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两年我国机械工业经济形势预测(11篇)
1.未来两年我国机械工业经济形势预测 篇一
我国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及预测论文
一、全年及工业经济走势预测
(一)20全年工业经济走势判断
从前三季度的发展势头来看,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不出大意外的话,预计年全年将保持恢复性快速增长的格局,增速将超过去年水平。但由于受近期宏观调控政策和发展环境变化的影响,第四季度增速很有可能较前三季度有所回落,工业增速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预计我国工业增加值2010年下半年增长10%左右,全年增速将达到15%以上。
1、“促内需、保增长”的基本政策没有改变,出口恢复性增长趋势明显,工业发展整体向好的趋势仍然存在
2010年的宏观调控仍以“促内需、保增长”为主要基调,采取“结构从紧、总量从宽”的政策思路,内需增长是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自以来,国家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了内需的较快增长,弥补了金融危机以来外需不足的影响。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6.5%。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11.5%,国内贷款增长22.6%,自筹资金增长30.5%,利用外资增长3.9%。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492亿元,同比增长18.2%。当前消费者预期指数仍处在上升阶段,虽然7月份呈现小幅回落态势,但总体趋势而言,向上攀升的势头依然明显,说明消费增长能力仍有一定保证。进入2010年,全球经济和世界贸易显现复苏迹象,我国出口快速回升并创下新高。统计数据表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继续走强的趋势,鞋类、塑料制品和玩具的出口增速大于整体的增速,服装出口也在加速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目前还未大幅损害劳动力密集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2、投资的超高速增长势头正在减弱,消费增长在短时期内很难替代投资增长
一是随着四万亿投资计划的逐步完成,短期刺激政策效应趋于减弱。20是此轮应对金融危机刺激政策和10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期的最后一年,各项资金投资将陆续完成,各项短期刺激政策陆续到期,投资对工业发展的直接推动作用趋于减弱。二是为防止通胀和抑制流动性,紧缩政策出台的可能性依然存在。8月份,CPI同比上涨3.5%,涨幅比7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年内CPI月度同比涨幅回落到3%以下难度很大。三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组合政策的实施显示了国家打压房地产泡沫的决心,后续可能还会有一系列政策跟进。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基本建设和房地产的投资增速将放缓,这将直接影响到以钢铁、水泥等原材料为主的重化工业和其他关联行业的增长。预计第四季度工业经济增速回落的可能性较大。另外,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对过剩产能的抑制等一系列措施的推进,也将对短期内的工业增速产生影响。
3、世界经济复苏形势不明朗,人民币汇率升值和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出口需求的增长存在一定的变数
受全球主权债务危机及各国财政压力、美国内生经济增长动力乏力、全球不均衡复苏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2010年二季度全球经济增速较一季度有所放缓,显示复苏势头在减弱,除了国际因素以外,在国内则主要体现在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压力两个方面。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开始呈现震荡向上的态势。从短期走势看,这种扩大波幅的升值模式将加大出口企业在汇率方面面临的不确定性,也会对本身议价能力较低的出口企业利润产生压缩。而今年国家加强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对于改善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特别是优化出口产品产业结构的政策也表明,中国对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将是长期性的,它反映了节能减排、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还将进一步取消或降低其他“两高”产品的出口退税。出口加工类产业受的影响可能会比较大,进而影响到工业经济的整体运行。
(二)年工业经济形势预测与展望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成为“十二五”时期的中心工作已成定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促进节能减排”将是“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变化和宏观调控政策的预期分析,相对于2010年的高速增长而言,2011年的工业经济整体将保持平稳趋缓的增长,增速将很有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的增长模式将使工业行业发展出现分化格局。
在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我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任务日益迫切,工业发展将加快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不同行业的发展也将发生结构性变化。一是在投资减弱和节能减排措施的影响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将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以能源、原材料为代表的重化工业增速或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产业波动风险加大。二是在持续的政策支持和需求带动下,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技术密集型和高加工度的产业有望获得较快增长,对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将有所增强,对我国工业结构改善的积极作用也会逐步显现。三是在外需再次面临压力的条件下,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制造等部分外向型产业在恢复中有望再次面临调整,尤其是受到原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的双重影响,部分处于低端产品制造环节的企业生存压力将再次凸显,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转移的步伐将会加快。四是以内需为导向的轻工、家电、食品等消费品工业将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部分产品可能出现较快的增长,但受制于居民消费倾向的惯性作用,消费品工业整体增速出现大幅变化的难度较大。在宏观经济短期复苏与经济结构长期转型的双重作用下,未来我国工业企业经营状况也会呈现加快分化的趋势,部分粗放经营、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将面临经营困难,被加快淘汰的困局,而具有核心竞争实力和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经营状况将会继续改善,并面临兼并重组做大作强的战略机遇。
二、政策建议
(一)立足扩大内需,引导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1、继续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投资需求
以“十二五”规划为基础,在保障房建设、落实西部大开发政策、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投入,民生、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等薄弱领域,积极增加新的项目储备,财政预算预留必要的支出空间,一旦社会投资增速出现大幅度回调势头,适度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同时,继续加快带动和启动民间投资,提升民间投资的信心和意愿,推动民营企业投资逐步接过国企投资的“接力棒”,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加强国际合作,有针对性地改善外商投资环境,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尽快扭转利用外资增速下滑的局面。
2、制定完善促进消费和提高居民收入的相关措施,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
继续实施促进家电、汽车、节能产品的消费政策,积极鼓励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继续采取财政补贴与税收减免等措施刺激节能、环保、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引导消费升级。紧紧抓住3G发展、宽带建设、三网融合等市场机遇,加快推进软件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工业设计以及工业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开拓新型消费领域。
3、加快推进城镇化,切实提高居民收入
以城镇化为依托,调整优化城乡和区域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整不同阶层、区域、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结构,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逐步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
(二)积极调整外经贸政策,继续改善出口环境
1、加强国际合作,及时调整外贸政策
针对当前出现的国际经济和贸易形势新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及时发布国际市场和贸易政策信息,协调贸易摩擦,根据产品出口形势,灵活调整出口退税等相关贸易政策,不断改善出口环境
2、灵活调整人民币汇率政策
继续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协调国内外金融政策,充分考虑汇率平衡的长短期因素,根据形势适时保持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灵活性,在稳定出口增长的基础上,积极引导贸易结构乃至产业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
3、积极引导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提高“走出去”效率
及时抓住我国经济率先走出低谷的良好机遇,积极引导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加大“走出去”步伐,扩大对外投资领域,提高战略资源掌控和跨国经营的能力。
(三)加快调整工业结构,尽快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1、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落后产能淘汰
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技术标准的门槛作用,对不符合要求的落后产能坚决淘汰。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加大对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利益补偿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促进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再就业,积极支持企业改造升级。
2、大力推进工业节能减排,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加强行业分类指导,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继续淘汰技术落后、污染环境、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引进节能减排的先进设备;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投资、补贴、价格等经济杠杆,从研发、应用、推广等各环节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
3、积极推动大企业集团建设,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加快清理废止各种不利于企业兼并重组和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制定有利于推动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整合内部产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建立健全有效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继续抓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以及公共服务平台、信用制度建设,实施产业集群示范工程,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四)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抢占行业制高点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尽快拟定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一是把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中心环节,支持和鼓励中资企业自主研发、自主发展,着眼各环节关键技术,集中人力和财力,实施重点攻关,力争在重点领域取得重要自主创新成果并形成产业化。二是积极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企业产业提高国际分工和合作地位,不断提高与跨国公司的分工、合作的层次,引导跨国公司研发、关键制造领域向中国转移。三是支持国内相关企业之间的收购、重组和兼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大型内资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和示范效应,抢占竞争先机。
2.未来两年我国机械工业经济形势预测 篇二
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面临诸多资源和环境压力
1、我国能源资源储量难以满足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
我国经济以年均9.9%的速度持续增长了30年,经济总量增长了17倍,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差不多增长了15倍,由于我国高科技缺乏核心技术,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为主,因此中国经济增长付出了更多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1%,但是已探明可供开采的主要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人均储量相当贫乏,储量相对丰富的煤炭人均储量为世界人均储量的76%,石油储量为世界总储量的1.8%,天然气储量只有0.7%。主要矿产资源占世界总储量的比例也明显偏低:铁矿石不足9%,锰矿石约18%,铜矿石不足5%,铝土矿不足2%。近年来,我国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目前石油和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均已超过55%,我国已有的能源资源储量难以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
2、我国污染物排放量和环境治理成本快速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的生态变化“翻天覆地”,环境污染史无前例。2004-2009年连续六年的核算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代价持续上升,环境污染治理压力日益增大。六年间基于退化成本的环境污染代价从5118.2亿元提高到9701.1亿元,增长了89.5%,其中2009年环境退化成本和生态破坏损失成本合计13916.2元,较上年增加9.2%,约占当年GDP的3.8%。2010年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高达2551万吨,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201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185万吨,其中工业所占比重高达80%,空气污染正从煤烟型污染向机动车尾气型污染过渡。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超过美国,为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
二、发展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增长的最佳选择
为了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应逐渐改造和摒弃传统经济模式,发展新型经济模式。主要包括:在生产的过程中,对生产和消费的废弃物进行“减量化”、“再使用”和“再生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从生产的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经济模式;积极推动生态工业园、生态农业等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总之,要推行以“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为核心内容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绿色经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社会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对传统经济技术改造与创新,包括资源削减技术、再循环技术、无害化技术等,减少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废弃物的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资源密集型企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环保型企业。二是大力发展节能减排的高新技术,通过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实现智力资源对环境物质资源的替代和经济活动的知识化、生态化转向,培育和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企业,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三、未来10年我国绿色经济增长情景预测
我们将未来10年经济增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2-2015年,第二阶段:2016-2020年。按照传统经济模式、绿色经济A模式和绿色经济B模式三种情景进行预测。在不同的增长模式下,GDP增长速度存在差异,三次产业的增长速度、比重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不同,与此相关的污染物排放量和能源消耗量也将趋于减少。
1、传统经济模式:经济增长较快,产业结构失衡加剧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假定农业生产基本维持现状,受到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生产高速增长的推动,第二产业继续以明显高于GDP的速度增长,第三产业保持缓慢发展的态势,在粗放式增长格局下,全国经济可以实现较快增长,参见表1。根据模型预测,2012-2015年全国经济增长将达到9%,GDP期末值将达到665651亿元,三次产业分别增长3.5%、10.2%和8.8%;2016~2020年GDP年均增长8%,GDP期末值将达到978060亿元,三次产业分别增长2.8%、9.3%和7.4%。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由于第二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速,第三产业增速放慢,其结果是三次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进一步加剧。2015年和2020年第二产业占GDP的比例分别为48.9%和51.9%,比基准年2011年分别提高2.1和5.1个百分点,为历史较高水平。而第三产业由于增速较慢,占GDP的比例不断降低,2015年和2020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分别为42.8%和41.6%,比基准年分别降低0.3和1.5个百分点,三产比重呈现不升反降的格局。第二产业快速增长的趋势与工业化后期的发展阶段不相适应,不符合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基本战略。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不能满足广大居民对服务消费的高层次需求,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不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建立。(见表1)
注:预测表中增长速度为可比价,总量以2011年数据为基准年,不考虑价格因素。
注:预测表中增长速度为可比价, 总量以2011年数据为基准年, 不考虑价格因素。
2、绿色经济A模式:GDP增速略有下降,产业结构有所优化
在绿色经济A模式下,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有所改变,一方面传统工业被大量压缩和改造,用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投资多于发展性资金,而新型工业和生态工业方兴未艾,难以完全替代传统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致使一定时期内产业增加值总量减少和增速减慢,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降低。另一方面,绿色经济要求能耗低和排污少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高科技产业和绿色产业的核心技术较为缺乏,第三产业增速加快和比重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短期内经济增速减慢不可避免,这是由传统经济模式向绿色经济模式转变必须付出的代价。(见表2)
在绿色经济A模式下,国民经济仍可实现持续增长,但增速略低于传统经济模式。我们设定农业增速降低0.3个百分点,通过调整投资结构、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和严格控制高耗能与高污染行业的发展,使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适当放缓,但仍高于GDP增速;通过增加收入和扩大消费,加快和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根据模型预测,在绿色经济A模式下,2012-2015年、2016-2020年GDP年均增长8.5%和7.5%,GDP期末值将分别达到653521亿元和946942亿元,增速比同时期传统经济增速低0.5个百分点。
在绿色经济A模式下,第二、三产业增速和占比差距有所缩小,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略有提高,产业结构有所调整和优化,但第二产业增速和所占比重仍高于第三产业,二产强、三产弱的增长格局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是一种稳妥推行、渐进式的绿色经济增长模式。
3、绿色经济B模式:三产贡献率大幅提升,产业结构趋于绿色化
在绿色经济B模式下,农业增长速度基本保持不变,通过大幅度压缩传统高耗能高污染的制造业规模,大力发展清洁环保工业、新兴战略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引导第二产业增速明显下降,约降低1.3-2个百分点,呈现第二产业增速首次低于GDP增速的新趋势;通过增加服务业和改善民生行业的投入,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趋势,迅速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约提升1.2个百分点,使其超过二产增长速度。在此模式下,经济增速没有回落,但产业结构调整幅度较大,经济增长过分依赖第二产业的格局明显改善。
根据模型预测,在绿色经济B模式下,2012-2015年和2016-2020年国民经济增长仍可实现8.5%和7.5%的较快增长,与绿色经济A模式下的GDP增速持平。这是一个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但不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理想方案。(见表3)
注:预测表中增长速度为可比价, 总量以2011年数据为基准年, 不考虑价格因素。
在绿色经济B模式下,随着三次产业增速的调整,产业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变化趋势:一是第二产业增速下降,增加值占GDP比重显著下降。2012-2015年和2016-2020年第二产业分别增长8.2%和6.8%,首次低于经济增速0.3和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46.3%和44.8%,比绿色经济A模式的比重降低1.7和4.3个百分点。
二是第三产业增速提高,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快速上升。2012-2015年和2016-2020年第三产业分别增长9.9%和9%,首次高于经济增速1.4和1.5个百分点。随着增速提高,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不断提高。2012-2015年和2016-2020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45.5%和48.8%,比绿色经济A模式提高1.8个和4.4个百分点。2016-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4个百分点,这将是我国经济增长转折点。
3.工业经济未来走势 篇三
从我国的经济构成来看,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
基于这一认识,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应正确分析工业经济的发展规律,并结合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工业经济的特点,并认识到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产生的促进作用,准确预测工业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提高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使工业经济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全面提升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今年以来,工业经济总体形势呈现增速放缓的趋势,其中消费品工业运行态势平稳,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呈现出明显调整特征,电子制造业受外需萎缩影响波动较大,部分行业下行压力加大,企业效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其中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下行压力加大。
从目前国内工业生产的总体形势来看,由于国内工业产品需求波动较小,因此工业生产的总体形势也呈现较为稳定的状态,但是受到出口贸易的影响,下行压力增大。
2.企业运行状况良好,业绩稳中有升。
国内工业企业在产品生产制造、销售流通环节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工业企业的运行状况良好,其业绩处于稳中有升的局面,对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工业产品价格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
由于国内工业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工业企业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工业产品价格下降成为了竞争的手段,工业产品价格逐步回落成为了必然的发展态势。
4.工业品出口增速保持稳定状态。
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贸易的增速有所放缓,但是考虑到我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工业产品出口增速目前保持了较为稳定的状态。
三、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分析
考虑到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多,目前工业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经济繁荣,则会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经济低迷,则会拖累国民经济发展。
目前来看,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经济提升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
从目前工业经济所占比重来看,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例越来越高,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日益强烈。
从工业经济所占GDP总额来看,工业经济对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工业经济带动了周边行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工业经济的发展不只是某个行业的发展,而是与工业周边多个行业的发展,工业经济的繁荣,必将给国民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撑,将会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目前工业经济的增长来看,对周边行业的带动是非常明显的。
3.工业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手段保证。
工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工业经济属于实体经济的一种,对国民经济形成了有力的支撑,保证了国民经济能够减少泡沫,提高整体发展质量。
所以,工业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手段保证,提升了国民经济发展质量。
四、工业经济的未来走势预测及分析
考虑到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国民经济的`促进及其现实特点,随着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工业经济在未来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快速发展:
1.工业经济将成为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形式。
由于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经济在实体经济领域所产生的效益日益增加,在这种局面下,工业经济势必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发展形式,并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所以,未来工业经济将会演变成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形式。
2.工业经济所占的比重将逐步加大。
从目前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来看,工业经济已经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日益突出。
基于这一发展现状,在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下,工业经济占据国民经济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其主体地位将更加突出。
3.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强。
考虑到工业经济的现实发展特点以及产业优势,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是比较明显的。
基于这一认识,在未来的发展中,只要工业经济不发生较大的波动,国民经济结构不发生较大的变化和调整,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强。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当前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工业经济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将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品质。
参考文献:
[1]田菁慧,李杰.浅析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成因及利弊[J].东方企业文化,(03).
[2]黄任民.提高劳动报酬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03).
[3]陈婵娟.试论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的转型[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4]王卫红.转型期广东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策略探讨[J].岭南学刊,(05).
[5]王欣昱.外资外贸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D].吉林大学,2011.
4.未来两年我国机械工业经济形势预测 篇四
2015-03-11 印印泥
摘自 凤凰博报
中国政治的现状,要从两方面来讲,一是中国的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面临形势与未来走向。即中国外交政治思路与对国际政治走向的影响,国家利益的维护与国际地位的提高,并由此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二是中国的国内政治现状,中国最高层领导面临政治形势所作的选择及这种选择将产生的不同后果。本文是我对中国政治现状的分析与对未来中国可能采用的方针政策的预测。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一,中国国际政治形势与中国的对策
中国国际政治形势,处在一个较好的发展时期。这首先得益于中国经济因为没有完全走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照搬美国经济模式,保留了一定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成分,保留了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国有企业的经济大框架,金融业、重工业、交通、电力、钢铁等掌握在国家手上,保证了国家经济的相对独立,从而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考验。由于国内经济形势受资本主义社会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国家有大量资金迅速注入确保国内经济稳定,从而站稳了阵脚。也因这种经济稳定,而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发动机”。这种经济实力,使得中国在世界政治与国际事务中影响力得到了一定的加强。由于美国与西方阵营深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低潮尚未摆脱,这势必带来这个欧美集团一定程度上的各自为政以图自保,这种各自为政以图自保,使得西方阵营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分歧,对中国的政治压迫迫于经济形势有所松懈。欧盟集团对中国的态度与美国鹰派的态度有所区别,美国鹰派孤掌难鸣,对中国的扼杀能力有所降低。与此同时,在国际上出现了容许中国壮大力量的心理准备,甚至出现了G2论调,即所谓中美共治观点。中国强大不可阻挡,正成为国际社会一种共识。这是中国在国际政治上有利的一面。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随着中国的强大,美国鹰派与其他铁杆反华分子,在鼓噪要趁中国还没真正强大到无法扼制之时,要借对华开战来转移国内经济危机矛盾,试图通过战争度过经济危机。近来中国南海局势,周围国家对中国南海主权不约而同提出挑战,以这些国家的军事与经济实力,显然与中国是不好对抗的,为何敢挑战中国,还不是因为背后有着大国作后盾?这些国家不过是走到前台而已。我敢断定,如果发生战争,这些国家也不过是打的代理战争,某大国会不会借此以试中国的底线,这有待继续观察,并对此保持警惕。但美国加强对西太平洋的实力投放,加强对岛链封锁,这是连瞎子都看得到的事实。意欲何为,也是值得警惕的。中国的对策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策,坚持世界多元、多极政治力量共治的原则,这既利于不树强敌为和平发展减少阻力,也有利于与世界发达国家共担负世界发展各项责任,从而在全球事务上不必摊上不应承担的责任,维护国家利益。中国走和平发展路线,并不意味着放弃武力保卫自身利益,如果不识时务的国家执意要侵略中国利益,中国是有决心打一场局部战争的。
这局部战争有四大可能性:一,中国的军力与经济能承受,二,台海形势有利于中国集中军力在其他地区打一场局部战争。三,就像美国人想知道中国的战力一样,中国最高领导层也需要通过战争来了解一下自身的战斗力,以及世界政治力量在这场局部战争中所作出的动作反应。从而知己知彼,对自己未来的在国际政治博弈中更好地走出自己的棋步。四,惩一儆百。通过对某一国的迅速、准确、有力的打击,完胜之下主动收兵,军事开局外交善后,改善南海形势。和平开发是中国的目的,以打促和,也是中国在被逼得退无所退之下的不得不选的国际政治策略。通过战争,对敢轻启挑衅的外国进行警告。倾中国一国之军力(陆、海、空、岸炮、常规导弹与二炮),在西太平洋地区进行一场非核的局部战争,纵使某大国参战,鹿死谁手也在未定之数。若某大国不按对垒原则对中国大陆发动战争,中国也可以采用超限战,以潜艇突破封锁,跳出内线到敌后方作战,也可以攻击敌国大陆。视战争需要,有限核武战争与生化武器战争也是在可考虑之列。因为战争是以不被战败为目的的。一切有效手段都可以考虑。——这种后果,其实也是敌对国家虽欲扼制中国强大而终究不敢动手的原因。因为选择对抗与战争,只会两败俱伤。尤其中国掌握了机动发射洲际导弹技术与海基发射洲际导弹能力,具有二次打击的能力,在不能确保可摧毁中国所有核武的前提下,任何国家都不敢发起一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储存几十年的被淘汰的武器弹药若用在战场,并不增加中国多少战争成本,而通过战争锻炼军队与战力,中国只有在未来战争中获得战争经验与经过战争考验的将领军人这一宝贵财富。还可以以此来完善国家动员社会力量的组织机制,用战争来对社会财富作国家与民间财富的调整,增强国家实力与民族凝聚力。
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引人注目的是美国与日本的国策在悄然发生变化。在朝鲜发射卫星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华盛顿所作的克制,这可解读为美国在短期内不想在亚洲发动一场战争。本想藉日美安保条约称霸亚洲的日本,看清了美国的基本国策后,不得不改变了亚洲政策。经济与政治形势,使得日本与中国和美国两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若干微妙的变化,日本正向中国靠近。未来十年,日中会不会走得更近,从而主导西太平洋地域政治走向,让亚洲成为亚洲人的亚洲,这是值得关注的一点。而中俄背靠背团结互为战略纵深,这也是中俄对美国岛链压迫与北约东扩的有力后盾。中国对巴基斯坦外交政策正发生微妙的变化,这是为了搞好与印度的关系,也是为了减少后方压力以全力对付前方来自太平洋的军事压力。
中国的国际政策,还是想求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期,发展自己国家实力,这实力包括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文化软实力。中国哲学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能通过经济与其他手段可以达到目的的事,决不选择战争。通过发展经济,从而实现自己的强国愿景,增加在世界事务与地区事务中的发言的份量,这是中国国际政治的不变方针。这也便是和平发展的本意。从台海形势的变化来看,中国的策略是成功的,它不说已彻底瓦解了台湾独立势力,但至少是消除了至少一半台湾民众的一半敌意,三通的实现是两岸走向和平发展的前兆与前提。日本以后将是第二个台湾——敌意将被慢慢消解,和平的因素在增加。战斗是建立在能战胜的基础上的,日本意识到中国不可战胜,它就不会选择与中国对抗之路。只要不对抗,和平就发展就会有希望。日本在二战中所提出的本来属于欺骗日本国内民众与中国民众的口号——东亚共荣,有可能在新世纪新形势下以一种新的方式实现:日本获得中国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与市场,中国获得日本的资金、技术与企业与社会管理经验,从而优势互补,获得双赢。这种东亚共荣前景,如果是在和平友好基础上、本着互利原则实施,是符合中日两国人民共同利益的。而若中日联手,日本不再需要美国的核保护伞,日美联盟出现分裂,美国势力可能要被迫逐渐退出亚洲地区。中国军事力量在十年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中国建成航母与核潜艇与常规潜艇的数量的进一步增加,中国军事力量走出第一岛链,打破第二岛链封锁也是正常的发展趋势。预警机与电子战飞机船只主要能飞到开到第一岛链以外,第二岛链就不攻自破了。因为在预警之下,中国二炮力量可以使战略防御的纵深延伸到第二岛链位置。北斗系统的强化与GPS系统的接近崩溃,也使中美军事力量产生一定的变化,对中国有利。但中国利用这些变化,只不过是为了求得自身的安全,而不是对美国全球军事最强国的地位发动挑战,抢夺美国人在全球的利益。——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中国会以和平的方式,用经济策略来维护与扩大自己的国家利益,其中有一部分利益份额是来自美国原来所多占的。
我想,中国国际政治策略,基本是走这样的路线:和平发展,与邻国友好相处,对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与中印关系都会处理好,保持原则,增强友谊。对美也是强调合作与对话。因为中国不希望在发展时期遇到战争影响自己的强大发展。
二,中国国内政治形势与当局的政治选择
与国际政治形势相比,中国国内政治形势较为严峻。这突出表现在以下领域:一,官员腐败前所未有的严重。制度腐败——法律保障与制度安排的政府权力性腐败同样严重。二,社会公平在三十年来遭到严重践踏,两极分化严重。社会资源分配严重不平等。农民与工人利益遭到侵占。三,权力的取得与支配存在严重问题。四,人权与自由度没得到有力保障。
针对上述五大问题,中共意识到了形势严峻,打击腐败的力度在加大的同时,对预防官员腐败犯罪作了制度上的限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政策,加强了对官员的审计工作与强化了监督功能。但对制度腐败——法律保障与制度安排的政府权力性腐败,尚缺乏整改措施。如公务员的工薪,在社会上明显高于教师队伍,南京大学的校长都对此有所怨言,公开发表文章予以指责。相对工农阶层而言,教师还是好的。公务员的工薪,相对城市居民与农村人口的人均收入,要高出五倍至十倍甚至二十倍。(中国农村人员人均收入为五千元人民币不到。城市居民收入平均约为一万五千元收入。)公务员,如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务员,年收入达到六位数,十几万与几十万收入者不等。央企高管作为公务员的特殊群体,更是薪酬高出中国人均收入几十倍与上百倍,年收入从几十万到几千万元不等——而这是由法律制度保证的,不算个人腐败——这种利用掌握权力为自己阶层多占社会财富的行为,引起了全国人民普遍的愤怒。——如何纠正这种畸型高收入的制度性腐败,成为中国共产党面前一道严峻的课题。是维护既得利益者利益,还是维护社会公平,考验着执政党的执政良知与执政党所标榜的社会主义原则是否真正得到实行。二,社会公平问题依旧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弱势群体的工人利益与农民利益,缺乏有力的保护。工人在工业生产中支出与收入不成正比,福利与薪酬无法维持他们过着稍为象样的生活。在目前中国,一个人的一生需要开支,从童年起到老年止,维持一个生命的需求,包括受教育、结婚、医疗、生育、养老、住房、衣食与必要的文化消费,约为120万元。以六十岁退休二十岁参加工作四十年工作时间计,每年增均收入得三万元才行——因为私有企业是不给工人发退休工资的。事实上,中国劳动能力最强壮年龄段的产业工人工资,年收入平均不到一万五千元。工人营养严重不良,恶劣的工作环境对健康损害非常大。工作时间严重超出。在工人利益维护上,中国工会是无力的。农民利益,更是受到了严重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侵害,耕地被国家与商业团体人、工厂主征用时,农民获得的赔偿远低于应得标准。国家向农民提供的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配套的水利工程、优质价廉的化肥种子农药与免费的科学技术指导,严重不足。三农问题是制约中国发展最严重的问题。三,政府官员的权力的取得与使用存在严重问题:缺乏民意基础。基层与中层官员不是选举出来的,而是任命为主的。权力使用缺乏民意机构必要的监督。政府开支不够透明。官员的财产公示制度还没得到建立。四,人权,尤其是公民的文化与政治发展权利没得到有力的保护。缺乏公民参与政治与社会管理的公平竞争上岗的途径。
社会公平与三农问题,中央政府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但措施尚不够有力。对富人的征税太低,没体现出二次分配的公平程度。基层选举直选,直选同时由基层村级向乡镇级推进。这种努力我们已经看到,但尚未形成普遍模式。县级选举没展开,一个县域内的经济权力就意味着还没被人民所掌握,由民意支配使用,体现社会资源使用公平。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正在酝酿中,何时得到执行,令人拭目以待。干部任命中的公示制度对权力的取得有着一种约束力,待聘用干部的公开答辩,令干部使用透明度有所加强。但总的来说,干部的任命与使用,尚不够透明。民众的参与力度还不够。人权方面,我们注意到,出版权正开始逐步放开,出版行为向商业行为回归,为人们的文化权利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证。网络上自由言论程度较高。但政治发展权利方面,限制尚多,没有提供足够的空间让人发展。政党法与结社法规尚未单独制定出来。
从大的方面来说,中共执政党正如外国观察家所看到的那样,正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角色转化,并吸引西方社会民主党的经验,向全民党转化。执政党与参政党的政治模式,是有别于美国两党制的另一政治模式,从政治实践上来说,是成功的,比较稳定地执行国家意志,国家利益可以得到较好的维护。但从另一方面,参政党只限于几个民主党派显然是不够的,不利于其他政治力量参政。如何放开、吸收其他政治力量、尤其是新鲜的政治血液进入国家政治生活,这是一个新课题。全靠在体制内成长,并不是一条最好的路线,应该多路并举。
人大代表选举与政协委员的选拔,存在着问题。人大代表不是按界别人数确定,官员占太多,民意体现不够。以往的人大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与政治热情、政治智慧不够。政协委员也存在着同样问题。有些学者、演员、专业人才显然不是合适的政治人才,摆进人大政协是滥竽充数。这些对国家作出贡献、在业界有声望的人,国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表彰他们,而不是把他们放在一个不合适的位置上,使他们的业务能力与国家政治运行的技术成熟性,受到双重损失。
未来十年,中国政府会在上述问题上有所调整政策方针。如果调整好,中国社会就会稳步有序地发展,如果不进行有力的改革,任由问题严重下去,可能会带来严重的政治危机,会引发社会动荡。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国内目前结构,还是非常稳定的。除了上述问题外,无论是民族问题、宗教问题都不会引发大的**。“民主派”要想彻底推翻中共统治,取而代之,无论是从政治力量还是执政经验、政治智慧、政治人才储备,都是不足的,若想有所作为,除了加入中共执政的政治大合唱,别无良法以实现自己的治理国家的理想。在政治路线上,坚持社会主义的左翼力量会渐渐得到加强,这与社会公平的潮流趋势是一致的。但左翼的主张实现,也只能通过法律途径积极参政来进行,否则也只会带来社会动荡,对民族振兴大业与国家利益不利。从目前看,左翼的主张虽然不乏激进者,但在行动上是理性的、温和的、遵照法律途径来申述其主张的。由于缺少旗手与组织,虽然左翼的潜在力量强大,但目前的力量还是薄弱的,尚未构成对现实政治的影响力。不过,左翼思想符合民心。如果政府政策不向左微调,切实照顾到社会公平,左翼力量就有可能得到更多的民意支持,在未来成为与政府路线分庭抗礼的一股政治力量,可能会引由左翼发动的“玫瑰革命”与左翼主导的政治变革。这些变革,在拉美国家已成为现实。
5.未来两年我国机械工业经济形势预测 篇五
市场经纬MARKET?
我国电力工业特点
与
未来发电新技术
文/王
一、我国电力工业的现状和特点
妍
能源发电量36亿千瓦时,占0.11%。在火力发电量中煤电占
1.电源结构以煤电为主。电力工业是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推动人类文明及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火力发电(燃煤发电、燃油发电和天然气发电)是最主要的发电方式。根据联合国能源统计资料,目前世界总发电量中,火电占65%左右。
95%以上。
2.发电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我国发电能源消费以煤炭为
主,目前煤炭在火力发电能源构成中占95%以上。随着中国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发电用能特别是电煤消费量呈持续快速增长势头。2005年电力消费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为
2000~2005年是中国电力工业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发电
装机容量由31900万千瓦增加到51200万千瓦,年均增长速度达12.6%。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次于美国,均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38.4%,比2000年和2001年增加了近4个百分点;电能在终端
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18.5%。2005年全国发电用煤约11.56亿吨,
比
2000年的5.47亿
吨翻了一番,
年均增长16.1%。
2000 ̄2005年发电用煤占全国煤炭产量的比重基本维持在51%
2005年我国总装机容量51200万千瓦中,火电装机容量
左右,比2000和2001年增加了近8个百分点。
我国发电用燃料油消费量已由1980年的1600多万吨下降到1995年的1000万吨左右,1995到2002年期间,除1997年燃料油量回升到1600万吨以外,其他年份均维持在1100万吨左右。由于电力短缺,一些小型燃油机组投入运行,导致2003年发电燃油量回升到1300多万吨,2004年和2005年继续增加到1500多万吨。1980年中国发电燃气消费量仅21亿立方米,
38896万千瓦,占76%;水电装机容量11500万千瓦,占22.5%;核电装机容量684万千瓦,占1.3%;风力等可再生能
源发电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占0.2%。
2005年我国总发电量24747亿千瓦时中,火电发电量20180亿千瓦时,占81.55%;水力发电量4026亿千瓦时,占16.3%;核能发电量505亿千瓦时,占2.04%;风力等可再生
表
中国火电机组装机容量及构成
2000
单机容量
装机容量(兆瓦)
构成(%)
2003
装机容量(兆瓦)
构成(%)
2005
装机容量(兆瓦)
构成(%)
600兆瓦及以上300-600兆瓦200-300兆瓦100-200兆瓦100-6兆瓦6兆瓦以下
合计(兆瓦)
9088038830366404644024750237540
38.26%16.35%15.42%19.55%10.42%100.00%
11995044280489606531011270289770
41.39%15.28%16.90%22.54%3.89%100%
391551177594360151961.562234.510115.9324826.9
12.05%36.25%13.42%16.00%19.16%3.11%100%
市场经纬MARKET?
1990年增加到近97亿立方米,10年间年均增长16%。2000~2005年发电燃气量以年均23%的速度继续增长,2005年发电
用燃气量为1242.7亿立方米。
容量机组所占比例偏大,发电效率较低。由于以煤为主的化石燃料在未来将继续主导中国热力和电力生产,因此,火力发电行业仍将是中国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
根据电力部门的专家分析,中国到2020年的电源结构仍然以煤电为主。煤电仍将占总装机容量的50%以上。在中国未来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逐年下降,但发电用煤在国内煤炭供应量中的比重将由2005年的
3.发电装备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见表)。到2003年底,中国
已建成的单机容量在300兆瓦及以上的火电机组容量占全国火电装机总容量的41.39%;200~300兆瓦机组占15.28%。到
2005年底,中国已建成的单机容量在300兆瓦~600兆瓦之间
的火电机组占48.3%,其中600兆瓦以上的机组占12.05%。
火电机组中除6%左右的燃气轮机和柴油发电机组外,其余都是常规的燃煤火电机组,致使电源调峰能力不足。近年来,供热机组容量的比例虽然已提高到近15%,但与世界先进年水平相比,这一比例仍然相当低,仅为俄罗斯的33%、美国的50%,也低于丹麦、荷兰等国家。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和低污染燃煤发电机组比例均过低,单机功率过小,在大中型发电机组中尚未形成规模,不能适应电源调峰和环保要求。
50%左右逐步上升到2020年的65%~70%,接近发达国家70%~80%的比重。届时,中国煤电装机容量将由2005年的3.84×108kW增加到6×108kW以上。单位供电煤耗将由平均370克标准煤/千瓦时下降到320克标准煤/千瓦时,降低13.5%。与2005年相比,2020年燃煤发电的二氧化碳减排潜
力可达1.2×108tC。由于以煤为主的化石燃料在未来将继续主导中国的热力和电力生产,因此发电部门是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比较大的部门。
二、未来发电的新技术
4.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潜力仍然很大。衡量电力行业能
源效率和经济运行水平的主要指标是供电标准煤耗和输电线路损失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关部门投入巨额资金对火电厂燃煤系统、控制系统等进行了大量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改造,提高了机组技术水平,降低了供电煤耗,火电效率得到明显改善。全国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从2000年的392克标准煤/千瓦时下降到274克标准煤/千瓦时,降幅4.1%。同时,火力发电线路损失率由7.7%下降到7.18%,降幅6.8%。
与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相比,我国电力工业节约能源的潜力仍然很大。其中,供电煤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约为30~50克标准煤/千瓦时,相当于美国、英国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与日本供电煤耗320克标准煤/千瓦时相比,2005年我国火电机组多耗煤4640万吨。
1.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根据主蒸汽和再蒸汽温度以及主
蒸汽压力等参数不同,超临界机组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常规超临界机组,发电效率41%~43%;另一个是高效超临界机组,通常也称超临界机组,发电效率45%~47%。600兆瓦
+FGD(脱硫装置)的超临界机组供电煤耗为324克标准煤/千
瓦时,600兆瓦+FGD+SNCR(脱硫装置)的超临界机组供电煤耗为325克标准煤/千瓦时。
2.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CCGT)。燃气轮机具有建设周期
短,占地面积小,用水节约的优点,并且天然气燃烧时不产生灰渣和粉尘,不排放有毒气体,也没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所生成的挥发性烃、硫化物、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也远远低于煤和石油。到2020年我国规划发展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装机总量将达5500万千瓦,是2000年前50年总量的25倍。
目前国际上最高效率的CCGT达到60%,其典型投资是
5.火力发电是中国对生态系统和大气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
发电方式。与其他发电方式相比,由于火力发电是我国主要电力生产方式,而且以煤炭消费为主,发电用煤的平均灰分高达
450~500美元/KW,包括脱氮催化装置、干式冷却、变电站。
目前我国引进的美国GE公司的`9F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造价情况是,上海新建漕泾热电项目2×39万千瓦机组的动态总投资31.95亿元,造价是4096元/KW;福建新建莆田、晋江、厦门东部三个燃气电厂,单位投资3300元/KW;上海华能扩建燃机项目造价3289元/KW;望亭扩建2×30万千瓦级燃机动态总投资24.1亿元,单位造价3090元/KW。总体上看明显高于国际水平。
28%左右,基本上是没有经过洗选的动力煤,外加污染控制和
治理技术落后且利用不够广泛,致使火力发电行业成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是造成大气污染,引起酸雨等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废水、煤粉灰和炉渣等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排放源。由于煤炭燃烧所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了以温室效应为特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2005年中国全部火电机组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5.0×108tC,占中国碳排放量的40%左右。单位发电量的二氧化碳排
放强度比较高,为0.229kgC/kWh。其原因一方面是中国煤电占主导地位,发电用燃料的碳排放强度高;另一方面是中国小
3.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IGCC系统利用CCGT高
效和低成本的优势,先将煤或其他燃料气化发电。气化一般采取吹氧方法,而且已经处于商品化的初期阶段。煤和一些劣质液体燃料可以作为原料。生物制燃料更易于气化,由于其不需
2008?9经济论坛
73
市场经纬MARKET?
区域旅游经济合作的系统性研究
文/秦
区域经济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近10年来世界各国各地区旅游经济合作显著加快了步伐,区域旅游经济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和学者研究的热点。新兴的旅游产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其综合性和关联性,区域旅游经济合作不单单是某一个部门或行业的合作,而是牵涉到诸多行业部门的区域经济系统的协作。区域旅游经济合作的系统性表现在现代旅游产业的
学
名胜区管理业、环境卫生业、市政管理业、海关与口岸边检行业、公安及出入境服务业。
系统性特征,区域合作主体、领域、内容、形式的层次性和综合性等方面。
一、现代旅游产业的系统性特征
1.与旅游活动直接相关的经济领
域。这类行业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业务占绝对比重。包括旅游业,如经营旅游业的各类旅行社、旅游公司;旅馆业,如宾馆、旅馆、招待所、大车店;公共设施服务业,如市内公共交通业、园林绿化业、自然保护区管理业、风景
2.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的行业。这
类行业虽然不是主要针对旅游活动,但其与旅游活动相关的业务占较大比重,它们已成为旅游业区域联合的重要领域。包括交通运输业(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及其他)、零售业、餐饮业、娱乐服务业(卡拉OK歌舞厅、电子游戏
要吹氧,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成本。在燃气轮机燃烧之前对燃气进行净化是目前需要研发的技术,其潜在效率是51%。瑞典万滕福尔(Vattenfall)电站,采用美国通用电器主机的6燃气轮机,示范效率为48%。随着CCGT技术的进展,2020年燃煤或燃木材IGCC的效率可以超过60%。
效率为34%~40%。300兆瓦及以上机组供电煤耗为330克标准煤/千瓦时。
6.增压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PFBC)。PFBC属于洁净煤
发电技术,属于联合循环,具有热效率高,采用炉内脱硫,燃烧温度低,NOx排放低,环保性能好,煤种适用性广泛等特点,机组效率为38%~41%,机组供电煤耗为330克标准煤/千瓦时。
IGCC也为收集二氧化碳提供了途径。可以通过气化得到H2和二氧化碳,在进入燃气轮机之前将二氧化碳收集起来。这
种途径不仅可以在IGCC中应用,而且H2还可以用于燃料电池。
7.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国际上将可再生能源划分为传统
可再生能源和新可再生能源。传统可再生能源又主要包括大水电和直接燃烧的生物质能,新可再生能源主要指现代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和固体废弃物。
我国可再我国电力工业特点与未来发电新技术生资源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技术、规模、水平还是发展速度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多数可再生能源技术发电成本过高而市场容量相对狭小。例如,小水电发电成本约为煤电的1.2倍,生物质发电(沼气发电)为煤电的1.5倍,风力发电为煤电的1.7倍,光伏发电为煤电的11~18倍。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4.热电联产机组。热电联产机组在供热运行时可降低23~62克标准煤/千瓦时,发展热电联产机组,提高热电联产机组
的比重将有利于节能和减排二氧化碳。除了现有凝气式机组热电联产外,目前天然气的扩展为小型分布式热电联产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5.循环流化床电站(CFBC)。CFBC是一项极其实用的技
术,其燃烧效率一般可达97%~98%,脱硫率可达90%,NOx的生成比常规煤粉炉减少90%以上,燃料适应性广,能适应煤矸石、烟煤、无烟煤、泥煤、石油焦、纸渣等几乎所有的固体燃料。负荷变化适应性强,其灰渣还可进行综合利用。机组发电
74
6.未来两年我国机械工业经济形势预测 篇六
今年1-4月机械工业开局比较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幅有小幅回升,基本延续了上年四季度以来的温和向好势头。
(1)工业增加值增幅比上年略有增长:1-4月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上年,但低于全国工业;可喜的是4月当月增速高于全国工业。
(2)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幅略有提高
(3)利润增幅比上年明显回升
(4)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1-4月机械工业主营业务利润率为
6.12%,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
(5)机械产品价格指数低位趋稳:产品价格低位趋稳,但3、4月份再现下行之势,颇为令人不安。
(6)外贸出口:1-4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31%,其中出口同比增长 4.19%,进口同比增长-5.47%,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35亿美元
(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急剧下滑
(8)各主要分行业走势
农机、仪器仪表、石化通用机械、基础件、汽车等行业形势相对较好;工程机械、文办机械继续下行;内燃机比上年明显回升;重型机械、电工电器、机床工具行业形势仍较低迷,但与去年相比已基本止跌趋稳,并未继续下行。由主要服务于投资活动的工程机械、商用车、重型机械等行业形势继续低迷可以看出:全社会投资活动仍未进入活跃期;由主要为机械工业自身服务的机床行业继续低迷,则可看
出机械全行业的景气度在短期内尚未可期望大幅好转。汽车总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轿车增幅下行、商用车增幅回升。
(9)主要产品产量
1-4月累计,约55%的品种产量增长,45%的品种产量下降。农机和发动机主要呈上升态势;工程机械主要产品虽然1-4月累计产量仍为跌势,但4月当月多数已实现正增长;仪器仪表行业增多跌少;文化办公机械全线下滑;石化通用机械行业中石油钻机、印刷机械、塑料机械产量下跌;重矿行业矿山机械产量开始下降,冶炼设备有所回升;机床行业主要产品仍以下跌为主;电工行业水电产量增长,火电下降;基础件行业主要产品普遍增长。
(10)民营企业增速高于全行业水平
2、发展趋势分析及全年速度预测
(1)从增速变化看近期经济运行趋势:
视点之一:一是增速比上年有所回升;二是4月当月回升略有加快;
视点之二:一是利润增幅比上年明显提高;二是4月增幅比1-3月有所回升;三是利润回升主要依赖汽车行业。预计今后汽车行业利润未必能继续高增长,但汽车以外的机械行业利润增幅有望温和回升。
视点之三:利润率比上年下降,说明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下降仍是主要矛盾,这将不利于利润增长。
视点之四:年初出口增速回升,但3月明显回落,4月回升有限;由出口交货值增长乏力看,近期出口仍难乐观;
视点之五: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急剧下降:增幅不但大大低于上年,而且低于同期全社会和全部制造业。说明企业对未来预期缺乏信心。
视点之六:财务费用及其中利息支出的增幅明显回落,说明企业金融环境有所好转,这有利于企业控制财务成本。
视点之七:应收帐款增幅虽仍高于同期产销增幅,但已止升趋稳;说明货款回收虽仍困难,但应收帐款过快增长的风险正在得到控制。视点之八:库存增幅尤其是其中产成品的增幅已降至较低水平,说明“去库存”已取得明显效果。这为今后景气回升创造了条件。视点之九:重点联系企业订货额略有回升,1-4月机械工业重点联系企业累计订货额同比增长3.90%,已扭转去年以来负增长局面,表明行业景气略有回升。但由于增长幅度仍不大,故仍难以支撑产销快速回升。
综上,可归纳以下几点认识:一是前四个月运行态势较平稳;二是在平稳总基调下已见回升;三是回升中利润升幅快于产销;四是民营企业回升贡献率最大;五是回升动力来自于市场倒逼;六是形势仍很严峻但无需悲观;七是优胜劣汰已越来越成现实;八是应加速改革创造公平环境。
(2)全年行业走势及发展速度预测
今年宏观经济环境比上年有所回暖,通胀风险缓解,需求形势略好于上年,但程度有限;成本上涨、价格下行和产能过剩的压力仍在增加;产业政策和市场环境有利于机械工业转型升级;预计二季度仍将维持“平稳”态势,强劲复苏几率不大,下半年形势有望略好于上半年。
预计2013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速度有望略高于2012年,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全年有望实现10个百分点左右的增长。其中:产销增速预计在12%左右;利润增幅预计在 8%左右;出口增长预计在 8%左右。
3、当前行业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种倾向
由于竞争加剧,效益下降,业内出现了值得警惕的几种倾向。一是过度进行降价竞争。为了降低成本,不惜在材料和工艺上做手脚,以次充好,缺斤少两,在质量检测标准上实行“边缘”政策,甚至某些知名企业和外资企业也已有甘冒风险者。
二是在“宁丢利润不丢市场”的思想指导下,进行非理性销售,赔本赚吆喝。不但在国内打乱仗,而且到国外恶性竞争。不但自己活不好,而且搅乱了全行业的市场秩序,使业内企业都失去应有的合理利润和发展后劲。
三是企业领导的精力关注于跑市场、压成本,无力顾及质量管理;产品质量下降,品牌信誉受损。一些曾经取得自主创新成绩、已经具有成功业绩的高端产品生产企业,在再次拿到用户订单、投入生产时,却质量事故频发,让用户对国产化信心动摇。
四是不切实际地压低配套协作伙伴企业的供货价格,使供应商失去合理利润,也失去精益求精、不断改善供应质量的积极性,最终危及自身。
五是过度裁员。不但裁减一线普通员工,而且少数企业连技术骨干也被殃及,企业长远发展前途令人忧虑。
以上倾向十分危险。这些短视的做法对企业今后的前途十分不利,也和全行业“由大变强”的努力背道而驰。这样做虽然也许可以解一时之难,但极不利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必将伤及企业信誉和发展后劲,恶化全行业发展环境。到头来只能使企业自身和全行业陷于更大的困难之中。
希望业内企业尤其是机械百强和汽车三十强企业摒弃短视做法,从长远发展战略着眼,千方百计克服当前转型期的暂时困难,坚持不
7.我未来的两年大学生活计划(精) 篇七
从小学到大学,校园生活已有十有余载了。在这其中有过胜利是的微笑,有过失落时的沮丧。曾经上小学初中的时候在班上也是一个佼佼者,考上了重点高中。到了高中也许是因为心理的叛逆,对学习产生了厌恶,学习成绩便也成直线下滑。但是在这其中还是有过令老师惊叹不已的的进步。最终还是因为波峰波谷的跌宕起伏,让高考撞见了波谷,所以让曾经上重点大学的梦想在拿到成绩那一刻起灰飞烟灭。如今的大学生活已经快过二分之一,对大学生活的已不再陌生。虽然我上的是一个三本院校,但是我并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差。虽然在大学的起跑线上输给了一些人,但是这并不代表我的人生也一块输给了那些上重点大学的人,因为这只是人生路上的一小步而已,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因为我知道胜利的人都经历过失败,战胜了失败的人永远是生活强者。为了让我的明天更加辉煌,所以我决定从大学生活作起。因此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了一下的规划。
一.学习上的规划
1.仅仅是在课堂上学的东西那是微不足道的,自己要学会从摸索中探求新知 识,从实践中得以论证。空余时间还要学习一些其他的东西,因为学无 止境。要相信用知识充实的是人生那是五彩斑斓的。
2.现在的成绩在班上处于一个中等的水平,我觉得现在的学习成绩提升的 空间很大。所以我因该多话一部分时间在学习上,认真做好课前预习课 后复习的工作。从而巩固加深对书面知识的理解。
3.现在学的专业知识并不多,所学的都是些基础课。学好专业基础课是学好 专业课的铺垫,因此在暑假要好好复习好专业基础知识,当学习专业课 的时候一定要多动脑动手,对于不懂的关于专业上的学术性问题要多与
老师沟通交流。二.生活上的规划
1.大学其实就是一个小的社会,与人交往是不可避免的环节,然而这也是一 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这关系到你的人际关系。因此在与人交往中要 做到不卑不亢,以诚实待人,拿信用做人,还要乐于助人。
8.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预测 篇八
从总体来看,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GDP连续4年保持10%以上的增速,并且最高最低的增幅仅差1.1%,CPI年平均上涨2.1%(除2007),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已达到2010美元,比2002年翻了近一番,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9504亿元,比2002年底底 5784亿元多13720亿元,四年年均增速高达35.55%。出口贸易总额为17604亿美元,与1978年外贸出口相比增加了80倍。世界排名由 2002年底第6位跃升至第3位。外汇储备达到100663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特别是本地区经济发展底发动机。国内生产总值由 2002年的120332.7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10871亿元,是2002年的1.5倍,跃居世界第四位。2003年至2006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2%,2002年至2006年,粮食平均年产量为46774.5万吨。财政收入连年显著增加,2003年至2006年财政收入年增长为 19.7%,由2002年的18903.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38760.2亿元。能源和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煤,油,电等的“瓶颈”制约也得到明显的缓解,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年均增长11.3%,在2004年成为除美国之外的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发电量年增长14.7%,新增发电机装机容量9744万千瓦,电力紧张的状况得到初步缓解。铁路营业里程由17.19万公里增加到345.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由2.51万公里增加到4.53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以上的各项数据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让我们回顾改革的历程,我们能够从商品匮乏的短缺经济转变为目前的应有尽有,基本满足十三亿人口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不能不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神奇力量创造了奇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放弃了以高度集权为特征的传统计划体制模式,把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经营决策权下方到企业,农民等生产经营的主体,由他们根据市场的需求,独立作出决定,并承担相应的盈亏责任。国家计划管理的产品,由最高时的100种减少到只对少数关系到国际民生和国家安全的产品,实行一定的战略储备,彻底取消了过去一贯沿用的计划分配模式。这一个重大的决策极大的调动了经济主题的积极性。经过多年的实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建立,并且正在日益完善,它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更强的推动作用。由于社会经
济的快速发展,给人民带来了更多的实惠。城乡居民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从2002~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703元增加到11759元,比2002年增长了52.7%,年增长9.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由2476元增加到3387元,比2002年增长了44.9%,年增长6.2%。人民的就业规模日益扩大。从2002~2006年,全国城乡就业人员从73470万增加到76400万,增加了2660万,年均增加665万人。使200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4.3%的较低水平。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加强,全国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到了1.9亿。比2002年增长了27.3%。2003年以来,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状况的改善,2005年全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 72.9岁,比2002年提高了2岁。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呈现一派祥和的景象。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首先使是在经济的发展中如何注意对环境的保护。由于粗放型的增长使我们付出了过大的环境代价。某些地区的企业为了满足致富的需要,大量的排污,使空气和水质发生严重的污染。据媒体报道:地处江南地区的生命资源太湖遭到了严重的污染。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的发源地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由于中国是燃煤大国,传统的燃煤技术使得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废气排放到空气中,空气和水质的污染将使人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这种以牺牲环境和人民健康为代价而换来的高速发展的 GDP是不受欢迎的,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容的。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与民生有关的问题是居高不下的房价。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应该使大多数人能够买的起住房,能够安居乐业;但是事实却相反,2007年以来,全国特别是大中城市,房价飙升,居民的收入积累赶不上房价的上涨幅度,只好放弃买房。有的居民采取贷款购房的办法,但每月还款的负担很重,几十年的还款计划使他们喘不过气来。与民生有关的另一个问题是我国目前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下,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人民的收入差距开始拉大。在上世纪90
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相当一部分城镇居民下岗失业,居民的收入差距逐年拉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收入差距很大,因此也引起了一部分人对一部分人的不信任,产生了“仇富”心理。在众多媒体报道的案例说明,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区,中西部落后地区,犯罪案件频发,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说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农业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城市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所以农村中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知识改变命运”的号召下,农村中成长的下一代,也千方百计地离开农村,长此下去,发展农业的人力资源将严重缺乏。在房地产“暴利”的驱动之下,有些地区把粮田变成商品房的开放地,因此我国耕地面积在逐年缩小。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2今后的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各种矛盾,这种矛盾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会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我国经济日后的发展中,应该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按照十七大提出的要求,我们今后应该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为了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我们在发展中,应该有效地保护环境。如果城市中,空气和江河的水受到污染,我们的生存将受到威胁,我们的健康将受到损害。因此,今后一切工厂和企业的建立和新项目的上马应该实行污染的一票否决制。现有的达不到排污指标的老企业将被淘汰,或者限期整改。为了防止“官商勾结”,政府的审批过年过程应该由当地老百姓创建的监督机构参与。在今后发展中,应该建立资源节约型模式。因为我国的耕地、淡水、能源、矿业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不足世界水平的1/2到1/3。在前一阶段在暴利驱动下,对地下资源的无序的开采,使我国的土地、淡水、石油和主要的矿产品的供求矛盾日益尖锐。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不应盲目地追高GDP数字,应该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应该关闭效率低下的耗能大企业。同时要对大量的现有的燃煤锅炉进行技术改造。在今后发展中,更加注重农业的发展。在现有的取消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的基础上,应该支农惠农的各项政策,确保粮食和副食品的产量。为此,应该保护农业可耕地的面积。已经被非法开发的土地应该坚决清退。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说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随着改
革开放的深入,我们将面临各种新的挑战,在今后我们应该突出强调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宏观调控,注重统筹兼顾,把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
3亚行预测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亚洲开发银行(亚行)近期在香港地区发表的经济报告中预测,由于投资和出口增速放缓,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将略为放慢至9.6%。
受益于出口强劲复苏,以及投资和消费反弹,中国经济2010年增长10.3%。根据亚行当日发表的《2011年亚洲发展展望》,2011年和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放慢至9.6%和9.2%。
报告表示,在未来两年,固定资产投资仍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不过,伴随着财政刺激政策告一段落和更紧缩的货币政策环境,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将轻微减速。与此同时,世界主要市场仍然疲弱,而且部分产品出口退税措施届满,将导致中国出口及工业生产增幅放慢,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贡献。
9.我国经济型酒店的未来发展趋势 篇九
目前,学术界对经济型酒店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根据史密斯旅行研究定义,经济型酒店指的是保持低廉价格,针对 20% 低端市场的价格敏感消费者的饭店。简单而言,达到 3B1P,即浴室(Bath)、床位(Bed)、早餐(Breakfast)和停车位(Park),突出房间的实用功能,追求足够大的客流量以保证薄利多销。根据经济型酒店的特点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经济型酒店的定义可以总结为: “以大众旅行者和中小商务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客房为唯一或核心产品,价格低廉(一般在300元人民币以下),服务标准,环境舒适,硬件上乘,性价比高的现代酒店业态。”
从基本定义可以看出,经济型酒店必须包括四个基本特点:一是价格低廉,基本在300元以下;二是优质硬件,这是区别于传统旅馆招待所的显著特征;三是优先设施,这是区别于传统星级酒店的显著特征;四是优质服务,经济型酒店仅凭低价格是难以赢得消费者青睐的,还必须依靠清洁舒适的客房和高水平的服务来吸引消费者。
我国经济型酒店最初的发展始于 年,上海锦江集团旗下的“锦江之星”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型酒店品牌问世。我国经济型酒店经过十多年的培育,竞争格局经由锦江之星一家独大,到锦江之星、如家两强主宰,发展到今天的诸强领跑、多头竞争的格局。
二、 我国经济型酒店行业发展趋势
(一)发展规模:未来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潜力巨大
未来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潜力巨大,主要基于如下两点判断:一是休闲旅游和商务市场的蓬勃发展;二是替代品市场客源丰富。
1. 休闲旅游和商务市场的蓬勃发展
经济型酒店的客源主要是商旅客户和个人游客。这两大客源将随着中小企业数量的增加,国内游和入境游的蓬勃发展而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
据统计,国内旅游人次达到26.4亿人次,同比上升12%;国内旅游收入达1.9万亿元,同比增长,同比增长21%;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同比增长1%;旅游外汇收入465亿美元,同比增长1.5%。
随着带薪假期的实施、交通条件的改善、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迅速发展,国内游客已经成为酒店不可忽视的客源。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大众旅游的主体并非那些消费支出较大的群体而是刚刚走上小康的普通阶层,他们热衷于外出旅游已提高生活质量、开阔眼界、丰富阅历,但在外出的财务预算上不可能有较高的开支支付高星级级酒店的住宿费用,而大部分抵挡酒店的设施卫生、服务条件太差,又难以入住,
目前,随着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中等收入阶层的人群增大;再加上大中小城市工作生活节奏进一步加快,工薪一族工作压力巨大,假期选择旅游释放压力的人也越来越多。多重因素促使旅游人次快速增加,总体来说我国已步入休闲旅游时代,未来旅游将持续高速发展。根据旅游业的“十二五”规划,国内旅游人数将从的19亿人次提高到33亿人次。
另一方面,截至20底,我国工商登记的中小法人企业超过1100万家,未来中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增长速度将保持在7%。预计5年我国国内商务出行市场规模增速约为20%,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商务旅游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由于中小企业商务人士对出行成本十分关注,经济型酒店的性价比无疑成为其出行的必然选择。
2. 替代品市场客源丰富
一方面,依据行业发展经验。近来,经济型酒店在欧美地区发展迅速,但在我国酒店业的现有格局却呈明显的“力量大、中间小”的不合理状态,即质好价高的高星级酒店和质次价低的社会旅馆数量大,质量与价格适中的相对少。据美国酒店业协会统计表明,营业收入排在全美零售业第三位的经济型酒店数目达5.39万家,占当地酒店市场份额的70%,然而,按此标准衡量,国内现有的标准经济型酒店尚不足10%。(见图2)这一消费断层给经济型酒店带来了巨大的替代空间。
另一方面,站在经济型酒店的角度考虑客源以及替代品市场。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对住宿业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特别是对舒适度、卫生环境、安全程度等方面的要求格外高,传统的个体旅馆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因此经济型酒店可以通过开发低端市场攫取社会个体旅馆的客源;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商务型顾客的观念也有了一定的转变,不再盲目地追求酒店的档次,更注重酒店的实用性,因此经济型酒店可以通过更为集中的优质服务不断吸收着低星级酒店的客源。
(二)发展区域:区域渗透―二三线城市市场空间广阔
经济型酒店主要依托于城市而发展,随着各酒店大佬们在一线城市一系列的“跑马圈地”之后,尤其是在高档经济型酒店在一线城市的发展日益陷入同质竞争的一片红海,而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召开,更是助推了经济型酒店行业在一线城市近乎无序的扩张。与此相对的是,二三线城市经济型酒店发展严重不足。
10.未来两年我国机械工业经济形势预测 篇十
2003年上半年汽车工业延续了上年的高速发展态势,整体经济运行状况良好。由于受到非典疫情的影响,汽车产销增速出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各车型分化明显,但在轿车强有力的拉动下,汽车产销总体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产销总量均超过200万辆,汽车工业各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增速较高。
上半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前高后低 半年产销已超过200万辆
今年伊始,汽车产销增势强劲,3月汽车生产达到41万辆,成为上年的最高点,突破了月产量历史最高纪录。一季度汽车产销增速超过50%,产量超过100万辆。4月中下旬,汽车产销开始回落;5月,非典的影响表现的比较明显,汽车产销快速回落,当月产销水平已接近上年同期水平;6月,汽车产销出现小幅反弹,虽然力度不大,但仍有力地确保了上半年高速增长的态势。上半年汽车生产完成207.66万辆,销售完成202.72万辆,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4.13%和31.99%。上半年分月销售变动趋势见图一。
车型分化明显 轿车一枝独秀
载货车、客车和轿车三大车型增长情况差别很大,其中,载货车和客车产销增速较慢,生产增速分别为6.17%和7.03%,销售增速分别为5.17%和16.04%,(轻型载货和轻型客车销售增速超过20%,而连续几年高速增长的重型载货销售增速几近零,中型载货和中型客车销售下降幅度较大,在20%左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轿车,上半年一直产销两旺,产销累计完成分别为89.55万和84.28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103.53%和82.44%。从表一九类车型的增长贡献度看,轿车的产销增长贡献度分别为88.21%和77.50%,成为汽车总量增长的绝对力量;除轿车外,轻客和轻型载货车的增长贡献度超过10%,其余5类车型生产有四类车型增长贡献率为负,销售有三类车型增长贡献率为负。
二季度载货 客车销售整体不如上年
一季度载货车和客车同比增速近三成,虽然重型载货车增速放慢,但在轻型载货车的拉动下,载货车整体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进入二季度,载货车和客车销售连续两个月下降,5月跌入最低点,均比上年同期下降近2成,虽然6月份有所回升,由于幅度不大,二季度载货车和客车整体陷入低谷,其中载货车二季度共完成31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
6.95%,客车完成28.3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2.25%,且比今年一季度下降了7.02%。
行业经济效益良好
1-5月,5373家行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511.27亿元,同比增长42.85%,实现利润325.93亿元,同比增长128.48%。行业整体经济效益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行业经济效益良好。
上半年影响因素分析
多种因素促使轿车持续走高
从表二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轿车销售延续了上年的上升趋势,除二月份销售出现一个低谷外,其他五个月份均在高位运行,二季度轿车月均销量超过15万辆。分析轿车持续走高的原因,一是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密切相关。2002年职工平均工资比上年上升了14.28%,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居民购私车的热情进一步升温,有力地拉动轿车市场的增长。二是轿车价格的下降直接促进了轿车的消费。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有80余种(次)轿车直接或间接的降价,最高降价额度达5万元,已经非常接近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而居民的另一主要消费对象房产的价格与居民的收入差距非常大,如北京市内房价涨势明显,居民更愿意购买价格便宜、空气清新的郊区住房加一部私家轿车。三是新车型的不断推出,轿车市场的迅速扩容使得轿车生产企业竞争的加剧。上半年新车型的下线和上市的频率加快,除了极个别的新车型还未打开销路外,绝大多数均出现上市一个红一个的现象。四是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出行方式发生变化。一部分潜在购车人群提前实现了购买;五是由于汇率的变动和进口许可证的紧俏,进口轿车价格小幅上升,为国产同档次轿车让出空间,而国产高档轿车较低的定价颇具竞争力。
重型载货车市场已趋平稳
在经过3年的高速增长后,今年上半年重型载货车市场开始趋于平稳。市场对大吨位的载货车需求极其旺盛,因此具有这种能力的汽车厂家,如中国重汽、川汽和陕汽三家企业产销增长非常快,但产能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市场需求受到了生产能力的制约;随着国家对房地产投资提高门槛和汽车消费信贷的更加规范化,中重型载货车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中型载货车继续向重型和轻型分化。上半年中型载货车销售完成6.89万辆,不足重型载货车的一半,同比下降29.45%,而轻型载货车销售完成32.01万辆,同比增长29.98%,成为载货车增长的最主要力量。微型载货车处于转型和环保政策的影响,其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上半年仅销售6.62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22.44%,市场萎缩明显。
客车市场苦乐不均
上半年对客车市场影响有两个主要的因素:一是非典疫情,二是微型客车的禁销。上半年全国范围内的非典疫情使“五一黄金周”成为泡影,大中客车生产企业普遍受到影响,尤其是中型客车,5、6月份销售分别完成0.33万辆和0.31万辆,分别比上年下降34.98%和36.43%。非典对轻型客车的影响不十分明显,上半年销售完成20.38万辆,同比增长
38.21%;非典也为一些厂家带来了商机。适时推出的救护车、防疫车等新品种成为轻客的一个增长点,而保定长城新晋轻客企业的进入,是轻客增长的新生力量。7月1日起平头微型客车的禁销,使生产企业出现抛售库存现象,使6月份微型客车销售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上半年销售微型客车35.16万辆,同比增长8.82%,而生产完成31.36万辆,同比下降
7.30%。
下半年形势看好
11.我国包装机械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篇十一
解放前,我国包装机械工业基本上是空白。绝大部分产品都不用包装,只有少数产品采用手工包装,因此谈不上包装机械化。只有上海、北京、天津、广州等几个大城市有英、美等国进口的啤酒、汽水灌装机及卷烟小包装机等。
解放后的前30年间,我国包装机械工业发展相当缓慢。1956年上海烟草机械厂生产的卷烟小包装机是我国最早生产的包装机。20世纪60年代我国又生产了果酒、啤酒灌装机,70年代末逐渐开发了真空包装机、捆扎机、立式制袋-充填-封口机、糖果包装机和封罐机等,还没有形成包装机械工业体系。
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产品的包装要求越来越高,迫切要求包装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大大地促进了包装机械工业的发展,包装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为促进包装机械工业更快地发展,我国先后成立了一些管理机构和行业组织。1980年12月成立了中国包装技术协会,1981年4月成立了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包装机械委员会。1989年成立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来协调行业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装机械工业每年平均以20%~30%的速度增长,发展速度高于整个包装工业平均增长速度的15%~17%,比传统的机械工业的平均增长值高4.7个百分点。包装机械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新兴行业。
至21世纪初我国从事包装机械生产的企业约有15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近400家。产品有40类,2700多种,其中有一批既能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又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优质产品。目前我国包装机械行业拥有一批开发能力较强的骨干企业,它们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经过技术改造,生产包装机械的某些实力较强的机械类工厂;军转民企业;发展水平较高的股份有限公司。
【未来两年我国机械工业经济形势预测】推荐阅读:
我国机械工业发展10-23
未来我国休闲食品产业发展趋势11-16
关于我国未来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思考06-26
未来两年的规划11-29
中国有机大米投资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13-2017)12-10
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06-28
2023年预测我国净水器行业发展的可能性10-03
我国农业机械能耗现状及节能减排技术研究08-22
我国食品机械正朝着国产化方向前进09-17
形势与政策:关于我国周边形势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