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高中化学

2024-06-11

教学随笔高中化学(17篇)

1.教学随笔高中化学 篇一

化学教学随笔

学了分子、原子的性质后,就有学生问:“老师,你说分子、原子在不停地运动,那它们运动的能量从哪来?”学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后,想象力丰富的同学就问:“如果把宇宙做溶剂,各个星球做溶质,老师,你说这算溶液还是悬浊液 ?”无疑这些问题多是很棘手的,有的甚至可以说就没有办法回答。但是教学中对他们提的问题我总是首先给予肯定、表扬。表扬他们善于动脑筋思考的学风,然后积极协助学生寻找问题答案。当然有时还可以把精彩的提问重新抛给所有学生,大家群策群力,共同研究解决。以此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精心呵护学生们的异想天开时,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探究、大胆提问,只有在肥沃优质的土壤上,创新的幼苗才能进一步大面积萌发。种子萌发后,教师要适时“施肥”,给予学生肯定与表扬。当然,对于一些旁逸斜出的“枝杈”,我们也要注意及时进行合理的“修剪”,加以正确引导,以培养出“参天大树”

担任化学教学已经好多年了,早已熟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深深了解学生们对于实验的喜爱程度。因此,课堂上,能做的演示实验,我都一一完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尽量补充实验辅助教学。可对于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却令我头疼不已。因为教材上要求的实验,都专门安排有相应的课时让学生亲自操作,可是因为初三才开化学课,每年的中招考试中化学又是必考科目,这就迫使教师必须超前教学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一学年的教学任务,早早地在每年的二、三月份就结束了课堂教学进入复习阶段。这就意味着初中化学必须提前二至三个月结束教学任务。课本上的知识不能不讲,于是好多化学教师就想出了牺牲学生实验课以节省时间的高招。这样一来教学时间是挤出来了些,可学生们却不干了,怨声载道,伴随而来的便是学习化学的兴趣迅速递减,一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甚至放弃了化学学科的学习。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常在想,难道就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改变现状了吗?我在寻找着、探索着、期盼着……

利用假期时间,我翻阅了很多的课改案例,查阅了很多理论书籍,又听看了众多的名师之言。终于有所感悟,似乎找到了解决矛盾的出路。我想自己既然无力改变这个社会,也不可能否定整个应试教学,还是从自身做起,改变自己吧,多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方式,多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不也很好吗?对于实验课教学我采用多把机会让给学生的做法,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边学边实验,力争做到实验、课程进度两不误。麻烦是多了点,但学生受益了,这不也正是我们老师的期盼吗?

2.教学随笔高中化学 篇二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发散性。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要模仿、不抄袭、设计创新,独树一帜,不与人雷同,这便是他们创造能力的基本体现。教师要给学生们创造条件,让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察、分析强加给学生,把学生变为机械的接收器,而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真理。

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良好的思维环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创设激发思维的情境既包括课堂环境的布置,又包括思维情境的营造。如我在讲授美术鉴赏课时,就会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欣赏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鉴赏美术的愿望。

二、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创造能力

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创造力与创造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培训创造力最好的办法是多多开展创造活动。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限制和教师倾向的束缚,能随心所欲、独立自主地得以发展。所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有利于进一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全面提高他们的各种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要开展一系列课外活动,如:课外写生、优秀作业展览、外出参观、举办专题讲座、兴趣小组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其创新能力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如:在《标志的设计与鉴赏》一课中,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参观一些标志,学生通过添加、移动、简略等手法,设计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并在美术教室举办了专题展览。

三、鼓励学生探索求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新颁布实施的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以围绕教学目标,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教学活动,其核心就是问题意识。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就要打破以往的老框框,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问、会问的习惯。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和创造情境来鼓励、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和表达能力。教师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自己来寻找感兴趣的东西,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能让学生充分了解每个人不同的认识和体验感受,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四、克服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也叫学习困难,指的是人们对已往知识的理解和习惯性思维方法,产生一种定势心理,严重地妨碍着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开展。

要克服学习上的障碍,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必须具备正确的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理论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充分活动。根据学生不同学习兴趣,不同程度,由浅入深,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对少数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帮他们一把,甚至给他们动几笔,在关键处提醒他们,使他们有勇气画下去。对有的学生可用鼓励的语言,例如“你作画方法对的,略注意某一点就更好”、“很好,就这样画下去”、“构图不错”等,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注意经常向学生提供新素材、新刺激、新观点,以克服思维定势。例如创造思维练习可以“小题大作”,一题多作。如《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一课,我首先从欣赏色彩美、形式美开始,分析讲解手法各异的帛画、壁画、中国画及其他画类等,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工具材料,运用迁移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画种,去大胆尝试艺术的表现方法;让学生在感受色彩美和形式美的同时,大胆去创新;让学生在美术创造行为的表现过程中发展个性、气质,开发创造潜能,不断创造新的作品。这样,学生的学习障碍在一幅幅永不满足、永远创新和变化中的锻炼得以消除。

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发展

教师应树立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教师的作用不一定像过去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那样强化、单一,教师可以提供学生一个场地、氛围,自己则也可以成为学生中的一员,甚至做学生的听众,形成情感融洽、气氛和谐的学习情境。如学生可以向教师提问,教师回答。教师还应努力具备多元化知识结构,一专多能。教师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先尝识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既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又可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教师自身所具备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能有效感染和激发学生身上创新创造的天性。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是因为其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的作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试想一下,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老师,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教师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在教学中充满青春活力。

3.高中学生自主型随笔的类型及价值 篇三

一、高中学生自主型随笔的内涵及类型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自主”的解释是“自己做主”,而自主型随笔作为高中生随笔的一大分支,除了讲究“随手写来,不拘一格”外,更关注高中生的主体需要。由此“自主型随笔”可定义为“高中生可自己做主的随笔”,即高中生在学习或生活中不受外部压力的影响、仅凭有感而发写下的具有浓厚主体意识的随笔。

常言道:“人生意义的大小,不在乎外界的变迁,而在乎内心的经验。”而自主型随笔的本质可概括为“坚持内心”,这种本质要求它不仅仅是练笔,更是一种对生命价值的记录与对话。

自主型随笔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使用普遍,根据高中生主体需要,自主型随笔可分为倾诉型随笔和创作型随笔。

(一)倾诉型随笔

倾诉感悟型随笔的种类较繁杂,其中包括对日常考试成绩的倾诉、对家庭生活的倾诉、对学校交际困惑的倾诉、对青春烦恼的倾诉等等。这些倾诉感悟由高中生个体自发选择、自发书写,包含了高中生个体最近阶段真实的精神面貌,可信度极高。例如徐州一中一名高二学生的随笔《月考后》片段:

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竞争的激烈使得我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为了“前进”,我们只能选择在百万大军中冲出一条血路,成为佼佼者。我觉得我即将面临第一次应战,至少是我认为的使我深感压力的第一次挑战。我们既已选择,就不能后退,如同《亮剑》里的李云龙说的“狭路相逢勇者胜”。而能够取得最后胜利的一定是怀着勇气拼到最后的人。

片段中,出现的“压力”“竞争”“血路”“应战”“挑战”“胜利”“勇气”等词语分明是高中生的内心独白。通过这些平实直白的词藻,学生向自我、向师长倾诉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对竞争的无奈,以及表达不服输、欲拼搏的勇气。这种倾诉不仅仅是“吐苦水”“发牢骚”,从普遍意义上讲,更是高中生在经历外界冲击的过程中,走进内心与自己对话,尝试触摸自己的灵魂,揭开自己的不解和困惑,在倾诉中有所释放,有所感悟,接受成长。

(二)创作型随笔

根据是否原创,创作型随笔可分为原创型随笔和仿写型随笔。创作型随笔在高中生随笔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它的价值却是不容忽视的。目前,大多数的高中生在分数中苦苦挣扎,无暇读书的现象越来越多,更别提自主创作了,长此以往,高中生的想象力、创新精神也会随之逐渐枯萎,这对于中国教育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现象。而这种创作型随笔的出现,无疑说明在成绩的高压下仍有一部分高中生热爱写作,拥有创作激情,这是值得教育者欣喜与鼓励的。

1. 原创型随笔

原创型随笔,顾名思义重在原创,所以这种类型的随笔可尽可能以高中生自我发挥为主,教师辅导为辅,而充分自我发挥带来的结果往往是文章个性十足。当前社会崇尚个性这是毋庸质疑的,但在高中生作文中,尤其是高考作文里,个性突出的作文经常会导致极好与极差两种结果:个性突出且符合高考要求则极好,个性突出而同高考要求处于不明了状态或干脆抵触则很有可能极差。这两种结果的巨大落差让普通高中生不敢轻易尝试“个性十足”,久而久之,“不敢尝试”便成了“忘却尝试”。因此,在日常随笔中,原创型随笔相比于其他类型随笔而言,更是难能可贵。如《深海寻梦》片段:

我很小的时候,生活在海底的人鱼部落,我是那里最小的一条人鱼。我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着,直到有一天人类开采海底油田的设备发生了故障,黑色、油腻的石油如岩浆般喷薄而出!在万分危急的时刻,族人把唯一一粒能变成人形的药丸逼我吃了,然后将我推向了海面……

记忆里的家乡是一座美丽的海底花园。阳光透过碧蓝的海水柔和地洒在五彩缤纷的珊瑚树林里,婀娜多姿的珊瑚树时常变化着她绚丽的色彩。我们最爱在树林中穿梭、嬉戏,采着绿得发亮的水草快活地舞着。成群的鱼儿游荡在我们身边,陪着我们一起兴奋地高声大笑。这就是我的家乡,我的天堂。

显而易见,片段里出现的故事情节同现实世界有着一定联系,这位高中学生在自己的随笔中以主人翁的立场、原创小说的形式表明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热切关注,尤其是“记忆里的家乡”段落更是表达了对美丽家乡不受污染的怀念与希冀。高中生这种强烈的主体意识个性十足,反映到随笔,形成原创型随笔。

2. 仿写型随笔

相较于原创型随笔,仿写型随笔的主体意识略弱,但这种类型的随笔在提升高中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方面为高中生搭建了一座“仿照——形成自我风格”的桥梁。高中生在仿写的过程中,受到美文的熏陶感染,发展文学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能,形成较丰富的积累,为独立创作、形成自我风格提供条件。

近来,仿写型随笔的出现同高考作文的高分值息息相关,因此目前高中生仿写的对象绝大部分是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仿写满分佳作的确对提高高中生写作水平作用颇大,但是过满则溢,教育者在采取仿写手段进行训练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防止学生思想因频繁模仿他人作品而被禁锢局限。

二、高中学生自主型随笔的价值及意义

1. 有助于落实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自主型随笔为高中生进行自主写作提供广阔的练习空间,减少高中生对写作应试心理的约束,培养高中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鼓励高中生自由表达和创作性表达,符合课标要求。

2.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花季阶段,身体和心理已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具有丰富的潜能,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够站在更高的立足点上,更加客观、公正地看待外界和自我。在自主型随笔中,高中生多角度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的精彩之处,感情真挚细腻地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真切感受,而在潜移默化中转化为发自内心的劝说鼓励,鼓励自己,要积极,要勤奋,要宽厚,构建积极乐观、不偏激的人生态度,形成对家庭、学校、社会、人生的合理的认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态度,促进高中生身心和谐发展。

3.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自主型随笔注重高中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自我理解和独特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并获得自我的启迪和成长。在这种发展个人精神世界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尊重更真实的感受、体验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珍视高中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充分激发高中生的主动进取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内心世界的广阔,学会用自己的能源照亮自己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积极、乐观、实干、豁达、好学去战胜自己的消极、悲观、空谈、狭隘、厌学。”

4.有助于师生心灵对话

随笔不光是高中生的一项作业,还是搭建师生交流沟通的平台。学生写随笔,教师批改随笔。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作为教育者,每个教师扮演的角色并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审视者,而应该是积极主动的交流者和沟通者。教师在衡量高中生时,关注成绩是一方面,但是心理健康也应受到同样的重视。而高中生的随笔里往往反映了高中生最新的状态与思想变化,教师应以敏锐的洞察力从随笔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进而帮助学生。“教师的大爱不是唠叨,不是较量,不是夸张,不是广告,不是推销,而是一种能点化人的‘简爱’和‘潜爱’。”如有一名女高中生在随笔中写到对隔壁班男教师的仰慕之情,言语大胆,语气忧愁,其语文老师在批改过程中及时发觉异样,同这名女学生在课后敞开心扉进行详谈,帮助女学生分清师生之间的关系,告诉女学生应把关注重点转移到学习上,鼓励她重新开朗起来。

自主型随笔指高中生在学习或生活中不受外部压力的影响、仅凭有感而发写下的具有浓厚主体意识的随笔。自主型随笔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使用普遍,根据高中生主体需要,自主型随笔可分为倾诉型随笔和创作型随笔。这种类型的随笔不仅可以展示高中生的内心世界,而且在顺应课改现状、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珍视学生主体性和搭建师生交流平台等方面的价值也不可忽视,是高中生随笔的重要类型之一,值得高中教育者重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魏书生与民主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8-10.

[3] 严育洪.“事”说师生关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10-11.

4.高中物理教学随笔 篇四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着力引导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根据我校二类高完中学生大面积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在优生极少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我校学生升学率,我谈谈我校高中物理教学的个人观点:

一、正确理解<<考试说明>>中的考试目标

根据普通高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了以下四面目标:

1、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力.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一个特点,虽然在高考中强调了对能力的考查,但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知识能力离不开知识基础的载体作用,离开了基本知识的积累,能力很难形成,强调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含义,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图或表)进行表达,这个目标分为三条:⑴,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所谓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就是不但要知道它们的含义,还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⑵,定量描述自然科学的现象和规律,包括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以及用简单的图,表和数据描述物理活动的特征等.⑶,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常这一条内容课本中是没有的,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2、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自然科学是实验性科学,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由实验推导出来的,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有助于加深学

生对自然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实验能力也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科学规律的重要知识常伴有实验是现行高中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本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3、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通常是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的,与文字相比,图表描述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常被各类科研文章采用,要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能看懂图表所备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学生在阅读物理和化学方面的资料时,要着重了解所提出的新概念,新理念,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还要能读懂图示的物理意义,以及有关物理意义,以及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定性与定量函数关系.4、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解上是不够的,还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社会的生产和人类的生活,必须懂得自然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本目标的试题有的需要物理学,化学,生物,其中一个学科的知识就可以回答,有的需动用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知识来回答,尤其是以现实问题立意的试题,因为现实性问题常常是综合的.二、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革物理教学

其实现实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发生的联系都是综合性问题,创新综合的思路非常重要,但我认为高考综合的知识点难度并不会比单科的知识点的要求高,题目不深挖,不铺开,但求全面地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综合思维,信息处理实践机会,具体的讲,要求教师,第一,要遵循现行普通高中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其教学目的要突出以培养学生迎新精神和提高教学能力为重点,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第二,物理教学活动要注意与化学,生物学间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防治运用,坚持以学生为方便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物理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物理学教学过程 ,第三,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与主动学习精神.三、打开图书馆,阅览室的“门”

物理教学必须联系实际,在抓基本知识点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到地联系生活生产和科研实际,充分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的资料,组织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开设讲座,讲物理史故事,将现代科技新成就 ,如激光的广泛运用,全息照相的妙用,光纤在现代通信中的作用等,既激发学习兴趣,又增强现代意识,提高学生素质.四、具体做法

高一是高中阶段的基础,力学基础没打牢固,后面的知识理解起来就困难,高二是关键,我校学生一旦渡过高二,退学的学生就少了,信心也不会失去,高一教学首要任务是如何由初中物理过渡到高中物理的学习,如何由初中的简单学习过渡到高中的理解性学习是我们高一教师首要任务。即不能单一降低难度,也不能标高过度。高二物理

5.中学化学教师教学随笔 篇五

初中化学是启蒙教育,它有许多化学的专用语言,比较枯燥,弄不好学生有当作第二外语,因此充分利用它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样样的密切联系。通过一个个实验,既让学生们对化学充满好奇心,又让学生有所思考;通过一个个身边的化学现象,让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那样的丰富多彩,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两年的观察我们发现有一些在其它学科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的同学,由于能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渴求,其化学成绩可以达到中上。

作为九年级新增的中考学科,我们没有很长的复习时间,在起步阶段要求学生在听课、笔记、作业、改错等方面必须树立必要的学习规范,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同时经过两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形成了化学用语、基本概念、实验的基本操作等方面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基本习题。也能比较好的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分化。

为了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在平时的教学中,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网络资源,特别是利用自己的教学博客资源,力求让身处农村的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化学。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复习巩固。围绕课本和新课程标准,按知识结构和系统关系进行归纳整理,查缺补漏,形成小的知识系统,找出各个小知识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结合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模拟考题进行整合、训练。同时梳理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释社会实际的情况,如:战事、医疗、经济、环保等方面的信息。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讲解、一题多变或多题一解,使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与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以提高自己分析思维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同时传授给学生一些应试技巧。

二、几点反思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九年级化学特点始于九年级,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要迎接中考,教学的任务非常紧,在这几年中我们的新课结束时间都是最后一门,且基本在三月底,复习时间较短。因此存在赶课现象,都想及早结束新课进入复习。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2、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由于时间短、内容多、综合性强,部分学生不能适应,没有形成知识的网络,教学手段上和教学效率上还有待提高。

3、往年的中考中发现学生们对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的运用,以及书面表达能力上还有一定的欠缺,为此教学中要不断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并从规范学生的口头表达训练开始,逐步形成严谨正确的书面表达。

4、存在的问题:就化学科来说,本学期的化学实验开展得较少,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没有充分得到训练;再加上由于赶着要把新课上完,没有更好的组织学生复习,一些基础知识学生掌握得不牢固,缺乏必要的训练,考试下来的成绩并不理想。学生各科学习的任务较重,多数时候忙于应付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很少有时间复习、预习,也没有时间思考学习的内容,因而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相对较差。

三、下学期教学工作打算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中考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来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钻研《20__年安徽省初中毕业考试纲要》,实施化学新课程标准,研究新课程的特点,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研究考试动向做到有的放矢的考什么就学什么、复习什么。

5、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教师间相互听课、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相互间取长补短,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6、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要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

6.高中地理教学观看随笔 篇六

早在正式授课的第二节以后,我就陷入了一种学生的反应和生活常识层面跟不上我的思路的矛盾境界。每次上课前都花很多时间去修改、调整思路和实例,希望能有所改变,然而总是事与愿违,上完课后都觉得效果很不好。由于自己把教学看得很重,迟迟未有定调的上课方式与日渐消疲的学生情绪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总是纠结与此导致的心情不佳直接反映到备课、教学的低效,反过来更加剧了这种不安感。日子在这样燥郁的氛围中一天天过去。 直到我开始放弃教学,选择重新听课,在一节指导老师传统教学课堂和一节实习同事的日常黑板教学课堂之后,突然顿悟了一般:原来课堂气氛成这样就已经可以了。现实中每个老师的课堂大多数都是比较平淡的,有人讲话、有人开小差、也有人发呆,但这应该才是最正常的课堂状态。之前的我过于追求全神贯注似的愉快氛围,一旦哪一点有所欠缺便会放大无数倍的自我责备,然后旧问题未解决新问题又接踵而至。 突然想开之后的一切都默默的变得顺畅起来,像是注入了新鲜活力般每天都精力旺盛,心情愉快。而备课也竟然变得简单起来。最重要的是,开开心心上课的我也带动着每个班级的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活跃。之前的一切问题在我对教学的态度改观后竟然如此轻松的逐个解决了。觉得很是神奇,同时又倍感欣喜。 但是在两节课后,我还是发现了新的问题。这问题来自于我的学习习惯。我总是习惯把课本的内容按自己的思路图形化或流程化,再按照自认较为顺畅的逻辑思维连接起来,相当于用自己的话将知识重新模块化后再输出。这使我对知识的理解及记忆有更好的把控,但缺点在于,这种方式较为脱离课本,一旦中途卡壳或是什么原因会存在遗漏重点的问题;而且顺序不遵照书本,对于一些基础差又不抄笔记的学生来说复习会比较困难。 可由于这种思维性的讲解我认为会更符合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因此不太舍得改用传统顺序教学法。后来发现,只要提前设计好笔记的版式,按照大纲的顺序往下走,各节点再采用分散式导图教学就能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上更便于记忆的思维性讲解。在实验了一节课之后,效果反响还不错。而且后面的知识可以按照前一章的框架进行备课,即省时又高效。 经过这阶段的经历与思考,一直说态度决定成败,这次开始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有的时候,摆正心态,轻松应对比什么都重要。当你调整到本初状态,期望值合适的时候,往往回馈会变得更加赏心悦目

7.《燕子》教学随笔 篇七

在教学《燕子》这篇课文时, 我从画面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三方面, 让学生感受文本的美。

一、画面美

《燕子》一文如画如诗, 那俊俏机灵的燕子似乎就在您的眼前掠过, 那生机盎然的初春景象如在身边。我在课前让学生准备了纸和彩笔, 在课堂上让学生发挥想象画燕子。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 之后再次画燕子。我让学生把自己两次画的燕子进行比较, 并谈谈自己的看法。我和学生将画面美归纳为这几个方面:

1.外形美。“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一对俊俏的翅膀, 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就跃然纸上了。

2.春色美。“几阵蒙蒙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 嫩的叶, 各色鲜艳的花”, 这时燕子从南方赶来了, 多么富有生机啊!

3.飞行美。“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有的横掠过湖面, 尾尖偶尔沾一下水面, 就看到一圈一圈的荡漾开去。”动作是那么轻快敏捷!

4.停歇美。“蓝蓝的天空, 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 多么像无线谱啊, 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这是一支多么美妙的曲子啊!

作者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 同时也是由面到点的画面布局, 这就是美之所在。第一自然段是从近处看到的燕子:乌黑的羽毛、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 合成一个活泼可爱的燕子。第二、三自然段写的是由远处看到的燕子各种飞行姿态。最后从远处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

二、语言美

《燕子》一文, 作者用优美简练的文字, 鲜艳明快的色彩, 为我们描绘出春天初到时的燕子。文章第二小节结尾写道:“小燕子从南方赶来, 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我们都知道燕子是从南方飞来的, 但作者为什么不用“飞来”而用“赶来”呢?因为“飞”字只刻画了燕子来到北方的一般动作, 而“赶”字是采用拟人的写法, 不仅准确、传神地刻画出燕子飞的神态, 而且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般的烘托作用。

1.揭示了燕子候鸟的特点, “赶”字有“及时到达”的意思, 具有目的性、时间性。它告诉我们好像燕子事先已被邀请, 是赶着来赴约的, 传神地揭示了燕子是候鸟, 它们的到来是春天来临的象征。

2.突出了燕子的轻快、伶俐。“赶”带有急切的意思, 比“飞”更突出了快捷, 使燕子轻快、灵巧的形象跃然纸上。用“赶”字还增添了春日的生趣。作者用“赶”字将燕子拟人化了, 比“飞”字富有感情色彩。

三、情感美

这篇课文写的是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来的燕子, 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 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 有的飞到了柳枝间, 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歇息, 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读来就让人心旷神怡, 被春的气息感染。

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 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教学中让学生展开想象, 理解内容和体会表达的情感。

8.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篇八

关键词 作文教学;习作能力;实践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更新习作教学的理念,解决作文教学难题,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方法:

一、练笔与积累同步

小学生好奇心很强,求知欲望很旺盛,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在习作教学中,我常常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进行小练笔,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猜字谜比赛或成语接龙比赛等,让学生学会场面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这些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让他们有东西可写,而且很大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习作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真正做到心有所思而写,情有所感而发。让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为习作的源泉。另外,写读后感也是一个练笔的好方法。我们班的学生都已养成了每天写读后感的好习惯,他们会每天坚持读一篇文章,可以是一篇童话,也可以是一篇散文,还可以是寓言、古诗、小说、神话……然后写下自己的体会。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两句或者是一段话甚至一篇完整的读后感、一首小诗……但一定是自己心里最最想要表达的东西,言为心生嘛。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课内的要积累,课外的也要积累,所以我建议我的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厚厚的摘抄本,把课文里的好词好语句抄写下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另外我还建议我的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引导他们把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分类,比如:写景的,写物的,写人的……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三个、四个……摘抄自己喜欢的好句,可以是一句、两句……但是必须们每天坚持。这样到习作的时候学生无论写什么,脑海里就会涌现出无数的词句,大可信手拈来,文思泉涌,何愁写不出好文章呢?

二、修改与互评并行

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本单元习作最好的例文,我便打破教学常规,在学习第一篇课文的同时便向学生渗透习作方法。比如在完成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时,我便在学习本单元第一课《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同时向学生渗透 “保护生态环境”这类作文的习作技巧,首先要求学生收集关于环境保护的好词好句以及环境被污染、被破坏的资料,然后为本次习作拟一个提纲,根据提纲试着完成本次习作。老师要提醒学生: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结尾要注意画龙点睛。接下来继续学习后面的课文并继续渗透不同的课文不同习作技巧,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和课文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进行反复的修改,之后再让你的同桌或要好的同学帮你再做修改,这时学生的作文卷面已经缭乱了,老师就让学生工整地把原文誊抄在作文本的后面,然后交给老师,这时老师不必急着去读他们的半成品,而是去读读他们的原文,再看看他们所做的修改,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每一个学生的习作潜力都是无穷无尽的,需要我们这些引导者不停地去发现、不停地去发掘,他们一个个都是习作的千里马,而我们就是他们的伯乐。当然,这时候我们作为伯乐就要辛苦一点,拿着这些半成品去和每一个千里马交流,对他们的亮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比如哪个词用得特别棒,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生动优美……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不是很满意的地方老师应以商量的语气说:“xx同学,这里我会这样……来写,你呢?你一定会有更好的写法吧?”用鼓励的语气让学生对他的半成品再做加工,最终成为文采飞扬的佳作。但这时也往往会有个别的同学会存在懒惰思想,老师见机定要及时引导:“xx同学,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唐代诗人贾岛在京城长安骑着毛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贾岛被带去见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没有怪罪他,还为他出主意说,用“敲”字好,“敲”字更能体现夜的寂静。大诗人写诗都要反复琢磨,反复推敲,更何况我们写作文呢?”孩子都是听话的,他会觉得老师说的确实是道理,于是也很乐意地继续修改作文,有困难的地方问问同学或和老师谈谈。一个单元的课文学习任务完成了,一篇篇佳作也随之诞生。通过长期的训练,我班学生都已养成积累与修改的好习惯。平时的周记或小练笔都会进行认真的反复的修改,然后再拿来给老师品读,希望老师再给改改。积累与修改双管齐下让我班的学生不再厌烦习作,而且还偷偷地喜欢上了它。

在作文批改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采取互批互改的形式。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互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综上所述,是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几年来的几点拙见,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老师必须要注重学生练笔的培养和语言的积累,要求学生掌握习作技巧和方法,训练学生修改和互评的能力,把作文教学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9.高中政治课教师教学随笔 篇九

根据我在政治课教学上的摸索,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逐渐摸索出了,在教学中,如果充分利用本地乡土资源,就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如果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乡土材料,学生就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而且还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一、巧用乡土材料,激发学生兴趣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政治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每节课的先导。成功的新课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前提。新课导入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顺利完成课堂教学,就必须注重导入这一重要的环节。利用乡土资源导入新课,能从与学生联系密切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能力、志趣、品德的实际出发,这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关键所在。

第二、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刻意创设一种情境把学生带入预备的包含一定情感的意境中,让学生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憾而产生共鸣,从而与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遥相呼应.为此。在新课程下,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问由境生,问随境异。在这方面,我主要采用适时应用乡土课程资源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兴趣,产生迫切追寻问题,学习课文内容,探索问题答案的心理。运用乡土材料能使学生有亲近感,从而产生认同感。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经过学生的探究和内心的体验,才会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识。因此,在化解教学重点、难点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乡土材料,不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分析方法深入认识事物,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可起到加深理解和巩固的作用。例如,在学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时,我们用了一个梨、一个苹果、一串香蕉,演绎了一个“买水果”的小品故事,学生在笑声中,明白了梨、苹果、香蕉与水果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梨、苹果、香蕉这些个体无论怎样特殊,都具有“水果”的共性,而作为共性的“水果”,也离不开“梨”、“苹果”、“香蕉”等个体。这些乡土实物的运用,不仅加深了学生印象,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哲学道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亲近自然、热爱乡土的朴素感情。在学习高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向管理要效益”时,我们准备了一个瓶子、一些大小不一的石头、一些细沙、一杯水。先用石头填充瓶子,不能再用石子填充时,还可用沙子填充,不能用沙子了,还可再倒水,不能再倒水时,还可以再充进其他气体……看似“满”了不能再装的容器,其容量的潜力原来如此惊人。形象的演示使学生明白:要提高管理效率,就要充分挖掘每位员工的潜力,让石头、砂子、水、空气都发挥最大的效用,这也有利于同学们形成“潜能无限”的观念,树立自信自强的人格。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优化学习方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教育部制订)》也明确要求,政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政治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一组研究数据显示不同方式对学习掌握知识的不同效果:讲课5%,阅读10%,视听20%,演示30%,小组讨论50%,实际操作75%,教会学生立即应用所学知识90%。这组数据表明,学生听课及阅读的效率是极其低下的,而讨论、实践和应用有利于理解和巩固知识,锻炼能力,需要突出实践应用。这就需要转变学习方式,强调自主学习,可以借鉴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式。通过对政治课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整合有助于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我们要根据政治课教学的内容来选择探究的课题,让学生自主地开展探究活动。

10.高中化学老师 化学随笔 篇十

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高中化学新课改、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实施、落实新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蓝本,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自主地参与课堂的学习、探索成为了课改的关键,也成为我教学工作中重要的部分。

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思维,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课堂教学,就成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如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的教学设计就是以两个学生实验引出的三个问题为主线来完成的。学生实验1:观察分析铜—锌—硫酸铜原电池的工作现象,发现问题——简单原电池不能产生稳定的电流、负极锌片上有黑色物质析出、抖动黑色物质脱落后电流会增强。这些表面与理论相矛盾的现象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怎样解决?联系已有知识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析找到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锌片不纯、锌片与电解质溶液直接接触发生置换反应等,再次产生困惑怎样解决呢?教师这时抛出本节课的新内容盐桥原电池。学生实验2:观察分析盐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现象,发现问题——虽然产生的电流很稳定可是却很小,为什么电流稳定了却很小呢?这样的原电池有实用价值吗?这时学生心里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迫切的想知道盐桥原电池产生缺陷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这时组织学生讨论,学生的思维会非常活跃,调动原有的知识储备提出各种假想,在此基础上老师再给以准确解答,学生会很好的掌握盐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同时抛出第三个问题,实际生活中原电池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实用价值的原电池是采取了什么措施克服了盐桥原电池的缺陷呢?学生再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及解决问题的欲望,我向学生介绍实际生活中隔膜的应用,同时为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隔膜应用的详细原理留给学生自己找资料查阅解决。

11.幼儿歌唱教学随笔 篇十一

在几年的儿童歌唱教学中,我发现,新入园孩子绝大多数会出现以上问题,但经过训练,能在较短时间内有很大改观。我想以上种种问题,应该是出自学校课堂教学,出自教学者本身,而责任不在孩子们先天的音乐素质。

我们老师应认识到音乐教学法原则之愉悦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重要性。“愉悦”不仅是快乐,更不等于快感,而是一个广义的美学概念,与美感的意义极为接近。“规范”指向教学目标。我们应明确培养孩子歌唱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样的发声是正确的?演唱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单纯的发声不代表歌唱,我们的教学活动也不仅是一个“唱”字,一唱到底。听录音,老师范唱,学生学唱、齐唱、小组唱。不管演唱效果如何,只要“卖力”就用一个“好”字去评价。这样带给孩子们的是什么?常挂在我们嘴边的音乐的“美”体现在哪里?孩子们如何能体验“美”?素质教育的推行究竟体现在哪里?

歌唱音乐诸要素——节奏、音准、速度、力度的综合体验,是情感的真切表达。歌唱教学也不应忽视其他教学内容,如视唱练耳——节奏、音准、欣赏教学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渗透。可以借鉴外国先进教学体系、教学法,如瑞士音乐家达尔克罗兹、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节奏间准训练相结合的歌唱演唱进行训练。需要强调的是应立足于每个孩子,规范并培养他们演唱的节奏与音准。

汉朝的班固曾在《汉书·艺文志》中说:“书曰:诗言志,歌咏言”。《乐记·师乙》中谈到:“言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不足,故嗟叹之……”声乐是音乐与语言的结合,歌是言在情感表达上的延伸、发展。但在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就连最基本的语言吐字也不去规范,让听者也茫然。对歌曲的内容、思想更是简单地概括为欢乐、悲伤……

歌唱是声音的艺术。不规范孩子们的发声位置,任由他们去进行音量的拼比,几乎让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是美的声音,他们为什么而唱。这样的歌唱教学行为值得提倡吗?

如此教学,孩子们看不到美、感受不到美,如何去表现美?更不要说去创造美了。就是有好的音樂素质与好的嗓音,也都可能被彻底毁灭。至于先天较差,原本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得到改观的,就更没有希望了。

老师们,孩子们动听的歌声需要你的保护与培养啊!

(作者单位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城区幼儿园)

12.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篇十二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入学儿童自控能力差, 注意力维持时间短, 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的要求, 有针对性地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老师范读、领读等, 力求学生百读不厌, 每读一次都有收获。儿童的模仿性很强, 教师作适当的及时的范读和领读是不可缺少的。范读时, 我注意示范感情语气和音调、速度。例如, 我教《欢庆》一课时, 是这样领读的先用轻松的语气、节奏较慢的语调领读“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枫林举起燃烧的火把”, 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接着欢快地领读“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 用声音渲染快乐的气氛;领读“十三亿孩子, 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则用欣喜的语气诱发学生体会诗情; 最后充满激情地高声朗读:“十月一日, 祖国妈妈的生日! ”将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跟随老师的领读, 学生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陶醉, 一个个犹如置身于欢庆.热烈的节日氛围之中, 亲身感受那人如海、歌如潮的欢乐情景。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听, 并模仿老师范读, 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 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教师正确领读, 将无声的书面的语言变成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口头语言, 学生在跟读中不但领会了文义, 展开了想象, 体验了情感, 而且学会了断句, 纠正了方言。

2.进行朗读指导时要充分利用插图引路

教材中不少课文都配有色彩鲜明、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我们在进行朗读指导时, 切不可对这些生动、形象的画面视而不见, 而要充分利用它们为学生朗读课文作好情感上的铺垫使观察与朗读相得益彰, 让这些插图带着孩子们走进一个个特定的情境, 和作者一同欢笑、一同惆怅、一同悲伤……一同用最丰富的情感语言赞美他们、歌咏他们、思念他们……如《荷花》的课文插图 , 在一泓清澈的池水中 , 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 白色的荷花娉娉婷婷地从中间冒出来, 宛如一个个姿态各异的美丽仙子在随同我翩翩起舞。教学中, 我通过对画面的渲染, 使学生既获得了整体的形象感知, 又获得了美好的情感体验, 身不由己地走进荷花池, 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花仙子。学生是最富有情感的, 对美好的事物有着最强烈的心灵感应, 他们发现并喜欢上美丽的荷花。“言为心声”, 对描写美景的语言文字产生兴趣, 这些优美的语句因此而变得亲切可爱。此时有感情地朗读正是他们情感心声的需求, 学生图文对照, 感悟、体验, 读出感情, 读出赞美, 这是利用插图创设情境所取得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 养预习能力 , 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预习课文

为了保证预习效果, 切实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建议在三年级开始阶段, 学生在课上由教师指导完成预习。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 可以按这样梯度递进:教师课上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课外预习与课上指导相结合———课外预习, 课堂检查这样几个层次循序渐进, 学生的预习能力会得到切实提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明确预 习 任 务 。

主要是学生自己反复读课文, 勾画出生字词, 借助拼音认读, 力争能够读正确;练习查字典, 解决字义和词义的疑难困惑;初步建立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尝试找出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2锻 炼 自主 识 字 释词 能力 。

在预习过程中, 教师要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或者同桌合作识字, 查字典, 并结合课文弄懂生字生词的意思。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获得的学习经验会更牢固。

3.3反 复 读 书 , 尝 试 复 述 课 文 , 尝 试 感 知 、把握 课 文大 意 。

要给足学生自由读书的时间, 书读得充分, 是课堂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鼓励学生尝试复述课文。可以适当安排学生在预习后将课文大意父母或讲给好朋友听。

4.引导学生走入文本

4.1从 “诵 读 ”走 入 文 本 。

课堂上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 运用各种不同的朗读方法, 如教师范读、配乐朗诵、个别读、小组读、全班齐读……让学生通过诵读了解文本内容, 通过不断诵读, 感受作家的情怀, 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军神》一课, 课文以刘伯承和医生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 没有叙述性的语言。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读后大家评议, 体会刘伯承和沃克医生不同的内心活动。学生兴趣浓厚, 课堂气氛热烈。

《桂林山水》一课 , 纯粹写景抒情的文章 , 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诵读, 读出感情, 读出感悟,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2挖 掘 文本 空 白 处 , 引导学生 想 象 , 从 而 走 入 人 物 内 心 , 深刻解读文本。

例如《鸟的天堂》一课, 文中描写各种鸟在榕树上欢叫, 既写出鸟的颜色, 又写出鸟的动态, 此处, 引导学生想象:还可能有什么颜色的鸟儿在怎样欢叫? 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 通过形象思维引路, 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内化为深刻的感悟。

5.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3.高中寒假随笔 篇十三

高中寒假随笔一

感恩节源于美国,它是美国人一个重大的节日。在感恩节那天,人们会全家人聚在一起,吃感恩节火鸡和南瓜馅饼等美味的食物,而且他们还会感谢食物,感谢父母,感谢身边的所有事物。我们中国虽然没有感恩节,可感恩的优良传统却源来以久,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很多很多……

我国历来是个礼仪之邦,自古就有“施恩不图报,知恩不报非君子”,“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说法,就是要让人们要有感恩的心,要心存感激。而“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则是要我们感谢老师,“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则时该提醒人们要知道报答父母的生养之恩……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幕:一个年轻人帮助一个老婆婆找到了她的孩子,这个老婆婆为了感谢这位年轻人,就把自己最珍爱之物送给了他。我也看到过这样的一幕:一个小朋友向他的同桌借橡皮擦,用完之后,不仅连句感激的话都没有,甚至把橡皮擦据为已有,他认为这没什么,我不禁为这个小朋友的前程担心,一个没有感恩之心的人是不会有好作为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现在的独生子女,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他们娇生惯养不知道体谅父母,感激父母,整天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好吃的好玩的,如果父母不满足他们的要求,轻则又哭又闹,重者还有谩骂父母的。看到这些,我不禁要问,是谁生养了他们,为什么他们连一点感恩的心都没有,要知道我们既然从母亲的肚子里被生出来就要知道感恩,更何况父母养育我们又花了多少心血啊!我们怎么能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感恩呢?

作为一个人,我们应该感谢身边的一切事物,我们人类只是地球历史的一页篇章,我们迟早会从地球霸主的位置上退下来,我们应该感谢万物给我们在地球上生存的机会,水,食物,空气,树木,花草……是它们让我们得以存活。可我们人类又在做什么呢?水被工厂的污水染上了颜色,空气被浓烟熏得不再清新,树木被砍伐,花草被践踏……他们何曾懂得感恩啊!鸡生蛋,蛋生鸡,感恩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如果世界上没了感恩,地球就会快速地走向灭亡。那么人类又何以生存啊!

人类啊!没有感恩之心的人就像行尸走肉。感恩之心要从小培养,拥有了感恩之心,就拥有了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如果每个人都心存感恩,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高中寒假随笔二

生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谁可以真正领会它的内涵?

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坚强与苦笑,真的很累,很累,总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和那些所谓的好学生差远了,活的很心烦,有时很恨自己,恨自己为什么就学不会,学不好呢?

突然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如此的慌忙,自己把生活搞的一团糟,如此狼狈。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总是这样伤感,总是喜欢悲伤,总是喜欢听一些很伤感很伤感的歌。我的天空似乎是一片黑。曾经有很幼稚的想法,希望自己可以飞,就像童话故事里的天使一样,可以一直都幸福,可是那只是妄想而已。

学习很紧张,有时侯觉得自己很笨很笨,为什么别人会做的题我就不会呢?为什么我就比别人差,老师说每个人其实都是天才,只是在你玩的时候别人就超过你了,你只不过是停留了一会就比别人差了。不知道该怎么安慰自己,我没哭,可是眼泪流下来了,我不想和任何人说我的悲伤,没用的。只能自己努力,我告诉过自己:不管怎么样,都要坚强,都要去努力做。

不知道自己未来的道路会在哪里???会怎么走它?现在是靠父母,那以后呢?很迷茫,不知所措,所以我更要学会坚强,学会去用心奋斗,学会为自己的未来考虑。生活对于一些人是美好的,我却对生活完全要失去信心,要绝望了。

心里真的很痛,是那种揪心的疼,默默地看着周围的一切,还是那样的忧伤。

我的朋友和我说过这样一句话:珍惜生活,上帝让你活着,就有他的安排。不知道这句话是在和哪种类型的人交流,对我没有多大的作用。但我还是那样想了,这样可以让我暂时调节一下自己的情绪。生活让我如此疲惫不堪!

该怎么样来面对以后的生活?我想我还会一样继续努力,让自己可以有一天超越自我。

有时侯真的很疲惫,泪水显得那么的不值钱,那只是在不知不觉中流出,因为心里很痛。

高中寒假随笔三

每个人的寒假都有不同的计划和安排,而我的计划就是看一篇我非常喜欢的文章—《母亲的姿势》。

不幸的火灾突然降临到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母亲和她的五个孩子被困在大火中。是 母亲,用她的双手托起了五个孩子生的希望,然而,那位伟大的母亲却被大火吞噬了。人们发现时,都被眼前悲壮的一幕震撼了:那位母亲跪在阁楼的墙角,双手向上高高举着,保持着托举的姿势……

看到这儿,我再也忍不住了,感动的泪水“哗哗”地流了下来。世上任何东西都可能变化,唯有母爱是永恒不变的。

我想到我自己,一直以来我从未好好地体味母爱的味道。我被浓浓的母爱所包围,可总觉得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并没有多深刻的体味。

这篇文章让我记忆的阀门一下子倾泻出来:

周末,妈妈陪我上每节书法课,课上她总像个认真的小学生一般全神贯注地听讲,生怕漏掉一个重点。课后她总是认真而严格地辅导我。好多次,我还在心里埋怨妈妈像《白雪公主》里的后妈一样严厉。

从六岁开始,妈妈每周都陪着我去南通上钢琴课。记忆中,每次一下汽车,妈妈一手抱着尚且年幼的我,一手挎着装钢琴书的袋子,快步向老师家中走去……那时的我懵懂无知,只知道看路边的热闹,浑然不知妈妈的脸上满是汗珠。南通赶课已坚持七年了,七年来风雨无阻,是妈妈一直陪我坚持着,才有我今日小小的成就。

每日清晨,妈妈总是早早地起床为我做准备好丰盛的早餐,泡上一杯清香的菊花茶,目送着我上学……

每天傍晚,为了劳逸结合,缓解一天学业的紧张,依然是妈妈陪我在楼下打球,散步……

每当我遇到挫折时,是妈妈为我打气,安慰我,鼓励我。每当我取得一点点成功,也还是妈妈陪我一直分享着,欢乐着……

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清晨睁开双眼,妈妈的一抹微笑;母爱是早晨丰盛的早餐;母爱是夜晚我埋头苦读时妈妈递过来的一个苹果;母爱是我晚上睡前妈妈的一声“晚安!” ……

母爱犹如一把大伞,为我遮风挡雨。如果,妈妈是一棵大树,那我就是树下一朵柔弱的小花;如果,妈妈是大海,我便是海里快乐的小鱼儿……

想想那些孤儿、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孩子,我真的是幸福极了。因为我拥有世界上最最珍贵的母爱!

14.高中随笔 篇十四

初见你时,你就如那桃花源中的人,热情.好客.无论无论对谁都是衣服有好.开朗.无忧无虑的样子,只是第一次见面,我就对你有了很大的好感。

你长得很好看,性格也很直率,再加上优异的成绩,很快,你就跟周围的同学玩到了一块儿,有了很多朋友,而我那时特别爱胡思乱想,总是觉得自己不配和你玩儿,于是只敢在远处,默默的看着你。

那时的我十分孤僻,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而跟我玩的最好的朋友却是走读的,所以我通常一个人,很孤单。大家也都有了自己的朋友,我不想去搅和。你好像发现了这个问题,便主动找我,并认真地跟我说:“你以后跟我们一起走吧。”当时,我拒绝了,但是,我们的关系却开始日益的好起来。可能你不知道,就在你被拒绝后转身的那一刻,我眼泪流了下来。

时间飞逝,到了初二下学期,我和你是同桌,你经常帮助我学习,虽然我们经常会突然打起来,但却都很开心。从那时起,我发现我已经开始依赖你了。那时,我也没想过有一天你会离开。

初三下学期快期末试时,你突然跟我说:“我过完这学期就走了。”我不信,你就说:“放心吧!我的人虽然走了,但我的魂还在的,哈哈….”我也会附和着你笑,根本没有把这事放心上。还是同往常一样笑.闹。其实,我并不是没有把这事放心上,而是在内心中骗自己:都初二了,不会走的,一定不会……

过了寒假,在又一个美好的春天里,背着大包小包回到了学校,在路过你们宿舍时,我踮起脚朝里面望了望,你的床位是空的…顿时,我的心就像被抽了一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你留给我的东西,我一定会保存起来,若是以后见面了,你一定会认出来的。

15.小学科学教学思考随笔 篇十五

小学三年级以后, 学生们有了《科学》课, 大部分学生都感觉到颇为兴奋, 他们对教材爱不释手, 翻来覆去地翻阅, 这说明, 孩子们求知欲旺盛, 对科学感兴趣。实践也证实, 学生们喜欢参与科学的研究, 喜欢参加探究活动。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的时机, 对学生介绍科学对人类的益处, 培养学生们喜欢发言、积极交流的习惯, 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使之主动探究。科学实验就是在动手的基础上, 让同学们画一画、测一测、摆一摆、比一比、看一看的过程当中, 学生们养成了动脑的习惯。一般而言, 我都是根据教材的内容, 分析实验现象, 观察具体事物, 让学生动手“玩”个痛快, 让他们在尽兴之余学到实用的科学知识。只有学生们有了实际的操作能力, 然后才会产生大量的感想, 最后才会对别人畅所欲言的交流经验。交流不仅仅在科学学习当中有巨大的优势, 就是在与人处事当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它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基本能力。

二、“电化”教学提升学生的乐趣

《科学课》重在启蒙, 教师要想办法启发大家不断的探索, 以激励儿童的好奇心。教材的编辑者更是用心, 在设计教材方面图文并茂、文字优美、解说动人, 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 在整个科学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 快乐始终穿插其间。此时, 教师更需要“推波助澜”, 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面, 给大家更好的展示科学, 利用好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 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优化了教学环境, 让大家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这样一来, 教师教得省心, 学生学得容易,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学习《物体的热胀冷缩》时, 我给同学们设计了精美的课件, 一个虎头虎脑的小朋友给大家“烧开水”, 他给水壶注水注得满满的, 可是他突然想到“烧时茶壶溢水”, 这个时候, 画面中的小朋友的头上出现了一个硕大的? 是不是应该除去一部分冷水呢? 大家展开了讨论, 很多同学有看到家人烧水的情景, 于是他们坚持说不能注满水, 这样就得出了一个“物体有热胀冷缩性质”的结论, 接着和他们播放一段视频——一群铁路工人在筑路, 他们忙忙碌碌的, 每隔一段要开一道裂缝填进沥青, 这是为什么呢? 还有工人叔叔在架线路的时候, 不是把电线拉得笔直, 而是有一定的松度, 这和我们的学习内容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的思维随着视频的播放而扩展, 让教材的内容充满了生机, 让严肃的科学和生活有机的在一起。

三、锻炼学生主动观察能力

少年儿童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 他们对喜欢探究, 我们要充分地利用他们的特长, 激发他们的热情, 促使他们主动地去观察, 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时学生们提出的一些千奇百怪的问题, 如果教师直接回答, 就是去了学生主动探究、观察的机会, 他们对学习科学也会慢慢地失去兴趣,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达到科学课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让他们注重观察, 养成观察的习惯, 仔细研究观察对象, 符合观察的要求, 明了自己观察的目的。

我在进行有结构材料的探究活动教学时, 总是设计出一套缜密的思路, 让大家认真地观察, 仔细记录观察的过程, 看看有什么发现和问题出现, 这个过程是有一定的引导性和暗示性的, 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习《认识常见的岩石》一课中, 我特意从很远的地方找来几块外形与颜色都各异的石头, 有浅色、中色和暗色, 有的是块状, 有的是斑杂状, 有的是条带状构造; 有的有很多气孔或者流纹构造。我让学生观察并不断地提问题: 这几块岩石你知道他们的“出生地”吗? 它们各有哪些特点? 它们都属于什么种类、都有什么样的用途? 它们的颜色为什么不同? 他们都含有什么不同的矿物质? 用手摸一摸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由于这种亲身的感知, 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能够更好的理解, 提出的问题也更具有明确的现实性和科学性, 课堂上能够解决的问题尽可能在课堂解决, 使课堂教学紧凑而有效, 课堂上不能解决的, 留在课下让学生进行思考, 对学习也是一种拓展。

四、给予学生精神鼓励

学生们不断地成长, 教师看在眼里, 要给予激励性的评价, 让他们有成就感, 以便更好的进步。心理学家证明, 一句恰如其分地赞美, 有时候会起到巨大的力量, 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赞美会一直推动着他们的前进, 使被赞美者对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对于小学生们说, 赞美就尤其重要了,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赞美内容要适合小学生, 既不能过度的赞美引起他们的骄傲, 更不要过低影响他们的积极性, 要恰到好处。比如说, “某某同学学习真认真, 如果你努力的话, 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是没有问题的! ”“你提出的问题与众不同, 而且非常有价值, 你是经过了认真的思考的, 说明你富有观察的精神, 这非常可贵! ”教师还要注意把学生引向问题深处, 拓宽他们的思维。比如说“你解决问题的速度很快, 说明你非常熟练和有技巧, 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呢?”“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发现, 你一定要把这个问题记下来, 说不定哪一天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和孩子们说话的时候, 脸上带着微笑, 话语柔软亲切, 看他们的眼神充满温馨, 爱抚地抚摸他们的头颅, 让学生们无比激动, 他们会感觉到老师对他们充满了呵护与爱。从实践看, 实行这种激励性评价, 学生心中就会始终涌动一种精神力量, 谁也不会自甘落后。

16.我的教学随笔 篇十六

我开创了亲身体验法。第一堂课,我设置开店的情景,卖几种他们感兴趣的电子产品,其中包括MP4、MP5和多个不同牌子的手机。他们赶紧跑来问价位和功能,还进行比较,其实这就是生活中的交易。趁此我说出不同的价格、不同的功能,并解释为什么存在不同:所消耗的时间才是商品卖得贵的根本原因。接下来我还告诉他们由于现在人们需要智能手机多,所以智能手机的价格要比普通手机贵,让他们明白消费者的需求是生产者的导向。还告诉他们一条生活窍门或生意经:要想省钱,就买反季节的货;要想赚钱就卖紧俏货,走不寻常的路。这堂课很快结束了,让我很轻松,也让学生体验了生活,做了主人,培养了他们的实践意识和动手能力。

我运用了实例论证法。理科生理性思维较强,更讲究实用性,为此,我采用具有典型说服力的事例让他们知道这些理论知识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在讲《经济生活》时,我读一封某学生就业后给我写的信,让他们知道毕业了的学生在“统一”集团产品营销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心得,告知他们销售方面必备的素质、资源和素材。这样让他们很轻易地知道自己学习经济生活知识的作用,启发他们的兴趣,从而让他们愿意听下去。

我最喜欢的唠嗑谈话法。很多人认为思想政治课乏味枯燥,如果从头到尾念着书本上的东西,没人会听。所以在讲课的方式上,我就坐在前面或坐在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话家常。在传授文化生活的知识时,与学生谈电视剧和电影,他们从日本影视,美国影视,韩剧,泰剧,印度影视,法国、英国、俄罗斯影视等来分析文化的特点和优势,并且因此引申到与他们有关的人文伦理、风土人情。他们谈自己生活的小镇,到小县城、到所属城市,再到外省,从语言、饮食、服饰、风俗礼仪等,探讨国人的不同文化,明确了分民族、分地区,也明确了这种个性文化带来的商业利益。自从采用这种方法后,对理科生上的课并不是那么索然无味,反而让我觉得跟他们拉近了距离,发挥了我自己独特的作用,他们还对我刮目相看。

只要我们掌握教材的特点,把握学生的心里,遵循教育的规律,不管是理科生的课还是文科生的课,我们都可以把政治课上得精彩有效。

17.高中寒假随笔 篇十七

或许走过太多,亦是观望太少,总是面对一切的一切乏力。总想去做点什么,但又不知要做什么,也不知何处是起点何处是终点。

总忘不了一些事,却总是忘了自己,或许是在等待的路上太久了,当都该结束的时候还在等待着,也许一切都还在进行,该是自己的还没出现,也许这就是生活。

上一篇:设计师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呢下一篇:失去爱情的伤感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