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企业调查报告

2025-01-11

上海科技企业调查报告(10篇)

1.上海科技企业调查报告 篇一

上海科技馆挂职实习

8月24、25号两天由单位组织我们一行25人在上海科技馆进行了短期的挂职实习。虽然大学四年都在上海读书,而上海科技馆也去了三、四次,甚至也做过科技馆的志愿者,但是这次去还是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不仅是因为有了新的展馆和展览,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参观还是工作都用了不一样的角度去看待、去思考、去体验。

周六上午,我们在一位资深讲解员的带领下对整个场馆进行了一个小时左右的参观。总体的浏览一下子给我树立了一个很深的印象,上海科技馆的沉浸式场景做的真是淋漓尽致,每一个展区都像是一场探索的旅行,让人不由自主的沉迷其中。那位讲解员张口就来、生动有趣的讲解也让我印象深刻,一开始她就问我们对哪些场馆和展项比较感兴趣,这种“随便您点”的熟练和大气让我自愧不如的同时也衷心地希望以后我们的讲解员也能做到。

接下来我们分成小组被带到各个展区进行更详细的学习和了解,我和吕瑶被分在最小的“设计师摇篮”。这里面积仅有800多平方米,不过看的出来,展项的布置花费了很多心血,虽然展项不多,不过都是由参观者自己动手、亲身体验的,非常符合“人人都可以是设计师”这个核心理念。进门就是一个各展项成品的展示柜,不仅引人注意,而且很方便工作人员解释展项。这个展区有包括“激光雕刻”、“MTV制作”、“钥匙圈制作”等收费项目,还有“3D打印”展项正在调试,游客可以运用这些科技为自己制作一份难得的纪念品。我们具体负责的是“激光雕刻”,不得不说他们很懂得把握游客的心理,激光雕刻的礼品哪里都可以买,但是定制一个自己头像的成品就只有上海科技馆有了,一般家长都会觉得很难得,游客络绎不绝。他们也已经形成了一个很标准的流程,礼品需由工作人员开单,至小卖部付款,再凭单拍照、领取作品,这一切都进行的有条不紊,很值得参考。他们的单证上都有序号不仅方便自身管理,而且可以作为游客的顺序依据,这一点让我体会到了他们工作的细致。另外为避免设备损坏,他们每天制作的礼品数量是有限的,如“激光雕刻”约100多个就要停止开放。

在具体工作方面,展区的工作人员很大方的和我们分享了自己工作时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比如遇到胡搅蛮缠的游客不要与之理论,兴头上很容易引起纠纷,忽略他,过会就没事了等等。让我想到,今后刚开馆我们一定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和状况,但是只有遇到过事情,才会慢慢学着如何去处理,经验虽然可以学习单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积累。这也是2010年做世博志愿者的时候我自己的体会之一,没有哪个前辈可以把你会遇到的状况都设想到,更何况我们还只是刚刚开始,可想而知今后我们会遇到的困难,也让我更加正视了9月底开馆时我们肩上的担子有多么重。

总的来说,上海科技馆的确是占据了地利人和的优势,硬件好、思维超前,有些东西也许我们近期或者以后都不太可能实现,但是很多他们已经成熟的管理体制和方法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次短短两天的实习,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应该还是更加切实的体会到了今后的任重道远吧。

2.上海科技企业调查报告 篇二

1.1 调查目的

科技馆是非正式教育的重要场所,展品是科技馆实施展览教育的主要载体。科技馆展品的展示形式,决定了科技馆的展教效果,科技馆要激发公众的兴趣,就要有新奇的展示形式,比如视觉刺激的展示形式、多种感官刺激的展示形式[1]。本团队成员通过对上海科技馆现有展品的展示形式进行了实地考察,进而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展品的展示形式达到的效果,并对此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措施,从而提高展品的展教效果,实现科技馆的多元化。

1.2 调查方法

为了比较不同展品的展示形式所达到的展教效果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团队成员使用了调查法。在上海科技馆采用分展厅完全随机抽样方式抽取了14个展区的12项展品进行抽样调查,观察并记录每位受众与展品互动的时间,根据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项目简介

上海科技馆以“自然·人·科技”为主题,它是中国目前设施一流的科技馆、中国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精神文明建设基地。针对本次调查,小组成员首先进行了前期评估,对上海科技馆的日人流量、展品特点有了初步了解,并设计了《数据统计表格》,之后对上海科技馆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并收集到了可靠的数据。进而对这些数据进行严谨的分析,最后得出相关分析建议,如图1所示。

3 数据分析及结论——单因素方差分析

小组成员赴上海科技馆进行实地调查,并采用调查法搜集相关数据,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此行的目的是要评价不同展示形式的展示效果是否有差异,并判断在科技馆中哪种或者是哪类展示效果最好,在评价的过程中笔者用展品参观者停留的时间及其互动性作为评价标准。根据调查数据采用SPSS中的方差分析。利用比较均值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假设方差齐性检验用LSD方法,并得到在此之后的齐性检验。

首先,对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直观看出不同展示形式的展示效果,其结果如表1。

从表1中可以直观看出,不同形式的展品观众停留的时间的平均值具有较大差异,用选取的评价标准来解释就是不展示形式的展示效果是不同的。从表1中可以看出,观众在金丝猴的社会、美洲动物群、星球称重、踢足球等展品处停留的时间较长,这些展品相对比较吸引观众,但并不能就此简单地认为这些展品具有较好的展示效果,因为从表1也可以看出它们虽然均值较大,但是标准差却不是相对较小。因此要很好地评价哪些展品具有较好的展示效果要进一步进行方差分析。

在进行方差分析之前,首先要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如表2。

在上表中,方差齐性检验对应的检验统计量P=0.000<0.05,因此满足方差齐性。因此,该数据可以进行方差分析。

3.1 提出假设

原假设:HO:U1=U2=……U12(不同展示形式的展示效果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备择假设:H1:Ui不全相等(不同展示形式的展示效果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3.2 构造检验统计量

在本调查报告中,笔者在进行方差分析时构造F统计量,利用F检验来检验各种展示形式的展示效果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利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其结果如表3。

其中:

则:

那么:

F=MSA/MSE=20.131

从方差分析表中可以看出,F检验统计量对应的P=0.000<0.05,因此拒绝原假设,备择假设成立,即不同展示形式的展示效果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在此之后进行多重比较,多重比较的结果。

从多重比较均值差这一栏可以看到,仅有金丝猴的社会这一个展品中的值全为正数,则金丝猴的社会这个展品的展示效果最好,再根据差值,展示效果较好的还有每种动物群、踢足球、星球称重。在检验时有同类自己的分类可以根据展示效果的优劣将其分3类,其结果如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调查的数类展品中,将观众在展品前停留的时间和互动性作为评价展示效果的标准,可以将此次调查的展品根据展示效果分为不同3类,第一类是金丝猴的社会,此类展品是展示效果最好的展品;第二类是踢足球、美洲动物群、星球称重这些展品,它们是展示效果居中的展品;第三类是虚拟实验室、机器人跳舞、激光涂鸦等这类展品是展示效果最差的展品。

4 相关分析建议

4.1 同一展区内增加展品的数量

观众在金丝猴的社会、美洲动物群、星球称重、踢足球等展品处停留的时间较长,这些展品相对比较吸引观众,但并不能就此简单的认为这些展品具有较好的展示效果,观众在展品处停留的时间长短和展品本身的特点有关,就以“金丝猴的社会”这一展品(如图2)为例,观众在自拍之后,系统需要先识别人脸,然后人脸与金丝猴脸做匹配,最后生成二者照片, 30s后生成的照片才能自动消失,第二位观众才能继续体验,而该展区只有一台展品,因此观众在此停留的时间平均高于其他展品。通过随机访谈观众,他们反映,尽管很想体验该展品,但由于需要排队等待的时间较长,很多人就放弃了体验。还有的观众认为,每张图片生成的时间较长,这样浪费他们的观赏进度。由此笔者建议“金丝猴的社会”展区应该增加3~5台展品,以满足更多观众的需求。这样也可以充分利用该展区的空间,避免大量空间的闲置。

因此,观众在某一展品处停留时间的长短不能完全作为评判这个展品展示效果好坏的唯一标准。“星球称重”是展示效果居中的展品,但是根据调查者现场观察发现,“金丝猴的社会”和“星球称重”这两个展区同样都是只有一台展品可以体验,但是后者展区排队等待体验的观众人数远远超过前者,只是后者单位体验时间较短。并且根据现场观众的反应看来,他们对“星球称重”的兴趣更高。

4.2 虚拟现实技术恰当运用于展品设计中

在“星球称重”展区,游客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自己在地球的体重,系统自动记录下这个数值,作为参照值,同时显示出在其它星球的体重。然后游客站在蓝色屏幕前,通过大屏幕看到自己以第一人称视角置身宇宙飞船中进行太空遨游。随着游客身体的摆动,飞船会向不同的方向飞行,这时游客可以选择要登陆的星球。当游客到达某一星球时,特效灯光将和大屏幕配合,营造该星球的环境氛围,游客犹如身临其境。此时就可以进行跳高和称重游戏。该展品设在半封闭的虚拟太空场景内,是典型的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科技馆展品的案例。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在该展区排队的游客较多,年龄段分布较广,但是多以青少年为主。很多体验了该展品的观众都对它意犹未尽,希望能多次尝试,很明显观众对该类展品的好奇心和体验的兴趣更为强烈,而且就该展品而言,运用到虚拟现实技术丰富了展品的展示形式,提高了展品的展教效果。笔者建议科技馆将虚拟现实技术恰当运用到更多的展品设计中。

4.3 加强展品的维护与维修

通过笔者的观察和亲身体验,在上海科技馆中有很多展区运用到了虚拟现实技术,但是由于其设备没有及时修护,导致很多展品的展陈效果不佳,比如说“赶小鱼”(如图3)这一展品,它将虚拟现实技术和颜色识别技术相结合融入到展品设计中,让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在游戏中识别颜色,寓教于乐。但是实际情况不容乐观,由于该设备反应迟钝,观众正确操作后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以至于失去体验的兴趣。因此在这里笔者强烈呼吁科技馆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及时对展品进行维护和维修,以满足观众的体验需求。

5 结论

为满足新时代观众的需求,科技馆展示应该跟随经济发展的脚步步入“体验”时代,特别是形式上,要突破现有展示形式,将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相结合以适应体验经济时代的需求。设计师应该在改进旧展品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发掘开发创新性新展品、系列展品,设计各类主题展区,全面展示时代特色气息;展示形式的设计应以观众的精神情感需求为切入点,让观众参与融入设计中去,使观众与展品达到情感上的 交融[2]。除此之外,科技馆工作人员还要重视展品的维护与维修。

参考文献

[1]李文霞,司占军,等.增强现实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160-162.

3.上海上规模民营企业调查报告 篇三

近年来,上海民营企业以其特有的活力,在国有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间隙中顽强成长,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总量规模扩大、涉及领域不断拓宽、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竞争能力逐步增强的特点。成为了本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成为了扩大就业机会、活跃市场,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2013年上海市工商联进行的这次调查研究,以年营业收入1.2亿为起点,从上规模企业的角度分析成长中的上海民营经济,发现其中成长性好、代表性强的先进群体,透视其发展壮大的原因,无疑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调研报告定位于数据分析,数据面广,内容丰富,可为政府机构和各类研究机构提供数据参考。另外,由于本次调查以企业自愿参加为原则,非全覆盖调查,调查结果尚不能全面反映上规模民营企业发展状况。

二、经营情况

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的数量迅速增加,仅上海工商联会员企业主动申报的就达430家,近五年来数量连续增长,反映出民营企业成长壮大的步伐继续加快。

2007-2012年入围企业和前百家企业资产总额年均增长分别为19.4%和20.1%。2012年度入围企业资产总额6655.8亿元,同比增长6.9%;前百家企业资产总额5232.5亿元,同比增长17.8%。入围企业中大企业数量比上年显著增加,2012年度入围企业资产总额5亿元以上的有179户,比上年增加32户;10亿元以上的有100户,比上年增加13户。

2007-2012年入围企业和前百家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12.9%和13.7%。2012年度入围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655.1亿元,同比增长4.9%;前百家企业营业收入5407.3亿元,同比增长6.8%。

2007-2012年入围企业和前百家企业净利润年均增长分别为8.3%和13.3%。2012年度入围企业实现净利润346.2亿元,同比增长4.2%;前百家企业278.6亿元,同比增长4.9%。

2012年度入围企业净资产总额2618.7亿元,同比增长13.9%,前百家企业净资产2201.9亿元,同比增长23.5%。2012年度入围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3.3%,比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负债水平处于合理范畴,资产风险继续在控制之中。

三、社会贡献

本市民营企业社会贡献显著。2012年度入围企业从业人员总计46万人,平均每户企业吸纳就业人数1070人,前百家企业从业人数总计29.3万人,2012年度从业人数超过1千人的84户,超过万人的6户。2012年度入围企业纳税额总计306.5亿元,同比增长23.8%,前百家企业总计252.5亿元,同比增长26.0%,户均纳税7127.9万元,同比增长15.2%,87户企业年纳税额超过5000万元。2012年度入围企业从事出口业务的企业142家,比去年增加21户,出口额总计35.6亿美元,同比负增长5.5%,户均年出口额2507万美元。在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国内经济趋缓的情况下,这样的社会贡献是来之不易的。

四、行业及地区分布

本市民营企业分布行业广泛。一、二、三产业分别占比0.4%、70.4%和29.1%。第二产业企业数量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和比例有所上升,与上年相比,比重上升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企业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从总体看,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和净利润排名前五的行业中,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及线缆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加工业、纺织服装制造业出现频率较高,营业收入排名前五的行业占全部行业的50.9%;资产总额排名前五的行业占全部行业的60.7%;净利润排名前五的行业占全部行业的52.9%。在这些行业,民营企业已居主导地位,上规模民营企业逐渐成为行业主角。

在某些垄断行业,如公用事业,烟草制品业,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金融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上规模民营企业数量偏少甚至处于空白。

上海上规模民营企业的区县分布正朝合理的方向转变:市区企业户数仅有二成多,而主要经济指标则市区普遍优于郊区,如资产总额市区大于郊区671.5多亿,纳税总额市区超过郊区11.1亿,利润总额市区多于郊区10.7亿,户均指标市区上规模民营企业更是遥遥领先。这符合上海正向国际大都市演变的产业发展要求,符合城郊产业分工关系,上海上规模民营企业的发展正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国际大都市的特点,体现与苏浙上规模民营企业的错位竞争和差别优势。

五、投资情况

本市民营企业保持着较高的投资热情。入围企业明确投资额的共有278户,投资额总计298.8亿元,户均投资1.07亿元。52.6%的企业选择立足主业,向关联行业发展;31.2%的企业选择立足主业,适度多元化投资。此外有11.6%的企业选择多元化发展;1.6%的企业选择由多元化回归主业。对外投资的行业大都是本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加强,多集中在传统产业,也有向环保节能、新材料、海洋工程、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拓展。投资地域较为平均,不再集中在东部地区和海外,且各区域投资比例均有所提高,说明本市民营企业发展视野更为广阔,对国外国内市场开拓更为积极。

本市民营企业在投资方式方面更侧重于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竞争能力,主要依靠内涵式、集约式的技术改造和扩建,分别有44.2%和39.1%企业采取这两种方式。同时,采用新建企业、采用兼并、参股和设立基金等投资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民营企业的投资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

资金来源方面,对外投资资金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64.2%的企业选择自有资金;30.7%的企业选择银行贷款;9.5%的企业选择股权投资;4.9%的企业选择政府资助;4.4%的企业选择资本市场融资;1.9%的企业选择民间借贷。

nlc202309040341

随着民间投资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和审批权限的进一步下放,本市民营企业在国务院“民间投资36条”鼓励投资的领域基本都有所涉猎,资源能源等基础产业、商业物流业和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是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进入最多的领域,且比重普遍提高。调研显示,17.4%的企业投资了资源能源等基础产业;15.3%的企业投资了商业及物流业; 10.5%的企业投资了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

六、管理情况

本市民营企业已进一步靠拢现代化企业制度,管理和法人治理结构日趋规范和合理。86%由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决策企业重大事项,半数以上企业由家族外控股。控股股东主要是民营企业法人和自然人,外资企业和改制企业也占一定比例。45.1%的企业由民营企业法人控股,39.1%的企业由自然人控股。企业重视质量管理和提高管理水平,参与各种认证和通过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91.8%的企业参与ISO9000系列认证,43.0%的企业参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7.4%的企业参与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17.9%的企业参与3C认证。信息化建设方面,59.8%的企业实施了企业资源规划(ERP),45.3%的企业实施了人力资源管理(HRM),36.3%的企业实施了客户关系管理(CRM);29.5%的企业实施了供应链管理(SCM),16.0%的企业实施了企业管理解决方案(SAP)。

数据显示,入围企业员工学历分布不平衡。企业大学学历员工比例超过50%的有75户,占比17.4%;企业管理人员比例超过50%的有33户,占比7.7%。与此对应,企业大学学历员工比例低于10%的有120户,占比27.9%;企业管理人员比例低于10%的有78户,占比18.1%。

数据显示,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比较重视员工的职业保障和福利,八成以上的企业建立了党委和工会,88.9%的企业员工参加养老保险比例在80%以上,89.3%的企业员工参加医疗保险的比例在80%以上,75.5%的企业员工参加失业保险的比例在80%以上,91.1%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比例在80%以上,87.3%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比例在100%。

七、创新情况

近年来,本市民营企业加大了自主创新力度,对自主研发能力日趋重视。73.3%的企业通过自主开发与研制取得关键技术,35.3%的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取得关键技术。64.7%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19户设立博士后流动站,获得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8项省政府科技奖励,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行业重点实验室12个,省市级实验室85个。

本市民营企业重视加强研发力量,政府科技资金支持企业力度加强。调研显示,研发人员10%以上的企业占比42.8%,比上年多10个百分点;研发人员20%以上的企业占比23.0%,比上年多5.7个百分点;9家企业研发人员在50%以上。同时,政府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33.9%的企业获得政府科技资金支持。政府科技资金支持总额67926万元,户均支持额465.2万元。10家企业获得政府科技资金在千万以上,最高的达24562万元。

专利数量是反映企业研发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民营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和专利保护意识的增强,民营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数量明显增加,但发明专利比重偏小。户均拥有5.5件发明专利、13.8件实用新型、10.8件外观设计,此外,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较为重视外国知识产权的申请,共拥有51件外国发明专利,拥有39件外观设计。

本市上规模企业商标经营意识较强,重视培育完全自有的商标。自有50.4%的企业商标收入比例超过80%;39.3%的企业自有商标收入比例100%。入围企业共持有国内商标数量8770个,国外商标数量1422个,其中,马德里商标数量571个。

这些表明民营企业已逐渐成为本市经济中活跃的技术创新主体,对提高本市整体技术水平,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八、面临的问题

伴随着发展环境的优化和民营企业自身的转型发展,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正健康有序地发展壮大。但是,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在发展中还是存在许多不足,还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

1、龙头企业不多,企业之间业绩相差巨大

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虽然在经济指标上呈现健康平稳发展态势,但企业之间经营业绩差距鸿沟依然明显,极少数大企业的经营绩效遥遥领先。2012年营业收入前五位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占入围企业28.5%。前五位企业实现净利润占入围企业的28.4%。同时,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龙头企业基本稳定,近几年很少有新企业进入营业收入前十位,在全联民营企业500强排序中,本市民营企业入围数量逐年减少,从五年前的近30家可以入围到今年只有16家入围,降幅明显,另外,位次也逐年降低,如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500强前十名的常客在最近两年已经很难进入前二十位。

2、税收负担重,净利润下滑

根据2012年调研数据,影响企业发展的政策和社会因素中,近六成企业表示,税收过重是主因;在企业对转型发展的期待中,减税是民营企业最主要的期待之一。2012年入围企业税收增长23.8%,前百家企业税收增长26.0%,2012年363家跟踪调研企业税收增长22.4%。可以比较的是,2012年363家跟踪调研企业净利润负增长10.6%,入围企业虽然净利润没有负增长,但增幅大幅放缓。

3、经营成本压力加大,企业获利能力大幅下降

调研显示,2012年,经营成本压力加大,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资金成本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市场因素,分别由87.9%,62.6%,49.3%的企业选择上述项目。除经营成本外,2012年企业资本获利能力大幅下降,亏损企业明显增多。2012年度入围企业人均销售收入为144.7万元,同比负增长3.1%,2012年度入围企业人均净利润7.5万元,同比负增长3.8%,人均销售收入和人均净利润均低于全联上规模民营企业500强,其中人均销售收入近五年首次没有领先全国民营企业500强。2012年度入围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为13.2%,连续两年下降。2012年度入围企业营业收入负增长企业150家,较上年增加85.2%,入围企业已连续两年营业收入大幅负增长,25家企业亏损。亏损和负增长行业范围广,其中金属制品业、化工产业、建筑业、批发业等企业居多。

nlc202309040341

4、集中在传统产业,“民间投资36条”鼓励投资的领域比重偏低

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加工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纺织服装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业等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国务院“民间投资36条”鼓励投资的领域,本市民营企业基本都有所涉猎,且比重较上年有所提高,但比重普遍不高,没有一个行业超过20%,由于政府各部门相关的配套措施滞后、垄断行业的门槛较高、垄断行业的企业对于新进入者有较大的抵触等问题,导致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速度和规模都比较滞后,相关政策落实工作亟待加强。

九、发展建议

本市民营企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期,伴随上海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日益改善和优化,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针对调研中民营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抓住机遇,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上海自贸区建设

以建设上海自贸区为标志的上海新一轮改革开放,将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更大的平台。自贸区实行“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政策,将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供更大便利;自贸区实行负面清单加国民待遇管理模式,积极探索从行政审批转为备案登记,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都将获得更大经营自主权;自贸区扩大金融、航运、商贸、文化、社会和专业服务等六个领域开放,民营企业将获得更多商机。

上海自贸区将着重突出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创新和综合监管四个方面的制度创新,而这些都需要各部门的进一步研究以及相关风险控制细则的出台。由于细则没出台,民营企业对自贸区的发展机遇以及自贸区能否形成持续稳定的政策体系、公平的政策执行和监督环境还存在疑惑,上海市工商联应积极发挥民营企业与政府之间桥梁纽带和主渠道作用,引导民营企业抓住机遇,积极建言献策,使出台的相关政策能反映民营企业的诉求。同时,积极打造服务平台,力争成立自贸区商会,通过组织平台更好的服务民营企业参与自贸区建设。

2、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各级政府要按照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不添乱,多设路标、不设障碍的要求,积极改进对民营企业的管理与服务。一是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对民营企业的行政干预;二是充分利用上海民营经济联系制度优势,形成系统性、经常性的集中反映和解决民营经济情况和问题的机制,放大破解难题的效应。加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协调、贯彻、落实工作;三是扩大和落实民营投资的有关政策,进一步拓宽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建立和健全民间投资的服务体系,加强服务和指导,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四是在社会保障、人才引进、信贷支持、投融资体制、土地使用和税收等方面让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的待遇。

3、创新转型,提高综合竞争实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成本上升、利润下滑等困难和挑战,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更需要企业自身适应市场变化,主动调整结构,通过自主创新,转型发展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面对市场环境趋紧的倒逼机制,民营企业要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自主创新,走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专业化战略和品牌发展的道路, 提高民营企业产业发展层次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由传统制造业和商贸业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服务业转变的步伐,不断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

4、内培外引,形成一批大企业大集团

本市目前已经拥有一批有较大规模的民营经济企业。但总体上看,这样的大企业还不多,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培育一批具有成长潜力的民营企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重点,选择一批规模较大、发展后劲足、优势明显的企业,促其做大做强,形成一批知名度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同时充分利用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机遇,尤其是发挥好上海自贸区的“虹吸”作用,吸引符合上海产业结构发展的外省市上规模民营企业投资上海,积极引进总部经济,促进“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加快产业群的布局与集聚发展。

4.上海科技企业调查报告 篇四

恒为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恒为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证券简称:恒为科技 公告编号:-019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一、募集资金基本情况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692号文核准,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意,公司向社会公众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2,500万股,发行价为每股人民币14.14元,共计募集资金35,35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3,660万元后,公司本次募集资金净额为31,690万元。上述募集资金已于206月1日划入指定募集资金专用账户中管理,众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本次发行的资金到位情况进行了审验,并出具了《验资报告》(众会字[2017]第4966号)。2017年度,公司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使用募集资金160,147,097.73元,累计使用募集资金160,147,097.73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募集资金专用账户余额为158,992,515.31元,其中本金为156,752,902.27元,银行利息扣除手续费后净额为2,239,613.04元。二、募集资金管理情况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办法(修订)》等有关规定,本公司制定了《募集资金管理及使用制度》,对募集资金的存储、使用、变更、监督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为规范公司募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及使用制度》,公司于2017年6月1日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黄浦支行、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浦西分行及保荐机构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募集资金三方监管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募集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上述协议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募集资金专户存储三方监管协议(范本)》不存在重大差异,并得到了切实履行。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募集资金专户存储情况如下:公式三、本年度募集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2017年度,公司“网络可视化技术平台升级及产业化”项目实际使用募集资金71,085,594.41元,“嵌入式计算技术平台升级及产业化”项目实际使用募集资金50,238,106.28元,“融合计算技术平台升级及产业化”项目实际使用募集资金32,797,541.32元,“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实际使用募集资金6,025,855.72元。具体详见附表1《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对照表》。(二)募投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为保证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顺利实施,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在募集资金到位前以自筹资金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行了预先投入。截至2017年7月31日止,公司累计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际投资额为人民币118,677,013.35元。公司于2017年8月23日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的自筹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募集资金人民币118,677,013.35元置换募投项目前期投入的自筹资金。众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关于恒为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自筹资金的专项鉴证报告》(众会字[2017]第5741号)。公司独立董事、监事会、保荐机构对该事项发表了同意的意见。前述置换资金已于2017年8月28日和2017年8月29从募集资金监管账户中转出。(三)对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投资相关产品情况公司于2017年7月10日第一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保证募集资金项目建设和募集资金使用的情况下,同意本公司使用不超过人民币2.2亿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投资期限不超过12个月,在上述额度、期限范围内,资金可以循环滚动使用,使用期限不超过12个月。募集资金现金管理到期后归还至募集资金专用账户。在前述董事会授权下,公司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共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人民币32,500万元,2017年度实现投资收益人民币166.90万元。截止2017年12月31日,上述理财产品尚有3,700万元尚未赎回。四、变更募投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公司于2017年8月23日召开了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计通过了《关于变更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的议案》,同意公司将“网络可视化技术平台升级及产业化”募投项目的.实施地点变更为上海和武汉两个实施地点。该变更仅涉及募投项目的实施地点变更,不涉及募集资金用途和实施方式的变更,故不会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造成实质性影响,不存在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情形。五、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公司已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和《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等相关规则要求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进行了相关信息披露工作,不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六、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出具的鉴证报告的结论性意见众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鉴证报告的结论性意见为:“恒为科技公司的专项报告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办法(20修订)》的规定编制,反映了恒为科技公司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的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七、保荐机构对公司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所出具的专项核查报告的结论性意见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核查报告的结论性意见为:“恒为科技2017年度募集资金存放和实际使用符合《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办法(年修订)》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对募集资金进行了专户存储和专项使用,并及时履行了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亦不存在募集资金使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形。招商证券对恒为科技2017年度募集资金存放和实际使用情况无异议。”八、上网公告附件1、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关于恒为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核查报告》2、众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恒为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鉴证报告》特此公告。恒为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204月20日附表1: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对照表单位:恒为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金额单位:人民币万元公式注1:“本年度投入募集资金总额”包括募集资金到账后“本年度投入金额”及实际已置换先期投入金额。注2:“截至期末承诺投入金额”以最近一次已披露募集资金投资计划为依据确定。注3:“本年度实现的效益”的计算口径、计算方法应与承诺效益的计算口径、计算方法一致。附表2: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情况表单位:恒为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金额单位:人民币万元公式注:“本年度实现的效益”的计算口径、计算方法应与承诺效益的计算口径、计算方法一致

5.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调查报告 篇五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推动工业企业开展r&d活动,对提高XX市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X市统计局对全市174家大中型工业企业r&d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r&d活动人员数量略增,分布特征明显。

2012年,XX市174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企业为33家,占全部大中型企业的18.97%,比2011年减少3家,减少8.33%。2012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有r&d人员3950人,比2011年增加308人,增长8.46%。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2806.5人年,比2011年增加139.6人年,增长5.23%;其中研究人员1257.3人年,比2011年减少40.5人年,下降3.22%。按活动类型分,r&d人员从事的主要集中在试验发展活动,为2791人,占全部大中型企业r&d人员的70.66%。

分经济类型看,r&d人员主要集中在内资企业,占全部人员的96.18%。。

分行业看,r&d人员数全部集中在制造业,其中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r&d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为767人、717人、618人,分别占人员总数的19.42%、18.15%、15.65%。

(二)r&d经费内部稳步上升,投入强度同比略减。

2012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82389.1万元,比2011年增加14483.1万元,增长21.33%。全年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即r&d活动内部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09%,比上年下降0.07个百分点。

从经费支出活动类型看,2012年XX市大中型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主要集中在试验发展支出,为82309.7万元,占全部支出的.99.9%。

从经费支出用途看, 2012年XX市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中,经常费支出(包括人员人工费、原材料费、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无形资产摊销和其他费用)为71969.0万元,比2011年增加15793.8万元,增长28.12%;资产性支出10420.1万元,比2009年减少1310.7万元,下降11.17%。

从经费支出来源看,2012年XX市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资金。2012年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中,企业资金为77773.9万元,占支出总额的94.40%,比2011年增加15265.1万元,增长24.42%;政府资金为3854.9万元,占支出总额的4.68%,比2009年减少743.7万元,减少16.17%。

分单位类型看,r&d经费内部支出集中内资企业,占全部r&d经费内部支出的97.85%

分行业看,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r&d经费内部支出居前三位,分别为18740.9万元、18227.0万元、15207.24万元,分别占支出总额的22.75%、22.12%、18.45%。

(三)r&d项目数量微减,投入加大

2012年,XX市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共开展r&d项目491项,比2011年增加了减少153项,减少23.76%;项目参加人员3448人,比2011年增加211人,增长6.52%;项目人员折合全时当量2470.2人年,比2011年增加95.9人年,增长4.04%;项目经费内部支出72359.8万元,比2011的增加15508.3万元,增长27.28%。

(四)企业办科技机构数同比减少,科技活动产出有所增加。

2011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科技机构数26家,比2011年减少7家。

科技活动产出有所增加。2011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为291件,比2011年减少1件;其中发明专利110件比2011年增加17件,拥有注册商标258件,比2011年减少97件;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137项,比2011年增加93项。

二、思考与建议

(一)不断提高r&d活动投入强度。

r&d活动投入强度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2012年XX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对r&d活动的经费投入虽说较上年有所增长,但相对主营业务收入而言,经费投入水平显得偏低。数据显示,2012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7.75亿元,比2011年增加174.79亿元,增长29.98%。相对于主营业务收入,从总额看,企业用于r&d活动内部经费支出虽然比2011年也增长21.33%,但依然跟不上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r&d活动投入强度仅为1.09%,比2011年下降了0.07%,也就是说企业每取得100元主营业务收入,用于科技活动的内部经费支出仅有1.09元,距离国际通行的5%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建立r&d活动经费投入良性机制,确保企业随着收入的增长不断增加对r&d活动投入,不断提高r&d活动投入强度。

(二)加大政府对r&d活动经费投入力度。

从2012年XX市大中型工业企业r&d活动经费支出来源看,企业资金占94.4%,来源于政府方面的资金仅占4.68%,水平偏低。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加大r&d活动经费支持力度,在财力许可范围内尽可能增加对创新活动的投入,力促r&d活动的开展。

(三)进一步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开展r&d活动意识。

2012年XX市174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的企业比重为18.97% ,与2011年的27.3%相比下降8.33个百分点。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创新意识,惟如此才能推动企业r&d活动水平不断提高。

★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 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工业企业销售员工个人年底总结

★ 工业企业班组管理探索与实践

★ 论加强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管理的措施论文

★ 调查报告格式及范文

★ 调查报告样稿

★ 调查报告

★ 调查报告格式范文

6.上海科技企业调查报告 篇六

情况的考察报告

6月25日至7月3日,我们第十二期青干班学员在集团公司党校老师的带领下,到上海一汽大众公司进行了参观考察,考察期间听取了宝钢内部导游对一汽大众公司的发展建设情况介绍,对一汽大众公司企业的整个厂容厂貌进行了参观,并重点对其生产车间进行了参观。通过参观,一汽大众公司思想解放程度之高,经济发展速度之快,企业环境建设之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的确确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他们的许多发展理念和工作措施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一、一汽大众公司的基本情况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德国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及大众(中国)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轿车生产企业,于1991年成立,1996年全面建成投产,1997年8月通过国家验收,1998年4月30日通过德国莱茵技术监督顾问有限公司(TUEV公司)和中国汽车认证委员会质量体系认证中心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并于2002年月12月19日获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项目总投资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亿元人民币。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制造当今世界名牌产品-捷达、宝来、高尔夫、奥迪系列轿车。她的建成,使我国轿车工业进入了大规模生产的新时期。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确认一汽大众为“技术先进企业”,国家统计局授予一汽-大众为“中国汽车制造名优企业”,国家机械局授予一汽-大众为“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工作中做出重

大贡献者”一等奖。1998年,一汽-大众正式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一汽-大众通过ISO9001(2002版)标准认证,并荣获ISO1402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经过快速发展,一汽大众生产、销售每年都以30—50的速度递增,累计向国家上交的税金已大大超过建厂投资。目前,一汽—大众全员劳动生产率为辆/人年,达到国际汽车工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二、一汽大众企业文化对我们的启示

一汽大众在建设伊始,双方股东就确定了“派最优秀的人才到一汽-大众公司,全力以赴建设轿车基地”的方针,并且确定了在重视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的同时,更要重视人才及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对本科生,研究生,研究生采取国内国外两种途径使其继续深造,增长才干,成为一汽-大众技术,管理骨干。目前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仅29岁。纵观公司各个岗位,没有技校以下的文化程度的员工。

汽车工业是现代技术与传统技艺结合最完美的行业,技术人才没有在公司10年的磨练很难有所建树。因此,人才在一汽-大众的长期发展成为公司和个人的双赢的发展方向。目前,一汽-大众在6000多名员工中间,几乎没有员工主动离开公司。

一汽大众公司靠什么留住人才呢?归纳起来由五条措施:

·建立良好的成才环境

·良好的学习培训机制

·人才选拔使用机制

·良好的激励机制

·向员工提供最好的“舞台” 就这一点来讲,对我触动很大,煤炭企业为什么留不住人才,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

三、关于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职工的心是企业的根。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着力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在这方面,国有企业特别是行业垄断性的国有煤炭企业,在体制和机制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必须作为企业文化建设重点研究的课题。首先,要认真学习好企业文化理论。在着手创建企业文化过程中,对什么是企业文化,本单位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形成什么思路,搞个什么样的规划、文章版权归第1文秘网作者所有!计划、拿出多大的人财物,作为企业领导班子成员首先要有个统一的认识。同时,要组织专门人员对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整理、分析,并理出进一步提升的思路。必要时聘请专家进行加工、指导、提升。在上述基础上对企业文化建设规划、计划进行修订,拿出实施方案,并付诸实施。动员职工广泛参与,对职工进行必要的企业文化培训,形成员工共同的企业价值观。

其次,企业文化建设要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创知识性职工”有机结合。让组织内的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持续增长的学习力,让组织成员体验到工作中的生活意义,通过学习能创造自我,扩展创造未来能量,这是学习创新型组织的真谛。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21世纪是人人学习的世纪。企业财富的创造是以人力资本为根本,货币资本为条件的。企业的竞争更多地表现在企业间伦理观念的竞争,企业文化的竞争,用人机制的竞争,经营策略的竞争。以人为本,学习、创新、创造价值,培育共同的价值观,这是创建学习型组织和企业文化建设共同的目标,二者是有机结合的,不能机械割裂的。第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始终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思维创新。创新是以人为载体、知识为

7.上海科技企业调查报告 篇七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天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动力之源。天津市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科技小巨人行动计划,在该政策的扶持下截止2015年底,天津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由1.25万家增加至7.32万家;科技小巨人企业从726家增加至3453家。当前,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态势良好,所占全市企业总数的比重已从9%提升至22%。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天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也增强了天津市创新创业活力。

科技人员作为企业最核心的资源,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更是企业最具价值和创造力的成员以及最重要的资产。因此,了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员的生存现状,倾听科技人员的心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调研对象概念界定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为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中小企业。科技人员主要是指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传播、推广、应用,以及专门从事科技管理等工作的人员。简而言之,科技人员是掌握一项相关技术的人才。按行业划分,主要包括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卫生技术(医、药、护、技)人员、教学人员等五类专业技术人员。本研究严格按照上述界定对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员进行抽样调查。

三、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发放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员状况调查问卷共计1000分,经人工和统计软件筛选,剔除无效问卷之后,得到最终有效样本为839份。根据对有效样本的统计分析,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员基本情况如下:

年龄分布。在本次调查中,18-25岁的科技人员所占比例为12.43%,26-35岁的占比为44.24%,两者之和接近57%,即35岁及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占此次调查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可见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员总体年龄结构较年轻。

性别情况。在本次调查中,被调查对象男性占比为53.63%,女性为46.37%。对比此前的统计数据,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女性科技人员比例呈现上升趋势上升。

学历情况。调查结果显示,46.88%的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员具有本科学历,25.23%的具有大专学历,12.55%的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中专及以下学历者人数较少,不到8%。

工作类型。被调查者中从事管理和培训的科技人员比例为26.82%,从事设计工作、应用开发、技术推广和理论研究的分别为17.31%、14.53%、13.34%和7.13%,从事其它科技工作的占20.87%。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科技人员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

调查发现61.42%的科技人员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在国家要求的正常工作时间内6-8小时。日工作9-10小时和11小时以上者分别为29%和4.33%。63.75%的科技人才每周工作5天,但是有28.55%的被调查者是每周工作6天,每周工作7天的占1.59%。科技人员的工作压力普遍存在,有将近40%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压力较大。

(二)科技人员总体收入偏低

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的科技人员月收入在4000元以下,月收入6000元以上者仅为18%,收入高于10000元以上的仅占二成。与工作付出相比,相对较低的收入使科技人员的目光仅限于本职工作,造成创新动力不足。科技人员工资普遍不高与该群体年龄普遍偏低且工龄较短有关,但较低的薪酬给科技人员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不利于他们心工作,也不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队伍的稳定。

(三)针对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较为缺失

调查显示,38%.36的被调查者所在单位没有一套有效的职工继续教育制度,22.30%的科技人员回答“不清楚”。近三年内没有参加过任何学术交流和会议的科技科技人员比例高达54%。因为缺少继续教育经费和工作繁忙无法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分别占35.89%和34.66%。

(四)科技人员对自身合法权益了解程度不高

调查显示92.3%的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人员与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情况良好。但高达38.44%的科技人员不清楚自己应该享有的合法权益。了解自身的合法权益是科技人员捍卫自身权益的基础,也是保障科技人员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前提。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38.44%的科技人员对此尚不了解,因此,普及相关知识是当务之急。

(五)制约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的瓶颈有待打破

调查结果显示,31.40%的科技人员认为“管理混乱”是当前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而“人员素质低”、“有效激励不足”和“政府扶植与支持力度不足”分别占23.07%、16.37%和15.63%,也是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占到了11.61%,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数是由科技人员创立,拥有技术技能是这些创业者的优势。但就管理工作而言,仅有技术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于企业的高级管理者而言,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和制定正确的决策以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才是更为重要的能力。当公司规模较小时,创业者的管理劣势表现的可能不太明显,一旦公司做大,这种管理能力欠缺的弊端就会凸显出来。因此,一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者应该转变观念,引入职业的管理人员并赋予管理重任,以便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六)科技人员对政府支持创业的政策了解程度不高,创业意愿较低

调查显示,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科研人员对政府颁发的鼓励科技人员创业的相关政策了解程度较低。“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科技人员分别占到被调查者的25.35%和13.83%。由此可见,科技人员对创业政策的了解程度还不够。好的政策宣传不到位,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无法起到鼓励科技人员创业的作用。统计结果显示,71%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员目前没有创业的打算,创业意愿总体偏低。

五、对策建议

(一)改善科技人员生活、工作条件,解除其后顾之忧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物质需求是属于较低层次的需求,但这是产生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员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且工作条件也较为艰苦,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人员对事业和成就的追求,从而不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发展。因此,要建立规范公平的薪酬激励体系并且适当提高科技人员的基本薪酬,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解决其后顾之忧,以便激励科技人员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完善天津科技型中小企业继续教育体制,提高科技人才的学历层次,培养核心科技人员

针对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员在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制定相关政策,不断完善科技人员继续教育的培养模式,建立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为导向的继续教育培训体制,让科技人员获得更多的提升机会。此外,当前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员学历层次还较低,本科以下学历者所占比例偏高,核心科技人员数量不足。有两种途径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一是针对现有人员,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促进他们不断学习,从而改善现有的人员结构;二是通过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良好的职业发展愿景吸引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加盟。

(三)维护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

首先应加大科技政策及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科技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其次,要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和建立高层次人才的特殊保障制度,尤其是要对那些承担国家重点项目的科技人员进行特别的权益保护。最后,政府应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积极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为科技人员服务。

(四)以政府为主,多方努力,积极为科技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

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政府自身应加大投入,而且还要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对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大力开展学术交流、学术研讨、学术攻关活动,提高学术水平,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摘要:通过对天津市科技中小企业科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小组访谈发现,目前,天津市科技人员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总体收入偏低、继续教育较为缺失、对自身合法权益了解程度不高、对政府支持创业的政策了解程度不高、创业意愿较低。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对策是:改善科技人员生活、工作条件,解除其后顾之忧;完善天津科技型中小企业继续教育体制,提高科技人才的学历层次,培养核心科技人员;维护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以政府为主,多方努力,积极为科技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工人员,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妍.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4

[2]赵滨元,诸葛再旺.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19-320

[3]张琼丹,周莹莹.宁波科技人员现状调查分析[J].时代金融,2013(26):105-106

8.上海科技企业调查报告 篇八

一、利津县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

(一)企业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利津县强化政策引导,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产学研结合的实施意见》等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1+4”科技政策体系,为加快全县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在县财政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设立了专利申请补助专项资金、专利明星企业补助资金。全县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增强,2013年全县专利申请量达到201件,较上年增长278%,有力推动了利津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初显成效。一是建成了一批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截止2013年底 ,全县企业中已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市级工业设计中心3个。二是创新合作深入开展。截止2014年6月,全县24家企业与37所高校院所建立了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建立了创新联盟3家,其中利华益集团联合天津大学等3家高校及全县17家企业组建了山东省石油化工分离及环保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被省科技厅批准认定为山东省第三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成为全市唯一一家建在县区的省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一是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利津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每年增速都在40%以上。截止2014年6月,全县科技型企业达到18家,列入高新统计范围的企业已达32家。二是用高新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步伐加快。利华益集团先后引进了丁辛醇、苯酚丙酮、新戊二醇等项目,技术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阳纺织公司建立了省级技术中心,申请了8项专利技术,正在实现从学习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转型。

(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步伐加快。利津县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大专利申报力度,企业专利申请量也不断增加。近年来,利津县申请专利700余件,有13家企业列入东营市知识产权“1121”工程企业。2013年,全县专利申请量201件, 达到历年来最高值,其中,绿洲醇公司实施发明专利5项,荣获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称号。山东凤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绿洲醇食品有限公司被省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山东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

二、利津县企业科技创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偏低。尽管近年来利津县的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但是研发经费( R&D) 投入总量偏低,且分布极不平衡。2012年利津县研发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约为1.99%,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研发经费投入的企业仅占23%。多数成长型企业研发投入普遍偏低,有个别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甚至为零。

(二)科技创新人才缺乏。利津县工业企业研发人员整体不足,且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大型企业。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拥有研发人员的企业只占调查企业总数的17%,研发人员仅占企业员工总数的 2.6%。同时多数企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严重缺乏,博士、硕士占人才总量比列不足。目前,东营市共建设院士工作站6处,建设博士后工作站5处,利津在这方面只停留在引进洽谈阶段,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严重影响了企业自主创。

(三)产学研合作领域模式单一。全县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企业只有24家,仅占规模以上企业的17%。建立行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方式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全县共有3家,其中市级联盟两个,省级1家,多数未采用创新联盟的方式进行产学研合作,而是仅在某项新技术、某种新产品项目上实行单一合作。

(四)企业家队伍薄弱。在所调研的企业中,除少数企业外,大部分企业的决策者素质不高,从企业涉及领域来说,大多以占有当地资源并进行初级加工为主,资源的占有是该企业竞争的主要能力,而在不断进行技术深化、延长产业链条、分析和参与竞争、企业远景、管理过程、组织架构等方面反应漠然。

三、促进利津县企业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县域核心竞争力。一是着力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优选一批战略型的科技型企业加以培育和扶植,重点扶持产品科技含量高、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研发项目,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骨干企业,并引导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并迅速形成经济支柱。二是加强企业家队伍的培养。建立对企业家创新素质和企业的创新效率的定期考核评价,有针对性地支持企业创新,有效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三是加强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载体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载体就是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二)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增强科技创新动力。一是发挥政府在科技投入中的引导作用。要确保县级财政研究开发费用占同级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不低于1.5%。同时要保障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二是发挥企业在科技投入中的主体作用。尽快研究制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措施。探索实行企业法定代表人对项目实施负总责、科研人员对项目技术负责的新机制。三是要发挥金融资本的杠杆作用。加强银企合作,完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管理模式,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贷款支持。政府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鼓励和引进有实力的企业组建技术创新风险投资机构,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技术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专利技术的转化。

(三)加快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一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帮助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企业研发机构。对已经建成的技术开发中心、工程研究机构要激励其尽快做大做强。二要积极加强县级科技孵化器建设,使其尽快建成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专利开发应用基地、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三是加快建设主导产业研发平台,分产业引导建设一批市级、省级企业技术开发、工程研究中心,加快龙头企业技术能力的积聚和提升。四是要搭建合作平台,搞好产学研合作, 逐步规范合作形式,加快推进项目、人才、机构一体化发展。

(四)重视人才工作,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大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的体制环境。逐步完善以业绩考核为主体的人才科学评价体系,建立与贡献、成果、效益挂钩的薪酬奖励制度。二是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加快引进一批重点产业领域需要的技术带头人和创新人才。三是创建硕博研究生实习基地,选择具备创新基础条件的代表型企业作为基地,通过实习过程中双方进一步互相了解、信任,有效解决“引得进、用得上”的问题。

9.潍坊科技企业孵化器自查报告提纲 篇九

一、孵化器基本情况

1、孵化器概况(成立时间、资金状况、资产情况、总收入来源、场地面积、管理人员情况等)

2、在孵企业经济概况(在孵企业数量、所属技术领域、进驻时间、场地面积、总收入、研发项目及技术创新及申请知识产权情况)

3、毕业企业情况(毕业企业数量、技术领域、经营及科技创新情况等)

二、孵化器运营的经验

1、孵化器定位、管理模式及主要特点

2、孵化器对企业服务情况

3、孵化器如何选择孵化企业及毕业条件

4、孵化器发展规划

10.上海科技企业调查报告 篇十

前言

苏州工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依托苏州国际科技园,2001 年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它是苏州工业园区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孵化基地,也是苏州市重要的科技创业创新载体。旨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施,培育新兴科技型企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在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紧密结合园区转型升级、二次创业的新任务、新要求,大力发展以软件、IC 设计、融合通讯和数码娱乐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业环境日益改善,资金投入日益加大,孵化效应日益显著,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有了新突破,全面完成“十一五”科技发展目标,为促进园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第一部分 孵化器基本情况概述

一、管理体制

苏州工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依托苏州国际科技园,开发与管理的主体是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及苏州国际科技园管理中心。公司于2000 年4 月成立,其前身为苏州工业园区国际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于2002 年8 月更名,经营范围包括:对科技园进行开发、建设、管理;自有房屋出租;提供为高科技企业服务的技术平台,进行应用软件产品和电子商务软件的研究开发网络增值及系统集成服务;对科技项目进行投资。为科技园内企业进行物业管理、项目管理、咨询服务;提供科技园内工作人员的生活配套服务;健身房服务;销售文化办公用品、日用百货。公司注册资本14.8亿元(苏州工业园区国有资产控股发展有限公司以货币方式出资52501 万元人民币,占比35.47%;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货币方式出资500 万元人民币,占比0.34%;苏州工业园区地产经营管理公司以货币与土地出资94999 万元人民币,占比64.19%)。

二、依托单位苏州国际科技园概况

苏州国际科技园(前身为苏州工业园区国际科技园,2007 年8月更名。以下简称“科技园”。)是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中国留学人员创业中心、中国青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基地、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分园、中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于2000 年4 月开始建设。

苏州国际科技园总体规划占地面积77 公顷,规划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70 亿元,于2000 年4 月启动,分六期建设。一至四期工程,建筑面积32 万平方米,主要承担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服务外包基地和软件产业基地的功能;即将全面建成的五期“创意产业园”、以及通过旧厂房改建的六期工程“创意泵站”,在软件开发、动漫游戏等现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培育和扶持艺术、传媒、广告、数码娱乐、时尚设计及工业设计等现代创意产业。正在规划、即将于今年开工的桑田岛纳米产业孵化基地(七期)将引进和培育纳米光电新能源产业。

截止到2010 年底,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1034 家,实际入驻企业437 家,科技园总产值70.02 亿元,软件出口额2.34 亿美元。

三、苏州工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概况

根据苏科高(2000)282 号文(《关于同意建立苏州国际科技创业园的批复》)、国科发火字[2001]3 号文(《关于认定苏州工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文件的精神,苏州国际科技园于2001 年成为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为促进苏州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成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苏州国际科技园将二期工程作为科技创业企业孵化基地,场地面积达5.5 万平米。同时配备25 名素质高、专业强的孵化工作人员,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业辅导服务,全力开展科技创业孵化工作。截止2010 年底,苏州工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共引进各类企业106 家,其中在孵企业96 家。十多年来,成功孵化出毕业企业119 家。

四、孵化器特色服务内容及模式

苏州工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以营造创新平台、吸引创新人才、孵化创新企业和培育创新成果为历史使命,积极为园内企业提供创业、研发、经营场地和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政策、融资、技术、培训等各方面咨询服务,努力降低企业创业风险与成本,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茁壮成长。我孵化器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是我们的客户,也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和利益共同体,企业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忠实服务于创业和创新,是我们的天职和终极关怀。爱岗敬业的员工和高效的团队,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围绕创业、创新,苏州工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集聚大量优质资源,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亲商、透明、高效的服务体系。今年孵化器还将组建生产力发展中心,以“搭建创业平台,聚合优势资源,提供增值业务,培育产业领军”为己任,面向企业搭建一流的综合服务平台。

1、招商前期服务体系:包括市场调研、来访服务等。

2、创业注册服务体系:包括工商税务管理、人力资源咨询等。

3、政策信息服务体系:包括政策推广宣传、政府资助、认定、认证咨询等。

4、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苏州国际科技园建立的7 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成为了入驻孵化器的企业强劲的技术支撑,大大节省了企业的投入成本:(1)软件评测中心;(2)苏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3)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4)苏州软件园培训中心;(5)动漫游戏公共技术平台;(6)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SAAS)平台;(7)国科综合数据服务中心。

5、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包括提供政府招标信息、争取政府项目资金、促进交流合作等。

在培育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针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实际需求,进行“上门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帮助企业进行项目申报,争取政府项目与经费。

为了壮大产业集群优势,引导企业走出去、资源流进来,增强园内企业的交流,孵化器响应企业呼声,陆续举办各类会议、论坛,如创业家园区行、创业领导力管理诊断、IPO 主题交流沙龙等系列创业辅导活动。协助园区动漫游戏协会、软件行业协会、集成电路专业指导及培训理事会等成立,推动光电通讯产业联盟各项活动。多次组织、带领企业参加参展香港电子展、南京软博会、大连软交会等区域波及较大的展会。实现孵化器“搭平台、促交流、赢商机”的美好初衷,为企业及企业家的茁壮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6、投资融资服务体系:包括引入风险基金、种子基金、政府贷款等。

孵化器已建立500 万孵化资金,用于投资初创型科技企业,为企业提供启动资金,让企业科技研发迅速步入正轨。在日益完善的股权投资环境基础上,针对科技企业成长发展对资金的新需求,孵化器还积极探索促进科技企业债权融资(间接融资)的创新渠道,与外部金融机构保持紧密联系与合作。多样化的投融资渠道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降低了现金流吃紧及创业的风险,如:科技之星(江苏省风险补偿资金贷款)、工业园区统贷平台、科技企业小额贷款等。

第二部分 孵化器投融资服务建设

一、投融资服务模式与内容

为了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发展潜力大的优质企业,苏州工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专门设立孵化基金,用于支持在孵企业创业与发展,总资金额度为500 万人民币。孵化资金支持对象为创业中心的在孵企业,主要用途为:落实创业中心有关优惠政策;支持入孵企业的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项目评估、咨询、管理及有关表彰奖励等。

同时,作为孵化基金的补充扩展,也为解决在孵企业融资难问题,针对科技企业成长发展对资金的新需求,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孵化以及科技小巨人的培育力度,孵化器还积极探索促进科技企业债权融资(间接融资)的创新渠道,与外部金融机构保持紧密联系与合作。科技之星(江苏省风险补偿资金贷款)、工业园区统贷平台、科技企业小额贷款等多样化的投融资渠道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降低了现金流吃紧及创业的风险。2010 年11 月,交通银行苏州科技支行成功落户苏州工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该行结合园区新兴产业的特点,以“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创投”的业务发展模式,为科技企业提供具有弹性的融资政策和全面的金融服务,帮助企业分担创业风险。

孵化器的投融资服务,一方面能提高被投资企业的存活率和成长速度,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孵化器孵化功能和服务水平,优化创业环境。

二、孵化资金使用情况及案例

目前孵化器利用孵化资金成功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15 家。孵化器对中小企业发展初期的资金引导,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让企业尽快投入到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中去。被投资企业的成长相较其他中小企业而言起步更快、更稳。主要投资案例有:

1、苏州工业园区天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天诚网络是苏州工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尝试投资功能的第一试。该公司是孵化器引进的第一批在孵企业之一。公司注册资金50 万元,其中苏州工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出资20 万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总额比例的40%。该公司专职设计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集成,并提供计算机技术咨询服务等,主推产品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AM 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在孵化器的各项创业辅导及资金支持下,天诚网络发展迅速,3年后成功毕业,并获得省级软件企业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资质称号。目前天诚网络已成为多家国内外知名厂商的长期合作伙伴,包括Nortel Network, IBM, Radfort, Ploycom, Tandberg 等,发展步伐稳健、前景广阔。

2、苏州市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苏州市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是专门从事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卫星遥感RS 技术、全球卫星导航GPS 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应用开发的一个高科技企业。注册资本500 万元人民币。我司投资150 万元人民币,占总投资的30%。公司在3 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完成了国家以及省、市级重点科研项目与应用工程项目十多项,获得政府资助经费达到800 多万元。项目研究涉及的领域有:政府信息化发展规划、数字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市政综合管网、土地管理等多个应用领域,并自主研发了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计算机软件产品,有力地推动了苏州市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3、苏州华工城市照明设备有限公司

华工照明是专业生产城市照明控制设备的科技型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序列化的无线路灯控制系统产品。其技术合作单位是苏州大学嵌入式仿生智能研究所,已与该所的主要成员李云飞教授合作近一年,开发了系列产品—无线路灯控制器,该系列产品在城市照明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孵化器向苏州华工城市照明设备有限公司投入资金111.46 万元人民币。公司目前运营很好,市场拓展很快,我司投资后,已获得10%的投资分红。根据目前市场预计,2011 年华工照明的销售将达1200 万,到2012 年则可突破5000 万。

第三部分 孵化器技术支撑和创业导师体系建设

一、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苏州国际科技园围绕科技跨越计划和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目标,瞄准软件、集成电路、动漫游戏、下一代通信等园区重点发展产业,重点打造一套较为完善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旨在解决科技企业共性技术问题,搭建技术平台,减少企业技术研发成本,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提升了园区产业发展环境。

该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主要由软件评测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软件园培训中心、动漫游戏技术平台、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综合数据中心、等7 大公共技术平台组成。

(1)软件评测中心

苏州市软件测试中心成立于2005 年4 月,是江苏软件测试行业内唯一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的企业机构,以及中国软件评测中心首家地市级分中心。

软件评测中心还与微软、甲骨文等世界软件巨头开展广泛的技术合作,建设完成了包括“微软联合实验室”在内的苏州软件园联合实验室,启动了国内首个微软“SaaS”(软件即服务)孵化器项目,还建设完成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网站、苏州软件园e-learning平台、苏州软件人才网和测试服务网。

软件评测中心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服务、软件质量保障服务等。作为一家致力于软件质量保障和专业测试的服务提供商,软件评测中心在软件质量保障和测试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软件评测中心还于2007 年4 月荣获全国科技园区唯一的“微软创新英雄”称号。(2)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苏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于2003 年成立,它是国内科技园区率先成立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苏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转移、保护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中心主要业务范围覆盖了专利代办、文献查新、商标代理、著作权代理等知识产权保护业务,同时帮助企业建立专利制度、培训专利工作者,为企业产品研发、申请专利提出指导意见,协助企业申报科技成果、完成产品鉴定等其他知识产权服务。

中心成立以来,已为企业代理各种专利申请4000 余件,代理科技查新、商标和软件登记分别为800、800、700 余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1 件,实现了园区集成电路布图0 的突破。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企业建立了一条知识产权从产生、确权到维权的“绿色通道”。

(3)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苏州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江苏省集成电路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是中国科学院和苏州市政府于2003 年8 月联合创办的大型院地合作项目,系参考国际流行模式创立的非盈利机构,其宗旨是利用中国科学院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服务、引导整个苏州市乃至江苏省的集成电路产业迅猛发展。中心目前共建成七大服务平台:EDA 设计平台、IC 测试平台、物理设计服务平台、人才培养平台、产品工程研发服务平台、产业化平台及创业孵化平台。作为国家级的服务平台,中心的宗旨是利用中国科学院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服务、引导整个苏州市乃至江苏省的集成电路产业迅猛发展,同时整合地方与企业资源,实现龙芯以及其他重要科技成果产业化。(4)软件园培训中心

苏州软件园培训中心是以培养中高级软件开发人才、动漫创作营销制作人才、BPO 服务外包人才和电子商务实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培训机构,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培训中心创立了以工作室为核心的实训体系,并确立了定向培训、大学生实训、联合学位教育、企业内训、企业孵化等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成立四年多来,培训中心共累计开展各类培训项目500 多项,培训人数超过12000 人,与全国30 多所院校建立了联合学位教育和课程嵌入式教学,学员就业率超过80%。

苏州软件园培训中心以先进的培训理念、实用的培训课程和明确的就业前景,秉承“锻造就业摇篮,催化职场精英”的企业宗旨,正努力实践着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无缝对接的使命。(5)动漫游戏技术平台 苏州工业园区动漫游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于 2008 年6 月启用,从产业发展需求出发,致力于为动漫游戏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已搭建三维动画渲染、视频制作、音频制作、视频拍摄、视频输出等专业服务系统。平台还联合Autodesk、Epic 等国际厂商,合作建立了制作软件和游戏引擎授权等在国内首创的服务模式,极大地促进了苏州地区动漫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

平台已为蜗牛电子、士奥动画、天一动画和欧瑞动画等多家动漫游戏企业和影视公司提供服务。平台还是苏州当地院校的动漫游戏实训基地,成为院校向企业输送人才的桥梁。平台的建成为苏州动漫游戏及相关企业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苏州地区的动漫游戏制作水平。

(6)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SAAS)平台

由孵化器与微软联合成立的、以“软件即服务”(SAAS)为模式的公共技术平台,其运营实体是我司下属子公司软件评测中心投资设立的江苏风云网络服务有限公司,是以研发领先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及应用集成为核心业务的高科技公司,是微软进军中国SaaS 领域最紧密的合作伙伴。公司以在线租用服务模式为中国企业提供高品质、低价位的在线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2008 年6 月初,风云网络旗下的SaaS 运营平台-风云在线()上线试运行,集成了以微软HMC、CRM 等产品为核心,同时包括各类通用管理软件、行业管理软件等在内的特色鲜明、种类齐全的众多SaaS 应用。

(7)综合数据中心

苏州国科综合数据中心按国际T4 标准建设,2010 年10 月投入运营。平台将整合应用最新的融合通信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数据安全技术、高性能计算技术、绿色节能技术等多种IT 技术,建成国内领先的综合型专业数据服务中心,为科技企业提供基础IDC 服务和数据增值服务,包括主机托管、主机租用、系统集成管理、数据存储与备份、云计算等。

二、创业导师体系建设

作为国家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新平台,苏州工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确保提供高标准的硬件环境、宽松到位的政策环境,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政府一站式服务、技术平台支撑、风险投资保障、专项资金扶持”等软环境建设,为企业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孵化企业快速成长,我孵化器积极响应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号召,努力推行、实践建立创业导师体系的各种探索,初步建立了由联络员制度、辅导员制度和创业导师制度组成的创业导师体系,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启动了颇具特色的“客户经理制度”为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深度服务支持,充分发挥园内各部门、服务平台以及国家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快捷的一条龙服务,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主要表现在:

1、客户经理制度

孵化器成立专门的客户经理小组,分别负责对口企业,确保每家在孵企业都有对应的客户经理提供“一对一”个性化创业服务。客户经理通过日常定期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经营发展中的现状与创业需求,通过利用孵化器的各项平台或资源,协调内外部门,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金融、法务、技术、市场等创业服务,负责企业服务解决方案的提供、监督客户服务的解决过程、并负责问题处理后的信息反馈,争取优惠政策,使客户经理真正成为内部资源企业服务解决方案的整合者、外部资源企业求助的纽带,起到孵化器企业联络员的作用。

2、创业辅导制度

在客户经理充分了解企业发展动态与需求的基础上,苏州国际科技园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提供各类创业辅导服务,并安排专人负责对接辅导。

项目申报辅导员 为企业提供各类国家级、省级、市级项目申报的指导工作,包括前期开展项目申报动员会(向企业集中讲解项目情况及申报需求)、中期对企业进行电话和上门辅导、后期组织材料修改并递交给上级组织。

企业资质认定辅导员

为企业提供各类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减免政策的咨询、认定、辅导及年审工作;为企业长期发展而合理免税避税、推进重点企业加速成长。主要有省级软件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留学生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等资质认定。

市场开拓辅导员

为促进企业积极开拓市场,市场开拓辅导员联合各产业联盟,如软件协会、光电协会、动漫游戏协会、融合通讯联盟等组织,定期举办企业家之间交流、讲座、论坛,促进产业交流与合作,并带领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品牌展会,展位费用全由科技园承担。同时还引进国际大型会议,使园内企业有了不出家门便可以向国内知名企业取经、开拓市场的宝贵机会。

人才培育辅导员

收集并根据园内企业发展方向和实际需求,开设苏州市紧缺人才课程培训、动漫游戏人才课程培训、资格认证类培训、中高级软件人才培训以及与IT 技术相关的语言类培训,并根据企业用人计划定期组织外地招聘会,最大限度地满足园内企业人才需求。

投融资辅导员

包括引入风险基金、种子。基金、政府贷款等。在日益完善的股权投资环境基础上,针对科技企业成长发展对资金的新需求,积极探索促进科技企业债权融资(间接融资)的创新渠道,为科技企业提供具有弹性的融资政策和全面的金融服务,帮助企业分担创业风险。同时还开拓其他融资渠道,如:科技之星(江苏省风险补偿资金贷款)、工业园区统贷平台、科技企业小额贷款等。多样化的投融资渠道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降低了现金流吃紧及创业的风险。

上市辅导员

积极配合苏州工业园区政府相关部门,摸清企业情况,全力做好企业股改上市资源的培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地引导企业做好上市筹备。积极帮助企业解决改制上市面临的实际问题。对进入上市推荐培育期和上市辅导培育期的企业,积极联系各有关部门进行跟踪,及时了解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对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涉及的税费、工商等问题,积极联系相关只能部门促进解决。根据中小企业上市需要,积极联系有关证券、会计、法律、资产评估、投资、担保、银行、咨询等中介机构,采取座谈、培训、网上咨询等形式,搭建中小企业与有关中介机构对话平台,为园内企业寻求中介机构进行咨询和着手改制上市工作提供便利。

3、创业导师

邀请成长性高的在孵企业或成功孵化的毕业企业创办者作为孵化器创业导师,以自身的创业经历为新企业出谋划策、指点迷津、指明道路,从而尽可能规避发展道路上的风险,实现企业的壮大和发展。

定期举办创业家交流活动,结合各行业协会,将同行业的企业家齐聚一堂,通过各种座谈、演讲、接洽等各种活动形式,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分享资源,探讨创业之路上共同话题,请创业导师为小企业的发展把脉诊断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加强创业导师与企业联络员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水平,从而逐步成长为企业辅导员乃至创业导师,也有利于联络员自身能力的快速提高和孵化器管理人才团队的建设,为孵化器自身设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苏州工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有经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火炬江苏创业导师推荐工作认定的创业导师2 名,分别是苏大维格的陈林森和浩辰软件的陆翔。同时成立行业专家库,目前库内有专家11 名,涉及行业主要集中于通讯、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等行业。

第四部分 孵化器统计工作情况

苏州工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培育企业的同时,也注重科技企业数据统计积累及分析工作。每月、每季度根据上级各单位、各条线的要求,积极配合完成各项科技统计工作,并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准确及时。

一、及时开展科技园企业基础数据统计工作

为掌握在孵企业经营发展状况,科技园以季度为单位,请企业填报《科技园企业情况统计表》,全面采集企业发展数据,并做好台账工作,相关数据录入客户管理系统,保证历史数据的连贯性。孵化器汇总企业数据,形成科技园整体产业发展数据,并根据统计情况完成每季度科技园产业分析报告,通过纵向、横向、同比、环比等数据比对方式,分析各企业及相关产业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报告同时也能作为科技园产业发展规划、园区产业政策制定的有效依据之一,为领导层的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动态数据。在科技园自身季度统计工作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完成上级各条线、各部门数据统计工作。较好的台账工作可达到企业一次填报数据,孵化器根据数据汇总情况来帮助企业完成多项统计工作,以避免企业重复填报统计报表,增加企业负担。

二、认真完成火炬计划统计工作

根据火炬计划的工作精神,积极完成各级政府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统计工作。

1、按时完成江苏省科技产出统计科技企业孵化器月报与季报的统计

2、按时填报江苏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情况季报表

3、各产业年报统计工作

各产业年报统计工作,是全年统计工作跨度最长,工作量最大的统计。每年孵化器都通过邮件、电话、上门等各种途径组织园内企业按时填报,认真辅导企业正确填写表格,解答填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年报统计。

科技部2008 火炬计划统计工作及工信部2008 统计工作情况如下:

(1)科技企业孵化器统计:上报在孵企业统计表80 份,毕业企业统计表15 份。顺利通过科技部2009 孵化器税收优惠审核。

(2)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统计,总共催收到企业报表50 份,并帮企业全部录入软件系统。

(3)工信部2008 统计工作,总共催收到企业报表68 份,并帮企业全部录入软件系统。

2009 科技部火炬计划统计工作完成情况如下:(1)火炬计划孵化器统计:上报在孵企业报表93 份,毕业企业9 份,并帮企业全部录入软件系统。顺利通过2010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审核。

(2)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统计:上报企业报表72 份,并帮企业全部录入软件系统。

(3)协助高新区完成十年一次的全国R&D 资源清查工作,催收报表83 份。

2010 科技部火炬计划统计工作完成情况如下:(1)火炬计划孵化器统计:总共催收到在孵企业报表96 份,毕业企业5 份,并帮企业全部录入软件系统。

(2)协助完成火炬计划高新区内企业情况统计,催收报表98 份。

(3)工信部2010 统计工作,总共催收到企业报表84 份,并帮企业全部录入软件系统。

三、加强统计工作人员培训

为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孵化器安排相关统计工作人员参加统计工作从业资格的培训与考试,要求持证上岗,并参加统计继续教育培训,保证基层统计数据采集的科学、规范,提高科技统计分析能力。孵化器还积极参加每年科技部举办的孵化器统计培训工作,掌握最新的统计精神与要求,规避以往错误,保证火炬计划统计工作准确性、科学性。

第五部分 “十一五”工作总结

2006 年-2011 年的“十一五”期间,伴随着苏州国际科技园的成长与荣誉的纷至沓来,苏州工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业已成为苏州地区重要的高层次创业创新服务载体。

目前孵化器总面积达55003平米,在孵企业用房42902平米。共有从事孵化器工作的员工25 名,全部具有本科和大专以上学历,员工平均年龄28 周岁,是一支年轻高素质的科技服务团队。

一、在孵企业发展壮大,科技实力显著提高

截止2010 年底,孵化器内共入驻各类企业106 家,其中在孵企业96 家,包括留学生创办企业25 家。在孵企业总人数2240 人,大专以上人员2058 人,占总人数的90%以上。留学回国的创业者和科技人员59 名。2010 年在孵企业总收入达1.98 亿元,比上年增长22.1%。企业研发投入1.16 亿元,比上年增长31%。当年申请各类知识产权共242 件,获得批准的知识产权137 件,其中发明专利33 件,软件著作权99 件,集成电路布图2 件。各项指标均比上一大幅增长。2010 年在孵企业获得国家、省、市各类政府项目与奖励等各级政府经费1500 万元,5 年来在孵企业累计获得各类经费近7000万元。

二、孵化方向明确,产业长足发展

苏州工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现已形成了以软件开发、集成电路、数码娱乐和行业应用高新技术等为主的四大特色产业群,同时,新一代融合通讯、移动互联网、纳米新材料、物联网、节能环保等新型产业也在逐步成为今后创业孵化的重点方向。

1、软件产业:2004 年苏州工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所依托的国际科技园被授予“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称号。孵化器内软件企业主要集中在行业应用和系统集成领域。十一年来,累计169 家企业通过江苏省软件企业认定,31 家企业通过CMMI 认定。

2、集成电路产业:集成电路产业近年来发展快速,已具备良好基础,在孵的相关企业大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骨干企业先后承担多项政府项目及课题研究,产品技术水平先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数码娱乐产业:2005 年,苏州国际科技园被授予“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称号。在我孵化器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下,数码娱乐产业的原创质量和数量得到了较大提高。一批原创动漫影视作品在央视播映,获得了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并入选国产优秀动画片推荐名单。电视游戏、掌上游戏填补国内空白,网络游戏打入美、日等游戏强国,新媒体产业发展显现良好态势。

4、行业应用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内集聚了一批行业应用型高新技术企业,涉及新一代融合通讯、移动互联网、纳米材料、物联网、节能环保等领域。截止目前已累计69 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

三、创新创业人才集聚,自主创新项目成果突出

苏州工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围绕园区“科技跨越计划”,全力打造一流的科技创业载体,广揽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始终在培育和完善创业服务体系上狠下功夫。近年来,我孵化器以“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工程为标杆,以“姑苏领军人才”、“园区领军人才”为抓手,用足用好各类优惠政策,大力引进拥有学术专长的海内外领军型科技人才及团队落户区内实施自主创新型科技创业项目,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创新企业,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的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今年3 月,苏州工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在“2011 全球创业周峰会”上,荣膺“最佳创业园区奖”。

截止目前,苏州工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共辅导企业获得的人才项目累计有国家“千人计划”6 人,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17 人,姑苏领军人才24 人,苏州工业园区领军人才44 人。这些领军人才、创业团队为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发展、打造高层次创业人才集聚区和科技创新重要示范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四、创新效应凸显,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随着企业和人才培育环境的不断完善,在孵化器的全方位服务与引导下,一批优秀青年创业者脱颖而出,企业自主创新成果在园内遍地开花,众多企业在各自的研发领域崭露头角,表现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2007 年8 月26 日,浩辰科技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最具影响力创新成果100 强暨中国创新企业十大人物颁奖盛典上,捧得“中国最具影响力创新成果100 强”大奖;2008 年1 月19 日,中国国际私募股权投资论坛在北京召开,国际科技园内企业儒豹手机搜索被评为“2008 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30 强”。创达特(苏州)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谭耀龙博士成功入选。2008 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奖;从事手机与互联网定位系统研发的贝多科技跻身《红鲱鱼》全球百强榜,荣获“2009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十佳”;2010年大创信息开发的城市公交营运调度系统被引入上海,服务上海世博园区,保障世博会期间车辆的正常营运调度工作;2011 年5 月,鼎晟网络研发的“云计算操作系统”和“eeRobot 自动编程机器人”软件产品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荣获 “网上软博会十大创新产品奖”。

五、成熟企业上市培育步伐加快

苏州工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力做好优秀企业,尤其是毕业企业股改上市的培育工作,有的放矢地引导成熟企业做好上市筹备。

苏州工业园区属于开放新三板的国家级高新园区,同时,孵化器内的企业有着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规模普遍偏小、成立时间较短等特点。因此,这样的企业可通过新三板体现公司价值、利于企业融资、实现对投资者的回报及退出、规范公司运作完善公司治理、树立公司品牌;规模较大、发展较快的企业,进入新三板后,随着转板机制的建立,将可以直接转主板或创业板。目前孵化器已在培育14 家企业中进行新三板的上市辅导工作。

六、毕业企业发展迅速

2010 年苏州工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又成功孵化出五家优秀企业,年销售收入均达千万。至此,我孵化器累计毕业企业已达119 家。

近年来,毕业企业成绩斐然,大部分毕业企业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及科技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宇软件跻身“2008 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最佳实践”50 强企业、蝉联两项中国服务外包大奖,并荣膺“中国ITO 外包10 强”;凌志软件蝉联“中国软件出口(外包)20 强”;蜗牛电子多次荣获中国游戏业最高奖项——金翎奖,2009 年游戏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二;瀚远科技总经理肖峻涛荣获 “苏州市十大青年创业先锋”称号等。

七、创新服务迈上新台阶

苏州工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在优化创业创新的软环境上下功夫,逐步形成了针对科技企业的六大服务体系,包括招商前期服务、创业注册服务、政策信息服务、技术支撑服务、成果转化服务和投融资服务等,并建立“客户经理”团队,实现“一对一”保姆式服务。同时积极探索、推行创业导师体系,在客户经理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由联络员制度、辅导员制度和创业导师制度组成的创业导师体系,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10 年,孵化器继续加大对企业的深度服务力度,筹建生产力发展中心,打造面向区内中小企业的一站式科技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和全方位的一站式窗口化服务,并成立中小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中心,针对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财务,法务、IT 系统管理等非核心业务的外包需求提供相应增值服务。

同时为帮助企业在创业初期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去,更好地扶持企业快速成长,孵化器先后建设了包括软件评测中心、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动漫游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中小企业信息化(SaaS)平台、软件培训中心、综合数据服务中心在内的较为完善的公共技术平台体系。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帮助企业积极开拓市场,加强企业交流与合作,联合当地动漫游戏协会、软件行业协会、光电协会、融合通信联盟等行业组织,带领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行业盛会,如南京软博会、大连软交会、香港电子展等。定期举办企业家训练营、IPO 主题交流沙龙等创业辅导活动和人力资源、品牌塑造、财务审计等公益讲座。孵化器不但带领企业走出去,也积极将行业品牌会议引入园内,多次承办苏州影视动漫创意投资大会、SEPG 中国大会、创新中国DEMO CHINA 总决赛、中国(苏州)手机游戏高峰论坛、软件全球化亚洲论坛等活动,为园内企业打造更加高效、务实的交流平台。

第六部分 “十二五”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苏州工业园区工委、管委会要求我孵化器在“十二五“期间建成“三个高地”,即产业高地(高水平研发和新兴高科技产业集聚之地)、创新高地(科技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和有效运转之地)和人才高地(高素质人才集聚之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实现“三个高”,即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发展。建设“人才新高地、科技新硅谷、城市副中心、创业首选地”。我们将根据这一总体要求,细化、落实园区“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加快科技创业服务载体建设,不断完善和探索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不断跟踪产业发展趋势,优化产业布局,以孵化优势新兴产业和引进高端人才为重要任务,努力提升企业的创业成功率和创新能力,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把苏州工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创新创业服务示范基地。

二、总体目标

以软件研发、集成电路设计、数码娱乐、应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基础,积极拓展新兴产业领域,到“十二五”末,使孵化器企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0 亿元,形成200 家在孵企业规模,集聚1 万名高科技研发人才,重点培育出5 家销售额超亿元企业,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创业孵化基地。

三、发展战略

1、加快孵化器建设,完善各项基础设施。

2、通过构建与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强化客户经理团队制度、组建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措施,强化企业深度服务。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做大主业(科技招商和科技孵化服务)同时,促进企业结构转型,加大高端服务业比重。

4、以园区3+5 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导,加大对物联网、智能电网、融合通信、光电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项目引进和扶持力度。

四、具体措施

1、进一步加快孵化器建设步伐,以一流载体支撑产业发展。加强孵化器本部环境建设,并按照园区十二五发展方向,统筹推进桑田岛纳米产业孵化基地的规划建设,力争率先建成新兴产业基地。

2、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为企业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①进一步推进生产力发展中心的功能整合和服务深化,完善运行细则、服务范围和组织机构;积极引进融资担保、软件租赁等新兴中介服务合作机构,推进企业非核心业务的服务项目向纵深发展。

②继续完善创业导师体系,加强企业专家库的建设,辅导初创期企业快速成长。

③加强企业对外交流,继续引进苏州影视动漫创意投资大会、海峡两岸光通信论坛等行业盛会;同时,积极做好DEMO CHINA、黑马中国大赛、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等专业展会的组织发动和项目对接工作,以人才带项目,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⑤加强与亚杰商会、华源科技协会等国内外知名组织和中介机构合作,积极组织行业企业家交流沙龙,为他们们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

3、加强新兴产业培育工作。

①密切跟踪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趋势,审时度势,抓住国家十二五规划对软件、信息服务和集成电路产业大力扶持的机遇,巩固和发展孵化器优势产业。

②根据园区新兴产业发展布局规划,重点引进、培育一批融合通信、纳米光电新能源、微纳制造等新兴产业项目。

4、重点项目重点培育,加快打造产业高地。

积极配合园区管委会落实企业“扎根计划”,对园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帮助它们尽早成长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

4、强化领军人才支撑,大力推进招才引智工作。

①以“金鸡湖双百人才”工程为标杆,用足用好各类优惠政策,大力引进海内外科技人才及团队,继续做好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姑苏领军和园区领军等各级领军人才项目的辅导和跟踪落实。

②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努力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个性化服务,培育和打造知识型企业家群体,建立广泛的、有特色的企业家和专家网络。

5、进一步壮大创新主体,推动新兴产业裂变成长。

①帮助企业积极申报各类政府补助、项目奖励等政策优惠,减少企业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时的资金投入。

②积极邀请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入住或参与园内企业活动,努力解决中小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期的融资困难。

③支持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发展私募基金,辅导、扶持园内优秀企业及毕业企业加速成长,帮助企业成功上市。

6、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积极鼓励发明创造,支持专利申报,推进专利应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

7、加强孵化器自身品牌建设,提高行业知名度

①继续加大内部教育培训力度,全面增强队伍“造血”功能,完善新老员工“传帮带”制度,强化员工队伍的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建设。

②完善选拔任用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臵,加强绩效考核管理,不断增强员工队伍的前进动力。

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提供孵化器竞争力。④加强孵化器标识管理,推进孵化器媒体宣传,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上一篇:节约主题演讲稿 高中国旗下下一篇:搞笑课堂之经典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