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建设基本要求(共13篇)(共13篇)
1.急诊科建设基本要求 篇一
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
前 言
本标准的制定依据中国社区特点、安全社区和安全文化建设要求提出,参考了“平安社区”、“绿色社区”、“文明社区”等 社区建设的有关要求和我国安全生产相关标准。
本标准的制定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的安全社区准则的技术内容、国际劳工组织ILO/OSH2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导则》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中相关条款内容的要求。
本标准未规定具体的社区安全绩效指标,其目的在于强调持续改进理念,使本标准具有广泛适用性。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宗之 欧阳梅 佟瑞鹏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社区建设的基本要求, 旨在帮助社区规范事故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持续改进安全绩效。本标准适用于通过安全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伤害事故,改善社区安全状况,提高社区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保障水平的社区。本标准供从事安全管理、事故与伤害预防和社区工作的人员使用。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1 ILO/OSH2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导则,国际劳工组织;
2.2 世界卫生组织 2002:安全社区准则;
2.3 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术语
3.1 安全 safety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事故与伤害风险的状态。3.2 社区 community 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3.3 安全社区 safe community 建立了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和程序,联络社区内相关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事故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持续改进地实现安全目标的社区。
3.4 安全促进 safe promotion 为了达到和保持理想的安全水平,通过策划、组织和活动向人群提供必须的保障条件的过程。
3.5 伤害 injury 人体急性暴露于某种能量下,其量或速率超过身体的耐受水平而造成的身体损伤。
3.6 事故 accident 造成人员死亡、伤害、疾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3.7 事件 incident 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与伤害的情况。3.8 危险源 hazard 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疾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3.9 事故隐患 accident potential 可导致事故与伤害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及管理上的缺陷。
3.10 风险 risk 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3.11 风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 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接受范围的全过程。3.12 绩效 performance 基于安全目标,与社区事故与伤害风险控制相关活动的可测量结果。
3.13 目标 objectives 社区在安全绩效方面要达到的目的。3.14 不符合 non-conformance 任何与工作标准、惯例、程序、法规、绩效等的偏离,其结果能够直接或间接导致事故、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组合。
3.15 持续改进 continual improvement 为了改进安全总体绩效,社区持续不断地加强事故与伤害预防工作的过程。安全社区基本要素
4.1 安全社区创建机构与职责
建立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整合社区内各方面资源,共同开展社区安全促进工作,确保安全社区建设的有效实施和运行。安全社区创建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
a)组织开展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工作;
b)组织制定体现社区特点的、切实可行的安全目标和计划; c)组织落实各类安全促进项目的实施; d)整合社区内各类资源,实现全员参与、全员受益,并确保能够顺利开展事故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
e)组织评审社区安全绩效;f)为持续推动安全社区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和必要的人、财、物、技术等资源保障。
4.2 信息交流和全员参与
社区应建立事故和伤害预防的信息交流机制和全员参与机制。a)建立社区内各职能部门、各单位和组织间的有效协商机制和合作伙伴关系;
b)建立社区内信息交流与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处理、反馈公众的意见、建议和需求信息,确保事故和伤害预防信息的有效沟通;
c)建立群众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全员参与率;
d)积极组织参与国内外安全社区网络活动和安全社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
AQ /T9001-2006 4.3 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
建立并保持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制度,开展危险源辨识、事故与伤害隐患排查等工作,为制定安全目标和计划提供依据。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内容应包括:
a)适用的安全健康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及执行情况; b)事故与伤害数据分析; c)各类场所、环境、设施和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及其风险程度; d)各类人员的安全需求; e)社区安全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
f)危险源控制措施及事故与伤害预防措施的有效性。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的结果是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基础,应定期或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进行评审和更新。
4.4 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及计划
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和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的结果制定安全目标,包括不同层次、不同项目的工作目标以及事故与伤害控制目标,并根据目标要求制定事故与伤害预防计划。计划应:
a)覆盖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和环境状况;
b)针对社区内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或公众关注的安全问题; c)能够长期、持续、有效地实施。4.5 安全促进项目
为了实现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及计划,社区应组织实施多种形式的安全促进项目。
4.5.1 安全促进项目的重点应针对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和弱势群体,并考虑下列内容:
a)交通安全; b)消防安全; c)工作场所安全; d)家居安全; e)老年人安全; f)儿童安全; g)学校安全; h)公共场所安全; i)体育运动安全; j)涉水安全; k)社会治安;
l)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AQ /T9001-2006 4.5.2 安全促进项目的实施方案内容应包括: a)实施该项目的目的、对象、形式及方法; b)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c)项目所需资源的配置和实施的时间进度表; d)项目实施的预期效果与验证方法及标准。4.6 宣传教育与培训
社区应有安全教育培训设施,经常开展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应针对不同层次人群的安全意识与能力要求制定相应的方案,以提高社区人员安全意识和防范事故与伤害的能力。宣传教育与培训方案应:
a)与事故和伤害预防的目标及计划内容一致; b)充分利用社会和社区资源;
c)立足全员宣传和培训,突出对事故与伤害预防知识的培训和对重点人群的专门培训;
d)考虑不同层次人群的职责、能力、文化程度以及安全需求; e)采取适宜的方式,并规定预期效果及检验方法。4.7 应急预案和响应
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和紧急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程序,落实预防措施和具体应急响应措施,确保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减少或消除事故、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做到:
a)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保障涉险人员安全; b)快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应急响应措施; c)组织现场及周围相关人员疏散; d)组织现场急救和医疗救援。4.8 监测与监督
制定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的安全监测与监督方法,监测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及计划的实现情况。建立社区内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行政监督,企事业单位、群众组织和居民的公众监督以及媒体监督机制,形成共建社区和共管社区的氛围。
安全监测与监督内容应包括: a)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的实现情况; b)安全促进计划与项目的实施效果; c)重点场所、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状况; d)高危人群与高风险环境的管理情况; e)相关安全健康法律、法规、标准的符合情况; f)社区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情况; AQ /T9001-2006 g)工作、居住和活动环境中危险有害因素的监测; h)全员参与度及其效果;
i)事故、伤害、事件及不符合的调查。监测与监督结果应形成文件。4.9 事故与伤害记录
建立事故与伤害记录制度,明确事故与伤害信息收集渠道,为实现持续改进提供依据。事故与伤害记录应能提供以下信息:
a)事故与伤害发生的基本情况; b)伤害方式及部位; c)伤害发生的原因; d)伤害类别、严重程度等; e)受伤害患者的医疗结果; f)受伤害患者的医疗费用等。记录应实事求是,具有可追溯性。4.10 安全社区创建档案
建立规范、齐全的安全社区创建档案,将创建过程的信息予以保持,包括:
a)组织机构、目标、计划等相关文件; b)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关键岗位的职责; c)社区重点控制的危险源,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和弱势群体的信息;
d)安全促进项目方案;
e)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作业指导书和其他文件。
f)安全社区创建活动的过程记录。包括:创建活动的过程、效果记录;安全检查和监测与监督的记录等。
安全社区创建档案的形式包括文字(书面或电子文挡)、图片和音像资料等。
社区应制定安全社区创建档案的管理办法,明确使用、发放、保存和处置要求。
4.11 预防与纠正措施
针对安全监测与监督、事故、伤害、事件及不符合的调查,制定预防与纠正措施并予以实施。对预防与纠正措施的落实情况应予以跟踪,确保:
a)不符合项已经得到纠正; b)已消除了产生不符合项的原因; c)纠正措施的效果已达到计划要求;
d)所采取的预防措施能防止同类不符合的产生。
社区内部条件的变化(如场所、设施及设备变化、人群结构变化等)和外部条件的变化(如法律法规要求的变化、技术更新等)对社区安全的影响应及时进行评价,并采取适当的纠正与预防措施。
AQ /T9001-2006 4.12 评审与持续改进
社区应制定安全促进项目、工作过程和安全绩效评审方法,并定期进行评审,为持续不断地开展安全社区建设提供依据。
评审内容应包括: a)安全目标和计划;
b)安全促进项目及其实施过程; c)安全社区建设效果。
d)确定应持续进行或应调整的计划和项目; e)为新一轮安全促进计划和项目提供信息。
社区应持续改进安全绩效,不断消除、降低和控制各类事故与伤害风险,促进社区内所有人员安全保障水平的提高。
2.急诊科建设基本要求 篇二
(一) 地形环境
1. 要求糖料蔗基地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相对连片面积20hm2以上,单幅地块坡度小于10°以下。
2.地块越大越好,节省机器掉头所花费的时间,地块越大效率越高;单幅地块长200m以上,宽度50m以上;如单幅地块长度超过1000m以上的,原则上以500m长度划分地块。
3. 地里没有障碍物 (石头 、树根等),以免影响机械运行或损坏机械零部件。
4.地块里面不得乱安放固定的水泥墩柱、电杆等设施。
(二) 机耕道
机耕道路必须满足农机作业地头回转及糖料蔗运输车辆行走要求:
1.机耕道宽度要达到 4m 以上,并适当修建会车道。
2.机耕道路与地块相对高度一般不高于 5cm,以便于机械调头作业。
3.机耕道路用砂石铺垫压实。
(三) 水利设施
水利应以滴灌、微喷灌、喷灌为主,输水干管、配水管网工程及喷头、滴灌带、滴灌管、微灌带等田间设施应不影响机械化作业。
二、对农艺的技术要求
(一) 甘蔗品种
选用高产高糖、宿根性好、抗倒伏、易剥叶,适合于机收作业的优良品种。
(二) 深耕、深松
深耕深度30cm以上,使用120马力左右的拖拉机配套深耕机具;深松每6~9年 (2~3茬宿根蔗后) 进行一次,深度要求40~60cm。
(三) 种植行距
采取两种机械化种植模式,一种是行距为1.2m的种植模式;另一种是采取宽窄行种植模式1.4m×0.4 ~0.5m, 即宽行1.4m,窄行0.4~0.5m。
(四) 种植深度
开沟深度30~50cm,种植深度25~30cm。
(五) 培土质量
培土形状为龟背形,整行培土高度均匀一致,培土高度为15cm。
三、主要的机械化技术标准要求
(一) 蔗地深耕深松机械化
1.技术路线
(1) 熟地:深犁→碎土整地
(2) 宿根翻蔸蔗地:蔗蔸破碎→深犁→碎土整地
(3) 荒地:浅犁→旋耕→深犁→碎土整地
2.主要技术要求
(1) 耕深30cm以上,深耕稳定性≥90%。
(2) 实际耕幅与犁的耕幅一致,不重耕、漏耕。
(3) 漏耕率≤1% (除了地角余量外未耕的面积)。
(4) 碎土率 (耕作≤5cm的土块) ≥65%。
(二) 甘蔗种植机械化
1.技术线路
采用甘蔗联合种植机械进行种植:实行开行 (沟) →施肥→斩种 →消毒→ 摆种→覆土→压土→盖膜一体化的种植流程。
2.技术要求
(1) 开沟深度:垄顶至沟底为30~50cm。
(2) 行距:1.2m或宽窄行1.4m,窄行0.4~0.5m,开行要直且行距均匀。
(3) 亩播种量:每亩7000个芽以上,其中单行种植每米13~15个芽,宽窄行种植每米8~10个芽。
(4) 损芽率<2%。
(5) 蔗种覆土厚度:5~8cm。
(三) 甘蔗中耕培土机械化
1.技术线路
碎 (松) 土→除草→施肥→培土
2.技术要求
(1) 把握中耕培土时机,按农艺要求进行中耕培土,一般在甘蔗分蘖完成后至拔节前进行。
(2) 中耕追肥时,要求肥料分布均匀,覆盖严密,施肥部位离蔗根10cm左右为宜,肥料裸露率不超过5%。大培土时,追肥量应占总施肥量的60%。
(3) 不伤苗、不埋苗,少伤作物根系。
(4) 培土覆盖率>80%;松土深度7~10cm;培土高度15cm,形成龟背形。合格率>80%。
(四) 甘蔗收获机械化
1.技术线路
(1) 切段式联合收获
机器收割→车辆收集 (配备两台收集车轮流随同收割机收集) →自动倒运装车→转运
(2) 整杆式联合收获
收割→堆积 (直接倒放在地头) →装车→转运
2.技术要求
(1) 根据地块大小和行距选配合适的收割机械收获;
(2) 宿根破头率≤20%;
(3) 含杂率≤10%;
(4) 总损失率≤7%;
3.急诊科建设基本要求 篇三
【关键词】急诊;护士;素质;职业;能力;急救
【中图分类号】R85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059-02
一、急诊科护士的职业要求
1.1热爱职内工作,一切为病人着想,急病之所急。急诊科的护士必须树立乐于奉献的思想品质,端正医德医风,遵守社会公德和医疗道德,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负责。具备敏捷的动作和娴熟的技术掌握急诊科应急预案操作程序,抢救护理紧急快速,争分夺秒,履行“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真诚信念和道德责任感,急病之所急,一切为患者着想。在急救护理过程中,能够做到胸有成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边处置一边观察,一边谈话一边思考,态度和蔼热情,满足病人生理、心理、安全、舒适、求和、爱美的需要,忙而不乱地做好抢救和各项护理工作。
1.2尊重患者权利,一视同仁,忠实维护患者的利益。急诊科的护士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 ,仪表端庄,着装整齐。能和谐人际关系,默契配合医生,隨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沉着冷静,快速准确地实施抢救方案和护理措施。工作中,必须使用文明礼貌语言,尽可能地使用普通话,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护理,维护患者的利益,审慎守密,不泄露医疗秘密和病人的隐私。国际护士协会制定的《护士职业道德准则》中明确提出:“护理的本质就是尊重人权,包括生存权、享受个人尊严及受尊重的权利。护理不因年龄、肤色、宗教、文化、残障或疾患、性别、国藉、政治、种族或社会地位而受限制。”
1.3奉公廉洁,不弄虚作假,不言过其实,不接受病人或家属的馈赠。急诊科的护士接触面比较广,必须遵守职业道德,以奉献为本,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随时保持愉快的心情,以饱满的信心和热情投入到护理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但不能向病人或家属索要财物,而且病人或家属的馈赠也不能接受,随时保持护士的纯洁和高尚,维护白衣天使的神圣。使急诊科真正成为绿色通道。
二、急诊科护士的心理素质
急诊科工作头绪繁杂,紧急情况多,病人的病情变化多端。例如,临床常遇见的心梗病人、外伤大出血病人等都随时有生命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急诊护士必须能够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到心中有数。对病人一边处置、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谈话,做好忙而不乱的抢救工作。一般出现急救病人,护士可能心理准备不足,对突发事件惊慌,不能坦然自如,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操作技术,影响到急救效果。这就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把紧张的抢救变得得心应手,稳固心理防线,这样有助于专业技能的正常发挥。同时在繁忙的抢救工作中注重病人的心理护理,根据病人的特点掌握其心理变化,向病人说明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创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帮助病人自我放松,变病人被动救治为主动配合治疗。因此,急诊护士一定要具备一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乐观、开朗、稳定的处事情绪。
2.1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心理素质是一个人长时间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一种遇到突发事情时所表现出的个体素质。急诊科护士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的同时,还必须注重自我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一定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乐观、开朗、稳定的处事情绪。 假如出现急救病人,护士心理准备不足,稍有惊慌失措,就不可能坦然自如地发挥自己的操作技术,直接影响到急救效果。成就始于健康的心理,成功应该从提高心理素质开始。
2.2 引起心理素质障碍的原因: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急诊科工作头绪繁杂,紧急情况多,病人的病情变化多端 ,思想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应急能力下降。②环境气氛乱杂,负荷繁重,身心疲劳。③缺乏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容易受挫。④超负荷付出得不到患者家属的理解,自我价值被贬低,产生悲观情绪或失落感。
2.3 提高心理素质的几点意见:①急诊科护士必须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遵守社会公德和医疗道德,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具有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的品格。②急诊科护士除了学好护理学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医学道德修养和美学等有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③在平时的训练中,认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稳固心理防线,把紧张的抢救变为得心应手,正常发挥专业技能。④学会吃苦忍让,始终保持一个平和的心理状态,说话谦虚温和,工作谨慎细心,严于律己。⑤想方设法消除引起工作压力的不利因素或压力源,减轻心理负担,重视维护身心健康,具备承受挫折的能力。⑥尽量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劳逸结合,多与人交流,释放不利情绪的因素,放松高度敏感的神经心理,养成乐观、开朗、稳定的处事情绪,把工作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护理事业中。
三、精湛的急救护理技术
急诊科护士在抢救中时刻处于应急状态,各项抢救操作都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各种急救知识和要求,技术熟练、动作敏捷,要争分夺秒[2]。在很多情况下要在医生未到达之前做出处理,如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吸痰、止血等。同时还要做好抢救记录和查对工作。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通过讲座、教学示范、护理查房、技术考核、技术操作竞赛等活动中,全方位提高护士的抢救技术。其中特别强调急诊护士敏感度的训练,使急诊科护士个个处事不惊、抢救有条不紊。如晨会提问,操作考核等,让训练者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使各项抢救护理技术稳定在较高水平。
四、相关应变能力
急诊科工作不仅没有规律,而且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作为一名急诊护士首先要忙而不乱,随机应变;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如酗酒、服毒自杀等有法律纠纷的急救工作。这就要求护士及时、准确的观察、记录病情。服毒病人的呕吐物或洗出胃内容物保存送检等。还如各种危险性操作,输血等,对病人机体损害也大。在严格操作规程的情况下,要求急诊护士向病人及家属作出解释,说明操作的必要性和危险性,争取他们的理解,并签名支持。这样既为抢救病人解除顾虑,同时也保护了自己。
4.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篇四
*通过立法制订核安全政策,明确企业领导对安全的承诺,是营运单位的工作目标;
*向公众公布核安全政策和传播有关信息;
*建立独立的梯级安全监督机构;
*明确各级部门(从营运者到安全监督)的安全职责;
*提供安全所需的充足、称职的人力资源;
*与其他国家交换核安全方面的信息。对管理层的要求
*向所有员工发表安全政策的声明,作为员工的行动指南;
*在对生产或工程进度方面的活动决策时,核安全放在优先的位置;
*明确和定义各级的责任和分工;
*重视员工的培训和资格审查;
*定期评审电厂安全性能和指标;
*设立独立的机构审查安全问题。对个人的响应的要求(包括:质疑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和相互交流的工作习惯)
--质疑的工作态度
*我了解这项工作吗?
*我的责任是什么?
*它们和安全的关系如何?
*我具备完成任务的技能吗?
*其他人的责任是什么?
*有什么异常情况?
*我是否需要帮助?
*会出什么错?
*出现失误会造成什么后果?
*应该怎样防止失误?
*万一出现故障,我该怎么办?
--严谨的工作方法(理解/弄懂工作程序)
*按程序办事;
*对意外情况保持警惕;
*出现问题停下来思考;
*必要时请求帮助;
*追求纪律性、时间性、条理性;
*谨慎小心地工作;
*切忌贪图省事。
--相互交流的工作习惯
*从别人处得到有关信息;
*向别人提供有关信息,保持良好的透明度;
*汇报完成了的工作结果;
*发现和报告任何异常;
*正确填写工作记录,无论是正常或异常情况;
5.急诊科建设基本要求 篇五
一、竣工决算报表编制审计
(一)根据批文、合同、财务资料、设计资料,逐项核对“竣工工程概况表”、”竣工财务决算表”、“交付使用资产总表”、“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表”中填列的内容和数据。
(二)审查竣工决算说明书。考核编制依据,审查其内容和引用数据的准确情况。
二、项目建设及预算(概算)执行情况审计
(一)核实各种资金渠道投入的实际金额。
(二)查明资金不到位的数额,分析其原因及影响。
(三)审核实际投资完成额。
(四)审查调整概算。根据有关规定审查概算调整原则、各种调整系数、设计变更和估算增加的费用;核定概算总投资。
(五)核实项目超概算的金额,分析超概算钓原因,查明扩大规模提高标准和概算外投资情况。
三、建设成本审计
(一)抽查建筑安装工程结算,抽查面不少干建筑安装完成额的15%,抽查重点是超概算金额较大的单位工程。
(二)审查设备,材料运杂费和采保费的核算情况。
(三)审查待摊投资的列支内容和分摊情况。
(四)审查其它投资的列支情况。
四、交付使用资产审计
(一)审查交付的固定资产。其中房屋、建筑物、不需安装的设备按单位工程和台(件)逐项核实;需要安装设备抽查台(件)不少于50%,其他固定资产可视项目具体情况自定比例进行抽查。
(二)审查工器具、备品件、办公及生活家具的移交手续是否合规,对移交手续不合规的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抽查,重点查明有无虚交或帐外资材等问题。
(三)审查交付无形资产。
(四)审查交付递延资产。
五、尾工工程审计
根据总概算和工程形象进度,核实尾工工程的未完工程量和完成尾工工程所需要的
投资,查明是否留足投资和有无新增工程内容等问题。
六、结余资金审计
(一)核实银行存款、现金和其他货币资金,查明有无小金库。
(二)审查库存材料盘亏,重点审查有无隐瞒、转移、挪用库存物资等问题。加有库存器材积压情况,要查明原因。
(三)审核库存材料单价,查明有无故意提高或压低库存物资单价等问题。
(四)审查往来帐款,核实质权债务。重点审查有无转移、挪用建设资金和债权债务清理不及时等问题。
七、基建收入审计
(一)查清基建收入来源,核实基建收入数额。
(二)审查基建收入分配依据,核实基建收入分配数额。
(三)审查上缴和留成使用情况。
八、投资包干结余审计
根据项目总承包合同,核实包干指标完成情况,查明有无将来完工程投资作为包干
结余参与分配,以及包干结余分配是否合规。
九、投资效果评价
(一)实际工期与计划定额工期对比,分析工期提前或拖后的原因,以及对投资效益的影响。
(二)根据设计要求考核现有生产能力,测算单位生产能力投资,进行造价分析。
(三)测算投资回收规(静态、动态)、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并与设计指标 进行比较。
(四)分析贷款偿还能力。
6.急诊科建设基本要求 篇六
要正确把握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今年以来,我市有的地方就乡镇纪委工作如何规范这个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并已付诸实施。在当前形势下,推进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十分必要,它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其目的通过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推进,着力解决了乡镇纪委具体干什么、怎么干问题,这对于充当发挥纪委的职能作用,推动当地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促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农村稳定,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开好范文版权所有展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的积极义在于: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纪检工作与时俱进的思想的客观需要;二是落实基层反腐倡廉工作任务的需要;三是更好地发挥乡镇纪委职能作用的需要。通过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把大家的思想境界提高到总书记的要求上来,把大农技思想认识统一到正确处理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严肃党的纪律的问题上来,以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开展规范化工作,以规范化建设的实际成效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
“规范”一词原意是指标准、法式,“化”是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和状态。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可以理解为,按照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职能要求,乡镇纪委对履行职能所要进行的各项工作,实行有序有效的科学管理,从而使各项工作达到职能要求的过程。比如信访举报工作,是纪检机关联系群众,掌握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纪检工作的第一道工序。上级机关对信访举报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和工作标准但做好这项工作,涉及到来访举报的接待、电话举报的纪录、举报情况的登记和整理、报告请示、核实和处理、回访以及资料的归档等许多环节,没有一套严密的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就会影响信访举报工作的质量,为了抓好这项工作,我们就需要对这项工作的各个环节的管理进行制度规范和行为规范。比如,监督检查工作,这是纪委履行监督职能的重要工作,但怎样实施监督检查,这就涉及到监督项目的选定,检查方案、检查内容、检查范围、检查方法、监督方式的确实,如果我们没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这项工作就会流于形式。又比如,查办案件工作,从初核、立案、调查取证、案件审理、定性处理,到处分执行等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上级都有具体的严格的规定,我们对查办案件工作的规范,就要围绕办案工作的每道程序和每个环节,建立管理办法和运作机制,确保这项工作有序、有效运行。还比如,纪委机关建设和队伍建设,它涉及到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业务建设、作风建设、办公条件建设等各个方面,我们要通过规范化建设活动,使自身建设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总之,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的内容很多,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这一过程,努力使纪委的各项工作运作规范,运转有序,运行有效。因此,我们要在充分认识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的积极意义的同时,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根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发展、任务不断向基层延伸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的目标是要尽快形成一种自上而好范文版权所有下和自下而上的相结合、整体推进和单项突破相结合、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相结合的推进机制,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风廉政建设任务在基层的落实。为此,乡镇纪委的规范化建设活动,要坚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严肃党的纪律这一核心问题,紧紧围绕乡镇纪委工作有序高效、运作规范、职能作用正确发挥这一主题,紧密联系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现实需要和纪委工作实际,广泛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活动,重点抓住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的问题,列出专题,开展调研,努力形成一些工作新规则、管理新制度和工作新机制。
第二,要坚持发挥活动力与实现规范相统一的原则。纪检工作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开展规范化建设是一种规范政治管理的行为,而政治管理的方法论原则就是实现发挥活力和实现规范相统一。这里说的活力,是指主体,是指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动性和内在潜力,发挥活力的根本途径是使人们正当的物质、精神、政治利益得以实现、维护和发展;规范是指人们的活动的程序、规则、规矩和章法,实现规范,就是使人们的活力,按一定的程序、规则、规矩、章法来发挥。活力是规范的基础,规范服务于活力,无活力即无需规范,无规范的活力将失去真正的活性,其活力也难以正常存活和发挥;同样,规范不科学,也会使人的活力出现紊乱。我们所追求的规范化建设,是要发挥纪委活力与实现工作规范的二者统一的最佳状态。
7.急诊科建设基本要求 篇七
一、明确一个方向
《基本要求》明确把“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作为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 它强调打好语言基础, 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这就为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基本要求》的“交际范围表”和“语言技能表”明确规定学生初步语言交际能力的基本内容, 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要求》明确指出,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这样的表述可以理解为“应用为主, 交流为上”。
尽管《基本要求》和《要求》的目标要求层次不一样, 但是方向都是明确的, 即: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文化交往能力。
二、立足两个基本点
1. 体现优先发展听说能力的教学原则
《基本要求》和《要求》都明确表示, 要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 在确保各项语言能力协调发展的同时, 特别要注意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字里行间出现的“特别”、“尤其”、“充分考虑”、“更要”等修饰语充分反映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语言习得角度看, 二语习得首先要保证有足够的语言输入促使语言机制能够正常运转, 同时, 习得还得借助大脑同外界输入相互作用。可见语言的学习既是个人语言规则内化的过程, 同时还是同他人交际互动的过程。两方面缺一不可。然而, 目前大学外语教学, 在“听”、“读”接受性技能 (receptive skills) 培养向“说”、“写”产出性技能 (productive skills) 培养转变方面, 明显不够。
笔者认为, 广大教师应当按照《基本要求》和《要求》所提出的教学原则, 立足“交际语言教学法”、以激活学习者的“交际需要” (communicative needs) 和“内在动机” (integrated motivation) 为出发点, 完善“项目驱动、任务先导”的实施过程, 就一定能“听说优先”促进各项技能全面协调发展。
2.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
(1) 从对待个体差异角度来看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程度不齐, 学生基础不一, 个体差异较大, 《基本要求》和《要求》为此分别采取了“分类指导”或“分层教学”的措施。《基本要求》把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分为A、B两级。A级为基本要求, 生源较好的学校要在较短时间内力争达到A级规定的教学目标。B级为过渡级, 目前生源较差的学校可先参照B级执行。《要求》主张按照三个层次安排教学, 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同时, 强化教学过程的指导、督促和检查等措施。这些规定体现“因材施教”和“尊重个体差异”原则, 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2) 从语言测试手段来看
《基本要求》的语言测试相应的分为A、B级测试, 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规定各校可以根据《要求》中三个层次的要求实行单独命题, 以地区或校际联考, 也可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无论采用何种形式, 都要充分考核学生实际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尤其是实用型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能力。
更重要的是, 《要求》在重视终结性考核的同时, 还十分注意形成性评估。《要求》对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分别附上“学生英语能力自评/互评表”的定性指标, 供形成性评估应用。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关注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3) 从教学模式改革角度来看
《基本要求》建议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 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求》提出通过计算机学习英语课程学时和学分数比例。建议学生在计算机上学习所获学分的比例应占英语学习总学分的30~50%。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学生可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进行学习, 完成传统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听说训练, 随时记录、检测学习情况, 及时得到老师的辅导, 促使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与其他实用能力有一个较快的提高。
三、实现三个转变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需要教师教育观、学生的行为观和管理体制有个彻底的转变。
(1) 转变教师教育观
《基本要求》规定必需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培养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为方向。《要求》强调大学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含知识、技能、文化和交际, 即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并以高等教育人才的素质为最终目标。培养目标奠定了教师教学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新的教学质量观和人才观要求教师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组织者、从课堂主讲者转变为课程主持者、从单纯语言教师转变为语言文化专家。教师要从学习者的教育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课堂行为、效果评估和开展教科研活动。只要英语教育工作者不断转变教育观念, 那么大学外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重教轻学、重输入轻输出、重语言轻文化、重知识轻能力、重讲授轻交际、重结果轻过程等倾向, 就一定有解决的办法。由此引发的课程设置与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测试评估标准与方法等改革, 就一定会有成效。
(2) 转变学生行为观
每一个成功的语言学习者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会问问题、肯尝试错误、愿意听、愿意利用一切机会体验英语、有较好的学习策略。教师在语言课堂上要按照成功学习者的标准不断地创设语言交际氛围 (communicative atmosphere) , 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互动形式增强学生外语学习的动机, 通过策略训练间接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做中学”的课堂活动, 调动学生的兴趣、智力、经验、情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潜力, 提高用英语“解决问题” (problems solving) 的能力。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切实改变学生的被动行为观, 促使真正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发生。
(3) 管理体制转变
要贯彻好《基本要求》和《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体制应有全新的变革。小到考勤登记、成绩记分比例、学分计法、课程模块科学设定, 大到课外语言学习社团管理、校外服务课程的安排和加强形成性考核手段和方法, 都应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认真加以研究。如果这些方面没有相应合理的变革措施, 将直接阻碍或影响教学改革的成效。
四、做好四个反思
(1) 反思考核方式
语言测试在考核英语知识的同时, 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是《基本要求》和《要求》反复强调的。但是实际考核试卷里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题型、口语和听力考试实施起来的难度和标准等等, 都削弱语言能力考核的引领作用。《基本要求》规定检测分A、B两级 (含笔试和口试) 。实际操作中, 还没有把口语列入考核的目标。这与平时教学中忽略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和得体性不无关系, 与缺乏有效的口语考试组织系统有关。现在一些院校采用的数字化口语考试机考系统较好地解决了这类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听力口语测试的绩效, 由此看出, 网络化学科平台和数字化考核系统是完善“听说技能”评价机制的有效途径。
(2) 反思课程模式
过去是一套教材或一本教材圈定一门课程。现在随着网络交互教学模式的建构和人机对话和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 教师导学, 交互式自主学习, 将成为未来课程改革的方向。这必将引发教育观和学习观的变革, 为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奠定基础。
(3) 反思教学反馈
《基本要求》和《要求》都考虑到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还有必要从兴趣与动机、情感与态度角度提出英语课程的相应目标和要求, 以此来反观教学实践和实施评价。
(4) 反思教师角色
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师中绝大多数人没有系统学习过外语教育理论。所以, 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仅是教学活动或教学手段的转变, 而且是教学理念上的转变, 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 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 更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为此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 开展“教学行为科研” (action research) , 评估自己的教学绩效, 在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提高, 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师要关注外语教研领域的发展趋势, 及时了解最新科研成果, 不断丰富自己。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1) .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8.心理咨询的基本要求 篇八
心理咨询是指通过咨询者(心理咨询专家)与来访者(接受咨询的人或患者)的交谈和接触过程,给来访者以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过程中进行心理教育,以提高来访者的适应能力,并最大限度地缓解其心理紧张和冲突,减轻心理焦虑,同时对心理异常起到预防或治疗的作用。
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咨询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对心理咨询要:“严格遵循保密原则,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在咨询过程中能否遵循心理咨询的基本要求,关系到心理咨询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也决定着咨询工作的成败和效果。心理咨询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健康咨询人员必须经过严格专业训练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从心理上为求询者提供帮助的活动。它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胜任的,咨询人员必须是经过严格地专业训练,懂得心理学知识、理论和方法的职业人员。因为心理咨询有其特定的目的和任务、特定的操作过程和手段,解决问题需要应用专业的理论与方法,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职业行为,不是人与人之间的一般社会交往,不是所有人都能从事的职业。它要求咨询员必需具备一定的特殊品质,如心理反应敏感、能认真倾听,富有爱心和合作、亲和能力,相信人具有成长的可能性,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稳定的情绪等。当前人们常接触到的心理门诊、热线电话等大多数是由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从事,使人们误以为心理咨询不过是邻里大妈式的苦口婆心,或者教条主义式的空洞说教,影响了心理咨询的信誉。
二、心理咨询要有一定的目标
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是促使求询者行为的变化。咨询者要通过咨询活动,使求询者从挫折中反省、总结,增强生活智慧,改善人际关系,发展自身潜能,以更好地应对日后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种种不快经历。因此,咨询要有一定的目标。有长远的总体目标,也有根据求询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的、近期的、具体的目标。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总的目标是为了促进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咨询或辅导,以达到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心理咨询的具体目标要根据求询者的具体问题、情况而定。
三、咨询者与求询者之间必须建立起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咨询关系
心理咨询是咨询者通过与来访者的职业关系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发挥其最大潜能的。因此心理咨询强调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咨询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咨询能否顺利进行。正如美国心理咨询专家拉斯所说的:“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建立一种坦率、信任的关系,是咨询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有效咨询的前提条件。”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必须有一定程度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来询者才肯开怀阐述自己的问题,接受咨询者的帮助。所以在咨询过程中,咨询人员要努力营造出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对来询者进行启发和帮助,使来询者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产生认识、情感和态度上的变化,从而找出其心理问题的根源,使其找到摆脱心理困惑的对策与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咨詢者要得到来询者的信任和理解,必须以平等的身份看待来询者,不能将自己看作是高人一等的专家。要及时向来询者表明身份,消除来询者的顾虑和不安,从而使其产生信任感,这样咨询才能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
四、咨询必须要讲究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咨询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有很多,如引导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保密性原则、时间限定原则、“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自愿原则、重大决定延期原则等。其中保密性原则是咨询者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心理咨询人员有责任对求询者的谈话内容予以保密。因为来询者的心理问题,一般都涉及到个人的隐私或起码是不愿让他人知道的秘密。只有为来询者保密,才能使其敞开心扉,消除顾虑。因此,在咨询中坚持保密性原则,是对来访者隐私权的最大尊重,是来访者畅所欲言的基础,也是咨询成功的关键。咨询者在咨询关系中获得的任何信息都必须无条件地为来询者保密。在初次会谈中向来访者讲清保密问题尤为重要,以消除来询者的戒备心理。但当来访者的状态或行为对咨询者或他人有危害性时,则可以打破保密性原则,通知有关机构或人员。
心理咨询的具体方法有很多,根据其主要的理论模式,大致可分为精神分析疗法、行为主义疗法、认知疗法、交互分析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等。其中精神分析疗法、行为主义疗法、人本主义疗法是心理咨询最常用的经典方法。作为咨询员,起码应较熟练掌握其中的1~2个具体咨询方法,才能面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做到对症下药。
五、咨询者在咨询中应持有正确的态度
咨询者的态度对中学生心理咨询至关重要。由于年龄上的差距,加上对老师等成人的习惯性的敬畏和防范心理,学生可能在咨询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对自已的真实想法有所隐瞒,这对老师或咨询人员作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形成了很大的障碍。咨询者只有在咨询过程中坚持理解、真诚、尊重的态度,才能使来访者打消顾虑,畅所欲言。所以咨询者对来访者要热情而有爱心,用真诚、尊重的态度对待来访者,引起来访者情感上的认同。咨询者要站在来访者的角度去思考,使来访者感受到咨询人员是真诚地关心他、尊重他,从而愉快地接纳咨询人员的帮助和引导。
总之,心理咨询除了要遵循咨询的基本要求外,在咨询过程中还要灵活掌握程度和层次,采取一切有效的心理咨询方法,使来询者收到最佳的效果,这也是心理咨询的最基本要求。
9.急诊科建设基本要求 篇九
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示范学校建设基本要求
一、办学思想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坚持德育为先,加强德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完善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工作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采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3.严格执行辽宁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要求,按规定控制班额并实行均衡编班,严格规范考试管理,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严格控制课外作业时量,不随意增加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课程建设
4.按照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所有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学校严格执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试行)》(辽教发„2002‟80号)、《辽宁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试行)》(辽教发„2002‟123号)。
5.在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注重校本课程建设,依据学生的兴趣、特点、需求和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制定科学规范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与管理方案,落实好校本课程。
三、课堂教学改革
6.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制度,创建民主、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的课堂教学氛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恰当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能力。
8.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与有效作业研究,制定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与有效控制书面家庭作业量的具体办法,引导和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定期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发挥优质课堂教学的示范作用,积极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四、校本研修
9.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教研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思路清晰,重点明确,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加强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与自我反思相结合,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0.建立教学研究及集体备课制度,经常性开展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教学研究活动,及时对教学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积极推广教研成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定期开展集体备课,针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成效明显。
11.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教研、培训活动,每学期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专题培训两次以上,建立定期教学观摩、外出交流学习等制度,有完善的教师教研、培训工作档案,形成学校校本研修特色。
五、课程资源建设
12.按国家、省有关标准配齐教学功能教室,配备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学设施设备,建立功能教室及体育、艺术、技术、实验、图书、网络等设施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提高功能教室和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
13.加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课程资源建设,建立并完善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实施办法,建立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机制,建立各学科教学资源库,发挥教师在资源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各学科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开展教学。
14.重视对家庭课程资源、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与家长、社区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建立密切联系,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自然与人文环境等校外课程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社会实践创造条件。
15.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传承优良的办学理念。重视学校发展规划和环境建设,结合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开展特色鲜明、富有吸引力的专题教育活动,开设科技创新、动手实践、艺术与体育等活动课程,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六、教师队伍建设
16.根据新课程要求配齐配足各学科专任教师,建立一支教
师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17.切实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制定切合时代特点的教师行为准则,建立科学有效的师德监督和评议机制,定期考核教师的师德表现,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和育人水平。
18.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注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等专项培养和培训,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多渠道、多方式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七、示范导向作用
19.每学年面向一定区域举行一次课程改革观摩研讨活动,近三年在市级以上的教研或者培训活动中有教学观摩或经验介绍,教学质量在本县(市、区)领先,起到示范导向作用。
10.急诊科建设基本要求 篇十
河 南 省教 育 厅
关于印发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档案建设基本要求的通知
各省辖市、直管试点县、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
现将《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县级档案建设基本要求》(见附件1)、《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学校档案建设基本要求》(见附件2)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档案建设和管理工作。
附件:1.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县级档案建设基本要求
2.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学校档案建设基本要求
2013年1月28日
附件
1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县级档案建设基本要求
为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县级档案建设与管理,使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12]131号)和《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印发河南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豫教督导[2012]199号,以下简称评估细则),对县级档案建设工作提出以下基本要求:
一、档案分类
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档案共分七类:
(一)综合卷
(二)办学条件卷
(三)入学机会卷
(四)保障机制卷
(五)教师队伍卷
(六)质量与管理卷
(七)自评自查卷
二、档案内容
(一)综合卷 1.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推进和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文件、会议纪要、领导讲话等资料;
2.近四年教育事业统计年报资料及教育经费统计年报资料; 3.近年来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及实施情况相关文件;
4.近三年本县(市、区)城镇中小学分学校“班额”情况及统计表; 5.本县(市、区)中小学学校分布图(或显示学校位置的县、市、区地图)。
(二)办学条件卷
1.近年来上级和县(市、区)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相关文件资料;
2.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办学条件基本标准情况,包括分学校达标情况及全县统计表;
3.小学、初中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表(填报内容与评估细则附件3表Ⅱ-1,表Ⅱ-2一致);
4.近三年来,统一购置图书、各类仪器设备、器材的目录及相关资料。
(三)入学机会卷
1.近年来本县(市、区)关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相关文件及资料; 2.近三年反映本县(市、区)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以及控辍保学措施的相关文件资料;
3.近三年城区学校分学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情况登记表及全县(市、区)汇总资料;
4.近三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留守儿童入学情况登记表及全县(市、区)汇总资料;
5.近三年全县(市、区)三类残疾儿童入学情况登记表及全县(市、区)汇总表;
6.近三年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相关文件、“分配生”分到各初中名额分配表及高中分配生录取名单。
(四)保障机制卷
1.近年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相关文件、资料;
2.近四年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等情况(填报内容与评估细则附件3表Ⅴ:义务教育经费情况统计表一致);
3.近年来校安工程、农村初中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县级财政按规定的配套资金足额拨付、足额使用等情况统计表及相关账册(复印件);
4.近三年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土地出让金收入按规定比例征收及用于教育相关文件资料;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义务教育的情况相关资料;
5.近三年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学生的“两免一补”资助资金落实情况统计表; 6.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以来,实施情况及相关资料; 7.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以来,实施情况及相关资料; 8.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实施以来,实施情况及相关资料;
9.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餐计划实施以来,实施情况及有关资料。
(五)教师队伍卷
1.近年来有关落实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相关文件、资料; 2.近年来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相关文件、资料; 3.近五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教师补充相关文件及资料; 4.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津补贴情况资料及统计表;
5.义务教育学校学科教师配备、生师比资料相关情况及统计表; 6.近三年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的相关文件、资料及统计表;
7.近年来落实教师培训经费、教师培训相关文件、资料。
(六)质量与管理卷
1.近年来,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本县(市、区)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关文件及检查落实相关资料; 2.小学近六
(五)年、初中近三年入学情况及巩固率情况(全县汇总表、统计表);
3.近年来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文件资料及检查落实情况;
4.近三年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相关资料及全县汇总统计表; 5.近年来制止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和重点班和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择校的文件及措施;
6.近年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文件及措施; 7.近年来中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相关文件资料。
(七)自评自查卷
1.对照评估细则附件2《河南省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评估表》逐项自评表;
2.对照评估细则附件3表Ⅲ《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自评情况》自评表。
三、档案管理有关要求
档案盒封面要求统一贴上或打上“均衡发展档案”标签,横标下有分卷标签,标签统一使用黑体字电脑打印,分卷标签用小一号黑体字,分卷需用几盒的,在分卷标签上注明分卷顺序,如综合卷①……,档案盒侧面有同样字体的竖标签。县(市、区)均衡发展档案都要有总目录,各分卷都要有分卷目录与卷内文件目录,装订顺序按各分卷内容先后装订。
附件
2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学校档案建设基本要求
为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学校档案建设与管理,使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12]131号)和《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印发河南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豫教督导[2012]199号,以下简称评估细则),对学校档案建设工作提出以下基本要求:
一、档案分类
(一)市、县、区和学校自评自查资料及相关证书、证件;
(二)学校自存的档案资料;
(三)学校相关处室应存放档案资料。
二、档案内容
(一)自评自查资料及相关证书、证件
1.对照评估细则《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评估表(试行)》逐项自评表;
2.对照评估细则表Ⅱ-2: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自评表; 3.省辖市或县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评估验收合格证书或相关资料;
4.省辖市或县(市、区)有关部门对学校实验室等验收合格证书或相关资料;
5.省辖市或县(市、区)卫生防疫部门对学校食堂检查验收合格证书; 6.学校平面图(显示布局、面积等数据)。
(二)学校自存的档案资料 1.小学近六年、初中近三年学籍档案(含各年级、班级学生名册及成绩册;近三年毕业生各科合格情况统计表;小学近六
(五)年或初中近三年入学情况登记表;近三年小学六
(五)年巩固率或初中三年巩固率资料;上一学年辍学情况登记表及统计表等);
2.小学近六年、初中近三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资料; 3.近三年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及达标情况统计表; 4.学校总课程表及作息时间表;
5.全校教师基本情况登记表(含姓名、性别、年龄、教龄、学科、学历、职务或职称、工资等)及学历、职称情况统计表;教师学历证书、资格证书、聘任证书(复印件);
6.校长、教师培训资料及校本研修(校本教研)资料; 7.近三年来,每学期教师绩效考评及绩效工资发放资料; 8.近三年学校公用经费拨付及使用情况(含教师培训、教学设施设备购置经费明细情况等)、统计表及相关账册(复印件);
9.近三年来,贫困学生补助发放资料; 10.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档案资料。
(三)相关科室应存放档案资料
1.小学数学、科学,初中理科教学仪器帐册及实验记录(在科学教室或实验室等);
2.学校体育、音乐、美术器材帐册及使用记录(分别在体育器材室、音乐、美术教室);
3.图书目录(含近三年新增图书目录)及借阅记录(在图书室); 4.学校计算机、电教器材帐册(在计算机教室或多功能室)。
三、档案管理有关要求
11.起重机安全操作的基本要求 篇十一
1、稳 这是起重机操作时首先必须做到的。稳,主要是指吊物在运行、就位过程中保持平稳状态,避免冲击,游晃现象。评价操作是否平稳的标志是吊钩的状态,吊钩能否平稳运行与起重机各机构的协调动作有关。拿桥门机来说,首先起动要平稳。要做到从低速档起步,等吊钩动起来后,再从低速档向高速档逐渐加速,这时,吊钩和吊物就能平稳地从静止状态过渡到起动状态,再从低速运行平稳过渡到高速运行。其次,制动要平稳。吊物从高速运行到停止运行过程中有个制动阶段,司机在制动的预备阶段就应将主令控制器从高速档逐一返回低速档,再回零位。如果从高速档直接回零,结果是吊钩和吊物制而不止,产生强烈的晃动和冲击。卷扬机构的强烈制动,还将造成制动器磨擦元件超常磨损,吊物溜钩距离增大,甚至由于制动轮与闸瓦的高热而导致刹车失灵,重物坠地,酿成事故。
对悬臂式起重机,运行稳定要比桥门机困难得多。为使吊钩运行稳定,其延转机构的操作尤为关键,除注意起动和制动阶段的平稳操作外,还应避免吊钩及吊物在空中的摆动现象。应掌握的基本要领是:在吊钩摇摆到幅度最大而尚未回摆的瞬间,将小车跟着吊钩摇摆的方向移动,吊钩往哪边摆,车向哪边跟。这时,起重机就能过卷扬钢丝绳传给吊钩一个与吊钩回摆方向相反的力,从而逐渐消除摇摆。悬臂式起重机则利用臂杆跟进,称之为“找钩”,“找钩”的技巧在于跟进的距离与速度要恰到好处。跟进的速度不能太慢,否则会起反作用。这样通过来回几番操作,就能使吊钩和吊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起重机操作“稳”的另一层含义是:控制器平滑换档能避免电机过载或传动机构发生冲击,延长机电零部件的寿命。
2、准 是指被吊物“落点准”、“到位准”和“估重准”。要做到“落点准”,操作人员必须对吊物所需通过的水平距离和垂直高度有准确的判断,并充分考虑起重机的性能和运动惯性。在操纵手柄时,要把握回零位的提前量,使吊物能平稳准确到位。
对大型构件、机器、设备的起重安装,有时要求精确到毫米,这就是“到位准”。这时吊钩起升或下降要“微动”,只有充分掌握起重机性能,并有一定经验积累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估重准”包含了一个很重要的安全理念,即不超载,要求司机估准吊物的重量。如果对吊物重量不能把握,起重机在超重、超力矩的状况下运作,则各机构和部件处于超常状态,有可能发生象制动失效、钢丝强断裂、吊车倾复等恶性事故。操作人员应通过对吊物形体的测量,算出体积,再利用比重知识测算出吊物的重量,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臂距和操作方法。同时,在起吊阶段要缓慢,先使钢丝绳充分“吃劲”后慢速吊离地面,然后逐一加档。
3、快 是指多吊、快吊,充分合理地发挥起重机应有的效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快”必须建立在“稳”和“准”的基础上,更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但有时在起重机操作中,并不是慢就安全、保险,有时恰恰需要快。例如,对于吊重物长距离的下降,操作中不允许使用反接制动级做长距离的低速下降,以免电器发热,导致事故。再如,起重机翻转大型工件作业,无论是“兜底翻”、“游翻”还是“带翻”,都要求快,即被翻身物在摆幅达最大的一瞬间,或在能自行翻转的瞬间,要求司机迅速落钩并同时配合回车。
12.告警信号设计的基本要求 篇十二
关键词:告警信号,分类,设计要求
为了确保飞行安全, 设计有效和可靠的告警系统十分重要。随着飞机内部传感器及电子设备日趋复杂化, 机内各种告警信号日益增多, 包含视觉告警、触觉告警和声音告警的综合告警系统与其他系统集成。本文总结了现有标准中对告警信号类型的定义和各类型信号设计的基本要求, 为告警系统设计提供支撑。
1 告警信号的分级及类型
1.1 告警信号的分级
为了有效地传递重要的告警信息, 对于重要系统, 可按告警信息的危急和重要程度将告警信号分级。一般将告警信号分为三级:警告、注意和提示[1]。
警告级是表明已出现了危及安全的状况, 需要让操作人员立即知道并立即采取措施的信息。这些信号应具有两种功能:使全体人员保持警惕, 传达鉴别或行动的信号。GJBZ 131[2]规定:任何时候, 只要在正常作业程序之外, 出现了新的情况要求操作者立即作出反应。警告信号可以是瞬间的, 也可以是连续的, 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瞬间的警告信号, 如果操作者没有采取适当的行动或信号没有关闭, 则警告信号应该周期性地重复出现。同样, 连续呈现的警告信号应该持续到操作者开始采取适当行动, 或者信号被关闭位置。信号被终止后, 应能自动复位以便对下一次启动做出反应。
注意级是表明将要出现危险状况或某系统 (设备) 故障, 它将影响任务的完成或导致该系统 (设备) 性能的降级, 需要让操作人员立即知道, 但不必立即采取措施的信息。注意信号应与警告信号容易地区别开[3]。
提示级是表明需要提示操作人员重视的某些系统 (设备) 的安全或正常工作状态、性能状况及提醒操作人员进行例行操作的信息。当操作者的注意有可能从手头的任务中分散时, 或者操作者必须知道提示信号才能知道什么时候执行操作任务时, 应提供听觉提示信号, 以便操作者的动作速度符合情况的需要, 进而能及时地执行各作业成分的操作。
1.2 告警信号的类型及选择
表示告警信息所使用的方法应与操作人员的能力相符合, 可以通过视觉信息、听觉信息、或触觉信息以及多种感觉信息的结合为操作人员提供告警信息。
GB 18209.1[4]规定:只要可能, 应使用视觉信号;在可能有感觉缺陷的人出现的场所, 例如失明、色盲、耳聋或由于使用个人保护设备而引起这类缺陷的人出现的地方, 可以辅以听觉信号或触觉信号;视觉信号应放置在人们视野内, 与背景相比有合适的视亮度和颜色对比度;听觉信号应对逼近的危险提供报警, 并标示危险情况的开始和持续时间, 在操作者可控制或可干预的地方, 信号至少应持续到操作者做出动作为止;通过触觉对操作者传递的信息应能够使操作者识别和区分不同功能或系统的各种操作要素。
SAE ARP 5898规定:视觉告警应能吸引机组人员的注意, 并提供关于情景紧急性的主动信息;听觉告警应能吸引机组人员的注意, 且能提供关于情景重要程度的原始信息, 但使用听觉告警时应时刻注意, 因为听觉告警可能会破坏其他驾驶舱中的声音活动, 可能会影响操作人员的视觉加工;视觉告警和听觉告警都应该和驾驶舱告警系统整合、一致和协调。
朱祖祥 (2002) 认为[1], 听觉信号主要可用于警告级和注意级告警, 它能提高对重要告警的警觉性和觉察性, 但听觉信号不能滥用, 否则将会引起操作人员的烦恼和干扰其他工作的正常进行。
GJBZ 131规定[2]:一般情况下, 听觉警告信号应由特别能引起注意的有特色的复合音组成, 且听觉警告信号全部主要成分的主要频带应高于噪声水平至少20d B (A) ;在安静环境中, 听觉注意信号应在50~70d B (A) 的水平, 在有噪声背景的地方, 听觉注意信号格主要成分频率中心部位上的主要频带至少应高于噪声水平20d B (A) ;听觉提示信号可以结合视觉呈现为特殊作业成分提供指导, 应为短的、悦耳的、不致引起厌烦而又有明显特征的声音信号, 且其主要频带应高于噪声水平20d B (A) 。
SAE ARP 4102/4规定:不推荐单独使用触觉告警, 可将触觉告警作为听觉告警和视觉告警的补充。
2 不同类型的告警信号设计要求
2.1 视觉信号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般情况下, 一个优良的视觉信号必须满足鲜明醒目、清晰可辨和明确易懂三项基本要求。为此, 在设计和使用视觉显示信号时应努力做到以下各要点[1]。
(1) 根据使用要求选择最适宜的刺激维度作信息代码, 代码数目限制在人的绝对辨认能力允许的范围以内。
(2) 要使显示精度与人的视觉辨别能力相适应, 若显示精度超出人的视觉能力限度, 就会导致信息接收速度降低和错误增多。
(3) 要尽量采用形象直观的显示方式。显示方式越复杂、越抽象, 需要译码的时间就越长, 就越容易发生差错。
(4) 要尽量采用与所显示信息在含义上有联系的显示方式, 避免使用与人们的习惯相冲突的显示方式。
(5) 对同时显示的有关信息要尽可能实现综合显示。
(6) 要使显示的对象与其背景之间, 在形状、亮度或颜色方面具有鲜明的对比。
(7) 显示的颜色、亮度要与照明条件相配合, 并要防止产生眩光效应。
(8) 要根据显示信息的重要性和使用频次考虑显示器安放位置的优先权, 把最重要和使用频次最多的显示器安置在最有利于视觉辨认的地方。
(9) 要尽可能使同时使用的显示器在信息编码上相互兼容。
(10) 显示器与相应的控制器在空间关系和运动关系上应使其互相兼容。
2.2 听觉信号设计的基本要求
听觉信号的设计要满足以下基本原则:
(1) 情境兼容性。任何听觉显示器的有效性都取决于对显示器工作的声环境的适宜考虑, 例如言语消息容易被其他的言语消失弄得模糊不清, 特殊的音调信号容易被其他相似的音调信号掩蔽, 任何听觉信号或听觉消息可被频繁的极端响的噪声掩蔽, 它们都是不兼容的。听觉显示器的使用必须与其工作的声环境相兼容。
(2) 通用信号的惯例。某些类型的信号已被公认为与某些活动相联系, 例如消防车、警车等的信号, 具有这些特征的信号不应该用于其他的目的。当考虑用音高作为听觉代码时应该考虑其他的自然关系, 例如高频与“向上”相联系, 低频与“向下”相联系。
(3) 标准化。一旦为某个特殊的操作情景设立了听觉信号代码, 就不应该用同样的信号来标示其他的信息显示。
(4) 与收听者的感受性相适应。听觉显示器的信号频率应该与人耳的音高和响度曲线的中间范围相适应, 要避免使用感受性曲线中极端段的信号, 这些位置的信号可靠性差, 容易被掩蔽。
(5) 双重方式。当噪声环境是未知的或者估计信号难以穿透噪声时, 应考虑使用通过整个噪声谱的变频信号或者将听觉信号与视觉信号组合起来使用, 这两种方法也可组合起来使用。
(6) 可量化信号。当音调信号需要指示量化信息时, 应提供参照音调, 如基准响度或音高, 以便使主信号能与之比较。
(7) 个人专用性。在周围言语声不很强的环境中, 如果信号出现时只要让某个人知道它的用途, 并且不能使其他人过度烦恼, 可选用一个能收听到的简单的铃声作信号。
(8) 选择收听者考虑用一个简单重复的编码信号来指示谁要对信号作出反应, 如要谁接电话或者对先前已确立的一组任务事件作出反应。
(9) 烦恼。避免使用极端响的信号, 因它会使人受到惊吓, 并会增加总的噪声级或干扰局部言语活动。当周围噪声级太高时, 应使用耳机。
2.3 触觉信号设计的基本要求
触觉告警信号应能够明确区分机械不同功能操作使用的各种操作要素。在一种应用中, 一般不超过5个不同的形状。下表给出了编码含义的示例。
3 结论
告警系统设计时要考虑不同类型告警信号的优势, 酌情考虑用哪种告警信号, 选定告警信号后, 要充分考虑告警信号的设计要求, 以期设计出来的告警系统既能起到提醒作用, 又能降低机组人员的工作负荷。
参考文献
[1]朱祖祥.工程心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98-215.
[2]郭耀东.GJB/Z 131-2002, 军事装备和设施的人机工程设计手册[S].北京: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 2002.
[3]刘宝善.GJB 2873-97, 军事装备和设施的人机工程设计准则[S].北京: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 1997.
13.急诊院内抢救工作规范要求 篇十三
急诊院内抢救医疗规范
(试行)
二00九年一月 急诊院内抢救工作规范要求
(一)预检
1、预检应有急诊工作5年以上、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士担任,必须做到:
(1)用语文明,礼貌待人,态度和蔼,热情接待。
(2)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与病员及其家属争吵,要耐心解释,满足病员的合理要求,一时做不到的要说明情况。
2、分类时询问耐心,观察仔细,分类准确、迅速。
3、合理安排就诊秩序,既照顾到先后次序,又要分清轻重缓急。要求:
(1)对急、危、重病员先抢救,后挂号。
(2)对直接送到各诊察室、抢救室的急、重、危及老年病员要主动到诊察室、抢救室查对、分类、挂号。
4、救护车送诊伤病员,预检护士或其他指定人员应到救护车前迎接。
5、遇到下列情况应及时报告护士长、门急诊办公室、医务科。并通知有关科室领导:
(1)遇有大批伤员、中毒病员时;
(2)高干、离休老干部、英雄模范、知名人士来就诊时;(3)涉及法律问题时;
(4)遇有外籍,港澳病员等涉外事项时。
6、在预检中遇有困难时,应向护士长汇报或与有关医师共同分诊解决,以提高预检质量。
7、努力钻研业务技术,不断提高预检质量,防止误检、漏检、严防差错事故。
(二)值班要求
1、急诊医师由各科派出,受本科科主任和急诊科主任双重领导。
2、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值班期间不得参加集会、听课,不得看电影、电视、不得会客。
3、值班期间不得自行换班或请人代班,有特殊情况需换班或请人代班时,必须经急诊医生组长批准(护士须经护士长批准)。在落实好代班人员后才可离开。4、8小时值班制医师夜间不得睡觉,12小时、24小时值班制医师在处理完病员后可到指定地点休息,有急诊病员时,必须随叫随到。
5、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等医技科室应指派急诊值班人员,认真工作,坚守岗位,如需其他科室配合者,应召科室在接到急诊室通知后,应在10分钟内赶至现场;医技科室接到急诊送检单,应优先予以检查,迅速报告检查结果。
(三)急危重伤病员抢救
1、一般抢救由有关科室急诊医师和当班护士负责。
2、危重病员抢救应叫急诊二值医师和护士长到场组织抢救。
3、遇有大批伤病员、严重复合伤等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医务科,按《上海市突发事件院内急诊救护保障预案》实施。
4、急诊室护士应提高警惕,做好抢救准备工作,遇有危重病员应立即通知护士长或科护士长,同时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处理,如吸氧、吸痰、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
5、急诊医生应在5分钟内对伤病员接诊,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及时请示上级医师,上级医师应在10分钟内赶到,迅速参加抢救工作。
6、当班医师在抢救患者时,对后续急诊患者预检护士应报告有关部门,在30分钟内另行安排医生接诊。遇突发事件批量伤员,按“上海市院内突发事件急诊救护保障预案”实施。
7、做好记录,要求及时、准确、清楚、扼要、完整,并必须注明执行时间和签名。
8、口头医嘱要准确、清楚、尤其是药名、剂量、给药途径与时间等,护士要复述一遍,避免有误,并及时记录于病历上,并补开处方。
9、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液空瓶、输血空袋等用完后暂行保留,以便统计与查对,避免医疗差错。
10、一切急救用品实行“四固定”制度(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各类仪器要保证性能良好,急诊室抢救物品一律不外借,值班护士要班班交接,并作记录。用后归放原处,清理补充。
11、病员经抢救病情稳定或需转入病房或手术室治疗者,急诊室应派人护送,病情不允许搬动者,需专人看护或经常巡视。
(四)多发伤的抢救
1、多发伤的抢救程序
① 伤员直接送抢救室,先抢救后挂号,预检护士立即通知急诊科主治以上医师和医务科,负责抢救指挥和协调。
② 护士在伤员到达后应立即进行测量血压、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工作,首诊医师迅速检查伤情后,需要会诊者,在会诊医师未到前,首诊医师应抓紧进行抗休克、止血、包扎、固定等处理。③ 有关科室接到抢救伤员通知后,应立即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在10分钟内赶至急诊室。为争分夺秒地做好早期救治,轮转医师或进修医师一般不负责多发伤会诊。
2、会诊的组织
① 由急诊科主任或医务科领导主持会诊;
② 如上述人员不在场,由首诊科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③ 会诊医师在共同会诊、明确诊治后才能离开,不得只写会诊意见,不参加抢救。
④ 会诊医师提出的会诊意见,除专科性较强的特殊检查或操作外,均应坚持谁提出会诊谁执行的原则。
3、多发伤伤员收治原则;以专科伤情明确则收入相关科室;如伤情复杂难以明确,或循环、呼吸不稳定而暂不手术者,原则上收住急诊观察室病房:收入病房后,有关科参加急诊会诊的医师应继续参加抢救,每日定时查看病员,会诊由伤员所在专科的经治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负责。
4、在病情允许搬动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至手术室或病房。
5、医技科室等有关科室必须为抢救伤员提供方便,保证各种检查能随时进行。
6、多发伤抢救的程序,按Pizzi多发伤分类提出专科治疗程序如下:
① 四肢为主的多发伤(胸腹等脏器无严重损伤),应以骨科处理为主。这类伤诊断较易,但常对休克的严重程度认识不足,主要问题为不同部位伤治疗次序的安排,及如何加强治疗上的连续性。② 泌尿系统外伤为主的多发伤,早期处理主要是抗休克。泌尿系统伤者,骨科处理应在泌尿伤处理之后进行。
③ 颅脑伤合并其他部位的明显损伤。伤员可有休克、昏迷,处理应以颅脑伤为主,骨科处理应在颅脑伤稳定之后。
④ 颅脑伤合并其他部位不明显的损伤,常见外伤为脑震荡合并腹腔脏器伤、开放性骨折等。伤员由于昏迷而使腹部体征不明显,可因内出血发生休克。处理应以腹部伤为主,对颅脑伤应密切观察,以决定进一步治疗措施。
⑤ 呼吸功能紊乱合并其他部位伤;处理应以胸科为主,骨科治疗应在呼吸功能稳定之后。
⑥ 腹部脏器伤合并其他部位伤,处理应以腹部伤为主。
(五)首诊负责制度
1、凡第一个接待急诊病员的科室和医师称为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
2、首诊医师发现涉及他科的或确系他科病员时,应在询问病史、进行体检,写好病历,并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置后,才能请有关科室会诊或转科,不得私自涂改科别,或让病员去预检处改科别。
3、凡遇有多发伤或诊断未明的病员,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应承担主要诊治责任,并负责及时邀请有关科室会诊,在未明确收治科室时,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应负责到底。
4、如患者确需转科,且病情允许搬动时,由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负责联系安排,如需转院,且病情允许搬动时,由首诊医师向医务科汇报,落实好接受医院后方可转院。
(六)病历书写要求
1、急诊病历书写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及时、准确,字迹清楚。
2、体格检查部位要全面仔细、又要重点突出,并及时记录。
① 要有一般状况及生命体征的记录。
② 心律不齐病员应至少听一分钟心率后再记录。
③ 疑脑部病变时,应有神志、呼吸、瞳孔、预项反射等记录。④ 心、肺、腹部、生命体征等,应写具体数据或内容,不能以“正常”代替。
⑤ 中毒病员写明服毒时间,毒物名称及剂量,来院时间,以及神志、瞳孔、心、肺体征等。
⑥ 急腹症病员要记录腹痛时间,部位、痛疼性质、有无包块及腹膜刺激症等情况。
⑦ 女性腹痛病员要有月经史记录,必要时请妇产科会诊。
3、急诊病历一律按24小时制记录,每项医嘱,治疗以及病程记录均要注明时间。
4、留现病员如病情稳定,交接班时病程记录至少必须各记一次,病情变化随时记录。
5、留现病员出院时须在急诊病历上写明离院时病情,包括生命体征,写明医嘱及注意事项。
6、因抢救当时来不及记录者,必须认真追记。
7、死亡病历不交给家属及单位,由急诊科统一保管。
8、留观病历按三级查房要求,用药、检查应符合医保“三统一、四合理”要求。
9、实习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书须经带教医师复核鉴字,方属有效,签名要清楚,并签全名。
(七)交接班要求
1、急诊交接班必须严肃认真。医师、护士应提前10分钟到位交接班。
2、交班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写好交班记录,整理好诊察桌上物品,放置整齐),处理完本班应作的工作,不得将本班应完成的工作遗留给下一班。
3、急诊病员必须坚持床旁交接班,医护人员要交接病情和治疗情况,护士同时要交接特殊护理(如褥疮护理,口腔清洁,各种导管通畅情况等)及详细查看有关护理记录。
4、值班医师或观察室医师在交接班时应仔细查对全部留观病员和临时输液病员,不得遗漏病员,诊察室交班医师应将去做检查,尚未处理完的病员向接班医师交待清楚。
5、接班人员对交接班中不清楚问题,应立即询问,必要时记录在病历中。
(八)涉及法律问题病员的处理
1、对于自杀、他杀、交通事故、殴斗致伤及其他法律问题的伤病员,医护人员应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积极救治,同时应增强法纪观念,提高警惕。
2、预检护士应立即通知医务处,并报告当地警署。
3、病历书写应准确、清楚、检查应全面仔细,病历要注意保管,切勿遗失或被涂毁。
4、开具验伤单及诊断证明要实事求事,并经上级医师核准。对医疗工作以外的其它问题不能随便发表自己的看法。
5、若是服毒病员,须将病员呕吐物,排泄物留下送毒物鉴定。
6、若昏迷病员,需与陪送者共同检查病员财物,有家属在均应交给家属;若无家属,由值班护士代为保管,但应同时有两个人共同签财物清单。
7、病员留观期间,应有家属或公安人员陪守。
四、急诊医师基本技能要求
1、辅诊技能:对以下辅助检查项目能熟练掌握其正常和病理意义,并迅速作出基本判断。
⑴ 血、尿、粪三大常规,尿酮体、尿三胆、大便隐血试验。
⑵ 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血气分析、肥达氏反应。
⑶ 血、尿定粉酶活力。
⑷ 三P试验、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
⑸ 脑脊液糖、氯、蛋白测定。
⑹ 胸部平片(特别对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肺不张;血、气胸、肺梗塞;心包积液的判断)。
⑺ 腹部平片(特别对肠梗阻、空腔脏器穿孔的判断)。
⑻ 心肌酶谱、肌钙蛋白。
⑼ ECG(特别是对常见心律失常和心梗的判断)。
⑽ 外伤性骨平片(明显的骨折和脱位)
⑾ 头颅CT(较明显的颅脑外伤和脑血管意外的读片)
急诊内科医生要求1-9项,外科医生要求1-7、10、11项,急诊科医生要求1-11项。
2、急救操作机能
⑴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绿色通道)
⑵ 体外、体内临时起博(绿色通道)
⑶ 深静脉插管(绿色通道)
⑷ 初级和高级心肺复苏术(含电复律、除颤)
⑸ 心包穿刺、心内注射术;胸腔穿刺抽气、抽液、闭式引流术;腹腔穿刺术。
⑹ 留置胃管、胃肠减压;洗胃术;三腔管压迫止血术
⑺ 导尿术
⑻ 止血,包扎,固定技术
急诊内科医生要求4-7项,急诊外科医生要求4-8项,急诊科医生要求1-8项。
3、常见危重病的诊治
⑴ 急性心肌梗塞,⑵ 心律失常,⑶ 高血压危象,⑷ 心力衰竭,⑸ 呼吸衰竭,⑹ 大咯血,⑺ 重症哮喘,⑻ 糖尿病酮酸中毒,⑼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⑽ 一氧化碳中毒,⑾ 药物中毒、食物中毒、蛇咬伤,⑿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⒀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⒁ 脑中风,⒂ 癫痫持续状态,⒃ 中署,⒄ 电击伤,⒅ 淹溺,⒆ 危重伤病员生命体征支持,⒇ 休克,(21)心脏骤停,(22)气胸,(23)上消化道出血,(24)创伤,(25)急腹症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