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课件(共13篇)(共13篇)
1.古诗-的课件 篇一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理解诗句的内容,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欣赏古诗,让幼儿体会大自然的美。
3.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对《小池》的感想。
活动准备古典音乐,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启发性谈话:
小朋友,谁会背古诗呀?背一首给大家听听好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一首新古诗《小池》。
二、展开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讲述,理解古诗的意境。
(1)图上是什么地方?(小池塘)
小小的池塘边有什么?泉眼、树阴、小荷、蜻蜓),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出是什么季节吗?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诗人在炎热的夏天,来到小池边,泉水在悄悄地流淌,树荫倒映在水面上,一只飞来的蜻蜓站立在嫩嫩的荷叶上。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诗人就提笔写下了这首《小池》。
2.示范朗诵,讲解诗意,介绍作者。
(1)教师朗诵古诗。提问:古诗的名字是什么?这首是共有几句?
小结:很久以前古代诗人写的诗就叫古诗。古诗的诗句简练,朗诵起来也非常上口。
(2)讲解诗意,学说诗句。
泉眼悄悄无声是爱惜细细的流水。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爱惜。细流:细小的流水 树荫倒映在水面上是它喜:欢晴天柔和的风光。照水:倒映在水面。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小小嫩嫩的荷叶刚露出紧裹的叶尖。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荷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3)介绍古诗作者。
杨万里,南宋诗人,是我国古代写诗做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以描绘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朴实清新,流畅自然。
3、欣赏录音,学习朗诵。提问:刚才录音中是怎样朗诵古诗的?你能试着像古人那样朗诵古诗吗?幼儿跟随教师学习朗诵。
4、配上古典音乐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你是一位画家,读完这首诗,你会想怎么画诗中的景色呢?回家之后把它画下来好吗?
古诗: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2.古诗-的课件 篇二
古典诗词追求“物我合一”的境界, 以达到形神一体。这就要求古诗词鉴赏往往需从意象入手, 体会诗中描绘的意境, 注重感性与领悟。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极富立体感, 在技巧上与绘画关系甚密”。如刘禹锡的诗句“清光门外一渠水, 秋色墙头数点山”。因为视线为墙头所阻隔, 墙外远处的山峰看起来只是突出在墙头上的几个点点, 立即给人一种立体与距离感。从这个意义上说, 诗人的眼睛如同画家的眼睛, 由诗即能得画, 诗情画意, 跃然纸上。可见,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入图片时必须注意诗所描述的意境, 注重讲解诗的韵味。杜甫的诗句“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鹏空好音”。“碧草”与“黄鹏”是易解的东西, 但“自”与“空”则包含着深刻的意蕴在其中。
古典诗词讲究虚实结合, 唐代刘禹锡说“境生于象外”, 就是指艺术意境具有“象”实与“境”虚两个不同层次, 通过直接呈现在鉴赏者面前的“象”去传达“境”这一象外之旨, 从而调动鉴赏者的感悟力、想像力, 由“实象”入“虚境”、由“虚境”悟“实理”, 从而达到一个具有意中之境, “飞动之趣”的艺术空间。古诗词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透过语言媒介, 通向诗的内层, 达到“神通”、“顿悟“这一审美境界。“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限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瞥。”诗句借助境实, 将诗人的悲痛忧怨之情、忧国思家之意虚表达得淋漓尽致。借助多媒体课件, 可以介绍杜甫身处时代背景与人生经历、诗人气质, 但诗人的情感与“鸟惊心”、“花溅泪”必得通过启发性的提问, 促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诗人对话, 设身处地的思考, 才有可能披文入情, 由表及里, 领会诗的内蕴, 同时通过反复诵读, 体会诗的韵律美。
古诗词以其凝炼、含蓄的语言散发着它“言有尽, 而意无穷”的独特文学魅力, 而恰当运用多媒体, 挖掘古诗词的“形”与“神”, 能够弥补文学积淀少、鉴赏能力差、生活阅历浅的现代学生的困惑和迷茫, 也使课堂教学往往事倍功半。
一、对诗词作者背景、写作背景、写作缘由、名山大川、园林建筑、人物场景等相关知识, 运用媒体技术可使学生快速轻松地获得大量直观的印象与信息。老师可以把相关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 也可以提供相应的网址, 让学生自己搜索、筛选和整理。这也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现“自主学习, 自主发展”的原则。这种方式不局限诗词本身, 与诗词相关的知识也可以扩大阅读、延伸阅读。如在鉴赏陆游和唐碗堪称词史上“双璧”的两首《钗头凤》时, 陆游和表妹唐婉之间有着怎样的爱情故事, 沈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它的建筑风格及历史渊源等等, 光凭老师介绍, 恐怕学生不会有深刻的印象和透彻领悟的。如果可以通过媒体把“沈园”的图片、简介、陆游和唐婉在那一方粉壁上留下的《钗头凤》手迹等, 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并且把电视《沈园的故事》播放给学生看, 伴着优美的画面、动情的解说、哀婉的歌曲、直观的人物, 那两首《钗头凤》也便深深地植根在学生的心中, 那风中的“红酥手”也自然成为学生的永远记忆, 这相对于传统的鉴赏方法, 显然效果要更胜一筹。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大多是根据教材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动手制作自选素材, 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得力助手。形象思维的基础是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向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 言简意赅的解说, 悦耳动听的音乐, 能调动各种感官功能, 增加教学的魅力, 其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方面的教学效果, 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企及。如白居易《琵琶行》的教学, 可以提供一段优美的琵琶曲, 使学生感到声情并茂, 对白居易在文中所塑造的琵琶女有一种切实的体验和感受, 从而为他们提供形象思维加工的表象素材, 保证思维加工的顺利进行。另外, 还可以配上古韵诗词的吟诵, 使学生从吟诵的节奏和韵律上体味到古诗词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形成一种很实在的感性体验。
三、通过古诗词多媒体课件教学,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网络技术, 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古代诗歌, 意蕴深广, 我们通过信息技术与古诗词教学的整合, 可以更深切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感情, 更真切地感受古人对大自然的讴歌, 对人生社会的思索, 从而获得某种启迪与感悟。
四、注重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多媒体课件可以克服时空限制, 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 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资料, 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意境。意境产生美, 只有引学生进入意境, 他们才会感知古诗词的整体美、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五、运用媒体帮助学生记诵诗词作品。在鉴赏过程中, 为了能够让学生深透理解, 往往要求学生把教材中的作品背诵下来, 但死记硬背的后果往往是消化不良。多媒体既直观又形象, 通过相应的配乐诵读或由作品改编的歌曲播放给学生, 如《一剪梅》《雨霖铃》《虞美人》等, 学生在欣赏、仿读或吟唱中就能潜移默化地背诵作品, 提高了教学效率, 也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多媒体课件走进古诗词课堂, 给古诗词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合理编制多媒体课件, 注重通过课件还原诗人通过诗词所欲表达的意境, 挖掘出古诗词的“形”与“神”, 这对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以及提升教育质量均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3.古诗-的课件 篇三
一、运用多媒体再现景象,鼓励表达
古诗词的语言富有跳跃性,凝练、形象、含蓄兼而有之。在一首诗中,关键字词往往意味独特,意境深远,是作者呕心沥血千锤百炼所至。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如果在古诗词教学中,有意识地捕捉关键字词,抓住语言的生长点,辅以多媒体课件突破时空限制,通过形、色、声、光等形式,在动静结合中再现诗中景象,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情境,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反复推敲、理解,更易于体会古诗语言文字的妙处,也更能促进言语表达,发展思维,从而带来课堂生机一片。
例如,古诗《望洞庭》语言上最大特点是运用形象比喻来描绘月夜洞庭美景,最能打动人的是喻体“镜未磨”“白银盘”“一青螺”。笔者根据诗文内容制作了课件,教学中先播放“未打磨的镜子”“白银做的盘子”“青绿色的田螺”的画面,然后再现月光下的“洞庭夜色”,让学生感受一望无际的洞庭湖就像是一块偌大的白银盘,湖中的君山就像盘中的一粒青螺。此时,有位学生这样表达:夜幕降临,月亮上来了,把它那清冷的光辉洒向洞庭湖面。湖水漾开了笑容说:“感谢您为我梳妆打扮,我才变得更加美丽动人。”君山说:“因为有你的光临,我们在这里才不会感到寂寞。”月亮姐姐笑着说:“你们太客气了,咱们可是一家人啊!共同关照也是应该的。”学生通过观察无风的湖面,宛若置身于月光、湖水、君山融为一体的画面中,自然是不吐不快了。
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用慧眼去发现诗中“挟雷裹雨”的景象,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效果,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表达欲望,进而锻炼言语表达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启发想象,引导表达
小学生阅读必须借助表象产生思维,从而展开言语表达。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活动,可视为对作者原创诗句的二度开发。而作者原创诗句中所提供的表象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累的表象往往是不尽相同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阅读古诗过程中离不开想象。运用多媒体手段,易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感受意象,领悟诗境,感悟内涵,而在表述想象的内容的过程中,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就能得以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例如,古诗《春日偶成》前两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这是写景,描述的是云淡、风轻、花红、柳绿、河清的大好春景。后两句“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则是抒情,抒发诗人身处宜人的春色里陶然自得的心境。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由“白”“蓝”“红”“绿”等丰富的颜色构成的画面,学生一下子被这俏丽的画面所吸引:蓝蓝的天空,淡淡的白云,轻柔的春风,和煦的阳光;地面上,红花,绿柳,碧水。天空地面互相映照,一幅色泽协调的春景图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抓住契机,激发想象,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试着把这美好的春景叙述出来。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说得具体、形象,有位学生是这样说的:“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老师带领我们来到母亲河畔寻找足迹,溪水像一条绿色绸带从村头飘向村尾,溪里成群结队的鱼儿快活地游来游去,蓝天、白云、岸边的不知名野花倒映在溪水里,构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溪岸边成排柳树抽出翠色的柳丝,在风中翩翩起舞。”可见,当教师紧扣言语训练点,运用多媒体课件丰富诗句表象,就会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这就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魅力所在。
三、运用多媒体展现意境,学会表达
别林斯基说:“诗歌不能容忍无形态的、光秃秃的抽象概念,抽象概念必须体现在生动而美妙的形象中,思想渗透于形象,如同亮光渗透多面体的水晶一样。”意境是美学的范畴,意境是由作者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而作为主观感受的“意”,往往蕴含在客观景象的“境”中,那么要会其“意”,就必须进其“境”,把学生带入诗歌所创造的意境中,让他们徜徉在古诗词的意境中,从而引发学生的想象活动,练习说话写话,陶冶美的情操。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把抽象、凝练的语言与具体的实物形象联系起来,学生就容易体味作者包盈于形象之中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闪烁于形象之上的人生智慧,教学也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江雪》描绘的是一幅寒江独钓画,意境极其深远。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手段的直观性和生动性,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来感受茫茫大雪、凄清孤寂的意境。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轻柔舒缓的乐曲,在脑海中逐渐涌现冰天雪地寒江图: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漫山是雪,天地皆白,意境幽僻,情调凄寂。这时学生自己就是诗人,正久伫江边,苦寒与孤寂,却又不屈服于环境,那种傲然倔强之感油然而生。在学生随着音乐想象的同时,教师用富有感情的语言相机引导,使学生通过神游,体验到诗的意境。然后,教师抛出话题:天下大雪,雪封江面,请以“渔翁独钓”或“渔翁心事”等为题,练习说话,再写下来。有了前面的情境创设,学生已领会诗的意境,进行小练笔自然水到渠成。有位学生这样写道:“天空阴暗,远处高山上落满了积雪的树木,偶尔‘咯吱一声响,树木被积雪压断了,所有道路上也见不到一个人影。近处,茫茫的江面上,一只小船上落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花。船头上坐着一位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在垂钓。”
由此可见,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意境,可以让学生想象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涵泳于古诗词无穷意境之中,小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自然在训练中得以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充分把握古诗词特点,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转静态为动态,激发学生想象,营造说话情境,让学生大胆表达,久而久之,就会逐步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4.游子吟 古诗课件 篇四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提供《游子吟》的古诗课件给大家欣赏!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
2,用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了解装饰音和强弱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走进教室。
二、感受母子情——学唱《游子吟》
1、导入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影片,请大家在看完影片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播放《妈妈再爱我一次》片段。)生:(自由发言)师:大家说得都对,从这段影片可以看出,母爱是天下最伟大的爱。同学们会唱影片中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吗?那我们一起来深情的演唱一遍!
其实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爱。今天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这张图片,说说这张图片上描绘的是什么?(课件展示图片)
师:图片上的这个儿子就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游子吟》。
2、读师:好,那先听老师朗读一下这首诗......这首诗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同学们还记得吗?你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生答)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孟郊即将远行,母亲为他连夜缝制衣服。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如何也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师:那就让我们带上对诗歌的理解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唱师:看来大家被诗歌深深地打动了,其实被打动的不光是你,还有许许多多的儿女们。有一位作曲家谷建芬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这种感情,为诗歌谱写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游子吟》。师: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用歌声来表达这种爱。
(1)教师范唱歌曲
师:听老师唱完同学们在乐曲中有没有发现我们没有见过的音符?
生答。师:这叫波音记号,听老师来对比唱一下哪一种更好听?为什么?
有波音记号的.更好听,丰富了乐曲的旋律,起装饰作用,更能体现母子间依依不舍的情感。
(2)学生用“la”音轻声跟唱旋律。
后面两行同学们在唱的时候要注意一下,听老师把这一句唱一下......如果没有这个点就应该这样唱,你们觉得哪种更好点?生答。师:恩,有了附点更能体现歌曲的情感。
(3)学唱歌曲师:同学们刚开始已经从古诗中读到了母子情,其实歌曲动人的旋律同样也表现了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深厚感情,接下来让我们唱着歌词,再来感受孟郊对母亲深深的爱。师:那么这样一首感人的歌曲,我们应该带着一种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深情地)师:那请大家带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深情地演唱歌曲。
我们唱了两遍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呢?生答。师:这是一首
拍的歌曲,老师想请同学们边打拍子边唱第一行。生:唱。师:那下面听老师来拍一遍看看听觉上是否有什么不同之处呢。生:发言。师:同学们要知道在
拍歌曲中每小节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
三、歌曲表演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表达情感,我们来配合动作演唱。你能模仿孟郊母亲为儿子缝制衣服的动作吗?请两个学生试试。师:你们也想试试吗?我们边唱边来演一演。
师:那在演唱的时候同学们有没有想到自己的好妈妈呢,我想你们的妈妈也一定非常爱你们。老师想请两个同学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平时生活中妈妈对你的爱。生答。谁先说?生:、、、、、、师:前面的演唱,我们体会的是孟郊对母亲的爱,现在请大家带着对自己对妈妈的爱,再次深情地演唱歌曲。
四、诗歌
1、我国古代将合乐的称为“歌”,不合乐的称为“诗”。在唐代,歌诗传唱非常普遍,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充满母爱的《游子吟》,老师这里还有几首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五、小结
5.古诗咏柳课件 篇五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字。正确读出碧玉、妆成、裁出、剪刀“4个词语。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通过想象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拓展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诗歌的意境,想象古诗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虽然春天悄悄地走了,但春天的美景总让我们挥之不去,请看:(出示春景图)看了这美丽的春色,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春天吗?你最喜欢春天的什么?
一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看老师写(1板书诗题)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
2释题
师:谁来读课题?齐读课题,
(1)学习咏(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识忆字形)
(2)理解咏
师:咏字是口字旁,那么咏就是(生尝试说:歌唱、赞美的意思),咏柳就是(生说歌唱、赞美柳树)
师:我们来读读课题。(齐读)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
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让我们在诗中寻找吧!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自由读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指名分行读(四人一人一句,开火车读)
(3)了解似的两种读音
(4)学习绦:正音、识忆字形、理解绦的意思(绦是绞丝旁,那么就是与丝织有关,那绦的意思就是)生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看注释是读懂古诗最好的方法。读绿丝绦理解绿丝绦(出示实物)
(5)下面我们来读读古诗,看谁读得正确通顺。齐读古诗
2读出节奏,
听了你们读,老师也想读
听出了老师与你们读得有什么不同吗?
(有节奏)读的有高有低叫韵律,有快有慢叫节奏
好,请你们也用这种节奏读一读自由读
指名读1中1好、带读齐读古诗。这次老师听出来了,有点像古人读诗了。
三理解诗意,品读诗句
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来。你读完《咏柳》这首诗,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的柳树,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
师:请大家轻轻地读,看看注释、看看插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从诗中的哪个词或那句话读出了柳树的美?
1学习一二句
(1)理解一二句意思
(a)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出示一二句),说说你从这两句诗中的哪个词读出了柳树的美?
预设:
生:我从碧玉(板书碧玉,解释碧玉就是绿色的玉)读出柳树很绿。
师:哦,柳树是那样的绿就像是被(碧玉装扮成的一样)。齐读:(第一句)还读懂了那个词?
生:我从绿丝绦(板书丝绦)知道柳条像绿丝带一样漂亮。(出示实物)
师:当千万条柳条垂下来就像绿色的丝带一样柔美。齐读(第二句)
(b)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读1、2)
(2)创设情景读
6.古诗文教学课件 篇六
教学目标:
1.喜欢听、读古诗《小池》。
2.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初夏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
1.与古诗内容相符的《小池》图片。
2.古诗《小池》VCD。
3.与古诗内容相符的图谱。
教学过程:
一、幼儿背古诗《春晓》,教师:刚才我们背的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今天我们要来学一首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
二、教师出示《小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非常的画,你们来看一下,这幅画上你看到了什么?(蜻蜓、荷花、树、池塘、流水、山)有很多的花会在春天开,但有一种花它是夏天才开的,你们知道它是什么花吗?(荷花)山上有一个洞,从洞里流出一股泉水,(泉眼,幼儿跟读)泉水静静地流着,池塘边的树在柔和的日光照射下,在水上出现了它的影子,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角叶伸出水面,你看那调皮的蜻蜓早就站立在它的上面了。你们说这景色美不美?
三、幼儿学念古诗。
1.教师“我们古代的大诗人杨万里看到这幅美景后写下了一首诗,这首古诗的名字叫《小池》”教师念一遍古诗。
2.教师讲解古诗的意思,边讲解边出示图谱。
3.引导幼儿听古诗《小池》VCD一遍。
4.幼儿和老师边看图谱边诵读。
5.幼儿跟随VCD边拍手边诵读数遍。
四、教师带幼儿欣赏幼儿园的景色。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7.古诗-的课件 篇七
●PPT常用的交互方式
PPT课件给人的普遍印象是结构化程度高, 只能单向地、被动地传递信息, 无法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这是对PPT课件的误解。超链接、动作设置和触发器是Power Point用来实现多种交互的主要手段。超链接和动作设置本质上差别不大, 只是操作界面和设置方式略有区别, 两者都可以对图片、图形、形状、文本等对象创建超链接, 实现打开文件、运行程序、幻灯片跳转、打开网页和发送邮件等交互操作。超链接和动作设置实现了幻灯片页面对象与外部文件、幻灯片之间的交互操作;而触发器重在设计页面元素间的交互, 实现对动画、声音和电影的播放控制。触发器功能强大、使用简单, 在PPT课件交互性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
●触发器的设置
触发器像是一个启动开关, 点击这个开关会触发另一个对象的动作, 而如果不点击这个开关, 那个对象的动作就不会自动执行。比如, 幻灯片中有3张图片和3段对话, 图片就是触发器, 分别点击不同的图片, 就能播放不同的对话。操作时, 可以单击任意一张图片, 自行控制对话的播放顺序。利用触发器可以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或者希望挑战的题目, 而不需要按照教师设计的顺序来回答问题;可帮助教师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 引导学生进行猜测, 使他们感到愉快, 激励他们进行思考、学习、总结错误;触发器还可以控制动画的播放进度, 能更加灵活地演示动画, 还可以反复播放动画等。
触发器也是Power Point中的一个对象, 它可以是图片、图形、按钮, 甚至可以是一个段落或文本框。触发器的制作是以动画或书签 (仅针对音频和视频) 为基础的, 所以只有为对象设置好动画效果或添加书签后, 才能使用触发器功能, 否则无效。触发目标和触发器对象可以是两个不同的对象, 也可以是同一个对象, 即自己触发自己完成一个动画。一个触发器既可控制单个动画, 也可设置控制多个动画。触发器的制作有四个步骤: (1) 给对象添加动画效果; (2) 在“动画”功能区的“高级动画”组中单击“动画窗格”; (3) 在“动画窗格”中选择要触发的动画; (4) 在“高级动画”组中单击“触发”, 指向“单击”, 然后选择要触发动画的对象。
只要幻灯片中包含动画效果、声音或影片, 就可以为其设置触发器。根据动画效果的类型和交互特点, 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常见的交互类型。
1.进入动画型交互
为添加进入动画的对象设置触发器, 控制对象由无到有、由隐到显的动态交互。填空、选择、判断、解释、问答、热区响应等可设置此种交互类型。例如, 在幻灯片上创建一个问题和若干选项, 为每个选项添加判断结果和解释文本, 将答案选项设置为显示对应提示信息的触发器。当放映幻灯片时, 单击任一选项, 就会出现判断结果和解释文本。这种触发动画在虚拟实验动画中用得也较普遍, 控制对象的显示和隐藏。例如, 用一个按钮控制小球运动轨迹线的显示状态, 分别为小球添加进入和退出动画, 把两个动画的触发器都设置在同一个按钮上, 此时, 一个按钮就可以控制轨迹线的两种状态。
2.强调动画型交互
为添加强调动画的对象设置触发器, 使对象在幻灯片播放过程中得以突出, 以引起注意。教师在课件播放状态下, 需要对某些重点、难点、要点、关键词或重要的提示语、图片、图形等予以强调的, 可设置此种交互类型。例如, 在教师讲课过程中, 点击文字, 使文字变色或者加粗展示。
3.退出动画型交互
为添加退出动画的对象设置触发器, 控制对象由有到无、由显到隐的动态交互。这种交互类型适合于需要控制对象的退出消失时间、弹性调用预设资源、灵活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况。例如, 幻灯片上有8张生活用品图片, 要求学生根据图片用英语说一句短语。制作时, 用彩色方块遮住图片, 每个方块都添加了“缩放并旋转”的退出动画效果, 方块的动画触发器设为自身。放映幻灯片时, 单击任意一个方块, 它就以“缩放并旋转”退出, 露出被遮盖的图片, 从而达到了弹性调用图片的目标。
4.路径动画型交互
为添加动作路径动画的对象设置触发器, 控制对象开始运动的时间, 并可以掌握不同对象运动的先后次序。这类交互在演示型虚拟实验动画中最为常见。例如, 一个小球在旋转的同时围绕另一个球作圆周运动 (如图1) , 给小球分别添加“陀螺旋”强调动画和“圆形扩展”动作路径, “圆形扩展”动画的开始属性设为“与上一动画同时”。为自由掌握小球开始运动的时间, 在幻灯上插入一个“开始”按钮, 设置“开始”按钮为“陀螺旋”动画的触发器。这样设置后, 在放映幻灯片时, 只有点击“开始”按钮后小球才会运动, 小球的运动时间完全可由教师控制。触发器和路径动画相结合, 可以制作出“定滑轮”、“滑轮组”等各种物理实验演示效果 (如图2) 。
5.音视频播放控制交互
音视频播放控制交互是指通过播放控制条和触发器控制声音的播放、暂停和停止三种状态。在Power Point2010中, 音视频的播放控制功能得到了加强。在非播放状态和播放状态下, 鼠标移到音频图标或视频窗口上会自动显示播放控制条, 使得直观简单地控制音视频的播放成为了现实。
虽然播放控制条可以极方便地控制播放, 但我们还是习惯使用播放控制按钮来操作, 而且这样也比较美观。在幻灯片上分别插入音乐和表示播放、暂停、停止的3张图片, 选中表示音频文件的图标, 在“动画”功能区的“高级动画”组中, 单击“添加动画”, 分别添加“播放”、“暂停”和“停止”动画, 然后通过“高级动画”组中的“触发”按钮分别为“播放”、“暂停”和“停止”动画添加触发器, 具体操作步骤如图3。
在课件中, 经常需要实现点击某个对象后播放声音或视频的效果, 把媒体动画和触发器结合起来, 可以完美地实现这个想法。例如, 在音乐课件中, 点击幻灯片上的乐器播放不同的音乐;在英语课件中, 点击单词播放一段视频或读音。先插入所有的音乐, 给每个音频文件图标添加“播放”动画, 接着单击“高级动画”组中的“触发”图标, 指向“单击”, 选择要触发这段音乐的图片或文字。
●书签在互动中的妙用
书签是Power Point 2010中新增加的功能, 我们可以添加书签来指示视频或音频剪辑中关注的时间点。使用书签可快速跳转至视频 (音频) 中的特定位置。在进行演示时, 书签非常有用, 我们可以利用书签来快速查找视频 (音频) 中的特定点。
1.添加书签快速切换时间点
选中视频 (或音频) , 在播放控制条中把时间线定位至要关注的时间点, 选择“播放”选项卡, 单击“书签”组中的“添加书签”。演示时, 单击播放控制条上的书签标记, 就可以快速跳转至书签位置播放。书签的这一功能, 减少了视频 (音频) 剪辑、分割的麻烦。
利用书签的“搜寻”动画和触发器相结合, 能实现点击幻灯片上的对象就能快速跳转至指定时间点的功能。例如, 在“并联和串联的判别”视频中有四个实验 (如图4) , 单击不同的实验名称就能跳转到对应片段播放。制作方法也比较简单, 在视频上添加四个书签, 在每个书签上分别添加“搜寻”动画, 在“动画窗格”中选择动画项目, 设置相应的触发对象 (如图5) 。
2.利用书签触发对象动画
书签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触发器, 当课件中需要播放音乐 (视频) 到某一时间点, 自动出现一个单词、问题或图片时, 可以通过书签触发这个动画。例如, 在《计算机硬件》教学时 (如图6) , 我在视频的三处时间点分别呈现不同的问题, 这种方法可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 学生在观看视频时, 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学习注意力也得到了提高。利用书签触发对象动画的设置方法同前面类似, 不同的是把书签作为触发器 (如图7) 。利用书签触发的功能, 可提高音乐 (视频) 与页面各元素间的交互性, 丰富课件的表现效果,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书签的触发功能和对象动画巧妙结合, 可以实现音画同步、同步字幕等交互。
●用VBA实现PPT课件的互动
V i s u a l B a s i c F o r Applications (VBA) 是微软在其开发的应用程序中共享的通用自动化语言。在Power Point中, 结合控件工具, 利用其内嵌的Visual Basic编辑器编写代码, 可以制作出良好的反馈式交互课件。VBA在课件中通常适用于制作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等题型, 也能够实现随机出题、拖动对象等交互方式。Power Point 2010中, Visual Basic编辑器和控件工具箱在“开发工具”选项卡中, 因为Office 2010默认情况下不显示“开发工具”选项卡, 所以必须完成下列步骤才能启用该选项卡:在“文件”选项卡上, 选择“选项”以打开“Power Point选项”对话框, 单击该对话框左侧的“自定义功能区”, 在该对话框右侧的“自定义功能区”下, 选择“主选项卡”, 然后选中“开发工具”复选框。与其他程序设计语言相比, VBA最大的特点是简单、易学、灵活。互联网上有很多关于利用VBA制作交互课件的教程, 在此不作过多介绍。
8.古诗-的课件 篇八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这一课堂所要涉及的领域是古诗词鉴赏。在语文常规考试中,诗词鉴赏成为了考查学生鉴赏能力的一大部分,而鉴赏又离不开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一部分:
今天,我想告诉大家一条尽快进入诗歌情境的途径,那就是意象。“意象”是相对人存在的客观事物(景物、山川草木等),但它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中国传统文化意在含蓄,因而古代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并不那么外露,意象就成为了诗人们纷纷运用的载体。而意象的魅力就是包孕古人的情感,无声地引起后人的共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你们的感觉是什么——对,就是壮阔。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它们给人的感觉,历经千年都是基本稳定而不变的。
第二部分:
下面,我就将告诉大家运用意象的几种基本类型。
第一种是全面解读意象,全面就是要充分考虑意象的形态、环境等因素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意象。李商隐有一首诗叫: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他要你回答这首诗的后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李商隐的诗歌特点就在于它浓烈的主观抒情。遇到这种题,我们需要对这两个意象进行全面分析,首先我们不妨问三个问题,第一,这两句写的什么意象?(青苔和红树,苔是青苔,树是红树,今天老师告诉你们,青色和红色原本是很明丽的色彩,但是如果在雨、雾和月等的笼罩之下,其色调就不免显得黯淡模糊而反添清冷和寥落)第二,意象处于怎样的环境?(雨中和月中)第三,意象有怎样的情态?(我们来看,无论是“寥落”,还是“愁”,这些都是人所具有的情感特征,因而这两句最大的艺术手法就是借景抒情,而诗人所抒之情不言而喻)。
第二种是意象的对比
意象的对比就是说,通过甲意象与乙意象的对比而不是只看甲意象或乙意象,才可以得出诗人作诗的真正意图。钱起有首诗是《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木兰树的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带我归。(问: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景由物组成,那么我们可以先在每一句中找到一个或多个意象:黄鸟;辛夷花、杏花;幽竹;清阴。通过归纳,我们会发现,前三个意象恰恰写尽了暮春春残的景致,而读到后两个意象,我们就会发现一种潜在的对比,无论外界花开花谢,草长莺飞,我窗下的幽竹却始终不改清阴(青翠的样子)。因而以后两个意象和前三个意象的对比,我们可以深入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最根本的情感,是赞美一种始终如一的品质而非感叹春光流逝。
第三种是感知意象群
9.古诗-的课件 篇九
1.学习本课生字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3.会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诗的方法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冬天来到了,慈祥的冬爷爷又快给咱们送礼物来了。他的礼物十分神奇,会使光秃秃的枝条一夜间开满美丽的白花,会使绿油油的麦苗一夜间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同学们说这礼物是什么呢?(生答)咱们是中原的孩子,见惯了平原的雪景,那么江上的雪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江上雪景的古诗--《江雪》。(板书)
二、初读课文,正音辨字。
1.学生轻声自由读全诗,再指名读,齐读全诗。
2.出示投影片(1)。(辨析字形:蓑笠钓鱼孤独)
让学生举例加点字与何字相似。(衰钩狐)
三、学生析题,教师简介作者。
1.《江雪》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认为这首诗该写什么内容?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这是他被贬官之后所写的一封来信。他对江上雪景的描绘是不是和我们谈的一致呢?下面我们就学习这首诗。
四、精读,理解诗句。
出示诗句卡片(千、张)边贴边读。(领读——自由读)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学生齐读此句,逐句理解,试译全句,可自学可讨论。
(2)检查自学效果,学生订正补充。
千山是什么意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鸟飞绝的意思是什么?
指名意译此句的前半句。
径是什么意思?
你是从何处知道这个字的意思的?万字是否就是一万呢?
人踪什么意思?
灭什么意思?选义项(消灭、熄灭、消失)。
指名意译此句的后半句。
(3)让学生思考品味:该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冷清、寂静、凄凉的画面,)
让学生读、思、议,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品味。
(4)指导朗读。(由画面、感情启发到语气、语速、停顿、重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5)过渡到第二句。
大自然中可以作为描写对象的景物有千千万万,作者只是抓住了两个典型的环境进行描写(千山、万径),因为山林是平日鸟儿聚集的地方,小路是平日行人最多的地方。然而,现在连山林中都没飞鸟,连路上都没有行人,你说这天气怎么样?这样的天气环境给人一种寂静、冷清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没有人呢?请自学第二句。先逐字理解,再理解整句意思。(生自学)
(6)⑥检查自学效果。
学生齐读此句,逐一提问对以下宇词的理解。
孤、舟、翁、独。学生如果回答正确,则追向其理解的思路,启发其他学生知识的迁移。
难点理解:钓寒江雪是什么意思?有人钓雪么?从而让学生理解雪置于句尾原因;A.为了押韵,B.突出环境恶劣,C.点题。
(7)指名意译第二句,学生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最后总结。
(8)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第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老翁孤舟独钓的图景)
(9)指导朗读。(除语气、语速、停顿、重音外,寒字的颤音要读出来,以符合其凄凉、冷落的感情,师示范)
孤舟/蓑笠/翁,独钓/塞江/雪。
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全诗,以体会感情。
五、品读,体会诗句深意。
1.启发学生再次品读想象这首诗的第一句所描绘的画面,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由人鸟绝迹可以想象环境的寂静,给人的感受是清冷、凄凉)启发学生再晶读咀嚼第二句诗,在人鸟绝迹的环境中,在雪花纷飞的寒冷江面上,一个孤独的老人独自垂钓的画面,又给人以怎样的感受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觉得这位老人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让学生读、思、议、发言)
其间可启发学生求异思维:(1)在寂静清冷的环境中独自垂钓可见其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2)在这样寒冷、静寂的大江上却能独自垂钓,也可以看出这位老人坚强不屈的性格,透出丝丝生气。诗言志,这也是作者的心境,作者的自喻。
2.配乐范读,生闭目想象画面,再次体会诗的意境。
3.出示幻灯片(2)(本诗画面)。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再指导背诵,默写全诗。
六、总结学法。
让学生回忆后回答学习《江雪》的过程,再出示幻灯片(3):
A.解题,了解作者。
B.朗读,弄准字音。
C.讲析,试述句意。
D.晶读,体会诗境。
E.赏读,背默全诗。
七、运用学法,自学《静夜思》。(注:1994年小语课本中此诗未入选)。
1.出示《静夜思》。
2.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题意?作者?
(2)明月光?疑?举头?思?故乡?
(3)解诗句,悟诗情;
(4)放《静夜思》配乐朗读,配曲录音。
4.指名朗读与背诵。
八、默写《江雪》一诗。
[教案述评]
河南省长葛市教委教研室陈景尧
岳彩花老师是河南省长葛市第一小学的青年教师。以上《江雪》一课的教案是她在1994年许昌市优化课堂教学研讨会上,参加优质课评比时的教案,她荣获了许昌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岳彩花老师的这节教案有如下两个特点。
一、教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教案中可见每个教学步骤都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即体现了训练过程。教案是训练学生未知能力的计划,而不是让学生应该知道的答案汇编。例如:让学生自找生字的相似字,自己解题,自己读诗,自己逐字理解,自己意译诗句,自己体会诗的意境。教师的职责仅仅在于指导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如何学,怎样启发点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既注意答案的正确与否,更注意答案得来的思维过程。如径字是啥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如能理解抓、舟等字,则追问其理解思路,以启发其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训练朗读能力上,教案设计具体扎实,可学可练。在体会全诗深意上,又启发求异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总之,让学生训练的主线贯串始终。
10.古诗-的课件 篇十
2、 把ppt打开。
3、 切换到电子白板在“页面”中点选“屏幕批注”。
4、 这时电子白板的页面变成屏幕页面显示为ppt没有全屏的页面,此时点击ppt的“幻灯片放映”中“观看放映”。
5、 此时屏幕的右下角出现一个ppt放映的浮动标签,点击“向后翻”。一直点到ppt结束。
6、 结束后出现提示“是否要在ppt文件中嵌入笔迹?”选是或否无所谓。此时ppt的所有页面都转换成电子白板的页面啦。
7、 然后在“文件”中“保存”就成为电子白板课件啦。
此方法,最重要的步骤是第四五步骤。此方法,有一个缺点是声音不能收录即没有声音。
【拓展延伸】
PPT课件如何转换成电子白板课件?
1、 在电脑状态下,打开一个PPT文件。
2、 PPT文件打开后,选择放映方式,在PPT上方的工具栏中找到“幻灯片放映”→观看放映,让电脑全屏播放PPT文件。
3、 提起智能笔架上的笔,白板下方出现一行工具栏。
这时可以进行书写批注,选择笔、笔的颜色、笔宽、漫游、插入图形、索引页等功能。
a. 翻页:就点击当前页面上左上角的翻页图标;
b. 漫游:如果书写空间不够,可以使用漫游,这样就可以在页面旁进行更多的书写批注。
c. 浏览图片:点击“插图” ―浏览图片―在图库对话框,点击搜索―找到文件的位置―点击要浏览的图片―拖动;
d. 插入音视频:点击“插图”-插入音视频-在对话框中找到文件的位置-点击要插入的音视频文件-在板面上拖动;
(不要图片或音视频时,使用橡皮擦,就可以将他们轻轻擦掉了。)
e. 索引页:我们在PPT文件上的修改能够在索引页中找到,原有的PPT文件在电脑状态下并没有被修改。
11.《神奇的中医》的课件 篇十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关注中医。
2.通过活动感受中医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中医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3.了解历史上为中医药发展做出了贡献的人,知道今天中医的成就凝聚着前人的努力与创造。
4.了解中医在世界上的影响,从而更加珍视中华传统文化──神奇的中医。
教学重点:感受到中医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中医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教学难点:珍视中医这种中华传统文化。
能力目标:
1.通过感受体验中医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2.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等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眼保健操录像、中药、人体穴位图、食物、简单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当这熟悉的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们知道眼保健操时间到了。让我们跟随着节拍做第一节“揉天应穴”。感觉怎么样?你还能说出其它三节的名称吗?眼保健操就是运用中医按摩穴位的`原理保护眼睛的,这可是我们中医独特的保护眼睛的方法。中医还有哪些独特的、优越的地方呢?今天就让我们在学习交流《我们的国粹——神奇的中医》一课中x同感受吧。(板书课题:神奇的中医)
(二)交流探究、感受新知:
1、初识中医、提炼概括
师:中医指的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已经有几千的历史了。
我带的这两样东西都和中医有关。教师出示:陈皮、捶捶乐。
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中医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概括:中药、食疗、经络穴位、简单工具。(板贴)
小结:中医就在我们的身边,中医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刚才同学们提到的都是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今天的学习探究活动就从同学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中医独特治疗方法开始吧!(板书:独特)
2、感受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
⑴出示四组学习资料,各小组根据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并尝试回答提出的问题。
⑵汇报交流。
①中药:枸杞、菊花、艾草、鹿茸、西洋参等。
问题1:介绍中药材的名称及药效。
师:中药就是中医用药,指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无论产自于中国、外国,都称中药。
认识枸杞,有什么药效?(美容、名目、降低血糖、抗脂肪肝等)怎么食用?(枸杞粥、生吃、泡茶、煲汤、泡酒……)
师:没有加工过的是中药材,经过加工的就叫中成药。
问题2:说说这些中成药的使用方法?口服、敷、贴、喷、洗……
怎样才能更详细地了解这些中成药的使用方法?(看说明书或听从医嘱)
中药的使用方法多样,中药的成就凝聚着前人的努力与创造,也有着现代人的创新与发展。
②食疗:山楂、大枣、香蕉、梨、绿豆、木耳、芹菜、大蒜、姜、洋葱等。
问题:介绍食物的名称及疗效。
师:这些食物既是美味佳肴,又具有防治疾病或保健康复作用,在中医里把这种防治疾病的方式称为食疗。
其他小组补充食疗食物。
活动:连一连
师:春季是流感的高发期,我们也可以利用中医食疗预防流感。
活动:找一找
师:现代人特别注重中医养生保健,其中,中医食疗养生价格合理、健康安全有效、食用没有痛苦,到了大家的欢迎。
③经络穴位图:《身体经络穴位图》、《脚底反射区图》
问题1:说说知道的穴位的名称?
经络不仅指导着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而且是人体保健、养生祛病的重要依据。
体验活动:师生共同体验安全、有效、简单的经络养生方法。
问题2:有什么方法呵护双脚?
归纳呵护脚的方法。
师:脚底是人体所有身体器官的反射区。一般来说,脚底按摩相当于全身的保健护理。
挂图贴在黑板上。
课后作业:晚上和家人用温热水洗脚。
④简单工具治病:(针灸、拔火罐、刮痧)
问题:介绍中医治病工具的名称及用处。
利用简单工具治病,也是以经络穴位为指导,如针灸、拔火罐、刮痧等。
师:针灸是最早传向世界的一种文化,现在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使用,还被一些发达国家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医针灸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师生归纳小结:根据四张学习提示小结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是呀,小小的几根银针、几个拔罐器、一个刮痧板、一把草药就能为病人解除病痛,中医治疗方法真独特。
资料整理分类:课前搜集到的这部分学习资料放到前面相应的学习小组内,充实学习资料,课下继续学习。
3、中华名医
过渡:中医是我国的国粹,博大精深,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医道精湛医学家,说出古代四大名医的名字?
游戏:古代名医猜猜看。
小结:中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无数人为中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医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4、感受无可替带的优越性
过渡:中医不仅有独特的治疗方法,而且在疗效上有着无可替带的优越性,你知道这样的事例吗?(板书:优越)
⑴师生讲亲身故事。
⑵外国人也相信中医。
过渡:现在不仅中国人相信中医,外国人也相信中医,他们选择中医的理由和我们一样,中医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生读故事
师小结:现在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学习研究推广中医临床医学,中医已经逐步走向世界,为大家所认同。(板书:走向世界)
(三)拓展学习、知行统一
1.“预防胜于治疗,养生等于长寿”是中医博大精深的体现。中医是国粹更是一种文化,随时体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里有一些中医养生谚语,记下几句与家人朋友分享。(倡导课后洗脚)
学生再补充几句。
2.课上短短的四十分钟即将过去,谁能用自己的一两句话,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四)课堂总结、感情升华
12.《画杨桃》的课件 篇十二
教学要求: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
(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6、学生书面造句。
板书设计:
31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父亲老师
13.古诗词课件小学生 篇十三
第一学段(1―2年级):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二学段(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二、古诗教学的误区
1、一是倾盆大雨式的背诵;
2、是填鸭注入式的串讲。为了节省时间,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
3、是囫囵吞枣式的翻译。
4、以复述大意、归纳主题、概括表达方法为其诗歌教学(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教学也大抵如此)不变的路数,把本应充盈着激情、陶醉和愉悦的诗歌鉴赏,弄得干巴巴,冷冰冰,了无生气,毫无诗意。
5、文本解读肤浅鄙陋
著名学者 王尚文先生认为:“文本的空白包括语义、句法、意境等方面的空白.这些空白是老师设计提问引发思考.发现落差达成理解的关键之处。”老师如果忽视诗歌文本中的 “空白”,仅依一家之解乃至个人之见教学,就会“误读”甚至“歪解”,就会让文本的解读肤浅鄙陋,造成诗歌教学的“浮光掠影”现象。
6、是信口开河式的问答
教学思路机械陈旧有的老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采用所谓的“问题教学”思路.用一个个繁琐的问题将如诗如画的文本进行肢解.丧失了诗歌教学的审美性。正如王家新教授指出:“诗歌教学普遍缺乏一种语文本位、文学本位意识.过于注重于诗的思想意义.甚至把诗歌课变成了思想教育课。要注重从审美层面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真正把诗歌当做诗歌来教.让教学回归诗歌本身。”机械解读诗歌文本,只能让学生远离诗歌、远离文学、远离语文。
7、常见古诗教学套路
常见的诗歌教学模式“解读字词含义――理解诗句大意――诗歌白话化――总结诗歌思想”,诗歌教学没有美感可谈,无法激发学生兴趣,没有与学生产生共鸣,只是为了考试而学。
三、诗歌教学的方法
(一)好的导入,等于成功的一半。
导入课题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了解背景,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
对于诗歌中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只要与诗歌所写的内容有关系,也应让学生有一个大概了解。诗歌是主观性最强的艺术,它使一切生活的影子浸泡在或者映照在情绪的流波里,是诗人自己独特的情感宣泄。学习诗歌绝不能脱离作者与时代去凭空解读作品本身,否则很有可能对诗歌原意的理解造成误差。因此,教师在教授一首诗歌之前,首先应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培养他们初步的搜集信息、辨别信息、整合信息和梳理信息的能力。上课时,教师可采用学生汇报信息、教师补充资料的方式来“知人论世”,包括作者的情感、身世、写作风格等;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包括时代性、风俗环境、政治因素等。
(三)通读全诗,扫清障碍。
1、第一步是解决诗歌中的生字词。
2、第二步是朗读全诗。让学生尝试准确并且流利地朗读全文诗,做到不漏字、不错字。
3、教学古体诗。教师要帮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
可以让学生提出不能理解的词或字,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字的含义;了解有些词古今意思的不同及词序的不同,懂得古今汉语的变化,避免望文生义。如:杜牧《山行》中的“坐”、“寒山”、“出处”、“红于”这些字词,“停车坐爱枫林晚”。这些字句。都是需要给学生讲解清楚的.只有讲清了这些字、词、句,学生才能很好地理解全诗所描述的深秋季节诗人乘车观赏枫林晚景的基本内容。
(四)读、品、想象感受诗词之美。
1、品词析句,感知诗词意美。
诗歌教学.贵在引导学生理解诗的精妙之处。因此,教师应该大胆放手,鼓励学生探究。抓住诗中关键的词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从而深刻地理解诗的意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那样,不能用吹、来、到来代替。因为“绿”字不仅传神的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还写出了春天的色彩。再如“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那样,不好用“推”来代替,因为在那月光皎洁、夜深人静的环境中,忽然听到几下“梆梆”的敲门声,以动衬静,就更显出寺院的深幽沉寂。如果用“推”字就显不出这许多好处来。所以说,在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细心品味诗句中字词。
2、反复朗读,体验诗之美。
由于诗歌语言具有音乐美的特点。特别是我国古代诗词形式整齐、句式固定,读起来很有节奏感。“三分诗七分读”,诵读得好,让静止的诗词活起来,就可使我们进入一种可闻、可见、可感的意境里去。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指导学生根据诗歌的语言特点把握正确的停顿,读出节奏、语调。其次要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如配乐朗诵、教师范读、男女生交叉读、学生自由朗读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充满感情.读出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读出意境来。洪镇涛先生曾说:“读是语文课的第一教学法,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的要领。”吟诵。是朗读的最高境界,有韵味。有情境。只有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体会诗歌的音乐之美.感受诗歌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在学生进行朗读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加强必要的方法指导:朗读前,要渲染气氛,激发情感,以引起共鸣;同时,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声调、停顿、强弱,要读出自己的感情,将诗的感情转化为艺术感染力。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身临其境的体会诗的意境
丰富的想象力是理解领悟诗歌意境的重要因素,只有打开孩子们思维的大门,才能理解一首首富有情趣的诗歌。我们知道诗歌是诗人凭借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想象,使诗情画意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画面。这样,才能使学生领略到诗的意境,受到熏陶感染,从而促进想象力的发展。如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就要让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庐山瀑布的壮美、恢弘的画面,领会诗人豪放、旷达的胸怀和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再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教学时,当学生头脑中浮现一幅漫天皆白的雪景图,引导学生去想象风大雪厚,荒冷寂静的江中,这位老渔翁却在大风雪中蓑衣斗笠,独钓寒江之上。去体会作者借这一鲜明的形象表达不屈的意志和抗争精神。在引导学生的想象中,还可以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传递、变动、再现作用,让诗中的形、声、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这样可以将学生带人诗中所描绘的境界去,很大程度上能有效地提高诗歌教学效果。
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制作出flash动画,一只小船载着作者,快速行驶在万重山的长江上,动画中配以猿声,这样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令人遐想的情境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诗歌描绘的优美空间。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想象在诗歌教学中起着灵魂的作用丰富的想象、联想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多种多样的艺术形象,发展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驰骋想象的风帆,扩展思维去开拓最美的意境。
4、识图补充法。
小语诲驮多半配有彩图.利用彩固有教促进诗歌教学.是较好柏选径 识图是直观教学.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丹别指导认识彩田上的景物}二是讲求顺序性和连贯性.不能东拉西扯,东拼西凑。补充+指在彩图上没有表达出来的诗歌中的文字.再通过抽象的语言变流加 教学 从而让学生细致、垒面、探^理解领会其思想内容。
倒如。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小语第十册)一诗.首先是指导学生分别有序连贯认识彩图上的景物“黄鹤楼 、“黄鹤楼脚下的不同人物”、“烟花”、孤帆 、远影”、“碧空”、
“长江”. 天际”,然后补充课本图上没有的字词“之”、广陵 、“下 、“扬州”.“尽”.“唯 。通过指导直观识圈.学生初步理解锾会丁诗驮的基本思想内容,再加以补充教学,学生就能全面耀^理解领会诗驮的思想内容.
5、拓展延伸,重建诗歌美。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里尤为重要 ~审美是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它让对象保持它的自由和无限。”诗歌教学中的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也要体现出这样的特点。诗歌只是提供了一个较为模糊的、概括的总体形式框架.学生只有通过主体性的参与.填补图式结构中的空白。把不确定的意象确定下来.才能重建起具体的意象体系。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领会诗意的基础上去说、去写。例如:陈吭《一字歌》杜甫《春夜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