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024-10-18

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精选19篇)

1.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一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如何激发中职卫校医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

作者:汪淑晶 于生金 刘帅 张嘉宁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2期

摘 要:生物化学是医学生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必修课,其内容涉及到生命活动的所有环节。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内容复杂、知识要点繁多等特点,是常令学生生畏的一门抽象和难学的课程。本文讨论如何针对中职卫校学生的特点,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轻松学好生物化学,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词:生物化学 中职卫校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4(c)-0167-01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因为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医药卫生的各个领域,所以医学专业相关的学生都应该掌握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然而,生物化学学科内容自身的特点影响了学生对这门学科学习的兴趣,例如基本概念多、大分子结构复杂、理论深奥、代谢复杂、内容比较抽象,以致学生难以直接感知,使许多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如何针对中职卫校医学生的特点采取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生物化学的学习效率,笔者在中职卫校生物化学课堂中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1了解卫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中和大学的不断扩招,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毕业之后都选择上了普通高中,而选择卫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没考上高中或者家中是医学世家而受家长之命被迫来的学生,他们的内心往往都存在着一定的自卑感和压抑感。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自主性,首先需要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对于中职卫校医学生,他们仅在初中学过一点无机化学基础,而生物化学这门课程,许多内容是与医学知识相联系的,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质疑、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逐渐建立学好生物化学知识的信心。此外,教师应站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面对回答错误、回答不上来甚至站起来一言不发的学生要循循善诱,多方面引导,千万不可斥责挖苦。要从学生们的回答中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闪光点,肯定他、鼓励他。2 注重生物化学知识内容与生活常识相联系,增加教学内容的普及性及趣味性

生物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生活中的很多例子都和生物化学有关,充分利用这些例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益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1]。例如:

在讲到蛋白质互补作用时,若按教材直接讲述,内容空洞乏味,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此时可联系学生平时生活实际,教师引导提问“小的时候我们有的同学偏食,为什么家长就会告诉我们,不能偏食,要食物多样化,要荤素搭配?”学生回答“要营养均衡”,接着老师再问“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什么?”,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思考问题。然后老师进行提示“同学们,回顾一下以前学习的内容,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同学回答:“氨基酸”老师再问“营养必须氨基酸有多少种?”,同学进行回答,然后老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解“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相互比例”,最后给同学们举个汉堡和豆浆搭配食用的例子,说明蛋白质互补作用的原理。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与所学生物化学知识相结合,把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通过启发式的教学,在复习了以前学过知识的同时,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今,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是一种普遍的教学手段。然而,在中职卫校生物化学授课中,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否则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传统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可以让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讲述、讨论法、活动法等等。因此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应取长补短、完美结合[2]。首先,在形式上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在内容上适当运用传统教学手段,这样避免了形式上的完美掩盖了内容的贫乏。例如:在讲解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时,需要老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知识内容讲解清楚,然后配合多媒体手段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其次,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及学生实际来决定使用何种教学手段。笔者认为,对于一些需要用感官去认识的教材内容,最好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在DNA的复制,转录,翻译这一部分,过程非常复杂,参与反应的生物因子也比较多,学生如果单凭自身想像来理解问题,会非常困难。而用FLASH动画来反映整个过程,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感马上就会大大增加,就给学生以直观的生动的印象,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课堂穿插讨论,答辩及演讲,注重课堂效果,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实质上就是课堂上师生群体的心理气氛,是洋溢于课堂这个特定环境中的情调和氛围,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包括心理)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例如,可根据课程特点设计一些讨论的问题,每次提前确定3~5个主讲人,对教材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在教师的引导、启示下,先让学生自己积极地进行思考,做出答案,而后引导全体学生对所做答案进行讨论、研究,然后教师给予补充、矫正、强化与完善,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氛围[3]。这样不但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可以让同学在课前准备一些材料,以演讲的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其他同学,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根据中职卫校医学生的特点,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合理的授课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学习的兴趣,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戚之琳,毕富勇.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方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2).[2] 欧阳翌国.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J].中医药导报,2007(04).[3] 郭小芳,田智,周锋,等.医学高校生物化学教学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10(9).

2.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二

(1) 利用氢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由碱的性质想到) ; (2) 磷在氧气中燃烧 (由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想到) ; (3) 氨和氯化氢的反应 (由分子运动实验想到) 。不同的学生还设计出不同的实验装置, 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感悟到化学实验的新思路。务本求实, 开拓知识视野。充分利用实验促进学生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在复习实验常用仪器的作用和操作时, 我提供了一个很常见的实验装置, 让同学们去思考, 去设计该装置到底有多少种用途, 并动手验证一下自己的设想是否符合实验、装置图。

我鼓励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思想智慧的潜能, 同学间相互合作, 充分施展自我的创造性。学生的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利进行。

(1) 若A为入气管, 瓶内装一定量液体干燥剂或液体洗涤剂, 可用于干燥气体或除去气体中的杂质。

(2) 若A为入气管, 可用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3) 若A为入气管, 如水可使瓶内贮存的难溶于水的气体排出。

(4) 若B为入气管, 瓶内盛水, 可用于测量水的气体体积。

(5) 若倒置, B为入气管, 可用于向下排气法的集合体。

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三

摘 要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的心理成份之一,也是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关键词 学习兴趣激发 稳定 化学实验

一、激发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的窗口,演示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起学习兴趣,第一堂化学课就向学生提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煤气为什么会致人死亡?钢铁为什么生绣?氢气球为什么能飞?看似简单的问题,对于"“为什么”,学生却面带难色;教师接着演示“白纸显字”“魔棒点灯”“镁带燃烧”“烧不坏的手帕”等有趣小实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谜语、故事、身边事例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堂生动有趣的绪言课可以使学生由对化学的好奇转化为兴趣,由兴趣转化成乐趣,逐步转变为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另外探究性实验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把课本白磷燃烧改为探究实验——水下白磷燃烧实验。取一支试管,放入约定俗成品2ml左右的热水(60C),再加入黄豆大的白磷一块,可见白磷并不燃烧,在热水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没有什么变化。然后在试管中倒入约5ml左右的双氧水,再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过一会儿,在二氧化锰的表面上产生大量的细小的气泡,二氧化锰周围的白磷小颗粒由于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起来,在下面一闪一闪的,大约能持续5-6秒,现象很有趣。通过这一实验,学生可以很好理解物质燃烧的两个条件。通过生动活泼的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知音”,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也。”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应对有创新或有不同观点的同学首先给以肯定,对有创新的同学给以高度的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每次给以鼓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多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所以,激励是兴趣的发展的正催化剂。

二、稳定兴趣

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 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 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探究实验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对抗赛法为例,每章结束或临近考试复习,都可以用此法,使枯燥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活泼,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复习的效果比题海战术好得多。比如每学完一章,教师事先拟订好题目写在投影片上,布置学生课下准备,课上或组与组之 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教师打出投影片之后,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在小黑板上 记下各组的得分。參与激烈的竞赛和角逐,学生的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反复做题、讲题所无法达到的。总之,这种方法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另外,这种方法还适用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化学计算的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化学游戏法。初中阶段,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突破难点,除了课堂上注意讲解记忆方法,反复练习以外,采取游戏法,可使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知识,突破难点。比如,在开始学习化学式的书写时,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可以说还不如英语单词好记。如果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而不是采用让学生反复书写的方式,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而且效果很好。游戏方法很多,例如 采取击鼓传纸片拼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随着时快、时慢咚咚的鼓声,学生手中的纸片依次 相传,鼓声骤停,接到纸片的学生打开纸片迅速阅读有关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和化合价,在两分钟之内把所有的能拼写的化学式及其名称书写在黑板上全对为胜;写错了,表演一个小节目。学生对比赛游戏很感兴趣,课下积极准备,同学间互相提问,通过游戏,绝大多数 学生都能掌握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三、持久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化学兴趣,是我们化学老师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古人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说过:“热爱是最好的教师。”这些话都点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高度认识和重视兴趣在学生学化学中的动力作用,千方百计地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使学生能自觉、持久、主动地学习化学。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化学知识。

4.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四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热爱学习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巧设悬念诱兴趣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可以设计几个非常有趣的实验:(1)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热水中,水会沸腾起来,为什么?(2)向盛氢氧化钠的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和无色的酚酞试液,观察现象。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就能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从而向往化学学习,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另外,在每节课的导入时,也可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知识有关,并且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验现象的问题或者实验,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使教学事半功倍。

二、诱导探究激兴趣

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讲第八章铁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

(1) 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

(2) 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3) 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三、研讨释疑增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此时,教师只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如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在气体实验室制取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下,自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制取等内容后,提出能否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用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让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答案:不能。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使学生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自觉地发现、掌握知识,从而调动他们潜在的勇气、胆识,培养他们的能力,增强学习的兴趣。

5.浅谈如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篇五

【摘要】当前中学生缺乏户外活动,比较懒惰,很多人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严重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体育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交融的过程,体育教师应该根据中学生的身体生长、心理特征以及体育课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十几年来的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从四种不同的角度,分析探讨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激发 中学生 方法 兴趣

目前,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体育达标就行,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地认识,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成了不爱活动的比较懒散的一族,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使学生的身体发育受到了影响,不利于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上体育课,按照教师的要求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作者根据自己十几年来的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从四种不同的角度,分析探讨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一、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也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强烈的事业心;同时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体育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做任何动作必须以身示范,动作要规范、到位、准确、熟练、轻松、优美,这样可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精湛的业务能力及优秀的心理品质,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有助于提高中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如果教学方法呆板、机械,学生就会产生倦怠厌学行为;相反如果在教学中,言语风趣,形象生动,精练而带有鼓励性,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激情就会很高。另外根据中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在课堂上开展具有竞赛性的游戏,如“迎面接力赛跑”“黄河长江”,课堂就会出现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活跃气氛。

二、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注意的心理过程,是对事物的感觉、思维的反映。例如:在队列队形的练习过程中学生注意教师发出的各种口令,而做出不同动作,就是学生对刺激物的反映。注意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在体育活动中,如果心不在焉或注意力不集中,便不能掌握所学的内容,就会出现动作错误,有时可能出现损伤事故。注意分被动与主动两种,被动注意是属于本能的,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去努力,它由条件刺激或个人爱好所产生。例如:上体育课时,新奇的道具,显目的标志,宏亮的口令,都能引起学生们的被动注意,而主动注意则由意志去指挥,带有强制的意思,往往学生对某些事物并不感兴趣,只是由于某种需要才去注意。

三、挖掘教材中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一般的说,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力所能及与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新兴的项目不断涌现,中学生喜欢时尚,当然也喜欢追求新兴的运动。因此,在设计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多观察、了解。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合理的搭配,把握时机,在学生兴趣高的时候学习技术。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手臂力量,我采用游戏“打保龄球”的方法进行锻炼,学生互相合作,讨论打的技巧,积极地参与练习,既锻炼了力量,又培养了团结合作能力,效果很好。跑是最常见的身体活动方法,它对发展技能有较大的作用,对提高心肺耐力好处最大,如在教学中,采用游戏“闯迷宫”的方法,在操作上划一个迷宫,让学生进行闯迷宫练习,以此来调动学生跑的积极性,激发其运动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

营造良好、融洽的运动环境和气氛,有利于运动兴趣的培养。优美的场地器材的布置、恰当的音乐的选择、教师优美的动作示范,给学生美的享受,在这种环境中进行学习、运动,学生会有一种激昂愉悦、跃跃欲试的情绪体验,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从目前的教学形式看,学生对课内教学相对较重视,而对课外活动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组织,形式单调划一。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还使一些学生把体育当成了累赘,因此改革体育教学形式,丰富课外活动是引导学生投身体育、培养兴趣的重要方面,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教育实践工作中灵活运用技巧性的表扬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作用,适时的表扬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激发学生自觉行为的关键环节,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与快乐的情绪状态。如:某位学生身体素质一般,学习积极性也一般,平时很不起眼,在一次有氧操的教学中,她做的动作很舒展,比较漂亮,我及时给予表扬,并请她给全班表演,表演后,大家报以掌声。后来,她上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并对有氧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6.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六

内容提要

通用技术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绝大多数学校还不具备课程中需要工具和材料,教学资源的匮乏使这门课程开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不采取适当的策略,可能这门课程会变得枯燥乏味。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我总结要想把课上好,就必须抓住学生的心,要想抓住学生的心,就必须激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我在实际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2)切实改善教学过程。(3)注意教学中案例的使用。(4)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及实践操作的能力。

浅谈通用技术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通用技术课程是全新的一门课程,它探讨的内容是“做什么”和“怎么做”,课程中需要很多工具和材料,这些东西的配备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这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这门课的难度,缺少了实践环节,也使这门课程变得枯燥乏味。那么如何上好通用技术课呢?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我总结要想把课上好,就必须抓住学生的心,要想抓住学生的心,就必须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激发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兴趣的策略。

一、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

我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因为完全不为学生所经历的东西,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能给学生生活以某种指导。因为学生早已耳熟能详的内容,也很难激起他们的兴趣;三是要善于处理教材的前后联系。据此,以设计的一般过程为例,我是这样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按照教材,第四章到第八章讲的就是设计的一般过程的,我第一年讲的时候,完全按照教材来讲,结果感觉浪费了课时,学生反映讲的内容有点重复。第二年讲的时候,我进行了调整,把教学内容前后联系起来,把第三章的内容和以后章节的内容进行了汇编,把设计的一般过程一个一个的详细讲出来,学生按我讲的进度进行自己的设计,我在讲下一个过程之前对同学前一个过程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学生很有兴趣想了解接下来讲的内容。在讲述发现问题时,让学生弄清楚问题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给学生列举了很多例子,都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也列举了很多例子,有些学生发出感慨,原来是这样的呀,这个问题我也遇到过,原来我们都在一味的适应生活,没有想着改造生活,我们以后也要争取做改造生活的人。有的学生会问,我们怎么才能发现问题呢?我告诉他们发现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还告诉他们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同学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和进一步的研究去探索和总结。

二、切实改善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确定了,如何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的呢?这还要看教师组织课堂的能力。教师要树立课堂是师生交流、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舞台的观念,树立课堂是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让学生自由和自主地讨论、辩论的场所的观念;树立课堂是教师充分展示自己教学智慧和经验的舞台的观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是根据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尽可能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而有意义地学习。例如在讲授技术与社会时,我就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对有人认为,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也有人认为,技术发展提供了就业机会展开辩论。我的做法是事先把全班的同学分两个组,一个组挑选出四个同学当辩手,但在自由辩论阶段,两个组其他的同学也可以参与,这样就扩大了参与面,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大家积极参与,场面非常热烈,兴趣非常浓厚,我觉得达到了我的目的。教学中也不能使学生单纯地从活动到活动、从问题到问题,而忽视深入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例如:在讲授设计的一般过程时,我们讲课时以便携式小凳、台灯的设计为例,讲述了设计的完整过程,总结和归纳了解决这两个问题过程的共同之处,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合理的探究,了解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逐步养成解决问题的规范意识,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主动适应发展变化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也会增加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注意教学中案例的使用。

案例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它一般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对某一实际情景进行创设。在使用案例时,应注意从实际生活中寻找贴近学生实际,充满生活情趣,且技术含量较高的典型案例,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课本所举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例子对于天津的学生来说显得比较陌生,学生兴致不高。这时我换了一个大家了解的例子:如引滦入津,引滦入津工程是为解决天津市水源不足而修建的跨流域调水的大型城市供水工程,该工程每年向天津市供水10亿吨,结束了天津市人民喝苦咸水的历史,对天津市的经济建设起了重大作用。在讲述什么是技术试验时,书上的案例是技术试验卫星,我换成大家都非常感兴趣的神州5号飞船,我国宇宙飞船载人前试验飞行次数,中国神州号:4次,分别是神州1号 1999年 11月、神州2号 2001年 1月、神州3号 2002年 3月、神州4号 2002年 12月,前苏联载人前飞船试验次数:共7次,美国载人前飞船试验次数:共8次。当同学们知道我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少的试验次数下成功的进行了载人的航天飞行时,都很欣喜,都为我们祖国的科学工作者感到骄傲,同时也理解了什么是技术试验。

四、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及实践操作的能力。

在通用技术课的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好的方法。也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善于发现新事物,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的人。我的做法是从网络上下载了大量的案例,展示给学生。例如:精确书签,普通的书签只能帮你记忆页面,但不能帮你记住阅读到哪一段了,精确书签可以精确到最后的阅读段落。通用图片,形象地展示了精确书签设计的独特之处,让学生感觉到,创新设计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就是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兴却和创新意识。我还让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哪些物品使用不方便或设计不合理,每次上课时我给点时间学生自由发言,有的学生说:“马桶里积水,上厕所总是溅一屁股水”,有的同学说:“我家厨房吊柜门,一开就爱碰头!”,有的同学说:“我奶奶年龄大了,总是忘记关水龙头,怎么办呢?”等等。对于实践操作,我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废弃物搞小制作,并定期的进行展示。女同学有用废弃的布料做笔袋、椅垫的,还有的同学手工制作十字绣,完全由自己设计制作。男同学用木料制作车模、船模,还有的同学自己买一些标准件组装台灯,用于晚上休息时突击功课等等。通过注重实践和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对其他科的学习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7.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求知欲, 它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并且让学生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其所接触的情境有密切的联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要适当创设情境, 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 了解真相的冲动。特别是在一上课时, 就要把本节课的内容结合课堂导入, 创设实验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初三化学的第一节课上, 由于很多学生完全不懂什么是化学知识,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化学接触中有良好的“第一印象”, 我创设了几个教学情境: (1) 魔棒点灯; (2) 滴水生火; (3) 水变牛奶; (4) 魔棒生烟。这样鲜明的实验现象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觉器官, 进而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又如在“走进化学实验室”, 为了让学生了解实验室规则的重要性, 我是这样导入的:某地曾经发生一起医疗事故, 医护人员在给病人输液时, 由于没有按医疗规程核对药瓶标签, 误将酒精当做葡萄糖输入病人体内, 造成严重的酒精中毒事件。化学药品与医院中的药品一样, 不能误用, 否则会带来严重后果。由此事件, 大家受到哪些启示, 我们在做实验前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二注重课堂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

教学大纲指出:“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 探究化学的最重要途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百见不如一做。”课堂上不做实验, 只讲理论, 学生只能理解20%的知识, 若加上课堂的演示实验, 学生能记住大约50%的内容, 如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 学生就能记住70%以上的内容, 对所学知识通过检验会理解更深。例如在《分子与原子》的学习中, 如果教师在讲台上一直讲理论, 学生难以体会分子在不断运动。为了让学生了解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现象,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 让每个学生取3个小烧杯和一个大烧杯, 在小烧杯A中加入蒸馏水和酚酞, 在小烧杯B中加入浓氨水, 用大烧杯罩住小烧杯A和B。在大烧杯外再放一个小烧杯, 加入蒸馏水和酚酞。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学生通过自己亲自操作, 认真观察, 对“分子在不断运动”就很容易理解了。除了在课堂上做实验,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参观走访一些工厂, 如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生活污水的处理, 在参观走访等体验中,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

三设置有效问题, 提高课堂效率

学源于思, 思源于虑。在化学教学中, 伴随着课堂的教学任务而提出一些问题, 激发学生的思考, 触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带着疑问去学习, 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因此, 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有一定难度、有梯度的问题, 学生经过努力后完成问题情境, 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中, 我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1) 仪器如何安装; (2) 如何给试管加热; (3) 什么时候开始收集气体; (4) 排水法收集时如何判断气体已收集满; (5) 收集后, 先撤离导管还是酒精灯; (6) 如何检验气体是氧气; (7) 把药品氯酸钾换成高锰酸钾应如何改变装置。当学生理解了这些问题, 也就知道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 达到了教学目的,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化学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情感教育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 它对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情感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人文教育、环境教育、协作教育等。如在《爱护水资源》中, 可以向学生介绍地球上淡水很少, 只约占储量的2.53%, 而且大部分分布在地球的两极和高山上, 难以利用。随着人口的增加, 人类生活、生产用水不断增加, 生产生活污水污染了水资源, 致使我国面临着严重的淡水危机。同时,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水污染的视频, 当看到这些身边活生生的画面, 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从而树立起环保的意识。教师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调查采访等形式进行情感教育。

五加强实验课的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而且课本内的实验都具有比较明显的现象, 学生对于这些实验比起书本上的理论更感兴趣。因此, 上好化学实验课, 是学好化学的基本保障。化学实验教学也是一种实践检验理论的场所。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 学会了通过观察事物, 测定数据, 分析现象, 得出结论。如在《金属活动性的顺序》的教学中, 当学生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它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时, 我问学生是否所有的金属都有这个规律?钠放入硫酸铜是否能置换出铜?于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开始做实验, 实验结论出乎学生的预料, 钠浮在液面上, 迅速产生火球并消失了, 溶液出现了蓝色沉淀, 这一现象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增强了求知欲。

8.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八

1.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逸事,如居里夫人一生荣获2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学习化学时,要注意在理解课本知识时联系实际来分析问题,生活中要培养用化学的眼光看问题、以化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出现的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可以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用氢—灯—灯—氢4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燃点以后,组织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2.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初中化学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45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對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4大部分。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庞杂,涉及30多种元素,70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它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3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选归纳、补充的能力。

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

9.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九

新课程理念体现在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以全新的课程生态观刷新着传统教学理念,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与过程,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连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一并纳入课程目标体系。新课程标准从价值取向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精英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走向大众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这就要求我们作为新课程教材的前线工作者,改变我们的旧观念以及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一起进步,一起成长,彻底抛开旧观念,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开始学英语学生就已经不感兴趣了,那就好象鸟儿还没有飞上蓝天就已经折短了翅膀一样,是很可悲的,只能“望空兴叹”了。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的首先的任务是要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笔者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实践过程中,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下,始终坚持把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科兴趣放在首位。笔者认为,兴趣不仅是学习动机的起因,是引起一切注意的先决条件,而且也是我们课堂实效的`试金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从兴趣入手,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利用科学的课堂评价手段,使他们逐步建立学好的信心,力争达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最终达到最佳的课堂实效。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最佳的课堂实效呢?

第一,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学生表现出的态度越积极,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产生正迁移,同时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我们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

10.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十

中心南山小学

卢小琴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识字是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就语文教学而言,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怎样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我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活跃气氛,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如:打牌游戏、开火车识字、摘果子游戏、“抓特务”游戏等,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识字1时,我让学生自制牌形生字卡片,在课堂中同桌互玩打牌游戏,边出牌、边读出字音,再组词读(组词越多越好),谁先把手中的汉字牌打完,谁获胜。在此游戏中为了取胜,同学们会积极认字,有不会读的和不会组词的会主动想办法解决。这种游戏识字方法既可应用在复习一课的生字,又可以用在对一单元的生字复习。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

识字2时,学生按教师要求学习完生字后,每组抽一名认字最好的同学到其他小组“抓特务”。即逐个检查字音、组词情况,如果有不会的即是“特务”,要求小组长立即帮助学习生字。这样一来人人都不想当特务,识字效率明显提高,即使有困难的同学在小组长的帮助下也会很快认识。检查一课、一单元甚至一册书的生字都可以用此法。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学期识字3时,采用开火车识字的方法,即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组词、分析字型、说一句或几句话。

二、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所以教师要尽快的“授之以鱼”,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同时运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识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①、儿歌识字法: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坐在石头上——碧”,“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草”,“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磨”。

②、字谜识字法:学生对字谜非常感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字,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如:“三人同日去看花——春”,“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牛走独木桥——生”,“1+1不等于2——王”,“六十天——朋”学生猜谜

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非常深刻。此时,学生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都会开怀大笑,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③、故事识字法: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教学“ 影子”的“ 影”字时,把“ 影”字拆成“ 日(太阳)、京(京京)、彡(影子)”,编成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朋友京京,他站在太阳下,地上留下了三撇(影子)。这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三者得到有趣的组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效果很好。

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有很多识字方法,如:拆字法、比较法、熟字加一笔、减一笔、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法、动作演示法、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等。教师要结合所学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灵活使用,以便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那么怎样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呢?首先,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性和浓厚兴趣。比如:电视上动画片中的说话字幕,校园的校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程表,同学姓名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活动中若以认字贯穿其中,充分发挥它作用,不仅可以丰富活动内容,还可以在研究中,在玩乐中接触认识不少汉字。让孩子走进一个无声而精彩的世界,只有当学生从阅读中尝到识字的

乐趣,他才会更加主动地识字,并使阅读成为自己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学生这种热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如:认识“司”字时,有的学生用“同”字去掉一笔“丨”就变成了“司”,有的学生用“词”去掉“讠”旁就变成了“司”。学习“李”字时,有的学生说“李”就是“

十、八、子”这三个字组成的,有的学生说“李”就是“木、子”这两个字组成的。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11.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十一

【关键词】兴趣;激发;学习化学;探索

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chemistry

Zhao Yanzhen

【Abstract】Interest in the vitality of teaching, student access to knowledge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How to stimulate interest in chemistry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and explo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first courses, emphasis on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optimization are discussed.

【Key words】interest; excitation; learning chemistry; Exploration

古人云:“启其蒙而引其趣”。托尔斯泰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教学的生命力,是学习动力中最重要的最活泼的心理成份。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本人认为应做到如下几方面。

1 上好第一节课

“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第一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增。要上好第一节课,必须精心设计,认真准备,把教学重难点定位于激发兴趣上。如可准备“清水变牛奶”、“空瓶取烟”、“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白纸变红字”等小实验,以新奇的“魔术”把学生带进奇妙的化学世界,让学生对奇妙的化学世界充满向往,并引发其思考,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演示“白纸变红字”—— 在白纸上用水写字后竟魔术般地变出“化学世界真奇妙”、“欢迎进入化学世界”等大红字。当看到时,学生无不感到惊讶和神奇。这无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求知欲。

2 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神奇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兴趣浓厚,因而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精心做好教师演示实验。鲜明生动的演示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是创造学习最佳境界的有效手段,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例如讲二氧化碳的制取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因此我增加这样的一个演示实验:分别取等量的碳酸钙、石灰石、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碳酸钙、碳酸钠,而用石灰石的原因。

其次,要认真指导好学生实验。学生自己实验时兴趣较高,但容易出现为实验而实验的盲目性,教师应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把实验兴趣转化成求知兴趣,成为获取知识的强大动力。

再次,要灵活引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要结合实际,密切生活,通过实验实现知识技能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例如讲完金属化学性质以后,可指导学生去鉴别金和黄铜;讲完PH后,可指导学生去测定自己的唾液、草木灰水、洗洁精、洗厕精的PH值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优化教学方法

相对生动有趣的实验,原理和计算就显得枯燥乏味了。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应想方设法优化教学方法,做到新颖有趣引人。这能提高学生的兴奋度,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教师可以灵活采取趣味记忆法、比赛法、游戏法等,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如,化学中有许多知识缺乏逻辑联系、枯燥无味、难以识记,如果采取传统教学法,不少学生因难以掌握,必渐失兴趣。如果采取趣味记忆法,效果就完全不一样。如记忆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时,把“查装定点收离熄”取其谐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化难为易,记忆起来不费吹灰之力;记忆地壳中元素含量“氧(O)>硅(Si)>铝(Al)>铁(Fe)”可以联想成“养闺女(体)贴”,将记忆知识和感受亲情有机融合,一举两得。

4 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拓宽学生知识领域,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化学趣味实验、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知识展览等,可面对全体学生,可针对化学爱好者。

如,结合教材,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空瓶取烟”、“水中生火”、“魔棒点灯”等小实验,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根据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举行化学知识系列讲座,讲“污染与防护”、“南极与温室效应”、“酸雨与皮肤病”、“化学就在身边”等,可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根据学生争强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把化学知识按基础、难点、疑点分门别类编成不同类型的题目或小品、相声等节目,举行化学知识竞赛或化学游园晚会,定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巩固知识。 

5 密切社会生活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不可分,各种与化学有关的现象随处可见。把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社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知识后,学生知道二氧化碳能灭火,但对灭火原理及灭火器认识模糊,如果能及时组织学生到工厂、商场等场所实地参观并实际演示操作,定可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又如,在学习一氧化碳性质后,可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在家庭使用的煤气中加入少量有难闻气味的气体——一氧化碳有毒,为了使人们容易发现煤气是否泄漏。再如,让学生讨论如果工厂毒气泄漏怎么处理,观看并模拟毒气泄漏时的疏散和救援。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化学是一门很有用的学问,从而激发强烈的进取心,真正学以致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有效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这值得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花大力气去思考、去探索。

12.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十二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兴趣的前提

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一名教师要深爱自己的学生, 经常到学生中去, 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 而且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学生会由对教师的热爱, 逐渐转变为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

二、组合教学内容是兴趣产生的基础

很多有关化学的知识, 如高能燃料、温室效应、纳米材料、光导纤维等在国防、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 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强烈的求知欲便是学生产生兴趣的直接基础。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中, 有很多有趣的实验和耐人寻味的典型事例, 集科学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 寓兴趣于科学信息之中, 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如“白磷的燃烧”实验, 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进而产生对化学的兴趣。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即创设一个使学生学习愉快而不过分紧张的学习环境和气氛, 把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

1.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化学实验能给学生展现诸如颜色变化、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生动、新奇、鲜明的化学现象。教学中要借助化学实验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结合实验设置问题情境, 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产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初中化学教学课标明确指出:使学生学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化学内容, 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化学。

3. 幽默生动的教学语言,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幽默的语言是课堂的催化剂, 能给人很深刻的印象。幽默的关键是巧妙地揭露事物的内在关系, 造成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微妙效果。

比如在学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 实验前要先通一氧化碳, 再加热, 反应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 再停止通一氧化碳。笔者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是:“一氧化碳早出晚归, 酒精灯迟到早退”。同时, 语重心长地说:“大家不能学酒精灯啊!”学生都会心地笑了笑, 这一笑, 就记住了该实验的主要注意事项。

四、形象有趣的化学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日常化学教学中, 如果能把演示实验做得干净利索、现象明显、趣味十足, 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讲到“缓慢氧化和自燃”时, 笔者不是直接讲概念, 而是设计一个有趣的实验:将滤纸浸入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 然后晾干, 不到半分钟, 滤纸先冒白烟, 然后燃烧。“不用点燃, 为什么滤纸会自发燃烧呢?”学生对此感到很好奇, 学习的欲望空前高涨, 经过老师的点拨, 最终找到了答案, 学习兴趣大增。

五、因势利导, 变兴趣为探索的动力

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信息, 利用化学实验的优势, 使教学形象化, 具有趣味性。当学生对实验中的现象产生兴趣时, 教师要因势利导, 有目的地启发和引导学生, 根据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会对学习化学产生极大的兴趣, 这种兴趣不仅会成为学习和探索自然科学的动力, 而且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积极因素。此外, 更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之变为一种长久而稳定的学习动机。有了稳定的学习动机, 学生就能专心致志, 遇到困难时就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克服困难, 而且能保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并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 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总之,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钻研教材教法, 充分地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 尊重学生的人格, 对每个学生都寄予热情和希望。教师的责任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摘要:激发兴趣是引导学生步入化学殿堂的一把钥匙。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引导者, 应该正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3.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十三

【关键词】兴趣 激发 物理 实验教学 知识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浓厚的兴趣能激励人不断地进行探索,从而产生探究的动力。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通过研究,学生的特点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好奇。好奇作为学生思维的先导,是中学生思维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好奇心能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成功的起点,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引发和激励。

二、好问。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又一特点。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他们的认识也随之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应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也要善于设问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

三、好动。中学生获得新知识常要借助具体的实际经验作为支柱,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素养。

四、好胜。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课堂上可以把教材中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难题、不易做好的实验等,有意识让他们争论,以求在争论中明理求知。

五、好玩。玩是中学生的天性,玩也有出息。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知识的预见和选择,注重知识结构层次的调整,让学生在玩中求知,在玩中创新。

总之,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因与动因,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1.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通过实验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压强的时候请同学们用两只手指压住一只圆珠笔问有什么感觉?又例如

小实验“筷子提米”,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确信了摩擦力的存在,认识了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3.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准备。

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在教学中结合艺术、哲理和幽默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1.风趣有味可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讲势能时,可向学生说,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问,若你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手盖头顶,“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可以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上跳下来进行比较,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风趣的语言,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讲评试题时,先不说答案,而是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说,“是这个”,学生当然会明白这表示第二个答案正确,同时还明白这还表示“胜利”的意思,然后接着说:我们班永远是“这个”,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在授课时,如果在适当的时机故意讲错,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记得牢。例如,在讲到绝对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时,故意说成“就是那个发现进化论的开尔文”,讲完后,学生们先是一楞,然后几乎全班同学齐声回答“那个是达尔文”,这样整个课堂气氛就都活跃起来了。2.用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的情感,是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创设积极、和谐、富于情趣的教学环境。师生关系的冷暖亲疏影响着情绪和心态,决定着教学功能的实现程度。“亲其师,信其道”是富于哲理的古训。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要以身作则,知识广博,具有吸引力,从而影响学生的素质和修养。课堂上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关怀、鼓励、启发、教导,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当众给以鼓励和表彰。对于进步显著的同学也不要忽视,使尽可能多的同学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器重、信任和鼓舞,感受到欢乐和愉快的心境。教师授课时的语言、声调、动作要富有感染力。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在40分钟内不仅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有一种美的享受。在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进行叙述时,要做到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发音的长短、感情的运用等,都要求教师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3.用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法。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

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补偿方式。二千多年前,阿基米德为完成皇帝交给他的任务--辨别皇冠的真伪苦苦思索。当他洗澡的时候,无意中发现浴缸的水被溢出时,猛然想起了身体入水部分的体积跟排开的水的体积相等,他欣喜若狂地喊到:“我想出了,我想出了!”。当讲到历史上曾有一位学者叫赫曼,为了验证天电(闪电)与地电是否是同种电,竟被雷电击死在实验台上时,课堂一片寂静。当讲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宫时用磁石来防刺客时,课堂上又是一片活跃气氛。

4.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从现象中认知物理意义。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在学完初二内容《空气的“力量”》后,笔者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先提了一个问题:“你们在打吊针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

问题一出,学生们就议论开了,通过了几分钟的讨论、归纳,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们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发现:

(1)输液瓶口插了两根管子。

(2)药瓶要吊在高处。

(3)输液瓶如果挂得太低,或输液瓶里没有了药液,血会倒流

(4)药瓶中的药液是匀速滴注的对他们的发现笔者作了高度的评价,并对此原因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可能是受笔者的影响,学生的探究热情也很高涨。为了更好地解决这几个问题,笔者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先通过组内讨论共同拿出一个最佳的答案,然后进行组际交流,随着讨论甚至争论的不断展开,他们很快就解决了一个个的疑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每个人都争着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整堂课就在学生讨论、探讨中进行着。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并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活力。

5.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一个人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中学生更是如此。其实,中学生感到学物理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在恰当的时候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段。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每单元授课完后,要认真进行单元归类复习,精心设计测试题;对于较难的题目在复习时可进行一些暗示,使他们在复习时具有针对性,在测试时获得一定的成功,从而激发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运用多媒体教学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感觉器官参加到物理教学中。例如:在介绍初二物理“惯性”一节时,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成一个动画(如可以运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使用幻灯片有自动切换功能),让一个骑自行车高速行驶的人,在遇到障碍物时,猛烈地从车上向前摔出,立刻被摔得粉身碎骨(还可以配以碰撞声和人的痛苦呻吟,使动画更加生动)。通过播放动画分析这一模拟的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将此作为本节的引入,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他们的思维和情绪也都处于最佳状态,下一步就可以引导他们去追根求源,有

关“惯性”的特点就深刻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应用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对增强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物理知识很有帮助。

三、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以引起他们课后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地减轻学生的笔头作业,根据学生所学的新的知识点,布置一些具体的实验设计,并提供有利的条件,让学生自己分析实验的要求,按要求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实验、分析实验结果。例如在讲完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这一节后,可布置学生课后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密度计。或者布置一些思考、推理、分析题,让学生课后思考、讨论。例如在讲完重力这一节后,可要求学生课后写一编小论文“假如地球上没有重力将会是一个什么情景”,这样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并在思考的过程中对新学的知识进行深化、扩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主动性。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解颐笑语,有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智中见志的特点和功能;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物理组 唐新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2、《课堂教学论》 袁金华江苏教育出版社

3、《教育研究》“科学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验

14.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篇十四

南湖中学

张爱平

【摘要】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其思维火花,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关键词】化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内部学习动机最核心的成分,中学生心理特征之一是好奇、富有新鲜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点,组织教学时,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其思维火花,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作为化学教师课堂上应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谈以下做法。

1.化学课堂教学中以化学史实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化学课堂教学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史实、记载、故事、传记、格言等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节都是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课堂上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都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将注意力转移到本学科的情境之中。从化学科学史实故事及化学趣闻等方面入手开展教学,引发学生兴趣,使之在一定的人文历史背景下学习,在良好的精神支配和积极的价值判断及其选择过程中学习,其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如:教学《空气的组成》时,可以在介绍各国的科学家如何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索,发现空气组成的科学精神后,再引入新课。又如:教学盐时,可通过讲述侯氏制碱法及其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故事吸引学生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能自己在化学知识的迷宫中找到答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益处。如:教学燃烧时,做完演示实验“燃烧的条件”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燃烧的两个条件后,接着教师又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学生观察到一根竖起来火焰向上的火柴很快熄灭,而平放的火柴火焰却不会熄灭,如此反复数次,结果都一样。这是为什么?教师及时提出问题。评析:这种现象,再一次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经教师的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的解释结论。又如:教学《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时,把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改进为探索性的随堂实验。在介绍该实验的注意事项时,生:假如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会有什么现象呢?这时,不要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要求学生进行两种不同实验操作结果的比较。根据前后两次实验的不同现象,再组织生生互动讨论、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则灼热的铜就会再次被氧化成氧化铜。评析:利用趣例或生活中的实例激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使教学过程变成几个回合的问题探索、研究并解决的过程,使课堂活动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如:教学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一瓶氧气,师:集气瓶中的氧气是怎样得到的?引出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告诉学生在实验室里,通常用加热某些含氧化合物的方法来制得氧气?同时介绍并出示白色氯酸钾晶体、黑色二氧化锰粉末。师:加热二氧化锰与加热氯酸钾是否都会产生氧气?让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现象,①给试管中的二氧化锰加热,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②给试管中的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刚沸腾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③将实验2试管移开火焰,立即洒入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教师再创设问题情境:给氯酸钾加热至熔化,才产生少量的氧气,为什么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以后,会在较低温度下,产生大量的氧气?请同学们考虑有哪几种可能性。通过讨论,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情绪高涨,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同时教学达到高潮。师:①像二氧化锰这种物质叫催化剂。在实验室里,通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其中二氧锰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加快了氯酸钾放出氧气的速度。②除二氧化锰外,有没有其它物质可以作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二氧化锰是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这种说法对吗?促使学生从概念的内涵、外延去进行思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化学课堂教学中以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能力

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问题教学情境,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惊奇、诧异和不解。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对新知识的获得和探究。如:教学《中和反应》时,让学生先做实验,在氢氧化钠溶液里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会发现酚酞变成红色,这时学生能用上节学过碱的知识来解释。让他们继续滴加另一种液体(盐酸),结果溶液的颜色逐渐减退,直至变成原来的无色。为什么滴加盐酸后溶液颜色由红变无,学生的思维矛盾自然产生,兴趣高涨。评析: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教师的实验操作和实验产生的现象,以达到掌握新知识并解决问题的目的。

5.化学课堂教学中以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引导思维

从信息论角度看,利用直观教具,尤其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吸收。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些手段和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具有形声性、展现性、先进性、高效性等特点,它能有效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形式来传递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接近客观实际。如:神州六号成功发射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可搜集有关神州六号发射方面的录像和图片资料,并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上进行展示,生动形象的资料必将对学生的感观产生强烈刺激。教师可适时提出几个思考题。①神九发射时需要多种燃料做推动剂,若使用液氢做燃料,你认为有什么优点?若使用联氨(N2H4)做燃料,则需要用四氧化二氮做助燃剂,生成氮气和水,请写出化学方程式。②航天员的食品为什么被做成“一口酥”?③为了净化飞船中的空气,可使用氢氧化锂来吸收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请写出化学方程式。这些题目把氢燃料的利用、空气中的粉尘污染、碱的通性、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等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都能顺利完成。在这样生动活泼的情境中进行复习,必然能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新鲜感,提高复习效率

6.化学课堂教学中用探究性实验设疑创境,培养探究精神

化学实验能以鲜明、生动、直观的现象与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探究的动机。如;在讨论微粒的运动性时,师创设如下情境;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得到的溶液是无色的。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过几分钟,看到小烧杯A中装的溶液变成红色。师;通过以上实验现象观察,你能得到结论吗?生1:杯A中滴入的酚酞试液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烧杯B无关。生2: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烧杯A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生3: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溶解到烧杯A中的溶液中,使溶液A变红。

总之,教师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学习欲望达到旺盛状态,教学过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的成功,都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果。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最佳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这是全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参考文献

15.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十五

一、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过程, 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特别要指出的是在新课标下, 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和接受者, 而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的主体, 因此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 如果学生遇到疑难问题, 则鼓励他们适时提问, 然后, 与学生一起相互讨论, 在讨论中得出正确答案。例如在探究浓硫酸的性质时, 我对书本上的黑面包实验设计了一系列问题 (根据实验的进程) , 如为什么在蔗糖里加了少量的水, 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 到后来蔗糖为什么会变黑, 这又体现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 最后看到蓬松状的黑色“面包”生成及还伴随着刺激性气味产生, 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这当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有很多而且反应很复杂, 我们没有必要要求学生全部写出来, 但其中的浓硫酸特性全部体现在里面, 通过师生交流与讨论, 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精心设置疑问, 培养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 注意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 适时适度地创设悬念, 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兴奋,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获得新知识,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 在做证明海带中存在碘的实验中我准备了以下一些问题: (1) 海带中的碘元素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2) 在进行灼烧海带时我们应该怎样对海带进行预处理? (3) 海带在灼烧时为什么要加少量的酒精? (4) 在选择氧化剂时我们为什么要用过氧化氢, 而不选择氯水或者高锰酸钾? 又如在学习硝酸的化学性质时, 首先提出疑问:在浓硝酸中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 应看到什么现象?许多学生回答说:“变红色。”对这一答案, 我没有表示肯定或否定, 而是组织学生做实验, 探究新知识, 实验结果表明:在浓硝酸中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 先变红, 微热后, 红色消失。通过实验探究, 学生获得圆满的结果, 显得非常高兴, 抓住时机, 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下一个问题:在浓硝酸中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 为什么会先变红, 然后褪色?通过学生讨论交流, 变红的原因是硝酸具有酸的通性, 能电离出氢离子, 对褪色的原因, 说法不统一, 于是组织学生复习:在氯水中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 也会出现先变红、然后褪色的现象。在老师的点拨下, 学生明白了浓硝酸使石蕊褪色的原因:浓硝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我在此基础上立即做了一个对比实验, 在稀硝酸里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如果我们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情况又将是怎样的呢?面对这一连串的疑问, 学生只有在课外查查资料才能做出很好的回答, 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为学生学习硝酸的化学性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利用化学实验吸引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趣的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的添加剂。因此, 我还坚持学生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提供给学生显示才能的机会和场地, 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可贵。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 让学生初步感知化学, 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从而巩固学习兴趣。要让学生了解到化学研究的内容已走进生活, 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畅想未来的化学发展前景, 让学生真正理解“从生活走进化学, 从化学走进社会”的内涵, 从而树立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

四、开展多种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素质,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还应该重视兴趣广泛性的培养和兴趣持久性的协调。一方面利用化学知识与物理学、生物学、数学、美学等学科的密切联 系, 拓宽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兴趣的广泛性。还可通过对一些科学家事迹的介绍, 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正是由于兴趣广泛, 博览群书, 善于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 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难关, 从而懂得兴趣广泛性的重要。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教师可收集大量的趣味化学片断、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史、化学魔术、化学谜语、化学游戏、化学趣味实验等, 通过讲座、表演、比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了搞好课外活动, 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摸清他们最感兴趣和对一些知识的需求, 以此选取活动内容, 制订活动计划。例如, 第一次活动可选取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的测定, 这易为学生所接受并产生兴趣。学生对活动是否有兴趣, 直接取决于第一次活动的成功与否, 进而影响其今后的学习。为此, 活动前教师应认真准备, 用一些身边熟悉的水果 (如橙子) 和蔬菜 (如大白菜) 作为原料进行实验测定, 进而对各种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作比较。学生通过实验, 掌握过滤操作的使用步骤和量筒、托盘天平及滴定管的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测定, 学生懂得维生素C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维生素之一, 从而在实际操作中情绪高涨, 比做课本中的实验更有趣。

16.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十六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学习兴趣;师生关系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用心了解了柯尔克孜族文化,在文化上尊重学生,在生活中帮助他们。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给他们讲述《玛纳斯》中的精彩故事。《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史诗,是柯尔克孜族的骄傲,当我去了解《玛纳斯》,讲述《玛纳斯》的时候,我看到了认可,学生把我当成了一家人。在课后,学生会给我讲述一些其他的民族文化,我会选一些简单的、脍炙人口的像《咏鹅》一类的小诗,他们特别喜欢,会很用心地记在笔记本上,没事时读几句;我也会把名人名言找柯尔克孜族老师翻译出来,用拼音的方式读出来再告诉他们,他们学习时,像得到了宝贝一样。我也会向他们学习一些柯尔克孜族日常用语。在学习中我们建立了互信,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了帮助我解释专业名词,很多学生翻阅了相关书籍,在课堂上我讲汉语时,就会有学生举手解释柯尔克孜族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得到了提高。

二、利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我先找酷爱画画的吐尔逊阿依在黑板上画了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桥,桥上有三个人,而在河中有三条小船。在吐尔逊阿依画画的过程中,学生都好奇地看着我,心里想着化学老师这节课要干什么?在学生的猜测中我写下了课题“氧化还原反应从“河”说起”,开始导入新课。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河是什么?“桥”是什么?有几座“桥”?“三个人”是什么?“三条船”是什么?开始时,学生三三两两地讨论着,几分钟后小组发言告诉我,“河”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桥”

是双线桥;有两座桥;“三个人”分别是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三条船”则分别是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主线找到后我写下了CuO+H2=Cu+H2O,从化合价的变化入手,用双线桥法表示了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听得很认真,感觉效果不错,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在课堂练习中争先恐后地抢着上黑板,结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生动有趣的课前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校于2014年9月实现了“班班通”教学。在没有“班班通”时学生接触的化学实验很少,主要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很多实验都是演示实验,由于时间有限,很多实验只演示一遍,学生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草草结束了,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大。现在有了“班班通”,我们可以制作合适的PPT去讲解,免去了边擦黑板边写板书没有时间记笔记的烦恼;利用“班班通”,我们用动画的形式做演示实验,可以多次重复进行,既环保,又节约时间,学生看得也清楚、明白。“班班通”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尊重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班都会有一些有个性的学生,这些学生个性虽然各不相

同,却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有艺术天分,没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小三科”,他们更是不屑一顾,我曾经也为此头疼过,放弃过。在一次运动会中,我发现那个爱唱歌的,想当明星的坚西别克特受欢迎,了解以后才知道,他唱的很多歌都是自己创作的,有关于家乡的,有关于父亲的,也有关于我们学校的,我的心为之一震,这个留着鸡冠头,穿着另类小腿裤的男生居然这么有才华。平日里我们都在忽略他、打击他,只因为我们选择的路不同。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和天赋都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发展。我试着接受他、尊重他,发挥他的音乐天赋,把一些知识总结让他用歌唱出来,他唱得很认真,其他同学听得也很认真。多次以后,坚西别克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我们班的化学成绩也上去了。后来,我又试着让“小画字”把他们理解的化学知识做成漫画,他们做得很认真,效果当然也不错。

有个性的学生必然有他们的过人之处,尊重他们的个性,扬长避短,发挥他们的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做到有教无类,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用心去做教育,你一定会发现规律,掌握规律,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一名学生都是才华横溢的,只是有的内敛,有的外露,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并总结,找到命脉,就一定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理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7.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十七

一、让学生be interested in学习

我们当前的教育都是泛化的教育,教育不会去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但学生本身又是存在个体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1.了解每个学生。素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不应单纯的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应该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正确的加以引导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我成就感,消除学生对学习的恐惧和紧张情绪,以自身兴趣的实现为契机,让学生轻松自信的面对学习,爱上学习。

2.关爱每个学生。每个学生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如果某个老师特别喜欢自己,关心自己,那么,学生就会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成绩也会相对比较好,这就是爱屋及乌。因此,教师首先应当做的就是去爱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知己和朋友。爱是无私的,爱也是相互的,你的付出会得到更多爱的收获,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二、让学习interesting

说到学习,很多人会想起一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可见知识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享受过程,有时也会枯燥,也会煎熬。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中提起兴致,找到乐趣呢?这就需要教师从学习本身入手。

1.转化。有些知识本身的却很枯燥,这就需要教师对知识进行分析和转化,用学生感兴趣的,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阐述和讲解。有人会讨厌学习,但既没有人会拒绝游戏和玩耍,寓教于乐,知识本身将不再枯燥。

18.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十八

浅谈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兴趣往往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更加关注,并投入更多的精力.正因为如此,本文从日常教学中总结了几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手段,如,教师自身的魅力;课堂教学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加强直观引导,动手操作;练习多样;重视实践活动等,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作 者:刘清 作者单位:大连市金州工业职业高级中学,辽宁・大连,116031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633.6关键词:数学 兴趣 培养

19.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方法举隅 篇十九

一、上好绪言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绪言课, 是学生开始系统学习化学的第一课。引人入胜的开场白能打开学生的眼界。要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第一堂启蒙课是至关重要的。学生上第一堂化学课往往有极大的好奇心理, 对授课的教师也想急于了解和认识, 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上好绪言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要精心设计, 认真准备, 在教案设计过程中, 要把绪言课的教学难点定在激发兴趣上, 具体来说, 要做到以下两点:

1.讲一些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并有典型代表性的知识, 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用问题“印刷我们课本的纸张是用什么制成的”引入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造纸术与化学密切相关, 它是将造纸的原料植物纤维素 (如稻草) 通过化学和机械方法, 除去其他杂质得到较纯的纤维素 (纸) 的过程;用问题“除夕夜我们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引入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术。火药术也与化学密切相关, 在世界化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火药就是黑火药, 民间流传的“一硝二磺三木炭”就是黑火药配方。通过这些知识的串联既可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又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增加一些如“桃树开花”“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人造雪景”“空杯生烟”“清水变牛奶”“茶水变墨水”等有关“魔术”的化学实验, 使学生感受化学的奥妙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中的一个标志。教学媒体的广泛应用, 把师生带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一个绘声绘色的世界, 拓宽了教师的活动空间, 增强了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量, 具体、生动、形象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有助于提高化学课教学效率。

多媒体课件进入化学课堂, 从宏观和微观方面能更全面地说明问题,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模拟各种微观结构及微粒的运动, 化抽象为形象, 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 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理解化学原理, 降低教学难度。例如在讲授“水的组成”时, 虽然有电解水的演示实验, 但学生从肉眼上也只知道水在电解时, 分解成了氢气和氧气两种不同的物质, 至于水在电解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并不知晓。在这里如果应用“水的电解”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 学生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观变化:“水在电流的作用下, 一个水分子分成了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 氢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 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氧分子, 它们欢乐地奔向了自己的新天地 (负极和正极) ”。多媒体教学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物质的结构, 理解了化学变化的实质, 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用肉眼观测得到的现象, 可以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地模拟出来, 如在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一节中, 如何更直观、更具体地表现分子和原子, 如何表现分子与原子这两个概念的不同, 这些是以往学生认识的难点, 也是教师难于用语言表达清楚的。但在计算机上将原子形象化为一个具体的球体, 通过动画演示球体内部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及原子核内部的更小微观结构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分子与原子这两个概念的不同比较, 可以用计算机画的分子和原子微观结构图像 (如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碳原子、铁原子、氦原子等) 的具体展示, 学生的大脑将会形象地记住分子和原子, 并自己认识到这二者的不同, 增强了理解, 加深了记忆, 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充分运用化学实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把实验中激发的暂时兴趣转为稳定兴趣, 要注意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引导学生从“看热闹”到“看门道”。争取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 以提高兴趣, 培养能力, 并努力使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做到步骤简明, 现象明显, 结果准确, 操作规范和安全, 防止学生对实验产生惧怕心理, 降低学习兴趣。

四、改进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 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 而且在这种氛围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质疑答疑、对比论证、边讲边实验、对抗赛、听题判断和化学游戏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以对抗赛法为例, 每章结束或临近期中期末考试复习, 都可以用此法, 使枯燥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活泼, 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复习的效果比题海战术好得多。每学完一章, 教师事先拟好题目写在投影上, 布置学生课下准备, 课上组与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 教师打出投影片之后, 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 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参与激烈的竞赛和角逐, 学生的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反复做题、讲题所无法达到的。这种方法能考查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学习兴趣浓厚, 知识掌握得牢固。另外, 这种方法还适用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化学计算的教学,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讲授化学变化的实质时, 以水的电解和钠与氯气反应为例, 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把过程演出来, 这样既形象、生动, 又能激起学生兴趣, 易理解, 并牢记在心。

五、巧记化学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需要记忆的知识繁、多, 被誉为理科中的文科, 而“难记、易忘”是学习化学知识的特点之一, 有的知识可分散记忆, 按照初中化学课本的顺序, 在讲“元素符号”这节课以前, 学生脑子里从未有元素符号的印象, 而在这节课之内学生要学习24个元素符号, 信息量太大, 远远超过了初级记忆的容量, 所以学生难以记得住、记得牢, 从而影响到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我是采用“分散记忆”的方法, 即上完序言课后, 在学生兴趣盎然的心境下把1至20号元素符号呈现给他们, 并要求原子序数与元素符号一起记, 即1H、2He、3Li、4Be……这样不但记住了元素符号, 也为以后学习原子结构打下基础, 一举两得。

化学知识要巧记, 不能死记硬背, 如记氢氧化钠的用途是:用于造纸、纺织、印染、肥皂、石油、等工业上时, 可采用联想记忆法记为:“纸 (织) 上染了肥油”;再如记忆生物细胞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四位是“氧、碳、氢、氮”时, 可用谐音记为“氧、探、亲、 (买) 蛋”。

此外, 还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巩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 内容及方式很多, 譬如“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 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 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 端正学习态度。还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导学生树立起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 稳定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上一篇:九九重阳节发言稿下一篇:职场共赢的七大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