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来职业的建议

2024-10-11

对未来职业的建议(共9篇)(共9篇)

1.对未来职业的建议 篇一

对学校未来发展走向的计划和建议徐玲

一、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乃学校之根本。好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而如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都在不断思索的问题。从以往和这段时间的教学经历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针对教学上的建议,还望校长见教。

1、由于目前学校各个班级层次的学生水平参次不齐,要以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难免有些偏颇,然而家长对学生学习成绩迫切提高的要求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将学校的教育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然后让家长和学生根据自身不同要求选择:

糼儿教育------以剑桥预备级和一级为主,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开发早期语言教育,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低段教育-------以剑桥二级及以上,小升初为主,渐渐培养学生除听,说外的读写能力,和应试成绩

高段教育(基础块)--------以新概念一、二册为主,全方位的提高听,说,读,写,译,试的能力。

高段教育(中学应试块)---------(考虑开设)以公立教材为前提,以考试资料包为教材,传授解题技巧,解析考试动向,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成绩。

那么根据我们清晰的分位表,学生若是想提高兴趣或是

综合能力可以选报剑桥或新概念班,但若是要提高成绩,选基础教育就效果较慢,我们就可推荐考试班。

2、学校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寒暑假除外)。由教学主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分派幼教组长,低教组长,高教组长。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教学反思,教师心得体会讨论,教师教学,专业素养交流共享。

3、引进公立学校教材,教师用书,教辅及试卷,供教师研习讨论。只有和公立学校接轨而后高于公立学校我们学校才能真正保持长青。

4.定期去不同的公立,私立,培训学校参观,交流,学习。没有学习就只会停滞不前,所以只有培养教师,以教师为本才能保持教学的常新与活力。

二、提高教师积极性

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每3月开展教师专业素养大赛,促进教师间良性竞 争和学习氛围。对考试前三名的教师给予如浮动工资系数或一次性奖励等

每6月开展教师教学大赛,以说课形式为主,还

包括模拟电话教学,家长会等。对考试合格的给予如浮动工资系数或一次性奖励等

2、对中表现合格的教师或管理人员给予年底分红,切实地让员工体会到做主人的感觉,提高教师的积

极性。

三、管理

加强学校管理,使学校走上正规化,首要做的就是明细工作细则。如:

明确校长,教学主管,教师等工作职责:

公布每月账表及打印教师个人工资,做到账目清晰透明;

单独拿出前台咨询一块,使教师有更多时间研习教材。每半年制定、打印、宣布下半年工作计划,使教师知道 学校进展,学校也更好地推动计划。

四、招生

招生是一个学校运转的前提,除了优良的教学质量和良好的口碑外,我们还可以多研习市场,了解市场需求,打开市场盲区。

比如:目前我们的教学大多处在基础教育上,虽然我们定位在中小学生上,但由于教材的脱节和师资的缺乏,使我们一直未能打开中学市场。那么配备合适的考试教材和水平较高了解中学教育的教师就是我们做这块的前提了。

以上就是我对学校未来走向的一点建议,有考虑欠周详的地方还望刘校长见谅!

2.对未来职业的建议 篇二

央企层面上, 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 中央改革领导小组分赴重庆、济南、黑龙江等地进行密集调研, 山西、甘肃、陕西等地国资国企改革意见相继出台, 国企改革开始全面加速。随着“国企改革路线图”日渐明晰, 央企改革步入正轨。继中石化率先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 中海油、中冶、中石油等多家央企也相继成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改革思路也日趋成熟。

地方国企层面, 资产证券化、引入民间资本、探索员工持股是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操作手段。全国31个省份在2015年地方两会中都提出了地方国资改革的蓝图。截至2015年3月, 除吉林、福建、内蒙古、西藏、新疆外, 其余26个省市相继出台了相关国资改革方案或措施, 主要包括国资管理和运营体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治理结构改革、职业经理人制度、股权激励等内容。

二、目前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部分的国有资产定价过高, 民营资本准许进入口径有限

民营资本在参与混改时对非国有资本产权保护存在疑问, 担心改革以后被国有资本控制。虽然国有资产流失引人关注, 但须同时关注改革是否存在民营资本流失的问题, 比如国有母公司转移或掏空混合所有制子公司就有可能导致民营资本流失。

中石化销售公司的出售价格, 达到了新增注册资本的12.5倍。一些相关能源企业并不能有足够现金收购股权。如此高的溢价融资, 对参与的投资企业的现金筹集能力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其进展报告显示, 至少有一家投资者由于资金筹措等原因未足额向销售公司缴纳增资价款, 而且目前中标的25家企业或机构中, 只有8家是有民企背景的企业, 合计获得了中石化销售公司约7.53%的股权, 混改实际效果被稀释。因为中石化作为上市公司, 有广泛的融资渠道, 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并不是融资, 而是希望新股东来改善治理结构、提高国有资产营运效率并共同推动新业务。

2. 增发以项目融资为主, 且多卖出不良资产以改善企业现金流

某些西方国家在实行混合所有制时并不是盲目向社会招收各类投资者。例如在东西德合并时, 其国有企业会在全球范围内向行业内一些大型公司发出邀请函, 希望它们参与改制投资从而达到改革成效。在此次改革吸收的各类投资者中, 财务投资者往往过多, 而仅有资金优势是不会为这个企业带来长期稳定发展的。

中石化销售公司混改的合作方式就以资本融资形式为主, 这是一种“重资本”的合作模式, 给不具备现金流优势的中国民企能源企业的加入设置了资本壁垒。八家民企或外资控股的机构中仅有新奥能源投资公司是有能源背景的。拥有资金优势的投资方却不具备石油产业经营经验, 很难完成自身协同效应的产生, 更多是金融性投资。

3. 员工持股计划中可能存在贱卖国有资产、分配不均的问题

这一轮“混改”的主体是央企和大型地方国有企业, 它们是国有资产的代表。完善员工持股计划及操作办法, 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如果处理不好, 很可能变成新一轮瓜分国有资产的高潮。

在这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当中, 员工和经营者认购公司股份是不合理的, 因为它不遵循按劳分配原则。从国内的实际情况看, 国企改制采取员工持股, 基本上是按照权力大小分配, 换句话说就是管理层持大股, 中层持中股, 员工持小股。有人认为如果不这样国有企业的人才就会流失, 尤其是在金融行业, 所以要给他们高收入, 给他们股权。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这些企业领导人的岗位可能并不是通过市场化选聘, 如果是由行政任命那么就无需强调自己的收入一定要市场化。

三、对未来混改发展的建议

1. 促进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独立

根据公司治理的原则, 董事会主席负责召集人, 但这并不说明他可以独断专行。中国很多国有企业经常出现“一锅端”的现象, 就是因为我们把大权赋予给董事长。董事会必须独立, 总经理也必须是独立的, 而不是由董事会、董事长来代行经营者的职责。在高管人事调动方面, 要根据企业家能力遴选高管, 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 而不是依赖行政任命。

在这方面, 中石化也释放出了积极信号。比如让独立董事、外部董事、职工董事加起来高于国有大股东;部分国有股改为优先股, 让外部股东获得更大投票权等。优先股可以优先清算、优先分配, 且固定分配, 对国资保值增值有好处。

2. 让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在公平的条件下竞争

政府应该减少对国有资本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支持, 应该让市场决定谁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目前, 非国有资本进入国有企业通常只能做小股东, 并没有话语权。必须通过公平竞争, 让它们也可成为大股东。

吸纳非国有资本入股国有企业时, 在上市公司层面, 按照市场已经发行的价格进行;在非上市公司层面, 国有资产转让的公允价格也可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发现。对国有资产定价时, 利益相关方要回避参与决策。出于保护国有资产不被贱卖但又基本符合其公允价值的考虑, 应建立一个包括资产监管部门、主办机构、企业管理机构和独立学者的独立委员会来评估和选择战略投资者。避免简单地以价格确定战略投资者, 因为价格高的企业可能并不总是合适的。如中石化销售公司成立的独立审查委员会在审查的潜在投资者时基本做到了公正、透明。

3. 探索多元化融资方式

目前国有企业应该从股权多元化模式和股权激励机制即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基本混合所有制改革。但在实施股权多元化时, 不能仅依靠项目、财务融资, 更应该重视股权融资。国有股权回报股息的压力很小, 因为股权融资是募集股权资本, 这可以加强国有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如果拥有特定资源的战略投资者入股, 可使用其管理能力、市场份额、政府背景、和技术资源优势, 产生协同效应, 实现快速增长。

国有企业应该从股权多元化模式和股权激励机制即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进行基本混合所有制改革。但在实施股权多元化时

在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当中混改国企应当优先考虑能够为公司带来技术、管理、市场、新业务的战略投资者。

4. 员工持股计划稳步推进, 避免大跃进

比较稳妥的做法是在基本实现混合所有制之后, 再推进管理层和员工的持股计划。因为在薪酬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来激励的情况下, 可以建议他们通过产权交易所来购买国有股和其他社会资本减持或转让的股权。

四、结论

1. 多家民营、金融企业联合参股国企

“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民营资本入资国有企业”是之前大部分投资者的普遍观念。但是参考中石化的混改公告, 可以看出中石化销售公司的混改实际上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一些私人投资、中国和外国企业合作、金融公司和工业资本的混合载体, 提供了一个“共同参与”示例。目前, 许多民营企业与金融企业携手投资非上市国有企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国内外许多基金公司投资这一轮混改, 创新性的描绘出私人公司公开发行基金入股非上市公司的模式。

混改国企大多是采用多轮竞争性谈判的方式来遴选这些民营或金融投资者, 潜在投资者根据本次引资的进展先后提交非约束性报价及约束性报价。这是相对于九十年代国企混改最耀眼的特点之一。这也为以后其他国企的改革评审提供样板, 这些都丰富了对中国国企混改内涵的多元化理解。

几轮的方法选择、竞争性谈判, 由潜在投资者根据这项投资的进展已经提交非约束性报价和绑定。

2. 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的实施为企业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除了中国平安2015年年初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以外, 招行4月11日宣告的员工持股计划, 在国有或者国有控股银行至今没有一家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的情况下, 不仅是国有银行混改的示范, 更是员工持股计划改革的参照。这种激励员工的募集资金方式将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的青睐。但是, 通过与民营企业员工持股计划的对比, 容易发现国有企业的计划设计模式单一, 条款繁琐, 不够灵活, 并且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还需要和具有私有化基因的民企学习。

3. 场外市场中产权交易中心、股权交易中心的作用值得关注

各地股权、产权交易中心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 为国有问题资本的私有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有利于企业的并购, 重组, 与一级、二级市场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了互补。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受到了较小规模的国企, 国企子公司的青睐, 中介机构帮助形成了较好的询价, 议价机制。需要注意的是产权交易所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的作用, 它成为股票交易所外一个有效的平台。

4. 部分国企借壳上市成多元化混合所有制企业

除了仪征化纤、中安消、绿地集团通过大规模入股国企实现上市以外, 中国南车和北车通过新设合并作为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整体上市, 一汽集团也筹备着通过借壳一汽轿车吸收合并一汽夏利的方式实现整体上市, 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扭转亏损。

5. 国有企业混改与反腐打虎相结合

在党中央反腐的大背景下, 本轮国企混改中也不可避免的融入了这种政治元素。广晟有色完成了与广晟资产等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后, 两家公司的高管纷纷落马, 同时也牵扯出稀土产业存在诸多的问题, 如走私, 定价问题, 贸易制裁等。广晟有色作为国内较大的国有稀土厂商, 其公司治理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值得重视;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建一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正接受组织调查, 同时一汽集团在汽车销售、资源配置领域腐败问题也浮出水面;中石油、中石化和华润等企业的高管腐败案在混改期间不断败露, 也说明有些国企高管为了自身利益而攫取国有资产、践踏国家利益。由于更加强有力的角色——中纪委的间接参与, 本次混改也及时制止了出现关联交易、贱卖国有资产、管理层谋私利等行为发生, 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 使对混改企业管理层选举任命的重视达到了新的高度。

五、结语

通过对2014年以来混改情况的分析, 发现目前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群体是“数量型”, 而非“质量型”。现在, 公司的股份制改革已经在全国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国有企业中开展, 央企及其子公司吸纳非公有制资本的企业的数量已经占总数的52%;全国的上市公司中混合所有制公司超过80%。石油石化、民航、电信、建筑、建材等行业央企的主营业务资产大部分已注入上市公司, 各地方国资委也纷纷推出混改具体操作方案, 从这个角度看, 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处于主要地位。

与90年代末的改革不同, 这次改革中不管是引入战略投资者, 还是进行股权激励, 或推进董事会改革, 都直指一个核心目标--“效应”。根据十八大的精神, 当前的目标首先是完善国有企业改革以管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二是建立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三是推动混合所有制开展, 包括职业经理人、员工的股权激励机制改革。但是以管理质量和效率为指标与国内外标杆企业相比, 混改企业的整体差距仍然很大, 经营效率仍需提升。

参考文献

[1]邱霞.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分析[J].西部论坛, 2015, (2) :33-39.

[2]黄群慧.新时期如何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J].行政管理改革, 2013, (12) :49-54.

[3]朱光华.过渡经济中的混合所有制[M].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9

[4]彭陈.员工持股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影响的探讨——以安徽海螺集团为例[J].中国市场, 2014, (31) :25.

3.对未来职业的建议 篇三

450亿美元外汇储备注资两大银行当然是最富戏剧性的,但真正具有现实意义的是另一个问题:注资是为了什么?

国有银行改革,粗略来说,可分为财务重组、完善银行系统内外部监管、和银行改革配套的财税综合措施“三部曲”。一位经济学家概括得很简洁:450亿美元外汇储备注资仅仅是“财务重组”这一序曲中的一段华彩旋律而已,并不是核心的东西。

核心的东西,根据十六大的精神,是国有银行先改制后上市,形成比较完善的治理结构,注资只是服务于这个核心内容的一个方法而已。那么,450亿元美元注资是否能很好地为这一核心内容服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主任巴曙松博士给出了一个分析。

国有银行的改革实际上是在“内外相逼”的形势下开始的。内,是指国有银行坏账高企,效益低下;外,是指按WTO的要求,在2006年中国就要全面开放银行业。未来的中国银行业能不能找到一个在内外夹击的形势下应付裕如的对策?两位旅美华人经济学家,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田国强教授和明尼苏达大学王一江教授提出了自己视角独到的建议。

4.对未来职业规划的作文 篇四

关于未来职业的问题的出现,大致可以追溯到十年前。在什么都不考虑的情况下,在那时,也许是源于对当时老师的崇拜,我想成为一名教师。后来升入初中,随着眼界的拓宽,我开始向往自由职业。在那时,我对于自由职业只有一些模糊的概念,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只是片面的认为那样会很自由。直到上了高中,才开始认真地了解关于职业的信息,开始广泛的阅读各种书籍,开始全面的了解不同职业的不同信息。

在开始职业规划之前,我必须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冷静的剖析,理性的`思考,我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及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个更透彻全面的认识。

我的职业兴趣是成为一位心理医生。强烈的兴趣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工作方面,这句话同样适用。只有对自己的职业充满兴趣,才能在工作中投入百分百的热情去努力拼搏。

在高中的学习中,并没有直接对心理学方面的学习,但经过三年的高中学习,我的知识得到了充实,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语言能力,思维分析,逻辑推理等方面也同样取得进步。这一切的一切都为我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有很多职业都在选择范围内,但我最终选择了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并不会像医生一样在短时间内给病患以明显的治疗效果,“药到病除”通常并不适用于心理医生。然而,和医生一样的是,心理医生都必须有一颗善良,博爱,同情之心。与此同时,他们必须要有理智,智慧的头脑。

5.对未来职业的建议 篇五

摘 要: 礼仪无大小、无轻重、无缓急,代表着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修养,是人这一生一直用到的一种表现自己的形式。

关键词: 商务礼仪 未来职业 职业教育

中国一向是礼仪之邦,礼仪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会见亲朋好友或者是与人打交道,都离不开礼仪。礼仪被认为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表现,一个人若毫无礼仪可言,那么他在学习或工作时都将不会很顺利,因为没有人愿意和这样一个人相处。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礼仪的重要性。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所谓礼仪,就是人们维持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而研究礼仪,遵守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个人修养、风度和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与尊重程度。礼仪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沟通人们之间的感情,感受人格的尊严,增强人们的尊严感;其次,它有助于发展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的友谊。在国际商务交往中,遵守国际惯例和一定的礼节,有利于公司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展现中国礼仪之邦的风貌;最后,健康、必要的礼仪可以赢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广交朋友,避免隔阂和怨恨。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彬彬有礼,待人接物恰如其分、诚恳、谦恭、和善,必定受到人们的尊重。

一、塑造形象,赢得赞誉

商务礼仪能展示企业的文明程度、管理风格和道德水准,塑造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一个人讲究礼仪,就会在众人面前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一个组织的成员讲究礼仪,就会为自己的组织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公众的.赞誉。现代市场竞争除了产品竞争外,更体现在形象竞争。一个良好信誉和形象的公司或企业,容易获得社会各方的信任和支持,就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所以,商务人员时刻注重礼仪,既是个人和组织良好素质的体现,又是树立和巩固良好形象的需要。比如,工作时间应穿着职业装,男性以西装为宜,西装的口袋里不得乱装杂物,以免变形,影响形象。从礼仪的角度看,着装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穿衣。它是着装人基于自身的阅历修养、审美情趣、身材特点,根据不同时间、场合、目的,力所能及地对所穿的服装进行精心的选择、搭配和组合。在各种正式场合,注重个人着装的人能体现仪表美,增强交际魅力,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使人愿意与其深入交往,同时注意着装也是每个事业成功者的基本素养。从某种意义上说,商务礼仪已经成为建立企业文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商务礼仪最主要的是可以提高个人的素养,比尔·盖茨说:企业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进而到企业,就是企业形象的竞争。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素质,可见一个人的素养对企业的发展是多么重要。在不同的交往活动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而面对不同的人怎样进行交往是一门艺术,如何让人感到舒服,却又没有拍马屁的嫌疑是非常关键的。最后便是有助于维护企业形象。

二、传递信息,展示价值

在商务交往中,个人便代表整体,个人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是企业的典型活体广告。礼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规范各种行为。商务礼仪可强化企业的道德要求,树立企业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道德是精神的东西,通过人的言行举止,通过人们处理各种关系所遵循的原则与态度表现出来。商务礼仪使企业的规章制度、规范具体化为一些固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对这些规范起到强化作用。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既体现了企业的道德观和管理风格,又体现了礼仪的要求,员工在企业制度范围内调整自己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在固定的商务礼仪中自觉维护和塑造着企业的良好形象。比如,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都会被视为有失体面。说话客气,注意身份,说话时神情矜持和蔼,面带微笑。随便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

三、沟通感情,协调人际

如今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形成,各国间的联系加强,商务往来增多,如何才能在众多的企业中脱颖而出,除了需要卓越的能力外,还要掌握有效沟通技巧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建立良好优雅的企业形象,此时,商务礼仪便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商务往来中,任何一个表现都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结果。

良好的礼仪可以更好地向对方展示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她往往决定了机会是否降临。比如,在公司,你的服饰适当与否可能就会影响到你的晋升与否和同事关系的好坏;带客户出去吃饭时你的举止得体与否也许就决定了交易的成功与否;在办公室不雅的言行或许就使你失去一次参加老板家庭宴请的机会……这是因为礼仪是一种信息,通过这个媒介表达出尊敬、友善、真诚的感情。所以在商务活动中,恰当的礼仪可以获得对方的好感、信任,进而推动事业的发展。人是不能脱离集体或组织单独存在的,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才能稳定、和谐。管理教父杰克韦奇说过: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现代社会是一个沟通的时代,沟通不再是一个谈判家的专利,而是每个人必备的能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快乐生活的源泉,更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工作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与人沟通及沟通的效果如何,一个人即使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管理技能,如果缺乏沟通能力,也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是很难取得成功的。交流有利于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有助于增进互相之间的理解与融洽。

四、守约遵时,恪守信用

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失约和超时都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须讲“信用”,按时做好。

有人说礼仪是繁琐的,是无用的。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一个毫无礼仪可言的蛮邦外夷是会被看不起的。懂礼仪代表一个人会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不敢说其自私与否,道貌岸然与否,但总体来说显示其较高的道德修养是必然的。换句话说,礼仪显示出一个人的城府,成功人士最终都是要学会礼仪的,因为这样才能表现其地位与荣耀。不懂礼仪的民族终究会走向灭亡,因为没有哪一个民族喜欢与野蛮人打交道。学习礼仪是人这一生最重要的一门学习课程,知书达理的人总是会赢得别人的好感,在成功的道路上也能走得更顺利。

从古至今,我国的礼仪规范就是中华特有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美德的体现。礼仪,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具有不衰的生命力。商务礼仪在中国日益重要。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谁能入乡随俗或者说尊重对方的礼仪,谁就能生存得更好。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产品数量成倍增长,第三产业蓬勃兴旺,商务活动日益频繁,人们在商务活动中需要学习、遵守一些现代商务礼仪规范,熟悉中国商务礼仪,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礼仪和禁忌,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礼仪行为,创造轻松愉快的商务环境。

参考文献:

[1]舒安娜著.现代交际礼仪.

6.对未来职业的建议 篇六

大学生对未来职业及收入期望调查报告

作 者: 学 院:商学院 专业班级: 年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1年11月25日

调查时间:2011年11月15日至2011年11月22日 地 点: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多种倾向,深度挖掘对其产生影响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以期引起调查双方对择业问题的反思,提前作好心理准备以应对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学校就业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调查任务:准确、系统地收集大学生的各种就业倾向,包括就业倾向的地区、企业性质、工作类型、工资要求等等。也希望通过对这些源于大学毕业生内心深处的资料的分析,能为大学生择业在择业过程中以及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的部门提供一定的借鉴。

摘要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研究的焦点之一,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但是国内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方面的调查研究较为罕见。我们通过回顾有关大学生就业相关文献,对五个学院发放二百多份的问卷调查,并结合国内外各学科相关理论研究,从而撰写完成了此次关于大学就业期望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期望;

目录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框架

二、调查结果阐述

(一)、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

(二)、职业期望状况

(三)、就业指导满意度

(四)、对工作环境和月薪的期望

三、建议对策

(一)致广大学生朋友的建议

(二)致高校的建议

(三)致用人单位、家庭和社会的建议

四、结束语

五、附件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的劳动力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把孩子送入大学,让他们接受高等教育。

受中国传统教育儒家思想的影响,接受良好的教育文化才是一个人加官进爵乃至成商成才的根本出路。然而,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和国家出台的大学扩招政策,导致了近些年人力资本市场的供需不平衡,供给远大于需求,从而使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矛盾逐渐突显出来。而且,今年来全球的经济波动如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无疑又使原本就供需失调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雪上加霜,企业裁员、沿海外向型企业纷纷倒闭,使劳动力市场的的需求大幅降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矛盾日益明显。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如何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了国家发展的前途。为此,在最近几年的“两会”上,很多人大代表都带来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方法和议题,大学生就业这一议题也成为与会代表讨论的主要问题之一。会后,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可见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视。鉴于此,国家还积极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及相关企业也给予积极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还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开设了资金援助。作为处在就业问题漩涡中心的大学生的我们,怎样能够从实际出发为当前的大学生们提供一个客观的就业动向指导就成为我们小组选题的焦点问题,而要想帮助我们自己从就业问题的漩涡中摆脱出来,就要先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以及大学生对未来收入的期望。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研究的焦点之一,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但是国内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方面的调查研究较为罕见。我们通过回顾有关大学生就业相关文献,对长清区十几所高校发放一千多份的问卷调查,以及有关新闻报告从而撰写完成了此次关于大学对未来工作及收入期望的调查报告。

二、研究框架

(一)研究方法

本报告在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了实证研究的多种方法。首先,利用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了关于大学生未来工作及收入期望方面的理论和数据;其次,用问卷对几所高校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数据分析,以及与往年数据进行对比,提出了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二)调查方法:

考虑到我们的时间、人力、财力有限,本研究采用了随机抽样调查,也就是问卷调查法,具体形式是利用问卷对长清几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三)研究内容

本调查报告对大学生对当下总体就业形势及有关收入的意见和看法,以及造成此就业形势的原因,如冷门热门行业,就业因素选择,就业地区选择,薪酬期望,企业吸引力,求职途径种就业形势的原因,引进相关人员的意见及态度进行阐述。

调查结果阐述

一、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

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在调查中发现,只有14.5%的被调查者对当前的就业状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没显著性差异,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就有显著性差异,冷门专业的学生比热门专业的学生更加关注就业前景。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在校园里,舒适、闲逸的生活和父母的绝对经济支持,使很多大学生忘却或暂时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很少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有些学生的确是每天都只是读书,缺乏对就业的准确和认识。

二、职业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因素的选择情况,发展空间、兴趣爱好成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首选,接下来依次才是薪水高低、城市位置、社会地位,男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在调查中还发现被调查者中有83.3%的被试认为“前途”比“钱途”更为重要,60.3%的被试愿意充当“鸡头”也不愿意当“凤尾”。以上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更注重工作的内在价值。

三、就业指导满意度

总体来看,受调查者对学校就业只带满意度不高。学生对学校就业部门的工作和就业指导老师的服务水平表示了不太满意的倾向。就业指导部门和相关老师的工作水平及服务质量,以及就业中心的服务项目和方式尚待进一步提高,需增强服务意识。

在调查的大部分项目中,表示满意的只占总数的30%左右而选则“一般”的调查者人数的近50%,还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学校就业指导和服务的情况。目前高校的职业指导服务项目还比较少,时效不大。在校大学生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她们也非常需要就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而目前高校的就业工作还停留在生源信息录入核对、就业政策咨询、毕业生遣派等常规工作上,对学生的职业辅导、咨询、有效就业信息的提供等方面的服务有待全方位的展开。

四、对工作环境和月薪的期望

大学生在求职中将工作的稳定性作为就直单位的首选,有超过二分之一的被调查者把“职业稳定”作为自己的首选;有四分之一的被调查者将“高收入”排在首位;由此可见,大学生在求职中更关注工作的稳定性,而对专业优势的发挥和今后的发展空间等问题考虑不多。另外,有约70%的被调查者选择月薪在2000-3000元之间,只有30%的被调查者选择的月薪为1000-2000元之间或3000元以上。由此可见,大学生们对工资的期望值较为客观。

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大学生要成功地进入就业市场,必须依靠自身的不断发展、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从上面三方面的分析表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呈现一下特点:

(一)多数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较低;

(二)大学生自我认识不够,绝大多数人没有明确目标;

(三)大学生对社会人才的需求了解甚少,另外,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不足,学生了解就业相关信息的渠道较少;

(四)大学生的职业期望更注重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因此,我们认为,根据上述特点,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大学生应该及早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建议对策

一、致广大大学生朋友的建议:

(一)大学生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生大厦的基础,大学四年是大学生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刻,所以大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人品人格,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为因自己的存在而使他人活得更好而努力。价值观是支撑人类生活的精神支柱,它决定着人类行为的取向,决定着人们的什么样的心态和旨意去开创自己的新生活,因而它对于人类的生活具有根本性的导引意义。通俗的说就是你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是一般意义上的品德、品格。你是否热爱生活?热爱他人?你是否诚信、敬业?你是否尊重和关心你的同事和客户?你是否拥有社会责任感和慈善意识?„„企业以及社会会根据你的价值观来判断你这个人可用不可用、可大用还是不可大用。

(二)大学生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做一个具体的规划。

(三)大学生要更新就业观念,努力提升个人能力。

大学生要转变择业观念。根据本次调查,大学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都表现出高度的理性,如在其择业标准的选择、对求职现状的认知以及对就业难原因的分析等都蕴涵着较高的合理性成分。但是,由于自身及其他方面一些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不少不切实际的地方,而这些观念确实与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形成了较大的差距。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劳动密集型是其突出的经济增长特征。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就业结构性难题是突出的,不可能提供足够的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而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由过去的精英型向大众化转变,大学生数量却呈几何倍数增长。两者相加就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大学生须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

二、至高校的建议

(一)学校在大学生上学期间应加强实践教育。

在积极引导、充分发展校内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向社会学习,实现教学、实践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分别设计相应的学分,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选修,从而有效地突破专业培养方案和学生课外活动各自为阵的传统格局,已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当务之急。

(二)大学课程应考虑重新配置。

高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和国家长期发展目标,适当进行专设置的调整。企业同时还可以让优秀的企业家或者成功人士到学校来兼职任教,让高校的老师去企业兼职,这样就可以使高校和企业的资源得到高效的配置,部分学校还可考虑与职业技术教育接轨,提供更多社会实践机会。

(三)完善高校的就业服务体系。

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学校也应不断地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首先,做好就业信息的提供和传递工作。其次,完善求职技巧的指导工作。第三,充当好就业协议达成过程中的桥梁作用。

三、致用人单位、家庭和社会的建议

(一)对于政府来说,应完善就业市场,建立信息网络。首先,放松对就业市场的管制。其次,对于大学生就业市场上的不规范的行为予以坚决惩处。第三,着力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努力整合各类就业信息,为大学生就业服务。

(二)对于社会来说,应给为广大大学生打造公平、公正、宽松的就业环境。

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来看,用人单位和社会舆论是约束大学生就业的重要社会环境。

与此同时,社会舆论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其功能是通过较为广泛的社会传渠道和积极的舆论引导,客观真实地记录大学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促进大学生平稳就业。舆论界在就业指导以及就业相关信息方面所做的工作可以看作这种努力的一部分。

结 束 语

本调查小组一行六人在经过一个星期左右调查后终于完成了这份汇聚了我们调查小组汗水与心血的调查论文,回首这一周多我们走过调查科研之路,可谓有得有失,喜忧参半,真应了邓小平说的那句话“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经过了我们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如今,我们的大学生就业调查已经完成并且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大学生对未来职业及收入期望调查报告》其主要贡献在于:

一、借助文本分析、访谈调查、问卷调查、文献检索等调查方法对当今大学生就业期望做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完成了具有较高信度效度的《大学生对未来职业及收入期望调查报告》。本调查报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和汇总,综合运用了多种学科对“大学就业期望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本就业调查对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五方分别提出相应的建议,有助于当今的大学生认识自己,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就业价值观;有助于高校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需求,从而能够有的放矢的指导和帮助广大大学生就业;有助于唤起全社会对当今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有助于为用人单位提供一个良好的借鉴,促使其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本次调查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此样本容量比较少,被调查对象有限,且覆盖面较窄。再加上我们小组调研时间、人力、财力有限,所以我们小组有地放矢的只针对山东济南地区的相关高校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较小。如果有更好更丰富的数据来源,应当可以得到更理想的结果,其理论贡献将更为突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也更大。另外,由于人本身的复杂性,所以,在应用时要结合行业、企业及环境变化等因素。

大学生就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的学科领域也非常广,但其影响力确实举足轻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了大学生个人的前途、家庭的幸福、用人单位的发展、社会的安定团结、国家的繁荣昌盛。对这一问题深入的调查,能够帮助我们在认识大学生就业问题上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本调查报告就是基于大学生就业问题,从一个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侧面展开调研,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信本科研调查报告能为高校和广大大学生朋友提供借鉴。

附件:大学生对未来职业及收入期望调查报告

亲爱的大学生朋友: 您好!为了更好地为大学生就业服务,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大学生就业期望情况的调查。填写问卷大概占用您5分钟。您的认真如实地填写将对我们的科研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数据,这是研究结果可靠性的坚实保证,回答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之分。您所填写的任何资料,我们将为您保密。您在此问卷上的作答,不会对您产生任何不利影响,所以请您不必有任何顾虑。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性别?()

A 男 B 女 2.您所在的年级(单选)()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你对自己今后的就业状况持怎样的的态度?()

A很乐观 B有难度,但能克服 C.很悲观,不知如何是好 D其他____ 4.在求职中最困扰你的因素是什么(最多可选择3项)()

A 学校就业指导不够 B 信息量少 C 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 D 能力不足 E 优势难以发挥 F 求职方法技巧欠缺 G 对社会缺乏了解 H 对企业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缺乏了解 J 其他____ 5.请问择业前您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什么?(单选)()

A经济收入 B个人发展机会 C.专业知识的应用 D生活环境 E工作的稳定性 F.其他_ 6.你对工资要求是每月:(单选)()

A 1000元以下 B 1000元—2000元 C 2000元—3000元 D 3000元—4000元 E 4000元以上

7.你认为我校2012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单选)()

A形势严峻,就业难 B形势正常 C形势较好,容易就业

D不了解

8.你认为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应加强哪些工作?(可多选)()

A加大就业信息发布密度 B多联系用人单位 C为同学多提供实践机会 D召开校友座谈会 E其他____ 9.你已有较明确的就业方向与目标吗?(单选)()

A有 B没有

10.你确定工作单位时下列因素中你最重视哪三项?(按照重视程度依次排列)()

A地理位置(所在地区经济状况等)B单位性质(国企事业、三资、民营等)

C社会地位(知名度、权力、规模等)D社会意义 E 薪金福利 F行业发展空间 G个人发展空间 H专业对口

I符合个人性格、兴趣爱好 G利于解决大城市户口 K其他____ 11.您对学校就业指导的满意度:()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D说不清楚 12.你对职业期望是什么?()

A职业稳定 B高收入 C工作体面 D其他 13.当你选择工作时,你最想进入的行业是(最多选三项)()

A IT与通讯业 B金融、证券、保险业 C商贸业 D电力、石化等能源业 E新闻出版业 F房地产业

G 医药食品业 H旅游交通民航业 I制造业 J 政府机关 K其它____ 14.您青睐选择哪些性质就业单位(可选一项或两项)()

A民营企业 B国营企业 C外资企业 D私营企业 E合资企业 F政府机关 G自主创业 H其他____ 15.找工作时你怎样看待专业和工作性质的问题?(单选)()

A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B可以与专业有关联性的工作,不一定对口 C专业与工作性质无关,先找一份工作再说 D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行业

16.你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单选)()

7.对未来职业的建议 篇七

一、真正做到把儿童当儿童对待

1.尊重学生的天性和个别差异性

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脑力劳动时, 一方面总想把教学教育规律机械的运用到学生身上, 而她们往往忽略了学生并不是一种抽象的存在, 而是现实意义上存在的, 是一个富有灵魂的独立个体, 是伴随着出生之后所具有的一种天性, 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积极的去找寻, 并且能够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或手段去尊重和发挥。另一方面教师往往只关注于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 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 而往往忽视了学生之间都是有差异性的, 每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想维护和实现的自尊感, 这也就意味着不同的学生通往这个成就可能会经过不同的道路, 教师要意识到这一点, 不能机械的为学生规定好固定的道路, 而是要遵从学生身上的差异性去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路径, 因材施教, 真正做到使教师的教学适应和发展每一个学生。

2.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

教师在理论上熟知, 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特征, 教育教学工作必须要适应并促进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 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在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时并没有遵循到这一点, 而对于一个好教师来说, 这是必须遵循到的。因为教师这个职业非常特殊, 它所面临的工作对象是处于正在发展中的, 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又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 这种特征体现在生理、心理等多方面。教师只有在实际工作中考虑到了这些方面, 才能更有效的开展工作。譬如在小学生阶段, 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没有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这时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直观性的方法, 多使用一些形象直观的教具, 以及多媒体等, 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识记。而面对初高中生, 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抽象概括水平也很高, 这时教师可以多采用启发性的方法, 多抛出一些问题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从而理解所学习的知识。

3.尊重学生的需要, 提升学习兴趣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的全部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就需要教师去关注于学生需求的各个方面, 针对这几方面去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 并能尊重于他们需要的, 帮助他们合理的建构出来。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 教学更应当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使学生学习效率更高。面对如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众说纷纭, 而我认为, 激发学生兴趣不应是教师刻意为学生设计的固有情景, 首先应是将学习的主体权利交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 在这过程中找到乐趣。其次发现是兴趣产生的重要源泉, 教师要经常性的抛出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习, 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是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 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知识并不是死板的无用的, 而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就感, 进而找到学习的兴趣。

二、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

1.讲好每一节课

讲课很容易, 但是讲好一节课很难, 需要教师课下做很多准备。备课, 通常教师都会根据教学标准并结合课本中的内容备课, 但是要想讲好一节课这是远远不够的。课本知识少之又少, 教师需要以它为起点, 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使学生拓宽知识面, 真正做到用终生的时间去备一节课。上课, 每一名教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上课也各有千秋, 但是大多数教师在上课时都认为能让学生把所学知识掌握并回答上了老师的问题就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却并没有把学生的知识当成一种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的内驱力, 于是出现了教师认为学生具备了能力其实不然的局面, 也因此造成了学生能力与知识关系的失衡, 即表现为学生还不具备掌握这些知识的能力, 教师却拼命将更多知识灌输给学生, 最后造成学生拥有知识, 却没有能力。针对于上课的教师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教学艺术都耳熟能详了, 但是有几个教师培养出来的孩子是具备高能力的, 这需要引起我们的反思。

2.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教师几乎伴随着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 并且在每名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都是起到至关作用的, 所以教师要主动承担起这个重任, 积极的引导学生, 做学生的引路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尽力剔除可能会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的部分, 并且能够在课上用独特的教学吸引学生, 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 使学生认同你、喜欢上你, 从而发挥出榜样的作用。其次, 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在心里明白, 你的职业做的好是育人, 做不好是愚人, 教师在讲台上面对的是许多学生, 而在学生那里却只有你一个教师, 所以学生是没有选择性的选择了你, 由此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要真正做到感同身受的去关心和帮助学生, 不要吝啬你一句赞美的语言, 也不要放任自己任何一次不理智的行为。最后, 帮助学生去做好每一个选择。学生在发展阶段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 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帮助孩子去看清每个选择背后可能面临的结果, 帮助学生权衡每个选择的优势与劣势, 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帮助他, 引导他, 从而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理智的做出选择。

摘要:教师, 一直以来承担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 而由于教师角色的特殊性, 这个行业也变得更加高尚光辉起来, 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却并不简单。本文根据实际的师生之间交互活动, 通过对学生性格及教师教学的分析, 进而引出对教师职业的反思。

关键词:教师,学生,责任

参考文献

8.对未来职业的建议 篇八

关键词:图书馆员 刻板印象 未来职业者 专业认知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2-0044-09

1 引言

专业选择,与大学生的职业倾向关系十分微妙:在选择职业的实际过程中,未来职业者会考虑其所学专业(这种考虑在职业对专业性要求较高时表现尤其明显,如工程师),却不受制于所学专业[1]。与职业声望、发展前景、自由度等相比,专业似乎从来都不是影响职业选择的最主要因素[2]。然而,有图书馆学学者认为,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职业价值观的构建与对职业的不断了解,必然会影响未来职业者最终的职业选择[3]。古南辉调查了武汉大学图书馆学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包括专业认同感、专业期望度等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职业价值观),结果发现,图书馆学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普遍较低[4]。因此,我们假设,图书馆专业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职业声望、发展前景等因素的认知(下文中简称专业认知)将会成为影响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关键因素。

2 方法

在本研究中,专业认知被操作化为5个测量指标,在未来职业者问卷中对应的相关题项为:

你当初是如何进入这个专业的:①主动选择;②被动进入; ③其他(请说明)

你现在对这个专业的态度:①不喜欢; ②有点不喜欢; ③说不清楚; ④有点喜欢;⑤喜欢。

你认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前景怎么样:①差;②比较差;③说不清楚;④比较好;⑤;好。

如果继续深造,您是否会考虑改换专业①是;②不是。

如果有机会,您愿不愿意到图书馆工作:①非常不愿意;②不愿意;③说不清;④愿意;⑤非常愿意。

使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专业认知的各个分指标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与图书馆员交往意愿的各因素都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依指标不同有相应差异。

3 专业认知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影响分析

3.1 对图书馆学专业认知的状况描述

从表1不难看出,未来职业者呈现出一种非常矛盾的专业心态:尽管从态度上来看,过半数的未来职业者表示喜欢本专业,认为专业的前景尚可,也愿意未来从事图书馆员的工作,但在行为意愿上,过半数的未来职业者自称是被动进入专业,同时还考虑改换专业。为了探讨这种总体上的“我喜欢但不愿选择”的专业认知特点的形成原因,我们将所有被调查者依照专业认知特点分为四组——即“我喜欢且选择专业”、“我喜欢但不选专业”、“我不喜欢但选择专业”与“我不喜欢且不选专业”,并考察四组被试在图书馆员刻板印象7个因素之间的差异。可以看出,近一半的被调查者为喜欢但不选专业。

3.2 专业认知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影响分析

专业认知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各因素的影响、对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各因素的影响以及对交往意愿的影响。下面,我们分别从如何进入专业、专业态度、专业前景、是否考虑改换专业、是否愿意去图书馆工作五个方面来考察专业认知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影响,对这种影响我们将从倾向差异(认为是/不是)和程度差异(认为多/少)两方面把握。

3.2.1 如何进入专业

3.2.1.1 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影响

如表2所示,不管专业选择如何,未来职业者都认为图书馆员让人感到亲近、不疏离,在强技能和弱技能上表现尚可。专业选择对图书馆员印象的各个因素影响极其显著:主动选择专业的未来职业者认为,图书馆员更让人感到亲近、不疏离,在强技能和弱技能上表现更好;而被动选择专业的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的印象则相对较差。也就是说,尽管接受了若干年的专业教育,被动选择

专业者仍然保有相对消极的职业刻板印象,这是否意味着专业教育在一定程度的缺位,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当然,我们也可以假设相对消极的印象可能是未来职业者被动选择专业的原因之一。

3.2.1.2 对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的影响

如表3所示,无论是主动或者被动选择专业,未来职业者都认为图书馆工作相对舒适;但在复杂性维度上,只有主动进入专业的未来职业者认为图书馆工作复杂。从差异上来看,主动进入专业的未来职业者认为图书馆工作

工作各因素上的得分及差异情况]更加复杂与不舒适,并且其复杂性的认同差异要高于舒适度(F值更大),即专业选择对复杂性的影响要高于舒适度。

结合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各个因素的影响,我们不难看出,专业选择对复杂性的影响最大,在被动选择专业的学生(无论他/她接受了多少年的专业教育)看来,图书馆工作的复杂性是说不清的。这种影响也意味着对职业复杂程度的预期是未来职业者选择专业的主要依据之一。

3.2.1.3 对交往意愿的影响

如表4所示,不论专业选择如何,未来职业者都非常愿意与图书馆员有进一步的私下交往。同时,专业选择对交往意愿的影响也极其显著:主动进入专业的学生更愿意与图书馆员交往。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选择主动进入专业的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图书馆工作的印象更好,更愿意与图书馆员进一步交往,即最初的专业选择会始终影响他们对职业形象的看法。从整体上看,选择被动进入专业的学生数量较多,这也就在总体上降低了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评价。

3.2.2 专业态度

3.2.2.1 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影响

如表5所示,专业态度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影响极其显著:随着专业偏爱程度的提升,未来职业者对职业形象的认同度也有所提升,即认为图书馆员更让人感到亲近、不疏离,在强技能和弱技能上有突出表现;不过,即便不喜欢本专业的未来职业者,其对图书馆员的印象仍然是积极的。

3.2.2.2 对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的影响

从表6可以看出,与如何进入专业类似,专业态度对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的影响更显著,突出表现在复杂性维度上(F值更大):随着专业偏爱程度的增加,未来职业者越发地认同图书馆工作相对复杂且不那么舒适,专业态度与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的两个因素完全成正比;这种影响也突出反应在组内印象倾向的差异上:喜欢本专业的未来职业者认为图书馆工作复杂,而不喜欢专业的未来职业者则认为图书馆工作非常简单(社会地位低、以体力劳动为主);喜欢本专业的未来职业者认为图书馆工作舒适程度说不清,而不喜欢本专业的未来职业者则认为图书馆工作是非常舒适的。

3.2.2.3 对交往意愿的影响

如表7所示,除不喜欢本专业的未来职业者表示说不清外,被试均表示愿意与图书馆员有进一步交往;而对专业的态度越积极,其交往意愿越强烈。

3.2.3 专业前景

3.2.3.1 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影响

从表8可以看出,未来职业者对专业前景的看法显著影响图书馆员刻板印象,但并没有与其形成完全的正比:当对专业前景的看法不差后,对图书馆员职业形象的看法会显著提升;从组内均值倾向差异来看,认为图书馆前景差的学生在疏离感和弱技能上态度不置可否,在亲近感和强技能上态度刚达到显著水平,而其他组别均在四个维度上呈极其显著的积极态度。

3.2.3.2 对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的影响

与专业态度的影响相似,如表9所示,专业前景对工作刻板印象的影响极大,复杂性因素的组间差异已不仅仅是程度之别,而是非常鲜明的倾向之别:对专业前景不看好的被试笃定图书馆工作简单、是体力劳动(均值显著低于3),而对专业前景看好的被试则肯定了图书馆工作的复杂程度,专业前景与复杂性因素呈完全的正比关系。

专业前景对舒适度的影响表现为,当未来职业者越看好图书馆发展前景时,对图书馆工作舒适度的认同水平越低,而对前景最看好的被试,则认为舒适程度说不清。

3.2.3.3 对交往意愿的影响

除了最不看好事业发展前景的未来职业者,绝大多数都表示非常愿意与图书馆员有进一步交往,而看好专业前景的被试更愿意与图书馆员交往,正如表10所示。

3.2.4 改换专业

3.2.4.1 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影响

从表11可以看出,改换专业的意愿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四个维度有显著影响,考虑改换专业的被试对职业形象的认同感显著低于不会改换专业的被试;不过,不管是否考虑改换专业,未来职业者对职业形象的总体看法都是积极的。

3.2.4.2 对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的影响

如表12所示,改换专业对复杂性有极其显著的影响:考虑改换专业的未来职业者认为图书馆工作是简单的,而不改换专业的则认为是复杂的。改换专业对舒适度的影响仅表现在程度而非倾向上,不管是否改换专业,未来职业者都承认图书馆工作是舒适的,只是在改换专业的被调查者看来,这种舒适程度更为显著。

3.2.4.3 对交往意愿的影响

尽管都愿意与图书馆员进一步交往,但不考虑改换专业的未来职业者更愿意与图书馆员交往,如表13所示。

3.2.5 职业意愿

3.2.5.1 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影响

从表14可以看出,职业意愿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四个维度影响显著,当未来职业者表示愿意从事图书馆工作时,其对图书馆员印象显著提升;除了非常不愿意从事图书馆职业的认为图书馆员的疏离感和弱技能说不清,大家都基本认同图书馆员是亲近、不疏离的,在各项强弱技能上表现尚可。

3.2.5.2 对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的影响

如表15所示,职业意愿对复杂性影响尤甚,不太愿意从事图书馆工作的未来职业者认为图书馆工作是简单的,而愿意从事该工作的则认同其复杂性,职业意愿与复杂性成完全正比关系;职业意愿对舒适度影响虽然显著,但不及复杂性,具体表现为职业意愿越强,对图书馆工作舒适程度的认同度越低,除表示非常愿意的未来职业者对舒适度不置可否外,其他群体都认为这份工作是舒适的。

3.2.5.3 对交往意愿的影响

如表16所示,不愿意从事图书馆工作的未来职业者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说不清,而职业意愿越积极,则越愿意与图书馆员交往,职业意愿对未来职业者交往意愿的影响极其显著。

3.2.6 专业认知特点

3.2.6.1 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影响

从表17可以看出,专业认知特点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四个维度影响显著,喜欢专业比不喜欢专业的未来职业者印象好,喜欢且选择专业的比喜欢但不选择专业的印象好;除不喜欢但选择专业的认为图书馆员的弱技能说不清外,大家都基本认同图书馆员是亲近、不疏离的,在各项强弱技能上表现尚可。

3.2.6.2 对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的影响

如表18所示,专业认知特点对复杂性影响尤甚,不管是否选择专业,不喜欢专业的未来职业者认为图书馆工作是简单的,而喜欢的则认同其复杂性。另外,1、2组别间的差异甚至要超过2、3组别间的差异,这意味着只有当复杂性到达相当水平,才会吸引未来职业者喜欢且选择专业。

专业认知特点对舒适度影响显著,但远不及复杂性,具体表现为喜欢专业的未来职业者比不喜欢专业的对舒适度认同度更低,但在喜欢程度相同的情况下,选择和不选择专业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除喜欢且选择专业的未来职业者对舒适度不置可否外,其他群体都认为这份工作是舒适的。

3.2.6.3 对交往意愿的影响

如表19所示,所有组别的未来职业者都表示愿意与图书馆员交往。专业认知特点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影响极其显著,随着喜欢程度和选择意愿的下降,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也极其显著地下降,但不喜欢专业的未来职业者内部(3、4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4 结论与讨论

从前面的分析不难看出,专业认知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影响极为显著,对图书馆学专业有积极看法的未来职业者,图书馆员刻板印象更好。专业认知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影响表现出以下特点:

4.1 专业认知积极的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的印象更好,更愿意与之交往

从专业认知的各个分指标来看,主动选择专业、喜欢本专业、看好专业发展前景、不会改换专业、愿意从事图书馆工作的未来职业者,更认同图书馆员给人以亲近感而非疏离感,在强技能上表现的更突出,这部分未来职业者更愿意与图书馆员有进一步的交往;而不那么认同专业者尽管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各因素的印象尚可,也愿意与图书馆员交往,但程度略逊。

4.2 专业认知积极的未来职业者认为图书馆工作复杂、不舒适

专业认知对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影响极其显著,持积极态度的未来职业者认为图书馆工作复杂、不算舒适(舒适程度不置可否);而持消极态度者却有相反看法,认为图书馆工作简单、非常舒适。

4.3 对复杂性和交往意愿的影响尤为突出

从F值水平不难看出,复杂性和交往意愿的F值远超其他因素,这意味着专业认知对复杂性和交往意愿的影响也要超过其他因素;另一个影响突出的证据是,复杂性的组间差异不仅表现在印象程度上,也表现在印象倾向上,即专业认知积极和消极的未来职业者对复杂性的认识迥然不同。

这种极强的相关关系表明,专业认知倾向与图书馆工作的复杂程度关系最为紧密,我们认为这意味着图书馆工作的复杂程度是未来职业者形成专业态度的核心判断标准。

4.4 刻板印象依专业认知的评价指标有所差异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专业认知的各个指标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各因素的影响都极其显著(单因素方差分析抑或独立样本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均达到p<0.001);但从各指标F值的分布水平不难看出,专业态度、专业前景和职业意愿对刻板印象的影响要强于如何进入专业和是否改换专业,也就是说专业看法和职业意愿(而非专业意愿)与职业形象认知的关系更为紧密一些。

由此我们认为,数据结果验证了我们之前的假设,即专业认知对职业刻板印象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同时这种影响也表现出以下特点:即根植于职业价值观的专业认知(尤其是专业态度、专业前景和职业意愿)对复杂性和交往意愿的影响最为突出,这意味着图书馆工作的复杂程度是未来职业者形成专业态度的核心判断标准。

4.5 “我喜欢但不选专业”的专业认知特点及潜在原因

研究发现,有近半数的未来职业者表现出“我喜欢但不选专业”的特点,也有三成被试表示“我不喜欢且不选专业”。从对刻板印象的影响特点来看,表示出“喜欢”与“不喜欢”的未来职业者在各因素上的差异总体上要大于“选择”和“不选择”,即喜欢程度对刻板印象的影响要大于选择意愿。但这一结论并不适用于复杂性因素,我们发现,在复杂性因素上,1、2组的差异比2、3组的差异更显著,这意味着复杂性因素很有可能是形成未来职业者“我喜欢但不选专业”的主要原因——即只有当未来职业者认为图书馆职业的复杂性达到相当水平时,才会让他们在喜欢的基础上考虑选择这个专业。当然,如果能在其他因素上优化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的印象,使他们认为图书馆员亲近、不疏离,强弱技能表现突出;图书馆工作复杂且不舒适,图书馆员非常值得交往,也能增强未来职业者对专业的热爱程度。

专业认知对刻板印象的影响特点表明,图书馆工作复杂程度是未来职业者形成专业态度的核心判断标准(考虑到复杂程度一定程度上是反映职业社会声望的指标,这也就验证了学者们关于低社会声望是出现职业背离现象原因的经验讨论[5])。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图书馆界和图书馆教育界,提升职业整体的专业化水平、向未来职业者证明职业的复杂程度是值得我们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阴国恩等.大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4):38-43, 60.

[2]吴谅谅,李宝仙.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7(3):18-23.

[3]肖希明.图书馆学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教育体制的改革[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1):47-49.

[4]古南辉.论专业认同感与图书馆学教育的关系[J].图书馆论坛,2010,30(1):161-163.

[5]刘兹恒.图书馆学专业学生不愿从事图书馆工作的社会心理因素浅析[J].图书馆杂志,2001,20(11):45-48.

9.对未来职业的建议 篇九

摘要:文章在实际调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技能型人才的内涵、分类和特征,归纳了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使用状况与评价,从一般技能型人才到高技能人才细致分析了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规格与能力素质要求。基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规格,提出要进一步厘定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最后对职业院校优化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六点建议。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需求规格;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史枫(1973-),男,山东巨野县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等。

技能型人才又称技能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熟练技能在生产、建设或服务一线从事操作性工作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尤其指具有一定技能水平的技术工人。技能型人才目前分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其中,高级工以上又 被称为高技能人才,一般系指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谨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性难题的人员。

一、技能型人才的类型与突出特征

根据技术含量的不同和对熟练程度要求的高低,技能型人才可以分为操作型人才和技艺型人才;从用手用脑的角度区分,技能型人才可以分为用手为主的技能型人才、用脑为主的技能型人才和手脑并重的技能型人才;此外,高技能人才可以分为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

技能型人才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线性——工作岗位在生产、建设、服务的一线;熟练性——技能熟练程度高;实用性——所具备的技能属于实用技能;职业性——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特征还表现在高超的技艺性、岗位的针对性、素质的全面性以及突出的创造性。

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使用与评价

(一)技能型人才在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愈发受到企业重视

在企业经营和生产一线中,技能型人才的作用不可替代,尤其是高技能人才还发挥着技能带头、技能公关“师带徒”的教育培训作用。企业为体现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通过设立首席技师和特殊贡献奖对高技能人才予以激励。比如,北京亦庄开发区设立了“博大贡献奖”,给予高技能人才与科技创新人才、管理创新人才同样待遇。首钢总公司、北京公交集团等推行首席技师制度,成为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典型。

(二)企止一般从职业道德、工作业绩、技能公关、技术推广等方面加强对技能型人才的评价

具体而言,对技能型人才的评价包括职业态度、敬业精神;在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和预防排除重大事故隐患中的贡献及取得的重大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是否掌握先进的操作技术方法,从而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在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培养,后备技能人才上的成绩等等。同时,采取评分表、专 家考评、部门评估等多种评价形式。

(三)企业亟需新型技能人才

在现代制造业中,大量高科技产品不断出现,高技术含量的设备不断应用,企业对技术工人的技术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知识技能结构已难以满足工作的要求。众多企业表示,亟需具有新观念、掌握新工艺、了解新材料、熟悉新设备的新型技能人才。

(四)关键岗位、重点岗位上的技能型人才短缺十分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关键岗位、重点岗位上的技能型人才关系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这类技能人才很难通过劳动力市场获得,往往需要企业进行多年培育,一旦流失通常让企业损失惨重。

三、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规格与分析

我们在调查与研究中,将技能型人才分为一般技能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这种区分隐含着一般技能型人才在技能等级上以中级为主,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在技能等级上位于高级工以上,主要由高等职业院校培养。

(一)一般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规格

1.企业对一般技能型人才的最为关注点::工作态度、岗位技能、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

调查显示,企业聘用一般技能型人才优先考虑的因素排前三位的依次为“工作态度”、“岗位技能”和“职业道德”。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往往是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首要要求。此外,在交互分析中还发现,对于一般技能型人才,国有企业相对注重团队意识和工作态度,民营企业相对注重沟通能力和岗位技能,外资企业则相对注重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

2.企业对一般技能型人才在学历和文化基础、职业道德、职业态度与素养、专业技能、社会能力、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等6个维度的规格要求。(1)学历和文化基础:要求以中等文化水平为主。企业对一般技能型人才的学历要求总体不高,中等文化水平即可。可以是中职学校毕业也可以是普通高中毕业,甚至初中毕业也可,极端的情况小学文化程度都行,比如建筑工人。但是,随着产业升级、新技术发展以及教育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一般技能型人才的学历和文化基础要求在逐步提高。(2)职业道德: 要求诚实、信守承诺,具备一定组织忠诚度和社会公德。企业对一般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道德比较看重,认为作为一线员工必须诚实,做到自己承诺做到的任务,不损害企业的利益,立足本职工作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德。(3)职业态度与素养:十分看重。企业非常关注一般技能型 人才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对于职业态度,强调职业认同、质量意识和积极向上;对于职业素养,强调吃苦精神、勤奋作风、遵守规程和追求完美。(4)专业技能:要求技能熟练。企业认为作为技能型人才,至少要达到专业技能可以应用的程度,最好能够达到熟练掌握和娴熟运用。当然,岗位技术含量不同,对专业技能熟练程度的要求也不一样。(5)社会能力:要求具备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主要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企业对沟通能力更为看重。现代制造业强调在劳动中促进员工个性的发展,强调以人为本,通过内在和外在的因素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这样,就需要其具有协同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6)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基本的再学习能力。企业对一般技能型人才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要求不如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高但随着学习化社会的纵深发展和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出现,技能人才的学习力将被现代企业看重。

(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规格

高技能人才分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和知识技能型人才,企业对他们的需求规格分别是: 1.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在生产加工或服务一线中从事娴熟的技术操作,具有较高技能水平,能够解决操作难题。主要分布在加工、制造、服务等职业领域,如高级钳工、高级厨师等。

2.复合技能型人才:要求在生产加工或服务一线中掌握至少二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在生产中从事多工种、多岗位的复杂劳动,能解决生产操作难题。例如数控加工中心技术师。

3.知识技能型人才:要求具备较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具备较高操作技能水平的人员,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开展工作。主要分布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职业领域,如网络管理员、信息安全员等。

(二)企业对一般技能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需求规格的显著区分

一般来说,初、中级技能人才主要是掌握熟练技术,从事的是熟练劳动,主要是对操作流程的高度熟悉,是动作技能的多次重复。而高技能人才则较多地掌握了精密技术从事的是较复杂的劳动。高技能人才“高”在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是“手脑并用”的知识技能型人才或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技术、技艺、创造、创新是知识经济社会高技能人才的时代特征,也是与其他人才的区别所在。

(四)不同专业类别的技能型人才需求规格变化分析

企业对不同专业类别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规格存在显著差异。中职及高职的专业总体可以区分为一产类、二产类和三产类。

1.在二产类专业,企业关注技能人才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这部分人属于我们通常认为的典型技能人才。如焊接工、模具工。

2.在三产类专业,企业关注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社会能力和职业素养,比如文秘、饭店服务等。

3.无论三产类还是二产类专业,除专业技能之外,企业都十分关注技能人才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尤其是敬业精神、责任意识等。

4.专业性、岗位性越强的技能人才越是强调技能熟练程度,比如供排水、数控技术、会计等。

5.职业教育特色不够突出的专业技能人才,企业的需求不迫切,并且倾向于追求高学历,比如电子商务、金融事务、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在中职、高职都有分布,在中职层次难以培养,在高职阶段不知如何同本科区分。

四、基于技能型人才需求规格,明确确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定位

教育部原部长周济同志(2004)指出,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这一表述对于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依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基于对技能型人才需求规格与方向的调查结果,可以进一步确立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基本内容。

(一)统一三类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定位于初级和中级技能型人才

中等职业学校包含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其主要定位于培养技术工人、一线操作人员、“蓝领”或技能人才的层面,可以统一定位于培养初级和中级技能型人才。以初级和中级技能型人才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是由其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在职业教育系统中的地位来决定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落脚点应为“在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技能人才”;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必须侧重综合 职业能力的培养;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必须侧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高等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定位于高技能专门人才

1.高职教育定位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既可行也必要。任何一类教育的培养定位都要适当拔高,因为任何人才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都很难达到一出校门就成为不折不扣的人才。高职学院很难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培养出高技能人才,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职学院不能定位于培养高技能人才。当然,在高技能人才中,高职院校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更具优势,其次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明确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定位,对高职院校具有重要价值。(1)人才培养类型的确立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奠定基础。高等职业教育是就业导向的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定位的确立,可以引导高职院校切实办出职业教育特色,真正遵循基于职业属性的教育规律:融职业性的社会需求与教育性的个性需求于一体。(2)人才培养层次的确立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拓展发展空间。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培养定位,以其鲜明的职业属性,诠释了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层次与劳动分工层次之间的紧密联系。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教育功能比中等职业教育“高”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的综合、全面和技术复杂程度及其所具备的责任、能力、素质要求,高于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实质上反映了工作过程复杂程度的高低。

2.高职教育定位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1)厘清技能定位。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使命,综合涵盖岗位技能、工种技能与职业技能,知识、技术含量明显高于中职教育,职业资格取得等级达到国家职业标准四级,成绩优秀者能达到三级乃至更高。(2)加强职业素养塑造。企业需求调查显示,企业引进高技能人才除了有熟练掌握技术,娴熟运用技能的要求之 外,对包括职业态度、职业习惯、职业道德等在内的职业素养十分看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把技能和素养相融合具体落实到课程和教学。同时,加强职业指导,并且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开展职业指导直至进入就业并切实达到良好针对性目标。(3)瞄向新型技能人才。新型工业化时代的技能人才应该是既能掌握和运用理论技术又具备一定的经验技术,既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又善于运用心智技能,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这类人才的标志。高技能的能力素质结构和规格要求呈现出不断的动态变化,职业院校应善于捕捉劳动力市场信息和企业实际需求培养与时俱进、具备时代气息和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五、对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六点建议

(一)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即是根据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而采取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制度、过程等要素的多样化组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以下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四个关键环节加以勾勒。

1.准确进行培养定位。在人才培养上强调应用性、针对性、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方面以较为扎实、够用为度;技能方面达到熟练强化,紧贴企业需求,以岗位需要为原则。

2.建立和完善由通识教育课、必修专业基础课、必修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训练课构成的全新课程体系。通过对课程的调整,将学生更大比例的时间用于实践和实习。

3.加强实践教学。采取共建、改建、扩建的方式 完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建设的实习实训基地尽可能与生产、管理、服务一致,加强实践训练;逐步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力度,强化实践考核;健全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确立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调动优秀的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选送一些中青年教师到企业部门进行技能培训,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使他们按”双师型“道路发展,同时注重从企业和产业部门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另外,在工资、职称评聘、进修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引导教师逐步向”双师型“或”一体化“教师方向转变。

(二)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

职业学校和企业作为职业教育不同培养主体,在人才培养上各具优势,需要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单纯在职业院校的3年时间,很难真正培养出合格的技能人才,尤其难以真正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因 此,必须利用各种手段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进行引导。

1.建设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应充分发挥企业和职业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加快培养速度扩大培养规模,逐步建立一支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入才队伍,建立一批示范性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2.培养预备技师。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基础地位与作用,广泛动员企业支持,通过促进校企结合、联合培养,共同评价技能人才。职业院校难以一步到位培养高技能人才,可以先培养预备技师,经过在企业真实岗位的磨练之后成长为技师。

3.改革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企业参与技能人才的评价,将企业纳入职业技能评审委员会,在考题设计和考官组成上都给予企业参与权。

(三)加强双证书教育,促进职业教育的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要求相契合

职业院校双证书教育模式是把企业对新员工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评测、业绩评价、操作技能考核和理论知识考试的要求,通过教学过程和考试环节来实现,促进职业院校培养与企业实际生产要求相结合并且实现教学戚本较低、教学效果较好、教学质量较高,其核心实质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的需要为依据,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来组织课程,规范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开发、课程结构、教学师资、教学指导以及教学活动分析过程,形成一个以任务履行为主体的职业技能课程体系。

〈四)注重基本素养的塑造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成长潜力和发展后劲的技能型人才。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非专业技能素质的要求,引导学生树立热爱本专业 的思想,达成职业承诺,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人格魅力。

其次要构建学生的核心能力又见,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满足竞争性职场的要求。职业核心能力可以概括为:一个人在该专业长期由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能力,这种能力是他在执行岗位任务时所发挥出的别人无法模拟的具有持续优势和较强知识特征的能力。(五)加强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所谓职业意识,主要是指学生的就业意识,它包括自信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在老师的积极引导和帮助下,职业院校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切身体会到职业意识的重要性并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学生职业意识的养成反过来可以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职业院校还必须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人才培养中决不可”见物不见人“,保了”技能“丢了”根本"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便更好地为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服务。

(六)加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培养高技能人才

上一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下一篇:浅析供热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及税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