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

2024-06-20

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共10篇)

1.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 篇一

“十二五”发展目标中,突显出民富与国强并举的思路

-------------经济发展中转型与创新

姓名:xxx学号:xxxx班级:xxxx

摘要:在十一五规划的辉煌胜利后,十二五发展中我们要突显民富与国强并举,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把握时机,在各领域上实行创新与转型,实现经济上的更进一步的腾飞。关键词:民富,国强,转型,创新,监管

在十一五规划时期,我们经过许多坎坷与曲折,经过汶川地震的痛苦,有雪灾,有干旱,还有受美国次贷危机所影响的经济危机„„但是,这只是中国经济所发展中的波折。在波折中我们挺起来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轨迹遵循着已胡锦涛为总书记核心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按照十一五规划,不断前进着,创造出许多辉煌的成就。

而现在我们迈进2011年,按照党和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2011-2015年。面对当今复杂的世界形势,面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现在国家经济形势发展,收入分配平衡的问题上,国家领导人在十二五规划中,突显出民富与国强并举的思路。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目前中国GDP为世界第二,成为超越日本的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人均GDP还是比较低,贫困线下还有1亿多人,还有,在沿海地区,金融风暴后,出现用工荒问题,等等。决定了“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十一个规划有着本质的差别,在”国强“的方面上,我们还要追求”民富“。

在“民富“方面,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有是政治问题,经济发展成果的最大受益者不是普通的群众,二世政府以及其与公权力有关的利益群体等,所以,要通过立法等手段对性能改正权力进行修正性、补充性的约束和重新的界定,或以严格的程序防止行政权力的国度使用,加强社会对政府行政权力的监督,使得政府能够转变和缩减行政的职能,规范行政行为,加强社会自治。

在“十二五“中,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是”转变“,是的,在现今粗放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更应将经济转型作为主线,以符合我国国情发展阶段特征。

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增长方式向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以消费为主力的发展方式转变。“怎样驾驭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实现投资大国、制造大国、出口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变,大幅度降低投资率、提高居民消费率、稳定出口率已成为需求结构改革的重要任务。”尹中卿说。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内需与外需失衡、投资与消费失衡的问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一方面要发挥大城市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影城都市圈网络;另一方面要推进高农村城市化战略,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服务业比重,培育更多高消费能力的人群;提高金融服务创新,推进消费信贷,发达消费需求;鼓励科技创新,同时要加快完善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就业、和社会保障等。

从过度依赖廉价劳动力的要素驱动方式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方式转变。要始终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工业方面,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富昌日前在全国机械工业科技大会上透露,工信部在编制工业领域“十二五”规划时提出了几项硬性指标,其中包括全国工业增加值率要由27%增加到3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要比“十一五”末降低20%等。王富昌表示,要提高工业发展和运行的质量效益,就必须提高工业增加值率。据王富昌介绍,到2009年年底,我国的工业增加值率是26.8%,世界平均水平是35%,发达国家是40%。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重点行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抓住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核电、“核高基”等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的机遇,促进重点行业关键主机、部件和共性技术的发展,在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可靠性方面实现显著提升。在科学技术方面,“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战略新兴产业是国家未来重点扶持的对象,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又是重中之重,下面我们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分为六个方面进行介绍,分别是—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

从过度依赖房地产业支撑的增长方式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多元支撑的方式转变。在稳定房地产发展的同时,落实保障性住房和改造住房建设规划,加快城市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发展新兴服务业态和消费业态,推动经济服务化。

从过度依靠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的粗放增长方式向低碳、绿色、集约的发展方式转变。在经济发展中我们不仅仅关注的是我们的钱是否多了,而我们还要确保在资源消耗,人的发展与生活中,低碳、绿色、集约、与健康。

从过度依赖部分人先富的非均衡发展方式,向均衡共享、包容性增长方式转变。积极转向均衡共享、包容性增长。要改变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速快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速的现状,建立居民收入跟经济增长挂钩、劳动所得与企业效益挂钩、工资与物价水平挂钩的机制;要扶持低收入和困难人群,坚决打击非法收入,调整不合理高收入,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要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完善个

人所得税制度,减轻中低收入者税赋压力;要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社会福利等协调同步发展,引入多元公共服务投资体系,提高公共服务产品的社会供给能力,解除居民的消费忧虑;提高改革政策的执行力,加快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进程。

特别地,在金融方面的立法,更要加强,在保护好中小股民的利益,防止大股东、或实控资本对股市的操纵,损害中小股民的利益,从中牟利。打击“老鼠仓“,降低投资者蒙受的损失。确实做好政府在市场监管的职能,严格制定证券市场的行为规范,实行”假设有罪,辩护证明清白的举证制度“,打压不良的市场风气,压制损害市场利益的行为。政府在金融,股市上形成一个藏富于民的市场规划。

总而言之,我们不仅仅要实现国强,还要实现民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我们要迈出更有力的步伐,积极探索出适合我们国情的经济计划,才能有效的促动我们经济发展,才能更好的实现中国的腾飞、变强。

文章参考

《“十二五”工业增加值率定位30%》上海证券报-----张牡霞

百度百科-----“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经济转型向何处?》经济观察报-----辜胜阻 曹誉波

《专家:十二五需着力应对需求结构失衡与城镇化困境等问题》新华网-----崔静

《网络科技:十二五规划新一代信息技术》中信金通

《操纵》郎咸平

《股市,我们谁在获益?》郎咸平

2.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 篇二

一是现代流通体系基本建立。国内市场总体规模逐步位居世界前列,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左右, 2015年达到32万亿元;生产资料销售额年均增长16%左右, 2015年达到76万亿元。城镇现代流通体系基本形成, 农村市场网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现代物流成为流通主要方式, 流通组织化、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流通成本明显降低, 流通效率明显提高, 市场秩序和消费环境明显改善, 流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二是外贸发展结构明显优化, 货物进出口年均增长10%左右, 2015年达到4.8万亿美元, 服务贸易年均增长11%以上, 2015年达到6 000亿美元。贸易平衡状况继续改善, 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加快形成。

三是吸收外资效益显著增强。年均实际吸收外资1200亿美元左右, 外资质量不断提升、方式更加多样、结构更加合理, 外商投资在促进创新、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显著。

3.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 篇三

为了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农场党委充分发挥党委班子的核心作用,加强党委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党委的正确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农场党委班子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注重实践锻炼,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党组织的活力

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农场基层党建工作。

(1)要充分发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场共产党员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积极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健全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纪律保障机制,确保政令畅通。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严格管理,严格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真抓实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的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

2、创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将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最为重要的活动载体。围绕“八个主题”,突出“三个防止”(防止思想松动,防止工作被动,防止内容空洞),实现“一个目标”,充分发挥各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特色鲜明地分类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场范围内掀起创先争优的热潮,为推动农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支撑。

一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做大做强三大支柱产业;二是以安居工程建设为主题,建设宜居宜农的和谐新家园;三是以转变干部作风为主题,加强务实型干部队伍建设;四是以关心下一代成长为主题,构建和谐人文环境;五是以加强党建工作为主题,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六是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主题,努力创办优质教育;七是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为主题,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八是以党风廉政建设为主题,深入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二、抓重点,构建新机制,努力形成党建工作的合力。

1、突出重点,扎实抓好基层党支部领导班子建设。企业大发展,党组织是保证。要促进企业的大踏步健康发展,建设素质过硬的基层党支部领导班子,是抓好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要前提。农场党委坚持把建设好基层党支部领导班子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把党性强、作风正、有奉献精神、懂经营管理、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党员和群众拥护的同志选进党支部领导班子,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提供一支强有力的基层领导班子队伍。

2、夯实基础,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党员队伍,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是基础性工程。

(1)把好“发展关”。在发展新党员时,遵循“高标准、重质量、慎重发展”的方针,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将質量放在第一位的原则,二是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三是坚持重点发展的原则。做好严格的资格审查,要有意识地将群众基础好、作风正、素质好的同志培养好,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壮大企业党的力量。

(2)把好“教育关”。一是针对企业党员的实际,进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二是进行形势教育,根据目前经济发展的国内外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逐渐增多,在党员和一般职工群众中间产生的各种困惑迷茫,对于这种情况,要及时地通过各种会议进行形势教育,鼓舞广大党员的士气,树立战胜困难信心。三是组织对重要文件的学习,根据上级要求和企业的发展情况,党支部及时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上级及企业的文件,并及时传达到全体干部职工中去。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及时掌握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和时事政策,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敏感性。

3、创新“党建带团建”工作特色。通过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机制建设,丰富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新内涵,全面提高工作效果。围绕“党建带团建”工作目标,依托党建优势,借鉴党建经验,开创党建带团建,促进农场共青团的建设,为农场的稳步发展培养后续人才,为实现企业“十二五”规划目标奠定基础。

三、切实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效能。

继续以“三下基层”作为载体,深化推进党员领导干部工作效能建设。一是送“科技”下基层,为生产一线提供技术支撑。开展橡胶科学管理、甘蔗良种良法、剑麻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培训。二是送“党课”下基层,为基层单位提供理论支撑。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时事热点和农场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编写印发党课辅导材料。三是送“服务”下基层,为职工群众提供解困支撑。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做到服务于农业生产,服务于职工生活,服务于农场经济,着重为广大职工群众解决农业生产和生活困难。

新的目标已确定,新的任务已明确,新的征程已开始,农场党委将继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农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创新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方式,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乘势而上,真抓实干,为实现农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广东省国营五一农场)

4.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 篇四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注重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牢牢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十一五”前期,针对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流动性过剩,以及结构性、输入性物价上涨等问题,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有效防止了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近两年,面对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们沉着应对、科学决策,果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坚持实施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和实行结构性减税,大范围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加强科技支撑,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采取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升级。

(二)毫不放松地做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结束了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建立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严格保护耕地。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开。

(三)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总体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二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政策措施,制定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和工业“三废”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东部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自主创新和竞争力逐步提高;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趋于缩小,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在活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增值税转型全面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推进,资源税改革启动试点,内外资企业税制全面统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顺利完成,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推进;平稳解决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创业板、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顺利推出,债券市场稳步发展;深入推进保险业改革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不断扩大。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邮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

(五)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工作。实施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普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汶川灾后恢复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玉树强烈地震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后恢复重建有序推进。经过灾难的洗礼,中国人民更加成熟、自信、坚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不可战胜。

五年来,我们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完成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行政问责,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政府自身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过去五年,我们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

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没有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主要是: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违法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严重。回顾“十一五”时期的政府工作,我们进一步加深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我们战胜各种严峻挑战,靠的是发展;各领域取得的一切成就和进步,靠的是发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仍然要靠发展。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二是必须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统一。健全的市场机制,有效的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作用多一些还是政府作用多一些,必须相机抉择。

三是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充分把握发展机遇,稳妥应对风险挑战,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关系,真正做到内外兼顾、均衡发展。

四是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必须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二、“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从国内看,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劳动力素质提高,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重大挑战的能力明显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结合起来,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

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区域良性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支持政策,着力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努力造就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我们要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们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我们要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维护群众利益的法规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当前,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这个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我国主要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粮食库存充裕、外汇储备较多等有利条件,努力消除输入性、结构性通胀因素的不利影响,消化要素成本上涨压力,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坚决抑制价格上涨势头。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一是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把握好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二是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三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把握好国家储备吞吐调控时机,搞好进出口调节,增强市场调控能力。四是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特别要强化价格执法,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五是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

(二)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继续增加政府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专项治理行动。抓紧制定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支持政策,切实放宽市场准入,真正破除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壁垒,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促进社会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三)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确保农产品供给,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毫

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发展壮大农作物种业,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大兴水利,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排灌设施,发展节水灌溉,加固河流堤防,搞好清瘀疏浚,消除水库隐患,扩大防洪库容。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覆盖耕地、林地、草原等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大幅增加奖补资金规模。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四)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改造提升制造业。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二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着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加快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推进传统能源清洁利用,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统筹发展、加快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坚持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更好发挥深圳等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作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因地制宜,分步推进,要充分尊重农民在进城和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切实保护农民承包地、宅基地等合法权益。城镇化要同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这是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加快城镇污水管网、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推广污水处理回用。继续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加快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应急等体制建设。

(五)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公共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实和完善国家助学制度,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努力营造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制度和社会环境,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推动建立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鼓励企业共同出资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共担风险、共享成果,对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项目,政府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管理能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六)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快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全国互联互通。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二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三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尽快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重点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切实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一是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抓紧建立保障性住房使用、运营、退出等管理制度,提高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保证符合条件的家庭受益。二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

头。严格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调整完善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有效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和市场行为监管,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市县人民政府负直接责任。有关部门要加快完善巡查、考评、约谈和问责制度,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从而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地方,要追究责任。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一是在基层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完善基本药物保障供应体系,加强药品监管,确保用药安全,切实降低药价。二是抓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鼓励各地在医院管理体制、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改善医患关系。三是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稳定提高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参保率和新农合参合率。四是完成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五是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放宽社会资本和外资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加强出生缺陷干预,进一步扩大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做好孕产妇和婴幼儿保健工作。加快建立健全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完善社会管理格局。以城乡社区为载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人口、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等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加快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和纠错机制,加强信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工作,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切实解决乱占耕地、违法拆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制,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加强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法制,严格标准,完善监测评估、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加强监管执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七)大力发展文化建设: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加快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八)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完善国有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监管体制,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清理和归并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继续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研究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的指导意见。价格改革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承受能力。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九)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积极发展互利互惠的多双边经贸关系,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继续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共赢的方向发展。在大力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推动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协调发展。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相关支持政策,简化审批手续,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到境外投资提供便利。

(十)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加快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把查办大案要案作为反腐败的重要举措,同时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一是认真治理政府工作人员以权谋私和渎职侵权问题。针对工程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和矿产资源开发、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存在的问题,加大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工作力度,坚决惩处腐败分子。二是切实加强廉洁自律,认真贯彻执行《廉政准则》,落实领导干部收

入、房产、投资以及配偶子女从业、移居国(境)外等情况定期报告制度,自觉接受监督。三是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形式主义。

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

建立巩固的国防,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坚决完成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和反恐维稳能力。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继续推进两岸协商,积极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产业合作,加快新兴产业、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合作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我们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推进区域次区域合作进程。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开拓进取,团结奋斗,扎实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5.北京现代十二五目标 篇五

2011年10月18日17:40 来源:腾讯

2011年10月18日,主题为“新想·事成·新征程”的北京现代成立九周年庆典暨第三工厂主体工程(厂房)竣工典礼、第三届企业文化节闭幕式,在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的第三工厂总装车间隆重举行。在九年的发展历程中,北京现代以驰骋之姿过关斩将,已经牢牢占据国内车企第一阵营的优势地位。而第三工厂主体工程的完成,则标志着北京现代即将向更高的产能和全新的品牌高度发起冲击,力图在新一轮的车市战局中谋得更多的制胜筹码。

北汽集团、北京现代董事长徐和谊

此次活动上,北汽集团、北京现代董事长徐和谊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北京现代的战略目标,北京现代将围绕两个“倍增计划”全面开展工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即产销能力和中高级产品结构较之“十一五”末年实现全面倍增,到2017年产销量由70万辆倍增至140万辆,中高级产品比例由26%倍增至50%以上。

从最初的5万辆产能,到现在的70万辆产能;从当年800多人的制造工厂,到如今拥有近10000名员工的现代化、国际化企业;从生产初期大多依靠CKD,到如今拥有一百五十多(156)家配套企业,90%以上的国产化率;从成立之初只有北京4家经销商,到现在遍布全国的600多家经销商和服务商„„九年来,北京现代以“现代品质”打造“现代速度”,用“现代品牌”服务“现代客户”,铸就了超过300万辆的辉煌业绩。

北京现代第三工厂仅用11个月时间就实现了主体工程完工,不仅续写了“现代速度”的发展奇迹,也标志着北京现代百万产能完成了关键性一步。同时,百万规模的产销体系也为下一目标“十二五”规划打下牢筑坚实地基。据了解,北京现代第三工厂总投资65亿元人民币,总占地面积115万平方米,其应用的技术、工艺和设备都达到全球领先。落成后的第三工厂,将成为北京现代的“旗舰工厂”,并成为韩国现代27个海外工厂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生产基地。

伴随北京现代成长的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过去的9年是我国汽车市场日趋规范成熟的9年,具备了天时地利的北京现代同样拥有“人和”。百万产能的背后,是9000名员工的众志成城。通过九年的探索与实践,北京现代中韩双方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达成高度共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内涵。企业以先进的文化激发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鼓舞员工为实现企业更好发展做出更大的成绩。今年,北京现代企业文化节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和体育活动彰显了北京现代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如此热情的鼓励下,北京现代2011年4月最新推出的第八代索纳塔也于9月顺利破万,成为中国的新一代主流中高级轿车。“红色动力助推现代速度,优秀文化护航百万征程”的企业文化节主题愈发引起共鸣。

9周年庆典、第三工厂主体工程竣工、文化节闭幕,“三喜临门”展示了北京现代全面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它们是节点而不是终点,它们代表的成长和引发的期待才是价值所在。“十二五”期间,北京现代将进一步夯实内涵式增长成果,发展合资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落实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升和谐企业文化,全面实现北京现代的“第二次飞跃”。

第八代索纳塔定调九周年

北京现代利用九年时间,以“现代速度”与“现代品质”铸就了300万辆,成为北京现代发展过程中一个跨时代的里程碑,也是北京现代发展的第一阶段。在接下来的第二阶段,北京现代的目标将是塑造一个全新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和客户满意度。第八代索纳塔成为承载这一目标的重要一步棋。2011年4月,第八代索纳塔上市,向中高级车市场发起有力冲击。

北京现代总经理卢载万明确表示,“第八代索纳塔的引入,不仅使北京现代打造细分市场高端品牌的产品布局更加合理,同时也将使北京现代的企业品牌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高端的配置、精细的品质、大手笔的营销,让第八代索纳塔脱颖而出。同时,不同于以往的B级车主要集中在商务领域,第八代索纳塔凭借前卫的设计、卓而不群的科技感、以及超值的高品价比,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个人高端细分市场。

划时代的第八代索纳塔的表现着实让人欣喜。在上半年国内乘用车市场销售转入淡季、整体销量连续多个月出现环比下滑的险恶形势下,第八代索纳塔在中高级车市场攻城掠地,连续数月销量超过6千。2011年9月,第八代索纳塔上市仅半年,即以月销过万辆的骄绩,攻破中高级车的门槛,跻身成为中高级车新主流。

第八代索纳塔的旗开得胜,不仅一举打破国内中高端市场固有的欧系、日系、美系“三分天下”的局面,也使北京现代中高端车型销售比例从2010年的26%上升到目前的33.6%,极大提高了对品牌力有决定意义的中高端市场的话语权,从而不断冲破品牌桎梏,助推品牌力的持续提升。

以9周年300万辆里程碑为分界线,第八代索纳塔的强势表现拉响了北京现代第二次飞跃的前奏。“如果说第一阶段我们是以品质和速度为中心。第二阶段就是要塑造一个新的品牌形象,以客户及客户满意度为中心拉动第二阶段的发展,实现第二次飞跃。” 北汽集团、北京现代董事长徐和谊如是说。

当翻过以现代品质打造现代速度为标签的昨天,作为第二次飞跃的标志性产品,杀入新主流的第八代索纳塔无疑将开启北京现代一个全新的时代。这是一次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转变,是一次从重量级选手到顶尖高手的进化,北京现代的品牌力及企业形象将由此站上一个全新的高度。对北京现代来说,这是一次重生的涅磐,走过去,前面将是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

徐和谊在讲话中指出了北京现代的“十二五”战略目标:北京现代将围绕两个“倍增计划”全面开展工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两个“倍增计划”即:十二五期间,北京现代将在产销能力和中高级产品结构上较之十一五末年实现全面倍增,产销能力从2010年的70万辆到2015年倍增至140万辆,中高级产品比例从2010年的26%到2017年倍增至50%以上。

十二五期间,北京现代将继续开展中韩双方深入合作,不断强化企业竞争力,力争BPI(品牌力)、IQS(整车初始质量)、SSI(销售满意度)、CSI(售后满意度)、ROS(销售利润率)、M/S(市场占有率)、EOS(员工满意度),等指标体系的全面升级。

北京现代总经理卢载万说:“北京现代将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夯实内涵式增长成果,发展合资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落实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升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实现北京现代的“第二次飞跃”。”

“现代品质”打造“现代速度”

徐和谊在今年8月北京现代第300万辆下线之时表示:““现代速度”和“现代品质”铸就了北京现代300万辆的里程碑,“现代品牌”和“现代客户”则是北京现代未来的重要战略思路,也为北京现代立足中国乘用车企业第一阵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成立九年来,北京现代在品质经营这一核心战略指引下,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从以速度制胜、销量制胜的发展之路,发展到以效率制胜,品质制胜的新境界。展望未来,“现代品质”和“现代速度”依然是北京现代持续发展的主力助推器。

汽车行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未来国内汽车业将从规模化经营转向实力化经营。这一提法暗含一个重要逻辑,即完成规模是达成实力的必要基础。目前,北京现代第一工厂和第二工厂的年产能共计60万辆。虽然2010年北京现代超产能完成任务,完成了70万辆产销指标,但在“百万级”车企屡见不鲜的今天,产能局限依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幸而,北京现代早已做好了应对准备,百万产能计划也正逐步推进。2010年11月,北京现代第三工厂埋下奠基石并破土动工。现在,第三工厂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并将于明年正式投产,一期年产能将达到30万辆乘用车和20万台发动机,二期最终年生产能力将达到40万辆乘用车和40万台发动机。届时,北京现代也将迈入“百万级别”的车企行列。而第三工厂所应用的技术、工艺和设备,不仅领先于现代汽车全球的制造工厂,也将走在国际汽车制造领域的前列。

据北京现代“十二五”期间的“倍增计划”,即将建成的百万产能依然难以支撑2015年140万的产销规划,因此第四工厂对北京现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产能升级正在稳扎稳打,而北京现代的另两项重要举措也将帮助企业跨越式发展。一方面,企业将建立采购战略共识,优化采购运营,将供应能力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另一方面,企业还将加大对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大力发展技术中心,强化研发人才的招募和培养,推进合资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战略的贯彻实施。

以上各项措施的积极推进,将帮助北京现代尽快建立起更为完善的“研发-采购-生产”体系,在“现代品质”的助力下掀起一轮新的“现代速度”。

“现代品牌”服务“现代客户”

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800万,蝉联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的席位。业内人士预测,今年汽车产销量将有望突破2000万。在产能大举上扬的时代,汽车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在实现从规模向实力的过渡,品牌溢价正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筹码。

从去年开始,北京现代的产品线布局就在大举发生变化,伊兰特、悦动“双子星座”已经不再是撬动北京现代的唯一杠杆。2010年4月8日,ix35进军中国,并迅速成为国内SUV主流车型。今年4月8日,第八代索纳塔再度出击,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月销量破万,以全新的姿态成为中高级车市的新主流品牌。

在品牌价值正不断上扬之际,北京现代将继续推进产品组合升级,进一步提高中高级车型的比例,从而以上行的产品架构继续带动品牌价值的提升。目前来看,今年完成中高级车型36%的目标已无大碍。北京现代还将在年底发布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车。

如果说产品线布局是北京现代提升品牌价值的左膀,那么完善渠道架构就是另一只右臂。在新的渠道蓝图中,北京现代将继续进行广度和深度两个层次的推进。据悉,北京现代将进一步拓展各线城市的销售服务网络,并丰富4S店、卫星店、服务站的合理化布局,为北京现代日益增长的顾客群体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将通过强化销售顾问竞争力,强化走出去的销售及客户管理,进一步提高客户满意度。

有了左膀右臂的强力支持,北京现代BPI(品牌力)的上扬斜率将日益陡升,而这一核心竞争力的加强也将推动企业朝着一流车企的目标不断进发。

优化组织运营强健企业机体

有专家做过这样一个比喻,一个企业就如同一个有机生命体,这个机体能够存活多久,具有多强的生命力,取决于其肢体器官的功能构成是否优越,也就是企业各种组织架构的合理化程度。产能、销量以及品牌是企业发展程度的外在性指标,而这些指标的获取,都离不开企业架构的优化运营。

随着“三百万辆”俱乐部的建成,以及百万产能战略的顺利推进,成立九年的北京现代已经日渐成长为一个规模可观的车企。此时,企业的架构设计的完善和细化,决策能力的提高、组织职能的健全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中长期发展战略中,完善企业组织运营也成为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重要环节。

今年,在“内涵式增长”管理战略的指引下,北京现代对内部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新设立了质量运营室和客户服务室,以进一步加强品质和服务管理。据介绍,质量运营室和客户服务室分别由原来的质量管理部和售后服务部升级而成,将进一步深化细化工作内涵,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优秀的服务。这一举措无疑在组织结构上对IQS、SSI、CSI的指标提升作出了强有力的保障,也意味着北京现代在品质经营和服务提升领域大有可为。

据了解,正在建设中的第三工厂也全面融入了北京现代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舒适的工作环境、高效的自动化设备以及完善的安全保证体系,都将有效提高员工满意度。

组织架构和职能设计的进一步完善将使北京现代拥有更为发达的头脑,更为坚强的心脏,以及更为灵活的四肢,从而为企业新一轮的全速奔跑注入无穷的动力。而由外至内、由内及外的满意度提升建设,赋予了企业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情,助力北京现代跳得更高,跑的更远。

6.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 篇六

一、“十一五”发展成绩

“十一五”以来,永安镇(包括浏阳制造产业基地)以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科学跨越为主题,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

1、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GDP 30 亿元(预计,下同),比2005年8.3亿元增长21.7亿元,五年间平均年递增29.27%;财政总收入为35000万元,比2005年3269万元增加31731万元,年均递增3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61.6亿元,年均递增21.89%。

2、产业结构调强调优。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由“十五”末年的 2:6:2:调整为 10:58 :32。2010年工业总产值69亿元,比2005年增长670%。一是工业产业特色鲜明。以浏阳制造产业基地为龙头,工程机械、汽车零配件、金属及建筑材料、烟辅材料四大产业体系不断壮大,镇域内(含制造产业基地)规模企业达到73家,其中亿元企业上14家;家具制造等传统产业逐步转型提质,湖南林业(长沙)家具产业园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已获批长沙市市级创业基地,被列入浏阳市2010年重点工程项目,已明确家具产业园纳入制造产业基地建设范畴,组织参加了省家具博览会,目前正在开展项目调规等工作;浏阳河国际名酒城项目总投资27.5亿元,预计年创税5.5亿元。目前2、3号厂房主体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一期产区主要道路路基、地下管网全面完成;给排、配电、厂内道路等工程正在加快建设;灌装设备、包装设备部分进入施工现

1场,正在组织制作安装,今年春节前可望产酒。二是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以超级稻、现代烟草农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做大做强。通过抓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袁隆平院士“种三产四”工程,以永安片为重点,形成了万亩超级稻示范片,五年来累计推广超级稻71500亩,温家宝总理亲临永安视察农业工作时对永安超级稻推广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十一五”期间,早、中、晚稻种植面积逐年提升,每年稳定在7万亩以上;以丰裕片为核心,烟叶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日益凸现,逐步形成了湖南省一流的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烤烟面积每年稳定在10000亩以上,五年来累计种植烤烟55324亩;水产养殖、油菜、蔬菜、花卉苗木、小水果、休闲农业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夯实。三是城镇建设品位大幅提升。经过五年的发展,城镇面积达8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以集镇为中心的商贸区、以株陵安置小区、永安花园、永盛家园等为代表的生活区以及以制造产业基地为中心的工业区的城市布局。通过对永安大道进行改造升级,拉通纬二路,贯通纬1.5路、北辅路,实现了园区与集镇的完全对接,我镇道路网络基本形成“六横九纵”的交通格局(经一路,经2.5路、经三路、经3.5路、经四路、经五路、经六路、经七路、永安大道;纬一路、纬二路、纬三路、北辅路、光明南路、新河路),长浏高速、永盛大道、浏醴高速等高等级公路途经我镇,目前正在火热建设中。房地产业异军突起,目前镇域内有永安花园、永盛家园、华野新城等七个房地产项目,2010年又顺利引进恒大集团投资5个亿在芦塘村开发休闲别墅区,同时与华盛集团就狮子脑水库的整体开发达成了投资意

向。修建了高标准的农民休闲文化广场,规范了农贸市场管理,家润多超市、永安中心医院、城市给排水系统、垃圾压缩中转站、污水处理厂等大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城镇化迈出坚实步伐。

3、农业基础设施大幅完善。五年来,共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修建村级主干道,重点改造修建了柳家坝大桥、杨麻公路、大安桥等亮点工程,全镇村级道路硬化率达到95%以上;共投入烟水烟路项目资金6700余万元,新修标准塘500口、标准渠50余公里、山塘清淤300余口、改造维修水利设施1500余处;投入7000多万元,对以大安村为核心的丰裕、督正、永和四村进行了土地综合治理,改造平整基本农田1.2万亩,整治河道3.6公里,拓宽路桥1.75公里,扩容、硬化、清淤山塘70多口,硬化土地平整区灌溉渠10000多米,排水渠3400米,建堤灌站3座,装机80千瓦,渡槽320米;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不含烟水、山水开发)移动土石方50余万方,新增蓄水20万m3;投入经费6170余万元,完成农网改造76个台区,全镇供用电保障率达95%以上;投入扶助资金100余万元,发展农村沼气清洁能源800余户,全镇标准农田、水利、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日渐完善。

4、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五年来投入130多万元完善教学基础设施;中小学入学率、巩固率达100%;永安中学成为长沙市示范性中学;成功撤并三所小学,优化了教学资源;投资2800余万元建设永安医院,并升格为中心医院;13个村(社区)完善了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大公共卫生管理力度,加强了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活跃文化生活,文化事业呈现勃勃生机。五年来,共发放城乡低保补助资金800多万元;发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兑付补助金1785.46万元;发放各类救助救

济资金290.8万元。2010年农民可支配收入预计为12081元,比2005年4937元增加了7144元。

二、“十二五”总体发展思路及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兴工富民、城乡统筹、创新强镇”为主要战略举措,全力打好服务基地建设、对接工业新城建设、力推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改善民生民利“五个攻坚战”,努力把永安打造成为对接长株潭的桥头堡、工业新城建设的主战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高效科技特色农业基地、生态休闲宜居之乡。力争再用5年时间,永安镇(包括制造产业基地)发展成为GDP7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亿元的现代新城。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永安镇(包括制造产业基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总量和速度指标:

——工业总产值()亿元,年均递增()%;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亿元,年均递增()%;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年均递增()%;

——GDP75亿元,年均递增长20%;

经济结构和效益指标:

——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

——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0%;

——财政收入20亿元年均递增20%;

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指标:

——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个,农村劳动力(包括区域外)转移就业年均()人以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2015年永安镇域(包括制造产业基地)总人口()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以上;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高等教育入学率达()%;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年均递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以上,年均递增()%; 资源和生态环境指标:

——城镇空气环境污染指数年均值保持在94以内;

——城镇污水处理率达()%;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达()%。

7.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 篇七

关键词:发展思路,奋斗目标,重点工作

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 围绕把运城建成“山西向东向西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 市委、市政府初步提出了全市“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思路和战略重点。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为主线, 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 着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和城乡生态化, 努力把运城建成山西省的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 建成现代化的工贸旅游中心城市。

二、奋斗目标

具体就是“五个翻番和一个提高”:即, 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翻番, 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5%、20%、20%、20%、15%、15%。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50%, 年均提高2.2个百分点。

三、突出六项重点工作

(一)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

到2015年, 示范区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比2008年提高49%, 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000元, 比2008年提高1.5倍。建设重点:到2015年要完成0.47×104hm2 (7万亩) 粮食高产示范区、0.47×104hm2 (7万亩) 优质水果示范区、0.33×104hm2 (5万亩) 优质棉花示范区、0.02×104hm2 (3万亩) 优质蔬菜示范区。以示范区建设为指导, 全力实施“六个计划”:即“双创”增粮计划、规模健康养殖计划、绿色农产品计划、农业合作社计划、农业物流计划、“一村一品”计划, 加快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步伐, 提高农产品增值转化率, 建成山西省的“粮仓、果库、菜园”。

(二) 培育壮大五个产业集群。

(1) 汽车和运输设备产业集群, 依托大运重卡、永济新时速、卓里集团、亚新科 (国际) 铸造、三联铸造、华恩汽配等, 发展汽车和运输设备产业, 建成山西省的重卡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十二五”时期, 将形成年产重卡整车15万辆、纯电动汽车10万辆, 汽车零部件3770万件, 发动机缸体缸盖20×104t、铸件120×104t的生产能力。 (2) 铝和镁深加工产业集群, 依托中铝山西分公司、中国五矿、华泽铝电、华圣铝业、关铝、银光镁业、中条山铜业等, 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 建成国家重要的氧化铝、电解铝、金属镁及铝镁深加工基地。“十二五”时期, 将形成年产氧化铝350×104t, 电解铝120×104t, 金属镁65×104t的生产规模, 深加工率达到60%以上。 (3) 化工产业集群, 依托中国盐业总公司、南风集团、阳煤丰喜集团、阳光焦化、亚宝药业、石药集团等, 发展精细化工、煤化工、日用化工、医药化工等产业, 建成山西省最具竞争力的新型化工产业基地。“十二五”时期, 将形成年产合成氨150×104t、尿素150×104t、甲醇80×104t、炭黑50×104t生产能力, 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焦炭化产回收和开发比重提高到80%。 (4) 农产品加工集群, 依托运城丰富的农业产品资源优势, 以及粟海肉鸡、忠民油脂、汇源果汁 (饮料) 、华润雪花啤酒、华雄纺织等优势企业,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提高农产品的转化率。“十二五”时期, 全市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 市级以上农副产品龙头企业达到300家, 带动50万农户实现增收。 (5)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以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风力发电、恒磁材料、纳米氧化锌、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十二五”期间, 建设北京天润、武汉凯迪、大唐国际、大唐山西新能源、中广核等一批新能源电力项目, 将形成百万千瓦的装机规模。

(三) 打造“5+10”工业园区。

“5”, 就是运城、绛县、风陵渡三个省级开发区, 空港新区和盐湖工业园;“10”, 就是加快建设和完善4个铝工业园 (永济、河津、平陆、解州) , 3个煤化工工业园 (河津、闻喜、新绛) , 3个镁工业园区 (闻喜、万荣、稷山) , 2个县域经济工业园 (临猗、芮城) 。加强规划统筹, 优化产业布局, 增强园区综合配套能力, 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 促进产业园区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 增强重点产业集聚能力。

(四) 融入黄河金三角城市群。

就是围绕建设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试验区, 加快与三门峡、渭南、临汾的同城化步伐, 形成与西安、郑州、洛阳联动发展的格局, 建立特色明显、优势集中、产业互补的城市集群, 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五) 建设现代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全面实施中心城市道路框架、基础设施、园林绿化、文化功能、交通枢纽和物流平台“五大系列工程”, 两年内, 实现中心城市组团发展。到2020年, 中心城市建成区达到100 km2, 100万人口规模, 建成具有河东文化特色、功能齐全、生态宜居、承载力强、辐射带动力大的城市。

(六) 建设特色城镇群。

重点抓好桐城镇、东镇、解州镇等10个国家级试点镇和虞乡镇、蒲州镇等15个省级试点镇的规划建设工作。同时, 规划建设25个市级重点镇, 共50个特色镇, 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向小城镇流动, 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向小城镇聚集, 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

8.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 篇八

截止2010年底,中国国内的太阳能发电系统装机容量已达0.86GW,其中包括大规模太阳能发电系统(百万瓦级太阳能)0.45GW,小规模系统0.41GW。而新的规划提出,到2015年底,使大规模太阳能发电系统装机容量增至10GW,小规模系统增至10GW。并将中国西部的青海、甘肃、云南、新彊、内蒙古及西藏等地区定为大规模太阳能发电设施重点建设地区。新规划同时强调,要以城市地区的大型公共施设的屋顶等为中心安装小规模系统。

新规划称,为实施这一建设计划,将针对太阳能发电系统总计投资2500亿元人民币。按照大规模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单位额定输出功率装机费用为10元/W、小规模系统为15元/W,推算了总投资额。新规划估算,到2015年底,太阳能发电将发展成为50万人规模的产业。

9.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 篇九

一、“十一五”财政工作成绩、亮点

“十一五”期间,全市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36300万元增长到2009年82107万元,2010年预计达到98760万元,平均增长21.7%。同时,在完善财税体制、机制和加强财政自身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绩,全市财政改革与发展获得了双丰收,先后荣获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等多项殊荣。

(一)加强税收征管,财政收入取得新突破。

“十一五”期间,全市财税部门密切配合,坚持依法治税、依法征管,较好地完成了收入任务。2009年全市财政收入达到82107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4398万元,比“十五”末的20911万元增长增加23487万元,年均增长20.7%。财政收入创历史新高,“十一五”期间财政收入每年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

(二)大力发展税源经济,积极培植壮大地方财源。

1、积极申报项目资金,扶持企业发展和自主创新。5年来累计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285万元,用于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节能减排等项目,大大提升了企业竞争能力,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2、积极应对金融危机,认真做好县域经济专项资金借款工 作。从2008年末至2010年,我市向省财政厅争取县域经济专项资金借款11500万元,按政策落实到75家有潜力、有市场、有效益、有偿还能力的诚实守信企业中,有效地解决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

3、充分履行财政职能,继续支持国有企业改革。2006-2010年争取省级财政拨付蒲纺剥离企业社会职能及解困资金共计 4936万元,市级财政对蒲纺改水、改电、修路、环境卫生等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有效地保障了大型国企的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各项改革和社会事业的发展。2009年全市实现财政支出153951万元,比“十五”末的2005年的44465万元增加109486万元,年均增长36.4%。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保证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破产倒闭企业离退休人员医保基金和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资金的及时、足额发放,集中资金解决社会事业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支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继续帮助解决拖欠离退休费和医疗费等突出问题。在认真做好测算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公务员、参公人员津贴补贴和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发放到了个人手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标准。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支农支出仍处于优先地位,民生财政建设力度不断加强。

(四)采取“减免+补贴”等更直接、更有力的措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一五”期间,市本级预算内支农支出累计3.65亿元,年均增幅39.0%,比“十五”期间总量增长54%。2004年,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税率由7%下调至4%,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及附加,仅此一项,全市农民直接受益2652万元。在此基础上,财政部门还认真落实了中央、省一系列惠农政策。“十一五”期间,我市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定购量补贴四项补贴共计16691万元,全部通过“一折通”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我市向退耕还林失地农民共发放粮食补助折款6512万元,现金补助620万元。

(五)积极推进财政改革,财政管理不断规范。

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从综合财政预算到实行部门预算;从会计集中核算到国库集中收付;从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到实行政府采购;从控制“三乱”到实行收支两条线;从工资统发到实行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2004年在市直8个部门进行了部门预算改革试点,2005年在市直146家单位全面铺开,2010年,全市有93个部门194家单位编制了比较规范的部门预算,编制水平是近5年质量较高的。2002年在市直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在此基础上,2005年实行了国库集中收付,市直国库集中收付管理面达100%,2009年实现国库集中支付资金107278万元。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逐步扩大。自2000年实施以来,不断完善机制,规范管理,政府采购范围扩大到办公自动化设备、工程建设、会议接待等方面,2009年完成政府采购支出18005万元,节约资金2191万元。

二、“十二五” 赤壁财政任务目标 ——财政运行稳健。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地方财政总收入到2015年将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25%;财政支出保重点、关注民生规模不断扩大,到2015年预计达到38亿元,年均增长20%。财政收支平衡,财政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保障能力增强。正常运转经费保障有力;农业、科技、教育、卫生、环保等社会公共需要稳步增长,上述重点支出年均增长率高于或持平于一般预算支出年均增长率;社会保障财政负担机制完善,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进一步提高;建立和完善应对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的财政机制。

——理财行为规范。财政收入依法征管,应收尽收;财政支出结构优化,重点突出。预算编制科学、合理,财政收支透明、完整,财政政务公开得以深化。

——财政体制完善。财权事权明确,分配关系规范;预算体系统一、完整;收支管理机制健全。

三、“十二五”期间我市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思路、措施 “十二五”全市财政工作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安排各项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明晰“开拓财源,做大蛋糕;优化结构,盘活存量;公平分配,保障供给;强化监督,提高绩效”的生财、聚财、用财思路;进一步建立政府财政收入和可支配财力稳定增长机制,支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按照国家积极财政政策要求,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一)以涵养财源为本,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积极拓宽财政参与、支持服务经济的领域,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用足用好国家、省和咸宁市的各项政策,完善并落实财税扶持措施,支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为主转向以科技创新驱动为主,由投资拉动为主向消费拉动为主,由依靠外延扩张为主向注重内涵集约发展为主的转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加强收入征管,进一步完善收入管理机制,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到2015年,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将超过80%,比2010年67%提高13个百分点,年均增长3.6%:国税部门组织收入达到16.5亿元,年均增长30.0%。其中,消费税、增值税等主体税收年均增长稳定在28%以上;地税部门组织收入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26.0%。其中,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收年均增长稳定在28%以上;财政部门组织的非税收入保持合理的增长幅度,预算内外财力统筹使用。各财政收入计划预测更加科学、规范,操作性更强。

(三)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完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财政运行机制。

通过启动“收支统管、超收分成、激励奖补”的新一轮乡镇财税体制,“缺口上移、财力下移”,对乡镇新增税收加大返还力度,鼓励和支持乡镇招商引资和大办工业;市级财政每年适当增 5 加部分财力,加大对乡镇的转移支付补助力度,支持基层政权建设和村组公益事业发展。

加强部门预算编制工作,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编制、执行,规范预算编制程序,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改革,逐步将乡镇“双代管”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体系;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认真执行非税收入收缴分离制度,在税务系统全面推行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方式。

(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打造民生财政,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努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宽领域、广覆盖的“民生财政”导向机制。扎实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力争在十二个五年计划里,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争取用5年时间通过实物配租、领取租赁补贴或购买保障性住房等方式使城市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五)巩固强农惠农政策,推进农村农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措施。

全面落实财政支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力度,认真贯彻落实“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整合支农资金,加大对“三农”的投资力度,主要用于“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村村通”工程、安全饮水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力争全部完成。80%的农户能够用上沼气。农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做到涝 6 能排、旱能灌,渠能连、路相通。

四、2011年财政工作思路

我局提前谋划2011年财政工作思路,确保明年乃至“十二五”期间财政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推动财政事业科学发展。

1、重抓收入。强化收入征管,狠突薄弱环节,税收、非税齐力抓,力争完成全年地方财政收入目标任务。一是严格依法治税,积极涵养税源,挖掘增收潜力;二是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力度,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

2、培植财源。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支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培植财源,夯实财政收入基础。

3、优化支出。加强政策研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提高财政保障能力,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基本运转和民生、“三农”及重点建设支出。一是确保基本运转。二是保障改善民生。三是积极扶助“三农”。四是确保重点建设,全力保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支出。

4、深化改革。围绕健全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管理体制机制,深入推进财政各项改革,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一是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公开性和透明度。二是强化“两基”建设,加强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工作。

10.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 篇十

一、发展基础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15.3亿元,是2005年的3.5倍,年均递增28.2%;完成工商税收50亿元,是2005年的3.5 倍,年均递增28.2%;外贸出口完成4.2亿美元,是2005年的2.7倍,年均递增2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5亿元,是2005年的2倍,年均递增14.9%;五年新增加就业岗位3.5万个。2010年,长沙经开区名列全国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第19位,先后成为“湖南省最具投资价值示范产业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截至2010年底,全区共培育和引进企业43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8家,形成了工程机械、汽车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及电子信息、新材料、食品饮料、轻印包装等优势产业。区内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48家,过10亿元企业10家,上市公司16家。三

一、中联、山河智能三家上市公司2010年的市值之和超过同期全国工程机械上市公司总市值的2/3,工程机械产业产值占全省同类工业总产值的3/5。区内有汽车制造企业20多家,整车年生产能力近40万辆。工程机械、汽车制造两大主导产业的产值、税收、从业人员均占全区80%以上,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提升。

3、对外开放快速发展。积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五年来共引进项目384个,其中内资项目325个,到位内资54亿元,外资项目59个,到位外资6.8亿美元,其中注册资本2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企业10家,投资2亿元以上的内资项目26个,23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经开区。园区企业积极上市融资,三一重工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全流通股改,中联重科、广汽长丰、山河智能、娃哈哈等完成现代股权改制。积极鼓励本地企业对外扩张,有效壮大产业规模。三一集团、瑞翔、千山药机等企业先后在欧洲、美洲、非洲、南亚等地区建立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

4、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区现拥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3家,参与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直接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研人员3800余人。2010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20.7件,年度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18.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截至2010年底,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8家,其企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6.6%,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推动园区经济发展的首要力量。

5、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十一五”期间,园区累计完成土地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80多亿元,拆迁腾地17000亩,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4261人。完成主次干道建设26条,总长42公里,园区城市道路骨架网初步形成。大力发展园区内公共交通,优化公交网络,开通公交线路19条,总里程达150公里。园区日供水能力达20万吨,完成城北、城南污水处理厂新建和星沙厂二期改造,日处理能力达26万吨。高速宽带通讯网络建设加快,实现了核心园区无线上网全覆盖。

6、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努力营造“阳光、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在全省率先实施“宁静日”、“无费区”制度,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审批”和全程代办服务,优化办事流程,项目入区和建设审批时限由原来177个工作日压缩到40个工作日,行政效能居全省前列。出台了产业发展的系列优惠政策,成立了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创业服务中心,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扎实开展“两帮两促”活动,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园区教育资源丰富,已建成中高等院校12所,中学2所,小学5所,玮希国际学校1所,较好地解决了园区中外职工子女就学问题。

二、形势分析

1、机遇。世界经济新一轮复苏正在进行中,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将面临重大调整,竞争更趋激烈,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家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结构、转方式”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重要战略任务,对外开放战略向纵深推进,中西部地区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湖南实施“四化两型”战略和长沙市打造现代国际化都市,经开区和长沙县合力推进建设星沙省会副中心等,为园区的新一轮发展带来新机遇。

2、挑战。作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载体的工业园区,面临着世界经济复苏仍存在诸多变数、绿色低碳趋势使结构调整压力加大、国家从紧的土地和信贷政策的制约、区域赶超发展竞争更加激烈等挑战。就长沙经开区来看,产业协同性不高、结构过于单

上一篇:大学生秋游后班会策划书下一篇:学习演讲稿:学习古人练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