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动车组作文

2024-06-10

体验动车组作文(14篇)

1.体验动车组作文 篇一

7*23温州动车事故

事件:2011年7月23日晚20点30分左右,甬温线永嘉站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事故原因是温州南的信号指示灯遭雷劈,导致本该显示红灯,而错误显示为绿灯。事故造成40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动车事故发生至今,引发了网络热议与国际关注。人们在对生命的逝去感到无限悲痛的同时,也在反思:高铁提速,不能以人的生命为代价。这不只是一场寻常的事故,它更是一面镜子,照鉴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照鉴着生命的分量。人物: 1.项炜伊

被困20小时后,小女孩伊伊成了最后一名获救者。由于她是在生命探测仪显示”没有生命迹象”的前提下,救援人员在随后清理现场时发现的,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奇迹女孩。伊伊被抱下来的时候,一只小手在微微抽动,幅度几近于无。那时,正站在被压扁的废墟上指挥的温州市特警支队队长邵曳戎说:“那只微微抽动的小手触动了所有人的神经,大家又紧张又激动.”经过消防,特警,军区战士等人的手,一个弱小的生命就这么传递着,最后小伊伊被轻轻放到担架上,送上救护车„„这个小生命,是这场援救中最后闪现的亮光,尽管微弱但却照亮了人心。

评析:铁道部说要用吊机把16号车厢废墟吊到桥下清理。温州市特警支队长邵曳戎坚持说不干!坚持原地清理。他说,万一有活的,我怎么跟人家交待!谁都知道,那些受伤严重的人不能轻举妄动,更何况吊机!邵曳戎等人正是用良知和责任,在不遗余力、争分夺秒地施救,绝不轻易放弃施救,绝不潦草收场、快速撤离。惨烈的事故现场,特别考验救援队员的心理承受能力,高温下的施救工作,更在挑战救援队员的耐心,面对各种不利条件,邵曳戎等人没有按部就班,而是克服困难,全力施救。这种坚持,既拯救了小伊伊,也使那些被掩埋的遇难者遗体被发现,为死难者保留最后的尊严。坚持,体现了担当与勇气。邵曳戎在坚持原地清理时,并没有预料会拯救出生命,正如他坦言,“我这么坚持,也有压力的,搜救这么多次了,没有活体,只有一具具遇难者的遗体抬出来……”只有不放弃,才能发现希望。什么是真正的奇迹?小伊伊倔强地求生,是奇迹;救援队员的坚持与爱,也是奇迹。这样的奇迹,让人感叹,值得礼赞。2.温家宝

“谁都有父母,丈夫,妻子,儿女,谁都有亲人,亲人遇难失去了生命,是多少钱都买不回来的。”——温家宝总理就事故善后问题提出了“人性化”的理念和原则。他动情地如是说:“人性化”的处理理念和原则意味着什么?它首先就意味着,在救援时,要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善后时,要把人的需求方在第一位。这正是总理所说“一定要关爱,给他们合情合理的赔偿,其目的也正是为了让死者安息,让生者得到慰藉,包括对义务的处理“的意义所在。在小伊伊被救出造就“生命奇迹”之后,铁路部门28日承认“生命探测仪在当时事故现场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在抱定“救人”这个至上的原则,在认识到技术设备的局限性之后,才不会贸然宣布“无生命迹象”,而是要一线希望、百倍努力。也正因此,总理要求铁路部门“给群众一个实事求是的回答”。

2011年8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适当降低新建高速铁路运营初期的速度。

评析:此次动车追尾事故是一面镜子,它照鉴着以人为本理念、人性化原则的落实程度,照鉴着人民生命、人民利益在一些政府部门心中的分量。人死不能复生给家属带来的将是一辈子的伤痛,伤者在事故中受到的心灵创伤也是一时难以平复的。如果各级政府部门在行政处事过程中,抱持着总理这样的悲悯情怀,抱持着“视民如伤”的行政意识,也许就能把更多矛盾化于无形。

遇难者名单:

对任何一场灾难,抵抗遗忘最有效的一个方式,就是尽可能多地发掘与人性相关的生命细节。遇难者名单的权威发布,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环节。7*23动车事故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一时间指示,务必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温家宝总理赶往现场时对中外记者说的一番话,给遗嘱带来慰藉,他说:我们不要忘记这起事故,不要忘记在这起事故中死难的人。这起事故让我们更警醒的认识到,一个政府最大的责任就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

在以前的不少群死群伤事故中,遇难者名单总是被浓缩为一个孤零零冷冰冰的数字。自汶川大地震起,第一次有了为平民群体性遇难举哀,公布遇难者名单的先例。这彰显着国家对人民群众生命的高度尊重,是我们走向更高层次的政治文明的标志。

我们切盼,让公布遇难者名单成为一项制度,从此被不折不扣的遵循。让个体生命的尊严,让灾难的真相,凛然闪烁在这份庄严肃穆的名单之中。

桑地亚哥

【素材展示1】

曾记否?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主人公——老人桑地亚哥,面对着猛勇的恶鱼,硬是拖着疲惫的身体与之进行不懈的抗争,整整八十一天!他胜了,胜得坦荡!他像一面旌旗,立在海岸上,面对着浩瀚的大海和汹涌的波涛,无语,只是挺着胸脯,以撼人的气魄迎着海风猎猎作响!

“一个人可以被战胜,却不可以被打败。”强而有力的音符从桑地亚哥的嘴里,不,是从心里涌出。他虽是虚构的人物,但他的精神却是真实的,他的精神是活的,震撼人心的!桑地亚哥,一位沧桑的老人,以他的实际行动演绎了他的誓言:一个人可以被战胜,却不可以被打败!小说中的老人犹如此,我们呢?我们现实的人呢?

生活就像一条溪流,有过平淌,也会有激进,更会有阻遏。生活如同大海,有风平浪静,也会有海浪,更会有 海啸!我们不能奢求生活的一帆风顺,毕竟,那样太不现实了。现实的我们何必苦苦追求不现实的东西呢? 挫折来临时,我们不要害怕!记得一句话:“当死神露出他的尖牙对我笑时,我能做的就是报以一笑!”很欣赏作者的风度,也想学着吟一句:当挫折一步步靠近时,我们能做的是操起自信的矛和坚强的盾,勇敢迎上前去!(2004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当生活遭遇挫折》)【素材展示2】

当这个《老人与海》的故事传遍全球时,有人讴歌那位老人(桑地亚哥)的伟大,有人赞扬那位老人的不屈,有人称颂那位老人的坚强。但我想,正因为他在拼搏中感受到了幸福和快乐——一种别人难以理解的在搏斗中体现他并没有老去的幸福和快乐,他才会有后来的伟大、不屈、坚强。(2004年海南高考满分作文《作家们的故事》)【素材展示3】

海明威不满自己所处的社会,却又看不到希望之所在,摆脱不了自己内心的失落感和迷惘情绪,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和追求。他所塑造的桑地亚哥及一系列硬汉形象,无一不印证着他的鲜明个性:真正的英雄不是那些胜利在望时的雀跃者,而是明知前面是失败依然挺起胸膛无畏无惧地走向死亡的人,即西西弗斯式的英雄。(2006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是“自不量力”,还是勇者无惧?》)

2.体验动车组作文 篇二

一.要感人, 先感动自己

要写出感人的文字, 首要的是先感动自己。试想, 一篇自己都没有感觉的文章, 能够让别人读出来感动吗?恐怕是只会倒了别人的胃口, 让人望而却步罢了。要做到感动自己, 其一是积累“动情点”。所谓“动情点”, 指事件中能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关键内容。积累“动情点”, 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留意自己身边发生的, 能触动自己灵感的, 也许在别人眼里根本就可以视而不见的事。要留住那极其短暂的情感的火花, 要及时记录下感人的事例、自己细微的感受和动情的氛围等。这些积累, 就是可以让文思喷涌不竭的源头活水。

二.要感人, 应尽显人性美

所谓“人性美”指天赋的人的求真、向善、爱美、进取、乐观的本性, 体现在人的生命的自然健康, 人的品格的淳朴高尚,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往等。我们不要把“人性美”看得多么神秘和奥妙, 因为生活中处处事事都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如孩子的天真纯洁、乐学向上、助人为乐、喜爱动物、好奇探索等, 无不彰显着人性的美。美好的生活, 美丽的自然, 美妙的前景……我们就生活在“人性美”的环境中, 所以, 作文凸显“人性美”, 本来就是一件很随心的事

三.细节描写现真情

即对人物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刻画, 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如《我的伯父》中的一段细节描写:“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 一个蹲着, 一个半跪着, 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 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这段描写形象地体现了伯父和爸爸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扶、蹲、跪、夹、洗这一系列细小动作的描写充分说明了伯父的细致、热心。“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段细节描写丰富了人物的形象, 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 而且把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凸显出来, 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活。

四.第二人称吐真情

找准一个合适的激情倾诉对象, 用第二人称直抒胸臆, 以淋漓尽致地抒发情感。如, 高考作文《我竟然是个“贼”?》就是以父亲为倾诉对象, 写的情真意切:

……我翻看着桌子上的日记本, 忽然发现有一页似被抹过, 我开始怀疑是你偷看我的秘密, 于是我对你大声吆喝。你无话可说, 你的背又开始弯驼, 当我哈哈大喜庆贺找到“真凶”时, 弟弟却说是自己翻过。我无言, 你无语, 失去的诚信成为了一道隔阂。而我却深知, 这不是你的错, 是我这个“贼”的本色。

今天我有被你送进了考场, 你依旧说:“儿子, 我相信你!”而这次我诚实地说:“我会尽力的。”于是我在这个“牢里”写下了一篇自白书, 一封检讨, 一章忏悔录。我只想找回失去的诚信, 去弥补我的过错, 我不想再是一个贼, 永远不想。……

作者以自责的方式, 对父亲倾诉, 找到了很好的情感宣泄之口, 表达了深深的懊悔之情。大量“你”“我”的出现, 使情感的交流更直接、更容易、更感人。

五.关注社会叙真情

符合时代要求还需要关注社会, 关注国家大事。只有把自己投身到大环境中, 才能陶冶好自己的情操, 开阔胸怀。有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 才会使自己达到君子心怀坦荡荡的精神境界。高考作文《奥运冠军访谈录》, 通过“访谈”的形式让奥运冠军李婷、孙甜甜、刘翔现身说法, 情真意切。

六.观点鲜明表真情

首先, 观点要正确, 必须是健康、积极的, 要能教育人、鼓舞人, 启迪人, 于人于己都有所裨益;其次, 对提出的观点要旗帜鲜明地肯定或否定, 不能是非不明, 含糊其辞。如高考满分作文《永远的谭嗣同》内容观点鲜明:一百年前, 谭嗣同为变法血染菜市口, 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沧海浮生、岁月如潮, 谭嗣同永远在时间里轮回, 吾国吾民永远铭记。

3.坐动车作文素材 篇三

我们很快就来到了火车站,一进站我就看见了一辆载新的动车。它的车头有点尖,就像小汽车的车头部份。后面连着一节节车厢,每节车厢的头部和尾部都写着三个蓝色的大字“和谐号”,称着白色的车身,看起来很干净,整洁。长长的动车像一条毛毛虫躺在铁轨上。

上车了,它的空间很大,椅子厚厚软软的很舒服,连厕所也很干净。动车的速度比普通火车快两倍,最快可以达到201公里每小时呢!以前要花四小时,现在两个小时就可以到成都了。而且动车开起来很平稳,不会抖。人们可以在上面自在的看书,打牌……不知不觉,到成都了。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动车。

4.初中作文坐动车 篇四

我也是有些人中的一个,也很担心还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赶巧的是,这几天我们一家正要去三门峡玩儿。还正好是坐动车去。在上车前,我很害怕会出什么事,所以一直紧紧握在妈妈的手。

上了车,感觉好像没什么大不同。只是服务人员多了一点。开始的时候我有些忐忑不安,规规矩矩的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快到站的时候我放松了不少,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下来。不过依然紧握着妈妈 的手。

随着乘务员姐姐甜美的声音传来,我们乘坐的动车平安的到了站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我突然觉得手上湿湿的,低头一看,原来我的手心出了许多的汗。不过,我对动车的担心和疑虑减少了许多 ,也放心了不少。

5.电动车小学作文 篇五

看!这就是我们家的“帅气”的电动车,长一米多,两个轱辘黑得发亮,后面的靠座上写着两个金灿灿的字:金狮,显示屏上清楚的显示着迈数、电量和行了多少千米,脚踏板被我妈擦得闪闪发亮,按一下喇叭,只听见“嘀”的一声,像女人尖叫,又尖锐又明亮,只要一加油门,电动车就飞一般地跑了出去,当前后两个灯亮起来的时候,一闪一闪,特别好看。

每当早上我上学的时候,就坐上那辆“帅气”的电动车,飞一般向学校奔去,虽然电动车看起来有点陈旧,可从不受风和雨的“折磨”,我和妈妈总是骑着它,从这个辅导班“飞”向那个辅导班。这样说起来,我们家电动车的作用还真不小呢。

还记得有一天,天上下着倾盆大雨,我被雨声吵醒了,睁开眼一看,已经七点二十了,糟了糟了,这是真迟到了,我跌跌撞撞地跑向妈妈的房间,看到妈妈还在睡觉呢,赶紧把妈妈叫起来,慌慌张张地吃了一些早饭,就手忙脚乱地走出了家门,坐上了电动车,只见妈妈说到“坐稳了。”便加了油门,只听到“嗖”的一声响后,只留下一串轮子走过的痕迹在地上,到了学校,发现我并没有迟到,看了一眼表,才七点四十五,这辆电动车竟然只用了五分钟的时间,就把我送到了学校,真是一辆神速的电动车啊!

6.激发作文情感,体验创作喜悦 篇六

一、启迪心灵, 诱发情感

鲁迅先生说的好, 即使一个伟大的天才, 他在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几乎和其他儿童没什么两样。除了个别的高智商以外, 人的智力开发关键靠后天的积累和发展。小学生开始作文时, 如幼儿学语, 关键在于启发和引导。通过开发智力-———启发心灵———开拓思维———诱发情感这样一个过程, 把学生们在儿童时期的一些生活和对事物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启发和诱发到文章上。所以, 我给小学生上作文课, 总是先引导学生观察事物, 通过观察事物, 激发他们进行思考, 又通过思考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 从而达到启迪心灵和诱的目的发情感。

例如, 春天来了, 从农民播种、种子发芽、到地里长出小苗, 我多次地带领学生们到田间观察, 给他们讲解为什么种子会发芽, 能长出小苗, 小苗又为什么能结出果实打出粮食。青蛙繁殖后我把小蝌蚪和水装到一个小盆里, 天天让学生观察, 不多天, 小蝌蚪变成了小青蛙, 孩子们高兴得不得了。通过几次观察以后, 我让孩子们练习写心得体会, 学生们写到“一粒种子种到地里就会发芽长大, 我要像种子那样, 在老师的教育下茁壮成长”;“现在我们像蝌蚪一样自由地成长, 长大了我们就会变成一只大青蛙, 蹦得老高老高的”……孩子们的心灵打开了。

二、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发、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发人?没有主动情感怎么能唤醒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作文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情调, 可让学生始终被一种愉快的, 特殊的气氛所陶冶、感染, 因此而产生亲切感与积极的情趣, 造成悬念, 让儿童因好奇而抒情;或描绘画画, 呈现形象, 产生美感, 因爱美而抒情;或揭示实物, 以观察中引起思考, 因探究而抒情;或联系儿童的已有生活经验产生亲切感, 因贴近形成关注而抒情;或触及儿童的情绪领域唤起心灵的共鸣, 因情感的驱动而抒情;或鼓励学生搞一些创作和实践, 因获得成功的喜悦而抒情……

在元旦来临之际, 我引导学生自制贺卡表达深情。作文课上, 我让学生一吐为快地介绍精美的贺卡和贺卡的制作过程后, 进一步引导悟性, 这是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情感活动过程。“你们花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制作贺卡准备送给谁呢?”话音刚落,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了, 有的说要送给老师, 有的说要送给父母, 有的说要送给同学。“除了要给身边的人, 还有远处呢?”我启发道, 沉默了一会儿, 又有人举手了“我要送给福州的大姑”, “我要送给厦门的叔叔”……“除了亲朋好友外, 还有别人的吗?”我继续启发, 略停片刻, 有的同学又举起手来, “解放军在救灾中为人民立下了大功, 我要把贺卡送给他们。”“我要把贺卡送给参加奥运会的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们, 他们为祖国争了荣誉。”“我要把贺卡送给造火箭的科学家。”……真是情动而“辞发”。四十分钟, 师生都在良好的情感气氛中“自由地呼吸”, 既认识、完善了贺卡, 又激发了敬佩、思念感激之情, 课堂就成了师生积极的感情双向交流的乐园。在整个教学中, 我始终注意学生的愉快体验、情绪的把握和感情的投入, 让学生感到“情义就是眼前”, “我即在情义中”。

三、丰富情感, 以情激情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 需要学生对写作对象产生情感体验, 必须以教师为中介。教师不仅要酝酿愉快的心境,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捕捉能产生的积极情感, 同时还要努力寻觅自己感情的立足点, 以教育对作文对象的挚爱之情感染学生, 唤起作文动机。

例如, 要指导学生完成《我的妈妈》习作, 可以先布置学生回忆母亲关心自己的一件难忘之事, 怀着对母亲的无限敬意走进课堂。上课时, 先引导学生回忆在课文中认识了哪些母亲的形象, 她们有什么共同的品质?让学生从《麻雀》中的母麻雀, 《春蚕》中的母亲, 《穷人》中的西蒙……这一个个高尚的慈母形象中认识母爱的内涵, 心中升腾起对母亲的爱。接着饱含深情地作出如下引导:“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是母爱, 为了儿女母亲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 甚至生命。老师的母亲也是如此, 那是我小学二年级的一个寒冷的傍晚……我讲述母亲拆掉自己的毛衣, 熬夜给我编织毛衣的事。教育真情实感的流露, 深深感染了学生, 使学生始终置于一种深沉而热烈的爱的情绪状态。脑海中闪过一幕幕母亲忍辱负重、关心孩子的画面, 于是下笔有情, 妈妈的形象便跃然而上。

7.坐动车作文素材积累 篇七

8月11日,我和爸爸妈妈坐在从上海虹桥到成都的动车,这个动车经过苏州北、南京南、合肥、汉口、安康、南充、最后到了成都。

爸爸对动车上的饭真的是深有感触。一个人就吃了两份,我因为太辣所以给爸爸吃了,我只有吃方便面了,谁叫它是成都铁路局的呢。

一个包厢有4个床,我跟爸爸妈妈占三个床,跟我们一个包厢的是一位阿姨和一位小妹妹。他们是从合肥上来的,她们一上来就睡,随后我也睡了,到了安康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好像有了特意功能,自然就醒了。第二天早上我们去餐车吃早饭,我还以为有什么好吃的,没想到只有牛奶、面包,于是,跟爸爸说:“我们还是到了以后再吃吧。”爸爸一口答应。

8.坐动车 叙事作文500字 篇八

动车的头是尖尖的,所以能跑得非常快。动车有一些是只有座位,一些是只有硬的床。我们坐上的就是硬卧铺的动车。

动车的电视机挂在床头上,我们好奇心被挑起来了,都抢着按墙上的遥控器,电视机被我和天天搞得乱七八糟,没有什么好节目。我和天天翻来覆去找了老半天也没有找到以个少儿频道――因为别的高年级学生看了就会没好气地骂服务员:“好幼稚!”

中午,爸爸把动车的午饭买来了。我小心翼翼地从木箱子里捧出一盒饭:“妈妈,这饭好烫!”。我把饭放在桌子上,又捧出一碗汤:“妈妈,我和你一起去热水那儿,把这块蛋花汤泡开,给我和天天一起喝,好吗?”“好呀,我都差点忘了。对了,要小心烫哦。”妈妈又讲了好多话,“小心,别把这块蛋花汤给弄丢了。否则没汤喝。”吃完牛肉饭,天天也讲了几句:“好辣!饭里的牛肉真是辣上天!”我又吃了一块牛肉:“不辣嘛,天天为什么这样说呢?”过了几分钟,天天叫起来:“哎呀,只有十分钟就要到厦门啦!我的妈妈说,我吃辣的东西锻炼不够多。”我想了一下,可不是么!我在家里每天都吃辣,天天每天不吃辣,当然会觉得辣啦!

9.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体验 篇九

那么, 如何丰富学生的体验呢?

一.在写作积累中丰富学生的体验

我们都强调素材的积累, 可是, 有不少学生埋怨:平时我们积累得不少, 可是一旦考试, 却不知如何使用。究其原因有二: 一是学生的积累侧重事例, 缺少思想情感的积累, 于是脑袋里的素材结构不完整;二是在积累时只是作机械的摘录, 顶多也是生吞活剥地把它背下来, 缺少自己的认知体验, 于是名句还是他人的名句, 故事还是他人的故事, 思想还是他人的思想, 情感还是他人的情感。因此, 我们必须注意下面几点:

1.由素材积累到素材与思想积累双管齐下的转变。积累方面, 我们要完善素材结构, 拓宽视野, 丰富情感和思想。平时, 我们可以采用主题式或专题式的积累方式, 比如, 围绕人物, 包括历史人物、生活中各类人物, 指导学生收集整理相关的材料, 获得对相关人物事迹的了解;围绕生活中的某一个主题, 比如生命中的悲悯情怀、平凡、高贵、竞争与合作等等, 搜集相关的评论文章, 了解人们对生活的情感态度和思想认识。

2.由机械摘录到自主体验的转变。积累是写作的基础, 但如果机械照搬, 依样摘录, 那么积累的内容顶多是潭中死水, 了无生机。所以, 在积累的过程中, 我们要实现由机械摘录到自主体验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敞开心扉, 与阅读的材料、与生活、与自然亲密对话, 主动融入自己的经历、认识和情感, 细心体验、细心品味, 从而形成自己对生活的情感态度和认识。其实, 这一过程的体验, 就是消化反刍的过程。高三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 为了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又确保积累的有效性, 平时,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写一句话的感言, 虽是一句话, 但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毕竟融进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生活已内化为他们心智思维的一部分, 所以看似简单的一句话, 其实比机械地抄写一大段文字效果要好。

3.在专题复习中积累。高三专题复习中的材料, 其实很多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比如古代诗文、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等等。因此, 复习中, 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 又要引导学生积累, 做到读写一体。在阅读专题复习中, 我们可以精选篇章,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生活, 感悟人生。比如, 在一次阅读题讲评中, 我针对论述类文本阅读 材料———周国平 的《灵魂教育》进行拓展教学:

师:读了这篇文章, 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语句?

生1:欣赏艺术, 欣赏大自然, 情感的经历和体验, 这些都很重要。周国平告诉我们丰富灵魂的途径, 这让我想起“忙”字, 大千世界中忙而忘心者应从中醒悟过来, 放慢脚步, 加入丰富心灵的活动。

生2:周国平说, 人应该留一点时间给自己, 什么事也别做, 什么人也不见, 和自己的灵魂在一起, 这叫独处。原来独处不仅是一个人独自呆着, 而且是独自与灵魂相处, 听听来自灵魂的声音, 拒绝生活中的种种噪音。

……

显然, 周国平关于如何丰富心灵的看法, 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认识。在阅读中, 他们自然融进了自己的思考和体验, 所以, 周国平的观点自然内化为学生对人生的体验和认知的一部分。

二.在作文训练中激活学生的体验

高三了, 增加作文训练的次数, 这无可非议。但是, 备考过程中我们常只追求训练的量, 忽视了质, 于是学生为了“写”而“写”, 而写后收获了什么?学生不甚明白。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 我们必须做好两点:

1.增强目标意识。高考作文能力考查点主要有四点:一是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及其创造性思维;二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能力;三是围绕中心选材及谋篇的能力; 四是调动语言及知识积累的能力。其中的第一点显然是最核心的能力点, 因此,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的过程就是表达你对生活、生命、自然等的认识和感受的过程。唯有让学生明确行动达成的目标, 才能使学生认清方向, 激发其内驱力。

2.增强对话意识。也许可以这么说, 考场作文的写作过程, 其实就是考生与命题者之间的深度对话, 命题者发问, 考生得依问作答。这里特别强调对话, 对话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 考生不能把作文当作仅有唯一答案的数学题来解答, 而是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 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 依照一定的篇章结构进行回答。我想, 强化学生在写作中的对话意识, 是扭转作文结构模式化、思想和材料单一化的局面的开始, 也是培养学生个性化作文的开始。下面我们来看两个作文片断:

例1:我们还依稀记得小学时的天真率性、稚嫩淘气, 初中时的张扬个性、青春叛逆, 而今却都本本分分、不吵不闹, 在教室里为高考埋头拼搏, 在这成长的十多年来, 伴随着时光的流逝, 我们一点一点长高长壮, 从轻浮到稳重, 从依赖父母到逐渐自主自立。感谢时光的流逝, 虽然我们走过的人生道路不长, 回想起来, 却是满满当当美好的回忆。一路走来, 欣喜于自己的变化和成长, 倘若时光在某一个人生阶段停下它的脚步, 那将是一件多么无趣和令人遗憾的事啊!

———余钰《幸甚!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例2:我的父亲常对我说, 若是以前敢出来创业, 不考大学, 如今他就能像他很多同学一样拥有自己的工厂、自己的员工、自己的创业梦, 就不用整天为他人打工;可是他的同学则羡慕他圆了大学梦, 有稳定的收入, 日子滋润。父亲与他的同学互相羡慕对方拥有的一切, 却忘了自己的当下位置以及当下位置所带来的幸福。当曾经的追求成为一场梦的时候, 他们选择沉浸在梦里, 却忘了现实的存在更有意义, 忘了自己拥有的一切更加真实可靠。我不由得作了一个有趣的假设, 假如对换他们的人生, 那么, 可能产生的结果仍然一样。

———王思蔓《当曾经的追求成了一个梦》

显然, 例1中学生结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对时间的体验, 与命题者进行对话, 自然地表述自己对时间的感受;例2中学生结合自己对生活的体验, 也写出自己的感受。因为这样的文字源于个体的独特体验, 所以新鲜而容易引起共鸣, 文字的感染力强。

三.在作文讲评中强化学生的体验

时下, 我们的不少讲评课还停留在教师唱独角戏的层面, 优劣得失、字词句篇, 自讲一遍; 讲评一结束, 学生就把作文藏起来, 一次作文训练就这样结束了。其实, 讲评并非一次作文训练的终结。我们应让讲评与修改并行。在讲评中或者讲评后强化学生的体验, 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 展开联想和想象, 设身处地, 推己及人地大胆书写。我们来看一个教学片段:

A.教师出示ppt:

请从材料详略处理、结构安排等方面修改下面文段。

上小学以后, 我开始读卡通书以外的书, 诸如《十万个为什么》《百科全书》 等, 这些课余阅读所学的知识, 让我初次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那天放学后, 我和几位小朋友在教室里等妈妈。突然, 一个小朋友打破了窗玻璃, 鲜血渗着玻璃滴出。我想起了《百科全书》里的介绍, 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止血, 于是帮他止血, 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 我们将他送到 医院 , 医生说 : “幸亏止血及时, 不然很容易导致休克。”

B.学生修改

C.教师出示学生修改片段:

那天放学后, 我和几位小朋友在教室里等妈妈。突然, 一个小朋友打破了窗玻璃, 手上还插了一块尖尖的玻璃碎片, 他痛得哇哇叫, 鲜血渗着玻璃滴出。其他的小朋友都吓坏了, 我一开始也很害怕, 后来想起了《百科全书》里的话, 我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止血。我忙叫一个小朋友去通知老师, 然后拿出剪刀剪下窗帘布条, 绑在伤口的上部。我边帮他清理伤口边安慰他。在老师的帮助下, 我们将他送到医院, 医生说:“幸亏止血及时, 不然很容易导致休克。”老师微笑地看着我, 那眼神也流露出赞赏与肯定, 我心里充满了《百科全书》带给我的甜蜜。

D.师生点评:

修改后的片段, 表达效果更好。起初“其他的小朋友都吓坏了, 我一开始也很害怕”, 后来得到老师的赞赏, “我”心里充满甜蜜。情感的变化使叙事显出波澜。可见, 除了能运用谋篇布局的技巧外, 学生还能自觉地调动生活积累, 站在“我”的角度, 展开联想和想象, 充实相关的生活细节。

10.学骑电动车作文 篇十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大人们是我们小孩羡慕的对象:看着他们一天换一身漂亮的衣服,我羡慕;看着他们悠闲地坐在办公室里,开着空调,看报纸、玩电脑、打牌、说笑,我也也羡慕;看着他们背着各式各样的斜挎包,骑着电动车,一副潇洒的样子,我也羡慕…

…我马上就十岁了,差不多跟妈妈一样高了,但无论我怎么做,比如:背斜挎包、戴墨镜等都学不成大人的样子。

今天妈妈骑电动车带我回家,我突发奇想,坐在最前面想再做一次小小孩(其实我是想学骑电动车哟),在这里能仔细观察妈妈的一举一动。在空荡的马路边,没人时,我央求妈妈,让我学骑一下。很好,这次妈妈没有阻拦,只见她慢慢松开手,挂上慢当。教我先掌握好平衡,遇见情况,两脚叉开接近地面,使车子保持平稳。等险情过去之后,再慢慢加速,眼睛时刻盯住前方,车速不要太快。在妈妈的引领下,我越来越大胆了。刚开始还瑟瑟发抖的手顿时好像有了劲儿似的,妈妈握着我的手,大手扶小手,以免发生意外,可以随时帮助我哦。我右手小心地握着车把,慢慢加速,左手保持重心,紧紧地握住车把,不让电动车歪倒。就这样,在妈妈的陪伴下,我迈出了骑电动车的“第一步”。

啊!快到拐弯了!妈妈,快来帮助我呀,说时迟,那时快,我赶紧松开了手,让给妈妈掌舵,看着妈妈熟练地在大马路上、人流间穿梭,我很羡慕。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险情过去,我让妈妈让开,自己掌舵,带着妈妈走,她只是将手放在车把一边,不用力,看我骑稳了,才慢慢松开,双手扶住我的身体,就好像我就是她的保护神似的。

经过一段练习过后,妈妈干脆下来,想彻底考验一下我的水平,说让我自己骑,路上小心点,不要离她太远,走一段,停下来等等她,否则她会不放心的。我严守妈妈的`嘱咐,信心满满的把锁打开,往前一推,把支架踢开,坐稳,慢慢加速,向前驶去,这样又开始了我的“电动车旅程”!

这次我感觉大胆多了,走了一段路程之后,见没什么情况,就一直往前走了,结果害得妈妈在后面直追,也没见到我的影子。但她担心之余又又有些欣慰,因为走到家属院,见我平安无事地在楼下等候。(我细胳膊细腿的,尽管个子长高了,劲儿还是有点小,电动车对我来说,的确有点太笨重了,想把它支起来,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成功,只好等着妈妈来帮忙了.)

11.体验动车组作文 篇十一

现阶段, 小学生已具备的“口头”“肢体”“直观图像”等优势丝毫未能体现, 反而是“文字”运用上的劣势被无限放大, 从而制约着学生的写作。那么是否真的无计可施呢?事实并非如此, 写作是一个知、情、意、行的综合运用过程, 若能立足于学生丰富的口头语言表达, 激发其写作的热情与自信, 鼓励其动脑动笔, 必将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克服对写作的恐惧。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一谈有效的作文教学办法。

一、由感而发写作文, 大胆动笔录文字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初写作文时, 往往会不知所措, 对“文之难”还没有多大的触动, 只有在屡次遭受失败后才会对作文产生害怕、恐惧的情绪。因此, 在学生尝受痛苦之前, 必须寻找适合学生特点的过渡方法和转换方法, 让学生觉得“文之易”是非常亘要的。

“作文”在于“表达”。古人云“心生而言立, 情动而辞发”。教师可借助游戏让学生边体验, 边表述, 边分享, 边记录, 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 实现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表达方式之间的过渡、转换和生成。

游戏是学生的天性, 游戏表现着学生的愿望与兴趣。在游戏中, 学生主动展现着智慧, 畅意表达着心情, 随情随境迸发着情感。教师若能充分顺应、调动、利用和开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动作扮演表达能力、图像表达能力以及种种与玩有关的表达能力, 让学生记录此时的感受与过程, 那么, 写作就是从感官到文字、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学生表达起来也就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 教师只要略微加工, 一篇不错的作文就出炉了。这要比直接运用书面表达能力来写作文容易得多。

笔者在作文课堂上, 总是让学生一边玩, 一边分步骤记录下玩的过程与感受。一节课下来, 学生们既享受了一把, 也顺畅写完了作文。例如, 在写《吃口香糖》一文时, 笔者带着学生经历挑选口香糖、从视觉嗅觉上观察口香糖、再细细品尝口香糖、最后突发奇想玩上口香糖这样几个过程, 边玩, 边口头表达。考虑到过程太漫长反而得不到效果, 笔者遂将过程按照观察、尝试、DIY分为几个板块, 每体验完一个板块就用文字记录下一段相应的内容, 随后当场一一分享, 精确点评, 再作修改。学生一开始对这样的形式感觉特别新鲜, 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在老师的语言引导下, 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吃口香糖, 从味觉上体验吃的过程, 渐渐开始尝试各种体验, 并时不时地回应老师的提示。一次体验活动结束, 一篇作文也就基本成形, 稍作修改润色便大功告成。学生从头到尾保持着轻松愉快的心情, 尽情地体验、表达、写作。又因为是分阶段循序渐进, 所以也不存在多少难度, 学生自然轻松过关。几次下来, 笔者逐步放手, 最后在无人帮扶的情况下, 学生们回忆写作文的步骤, 独立制订写作计划, 按照步骤, 一步步独立体验、记录、完成文章, 最后与伙伴、老师分享, 并听取他人意见, 反复修改定稿。在多次训练的基础上, 即使不制订详细的写作计划, 学生也能有条理地独立完成写作任务。如此一来, 那些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写的难题, 被彻底解决了。

二、心情欢畅感魅力, 激发兴趣爱作文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 都是他们的劳动成果, 都渴望获得肯定。如果用专业视角来评价学生的作文, 确实可能会有一系列的问题, 毕竟文章的遣词造句、框架构思等方面都不是学生能轻易驾驭的。一味直面批评、残酷打击, 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必然会被挫伤, 对写作产生畏难、排斥、逃避等情绪, 渐渐失去写作兴趣和信心。因此, 教师要特别重视鼓励学生, 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 多角度搜寻其细微的闪光点, 不抛弃、不放弃, 适当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要适时点拨, 诚恳的态度指出文章的欠缺, 帮助学生分析现状和资料并着手修改, 让学生在反复作文中体验写作的乐趣, 激发起写作热情。

教师应毫不吝啬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每一次动笔都让学生有收获。教师也许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一次作文批改下来, 无须改动的好作文也就寥寥几篇, 其余总是差强人意, 写好作文, 哪能一步登天。怎么办?教师要拿着放大镜找亮点。笔者在批改作文时, 若发现一个老是写不长作文的学生, 竟然写了足够的字数, 哪怕还存在病句、辞藻不华丽等问题, 也总会先夸上一句“瞧, 只要你努力写, 这点字数要求时你而言可简单了”。若有学生一改之前语言平淡无趣的特点, 用上个成语或者比喻句, 即使是别人用过的, 笔者也会在评语里夸上一句“这句话 (这个词) 用得可真是恰到好处啊, 继续加油!”此外, 一发现闪光点还可以立刻让学生来读给大家听, 或者直接贴到班级学习园地或黑板报上, 明确告诉学生什么是好的, 应该怎么写。表扬不在于进步大小, 而在于有开始。首先给学生站起来展示的机会,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久之, 学生从单纯地喜欢表扬, 慢慢地变为渴望表扬、得到肯定。写好作文, 成了一件学生们喜欢干的事。

同时, 当一个学生的受表扬会形成一个个的“光环效应”, 对周围的学生也是一个极大的带动, 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写作氛围。

三、如影随行常练笔, 转化兴趣为技能

果戈理曾说过:“像画家不应该停止画笔一样, 写作的人也是不应该停止笔头的。随便他写什么, 必须每天写, 要紧的是让手学会完全服从思想。”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但首先是写出来, 光说不练是空话。所以, 为了让学生爱上写作, 我们应要求学生随时随地把那些看到的、想到的, 乘着情感碰撞余波未逝, 赶快记录下来, 不求通篇完整, 也不需华丽的开头结尾, 想什么写什么。笔者曾经鼓励自己的学生随身携带一本小册子, 以便迅速地记录下脑海中的感想。

由于现在的学生接触网络较频繁, 笔者又带领学生上网开博客、写空间, 从一小段到一整篇, 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 彼此之间互相分享。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生们有了自己喜欢的作者, 于是潜移默化地模仿着这些作者文风, 博客就成了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 有了读者, 他们就更爱创作了。例如, 在读书的过程中笔者常常带着学生用笔在书上做记号 (*_*代表开心、|--|代表伤心……) , 不同的符号有不同的含义, 代表当时不一样的心情感受。或者在空白处写上随感, 只字片语之间尽显师生真实想法, 然后相互交换书本, 做一次心灵的交流。

一来二去, 有滋有味, 时间久了, 水到渠成, 这就慢慢变成了习惯。

正如张化万老师所说:“童言珍贵——要引导儿童用自己的语言作文, 因为只有这样, 儿童的习作才会是顺畅的、自然的、优美的。”想让写作文不再是件难事, 那么就帮助学生跨越“书面语言”障碍, 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写作, 成为写作上的强者吧!

12.妈妈的电动车作文 篇十二

在小学的六年里,我从家到学校都是妈妈骑车送的,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在那时的我眼里妈妈很高大,现在我和妈妈一样高了。每次回家的路上,我坐在电动车上能感觉到妈妈很高兴,我还能顺着风闻到妈妈因忙了一天身上淡淡的汗味。

妈妈每次在店里非常忙,忙完了还要跑来接我回家,真的很幸苦。

现在我长大了,开始想骑妈妈的那辆电瓶车了,我偷偷学,学会了就偷偷骑。

当然,纸是包不住火的。有一次,妈妈发现我和她的车子都不见了,当她急得找来找去时,我骑着车回来了。她一下就怒了,一脚踢在了我的腿上,我顿时感觉腿像断了一样。

我看着眼前这个暴怒的女人,心里充满了愤怒和害怕,我恨她的严加看管,我怕她那如机关枪的嘴骂我个不停。

就在我沉默地忍受她的辱骂时,她突然沉默了,就那样静静地、静静地看着我,脸上那愤怒的表情也渐渐温和起来。

那眼神让我感觉到妈妈对我的爱,这温柔的眼神才是我妈妈大多数时候的样子。

回去的路上,妈妈骑着车,我依然沉默地坐在后面。走了很长的一段路后,她说:“你看,这车这么多,万一出了事……”我鼻子一酸,顿时想流出泪来,也就理解了母亲对我的重视和爱护从未变过,只是方式和别人不同。

我在她的身后,闻着她身上淡淡的汗味,望着那依然高大的背影……

13.小蚂蚁坐动车作文 篇十三

一个农民老大爷生活在大山里,他有一个儿子,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又在那里找了一份工作。

一个周末,老大爷打算到儿子工作的城市去看望他的儿子。老大爷背着一袋花生出发了。他先是坐着拖拉机到县城,接着坐公共汽车到市里,市里距离儿子工作的城市还有六七百里远。老大爷记不清具体的地址了,他用公共电话给儿子打了一个电话,儿子告诉老大爷,说路挺远的,叫老大爷坐动车,老大爷没明白,说坐车肯定坐动车,车子不动谁坐啊。儿子连忙在电话里解释,说,动车就是速度很快的火车。老大爷这才明白自已落伍了,他听说过汽车,火车,还没听说过动车。老大爷又问儿子哪儿有动车,儿子告诉老大爷在火车站可以坐到。老大爷又问儿子车票贵不贵,儿子在电话里对老大爷说,你是头一回来看我,已经走了那么远路,还是坐动车快些,既节省时间又不累。老大爷一听说要二百多块钱,嫌贵不想做动车,儿子在电话里一再叮嘱老大爷,别省钱,身体要紧。老大爷拗不过儿子,答应坐动车过去。

老大爷来到售票大厅,没找到卖票的窗口,他问一个小青年,小青年指着一台台自动售票机说,自己到机器上买。老大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犹豫地向机器走去,老大爷看着闪闪发亮的屏幕,头都大了,他看了半天也不知道如何操作,更怕那冷冰冰的机器吞了他的钱。老大爷手里攥着三张百元大钞,那是他卖了一头猪的血汗钱。老大爷的手心都攥出了汗。

他东张西望地想找个人帮他,一个身穿黑色短外套、一步裙和长筒靴的少女走了过来,只见她伸出长有彩色长指甲的手在机器上快速地按着,不一会儿,少女塞进去两张百元大钞,几秒钟后,车票和钱从一个出口蹦了出来。老大爷很是惊奇,他不好意思地朝少女笑笑,笑容让他满是皱纹的脸生动起来。他请少女帮忙买票,少女没说话,涂着红红的口红的`大嘴向两边微微撇了撇,算是礼貌地应对老大爷。少女的长着长长的指甲的手又开始在机器的页面上忙碌起来,还是重复刚才的过程,不同的是他把老大爷的三张百元大钞塞进了机器。不一会儿,票和多余的钱交到了老大爷的手上。老大爷谢过少女,又按照少女指的方向来到了候车室。

老大爷坐在候车室里,从大袋子里拿出一把花生吃了起来。这花生是老大爷自己种的,他特地带了一麻袋给儿子。一只蚂蚁在花生堆里忙碌地穿行,它根本辨不清方向,它也不知道自已即将和这一大袋花生远赴六七百里外的地方。半个小时后,老大爷和一大袋花生登上了动车。老大爷还是头一回坐动车,他望着窗外急速后退的景物很是感慨,想不到交通这么发达,钱真是没白花,老大爷心里乐滋滋的。老大爷把一大袋花生放在过道的地上,蚂蚁还是昏天黑地的在袋子里不停地爬着。三个小时后,老大爷己经坐在了儿子家的客厅里,那一大袋花生被搁在厨房的地上。

小蚂蚁浑然不觉自已己经离开家乡近千里了。他的世界就是那拥挤的一大袋花生。小蚂蚁爬累了,厌烦了,它从袋子口爬了出来。它爬过光滑的地板,爬过毛绒绒的地毯,一直爬到了老大爷的口袋里,口袋里是几张百元大钞和一些角票和硬币。小蚂蚁闻着百元大钞散发出的独特的油墨香味,悄悄地爬了上去,停留在了毛主席头像的眉毛上。

小蚂蚁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觉醒来,小蚂蚁呆在了铁皮柜里,原来老大爷又买了动车票,小蚂蚁在从进钞口进去时,被压扁了,紧紧地粘在毛主席头像的眉毛上,不仔细看,还真的看不出来,从此,小蚂蚁就和那张百元大钞形影不离,在历经了千山万水之后,它和那张百元大钞进入了中国银行的保险柜里。

14.在生活体验中堵住作文造假漏洞 篇十四

生活情节要真

叶圣陶先生曾提醒过我们:“写作系技能, 不宜视作知识, 宜于实践中练习, 自悟其法, 不能空讲知识。”于漪老师也说:“从事写作教学, 要引导学生读无字书———身入生活, 心入生活……”

一个初中生在写《一路上有你, 我会更努力》时有下面一段话:

记得我昨天晚上帮您洗脚时的情景了吗?您要把脚伸入水盆中时, 我立马坐在您面前, 把您的脚按住, 那两只脚起初像活蹦乱跳的小鲤鱼一样不停地闪躲, 后来那两脚乖巧得像只小绵羊一样, 我这才看清楚它, 脚底布满了老茧, 在脚缝之间还有一块不大不小的瘤块, 大脚趾甲被砸下了一块深深的淤血, 我摸着那粗糙的大脚, 默默流下泪。

这段文字至少有三处值得质疑:一、脚趾甲是骨质的, 怎会有“淤血”?即使说成“大脚趾下”有“淤血”, 也要分两种情况, 如果是时间长了, 这种“淤血”会渐渐退去;如果是时间不长, 作为“能为爸爸洗脚的非常懂事的”儿子看到这种情况, 是否能够无动于衷呢?至少也要关切地问一下“是什么时候被砸的?是被什么东西砸的?现在疼不疼?”, 这样才有真实感吧!二、脚缝之间既然有“瘤块”, 儿子看了后至少也该先感到“惊讶”才是, 然后再去抚摸, “瘤块”有多大, 接下来, 也要追问爸爸:“何时才有的?有什么感觉?是否影响走路?要不要手术?”三四十岁左右的父亲“两只脚起初像活蹦乱跳的小鲤鱼一样不停地闪躲”会让人啼笑皆非 (如果是小孩子调皮怕水烫, 这样说还能理解) 。这就暴露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该生并未替父亲洗过脚, 写作文时别无他法, 只有胡编乱造。对写作中的这种造假现象, 我们语文老师岂能坐视不管, 听之任之?造成学生作文造假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生活体验。唯一的办法是, 让学生去为爸爸洗过脚后再写作, 请看重写的片段:

当我的手碰到爸爸脚的一瞬间, 我惊讶了:我摸的是脚吗?那简直像甲鱼。

脚底鼓皮样硬, 老茧布满每个角落, 茧色微微发黄, 这也足见爸爸工作的辛苦。脚趾就像坚硬的竹节, 脚指头面部凸度参差不齐, 左脚的第四根脚趾上没了指甲。我关切地问:“爸, 这是怎么回事?”“没……没事。”爸爸支支吾吾地说。我两眼直直地盯着他, 他不敢正视我的双眼。“究竟怎么回事?”我又追问。“就是不小心砸的。”爸爸轻描淡写地回了我一句。我越发不放心, 恳求道:“爸, 您就告诉我吧!”爸爸没说什么, 只是弯下腰拿拖鞋。“是不是因为我?”“不, 不, 不, 不关你的事。”爸爸连忙说。这时, 妈妈从外面回来了, 听到我们的对话, 接着说:“还不是因为去给你买书时, 在路上被人给砸的。”

这样的描写才有真实感, 才能令人信服。叶圣陶说:“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 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 积聚得越多, 了解就越深切。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不相上下, 那时候去鉴赏作品, 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叶圣陶这里所强调的“从生活方面去体验”, 就是要堵住造假漏洞。体验生活, 就是要对症下药———先给他们布置一些生活作业, 然后再让他写作文, 这个办法很凑效。

有一次, 我看到一个女学生头梳得很漂亮, 我就给她布置生活作业:明天, 你妈妈为你梳头时, 你就坐在一面镜子前面, 仔细观察母亲为自己梳头时的动作神态, 如果产生感恩之情, 也可以为妈妈梳一次头, 然后写下整个过程、心理活动和感悟, 写得好, 我可以帮你发表。这一说, 她可来了劲。后来写了一篇《梳头》, 既写了妈妈为“我”梳头, 这是伟大的母爱;也写了我为妈妈梳头, 这是感恩的行动。因为写真事, 所以描写真切生动。这对那些喜欢胡编乱造的学生来说, 应该有所启迪。

所有的同学, 都可以以日常生活为题材, 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这也是现在语文学科强调要学生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所在。同学们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的《磨豆浆》和《捏泥人》等文章, 细节描写都很真实, 可作为写作题材的成功典范。

写景抒情要真

一个学生在一篇作文中写道:

观赏冬雪, 因为她让我的视觉为之震憾。清晨一推开门, 一幅“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印入眼帘。散步于外, 偶见“孤舟蓑苙翁, 独钓寒江雪”的画面, 回首俯视“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人脚印’”的景象扑入视野。她用自己的洁白, 体现出山谷的独特韵味。雪———自然的宠儿, 她代表自然最朴素的大衣。

小作者在考场上为了给阅卷老师留下好印象, 就开始用堆砌古诗名句的方法造起假来, 所写画面让人啼笑皆非:因为现在的扬州根本没有山, 根本看不到唐代的“独钓寒江雪”的画面。再加上立意也不高, 达不到“像战鼓, 催人奋进;像明灯, 指点迷津;像玉液, 净化灵魂;像琼浆, 醍醐灌顶”的要求。打假时可引导学生作如下修改:

洁白的冬雪, 让我的视觉受到莫大的震撼。清晨一推开门, 一幅“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印入眼帘, 整个世界仿佛一尘不染, 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散步于外, 偶见腊梅傲立雪中, 然而“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她们各有千秋, 互为补充, 人不更应该如此吗?

曾记得扬州一考生写了一篇满分作文《让的技巧》, 对人很有启发。

江水很是清澈, 可以清楚地看见水底的沙石, 我忍不住将手伸进水中, 鱼儿好奇地亲吻我的手指。忽然, 水流急了起来, 水中突起的岩石也多了起来。我赶紧收回了手, 颇有些紧张。可看那船夫仍是很轻松自在, 长长的篙左点一下, 右点一下, 在湍急的水流中如同在平地上走路一般平稳。看到我盯着他看, 他憨厚地一笑:“小心点, 水流急着呢, 小心掉下水去!”我也冲他一笑, 其实心里明白得很, 坐他的船哪会有什么危险?每碰到一块岩石, 眼看就要撞上了, 只见他忽然一让, 躲开了危险;每碰到一个漩涡, 我们心惊胆战之时, 却又是一让, 与漩涡巧妙地擦肩而过。

从选材来看, 真有“让的技巧”, 小作者让开了多数人容易选定的题材, 而选择了一次独特的旅游经历——浙西大峡谷中漂流, 这就避开了“选材撞车”的危险, 看来“行万里路”真的要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重视了;其次, 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悟:“在心中拾起一片宁静, 寻找一条平和的人生之路, 平平稳稳地走下去”。

心理描写要真

有一个学生考场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亲情好似春天里的阵阵柔风, 丝丝细雨, 轻轻地呼唤我, 把我从长久的沉睡中叫醒。我竭尽全力钻出地面, 但坚硬的土地阻止了我的前进, 这时你来了, 你为我送来了那沁人心脾的细雨, 土地变软了, 我钻了出来, 并在你的滋润下, 茁壮成长, 突然, 一只只青青的虫子无情地吃着我, 我痛苦地挣扎, 但无济于事, 你看见了我的挣扎, 为我送来了那洁白无暇的雪花。它轻柔地盖住我的身躯, 好似一床厚厚的被褥, 让我在温暖中入冬。你那无微不至的照料, 让我的心温暖如春。

这段心理活动描写可谓生动具体, 可见该考生语言功底不错。然而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前面写了“春风”, 后面却写入冬。又是另一种虚假现象——这是前后脱节造成的虚假。如果把“春”改成“秋”, 把自己比喻成麦苗, 就能顺理成章。

陶行知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 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一天上课, 我发现一个男生没来上课, 一问才知道, 是被班主作停课了。当时, 我还火冒三丈———是谁赋予班主任这么大的权利?下课到办公室一问才知道真相。看到面壁思过的学生, 我先让班主任消消气, 然后说, 不用再让他思过, 也不要让他写检查了, 我马上指导他写一篇作文, 写好后给班主任审阅, 一场激烈的师生矛盾, 就这样“化干戈为玉帛”了, 后来由于时间紧, 未能及时完成。很快月考了, 该生把这次受教育很深的事写进了考场作文《我想甩开谎言》

这样的作文就是来源于真实生活的有个性的作文, 是达到了“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和谐发展的作文。

如何让学生自觉抵制写作中的造假行为呢?我认为, 除了以上所说到的关注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以外, 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动员对写作有兴趣的同学参加文学社。因为文学社成员有发表作文的园地———校园文学社刊, 有专门老师抓住校园各种活动指导学生写作, 如学校运动会, 文艺演出, 模拟法庭, 朗诵比赛, 综合实践, 旅游活动等等。这些活动, 有一定的时效性, 写作及时, 学生有生活体验, 写出来可读性强。

二是动员文学社成员参加小记者团。市一级的小记者可以利用双休日参加许多有益的活动, 如到农村———摘草莓、挖茨茹等, 体验农民丰收的快乐;到工厂———看造船, 制玉器等, 感受工人的聪明才智;走街巷———访古迹, 看管理, 抒写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精彩。这样的作文写出来, 因选材鲜活, 感悟真切, 见报的机率很高, 学生有一种成功的快感, 有效地影响着他们身边同学的写作激情。

上一篇: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总结下一篇:人教第十册《阿里山的云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