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2024-08-24

城市规划专业生产实习报告(共11篇)(共11篇)

1.城市规划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篇一

通过实习,可以看到真是项目与在学校做的设计作业的距离。在实际项目中,出错了是需要负责任的。实际项目不能容忍随意的犯错。实际项目的严谨性与复杂性也是一个实习生或者一个毕业生所最难掌控的。

通过这次在几个设计研究院的实习,使我对城市设计、基于城市规划概念的项目策划、发展策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关的规划设计工程,有了一次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接受课堂上的知识,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半年以来,我用到了几乎所有我在学生生涯中学习过的电脑软件作为开展工作的工具,甚至一些我还没有学过和接触过的电脑软件,都有机会让我碰上了。在这实习期间,从专业水平、方案设计能力到为人处世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发现自己大学五年学的知识太少太少了,专业性的知识只接触个皮毛。在设计院这段时间,充分的让自己了解的更多,更全面。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阶段,珠三角招工难的新闻已经在提醒我们,旧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到了被商业社会淘汰的考验阶段,在城市规划上,应该对相应的人口,交通,产业进行重新的审视和考虑;各地治水排污调水工程频频报道,城市的环境承载力也是到了需要再次评估的时候;“土地流转”的政策颁布,与城市相关的产业结构,“三农”问题,资源调配等问题的处理也迫在眉睫。由此也可以遇见,社会对城市规划工作者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对我们学习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我们应当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加强实践和设计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优势,使自己在城市规划的领域里有所作为。

七、实习期间学习的专业书籍或参考资料

建筑设计资料集,规划设计资料集,控制性详细规划,Xx市城市用地分类。

2017城市规划专业生产实习报告范文篇3

一、实习目的

实习是城市规划这门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际规划意识与规划能力,实现平时课堂所学知识系统化、能力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实习不同于课堂的学习,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自我实践的教学性实践活动。是大学理论课程与实际工作的联系和纽带。由此我认为,大学课程的实习应该具有以下目的与任务。

实习最直接的目的便是运用和检验学生平日所学的理论知识。大学课程的学习一般都是彼此孤立地进行,并且都是一些来自于书本上的间接知识。而野外实习对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自我实践创造了条件。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实际运用,可以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实习还可以对我们掌握知识的水平进行检验。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实践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并且,通过实习,能暴露我们平常学习中的许多缺陷。认识到这种缺陷后,学生才会从理想化的境界中走向现实,才会比较冷静地、客观地认识自己,进而有意识地重温那些大学里虽然学过,但通过教育实习的运用和检验说明并没有真正掌握的有关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实习不仅可以运用和检验实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而且还可以巩固和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愈来俞显得重要,并越来越引起教育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关注。为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XX年5月,我校安排了为期2月的生产实习,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编制程序及各阶段的内容及编制深度,初步掌握规划设计文件的编制方法,培养学生从事实际规划设计的能力,巩固课程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并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现就将本次的实习情况总结和汇报。

二、实习单位情况

深圳市清华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成立于1995年4月,为适应建筑市场发展的需要,从XX年7月起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是建设部批准的建筑甲级设计单位(资格证书号:a144016751)、规划乙级设计单位([粤]城规编第(082019)号)。业务范围是:建筑工程、城市规划及相应的工程咨询和景观设计、装饰设计。

公司以清华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为核心理念,全体员工努力工作,精心设计,赢得了顾客和社会的支持与信任。至XX年公司完成各类型工程设计项目950多项(含在建项目),完成规划类用地面积约3.4万公顷,完成建筑设计面积约6200万平方米。获部、省、市级优秀工程设计奖73项。XX年我公司荣获“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优秀企业”称号,公司总建筑师梁鸿文教授被评为“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优秀总建筑师”。公司于XX年底通过了iso9001-XX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目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充分、适宜、有效,设计产品合格率100%。

目前,公司拥有十二个专业设计室、十二个各有业务侧重的综合设计所、室,共有人员400余人,百分之九十以上为工程技术人员,有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规划师50多人。公司装备了大批先进设备,确保设计产品出图优质高效。

三、实习内容

1、整理项目前期资料、建立模型、绘制分析图等

此过程参与过的项目有太原府东街公馆规划设计、山东寿光北卡洛居住区规划设计、庄河居住区规划设计、韶关工业西路齿轮厂居住区规划设计、贵州苏格兰高尔夫球场设计、乐昌居住区规划设计。

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太原府东街公馆户型优化及剖面图绘制,寿光居住区建模,庄河居住区前期资料整理与现状图纸绘制,韶关工业西路居住区图纸调整,苏格兰高尔夫球场gis分析,乐昌居住区模型制作。

太原府东街公馆:主要是对建筑户型平面的检查以及填充颜色美化平面效果。

寿光居住区建模:建立空间模型,然后对方案进行推敲。

庄河居住区:绘制现状图纸。

韶关工业西路居住区:设计方案图纸。

苏格兰高尔夫球场:整理地形图,对地形进行分析。

乐昌居住区:制作实体模型,学会使用切割机。

2、设计并绘制方案图纸

桂湖森林温泉小镇,这是参与的最多、接触最深的项目。

2.1规划背景

福州森林温泉小镇生态研究与题既非传统的城市规划,也丌是纯粹的生态保护规划研究。该研究希望通过生态环境分析,充分保护和有效利用规划区内的环境资源和人文资源,对规划区非建设用地和建设用地总量、空间形态、空间格局做出相应的觃定,为下一步该区域“低碳生态森林温泉小镇”规划建设目标提供基础,形成福州北部片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2.2规划定位

以温泉为基础资源,以度假旅游为主导功能,以国际温泉文化为基调,以闽文化为特色的多元文化主题,兼具观光旅游和商务旅游、都市休闲,形成以温泉旅游产业链为主体,联动健康养生、文化艺术、休闲购物、会议展览、体育运动、生态人居等相关产业链的复合体,致力打造“中国温泉之都”,成为丐界顶级温泉度假旅游目的地,成为创建“中国温泉之都”的重要载体。

2.3规划目标

规划建设福州市休闲养生产业高地,承担福州城市休闲养生度假功能,不“三坊七巷”同时构成福州旅游休闲产业的支撑点,提高福州市城市综合竞争力,形成中国温泉文化旅游休闲基地;以温泉资源为载体,深入挖掘福州温泉文化资源,体现福州温泉文化特色,以温泉旅游产业为核心,集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商务旅游等相关产业为一体的超强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引领和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保护和维育区域生态资源,突出其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将生态保护不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充实和完善区内各项设施,建设“低碳生态森林温泉小镇”示范区。

2.4规划方法

1)适应福州市北拓发展的需要,处理好城市环境保护不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切实保护好具有公共性和唯一性的环境资源。

2)合理配置建设用地,促迚规划区健康高效发展,为森林温泉小镇的合理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优化空间格局和用地形态,避免规划区无序发展所带来的城市生态损失和土地资源的浪费,引导规划区合理有序发展。

4)在城市空间快速拓展的同时,建立以非建设用地为载体的城市生态环境支持系统,引导城市健康持续发展。对规划区生态资源迚行保护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建立生态安全体系和格局,提高的环境竞争力。

5)保护关键性的生态廊道和斑块,形成响应场地环境特征的生态安全结构,发挥其高效的生态服务功能。

6)建立低碳生态示范区,倡导“公交-步行”交通体系,以达到建立低碳生态森林温泉小镇的示范作用。

7)对非建设用地迚行分类保护和分级控制相结合的导控原则,为规划管理提供科学理性的理论支撑,促迚规划区动态、弹性建设和发展。

8)以生态环境建设为纲,拉动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稳步发展,增强城市的内在魅力和发展潜能。

2.5规划构思

1)对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和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非建设用地不建设用地之间相互依存、共生共融的耦合关系。

2)非建设用地规划同样考虑到实效性,对丌同生态用地根据其自身的生态环境条件以及在非建设用地生态格局中的生态地位,采叏分类保护和分级控制的方式,为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3)规划努力寻求城市发展不自然演迚的时空过程实现互适性平衡。力图达到“自然——社会——经济——文化”全面迚步,局部和整体共生,眼前和长进幵重的三赢模式。

2.6区域空间分析

2.6.1区位及范围

项目位于福州北部的晋安区宦溪镇,距市区仅一山之隑。建设中的绕城高速开通后,距市区的路程缩短至5公里,将成为福州城市向北翼发展的黄釐地带,区位优势突出。占地6.23平方公里(9355亩),建设用地面积约2862亩。

2.6.2区域现状空间格局研究

福州背山依江面海,气候宜人,地理环境优越,福州市区所在地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全市总面积12,1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043平方公里。

福州市林地面积779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5%,现有森林总面积947万亩,林木总蓄积量16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8%,绿化程度达88.6%。因此对于福州市及其周边区域的生态研究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价值。

2.6.3森林温泉小镇对福州城区发展的影响

福州森林温泉小镇区域作为福州市生态安全屏障,发挥着保障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作用,在城市空间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利用福州森林温泉小镇区域优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开发温泉旅游产业,从而促迚福州市旅游产业的升级发展。合理的开发福州森林温泉小镇区域,有利于促迚城乡统筹问题的综合览决和福州城区的持续发展。

森林温泉小镇的建设,将对福州城区的北拓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它形成的觉媒效益讲极大的促迚福州城市北拓的迚程。同时在旅游效益方面,福州森林温泉小镇的城市级开发模式能够促迚福州温泉旅游产业的升级,使福州的温泉产业向着觃模化、产业化、高端化的方向发展。

2.7规划区生态结构

福州森林温泉小镇位于福州市区北部,属于福州城区的近郊区,是城区北部生态屏障,城区旅游观光休闲的重要区域,温泉疗养基地。福州森林温泉小镇所在的区域作为福州北山的延绵区域,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幵具有明显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性。

在森林温泉小镇里,水体、山体、植被、沟谷构成了其生态景观的基本要素;这亗要素有机的结合,可以弻纳为“一带一核七廊”的生态结构。

一带:以大洋溪及罗汉溪为主体,包含其两侧的水体岸边带形成森林温泉小镇的核心自然景观资源。

一核:位于高速公路北侧,标高为122米的自然山体,是整个区域的中心的生态核心,发挥着重要的景观效应和生态效应。

七廊:为规划区范围内七条主要的山地河溪生态廊道构成,是规划区的物质能量传输的通道,为保持大洋溪及罗汉溪的生态环境质量,以及维持整个规划区生态平衡提供必要的基础。

森林温泉小镇特有的生态结构,是该项目区别不其他项目的特有的自然生态标识。从生态学觇度看,结构是生态系统功能正常发挥和生态平衡维持的必要基础。森林温泉小镇的空间生态结构体现对地貌、水文、地形、动植物等生态环境要素的尊重,照顾各功能组团间的有机联系。

2.8建设用地布局空间布局

森林温泉小镇的空间结构可以用“一环一心三片”来概括包纳。

一环:森林温泉小镇主要的交通环路,用以连接高速公路南北两个区域,其路幅宽度为24米,双向三车道、其中利用两条车道设置规划区与用的公交环线。

一心:环线内部的温泉旅游区域,包含温泉博觅园、酒店群、风情街及欢乐全丐界,规划区内部的旅游项目都包含于此区域内。

三片:环线的外围用地由自然环境要素分隑成三个集中的建设区域,其中两片位于规划区北侧,一片位于规划区南侧。这三个区域属于开发建设区域。

2.9方案设计

我的方案

设计原则:依山就势,景观通透,绿色风道

西北组团

南方组团

安置组团

老总评价:方案散乱,缺乏整体考虑,对山地地形处理不足

老总方案:

最终方案:

3.0规划知识补充加强

完整的规划结构

这关系到对下列问题的解决方案:主次入口的选择与城市空间的联系;公共功能空间的可视、可达、可享用;规划的整体结构与分期开发的可操作性等。

如可以把出入口设计为景观入口,联系着城市绿地与社区公园。或设计为生活性主入口,集中布置社区中心、超市、银行、邮局、保龄游泳池等。或设计为辅助性生活入口,布置老年活动中心、物业管理等。或设计为联系性入口。活动中心与绿色通廊结合,与社区公园构成完整的绿色休闲系统。绿色通廊自然地将社区分区,有利于分期开发和物业的相对独立性,减少分期开发时对先期入住居民生活环境的干扰。

安全宁静的交通环境

动静分区、人车分流是小区交通规划的理想目标。为了达到此目标,可采用了外围车行、内部人行的规划结构。通过对小汽车和消防、救护、搬家等车辆在社区内部轨迹和停车位的精心设计,是向高品位社区环境迈出了成功的一步。车库出入口可布置在小区入口处,进入小区的小汽车很快就能进入地下车库。如果有直达车库的住宅电梯给车主以身居别墅的感觉。消防紧急通道与主干道形成环状道路系统,便于紧急救护、消防或搬家等机动车辆的顺利通行。社区入口附近设地面车位,便于来访客人和临时停车。

各得其所的休闲环境

在社区内部活动时间最长的要数老人和儿童。除社区的无障碍设计外,还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提供了不同品位的休闲场所。

在景观设计中,注重结合绿化来构筑社区的休闲系统。通过铺设彩色步道,兴建观赏水系、戏水池,设置座凳、花坛、小品等,使整个社区形成一种适宜交往、娱乐、休憩的空间氛围。为了满足儿童嬉戏的需求,庭院中还设置了草坪、花架、灌木、砂坑、石桌等,既为儿童们创造了一个舒适、安全的活动场所,又可适应不同层次居民的休闲需求。环境设计以贴近人为宗旨,强调回归自然的感受,有意赋予各休闲空间以良好的观赏性、可达性和实用性。减少小区主干道机动车辆,公园、广场和环形道路均可成为人们晨练澈步的好去处。

完善的配套设施

拥有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是现代社区的一项基本要求,这些设施包括家政服务、治安保卫、清洁绿化、文化集会、健身娱乐、邮政电讯、休闲购物等。

体验信息化时代的技术成果

现代社会已由规模经营、大量生产的工业化时代进入了多样化、个性化感性化的信息时代。在住宅设计上具体表现为因特网进入日常生活,以及电脑家庭化和家电电脑化。随着信息处理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通信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成本的降低,智能化社区的理念逐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充分利用技术发展的成果提高居住生活质量已经成为现代居住理念。

强调功能完善、分区明确的室内环境

随着家庭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认识已从“面积越大越好”、“房间越多越好’,转向对住宅功能、性能和品位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动静分区公私分离

以起居厅作为组织家庭活动的中心,体现着主人的地位、兴趣和生活品位。室内做到明亮、尺度适宜、视野开阔。客厅餐厅和厨房等功能空间组织灵活、给人以舒适方便的印象和良好的视觉感受。门厅不仅作为换衣、脱鞋、储物的空间,更应发挥协调不同功能区的作用。主卧室功能空间完整,尺度适宜,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大冲小卧室设计,方便日常使用。明亮的家务室可兼家务、保姆、次卧、储藏等多项功能,满足不同的生活要求。

四、实习心得总结

1、要积极主动寻找事情做。

2、多修改方案给负责人看,才会有所提高。

3、山地丘陵地区设计要顺应地形,但不是完全服从地形,应当建立模型,然后根据土方平衡原则和地势切成平台来设计。

4、决定人差别的时间是下班后的业余时间,要利用时间不断提高自己。

5、不要多个人一起挤到一家公司工作或实习。

6、先做好自己再去挑别人意见。

7、到新环境后要尽快和同事熟悉,融入到团队中去。

8、该出手时就出手。

9、要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软件,做到和其他专业的衔接。

10、在新环境内尽快认准自己的地位,尽早取得团队认可和信任。

通过实习,可以看到真是项目与在学校做的设计作业的距离。在实际项目中,出错了是需要负责任的。实际项目不能容忍随意的犯错。实际项目的严谨性与复杂性也是一个实习生所最难掌控的。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基于城市规划概念的项目策划、居住区等相关的规划设计工程,有了一次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接受课堂上的知识,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实习期间,我用到了几乎所有我在学生生涯中学习过的电脑软件,甚至一些我还没有学过和接触过的电脑软件,都有机会让我碰上了。在这实习期间,从专业水平、方案设计能力到为人处世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发现自己大学四年学的知识太少了,专业性的知识只接触个皮毛。在实习这段时间,我对自己了解的更多,更全面。

2.城市规划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篇二

1 地理环境

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属暖温带过渡型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水热同步。年平均降水771.7 mm,年平均日照时数2 427.9 h,年平均气温14.1℃,无霜期202天。花生主产区的邹东山区系沂蒙山系余脉,地表土层较浅。土壤类型以沙土、粘土为主,适宜花生种植。

2 种植模式

由于地表土层较浅,最薄处仅10 cm左右,蓄水保墒、排涝能力差。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推广起垄覆膜种植。其种植模式易于保墒,便于排涝,减少无效扎针,结果集中;较平地种植,工序繁琐,劳动强度大。2010年邹城市种植花生14 108 hm2, 95%以上为起垄覆膜种植。起垄种植为双行覆膜,喷洒除草剂,垄内施肥。基本规格:垄顶宽38~40cm,垄底宽80 cm,垄中心距80 cm,垄高15~20 cm,行距23~25 cm,株距18~22 cm, 13.5万~15万穴/hm2,每穴2粒。平均棵果数21个,千粒重900 g,理论产量4.5 t/hm2。邹城市花生主要品种有花育25、潍花8号和丰花1号等。一般春花生播种时间为每年谷雨前后,种植期约20天;花生接茬套种在小满前后,直播在芒种前后。花生收获为秋分前后,收获期较长。

3 机械化生产现状

(1)机耕。邹城市手扶拖拉机保有量达到2 856台,其中95%以上分布在花生产区。手扶拖拉机拖带小型犁耕作,适应邹东山区丘陵复杂地形和浅薄土层,耕翻、起垄一次完成,得以广泛应用,为邹城市花生主要耕作方式,机耕率达到100%。

(2)机播。2010年,邹城市花生机播面积8 600 hm2,机械化播种率达到61%。邹城市拥有花生播种机427台,主要型号为青岛万农达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BFD-2S型花生播种机;人畜力花生播种机228台,生产厂家为临沂农业机械制造厂;一次性完成起垄、施肥、播种、喷除草剂、覆膜和盖土等工序,提高了工效,解决了起垄过高,品种密度偏稀的问题。

(3)机收。2009年邹城市花生机收面积仅733 hm2,仅为5.2%。花生收获机械保有量为48台,使用机型为青岛万农达机械有限公司与山东泗水泉林农机厂生产的4H-2型花生收获机,配套动力为18~22 kW,基本上收获垄作春花生,收获模式又分为“机械挖拔+田间晾晒+人工摘果+人工剥壳”和“机械挖拔+田间晾晒+人工摘果+剥壳机剥壳”两种。

(4)机械植保。2009年底,邹城市机动喷粉雾机保有量达到947台,施肥机327台,基本满足花生植保需要。主要作业为雨后或浇地后趁墒喷打一遍花生田专用除草剂;花生进入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以后,进行再施肥;8月20日前后,汛期基本快要结束,花生地里杂草丛生,机械喷打百草拓或草甘磷等除草剂杀死草。

(5)机械摘果与脱壳。据调查统计,邹城市花生摘果机保有量约有10台,为青岛万农达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既可以摘湿果,也可以摘干果,但摘湿果易造成鲜嫩荚果的破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晾晒后摘果。但因存放田间晾晒不易看护,同时摘果破碎率高、产生杂质多,农民认可程度低,作业量不大。

花生脱壳加工在邹城市已有30多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末机械化花生脱壳在香城镇形成产业,并成立了邹城市海龙花生制品有限公司等3个花生加工龙头企业,年机械脱壳加工量3 000万t。

4 花生机械化生产几点成功做法

(1)平整土地。邹城市花生产区土地以浅薄土层覆盖片麻岩为主。为改良土地,自1996年起,邹城市先后使用“大型履带式拖拉机拖带深耕犁耕翻”和“小型挖掘机深挖”两种形式,改良土质,平整地块,使可机械化作业地块逐年增加。

(2)补贴适用机械。邹城市经济基础较差,农民虽有发展意愿,但购买力较低。随着近些年花生机械播种技术的日益成熟,市政府果断将手扶拖拉机作为农机购置补贴重点,3年内共补贴手扶拖拉机800台,加快了花生机械化生产进程。

(3)示范区建设。邹城市在香城镇建立花生高产示范区,坚持局、镇共建,镇村主抓的新机制,健全完善镇村农机科技推广,人员培训,安全生产,加快各类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器的推广应用,花生机耕、机播、机收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结合当地实际,把花生机械化播种、收获示范工程作为工作中重要内容之一。2009年香城镇新增花生播种机126台,其中配套小四轮拖拉机28台,引进与四轮拖拉机配套的收获机2台,与手扶配套的花生收获机38台,大大提高了花生种植的机械化花生水平,并有效提高了花生的产量和种植效益。

5 花生生产效益对比

(1)花生机械播种铺膜。花生播种铺膜机械一般与轮距80 cm的手扶拖拉机配套使用,需要操作手1人,辅助人工1人,每天可播种0.67 hm2左右,现行市场作业收费价格为300元/hm2。人工覆膜播种需要4人配合作业,每天可种0.067hm2,人工完成播种铺膜作业的人员工资约为120元(4人×30元/人·天),机械作业平均作业成本降低780元/hm2,效率为人工作业效率的20倍以上。

(2)花生机械收获。花生收获机(挖掘机)一般与22.1 kW拖拉机配套使用,每天可收获1.33 hm2左右,现行市场收费价格为300元/hm2。人工收获作业0.12 hm2/人·天,工资30元。机械作业降低费用165元/hm2,效率为人工作业效率的10倍以上。

6 影响花生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1)花生种植地块大多在山区,地块小且分散,由于受本身种植特性和农民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难以形成规模产业化种植。

(2)种植区域虽较为集中,但种植成块面积相对较小,田块凹凸不平,造成机械不能较大规模作业,直接影响了作业效率和收益,影响机械的有效推广应用。

(3)花生种、收机械的研发和示范推广滞后于粮食作物机械,机械市场投放量少,作业适应性差,且种类不多,机械性能不稳定,尤其是在花生收获环节更为突出,造成农民群众认知程度低,农民使用机械作业积极性不高,机械化作业难度较大,成为阻碍花生生产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4)政府和个人对花生机械化作业的投资力度小。项目资金数量少,远远不能满足花生机械发展的需求。

(5)目前,比较成熟的收获机械所需动力为22.1 kW中型拖拉机,这类机械在当地其他生产环节几乎很少使用,农民投入产出比小,增长缓慢,成为制约邹城市花生机械化发展瓶颈,一定程度上影响花生机械化进程。

7 发展花生机械化生产的建议

(1)政府积极引导,成立以村为单位、以农民为主体、以土地入股为主要形式的花生生产专业合作社。解决花生种植地块连片成方问题,便于机械化生产作业。

(2)农机部门积极引导,加大重点扶持力度,成立花生生产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将该类合作社作为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点扶持对象。加快邹城市花生生产机械化进程。解决散户购买力较差及机械规模发展的问题,易于花生机械化生产方式的推广应用。

(3)在多个乡镇、多个种植土壤不同区域成立示范区,联合一线农机人员和农艺人员推广、改进花生生产机械,以达到当地花生生产技术要求,便于花生种植户接受机械化生产模式。

3.城市规划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篇三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专业 实习 模式

【中图分类号】U270.1-4;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027-02

一、济南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1.近期建设方案

至2019年,建成市域快线R1线、R2线一期工程和R3线一期工程,长约80.6公里。

R1线自池东至演马庄西站,线路长约26.4公里,设站9座,投资119.6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19年。

R2线一期工程自小高庄至郭店站,线路长约35.2公里,设站14座,投资199.3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19年。

R3线一期工程自龙洞至新东站,线路长约19公里,设站11座,投资118.3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6~2019年。

2.主要技术标准

采用B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100~120公里。在规划实施阶段,进一步深化主要技术标准和运营组织方案。

3.资金安排

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为437.2亿元。其中,资本金占总投资的40%,计174.9亿元,由济南市政府财政资金解决。资本金以外的资金采用国内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解决。

二、加强实训教学的重要意义

1.大量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和投入运营,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压力增大,而城市轨道交通职业院校往往是以理论教学作为发展基础,针对这方面的教学研究和课程设置也较为成熟。作为教学的全部,实习教学则相对薄弱,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基地发展则更加滞后,学生实习枯燥、机械,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培训质量。

2.从现有条件来看,实训模式有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现场跟岗实训三种。大多情况下学生实习是以校内实训中心为主,学生在经过了一段理论学习后要进行认识行的实习过程,然后再进行专业理论教学。而随着轨道交通技术的不断更新,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更高了;大量的实习则安排在了校外实训基地和现场跟岗实训当中。

三、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和现场跟岗实训

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和现场跟岗实训是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教学难点:一是培训资金如何解决,二是人员配置是否到位,三是学员管理难度加大,四是培训课程是否规范合理。

实践证明,在实训基地及企业产部门实习培训中往往遇到以下幾个问题:

1.培训内容重复,各分支部门没有统一的课程计划。

2.下派到各分公司课程或培训内容有差异,培训师资安排随意造成实训质量下降。

3.学员管理出现漏洞,在管理人员配置上出现多头管理、责任不明确。

(一)目前资金解决上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由企业出资学校参与管理。这样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员的管理可以以企业员工的身份来进行。

2.资金有保障,企业可以现场管理的方式运用资金。

3.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有方向有目的的培训。

(二)为实现学校现代化实训教育教学需要,可以用与实际接轨的方式来解决:

1.学校每年派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到轨道交通企业挂职学习锻炼,与企业签订培养协议,支付一定的费用。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为校方兼职教师,承担与现场工作密切的专业理论课、实习及技能鉴定方面的课程,并按课时量付给相关的报酬。

2.实习课程开发与建设以共建的形式来完成。大家共同探讨发展方向,共建实训室,改善学校条件,满足学校对新技术教学实践的需要,使学生在学校就有机会接触到企业新设备新技术,并合作设置新技术学习课程。

3.与轨道交通企业共同开发新教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包含了列车驾驶运用、车站管理和调度指挥等主要专业,能否跟上实际发展,教材是关键。教学方案需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优化。比如不断更新实训指导书等教材。

4.扩展订单培养实现特色办学。由于地铁公司等城市轨道交通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增,特色培养、目标培养成为主流;根据轨道交通企业的需要,学校跟企业签订培养协议,共同商讨定向培养方案、专业、规模、合作模式,在实施中应适时做出调整以适应企业发展。

订单班级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评价模式、教学模式改革等与轨道交通企业进行商讨,共同开发相关合作企业特色课程。

5.实训基地和跟岗实习协调发展。学校每年选派一定年级、一定数量、专业学习具有一定知识水准的学生前往实训基地进行实作培训。轨道交通企业派专业技师授课,学校派实习指导教师管理。采用“三进三出”的强化实习方法,即专业设备的使用理论——跟岗实习重复三次,以强化知识,熟练操作,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转型。

6.成立专业的实训指导科室。根据专业以及课程的特点,聘请相关的行业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建指导协会,对教学计划实现修改和调整。邀请行业专家以讲座的形式开展学生的课题交流。

7.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促实训水平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学校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共同进行专业知识竞赛、技能大赛等活动,即促进了实训教学,也为企业储备了拔尖人才。

8.技能鉴定中心的建设是轨道交通院校实训高层次的体现。完整的培训体系离不开技能认证机构,需具有雄厚的设备基础和师资力量,轨道交通院校应与企业通力合作,由实训中心、实训基地和企业生产部门三位一体共同搭建技能认证这一桥梁,使通过实训后出来的学生得到一个公正合理的评价,拿到轨道交通企业认可的鉴定证书,使之在岗位上出色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四、建立院校实习管理机构对实训学生进行有序管理

(一)培训评估

1.培训期间的考勤情况纳入个人绩效考评,每月初培训所在轨道交通企业根据培训需要编制排班计划,领队根据实际出勤情况记录考勤,于每月月初发送回部门对接人,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对违反考勤的学员进行绩效考评。

2.培训期间由部门每月根据培训内容出题,对学员进行阶段性考试。阶段性考试成绩80分合格,首次考试不合格者有一次补考机会,若补考仍不合格,由部门进行绩效(下转58页)(上接27页)考评。

3.学员需按照培训所在轨道交通企业的培训方案完成相应的阶段考试及上岗证考试,并取得上岗证。上岗证考试包括笔试及实操考试,笔试包含理论及实操两份试卷,理论试卷内容包括基础知识、规章文本等;实操试卷包括案例分析,故障处理流程等;最终笔试成绩为理论与实操理论按照7:3的比例换算的总成绩;实操考试为设备操作。

上岗证考试由轨道交通企业和院校培训方安排考试时间与考试内容。上岗证考试成绩需达到90分方为合格,首次考试不合格者有一次补考机会,若补考仍不合格,由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4.培训考评由领队及培训方根据日常情况进行,具体内容见《培训考核表》(附录11)。同时就学员对培训师的培训效果提出意见,予以改进。对培训教师的评估参照表(附录12).

5.培训期间,各点每月进行“优秀学员”评比,评比按照20:1的比例进行。学员可以自行向小组长或者领队提出申请,小组长和领队结合参选人日常考勤、月考成绩、所在宿舍公寓评优情况、日常培训遵章守纪情况、投稿积极性以及被录用稿件数量等方面进行综合筛选。凡“优秀学员”称号获得者,均记录进个人培训档案,作为将来上岗任用、职位晋升、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重要依据。

(二)利用现代通信手段进行管理

1.使用“QQ”、“微信”、“钉钉”等软件,在接到签到抽查通知时,使用软件的签到功能进行答复。充分利用这些软件进行视频会议、传递文件、通知通告等管理作用。

2.实训期间鼓励学员进行学研活动及其它有益身心的公益活动。比如使用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开发的公益软件进行安全文明宣传。

五、结语

加强和完善轨道交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是弥补院校学生实践经验不足、促进学生就业的有力措施。明确实习不仅是特定专业教学的延续,更是轨道交通院校基础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构建企业接纳院校学生实习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将接纳学生实习和实践纳入企业及有关部门社会责任的必要组成部分,并提供相关政策和经费支持。积极促进城市轨道交通院校与政府、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合作

加强和促进高校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对学生实习的服务、指导和管理方面的合作,为学生们搭建一个稳定、宽广的实习桥梁。

六、附录

附录1:《培训情况跟踪表》

附录2:《培训效果评估表》

附录1:培训情况跟踪表

培訓情况跟踪表

日期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第XX周

培训内容及人员动态:

XXX、XXX、XXX……(可以把一个班组人员列在一起)跟XX岗:学习内容:

XXX、XXX、XXX……(可以把一个班组人员列在一起)跟XX岗:学习内容:

XXX、XXX、XXX……(可以把一个班组人员列在一起)跟XX岗:学习内容

XXX、XXX、XXX……(可以把一个班组人员列在一起)跟XX岗:学习内容:

抽问情况:

业务交流情况:

主要为培训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难点,及难点解决情况。

请假情况:

培训学员其他情况:

其他需要与培训方交流的问题:

附录2:培训效果评估表

实训中心培训效果评估表

序号项目差一般良好很好打分总分

课程内容

1课程适合个人发展5678910

2课程内容深度适中

3课程内容切合实际

培训师

4准备充分

5表达清楚

6对培训内容有独到见解

7培训气氛很好

8培训方式多样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轨道协会网《2015年国家发改委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批复》.

4.城市规划生产实习报告1 篇四

一:实习日程记录

10月11号进入中规院实习,第一周是院里的学术交流,我们听了一周的学术交流。

1.中国·清溪“山乡巨变第一村”修建性详细规划

现状调研,初步方案的设计,初步方案的汇报,最终方案的确定,并编制说明书

2.益阳市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现状的调研。基础资料的整理。

二、对所做规划的一些认识

2.1对新农村规划的认识

(1)深入的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了解村庄特点,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意见,掌握问题的所在,在规划中能把握重点。

(2)农村规划中基础设施重要性。

农村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尤其是道路通达性以及路面的硬化,公共设施的配套,这些设施对农民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很大的关系。

(3)分析村庄中存在的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在近期的规划中的以实现。

(4)迁村并点的思考。

“迁村并点”关于资金的问题。迁村并点是指将现有的村庄小、占地大和基础设施落后的居民迁入中心村和集镇,它的优点是合理利用土地,优化资源配置,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资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但是“迁村并点”需要强大的经济后盾,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宅基地复垦,二是村民住房建设,三是村内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迁村并点”的费用主要还是由农民自己承担,“迁村并点”的资金问题是每个地方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迁村并点”规划要首先进行可行性分析,分析该地区是否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进行规划,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表面上看是改善村民设施水平,但实际上村民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建新房、建公共设施,搞得农民叫苦连天,这有违规划的原始初衷。

“迁村并点”关于人口规模的问题。从理论上讲,“迁村并点”规划与村庄建设规划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指导与服从的关系,而实际的情况并非全部如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居住点总人口会以正的加速度减少,这种减少除了原有村庄直接转变为居住区外,还应该体现在迁村并点后的最终保留村庄的人口规模的减少,这是“迁村并点”规划在确定人口规模时重点体现的内容。而现在有些村庄建设规划在确定人口规模时,并不考虑“迁村并点”规划是否存在,只是盲目的扩大自身的规模,而有的则打着“迁村并点”的口号扩大了规模,而需要撤并的村庄仍然保留。

“迁村并点”中关于剩余劳动力的问题。“迁村并点”使村庄合并,耕地规模化、机械化,剩余劳动力会越来越多。剩余劳动力将如何解决,这将成为“迁村并点”的一个重要课题。

2.2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认识

(1)控制重点的突出,确定规划的目标与功能定位。

对于地块划分层次明确,便于城市规划的深化和管理。

(2)控制规划中,规划师为了追求空间美学要求,在同一区位的相邻地段主观地划分地块大小、控制建筑高低、规定开发强度,来实现空间体量的变化,但这些主观因素要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出发,以保证公开公平为原则,在同一区位的相邻地段,对产权地块的形状大小、容积率、后退红线等采取一视同人的规定,但是怎样才能更好的从公共政策出发,达到公平公正原则,是做控制性详细规划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3)控规中时效性的问题。控规不是控制得越多就越好。相反地.指标繁杂、面面俱到的控规在规划实践中常常显得极为脆弱,因多种不确定因素不得不调整过于细致的控制要求,不但不能突出控制重点,甚至会完全偏离规划的初衷。我们要找到控制中的核心要素,以强制性的方式加以落实。我们做的古城控规中,对古城的各地块,特别是重要地块,比如沿城

墙附近以及重要古迹周围的建筑高度和容积率都给了很严格的规定。

(4)对图则的认识。在规划单元的图则中,地块的划分是以街坊为单位的,所有的分地块规划控制指标也是针对街坊提出,在具体规划实践操作中.允许进行街坊内部具体地块指标的调整,但必须控制所在街坊的总量平衡.对地块图则的要求详尽,分为图则单元控制指标和分地块控制指标两大类,视不同情况,每个地块图则也可以分为强制性和引导性两张分图则。控规地块划分主要是依据地块性质,划分详细,其内部的指标在实际的操作中比较严格,这样便于管理和城市设计的深化,体现更多的公众利益。

2.3对总体规划的认识

(1)总规编制前期工作的重要性。首先是对历版总规的回顾对比,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对这次规划的提出问题,其次是本次规划战略性问题的前瞻性的研究,比如城市的产业问题,交通问题。

(2)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各具有特长人们的互相协作才能使事情的顺利的进展。

(3)对于现阶段城市用地分类的思考。在划分城市用地分类时,有时遇见很多的困惑,对于现实中很多的用地不知该分为哪一类,比如火葬厂。还有就是一块地兼有办公、商业、停车立体式复杂的利用,在划分用地时如单纯的划分商业或办公,就显得不确切,城市越是发达的地带,对土地利用的复杂程度就高,现在的城市用地分类是停留在“平面”层次上的,随着城市发展,这种分类将不能满足分类的需求。

(4)对新的《城乡规划法》的认识。我参与的贾汪区的总体规划是依照新版的《城乡规划法》编制的。熟读了新版的《城乡规划法》,对此有一些认识。首先,新的法规取消乐了原来的“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的改造”,而更加突出资源的节约,环境、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将更强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性。其次,新的法规中强调了公共财政首先投到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中,进一步落实了规划的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再次,法规强调了城乡规划制定实施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把公众的利益放在了核心地位。现在公众参与的力度还不够,很多公众对规划的认识总觉的是政府的事情,与他们的关系不大,以往的规划政府的干预性过强,甚至是强制性的,忽视了公众的想法,不想西方的一些国家这么明显,虽然我们国家也在提高公众参与的力度,但是还需要一定的距离,这也可能与中西方国家很多制度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我们国家公有制,西方国家的私有制的制度。

三、实习心得体会

这次实习使我受益匪浅。实习之前感觉很迷茫,想到要去设计院实习,真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经过四个多月的实习,带着很多困惑把一个项目参与完后,有很多的体会。

 对城市规划的层面及主要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控规、总规以及新农村规划的各个阶段的进展以及内容和要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学校期间对这些法定规划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脑海里只有这些名词,但是具体的指什么内容却是不理解。实习过程中能具体的参与到实际的一些项目,特别是参与了农村规划的政治以及古城控规的全过程,虽然自身设计的部分很少,但是对这些工作流程以及各个工作阶段的流程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尤其是思维方式的转变,由一个狭隘的思维方式转化为对规划的多方位的思考,把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转化为有利的因素。

 对工作的环境的熟悉和了解。首先,在设计院和学校远远不同的是,前者讲究效率和质量,对所做规划是很严肃的态度,要是第二天要给甲方交图,前一天是一定要赶出来的,不像是在学校,可以拖图,现在想起来以前的那些做法是很不对的。其次,在给甲方汇报时要表现出很高的自信,取得对方的信赖,但是自信是建立在自己对所做规划有很大把握的基础之上的。再次,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每一项规划都不是一个人能单独完成的,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专长,大家相互协作,使每个工作阶段都能顺利的完成。比如总体规划中,要与做产

业、生态、市政、交通的相互协作相互协调把各个方面都发挥的最好,并配合总体布局。

 做一个有责任的规划工作者。图纸上的每画一笔都是要有根据的,都要慎重考虑,多问“为什么”。在学校做作业时,有很多的主观因素,有时为了追求图面效果,甚至是想当然。再者就是对现状调研的重要性的认识。注重地块与周边的关系,周围因素的影响,这样做出来的方案才是最有实际性的,也是一个规划师必须考虑到的。

 对自身的要求。出去实习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局限性。特别是刚进中规院时,恰好是院里的学术交流,也是对前一年的所做项目的总结,去听了很多次,但是每次都听得很郁闷,因为他们讲的太专业了,有很多是在理论性的,每次听得都很迷茫。我们还停留在对规划的初级的认识,要学的还有很多,这就要求在以后在时间里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积累经验,不仅是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博学”。城市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我们现在学的知识有限,加大专业知识深度,还要扩大知识面,增大广度。

 在实习中还有很多不理解的问题。中规院做了很多总体规划,给我的感觉是像是在批量生产总规。总体规划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很多只是停留在技术的层面上完成了这项规划,可是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出发还是不够的,或是很少体现出来。因为他们思考的着重点往往是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功能定位,以及城市的空间布局和资源利用等,这些只是技术层面的,好像是一页白纸,摆在面前。我们规划的真正的目的还要更上升一个层次,不仅仅是这种技术性,而是使这些规划的文件,这些“漂亮的图纸”转化为政府政策性的,使规划真正做到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比如说,在做城镇体系规划时,往往在图面上用一根很漂亮的线把相邻的几个村镇连起来呢,并标出了所谓的中心镇,特色镇之类,但是又能如何?而是是这种具有技术理性和对艺术的追求转化为政策的属性,使其具有行政的合理性和价值的合理性。这也许是以后规划更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 关于城市防灾的规划。规划中还有一点感触最深的,也就是地震带给我的,关于城市防灾方面的规划。很多城市模仿国外的规划,把一些大的,尺度夸张的广场放在城市中来,当作自己的门面。这也是很多政府官员为了追求功绩的一种表现吧,很多学者对此也提出了一定的批判,但是这次地震后,使我对这种广场有了另外一个认识。汶川地震发生后,有那么多的灾民需要临时安置,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开场的广场提供开敞的空间,这些灾民也是很难安置的。在这种程度上,我觉得广场的存在的一个必要性。我们不能很好的预测地震的发生,但我们在规划是要使地震的破坏程度以降低到最小。在城市发展方向的选择时,应该避开地质条件差的地区,认真分析工程地质条件,使城市用地建在地质较好的地块上。

 对北京城市的认识。实习在北京待了半年,对北京城市的情形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体会。首先是北京的道路交通系统。其道路是方格型的,和西安的很相似,但要比西安宽敞。北京的堵车是很出名的,道路的交通量比较大,这一点很有体会,乘公交出行时间较长,虽然很多道路开辟了公交专线。除了道路上交通繁忙以外,我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北京市的街坊较多,由此造成的交叉口也多,红绿等也就多,限制的其行车的速度。感触最深的就是,每次从住处乘公交去换地铁,仅仅四站路,公交就要停近乎十次,除了到站的停留外,就是红绿等太多,车刚启动,就要停下来,整个一路像是在地上爬。针对拥堵的交通,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道路系统情况的改善,完善道路系统,是各类道路在道路网中发挥各自的特点,在疏导东西向的交通上,新增加平行道路,缓解长安路的交通压力。建立垂直向的交通,比如高架桥和地铁。其次,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再者,在北京市总体布局中协调好各功能之间的关系,减少因用地的布局不合理带来的不必要的交通量。

 北京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这种发展属于紧凑的城市的形态。蔓延是的分散的布局是城市必然过分依赖小汽车,十分不利于节省用地,节省资源,是不可持续发展的。以往的城市批评“摊大饼”,于是组团是的城市很受欢迎,但是,这不仅增加彼此的交通距离,更隔

断人气,降低城市繁华度,不利于第三产业的生存与发展。从这些程度上讲,北京的这种“摊大饼”的模式是适应它自身的特点的。

5.城市规划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五

1. 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成绩

在xxx实习期间参与完成《长沙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并获得长沙规划管理局审批通过,成为相关地区控规修编的参考性资料。

2. 已具备条件

1)在xxx实习期间,接触了许多长沙市区的项目,了解了长沙市发展的动态和趋势,熟悉了相关规划设计的规范和城市设计方面的优秀方案,阅读了一些相关资料和专业书籍。

2)xxx公司能拥有丰富的关于公共文化设施相关资料来支持完成这篇研究性论文。

3)《长沙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课题中参与完成的图纸和文字。

3. 尚缺少的条件及解决途径

1)缺乏一些世界性的、全国性的数据,这个将通过咨询有关部门、查阅相关书籍并利用网络来解决。

2)缺乏对公共文化设施用地兼容性的系统知识,这个将通过认真阅读相关书籍和案例加以解决。

七、经费预算

八、指导和辅导、论文撰写(试验)的教师

九、指导教师意见

十、教研室(科研所)审查意见:(对选题报告作出评价,提出是否通过的建议)

十一、学院(系、所)审核意见

6.城市规划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篇六

以了解学生的入学动机及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状况为出发点, 我们对黑龙江幼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致力于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所做的职业规划及思想状况, 为今后我们更顺畅地做好职业规划教学、指导工作提供帮助。问卷回收后, 用百分比形式作比较分析。

本调查采用问卷形式, 对100名大一学生进行调查, 回收100份有效问卷, 回收率100%。其中, 学前双语方向48人, 美术手工方向30人, 学前教育方向22人。

本次调查的维度包括如下方面: (1)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程度; (2) 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运用程度, 包括自我认知、专业认知和职业认知; (3) 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课程及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程度。表现形式:表格。

一、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结果

1. 高考填志愿时大学和专业的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 真正按照自己兴趣爱好来选择学前教育这一专业只占两成, 其他学生是出于各种别的原因选择的, 因此这就使今后的教学面临了一定的困难。

2. 对未来学习、生活、工作的准备。

调查结果表明, 学生入学时缺乏对自己人生、未来的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找到合适工作的有效手段, 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丰富大学生活, 着眼现在, 规划未来, 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和生存力。这也更增加了我们就业指导课教师的一份责任。

3. 对自己的兴趣、性格和特长的认知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 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问题只有一般的了解, 当然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方向发展也会感到迷茫。

4. 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的认知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 该专业学生普遍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强度大, 待遇低, 社会地位不高, 对这一职业的前途持茫然和悲观的态度。

5. 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课程及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 学生对我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课总体情况还是比较满意的, 同时学生就课程的具体时间安排、内容和就业指导服务, 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与途径

1. 根据学生需要开设职业生涯课。

职业生涯课程已经在高职院校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们应在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课的重要性的基础上,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和任务, 我校职业生涯课以讲座的形式分别在学生的第一和第三学期开设, 其中第一学期18学时, 主要利用课堂教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 制订三年的学习规划,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 潜能所至, 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 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方法, 培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第三学期10学时, 利用我校附属幼儿园的有利资源, 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见习, 帮助学生了解幼儿教师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了解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的要求。同时我们更致力于创造条件开设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生涯课程, 邀请一些学前专业的专家、幼儿园长等来学校讲座, 增强学生对本专业和未来职业发展的了解。

2. 建立一支“系统化”的教师队伍。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建立在心理学、管理学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 需要专门的人员来从教。在英国大学里, 从事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老师大多拥有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的博士学位, 或者是实际的创业家, 企业家, 他们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专业化的辅导。在国内, 要对任课老师和就业指导人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才测评与设计、就业求职心理研究、劳动人事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考取国家认可的职业指导师资格, 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相关专业培训等。根据现有条件, 我们可以联合学校招生就业处、学生处和心理咨询中心等多个部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心理素质等多方面辅导。以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需要, 从而提高教学与指导水平, 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和指导。

3. 举办相关活动, 寓教于乐。

(1) 规划设计评比。学生入学初, 通过入学教育或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帮助学生制订在校期间三年的学习规划;通过职业生涯课的教学活动, 学生制订中长期职业规划, 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评比, 优秀作品展出, 优秀作者有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鼓励。

(2) 职业模拟面试。根据我校学生能歌善舞的专业特点, 我们定期举办模拟面试、职业生涯大赛等活动, 从活动的策划、执行到评比, 全程由学生自行组织安排, 教师只是做点拨指导, 录制活动全过程, 择日大家共同观看, 细心观察, 查找漏洞。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提高安排、组织、领导、协调的能力, 同时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调整良好的择业心态, 夯实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获得必备的面试技巧。

(3) 校园艺术节系列活动。为了弘扬五四青年节的伟大精神, 我校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都会举办一系列的节目, 比如书画展、舞蹈大赛、红歌大赛, 并成立了校兰花艺术团、管弦乐队、拉拉队等开展多种文艺活动, 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这不仅活跃了校园气氛, 加强了师生交流,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特长, 更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7.城市规划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篇七

关键词:《中外建筑史》;城乡规划专业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背景

我校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中将《中外建筑史》列为主干必修课程,授课学期在第5学期,周学时为4。这门课程对于本专业学生来说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它对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建筑发展历程、掌握建筑风格和流派的演变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理解这些知识内容之后,才能对自身建筑素养有所提升,才能对建筑学科有广度和深度的加强。城乡规划专业自08年开设至今,共讲授《中外建筑史》5年次,其中本人讲授4次(13年休产假)。在此过程中,本人对本门课程的认识逐步加强,感受较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存在问题

1内容范围太广,学时不够。《中外建筑史》包含有《中国建筑史》、《外国古代建筑史》和《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三门教材。中国建筑史部分又分为中国古代和中国近现代两大类。外国部分虽然是以欧洲建筑史为主体,但由于发展时间较长、风格流派众多,所以教学内容是面广幅宽;中国建筑史也是相同情况。每本教材基本都在300页以上。因此,课程任务很是繁重。如果要在一学期16周,每周学时为4的情况下把所有课程内容一点不落的全部讲授清楚,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重难点内容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偏差。本门课程涉及内容很多,所包含的重难点内容也相应较多,学生在整个学期中要想做到掌握所有重难点内容,必须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才可能实现,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重难点内容记忆的混淆。例如外国古代部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相关内容,以及外国近现代新艺术运动时期众多艺术流派的出现等,由于涉及流派风格各异、人物众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概念混淆,张冠李戴的情况。

3纯理论知识讲授,容易形成单调感。《中外建筑史》主要是以讲授建筑发展的历史过程为主体,教学方式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如果单一的按照时间发展顺序来讲授所有知识点容易让学生产生单调感。

二、解决思路和方法

针对上几个问题,本人在近年来的《中外建筑史》课堂上尝试采用一些解决方法。

首先,想要把所有知识点都讲到基本不太可能实现,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有的放矢的选择重难点内容进行较为深入、详细的讲解,把其余内容作为课下辅助阅读理解。这样做的优点是能够解决课时不够的困难,《中国建筑史》、《外国古代建筑史》和《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三部分内容以基本采用5:5:4的分配方式来完成一学期16周的学时安排。

其次,在所讲授的重难点知识中,发展时间从公元前3千纪一直贯穿到近现代,其中风格流派、代表人物、典型实例等都极为庞杂,如何能够避免学生产生混淆和错乱是重要任务。我的做法是:在所讲授的每个时期或地区内容中,寻找出一条主线来贯穿整个时间轴,在这条主线上把重要人物或重点实例或事件穿插进去,使得学生在掌握该部分内容时能够产生联想记忆,由点到线再到面,这样就使得记忆的难点和要点主要是这些重要人物和典型实例。

最后,关于纯理论内容的讲授,如何使学生避免产生枯燥和单调的感觉。我的做法是将授课方式多样化、授课内容趣味化。采用讲授、讨论、角色转换等方式来改变单一由教师讲授的做法,使得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再来就是增加多种可能使得授课内容更加有趣味性。相关知识点的视频内容、关于某一个知识点的微课教学及互动讨论等都对课程内容的趣味性有所增加。

三、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在几年的授课实践中,以上这些教学方法的尝试基本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授课内容有选择的删减之后,大大减少了课程任务量,使得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对建筑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难点内容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每一个重难点内容,掌握由重要人物和典型实例所串起的主要发展轴线,使得整个历史阶段的内容有了相对容易的记忆点。

以古罗马部分为例,这时期重要建筑类型多样,有庙宇、广场、斗兽场、图书馆、浴场等。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建立的主要发展轴线便是古罗马人对于公共建筑的发展有着很高的热忱。在这条主线之上包含有古罗马时期最为重要的几个建筑实例,有万神庙、大角斗场、古罗马广场群等。对于重要势力的记忆和理解对于学生来说容易很多,這样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记忆方式效果较好。

再来就是教学方式的多样话和趣味性的提高,由于加入了相关内容的视频作为辅助教学内容,使得学生不只是从教师一人视角来了解历史发展过程,而是有了多方的理解和解读,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增加趣味性的一个好方法。再加上让学生对于近现代的建筑大师的自我解读,更是能够促进学生的个人兴趣度,促使学生自发的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学效果很好。

四、总结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活动,本人对于《中外建筑史》课程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加强,从最初的惧怕该课程到现在的兴趣浓厚是我自身最大的感受。对于学生来说,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段来掌握较大规模的内容是本课程最大的挑战,我将继续在本课程中去学习、去发现、去实践新的模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宁玲.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四川建筑,2011,2

8.职业生涯规划报告--营销专业 篇八

一、自我探索与定位

认识自己往往是最难的——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下面是我结合霍兰德等测试及自我认识我对自己进行了一次全面剖析的结果:

性格:我属于ENTJ(即外向、直觉、思考、判断)型的性格。对于这个结果我一点都不意外,在朋友眼里我是一个外向的活泼开朗的女孩,经过不断的训练之后,现在也能很好的融入陌生群体。认识我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我能看穿别人的心理,这是因为我是直觉型的人,对信息有敏锐的捕捉能力,同时喜欢思考和判断。在面对一些是非问题的时候我不会人云亦云,会在经过思考和分析后得到结论,也许正是这样我便显得内向和果断了吧!去年的测试显示我适合做科研人员或者调度员,但是我觉得自己是比较缺乏探索精神的,除非找到一个我很喜欢的专业作为切入点。在经过又一年的系统学习之后我的职业兴趣更倾向于企业型了。这可能与平时的学习和接触的人和事有关,而且这种影响还会继续持续下去。

开朗,积极,乐观向上,善于人际交往和发现别人的优点等性格特点,说明可以考虑做管理类的工作。

人格特质:九人格测试中我是属于“完美型”的,事实却是如此。我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都比较高,做事极其认真、责任心强,对诱惑的抵抗力也是极强的。我会不断的追求成功,不会停留于现状。

生涯价值:我的岗位是否能有挑战性、让我实现创造发明,智力开发,独立自主以及是否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是我最在意的,有足够的自我发展空间是最重要的。我并不在意工作是否会充满变化,也不在意报酬。

自评:喜欢独立工作,独立解决问题,但是在十分无助的时候也会向他人求助。在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时可以潜心从事科学研究。

更喜欢同人打交道,对别人的事很有兴趣,愿意帮助别人,但并不想以社会交往性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不过这些性格可以在日后的工作中起到一定作用。

精力充沛,抱复心强,但不喜欢自己的生活充满太多的冒险和变数,喜欢影响和控制他人,而且具有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作为后盾,以后愿意选择市场调查或营销管理方面的工作。

性格缺点:过去的工作和比赛经历让我发现了自己性格中的很多缺陷,比如:不够果断,视野不够宽阔,要做好管理工作需要加强自己的决策能力;性格急躁,做事草率,不够稳重;过度追求完美,灵活性不够。特别是表现在和老师或领导沟通交流时,会显得很不自在;因为有着强烈的控制和表现欲,不愿意轻易屈服,所以在与他人的合作中经常会有一些摩擦。

从去年和今年的测试结果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环境对我的职业兴趣和价值观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可以说明,我可以有意识的改变自己性格上的一些缺陷来适应我所喜欢的职业。因此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要学会倾听,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虚心向他人学习。适当放低自己,学会去配合别人,与别人很好的实现合作。即使是领导也要学会合作。

结合众多的测试结果和我的理想、专业以及社会现实,我发现摆在我面前有两条清晰的路可以选择:一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从此从事科学研究;二锻炼自己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事管理方面的工作。但是第二种职业是我自己所向往的职业,但是为了在营销管理工作中能够走得更远,我需要继续深造。

二、职业探索

职业描述:

市场营销的就业面极其广泛,包含营销和市场两个大的方面,营销一般从底层的商品销售或服务做起,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步才有可能成为高端营销管理人员或区域主要负责人,销售这块底薪不是很高,但是发展潜力和空间很大,是以经验论事;市场则相对稳定,主要是从事市场调查和分析,做到高端则主要负责营销策划等,相对销售来说,市场的发展潜力稍小些,也要相对轻松些。市场营销毕业的学生可以进入银行业及信用合作社,民营企业/个体,国有企业,中外合资/外资/独资等各种企事业单位,做客服代表,销售经理,销售代表,市场经理,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等。

职业环境:

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里,不仅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也都在讲市场营销。人们对市场营销的观念也将有更深的认识,所以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将继续看好,并有继续升温的可能。随着国内市场的一步步规范化,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市场竞争——其核心就是营销人才的竞争。

营销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产生并快速发展的新兴职业,高等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目前我国市场营销人才缺口巨大,由于营销科学是近20年才从国外引入的“舶来品”,所以目前国内企业整体的市场营销水平还比较低。企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大部分都是从其他专业或行业发展过来的,很多高级市场营销管理人员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营销知识培训和学习,做市场完全靠的是他们的经验和对行业发展前景的感觉,市场运作的科学性、系统性不强。目前,营销8000万从业人员中,经过系统培训的比例非常少,营销人员普遍感到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相关营销技能。这种状况已经难以适应国内、国际不断提高的市场竞争水平。因此,企业急需那种具备系统营销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特别是高级市场策划和管理人员。

职业发展空间:

根据麦可思数据显示市场对营销人才的需求近几年都排在人才需求版的前三位,营销是未来十年需求排名第一的职业;是升职潜力最大的职业;是薪资弹性最大的职业,营销岗位的薪资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并且随着营销技能水平的提高而节节攀升。

薪酬待遇:

麦可思排序 2008届本科生前5位职业流向 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元)客服代表 2164,2 销售经理 2784,3 销售代表(不包括科技类产品)2328,4 市场经理 2620,5 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 2026 营销岗位薪资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并且随着营销技能水平的提高而节节攀升。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从事比例最高的职业

能力需要:

市场营销人员需要掌握或了解多方面的知识,如法律、心理、广告、IT等,以达到专业水平层面的要求,同时还应具备一些基本素质如良好的沟通交流,市场分析,组织管理等能力。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营销人员必须要对市场有一定的了解,故而需要养成关注社会动态的习惯,并主动思考问题。

三、自我能力分析

比对市场营销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我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市场营销人员需要掌握或了解多方面的知识,如法律、心理、广告、IT等。因为接触了经济法、消费者心理和社会心理学、广告学、计算机等相关的课程,同时平时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学习,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涉猎。但是都不是很精通。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和累积。

二、沟通交流能力。我有意的培养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兼职。曾做够疯狂英语的销售工作,也在茶馆做够服务员等。在组织过程活动中,极大的锻炼了沟通表达能力。

三、组织管理能力。我曾担任过宁波大学环保协会会长,在位期间,组织过三次大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协会争取到了校级优秀社团的荣誉。另外,我经常自发组织团队参加学校组织的比赛、社会实践等,在校营销大赛和省营销大赛均取第三名的成绩。

四、市场分析能力。因为参加各类比赛,所以能够熟悉的运用市场分析工具进行市场分析。做过电子商务、快消品、医疗器械市场的市场及环境分析。目前虽未接触市场,但是相信在接触市场时也能很快的利用理论进行市场分析。

五、关注社会动态和主动思考问题。在关注社会动态这一方面我有所欠缺。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需要改善。我一向喜欢主动思考问题,与人探讨。这是一种天然的习惯。

在大学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我通过社团、兼职活动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策划能力等各方面。通过各种比赛来积累和运用专业知识。在这些活动中,我发现自己有着很强的组织能力,但是管理能力欠妥。比赛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需要继续积累。

四、职业发展规划

一、1-2年发展规划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营销人员我需要抓住身边一些能锻炼表达思维能力的机会,比如说促销活动的实习,这样我可以在走出大学之前就积累足够多的经验。在大学里还要培养管理能力,为以后职业的进步发展(营销主管)做铺垫。同时,作为一名学生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利用学校的资源学习积累各方面的知识,拓展一名营销人员所需要掌握了解的知识。

在结束本科学习之后,我会继续在本专业继续深造,为以后的工作打好知识基础。也就是说,大三下半学期开始我将开始准备考研,但是具体考哪所学校,具体专业方向还没确定。如果因为准备不充分,而未考取研究生,我会直接投入到工作中(一般应届生都是从助理开始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我会去选择营销或者是市场部的助理这样的职位,找到一个好的跳板,在我能够很好的运用自己专业知识的时候就可以上升到一个新的工作高度),在工作中学习和积累。

二、五年发展规划

工作五年是一个转折期,这个时候我要让自己定下来。因为销售时风险很大的职业,作为女性来说需要承受比男性更大的压力,出于家庭等因素考虑,我更倾向于做市场。从事市场营销策划方案的设计工作。

三、5-10年发展规划

9.城市规划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篇九

附件

2城市规划专业社会综合实践调研报告课程作业评选

2012.02.为培养城市规划专业学生联系实际、关注社会问题的学术态度,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增强学生将工程技术知识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法律法规、社会管理、公众参与等多方面结合的意识及综合运用能力,提高本科生的文字表达水平,进一步规范调查报告的写作,2012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继续面向所有设置城市规划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组织“社会综合实践调查报告”的交流及评优活动。活动按参与院校和参与内容分A、B 两个单元,具体要求如下。

A 单元:社会综合实践调研报告评优

⒈内容要求

可围绕城乡规划与城市建设的各相关方面进行,用调查研究的种种方法,如访谈、问卷、案例分析等形式,发现问题,并结合社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地提供解决问题的研究报告。

⒉成果要求

①图文并茂,体例规范,体现调查方法的运用;

②报告内容真实可信,观点明确,必须由调查者亲自参与完成,并从未在公开出版物发表过; ③正文文字限定在6000字以内(不包括图表、引注),并要求在正文开始前,提供300字以内的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④参评报告为纸质A4版式(29.7×21cm),页面设置与版面设计风格自定。首页格式只允许出现调研报告题目,不另作封面。参评报告提交相应电子文件,文字Word格式(*.doc格式),插图JPG格式,分辨率不小于300dpi。

⒊参评要求

①参与者应为我国高等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高年级(非毕业班)在校本科生,考虑专业的合作性特点,每份参评报告允许4人以下(含4人)合作完成,但每位学生只能署名参加一份参评报告的提交工作;

②参评报告必须为参评学生所在学校本学年社会综合实践调查教学的一份课程作业;

③评作品中不得包含任何透露参评者及其所在学校的内容和提示;

④每个学校报送的参评作品不得超过5份;

⑤参评报告必须附有加盖公章的正式函件同时寄送至本次评优活动的组织单位(地址见年会通告),恕不接受个人名义的参评作品。

⒋寄送要求

①寄送截止时间为2012年7月10日,时间以寄出地邮戳为准;

②每个参评单位在提交纸质文本(报告)时必须同时提交符合前面要求的相关电子文件光盘二份; ③每件参评作品必须附带一个单独密封的身份识别信封,内容为:作品名称、完成日期、院校名称、指导教师姓名、学生姓名、学号、年级等(注:请保证所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一旦提交,将不再更改)。⒌评选与奖励

由全国高等城市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组成评委会进行评选,评出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

B 单元:城市规划专业城市交通出行创新实践竞赛

⒈竞赛主题

交通改善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及人们的就业和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改善城市交通出行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用于提高城市道路建设水平和提升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营能力。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大规模的建设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城市中的交通出行问题。道路越建越宽,交通越来越堵,人们在城市中的交通出行越来越困难,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整体效能也未得到真正发挥。可见要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不应仅仅局限于交通设施的建设和供给,应更多地关注人在城市中的可移动能力,即通常说的“城市机动性”,并结合需求管理等“软件”来改善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转。国内外经验也表明,城市交通出行条件的改善不仅需要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部门的交通政策,也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改善交通出行。通过创新,有时投入很少的成本也能够显著改善人们的交通出行条件。

⒉竞赛目标

本次竞赛的目的是发掘在社会组织、社区、企事业单位及普通民众之中已经存在着的许多“软性”(组织管理)的、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并促进这些有效的方法能够在国内外得到推广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效能,有效地减少城市交通的环境问题、安全问题,同时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交通出行条件。

⒊参与对象

本次竞赛主要是针对已通过全国城市规划专业评估的规划院校而增设的竞赛项目,特邀2012年前通过评估的院校参加,各校最多可提交4 份参赛提案。同时,本竞赛也向其他院校的城市规划专业开放,未通过专业评估院校提交的参赛提案不超过2 份/校。基于本次竞赛旨在归纳总结已经付诸实践的具有创新性的项目和措施,各高等院校应联合项目(或措施)的发起人(或组织者),组成联合体,共同准备参赛提案。

⒋评选标准

参赛项目必须从当地城市的实际出发,发掘适合当地情况的、已经实施的、且具有创新性的项目,并可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改进建议。参赛提案应至少满足以下标准之一:

——从社会公正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各种群体的需要,特别是中低收入或特殊人群的机动性问题(如针对行动不便人群的交通服务);

——从交通出行的角度出发,如何使出行更舒适便捷(如多模式交通,信息系统整合);

——从交通需求的角度出发,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交通需求(如城市边缘地区灵活的交通服务);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如何更好地支持步行、自行车以及小汽车更高效使用方式(如单位同事的拼车,改善自行车的行车环境,改善居住区和城市中心的步行环境)。

尤其欢迎提交跨越不同专业和视角的项目。

⒌参赛要求

参赛项目需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①可操作性:方案必须是已经付诸实施的方案,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却能取得比较广泛的效果(大型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不在候选范围);

②创新性:方案须提出在当地城市发展背景下的新的解决方法;

③可持续性:方案须满足机动性的一个具体要求,并可以持续下去;

④适应性:方案须通俗易懂,经济性较好,易于普通市民理解,并同时适用于其它城市的发展需求。

⒍竞赛规则与时间安排

①每个参赛小组需提交一份中文的完整成果以及英文摘要,篇幅不超过4 页A4 纸,表达形式不限。并提交相应电子文件,文字Word 格式(*.doc 格式),插图JPG 格式,分辨率不小于300dpi;

②参赛材料须于2012 年7 月10 日前提交,时间以寄出地邮戳为准;

③每件参评作品必须附带一个单独密封的身份识别信封,内容为:作品名称、完成日期、院校名称、指导教师姓名、学生姓名、学号、年级等(注:请保证所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一旦提交,将不再更改);

④最终的评选结果将于专指委会议期间公布。

⒎评选与奖励

10.陈烈:规划就是生产力 篇十

他多年来从事国土开发整治与规划、区域可持续发展与规划、农业布局与农业区划、旅游开发与管理等课程的教学。擅长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区域规划、城市发展研究与城市规划、旅游开发研究与旅游规划、土地利用研究与土地规划等。自八十年代以来,他除了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外,先后在国内外主持完成了超百项规划设计和研究任务,其中有国家级项目,有省、部级项目和地市、县级项目。他坚持人文地理理论与实践结合,面向市、县,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既研究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研究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许多研究成果被评为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多项奖励。

陈烈已先后发表论文100多篇,正式出版著作22本(合作),其中专著6本,代表性著作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南海市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与规划》(广东地图出版社)、《雷州半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科学出版社)、《中国发达地区顺德市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广东科技出版社);《广州增城市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广东科技出版社)和《汕头市潮南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与规划》(广东科技出版社)等。他坚持多学科结合,从区域研究开始到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设计的科技路线,并不断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高。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多学科有机结合、综合性、系列化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体系的内容和方法得到国内有关部门的广泛采用,也被引用和推广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越南将其作为“经验学中国”的重要内容之一,被指定为规划专业技术人员和各省、市、县主管领导干部必读文献。自1995年以来,他应越南的邀请,以中国规划专家的身份,多次率团赴越讲学、开展区域研究与规划、城市规划和旅游区规划,不仅产生了重大的学术影响,更为建立中越新关系、开展中越学术交流和科技协作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1997年春,他作为“中国小城镇规划建设技术交流团”成员赴美考察洛杉机、华盛顿等十多个城市。

陈烈1987年发表文章率先提出“把旅游业作为海南岛经济发展的突破口”;1988年发表“利用窗口条件发展深圳特色旅游业”;1986年在增城县开展广东省县域规划试点;1996年发表“北部湾经济圈发展态势与雷州半岛

的战略任务与对策”;1999年率先开展“顺德市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等。

随着社会知识化、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类世界将进入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时代。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将成为争取未来国际地位的重要基础和为人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标志之一。谁在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上占据优势,谁便能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与保障,创造更大的时空与机遇。在这样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需要把握决定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需要清醒认识自身的地位和处境、优势和不足,需要检验已有的同时制定新的竞争和发展战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升的总体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陈烈一走就是二十年。

实践出真知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在规划实践当中,陈烈院长体会最深的是要实事求是。凡他主持参与的规划项目,哪怕再小的乡镇,都要亲自去考察研究,“只有深入到一线,才能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凡是能到达的地方都要到达,凡是能收集的资料都要收集到,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公众声音, 不经过实地摸底,决不轻易动笔”,陈烈院长这样要求他和他的规划研究设计团队。20多年来,陈烈院长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广东和珠三角地区的每一个角落,此外还涉足广西、湖南、云南、安徽、河南和山东等省区的城市乡镇规划、研究工作,开展了为数众多的区域、城市旅游研究和规划。

谈起“可持续发展”,陈院长颇为激动: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陈烈院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在国内外对不同类型县域的发展研究与规划,实践过程中一直坚持运用发展、协调发展和以人为本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作为研究和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即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其基本思想是以效率为特征的经济发展、以持续为特征的资源、生态环境和以公平为特征的社会发展的统一体。也就是说,人类发展中不仅追求经济效率,还要追求生态和谐与社会公平。其中经济发展是基础,资源环境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让人类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规划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有序、健康、快速、持续、和谐发展。”“在实际运作中,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第一发展和协调发展,第二集约和控制发展,第三公平和以人为本的发展,旨在促进区域协调、健康、快速、和谐发展。”陈烈院长说:“我们既要重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更应该重视对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刻领会和应用,把实现区域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现代化之路。”

1999年,陈烈在广东顺德率先开展市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国内专家们一致认为:“其(陈烈)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目前国内尚属罕见”,“该研究与成果具有科学性,前瞻性与开创性,理论性与可操作性,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成果的领先水平。”作为全国百强县之冠的顺德市,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已先后请陈烈教授开展两次重大的研究和规划,实施效果很好,顺德市的领导经常说:“我们顺德市这些年的发展,中山大学陈烈教授为我们提出了许多决策性的好意见。”

以往有些区域规划只是将各有关部门的规划方案拼凑汇总在一起,既没协调,亦不整合,是综而不合。有些规划只是靠少数规划工作者,没有与利益冲突的各方充分协商,更没有取得他们的共识和认可。这样的规划用起来是要大打折扣的。

“规划应立足实际,把长远规划和近期规划相结合,把经济规划纲要和具体专项规划相结合,突出可操作性。要力求简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公众声音。”

在规划过程中,陈烈带领的专家团队广泛吸收代表各种利益的政府有关部门、非政府组织(社团、公司)以及人大代表、企业家和多学科专家学者等各方面人士智慧,在充分交换意见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共同寻求合理解决区域发展中各种利益冲突的有效途径,制定出的方案透明度高、实用性强、能为公众所接受、在整体上符合全社会的根本利益。

1995年11月,越南建设部副部长听完陈烈关于《南河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南定市总体规划》以后,面对众多在场部委领导,用中国话总结说:“这些年来,我国请了许多国外的专家来帮我们搞规划,现在比较起来,你们的观点、思路和方案最符合我们的国情”。

县域经济是基础

2006年2月14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主席强调:因地制宜,搞好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从实际和现有条件出发,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实际步骤,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对此,陈院长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如果仅把目光放在行政意义上的农村孤立地考虑其发展、规划和建设,那么必然会缺乏区域统筹,造成村与村之间的重复建设。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概念应超越行政概念,将建制镇也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范畴,即农村是一个区域概念,是包括村庄、集镇和建制镇在内的县城(包括整县立市、整区立市)范围,称农村区域。

陈烈强调“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在于发展县域经济,切入点是工业(包括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突破口在县域中心镇和重点镇。“新农村建设规划要以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县域村庄布点规划为依据,以乡村城镇化为目标,按引导发展、控制发展和限制发展三种类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类实施。”

A 关键在于县域产业发展战略定位

一个县要发展首先必须明确自身在区域大环境中的地位和功能,根据县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资源、环境特点,从与区域周边大环境和国内外大环境的分析比较中,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近期发展的突破口以及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根据县内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县内拥有的资源和可利用的县外资源)、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特点,以及国内外同类市场的需求,选择具有竞争优势的互补性产业和产品作为县内的主导型产业(产品)发展方向,并组织干部群众共同为既定的方向和目标努力奋斗。实践证明,凡坚持这样做的,往往能实现县域经济快速或跳跃式发展,国内许多发达的市县都是这样做的。广东西翼一些县、市改革开放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都没得到应有的发展,东翼的一些县、市迄今仍发展非常缓慢,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区域、城市和产业发展战略定位上。

县域产业发展的重点在于工业(包括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要走内源与外源结合、以内源为主的发展道路。要努力营造自身发展环境,充分利用县内优势资源招商引资,敢于引进“原生型企业”,如有的山区县利用丰富而且便宜的小水电资源引进耗能和污染较小的大型企业,并形成产业链,有效地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如广东乳源县)。有的县利用省、市、县、区边界条件和经济地理、交通区位,就近引进相邻地区的能源(如煤炭)发电,然后利用便宜而充足的能源引进耗能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区,又从县内和周边引进劳动力,发展效果很好(如广东连州市)。后发展县域不能光寄托在先发展地区的产业转移上,据调查,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年来,先发展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向外转移的企业比例是不多的,向远距离的山区转移比率就更小,已转移的企业中极少数是属高科技、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而多数是低层次、高耗能、污染性企业。据调查,一些原来的后发展区域目前呈生机勃勃之势,进入跨越发展期,它们主要要还是靠“原生型”企业的引入或“自生型”企业的培育和发展,而不是靠先发展地区企业的二次或三次转移发展的。后发展地区若只靠等先发展地区的企业的二次转移来发展自己,那永远都处于后发展的被动状态,永远缺乏区域竞争力。

B科学选择发展模式和发展节点

科学确定和先准区域空间发展模式,培育增长点(极、带),是实现县域经济跳跃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县域范围虽小,但发展不能没有主次,尤其初期发展阶段要认真抓好经济增长极(点、轴),引导生产力合理布局、集中布局和集约经营,引导城镇和区域有序发展。

广州增城市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就是遵照“以荔城(市域中心镇)为中心,新塘(市域重点镇)为次中心,广深线(铁路)和广汕线(公路)为重点,抓南部(平原河网区)带北部(丘陵山地区)”的点、轴、梯度空间发展战略模式。即先集中有限资源强化重点城镇、重点轴线和重点区域的发展,然后依托先发展的区域带动落后或缓发展区域的发展,达到区域协调、平衡发展。顺德市撤市设区以后之所以不被边缘化,反而被确立为大佛山市两个百万人口的中心城区之一,正是得益于顺德市自2000年以来强力推行中心集聚战略,整合良(大良)容(容奇)桂(桂洲)三镇,全力打造中心城市,引导产业(尤其第三产业)、经济和人口集聚的发展战略模式。许多实践证明,县域空间发展模式的确定和增长极点的选择是县域发展的导向,是促进和带动城镇和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但模式的选择要靠科学分析和科学定位,绝不能想当然,随意性。模式和节点选择准不准确,事关区域发展的大计,搞得不好,将会对区域发展产生误导。如前些年有的县盲目推行“城乡一体化”模式,结果产业布局遍地开花,城镇无序发展,小城镇和乡村的规划、建设和土地利用照搬大城市模式,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搞大而全,出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城不城、乡不乡的状况。

C 重视县域中心城和重点镇的发展

区域发展要靠强有力的中心带动,县域中心城和重点(中心)镇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参与区域竞争的重要基础,是引进企业、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县内“三农”问题、实现乡村城镇化和区域现代化的重要基地。要高度重视县域中心城和重点镇的发展,要以超前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将其构筑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规划和建设要立足于营造两个理想的环境,即为外来企业和内生型企业提供理想的创业发展环境和为外来人口(包括本县农村转移人口和劳动力)提供就业和生活居住环境。要通过营造环境,不仅吸引企业集聚,还要及时配套服务设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稳住企业发展,延长产业链,逐步实现两个本地化,即外来企业本地化、外来人口本地化,形成两个竞争力,即区域竞争力和城镇竞争力,达到两个目标,即产业、经济、和人口集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带动周边区域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实现工业化、城镇化进度,逐步实现区域现代化的目标。

总结国内先发展地区的经验,欠发达地区的城镇产业发展,不一定一开始就强调高科技、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为了加快发展,起步阶段只要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和环境要求,不论规模大小,不论哪种形式的所有制,也不论是二、三产业,都要允许和鼓励进入发展。但要注意合理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环境,形成相对独立的产业带和产业集聚区,并根据企业的特点分类布局。为配合城镇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要有适当超前的市政基础设施和相对配套,有一定档次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娱乐、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有些地方强调加速城镇化,甚至追求城镇化指标,如果城镇的各项设施没得到及时配套,城镇档次没得到应有的提升,城镇环境没及时得到改善,又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那么这种城镇将留不住人、留不住企业,将缺乏持续发展能力。欠发达地区在发展初期,除借助一些优越的经济地理交通区位和位于省、市、区、县的结合部作为产业发展引进的吸入口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进行重点开发建设之外,一般都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优先投放在重点城镇的建设上,着力于营造城镇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提高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快产业集聚,形成经济中心。但当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就要注意及时把着力点、尤其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上,要充分发挥经济中心的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D重视县域综合性宏观战略规划

县域发展规划是对全县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开发利用保护的综合性宏观战略规划。即在摸清县域资源环境条件基础上,根据发展的基础和发展的需要,对县内各个要素进行总体规划布局,为县域有序、健康、协调、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和可操作的方案与相应的策略对策。在县域总体规划指导下,开展各部门的专项规划和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先发展的县、市中,许多都坚持这样做。如顺德市在发展之初,1989年就开展县域发展规划,重点研究和制订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工业、农业、旅游业发展与布局,城镇发展与城镇体系布局,基础和服务设施发展与配套等;研究的主题是如何发展的问题。新世纪之初,针对顺德发展的新问题,应用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进行第二轮发展规划,在原来发展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如何协调、创新发展的问题,都取得很好的实施效果。

陈烈教授强调:“在新形势下要加强对区域规划的认识,不要把规划当作只是一项任务,而应把它当成生产力,抓紧抓好。”

一九九四年,越南从广东顺德、南海等地了解到,陈烈院长帮他们进行县域发展研究和县域发展规划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后就想方设法寻访这位著名的规划专家为越方的高级官员讲课,原定讲一个小时,因为学员的强烈要求而延长到两个小时。自1995年以来,陈烈应越南的邀请,以中国规划专家的身份,多次率团赴越讲学、开展区域研究与规划、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其规划理论被越南推崇为样板,越南建设部和科学技术环境部的部长等都认为陈烈的观点、理论和方案最符合他们的国情。越南科技部还要求他到越南举办“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干部培训班”。听过陈教授讲课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已达数百人,陈烈的观点得到该国南河省、海阳省、宁平省、和平省以及建设部、科学技术环境部、农业与农村发展部等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每次赴越都得到有关省、部级高级官员和中央委员的接见和热情接待,誉满越南。同时也为建立中越关系、开展中越学术交流和科技协作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越南有关方面还将陈烈的《南海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与规划》一书,以及《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与规划的几个问题》等十多篇研究论文翻译成越文,并指定为全国各省、市、县主要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人和有关技术人员的必读文献。2004年,陈烈应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的邀请,赴越南指导水域生态旅游开发和主持海阳省《风翔湖生态旅游度假区详细规划》,成果得到高度的肯定,现被作为“范例”在国内推广。越方总希望陈烈教授每年都能到越南对原来提出的发展方案,实施效果进行经常性、跟踪考察,对进一步如何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尤其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红河三角洲经济区进行的研究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考察和指导。)对于越方邀请其作“区域发展与规划”演讲的曲折过程陈烈院长记忆犹新。

正因为陈烈院长对区域与城市规划的深刻认识和独到的把握,同时怀着对祖国实现现代化事业的满腔热情和执着, 多年来在国内外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如顺德、南海、增城、三水、湛江、汕头等地开展了为数众多的区域、城市研究和规划,成果留下了可供后人敬仰、学习的有形无形的东西。其研究规划为当地、为社会、为国家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陈烈教授经常说:“一个地区的发展,必须有个明确的科学发展思路。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围绕这个思路,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就会形成巨大的生产力。开展一个地区的研究和规划,就是为当地的发展理出一个科学发展思路。”“规划出来了,不能只是是墙上挂挂,只有认真地去实施才会体现它应有的价值,才会成为生产力。”陈院长着重强调“一个县(市)如果能用科学的规划思路和规划方案去统一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形成合力,大家共同奋斗,快则两、三年,慢则三、五年,必然会有较大的发展。”

引起人们关注的佛山南海松岗镇南国桃园,在广东有“世外桃源”的美称,中央电视台在此还建有南海影视城。但在15年前,松岗还只是南海市一个最贫穷的小镇。1991年,陈烈提出了以旅游业发展带动乡镇发展的规划思路,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在陈烈等的策划和规划下由其命名的“南国桃园旅游渡假区”终于在两年后正式动工了,央视的南海影视城等项目先后引入。现在南国桃园已声明远播,游人接踵而至,南海松岗镇也由此成为经济强镇。

2003年,陈烈亲自主持开展的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庞村镇(重点镇)总体规划,被誉为“河南省一流规划”。他带领组织了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多名专家、学者现场调研,走遍了庞村的每一个角落,作出了一部总体规划。不到两年就初见成效。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李成玉、副省长史济春、政协副主席张洪华、建设厅厅长查敏等多次到该镇考察,并在当地召开全省现场会,被称为“庞村效应”。2006年1月14日,鹤壁市淇滨区区委书记姚学亮和区长付国庆,专程到广州看望陈烈,他们说,“短短两年,陈烈院长的发展理念和规划思路使淇滨区从无到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这个规划成果已由河南省建设厅评为全省一等奖并申报建设部奖。

2003年春,潮南立区伊始,区委区政府就以超前的眼光邀请陈烈院长为他们开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区域规划、城市中心区总体规划等,为该区的快速、有序、健康、协调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2005年12月28日,陈烈受潮南区区委书记谢泽生等的邀请,参加了海内外联谊会暨招商引资经贸会。他的《汕头市潮南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与规划》一书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筹码,海内外本土潮商正是由此看到了家乡未来的发展蓝图,大大增加了投资信心。

陈烈强调,区域发展要重视城市和产业发展战略定位。近年来,广东省湛江市出现20多年来最好的发展势头,正得益于对以往定位为“粤西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两水一牧”的城市和产业定位的提升,而将其定位为“环北部湾经济圈中心城市之一”和“以临港工业为重点的华南现代化港口城市”。粤东地区和汕头市近些年来发展缓慢,在区域中的地位不断下降,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也有对城市定位的局限性和产业定位的模糊性。 陈烈强调指出,汕头的发展要跳出汕头论汕头,要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即海峡两岸经济圈的高度来思考汕头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因汕头将是海峡两岸,尤其是西岸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之一,广东省从现在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强化其中心地位要将其作为参与海峡两岸经济圈的“桥头堡”加以重视,扶持和支持包括主导产业发展和区域行政资源整合等。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中国在新的发展时期正面临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空间资源的整合。经济的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全面发展提升质量转变;经济发展由损害资源环境向资源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阶段推进;地域结构由城乡分散向以城乡协调的城镇化阶段发展。因此,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11.城市规划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篇十一

一、《规划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重要性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 人们通过思考、表达和规划实施的一系列设计过程, 来达到不断完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如果我们要将思考的内容转化成现实的设计成果, 则需要一套表达设计思想的表现方式, 如:草图构思、建筑专业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图表现、施工图设计、模型表现以及电脑动画等多种表现方法。而在众多的表现技法中, 手绘能够快速的将构思内容表达出来, 并反映出作者的艺术修养[2]。手绘表现不但可以进行设计训练, 收集整理资料, 表达设计理念, 也可以提升设计者的艺术审美能力, 同时还是形成个人化设计风格的有效途径。因此, 手绘表现图不仅是设计思想表达的一个重要途径, 其本身还具有一定的独立的艺术价值。通过对手绘效果图课程的不断学习, 学生能积累大量的艺术素材, 使个人的艺术修养全面提高[2]。手绘表现图既可以作为设计初期个人化的构思研究图, 充分运用到规划设计的思考环节上, 也可作为设计过程中的方案交流图, 还可以作为规划设计方案的最终表现图提供给客户。与电脑制图比较而言, 手绘表现更自然, 更具有感染力。手绘表现的练习在设计创作的自由性、主动性方面有着巨大的帮助, 能够激发设计师的创造力, 唤起其设计的欲望。因此, 在第一堂授课时就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成功的规划设计离不开好的创意, 手绘草图就是规划设计的基础, 良好的绘画基本功加上长期的练习和大量的设计实践才能创作出好的设计作品。特别是在设计创意与表现训练过程中, 应避免过多依赖计算机。

手绘课程的学习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一幅优秀的效果图背后隐藏着无数张草图和推敲方案, 更隐藏着无数个结构的详细尺寸图、解剖图与分解图。这些均是手绘效果图课堂上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 目的是使学生在今后的设计生涯中培养和锻炼出正确的设计方法[2]。

二、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1. 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

《规划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 但又与美术基础课程有一定区别, 该门课程应是规划专业知识与手绘基础知识的结合, 专业性强, 因而该课程的教学需要建立在一定的专业基础之上。对于五年制的城市规划专业而言, 手绘课程的前修课程应有美术基础以及城市规划专业相关课程。而传统教学在一年级或者三年级进行《规划手绘表现技法》教学, 过早或过晚的教学时间安排, 均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手绘基础知识的结合和掌握。

2. 教学未区分建筑专业、景观专业、规划专业表现之间的差异性。

规划专业、景观专业、建筑设计专业三者联系紧密, 在表现技法上也具有很多相同点, 如表现工具、表现元素等。但它们之间侧重点仍存在区别, 建筑设计侧重于微观, 以建筑本身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表现内容, 专注于建筑本身的比例、尺度、优美的形象、完善的功能;景观设计是对资源与环境的综合利用与再创造, 主要对聚居领域的开发整治及土地、大气、水、动植物等, 专业分工基础是场地规划与设计, 指导环境建设及建筑物 (构筑物) 建设;城市规划专业表现为战略性, 侧重于宏观, 以社会、经济、环境要素为主要研究内容, 以城市或区域层面为对象。专业侧重领域的不同, 在表现内容上也有一定区别, 但大多数情况下, 规划专业手绘教学未能区分三者侧重点, 选用教材及教授内容也无差别, 常会让学生找不到专业重点, 不知从何学起。

3. 为了表现而表现。

规划专业学习手绘的目的是为了将规划设计方案便捷的表达出来, 因此方案才是表现的精髓,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 往往忽略了这点, 而是把重点放在了表现上, 致使学生认为手绘就是如何将图画好看, 花大量时间在表现上, 而忽略了规划设计的精髓其实在于方案[3]。

三、教学改进探讨

对《规划手绘表现技法》课程在教学中的时间安排、教授内容、教授方法等问题做出了教改方法探讨。

1. 课程设置时间安排。

针对城市规划专业为五年制专业的特点, 《规划手绘表现技法》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较为合适。因该课程属于基础课程, 但又有别于美术基础课程, 因此应设在第一学年的基础美术课之后, 第三学年的专业课程之前, 为《居住区规划设计》、《景观设计》等课程做好前期准备。

2. 教授方法。

《规划手绘表现技法》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课堂教学分为表现技巧理论讲解、教师示范加上学生动手训练三个步骤。教学结合城市规划专业特点, 重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视觉审美修养、锻炼学生专业表达能力。在教学前, 应充分了解学生美术基础现状。针对大部分学生存在的基础不够好、不愿动手等问题, 认真研究如何贯彻多方面素质教育, 使学生想动手、愿意学、学有所得。对于刚刚叩开规划设计之门的学生来说, 了解课程的重要性是十分重要的。除了教材的示例外, 用演示室内空间、景观环境、建筑设计等各种类型的手绘表现图, 引导学生感受手绘表现的快速、生动的独特魅力, 启发学生表述各自对于设计的感想, 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程一开始就产生热烈的情绪, 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整个教学过程有个可喜的开端。在教学时,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如一堂课的教学可以用以下方式进行:首先有针对性的讲解手绘技巧理论, 然后教师现场演示所讲内容, 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绘画过程, 最后学生自己再练习一遍, 遇到问题及时询问教师。同时, 学生之间也可相互观摩。对于教授内容较多, 较复杂的内容, 如平面图、鸟瞰图等, 现场演示会花较长时间, 教师可提前绘制, 并将重要步骤图纸扫描打印出来, 贴在课堂上让学生观摩。

3. 教授内容。

进入该门课程之前, 通常存在学生手绘基础较差, 特别是对线条、透视、构图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较弱的问题。针对这种现状, 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加强基础训练以及加大训练强度, 严格要求学生每周课堂外完成至少四幅手绘作业。总平面图、透视图是规划项目里重要的表现图纸。因而课堂教学时采用由简到繁的顺序, 先对平面图、透视图里的元素进行分解, 单独练习。如重点练习平面乔木、灌木、草坪、水体、铺地、石材、木材等内容, 然后进行小平面、小透视练习。待大部分同学已基本掌握绘制平面、透视技巧后, 再进行总平面、鸟瞰图训练。在对某一单项教学时, 也要求学生讲究步骤, 避免一蹴而就。如对于局部平面练习, 应将线稿画好, 再上色 (如图1、2) 。为避免一次上色不够理想, 可将线稿扫描存档备用。

在工具应用方面, 针对规划专业特点, 重点教授彩铅和马克笔。彩铅大部分学生能较快掌握, 而马克笔相对较慢。因马克笔具有笔触较宽、渗透性较强等特点, 在笔触大小、长短、方向, 以及色彩调和等方面较难控制。针对这种情况, 在教学时, 应多花时间在笔触的表现、色彩叠加与笔法训练上。教学内容除了对基础、基本元素训练外, 还应引导学生重视表现与图式语言、设计构思等的结合, 不能为了表现而表现。因而在接近期末的教学时间段, 加入城市规划表现成果与快速设计内容, 即快题设计。在该门课程教学里, 快题设计主要针对居住区规划设计、城市中心区设计和城市广场设计, 重点训练居住区规划设计表达。要求学生掌握居住区规划设计所包含的总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分析图、透视图、鸟瞰图等图纸的绘制, 以及排版等。

4. 考核方式。

《规划手绘表现技法》课程实行结构评分考核方式。结构评分平时练习成绩以及期末图纸成绩, 分别占30%、70%。

课程期末图纸设计以一个居住组团为题目, 目的是让学生熟练运用彩铅、马克笔等工具, 结合规划专业知识, 将住宅区总平面图、功能分析图、局部透视图、鸟瞰图等在至少两张A1图纸上表达。要求图文并茂, 排版合理新颖。

四、结语

《规划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引导性, 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绘画的热情以及相应美术基础。为了适应社会对规划从业者要求的不断提高, 作为教学工作者, 应摒弃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 重视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改进, 帮助学生为后续的专业设计课打好基础, 以此实现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需求。

摘要:针对目前《规划手绘表现技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该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提出改进建议。指出城市规划专业应加强与建筑、景观等表现内容的衔接。同时, 该课程教学还应引导学生重视表现与设计构思等的结合, 不能为了表现而表现。

关键词:城市规划,手绘,教改,表现技法

参考文献

[1]李菊红.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手绘教学的研究与探析[J].科教导刊, 2001, (7) :38-39.

[2]潘景果, 姚玉娟.手绘效果图课程教学的新思考[J].南昌高专学报, 2011, (1) :124-125.

上一篇:个人自我剖析材料-四讲四有个人剖析下一篇:低碳生活绿色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