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报告

2024-10-04

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报告(精选18篇)

1.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报告 篇一

猴场乡中心校对辖区各小学(幼儿园)H7N9禽流感

防控工作督查情况报告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危害,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根据普教科字[2017]45号关于做好春夏季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普教科字[2017]46号《普定县教育和科技局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普定县教育科技局关于进一步做好H7N9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猴场乡中心校积极开展此项工作。

一、召开专题会议成立领导小组和督查组

2017年3月20日上午我校组织召开H7N9防控工作会议,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贾友华,副组长卢思华,成员陈杰、陶仁良、潘华、朱江、唐宽、向明宽、吴学忠、胡波、熊兴达、饶科红。并分为4个督查组,第一个督查组,组长:陈杰,成员:熊兴达、饶科红,负责督查西北小学、煤冲小学、水落洞小学、初阳幼儿园和格道幼儿园;第二个督查组,组长:卢思华,成员:陶仁良、向明宽、吴学忠,负责督查猴场中心校、猴场中心幼儿园;第三组组长:潘华,成员:朱江、唐宽,负债督查小谷毛小学、谷毛小学、谷毛幼儿园、大地幼儿园和仙马民族小学;第四组组长贾友华,成员:胡波、王祥,负债督查猛舟小学、猛架小学和顺时幼儿园。完成时间为3月22日16点前。

二、督查情况

1、取得成绩

总体上看,我乡各小学幼儿园对H7N9禽流感防控防控工作认识到位,思想重视,组织严密。一是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二是工作主动,加大宣传,营造声势,各小学(幼儿园)扎实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子屏、宣传展板、黑板报、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致家长的一封信,宣传H7N9禽流感预防和控制及相关症状。三是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定期对各活动场所进行消毒,校园环境卫生整洁,学生卫生意识普片提高。有效预防传染病毒传播。

2、存在不足

(1)幼儿园及点校没有设立医务室。(2)完小未将医务室与隔离室有机整合。

(3)部分学校未制定疫情报告制度,负责人对疫情报告的相关知识不熟悉。

(4)晨检、午检登记表不详细。

(5)对各场所进行消毒,有消毒登记表,但无图片印证和消毒药品印证。

(6)部分学校未建立学生传染病病愈返校复课医学证明查验制度。

三、整改措施

1、各小学(幼儿园)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要将传染病疫情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细化,要有可操作性,各项责任落实到人,一旦事件发生,学校将案预案流程执行。

2、按普定县学校H7N9疫情防控及传染病防控工作督查提纲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中心校3月13日所发的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资料,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3、真正落实晨检、午检和消毒工作,购置消毒器械,随时准备消毒药,登记要详细(消毒场地、药品、时间、消毒人等)。

4、学校分管卫生的领导及负责人,要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及上报相关知识。

5、中心校督查组还会不定期对此项工作再督查

猴场乡中心校 2017年3月22日

2.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报告 篇二

1 抓好学校及幼托机构传染病防控的常规工作

1.1 从2005开始严格执行了新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对未免疫及未全程免疫儿童进行了补种,使麻疹、乙脑、流脑等免疫规划针对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1.2 从2004年起,每年经过疫情预测后选择一种疫苗在学校、幼儿园按“自愿接种、自负费用”原则开展了风疹、腮腺炎、甲型肝炎、乙型脑膜炎、流脑等疫苗的接种工作,使其对应的传染病没有再发生过暴发疫情。

1.3 县卫生局、县教委每年在冬春季节、夏秋季节及开学前后联合发文,对如何抓好流感、流脑等呼吸道传染病及甲型肝炎、痢疾等肠道传染病进行了布置,开展了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

1.4 学校及幼托机构建立了传染病预防工作小组,明确规定了由医务室医生或指定的其他人员具体负责传染病防控的日常工作,实行了缺课学生的原因追查制度。

1.5 学校及幼托机构利用健康教育课、黑板报、宣传单等形式开展了卫生知识宣传,开展了预防性消毒,食堂、商店人员和保育人员进行了健康检查。加强了食品、餐食具安全管理及灭蚊、灭蝇、灭蜂螂、灭鼠活动。

1.6 学校及幼托机构实施了晨检工作。规定了在冬春季节有发烧、咳嗽或夏秋季节有腹痛、腹泻的学生不准上课,由家长领去医院诊断治疗。以此来尽早发现、隔离传染源,避免传染他人并引起扩散。

2 落实好学校及幼托机构疫情发生后的综合防控措施

2.1 学校及幼托机构有疫情苗头后及时向卫生部门进行了报告,积极配合卫生部门的调查处理,基本上都不折不扣的落实了卫生部门提出的各项防控措施。

2.2 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及时派员进行了调查处理,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县教委也经常派员一同前往调查并督促学校及幼托机构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3 卫生部门在个别学校及幼托机构发生传染病暴发疫情后,能通过科学预测来及时部署全县性的防控措施,避免了疫情的扩大蔓延。

3.学校应如何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篇三

1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校长责任制

有健全的传染病防治领导机构,校长为领导机构组长,副组长由校医及后勤校长担任,组员由各班班主任担任。领导机构名单每班都张贴上墙,有联系电话;有独立的校医室;有专职校医主持日常工作;各班有传染病宣传员的健康教育网络。

2建立健全预防传染病的工作制度

(1)疫情報告管理制度:要求第一发现人立即直接向行政领导报告或班主任报告。若第一发现人是班主任,直接将学生送到卫生室,并向行政领导报告,同时通知学生家长。行政领导向县主管部门汇报,在报告的同时,教职工将学生送往医院,报告程序列表为

第一发现人——卫生室 行政领导——县主管部门班主任——家长

(2)学校环境卫生每日清扫消毒制度:学校每天对教学场所、宿舍、食堂、厕所进行清洁消毒,并作好记录。凡是在班内发现等传染病,及时通知卫生室,卫生室根据不同的传染病进行不同的消毒隔离措施。传染病学生在患病期间必须停课离校隔离,病愈后需经卫生院出示病后康复证明,校卫生室同意后方可复课。

(3)班级卫生通风制度:学校做到教学场所经常开窗通风换风,发现传染病疫情患病学生,教职工及密切接触者接受隔离治疗或隔离观察;学校设立专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学校校医具体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学生健康的晨、午检。学生的健康教育,校内食堂饮水卫生检查,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学校做到主动与疾病控制中心的相关部门加强沟通,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疾病控制中心的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学校出现手足口病疫情后 ,学校要积极协助与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病人救治控制措施落实等工作,全校停课一周,并对患病学生进行隔离治疗两周。学生复课后,进行入校前检查校检、晨检、午检,每天向上级部门报告疫情情况。

二、加强宣传,群策群力,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建立健全宣传教育体系,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科学防病能力,和卫生宣传健康教育的科学水平;针对主要疾病的危害及其有关行为,有的放失地宣传卫生知识;灵活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我校对卫生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尤其是食堂下作人员, 宿舍管理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的专题讲座。增强他们的卫生防病意识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教育,向师生传授针对性较强的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使师生知道传染病的特点: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散发、暴发、流行)、有地方性、有季节性、有免疫性。

制定学校预防甲型HINI流感、手足口病和结核病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书,校长签字,责任人签字,学校盖章。

(1)责任对象:学校校长是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此项工作领导是第二责任人;具体负责教师是直接责任人。

(2)责任目标:(一)班主任(二)卫生室(三)食堂宿舍 (四)后勤门卫。

(3)责任追究:如因责任人工作失职,造成事故,按相关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

我校充分利用校智慧报、板报,刊登了不让任何病毒进校门一文,让学生了解各种传染病。

三、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4.川口中学传染病防控工作自查报告 篇四

为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县教委《关于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学校各部门对学校传染病防控进行自查,现汇报如下:

一、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责任到人

学校成立了以刘国华校长为组长的传染病工作小组,按照《湖南省中小学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学校日常管理规范》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

二、制定、完善各项制度

按照传染病防控工作要求学校制定了《衡南县川口中学传染病疫情及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衡南县川口中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衡南县川口中学通风消毒制度》、《衡南县川口中学新生入学预防接种查验制度》、《衡南县川口中学晨午检制度》、《衡南县川口中学学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登记制度》、《衡南县川口中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衡南县川口中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衡南县川口中学免疫规划和预防接种管理制度》、《衡南县川口中学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制度》等。

三、各项制度、措施执行情况:

1、认真落实晨检午检制度和因病缺勤追查制度。学校每周对班级晨检午检记登记情况进行检查,并纳入班级考核;对因病缺课学生进行追查并成好复课健康检查、登记;如一班级一天出现三人以上的因病缺课学生要及时到学校报告,学校疫情管理员立即到班级了解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处理。做好应急处置措施,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缓报,不漏报、不瞒报。

认真落实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免疫规划和预防接种管理制度,开展疫苗接种的宣传工作,督促免疫规划漏种学生补种到位。

2、加强预防传染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学校通过报告会、班队会、升旗集会、板报、橱窗等方式,对学生集中开展了多次传染病预防知识和健康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同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利用校内广播、橱窗、黑板报、健康教育等多种形式向全校师生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隔离预防措施,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使他们成为卫生科学知识的传播者。

3、学校认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开展了春季“灭四害”活动。

每天清理整顿校园卫生环境,不留卫生死角,保持厕所及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良好。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内外经常性的大扫除活动

各班坚持室内通风换气,教室每天坚持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

定期对校园消毒,学校坚持每一个月用84—消毒液对教室、公寓进行消毒;每半个月用敌敌畏对厕所、阴沟进行消毒。

4、加强饮用水卫生的安全整治,做好学校饮用水安全工作,切实防止了水源污染和不合格饮用水的使用。

5、严把食品加工关,保证学生饭菜卫生,坚持留样管理;学校周围无摆摊设点的现象,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规范管理。

6、学校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健康理念落实在行动上。

我们将以此次自查工作为契机,对有关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情况进行细致地梳理,促进和提高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水平。

川口中学

5.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报告 篇五

为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全,确保师生身心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县卫生局、教育局《于开展医疗机构和学校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的通知》(永卫[2011]13号)精神,学校在确保教育教学正常有序开展的同时,积极行动,于2011年2月26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分管安全副校长为副组长、行政值日领导为成员的自查小组,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自查,现汇报如下:

一、组织,完善制度,建立预案

开学初,学校便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安全、周边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人员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加强了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领导、监督和检查。学校“控”作制度完善,制定了一系列安全工作制度、预案。如《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学校传染病晨检、午检制度》、《传染病报告流程》、《预防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卫生宣传制度》、《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卫生检查制度》、《卫生打扫制度》、《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健康教育制度》、《来访人员登记制度》、《学生出入门登记制度》等。

二、防传染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集中开展了多次传染病预防知识和健康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同时学校还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值日领导、教师和值日学生进行全校个人卫生大检查,通过教育、督导,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有了明显好转,人人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为耻。为了使健康教育更好地落实到实处,我们还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利用校内广播、宣传橱窗、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等向学生宣传卫生保健、疾病预防、饮食饮水卫生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全体教师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各位教师了解了学生常见传染病的特点、症状、潜伏期、消毒等常识,增强了预防各种常见传染病的意识,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和工作意义,保障了学校卫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教育学生不吃“三无”食品和生冷食品,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

三、立晨检晨报制度。

学校确立传染病防控小组,明确了小组负责人和疫情报告人。我校建立健全晨检晨报制度,做好应急处置措施,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缓报,不漏报、不瞒报。

严格落实晨检制度及因病缺课学生病因追踪登记制度。每天早晨,值班领导随同班主任对每个班级进行全面检查,做到学生有病早发现,早汇报,早治疗。发现学生缺课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问清情况。如在班级中发现学生不明原因病情异常增多,亦立即与乡医院联系。班主任每天询问学生身体情况、发现班级学生中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如水痘、腮腺炎、流感、乙脑、肺结核等立即报告,了解学生患病情况,进行及时排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即发现一例立即报告、隔离,越早越好。

四、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大扫除活动。每天早、晚二次对教室和卫生区进行清扫,在教室卫生清扫时要求学生一定先洒水后扫地然后再拖地。避免清扫时造成尘土飞扬,清理整顿校园卫生环境,做到不留卫生死角,保持厕所及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良好。

各班坚持室内通风换气,教室每天坚持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在传染病高发季节,学校坚持用消毒液对教室地面,空气进行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五、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健康理念落实在行动上。科学的安排学生在校的作息时间,坚持开展每天做两操活动,确保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六、作好监控和防护措施

学校在传染病多发季节没有组织大型的学生集体活动,减少人员流动,降低感染机率。加大学校饮用水水质的监管,做好定期消毒和安全防护措施。我校以此次自查及迎检工作为契机,对学校卫生安全工作和传染病防控工作情况进行细致地梳理,以促进和提高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水平。

2011

6.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报告 篇六

为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确保师生身心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济宁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济宁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济卫疾控发〔2014〕30号)精神,学校在确保教育教学正常有序开展的同时,积极行动,成立了由校长董兴德为组长、分管安全副校长杜传玺为副组长、安全办公室人员为成员的自查小组,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就进行了自查,现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建立预案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人员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检查,加强了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领导、监督和检查。学校“防控”工作制度完善,制定了一系列安全工作制度、预案。如《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学校预防传染病晨检、午检制度》、《传染病报告流程》、《预防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卫生宣传制度》、《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卫生检查制度》、《卫生打扫制度》、《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健康教育制度》、《来客登记制度》、《白石镇中学学生出入登记制度》等。

二、加强了预防传染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集中开展了多次传染病预防知识和健康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同时学校还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校团委组织值日学生进行全校个人卫生大检查,通过教育、督导,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有了明显好转,人人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为耻。为了使健康教育更好地落实到实处,我们还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利用校内广播、宣传橱窗、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等向学生宣传卫生保健、疾病预防、饮食饮水卫生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

对全体教师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各位教师了解了学生常见传染病的特点、症状、潜伏期、消毒等常识,增强了预防各种常见传染病的意识,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和工作意义,保障了学校卫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教育学生不 吃“三无”食品和生冷食品,不到校外流动摊点购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

三、建立晨午检报告制度。

学校确立传染病防控小组,明确了小组负责人和疫情报告人。我校还根据上级要求建立健全重大疾病晨午检报告制度,由寝室管理员、班主任每天早晨8点30分、中午2:30准时向安全办汇报晨午检结果,做好应急处置措施,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缓报,不漏报、不瞒报。

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及因病缺课学生病因追踪登记制度。每天早晨,值班领导随同班主任对每个班级进行全面检查,做到学生有病早发现,早汇报,早治疗。发现学生缺课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问清情况。如在班级中发现学生不明原因病情异常增多,亦立即与洒雨医院联系。

班主任每天询问学生身体情况、发现班级学生中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如水痘、腮腺炎、流感、乙脑、肺结核等立即报告,了解学生患病情况,进行及时排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即发现一例立即报告、隔离,越早越好。

四、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大扫除活动。每天早晨、中午对教室和卫生区进行清扫,在教室卫生清扫时要求学生一定先扫地然后再拖地。避免清扫时造成尘土飞扬,清理整顿校园卫生环境,做到不留卫生死角,保持厕所及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良好。

各班坚持室内通风换气,教室每天坚持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在传染病高发季节,学校坚持用84—消毒液对教室地面,空气进行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五、加强对学生食堂的监管

学校不断加强食堂监督与管理,做好进货记录、索证制度,随时抽检,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做好记录。

六、深入开展 “阳光体育运动”。

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健康理念落实在行动上。科学的安排学生在校的作 息时间,坚持开展每天做两操活动,确保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七、实行“封闭式上锁”护校。

每天学生上课时,门卫便将学校大门锁上,除特殊情况可持班主任签字的请假条出校外,杜绝学生在校期间外出校门,既保证了学生安全,又严防了传染病及各类突发事件、事故的发生。

八、作好监控和防护措施

学校在传染病多发季节没有组织大型的学生集体活动,减少人员流动,降低感染机率。为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积极动员学生接种疫苗。加大学校饮用水水质的监管,做好定期消毒和安全防护措施。

九、存在的问题

1、个别学生喜欢购买零食,带来卫生上的隐患,今后我校将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有关硬件设施建设有待于加强完善。

3、大多数学生走读,生病后学校无法监控,这些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我校将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发现病情,及时处理,确保学生身体健康。

通过这次自查,我校未发现任何隐患,我们将以此次自查及迎检工作为契机,对学校卫生安全工作和传染病防控工作情况进行细致地梳理,以促进和提高学校传染病防控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水平。

白石镇中学

7.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报告 篇七

关键词:传染病,综合预防,组织和管理,卫生人员,学生保健服务

学校是儿童青少年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内发生传染病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1]。为更好地开展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卫生防病队伍建设,笔者于2006年11月对北京市丰台区所有中小学校开展了传染病防控工作现况调查,以了解其整体状况,并就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丰台区中小学校卫生保健人员进行调查,按标准要求严格填写。问卷包括《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基本情况调查表》、《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相关人员调查表》和《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3种。其中《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基本情况调查表》发出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24份,其中小学81份,中学43份;《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相关人员调查表》发出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42份,其中小学171人,中学71人;发出《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15份。

对回收的调查表项目填写情况进行逐一核对,使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 11.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基本情况

2.1.1 医务室及卫生保健人员配备情况

有44.4%的小学未设医务室,中学的医务室设置情况优于小学(P<0.01)。

在学生人数与卫生保健人员的比例上,小学≤500∶1的占小学总数的48.2%, (801~1 100)∶1以上的占19.8%;中学≤500∶1的占51.2%, (801~1 100)∶1以上的占32.6%。中小学校专职卫生保健人员所占比例均较低。见表1。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P<0.01。

2.1.2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情况 见表2。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2.2 学校卫生保健人员情况

2.2.1 性别、年龄及学历情况

242名卫生保健人员中,男性43名,女性199名,男、女比例为1∶4.6。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小学主要为31~40岁(34.5%)和51岁以上(31.6%),中学主要为51岁以上(49.3%)和41~50岁(32.4%)。 中小学校卫生保健人员学历构成见表3。

2.2.2 职称及专业构成

丰台区学校卫生保健人员专业技术职称主要为中级,占51.2%;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无职称,占6.6%。小学卫生保健人员中仅有7.0%为医学专业人员,所占比例过低。见表4。

从事学校卫生工作年限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卫生保健人员队伍相比小学稳定。从事该项工作超过16 a的占54.9%,高于小学(P<0.01),少于5 a的比例中学低于小学(P<0.01)。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2.2.3 卫生保健人员工作能力及工作状况评价

在工作能力中,除个别项目情况较好外,其余各项工作能力均有待提高。总体上来说,中学卫生保健人员工作能力高于小学。见表5。

注:与小学组比较,*P<0.05,**P<0.01。()内数字为百分率/%。

被调查人员认为学校卫生防病人员最须具备的专业素质依次为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94.2%)、常见传染病理论知识(68.2%)、现场指挥协调能力(50.4%)、计算机使用能力(43.4%)和科学严谨的态度(42.2%)等。

88.8%的被调查人员认为领导重视卫生防病工作,但仅有39.7%的人员对目前的工作条件满意,平均每日需要工作8 h以上的占58.7%,每周工作6 d或者7 d的占20.7%,有78.5%的人员认为现有工作属于超负荷。

98.8%的卫生保健人员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有15.3%的人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对目前收入水平表示不满意的比例高达86.7%。

2.2.4 学习和培训情况

中学卫生保健人员回答正确率整体高于小学(χ2=10.47,P<0.01),但2者正确率均偏低,正确率在50%以上的人员小学为49.0%,中学为72.7%。对于个别常见问题,如“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共分几类几种?”的回答错误率达52.6%;“目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是什么?”的回答错误率为20.5%。

39.3%的受调查人员上岗前经过培训。2005年接受过各级传染病知识培训的占68.6%,其中78.3%为县/区级培训;52.1%的人员认为所接受的培训能够满足工作需要。

最理想的传染病培训形式,46.7%的人员认为是理论加实践,39.7%的人员认为是培训班的形式。卫生保健人员希望开展的业务培训依次为预防控制(87.2%)、流行病学(34.7%)、发病机理(20.7%)和临床诊断(17.8%)。最需要培训的传染病种类主要集中在学生常见的和近年受到普遍关注的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猩红热、风疹和肝炎等。

3 讨论

有关研究表明,麻疹、流脑和流感等传染病在学校和幼儿园中发病均占全人群发病总数的50%以上[2]。因此,有必要加强学校内传染病日常防控工作,争取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对疫情作出正确反应,保障学生健康。

1990年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应按学生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保健人员[3]。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丰台区有近50%的中小学校缺乏卫生保健人员,并且专职人员所占比例过低。

学校卫生保健人员作为教育系统中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是学校卫生工作不可缺少的实施者,其所具备的卫生知识和技能,能够直接影响到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的质量[4,5]。从调查中可以看到,丰台区中小学校卫生保健人员性别比例失调,年龄结构偏大,仍有6.6%的人员在无职称的情况下上岗,上岗前经过培训的比例不到40.0%。卫生保健人员中医学专业所占比例过低,各方面工作能力有待提高。传染病知识测试结果显示,中小学校卫生保健人员对常见传染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均较低。不足50%的人员对目前工作条件表示满意,超过30%的人认为自己属于超负荷工作。卫生保健人员收入水平偏低,满意率较低。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⑴提高各级领导对预防和控制学校内传染病疫情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加丰台区中小学校基础卫生设施专项经费投入,整体改善学校卫生设施状

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传染病防控规章制度,做好传染病的日常防控工作。⑵注重新生力量的培养和锻炼,促使学校卫生专业人员队伍不断年轻化;严格职业准入标准,要以具备相应医学执业资格为前提,上岗前必须接受岗前培训[6]。⑶ 从岗位特点和技能要求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为卫生保健人员的业务进修提供保证,卫生行政部门要提供有效的业务指导,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专业培训[3,7]。(4)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奖惩并举,激发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楼乐平,汪永良.学校传染病疫情发生的特点及对策.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6):532-533.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处与应急办公室.全国各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摘抄(200602期).疾病监测,2006,21(4):17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国家教委和卫生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990.

[4]曾秀林,徐辉,潘智.湖北省学校卫生监督现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2,23(3):272-273.

[5]龚庆春.蚌埠市学校卫生状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2,23(5):474-475.

[6]朱西,王伟,肖燕.淮南市25所学校校医、保健教师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6(3):183-184.

8.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建议 篇八

【关键词】 新发传染病;流行特点;防控建议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73-01

传染病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一直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伴随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传染病涉及的不仅仅是卫生安全,同时也是和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密切的社会问题。近几年,对传统传染病的防治控制不平衡的同时,也陆续出现新型新发传染病,这又加剧了我国传染病防控局势。伴随我国全球经济化的步伐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员交流趋于频繁、人民饮食结构有所改变、再加上宣传不到位等问题,使得当前新发传染病的防控带来诸多困难,因此我们要对此问题进行总结,找到其流行特点,并提出防控建议[1]。

1 新发传染病的概念及流行特点

1.1 新发传染病基本概念 90年代,美国医学协会曾对新发传染病作出如下解释:新的、刚出现的或是呈现抗药性的传染病,这在人群中的发生在过去20年不断增加或者有迹象表明在将来其发病有增加的可能。依据人们对新发传染病的认知过程可将其分为三类:①以往不具备传染特点,经过发展,重新定义为传染病如消化性溃疡等;②早就存在,近些年才被确定,如丙型病毒性肝炎;③曾经不存在,近几年才出现,如禽流感、甲型流感[2]。

1.2 流行特点

1.2.1 流行范围大,具有较多的影响因素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范围大,具有很多的影响因素,例如消化性溃疡、禽流感、甲型流感等疾病在全球很多国家已经出现。同时,自然、社会因素对新发传染病传播途径、传播范围有重要影响。

1.2.2 传染性极强,复杂的传播方式 许多新发传染病有很强的传播能力以及复杂的传播方式:SARS主要通过飞沫传播;0139霍乱依靠水传播而暴发流行。最近几年,新发传染病又呈现了新的、复杂的传播方式,例如2003年,一名英国人因为输血却自身感染了疯牛病[3]。

1.2.3 与动物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有些动物是具有传染病病原体的宿主,例如马尔堡出血热、西尼罗河病毒脑炎的病原体的宿主是野生动物;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原体的宿主与鼠类相关;疯牛病、禽流感也和畜禽有关。

1.2.4 死亡率极高,危险性极大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人禽流感的死亡率极高,同时新发传染病会给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给人们的健康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1.2.5 病原体多样,防治困难 细菌、病毒、衣原体等都可以是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病毒性传染居多。

2 防控建议

2.1 增强检测能力,提升医生应对能力 针对新发传染病的监察和报警系统逐步完善,对国内外传染病的流行势态紧密关注,深入探究流行病学,对于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影响因素进行了解,并应用主要技术提出防控措施。同时在人员、设备、技术上不断增强公共卫生系统的疾病防控能力[4]。

2.2 加强培训,提升医生临床鉴别能力 由于很多医生对新发传染病了解不够又从未接触过,也没有受过相关培训。由于对其了解很少,导致误诊、漏诊。所以,对临床医生定期培训,加强传染病知识掌握,使得医生对不确定的病情因素保持警惕性,提高识别力。

2.3 积极宣传教育,保持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要加强新发传染病的群众宣传教育,广泛利用新闻载体、网络,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与此同时,对市民进行健康教育,督促其具备良好的个人习惯和生活方式,保护环境,减少破坏,从萌芽开始遏制[5]。

2.4 加速疫苗研发,为防治疾病提高有效手段 在以往的疾病防控,疫苗的作用不容忽视,为人类健康和农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和疾病抗争的同时,相关医学已经证明疫苗是防控疾病的主要手段,加强疫苗研究,对新发传染病控制有着不小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庄.新发传染病.中国临床医生,2009,34(3):6-8.

[2] 张之伦,周萍.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研究近况.天津医药,2009,34(11):827-832.

[3] 唐小兰.新修订传染病防治法的特点初探[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2(1).

[4] 邢同京.我国传染病防治机构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华医院管理,2012,18(12):755-758.

9.传染病防控自查报告 篇九

一是学校传染病防控组织管理情况;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四级责任体系;有专人负责学校每天的晨午检工作;能够及时落实晨午检上报制度。学校各种传染病制度齐全并能够做到上墙。

二是学生体检情况;

学校每年都会对全体在校学生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由专业的医疗机构对学生进行检查,对体检结果进行专业的分析并及时反馈给学校,有学校反馈给学生及学生家长。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的有体检档案。

三是落实接种证查验、晨检、因病缺课登记追踪、传染病疫情上报等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情况;

学校能够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由校医逐一核查一年级新生入学及转学生的预防接种证;每天各班能够落实晨检制度,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能够及时上报校医处,由校医进行追踪、核查、登记、上报。近年来,暂未发现传染病病例。

四是教师体检及患病师生管理情况;

学校每年会组织全体教师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常规体检。体检项目包括胸部X光片、血常规等,未发现疑似患有传染疾病的教师,五是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情况;

学校每学年都会将传染病防控的宣传教育作为常规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利用国旗下演讲、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开展;学校开设有健康教育课,每周一节。

六是卫生室(校医室)和校医配备情况;

学校设有专门的校医室,配备有兼职校医一人。

七是学生饮用水、厕所、学校环境卫生情况。

10.落实传染病防控及报告制度 篇十

为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为师生提供健康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现就进一步落实我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是加强我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重要保障,各班级要进一步提高对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细化措施,使各项制度落地生根。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将传染病防控工作拿在手上,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学校卫生工作有序开展,确保校园安全健康。

二、狠抓制度落实

(一)落实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各班级要健全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对体格检查中发现学生有疾病的,应当及时告知家长,并配合学生家长做好治疗。要加强对体检结果的跟踪分析,增强学校体育与健康工作和卫生防疫工作的针对性。要做好入学少年儿童疫苗预防接种证明查验工作,确保入学少年儿童按照规定程序完成免疫计划。

(二)落实学校卫生消毒制度。各班级应当建立卫生消毒制度,加强对学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以及教室、食堂卫生的管理,定期对学生、教室和活动室进行消毒,确保师生学习生活环境卫生整洁,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

(三)落实传染病疫情专人负责报告制度。各班级应当设置学校疫情报告人,负责本班级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上报工作,并做好初步排查和指导工作。班级疫情报告人发生人员更替时,要及时报学校主管部门更新。

(四)落实传染病疫情监测制度。各班级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

(五)落实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各班级要严格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当出现符合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规定时间内,以最方便有效的通讯方式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六)落实传染病疫情应急反应制度。各班级要制定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建立快速应对机制。出现传染病疫情时,要在卫生防疫部门指导下,密切关注舆情动态,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主动做好疫情信息发布,正面引导社会舆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防止谣言传播。要加强家校合作,引导家长成为学校疾控工作的合作者、支持者。

三、强化督促检查

11.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 篇十一

一、流行病学

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猪对该病都有易感性,其中6周龄至5月龄的猪较多发,但以3月龄仔猪最为易感,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APP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在感染猪的鼻液、扁桃体、支气管和肺脏等部位是病原菌存在的主要场所,病菌随呼吸、咳嗽、喷嚏等途径排出后形成飞沫,通过直接接触而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被病原菌污染的车辆、器具以及饲养人员的衣物等间接接触传播;小型啮齿类动物和鸟类也可能传播本病。

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4~5月和9~11月,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极易暴发流行;此外,饲养环境突然改变、猪群的转移或混群、拥挤或长途运输、通风不良、密度过大、湿度过高、气温骤变等应激因素,均可引起本病发生或加速疾病传播,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兴起,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呈现以下新的流行特点:

1. 由于饲养管理条件差,断奶仔猪发病率、死亡率明显增高。以往虽然仔猪发病率较高,但病情一般不太严重,死亡率也较低,现在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特别是不少中小型养殖场,断奶后刚转入保育舍的仔猪,由于饲养管理条件差,在气候突变、分群、变换饲料等应激因素作用下,极易导致该病的发生,常常造成大批仔猪死亡。

2. 规模猪场发病率增高,隐性感染成为疾病再次暴发和流行的潜在传染源。近年来,随着规模养猪业的发展,异地引种交易和长途运输频繁,造成许多携带病原的隐性感染猪(如种猪)带菌异地传播,导致该病在一些猪场大面积流行;同时,由于规模猪场饲养密度较大,隐性感染严重存在。病愈猪或隐性感染猪会成为带菌者,是疾病再次暴发和流行的潜在传染源。

3. 混合感染居多,防治难度加大,造成巨大损失。冬春季节由于气温较低,许多养殖场为了保证猪舍温度,而忽视了通风换气,导致空气质量下降,最容易诱发该病。而呼吸系统疾病一般都有易发难治,且极易发生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的特点。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当前临床上有70%左右的病例经常与蓝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支原体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链球菌病等混合感染,从而加重病情,引起严重的“高热综合征”或“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从而加大了防治难度,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临床症状

最急性病例,突然发病,个别猪只无任何先兆而急速死亡,随后疾病在敏感猪群中快速传播。一般病初体温达41.5℃以上,精神极度沉郁,食欲废绝,并有短期的下痢与呕吐;早期无明显的呼吸症状,只是心率加快,后期则出现心衰和循环障碍,使病猪的鼻、眼、耳和后躯皮肤发绀,随后出现严重的呼吸障碍,病猪呼吸困难,张口喘息,常站立不安或呈犬卧姿势;临死前体温下降,口鼻流出带血的泡沫样液体。病猪一般在出现临床症状后24~36小时内死亡,死亡率80%~100%。

急性病例,在同一猪群或不同猪群内许多猪发病,病猪体温升高,皮肤发红,精神倦怠,食欲减少,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咳嗽、张口呼吸等较严重的呼吸障碍症状;病猪多卧地不起,常呈犬卧或犬坐姿势;由于心衰血流不畅而致耳、鼻、四肢末端发绀,有时口流泡沫,有时鼻腔流血,通常于发病后2~4天内死亡。病初症状较为缓和者,能耐过4~5天,症状逐渐消退,常可康复或转为亚急性或慢性,此时病猪体温不高,发生间歇性咳嗽,生长迟缓,病程可持续较长时间。

亚急性或慢性病例,多在急性期后出现,常由急性转变而来,或低剂量感染病菌也可呈现亚临床症状。病猪体温不高或略高,食欲不振,有不同程度的自发性或间歇性咳嗽,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常呼吸。若环境良好,无其他并发症,经过数日可耐过,但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下降,成为带菌者。在慢性感染群中,常有很多亚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猪,当受到其他病原微生物侵害或有应激条件出现时,容易发生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而发展为急性病例,使临床症状明显加剧。

三、病理特征

剖检可见病猪全身多淤血,呈暗红色或有大面积的淤斑,病变以双侧性胸膜肺炎和出血性、坏死性肺炎为特征。

最急性病例,眼观患猪流有血色鼻液,气管和支气管腔内充满泡沫样血色黏液性分泌物;肺炎病变多发生于肺的前下部,而不规则的周界清晰的出血性实变区或坏死灶则常见于肺的后上部,特别是靠近肺门的主支气管周围;肺泡与间质水肿,淋巴管扩张,肺充血、出血和血管内有纤维素性血栓形成。

急性病例,可见喉头充满血样液体,双侧性肺炎,常在心叶、尖叶和膈叶出现病灶,病灶区呈紫红色、坚实、轮廓清晰,切面见大理石样的花纹;间质充满血色胶冻样液体,胸膜和肺炎区表面有纤维素样物附着,胸腔有混浊的血色液体。

亚急性病例,肺脏可能出现大的干酪样病灶或空洞,空洞内可见坏死碎屑。如继发细菌感染,则肺炎病灶转变为脓肿,致使肺脏与胸膜发生纤维素性粘连;病程较长的慢性病例,膈叶常可见到大小不等的结节,其周围有较厚的结缔组织包绕,肺的表面多与胸壁粘连,心包内可见到出血点。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细菌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

四、综合防控措施

1. 强化猪场生物安全,严格实施引种检疫,杜绝病原传入。未发病地区或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每一批猪出舍后,要彻底清扫冲洗猪舍,反复消毒3次,空舍2天后再进下一批新猪,这样有利于阻断交叉感染和连续性感染,防止疫病的持续发生;引种应来自于非疫区无病猪场,并严格实施引种检疫,引入后须隔离观察,补注疫苗,经确认无病后方可进入生产区饲养,以杜绝病原传入。对已污染的猪场,应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查,清除阳性带菌猪,并制定药物预防方案,逐步建立健康猪群。

nlc202309040236

2.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养殖条件,减少应激反应。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合理密度,注意通风换气,搞好温湿度控制,强化日常卫生消毒工作,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对预防该病十分关键。冬春季节要特别注意温差变化,切实加强防寒保暖,经常保持圈舍空气流通,对圈舍、环境、用具等实施严格消毒;平时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以防发生应激反应而诱发该病。

3. 坚持预防为主,定期免疫接种,针对性开展药物预防。免疫和药物预防是控制本病的有效手段,目前市场上已有商品化的灭活苗可定期实施免疫接种。一般在5~8周龄时首免,2~3周后二免;母猪在产前4周进行免疫接种;如能应用包括国内主要流行菌株和本场分离株制成的灭活疫苗或新的基因缺失苗预防本病,效果更好。此外,还要注意预防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等疾病,以降低猪群对APP的易感性。在进行免疫接种的同时,针对呼吸道感染疾病严重的猪场,可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在发病季节、季节交替和断奶时期适当提高饲料的营养标准,并添加保健药物进行预防,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常用的药物预防方案有以下3种,可根据情况选择使用:方案一,在饲料中添加咳喘迪抗(主要成分白皮、麻黄、泰妙菌素、嗅已新等中西合剂)100克/100千克+爱猪强(主要成分氨基酸、微量元素等)200克/100千克+黄芪多糖l00克/100千克,连续饲喂10~15天。方案二,在饲料中添加爱乐新(主要成分万乐霉素)25克/100千克+咳喘迪抗100克/100千克+爱猪强200克/100千克+胺维舒(主要成分多维和氨基酸)50克/100千克,连续饲喂1~2周。方案三,在饲料中添加呼罢(主要成分林可霉素、大观霉素)100克/150千克+止咳肺疫清(主要成分麻黄、杏仁、石膏、桔梗、知母、金银花等)100克/100千克+维他激肽(主要成分多维)100克/100千克,连续饲喂10~15天,或用药7天、停药7天,再用药7天。

4. 立即隔离病猪,选择敏感性药物及早治疗。一旦发生本病,首先按照个体大小、病情严重程度隔离治疗;同时交替使用广谱消毒药对猪舍、猪栏、周围环境以及运输工具、衣服、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对尸体、排泄物、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在本病的防治过程中,为防止细菌产生抗药性,应有计划地定期轮换用药,最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具体药物。根据临床用药情况,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氟苯尼考、头孢噻呋、先锋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替米考星、泰乐菌素、泰妙菌素、多西环素等较为敏感,应对症选用,及时、及早、足量、足疗程治疗,以提高疗效和控制病死率,降低经济损失。

对于发病较轻,尚有较强食欲的病猪,可群体混饲或饮水给药。具体方案是: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100克/1000千克,连续饲喂7天,然后剂量减半,继续使用2周;也可在饲料中添加头孢噻呋100克/1000千克,连续饲喂5天,然后剂量减半,继续使用2周。对于哺乳仔猪和不食病猪,可饮水给药,在100升饮用水中添加盐酸多西环素15克,连续饮用5~7天。对病情较轻的病例,在病情好转后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用量为600克/1000千克,连用1周,以巩固疗效。

对于严重病例,必须联合给药治疗,用氟苯尼考20毫克/千克体重+头孢噻呋钠5毫克/千克体重(或盐酸多西环素2.5毫克/千克体重),分别肌注,每天1次,连用3~5天。有饮欲后,可在饮用水中添加多维和板蓝根注射液。

对于存在混感趋向,或高热不退,或低温不食,或呼吸、循环障碍严重的病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可对症加用金蟾克喘素(双黄连)、黄芪多糖,以控制病情,提高猪体免疫力。另外,为减少使用抗生素带来的副作用和提高疗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促进疾病康复和预后效果更好。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 邮编:048100)

12.动物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篇十二

1 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严格遵守场部制定的饲养、防疫方案, 全进全出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并提供新鲜、优质、无霉变的全价饲料。

不管是人也好, 动物也好, 都要有一个良好健康的身体, 才能保证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功能的协调一致, 并通过自身调节, 不断适应外界环境的千变万化, 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和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 重视环境卫生、消毒, 做好杀虫、灭鼠、防鸟等工作

2.1 畜舍要做到清洁、干净、卫生, 并定期、交叉地使用几种不同类型的消毒剂。最常用的有:戊二醛、过氧乙酸、醋酸、季铵盐类、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等。

2.2 虻、蝇、蚊、蜱是动物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 杀灭这些昆虫, 在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方面有重要意义。常用的杀虫剂有:敌百虫、胺菊酯、蚊香、蝇香等。

2.3 鼠类是布病、炭疽、口蹄疫、猪瘟及某些寄生虫病的传播媒介和传染源, 因此, 灭鼠工作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

2.4 防鸟能有效地控制每年春季禽流感的传播。

3 不失时机的预防性投药是控制传染病发生和蔓延的有效措施

3.1 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不同的药物。如, 预防呼吸道疾病常用阿奇霉素、泰乐菌素等药物;预防肠道疾病一般使用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预防病毒病最好使用含有黄芪多糖、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等成分的中草药。

3.2 掌握好用药时间、时机、剂量和疗程。如, 呼吸道和大肠杆菌混感, 且同时并发肾肿, 应上午用杆菌药, 下午用呼吸道药, 晚上通肾;治疗呼吸道疾病, 应该在大群达到1/4时用药, 才能控制病情;一般首次给药使用倍量, 2~3 d使用半量, 最后使用维持量;一般一个疗程最少3 d, 多则5~7 d。如传染性鼻炎, 疗程不能少于7 d, 以防止复发。

3.3注意交替和间隔用药, 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3.4根据不同季节合理用药。冬季防感冒, 夏季防肠道病和热应激。夏季饮水量大, 饮水给药时要适当降低浓度, 而采食量少, 拌料给药时要适当增加浓度, 并逐层搅拌, 使之混合均匀。

4 注重防疫, 发现疫情及时报告、隔离、封锁

4.1 以场为单位, 建立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防疫制度, 并成立以“执业兽医师”为首的防疫领导小组, 做好疫病发生前的应急预案。

4.2 严格执行和遵守当地兽医法规。兽医法规是做好动物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疫法》是我国开展家畜传染病防治和研究工作的指导原则和有效依据, 认真贯彻实施这些法律将能有效地提高我国防疫灭菌工作的水平。

4.3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搞好饲养管理、防疫卫生、预防接种、检疫、隔离、消毒等综合性防疫措施, 以提高家畜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 控制和杜绝传染病的传播蔓延, 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4.4 把握好传染病发生的三个基本环节。即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易感动物。

4.5 发现动物突然死亡或怀疑某些传染病要发生时, 应立即报告给兽医相关人员。在兽医工作者未到场之前, 要将病畜或者疑似病畜进行隔离, 不得擅自处理。

4.6 如果发生的疾病是“一类”传染病, 如新城疫、禽流感、猪瘟、口蹄疫等恶性传染病时, 兽医工作人员应立即逐级报告上级业务部门, 由当地政府划定疫区范围, 发布封锁令, 对疫区进行封锁。执行封锁时应掌握“早、快、严、小”的原则, 即执行封锁应在流行早期行动迅速果断, 封锁严密, 范围尽可能小。

13.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报告 篇十三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我校虽然无食堂、小商店,但我校高度重视师生食品安全工作。学校建立了以张艳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食品安全责任制及其管理机构,经常利用校会和班会教育学生不买三无食品,防止病从口入、注意食品安全。做好应急处置措施,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缓报,不漏报、不瞒报。

二、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

采取措施,加强预防,努力防止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和传染病的流行。

1、在校长的带领下,对全校进行了一次拉网式的检查,做到了全面彻底,不留死角,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

2、做好宣传工作。以家长会、短信、QQ等联系方式做好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防控意识。

3、加强师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与检查督促。要求保持教室、教师办公室的通风,结合春季运动会,大力增加教师、学生的户外活动,要求师生注意卫生,勤洗手,尽量少到人源较杂的地方去。

三、认真开展健康教育。

我校高度重视传染病预防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确保师生身体健康。

第一,张贴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图片,悬挂宣传标语,营造学习卫生健康知识氛围。

第二,利用升旗仪式组织全体师生开展卫生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主讲者分别从常见疾病概况、主要症状、治疗原则、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同时,做好家校联系,督促家长认真查验学生预防接种麻疹疫苗次数是否达到接种要求。

第三,分班开展卫生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学习了解相关的卫生知识。

第四,开展爱齿护齿活动。引导每位学生养成勤刷牙、不吃零食的好习惯。

第五,召开班主任工作专题会,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健康教育,充分发挥主题班会、黑板报的阵地作用,让卫生健康教育成为学校工作的常态,确保学生学习了解掌握卫生健康知识。

学校在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督促学生搞好环境卫生工作的同时,对病发事例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将预防措施真正落到实处,避免发生群体性感染。同时,倡议师生共同携手,全面有效地控制春季传染病,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从疾病预防的角度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

四、严格落实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学校要严格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制度,一旦发生食物中毒,要按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相关程序妥善处置,并及时逐级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食物中毒发生情况隐瞒、缓报或谎报的,将严格按照《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田氏十一小传染病防控组织机构

14.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 篇十四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范文一

为确保学生身体健康,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现就我校2019加强学校卫生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意见制定了一些措施及计划。

一、工作目标

1、明确卫生防病的任务和应采取的措施。

2、全面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疾病预防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技能,增强传染病和突发事件报告意识。

3、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4、学校应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为重”的原则,成立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防控传染病应急预案,使学校对艾滋病等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切实有效地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及时对发现传染病或暴发流行的传染病采取必要的措施,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重点抓好传染病预防和报告工作。

1、疫情报告

一旦发现师生患有传染病或发现有传染病流行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为及早发现和及时报告疫情做到:(1)切实落实非常期间的晨检制度;(2)班主任每天进行巡视;(3)专人负责学校疫情报告;(4)建立专门的传染病登记本。

2、疫情控制

一旦发现疫情,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1)协助开展个案和爆发疫情的流行病的调查和采样工作。根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找出共同特征。分析病人的分布特征,查找可能引起疾病流行的因素。采集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血液和水、食物等标本。

(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配合医疗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医疗,对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及被污染的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开展对传染病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3)根据控制疫情需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或疫苗应急接种。

(4)发生疫情重大流行时,执行政府依法做出的停课决定。

3、预防措施

(1)把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有专人负责,并列入工作考核。

(2)开展对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掌握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3)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改善卫生设施,切实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4)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预防接种程序,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学生进行疫苗接种。

4、艾滋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运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防控艾滋病教育。通过专题讲座、播放多媒体教学片;通过课堂教育如在体育与健康教育等各学科教育中有机渗透相关知识,使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做到经常化、多样化,并始终贯穿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反复强化,深入人心,确保遏止与防治艾滋病计划贯彻、落实,并得到有效防控。

(2)利用年内各个世界卫生日、卫生宣传日等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开展板块展览、知识竞赛、社区服务等活动,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的有益健康教育活动,寓教于乐。

(3)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等应备有一定数量的健康知识教育丛书,供学生阅读。

(4)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区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学生参与社区综合实践活动,把相关知识传递给家庭以及社区其他成员,从而带动社区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的蓬勃开展。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范文二

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传染病预防

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

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在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及时的疫情报告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情报信息,健全的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是确保疫情报告准确及时的关键。

疫情报告时限和办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要求执行。

每个教职工及学生均为法定疫情报告人,学校医务室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有报告的责任和义务,可用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向学校迅速报告,学校向上级主管部门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如果隐瞒不报、漏报、谎报或延期报告的,要追究当事人有关责任。

三、传染病控制措施

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3、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4、对传染病人所在的教室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全校范围内的消毒工作。

四、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

学校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传染病预防工作措施不力,导致学校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对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以及在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后不及时报告或隐瞒不报的,要依法查处直接责任人,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范文三

为了加强学校卫生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师生中发生与流行,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制定本年计划。一、加强和调整学校《应急条例》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以及确定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二、修订和完善实发传染病应急预案。

三、在师生中进一步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把健康教育纳入到教学计划。

四、根据学校的各项卫生制度,加强对师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以及教室、宿舍、教师住宅楼卫生的管理。

五、学校各饮食经营单位应严格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制度执行,加强饮食安全卫生管理。

六、继续做好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学生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

七、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法律法规,做好急、慢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

15.关于高校传染病防控策略的探讨 篇十五

关键词:高校,传染病,防控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据调查, 我国70%以上的突发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 其中80%以上的为传染病流行事件[1]。高校的寄宿制、大班教学、课室流动、开学时集中返校及新生报到等增加了学生聚集流动的客观条件, 使高校不可避免地成为传染病疫情暴发的高危区域[2]。加强高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是一个超越校园的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 高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再认识

1.1 重要性

学校是人群聚集的场所, 一旦发生传染病, 将会迅速蔓延, 造成严重后果, 影响正常的教学与工作秩序[3]。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在高校尤为重要, 而且有其自身特点。首先, 高校大学生对传染病具有普遍易感性。高校学生群体相对独立, 表现为同一时期, 同一学校内生活的人群相对稳定。且高校群体与社会群体相比, 具有同一低年龄段特征。低年龄人群传染病易感性高[4]。理论上, 在高校内会积累相当数量的易感人群。其二, 在高校疫情发生和播散不易被控制。高校生源广泛, 学生来自不同地区, 可能使部分携带有地方特色传染病或隐性感染的同学进入校内, 成为学校传染病的新传染源;学生社会实践机会较多, 活动范围较广, 更致使疾病播散性大大增加。其三, 校园环境与传染病流行关系密切。高校普遍注重人才知识的传授, 后勤管理相对薄弱, 有不少学校学生学习、生活等环境条件还达到应有的标准。校园环境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

1.2 复杂性

高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内容涉及学生的衣食住行, 关系学生生理的、心理的以及家庭的、社会的等多层次健康需求, 折射出此项工作的复杂性。高校学生正值求知阶段, 大学生思维跳跃, 行为活跃, 各种认知能力具有不确定性, 健康生活的理念与能力尤需加强。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健康习惯, 会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抵抗疾病能力变差, 使其成为传染病的易感人群甚或传染源, 可能为传染病的传播创造条件。

1.3 长期性

当前全国学校传染病事件高发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学校卫生工作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5]。调查显示, 学校传染病事件均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 肠道传染病次之, 直接接触传染病再次, 自然疫源传染病最少[6]。呼吸道传染病发生与人群密集程度和流动情况密切相关。随着在校学生开学和放假, 入学和毕业, 以及学年的不断延续, 要在校园内形成稳定的传染病防护屏障, 注定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

2 当前高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2.1 工作亟待规范, 监管缺乏常态

高校传染病防控尚无统一的、有针对性的工作规范, 当前各高校工作开展参差不齐。高校传染病监管工作还不够到位, 监管内容、方式和查处手段等仍处于探索阶段, 长效监管机制待建立。调查发现, 一些学校缺乏传染病的基本管理制度。有些学校虽然制定了有关传染病的管理制度, 但落实程度远远不够。各种登记薄填写完整的比例远远低于制度健全的比例[7], 这说明部分学校即便有相关制度但制度的执行有待加强和监督。有研究表明, 学校中的各种制度尤其是缺勤制度对于学校传染病流行、暴发的早期发现和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8]。我校亦在重大疫情期间如”甲型H1N1流感”时期, 传染病工作一度得到相应重视, 学生晨检、缺课登记、消毒隔离等有关制度措施相继完善, 但过后工作麻痹, 监管放松, 不能做到长效落实。

2.2 健康教育普遍开展效果不尽人意

国务院颁布的《学校卫生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都确立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虽然各高校相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但由于健康教育资源极为匮乏, 而且缺乏系统的健教教材和专业指导, 很多大学生对健康防病知识仍缺乏深入的了解,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某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缺乏认识。有调查显示, 学生对传染病知识的整体知晓率普遍偏低, 普遍需要健康知识[9]。有些患结核病的学生, 出现症状后往往当成感冒或者其他疾病, 不能及时就诊;还有一些学生即使发现患病, 但由于担心退学或休学, 到非专业防治机构就诊, 对学校和同学隐瞒病情, 以致延误治疗, 同时又成为疫病传染源, 造成更大范围的扩散。健康教育的乏力, 学生健康认知的迷失, 无形中给学校传染病防控带来相当的困难。

3 高校传染病防控策略

3.1 建立高校传染病防控体系

3.1.1 完善并切实落实传染病管理制度

根据高校传染病暴发流行特点, 建议相关部门早日谋划制定高校传染病管理规范, 明确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职责与分工。一旦疫情发生, 做到有章可循, 有条不紊。张莉[10]对构建适合高校特点的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模型做了有益尝试, 值得参考。当前, 各高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重点是制定符合本地、本校实际的的传染病应急预案, 建立并切实落实疫情报告制度, 学生晨检、缺课原因登记、因病休学退学登记、学生健康体检等。

3.1.2 畅通传染病管理网络

科学、规范的信息管理网络能够及时掌握和处理学校传染病发病情况, 提高学校对传染病的预警和反应能力。将管理网络分为日常状态和应急状态两种模式。在日常状态下, 以班做为一个信息单位, 建立辅导员班级负责制, 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人, 及时将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 做到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在应急状态下, 启动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 及时控制传染病在校园内播散。

3.1.3 实现传染病长效监管

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学校三方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各司其职并相互协作, 逐步形成学校自律、教育主管、卫生监督及社会监督的高校传染病长效监管模式。监管部门可以结合传染病发病的季节特点组织开展工作, 对学校主管人员, 尤其是校医院工作人员及疫情报告人等重点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

3.2 做到传染病防控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 注意抓好几个重要环节

3.2.1 严把新生入学体检关

校医疗单位应认真做好新生入学体检工作, 遵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把关。对不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 提出休学或退学建议;对于查体中发现符合入学条件, 但又是阳性感染者 (如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 , 或有重大疾病史、慢性病史等, 要进行登记备案, 对重点学生求学期间进行档案跟踪管理。

3.2.2 充分发挥医疗单位哨点功能

校医院或卫生保健室的积极履行监督保健职能, 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对传染病保持高度警惕, 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一旦发现有异常状况,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加强对已患病学生管理, 做到有效隔离, 积极施治, 并对其密切接触者彻底排查, 其密切接触环境进行终末消毒。学生痊愈后, 需出示相关部门开具的复课证明。

3.2.3 搞好校园后勤保障

要保持学生生活、学习场所整洁卫生, 确保校园食品及用水安全。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人群密集场所要经常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流通。蚊蝇繁殖季节要进行经常性消杀工作。

3.3 系统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16.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报告 篇十六

【关键词】 传染性疾病;流行特点;防控

【中图分类号】 R18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9-0975-01

一、传染性疾病的历史危害

自人类发现微生物以来的几百年历史中,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历史上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性感冒、结核、黑热病等的肆虐都曾夺去了数以万计人的生命。从认识传染病的那一天起,人类同传染性疾病的斗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疫苗的研制、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中西药的临床应用,使得大部分传染性疾病得到效的遏制,一部分传染病已经被扑灭,传染病发病总体趋势逐年降低。

二、近年微生物所致传染性疾病的新特点

1、新发性传染性疾病不断肆虐,危害巨大。

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研究和微生物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全球环境、气候等的变化、临床抗生素的滥用、微生物物种自身的变异和进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新的微生物种不断被发现、一些新的变异微生物种属不断产生,其中很多病原微生物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据统计,近30年来,世界范围内近40多种新发传染病被发现。其中大部分是寄生于家畜或野生动物的微生物,通过某些途径传给人类,比如各型出血热,莱姆病、O157大肠埃希菌感染等。小部分是由原来不致病或致病性较弱的微生物突变而来,比如O139型霍乱、流感病毒大流行株等。而新发现的传染病中,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等其危害之大举世震惊。仅近十年而言,2003年席卷整个中国的冠状病毒变种所致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2009年发源于墨西哥、美國等地迅速席卷全球造成全世界恐慌的甲型H1N1流感等不但夺去了数千人的生命,也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恐慌、留下了阴影,同时给国家财力、物力、人力资源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2、传统传染病死灰复燃,重新肆虐。

在同传染病的抗争中,由于人类积极研制和采用各种疫苗进行免疫接种,结核、霍乱、鼠疫、流脑很多传统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天花、脊髓灰质炎等一部分传染病已经灭绝或行将灭绝。疟疾、血吸虫等曾经危害严重的传染病,虽然临床没有有效疫苗防治,但由于当时传染病基础防控体系健全,全民防控意识较高,以及一些有效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其发病一度曾逐年下降趋势,这些措施为挽救人民生命和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几十年来,伴随着农村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农村旧的合作医疗体系的已经不复存在,受国家新型城乡合作医疗制度推行时间较短、制度不够健全、资金、医疗人材严重不足以及人们对传染病防控意识淡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随着时间的流逝,从免疫学角度来讲,人群本身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会呈自然不断降低的趋势。因此,上述历史上危害人类巨大的传染病近年有呈逐渐上升的态势,布鲁菌病等传染病的发病甚至年年攀升,发病势头至超越了历史。

三、传染性疾病防控思路

1、健全防控体系,普及防治知识,提高全民防控意识。

近些年来,面对SARS的突如其来,甲型H1N1流感的集中暴发,国家在防控传染病的流行中,暴露了公共卫生体系的脆弱的一面: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没有健全的传染病防控体系,处置突出传染病工作中各级行政部门信息沟通不够充分。长久以来,我们的社会对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做得很少,社会上大多数人对待传染病都存在重治轻防的错误认识。与此相应的是:政府对公共卫生投入的相对数目在减少,投入结构极不合理,公共卫生支出在城乡之间的分配差别过大,农村疾控体系过于薄弱。要改变这些现状,搞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除了政府部门加大投入,健立完善的疾病防治体系外,通过各种渠道、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民中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民防控意识至关重要。

2、积极研发有效疫苗。

在传染病的预防中,免疫预防是一项投入最少,效益最大的疾病预防工作。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针对性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目前,据统计,在3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有22种疾病是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的。很多对人类危害巨大的传染病正是疫苗的研发成功,遏制了其持续的危害,甚至被消灭。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艾滋病、疟疾、结核病、呼吸道感染、腹泻等一些全球性主要感染性疾病仍缺乏有效的疫苗。对丙型肝炎、埃博拉出血热、SAS等新发现的传染病其疫苗的研发更是任重而道远。近40年来,随着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的发展,疫苗研制进入了新的阶段。采用人工变异技术制作的营养缺陷变异株疫苗、温度敏感变异株疫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造的基因缺失疫苗;保留疫苗中有效免疫原制成的亚单位疫苗等的研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些已获准临床使用,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传染病防治的曙光。

3、研发中医药制剂

17.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报告 篇十七

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会议、通知精神,我校认真开展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防控工作,从而保证了师生的健康,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正常有序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与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自查,现汇报如下:

一、明确目标、责任到人

学校成立了传染病防控小组。做好应急处置措施,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缓报,不漏报、不瞒报。

二、学习相关知识,加大防范力度。

1、加强了预防传染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集中开展了传染病预防知识和健康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同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利用校内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健康教育课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隔离预防措施,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使他们成为卫生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提醒同学们要注意饮食卫生,春季流行性感冒和肠道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学生不吃“三无”食品和生冷食品,不到校外流动摊点购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对全体教师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各位教师了解了学生常见传染病的特点、症状、潜伏期、消毒等常识,增强了预防各种常见传染病的意识,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和工作意义,保障了学校卫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18.停课对学校传染病防控的影响分析 篇十八

1 停课在控制学校传染病流行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学校由于人群集中、儿童免疫力未发育成熟, 且相互之间接触频繁, 极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蔓延和暴发流行。近年来, 中国部分地区学校传染病暴发事件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起数的80.2%~91.6%[2,3,4,5]。学校传染病不但影响青少年身体健康, 而且可能将疾病带回家庭传播给其他家庭成员, 引起疾病在家庭和社区内传播与扩散, 导致疾病的社会传播。由此, 做好学校内传染病的发生与蔓延工作, 对传染病的防控至关重要。

虽然疫苗与抗病毒药物的应用能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减少发病人数, 但在不明疾病突发流行或流感大流行前期, 由于没有对应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 因此使用一些非医学手段是很有必要的。而在这些非医学手段中, 停课是最常用的[6]。WHO给出的停课通用守则表明, 在疾病的人群感染率不大于1%的理想状态下, 停课可以降低30%~50%的高峰感染率[7]。另外, 停课也可以降低10%~30%的总体发病率[8]。停课不但对学校儿童的保护效果明显, 而且对整体人群的保护也有作用。有研究表明, 停课可以降低13%~17%的累计总体发病率、18%~23%的儿童累计发病率、39%~45%的高峰期发病率及47%~52%的儿童高峰期发病率[6]。1918年, 美国和澳大利亚在流感大流行期间, 实行了包括停课、禁止集会、关闭教堂、戴口罩、消毒保健等一系列非医学措施, 这些干预措施在美国降低了10%~30%的整体累计发病率及50%左右的高峰发病率, 在澳大利亚降低了38%的总体累计发病率[8]。

发病率的降低是停课最大的积极作用。发病人数的减少不但降低了卫生支出, 而且保护了人民健康[7], 缓解了因高峰期患者就诊需求导致的对卫生服务系统的压力, 缓解了卫生服务的饱和运转程度, 利于患者接受治疗, 也利于医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医院维持正常运转。同时, 也为疫苗与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争取了时间。

2 停课的负面影响

2.1 社会经济方面 研究表明, 在英国超过16%的劳动力为未成年人的主要照顾者, 停课1周花费 (2~12) 亿英镑;停课12周, GDP将下降0.2%~1.0%[9]。在美国, 停课1周导致教师损失工作5 d, 非教师工作减少2.5 d, 停课12周, GDP将减少6%。GDP的损失是疫苗或抗病毒药物研发费用的14~21倍[10]。但从社会远期效应来看, 开展包括停课在内的综合干预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研发需要时间, 如果错过了控制疾病流行的黄金期, 将造成许多人员感染, 会加重因疾病产生的损失, 包括医药费的经济损失、劳动力损失及人民健康的损失。

2.2 个人收入及工作 因为照顾孩子而缺勤的家长, 收入和工作都会受到影响。在北卡罗来纳州, 学校因流感停课10 d, 对此, 只有10%的家长反映需要特别应对, 因为在北卡罗来纳州有50%以上的家庭有全职太太或居家成年人[9]。而在工作率较高的城市或停课时间更久的情况下, 需要特别应对的人也会更多。2006年9-10月对美国全国范围内1 697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 学校停课3个月, 86%的受访者表示需要对停课采取特殊应对来确保有一个人在家照顾孩子[11]。同时, 长期停课对低收入家庭存在着较大的影响。停课3个月, 受访的91户低收入家庭中有93%的家庭表示会有经济问题;有64%的中层收入家庭表示会有经济问题。停课1个月, 84%的低收入家庭, 37%的中层收入家庭表示会有经济问题[11]。

2.3 对卫生系统的影响 由于女性是许多国家卫生服务系统主要的劳动者, 所以, 停课会对卫生服务系统造成巨大的影响。Sadique等[9]的研究表明, 英国30%的卫生行业劳动力 (16%的社会总体劳动力) 是照顾孩子 (16岁以下的儿童) 的主要力量。Dalton等[12]研究表明, 在澳大利亚, 72名在卫生系统工作的受调查者中38%的人在停课期间会请假在家照顾孩子[12]。一份英国对5 000名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调查显示, 77%的受调查者为女性 (全国的医生护士中女性比例为78%) , 50%的受调查者有16岁以下的孩子, 21%的受调查者表示如果学校因流行病停课会请假在家照顾孩子[1]。

Sadique等[9]的研究显示, 在卫生服务系统缺勤的高峰期, 缺勤率可能达到45%, 其中30%是因为停课。由此可见, 停课对卫生服务系统的影响非常大。在疾病多发的季节, 医院的病床闲置率非常低, 医院运转负荷很大, 此时每名工作人员的缺勤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 如何平衡因疾病流行而增加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因停课而减少的卫生服务资源是关键。

2.4 社会公平与伦理问题 美国等国家有许多依托于学校的社会援助项目, 如学校午餐计划和早餐计划项目分别包含290万、89万儿童, 为困难家庭的孩子提供免费或低价的食物[11]。如果停课, 这些项目将会终止, 对低收入家庭及孩子等弱势群体不利。美国一项调查显示, 25%的受访者接受免费午餐或早餐, 其中34%的人表示免费午餐或早餐终止3个月会是个问题[11]。

13岁以下儿童的自我照顾与危险行为 (同辈间欺辱、吸毒、饮酒等) 具有相关性[13], 也就是说, 长期停课会使儿童因缺乏管教而误入歧途的可能性增加。成年人有时会高估儿童的自我照顾能力, 留儿童独自在家 (低收入家庭居多) 。研究表明有许多低收入家庭及少数民族背景的学生在长假之后辍学[13]。说明停课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更大, 这会加剧社会的不公。而且停课会使一些儿童脱离教育, 导致加入不良团体的可能性增加。

2.5 其他 停课会影响教育的连续性, 停课3个月时, 95%的家长会辅导孩子功课, 其中47%的家长表示需要帮助[11]。在升学压力大的中国, 停课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会很大。国内有研究表明, SARS流行期间, 停课在家的学生以自学为主, 其主要困难为缺乏教师指导、耽误学习和学习态度松懒[14]。

停课作为抑制传染病流行的措施也会给学生与家长造成上学危险的印象, 可能会有家长不愿再送孩子上学;教师也会担心被传染, 并会造成社会恐慌。

3 如何让停课发挥最大作用

3.1 停课的时机 虽然在疾病流行期间停课已经是常用手段之一, 其对疾病流行的抑制作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 但也有许多案例显示停课的效果不佳。2008年3月香港因流感而停课2周, 但因为停课时已经过了发病的高峰期, 停课后的疾病流行情况与以往没有明显差别[15]。1957年流感在法国大流行, 卫生官员害怕因停课造成恐慌, 直到学校的病假率达到50%~70%才停课, 致使停课基本没有取得任何作用[16]。

2000年6月, 以色列因教师罢工而导致全国停课2周, 此次停课正值流感发病高峰, 停课期间与停课之前的2个星期相比, 内科就诊率降低22%, 急诊率降低43%, 提示停课对发病率有影响[17]。

对1984-2006年间法国3个不同放假模式的地区调查发现, 在放假期间, 儿童间接触减少25%, 与成人接触数据不明。在流感流行期间, 如果学校持续开课, 流感发病率上升16%~18%;如果学校前瞻性停课, 则总的发病数将减少13%~17%, 高峰期的发病率将减少38%~45%[16]。

以上数据说明, 停课时机对传染病防控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研究表明, 在总人口发病率达到1%以前停课, 效果最大[18];当感染率达到20%时, 停课基本没有效果[1]。

3.2 停课的实施 为了能在疾病发生的早期阶段停课, 达到预防目标, 就牵涉到触发标准和停课的具体实施等一系列问题。依据什么标准来实施停课、在多大的范围内实施、停课持续多久、在停课期间采取哪些综合措施来确保干预成功等, 都是影响停课效果的因素。

停课的触发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学校出勤率来决定是否停课的方法会使停课迟于疾病的传播, 使停课的效果不明显。依据病原学的鉴定来确定是否需要停课似乎是最可靠、最灵敏方法, 但类似于H1N1流感病毒, 每季都会变异, 类别太多的病毒, 加上灵敏的测试方法, 会使停课长达数月[1]。

停课的实施有2种方式:一是依据当地情况由地方长官实施停课, 就是在某校或某一特定区域出现了某种流行病的传播则实施停课, 这种方法依靠当地的疾病监测, 会有灵敏度低和反应迟缓的缺点, 意味着学校关闭动作迟缓, 不能达到预防目标, 而且有假阳性的可能;另一种方式是全国同步, 这种方式具有简单一致性, 准确度较高, 健康效益比地区停课要大很多, 但依据国家的疾病监测数据比较粗略且不具备地方特点, 停课的区域更大, 时间更长, 成本相应也高很多[19]。

什么时候恢复上课也是个需要斟酌的问题。随着学校的复课, 之前的社会隔离效果就会消失。1918年秋天, 美国有许多城市发生干预措施停止后, 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的现象。所以, 恢复上课要在人们具备了相应的免疫力之后, 不管这免疫力是通过隐形感染还是疫苗注射获得[1]。血清阳性率检验是最可靠的检测方法。还有一种方法是学生接种疫苗后再复课。也有研究认为, 在学生感染率低于1%时就可以复课了[19]。

统一的停课政策对停课效果也有影响。1957年法国因停课政策不明而使停课混乱没有效果的例子说明了停课缺乏清楚、一致的决策步骤会不利于政策的实施。在欧洲有许多教育组织, 只有少数组织有指挥和控制中心能够做出整体决策, 更多的组织是分散的决策。在美国, 地方也有对教育决策的自主权, 导致停课的决策得不到充分的执行, 有组织或地方政府拒绝执行, 而降低停课的效果, 并且更易造成社会混乱[16]。

3.3 停课期间的干预 停课能够阻止疾病传播的根本原因在于减少了儿童之间接触, 使之相对孤立起来, 所以停课期间的儿童活动会直接影响停课的作用。如果停课期间儿童间接触或儿童与成人接触更加频繁, 那么停课就失去了意义[6]。这就需要家长安排好停课期间儿童的生活, 减少他们与外界的接触。此外, 如果政府安排好社会福利工作, 扩大慈善帮扶范围, 可以减小停课的副作用。在停课期间, 综合使用其他干预措施, 也可以增强停课的效果。如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使用, 禁止集会, 建议人们佩戴口罩, 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 减少人员流动等。有研究模型显示, 在特定情况下, 综合运用各项措施可以取得比单独运用各措施的效果之和更大的效果[18]。但是, 如果这些措施针对的对象单一的话, 那它们起的协同作用就比较少, 比如让接受了疫苗的学生再停课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综合措施的采取是为了进一步减少人们的接触密度, 减少疾病传播机会, 所以宜覆盖社会大部分人群。

4 进一步开展停课对传染病流行影响的研究

国内就停课对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所起作用越来越重视, 国家先后颁布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 防控诊疗方案 (2003年) 》、《防控禽流感及学校传染病紧急通知 (2005年)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2009年版) 》、《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 (试行) 》等, 湖北省也颁布了《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预警工作方案 (2009年) 》, 对学校发生相关传染病的停课标准进行了明确和规范。

但国内对学校停课对传染病控制方面学术研究还较少, 对学校停课与传染病发生、流行及其他防控措施之间相互关系需进一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详细的学校流行病暴发调查 (包括暴发前、暴发过程、暴发后) , 同时详细调查学生家庭情况, 这不仅可以提供健康收益的信息, 更可以使我们了解疾病在学校传播以及学校与家庭间传播途径。家庭调查可以用于将学校暴发案例外推。

上一篇:社区爱绿护绿倡议书下一篇:本人意见范文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