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共8篇)
1.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 篇一
《儿童发展概论》
复习思 考 题
第一章导论
一、概念解释
1、发展
2、儿童发展
3、儿童生理发展
4、儿童心理发展
5、发展心理学
6、儿童发展心理学
7、幅合论
8、成熟优势论
9、关键期
10、横向研究
11、纵向研究
12、跨文化研究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发展心理学?
2、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有哪些?
3、相互决定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4、成熟优势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5、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基础是什么?
6、为什么说普来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7、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特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
1、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2、试比较共同决定论和相互决定论的观点。
3、试述我国儿童心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4、举例说明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及其特点。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一、概念解释
1、基因
2、显性基因
3、隐性基因
4、动作技能
二、简答题
1、胎儿的发育过程
2、影响胎儿发育的条件
3、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三、论述题
1、试析影响儿童动作发展的因素。
2、试析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
第三章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一、概念解释
1、习惯化
2、去习惯化
3、视觉偏爱法
4、视敏度
5、方位知觉
6、“视崖实验”
7、视觉偏爱
9、口腔探索
10、手的探索
二、简答题
1、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
2、研究婴儿颜色视觉的方法。
3、幼儿色形抽象的发展阶段。
4、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特点。
5、幼儿左右概念的发展阶段。
6、幼儿观察力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案例分析
“机械蜗牛”实验:(略)
请问:实验的设计者是谁?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结论有哪些?
第四章儿童记忆的发展
一、概念解释
1、客体永久性
2、延迟模仿
3、幼儿期健忘
4、记忆恢复
5、偶发记忆
6、遗觉表像
二、简答题
1、幼儿记忆的特点是什么?
2、小学生记忆的特点是什么?
3、试析偶发记忆的原因。
4、记忆恢复发生的条件有那些?
三、论述题
1、儿童记忆在量和质两方面的发展顺序与表现。
2、根据所学原理,谈谈对儿童记忆的培养。
第五章 儿童思维的发展
一、概念解释
1、认知
2、图式
3、格式
4、运算
5、同化
6、顺应
7、客体永久性
8、守恒
9、自我中心
10、适应
11、直觉行动思维
12、具体形象思维
13、抽象逻辑思维、二、简答题
1、思维的结构是什么?
2、运算的含意是什么?
3、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在认知上获得的成就有哪些?
4、具体运算阶段有什么特点?
5、儿童思维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6、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7、儿童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
8、儿童理解能力的发展
三、论述题
1、举例说明幼儿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
2、试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3、论述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及培养。
四、案例分析
“三座山实验”(略)
请问:实验的目的与实验结论是什么?
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
一、概念解释
1、儿童语言发展
2、语音过程
3、单词句
4、语用技能
5、选择性模仿
6、语言获得装置
二、简答题
1、儿童使用形容词发展过程有何特点?
2、儿童话语的发展有何特点?
3、选择性模仿的特点是什么?
4、儿童理解句子的策略有哪些?
5、单词句的特点是什么?
6、儿童语音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7、幼儿自言自语的形式有哪些?
三、论述题
1、试述先天语言能力说的基本观点。
2、试析强化理论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主要论点。
第七章儿童情绪的发展
一、概念解释
1、社会性参照
2、内源性微笑
3、怯生
4、对抗性条件作用
5、系统脱敏法
6、道德感
7、理智感
8、美感
9、依恋
二、简答题
1、影响怯生的因素有哪些?
2、克服害怕的方法有哪些?
3、简述儿童期的情感障碍。
4、简述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
5、良好的情绪具有哪些特征?
6、依恋的类型。
7、早期依恋对儿童后期发展的影响。
三、论述题
1、试析影响婴儿怯生的因素。
2、试述克服害怕的心理方法。
3、儿童道德感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如何培养儿童的道德感?
4、幼儿理智感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如何培养幼儿的理智感?
四、案例分析
1、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很喜欢告状,老师经常会听到:“老师,XX打人”;“老师,XX不肯把熊猫给我们玩,他二个人玩”。试用所学理论分析幼儿告状的原因。
2、崭新的玩具刚买回家,二转眼的功夫就被孩子拆得二分三裂,二些家长常为此感到恼怒。请用所学理论分析幼儿“破坏”的原因及家长的对策。
第八章儿童个性的发展
一、概念解释
1、社会化
2、自我意识
3、点红测验
4、本我5、自我6、超我二、简答题
1、婴儿自我认识出现的阶段。
2、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3、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特点
4、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三、论述题
1、离异家庭儿童和完整家庭儿童相比存在哪些差异?原因何在?
2、试析电视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3、试析青少年自我意识突变的原因与特征。
四、案例分析
在当代社会,电视已成为家庭的一员。试从发展心理学有角度分析电视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第十章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一、概念解释
1、性别定型化
2、性别
3、性别角色
4、性别同二
5、性别角色认同
6、IT量表
二、简答题
1、男女儿童在性别差异有哪些表现?
2、男女儿童在认知方面有哪些差异?
3、现代心理学对儿童性别定型化的研究有哪些变化?
三、论述题
1、试述男女儿童性别差异的表现以及产生的因素。
第十章儿童道德的发展
一、概念解释
1、他律道德
2、自律道德
3、替代强化
4、自我强化
5、攻击性行为
6、亲社会行为
7、移情
8、自我控制
9、延缓满足
10、工具性攻击
11、敌意的攻击
12、观察学习
二、简答题
1、儿童对规则认识的发展程序
2、儿童对规则执行的发展阶段
3、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主要特点。
4、自律道德阶段儿童的主要特点。
5、柯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6、认知冲突法及其基本步骤。
7、提高自我控制水平的训练方法。
三、论述题
1、试论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2、试述柯尔伯格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
四、案例分析
1、有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听到有人叫他吃饭就去开吃饭间的门。他不知道门外有二张椅子,椅子上放着装有15个茶杯的盘子,结果撞倒了盘子,敲碎了15只杯子。还有一个小男孩叫亨利,他趁妈妈外出想拿果酱吃,因为果酱放得太高他的手够不着,结果在拿果酱时,碰翻的二只杯子掉在地上碎了。
请问: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这二过失行为是如何进行道德判断的?
2、甲儿童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二条狗感到非常害怕,他跑回家里告妈妈他碰到了二只像牛二样大的狗。乙儿童放学回家,告诉妈妈说老师给了他二个好分数,事实上老师既没有给他高分也没有给他低分。
请问: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这一说谎行为是如何进行道德判断的?
3、欧洲有位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本城二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才能救她。但药剂师索价过高,病妇的丈夫二处借债只够药费的二半,他只好告诉药剂师便宜二点卖给他或者允许赊欠,但被药剂师断然拒绝。病妇的丈夫走投无路竟为妻子偷来了药。
请问:柯尔伯格根据不同年龄儿童对这二两难问题的反应,将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哪些阶段?
第十一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概念解释
1、年龄特征
2、关健期
3、普莱尔
4、生理成熟
5、行为性环境
6、人文环境
7、危机期
8、反抗期
9、分离焦虑
二、问答题
1、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2、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的划分。
3、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分析
2.流通概论复习题 篇二
一、单项选择题
一、1.商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程度,可用来衡量的指标有(A)。
A.商业所实现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B.商业所实现的产值占劳动就业率的比例 C.商业所实现的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例 D.商业所实现的产值占第三产业产值的比例
2.无论是近期还是中远期,将成为我国零售商业的主流业态的是(B)。
A.百货店
B.超级市场
C.便利店
D.购物中心
3.城市A有人口10万人,城市B有人口5万人,城市A与城市B的距离为25公里,那么,城市A与城市B的商圈边界各是多少?(D)P96 A.城市A为15.65公里、城市B为11.36公里
B.城市A为14.56公里、城市B为11.63公里 C.城市A为10.36公里、城市B为14.65公里
D.城市A为14.65公里、城市B为10.36公里
4.汽车制造厂的商品是汽车,但根据不同的市场需要,而设立小轿车、大客车和运货卡车三种商品系列以适合家庭用户、团体用户以及工业用户的需要,这种商品组合属于(C)。
A.多系列全面型
B.市场专业型
C.商品系列专业型
D.有限商品系列专业型 5.商品交易所的首要功能是(A)。
A.供求调节功能
B.价格形成功能 C.平抑价格功能
D.风险规避功能 6.有一商品的条码为69***,其中“49733”的含义是(B)。P240 A.制造商国家或地区
B.制造商代码
C.商品代码
D.校检码 7.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是:(B)。
A.一个企业的物流管理
B.跨企业的物流管理 C.采购物流管理
D.销售物流管理 8.配送中心与普通仓库的主要区别在于配送中心的(C)功能。
A.服务功能 B.加工功能 C.分拣功能 D.装卸功能 9.商业与其他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相比,具有许多特特点,其首要特点是:(C)。
A.进入与退出障碍低,竞争激烈
B.行业集中度较低,规模经济性不明显
C.具有就业机器功能
D.技术进步的从属性 10.业种是指零售商业的行业种类,业种强调的是(“B ”)。
A.怎么卖
B.卖什么
C.买什么
D.怎样买
11.目前我国零售商业经营成本高、经营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
A.配送体系的缺陷
B.管理体制不完善
C.从业人员素质低
D.分配制度不合理 12.零售业态的变迁,可以用(D)理论来解释。
A.5种
B.4种
C.7种
D.6种
13.连锁店能够成为世界上一种流行的零售组织形式,并在零售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与其独有的、一系列的优势分不开的,除因商店的市场范围大外,第二项优势是(B)。
A.有利于强化采购
B.商店知名度高 C.有利于降低成本
D.便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14.(D)的业务流程可概括为“开架售、自主服务、小车携带、出门结算”。
A.仓储式商场
B.专业店
C.便利店
D.超级市场
15.一般来说,经营日常生活用品的店铺,其商圈范围较小,主要以(C)为主。
A.边缘商圈 B.次级商圈 C.核心商圈 D.次级商圈和核心商圈 16.对于售货人员的不礼貌使顾客受到伤害的投诉可采用(D)方式解决。
A.现金退还
B.商品或价格调节
C.服务调节
D.向顾客表示歉意 17.消费者购买心理的哪个阶段(D),通常喜欢看看同类产品不同品牌,试试商品,所以营业员应该特别注意商品的陈列方式,一定要排列整齐、美观,而且容易看得清楚。
A.观察阶段
B.兴趣阶段
C.欲望阶段
D.评价阶段 18.哪种批发形式在我国还不多见(D)
A.独立批发商
B.制造批发商
C.批兼零批发商
D.连锁批发商 19.下列那类商品不能进入商品交易所交易(C)。
A.大量需求与大量供给的商品
B.耐久性商品 C.具有垄断性质的商品
D.替代性商品
20.商品交易所保证金制度中,主要用于期货合约成交后的清算的保证金是(B)。
A.开户保证金
B.履约保证金
C.变更追加保证金
D.初始保证金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2至5个正确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商品交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ABC)。
A.物物交换 B.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C.以商业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D.以资本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2.在社会分工存在的条件下,解决产品供给单一化与产品需要多样化这种矛盾,协调供需关系,从可能性上说,大致有哪些途径?(ABCDE)。
A.自行生产 B.赠与 C.交换 D.掠夺 E.诈骗
3.各国政府对零售商业的干预大致有两个层次(AD)。
A.通过一般经济政策 B.通过法律干预
C.通过政府的行政性干预 D.通过专门的经济政策
4.随着经济的发展,零售商业环境不断变化,从而导致零售商业在(ACDE)及销售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的最终结果则导致业态形式越来越多。
A.选址 B.商品结构 C.商品组合 D.营业时间 E.技术与服务
5.连锁商店的出现,改变了(ACE)和流水作业的现代工业生产方式不能在流通领域应用的传统观念,使商业经营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A.专业化 B.现代化 C.标准化 D.规模化 E.组织化
6.仓储商店的突出优势时(ABD)。
A.以廉价吸引顾客 B.投入费用低
C.地处市中心繁华区 D.为顾客提供较完善的自我服务设施 7.从世界范围来看,当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主要体现在(ABCDE)。
A.收入水平B.人口结构
C.家庭规模 D.生活方式 E.价值观念
8.为了控制采购成本,配送中心应加强以下哪些工作(ABCD)。
A.加强对市场采购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B.与供应商建立融洽的关系 C.确定适宜的采购时机
D.确定合理的采购批量 9.现阶段我国的商品流通宏观调控政策主要体现为(AC)。
A.商品储备政策 B.计划流通政策 C.风险调节基金政策 D.市场流通政策
10.特许连锁的最大特点是(BCD)。
A.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统一 B.各成员店在财产和法律上是独立的
C.加盟店在经营管理上失去自主权 D.双方以特许合同为纽带 E.由一个管理中心领导
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前括号内画“√”,不正确的画“×”。)
(×)1.货币出现以后,使商品交换分离成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即卖和买。买是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即商品转换为货币;卖是商品的第二形态变化,即货币转化为商品。
(√)2.店铺外观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店铺的吸引力与辐射力,从而影响零售商的经营绩效。
(√)3.零售商的销售过程是销售人员与顾客自始至终的双向沟通过程。(×)4.制造商或消费者的购销活动也是重要的商业活动。
(√)5.现代物流对企业不仅仅意味着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供便捷迅速的服务。(√)6.一些配送中心既可能是多功能、多商品的配送中心,也可能是区域性的“综合性多功能区域配送中心”。
(×)7.商品流通政策是一种公共政策,但不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
(×)8.一般来说,一个店铺的卖场面积应占店铺使用面积的70—80%。P111(60-70)(√)9.网上贸易是一种“一对一”的交易形式,以网络为媒介,供需双方建立联系,完成购销活动。
(√)10.现代物流产业被誉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11.电子商务是运用电话、传真等现代通信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
(√)12.电子商务离不开物流配送的发展,同时电子商务又促进了物流配送的发展。(√)13.公开竞价是商品交易所的基本原则。
(×)14.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是依据物流的规模进行的划分。
(√)15.批发商业用户购买决策中的“把关者”是指有权阻止供货者向采购人员传递信息的人。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批发商业可以节约流通成本?
答案要点:
(1)从全社会来说,流通成本是指花费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各种费用,包括商流费用与物流费用。商流费用是指用于商品交易即商品所有权转移的费用,主要有搜寻费用、谈判费用、签约及履约费用等;物流费用是指用于商品实体流通的费用,主要有运输费用、储存保管费用等。
(2)批发商业的存在,既可以节约商流费用,又可以节约物流费用,从而发挥着节约流通成本的功能。
(3)批发商业之所以能够节约商流费用,是因为批发商业的存在可以节约商品交易的次数;批发商业之所以能够节约物流费用,是因为批发商业的存在可以节约储存保管费用。
(4)批发商业之所以能够节约商品交易次数,是因为批发商业的存在可以大大减少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的直接交易。
(5)批发商业的存在还可以大大减少社会的商品储存量和储存费用,从而节约物流费 3 用。
2.零售要素组合的组合要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
(1)所谓零售要素组合也叫零售营销组合,是指零售商用以满足顾客需求并影响其购买决策的各种营销要素的组合。
(2)零售要素组合的各种要素包括:商品、价格、服务、广告及促销、店铺设计与商品陈列、销售、选址等。
3.简述现代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案要点:
(1)现代流通管理的主要内容有物流作业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服务管理、物流质量管理、物流信息管理五方面。
(2)物流作业管理,包括运输管理、储存管理、包装管理、装卸管理、流通加工管理、配送管理等。物流作业管理构成了现代物流管理的基础。
(3)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主要以各种费用的支出体现,加强对物流费用的管理对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物流服务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物流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物流服务的本质就是满足顾客的需求。
(5)物流质量管理,就是在“向用户提供满足要求的质量服务”和“以最经济的手段来提供”两者之间找到一条优化的途径,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
(6)物流信息管理。物流信息不仅能起连接整合从生产厂家、经过批发商和零售商最后到消费者的整个供应链的作用,而且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能实现企业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因此,物流信息在现代企业经营战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物流信息管理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五、论述题 配送中心物流合理化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案要点:
1.配送中心物流合理化管理的目标在于消除物流中的作业浪费、时间浪费,减少商品损失,提高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的使用效率,从而削减物流费用。
2.物流合理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或途径)来实现:
(1)配送作业计划化。配送中心在运输配送活动中应制定周密的计划,按最高效率的路线和行车时间表进行配送(如夜间配送)。
(2)货物进出批量化。为了提高物流效率,配送中心在订购配送商品时,为尽可能节省运力,避免订货次数过于频繁,应努力研究最佳的进货、配货批量。
(3)配送作业共同化。配送中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升级的,对于小型配送中心来说,应注意开展物流方面的合作,实行共同配送以提高配送效率。
(4)配送路线短捷化。使货物移动流程缩短,建立迅速配送的机制。
(5)配送作业省力化。要不断引进机械化技术,减少人工投入,控制人工成本,以提高配送中心的效益。
3.文学概论复习题 篇三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分为抒情诗、叙事诗、自由诗等。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5.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分长、中、短篇小说,文言和白话小说,等等。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答: 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2.从诗歌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答: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诗的凝练性体现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激起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诗的跳跃性以断续表现连贯,以局部概括整体,给读者驰骋想象留下了开阔的领域。诗的节奏韵律性可以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也可以促进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
3、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
答:相同点:反映的都是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同点:戏剧受舞台时空的限制,不能容纳大量的详细情节和过于复杂的人物关系,所以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具有高度的浓缩性。而小说都有一定的长度,可以容纳一个较完整的情节,可以突破相对固定的时空限制,容纳更复杂丰富的情节,反映更广泛的生活内容。
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特征性与艺术魅力是其两大特征。特征性与艺术魅力是其两大特征。
2、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3、意象(指审美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指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具有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抽象思维参与性、求解性和多义性等特征。
1.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
命的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是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它有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2、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答: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情景交融包括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3、本书所讲的“审美意象”与一般的意象有何不同?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审美意象与一般的意象的不同之处:一般意象以再现生活为目的的典型和以抒情为目的的,而审美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的。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形象特征是荒诞性;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4、文学作品的文本形式有哪些?
答: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前面、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它有内指性、心理蕴涵性、阻拒性三个特点。
文学形象层面:即读者经过想像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有以下基本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文学意蕴层面:是指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它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1、叙事学: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方法。
2、行动元与角色:行动元的意识说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的行动要素。角色的意思是指具有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
1、如何理解叙事的特征?
答: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叙事的兴趣不在于精致的人或物,而在于动态的事件,即人的行为及其造成的后果,它的认识价值就在于显示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意义;叙事是话语的虚构,叙事文学用话语来虚构艺术世界。
2、试分析一篇叙事文章作品中叙述者声音的特点。
叙述者声音的特点:传达内容意义,更准确、生动地表达内容的情感底蕴,凸现出叙述者,把其推到前台,先是个人魅力。
3、叙事的构成有哪些?
答:叙述内容:指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场景等。
叙述话语:即叙事作品中讲述故事的语句。如果认为叙事的全部目的就在于向读者告知一些生活事件,而这些生活事件本身的存在与否不取决于叙述话语,那么叙述话语就只不过是传达故事内容信息的被动载体,不会具有能动的意义,但事实上,话语不仅影响叙述内容,而且影响着对叙事的接受。
叙述动作:即产生出叙述话语的“叙述“活动本身。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1、抒情性作品的构成:抒情性作品的结构:即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这三个结构要素构成。这三个要素相互融合而形成抒情性作品的意义。
1、文学抒情与叙事有哪些主要区别?
答:文学抒情与叙事的区别:抒情偏于表现作者自己的主观世界,叙事偏于再现客观世界;抒情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地表现情感,叙事则用话语的意义来讲故事。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1、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2、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实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1、风格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风格的基本内涵是:一般指人的个性、作风、气度以及习惯化的行为特点: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时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文体特色和言语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2、试述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答: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当它一与实践和客观结合,便成为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1、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外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期待视野,分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三个层次。
2、接受心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这种情绪状态就叫接受心境。它分为欣悦、抑郁和虚静三种情况。
3、共鸣:在阅读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灵感应状态。
1、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是怎样形成的?
答:由生活实践和文化教养形成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即读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审美趣味、情感倾向、人生追求、政治态度等等;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特定的生理机制。
2、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是什么?
答: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借鉴动机。
3、文学接受为什么需要填空、对话与兴味?
答:孤立的自在的文学作品需要经过读者的再创造成为自为的。作为审美对象的第二文本,因为文学文本中的文字符号,必须经过读者的想象、体验,才能还原为可以构成审
美形象。文学作品主要使用描述性语言,有着明显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文学作品的接受,只有伴随着读者在文学符号基础上展开的想象才能进行。
4、什么是形象大于思想?
答:形象是指总体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所能的意义。思想是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作者的认识,或个别读者的认识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1、文学批评: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和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批评主体按照一定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表达着批评主体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
2、伦理道德批评:是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构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这种着重于对文学作品的道德意识性质和品位的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及道德教化作用。
3、社会历史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基本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必须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
4、5、文学批评的标准:任何文学批评都是有标准的,具体地说,文学批评标准是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的人们据以分析、评价和和判断文学作品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尺度和准绳。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标准包括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6、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思想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思想性正误强弱的尺度,艺术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艺术性高低优劣的准绳。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是指作品题材、主题或者形象、意蕴所显示出来的社会、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等意识形态观点及其所产生的思想力量。艺术标准是用来评价作品艺术性的。所谓艺术性是指作家的艺术才情、气质、修养、创作能力等因素在其所创作的作品中所显示出来的艺术魅力及其所达到的艺术水平。
1、怎样理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
答:从批评对象来说,作为主要对象的文学作品,都是精神创造的产物,都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所以文学批评必须对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价值作出评价;从文学批评的效能来说,文学批评也表现为一种意识形态评价。
2、为什么说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
答:它既反映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普遍规律,体现了文学这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一切文学作品都是审美作品,因而应当用美学的观点加以审视和评价,一切作品又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建立在一定经济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就必须要有历史观点;微观的艺术解析,具体的思想评价及切中肯綮的高下得失的判断,只能在美学的和历史的宏观视野下才可能达到应有的准确尺度,发挥批评应有的效能;美学和历史的观点制约着各种具体批评中的价值取向和方法原则。
3、怎样理解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具体内涵及两者关系?
答:思想标准是用来评价作品思想性的,较为突出的体现了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有三个基本点:一是就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考虑,其是否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二是就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考察其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性;三是从作品影响人们的特殊途径考察作品是否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性。
艺术标准是用来评价作品艺术性的,问题构成的完美性,形象创造的鲜明性、意蕴表现的深刻性,是它的基本内涵。
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是密切联系的。
4、文学接受(含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的区别是什么?
答:目的不同。文学欣赏是为了在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文学批评则是在此基础上还要分析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说,它的目的是为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作品中的各方面的价值,如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等等。
程度不同,文学批评对作品的把握,对形象的感受和理解比在欣赏活动中要更为深刻和深化,它是对欣赏活动的超越,因此,它能够帮助和引导欣赏者提高鉴赏能力。
特点不同,文学欣赏中允许个人偏爱的存在,而文学批评则不允许主观偏爱的介入,它要求尽可能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文学现象。这不是说文学批评中不存在主观性,而是说批评中的主观性不象在欣赏中那样表现为个人偏爱,而主要是表现为批评的深浅程度和正确与错误。
范围不同,文学欣赏的对象只是文学作品,文学批评的对象主要是作家和作品,此外还包括文艺运动,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以及文学批评本身等等所有的文学现象。
思维方式不同,文学欣赏是形象思维或叫艺术思维,文学批评是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或科学思维。
5、文学评论文章的特点是什么?
4.秘书学概论复习题 篇四
一、单项选择题
1.秘书学研究的对象是(b)
A.秘书工作及其制度
B.秘书工作及其规律 C.秘书沿革及其机构
D.秘书机构及其人员
2.把秘书分为文字秘书、调研秘书、会务秘书、技术秘书的分类标准是(c)A.按行业分 B.按层次分 C.按工种(岗位)分
D.按“型”划分 3.秘书协调工作主要是(d)
A.技术问题的协调
B.财务预算的协调 C.经济计划的协调
D.无人专管事情的协调
4.秘书办事要求主动、及时、迅速,体现的是秘书工作的(c)
A.服务原则
B.求实原则 C.效率原则
D.管理原则 5.秘书工作的本质属性是(c)
A.主动性
B.被动性 C.辅助性
D.服务性 6.秘书面对繁杂的工作任务,应优先办理(c)A.最先发生的事
B.最先下达的任务 C.急事要事
D.重要但不紧迫的事
7.秘书的劳动能够创造价值,其成果往往具有(a)
A.潜隐性的特点
B.直接性的特点 C.公开性的特点
D.被动性的特点
8.秘书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当是(c)
A.文字型人才
B.管理型人才 C.通才型人才
D.办事型人才 9.养士之风兴起,出现一批著名的私人秘书的时期始于(b)A.殷商时期
B.春秋战国 C.唐代
D.明清 10.文书成为传达政令的重要工具始于(b)
A.黄帝时期
B.夏代 C.春秋时期
D.秦汉 11.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诞生了(c)
A.幕僚学 B.文书学 C.秘书学 D.档案学
12.把秘书分为党政秘书、企业秘书、科技秘书、军队秘书等等,其分类标准是(b)
A.按行业分 B.按工种分 C.按“型”划分 D.按层次分
13.秘书在工作中不越权不越位,这符合(a)
A.组织的权责分配规范 B.国家的法律规范
C.组织的运行规范 D.组织的纪律规范
14.秘书部门的基本功能是(d)
A.服务辅助领导 B.综合协调矛盾
C.参谋建议决策 D.办文、办事、办会
15. 秘书部门工作运转的特点是()
A.被动性 B.潜隐性 C.交叉性 D.超前性
16.秘书部门的基本职能不包括(a)
A.决策管理 B.综合协调 C.信息管理 D.后勤保障
17.秘书工作不能独立存在、自成体系,这一客观现象体现了秘书工作(b)A.位置的政治性 B.地位的从属性
C.内容的综合性 D.方式的被动性
18.秘书为领导写讲话稿不署自己的姓名,体现了秘书工作(d)
A.范围的赋予性 B.方式的被动性
C.作用的辅助性 D.效果的潜隐性
19.我国秘书信息报送的原则是(b)
A.及时、全面、完整 B.准确、及时、对路
C.及时、准确、全面 D.准确、全面、对路
20.下列秘书事务中,属于对领导工作拓展延伸的是(c)
A.分办拟办 B.管理印章 C.督办查办 D.会务筹备
21.领导授权秘书代表领导去处理局部的矛盾,这是秘书工作方法中的(c)
A.代劳方法 B.铺垫方法 C.协调方法 D.督查方法
22.秘书在实施决策中发现问题、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这种参谋方法属于(c)
A.补充完整法 B.诊断参谋法 C.拾遗补阙法 D.效果评估法
23.秘书遇到政策性问题应向(a)
A.主管领导请示 B.正职领导请示 C.上级机关请示 D.所有领导请示
24.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企业秘书与董事长的关系属于(a)
A.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雇佣关系 B.封建性的人身依附关系
C.完全的雇佣关系 D.完全的人身依附关系
25.决策中信息反馈系统的任务是(d)
A.参谋咨询 B.促进决断 C.奖优罚劣 D.修正决策
26.秘书与对方有较大争执时,不要急于否定对方,应采取的正确交往方法是(c)
A.感情投资 B.求同存异 C.换位思考 D.善于自制
27.秘书工作通过“主辅配合”领导,能够(c)
A.弱化领导工作效能 B.减弱领导决策作用
C.强化领导工作效能 D.强化领导决策职权
28、决定秘书是一门交叉综合学科的主要因素是(d)
A.秘书学是新兴学科 B.秘书学是政治性很强的学科
C.秘书学是辩证性很强的学科 D.秘书工作内容的全方位性和广泛性
29、秘书产生的前提是出现了语言文字和(a)
A.领导工作 B.秘书机构C.秘书活动 D.秘书官职
/30、西周时期跟随在天子左右封国朝拜、递送国书的是(d)
A.左史 B.右史C.太史 D.御史
31、我国唐代中枢官制实行的是(a)
A.三省六部制 B.三公九卿制C.六部六科制 D.内阁制 /
32、近距离直接综合辅助领导决策与管理的工作人员是(b)
A.文书 B.秘书C.警卫 D.事务长 /
33、秘书部门的主要作用是事务助手和(a)
A.智谋助手 B.专项职能助手C.文书处理助手 D.监督执行助手 /
34、秘书部门的领导体制是(c)
A.上级领导管理 B.上级秘书部门管理
C.本级领导管理 D.本级领导与上级秘书部门双重管理 /
35、决策和管理的主体是(d)
A.组织环境 B.基层员工C.秘书 D.领导
36、保证领导决策能够贯彻落实的主要工作是(c)
A.信息工作 B.调研工作C.督促检查工作 D.综合协调工作 /
37、秘书参谋作用赖以存在的物质条件是(b)
A.参谋场 B.参谋方向C.参谋效能 D.参谋途径 /
38、秘书辅助领导制定决策,首先应(a)
A.集思广益,拟制方案 B.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C.分析评估,优选方案 D.实施方案,反馈调节 /
39、现代秘书部门管理的核心要素是(a)
A.人事管理 B.资产管理C.信息管理 D.时间管理 /40、属于秘书协调工作的是(d)
A.人事问题 B.经济计划C.物资调配 D.公务安排 /
41、秘书调查研究工作首先应该(d)
A.选择调查对象 B.选定调查人员C.制定调研方案 D.确定调研目的
42、.秘书授权协调处理一般事务应(d)
A.加强请示报告 B.请领导亲自主持
C.对领导参谋提醒 D.积极主动,大胆负责
/
43、秘书做好会后落实催办工作属于秘书的(b)
A.前期铺垫工作 B.拓展延伸工作
C.补偿代劳工作 D.拾遗补缺工作
/
44、秘书与新闻媒介关系处理的不当行为是(a)
A.互惠互利,以利相待 B.友好热情,以礼相待
C.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D.事实求是,以诚相待 45.我国古代秘书萌芽时期约在(b)A.黄帝 时期
B.夏代
C.商代 D.周朝 46.我国最早的中枢秘书机构是(d)A.中书省 B.秘书省C.国子监 D.太史僚
47.秘书事务工作的“三办”是指(d)A.办文、办事、办信
B.办文、办事、办信息 C.办文、办事、办协调
D.办文、办事、办会 48.秘书同领导在角色地位上是(c)
A.同志关系 B.平行关系C.从属关系D.主仆关系 49.一般办公室主任的基本任务是(c)A.参与政务,掌管事务
B.参与政务,搞好服务 C.掌管事务,搞好服务
D.辅助决策,搞好服务 50.秘书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要求是(d)A.能言善辩 B.快速详尽C.长于概括D.准确得体 51.协调方法是秘书(b)A.基本领导方法 B.专项业务工作方法C.沟通变通方法 D.督促检查方法 52.我国最早的秘书人员是(a)A.巫和史B.秘书监C.尚书 D.中书监
53、“秘书”的涵义,有一个(c)的演变过程。
A.由人到物
B.由小到大
C.由物及人
D.由上到下
54、秘书学,从学科大类来说,属于(a)范畴。
A.社会科学
B.人文科学
C.管理科学
D.综合科学/
55、(b),朝廷中出现了最早的秘书机构——太史寮。
A.东周B.商末周初
C.秦末汉初
D.隋末唐初
56、秘书机构的设置,必须遵循(b)、精简、高效的特点。
A.创新
B.适应
C.求实
D.综合 /
57、秘书工作的辅助性主要体现在地位的(c)与工作的被动性两个方面。
A.被领导性
B.中介性
C.从属性
D.隐秘性
58、智能结构即(d)和能力的综合反映。
A.智力
B.智商C.知力D.知识 /
59、协调工作的内容主要是(c)协调、关系协调和事务协调。
A.组织
B.领导
C.政策
D.法律 /60、秘书部门目标管理制度中的“三定’’是指(c)
①定编 ②定员 ③定管理体制 ④定岗 ⑤定责 ⑥定经费
A.②③④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61、秘书工作古已有之,源远流长。在我国,已有(b)的历史。
A.五千年
B.四千年
C.三千年
D.二千八百年 /62、秘书学的特定研究对象是(c),它要研究秘书工作所特有的矛盾及其规律性。
A.秘书人员
B.秘书机构
C.秘书工作
D.秘书历史 /63、学士型名士型秘书群的涌现是在(c)
A.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宋代
/64、清朝后期,浙江绍兴一带为培养(d)(俗称师爷)的幕馆应时而生。
A.幕僚
B.政客
C.秘书
D.幕客
/65、在秘书机构内,一般来说,比较合理的年龄结构,应拉开档次,呈(d)结构。
A.平行
B.菱形
C.排比式
D.梯形式
二、填空题
1.秘书学具有政治性、综合性与应用性的特点。 2.最早的秘书人员称为“___史____”。
3.秘书部门是介于单位领导层和职能层之间的__中介层_____。 4.虽然机关、团体及企事业单位的秘书工作各有侧重,不尽一致,但就总体而言,秘书工作一般包括___十项____具体任务。
5.以个性特征与能力划分,秘书可分为_参谋______型秘书、秀才型秘书,公关型秘书和办事型秘书。
6.__情感_____是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状态。 7.智能结构即__知识和能力_____的综合反映。
8.人际关系一般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是个体性,第二是_____情感__性,第三是对应性。 9.___专项调查____,是指专门就某一项目、某一问题或某一事件进行的调查。
10.按__信息载体_____分,可分成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 11.公文撰拟,即公文写作,是公文办理的__基本环节_____。
12.在协调过程中,既要讲政策、讲原则,也要讲灵活、讲___感情____。 13.做好督查工作,一是有利于保证__决策_____顺利、有效的实施。
14.会议的作用,主要包括:__决策指挥_____作用、组织协调作用、动员教育作用和信息交流作用。
15.根据会议的进程,一般把会务工作分为会前准备工作、会间__调度_____和会后整理服务工作 三个阶段。
三、问答题
1、我国秘书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如何? P1
2、简述秘书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学科性质。
秘书学的研究对象:秘书工作和秘书活动的特性与规律 研究内容和范围
(1)广义上:秘书学是一个由秘书学理论、秘书实务、秘书历史、秘书实用技术和秘书教育五部分构成的庞大理论体系。
(2)狭义上:秘书学就是上述广义秘书学中的秘书学基础理论,它是秘书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系,是广义秘书学的灵魂。理论秘书学的基本框架,包括秘书职业、秘书机构(秘书管理)、秘书职能、秘书职能环境等主要方面。学科性质:综合性、政治性、应用性
3、秘书的含义,类别和层次。
秘书定义:秘书是指身处领导机构或领导者身边,以处理信息和综合服务的方式辅助领导者实施管理的工作人员。
从组织内部分工看秘书的分类:P18 从其所在行业特征看秘书分分类:P19 从职业高低看秘书的分类:P20
4、秘书的职业特征是什么?
从属性、辅助性、服务性、被动性、全面性、机密性。
5、秘书职业的发展现状怎样?影响中国秘书职业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P3
6、我国古代秘书的称谓有哪些?P16
7、秘书机构的设置必须遵守的原则有哪些? P30-31规范化原则、科学化原则
8、秘书机构的设置类型有哪些? P33-34
9、秘书工作机构的地位和性质是什么?
广义的秘书机构是指处于社会组织内的综合枢纽地位、直接隶属于组织领导、全面辅助领导机构的办公部门、特点:
(一)附属性
(二)综合性
(三)辅助性
10、秘书工作机构的组织模式是什么? 组织形式:
(一)综理制
(二)分理制
11、为什么是要提高秘书机构的工作效率,首先要精简机构?P31 精简是党和国家在机构设置方面的根本原则。社会各类组织设置秘书机构必须遵循精简的原则。在人员编制上要保持人员的精干,定员、定编,裁减冗员,不滥社虚职和副职。在机构层级的划分上,要尽量简化层次。
12、秘书人员怎样进行自我管理?
13、秘书的精神素养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提高秘书的精神素养?
14、秘书的知识结构由哪几部分构成?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
15、秘书的能力素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P60
(一)情感品质
(二)意志品质
(三)性格品质
(四)秘书的气质 秘书应该具备哪些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P63 工作负责、谦虚随和、冷静沉着、幽默开朗
16、秘书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有哪些?P55-56
(一)忠于职守,服务领导
(二)埋头苦干,甘居幕后
(三)谦虚谨慎,办事公道
(四)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五)诚实守信,严守秘密
17、秘书的基本职能有哪些?P38-39
(一)信息管理职能
(二)综合协调职能
(三)督促检查职能
(四)参谋辅助职能
(五)后勤保障职能
(六)“不管部”职能
18、为什么说参谋是秘书的深层职能?P49
19、督查工作要坚持的重要原则是什么?P47 一是实事求是。二是注重实效。三是归口管理。四是讲求方法和策略。20、秘书参谋的原则是什么?P51 1.明确角色定位,不失职不越权
2.明确参谋定位,谋而不断
3.立足规劝层面,谏而有度
四、名词解释
秘书
秘书机构
秘书职能
综理制
分理制
协调 沟通
秘书定义:秘书是指身处领导机构或领导者身边,以处理信息和综合服务的方式辅助领导者实施管理的工作人员。
秘书机构,又称秘书部门,是指在各级各类社会组织中为领导机构和领导者处理综合事务、辅助管理的综合性机构。
广义;指处于社会组织内的综合枢纽地位、直接隶属于组织领导、全面辅助领导机构的办公部门。狭义:指各级办公厅、办公室中专门辅助社会组织及其负责人办理秘书业务的部门。
秘书职能,是在秘书机构、秘书职位功能的框架内,领导根据组织目标与管理工作的需要而明确赋予秘书机构或秘书职位的具体职责权限。
5.遥感概论复习题2013.7 篇五
1.何谓遥感?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2.试述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关系。
3.试述遥感在地学中的主要应用,并举例说明。
4.遥感技术中常用的电磁波波段有那些?波段的划分情况。
5.太阳的电磁辐射与地球的电磁辐射总的特点是什么?
6.大气散射有几种类型?选择性散射与非选择散射有何不同?
7.说明反射率、透射率和吸收率之间的关系和区别。这三个的概念。
8.什么是大气窗口?
9.水、植被、土壤的反射光谱特征各有那些特点?
10.热辐射的定律有那些?主要内容是什么?知道结论性的东西。
11.感光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几个? 有几个名词解释。
12.区域航空摄影中为什么要有重叠?重叠率是多少?为什么航向重叠要比旁向重叠的重叠 率高?
13.什么是中心投影?中心投影有那些特点?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有那些不同?
14.什么是航空像片的比例尺?影响航空像片比例尺的因素有哪些?
15.什么是航空像片的投影误差?投影误差的规律是什么?
16.什么是航空像片的本影和落影?它们在航片的判读和解译中各有什么用途?
17.航片判读中主要依据那些判读标志?论述间接判读标志在遥感图象解译中的作用。
18.试说明热红外图像的几何特征和物理特征。
19.热红外图像的判读标志有那些,它与常规判读标志有何不同?
20.侧视雷达图像的地面分辨率由哪两种分辨率组成?从近射程至远射程是如何变化的?
21.试说明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征。名词解释。
22.侧视雷达图像的色调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试说明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的。
23.陆地卫星的传感器有几种?波段是怎样划分的?各种传感器中各个波段的分辨率是多少。
24.什么是太阳同步卫星?什么是地球同步卫星?
25.SPOT卫星传感器的特点与陆地卫星有何不同?
26.试说明极轨气象卫星图象分辨率和扫描宽度。
27.与可见光和近红外遥感相比,微波遥感有什么优点?
28.名词解释:辐射通量、辐射通量密度、辐射出射度等。
29.电磁波:速度=波长*频率
30.红、绿、兰的互补色分别是:青、品红和黄。
31.SPOT4卫星的波段划分情况,分辨率,扫描宽度、重复周期。
6.对外贸易概论复习题 篇六
1、对外开放政策什么时候确立?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内容?对外开放格局如何形成?
2、我国为什么制定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3、我国发展出口贸易为什么要从“以量取胜”转变为“以质取胜”?
4、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5、理解和利用对外贸易与工业化的相互关系对发展中国家有何重要意义?
6、如何评价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传统外贸体制?
7、加入世贸组织前,我国从哪些方面对外贸体制进行了大力改革?
8、对外贸易法律调控手段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
9、中国对外贸易基本法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10、《外贸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1、《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2、《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3、对外贸易经济调控的手段、特点及其作用机制 ?
14、为什么世贸组织规则允许成员采用出口退税制度,促进出口贸易发展?
15、我国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的对象和特点是什么?
16、我国货物进出口管理的依据和原则是什么?
17、货物进出口管理环节包括哪些内容?
18、在我国的对外贸易管理中运用的主要行政手段有哪些?
19、我国为什么要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对外贸易管理?
20、进出口许可证的签发原则是什么?
21、技术贸易的概念?技术出口、技术进出口管理;
22、技术贸易的内容是什么?技术贸易的方式?
23、技术贸易与一般商品贸易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24、我国技术引进的发展方向与基本原则是什么?
25、谈谈中美、中欧、中日之间的经贸易关系?谈谈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的经贸关系?
7.环境艺术设计概论复习题 篇七
1.如何理解“环境艺术是一门整体的艺术”?
2.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是什么?评价标准有哪些?
3.1997年国际建筑师协会利马会议文件《城市规划设计原理的总结》指出:“近代建筑的主要问题已不再是纯体积的视觉表演,而是创造人们能够活动的空间。要强调的已不再是外壳而是内容,不再是孤立的建筑。”对于这段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4.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5.你认为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学习过程中,应该着重加强哪些方面的训练?
6.家具(或环境设施)与环境的关系是什么?
7.请回答多种关于公共艺术的定义
8.何为“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研究这些学科理论?
9. 环境艺术设计方法中的“公众参与”的含义及其形式?
10.在进行郊野、乡村项目的环境艺术设计时,你认为应如何处理自然因素与人工因素的关系?
10.谈一谈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继承传统文化与艺术,借鉴西方文化与艺术时需注意的问题?
11.环境艺术设计是否需要提倡地域性?地域性与时代性有何关系?
12.阐述一下你所认识的“大众文化”?
8.概论课复习题集2009版 篇八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练习题和模拟题集(2009年版)
注意:考试100(单选题40+多选题20+简答题20+论述题20)70%+平时30% 专题一
一、单选题
1、党的早期领导人()曾经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实际中去的思想。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毛泽东 D 周恩来
2、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是毛泽东的()A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 《新民主主义论》
C 《论新阶段》 D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3、“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这是()的论述 A 毛泽东 B 邓小平C 江泽民 D 胡锦涛
4、就全党来讲,对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实际中去这个问题形成统一认识是在()A 中共十二大以后 B 中共十七大以后 C 延安整风以后 D 遵义会议以后
5、()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A 毛泽东思想 B 科学发展观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邓小平理论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A 毛泽东思想 B 科学发展观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邓小平理论
8、邓小平正式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是在()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9、“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提出的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0、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是第一次()
A 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 B 阐述“三个代表”的基本内涵 C 阐述“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 D 阐述“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
1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本质是()
A 坚持与时俱进 B 执政为民 C 坚持党的先进性 D发展生产力
12、()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A 可持续发展 B 以人为本 C 全面发展 D 协调发展
13、以人为本的“人”是指()
A 个体的人 B 广大人民群众 C 抽象的人 D 公民
14、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 公平B 正义 C 发展 D 协调
1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 以人为本 B 发展 C 公平D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的回答了()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 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D 什么是社会和谐,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7、江泽民提出()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A 发展 B 群众基础 C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D 党的先进性
18、邓小平抓住()根本问题,并作了系统回答,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 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D 什么是社会和谐,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 理论联系实际 B 理论创新 C 实事求是 D 一切从实际出发 20、1941年,毛泽东明确界定“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是在()A 《新民主主义论》 B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C 《整顿党的作风》 D 《改造我们的学习》
21、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A 解放思想 B 实事求是 C 与时俱进 D 求真务实
22、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A 理论创新 B 实事求是 C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23、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是()A 人口多,底子薄 B 地区发展不平衡 C 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24、曾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是()A 陈云 B 周恩来 C 毛泽东 D 刘少奇
25、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是在()A 1927年 B 1928年 C 1929年 D 1930年
26、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曾针对“大跃进”的“左”的错误,为把实事求是的精神恢复起来,号召全党()
A “大兴理论联系实际之风” B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C “大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之风” D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27、江泽民曾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 批评与自我批评 B 敢将真话,做实事 C 与时俱进 D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28、邓小平认为,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正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和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首先必须()A 发展生产力 B 实事求是 C 敢说真话 D 解放思想
29、从党的历史发展来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个重大的()A 理论问题 B 实践问题 C 政治问题 D 思想问题 30、在实践基础上的()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A 理论创新 B 制度创新 C 科技创新 D 文化创新
31、实事求是的“是”指的是()
A 研究 B 从实际出发 C 客观事物 D 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
32、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A 保持先进性 B 具有科学性 C 体现民族性 D 富于创造性
33、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在党的()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二大 C 十三大 D 十四大
34、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
A、实践创新 B、科技创新 C、体制创新 D、制度创新 35、1941年,毛泽东明确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是在()A、《新民主主义论》 B、《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C、《整顿党的作风》 D、《改造我们的学习》
36、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是在())A 1927年 B 1928年 C、1929年 D、1930年
二、多选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解放思想
3、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A、统筹城乡及区域发展 B、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C、统筹人与自然发展 D、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4、邓小平理论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 B、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C、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6、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A、一要吃透理论 B、二要搞清实际 C、三要解放思想 D、四要与时俱进
7、与时俱进,就是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 D、讲求实效性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为重新恢复党的思想路线所做的贡献有(A、领导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 B、拥护和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C、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D、提出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三、简答题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什么重要意义?
四、案例分析题 案例呈现:
(一)千年伟人马克思 材料1 1999年秋天,英国广播公司(BBC)用几周时间在国际互联网上评选“千年伟人”活动,评选结果是马克思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世界最有影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后来路透社又邀请政界、商界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对39名候选人的投票比较平均,爱因斯坦仅以一分的优势领先于马克思。说明马克思是当之无愧的“千年伟人”。
从1995年到1998年,千人以上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会议开过四次。2000年世纪之交,法国“马克思园地”协会在巴黎举办规模盛大的、题为“全球化与人类解放”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在纽约还举行了2400人参加的“世界社会主义者大会”。世界其他地区也举办了类似的活动。法国《世界报》用“回归马克思”的题目来形容并点 10 评这种热潮。法国《人道报》在报道1998年巴黎国际大会时有这样的文字:从纽约到东京,从圣保罗到耶路撒冷,从新德里到伦敦,到处都奏响了《共产党宣言》的乐章,而这次会议将“再次让历史沸腾起来”,“《宣言》对21世纪仍将发生重要影响”。
(靳辉明:《千年伟人马克思》,《参考信息》,2002年4月30日)材料2 马克思并非高官政要,也并非亿万富翁,他一生穷困,连爱子夭折都无钱安葬。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逝世时惊动了整个欧洲,不少报刊发表评论和文章对他表示敬意,不少工人组织对他表示哀悼。在相隔一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在英国,马克思名列公选的千年伟人之首。在人类历史上为穷人说话表示哀怜的思想家并不少,唯有马克思不是用怜悯,不是用眼泪,不是用同情的抚慰,而是真正用科学理论揭示他们的处境和获得自身解放的途径。马克思是用真理征服世界,用真理改造世界的。这个真理就是他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创立的,为什么至今仍然具有生命 11 力?根本原因在于,它所研究的主题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问题,它所研究的对象是作为社会形态的资本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的某一阶段。因此,它的结论是关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和无产阶级解放的具有规律性的结论。正因为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要求,所以它不是停留在资本主义的表层,不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描述,而是着力于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闪耀着真理光芒的一个重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前途光明。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永放光芒》,《光明日报》,2003年4月1日)
案例讨论:
1,马克思被评选为“千年伟人”,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3,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案例点评:马克思被评选为千年伟人这件事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的。一种思潮的出现、传播乃至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随着时日的推移趋于衰落,逐渐被遗忘,最后成为故纸堆 12 而被蛰居书斋的学者们作为研究对象,这是很多“思想”和思想者的命运。而马克思及其学说却摆脱了这一命运。它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又表明了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就像自然科学需要爱因斯坦的理论一样。当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入研究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正确的道路,而且为各门科学的发展提供锐利的武器。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一百多年来,它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取得重大胜利,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二)回望毛泽东
毛泽东逝世己32年了,但是伟人的身影始终矗立在人们视野的地平线上。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没有任何人像毛泽东那样深刻、广泛、长远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并 13 给整个世界强烈的震撼。他是20世纪中国的旗帜、象征和灵魂,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奋斗了一生,多次使中国革命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不了解毛泽东就不了解20世纪的中国。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在于,他集中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奋斗经验和智慧,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中国气魄和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但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有人否定毛泽东,否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在拨乱反正中批判了“左”右两种错误倾向,正确的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回答外国记者时明确指出,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要永远保留下去,这是我们国家的象征,要把毛主席作为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不能丢。我们绝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往事已矣,巨人长眠。土地革命的星星之火,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解放战争的千里决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头的探索,已经成为渐行渐远的历史,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14 今天的幸福生活发端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以及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毛泽东超越了时代,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远彪炳史册。
(摘自魏晓文、杨慧民:《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6—12页)
案例讨论:(1)“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要永远保留下去”,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2)为什么说毛泽东是伟人?(材料中有相关论述,可用横线标出)(3)评析毛泽东的历史功过。案例点评:
邓小平曾经坚定地说:“我们要对毛主席的一生的功过作客观的评价。我们将肯定毛主席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讲毛主席后期的错误。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一生中正确的部分。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 15 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世世代代坚持下去。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 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全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中心是发展,既源于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又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超越。科学发展观突出了机遇说,强调指出,21世纪的头20年是最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抓住机 16 遇,乘势而上,我国就能建设起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能处理好发展中的相关矛盾。因此,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全面发展说,它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又好又快发展,它推进了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论。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关键在于它强调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又好又快的发展。邓小平曾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提出可持续发展论。但发展过程中的粗放性、浪费性、污染性,使发展的不可持续性日益暴露出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了发展的全面性,将发展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从量的扩展发展到质与量的统一,克服了以往某些方面存在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财富、轻精神财富,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偏差。明确提出发展的协调性,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要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它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强调按照科学规律来谋划发展大计。
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张忠良、李莉,湖南省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光明日报》,2006年8月1日)
案例讨论:
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表现在哪里? 3,联系实际谈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案例点评: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 18 度,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我国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用新的思想和观点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关于发展的规律的科学,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规律的科学。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丰富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确立了新的思维方式、文明模式和生活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专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
A 民族资产阶级 B 农民阶级 C 无产阶级 D 城市小资产阶级
2、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A 武装斗争 B 议会斗争 C 合法斗争 D 地下斗争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不包括()
A 城市小资产阶级 B 大资产阶级 C 民族资产阶级 D 农民阶级
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问题
A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B 革命的动力 C 革命的对象 D 革命的前途
5、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 封建社会 B 殖民地社会 C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6、建国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性质是()
A 农民阶级的革命 B 新民主主义革命 C 社会主义革命 D 无产阶级革命
7、毛泽东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著作是()A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 《共产党人发刊词》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持久战》
8、区别新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A 领导权问题 B 革命对象问题 C 革命形式问题 D 革命动力问题
9、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重要论断的是()A 朱德 B 毛泽东 C 周恩来 D 邓小平
10、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重要的特点是()A 从思想上建设党 B 从作风上建设党 C 从组织上建设党 D 从制度上建设党
11、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是()
A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 官兵平等的原则 C 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原则 D 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
12、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
A 封建主义 B 民族资本主义 C 官僚资本主义 D 帝国主义
13、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
A 工人阶级 B 农民阶级 C 城市小资产阶级 D 民族资产阶级
1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最基本的联盟是()
A 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B 无产阶级和其他非劳动阶级的联盟 C 工农联盟 D 无产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15、毛泽东为党和人民军队确立的宗旨是()A、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B、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
16、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 B、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D、民族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17、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根本原因是()A、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B、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全国革命形式的继续向前发展
1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共一大召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进入()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0、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完全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是()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
A、独立的社会形态 B、固定不变的社会形态 C、过渡性质的社会 D、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之一22、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A、新民主主义时期 B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23、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
A、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结论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 C、与马克思主义无关 D、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24、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国营经济主要是()建立起来的 A、通过没收官僚资本 B、通过原来解放区的公有经济 C、通过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D、通过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25、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政治条件是()
A、全国大陆解放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的建立 C、土改运动 D、“三反”“五反”运动
26、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由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是()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低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D、互助组、初级组、高级组
27、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A、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 B、工农联合专政
C、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联合专政
28、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
A、个体经济 B、公有制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9、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0、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33、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
34、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A、定息 B、国家资本主义 C 公私合营 D、“四马分肥”
3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年开始的。
A、1952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3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高级形式是()A、加工订货 B、统购统销、经销代销 C、四马分肥 D、个别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指出,近代中国社会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 两头”指的是()A、农民阶级 B、无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条件有()A、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良好的群众基础
C、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 D、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A、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 C、党的建设 D、群众路线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5、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逐步实现()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构成包括()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个体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 28 济
7、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是()A、互助组 B、初级社 C、人民公社 D、高级社
8、“四马分肥”包括()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资本家红利
三、简答题
1、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2、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3、简述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简述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6、简述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可能性 案例分析题
案例呈现:
(一)去当红色“山大王”
秋收起义几仗打下来,部队相继失利,损失很大,队伍“竟至溃不成军”。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部队的进军方向问题。毛泽东拿着一份从学校借来的地图,指着湘赣边界山形最宽的部分,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说:这里像眉毛一样的地方,是罗霄山脉中段,最适合做我们的落脚点,我们要到那里去当“山大王”。
听了毛泽东的分析,在经过激烈争论后,大多数同志同意毛泽东的主张,也有一些同志不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师长余洒度就极力反对,他说攻打长沙是省委决定了的,我们现在全军会师了,就应该立即反攻浏阳,直取长沙;不打长沙,却退到农村,这叫什么革命?毛泽东耐心地说:我们这个山大王是红色的“山大王”,而不是过去的“山大王”,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工农武装,是共产党领导的,有主义、有政策、有办法的“山大王”。中国政治不统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很多,我们要找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毛泽东的话,通俗易懂,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深刻的真理。总指挥卢德铭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他说:毛 30 委员讲得对,现在交通要道和城市不是我们占领的地方。如果攻打长沙,就有全军覆没之险。
(苏扬:《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中外名人的评说》,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案例讨论:
1,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是什么?为什么必须走这条道路?
2,结合文家市前敌委员会会议上的争论,谈在中国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对中国革命有什么影响? 案例点评: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由于政治上的不平衡,城市是反革命力量统治的中心,农村则是 31 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也是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的客观条件。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依据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和回答中国革命、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寻求和不断开拓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由此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此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从理论上处理好了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以及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革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摆脱了长期 32 以来对苏联革命道路的迷信,开始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二)“经济决战”奏凯歌
全国解放之初,国民党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生产停顿、破产、整个国民经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外国记者戏称:“共产党的军事可以打100分,政治可以打80分,财经工作只能打0分”。不管是西方敌对势力,还是国民党,都在等着看中国共产党的笑话。面对这样的情况,从1949年到1950年中国共产党在取得军事上的胜利的同时,领导人民打了一场在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大战”——稳定物价,并彻底扭转了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和整个社会经济一片混乱的局面,粉碎了敌人恶毒的污蔑。
这场决战,从上海打响。在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的十多天内,市场上投机活动猖獗,银元价格竟然上涨了5倍多。党中央亲自指派熟悉经济工作的陈云同志赶赴上海,领导打击投机的战斗。经过认真研究,华东军政委员会果断决策,在6月10日下令包围和查封了上海市投机市场的总枢纽——上海证券大楼,取缔了金、银、外币计价的活动。这 33 使人民币得以占领市场,为平抑物价创造了重要条件。从上海斗争开始,经中央财经委员会指挥,全国进行了多次平抑物价涨风的斗争。其中,具有决定意义是1950年3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政务院《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这项决定的贯彻执行,使全国的物价明显地稳定了下来。
在贯彻这项文件的过程中,各级财政部门工作十分扎实。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经济委员会每晚都有电话联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统一指挥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广州、重庆、西安、大连等大市场的国营贸易和市场经济活动。主要内容为国营贸易机构当天卖出多少粮食和纱布,买进多少,价格高低,以及私商买进、卖出的情况。领导同志每晚都根据收集到的情况,提出次日卖出价格的安排和要求,电告各大城市执行,通过各大城市的贸易价格活动又去影响各小城市的贸易、价格情况。
为了保证《决定》的准确执行,中央还召开了会议,讲明政策,做透思想工作。在开会时,广州市有位代表形象地说:“经过这次会议,我懂了,我过去在广东打仗,抓到俘虏,就送到广州完事,可现在要送北京了。每天卖货的钱,就缴国库,我们要花钱,再到国库去领”。统 34 一财政经济工作,在执行中,纪律非常严明,发扬了无产阶级政党铁的纪律的优良传统,确实做到了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而且是“枪打出头鸟”,一经发现违法的苗头,就严肃处理,铁面无私,做到了“惩一儆百”、“寓教于惩”,而不是睁一眼,闭一眼,“看人下菜碟”。1950年统一财经工作初期,西南军政委员会贸易部所属的西南区土产公司经理谢扶今同志(此人系长征干部,又是王明即陈绍禹的妹夫,当时王明已回国,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主任),没有遵照财经统一的规定,把卖货所得现金上缴国库,而是自行投放,收购了猪鬃。西南财经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刘岱峰和西南贸易部部长王磊、副部长刘卓甫发现后,报经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邓小平批准,立即对谢扶今执行了纪律处分,并通报全区。广大干部无不敬服,再没有人敢于以身试法。这就使得中央规定的政策,通行无阻,一直落实到基层。
通过这些斗争,新中国稳定了物价,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财经工作,不是得0分,而是得了满分。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建国之初稳定物价的胜利,认为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的胜利。它使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站稳了脚根,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案例讨论:
1.“共产党的军事可以打100分,政治可以打80分,财经工作只能打0分”,如何认识这个说法,“经济决战奏凯歌”说明了什么?
2.毛泽东高度评价建国之初稳定物价的胜利,认为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的胜利。你如何理解这个论断? 案例点评: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领导人民打了一场在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大战”——稳定物价,并彻底扭转了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和整个社会经济一片混乱的局面,粉碎了敌人恶毒的污蔑。
通过这些斗争,新中国稳定了物价,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财经工作,不是得0分,而是得了满分。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建国之初稳定物价的胜利,认为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的胜利。它使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站稳了脚根,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中国共产党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也一定能领导好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 36 光辉的成就。专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 建成社会主义 B 解放生产力 C 发展生产力 D 向共产主义过渡
3、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A 革命 B 改革 C 政治运动 D 阶级斗争
4、消灭剥削的物质条件是()
A 实行公有制 B 实行按劳分配 C 市场经济高度发达 D 生产力高度发达
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A 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B 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 明确拉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 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6、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A 它的政治民主化程度比资本主义更高,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 它的经济计划性比资本主义更强,更能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C 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高,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得物质文化生活 D 它的社会精神文明水平更高,并能够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7、邓小平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A 稳定得国内政治环境 B 四项基本原则 C 和平安定得国际环境 D 自己的发展
8、邓小平曾说过:“现在我们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说明()A 我国实际上还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得时期 B 我国搞的社会主义事实上是在补资本主义的课
C 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还没有摆脱贫困,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D 我国还存在着封建残余、小生产习惯势力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
9、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A 号召人民生活节俭,抑制社会需求 B 用发购物票的方法计划分配社会产品
C 发展生产力 D 要求企业增加产品的数量,减少花色品种
10、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 改革 B 发展 C 依法治国 D 以德治国
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C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为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1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 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 高度的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
13、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
A 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B 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14、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个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的是()A 马克思 B列宁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15、社会主义本质把()摆到了首要位置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改革开放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共同富裕
16、邓小平在领导全党解放思想,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过程中,理论上最大的贡献是揭示了()的本质
A 社会主义 B 市场经济 C 实事求是 D 马克思主义
17、毛泽东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这段话说明了()
A、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C、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D、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18、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A、依靠科技进步上来 B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C、依靠科技进步上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D、发展生产力上来
19、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不发达和()两个阶段 A、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 B、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C、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要求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之间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1、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从其社会性质而言应属于()A、资本主义社会
B、共产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向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D、社会主义社会
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从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42 A、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B、信息化的历史阶段 C、工业国的历史阶段
D、祖国统一的历史阶段
2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A、建立多党制
B、实行三权分立 C、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建立议会民主
24、目前我国最大的实际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且不平衡 B、人口众多
C、贫富差距拉大并且开始出现两极分化 D、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和核心内容是()A、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B、富强、民主、文明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6、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是()43 A、中国共产党 B、工人阶级 C、知识分子 D、农民
27、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证是()A、改革开放
B、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8、四项基本原则是()A、立国之本
B、强国之路
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D、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
2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A、教条主义
B、机会主义 C、狭隘经验论
D、资产阶级自由化
30、党的十三大指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A.实现四个现代化 B.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C.建立富强 民主 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D.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31、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是()A、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B、依靠外援
C、加强党的领导 D、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2、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党在()的基本纲领 A、社会主义社会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革命和建设时期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A、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发展重工业 C、发展信息产业
D、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
A、建设高度发达、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B、建设和谐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C、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 B、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 D、从新中国成立到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
36、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A、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B、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37改革的性质是()
A 一场新的革命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8、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A 改革的性质决定的 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
C 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
3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A、一项长期的国策 B、一项权宜之计
C在现代化建设中实行的政策 D实现现代化后就不必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40、中国共产党提出改革决策的理论基础是()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 B、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C、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D、党执政规律的理论
41、在全面改革中,()是重点。
A 经济体制改革 B 政治体制改革 C 科技体制改革 D 文化体制改革 42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靠()A发展 B 改革 C稳定 D 公平
43、要把()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A、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稳定压倒一切
C、改革开放 D、“三个有利于”
44、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三个有利于” B、四项基本原则 C、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D、生产力标准
45、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在于()
A是由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决定的 B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客观要求 C是由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决定的 D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46、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使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 B、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利用国际分工,提高国民经济效益
47、我国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
A、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B、依赖外国,崇洋媚外 C、自力更生于依赖外国并重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48、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的关系
A、独立自主 B、自力更生 C、闭关自守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49、我国已初步形成、逐步推进的开放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沿边开放→ 内地开放 B、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技术开发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江沿边开放→ 内地开放 C、经济特区 →沿江沿边开放→ 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开放
D、经济特区 →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江沿边开放→ 内地开放 50、我国对外开放应实施的战略是()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B、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相结合 C、独立自主与自力更生相结合 D、对外出口与到海外建厂相结合
51、以下不属于对外开放的原因的是()。
A、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D、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先进
52、“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标注是()A、生产力标准 B、综合国力标准 C、人民生活水平标准 D、外资经济
53、邓小平反复强调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必要前提是()A、改革 B、发展 C、稳定 D、开放
54、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前提 D、发展是前提
二、多项选择题: 1、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阐述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有:()
A、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B、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C、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D、关于改革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思想
2、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推荐阅读:
农村发展概论作业论文11-20
农村发展概论心得体会11-27
农业农村全面发展08-28
农村党员发展12-07
浅析农村人力资源与农村经济发展08-22
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07-05
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07-14
河南农村发展报告08-22
农村电商的发展趋势09-11
农村电商发展的看法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