的教主要不是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掌握学习语言知识的基本方法,是要把处理知识的能力教给学生,所以,教师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教师的“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离开了教师学法的指导谈自主学习,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实现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得发展,才能当好真正学习的主人,从而保证自主学习顺利、有成效地进行。学贵有法,但无定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而良好学习方法的养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选择、运用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培养和形成,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正面评价,巩固自主学习的能力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10.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 篇十

为了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教学改革的需要,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校决定在全镇各校广泛开展小课题研究,并制定如下安排意见:

一、实施的目的:

小课题研究具有课题小,研究的周期短,实效性强,易于操作等特点。它要求我们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无需太长时间,无需太深的理论功底,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对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立为小课题,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以解决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1、通过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通过小课题研究,使教师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总体思路

以教研组、各课题组为单位组织构建研究团队或者教师个人单独认领小课题,开展研究,引导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实际,观察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提炼形成教学策略,指导自己和同伴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实施流程

1、教师选题:填写《课题申报表》。教师根据自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自己的研究题目。选择的研究题目,应该具备“针对性强、切口小、研究周期性短”的特点,一般应是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或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要素、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小课题研究的周期不要太长,可以是一个学期,也可以是一个学年,一个课题的研究者可以是一位教师,也可以是一个教研组或备课组。

2、教师向学校教导处申报立项。参加小课题研究的教师,向学校教导处提交《课题申报表》,并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要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和主要成员,明细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3、教师将“方案”与“申报表”交学校教导处后,教导处组织人员对教师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本校教师课题登记表上报总校教务处审查。

4、教师实施研究、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学校要加强过程性材料的积累,为教师每人建立一个“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封面写“某校某教师某某小课题研究”档案字样。做到研究过程规范,组织有序。(档案袋所有材料见附件)研究过程为:

第一步理论研讨:

(1)教师自主学习。实验教师根据确立的课题,搜集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专题理论研讨。课题组每位成员都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谈对问题的认识,梳理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方法。最后,确定实践研究的课例、做课教师等。

第二步进行课例研究:

(1)独立备课。教师首先针对研究的问题和理论研讨出假设方法,自主进行教学设计。

(2)集体备课交流。交流必须围绕确立的课题进行。主备人首先要在精心钻研课标,吃透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说明自己设计了哪些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要验证哪些假设的方法,这样是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预计在实践中会产生怎样的效果等。辅备人可以就主备人的环节设计、教学方法、理论依据等一方面有感而发,也可以从全方面发表见解,对主备人的发言起到完善、修正的作用。在教研组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由做课教师整理出详细的教案。

(3)课例实践。通过课例实践,看一看解决问题的法是否适应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发展。并反思本次课例实践的研究效果。

第三步进行反思总结:

(1)做课教师反思。做课教师结合自己的课例实践,发现问题解决的效果,提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实际操作方法。

(2)课题组成员理论结合实践,以整个研究过程为载体,反思问题解决的效果,提出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方法。

(3)总结方法,验证推广。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树立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的实际操作方法。实验教师可以就此总结研究过程,形成研究报告,或撰写研究论文等,以备在更大的范围内接受教师们的审视。

(4)个性化设计。根据大家反思总结,同课题组的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实际,对祥案进行个性化设计,以备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验证操作方法的有效性。

四、阶段性小结

实验教师在研究中期要写出阶段性的小结,学校要对教师的研究现状进行评估、检查。

五、结题

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和相关附件,(附件包括支持研究的课题论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结题程序为:(1)准备结题:教师提前半个月向学校教导处提出结题申请(2)教师及时整理研究过程性材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结题报告(3)教师将所有材料装入“小课题研究档案袋”上交学校教导处(4)学校教导处对教师研究课题情况进行评价,并对每位教师的研究情况进行量化考核,纳入教师岗位责任目标考核中。

五、课题保障

为保证课题研究不走过场,“小课题研究”周期不得超过一年,倡导教师把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研究活动结合起来,定好活动时间,做好活动记录。教导处专人负责对课题组进行跟踪管理,包括活动的落实、过程材料的检查。总校定期对各校教师进行实验研究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校长、主任、专任教师岗位责任目标考核中。

11.小学美术课题研究报告 篇十一

一、问题提出

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课标实验稿”为基础,指出了美术课程所要具备的四大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以及注重创新精神。其中,“面向全体学生”乃是2011年版“课标”理念中最为突出和重点强调的一条。这是由基础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表明,它是一种面向大众的国民文化教育,而非专业的技术教育。因此,这对学校美术教学的教学内容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和教学方式应用“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提出了独特要求。

此外,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了“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强调了对学生“创作意识”的培养,而非仅仅局限于普通的“制作”。强调多种“媒材”而非“材料”。从“媒介”的角度进行教学思考(如图形表现、视频处理、多种材料的复合与转换等)。这更多是为了培养学生在造型活动中体验视觉传达与表现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描绘”与“塑造”的过程。

二、研究理论依据

依据2011版美术课程标准,近几年计划按照美术学科的四大学习领域,逐个领域进行研究突破,深入细化。其中“设计·应用”领域内容宽泛,强调了“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从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富有创意。就是把再简单不过的东西或想法不断延伸给予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最重要的是需要融入“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创意”。

根据“课标”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提出的要求,以及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思考,提出“美术教学中‘适形设计,物以致用’理念的渗透”这一课题设想,有以下几点思考:

“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与价值”,强化设计与工艺之间的差异;“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从功能角度思考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际的能力,这是对“物以致用”设计思想的具体执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介”,强调学生在进行设计行为之前的构想、预见和选择过程。

我们借此研究课题引导和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大胆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从而拓宽师生的想象空间,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教师进行自己的教学构想的同时,也拓宽了教学专业之路。

三、研究对象

小课题研究实验基地学校香坊二小的全体学生,教师专业社群成员所教授的学生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内容:

1、挖掘本土资源,设置主题活动。

2、凭借适形创作,实现教学相长。方法:

1、经验总结法

2、个案追踪法

3、行动研究法

五、研究原则与措施 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目的性原则

3、全面性原则

4、针对性原则

措施:

1、加强与教师社群成员们的合作研究;

2、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并作汇报讲座,课题组成员每个人活动一次,创造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

3、课题组成员开通个人博客,QQ空间,微信平台,并督促随时更新。

4、聘请省版画基地主任刘德才先生,哈尔滨画院版画创作室主任兼院长助理王惠亮先生作为本课题组成员引领专家,解决藏书票创作技法难题。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3年2月

1、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及教学环境特点围绕主课题自拟小课题。

2、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

3、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进行教学设计。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013年3月——2013年12月

1、通过组织进行个案分析以及课题组成员相互研究交流等方式,开展有效教学。

2、组织课题组相关成员进行教学观摩活动,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并商讨改进方法;探讨、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3、分阶段对课题做好课题阶段性小结,并不断修正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14年1月

1、分析、整理实施阶段的各种研究资料。

2、撰写专题论文、研究报告。

3、编辑整理教学设计,师生作品集汇编

七、完成情况:

(一)挖掘本土资源,设置主题活动。xx学校开发《趣味剪纸》美术校本课程

美术教研组在美术校本课程《趣味剪纸》的教学活动中,将“兴趣=趣味+鼓励+参与+创造+发展”带入课堂。使学生认识剪纸的艺术魅力,唤起了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了孩子的基本素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将剪纸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阶段来实施。

第一阶段是一年级的启蒙阶段,由王黎明老师负责。她引导学生先初步认识剪纸,从手撕纸开始教学,逐步使用剪刀,从直线曲线的剪法再到学生熟悉的用品和水果蔬菜的单色剪纸,引导学生先认识剪纸符号、了解剪纸的基本制作。

第二阶段是二、三年级的发展阶段,由李艳老师负责。从二年级开始从单色剪纸逐步过渡到套色剪纸。多年来,李艳老师潜民钻研民间剪纸艺术,精于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简单的工具、易得的材料就能展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案,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套色剪纸是剪纸艺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表现方法,套色剪纸是在事先剪刻好的单色剪纸主稿(一般为阳刻)上再套上各色纸块衬托而成的一种剪纸。它色彩丰富,艺术效果突出,很受学生的喜爱。培养了学生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提高手工制作技能和观察能力。通过感受彩色剪纸的美,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丰富学生的想象、创造、表现、审美能力。

第三阶段是四、五年级的巩固阶段,由李静老师负责。这一阶段学生认知能力提高,自我意识渐强,但对美术的学习热情有所下降,针对这一学情对原有的剪纸知识进行巩固,学习的内容、工具、材料要有一定的变化,不能过于复杂,又要有新意,从而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作品从四年级的传统图案抓髻娃娃过渡到吉祥图案的染色剪纸。根据生情,将染纸的工具进行了创新,利用学生手里的彩笔和油画棒来为作品上色。

第四阶段是六、七年级的提高阶段,由王迎春老师负责。由于新成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为传承小学部校本课程的优质资源,初中的美术课加强了剪纸的技巧训练,丰富剪纸艺术的形象和内涵,进一步提高创造力。剪纸的题材更加的广泛和自由,王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创作有主题的剪纸作品,如:关注家乡的冰雪文化、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特别是将现代的剪纸元素融入剪纸学习中,使剪纸艺术在传统的基础上体现出时尚的气息。

好的美术教学应该是贴近人,关爱人的;新成学校的趣味剪纸课程在繁简疏密、去粗取精、恰当连接、巧妙美观、简洁朴素的艺术语言中使形象简括鲜明,不断地启发学生全方位的想像、感受、判断等意识,用美术自身的独特价值去构建创新的基础,去和谐多彩的人生。

(二)凭借适形创作,实现教学相长。

在小学美术课当中有许多适合学生用的工具材料,如乡土材料、生活用品、废旧物品,还有文具店出售的一些漂亮纸张和手工用品等。通过这些工具材料的运用,并结合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对于“美术教学中‘适形设计,物以致用’理念的渗透”一题课题组老师总结出以下两点:

一是从学生工具材料的运用程度划分:由易到难的过程;由简到繁的过程。二是怎样逐步提高学生“适形设计,物以致用”的能力:

除了这些,学生还可以用纸浆,蛋壳等很多他们身边熟悉的,喜欢的物品和材料去创作。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美的事物等待我们用眼睛、用爱心去发现、去体会,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材质带来的不一样的情感。只要我们找到教材的突破口,顺应学生的心理,设计出与学生生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就能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美术课堂,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工具材料的运用技能。

八、下一阶段活动设想:

继续深入研究小课题内容,带领课题组成员结合课题研究内容开展进一步的教学尝试,丰富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创作意识”的培养的同时让学生提高设计作品的“创新性”和“功能性”,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用作品“美化”环境与生活,而是像课标指出的去“改善”环境与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在美术教学中,增加设计的“趣味性”“应用性”和“审美性”。

上一篇:单位还款承诺书范本下一篇:同步小康创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