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十法(精选14篇)
1.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十法 篇一
凑十法的初步认识
郫县实验学校 张万波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P96。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有两个重要的知识基础,一是学生学习了10的分解组成,知道9、8、7和几凑成10;二是学习了10加几等于十几的计算方法。利用这两个基础,将9加几(8加几,7加几等)利用凑十法转化成10加几,从而解决新问题。学生分析:
学生百分之六十已经会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只是熟练程度不够,方法不当,例如还有很多数手指头的,少部分孩子完全不会,两级分化比较严重。我打算利用交流分享让知道的孩子来讲述算理,通过演示、操作,叙述,让不同程度的孩子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学设计:
凑十法不仅是进位加法的重要计算方法,更是小学数学学习中凑整思想的第一次体现,所以,凑十法的学习非常重要,必须让学生从多样化中感受到它的优越性并掌握凑的方法。本课时我打算启用大量素材(观察、操作)让学生感受凑整的优越性,形成深刻印象。
建立十的模型对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都有好处,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是目前孩子们很缺乏的,所以我打算用大量的素材(观察、操作)进行训练,形成深刻印象。对于抽象思考任务,更多放在下一课时。
教材把9加几、8加几、7加几等分开来讲,我觉得这样的编排对掌握算法很有好处,各个击破,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但是我认为这样的“太容易”会削弱学生的思维活动。只有当他们发现凑十法可以解决不同的进位加问题,才会从内心欣然接受;只有从不同的分解当中才能归纳出凑十法关键:根据要凑十的对象从另一个数中分出相应的数来凑十。
本课时是对凑十法的整体感受。下一课时进行熟练化和抽象思考任务。教学目标:
1、建立凑十法中“十”的模型。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知道如何凑十。
2、经历知识转化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方法。
3、体会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想。教学重点: 掌握凑十法。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完整叙述思维过程。教学用具:
学具盒、2行5列的大表格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加几。为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奠定基础。
1、师出示课件卡片: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0加几的加法,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子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小猴子),有没有信心?请看大屏幕: 10+1=()10+7=()10+3=()10+8=()
10+5=()10+6=()10+2=()10+4=()10+9=()
2、小结:10加几等于十几。
二、看盒子说数。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将盒子建成10的模型(类似于正负数的模型是温度计,小数的模型是价格标签)。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小猴要送大家一个礼物,(出示空盒子)这个盒子非常神奇,能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想知道它的秘密吗?
1、先来仔细观察一下:一共有几个格子?
2、如果每格装一个菠萝,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3、出示9个菠萝图:现在有几个菠萝?怎么知道的?
4、出示8个、7个菠萝图,提问同上,感受8加2和7加3的模型。
5、出示10个菠萝图,问答后小结:装满就正好是10个。
三、小动物们的问题。体会凑十的优越性,初步感受凑十需要从一个数里分出一部分和另一个数组成10。
1、小猴的桃子,9+3。引出凑十法,从多样化中初步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1)出示10个格子的盒子装有9个桃子,盒子外面有3个。师背景叙述:爱劳动的小猴帮妈妈摘桃子,昨天摘了一些放到盒子里,看一看是几个?(9个)今天又摘了几个?(3个)。
(2)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提一个数学问题)?(两天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3)你知道吗?怎么知道的?
可能出现点数、接着数和凑十法,对于前两种请学生上黑板演示一遍即可,凑十法做重点分析。
教师对凑十法的引导语:从外面拿一个放进去装满正好是10个(板书10),10加剩下的2等于12。
启发其它孩子理解,提问:听明白他的想法了吗?谁来再说说?/一样想法的请举手,再来说说。
引导其它孩子评价,教师定性评价语:不仅快,而且一眼就看出一共是12个。(4)教师在课件上圈出盒子,小结:将盒子装满凑齐10个,加上盒子外面剩的2,一眼就看出是12,又快又简便。这真是一个有魔力的盒子,只要你将它喂饱(装满)它就告诉你答案。
2、小乌龟的苹果,9+5。继续感受凑十的优越性。步骤同上,略简。
3、小兔子的萝卜,8+5。继续感受凑十的优越性。感受凑十的关键:根据凑十对象的不同分出相应的数来凑十。
步骤同上,追加一个问题:这个10是怎么凑出来的?
4、小孔雀的草莓,7+5。继续感受凑十的优越性。感受凑十的关键。步骤同上。
5、教师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了数数和凑十的方法进行计算,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结语:凑十是一种简便快捷的计算方法。(课件揭示课题)
四、小羊图。凑十法的学习。
1、说图意。师:说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
2、提问。
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3、列式。
要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小羊”用什么方法(加法还是减法)进行计算?几加几?(板书:9+7=)
4、计算。
(1)怎么计算?先用学具摆一摆。
请在盒子里摆9个学具代表左边的9只小羊,盒子外面摆7个学具代表右边的7只小羊。
一共有多少只小羊,怎么算的?自己小声说一说。(2)汇报,完成凑十过程图。
学生可能汇报:从7里面拿一个进去凑成10,10加6等于16。(教师板书过程)教师引导提问:为什么拿1不拿2?(因为9加1等于10,所以只需要拿一个)。谁再来说说?教师根据过程图引导叙述:因为9加1等于10,所以把7分成1和6,9加1等于10,10加6等于16。(3)教师小结语:
四、糖果图。巩固凑十法。步骤同上 教师小结
五、蚂蚁图。脱离实物进行凑十。
1、说图意、提问、列式。
2、说计算过程。提问:怎么凑十?
3、教师小结:
六、全课小结
2.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十法 篇二
1.浏览阅读法。就是通过浏览课外读物, 了解要写的什么事、什么人。这种方法适合初读课外读物时采用。比如读《水浒》就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特别是通过与众多草莽英雄的不同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 鲜明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其中尤以林冲、鲁智深、武松、吴用、李逵、宋江等人最具神采。
2.疏通阅读法。就是在阅读时, 疏通字、词, 把握课外读物的内容。
3.批划阅读法。就是在疏通阅读的基础上, 边读边准确地批划出有关内容、疑难问题和学生觉得好的佳词妙句。当读《荷马史诗》之《伊利亚特》 时, 就可勾划出佳句“我的生命是不能贱卖的, 我宁可战斗而死去, 不要走上不光荣的结局, 让显赫的功勋传到来世”, 并且让学生学着对句子进行文字赏析。
4.摘录阅读法。就是在阅读的时候一边读一边摘录学生所需的有关内容。
5.查找阅读法。就是在阅读时利用工具书, 查找阅读中碰到的字、词、句、篇方面的疑难问题, 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6.询问阅读法。就是在阅读中碰到疑难问题时, 通过询问别人解决问题。
7.整体阅读法。就是在阅读中通过始终从整体出发理解字、词、句、篇, 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读莫泊桑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中《我的叔叔于勒》, 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 展开曲折的情节, 可以从多种角度梳理一下文章的情节结构。1原因—结果 (逻辑) , 2期待—破灭 (心理) , 3开端—发展—高潮 (情节发展) , 4悬念—结局 (技巧) 。从而提示文章的主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8.图画阅读法。就是在阅读时一边读一边通过想象来构思图景, 加深理解。
9.疑问阅读法。就是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带着问题读书。
10.回避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课外读物碰到了问题, 经过努力还不能解决, 暂时避而不读, 经过深入学习后逐步理解。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另王粲的《英雄记抄》说, 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说读书, “三人务于精熟, 而亮独观其大略”。因此观其大略的人, 往往知识更广泛, 了解问题更全面, 讲的便是这样的阅读技巧。
11.读演阅读法。就是在阅读中根据课外读物内容, 边读边表演, 以加深对其内容的理解。
12.评议阅读法。就是在阅读中通过评议课外读物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读懂它。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他创作的长诗《神曲》, 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就可从“文艺复兴就是意大利人不满意当时教会对文化的控制, 重新学习和宣扬古找希腊、罗马文化, 实际上就是复古”。和“文艺复兴是那些对教会不满的先进人物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名, 开创新文化、新思想的运动”两方面进行评议。
13.联系阅读法。就是在阅读时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知识。
14.比较阅读法。一是把两篇或两篇以上的课外读物对照比较学习;二是在一篇课外读物的内容上的比较学习。当读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人物的作品时, 就可以从人物、国别、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以画表格的形式, 把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的作品进行比较、对照, 从而形象直观地体现出来。
15.变序阅读法。就是在阅读时不按照课外读物叙述的顺序, 直接从其重点部分开始学习。
16.提要阅读法。就是在阅读时把课外读物的要点提炼出来学习。
17、冷热阅读法。就是阅读时, 叙事性的课外读物要热读, 即动感情、带情绪地读;而说理性的课外读物要冷看, 从思想从逻辑上推敲。
18.学用阅读法。就是在阅读时学点什么, 马上就运用。这种方法强调实践, 通过实践加深理解。读《阿基米德的故事》, 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 我将撬动整个地球。”那么这句话反映了阿基米德看到了杠杆原理产生的力量是巨大无穷的。读后通过做物理杠杆实验探究, 从而就可说明科学能够改变世界的面貌,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19.“放射式”阅读法。就是在阅读时, 以精读过的课外读物为出发点, 带读一连串与此类似的课外读物。
20.联想阅读法。就是在阅读中把课外读物所写的景象、人物、情节联想出来, 加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
3.语文课堂教学激趣“十法” 篇三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兴趣 激趣
对于语文课,许多学生往往提不起多大興趣,说它犹如一潭死水。究其原因,除了教材的不灵活外,还和和教师的教法有很大关系。激趣,顾名思义,即是激动兴趣。蔡元培说过:“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而学得就十分积极主动,也很有成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必须有高涨的热情,对教材有深入的钻研,对相关的知识娴熟于心。其次要充分了解学生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怎样才使他们乐于接受等。最后关键是方法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以情感激趣
语文是一门通过抽象文字来表情达意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语言具有情感性。试想,如果一位教师面无表情,语气呆滞,平淡地朗诵《周总理啊!你在哪里》时,又如何能使学生动情呢?富于感情的语言,不仅使学生易于理解的接受知识,还会使他们心灵受震动,情绪深受感染。如《海燕》是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散文诗,我范读这篇课文时,就用充满激情的朗诵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仿佛看到海燕与风暴搏斗的雄姿,体会到革命先驱者的英勇无畏。那些充满激情的语言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老师朗读起课文。
二、以提问激趣
悬念,能使人们产生心理追踪,诱导人们兴致勃勃地猜测,去期待,乃至欲罢不能,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因此,用提问来处理说理性较强的文章,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个人与集体》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个人与集体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必然认真阅读原文,寻找答案。在学生阅读完后教师稍微加以点拨,全文的主旨及结构就已经迎刃而解了。不单开始讲解课文时要给学生提问题,设悬念,在讲课过程中,更要注意以小悬念来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教师讲课过程中这样巧妙的启发、诱导,不仅通过思考活动维持着学生的兴趣,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以故事激趣
有一些课文,很难找到兴趣的激发点,我就通过一些相关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这课中我就讲述了关于作者笔名由来的故事:作者原名蒋海澄,他在一次投宿旅馆登记时,刚写上姓“蒋”,就立刻被旅馆老板讥笑他是蒋光头的同党,他一气之下,在“蒋”字上打了一个大大的“×”,于是 “蒋”字就变成“艾”字,他再根据海澄之意取“青”,于是“蒋海澄”就变成了“艾青”。通过这个故事,既使学生深刻记住了作者的原名和笔名,又使学生认识到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深刻憎恨的思想感情。
四、以幽默激趣
为什么有的教师上课学生昏昏欲睡,而有的教师上课笑声不绝于耳,气氛相当活跃呢?原因主要是是否运用了幽默这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生活中不能缺少幽默,课堂上更不能缺少幽默。幽默能使学生在一种轻松谐和的气氛中更深刻地加强记忆,使大脑在愉快中接受信息。如吉姆对新闻的注释:一条狗咬了人不是新闻,一个人咬了狗就要成新闻了。这句话幽默地概括了新闻的特点。不管怎么说,和一个幽默的人相处在一起,那是一种无比的幸福,如果能拥有幽默感,那简直是一笔无价的财富。因此教师要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培养一颗博大温暖的心灵,培养一种热爱生活的渴望和拥抱生活的勇气。
五、以演示激趣
“演示”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示有关实物及其他直观教具,或者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如在教《梁生宝买稻种》时,讲到“细节描写”这个个问题时,可先让学生从“他打着饱嗝儿”到“付了汤面钱”这段描写细节的文字中找出七个动词,然后教师拿出红手绢、别针、钱等边说边演示,并问“这一系列的动作表现了梁宝生什么样的思想品质”。通过几个演示动作(无声语言),诱导学生的眼、脑同时活动,并在教师的总结之后,让学生继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适当的演示效果是惊人的。
六、以见闻激趣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天文地理、阴阳五行无所不包。在中学语文课本里,有许多描述名山大川的风景,陈述风土人情的文章。在学习这类文章时,教师可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以真实的见闻来提起学生的兴趣。我在讲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就结合自己登上岳阳楼的所见所感来讲述。其它的例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等,都可结合教师的真实感受来提引。还有一些科技说明文,也可结合教师本身的知识来加以阐释。教师的提引,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加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饱览祖国山河的欲望或探索知识的兴趣。
七、以活动激趣
语文课不应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形式,还必须想出许多有益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描写方法时,可让四组同学选出各自的代表,分别上台表演四个假想的片断,然后看哪个组表演得较好,再让学生将这个场面描写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锻炼了学生的想像力、观察力。除此之外,语文课堂上还可搞辩论赛、演讲赛、书法比赛、朗诵比赛等,这些活动,都有效地刺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的水平。
八、以比喻激趣
语文科有一些理论上的东西,尽九牛二虎之力也难以解释得明白,这时就需运用比喻这种手段了。比喻可使语言形象生动,可化“腐朽”为神奇。有人问培根:“为什么古代唯心主义者著作能完整地流传于世,而唯物主义者的著作却散失净尽?”培根深思了一会,回答道:“原因很简单。历史之船翻了,贵重的货物都沉到海底,而空木桶却在海面上。”这一回答非常形象、简洁、鲜明而深刻地表达了他的见解。我在讲解单纯词与合成词区别时,就形象地把单纯词的两个字比喻成两位恋人,难分难舍,一分就失去了爱情存在的意义,使学生形象地体会单纯词是单个语素构成,而语素是构成词的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这个抽象的概念。
九、以图激趣
4.话题作文构思十法 篇四
高州市大井第一中学 邹东凤
构思是动笔写作之前,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总体设计,其中内容方面的主要任务是立意和选材,形式方面的任务主要是明体(明确写作的体式)和布局。好文章离不开新巧的构思。下面介绍几种话题作文的构思方法:
一、片断组合式构思
片断组合,是指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生动的典型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的片断组合成文来表现一个主题的构思方法。用这种方法构思的记人、叙事、写景的文章,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运用片断组合的构思法需要注意的是:
A、所组合的片断的形式要统一:或者是人物形象的一系列片断组合,或者是事件的一系列片断组合,或者是景物的一系列片断组合等。
B、片断本身的叙述必须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
例如:广东省2011年中考作文 前行是脚步的积累,成长是不断前行的过程。前行的路上,有风景、梦想,有期盼、关爱,有欢笑、痛苦;前行离不开目标、坚持„„一路前行,你有过怎样的经历和体验?前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自拟一个包含“前行”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一路前行,有爱相随
一路前行,踏过春夏秋冬的肩膀,都有爱相随。母爱•幸福
毕业考试快到了,我每天都会复习到夜深。大橘黄色的灯光下,我在静静地思考着,每当回过神来,都会发现桌上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上面还贴着一张纸,清晰地写着:女儿,喝了牛奶再睡,别太晚睡!简单的几个字,却道出母亲心中那份默默的关爱,那张纸虽然悄无声色,却让我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
夜深,我竟被冻醒,正想拥被而睡,房门却“吱”的一声被打开了,母亲悄无声色地走了过来,我假装熟睡,母亲轻轻地给我盖上了被子,顿时间一股暖流漫遍我全身,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被温暖着。母亲啊!您的关爱,是我一路前行的幸福,永恒的幸福。
父爱•感动
夏天的天气说变就变,瞬间天空便乌云密布,紧接着一道闪电划破天空,接着震耳欲聋的雷声响彻云霄。那倾盆大雨便从天而降,天地间顿时形成了硕大无比的雨帘。世事就是那么不尽人意。放学铃声偏偏在这个时候响了起来,没带雨伞的我望着窗外的大雨,苦恼着,心想:只好等雨势减弱才回家吧!不知过了多久,雨还是没有减弱的意思,望了望手表,时间不早,只好硬着头皮冲进行了雨帘。
来到校门,我隐隐约约地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我惊讶得大呼:“是父亲!”我飞快地跑了过去,只见父亲穿着蓝色的雨衣,在雨中高大地伫立着,他那双破旧的水鞋沾满了污泥。他看见了我,脸上露出久违的灿烂的笑容,那饱经风霜的脸显得那么慈祥,那深邃的目光折射出盼望的光芒,我看着父亲,我心里百感交织,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因为父亲生病了,而他却„„ 父亲啊!您的伟大,是我一路前行的源泉,勇往直前的动力。
友爱•温暖
朋友,是我生活中温暧的阳光,在我有困难时,给我动力,给我鼓励;在我成功时,露出笑脸,为我高兴。一路前行,给我快乐与温暧。三年光阴,我会永远记住那温暖的点点滴滴。朋友啊!你的友爱,是我一路前行的勇气,鼓励着我奋勇前行。
一路前行,我都有爱相随。
二、巧合式构思。
常言道:无巧不成书。精巧的构思,巧合的情节,可以营造出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别有洞天”式作文。有位学生据此写了一篇习作《我和书的故事》。文中讲一个穷孩的自己很想得到一本高尔基的《童年》。为此,他参加了作文竞赛,他胜了„„“发奖后,我抱紧书,兴奋地回到家,第一个告诉妈妈,妈妈终于露出了很久不见的笑容,然后她也给我一包礼物,当我打开一看,也是一本《童年》,不由得怔住了。妈妈像明白我的心事似地对我说:“我怕你得不到这本书太失望„„”很显然,这篇习作反其意而用之,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三、问答式构思。
某地模拟中考以“少年心事或心情”为话题作文,一同学拟题“关于长大的问答”,打破传统作文的写作模式,紧扣“少年心事”是什么这一中心话题,采用“镜子里的我”与“镜子外的我”一问一答的方式,从多个层面剖析了自己成长的真实感觉。“问答法”还包括另外一种特殊的构思形式“答题法”,即借用数学答题的形式结构文章,要求以“生命”为话题作文,一考生自拟题目“生命的意义”,文章主体部分由“已知”、“求证”、“证明”、“解答”四部分组成,以这种求解几何证明题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意义”的认识,文章的主题“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通过这一新颖别致的形式表现得深刻而又巧妙。
四、复合式构思
是指将话题所包括的意义相对的两类写作对象糅合在一起进行构思。以杭州市中考话题作文“风景”为例,从写作对象的类别上看,“风景”分“自然风景”和“社会(人文)风景”两大类;从立意的深浅度上分析,“风景”明显存在着这样三个由浅入深的层次:(1)纯自然风景;(2)纯社会风景;(3)自然风景与社会风景水乳交融、交相辉映的复合风景。写作这一话题,若单纯写自然风景,立意不高;若单纯写社会(人文)风景,缺乏映衬。如果考生运用复合式构思法,将自然风景和社会(人文)风景复合、融会在一块进行构思,往往能丰厚文章的思想内容、提升文章的立意高度。一考生在题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论‘和谐美’的作文中,正是因为恰当地运用了这一构思方法,以饱蘸情感的笔触,讴歌自然风景与社会(人文)风景和谐共生的状态,得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世间有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它的名字叫‘和谐’的结论,从几万余份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满分。
五、象征式构思。
有些话题,如“桥”、“路”、“网”等,都既有实在含义,又有象征意义。构思时从其象征意义出发,发掘话题的深层含义,就是象征式构思。如“桥”,不仅指实物桥,又可指心灵的纽带—感情之桥、“商桥”、“信息之桥”等;“路”可指信息人生之路、求学之路、竞争之路、改革之路;“网”指实物网,也指交际网、人生网、人情网、心网等。
六、比拟式构思。
拟式构思,常常使作文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入题,既新颖又形象。如以“母爱”为话题的“母爱如一条河”“母爱如佛”“父爱如山”;以“书”为话题的“书的滋味” “书的色彩”“生活是一本书”都不失为一个独特的立意。拟人式构思的“过程与结果的对话”“规则的遭遇”等也都是较为独特的构思。
七、模仿式构思。
模仿短剧、新闻稿、实验报告、说明书、辩论辞、BBS等的形式外壳,灌装话题作文的思想琼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地为考生所采用的一种新的构思方法。如河北省中考作文考场上,一考生根据命题者提供的话题材料,独运匠思,大胆地将化学实验移植到探索他人优点的话题中,克隆“化学实验报告”的形式,自拟文题“借你一双慧眼关于‘他人优点’的实验报告”作文。文章严格按照“实验报告”的体例安排结构,“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方程式”、“实验总结”、“实验时间”、“后记”诸要素毕备,而且整个实验合乎实验步骤和要求。又如北京市中考话题作文“开端”,一考生克隆“快板书”的形式,运用快板这种表演形式的特定语言,记叙自己学快板的经历,“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谈,谈一谈我学快板的开端故事吧!”整篇文章叙述生动,有声有色;语言诙谐,妙趣横生。
八、荒诞式构思
荒诞式构思,最大的特点在于以看似荒诞的构思,巧妙地揭示文章的主题。如中考作文阅卷室内,一篇题为“窗外的美好生活某在押贪官自夸词”的文章令阅卷老师眼睛一亮。这是一篇颇有杂文特色的考场作文,文章紧扣“窗外的美好生活”的文题,以“某在押贪官自夸”的口吻进行叙述,真实地再现了身陷囹圄的在押贪官昔日风光无限、炙手可热、索贿受贿、糜烂奢侈的生活场景。文章看似荒诞不经,却以炉火纯青的讽刺艺术,无情地撕下了身上的画皮。又如某校模拟中考要求以“邂逅”为话题作文,一学生拟题“与苏东坡在杭州邂逅”。这篇文章的中心是赞美杭州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然而并没有对杭州的繁荣进行正面的描述,而是写杭州市老市长苏东坡几百年后重游杭州时竟然迷路了,通过东坡居士与“我”的对话,反映杭州的古今巨变。故事显然是荒诞的,但我们不得不佩服小构思的灵巧。
九、串珠式构思
串珠式构思,是将若干个内容上紧密关联而角度不同的生活或情感片段,组合缀连成文,以“有个好心情”为话题作文,一考生拟题“歌声连连串”,颇具创意地以《相信自己》、《真心英雄》、《水手》等三首歌的歌名分别作为文章的小标题,将三个不同的情感片段缀连成文,言简意赅地揭示了“获得好心情”的三个“秘诀”,构思独特,结构新颖。“蒙太奇法”是“串珠法”的一个特例。所谓“蒙太奇法”,就是将几个相关或看似不相关却有着内在联系的生活镜头组合在一起,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主题的一种写法。如浙江省某课改实验区中考以“乐在其中”为话题作文,一篇拟题为“快乐幸福原来如此简单”的考场作文,采用的就是这种“蒙太奇”构思法。该文撷取了三个雨中的小镜头:喝豆浆的阿姨扶起滑倒的背着大书包的小男孩、年轻的妈妈艰难地推着后坐上的女儿在人群中穿行、一位五十多岁的农民高兴地吩咐儿子给家里打电话询问家里有没有下雨,通过镜头与镜头的衔接,表现了“快乐幸福原来如此简单”的主题。
十、问答式构思
某地模拟中考以“少年心事或心情”为话题作文,一同学拟题“关于长大的问答”,打破传统作文的写作模式,紧扣“少年心事”是什么这一中心话题,采用“镜子里的我”与“镜子外的我”一问一答的方式,从多个层面剖析了自己成长的真实感觉。“问答法”还包括另外一种特殊的构思形式“答题法”,即借用数学答题的形式结构文章。如重庆市中考要求以“生命”为话题作文,一考生自拟题目“生命的意义”,文章主体部分由“已知”、“求证”、“证明”、“解答”四部分组成,以这种求解几何证明题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意义”的认识,文章的主题“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通过这一新颖别致的形式表现得深刻而又巧妙。
5.关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篇五
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也在不断进步与发展。但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却面临一些问题,大部分高中作文教学存在课时较少、安排形式单一,语文教师一般都是在课上给出题目,让学生自己发挥自己去写,忽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不是拼就是抄,很难体现出自身的真实情感。这些问题降低了作文教学的效率,影响了作文教学的发展。如何在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指导下,进一步发展好作文教学,并构建一种作文教学新模式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思考、探索的问题。
一、现阶段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1.缺乏思维的培养
在小学阶段,老师就开始教写作文,但因为受年龄限制,视野也比较狭窄,小学生根本写不出如行云流水的高质量作文。到了初中,教师在作文教学上依然坚持传统路线,到了高中以后,很多学生还是写不出那种有味道的作文。在高中存在作文两极分化现象,一部分学生能对一些名言、成语做到记忆入心,倒背如流,并且在作文中能很好地运用,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死记硬背,但过后还是忘记,当然就写不出那种华丽的文章。这就存在一种作文思维问题,前者在平时就注意思维的培养,后者却只注重表面形式。思维来源平时的素材积累,有意者会写出好文章,无意者无思维,当然就写不出好文章来。
2.文章构思不清,缺乏感情
作文构思是完成作文中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将大脑中表象材科和平时积累素材有效组合成文章的过程,没有思路的文章犹如一具失去灵魂的空壳。这也是很多学生在不会写作文的真正原因所在。其次,作文也是需要情感投入的,是需要有感而发的,只有融入真实情感的文章才是成功的文章。当下有很多高中生都在教师的授意下死记硬背范文模板,虽然也能写出看似华美的文章,但给人的感觉往往空洞无味,华而无实,更谈不上感情。这部分学生会写作文,但不懂情感,只是完成任务而已,自然也就写不出优秀的文章。
3.作文教学模式方面
在现阶段,作文教学基本上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更注重教法,忽视学生的兴趣。目前的作文教学还基本上以布置习题为主。教师一般情况下都是给出命题,让学生根据命题来写作,最后教师进行点评。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这种只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的作文教学最终导致学生疲于应付,更谈不上听说、阅读能力的培养了。
二、相关对策探讨
1.生活素材的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在平时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生活,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在指导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方法,让他们独立思考,善于发现。要提醒学生注意生活中的细节,分清主次,要注意从一些细节中发掘出生活素材深层涵义,并上升到理性高度。本人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就注意让学生注重生活的细节,在布置作文之前尽可能地去指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比如写关于人的文章,可让学生先观察人的变化,观察一举一动,从中发现人的情绪变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有东西可写,并且在写的过程中有情感的迸发。
2.重视阅读
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指阅读语文课本中的一些经典范文,还包括阅读课本之外的报刊等。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多了,学生大脑中的文章素材才能越积越多,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写作文的情感,只要这点达到了,学生写作文才不至于无从下手,作文有效教学也不是什么难事了。本人在作文教学中就融入了这点,每个星期给学生一到两节课时间去阅读,这个时间段学生可以去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可以去学校图书馆阅读电子刊物和图报信息杂志,并要求他们做好笔记,摘抄其中的好词佳句,摘录议论文中的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并把一些感悟写出来,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素材才会越来越多,作文写作才能得心应手。
3.强化熟读与背诵
在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中,熟读与背诵至关重要,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在作文课上不仅要求学生熟读或背诵课文中的一些华丽段落,还要要求学生能将这些经典段落和语句做到融会贯通,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东西。这种方法看似笨拙,却在实践中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三、结语
在高中阶段,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学生多看、多读、多写,还要教会学生一些写作技巧,为文章添色,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当然,语文教师自身还要不断探索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让学生在高考作文中取得理想的分数。
6.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论文 篇六
首先,学生不能在作文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大话、假话和空话使得作文很难打动读者,更难以引起他人的共鸣;其次,由于学生的积累有限,在写作过程中往往语言枯燥乏味,没有创新能力,每一篇作文仿佛都是如出一辙,千篇 一律;最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不能准确把握立意的方向,导致作文含糊其辞,不够清晰明朗。
二、对策分析
1.创设教学情境,将作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师在进行语文作文训练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并将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样才能在写作过程中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观察和感悟写入作文之中,这样作文才会显得生动而且充实,内容才会更加具体形象,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2.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当然,要想让学生的作文能力如此纯熟地应用于写作之中,就要在训练过程中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和理解,这样学生才能在写作过程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3.指导学生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7.高分作文结尾十法 篇七
一、点睛式结尾
这种结尾用凝练简洁的语句归纳总结,画龙点睛,揭示中心,点明文章主旨,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如2006年北京高考佳作《北京的符号》结尾——
故宫、白塔、世纪坛、长安街,这或许是北京的符号,隐藏在其后的,正是北京人承载责任与历史的心!家在北京,心在北京,留住历史的符号,创造未来的符号,正是每一位北京人的心愿。
寥寥数语,就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收尾自然而圆满。
再如2006年福建高考佳作《栽种你的最爱》结尾——
别人的自留地里有别人的芬芳,自己的心中固守独特的梦场,“田勇公益热线”也许让他人皆不理解,但那是你的最爱,你爱生命,你爱善良,你爱那拉一把的相助,于是,你在伊甸园里栽种了你的最爱,哪怕是世人的不解,旁人的冷讽,你却始终用心栽培着。
结尾干脆利落,点明题旨,强调“栽种你的最爱”的重要性,增强了论证力量,也增加了论证结构的完整性。
二、引用式结尾
用名言、俗语、警句、歌词、诗文结尾,收束有力,余音绕梁,使文章活泼而有文采。如2006年江苏高考佳作《作文恰如行路》结尾——
故而,作文当重创新,做人当有个性,走路当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用《西游记》的一句歌词结尾吧!“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以歌词结尾,生动活泼,耐人寻味。
再如2006年安徽高考佳作《读你,也读我》的结尾——
哈佛大学有句校训:“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你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与书籍为伴,让心灵在一次次的洗礼中得到升华。很多年之后,你会发现,你心灵的故乡是那么亲切和实在,你的人生是那么美好和纯洁!
引用校训总结全文,留给人意味深长的启迪。
三、问句式结尾
在文章结尾设置疑问,启发读者思考,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如2006年广东高考佳作《雕刻心中的天使》结尾——
孟子先生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在心中都有一位美丽的天使,每个人心中都有真善美的存在。我们为什么不努力把心中的天使雕刻出来,去改变这个日渐冷漠的世界,去让我们的世界,充满更多的爱与感动呢?
期待,天使从心灵展翅出现的一刻。那么,你雕刻出你心中的天使吗?
在结尾处设置了两处反问,发人深思,余韵悠长。
再如2006年浙江高考佳作《在征程中欣赏风景》的结尾——
慷当以慨,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你累了吗?让我们静静地坐下,喝一杯解忧的杜康。
两处设问,自问自答,有利于激疑促思,启发读者联想和探究,突出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
四、抒情式结尾
结尾抒情,表达作者的情感,表明观点、态度,拓宽意境,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2006年浙江高考佳作《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结尾:
让心灵沉浸在雨中吧,你会发现沉闷的生活其实到处洋溢着生机,灰暗的人生其实到处铺撒着美丽。
在这斜风细雨中栖息,洗去泪的苦涩,荡去新的忧郁,天空中没有留下雨的痕迹,飘洒的是涤净的心灵的气息。
在这斜风细雨中,迟些归去。
这个结尾,真切地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表达了拥抱生活的乐观情怀。再如2006年广东高考佳作《自己就是天使 》的结尾——
去西北,那是个神秘而迷人的念头,我怎么会让心荒芜呢?别担心,若干年后,当我从已经繁荣的那片土地回来时,我会用我心告诉你:曾经我是怎样用我的心灵来雕琢了一个精彩的自己,在那里,我将演绎一个让所有人惊叹的人生!
这个结尾,作者抒发的是在生活中磨练自己、改变自己的情感,情绪强烈,耐人寻味。
五、照应式结尾
结尾照应文题,或照应开头,前后呼应,血脉贯通,结构圆合。如2006年全国高考佳作《刻苦不等于成功》便是结尾照应开头的写法:
开头是——
一飞冲天,画出龙的轨迹。
结尾是——
龙的传人,画出了龙的轨迹。
都以“龙的轨迹”入句,首尾呼应,形成结构上的对称美,显得结构整齐完整,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
再如2006年浙江高考佳作《息者,生也 》则是结尾照应题目的写法:
息,让人重新获得生的动力,它是生命的营养补充剂;
息,让社会焕发新的容貌,它是国家富强的保障;
息,让一切归于平等,它是自然最美丽的生存状态。
息者,生也!
结尾点题,与文题照应,紧扣题目,点明论点,收束有力。
六、呼告式结尾
以呼告的方法结尾,对某人表达一种理想或愿望。这种结尾,感情充沛,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如2006年浙江高考佳作《夫子,请听我说 》的结尾:
夫子,让您的门生休息会儿吧。或寄情于山水,或纵情于天地,他对人生可能有更深的感悟。如您门生所说:“春服既成,与童子五六人,冠者六七人”沐浴那春光,岂不美哉?
这个结尾,似乎直接与孔子在交谈,既有亲切感,又有思辩性。
再如2006年福建高考佳作《我只要一条缝隙》的结尾:
爸爸妈妈,虽然你们听不到,但我还是要说:请留一点空白给我吧,让我选择我要走的路。我知道你们爱我,但是,爱从来不是用来束缚的。
请给我一条缝隙,请给我一点空白。我不是要像神灯的精灵那般逃逸,只是要做回我自己!
这个结尾,与其说是同父母的坦诚交流,倒不如说是个性张扬的独白,作者的思想观点都在此显露无遗,令人动情和思索。
七、比喻式结尾
采用比喻的修辞方式结尾,既形象生动,蕴含哲理,又文采飞扬,赏心悦目。如2006年安徽高考佳作《青山寂寂水澌澌 》的结尾:
生活是一部读不完的大书,历史就是一部百科全书,那其中的真谛需要我们用心去读,用心品味。
在这里,作者把生活和历史比成大书和百科全书,揭示全文“读”的主旨,含义深远。再如2006年广东高考佳作《最伟大的艺术家》的结尾:
其实,每一个母亲都是伟大的艺术家;使儿女成长,便是她们在雕琢心中的天使。
这个结尾,把母亲比成艺术家,将母亲培养孩子的过程,比成雕琢天使的过程,形象而传神地写出了母亲的伟大,这样的认识既切合题意,又不同凡响。
八、排比式结尾
即用排比的句式表达情感,照应文题,揭示主旨,突出中心,其优点是结构严密且语势强烈。如2006年全国高考佳作《舞动腾飞的翅膀》的结尾:
正是书海的无涯,丰富了平淡的生活,让世界蜕变得婀娜多姿。
正是知识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进程,让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
正是书籍,舞动了人类腾飞的翅膀!
排比语句,情感强烈,揭示了书的价值和作用,闪烁着理性的光芒。
再如2006年湖南高考佳作《谈意气》的结尾:
将意气之歌,在生命中唱响,唱出生命绚丽的华章;
将意气的帆,在生命中扬满,到中流击水,看时代风光;
将意气的剑,在生命中磨亮,劈荆斩棘,不怕前路漫漫,我自力创辉煌。
语句排比,气势磅礴,表达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决心,让人感受到昂扬的意气。
九、含蓄式结尾
即把丰富的思想感情凝聚于含蓄深刻的语言中,不直言其事,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思考和想像的空间,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如2006年上海高考佳作《我想握住你的手》的结尾:
不知何时,爸已插好了康乃馨,一个人憨憨地在排列每朵花的顺序。左边、右边、向上、向下。我静静地凝望他,感受满屋里清晨的祝福。花瓣上,一滴露珠滑落了下来。微妙的情感里,康乃馨也懂得为我流泪。
……我渐渐地睡着了,迷迷糊糊有一双手将我的手轻握,我没有睁开眼,然而我的眼泪却终于不争气地流了一满脸。
这里表面上看来是一种平淡的叙述,但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我”的感动与醒悟跃然纸上,令人动容。
再如2006年福建高考佳作《空白中的独舞》的结尾:
当我们在一片空白中独舞,悄然发现我们正拥有一片完满天地。
这个结尾非常含蓄,“在一片空白中独舞”,表明从无到有的开拓和创新;“拥有一片完满天地”,表明自己努力之后的收获,可谓寓意深刻,耐人咀嚼。
十、号召式结尾
在文章最后发出号召,呼吁人们朝着某一个目标去努力,这种结尾鼓动性强,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如2006年湖南高考佳作《谈意气》的结尾:
望尽人类千载悠悠的历史,凡成大事者,皆为意气风发,慷慨激越之人。让我们以舍我其谁的意气为帆,以献身理想的意气为指引,以勇于探索,勇于挑战的意气为浆,驾起人生的巨轮,向着成功的彼岸远航!
在这里,作者以坚定的语气号召人们要勇于探索,勇于挑战,走向成功。再如2006年广东高考佳作《雕琢心中的天使》的结尾: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是的,只要我们不丢失心中那“爱”,时时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最善最真最美的“天使”。
让我们都成为“天使”吧!
结语简截有力,一语中的,令人振奋,让人鼓舞。
高考作文结尾的方法还有很多,诸如:自然式结尾、描写式结尾、归纳式结尾、希望式结尾、反复式结尾、逆转式结尾等等。考生要根据文章体裁、内容、风格等方面的需要灵活地安排,切忌草草收束、虎头蛇尾,也不宜画蛇添足、拖泥带水。让“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结尾成为你高考作文的一大亮点。
8.昌平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篇八
暨研学学科整合研讨会
通知
各中学:
为更好地促进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积极推进语文和研学学科整合研究,兹定于2014年4月17日(星期四)召开“昌平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暨研学学科整合研讨会”。活动主要内容如下:
一、活动主题:高中作文教学暨研学学科整合研究
二、活动时间:2014年4月17日(星期四)上午8:00-11:40
三、活动地点: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南校区(回龙观校区)
四、参加人员:高
二、高三语文教师,中学研究性学习教师
五、活动内容:
时间 活动内容 负责人 活动地点 7:40~8:00签到
8:00~8:45研究课 微写作升格训练进校教研员阶梯教室
(高三孙宏婷)二中语文组
8:55~9:40研究课嫁与春风巧用“媒” 进校教研员阶梯教室
(高二邹雯静)二中语文组
9:40~9:50中场休息
9:50~10: 20议课、专家讲评陶礼光 阶梯教室 10:20~11: 20领导讲话 刘宇新 阶梯教室 11:20 午餐时间 昌平二中
昌平区教委中学教研室
9.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十法 篇九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的话。此言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提出了素质教学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与深入,如何构建一个较有系统性与实效性的教学模式,已是当前教改中所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基于目前由于应试教育的作祟,高中作文教学相对地被弱化而套文方兴未艾的现象,本文拟谈关于高中作文素质教学的出路与根本。在语文学科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点上,“写”是最高层次的综合性能力点。它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能力素质,是学生文化素养、真实个性与灵性的直接体现。要达到作文的如此成效,又非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有一个相对系统的有机的训练过程,因此,首先必须做好以下两个环节的指导训练工作。
要善于引导和诱发学生去融入生活、体验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根本,脱离了生活的作文,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鲁迅在《作文秘诀》一文中说道,写作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因为写作如无真情实感,岂非无病呻吟,故作卖弄?能有感人魅力?因此,失去了“真意”,也便失去了作文的根本。那么,“真意”应从何而来呢?这是大家都明了的事,应从生活中来。实际情况也应是如此,学生作作文,大多数是记真人,写真事,描真景,状实物,谈已见,抒真情的。要写这些“真”,其素材必然是来自于生活。由此可见,作为教师,在习作教学的实际操作中,首先必须要善于引导和诱发学生去融入生活,体验生活。
融入生活、体验生活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一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让学生多去直接接触生活.让他们走出课堂,走上社会,走向农村,走进工厂企业,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和脑筋去观察体验身边的人、事、物.二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如果说让学生直接地接触社会生活受诸多因素影响而受制约的话,那么,观察则是人人都能轻易做到的事.无论是有意观察或是无意识观察,它们都能给观察者留下一些真实的感知和感受.其实,人的大量知识和信息百分之九十是从视觉上获得的。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写日记的习惯.日记是每个人的观感所得,对于学生而言,它又将是写作的第一材料。
现在的学生大多怕写作文,大有谈“文”色变之虞.推究其原因,实则是由于感受不到生活土壤的气息而陷入了“无话可说”的困境之故.因此,只有让学生去感知、体验生活,并从中获得写作的第一材料,充实和丰富他们心中的“真意”,才能使他们在习作中摆脱“无话可说”的困境。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早就告诉我们:“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
二、重视阅读鉴赏对学生写作的启发和帮助作用.
阅读对学生的写作的启发和帮助是多方面的.
首先,阅读在某种意义上是学生生活感知、体验的延伸,是一种间接的生活体脸。知识本就是前人的生活需要及体验的积淀.由于人生的有限,我们不可能事事亲历,因此通过阅读前人留下的文章作品,窥探前人丰富的生活体验与多彩的人生世界借以丰富自身的感知体验也就成了每个习作者的一种必需.阅读,尤其是广泛的阅读,它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也是学生对生活体验的一种最有效的补偿方式.
其次,阅读也是学生借鉴写作手法与写作技巧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在评析文章作品风格等写作特色时,总是要把相关的诸多因素联系起来,如文章作品作家的背影时代、作品的主题、作者的素养等等。从‘“国风”的现实主义到《离骚》的浪漫色彩,从欧·亨利的突转式笔法到鲁迅的“曲笔”,它们无不受以上诸因素或此或彼或兼而有之的影响和制约而形成产生的。如果能培养学生这样的阅读鉴赏习惯,那么学生就不仅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知识是只有在做深刻、全面的理解基础之上才能够潜移默化,驾驭自如的。
再次,阅读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思维的自由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在用心 爱心 专心
写作中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作文的素质教学就是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习作实践中充分地体现出其主动性与个性。因此,在习作前,教师一方面除了要作必要的辅导,启动学生的生活积淀,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外,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应在平时做好指导学生进行专题文章作品的比较阅读,如找出一些同类素材(题材)而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的文章作品,让学生能在比较的阅读中自觉地去感受作品中多彩的思维,并引发出其自身的联想与想象。这样的思维训练建立在感性材料之上,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把握。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其中“读”、“破”二字含义的深刻和丰富,是难以用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杜公此言所揭示的阅读对写作所起的重要作用,则应是大家都认同的。因此,充分利用并驾驭好阅读这一关,无疑是作文素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10.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篇十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176-01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其中书面表达能力又主要是作文能力。但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上对学校作文教学颇多指责,而教师自己也抱怨作文教学投入多、产出少。教师的烦恼是费尽心思,但吃力不讨好,教学效益不高。学生的烦恼是越写越写不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厌写导致教师厌教,教师厌教以致不想去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当然学生就厌写了。我个人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在对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中,由于教师只是注重升学的限制,往往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仅仅强调的是写作手法、写作的知识以及片面的写作技巧,这些问题往往就造成学生对于语文的基础知识不够全面,没有将生活与写作相结合,在写作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生活现象缺乏了解、缺乏观察。造成了作文枯燥无味,没有通过实际的生活然后结合自身具有的语文知识来对生活进行描述、对生活的看法发挥自身独特的一面。这种教学影响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没有对高中语文进行全面的写作了解,不能够综合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
对于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的现状就是,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对于文章的构思不够清晰,在表达上缺乏相应的情感,这种写作的思路就有可能在写作的过程中造成脱离题目或者是偏题的现象,造成整篇文章的失败。还有就是在写作中,教师可能会引导学生去关注一些范文或者是写作的模板,由于教师的指导不足,长时间就会影响学生自身的想象力以及对于文章的创作水平,这就使得学生的思想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内驱力,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爱上作文,就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在听说训练中融入作文训练。听、说、读、写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平时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说话训练,让学生谈谈读后感或者发言,对学生发言中出现的条理不清、遣词造句等问题及时指导,然后再让学生将自己说的写成文章,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表情达意的需要,从而体会到口头作文的乐趣。其次,在鉴赏训练中融入作文训练。作文教学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学生普遍存在内容空洞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就某些题目告知学生如何搜集材料,也可以品评例文,在品鉴的过程中学习写作方法、技巧等,从而开启思维,创作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让学生鉴赏优美的语段,再用这些词语写作。
2、收集写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头脑里有大量积累存储的信息,写作文的时候才会像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于眼前。“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这也是培养灵感的基本条件。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时以嘆逝,瞻万物而思纷”,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要善于引导和诱发学生去融入生活、体验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根本,脱离了生活的作文,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鲁迅在《作文秘诀》一文中说道,写作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因为写作如无真情实感,岂非无病呻吟,故作卖弄?能有感人魅力?因此,失去了“真意”,也便失去了作文的根本。那麽,“真意”应从何而来呢?这是大家都明了的事,应从生活中来。实际情况也应是如此,学生作作文,大多数是记真人,写真事,描真景,状实物,谈已见,抒真情的。要写这些“真”,就要感悟和体察生活。
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获取直接的生活材料。由此而来的文章,才能情真意切,枝繁叶茂。所以在平日的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把生活中的点滴----所闻、所见、所感及时写下来,不断的充实头脑资料库。
3、强化材料意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的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导引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积累写作素材,并引导学生把积累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如《边城》这篇课文的精髓就是对人性和自然的赞美,文中不乏优美的句子,如“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有学生就模仿原句将其改写成了:“我们像花朵一样在温室里养着,用作业代替了运动,把网络代替了交流,厚厚的镜片下早已不见清明如水晶的双眸。”让学生模仿创造,不仅可以找到类似具有深刻性的主题,也能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手法,为文章撑起骨架,找到灵魂。通过在日常教学中强化积累,对作文材料兼收并蓄、广采博取,可使学生在作文时有话可说,从而避免了文章内容空洞、简单堆砌词汇的不良现象,这正是作文教学的真谛所在。
4、美化语言意识。
描写语言平淡、说理语言空洞、记叙语言苍白,是当前学生作文在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修辞方法来突出语言的生动、形象,或是学会引用名人名言来加强说理的力度,还可以突出细节描写来提升情意的真切感,模仿名篇佳作来掌握写作技巧等。例如,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表姐接过毛巾,擦试着额头和脖子上的汗,然后又把毛巾还给我,轻声地说了声:谢谢!”这一段描写虽然把一系列的动作都描写了出来,却没能把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记叙中的描写有效结合起来。
11.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十法 篇十一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 鞠圣岳
目前高中生写的议论文中最大问题就是材料缺乏,积淀少,不够典型,不够新颖,使得作文缺乏论证力量。学生该怎样积累议论文写作素材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有感而发。“多方面地积累素材”提醒我们,“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不必舍近求远,高中语文教材就是一座蕴藏着丰富的议论文写作素材的宝库。那么,我们该从哪些角度深挖课文素材,写出“高考作文评卷细则”里要求的“材料丰富,论据充实,意境深远”的优秀的议论文来呢?
一、从课文作者生平的角度挖掘素材。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数是古今中外著名的文学家的经典之作,我们学习一篇课文,不能只学习文字、词句和写作技巧,还要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人生故事、人生信念,积累议论文写作素材。如,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要知道陶渊明有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学习《赤壁赋》要知道苏轼经历“乌台诗案”的磨难,造就了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和“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独。纵观这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优秀作文,不难发现,那些文质兼美,意蕴深刻的文章,其素材有很多就源自我们的课本。
如2012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让未来记住今天》就用陶渊明为写作素材:
陶渊明也许遇到了不顺心的事,五斗米岂能让他移白首之心,在“复得返自然”后,陶渊明走出了他自己时代的足迹,也许是魏晋时代那特有的无拘无束超逸的时风,也许是他本身就想过“有趣”的生活,总之陶渊明让未来记住了他。
又如2013湖南高考满分作文《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使用苏轼为写作素材: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子心中自有虎啸龙吟,如那追逐巅峰的苍鹰,手持刀剑,锋芒逼视,然尽管无畏如他,也依然不忘在征服的途中追忆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也依然拥有享受生活宁静安详的勇气,长叹一声“此心安处是故乡”!上面两则高考满分作文片段就是运用课文作者生平事迹为写作素材,合理阐发观点的成功典范。由此看来,成功的作文只会偏爱有准备头脑的人,这要求高中生在学习课文时,要博闻强识,善于积累挖掘文章作者的相关素材,并积极运用到议论文写作中,才会突破“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藩篱,写出文质兼美的作文来。
二、从课文名言警句角度挖掘素材。
课文中的名言警句都言简意赅,优美流畅,意味隽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包含着深刻的哲理。这些语言可以直接引用在作文中,成为写作的原始素材。在阅读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对课文名言警句精心品味,这种品味就是要让学生从蕴含哲理和修辞表达角度来鉴赏,确定写作应用的角度,进而灵活地运用到不同话题作文中。引用名言警句作为素材,具有充分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如2013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闻吾过,心窃喜》一文开头:
三闾大夫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天地万物皆有其不足,人生在世,也难免有过失。就算是圣贤,也会有百密一疏的时候。那么,圣贤和庸人的区别在哪里呢?其关键就在于对待过失的态度上:闻过则怒,是为庸人;闻过则喜,是为圣贤。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一句出自鲁人版必修教材自读文本《楚辞·卜居》。考生以三闾大夫的名言做开门之句,引人入胜,名言警句的引用彰显了文章的厚度,大大增强了论证的效果。
三、从课文文学形象的角度挖掘素材。高中语文课文不仅涉及的内容丰富而广泛,而且人物众多而鲜活,只要我们认真挖掘并巧妙利用这些文学形象素材,便能很好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作文“材料丰富”。并且使用课文文学形象作为议论文的论据既能显示出作者对文本钻研得深刻,也让评阅者读起来觉得格外亲切而更容易赢得“印象分”。像高中课文中项羽、刘邦、邹忌、窦娥、林黛玉、祥林嫂、别里科夫、玛蒂尔德等在文学长廊中熠熠生辉的文学形象,无不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如果能够充分挖掘这些文学形象的思想内涵、性 格特征,恰当地作为议论文的论据,必然显示出作者游刃有余的写作能力和对材料信手拈来的深厚功底。
如2005年河南高考满分作文《我心飞翔》便使用了项羽和刘邦这一文学形象作为素材: 纵观历史长河,又有多少的出人意料发生在情理之中呢?项羽、刘邦可谓一代枭雄,项羽正直守己、刘邦狡猾机智。鸿门宴上,项庄为项羽舞剑刺沛公,本可助项王成就一代伟业,然而,项王却因固守正直的洁名纵虎归山,以致日后项王兵败乌江。鸿门宴上刺沛公已在情理之中,岂料项王却甘愿保护自己日后的死对头,这倒是出人意料的。然而情理毕竟是人的主观理念,出人意料的事在历史上也非罕见。
这个作文片段就是以《鸿门宴》中的项羽和刘邦作为素材,充分论证了“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这一论点。文中的文学形象对每位学生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但作者得心应手地将它们准确运用到文中,使文章论点更加突出,论据更加充足,论述更加生动。
四、从课文思想观点的角度挖掘素材。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都是古今中外名家的佳作,文质兼美,情文并茂,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些名家经典高屋建瓴,见解新颖,蕴含了作家许多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感悟,他们的思想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道理论据。在写作中灵活巧妙地运用课文中的观点思想,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也能使自己的作文立意更加深刻。
如2011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拒绝平庸》便采用了课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与地坛》中作者的思想观点作为素材:
拒绝平庸,即使是在被黑暗笼罩之下,他们也选择了前进,选择了轰轰烈烈的生命抗争。纵使上天无情地夺走了她的光明,海伦也不甘于平庸,她选择了与黑暗抗争,用顽强的毅力,造就了她,20世纪一个胜利的奇葩;纵使失聪的打击折断了他的琴弦,贝多芬也不甘于就此平庸,而是用坚守弹奏出生命的绝响,于是那个光焰的舞台,仍旧是属于他的音乐殿堂;纵使痛苦一次次的折磨着他的身体,史铁生也不甘于平庸,他与地坛为伴,以笔为友,用微笑向世人展现生命的希望,微笑是他坚强的象征,即使一生只能在轮椅上,他也不再平凡,世界到处都有他,史铁生,一个响彻云霄的名字。
这段文字论点鲜明,段首即亮出“拒绝平庸”,作者挖掘了海伦、史铁生身上充满哲理的人生价值,来说明“拒绝平庸,与生命抗争”的意义,而且二人的思想观点给后人的激励和启发意义深远,阅读本文自然很容易被打动心弦。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其实教材就是学生精神营养的来源,是语言学习的范本,因此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好文本多角度挖掘写作素材。只有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挖掘文本资源,开辟练笔天地,读写结合,学生的习作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对于写作中苦于没有素材可用的学生来说,不妨将课本的阅读材料与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巧用、化用课本材料充实自己的作文构思,写作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12.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十法 篇十二
摘要: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应试性特征决定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高考作文的相应规范来展开的。高考试卷中,作文一项的分数占比很高,是广大师生都比较关注的地方。作文虽然在语文教学和高考应试中分值比例上都是重头戏,但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写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也不科学。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矫正自己的教学方向,把高中写作教学着力点放在培养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上,而不是为了单纯迎接高考应试,不要把写作文体限制在几个框框里。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适当的给予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多种文体的写作活动。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提高对写作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大课时量,创新高中写作教学方法,以读促写,拓展视野,增长见识,积累素材,培养个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创新;能力培养
多年来,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也逐渐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为例,其中就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其中的一两个问题,谈些看法,以博共鸣。
一、目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以高考为目的,虽然高考作文明确规定,不限制文体,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是鼓励学生在写作时以议论文为主。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应试性特征决定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高考作文的相应规范来展开的。高考试卷中,作文一项的分数占比很高,是广大师生都比较关注的地方。高考作文题目中虽然明确规定了“文体不限”,但因为多年来形成的写作习惯和思维定势影响,以及高中生认知特点和为了迎合阅卷人,降低作文失分的风险性,大多数考生还是选择了议论文文体。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加之高中语文教师为了业绩的需要,也会很保守的推进自己的作文教学工作,平时在作文课上,作文训练中,还是以议论文为主。这样就不免造成作文教学的单一性,僵化等问题。教师和学生在高中作文教学的活动中,彼此都放不开手脚,不敢越雷池一步。教师循规蹈矩,学生亦步亦趋。在这样的形势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活动如果想别开生面是难上加难。
2.作文虽然在语文教学和高考应试中分值比例上都是重头戏,但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写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也不科学。目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苑囿,高中语文教学还是依据老的套路,课堂上围绕课本开展讲读练,偶尔“创新”一下,搞几个事先精心编排好的花样翻新的公开课。所以,大量的语文教学课时花费在围绕文本展开的吃透吃深式的教学上,而对写作教学则乏于关注,偶尔讲些方法性的东西,多数是靠学生“自悟”“自由发挥”,大有放任自流的态势。这样的现象发生,充分的说明了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师对写作教学的不重视,教学的方法也不科学。
二、解决策略分析
1.矫正教学方向,把高中写作教学着力点放在培养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上,而不是为了单纯迎接高考应试,不要把写作文体限制在几个框框里。高中时代,我们广大的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昂扬,奋发向上的时期。他们充满个性,对未来充满各种各样的期待,他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初步形成,对世界、对人生都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见解。加上他们所受的不同的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和教育,以及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人生经验等,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多样性的。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当尊重他们的这些心理特点,给于他们充分的.自我展示的空间。既要有约束,又要放松。而如何把握这个度,就是考验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地方了。因此,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矫正自己的教学方向,把高中写作教学着力点放在培养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上,而不是为了单纯迎接高考应试,不要把写作文体限制在几个框框里。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适当的给予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多种文体的写作活动,发现适合自己的文体,发现自己的文学天赋。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自觉把写作活动变成一种快乐享受,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2.提高对写作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大课时量,创新高中写作教学方法,以读促写,拓展视野,增长见识,积累素材,培养个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知识、阅历、文化底蕴的积累,若想写出好的文章来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培养起自觉积累、丰富写作知识的好习惯。除了生活阅历外,阅读是一个很好的帮助自己完成写作素材积累的方式。在高中阶段要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提高对写作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大课时量,创新高中写作教学方法,以读促写,拓展视野,增长见识,积累素材,培养个性。总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工作是一个需要下苦功夫,科学规划,长期坚持的一项教学活动,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在写作方面的积极性,发掘他们的创造力,使高中写作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孟凡军.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写作指导的重组思考[J].文学教育(下),2010(08).
[2]炊居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J].中国教师,2009(S1).
[3]王本成.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4]韩发年.从高中作文教学现状谈作文教学的策略[J].甘肃教育,2008(02).
[5]邓雪强.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穿插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6.
[6]张永泉.中学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写作动机的激发[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13.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初探 篇十三
【关键词】教师素质;创新思维;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对于我们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素质,才能提高作文课堂的效率。从以下几点谈一谈。
一、思想素质
(一)民主互助的师生关系。对于以往的作文教学,主要是教师定框架、定基调,把自己的观点、想法强加给学生,这样限制学生太多。而这种教学,学生大部分套用公式或范文。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几乎一样。这样,学生创造性精神没了,创造性思维更没了。
(二)服务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始终是阅读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写作的主体。所以,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是帮助和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最终班级里学习的主人变得很多,从而我们自身的教学工作也取得到了很好的效果[1]。
对于写作来说,其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活动。学生要写出具有特色、经历和健康的作文,学生就必须具备创新的思维。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主要的,我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一下。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
发展想象力,拓宽思维空间。对于作文而言,需要创造性的思维,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想象力。我们可以借助想象的力量,把写作内容更好,在思路上拓展了;在情感上得到抒发;在形象上得到塑造;在意境上得到创造,而写作的选材、立意、结构和表达上,也都离不开想象。
对于中学生,一个明显的心理特征就是具有想象力,那么,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课余时间,让学生亲近体验自然生活,即:观察山、川的风景;花、草、树、木、虫、鱼的景象;让他们去体验人世间的生活疾苦;我们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而且如何做有心人、勤于观察和思考的人。
第二,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我们的课堂,主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那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首先,我们借鉴想象丰富的作品。在课堂上,我们应指导学生如何去诵读文章,如何以丰富的情感去认识,从而为以后打下基础。其次,采用具体方式训练:1.幻想作文。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幻想能力,才能发展其创造想象力。2.假设作文。学生凭借生活,展开想象去构思自己的作文。3.延伸作文。学生不论看电影还是小说后,根据其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让学生可以通过想象,进一步把内容延伸。
第三,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我们要想培养学生高效的想象力,除了在课外阅读上下功夫外,关键是引导学生如何用心去品味,尤其让学生去品味想象更多的篇章。这样,通过不断增强其感性认识,对作者的联想、想象的技巧进行思考[2]。在教学中,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积累知识,丰富思维。学生要有知识的积累,这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很重要。我们除了让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学扎实外,还应把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引向更广阔的空间,为日后的创新思维构建广阔的知识背景。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有计划、积极地引导学生拓宽各方面的知识。第一方面:开设阅读信息课。学生进行自由阅读;做好读书卡片;写好读书笔记,在课余时间,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第二方面:建设班级剪贴栏。对于报纸的重大成就,即先进人物的事迹、优秀时文、热点话题等,让学生重点剪贴。第三方面:开展社会调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进行社会调查,诸如:工厂、农村、商店等的调查。
三、激活创新思维的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场合,只要用固定的思维去处理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激活思维的因子,利用这种因子,来弱化思维的定势,产生创新的能力。以下我们就谈谈几种因子的重要作用[3]。
第一种是怀疑性因子。怀疑性因子是创新思维的第一因素,也就是要敢于怀疑,因为只有敢于、大胆地提出疑问的人,才能敢于独立地去思考,最后才会有新发现。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除了要鼓励学生外,还要敢于摆脱传统的旧观念,敢于打破砂锅问到底。
第二种是抗压性因子。我们要创新,也就是要不同于传统的、一般的答案。换句话,就要提出和大部分人不同的看法、主张。
第三种是自变因子。在作文教学中,老师除了创设创新的氛围外,还要给学生增加必要的压力,促使学生自变,从而使他们能够独立的思维。
四、创造性思维健康发展的方法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健康发展,从以下几种思维机智进行强化训练。
第一,发散机智。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展开他们丰富的联想,不断拓宽其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想象能力,不能约束学生的想象力,对于正确的想象给予表扬,对于错误的想象进行正确的引导[4]。
第二,换元机智。在写作中,将构成题材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换成另一元素进行训练,这种被称之为换元机智。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方法。
第三,转向机智。在作文教学中,转向机智的训练要强化,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四,创优机智。在作文教学中,在发散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好的思维去想象。
总而言之,在写作教学中,学生要做到:“知识的积累,思维得到丰富,想象力得到发展,思维的定势要弱化,激活思维的因子,强化思维的机智”。这样,他们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晓薇.重视培养文本解读能力——从语文新课标看高师中文专业的教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2).
[2]刘胐胐,高原 .作文三级训练体系简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6(6).
[3]邱晓慧.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分析与解决对策[J].成功(教育),2007(1).
[4]吕绍平.作文教学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1999(7).
14.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十法 篇十四
【内容摘要】:作文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批改最集中的体现,是作文教学的继续,具有促进作文教学的重要功能。本文对当前作文评语存在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总结,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提高作文评语的质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创造性的提出作文评语中具有情感性和语言精美的重要意义。【关键词】:作文评语弊端情感性语言精美
作文评语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提出的有指导性意见的文字,是“作文指导的补充和深化,是一项特殊的再指导过程”,[1]它不仅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写作技巧进行了评价,还对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价,同时还包含着对学生后继作文学习环节及内容的调度和引导,其重要意义不言自明。但如何写好它,让它更好的发挥指导作用,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在作文教学的诸多环节中,写好评语,做好评价工作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作文评语,往往会令学生激动万分,或茅塞顿开,或借此生发下去,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指南,成为老师和学生心与心对话的平台。反之,则会使学生不知所云,甚至望而生厌,失去写作的信心和兴趣。好的评语不仅对学生有巨大的指引作用,同时也是老师责任心的试金石,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使命感和殷切的爱护。因此,作文评语的探讨的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必须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作文评语存在的弊端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总发现学生每次对教师批改后发下的作文只是看一眼就束之高阁,等到作文讲评时再从一堆书本中找出来。通过对学生的询问和与其他老师的交流,我发现现实的作文教学中,作文评语存在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迷,老师的教学计划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首先,套话空话现象。比如,“中心不明确”“条理不清晰”“取材不合理”等等。至于为何“不明确”如何“不清晰”为啥“不合理”,老师没有具体的指出,学生看了也不明白。就是那些肯定性的评价,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结构尚可”“语言较优美”等,都是没有具体指出好在什么地方。这种“假、大、空”的评语是学生最不愿意看的,因为看不出什么内涵来,是对学生最没有用的评语。其次,一边倒的评语。一种是以批评指责为所有评语内容,从书写到结构内容,把学生的作文批的一无是处。例如“书写不工整,卷面不整洁,结构不合理,中心不突出。”从头至尾,没有一句肯定的。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全是褒奖。例如“文章中心明确,有条理,书写也较为工整”。这是我曾很喜欢的一种评语,以为这就是“成功教育”,觉得学生就是要夸。其实,学生不仅要夸奖,也要批评,只有把批评和夸奖很好的结合起来才是最好的“成功教育”
曾看到过一个有关作文的问卷调查:1000名高中学生中仅有23%左右的学生认为以往的作文评价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写作能力较强,越写越有兴趣,或写作起点虽不高,但能感受到自己在进步;而77%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作文水平较低或低下,很少或未曾得到肯定与鼓励,对写好作文没有信心,甚至讨厌作文。不难想象,在这种状况下,作文教学的效果会是如何。
二、改进作文评语写作的措施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写了作文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是学生作文的直接动力之一。作文评价应满足学生的这种渴望,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与激情,帮助他们体验到写作成功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心灵最细微的运动,以巧妙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并明确自己的成功和不足。要做到这些,我觉得作文评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具体明确
空话套话使学生不能发现其不足之处与可嘉之处,对学生作文的提高没有任何的帮助。我们 1 在写作文评语时要注意具体指出学生作文的问题及优点。旁批,眉批,总批相结合,使学生一看变明白评语的具体指向,然后对症下药,修改作文时有能有的放矢。眉批、旁批一般要简明扼要、一语中的,力求具体实用。总批则要适当长些,站得高些,努力从全面着眼,评出特点,评出方向,带有理论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比如,学生的语言比较优美,可以划出他比较好的句子,然后在旁边适当点评。如果说文章的结构不是很合理,可以在总批中具体指出为什么不合理,并提出合理性的建议,以便学生修改时有方向。在一次随笔中,有位学生写了个议论文,观点很明确,但在论证过程中条理不清,结构有点混乱,我给他具体指了出来,并提出了修改建议,第二天这位学生就拿了他按照我的建议重新写了一遍的作文给我看。我看过之后,发现明显比前一篇好了很多。
2、肯定否定相结合
一味的肯定或者一味的否定都是不合理的。“成功教育”并不意味着不能否定。肯定固然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加以发扬,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但是,过分的肯定容易使学生沉浸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不利于学生很好的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反之,单方面的否定往往会使学生失去信心,甚至可能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情况。只有肯定和否定相结合,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的同时,还能清醒的认识自己还存在的不足,然后发扬优点,改进不足。这样,作文水平才能有提高。
3、有针对性
作文评语如果求其全面,会使学生不得要领。教师在评改是要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给学生指明方向,使学生有所警惕和收获,即从大处落墨,如文章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立意角度、结构语言等主要方面,使学生明辨优劣,引起足够的重视。评语的着眼点要放在文章对写作意图的体现上。教师布置指导的每一篇习作训练,都是有目的的,或是训练组织结构能力,或是训练想象描写能力,批改时要注意将既定的写作意图做为点评的焦点和靶子,有的放矢。
针对性不仅体现在针对文章,还体现在针对学生。评语要考虑学生所能接受的限度;从个性特征上来说,我们要注意学生的性格特点,不要伤人或“棒杀”;从程度水平上讲,不能以同一尺度来衡量所有同学。所有这一切,都直接影响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评改作文时,应因人而异。
4、情感性
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对教师的评语,最关心的并不是技能技巧的指点,得失优劣的评价,而是破费心思地从字里行间窥察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是热情还是冷漠;是扶持还是厌弃„„每个人窥测所得不同,其情绪也随之起伏而波动。所以教师的评语要满怀深情。正所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作文评语也是如此。评语中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爱,能给学生以亲切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例如:”你这篇习作写得非常逼真,非常感人。”这种亲近就犹如教师写给学生的一封充满热情的“复信”,也像一张对症下药的“处方”。学生一旦从评语中品出了鼓励和希望,他们马上兴奋起来,振作起来,花数倍于教师的心血投入到作文中去。因此,作文评语的写作出发点应该建立在亲切、和谐充满情感的基础上。以父母对孩子的慈爱为态度,以医生对病人的亲切作为基本的语调,使学生看了评语后,觉得老师好像在与他面对面地交谈,对他的劳动成果尊重、信任,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密感,碰到问题愿意请教老师。因此,教师在学生作文评语中要避免写那些淡漠、冷峻、责备、讽刺、挖苦的评语,以免学生产生厌烦、畏难、失意等消极情绪。如:“一塌糊涂”、“连起码作文常识都没有”、“胡言乱语”等。
5、力求语言的精美
示范是最好的老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种文字精美而富有个性的评语,那种句句珠玑、掷地有声的评语,则能以其独特的魅力,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一种文学的熏陶,一种 2 审美愉悦的精神享受,令学生长久铭记,永志不忘。学生从中会感受到自己的老师也是一位写作能手,这样学生写作文时会写得更来劲,写得更好。另一方面作文评语其实也是老师的作品,既是教师价值观、审美观的自然流露,也是其文学功底、文化素养的直接展示。那种生硬呆板、千篇一律的评语,纵使评得正确、全面,也会因其面目可憎而“拒人于千里之外”。而面对文笔隽永的的学生的作文时,如果老师的评语干巴巴,那将和学生的作文极不协调,同时也会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大打折扣。
三、结语
作文的评语是形象化的理性表现,其中融合着教师的道德、学识、人格等多种素质。作文评语虽小,但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文中特别强调指出的作为战斗在第一线的语文老师评语不仅要求客观,还必须注意其情感性和语言的精美,时时锤炼自己的语言,关爱每个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一定能写出充满“人文关怀”、“声情并茂”的作文评语。
【参考文献】:
1、于漪《于漪语文教育论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96年版
2、翟启明、刘永康《中学语文教学论》成都:天地出版社2001年版
3、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十法】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06-28
高中语文作文评讲课教学模式07-04
高中语文分层教学10-09
高中语文《氓》教学教案09-24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09-30
高中语文主要教学措施10-03
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论文07-12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07-24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随笔08-09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全套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