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游戏活动解读

2024-10-23

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游戏活动解读(共17篇)

1.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游戏活动解读 篇一

如何结合主题活动更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

单 位:江阴市文林富昌幼儿园 姓 名:黄丹霞 职 称:小学一级 邮 编:214416

电 话:0510——86341676—8021 [内容提要]:

区域活动是游戏化的小组教学活动, 幼儿园主题活动是幼儿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的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如何结合主题活动更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结合主题活动设计区域活动。

二、主题活动中融合区域活动。

1、区域活动中生成主题活动。

2、区域活动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先行”。

3、区域活动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

三、区域材料设置创主题活动环境。

四、让区域活动推动发展主题。[关键词]:

主题活动、区域活动 [正文]:

《纲要》中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而区域活动正是游戏化的小组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是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材料、玩具和学具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通过操作、摆弄、发现、讨论、拼搭等活动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主题活动课程则是对幼儿发展所需制定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幼儿园主题活动是幼儿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的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

主题下的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幼儿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随着教育观念、教育性质、教育功能的发展,区域活动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它不再是某个固定的模式。只要立足于我们的课程目标,立足于孩子发展的需要,它就更富其价值和生命力。它应与我们的主题背景相融合,通过环境的创设,通过孩子与材料的互动来促进其发展。教师通过观察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更好地设计我们的教学活动,从而使我们的主题实施更加深入有效,孩子的发展才能实现其最大值。

一、结合主题活动设计区域活动

如何能使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真正体现出来,真正实现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愿的状态下,通过自身的探索与多层次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获得有益的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认为在根据主题开展幼儿区域活动前,首先进行区域活动的设计上是很有必要的,这为开展幼儿区域活动奠定基础,使教师更全面、系统地审视活动的规划布局,也使区域活动的开展具有更明确的目标,强化主题意识。

在设计时,我们根据预设的主题活动,不但考虑到主题活动中哪些内容适合运用于自主性较强的区域游戏,而且体现了多层次的活动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符合自己水平的学具和内容,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爱好去从事自己的学习活动。而教师则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提供帮助和指导,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从而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并提高了幼儿对主题的认识和关注程度。

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完善的区域活动设计便于区域活动的开展,能使教师实现了从大兵团的教学形式到小组化的转变,我们的教师能从繁重的讲课任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幼儿,与幼儿单独交流沟通;有更多的机会倾听幼儿,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适宜的帮助;有更多的机会捕捉幼儿的信息、兴趣点,给予积极的回应。

二、主题活动中融合区域活动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活动中生成主题活动。

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材料的投放者和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及孩子的特点需要,在区域活动中先行材料投放,通过观察,发现某些学习内容是大多数幼儿的兴趣点,同时,发现幼儿在操作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是零碎的、肤浅的,但却具有继续探索的价值。于是,就有了提升幼儿经验的需要,从而生成了集体教育内容。

如:在投放材料时,我把一些小瓶子小罐子投放到探索区。没想到,孩子们一有空,就用这些小瓶小罐盛水倒水,玩得不亦乐乎,一边嘴里还会自言自语:“浇水啦”“沉下去了啦”“„„”几周后,便在观察孩子活动的基础上生成了“有趣的水”的主题活动。通过设计系列活动,让幼儿观察水的特征;了解水的三状态;探索冰的溶解方法;想办法让开水变凉等,整个系列活动孩子都非常开心,对水也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

2、区域活动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先行”。

作为教师首先考虑的是孩子,因为孩子才是活动主体。只有了解了孩子,设计的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发展。我们确定好主题以后,不仅要考虑预设一些教学活动,更要想想在区域活动中作哪些调整,将一些旧的主题材料替换掉,投放一些与主题有关的新材料,了解孩子对此活动兴趣,同时,让孩子通过区域活动,发现问题,引发思考,积极探究,获取与积累直接的经验。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已有经验、发展层次等,再进行梳理,将一些符合孩子兴趣的、有价值的东西生成集体教育活动,帮助孩子交流与提升经验。

如进行主题活动“身边的科学”时,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玩探索区的风铃、保鲜袋、纸杯听筒、小乐器等材料,我们就生成了“叮叮当当”“会唱歌的风铃”、“我和朋友打电话”、“快乐小乐队”等活动,一起交流探索各种不同的物体所发出的不同声音;分辨哪个是乐音,哪个是噪音;了解声音可以传递等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如:我们在进行“秋天的画报”主题活动时设计了一个本土化的集体教育活动“树叶贴”,老师把树叶贴画先投放于美术区内,发现大多数幼儿只是模仿范例贴画,小部分幼儿能进行创意:根据树叶的不同外型制作成“公鸡”,“蝴蝶”等画面。只有一位幼儿想利用剪刀进行修剪树叶创造出富有创意的“小帆船”。于是,在集体活动中,老师让幼儿先欣赏区域活动中的幼儿作品,再把活动重点放在引导幼儿根据树叶造型进行充分想象:象什么,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最后再出示那位小朋友制作的“小帆船”作品,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思路,使幼儿在制作树叶贴画时思维活跃,进行自己独特的创意。幼儿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

3、区域活动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

在集体教育活动中,为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我们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动手动脑操作摆弄。但是,有时受材料的局限,不得不分组多人合用一些材料,许多被动型的幼儿只能被动观望。那么区域活动便是最好的弥补。还有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由于幼儿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有些反应慢的幼儿刚有些开窍,由于时间的不允许,被迫终止探索。那么可到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再有,集体教育活动结束,个别幼儿对探索的内容,意犹未尽,还有深入下去的需要,区域活动正好可以满足这些幼儿,使其的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如:在“可爱的动物”主题中的集体活动《把小动物变成一样多》,数字认识的不同,使操作次数增多,在一堂课的时间里,难以完成所有的教学目标。这时我们就把这一教学内容放在区域活动中,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得出规律和结果。孩子在区域活动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主动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且区域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打破了集体授课的形式。教育的出发点从教师、教材转向幼儿,强调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体,也为孩子对于主题内容的掌握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

区域活动可以为更好的开展主题中的集体活动做铺垫,也可以是集体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每个教学方式都有自己优势,把教具材料投放到区域里供孩子复习,老师通过自己的观察及时了解孩子掌握的情况,以便指导和帮助孩子掌握这些教学内容。教师对于幼儿的指导也是直接的,教师参与到某个学习的区域,面对5~6名幼儿,指导更有针对性。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和需求,使每个幼儿的都得到均横的发展。

三、区域材料设置创主题活动环境

《纲要》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为“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由此可见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环境和材料是幼儿游戏的向导和舞台。”这是我们在准备和投放游戏环境和材料时遵循的原则。

区域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地、静止地去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幼儿园区域游戏的教育功能主要就是通过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来实现的。

材料是构成幼儿学习环境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在创设区域是应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投放难易不同的材料以满足孩子的多方面的需求。如在主题“秋天的童话”的活动中,我设置了有关美工的区域活动,这个活动需要准备许多材料,有难度高的拼贴材料,也有适合中等水平的添画、以及简单的撕贴、制作,这样在活动中就顾及到全体,是每个幼儿都有参与动手的机会和愿望。于是 在《多彩的秋天》这一主题中,我们把网络分成几大块面,根据气候和具体情况分块逐步实施。带领幼儿去户外采撷秋景,收集了各种树叶标本、种子、芦苇、水稻、小麦等农作物,进行树叶拼贴,果实组画,或栽种、悬挂在教室里。收集多种水果、干果投放在区域中,让幼儿用皱纹纸、粘贴纸、水果包装纸进行装饰,成为生动活泼的水果娃娃,陈列在教室中。把幼儿画的枫叶、银杏叶,彩色碎蛋壳、皱纹纸团、蜡光纸粘贴的水果剪下来,和废旧报纸做成的树枝结合,布置成秋天的树,丰富了主题,美化了教室环境.四、让区域活动推动发展主题

所有的区域活动并不是在主题活动建构后马上就能创设出来的,可能在刚开始的时候只有两三个区域与本主题有关,但随着主题的持续开展,区域活动会越来越多,有的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有的是孩子们自主地发展下来的,这些区域呈现了自然性、延续性和发展性,推动了主题的深入开展。

每次主题活动后,我们进行积极反思,我们认为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是没有生命力的。为此,我们通过自我反思、集体反思的方法,提高组织区域活动的能力,着眼于自己区域活动组织过程来分析自己作出的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借助教师自己的教学档案,包括区域活动设计、观察记录、反思调整、典型案例等进行。如每个主题对区域活动计划表进行反思,包括区域目标、材料的投放、指导,借助区域入区统计记录,区域观察表进行回顾,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调整措施,为下个主题区域活动目标、材料、指导的调整提供依据。如:反思主题区域活动目标与主题是否相符,区域内容对主题活动的开展和深入起到哪些作用;为什么幼儿对今天投放的材料不感兴趣,原因可能为没有介绍材料或材料太难,或不明白操作方法等,提出下周试着从幼儿实际入手的意见。通过集体反思,以“旁人”的眼光来审查自己的区域教育实践,要求教师互相观察彼此的区域活动教学,详细记录他们所看到的情景,每个教师以自己教学生涯所积累的经验去分析问题,促使大家各自思考、重构和扩展自己的经验和理论,大家聚在一起进行研讨。如:观摩后,面对三个主要反思问题:你从活动中得到哪些启发?你有哪些建议?对此活动你有哪些困惑的地方?引导教师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切实地解决区域活动中一些困惑。通过反复研究反思,教师们真正成长起来。他们不仅逐渐养成了善于反思的习惯,而且形成了一个学习研究共同体,每位教师的能力都获得提高,促进区域活动研究的深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由于各种活动模式都存在着各自不同的优势,我们要思考主题活动统领下的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以及区域活动在主题式教育课程中的高效运用模式,促使所有的学习资源都围绕“为了幼儿多元化全面发展”这一核心服务,从而进一步加强对幼儿自主性学习的研究,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导课程》

2.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游戏活动解读 篇二

一、中国公益事业现状

首先, 政府主导公益事业。社会学家卢汉龙认为, 公益事业应该做“市场不为, 政府不能”的事情[2], 但在中国, 公益事业基本上还是政府工作的延伸部分。从表面上看, 这样做十分有效, 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人们从事公益事业的积极性。

其次, 从捐赠数量来看, 国内个人捐赠逐渐赶超企业捐赠。长期以来, 我国个人和企业捐赠保持着20%以下和80%以上的比例。然而, 汶川地震个人捐款总量与企业平分秋色。

第三, 中国企业与企业家开始深度参与公益事业。现在很多企业把建立企业形象的目光转移到参与公益活动上来。据有关统计, 90%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历史上都有过捐赠行为。

二、当前对企业做公益的认识误区

虽然我国社会公益事业飞速发展, 许多企业也参与其中, 然而对于企业做公益的影响和作用, 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1. 误区一:企业做公益就是奉献

一谈到做公益, 很多企业希望公益活动“纯洁高雅”, 将公益事业与企业经营分开来谈, 其实这种说法是否应该提倡有待商榷。早在18世纪,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说, 如果企业单纯是为了做公益而做公益是一定不会成功的。企业做公益不仅仅是奉献, 因为在奉献社会的同时, 还给企业带来了利益。所谓的利益, 表现在企业业务成长、品牌建立和企业形象优化等有形和无形资产。

2. 误区二:企业做公益就是作秀

企业做公益往往会遭到社会公众的质疑, 并认为企业无非是在“作秀”罢了。许多企业不参与公益活动, 就是为了避嫌, 害怕参与公益可能带来较大风险。这就需要利益相关各方站在公正公平的立场来看待问题, 一方面, 企业对公益事业的宣传要恰到好处, 要以“公益”为大前提, 切忌宣传不实、宣传过头等现象。另一方面, 社会公众更应该从实际的角度出发, 既要对那些“作秀者”辅以社会教育, 又要推崇那些具有公益心和责任感的企业, 并予以支持和鼓励, 共同推进公益事业。

3. 误区三:企业做公益一定增加成本

有些企业认为参与支持公益事业, 增加企业经营成本。但只要仔细研究一下, 我们就会发现, 通过参与社会公益, 履行社会责任, 能与合作伙伴、政府、社会公众建立融洽的关系, 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而推动企业发展。所以, 企业首先应克服短视的狭隘, 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些, 营造企业发展的大环境, 勇敢地自觉地承担起社会责任。

三、企业开展公益活动的步骤

1. 精心策划

企业做公益不能是公益活动的简单叠加, 应该把公益活动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 才能真正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促进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2008年1月4日, 国资委公布《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要求, 央企把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公司治理, 融入企业发展战略[3]。这将带动我国更多的企业实施公益发展战略。将公益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应遵守下述原则:

首先, 一致性原则, 即企业公益活动的主题一定要与企业文化和理念一致, 与企业要塑造的品牌形象一致。万宝路一直都积极赞助各项国际体育事业, 尤以国际一级方程式车赛最有声望。因为一级方程式赛车手的形象正符合万宝路要塑造的“男子汉形象”, 一级方程式赛车所体现的精神正是万宝路牛仔具有的精神, 这是支助活动与品牌形象完美结合的典范。其次, 长期性原则。企业良好公益形象的树立不是一蹴而就, 而是需要社会公众通过多次参与企业公益活动, 才能建立起对企业较为确定的看法。企业将公益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 围绕公益项目主题, 不断创新, 持之以恒地开展公益活动, 保持公益项目的相对长期和稳定, 才能收效良好。

2. 组织实施

企业根据前期策划, 实施公益活动时应注意两点。首先要做好内部宣传工作, 使全体员工对企业的宗旨、企业文化有明确的认识, 从而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使企业产生强大的内在推动力, 这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基础。其次, 企业需要借助大众传播媒介传播有关信息, 使其公益行为能被广大社会公众所了解和赞赏, 使企业的形象在公众心中逐渐地建立。现在企业可借助的传播媒介很多, 比如制作公益宣传片, 与媒体合作, 携手公益组织等。同一个事件, 媒介呈现方式不同, 将直接影响公众的认知。所以, 根据公益活动, 选择适宜的传播媒介, 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收集反馈

收集评价反馈信息是有效开展公益活动的重要环节, 能考核和检查所采取的方案是否有效。收集评价反馈信息的方式有很多, 比如媒体报道、网络评论、现场调查等。企业要及时汇总整理反馈信息, 做好项目总结, 为下次开展公益活动提供借鉴, 并根据变化调整公益发展战略, 以便确保企业形象塑造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

四、结束语

大多数现代企业, 特别是大中型成功企业十分珍惜和注意培育自身的社会地位, 想通过参与公益活动, 履行社会责任, 展示企业形象, 赢得潜在市场。但是, 只有赢得社会公众认可的公益活动, 才能够有效树立企业和品牌形象, 有效地改善和优化外部环境, 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

摘要:目前, 国内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参与公益活动, 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塑造企业形象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阐述中国公益事业的现状, 分析企业做公益的认识误区, 探讨企业如何有效开展公益活动, 从而在社会公众心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关键词:公益活动,社会责任,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张虎.企业公益战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

[2]张向前.和谐社会企业公益活动管理研究[J].科技和产业, 2006, (11) :57-61.

3.如何有效地开展建构游戏 篇三

一、在生活中积累构建的经验

要开展好建构游戏,首先就要引导幼儿细心观察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使生活中的事物在幼儿的头脑中建立深刻的印象。这样,幼儿在建构游戏活动中才有施展创造的起点。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引导幼儿观察各种物体的形状、结构、色彩,由近及远, 由局部到整体,随时随地地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我们先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物品,如活动室里的桌椅、电视、电风扇及它们的摆放,寝室里的小床、被褥,活动场地上的跷跷板、滑梯、秋千、蹦蹦床等,教会幼儿观察的方法,养成幼儿细心观察的品质;接着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常见或少见的物品(体),如电视机、电风扇、各类家具、小动物、汽车、火车、飞机等,逐渐让幼儿养成对生活中碰到的事物都仔细观察的习惯,为幼儿今后的建构活动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本学期我班开展了建构游戏活动 “我的幼兒园”,为了让幼儿知道要建构什么、如何建构,我们通过上课、园内参观,指导幼儿认真细致地观察幼儿园的具体事物,从而加深幼儿对幼儿园的感性认知。如带幼儿散步时,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各种建筑、大型玩具的布局,各种场地的分布……,下课时,组织幼儿观察各班小朋友活动的特点,放学时,组织幼儿观察放学的情景,家长入园接小朋友的情景、幼儿和家长在游戏区游戏的情景、幼儿和家长离园的情景……幼儿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与印象,在进行建构游戏时就胸有成竹了。

教师有意识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体味生活,使幼儿的头脑中积累丰富生活经验,是幼儿进行建构游戏感性的基础。

二、在合作中培养幼儿的建构技能

一定的基本建构技能,是进行建构游戏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我发现,当老师真的要教孩子怎么玩新玩具的时候,面对眼前的玩具,幼儿是没有心思细细去听老师讲怎么玩游戏的,他们很兴奋,径自自己玩弄玩具,不会理会老师在说什么;相反,如果哪个幼儿有了好的玩法,会很快在幼儿中间传播,大家竞相学习。据此,当某种游戏需要教师教给幼儿一些技能的时候,我会和常在老师身边绕的幼儿一起玩,展示我的做法、玩法,其他幼儿看见了,一是会跑到老师这里和老师学习新玩法,二是会拽走某个幼儿“和他好”,向他学习新玩法。再有,一些有想法的孩子常常会有很多自己的玩法,和他合作的孩子会很快学到新的玩法,增长技能,作为老师的我也向他学习,再和其他的孩子合作游戏,很快新的玩法又传播开了。在合作中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效果要好于老师的讲授。

三、巧定主题,提高幼儿的建构兴趣

在构建游戏活动中,我发现老师定下主题后,会有一部分幼儿表现出不喜欢这个主题,不愿意进行这样的游戏的情绪,态度很消极,个别幼儿会直接说“我不喜欢玩”,这样的态度会使一些幼儿也受到消极影响,在接下来的游戏构思中表现的也不积极,使游戏活动的氛围大打折扣。因此我改变了定主题的方式:与幼儿商讨式定主题。

4.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 篇四

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了幼儿园教师及幼儿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对集体教育的有效补充,区域活动承载着独具的教育价值,既把课内和课外的行为、情感、技能有机联系起来,将教育者的教育意图渗透其中,又具有自主性、自选性、小组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之一。那么幼儿园如何更好开展区域活动,下面结合实际工作,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精心准备 : 在区域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准备工作,因为它起着决定性作用,关系着区域活动是否正常开展。它包括区域环境的创设和区域材料的准备,在区域活动中活动和材料是活动成功的关键,只有在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中孩子才会获得经验和知识。

创设有效利用的区域环境: 区域的设置并不是越高档、越豪华、越漂亮越好。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来规划,要但它是不是便于孩子活动,利于孩子发展,符合孩子的需要。环境的创设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心地投入活动,充满信心地探索问题,这才识创设区域环境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它的价值所在。

我们的区域设置是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商定布置的,主要采用固定与灵活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具有固定的区域位置,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幼儿的兴趣灵活设置、调整区域的场所,满足不同的幼儿需要,也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活动,达到探索的目的。

首先,材料要具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是指材料必须能够引导幼儿动手、动脑的活动。我们之所以提出材料必须有探究性,是因为只有具有探究性的材料,才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才有利于引发、支持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更重要的是儿童在动脑思考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是儿童是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

用心组织与指导: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与指导是主要环节,也是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幼儿的主动参与和教师的协助参与。教师在这个环节处于主导作用,应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性地活动,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教师该如何组织与指导,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指导作用呢?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制定规则.区域活动既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同时也是教师所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因而,区域活动规则的制定应该是由教师和幼儿来共同完成的.首先,在活动前明确规定。有些活动规则是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是要求幼儿在活动前就必须要遵守的。这类规则一般在活动前就必须提出来,如玩沙是幼儿最喜爱的区域之一。如果活动前没有明确规则,那么有可能孩子到处扬沙,虽然孩子尽兴了,可是眼睛、嘴巴就受伤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前就说明要求:不准对着别人扬沙,更不准把沙子扬到区域外面去.其次,在活动中逐步形成。有时幼儿遇到有关规则的问题,教师可以不急于告诉幼儿该怎么做,而是让幼儿在谈论与反思中逐渐建立起相应的规则。讨论往往是围绕在区域活动中所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展开的。而这种问题幼儿又无法自行解决,谈论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相应的规则,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在活动中争抢玩具、争抢角色这类情况,教师便可以组织幼儿就发生的问题展开讨论。有一次,在表演区,我投放了一套新服装,结果全班孩子围者争抢服装,令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大家用求救的目光望着我,于是,我把孩子们召集在一起讨论如何处理这件事。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不能抢!”“大家一起玩。”“轮流玩!”这是,我趁热打铁地说:“大家真懂事,我们轮流玩!没有轮到的小朋友在旁边当观众,不能上来;轮到的小朋友不能玩太久,也让更多的小朋友来玩。”就这样,我和孩子们把规则定下来了。小朋友们又开开心心地玩起来了。采用这种方法制定活动规则,幼儿容易接受,并能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 教师的参与指导.在活动中,教师不能把角色停留在提供活动材料、安排幼儿进入区角、主持幼儿的分工与合作、解决孩子间的纠纷,使幼儿处于高控制之下。而是要善于观察,还要适时、适当的引导、启发、激励,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活动,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地表现自己、总结自己,促进幼儿自主性的提高。要不断地来回在各个区域间观察和参与游戏,要留意每个孩子的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争对出现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时机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一起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逼迫幼儿接受,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活动,使幼儿很快出现厌倦情绪,大大减少幼儿的积极性。耐心的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是任何一个活动的重要环节,不可缺少。在过去我们总是在活动后草草收场没有评价,它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发、自愿的进行交流、讨论、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共解难题,提升经验,提供充分表现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激发再次活动的愿望。评价的结果也往往影响到幼儿以后的活动情况,评价对幼儿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所以,评价也要有一定的技巧,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都不能只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的评价。区域活动的评价是为了总结活动中表现,为下次活动出谋献策,鼓励幼儿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幼儿协作创新。激发幼儿再学习的欲望,在评价时,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为幼儿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把自己在活动中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这不仅能增强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间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不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幼儿学会观察别人总结自己,在幼儿自主评价时,教师少采用鼓励性语言来引导幼儿,如:你的小手真棒,你搭建的是什么呀?怎么建的?你得什么最有趣?为什么呢?通过幼儿间互相评价、自由交流、幼儿也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学习别人的优点,促进幼儿共同进步,提高合作交往意识。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具体的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加以鼓励、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提出不足,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自己的意见加以总结,教师的评价也可以从多方面进行。首先,从幼儿形为习惯评价,“今天哪组小朋友主动收拾玩具,哪组小朋友活动时声音较小,XX小朋友主动把玩具让给别人等,XX小朋友没有遵守规则,随便到别的区捣乱等。

其次,从幼儿掌握的知识技能上评价,今天玩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在玩动手区时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最好呢等?再次,从情感体验上评价,你玩什么游戏最高兴,为什么?今天你有什么快乐的事情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区域活动是幼儿最高兴的活动,如何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发展的环境,如何进一步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更好地为幼儿的主动发展服务,我们还会不断的努力。

5.如何有效地开展绘本阅读活动 篇五

一、观察、清晰地阅读绘本,多角度走进绘本,叩响绘本阅读之门

(一)选取贴近幼儿生活的作品

引发幼儿主动观察

1、品味语言

潜心推敲

2、梳理内容

精心取舍

(二)选择形象生动的作品

吸引幼儿细致观察

生动活泼、形象有趣、情感浓溢的绘本作品,更容易激起幼儿观察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

(三)开展精读细读深读

引领幼儿深入观察

1、教师要首先要用心观察、细心寻找、耐心读懂读透画面形象、色彩及构图的用意。

2、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向幼儿提出引发认知冲突的疑问,以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涵,彰显绘本主题。

二、大胆想象、丰满地阅读绘本,多视野融入绘本,展开绘本阅读之翅

(一)根据名称或封面

大胆预测故事内容

(二)调用生活经验

合理地设疑联想

三、情境创设、探究地阅读绘本,多层次迁移绘本,掘出绘本阅读之泉

(一)创设促进性的阅读环境

吸引幼儿自主阅读

1、提供丰富的自主阅读材料。

2、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

(二)开展绘本阅读中的游戏

引发幼儿主动探究

通过游戏情景的创设和利用,有目的、有重点的预设一些游戏情节,引发幼儿深入的领悟绘本。

四、多形式表现、充分地体验绘本,多通道升华绘本,扬起绘本阅读之帆

(一)进行以园为主的阅读形式

引导幼儿主动表现

绘本阅读中还可以采用续编故事、仿编故事、创编故事(制作新的绘本)、童话剧表演,或其他领域活动加以配合的方式,更立体的感受整个绘本。

(二)辅以由家长配合的亲子阅读方式

6.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游戏活动解读 篇六

论文摘要:

在游戏中学习,寓教于乐,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表达,多元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

有效教学 游戏 寓教于乐 比较分析 讨论交流

多元评价

正文:

小学美术课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美术教师展示个人风采的主要舞台。传统的美术教育是一种“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活动,它早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那么,在以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健全合格人才为目的,大力倡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该如何摆脱以技法传授、技能训练为主线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有效地开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魅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呢?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探讨及多年的教育实践给我提供了如下一些粗浅的观点和看法:

一、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习

在倡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小学生具有好动、贪玩、好奇心强等心理特征,“游戏”是他们喜欢的活动,恰巧能满足他们贪玩好动的心理需求。“游戏”教学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其个性与能力的发展。譬如在教《化装舞会》这一课时,我先在幕后给几个同学戴上做好的面具,并在服饰、发型、道具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搭配,然后请他们“登台表演”,将一台“化装舞会”的盛宴呈现在他们面前,表演结束,同学们个个兴奋不已。我再问他们:是否想自己动手,举行一场化装舞会?大家齐声回答:想。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尔后,我再指导他们自己动手,人人参与,举行了一场趣味盎然的“化装舞会”。所以,我认为,在游戏中学习,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扩散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力,且寓教于乐,最大程度地愉悦师生的身心,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比较分析,在发现中提高

对比观察——比较异同——导出发现是美术教学中观察及欣赏和表现时常用的手段,通过多角度的比较分析,能提高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欣赏和概括能力,思维与表现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积极性,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对事物的深刻印象。譬如在石膏几何体的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将物体本身的各部分的大小、比例等,及不同物体的形状、大小、高矮、前后位置等,反复观察,比较分析,然后努力去表现其最本质的特征。再如,在教《大人国与小人国》一课时,我也是通过引导学生欣赏,通过“大”与“小”的比较与分析:和摩天大楼比肩的“衣夹”;搭着梯子才能爬上去吃的冰激淋;能驮着几个孩子爬行的虫子;可以在里面游泳的水杯„„通过比较,让孩子们分析事物的“大”与“小”,了解其本质,提高其参与意识。所以,我认为,美术教学中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有利于释疑解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与审美能力。

三、讨论交流,在思考中成长

《美术课程标准》按学生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了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强调综合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变换模式,要将讨论式教学融入课堂。讨论式教学以启发式教学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讨论交流,让孩子积极参与,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常会用到讨论式教学方法。譬如我在教《会响的玩具》一课时,提出下列问题供学生讨论:你知道哪些会响的玩具?它们为什么会响?请你思考一下如何制作会响的玩具?通过孩子们的讨论交流,分析思考,教师稍作总结点评,一堂课的问题便解决了一半,剩下时间交由他们探究制作便可以了。所以,我认为,讨论交流能让学生学会思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判断与表达,让学生在思考中成长。

四、多元评价,在评价中体验

新一轮课程改革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关注个体差异,实现了评价指标的多样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了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综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相结合,实现了评价重心的转移。新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健康的身心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利于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我认为,作为教师,我们应以真诚和善良的心态善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差异,了解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评价时不要以某一个高度为标准,尊重每个学生的感知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尊重其生命成长的历程,发现其闪光点,真正实现多元评价。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很注意多元评价的使用。譬如在一堂课的最后,往往会有一个作品评价的环节,我通常采用的是“师评、自评、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在沟通与协商中增进了解,在多元评价中反思与体验,有效促进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总之,教无定法,艺无止境,以上观点和看法也只是我个人在教学实践中一些粗浅的思考而已。现今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美术课堂呼唤具有创新性的有效教学活动,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广大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勤于实践,善于反思,并在学习、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掌握美术教学艺术的真谛,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

2、《浅谈小学有效教学策略》

7.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游戏活动解读 篇七

关键词:教师,幼儿,区域游戏

《指南》指出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是一种以游戏和自主学习为载体的活动形式。它以尊重幼儿意愿、培养快乐的幼儿为目标, 在幼儿能力范围内, 以培养简单操作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开展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幼儿学习方式。它也是幼儿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 其活动动机由其内部动机支配, 表现为“我要游戏, 我要玩”, 而非来自外部压力的“要我游戏, 要我玩”, 实现“玩中学, 学中玩”。区域游戏活动遵循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 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由、自在、快乐、健康地成长。中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说: 对于儿童, 做教师的责任便是如何教导他们, 使之成为健康活泼, 有丰富知识的人, 凡孩子自己能够做的事, 你千万不要替他做。那么如何才能让游戏回归正常的轨道, 在《指南》背景下应该如何开展区域活动呢? 我认为: 教师要学会“巧偷懒”, 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

一、教师要巧做“懒老师”

( 一) 让幼儿“自己玩”

《指南》指出, 我们应当尊重幼儿的权利, 尊重他们学习和发展规律, 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调整活动的方向, 只有这样, 才能营造一个温暖的、宽松的、富有激励性的环境, 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学习, 愉快地游戏, 主动地探索, 快乐地成长。以中班区域活动《潮汕小吃店》为例。在活动开始前, 我在阅读区域里投放了很多有关《特色中国, 美食文化——潮汕小吃》的图片、文字资料、视频等, 幼儿在阅读区域里自主地看, 交流和讲述; 有的幼儿在美工区里尝试描画各类美食, 有的幼儿尝试把小吃的图片剪开自己进行拼图, 有的开始在建构区搭建潮汕建筑等来感受潮汕文化的……气氛宽松而自主。有些幼儿甚至产生了做潮汕小吃的愿望。为了能把小吃店运营起来, 幼儿们自主分成了六组: 大厨、小厨、服务员、客人、收银员、保安等角色, 在区域里扮演自己的角色, 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在幼儿们的建议下, 教师改变了班级区域的格局, 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品茶休息区, 专门供来《潮汕小吃店》吃东西的“客人”享受, 感受潮汕的茶文化。由于区域活动《潮汕小吃店》精心挑选了幼儿喜闻乐见的图片、视频, 从而激发了幼儿喜欢看潮汕美食, 动手画潮汕美食, 尝试做潮汕美食拼图, 开口说潮汕美食, 着手建潮汕建筑, 最后一起开“潮汕小吃店”的热情和激情, 在活动中, 有自由发挥的“自创”玩法, 也有团队开店的集体活动, 既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 又培养了幼儿的团队精神。

( 二) 让幼儿“自由想”

“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 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在《潮汕小吃店》里小吃零食的制作过程中, 小朋友自己开展了“制作小吃”的活动。这些小吃用什么材料制作呢? 幼儿们有的说用纸团做饺子, 有的说拿彩泥做肉丸子, 有的说拿橡皮泥做香芋糖……老师静静地坐在旁边听着小朋友们你一句我一句地在发表自己的想法, 最后鼓励幼儿们自己试一试哪种方法会更好。有的拿着纸团拼命揉、搓, 想固定成饺子的形状, 有的拿着黄色彩泥做鱼丸, 有的拿来树叶子做糯米鸡……虽然他们一开始失败了, 但是最后他们却集体总结出来, 原来小吃店的东西可以利用多种原材料去制作, 比如用纸团去做饺子的馅, 用橡皮泥做饺子皮, 再把他们包裹起来就成一个完整的饺子了; 用彩泥揉一个小圆球, 外面包一层白色皱纹纸就变成鱼丸子……给幼儿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的机会, 不仅能增进关系, 交流感情, 而且能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让孩子的思维更活跃, 敢于去想。

( 三) 让孩子“轻松做”

在建构区中, 由于大部分幼儿平时都生活在大都市中, 幼儿构建的房子局限于广州式高楼、广州式大厦。在区域游戏中, 教师投放了大量不同民族风格的建筑图片和资料, 孩子们多次观察和探索、尝试后发现原来房子除了高以外, 还有很多不同的风格, 房檐和屋顶叶可以引用其他民族的风格, 这样搭建起来更有特色。在整个活动中, 幼儿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为了实现自己的游戏意愿, 他们不需要老师组织, 便能积极动脑, 或者自己专心堆砌, 或者与人合作商量, 或者向老师请教, 他们总是竭尽全力, 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自主性得到了全面体现, 同时也反映了区域游戏活动对发展幼儿动作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以指南为依据, 教师适时介入幼儿游戏活动

( 一) 教师要“注意看”

幼儿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的个体表现, “从中了解幼儿的需求和想法、游戏经验、能力水平和个体差异, 进而有的放矢地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 针对区域游戏活动具体进展情况, 适时介入及时调整区域游戏活动策略。区域游戏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但是并不等于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可以把幼儿简单“放养”。在幼儿区域游戏活动中看似教师“轻松”了, 其实这对幼儿教师的幼儿游戏活动经验、对幼儿教师把握幼儿游戏活动水平、掌握幼儿教育发展规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要从观察和理解中获得乐趣”。在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时, 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 有的幼儿在一个区域玩三分钟就没有热度了, 想换另外一个区域; 有的幼儿快速玩完一个区域后开始“闲逛”, 这时教师的适时加入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到相应的区域中活动, 区域环境设计的多样性满足了不同幼儿多样化的需求, 这些区域环境氛围给幼儿提供一个探索、求知、交往、合作的交流平台, 让幼儿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和快乐。“教师只有在观察和分析幼儿游戏行为的前提下, 才能获得介入和指导游戏的依据, 而不是直接用《指南》中的标准作为引导幼儿行为的手段”。教师应找准自己的角色位置, 在区域游戏活动教学中以幼儿为主导, 主动站在幼儿后面, 静静地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在哪里。比如他是如何提问的, 他需要什么, 他想表达什么意思等等。在充分了解幼儿独特的想法基础上, 对在区域游戏活动中积极投入的幼儿给予肯定、表扬; 对于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帮助和鼓励, 从而培养幼儿兴趣、提高注意力、树立自信心。

( 二) 教师要“留心听”

倾听幼儿的声音, 不做无效介入。教师适宜的介入游戏还需要学会倾听幼儿的声音, 捕捉有价值的信息, 教师应做个有心人, 随时捕捉孩子的亮点, 善于发现幼儿的创新表现, 细心观察, 耐心倾听, 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教师适时的介入是为了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 在了解幼儿活动基础上, 提出有建设性、启发性的建议, 有助于幼儿整理归纳, 找出重点问题, 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在游戏中不轻易打断幼儿, 不主动把成人的观念和理念强制灌输给幼儿, 而是多以协商的方式支持幼儿的需求和发展, 不做无效介入。

( 三) 教师要“多打气”

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多鼓励和表扬每一位幼儿, 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无论孩子取得怎样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还要细心的观察每一位幼儿的表现, 参与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去。特别是建构区的操作类游戏中, 有些幼儿顾此失彼, 在堆砌建筑方块中经常失败, “游戏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 即使让幼儿尝试错误也是值得的, 而且, 也只有游戏才会给幼儿这样的机会。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的, 教师要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这个时候要给予他鼓励, 提醒他要注意细节和不同方块之间的衔接, 也可以邀请其他朋友一起玩, 从而重树信心。

《指南》的实施受益者除了幼儿还有幼儿教师, 因为老师不需要再绞尽脑汁地去想要玩什么游戏, 幼儿会不会玩, 怎样玩, 区域里要投放什么材料等。幼儿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学会巧做“懒”教师, 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孩子, 让幼儿的游戏更具活力与生命力! 让区域游戏活动在幼儿成长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 (教基二〔2012〕4号) , 2012, 10.

[2]陈冬贞.以《指南》精神为指导, 有效组织幼儿园游戏[J].考试周刊, 2015, (51) :194-195.

[3]蔡细细.如何依据《指南》适时适宜地介入幼儿游戏[J].学周刊, 2015, (14) :234.

8.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游戏活动解读 篇八

[关键词] 本土资源 区域活动 操作指导学习

G612

提到区域活动,在我们的老师中间可能有人把它作为集中教育活动的一种补充或者把它看作集中教育活动后幼儿的放松游戏,这两种看法都是有偏颇的。它能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幼儿的操作能力和探索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如何开发和综合利用农村的多种教育资源创造一个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是农村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的基本策略。如何发挥农村各种资源优势,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条件,积极开展有利于身心发展,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教育活动,将是所有幼教工作者不断进行探索的课题。在新《纲要》的引领下,我们面对现状,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的实践经验。

本人现从区域活动的设计和指导两个方面来谈。

一、区域活动的设计、准备

我这里要说的区域活动的设计,设计的不是具体的教育活动,而是活动的材料、环境。

(一) 收集、选择适合幼儿区域活动的操作材料

第一,通过幼儿收集。幼儿收集的操作材料主要是通过采集、参观等活动收集的。在幼儿收集的材料中主要是自然材料。自然材料,顾名思义是自然的、没有经过任何复杂的物理化学处理,它们向幼儿展示的是大自然最原始的美。例如,幼儿平时收集的饮料瓶盖,采集的各种豆子、废旧纸杯、毛线、瓶子等;第二,通过家长收集。家长收集的材料主要是幼儿不便于收集的或活动开展中需要家长参与制作、提供的。如玉米杆、麦秆、高梁秆等;第三,通过教师收集。教师收集的材料主要是通过教师自身及教师潜在的引导作用实现的;第四,通过社会收集。从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收集的丰富的、生活的素材促进操作活动的有效开展。材料的不断丰富,幼儿在丰富的材料、开放的环境中,有了更为广阔的创造天地。

此外,为幼儿提供和准备的操作材料我们注重安全、卫生、可操作性,避免不利因素限制幼儿的操作学习。因而,在操作材料选择方面我们特别注意。

(二)创设有利条件,便于幼儿进行操作学习

1.围绕幼儿年龄特征创设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创设适合幼儿操作学习的活动。小班幼儿年龄小,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又刚刚离开家庭开始集体生活,所以在小班的操作活动中,我们的创设主要体现家与游戏的感觉。如在小班开展主题为“我的鱼宝宝”的活动,主要创设了“鱼宝宝的家”、“鱼宝宝的衣服”等活动,让幼儿通过喂养鱼宝宝、编织鱼宝宝衣服等操作活动认识鱼,学习鱼的相关知识。中班幼儿动手能力逐渐增强,所以中班创设的操作活动适当增加操作的学习内容和难度。例如,开展“五彩瓶盖”活动,让幼儿通过操作瓶盖进行数学学习(如数数、比较大小、排序等)、美工装饰(如干果壳拼画、麦秆工艺品、麦编饰品等)等活动。大班则体现人文与地理特征,突出强烈的地方特色,人文环境。

2.结合本班主题开展区域创设

(1)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创意特色区域活动。

农村秸秆较多,有高粱杆、玉米杆、麦秆等,于是我们巧借这些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引导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积极地尝试,玩起了麦秆草编,用玉米杆芯加工制作成各种好玩的小动物,日常物品工艺造型等。我们还将本土特有的各种干果如(黄豆 黑豆 红豆 白云豆 绿豆 栗子 瓜子等)运用到我们教学中来,开展成班级特色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共同探索豆贴画,孩子兴趣浓厚,能主动参与,用各种豆子拼贴画,有可爱的小熊猫吃竹子,快乐的蝴蝶菜花蜜,有苹果,有梨子,有大树…各种小动物等,玩的不亦乐乎,这不仅拓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幼儿双手的灵巧性,也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2)充分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开展创意特色区域活动

为了提供给幼儿一个运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自由创作的空间,我们老师想尽办法,收集各种可以再次加工利用的物品,如(废旧毛线 纸杯 电线 塑料袋、光盘、水果冻壳、易拉罐、塑料瓶)等废旧材料,引导幼儿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改造与创新。如纸盒可以制作成楼房, 汽车,火车等;废旧一次性纸杯可以剪贴制作成望远镜,花儿,大象,长颈鹿,桌子凳子,可爱的纸杯娃娃等好多供幼儿玩的小玩具;果冻壳串成漂亮的项链,各种干果与彩泥相结合做成的各种有趣的动物;色彩鲜艳,易于造型的毛线在幼儿手中粘贴出了漂亮的大树,小鸡小鸭,各种花,动物等等;

二 、 区域活动的指导

区域活动的指导是开展区域活动的主要环节,是区域活动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幼儿的主动参与和教师的协助参与。

(一)让幼儿主动参与区域活动,主动探索学习。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教” 与幼儿的“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幼儿可自由选择 “我想玩什么,和谁一起玩,怎么玩,玩到什么程度”,自主决定游戏的材料、方式、内容及玩伴,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进行游戏,这样才能真正解放幼儿的手脚和头脑,让幼儿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如果老师只限制他们固定用一种方法,则幼儿的情绪和活动的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可见,给幼儿一些自主和权利,对孩子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二)有效利用评价手段,鼓励、引导幼儿进行操作学习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9.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九

二、优选内容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选择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在学习笔算加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之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因此可以互相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在经过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如二年级上册练习十一中的第4题先让学生看图,然后我问学生:“你能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小组同学听,这时学生的解决方法有:3×4+3,4×4-1,5×3。通过这种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维方法,互相促进,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再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后,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时,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一个人无法完成,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的四种物体的长度,一人记录,两个人测量,还有一个人监督测量并汇报测量的长度,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的快乐。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小组讨论。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例1时,对于水管的弯头有的学生认为它是角,有的学生认为它是圆的不是角,对于这种情况我让小组开展讨论“怎样认识水管的弯头的角”。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角的概念。

10.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游戏活动解读 篇十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的特点。将信息技术教学引入农村小学英语课堂不仅能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热情,还能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结构,推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农村英语课堂效率。小学农村英语教师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环境下,要引导教师利用、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模拟现实语境辅助教学,把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学习英语;农村英语教师要用心学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制作微课帮助学生自学、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要跟上时代步伐,利用网络等先进科学技术改善师生双边互动关系,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创设教学情境,突出教学重点

在当前的农村英语教学中,情景教学颇受欢迎,即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来创设认知的情境,从而构建教学的“生态环境”,让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在情境的创设上,语言往往显得苍白。而信息技术却整合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料,能生动而又形象地再现生活的原形,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传输,创设了较为真实的交际情境,避免了纯文字的讲解和凭空的三维想象,教学变得形象化、生活化、立体化。

2、扩展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 小学英语教学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小到饮食、问候、行为,大到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地理、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无不渗透在语言中。接触和了解异国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信息技术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展示英语文化背景提供方便,为了解英语文化架起一座桥梁。例如,五年级每个单元结束都有一个Fun facts,如果仅靠课本,无论是教师的讲解还是学生的讨论都很难开展,因为学生对外国的文化背景了解很少,当然不知道从何谈起。为了让学生容易理解,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文字、图片、音乐以及视频。然后,将它们整合成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充满异域风情的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得感性认识。这样,不仅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学生们的视野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世界意识显著增强。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常用手段,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使学生获得形象记忆和感性认识,如实物,模型、挂图等。受条件的制约,有时无法进行直观教学。但信息技术能突破种种限制,整合多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视听结合、动静共存的学习材料,有效地进行直观教学。例如,课本中有些食物农村孩子没有见过,如salad、pizza、hamburger;还有一些动物,如dolphin、koala、giraffe、lion等,不少学生也没有亲眼见过。对于这些单词,学生们只能对照课本上不太形象的图片凭空想象,学起来枯燥,难以记住。所以,课前我搜集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利用信息技术加以处理制成课件,并在显示单词的同时还配上发音和例句,让学生边看边读,效果非常明显。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4、信息技术为广大农村英语教师的课堂提供丰富的资源 现在计算机的集成特征与网络化和存储技术相结合,为我们农村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以及各种教学软件,如光盘、多媒体电子白板、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有利于农村英语教师开展各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在课堂导入时,可以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导入方式:播放动画歌曲,情趣导入。优美的音乐、欢快的节奏,配上色彩鲜艳的动画效果,既愉悦身心,又陶冶情操,还能激发学趣。新教材为我们提供大量孩子们爱唱、乐唱的英文歌曲,如学习三年级下册Head, shoulders , knees, and toes英文歌曲,我播放大屏,出来的音乐配上电子动画,一则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一看就明白歌曲内容。二则为本课的教学定下基调,做好铺垫。

5、运用微课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微课是一种简单的多媒体演示方式。它主要包括:微课堂(视频)、微设计、微反思、微练习、微资源和微简介。其中以微课堂为核心内容,基于问题解决,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某一个问题或一个知识点展开教与学,灵活、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突破重难点、传授技能、培养兴趣、启迪智慧等教育教学目的的数字化资源整合,每个视频时长在10分钟以内, 这符合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的年龄特点。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Fun story ,Christmas的内容之前,教师可以把圣诞节的相关文化及礼物用文字或图像以解说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并录制成微课堂,课前提供给学生学习、了解,这有利于学生带着对圣诞节的浓浓兴趣参与课堂学习。

6、信息技术条件下造就了农村新型的师生关系

作为当代教师,我们要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主动学习新知识,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迎难而上,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农村小学英语课堂, 信息技术条件下必然造就了新型的师生双边互动关系,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校讯通或微信群给学生布置作业或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并与家长取得联系、沟通,让家长督促、指导自己的孩子学习,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动态,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这种信息技术影响下的良性循环,很好地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促使新型的师生双边互动关系更和谐、更融洽。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合理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开辟了教改的新天地,推动着教学不断地前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我们的认识存在误区,有时不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削弱了它的教学辅助功能,甚至适得其反。通过亲身实践和深刻反思,我认为要想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现在很多人认为英语课堂上不用信息技术就意味着落后,不少老师课前搜集了大量的素材,课堂上频繁使用多媒体,一会儿用PowerPoint展现这个内容,一会儿用flash来呈现那个片段,切换不断,忙得不亦乐乎。多媒体占据大半时间,唱了主角,教学似乎是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几乎没有时间思考和交流,主体地位无法体现。以前课堂上那种气氛热烈的对话和讨论难觅踪影,语言的训练更是严重缺乏。多媒体信息技术虽然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但它只能起辅助作用。在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和展示相关知识的同时,还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去思考、讨论和练习。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才能获取最佳效果。

2、精心制作课件,多媒体教学主要通过课件来完成的,课件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我认为课件的制作宜精忌繁,(1)文字要精练,字号适中,字体变化不宜过多;(2)背景图案要淡雅,简洁明了,尽量减轻视觉的疲劳;(3)图片的数量、动画的成分和声音的刺激不宜过多。另外,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一味追求信息的容量,盲目增加教学内容。总之,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实际,遵循“实用、适时、适度”的原则,精选课件的内容。切不可盲目追求艺术感,甚至把本来简明的知识搞得繁杂,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

3、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往往因多媒体的便利而忽视了师生之间语言对话和情感的交流,多媒体的频繁运用使教学变成冷冰冰的人机交流。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虽然明显,但它不是全能的。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交际性和实践性,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如问候、讨论、回答等,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还能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使课堂教学充满着爱,体现和谐之美。这是多媒体无法比拟的。

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学手段,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有效途径。我们坚信只要合理正确地使用这一技术,就能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组织开展课堂教学

姓 名:高秀辉

单 位:焦山寺中心小学

11.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园舞蹈活动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园;美育;舞蹈教育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在构成舞蹈的诸要素中,动作是居于首位的,舞蹈即是以动作为重要表现手段的。幼儿舞蹈亦是如此。它与成人舞蹈所不同的是幼儿舞蹈是反映学龄前儿童的生活,表达他们思想、感情和态度的舞蹈。它是根据幼儿生理及年龄特点加以创编的。幼儿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教育和活动,可以增长他们的体力,促进幼儿骨骼、肌肉、呼吸、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加快幼儿新陈代谢,使他们的肌体不断生长发育。

而如今随着幼儿舞蹈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园的舞蹈活动也活跃起来,但是舞蹈教学问题不断存在,幼儿园舞蹈活动的质量也会受到限制,因为对舞蹈教育的不重视,各种舞蹈教育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幼儿正处于一个活泼好动的年龄段,所以对舞蹈和音乐的敏感度是极其强大的,孩子有先天的天赋,但是也要有厚实的后天教育才能将天赋将以巩固,就如今的幼儿舞蹈教育来看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孩子必然是个受教育的对象,所以我们所注重的问题根源肯定是教育者。第二,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其学习方式都一定的规律,与其身心发展和生理发展都有很大的牵连,舞蹈是以身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学科,对于我们新一代祖国花朵的教育,有一个科学的教学方式是必不可少的,现阶段很多幼儿园舞蹈教学方法单一,在舞蹈教学方面忽视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强硬进行教学,导致失去了舞蹈本身的活泼性和孩子对舞蹈的兴趣。第三,现在舞蹈教学中,很多舞蹈教师只是单一地进行模仿式的舞蹈教学,舞蹈教学方式缺乏趣味性,导致很多孩子讨厌舞蹈,甚至不愿意上舞蹈课。就以上几点问题来说,我总结出现阶段幼儿园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舞蹈教师的教学方式问题、幼儿舞蹈学习兴趣问题、幼儿舞蹈教材创新性的问题。

1 幼儿园舞蹈教师教学问题的改善

无论是哪一阶段的学习都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舞蹈教师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实力也要有灵活的教学能力,也要多加强实践能力。首先,在学习方面,学校的教学肯定是有限的,现在外面不仅有儿童的舞蹈培训班,也有各种成人的舞蹈培训,我觉得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自己,外出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是个很不错的方式,这样对于舞蹈教学也更加得心应手,所以我觉得要抓幼儿园舞蹈教师的教学问题的根本,可以先从舞蹈教师自身着手。

2 提高幼儿舞蹈学习的兴趣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3 ~ 6岁的年龄段,而这个年龄段也正是孩子活泼好动的阶段,其想象力、模仿力非常的旺盛,所以对于此阶段的舞蹈教育,舞蹈教师必然要花出很多心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进入一个场所时一个引人注目的环境肯定会先提高人的兴趣,所以,在幼儿园的舞蹈房可以依照孩子的个性装饰成孩子喜爱的样子,这样,我们就可以先通过孩子的视觉吸取他们的兴趣,再者我们的舞蹈教师就要从孩子的心理出发了,我们首先了解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舞蹈教师在舞蹈课堂上所用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都要符合孩子的年龄段规律,依据我自身的舞蹈教师经验,我觉得在舞蹈课堂上夸张的动作和表情会让孩子看得目瞪口呆,其次也会让孩子耳濡目染,学习你漂亮的表情。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模仿学习阶段,他们学习的科目很多,如果任何课程都要他们程式化的模仿学习的话,会觉得非常枯燥无味,舞蹈是灵活性很强的课程,在我们的舞蹈教学中应该加入更多趣味性强的方式,幼儿舞蹈教学不要仅仅局限于模仿式学习,也可以加入游戏的教学方式,孩子的想象力很强,在教学时联系他们的生活方式,在舞蹈动作方面给予他们极强的画面感,他们就会把舞蹈想象得非常有趣,随之,舞蹈学习也会变得非常有趣且容易吸收。

3 倡导幼儿舞蹈教材的创新性

现在舞蹈课程分为基本功和舞蹈表演两个方面,有些教师非常注重基本功方面,再者基本功的练习对于孩子来说需要很大毅力,我们支持孩子去练习基本功锻炼他们的意志力,但是我们要杜绝单一地练习基本功,因为基本功的练习很苦,如果没有使用恰当的方法,基本功的练习会让孩子害怕舞蹈,基本功中的胯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软度差的孩子,练习胯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我在舞蹈教学中尝试过一种非常有趣的方法,首先让孩子们趴在地上,双手撑地,想象把自己变成青蛙,然后找一首小青蛙的歌曲,随着音乐练习,在音乐中青蛙“呱呱呱”叫的时候,把手臂推直,嘴里念“呱”,这样不仅练习了跨部,也练习了手臂力量,最后孩子们不但不会惧怕胯的练习,还非常喜欢这样的练习,所以我觉得舞蹈教材地创新性很重要,因为创新的成功不仅会让孩子们的学习有进步,也会增进孩子们的兴趣。

基本功重要,舞蹈表演课更加重要,舞蹈本身就是一门表演的课程,依据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随音乐起舞,这不仅散发了他们的感情,也让孩子们知道如何去欣赏美、体验美,但是如今幼儿舞蹈教材不是很丰富,现在用得比较多的是北京舞蹈学院的教材和中国舞蹈家协会的教材,现在很多舞蹈教师一直用这两个版本的教材,并无创新的教材,教材的重复率高会降低孩子的兴趣,幼儿舞蹈教材也很难丰富起来,舞蹈本来就是一门用感情去表演的课程,所以每位舞蹈教师都可以依据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去编排他们喜爱的舞蹈,并且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这样舞蹈教育才会起到实际的作用。

幼儿园舞蹈活动的开展都需要这些小的“问题”去做铺垫,开展幼儿园舞蹈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智力,以及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在舞蹈中还可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舞蹈在幼儿教育中为幼儿的全面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一个好的舞蹈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孩子们有足够的能力去表演,所以在舞蹈中快乐的学习成长,这才是舞蹈的意义所在,释放孩子们的天性,让她们的愉快的舞蹈活动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丁辛.我国幼儿舞蹈教育的现状[J].北方文学(下),2011(12).

12.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游戏活动解读 篇十二

为了不断加强日常教学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提升小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水平,南海区每年都举办小学英语口语比赛。近两年来的比赛与往年有所区别,比赛项目由由歌曲表演环节改为电影配音,这无疑是对小学英语在口语教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家都觉得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2017年10月20日下午,九江镇儒林一小英语科组在阶梯室开展了以“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电影配音教学”为主题的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由陆锡嫦科长主持。

出席这次活动的老师有本校的全体英语老师17人和负责教导处工作的钟校长,还有两位来自惠州的跟岗英语老师。本次活动由分组、讨论主题、分享方法和质疑解疑四个环节组成。活动开始前,科长按各年级老师平均分为三组。活动开始时,各小组选出组长,确定组名及口号。在活动中老师们思维活跃,围绕“如何有效地开展英语电影配音教学”主题展开讨论,大家畅所欲言,交流擦出了智慧的火花,共同讨论有效的方法。接着,每组派三名代表介绍自己的组名和口号,并进行分享大家讨论出来的方法。最后一个环节各组结合这次主题提出问题或根据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由其他小组作答。

13.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游戏活动解读 篇十三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些活动的组织往往流于形式,小组活动停留在肤浅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层面上,没有达到同学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互动、探究的效果。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达到预定的目的,下面我结合日常的教学谈点自己的体会,不足之处恳请在座的能给予指正!

一、如何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在组织交流活动时我们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个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它必须要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沟通、合作、求同存异、相互促进。在小组成员取得进步的同时,让他们切身地感受到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蕴含着集体的荣誉。

实践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当我们一句激励的话语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逐渐产生;当我们的教育评价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他们的团队精神也会逐渐得到培养。如:

“第一组的成员在讨论问题时都在积极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一定会很成功!”

“你们小组的成效如何能否向大家汇报一下?”(让学生汇报结果是代表一个群体的意见,小组成员一定会引以为荣,也一定会认真聆听,还会做好补充的准备。

“老师发现,陈浩龙同学在做试验时遇到了困难,小组的其他同学都来帮她,使他们小组的同学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让我们为他们贺彩!”

“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来演示演示这个过程?” „„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就是需要我们这样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我们不仅要让他们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快乐,而且还要教会他们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更好地激发他们集体的荣誉感。

二、如何对合作学习予以必要的指导

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尽管我们在课堂上安排了一些合作学习的方式,但学生除了在小组中很无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外,并没有产生较深入的合作成效。为什么会导致这些因素产生呢?

我认为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把自身融入到其中去,把自己游离于合作群体之外,没有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和指导,不知道他们正需要什么,遇到了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自己要转换转换角色,蹲下身子去与学生交往,把自己当作小组长或小组的成员,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给学生一些示范,给他们一些切实的感悟和体验„„

其次是,缺乏得力的组织。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很快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策略,能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组织好大家有序地开展活动,调动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能对合作学习的成果作简要的总结和评价。

最后,我们还要不断地通过示范、引导,使小组成员逐步体会到,在参与小组活动时,除了主动发言、积极协作之外,还要学会认真倾听、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并提出合理的建议。通过这些过程使学生意识到,在别人的启发、引导下,自己思维、灵感等技能就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逐步的锻炼和提升,学生们合作学习的欲望就会更强烈。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可以采用“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这样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第一步,自己先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有哪些问题要和大家一同探讨的。

第二步,在小组长的组织安排下,在小组内谈一谈自己学到了什么,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共同讨论,要注意倾听和思考别人的看法。

第三步,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汇报学习结果。

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我们要不断深入各个小组,帮助小组长组织、协调,鼓励小组成员参与、互动。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既能对学生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调控,又能使学生明白,在本次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承担的角色是什么,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如何展示自己、关注他人,与同学相比,我还存在哪些不足„„

我们只有在学生自己明白了什么是合作学习,怎样才能更好地合作学习的前提下,才能在小组活动中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才能更有序、更有效地进行。

三、如何把合作学习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

新课程已经在我们学校实施了四个年头,我们大家都明白新课程中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常常需要综合运用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教学中我们时常会提出探究问题后便急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样就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使他们体会不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再者是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就马上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要么是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参与,要么是乱哄哄一片,不着边际,不切要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安排与没有安排一个样,活动后的效果不理想,我们还得回到原来提出问题时的环节重新引导,这样往往是事倍功半,既浪费了时间,又让学生失去了信心。

四、如何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机制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大都比较多地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学生的交往共处、合作探究能力并没有得到很有效的培养,究其原因,存在

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没有认真思考哪些内容、哪个环节适合合作学习;二是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二人小组、四人小组、六人小组、师生合作等 合作学习;三是,怎样指导和调控学生的合作学习。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抓住一些有利的契机,适时组织合作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当学生人人都想参与的时候,可以组织小组合作。

有时候,哪怕是安排单一的学习活动,如给汉字组词、词语接龙、朗读优秀作品等,学生都有能力参与,都有表现的欲望,但教学中又不可能给每个学生在全班表现的机会,这时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既给了大多数学生实践的机会,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他们的表现欲得到满足,还有利于我们从中了解到一些相关的教学反馈,适时调整课堂教学。

2.当急需要与人沟通的时候,安排合作学习。

教学活动如果真正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如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与同学的心灵互动,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与人交流沟通的强烈愿望。他既想让同学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同时也想了解别的同学的所感所悟。这时如果及时安排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必然能营造出探究的氛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当需要协作完成的时候,及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有些教学内容,本身就蕴涵着很强的合作学习的要求,如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等。这时我们如果抓住契机,适当安排小组活动,必然能取得好的效果。还有些教学内容,学生一个人操作,单调重复,费时低效,也可以小组活动协作完成。学生在协作完成的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感悟和体验,也使合作、交流、共处的能力得到培养。

4.当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帮助时,安排小组活动。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必然会造成不同的学习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在一个班级中,肯定会有一部分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有些可能会产生较多的困难。如果这些困难都要我们去帮助他们解决的话,一是没有过多的时间;二是效果也不如小组合作的提醒和帮助更感性和易于被学生接受。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小组同学之间的启发、互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他们中间所蕴含的潜能就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掘,有时还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如何通过适时的评价促进小组发展

对小组的成长来说,及时恰当的评价非常必要。在小组的使用中,我们要注意给各个小组相对均等的参与机会,对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面向各个小组的评价,也就是我们要给他们建立“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成效的反馈,要立足于发展的原则,使学生明白,自己小组的活动与其他小组相比存在着哪些优、缺?让他们明白该保留什么,改进什么?使老师的评价成为学生更好合作学习的动力。我们还可以通过运用一些生动活泼的、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评价的结果。比如:评比栏、创作园等。

14.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游戏活动解读 篇十四

关键词: 医院 群众路线 思想教育

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寶,要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要带领群众发展致富,把解决好群众的利益问题作为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9日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强调,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1]

如何在医院中有效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群众路线与我院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成为我院今年的重要工作。笔者作为龙川县妇幼保健院实践教育活动组的一名成员,就如何做好该项工作的方法做以下的讨论。

以科学发展观武装思想 有学者认为[2],在当前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首要任务就是要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重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同时,更要高度关注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当前,学习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一定要在全面深入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基础上,把实现人民群众的离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认真分析、研究和思考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特点,确实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工作实处。为此,我院定期开展全院职工大会,努力学习科学发展观,并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医院领导积极主动参加党员民主生活会,放下领导职务头衔,与医院一线员工促膝交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摒弃庸俗化、聊天化、溢美化的空洞会议。通过民主生活会,我院的领导风气、工作积极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2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是衣食父母。大量事实证明,当前人民群众中出现的问题很多都是因为没有重视群众工作,在思想上、感情上严重脱离群众造成的。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才能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更要更新观念,以人为本[3]。我县是广东省的贫困县,人口超过80万,大部分居住在偏远的农村,无法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2013年我院曾多次组织包括医院领导、主治医生、护士等20多人的医疗服务队,到我县偏远的上坪、细坳、贝岭等镇,免费为当地群众提供体检、疾病筛查等活动,并派发健康宣传手册,受益群众累计超过4万人,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赞誉。一个医院,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时刻想着群众,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3 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边查边改 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把群众纳入到监督的群体之中,才能更加全面地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有问题。我院自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来,采取了多种措施,广泛地听取群众的意见。首先是设立意见箱,在全院最容易导致群众不满意的地方设立多个意见箱,比如收费窗口、挂号窗口以及门诊附近,一是方便群众提意见投诉,二来对我院的服务人员起到激励作用。在刚设立的前几个月,我院收集了大量的意见和投诉,通过整理,追究到个人,责令整改。3个月后,群众的意见和投诉大大减少,我院的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其次,我院创新地设立了院长接待日,在每周五的下午,院长亲自接待群众,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群众的苦难。此举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我院的声望也进一步扩大。

4 奖惩并驱,防患于未然

有制度而奖惩不明,比没有制度危害更大。为了提高群众的就医满意度,我院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每月进行评比,对没有任何群众投诉的员工,通报表扬,颁发奖金;对群众投诉较多的员工,进行全院批评,并要求检讨。如果屡教不改,还有被辞退的可能。通过这样严格的制度和执行,我院的员工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经统计,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后,群众的满意度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人心向背决定着我们的事业能否成功,决定着我们的工作能否得到最广泛的支持。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院开展的各项措施有条不紊地进行,医院在满意度方面不断提高。我院将继续探索,脚踏实地地做好医疗服务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社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2013年4月

[2]王侃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方法近期研究浅析理论2012年第10期

15.浅谈如何有序开展区域活动 篇十五

单位:达旗第一幼儿园 作者:郝小霞

摘要: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是在活动中进行学习的,为了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我们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开展了班级区域活动,在这里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主创作,真正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

区域活动已经成为我园的特色活动,本学期我们一直在探索怎么才能有序、丰富的开展本班区域活动,在实践中我常常会因为种种困惑而感到束手无策,以至于区域活动流于形式,造成有内容而无实质。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区域活动的质量呢?通过本学期的摸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区域活动不求花哨,但求实用。

在区域活动中往往会存在着追求形式花俏,内容不全面,相互没有联系,设臵的几个区角几乎都集中在某一侧面,忽视了其他教育功能的体现。形式多样,相互没有联系,不能产生互动的弊病,教师往往会局限性的让孩子去玩某一种区域活动,在这一方面,我们在开学初期为幼儿设臵了一些常玩的、大部分幼儿都喜欢的游戏,尽量让它们都能与其它区角串联起来,如:学期初期,我班开设了美工区,在美工区里有一段时间,我们提供了一些“蛋糕胚”(白泡沫)、白纸、蜡笔、水彩笔、剪刀、浆糊、包装彩带和包装纸等材料,由幼儿自主加工蛋糕,包装蛋糕,在加工过程中,幼儿可以将美工角的作品剪帖在蛋糕上,制作漂亮的蛋糕,然后拿去卖给小超市的小朋友。这样既丰富了区域活动的内容,又使区域共通共享,增加幼儿的选择性,增进幼儿与他人相互沟通、共同协作的能力。

二、投放材料要根据年龄特点,要科学。

(一)材料投放要充足,但种类不宜过多

经常发现在区角中幼儿因争抢材料或因需要材料不够时,会出现有意无意的“破坏”行为,将区角搞得一片狼籍。例如,爱玩水是孩子的天性,我曾经为了让幼儿了解水的流动性(从高处往低处流、四面八方溢出、受到阻碍时会改变流动的方向),在益智区放了两套同样的操作教具(斜坡、碗、盆子、水桶、水管),马上,许多幼儿对这个“新鲜货”充满了兴趣,围着、抢着要玩水流设备,其间有的幼儿觉察材料不够而自行退出,而有几个男孩子则是每人抢了一种操作材料瞎玩,于是有的用碗舀水玩,有的幼儿因为没了碗就直接用水管接水,根本不考虑水会不会从另一端流出来,弄得地上、桌上全是水,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我没有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这也导致他们浓厚的探索兴趣因材料的不足而告终。

(二)投放材料牢固、耐用。在区域活动中,有一部分材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并制作的。这既是一项工作,同时也是一个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所以,老师们都不甘落后,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以至于出现了同一种材料越做越新奇、越做越精细的状况。然而精细的背后,隐藏着许多问题,例如:益智区的“砌砖墙”,制作的时候很费劲,孩子们也很喜欢操作,但欠缺牢固性,这些材料往往是“观之甚佳,动之甚危”,孩子们稍加摆弄就坏了。所以我认为,既然是操作材料,应以操作为重,不应太关注外观多精美,制作多精细,而应看重它是否牢固耐用、易于反复操作和经得起幼儿的实践考验。

三、和孩子一起建立规则

区域是幼儿自主活动的场所,而规则是幼儿顺利活动的保障。但活动中过多的指导、干涉会对幼儿的思维、幼儿对活动的投入程度、幼儿间的相互交往产生干扰,只有在规则化的环境中,区域教育的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因此需要将各类规则隐藏在环境和材料之中,用环境和材料的隐性规则来暗示幼儿区域活动中应遵守的规则。

(一)活动前明确规则要求,让幼儿心中有数

在美工区,老师做了很多橡皮泥的模版,有很多小朋友爱不释手,浩浩尤其喜欢,总是想拿起来欣赏,可有时候拿的时候不小心就弄坏了,这时我们就要提醒他们,在活动中要爱护操作材料,轻拿轻放;在区域活动结束时,听到结束信号应马上停止操作,收拾整理材料,可有一些小朋友总是恋恋不舍,为了较好地帮助幼儿将这些要求转化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在每一次活动前,教师都应根据上一次活动的情况进一步明确要求,强调需注意的问题。如:在上一次活动中发现幼儿在材料收放中存在问题,那这一次活动前教师就应强调这方面的要求,帮助幼儿调节自己的行为。对于恋恋不舍的小朋友,我会提醒他们:今天我们活动结束时还要比一比哪个区的小朋友收放材料又快又整齐。让幼儿充分注意这一问题,并努力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二)活动中强化规则要求

呂秉金是一个调皮的孩子,特别没有规则意识,每次不管在哪个区域,只能坚持一会儿,还不断的打扰其他小朋友,每个区似乎没有他喜欢的工作,我采用了多种方法,不断地提出具体的要求,帮助他克服困难,提醒他控制自己的行为,和他一起选择工作,坚持一段时间后,他开始改变,也开始喜欢工作了。在区域活动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注意每一幼儿的动向,了解他们的活动情况。对那些表现好的或有进步的小朋友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摸一摸他的头,投以赞许的目光;或翘翘大拇指,进一步提高他的积极性。如果哪个孩子违反了规则,则马上提醒他,引导他注意规则,鼓励他向旁边的好榜样学习。

(三)活动后评价规则要求 区域活动结束后,我们都会讨论和分析遵守规则的情况,知道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进一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规则意识。评价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集体评价法。让幼儿在集体交流、讨论中反馈活动信息,评价活动情况。例如:评选最佳区域,包括操作最认真区、最安静区、材料收放最整齐区等。

四、教师适时适度介入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比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的集体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更加重要。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多自主活动的机会,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被挖掘出来。但教师的最大困惑是如何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教育时机。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加入幼儿的探索过程,成为幼儿探索、发现过程的目击者和共同参与者。因此,教师对幼儿要抱有具有弹性的可变的期望,教师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观察者、促进者。例如,在建筑区,幼儿拿着数字积木有的在用积木玩垒高的游戏,有的在玩接龙游戏,而有的则在用易拉罐建构大型的房子,但玩到一定时候,我发现他们对于这种重复性太强的游戏失去了兴致,有几个幼儿还将所有的积木撒得满地都是,都说真没意思。于是我不声不响地走了过去,拿起了其中的几块积木,说:“这些积木宝宝还能排队?我想试试。”我试着用长方形的积木排列玩多诺米骨牌,其他小朋友都高兴地叫起来,都跃跃欲试。于是有的幼儿排起了圆形,有的排起了S型,再一次将活动推向了高潮。除此之外,在今后的组织活动中我还需要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充分挖掘每个活动的教育功能,努力寻找课程赋予孩子发展的意义。我想只有不断地积累好的经验并积极运用,我们的区域活动才会熠熠生辉,才更富生命力。

16.如何有效地开展个别教育 篇十六

答: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生活背景和教养背景,导致他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幼儿阶段表现尤为明显,因此个别教育引导在幼儿园班主任工作中就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1.表扬奖励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老师的一声适时的表扬、一个亲切的眼神、一个微笑的点头,都是积极的强化物。

2.温柔惩罚

集体活动结束后,可以请表现好的孩子和老师一起玩小游戏——坐火车、旋转木马。坐在老师的腿上或被老师抱着,孩子们很是兴奋,自然这样的游戏也就很受孩子们的欢迎。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犹如一杯不加糖的咖啡,充满苦涩,然而细细品味又很香甜。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当然,只有恰当巧妙的惩罚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惩罚应因人而异,以不影响孩子生理、心理发展为前提。

3.冷落对待

在日常教育中,当孩子反复出现一些不适宜行为时,我们会淡然处理,不予理睬,让他自觉没趣。等他有所好转,我们再及时给予说理、表扬、鼓励。

冷处理就是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平衡情绪和反思,这样的效果比教师长篇大论的说教效果要好,同时这种方法能让孩子明确适宜行为会得到认可和表扬,从而渐渐地主动抑制一些不适宜的行为。

4.让人在温馨中感知的环境创设

环境创设是幼儿教育的一部分,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环境创设要与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相契合,为教育目标服务。小班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受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影响,其注意力与中、大班的孩子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他们更喜欢形式多样且简单易行的活动。怎样使小班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呢?这取决于教师如何为小班布置环境。

小班孩子好奇,注意力也很短暂,但他们都活泼好动,所以在班级环境创设方面我避免那种花哨式的,更注重简洁,体现温馨、便于活动、利于发展。

5.动静游戏

幼儿园的孩子都喜欢游戏,游戏就如同他们的职业,因此应该让我们的训练游戏化、趣味化,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充满动感的体育游戏。富有静谧的感知游戏。良好注意品质的形成离不开手、眼、耳、皮肤等感官的协作感知活动。因此可以尝试设计一些快 速感知的游戏来训练、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注意品质。

个别教育是班主任每天做的工作,要求班主任带着“爱”去教育。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努力,那么爱就会像一缕缕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心田。当爱洒满园时,爱才会走进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才会收获他们心灵深处的独白,孩子就会收获希望、快乐、自信、勇气等等。

17.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游戏活动解读 篇十七

关键词:制定计划;明确目标;具体措施;开展活动

中图分类号:S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179-1

1 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按照省、市农委、农机局《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在全乡农村范围内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自2010年开始,已在农富、弓棚、太平、岔河四个村开展创建活动。通过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村典型,在全镇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农机安全生产氛围,并实现以下目标: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倒查追究制,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机户和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进一步规范拖拉机登记、牌证核发、安全检验及驾驶员培训、考试、发证等各项程序工作,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完善农机安生生产的各个环节,降低事故隐患,进一步加大农机安全管理力度。

2 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村

2.1 各个村委会要重视农机安全生产

各村要积极协助各级管理部门做好农机生产监督管理。每一个村都要设有农机安全员,与农机户签订农机安全责任书,配置“平安农机”示范户,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农机安全生产。

2.2 农机安全生产措施到位

要及时做好农业机具及驾驶员台账,生产事故记录。健全安全生产制度。积极协助市乡有关部门做好农机安全检查和整顿工作。

2.3 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各村要设有农机驾驶员学习室、农机安全教育宣传栏、宣传标语。要定期组织农机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学习,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法规知识和操作技能。经常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经验交流和学习活动。

3 创建活动的具体措施

3.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开展创建“平安农机”活动,是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积极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乡政府成立创建“平安农机”领导小组,领导组组长由主管农业副乡长担任,农机站长任副组长,乡农机站全体科技人为领导组成员,领导组具体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

3.2 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乡政府将农机安全生产纳入各村安全责任制,目标考核中。构筑乡镇、村、社三级农机安全生产预防网络、实行一级抓一级、逐级明确农机安全目标任务,严格实行责任倒查、切实把农机安全生产作为农机化考核的重要内容,按照要求,将农机道路交通安全责任落实到村、户与乡镇安全生产总体目标任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3.3 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结合天德乡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各阶段的发展目标,要把创建“平安农机”活动与做好“三农”工作结合起来,与推进农业机械化结合起来,與创建平安畅通乡村工作结合起来。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村、社基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出成效。

3.4 积极传播安全生产知识

一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镇农机站组织全体技术人员深入村、社,向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农机事故典型案例,安全驾驶操作常识与安全生产知识;二是狠抓宣传深度和广度,利用各种形式及途径和各种有利场合向各级领导宣传农机安全工作,做到重大问题向领导请示,使农机安全生产得到各级领导重视;三是加强农机安全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从业人员遵章守法意识,驾驶操作水平和维修技能,力求从根本上防止农机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3.5 定期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

市农机监理部门会同乡农机站对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定期开展道路安全检查。重点查处拖拉机等农业机械违法载人,超速、超载、无牌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建立长效管理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3.6 加强检查,狠抓落实

农机部门要紧紧围绕创建“平安农机”活动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加强督导和检查工作,把工作落到实处。树立“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民增收、保民平安”的观念,强化服务意识,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到基层,年审到村社,维修到田头,扎实的推进创建“平安农机”活动。

上一篇:关于榜样的力量演讲稿下一篇:我班的小胖哥初中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