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失业率分析

2024-10-01

城镇失业率分析(精选11篇)

1.城镇失业率分析 篇一

办理城镇失业人员失业登记

[日期:2005-08-24] 来源:就管中心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dvnews_page]办理依据:

1、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征用土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暂行办法〉的通知》(锡政发[2004]103号);

2、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劳动局拟订的〈无锡市开展劳动预备制度试点的意见〉的通知》(锡政办发[1998]101号);

3、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扩大实行劳动预备制度试点范围的通知》(锡政办发[1999]29号);

4、无锡市劳动局《关于转发〈江苏省就业登记办法〉的通知》(锡劳就[1996]11号);

5、无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转发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锡劳社就[2003]34号);

6、无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转发省劳动保障厅贯彻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意见的通知》(锡劳社就[2006]34号);

7、无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转发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06年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的通知〉的通知》(锡劳社就[2006]35号);

8、无锡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关于城镇退役士兵失业登记的通知》(锡劳就管[2004]9号)。

一、办理条件:

(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镇常住人口中,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并要求就业的城镇失业人员,必须进行失业登记,领取《就业登记证》。

1、年满16周岁,未能升学但有就业愿望,属初次就业的历届初、高中毕(修)业生以及技职校生,其中1998年起毕(修)业的初中生、1999年起毕(修)业的高中生,年龄不满26周岁的,要接受劳动预备制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进行失业登记;

2、年满26周岁的社会闲散人员;

3、与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就业转失业人员;

4、劳动教养已解教或被判刑已刑释的人员;

5、原从事个体经营,现已歇业的人员;

6、中止挂靠档案的自由职业者;

7、2003年至2005年毕业至今未就业并持本市户口的高校毕业生;

8、2006年毕业后未就业,户口回到原籍(指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高校毕业生和中专、技校毕业生(自愿);

9、本市户口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证》的城镇退役士兵;

10、已纳入就业安置进行社会保险补偿或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后未能就业的被征地人员;

11、外地户口迁入本市城镇的无业或失业人员(包括农转非人员)。

(二)下列人员不列入失业登记范围:

1、正在就读的学生和待学人员;

2、无业但已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人员;

3、未达到退休年龄但已办理提前退休、内退及退职手续的人员;

4、个体劳动者及其帮工;

5、尚有劳动能力但需特殊安排的残疾人;

6、其他不符合失业定义的人员。

二、办理程序:

1、属初次就业的:先到户口所在街道(镇)劳动保障所进行失业登记,填写《无锡市城镇失业人员登记表》,然后到户口所在市(县)、区劳动就业管理机构领取《就业登记证》;

2、就业转失业的: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60日内到户口所在街道(镇)劳动保障所进行失业登记,填写《无锡市城镇失业人员登记表》,然后到户口所在市(县)、区劳动就业管理机构领取《就业登记证》。

三、申办材料:

办理失业登记时按本人所属类别提供下列材料(原件和复印件)。

1、年满16周岁的初、高中毕(修)业生以及技职校生——本人户口簿、身份证、学历证件、《职业资格证书》;

2、年满26周岁的社会闲散人员——本人户口簿、身份证、其他有关无业的证明;

3、与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而失业的人员——本人户口簿、身份证、《无锡市职工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

4、两劳刑释或解教人员——本人户口簿、身份证、司法部门出具的“刑满释放”或“解除劳动教养”证明;

5、原从事个体经营,现已歇业的人员——本人户口簿、身份证、工商部门出具的歇业证明;

6、中止挂靠档案的自由职业者——本人户口簿、身份证、《无锡市职工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

7、2003年至2005年毕业至今未就业并持本市户口的高校毕业生——本人户口簿、身份证、学历证件、学校发放的“双向选择就业推荐表”;

8、2006年毕业离校后未就业,户口回到原籍(指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高校毕业生和中专、技校毕业生——本人户口簿、身份证、学历证件、学校发放的“双向选择就业推荐表”;

9、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本人户口簿、身份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证》(需加盖市民政部门“准予领取就业登记证”章);

10、被征地农民——本人户口簿、身份证、“无锡市征地安置镇、村务农人员缴费年限审批表”或“无锡市征地保障安置人员缴费年限核定表”;

11、外地户口迁入本市城镇的无业或失业人员(包括农转非人员)——本人户口簿、身份证、外地劳动部门发放的《就业登记证》或无业证明。

初次领取《就业登记证》的人员需同时提供一寸免冠照片2张。

四、办理时限:即时办理

五、收费标准:不收费

六、办理机构:各街道(镇)劳动保障所

七、办理地址:各街道(镇)劳动保障所所在地

八、工作时间:工作日

九、咨询电话:85014489

2.城镇失业率分析 篇二

就业问题关系着我国改革发展的进程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我国长治久安的现实问题与重大难题。 近年来,我国很多学者持续关注我国劳动就业问题, 将重点放在了城镇失业率这一方面,致力于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问题的研究。 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城镇失业人数在城镇从业人数与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例。 登记失业率与领取低保补助及失业救助有着密切的联系,城镇登记失业率应该从社会保障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帮助社会失业人员。

2城镇登记失业率因素相关性研究的重要性

失业问题会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 往更深层次进行探究的话,可以知道失业问题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一大难题。 严重的失业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甚者会引起社会动荡现象。正确地认识并分析我国就业与失业问题才能制定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及就业政策,从而有效地控制我国人口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力度及统计数据的准确度关系着我国社会保障部门相关政策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劳动市场价格变化, 同时也关系到国际社会对我国综合经济水平的评价[1]。只有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研究才能从根本上找出问题,找出影响我国就业问题的因素,从而根据原因所在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我国社会人员的就业率。 也能根据这些相关性因素的特点来采取科学有效的登记方法,提高失业率统计的准确率,从而有效地调节我国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合理分配。

3问题提出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2]。失业问题对我国今后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所以分析研究我国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3]。每个国家的失业统计方法都有所差异,我国主要采用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方法来统计失业率,这里所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也就是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总和的比例。其公式是:

其中: 在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从业人员中不包括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是指有非农业户口, 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 岁以上及男50 岁以下、 女45 岁以下), 具有劳动力及就业意愿但是没有工作,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根据西方国家的失业理论, 结合我国近年来失业方面的研究成果,要研究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影响因素相关度,首先需要确定影响失业的因素。 借助相关资料可以了解到失业问题可能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增长率、 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的比重、 第三产业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的比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劳动生产率、城镇化率、总人口、外商直接投资、市场化程度、净出口及职工平均工资等多个指标有关[4]。

4问题解决

4.1 基本假设

在相关性分析中, 假定相关系数低于0.65 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4.2 相关性分析

4.2.1 数据采集

总人口、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职工平均工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等数据均来自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

劳动生产率是指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当年从业人员数量所占的比值; 城镇化率是指城镇的人口总数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值; 净出口是用当年的出口总额来扣除当年的进口总额, 并使用当年的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平均汇率折算成人民币来表示当年的净出口额; 市场化程度是用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值来表示。 数据均来自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

4.2.2 数据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根据资料显示,可以知道我国从1998-2008 年这10 年来城镇化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及市场化程度的变化趋势相对一致(图表略),由此可以初步判断这几个经济指标与城镇登记失业率有很高的相关性。 运用相关系数公式进行测算:

假设有n个分析指标,rij表示相关系数,xi代表第i影响失业率的因素。 同时还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相关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得出表1。

可以从表中看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与以上经济指标都呈正相关的关系,然而其中净出口、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及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性并不高,所以可以去除这3 个经济指标。

4.2.3 数据理论

通过运用相关系数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 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劳动生产率、总人口、城镇化率、职工平均工资、国内生产总值(GDP) 增长率、 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GDP) 比重、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市场化程度这8 个指标对我国失业有较高的相关性,也即对我国的就业相应也有重要的影响。

5建议

根据以上对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可以将劳动生产率、总人口、城镇化率、职工平均工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市场化程度这8 个指标进行细化,然后采取具体的措施来控制我国失业率。

建议要不断改善产业结构,充分促进就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有很大的就业空间,目前我国第二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明显要比第三产业的高。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并鼓励与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促进第二产业的健康发展。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缓解我国失业问题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服务业是劳动力较为密集的行业,对劳动力的吸附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就业弹性。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会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来解决就业问题。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失衡状况,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工业过重、服务业滞后的基本特征。由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发展水平也相对落后,其吸引劳动力的潜能还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要将我国就业方向转向第三产业的同时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比如:加大我国公民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各行业职工的专业知识技能等。要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通过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来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这样既能改善西部等经济落后地区的产业结构,还能扩大城乡居民的就业,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缓解失业压力。

摘要: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意愿但是没有找到工作的社会现象,失业问题是目前我国民生问题面临着的重大难题,也是一个普遍性的社会性问题。本文主要运用SPSS软件来分析影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相关经济指标的相关性,提出控制失业率的建议。

3.城镇失业率分析 篇三

关键词:通货膨胀;就业;经济增长

一、前言

彻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国家宏观调控效用,在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保证物价维持稳定、就业率与之平衡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前提。总体来说,首先要分析经济增长、失业率以及通货膨胀三者的关系,保持三者之间的平衡状态是我国政府与经济学者不断探寻的问题。

二、通货膨胀、失业率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分析

从理论上来分析,抑制通货膨胀、降低社会失业率对于经济增长是起着正相关的作用。作为干扰经济高效增长因素的通货膨胀以及失业,它们是与经济增长相辅相成的。从经济长期发展的趋势来讲,三方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失业率的降低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作用,即社会经济呈现增长趋势,那么失业率就会降低;反之,当经济呈现下滑趋势,失业率相对就会增加。另一方面,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作用,即社会经济呈现增长趋势时,通货膨胀率相对较高;反之,社会经济呈现下滑趋势,通货膨胀相对轻缓。具体原因表现为当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总需求也会相对增加,导致供不应求,物价相对上升,造成大幅度的通货膨胀。当经济呈现下滑趋势时,物价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也可能会造成社会总需求的减少从而导致的生产过剩、产品滞销,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导致经济危机的形成。另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过快,政府部门必然采取措施进行通货膨胀的抑制,如果处理不当也将导致经济发展速度的急剧下降,造成经济局面管理混乱。

1.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中描述通货膨胀、失业率以及经济增长三者关系的模型包括菲利普斯曲线、索洛模型以及奥肯定律,三者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研究不同样本得出相关数据进行论证,具体到我国国内,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论证,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存在差异的原因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我国人口因素,人口基数大,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长,其供给远远大于市场需求,另外,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现今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于市场经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量素质低、专业技能不够级别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被淘汰。此外,目前的劳动力市场还存在部分歧视劳动力性别、户籍等因素的现象,导致失业率与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协调。

目前,要实现国内经济增长与就业率的正向发展,首先应当从主观意识上转变陈旧观念,积极优化就业结构和人力资源就业模式,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高效发展,将众多的人口转移到成本低、效能高的第三产业中去。另外,还可以通过重点提倡鼓励中小型企业发展促进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链的形成,针对私营企业以及个体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维护其发展以保证农村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有充足的岗位供给,同时积极实现其活跃市场、增加就业岗位等作用,达到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就业岗位市场环境的目标。

2.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互动关系

首先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其次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进而导致物价的上升,目前来看,我国的人口数量依然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必然促使总需求的不断上涨,进而导致供不应求现象的恶劣与激化,最后形成持续性的通货膨胀。从具体的国情来看,我国呈现的应当是由外部总需求推动以及内部生产要素成本等物价提高引起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宏观来看,发达国家的初级产品生产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时,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紧缺资源如原油、稀有矿产等期货物价的猛烈上涨,现货价格也必然随之提高,最终导致“输入性”通货膨胀的不断激化。

如何有效平衡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首先货币操管部门在结合相关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汇率产业政策时要同时关注政策执行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强化政府部门在执行过程中的严肃性与可信度,形成公众共同参与的氛围;同时,还应当协调其他部门采取相应的辅助政策以扶持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宏观调控;另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较为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延伸人民币的浮动空间,健康、合理地加速人民币的升值,从一定程度上抑制进口商品的高价格发展趋势,减轻我国的外部贸易条件以达到缓解输入型通货膨胀对于国民经济的压力;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还应当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就业之间的平衡关系,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水平,同时,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政府部门应当进行基本生活保障功能的提供。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是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最大程度地维持物价的稳定,同时积极鼓励自主创业、中小企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岗位,保证就业率的持续稳定,在此过程中进行经济发展结构模式的转变,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满元:对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一致性的解读—基于政府选择视角的分析[J].理论导刊,2007,9(6):561-564.

[2]王双正: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就业关系研究.国民经济管理.2009(10).

4.城镇低收入失业人员就业工作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两个强力推进”的战略部署,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民生工程,以落实就业扶持政策为重点,以开展就业援助为支撑,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等措施,多渠道促进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二、工作目标

将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特别是其中的“4050”人员、残疾人、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一年以上人员、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及时提供有效的就业援助,使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年帮助625名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三、工作措施

(一)认定就业援助对象。各县(区)政府要制定城镇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民政部门要制定城镇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做好城镇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要及时受理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员的就业援助申请,将其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建立基础台账和数据库,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责任单位:县(区)政府,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

(二)开发公益性岗位和社区就业岗位。各县(区)政府要结合实际,大力开发劳动保障协理、公共交通协管、社会治安协管、环境卫生协管等公益性岗位,大力发展社区就业实体,开发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等就业岗位;劳动保障部门要优先帮助安置符合岗位要求的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并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对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责任单位:县(区)政府,劳动保障、民政、财政等部门)

(三)开展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针对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的特点,组织有就业创业愿望的人员参加就业前培训、再就业培训或创业培训。实行项目管理,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并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责任单位:县(区)政府,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

(四)鼓励吸纳就业和自主创业。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企业吸纳城镇失业人员就业的认定工作,并对吸纳城镇失业人员就业的用工单位按规定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扶持政策;税务、工商部门要按规定落实税费减免扶持政策;对自主创业的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各部门按规定提供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场地安排等方面的政策扶持。(责任单位:县(区)政府,劳动保障、财政、税务、工商、人行等部门)

(五)开展就业援助服务。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托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设专门窗口,对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开展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等援助服务;通过组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参加招聘活动,或个别介绍、送岗位到家等形式,为他们及时提供就业岗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要积极做好所属就业援助困难的认定工作。(责任单位:劳动保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

四、工作要求

5.城镇失业率分析 篇五

2005-5-21 14:22:20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

威政办发〔 2005〕38号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关于落实城镇失业(无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的意见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市人口计生委、劳动保障局、财政局拟订的《关于落实城镇失业(无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二○○五年五月二十一日

关于落实城镇失业(无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的意见

市人口计生委 市劳动保障局 市财政局

(二OO五年五月十七日)

为全面落实城镇失业(无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搣公开、公平、公正攠的原则,将国家对独生子女父母的奖励费规定落到实处,维护广大独生子女父母的切身利益。

二、适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于户口在威海市区(包括环翠区、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市区)范围内符合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条件但未领取奖励费的城镇失业(无业)人员。具体包括:

(一)由就业转失业并持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核发的《山东省城镇劳动者失业证》(其中有原从业单位的记载)且尚未实现再就业的人员;

(二)实行档案托管并持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核发的有关证明(档案托管手册或托管合同)且尚未实现再就业的人员;

(三)未就过业(无业)并持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核发的《山东省城镇劳动者失业证》(其中无原从业单位的记载)的人员;

(四)无就业要求、未在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且未实现(再)就业的人员。

申请人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只有一个子女,且子女在地级威海市成立时(1987年10月1日)未满14周岁或地级威海市成立以后出生;

(二)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1996年10月24日《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修订之前为《独生子女证》)。

三、发放标准

对符合条件的对象,按规定标准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1996年10月《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修订之前为每人每月2.5元,之后为每人每月5元,发至子女年满14周岁。发给的奖励费不计入领取对象家庭收入,不影响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四、资金来源

奖励费资金由市、区(开发区)、街道(镇)三级财政共同负担,均纳入财政预算。其中,原市属企业失业人员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并参照环翠区、高区、经区户籍人口分布比例拨付到环翠区、高区、经区财政;其余所需资金由环翠区、高区、经区及所辖街道(镇)负担,区(开发区)、街道(镇)级的负担比例由环翠区政府、高区管委、经区管委自行确定。

五、发放办法

(一)奖励费以个人为单位、按发放。2004及以前欠发的予以补发。补发的起始时间以申请人户口在市区内初始登记、《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山东省城镇劳动者失业证》或档案托管证明(《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中有申请人原工作单位记载的必须出具失业证或档案托管证明)办理时间最晚的日期为准,自该日期的当月起补发奖励费,对其间再就业的时间段予以扣除。

(二)每年9月初至10月底,符合条件的对象持本人户口本、身份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山东省城镇劳动者失业证》或档案托管证明,向其户口所在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劳动保障工作站)提出申请并填写申请表。户口地与居住地不一致的,先向居住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劳动保障工作站)提出申请,居住地居委会或村委会(劳动保障工作站)审查同意后,再到户口所在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劳动保障工作站)办理登记。逾期未登记的纳入下一登记。居委会或村委会(劳动保障工作站)负责对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审查,将确认人员名单在辖区内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并根据群众举报情况予以查实修正,10月底前将确认人员花名册及证件复印件报所属街道办事处(镇)。

(三)每年11月10日前,各街道办事处(镇)根据居委会或村委会(劳动保障工作站)上报的申请表及证件复印件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确认的人员花名册报所属区(开发区)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区(开发区)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核实后于11月15日前将人员花名册及所需资金报区(开发区)财政局。区(开发区)财政局于11月底前将市财政局下拨的专项资金和本级负担的资金拨付各街道办事处(镇)。

(四)各街道办事处(镇)要将城镇失业(无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资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并确保于每年12月底前按人员花名册集中发放完毕。

六、协保职工退休一次性养老补助金落实办法

原市属特困企业参加“协保”且未再就业的独生子女父母,退休时按《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发给威海市上一职工平均工资30%的一次性养老补助金,资金由市财政负担,市劳动保障局在办理职工退休手续时负责发放。

七、组织领导

落实城镇失业(无业)人员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各级计生行政部门要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指导街道办事处(镇)、居委会或村委会(劳动保障工作站)做好发放对象的资格确认工作,并负责建立发放对象信息库和日常管理工作。

各街道办事处(镇)和居委会或村委会(劳动保障工作站)要将办理时间、办理程序和所需证件、领取奖励费程序等内容向群众公开,并严格按规定程序和标准确认符合条件的奖励费发放对象;每年年底要就奖励费发放工作和资金使用情况写出专题报告,报所属区(开发区)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

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城镇失业(无业)人员失业证(档案托管证明)的核发和监管工作,并及时与计生和财政部门通报有关信息;

各级财政部门要确保奖励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严格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安全发放。市人口计生委、劳动保障局、财政局要定期组织人员对奖励费资金落实和发放情况进行检查,对虚报、冒领、克扣、贪污、挪用、挤占奖励费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对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弄虚作假骗取的奖励费,由发放单位予以追回。

6.中国失业状况及对策分析 篇六

失业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由于各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各有其程度的不同。在中国,自1992年经济体制进入全面调整和转轨阶段,一切社会经济行为均受到市场竞争机制的考验,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和失业的风险必然出现。然而,因为中国国情不同,所面临的挑战又有其自身的特征。

一、失业现状分析

转型期的失业状况的特点,一方面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结构性调整中涌现出的隐性失业人口逐步公开化,另一方面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向城镇流动。登记失业率有上升的趋势,1985年为历史以来的最低点(1.8%),1996年上升到3%。有专家预计到本世纪末将达到7.4%,登记失业人口的绝对量将增加到1120万人,隐性失业由1996年的15.1%上升到20%左右,失业人口的绝对量将达到5000万至6000万人。当然,这仅是一种预测,关键还取决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如果经济发展了,相关的政策得当,措施得力,就业面扩大,失业率自然就会下降。下面我们针对有关统计数据展开分析。

见下表

上表所列统计资料,至少可以说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自1985年后,失业的绝对人数逐年有所增加,而与此同时,因新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相应地失业率多年来相对稳定在3%左右的水平,接近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平均2.5%),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1990年亚洲失业率为8.3%,拉丁美洲5.5%)。应该说,失业率维持在2~3%的水平属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正常范围,不会引起社会的震荡。但这里所说的失业率用的是登记失业率,是指正式向政府有关机构登记失业,并希望找到工作的失业者。

2.在登记失业人数中,已达到劳动年龄等待就业的青年占了多半。依据中国国情,每年初、高中毕业生能升入大学和专科的人数一般占到毕业生总人数的25%左右,余下的毕业生人数很大部分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因此,从登记失业人数的构成看,也应属正常范围。

3.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的隐性失业人数和隐性失业率均高出登记失业,且自1978年以后一直呈上升趋势,其形势发展较为突出和严重。这也正是有中国特色的失业问题之所在。为此,本文重点分析如下:

见下表

第一,中国转型期隐性失业人口大量存在并呈上升趋势的必然性

中国50~80年代40余年,是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导、以国有经济成份为主宰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经济,在就业方针上实行广就业、低报酬、享受高福利的制度,劳动者只要进入国有单位就业,就可一次就业定终身,福利享受包到底。因此,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只承认新增加的青年劳动者待业问题,而已就业职工则不存在失业问题。至1993年国家统计部门才正式将待业改为失业,并公开认为中国有失业人口的存在。

从表2来看,在城镇从业人员中1978年国有经济单位构成比为78.32%,1995年为61.70%。国有经济单位构成比20年来有所下降,而集体单位经济和乡镇经济的从业人员却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在经济体制上对国有经济单位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将国有企业全面推向市场,参与竞争,实现国有企业的减员增效,因而,在国有企业转换机制过程中,必然出现大幅度的在职职工下岗等待工作,或在原单位领取少量生活费,由个人自找门路再获取收入,这两部分人都列入隐性失业人员。

据1994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调查,(1)在国有企业中: A、无富余人员企业占6.2%; B、有富余人员在10%,占36.7%; C、有富余人员在10-20%,占26.55%; D、有富余人员在20-30%,占19.2%; E、有富余人员在30-40%,占8.9%。

(2)在三资企业中:无富余人员企业占91.21%。

(3)在私营企业中:无富余人员企业占83.3%。

由此可见,中国隐性失业人员主要来自国有经济单位(企业)。据了解这些人主要分布在纺织、轻工、机械、电子、煤炭、森林和原来建设在西北、东北、西南地区的军工企业,且女性占50%以上。这些行业和企业产品不对路,企业老化、人员老化,在市场竞争中抗风险能力差,在大调整、转型中自然进入关、停、并、转状态。

第二,失业人员的文化、技术等自身素质普遍较低与社会现代化高科技发展需求的矛盾,导致一部分职工必然走向转岗培训再就业行列

据1995年国家统计局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中,选出较有代表性的东北(重工业地区)的辽宁省、沿海较发达地区的江苏省、内陆地区的安徽省和西北地区的陕西省等4个省的城镇失业人口,按文化程度划分情况,如下表资料:

见下表

表3中的数据说明,在失业人员中,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合计占了71.24%,仅有28.76%的失业者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这组数据证明了劳动者文化程度与失业风险的相关性。我国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与社会发展要求极不相适应,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另外,失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在地区之间亦有一些差异,但差异不是很明显。

第三,失业人员的年龄构成状况

从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汇集辽宁、江苏、安徽、陕西四省资料分析,中国的失业人员多数集中在16~35岁年龄段,具有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点。

第四,失业人员的生活处于贫困或极端贫困的状况

据有关部门调查,1995年城镇贫困人口的人均月生活费为113.58元,而消费支出为128.67元,收支相抵人均每月缺口15.09元。据某省一项调查,在停产企业中有20%的职工靠亲友帮助、34%的职工靠变卖家产度日。有的职工一家三代都在一个停产企业里,其生活更是难以维持,被迫走向卖血、卖淫、自杀甚至犯罪的道路,成为当前城镇社会秩序不稳定因素之一。

二、减少失业的对策分析

失业现象是各国存在的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减少失业、达到充分就业是各国政府和人们追求的共同和长远的目标。近年来,中国政府从各个方面来减少失业人口和解决其生活困难的程度,诸如: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分流富余人员,开辟就业门路;就业咨询与转岗培训;救济与扶助特困职工……等等方面的政策实施,虽取得一定成效,缓解了一些社会矛盾,但有些对策和措施仍值得深化和改革。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保险制度的滞后和不完善

1986年由国务院颁布的《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标志着失业保险制度的正式建立。规定中明确4种人(即:1.宣告破产的企业的职工;2.濒临破产的企业法定整顿期间被精减的职工;3.企业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工人;4.企业辞退的职工)可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1993年又颁布了《国有企业待业保险规定》,将1986年的4种人扩大为7种人,即:1.依法宣布破产的企业职工;2.濒临破产的企业法定整顿期间被精减的职工;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被撤销、解散企业的职工;4.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停产期间被精简的职工;5.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6.企业辞退、除名或者开除的职工;7.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或者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享受待业保险的其他职工。

这一待业保险规定不足之处在于:

(1)覆盖面窄:仅限于国有企业。

(2)资金来源单一:由国有企业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0.6%~1%缴纳失业保险费,税前列支。

(3)保险待遇水平低:相当于当地民政部门规定的社会救济金额的120~150%(偏低于一般人的平均生活费支出的50%以上)。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享受失业救济金除依法宣告破产企业的职工,并向有关机构申请登记后才能被正式列入失业者领取救济金外,属于其它情况的隐性失业人员基本上都采取企业内部灵活处理的办法。诸如:该宣布破产而不破产的企业职工采取按月领取少量的生活费办法(有的低至30元),或将企业的生产设备、厂房变卖后一次付给一定的补偿费(一般在1~8万元),职工则与企业完全脱离关系的买断工龄的办法……等等做法,使得失业保险功能削减。又因为失业保险主要在国有企业执行,因而使得资金筹集面窄、来源单一,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多种经济成份的要求,且因法规尚不健全以及在管理上的疏漏而使得失业救济金不能专款专用,甚至胡乱开支而造成损失。

见下表

表4资料说明,失业救济金直接发到失业者手中的比例虽逐年有所增加,但比例偏小。据劳动部有关人士介绍,截至1996年底,全国失业保险基金余额约9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由于没有严格的监管机构,而常有不合理的开支(如修豪华宾馆、购超标汽车等)。据《1978~1994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称,1986~1992年平均用在劳服管理机构的失业保险基金高达30%以上(在国外一般为3~4%)。山西省1986~1993年累计管理费支出占同期基金支出的42.5%。

为此,失业保险制度必须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完善。应完善相关法规,扩大保险覆盖面,纠正和制止失业保险基金的挪用和不合理支出,将有限的失业救济金真正用于失业者。

(二)依法将隐性失业人口转为显性失业人口,切实保障隐性失业者的生存权利力度不够

中国破产法的颁布和实施,对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结构调整都是有利的,然而,在运作过程中对于那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无力再经营下去的企业,应该宣布破产却无法实施,职工长期滞留在企业内部,使隐性失业人口膨胀,造成这些人不可能名正言顺去领取救济金,而企业又无能为力支撑他们的生活,使他们长期失去生活来源而成为城镇的新贫困者。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是无形地剥夺了劳动者的劳动和生存的权利,如果长此下去将成为引起社会不稳定的重大因素。因此,国家和政府的有关部门对此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加大破产法实施力度,一方面将隐性失业人员转为显性失业人员,从而减轻企业负担。这将有利于企业的重组,并可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在全国各城镇全面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以适应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要求

中国目前虽在334个大中城市和494个县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线,从政府角度在经济上切实保障了部分城镇贫困者的基本生活,是一项较为基本和稳定性的社会保障措施,但从长远的角度看,覆盖面仍较窄。(仅占全部市、县数的22%),尚不能彻底解决贫困者的经济保障。因此,可采取对高消费品或高收入者征收特种附加税的办法,作为减少贫富差距悬殊的一种调节手段,同时,以确保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线基金的来源。

(四)呼唤社会保险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出台

7.城镇失业率分析 篇七

目前,在失业率预测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计量模型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2]。计量模型法存在“显式”模型形式确定难、假设条件多等缺陷,人工神经网络法也具有训练结果不稳定、易陷入局部极小点等固有缺陷,因此预测效果都不尽如人意。鉴于此,我们需要应用更先进、更实用的手段或方法来进行失业率的预测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SVM)的失业率预测方法[3],并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简称GA)对传统的支持向量机进行改进[4],建立了参数自适应优化的GA-SVM模型对失业率进行拟合和预测。

1 支持向量机及其改进

1.1 支持向量机

支持向量机是数据挖掘中的一项新技术,该算法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以训练误差作为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以置信范围值最小化作为优化目标,最后转化成一个求解二次规划问题。由于它可以按任意精度逼近目标函数,具有全局极小值点、收敛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其泛化能力要明显优于神经网络等传统学习方法。下面仅对支持向量机非线性回归相关知识进行简要介绍[2]。

1.1.1 结构风险最小化

根据统计学习理论,对于回归估计f,实际风险Rs(f)和经验风险Remp(f)之间以至少1-η的概率(η≥0)满足如下关系:

undefined

其中h是函数集的VC维,l是样本数。式(1)表明实际风险由两部分组成:经验风险和置信范围,其中置信范围反映了结构复杂所带来的风险,它与h及l有关。支持向量机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使经验风险最小,还要使h最小,以取得较小的实际风险。

1.1.2ε-不敏感损失函数

支持向量机在求解回归问题时,需要给出适当的损失函数undefined。假定训练样本集为undefined,其中undefinedi为输入值,undefinedi为对应的输出值,l为样本数。定义ε-不敏感损失函数(或称ε管道)为:

undefined

这里f(undefined)为通过对样本集的学习而构造的回归估计函数,ε>0是事先给定的与函数估计精度直接相关的设计参数。支持向量机学习的目的就是构造f(undefined),使之与目标值的距离小于ε,且函数的VC维达最小,这样对于未知样本x,便可最优地估计出对应的输出值了。

1.1.3 二次规划模型的构建

支持向量机需将输入的样本空间非线性变换到另一个特征空间,在这个特征空间中构造回归估计函数。这种非线性变换需通过定义适当的核函数undefined来实现,其中undefined,φ(undefined)为某一非线性函数,因此若假设非线性回归函数为undefined,则学习的目标就是在以训练误差为约束的条件下,最小化置信范围。训练误差可由式(2)代替,置信范围可由undefined代替。当约束条件不可实现时,引入松弛变量ξi、ξ*i(i=1,2,…l),这样最优化问题就转化为: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ξi≥0,ξi*≥0,i = 1,2, …l

其中,C≥0为惩罚系数,C越大表示对超出ε管道数据点的惩罚越大。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求解这个约束最优化问题,为此构造如下拉格朗日函数:

undefined

这里,αi,α*i,βi,β*i(i=1,2,…l)为拉格朗日乘子。根据最优化理论,将LP分别对w,b,ξ,ξ*求偏微分令其为零并将之带入式(4),可得到对偶最优化问题:

undefined

由此得到一个二次规划模型。其中,αi和α*i的取值情况有以下五种可能:①αi=0,α*i=0;②0<αi

其中,②~⑤情况下(αi-α*i)不为零,它们所对应的undefinedi称之为支持向量(简称SV),只有支持向量对估计函数f(undefined)有贡献;④和⑤所对应的向量undefinedi称之为边界支持向量,是超出ε管道之外的数据点;②和③所对应的向量undefinedi称之为标准支持向量(简称NSV),是落在ε管道上的数据点。对于标准支持向量,通过学习可得到回归估计函数:

undefined

同时,还可求出b的表达式为:

undefined

undefined

为了便于模型的求解,还可将二次规划模型式(7)写成矩阵形式,即将二次规划模型标准化,然后应用Matlab现成的优化软件包求解该二次规划问题。

1.2 支持向量机的改进

支持向量机作为一种尚未成熟的新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会遇到难以确定最优核函数及相关参数、计算量大、训练时间长等困难,影响了支持向量机的应用与推广。鉴于此,本文利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以克服上述缺陷。

遗传算法是模拟生物自然环境中的遗传和进化过程而形成的一种用于复杂系统优化计算的鲁棒搜索算法[5]。本文将其应用到支持向量机的训练当中,提出了参数自适应优化GA-SVM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强大的全局搜索能力优化影响支持向量机性能的相关参数,自动获取最优的参数组合并赋值给支持向量机,以提高支持向量机的泛化能力和运算速度。下面是利用GA-SVM模型对失业率进行预测研究的具体步骤:

1)确定遗传算法的初始化种群N、进化代数gen、交叉概率pc、变异概率pm,根据先验知识确定ε-损失函数的参数ε、惩罚因子C及核函数参数的取值范围,在编码过程中,采用实数编码以提高运算的精度和速度;

2)以在所有进化代中使支持向量机的平均相对误差(Err)最小为遗传算法的搜索目标,直接采用平均相对误差作为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其具体形式见式(8),将等待选择的个体随机两两配对,将适应值较小的个体复制到下一代;

undefined

上式中,fi为个体i的适应度,i=1,2,…,N,N为初始种群数,k=1,2,…,K,K为学习样本数,Vk网络预测值,Tk为数据实际值;

3)采用双亲双子单点交叉的方法进行交叉运算,以概率pc对个体Gi和Gi+1进行交叉操作产生新个体G′i和G′i+1,没有进行交叉操作的个体直接复制;

4)采用均匀变异算子进行变异运算,即依次指定个体染色体编码串中的每个基因座为变异点,对于每一个变异点,以变异概率pm从[-1,+1]范围内取一个均匀分布的随机数来替代原有值,突变产生Gj的新个体G′j;

5)将新个体插入到种群N中,并计算新个体的适应度函数;

6)若种群的当前代最大适应值与种群平均适应值的差小于已选定的一个小的正数ε或者已经达到最大进化代时,终止进化,否则转到第3步;

7)支持向量机训练。经过遗传操作后,选出平均相对误差最小的个体,可反映出最优的参数值,将染色体中的编码值解码后赋给支持向量机,作为支持向量机的初始参数值进行下一步的训练。

2 福建省城镇登记失业率预测

2.1 福建省城镇登记失业率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本文基于相关失业理论[6],从区域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福建省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福建省城镇就业现状构建了福建省失业率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见表1。

2.2 数据预处理

本文共搜集了上述19个指标从1978年到2007年共30年的平行数据,所有数据均源自历年《福建省统计年鉴》及《福建省经济与社会统计年鉴》。为了消除各指标原始数据由于量纲和单位上的差别对预测精度造成的影响,本文按照式(9)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7]。

undefined

上式中:xmax、xmin分别为原始变量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x'为归一化后的数据。

2.3 基于GA-SVM模型的失业率预测仿真测试

遗传算法的计算参数为:初始种群规模N=10,终止代数gen=20,交叉概率pc=1,变异概率pm=0.3,根据先验知识,将ε的取值范围设定为[0.00001,0.01],惩罚因子C的取值范围设为[2,8],核函数参数的取值范围设为[0.001,3]。经过20代进化后得到最优核函数为指数径向基核函数k(x,xi)=exp(-‖x-xi‖/2γ2)[3],最优的模型参数组合为:ε=0.002,C=3.6734,σ=3,γ=0.01,将最优核函数和参数组合赋予支持向量机进行训练。

GA-SVM模型仿真测试得到的绝对误差(ERR1)和相对误差(ERR2)如表2所示,30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拟合绝对误差为0.0134%,平均拟合相对误差为0.4205%,将福建省2008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3.86%带入模型,得到预测值为3.8551%,预测绝对误差仅为0.0049%,预测相对误差仅为0.1269%。由此可以看出,与之前用于失业率预测的计量模型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相比,本文提出的参数自适应优化GA-SVM模型能够大大提高拟合和预测的精度,具有较高的推广能力和应用价值,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决策提供重要的数量支撑。

注:绝对误差ERR1=undefined,相对误差ERR2=绝对误差/真实值*100%

3 结束语

本文利用遗传算法对传统的支持向量机进行改进,构建了基于两种数据挖掘方法的福建省城镇登记失业率预测模型。从该GA-SVM模型的仿真测试及预测结果可以看出,该模型测试(预测)精度高、泛化能力强,可以用于失业率的实际预测,能够为政府部门建立、健全失业风险监测预警和规避化解机制、制定积极有效的就业政策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确保扩大就业战略任务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福建省统计局.2000-2008年福建省经济与社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莫荣.我国失业预警系统与就业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2(34):11-26.

[3]邓乃扬,田英杰.数据挖掘中的新方法———支持向量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陈果.基于遗传算法的支持向量机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优化[J].仪器仪表学报,2006(9):1080-1084.

[5]周明,孙树栋.遗传算法原理及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4-64.

[6]张亘稼.重构就业与失业统计指标体系[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0(8):88-89.

8.城镇失业率分析 篇八

关键词:下岗失业人员;档案管理;现状

1 概述

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要对我国的下岗失业人员的档案信息做好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方便下岗失业人员以后再就业和办理其他事项提供了方便。因为档案中包含了失业人员的所有工作信息,所以只有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才能为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了便利,为以后的单位录用提供有效的参考。但是目前一些企业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有些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因为受到利益的驱使,私自篡改档案信息,严重破坏档案的保密性和真实性,本文就目前下岗失业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2 下岗失业人员的档案管理现状

2.1 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较强的意识

不管是档案的所有人还是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对档案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些企业将失业员工的档案任意丢弃,并且没有按照相关要求将下岗失业人员的档案移交到就业保障局。企业内部没有专门设置档案管理部门或者专职人员对档案进行科学地管理,在档案移交到各个部门的时候由于工作人员的粗心,没有及时做到档案的登记、分类工作,这就可能出现档案信息不健全的情况,一旦出现档案信息不健全就可能会影响档案不能够及时入库和归档,并且对于不能归档的档案信息没有进行核实或者延迟处理有问题的档案,这就会造成个人档案的遗失。除此之外,有些企业处于对自身的经济利益的考虑,没有按时移交下岗失业人员的档案到指定的就业服务部门。

2.2 企业自身不太重视档案管理

许多企业自身就对档案工作不予以重视,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麻烦的事情,所以不愿花费时间在档案的阅读和核实方面,企业选择职工的方式大多采用招聘的方式,很少有企业要查看应聘人员的以往经历和档案,并且一经录用,对于职工的档案许多企业都是自己制定比较简单的临时档案,并且企业判断职工的主要依靠标准就是观察职工平时的工作表现,很少涉及职工的以往经历,但是为了方便企业管理,大多数企业会要求职工填写比较简单的档案,而且企业都是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之所以大多不愿接受职工的档案,是因为对于职工的档案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大多数企业都不愿意涉足档案管理之中,这就可能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许多员工工作年限没有记录下来,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带来了影响,不利于职工以后的发展。还有些企业会出现抛档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大部分都是档案所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工作以后就失去了以前企业的联系,也就断了档案联系,并且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没有做好服务工作,将没人认领的档案任意丢弃。

2.3 下岗失业人员流动性比较强

许多下岗失业人员由于流动性比较强,所以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困难度就增加了。有些失业人员因为换工作换的比较频繁,在这家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换了其他公司工作,而档案没有随着工作地变了而变了,档案仍然留在了原公司,而因为员工的档案还保留在原公司,所以现有公司没有正常记录本员工的工作表现,所以就会出现档案记录不完整,出现断档的现象。并且许多人员的档案信息都没有及时得到更新,许多档案都是与实际情况不相匹配。再加上有些人员去了私营单位工作,而私营单位没有对员工的档案进行管理,所以在此期间的工作经历没有记录到档案中。大多数失业员工再次就业的时候进入了私营企业,所以也就逐渐轻视了档案的管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及时更新员工的工作表现以及工作年限等,这也是出现断档的原因之一。

2.4 从管理自身工作上来看,管理工作不规范和合理

许多企业都认为下岗失业人员具有比较大的流动性和随意性,所以没有重视对其档案的管理工作,这就会出现下岗失业人员的档案不完整,管理不规范的现象,缺少比较科学和全面的记录工作。由于缺乏对下岗失业人员的个人信息统计、工作经历、工种变化等信息的记录,这会影响下岗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的办理和退休手续的办理或者享受其他国家福利和待遇。因为国家的许多补贴和优惠政策都是需要出具相关证明手续的,一旦这些手续的缺失,对于办理其他事务就会变得更加麻烦,即便是能够补办,但是有些信息缺失之后是没有办法进行补办的。一般情况下事业机关单位都会专门设立档案管理人员,但是却是缺少下岗失业人员的管理,这在管理工作上来看是一项比较严重的问题,人员的缺失就没有办法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和存档。

2.5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少与时俱进的观念

目前针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仍然局限于落后的管理模式,缺少与外界沟通交流,一切管理工作都是处于被动,不能够及时更新工作方式,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这样就仅仅局限于资料的完整为目标是不能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也就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阻碍企业的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下岗失业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从而改善目前档案管理的现状。

参考文献:

[1]聂玉珍.谈当前下岗失业人员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几点建议[J].华章,2011,10(36):336.

[2]姜巍.如何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档案管理[J].品牌,2015,13(9):286.

[3]李艳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和建议[J].科技致富向导,2015,21(8):359-359.

9.城镇失业率分析 篇九

专业:市场营销班级:营销10—1任课教师:吴彤 姓名:莫俊谦学号:10054010141成 绩

从宏观经济学分析中国失业状况原因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激增、经济结构的迅速变化,失业问题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逐渐变得严峻。而随着高校的迅速扩招,高校教育体制的弊病也渐渐暴露,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以往相比有所下降,大学生也成为失业人口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失业现象在高校中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中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简单分析导致中国失业状况的原因。

一、宏观经济学中的三种失业类型

宏观经济学通常将失业分为三种类型,即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在这种现象中,工作机会和寻找工作的人的匹配在经济中并不总是顺利地发生,结果一些人便得不到工作。摩擦性失业被认为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但对任何个人或家庭来说,它是过渡性的。因此,摩擦性失业不被认为是严重的经济问题。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性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当经济中的总需求的减少降低了总产出时,会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较普遍失业。比如在1997年的亚洲经济大萧条中,亚洲大量人口失业;再比如在2008年8月的华尔街经济危机中,美国经济大萧条,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导致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严重的失业问

题。

二、中国三种不同失业类型的简要现状

自1995年至2006年,中国的失业率呈逐年递长的趋势。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失业情况都是与经济成长呈反向关系的,这也就是说,一国经济不断增长,经济规模就会扩大,雇佣需求随之增加,就业情况也就好转,反之,一国经济增长减速,就业情况就恶化。可是中国却出现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就业情况快速恶化的不可思议的现象。从1995年至2006年,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失业人数呈加速度上升趋势。经济发展的同时就业反而恶化,是中国失业现状的一大特色。以下简单陈述中国三种不同失业类型的现状:

1、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在中国社会中主要表现为求职者缺乏就业信息或自身条件难以匹配市场机会,很难找到在专业、薪资、发展前景等各个方面都合适的岗位,从而处于无业状态。这种现象近年来在中国社会日趋增多,不少高校毕业生因为就业信息不足、不能满足企业用人要求或对工作过于挑剔等原因而难以找到工作;也有不少职员因不满先前的工作条件而辞职,一时又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更有广大的农民工对城市的就业状况抱有错误幻想,盲目涌入城市,却未能获得工作,这些现象都属于摩擦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中国社会中最为普遍的失业现象,我个人认为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求职者数量和人才市场需求具量都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且分布不够均衡。造成了有的地区人们找不到工作,失业人口很多,而有的地区有大量职位空缺,却无人求职。

第二,求职者素质较低,不能迎合市场对高层次人才需要。在中国社会,求职者的素质普遍较低,文盲仍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造成大量低水平求职者找不到工作,企业却苦于没有高素质人才。

第三,高校教育体制相对滞后,难以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结构适时调整教育策略,造成大学毕业生在专业、素质等各个方面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有很大的出入,很难找到对口工作。

3、周期性失业

这种现象在经济大萧条时较为突出。在1997年亚洲经济大萧条和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失业人数都大量增加。

三、中国失业现象原因分析

失业现象从表面上看就是过多的劳动力去追逐过少的工作岗位。结合中国失业者和人才市场需求的现状,我总结出失业的三点原因。

1、居民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求职者各方面素质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中国科学教育水平仍处于落后状态,文盲在求职者中仍占据很大的比例。即便是高校毕业生,由于中国高校教育水平的局限性和近几年的持续扩招,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也有待提高,很难达到社会对于高端人才的要求。

另外,由于高校教育体制相对滞后,很难适时地应对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调整招生政策和育人策略,因而造成高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专业的严重不对口现象,导致结构性失业。

2、中国的就业服务市场水平有待提高,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在摩擦性失业中,有一种很典型的现象,具有某方面特殊技能的求职者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找到合适的岗位,而某些用人单位有时又很难寻找到具有此种特殊技能素质的人才,双方均不了解对方的状况,都在为寻找工作和寻找人才所苦。这一现象是由于求职者与招聘者的信息不完全造成的。

而求职者与招聘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导致了一些严重的摩擦性失业现象。如,每年都有农民工对城市的就业现状抱有不实际幻想,大量地涌入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但普遍的情况是,农民工在城市中很难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甚至不少农民工面临失业问题。这正是由于农民工对于城市中的就业信息不够了解、片面地认为大城市中遍地是金造成的。

3、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经济变化过于频繁,导致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主要是由经济变化导致的,这种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在特定市场中,劳动力的需求相对较低可能由于以下原因:一是技术变化。尽管技术变化被认为能减少成本,扩大整个经济的生产能力,但它可能也会对某些特定市场或产业带来破坏性极大的影响。二是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消费者产品偏好的改变在某些地区扩大了生产,增加了就业,但在其他地区减少了生产和就业。三是劳动力的不流动性。这种不流

动性延长了由于技术变化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造成的失业时间。工作机会的减少本应引起失业者流动,但不流动性却没有使这种情况发生。

通过以上通过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对于中国失业现状和失业原因的简单分析,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失业形势。我们相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失业这一长期困扰中国的问题将会得到缓解。作为两年后将走上社会,面临就业问题的高校大学生,我们应当密切地关注国家乃至世界的失业问题,更应当从现在起,根据社会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适时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为将来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国失业现状分析》——王波

10.大学生就业率下降原因分析报告 篇十

1、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从大学生自身方面来讲又占这些原因中的多少呢?这是我们本次研究最基本的目的。

2、了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后,提出改进方案,使我们自身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求职之路增加砝码。

3、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已不单影响大学生自己,这一问题已慢慢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4、大学生就业难自然会有其自身问题的影响,我们从这些问题中也可以反映当今教育体系中不合理的部分,改革教育体系,使学生能更好的受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

调查的意义:

1、我们的调查对于大学生特别是即将踏上求职之路的大学生还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使他们在走出校园的那一刻起迅速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2、对于社会来讲,这一问题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急需一个解决方案的提出,而我们的调研正是针对这一问题从大学生自身出发提出的一个解决办法,毕竟社会不会因为大学生的连年增加就降低对于人才需要的标准和要求,那么只有从大学生自身方面找原因了。我们相信没有人会认为中国已经发展到了不再需要人才的程度,大学生只要知道了怎样提高和完善自己还是有就业机会的而我们的调研也正是为了这一问题而寻找答案,伴随着问题的解决社会的发展自然也会更健康、有序和稳定。

3、最后是教育意义:大学生是教育出来的,大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教育自然逃不了干系。我们的调研就具体提出了对教育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意见及建设加强教育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教育关起门来搞是没有前途也是没有意义的只有适应社会的教育才是学生们真正需要的教育。调查的价值:

1、使大学生能更好的给自己定位,使大学生活过得有意义。毕业后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2、社会更好的发展,学习与工作结合,促进社会的发展。

3、使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为社会做贡献。调查的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在我们调查的大学生中,有一半来自乡村和城镇,另一般半来自城市,35、17%的学生是干部,调查显示,绝大部分(92、86%)的人没有仔细而有条理地规划过自己的就业目标。国营企业是他们的首选目标,只有不到0、1%的学生愿意在毕业之后选择自主创业。在我们调查的大学生中,普遍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应变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但竞争能力和团队精神稍显缺乏。针对就业难这一现实他们仍希望工作能一步到位,不太愿意接受“先就业,后择业”这一新观念,大多数人(62、29%)的人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方面的信息不是很了解。在自身事实方面,大多数人表示,他们参加过关于就业方面的相关培训,但只有少数人能够全部拿下这些证书。例如:只有39、97%的人通过了最近一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67、13%的人认为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不够扎实。85、2%的.人承认自己不能经常去自习。通过访谈调查,我们也了解到大学生的自身的素质和形象以及表达能力在就业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从以上所收集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自身因素在很到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率。

结论与讨论:

根据上述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将影响大学生就业率的自身因素分为四种:

(一)知识方面:

在校期间,虽然绝大多数人参加过或有打算参加与考证有关的培训和考试,但通过率较低(仅以最近一次全国计算机考试为例,天津师范大学参加考试的通过率仅有39、97%),还有一些含金量更高的考试(如英语专业八级)通过率就更低,进而影响了大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

67、1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不够扎实,这直接影响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的程度;加之,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导致就业率下降。

85、21%的大学生承认自己不能坚持经常去自习,自主学习能力下降。只有在临近考试时自习出勤率才有所上升,这直接导致大学生学习风气不浓,学习态度不端正,影响学习质量,导致硬件就业竞争力不高,就业率下降。

新形势下的人才标准一改过去单靠文凭或职称来认定人才的普遍做法,提出了把品德、知识、能力与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调查表明,用人单位最看重大学生的素质中前5个指标分别是: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学习意愿高、可塑性强;沟通协调能力;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

由此可见,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毕业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所谓合理,是指毕业生所拥有的各类知识的比例要恰当,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要兼顾并重。建立起既博又专,文理兼修的复合型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社会灵活多变的需要。仅仅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更要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如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学能力、运用外语和电脑等现代技术的能力等,只有具备全面的综合能力,才能把所学知识很好地在实践中应用,并在实践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事实也一再证明,就业过程中,拥有各种证书,综合能力强的学生总是倍受青睐。部分毕业生出于多种原因自身素质难以符合工作的要求,难怪相当多的用人单位以应届毕业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较差,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为人处事方面还存在种种缺陷为由,不要应届毕业生。

(二)能力方面: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的能力有竞争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这些正是当今社会求职者必须具备的能力,缺乏这些能力就会失去很多就业

大学生应该多参加集体活动,住集体宿舍。这样有利于锻炼他们的交际能力,学习如何相处与人友善。多读书,这样可以增广见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专业水平,拓展思维可能的话参加实践活动(例如打工)。现代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独立能力差,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办事能力,积累经验对以后参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三)就业观念:

大学期间就业目标不明确,绝大多数人没有明确规划过就业目标。大学生选择就业的公司类型比较单一,64、29%都选择国营企业,极少人选择自主创业,视野比较狭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率;

大学生往往愿意选择职业声望较高的职业,重视其职业地位上获得的评价和社会认可,缺乏职业平等和吃苦耐劳的意识和精神,就业心态不够平和,从而导致就业率下降。大多数人期望工作能够一步到位,不能很好接受先就业,后择业这一全新观念。择业观是大学毕业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上的反映,它直接影响和决定择业行为的产生和结果。

一是在价值主体上个人取向增强。受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影响,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追求上社会价值观淡化,他们更多地看重职业的个人价值,很少考虑职业的社会价值;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而很少考虑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结合。二是在价值目标上注重经济价值,功利主义较突出。毕业生在择业时,把经济收入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对未来专业知识的发挥却看得较轻。三是在地域及单位的选择上,就业观较陈旧。比如奉行“稳定高于一切”,看中的是单位姓“公”还是姓“私”,或单位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普遍向往经济发达地区,追求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不愿去老少边穷地区、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这加剧了艰苦贫困地区人才缺乏的状况。事实上,与前些年相比,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大环境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的人才已经相对饱和,而广袤的西部地区和基层却急需大量人才。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各种优惠政策的出台,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大发展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到最需要的地方成就一番事业。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新的积极的就业观念,即无论到哪里工作,只要能适应,只要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只要有利于自己成长,在哪里工作都一样。对年轻人来说,人生的路还很漫长,一次就业,并不是定终身。

(四)其他:

大多数人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方面的指导不太了解,没有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就业方面的资源;

11.城镇失业率分析 篇十一

[关趣词]有效需求;结构性失业:自愿失业

中图分类号:F8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283(2009)04-0043-02

1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极其严峻

全球的金融危机使我国2008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的同比经济增长速度为10.6%。而第二季度的增速比第一季度下滑0.5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则比第二季度下滑了1.1个百分点,经济下滑明显加速。

然而逐年增加的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与中国经济2008年增速放缓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近四年以来,中国大学毕业生从06年的413万。增长到了09年的611万。

美国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了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1%。

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难是本来就是近年来困扰我国的一个较为突出问题,而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所导致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给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更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大学生目前的就业形势极其严峻。

2我国大学生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西方关于失业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派。而西方失业理论真正开始和形成于本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时期。目前,西方很多经济学派已经形成了自己相对完善、自成体系的失业理论,如凯恩斯学派、货币学派、发展经济学派等。本文主要以西方失业理论来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失业的原因。

目前在大学生的失业类型主要分为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两种。

2.1由全球金融危机所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是目前导致大学生非自愿失业的主要原因凯恩斯失业理论的基础是有效需求原理。凯恩斯所谓的“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状态的社会总需求。凯恩斯认为,“非自愿失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主要与经济社会中的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有关。金融危机导致了中国有效需求不足,具体表现在消费不足、投资不足和出口不足三个方面。

由世界十大市场研究公司之一华通明略(Milliard Brown-ACSR)和数据解决方案公司Lightspeed Research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78%的中国消费者表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缩减了家庭的消费与投资,具体表现在:一是大幅度减少家庭的弹性消费,对于可消费可不消费暂缓消费;二是大幅度降低消费标准,尽可能购买价格低廉的替代品消赞;三是抑制了各类信用消费,其中对住房信用消费的减少影响尤为明显。四是大幅度降低风险性投资比例,把钱主要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减少股票类投资或房地产投资等。

在此次金融风暴中,由于投资收益率的降低以及对未来投资预期的不佳,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以及投资规模均有所减少。具体表现在:一是为刚氐负债或改善流动性。减缓扩大生产或经营规模,压缩固定资产或技术改造方面的投资;二是尽量减少原材料库存,以减少流动资金占用;三是降价倾销库存产品,以加速流动资金回笼;四是减少生产或经营规模,以提高企业危机经营时期的稳健性。

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增速前高后低,“人世”7年来增长速度首次低于20%。其中出口14285.5亿美元,增长17.2%,回落8.5个百分点。

由表(2)分析可以得出: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所导致的美国消费能力的下降给中国带来直接的影响就是表现为出口需求的减少,尤其是对美出口的减少。2007年我国对美出口增幅出现了快速下跌,跌幅高达10.5个百分点,2008年继续下跌,跌至8.4个百分点。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扩散和石油价格持续高涨,其他国家的经济也纷纷下滑。2008我国对其他主要地区和国家的出口也出现了全面快速下滑的局面。一般讲,中国外贸出口每波动1个百分点,将影响中国18万到20万人的就业。

凯恩斯认为失业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商品滞销;存货充实,引起生产缩减;解雇工人,造成失业。

顾海良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应该说主要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也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有一些因素在以往可能处在主要的位置,但是在今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出现,这些都退居次要,使金融危机变成一种主要的问题。今年的就业形势是整个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因为经济危机的原因,所以劳动力需求大量减缩。引起劳动力就业的困难。

2.2由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落后所导致的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现象长期存在后凯恩新主流派托宾、杜生贝等人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结构性失业问题,他们对结构性失业的研究已形成了流派,并形成了一些共识。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要求劳动力的流动能迅速适应这些变动。但由于劳动力有其一时难以改变的观念结构、知识结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很难适应经济结构的这种变动,从而产生的失业就是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表现为“失业与空位”并存的状况。笔者认为,自从大学生就业准成为困扰我国的—个较为突出问题以来。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现象就一直存在,且尤为突出。

在中国,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高层次教育人才以及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增加,更加注重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的应用能力。大量过时职业被淘汰,新型职业不断-产生,而一些高校在扩招的同时,未能针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时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衔接起来,存在盲目追求热门专业的现象,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从而导致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员工。一方面大学生失业的现象。

昊江认为高校扩招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反映了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还没有很好进行对接。所以要解决“今天有生源。明天没就业”的矛盾。从根本上来说。要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

(3)由于大学生就业地区选择过于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而导致的自愿失业

发展经济学派刘易斯、弗景汉和拉尼斯主要探讨了二元结构发展模式下的失业问题。所谓二元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由两个不同的经济部门组成:一是传统农业部门,二是现代工业部门。刘易斯等人认为。传统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很低,边际劳动生产率甚至为零或负数,这里有大量的非公开性失业,而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其相对较高的工资水平可以吸引传统农业部门劳动力的转移。

在分析我国大学生的失业问题中,二元结构理论主要表现在城乡二元结构、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二元结构的划分上。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个最大问题就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别巨大。托达罗模型中,短期内乡-城人口流动规模是城乡收入差异净值的增函数,即城乡收入差异净值越大,从农村向城市流人的人口就越多。

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到了大学生对就业地区的选择。很多大学生将发达地区或大中型城市作为就业的首先目标。主要原因:一是这些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享有的社会保障范围和程度要高以外,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二是这些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或小城市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也是吸引大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经过多年的吸纳,发达地区或大中型城市的人才已经相对饱和,有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人才高消费现象。结果导致一些大学生出现宁可在大城市失业,也不愿意去小城市或农村就业的“自愿失业”的现象。

3解决我国生就业问题的措施建议

3.1金融危机下保经济增长是目前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

200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09年经济工作最终定调。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保增长、促就业”成为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议题。赖德胜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要首先保证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增长了,才可以创造就业岗位,才可以扩大对大学生需求的规模。

为了抵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以及就业的冲击,我国已经陆续出台了多项宏观经济政策以刺激内需,以此来拉动经济增长。中央政府在2008年11月份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十项措施中多项措施都与政府加大投资有关。国家投资力度的加大会对民间投资产生激励作用,并带动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十项措施中还专门有一项政策强调要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依托对投资和消费推动的十项措施,为我国2009年GDP增长保持在8%以上的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而经济的稳定增长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

3.2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应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相适应

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必须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但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很难及时跟上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社会需求永远走在专业设置前头。

那么这就需要,一方面中国有关的教育管理部门或高等教育的研究结构能够根据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动态以及趋势,调查和研究企业人才需求的相关数据及其变化情况,分析并预测出中国劳动力市场上未来5年内的人才需求,以科学引导高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

另一方面,高校要与企业积极合作,充分创造条件,使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有大量的时间和机会与企业以及各地方的人才交流市场接触,并让其直接了解和感受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从而正确定位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3.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缩小收入差别,鼓励并吸引大学生到中西部就业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区域收入差距过大,使大学生对发达地区就业过度偏好。因此,要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解决区域差别所产生的自愿性失业。

我国已充分重视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部崛起的部署,东北老基地的振兴,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其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8年11月15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更是显示,“长三角”和“京津一环渤海”成为投资资金最为青睐的地区,同时在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的背景下,企业投资有向中西部转移迹象。调查还显示。东部地区企业计划“增加”投资的比“减少”的仅多21.9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地区企业分别为37.4%、36.4%,表明企业投资有向中西部转移迹象。

上一篇:学生考试诚信承诺书下一篇:介绍云南晋宁县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