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2024-09-23

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14篇)

1.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篇一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张恋

网络时代的到来,导致了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语文电化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优化”教学的过程,既符合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高标准要求。电化教学作为现代科技成果进入教学领域后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在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显示了现代媒体最优化的功能。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确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功不可没。传统语文教学也有其弊端,如:缺少生动形象的直观性,学生感到枯燥单调、不感兴趣。而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它集声、文、图、形于一身,具有直观形象、活泼生动、时代感强、信息量大、交互简便等特点。多媒体介入教学领域,特别是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⑴、运用录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录像资料,完全摆脱了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讲《观潮》这课时,我将中央电视台录制的钱塘江大潮现场录像根据课文需要进行剪辑,并通过网上搜集到有关钱塘江大潮的信息做成多媒体课件,课上首先让学生观看影像资料,从片中他们看到大潮由小到大,由远及近滚滚而来的气势,听到隆隆的轰响真像课文中描述的一样,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奔腾而来,好像千万辆坦克同时开过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学生在惊叹大自然那巨大力量的同时也迫不及待地提出许多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每年都会发生吗?……学生的求知欲表现得十分强烈,以极大的兴趣要探出究竟。这时我告诉他们可以从资料库中去查找你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打开我事先从网上搜集到的资料贪婪阅读,从中了解到各种潮的名称,知道了大潮形成的原因,产生的地点等有关知识。不仅感受到课文中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描绘得具体生动,对学生理解课文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而且学生的主体地位正是通过兴趣的产生而有了明显的提高,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学生们不仅耳闻目睹到大潮,感受“天下奇观”的宏伟气势,同时增加了天文、地理知识,扩展了思维,加强了知识的横向联系。

⑵、运用音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诗词教学难是人所共识的。它不仅难在作品的时代、人物的思想与当今有一定的差距,而且难在诗意储蓄上。而运用音响渲染情境,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配以色彩鲜明生动的画面,同时辅助于丰富的语言描绘,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沉浸于诗人所描绘的诗境之中,而且能从中领悟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2、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灵感。

⑴、在讲解课文时,采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我在教《海燕》这首散文诗的时候,考虑到教材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学生比较难于把握持的主题。于是采用多媒体循图入文:让学生观看海燕在风卷云集的海面上高翔的画面,感受到海燕矫健、勇猛、不畏强暴、勇于博击的雄姿。同时,播放朗诵录音,用形象的图像和富于感染力的音乐语言去调动学生感官,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由教师交代高尔基创作此文的背景,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海燕象征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⑵、在进行说话训练时,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想象力,从而引导学生打开说话的天窗。

让学生通过听录制的各种声音展开想象,将周围环境、人物、事物联系起来编故事;看幻灯片展示的故事情节,想象故事的开头,或交代故事的结尾,逆向推想故事的起因和经过;看配乐录像,引导观察人物或动物的动作、表情并进行描述。

如:我在教学生写作文对话时,播放《猫和老鼠》的动画片,让学生根据动作、神态、音乐等配上对话,然后朗读。学生兴趣很高,积极参与。

⑶、在进行作文训练时,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想象力,从而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如:写作文《春》时,播放班得瑞的《春》,学生在优美的大自然音乐中,听流水潺潺,听鸟语风清,听心中的感情,作文在欢乐的气氛中完成。

3、运用多媒体展示形象,揭示主题

我先选用录音、多媒体,展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激发学习兴趣,《故乡》塑造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这两个人物在二十年中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尽管课本中的文字已对这两个人物进行了深刻的描绘,但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还是很难。为了把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艺术典型形象地再现在同学们的面前,我选用多媒体分别打出了他们的形象画面。当我打出少年闰土画面时,银幕中呈现出少年闰土月夜刺猹的美丽画面(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圆脸,项带银圈,瞪着一双活泼机智的大眼睛,红活圆实的手捏着一柄钢叉,正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一转身,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即被激发起来。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同学们都认真观察画面,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仿佛已臵身于那美妙的画面之中。这时,学生不仅能易如反掌他说出少年闰土的外貌、动作,而且能深刻地领会闰土这个小英雄的形象。正当学生沉浸在美的情境之中,我随即打出中年闰土画面。这时,同学们立即从沉醉中惊醒过来,惊异地注视着画面,观察着饱经风霜、迟饨麻木的闰土(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红肿,头上戴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此时,毋须老师多讲,学生已分明地感受到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这时,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再从言行和态度去分析比较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不同之处,并引导学生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使学生自然而然地通过形象的前后对比加深了对小说主题的理解。杨二嫂是小说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她明索暗偷,贪婪刻薄,是个泼妇的形象。我采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看画面听录音,学生闻其声,见其人,充分感知杨二嫂这一泼妇式的人物形象及其与众不同的“尖利怪声”。当同学们看到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张着两脚的杨二嫂时,自然就想起了画图仪器中细脚伶仃的圆规,同时,也深深理解了鲁迅这一形象比喻的深刻内涵。随即,我又打出杨二嫂年青时的图片(擦着白粉,终日坐着,年青漂亮的豆腐西施)。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式分析杨二嫂这一人物形象及其变化原因。这样,教师对作品主题的提炼和作品意义的讲解可谓是水到渠成了。

4、运用多媒体可以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小说、戏剧课文,若单靠教师一人在台上讲解,尽管使尽混身解数,由于受自身表演限制难以完全将情感表达出来。因而学生总是觉得课文干巴,提不起精神。如果运用多媒体,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性,声图并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一些容易重复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的补充使旧知识增添了新内容,学生不断地有一种新鲜感和历史接近感。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导入新课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技术的图像显示模拟逼真,使教学内容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讲授课文时,运用多媒体,加深理解。

⑴、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主要情节。

大凡记人记事的课文都有一定的情节。在记人叙事的课文中,课文的主要情节也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些篇幅较长的记叙文故事情节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如果使用了电化教学手段,就能使课文内容由繁变简,学生容易掌握。

⑵、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挖掘人物形象。

中学语文课本第三册《变色龙》是契河夫的一部优秀短篇小说。作品的思想内容隽水深刻,而这深刻的主题思想又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的。因此,让学生深刻领会主人公的典型性格特征是学生理解作品主题的前提。那怎样才能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主人公的真正嘴脸呢?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先分组指派角色,分别充当奥楚蔑洛夫、赫留金、独眼鬼、叶尔德林和普洛何尔;接着播放这篇小说的朗读录音。同时多媒体四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幻灯片,让学生眼观“变色龙”的形象,耳听“变色龙”的声音,使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边体验人物的语言、语态、语势,体会神态、动作以及动作表达时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人物形象的鲜明特点;再到课堂仿演出来;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变色龙”这一形象的意义。这样,采用音像结合的方式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感知人物形象,再让学生亲身实践去领悟这一人物形象。从而,使学生在欣赏和实践中领会“变色龙”这一文学形象的社会意义,悟出了作品的深刻内涵。

⑶、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

课本中的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炼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运用多媒体可充分体会各种语言。

如:我教《岳阳楼记》时,在播放整篇课文范读录音的基础上,重复播放精彩片断,插入切合课文主题内容的背景音乐,同时在屏幕上映出与朗读内容有关的画面,例如:晴天时的岳阳楼景,阴雨时的岳阳楼景等等,指导学生认真仔细地欣赏,反复体会语言的特点。

3、总结练习时,运用多媒体,强化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局限性

1、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是通过现代高科技的“手段”和“花样”的包装之后的“教师意志”的倾泻,是一种现代化手段的“灌输”和“填鸭”。

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在“教”中的引导者地位,不能以“机”取而代之。在多媒体的使用方式和时机上,要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如果用课件的演示代替老师的讲解,那老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便只是不断地点击鼠标,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流程去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学生就成了始终仰着脖子的观众。

现在许多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再配上音乐、动画等元素。甚至图不对文,缺乏印证,牵强附会……课堂上学生的兴趣是有了,但热热闹闹的一节课过去之后,似乎什么也没有留下。

新程标准中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为目的,片面地追求形式上的丰富,无疑会使我们的教学背离这一目的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好的课件不是看它运用了多少制作手段和科技含量,而是看它是否适合教学,是否能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能时时注意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这一点,以人为本,扬长避短,让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辅助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篇二

一、运用计算机媒体网络,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动力。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给学生创设种种情境, 通过让学生听声情并茂的朗诵、看动态效果的画面、欣赏栩栩如生的图片, 使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从而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教《石钟山记》一文时,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新课前, 我先投影几幅多姿多彩的石钟山图片, 并结合画面再播放全文的朗诵录音, 让学生根据图片描述画面。如此美不胜收的景色、声情并茂的朗诵, 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到了石钟山的美, 从而达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 这样也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二、运用计算机媒体网络, 有效扩充教学内容

计算机媒体网络参与课堂, 打破了以往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 大大增强了教学内容的活动性、规范性。丰富的信息量和知识源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同时信息的传输也更为迅速和清楚, 在40分钟内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 这样就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积累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时, 由于学生对石拱桥知之甚少, 无法理解中国石拱桥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和制作特征。这时就可利用CAI课件, 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的、现代的典型拱桥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地边听教师讲解, 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 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等, 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 又经过了分析、比较, 最后他们终于理解了中国石拱桥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也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对所学内容掌握得更好。

三、运用计算机媒体网络,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多种感官并用, 学习效率最高, 这是经过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实了的规律。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 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官, 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特别是生动多变的画面、激趣启智的音乐创设的教学情境, 有益于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 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都得以激发, 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再如教学《岳阳楼记》时, 可播放相关的图片和诗文朗诵, 让学生在图画中观览八百里洞庭胜况;在名家朗诵中体验迁客骚人的荣辱忧乐, 从而加深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

四、运用计算机媒体网络,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旨在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设计课件形象, 容易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同时由于计算机媒体网络对课堂提问设计的多样性、启发性, 有利于知识间的渗透和条理化,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 可以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又提供了作文的素材。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的教学无论是静态图像还是动态图像, 无论是简单的声音还是优美的旋律, 都能为学生想象的展开创造广阔的空间。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 使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 体现了现代教学的强大优势, 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学发展, 使语文教学向着更高层次迈进。

当然, 也应该看到, 多媒体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误区, 这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3.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古诗教学 篇三

一、 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学习兴趣

古诗不是儿歌,不可能一读即懂。因此,有的学生还没学,就有了畏惧心理。如果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学习兴趣,就能变“畏学”为“乐学”了。

在教学《草》时,我先出示白居易的画像,画面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间距离。紧接着,我又播放一段学生喜爱的动画片,配上画外音:白居易,人称“少年才子”,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了。十六岁时,白居易到了京都长安。有一天,他拿着自己的诗文《赋得古原草送别》去拜访当时颇有名望的老诗人顾况,顾况读后赞不绝口。今天,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这首诗,看看为什么顾老先生这么称赞它。学生迫不及待地要去读诗了。当学生朗读多遍后,教师出示课件:辽阔的草原,野草繁茂的景象。生动的画面、动听的乐曲,配上老师的美诵,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大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激活了学习思维,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

二、 运用电教手段,理解古诗字词

“释词句,明诗意”是古诗学习的第二步,学习时利用电教媒体把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们眼前,增加感性认识,可以让学生融入诗的美妙意境之中。如体会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体会。而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动画。画面上:草木葱茏,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峰峦叠嶂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学生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儿便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达到提高欣赏能力的目的。

三、 运用电教手段,指导学生朗诵

如我在教完《望庐山瀑布》后,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他们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与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找到了差距,他们练得更欢了。在一遍遍的诵读中他们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

四、 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说话训练

古诗的高度凝练,其中省略的成分也是相当多的。老师要在讲古诗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则不仅能加深对诗的理解,对说话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运用电教手段体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就为进行说话练习提供了依据。

如在教完《鹅》后,我就出示了事先制作的显示诗歌内容的投影片,然后让学生听着舒缓的乐曲,边看图,边展开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把图上的内容具体地说出来。美的氛围启动了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他们生动地描绘出了这样优美的意境:有一个美丽的湖,湖边长着嫩绿的草,开着鲜艳的花。湖水清清的,水中有几只大白鹅,雪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湖面上,红红的脚掌正悠然地拨动着。湖面上泛着微微的波纹,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点点金光。偶尔,大白鹅昂首鸣叫,好像在唱着欢乐的歌……美的情怀、美的形象跃然而出,学生在训练说话的同时,也受到了美的陶冶。

4.运用电教手段优化思品课堂教学1 篇四

麻城市中馆驿镇中心小学喻长桥

【内容提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活动中。”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广泛使用。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多媒体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必将成为教学活动的首选。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课堂,谈谈自己如何运用电教手段,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一点体会,诚请专家及同仁指教。

【关键词】电教 优化 激情 思维 能力导行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对教育的目标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必须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的创新人才。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电教媒体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小学思品教学中,教师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优势,通过富有趣味性和感染性的引导,让学生直观的、具体的、肤浅逐步的认识升华到概括的、抽象的、深刻的认识,使道德观念产生质的飞跃,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实践中,教师恰当而有效地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表象,拓展想象空间,活跃思维,突破重难点,开展各种活动,不断优化小学思品的课堂教学,使枯燥乏味儿的思品课教材变得生动、形象,提高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生动、直观感知思品教材中的形象、画面和事物,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学生更清晰、更深刻地理解道德观念,提高道德行为的辨析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一、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小学生年龄小,是非观念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学生采用成人化的教育方式,靠简单的思想灌输和空洞的政治说教,难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必须采取儿童喜欢的方式,才能使学生思想政治营养,学会做人。笔者在教思品教材“我要做个好学生”时,首先将课文的几幅图画串成一个完整动人的故事,制成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时,教师一边口述故事,一边展示画面,再配以声音,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小朋友一个个目瞪口呆,注意力非常集中,个个都明白了怎样能做一个好学生,达到了有效的目的。又如在教学《相信科学 破除迷信》一课时,教师先找到一些有关揭露迷信真面目的媒体资料,在课堂上播放给同学们看,让他们亲眼看到迷信活动的真实面目,让他们感到迷信是骗人的把戏,是不可信的,坚

定了学生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信念,效果很好。

二、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1、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源,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一种动力。在课堂上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一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方,而教学的主导又是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服务的。要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保持注意和向往的心向,保持对学习内容的积极研究的认识倾向和积极进取,乐于探求和良好心理,十分重要的方面是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发挥电教媒体的生动、形象和感染力强等长处,给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亲临其境的感受。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如笔者在教学《骑自行车要遵守交通规则》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看一段视频,其主要内容有三:一是自行车是我国人民的常用的交通工具,骑自行车的人很多;二是车来人往,道路狭窄拥挤;三是有几件血淋淋的自行车交通事故。当学生看完后教师提出一下问题:①你在这段视频中看到了什么?②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③从这个视频影像中你想到了什么?通过观看、讨论,同学们知道了车多、路窄、容易出事故,初步感知“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目标。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发言积极,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进一步为主题教学打好了基础。

2、课堂教学信息的传递,如果仅仅靠传统的教师语言、黑板来传输,学生的解答往往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影响了传输的效率。因为按传统的教法,教师很容易上成包打包唱的一言堂式或一问一答式,课堂气氛不浓,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不起学生的情感,教师本身也觉得口干舌燥,平淡乏味,年已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率更不会提高。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不断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还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如笔者在教学《助人为乐》一课时,在学生明白了“助人为乐”的基本意思后,教师又播放了平时进行少先队活动时所拍摄的DV画面: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的组织下,师生们向灾区捐款捐物的情景。同学们看了以后,深深地体会到了帮助给别人带来的方便和快乐。在这节课中,教师还播放了平时摄下的本班同学帮助邻班困难同学的镜头,同学们看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都感到很亲切,都争先恐后地发言,表扬身边助人为乐的同学,对照自己的行为,提出了今后的打算,真正指导了学生的行为,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指导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他们的思维能力,辨析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比较差,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促使学生有具体思维想抽象思维过渡,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将正确与错误的行为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引导学生直观推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效果将会大不一样。如笔者在教学《遵守纪律》一课时,“纪律”一词就比较深奥,低年级学生更难以理解。教师首先将守纪律的学生行为的图像展示给学生看,再一一说清怎样做才叫守纪律,弄清守纪律的意思,再用几组图片,这其中有守纪律的和不守纪律的,让学生进行行为辨析,明辨是非,教师再适时指导他们的行为,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辨析中无一人说错,课中答问,都表示要向守纪律的同学学习,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行为。

四、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结合好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行为。

在思品课教学中,除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要结合好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笔者把对比法用于思想品德教学中,能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更深刻地理解道德理念,提高了学生的辨析能力。

1、图像对比。如笔者在教学《珍惜时间》一课时,书中有这样几幅图:一幅是一位同学上课不专心听讲,一幅是一位同学早早起来锻炼身体。教师同时将这两幅图出示,让大家进行对比,看看谁珍惜时间。通过一比较,同学们明白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知道了怎样才是珍惜时间。在教学这一课时,对于课后练习:体会“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意思,教师利用多媒体,把“光阴”与“金子”作比较,让他们体会二者之间的不同,从而知道时间的宝贵和不可回,明白要珍惜时间。

2、情景对比。心理学家指出,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教师要善于利用思品教材中很多充满童趣的教学内容,采用幻灯、图画、录音、影像等多种手段演示,把学生带入与教学要求有关的特定环境中,激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如笔者在教学《拾金不昧》这一课时,教师先播放《一分钱》动画课件,并配以音乐,把学生带入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拾金不昧”的行为,这样做到底有什么好处。在进行行为辨析时,教师又播放一段“小明捡到东西后据为己有”的视频,让学生看看后与开始的行为进行对比。通过进行情景对比,学生马上能够辨析出哪种行为是对的,哪种行为是错的,再结合自身行为进行对照,在今后拾到东西后该怎么做,学生都已经明白了。

总之,在思品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仍需要我们教师继续不断地进行探索,作出不懈的努力,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2、新课程教学方略(品德与社会)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

5.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篇五

[作者] [内容]

一、创意设境,激情引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实践表明:能牵动情感的事往往能引起兴趣。而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

例如:教学《笋芽儿》一课。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了解竹笋的生长过程中,学习笋芽儿冲破一切阻力茁壮成长的精神。上课开始,我首先播放一段竹林景观的录像。先将青翠欲滴的竹亮。再将镜头逐渐聚在竹笋上,使学生感知竹笋的形、色。此时及时提问:笋芽儿是怎样成长为竹子的?需要哪些生长条件?来诱导学生思考,拉开了学习的序幕。接下来教师可边讲故事,边放“雨声”、“雷声”的录音,边投影各种情景:如笋芽儿扭动、向上钻、脱壳、成长、小草摇动以及雨景、桃红柳绿,太阳出来等等,这样,学生如同置身于大自然中,随着文中各种人物的出现,轻松愉快饶有兴致地学习了课文。

二、激发思维,释疑解难每篇课文都有突出中心和可以用来体现训练重点的词、句、段,也有意思比较深或内容离学生实际比较远的词、句、段。在课堂上,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启而不发”时,当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需要学生理解掌握,而学生难以掌握时,教师可使用电教手段。因为电教煤体具有对事物与现象过程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进行扩大与缩小的表现力。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再现了教学内容的全貌,从而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赵州桥》一课,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要想解决这个难点,必须使学生懂得赵州桥结构的独特作用。由于建筑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比较陌生而且有一定的难度,我准备了一幅赵州桥的剖面投影片向学生讲解:这个拱形的大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的弓形,每一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它道不受影响,所以,赵州桥虽然没有一座桥墩,桥身却仍然很坚固。这样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内心图象,而且不需冗长的解说,学生就轻松地理解了赵州桥结构的独特。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这种设计的作用是什么,再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请学生到前面指图讲解,这样可以加深印像,使理解更加深刻。此时,再让学生解释“创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难点自然而解。

三、激起情感共鸣,陶冶思想情操语文教材中,许多文学作品是中外名家的名篇,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时,通过不同的艺术形象的感染,受到美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呢?这就要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因为从审美心理来说,情感是最活跃的因素,它既广泛地渗透在其它心理因素之中,又是感知与想象、理解的中介,即审美的感知由于情感的推动而进入想像,趋向理解。简单地说,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而电教媒体对于提供具体的形象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着显著作用。

例如:教学《采蒲台的苇》其中一句:“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涉及到历史背景。但是,由于当时的年代距现在较远,而且学生缺乏生活经历,如果只靠语言的中介,是很难认识其特定环境的。所以,我播放了一段精心选制的录像,让学生边欣赏一望无际的苇海及冀中人民为了保卫美丽的家乡而英勇战斗的情景,边听着老师的讲解,“抗日战争时期,冀中是遭受日寇蹂躏最厉害的地区之一,但是这里的人民群众充分利用水乡的自然条件,出没于芦苇丛中,战斗在烟波之上,沉重地打击着侵略者,勇敢地守卫着祖国美丽的水乡,最终取得了胜利,课文中写的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就是指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损害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这样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学生理解了当时的背景,体会到了冀中人民勤劳、机智、勇敢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并且为理解下文作了准备。

四、加强信息传递,强化有意识记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项目之一,在识字教学中采用电教手段,可以加强信息的传送,强化儿童的有意识记,加强字、词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识字效率。如:“日”、“月”、“山”、“川”原本是象形汉字,运用投影图片就可以再现“日”、“月”、“山”、“川”的具体形像。然后,教师再由具体的形像入手,引导学生识记“日”、“月”、“山”、川”。再如“包裹”的“裹”是形声字,它用“衣”表形,“果”表声。这个字笔划多,学生容易写错。但是,运用抽拉投影片教学,则很容易解决这一致学难点。教学时,首先映出“衣”字,然后把“”和“”上下拉开,最后再将“果”字拉到“”和“’中间,构成“包裹”的“裹”字,既形象又生动,显示了投影造型艺术在识字教学中的优越性。

6.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篇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也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但有不少电教课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点。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应从哪些方面来确定其最佳作用点: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谜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时、分、秒》时,设置了这样的故事情境:你的一个好朋友被恐怖分子抓走了,你必须和你所在的学习小组的几个同学一起才能救出你的好友,你们救人的方法就是读出钟面上的时间,每读对一个钟面,就可以清除一个恐怖分子,只有全读对了,就可以扫除全部恐怖分子,救出好友。学生们一听就来兴趣了,都想做救人英雄,并且积极加入活动。

二、找联接点,铺路

采用这种“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在投影片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联想式。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做一框两幅抽拉投影片。教学时,先出示两个半径分别为7厘米和4厘米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最后老师演示抽拉投影片,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 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另一种是对比式。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8个梨、2只盘子,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8个梨平均分放在2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了。这时老师在投影仪上又加了一个梨,继续让学生把9个梨平均分在2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 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对知识的掌握也较为深刻。

三、运用多媒体拓宽学生学习知识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亦有其规律。借助多媒体可进行高密度知识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如教“角的度量”一课的教学,我采用了多媒体电脑的动画功能--让量角器在角上旋转,所反馈的教学效果是常规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尽管整节课的容量很大(常规教学要两课时才能完成),但学生不感其难,教学效果相当好。 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书写板书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并能及时给予学生准确、详细的解题过程。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知识面不断扩大与更新,有效地激发了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7.巧用电教手段, 优化写作教学 篇七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能力,评改

在语文教学中, 作文教学一直是让老师伤脑筋的一个问题。大多数同学一提到写作文就犯难, 写什么?怎么写?怎样开头等, 都是比较让人头疼的问题。而多媒体电教手段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使作文教学变得轻松愉快。

一、利用电教媒体, 再现社会生活, 提供写作素材

写文章是创造性地反映社会生活, 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写作的素材就是自己的生活体验。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所以作文教学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掘现实生活中的原材料, 指导学生从他们曾经参与过的各种活动中寻找写作素材。而事实上, 我们的学生活动范围狭小, 很少有机会接触大自然, 体验社会等活动。因此, 他们作文素材十分匮乏。而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 利用活生生的画面和音效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素材, 为开拓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 可突破时空的限制, 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如我们可以借助电教媒体回放运动会任一场比赛录像, 而不受天气、时间、场所的限制, 可定格比赛场面, 跨越时空, 多视角场内场外, 将参赛队员的动作、神态、场外观众的表情和场上气氛等随心所欲地展现在面前, 启发和诱导学生“重返”比赛现场进行搜寻和提炼, 这样比组织观看一场比赛更全面、更详细。自然一篇篇情真意切的作文就会应运而生了。因此, 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为写作教学提供帮助。

二、恰当运用电教媒体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原动力。德国教育家斯多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写作的浓厚兴趣和爱好, 就会成为他的一种需求, 进而写作便成了他的一种习惯, 到那时不让他写都难。但兴趣的培养也很难, 而电教多媒体教学从他的直观性、交互性、表现手段多样性、大容量星等方面恰恰符合了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对声光电多种刺激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有的写, 有的说。例如, 描写春天,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跨时空性, 可控性, 将春天里的各种植物、动物的变化、活动以及大自然悄悄变化的各个细节一一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它展现在学生眼前。并且配上音乐, 让学生带着喜悦和惊奇体会春天的美丽, 他们自然而然有感而发, 才能写出一篇篇美文。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写作情感与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能改变过去学生把作文当成一个沉重包袱的畏惧情绪, 从而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驰骋, 写出好的文章来。

三、运用多媒体演示,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智力的窗口, 思维的触角, 是创造的“眼睛”, 在写作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电化教学独有的优势, 从事物的大小、远近、动静、发展、主次、整体和部分等方面, 有计划, 有目的地进行演示, 并指导学生通过反复细致观察, 逐渐培养观察的准确性、顺序性、选择性、细致性。

首先, 利用多媒体可以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例如, 让学生写动植物, 只靠想象和生活中的一点常识很难把文章写好。因此, 在写之前, 老师先列举几种有趣的动植物, 例如, 害羞的植物“含羞草”, 把含羞草的图片和写猪笼草的文章一起展示给学生看, 通过观看图片和阅读,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了解了动植物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从而激发了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积极性, 使学生养成了留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再让学生利用读书、看电视和上网的便利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并开展评选“小博士”活动, 号召学生都来争当“小博士”, 这样学生观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再让他们写作时, 就有话可说了。

其次, 利用多媒体体现观察的开放性。例如, 指导学生写荷花, 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材料可写, 减少对学生的束缚, 教师不能以一个模式来要求学生, 而应让学生多角度, 多方位观察。可以配以适当的解说, 也可定格在某个时期,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详细观察, 并把观察到的内容有条理地说出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习作环境, 消除对习作的紧张感, 产生习作的欲望, 如此指导, 学生写起作文来难度小多了, 作文的内容丰富、具体, 层次清楚, 脉络分明。

由于多媒体的介入, 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写作也不再是难事。

四、运用多媒体网络交互优势, 优化作文评改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 佳作常自改中来。”可以说,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对事物的认识, 须反映在“作”和“改”两方面。对学生作文的评改不是意味着学生作文训练的结束, 而应把它当作另一种开始, 成功的修改有时能给一篇作文以“新生”。教师最成功的批改是引导并教会学生自己修改。初次作文表达出对事物的认识后, 修改的过程也是对事物认识深化的过程。而多媒体电教手段, 具有资源的共享性, 容量的超限性, 交互交流性, 对作文的评改有很大的优势。如把不同层次的文章在展示台展示出来, 提供范例讲评, 教师可将批改的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 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 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学生掌握方法后可进行交流评议, 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可由别人品头论足, 每个学生也都可以成为“小老师”, 对别人的作文提出自己的看法。评后, 作者可根据反馈意见利用光标移动、插入、改写、删除等操作技术对作文中的错别字、标点、词语等方面进行修改。也可以把典型的病句、病例投影出来, 进行分析、推敲。为鼓励学生习作的点滴进步, 教师让学生从自己的习作中找出精彩的词、句、段, 甚至整篇作文, 输入在电脑上, 注上姓名, 让大家品味欣赏, 通过老师点评, 大家讨论, 相互促进, 相互提高, 从而保持学生习作的热情, 体验生活体验习作成功的欢乐, 进而以形成良好的内驱力。同时, 采用多媒体网络使作文的阅读对象不再局限于自己和教师两个人, 而是全班师生。这样, 既促使每个学生努力写出好作文, 也使得他们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许, 大大激发了写作热情, 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自己的表达、分析、判断能力, 养成了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

实践证明, 多媒体电教手段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改变了“一支粉笔”行天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为指导学生写作文, 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生活体验, 优化作文评改提供了帮助, 使学生观察有对象、思维有凭借, 表达有内容, 作文有方法, 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起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学.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8.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篇八

【关键词】电教手段 优化

电化教学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學实践中的应用,是一个由教师、学生、电教媒体和教学内容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多媒体包括声、光、图形多种教学手段和途径。其特点是直观、生动、形象。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系统的观点来规划和设计,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完美地结合起来,并采取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探解决方案、评价教学结果等步骤统筹兼顾。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助益。

作为一个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改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并努力使教法和学法实现和谐的统一,近年来,我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教学软件,屏幕出现了:美丽清晰的地平线上,太阳开始露出了可爱的笑脸。将这一美丽的景物形象地比喻为直线和圆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悟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公共点个数方面存在的本质特征,教师提示学生去发现: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位置关系可分为几种类型?分类的标准是什么?能否象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那样,通过数量关系来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样,使学生学会运用联想,化归、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探索问题实质,并且这样探索的兴趣也会持续下去。另外,在“直线与平面垂直”采用了“日晷”实例录像图片并配上音乐,在“轨迹”教学中运用软件的动态性、再现性等进行了教学。 只有电教媒体才能创造出如此美妙的意境,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投入学习的兴趣。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二、运用电教手段形象直观,激发意向,着力提高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

青少年学生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关系一节时,可设计如下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探究。在△ABC中,∠A=128°,∠ABC的平分线和∠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A1,∠A1BC的平分线和∠A1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A1,依次类推,让学生思考∠BA6C的度数。通过学生视觉器官的活动,逐步建立空间立体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达到变抽象为实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在教师的设疑、启发、引导作用下,学生主动研究、解疑,最后探讨出系统化、本质化、简明化的网络化体系。

三、电教手段有利于化解教学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时,计算机多媒体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提供丰富而动感的图像、图形,生动、直观、形象,展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数学世界。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条线没有相交于一点,即使交于一点了,也会心存疑惑:是否是个别现象?使得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里,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总是不会改变的。这实验,除了教师演示之外,学生也可自己动手,亲手经历,大大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电教手段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数学课总是离不了要画图,这些作图中有部分是机械的、重复的,有些还相当繁复,并且有时作图本身对达到该节课的教学目标的意义并不大。如画各种立体图形(球、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等)和一些平面图形,若利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一个菜单命令就成了。又如:“图形的平移”,先告诉计算机平移方向及平移距离(一个向量即可),再选中平移对象即可完成平移,既简单、明了,又直观、形象。用计算机代替老师、学生做这些工作,既彻底减轻了负担,让教师、学生把精力和注意力用到更高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节中去,同时也有助于师生更了解和熟悉信息技术,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五、电教手段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方便的教具,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创设教学情景,也可以使用现成的课件、资源库,综合利用各种资源,选择能够揭示所需问题的数学本质的资源组织教学,形象直观地演示数学对象,动态得展示数学关系,揭示数学本质,表达数学思维,创设出展现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发展的数学情景,吸引学生主动进入学习情景去感知、理解、建构数学的意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9.谈如何运用电教手段实施 篇九

小学语文愉快教育

张娴

论文导读:愉快教学是愉快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愉快教学是要创设一种愉悦的情境,使学生臵身于一种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学习气氛中.只有在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更自觉、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愉快教学是愉快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愉快教学是要创设一种愉悦的情境,使学生臵身于一种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学习气氛中.只有在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更自觉、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心境愉快就会学得更好.应用电教手段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在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电化教学与愉快教学的结合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渲染气氛,拨动爱的心弦愉快教育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而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爱是通过师生情感的交流达到的.教师运用电教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而形象、直观的电教媒体为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加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更能引起师生感情上的共鸣.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开始使用投影仪映出周总理的遗像;同时,教师用哀痛低沉的语调对学生说:“1976年1月8日凌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学生凝视周总理遗像,听着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和配乐朗诵录音;那黑色的挽联,那白色的花环,那阴沉寒冷的天气,那缓缓而行的车队,那满面泪痕的老人、青年、小孩……此情此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悲痛之情.形象直观的电教手段,教师动情的教学,使孩子们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位教师对电教手段的选择运用,贯彻在从设计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当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恰当地展示电教媒体时,其高尚的敬业精神和真挚的爱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感染,唤起学生对知识的爱、对领袖对师长对同辈的爱、对集体、人民和祖国的爱.爱的真谛是爱人.被爱只是一个起点,它需要扩展.有效地运用电教手段拨动了学生“爱”的心弦,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爱”而且也学会了“爱”,即施爱于人.一个人能施爱才能显出人格的内涵意义,才能显出生活的充实,也只有在被爱和施爱中,完美的人格才能真正显现.创设意境,领略“美”的境界爱美、求美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美育是愉快教学四要素之一,而电化教学可以艺术地表现教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音像教材将诸多美的因素渗透到电化教学中去,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的、充满美感的教学环境中既获得知识,又陶冶情操.如教《繁星》一课,将雪白的天花板作为幕布,随意调节投影焦距,让悬挂在“天空”上的星星时明时暗,不时闪烁.学生头靠桌子上,向上仰望,眼前出现了半明半暗的星空、无数眨眼的星星,还有飞舞的流萤,闪烁的航标灯……教师随时稍稍移动画面,让学生产生船在移动、星也在动的感觉.与此同时,播放一段优美的夏夜圆舞曲,在视觉、听觉交织的立体空间里学生不仅领略到了一个柔和、静寂、梦幻般的海上之夜的形象美,也从文章的意境中体会到了语言美.儿童如能沐浴在美的环境中,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十分愉悦.小学语文教材是装满美的宝库,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宝库去感受美、创造美,电教有其优越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不仅可以把课文教材中的各种美的因素(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课文的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加上电化教学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美等因素,不仅可以使学生辨别出客观事物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同时也使他们对美的事物产生学习、领会、把握的兴趣,同时也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操.视听并茂,趣化教学氛围兴趣是儿童认知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愉快教育把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是否贯彻愉快教学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愉快教学就是兴趣教学.电化教学根据自身声象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以直观、形象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着兴奋的情绪.一位教师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先让学生闭目倾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逼真、生动、优美的声音,使学生仿佛来到了西沙群岛,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一边看活动投影片上西沙群岛的美景,一边讲解启发.这样,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生长着奇特树木的海岛和鸥鸟翩飞、嬉戏、孵卵、多种鸟蛋堆放于鸟巢等新奇有趣的事物活生生地呈现在儿童的面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教学始终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使它们处于情绪愉悦的状态之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我们说电化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手段.拓宽视野,开发创造潜力每个学生都可以而且应该发展创造力,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活动,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如果我们培养的孩子要能在将来成为跨世纪的四有新人,现在一定要让孩子成为思维活跃敏捷、想象丰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一位教师教《惊弓之鸟》一课,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这位教师设计了一幅抽拉活动片,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教学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得出:更赢听到大雁叫声悲惨,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于是就拉弓振声,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茂的电教演示难点突破了.电化教学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使他们领略到了一种最高层次的愉快--创造的愉快.电化教学的心得体会

张娴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作为一名基层教育的一线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多媒体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的密切关系,主要体现为多媒体的先进特性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能够得以充分地发挥,对探讨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启发活学活用的创新精神,寻找教学改革的创新 点,具有现实的意义。

无论那一种媒体形式,只有在教学中切实起到了其它媒体无法替代、举足轻重的作用,使教师和学生亲身感受到其教学应用的优越性、实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才能认定此种媒体形式在教学中的存在价值。

先进的教学媒体只有为先进的教育思想服务,它才具有目标和出发点,具有自由广阔的创作天地,具有活的灵魂。

随着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迅猛发展,教育软件,教学资源在形式内容等方面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在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等诸多层面赋予教学以全新内涵。

经过数年以来的教学经验,我个人认为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和好处有四个:

一是帮助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有时间、有精力真正用心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水平.通过学校的系统培训后,在我的学习和运用过程中,让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视野逐渐开阔,技能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更新。

二是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使得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成为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最佳途径。信息技术的使用符合了中学教学过程有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信息化教学、媒体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使教学方式方法更精益求精,丰富多彩,声色具备。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之后,我感到自我需求的不满足和对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满意,便开始大胆的对原有资源重新编辑、改造、升华,从而更有效的组织利用资源,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方法,制作出更符合实际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用于课堂,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索精神及求知欲。

三、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远程教育资源充足、精美,在教学中,我把有关教学资源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利用图片、背景音乐等素材创设出符合课程要求的情境,渲染了课堂气氛,在讲课中适时利用电影、动画,通过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演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四、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远程教育资源中各科资源可以说内容多、涵盖面广,我们可以随时找到有关教学所需要的动画、彩色画片等。当我们把这些资源、素材整和到我们自制的课件中,上课时,学生看到的就是一些生动的画面,这更容易让学生记忆和理解,从而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我感觉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信息灵通了,变得“耳聪目明”,更具发展潜力;我相信学生会拥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远教资源为教学服务,让远程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在小学英语课中适当的应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意义

朱彩虹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传统的英语教学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是死气沉沉的课堂,很多学生看见英语就头痛,更谈不上兴趣。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中心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提高自己的现代教学手段。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多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这个意义重大。

关键词:电教手段;初中英语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效率

随着教育事业的日新月异,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多媒体辅助教学走进英语课堂中,又为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学校的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非常形象直观的讲述清楚过去很难描述的课程内容,而且学生可以更形象的去理解和掌握相应教学内容。学生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自学, 自考等。教学领域是最适合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领域。在我国目前的英语课堂中,没有母语的学习环境下,多媒体的应用无疑为学生创造了最佳的外语学习环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他的基本意义和优点有这些: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内容可重复学习,可以进行远程教育,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教育经费,降低教育成本。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因此,课件的知识表达能力更强,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

2.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记忆效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方便、快捷、高效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课件,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在校园网或者是教育网,甚至整个互联网上,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交流。

3.它能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而应用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甚至无法讲清楚的知识重点、难点,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直观而形象。尤其是用图片,动画和视频就更直观更形象!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意义更加重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鼓舞巩固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想学,才会乐学,才会主动去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艺术魅力和兴趣因素,应用多媒体是最好的手段之一。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模式是“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本”。学生毫无兴趣。教师应该从教学的权威者转变为教学的合作伙伴。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有形的,可感知的,可视,可听的动感内容。当学生臵身于多媒体教学环境中,他们会对即将开始的学习活动充满渴望和自信,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地学习材料和学习通道,完全没有焦虑感,这完全是多媒体英语教学起的重要作用。多媒体容声,色,文为一体。对学生的感官和视觉产生强烈冲击,学生在课堂上会很活跃,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满腔热情参与活动,参与交际,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与老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英语多媒体教学真正使学生做到想学,乐学,善学。

2.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新课的导入更简洁鲜明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也是关键之一。课的导入要简洁明了,使学生更快的理解教师的意图,不迷惑。如何去做,才会收到最佳效果,一直是众多教师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而多媒体的运用则能够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一段动画演示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一段小视频能将一个故事生动的展现给学生,一个跳跃的动作能勾起学生对某个单词甚至某种时态的回忆和再现。如我在讲初中新目标英语Go for it Unit 11 Section A 时,利用几副动作的图片教学词汇run, eat breakfast , take a shower , go to bed 等,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视觉效果到思维的联想,很容易的学会这些生词,而且还非常感兴趣。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告诉学生这些词汇的中文意思和读法,那学生即便学会了,也会觉得很乏味,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再有,教师利用多样化的多媒体演示手段可以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从课间的活动中快速转移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加以适当的提示和讲解,学生就会对本课有了整体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导入新课简明,生动,易操作,学生感兴趣。

3.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听,说,读,写训练

听、说,读,写是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也是中学英语训练的基本要求。据心理测试表明,视觉所获取的知识居多。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声像视觉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听和读是学生通过听觉从文字和语言情景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多媒体的参与,有效地提高了听和读的质量。

首先,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接受信息的载体由课本中的文字变成了可感知的声音,可视的情景,解决了由于认知水平不足而无法完全接受信息的问题,使更多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听英语录音,看英语录像,标准的发音更具吸引力,录像声情并茂,为学生形成语感,提高说和写的能力打下基础。

说和写是表达过程。直观的多媒体丰富了学生的说和写的内容,缩短了学生的训练周期,提高了教学质量。

4、运用多媒体教学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准确合理地处理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何将教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是关键点。而多媒体就是教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手段之一。比如,在进行语音教学时,使用多媒体可以保证学生发音的准确率,而且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画面上声音和口形的变化学生可以一目了然,通过反复的听和读,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而且非常感兴趣。有的学生爱看动画片,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动画,并配以对话,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境中用什么样的语言来交际。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加深了对语言点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模拟真实情景实际应用,这样既突破了教学重点,又将难点化难为易。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教学空间。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学的根本。传统的课堂形式单一,教法缺乏多样性,趣味性,造成学生分化,效率低的弊病。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呈现则是多通道,多元化的。集合声音,图像,动画和文字为一体,这样,抽象或枯燥的内容具有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潜力,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我们平时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来教英语,因为他的形象性生动性更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英语学习。能更好的把握课堂,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老师与学生有融洽的关系,取得双赢的后果,所以说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意义非常重大。

电化教学心得体会-

朱彩虹

教育系统是与科技发展贴比较近的行业,因为,教育与科技发展相辅相成,科技为教育服务,教育又为之培养科技人才。

目前,我们学校实行了网络化教学,每位教师在授课时,不像以前一样排好课轮流到多媒体教室去上课,这确实极大的方便了每位教师。凡是用过的老师都知道,多媒体网络真是好东西。多媒体教育网络是把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有利于智力发展。

新颖生动的演示,熟练、协调优美的示范表演,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好的演示,往往使学生过目不忘,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演示成功的基础,也是提高演示效率的前提。演示过程是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很多操作又是学生第一次看到,这种“先入为主”,一旦给学生留下不规范的操作印象,将来纠正起来会是很困难的。演示的同时要配以简明的指导语,使演示与语言指导紧密配合,才能组织好学生观察。这样就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于是,在课上,我使用了媒体上的关于这次课的相关课件资源,学生在这样图文并茂的情景中,学习兴趣大增。每天都盼着上课,就连平时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兴奋不已。课下不停的问:“老师,下节课有什么新鲜的东西?”……面对他们每天都新奇、兴奋的目光,我感觉特别的愉悦,有这么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还愁什么呢?过了几天,我照例进行考察,结果却不太理想了。电教媒体生动形象,易被感知,吸引学生,具有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只有适时使用,恰到好处,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虽然多媒体教育网络有助于教,但它不能代替教。教是为了学,助教导致助学,助学不能代替学。有位教育家讲,“老师讲通了,不如学生想通了。”讲通了不一定想通了。所以,不同的时候使用多媒体助教,不同的程度上使用它助学,其效果不一样。我们提出要“恰如其分”,其含义是使用多媒体助教要适时、适度。只有适时、适度效果才能最好。

首先,电教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接受新信息并最终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工具,而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若盲目地依赖于电教媒体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电教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就成了电教媒体的奴隶。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从明确的教学目标出发,选好合适地电教教材。

其次,教师要选好恰当的内容和时间,适当地使用电教教材。实际教学中,教师运用电教媒体存在一些误区:盲目使用各种媒体,使课堂的信息过多过滥,制作的课件画面眼花缭乱,学生只是觉得好玩,造成信息的泛滥,结果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和其他媒体,人为地控制或模拟某些现象,使这些现象反复出现,突出主要研究内容,排除次要因素,使学生有序地观察变化过程。演示促进了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教学手段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与学生情感交融、信息交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路,使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

10.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篇十

当前教育界议论较多的话题是创新教育。但是改革的思路一般是关心体制、教材、教法等方面的变革,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国际教育界出现了一种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动向,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它能促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教材内容到教学模式、教育观念及至教育形态的一系列变革。这些变革为创新教育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在语文课堂上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能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尤其实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更是起到了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效果。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达到教学最优化的效果,怎样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确定最优化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优化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设计最优化的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用较少时间,学会较多知识,身心全面发展,素质全面提高呢?通过几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要使电化教育促进教学优化,必须把握学科特点,研究教学规律,科学运用电教媒体,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电教媒体优化教学的作用。进一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改进小学语文的教学结构。

在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语文学科的性质,依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我探索了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使学生“认识——理解——内化——扩展”的教学结构。

1创设情境、导情激趣。我们常说“万事开头难”的确如此。一个精彩的开场白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投入到自主的学习当中。因此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将文字描述的抽象情景、意境,创设成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场景,就十分必要了。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往往能在这时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

例如:在上一节口语交际课“神奇的七巧板”时我在课的开始设计了这样的开头“同学们老师最近又有了一项新的爱好,今天我把我的作品带来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同学们都好奇的期待着,这时老师适时的运用电脑课件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各种图案再加以相应的配音,声情并貌、生动有趣。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这样大大的调动了同学们拼组七巧板的兴趣,他们一个个跃跃欲试,求知欲空前的高涨,收到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感知阶段电教媒体发挥了创设感知词语知识的情景,提供与所学词语知识有关的事实材料(声音的、图象的),帮助学生迅速、正确理解所学词语的作用。

2指导点拨、自主探索。

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自主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功能,可以十分有效的突破课堂的重难点。

如我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讲到动物的活动方式一段,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经验,对各种动物的活动的样子理解的不是很好,而通过语言文字很难使学生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印象,这时就是利用多媒体的好时机,让学生通过录像、动画和电脑制作的课件,可以非常直观形象的观察到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那生动的形象、丰富的知识给学生留下了清晰的印象。课后他们兴致勃勃谈论着课上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并且还能把这些知识自觉的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在深入理解学习内容的阶段电教媒体以自身所特有的表示词语信息形象化的优势,起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的作用。

3深化练习、延伸扩展。

在课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确定的重点词语,运用电教媒体设计图文结合的多种形式练习,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加深理解、熟练运用。更可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扩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闻使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之中。

如在教学12课《吃虫的植物》时在学生学习完课文内容以后学生对吃虫的植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生活中我们又很少能看见这种植物,如何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呢?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浏览了解到更多关于吃虫的植物的知识,不仅有利于本课知识点的巩固,并且可以使课上的知识得到扩展,还很好的培养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巩固学习这一阶段中,电教媒体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扩展。这样做,有效地训练和培养了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此外,恰当运用电教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就要寻找它们最佳结合点。首先,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重点、难点,从教学要求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设具体生动的可感可知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真实、形象地去感知所学内容,这就是运用电教媒体和理解学习内容的最佳结合点。

其次,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想投影、录像、电脑课件等,对感知材料进行理解和概括,使思维活动有了依托,实现了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这就是运用电教媒体理解学习内容的最佳效果。

再次,教师依据教材、教学目标、围绕应掌握的知识点、能力点,设计以电教媒体为中心的画面,进行深化练习,将知识进行延伸、扩展,以达到在理解语言基础上自如运用语言的目的。

最后,教师要选择电教媒体使用的恰当时机,克服随意性。那么电教媒体适合在什么地方运用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提高兴趣、引发学习动机的;

(2)意思抽象的词语离开具体形象的感知难以理解的;(3)重点、关键词语需要强化加深印象的;(4)内容展示的事例需要拓宽视野的;(5)提出问题、可以讨论引起思辩的;(6)显示过程、可以启发思维的等等。

以上的这几种情况,学生由需要而引起“兴奋”的心理状态,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最浓、想象最丰富,这是如果恰当及时运用电教媒体,就可以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学习目标上来。

11.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电教媒体 数学 学生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传输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传输质量高、交互性强、教学内容丰富、应用范围广的教育信息。计算机教学也就是网络教学,说白了就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它可以利用其对文本、声音、图形、图象、动画等的综合处理特点,编制的系列教学课件,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落到实处。

一、运用电教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了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乐學氛围,使学习变成一个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从而达到“乐中求知”、“寓教于乐”的目的。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营造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尤为重要。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适合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运用电教媒体,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化解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除了准确点拨、讲解外,还要根据课型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特别是那些用传统媒体难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内容,教师如果因材施教,借助于幻灯、微机等现代媒体,定能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这个重、难点,教师可采用微机进行演示,这样同学们便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智力,顺利地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

三、运用电教媒体,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

学习是学生的个体行为,教师教学的过程不是把制作好的课件内容按照教师的意愿“演示”给学生,尤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产生自我的内在需求。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体现,注重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情感流动,运用饱含深厚情感的教学语言,利用多媒体教学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图、音、文交互的特点,再现优美意境。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参与意识,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开放的活动环境。此外,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考虑学生的动态性、不对称性、流动性和发展性特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演示的节奏,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也不能实现真正现实意义上的“互相”交流,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无法得到体现。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就利用多媒体演绎,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出示了一个缩小了长方形的长的图形——正方形,要求学生计算面积,学生就用S=ab这个公式计算出了正方形面积。这时稍加点拨:这是个什么图形?学生恍然大悟,得到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数学知识的运用是演绎思想体现的过程,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生能自觉运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从中得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运用学到的知识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知识才是“活知识”。

四、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内容和形式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要以研究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目标为宗旨,不是研究用更多的媒体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在媒体的选用过程中不能认为媒体越先进,教学具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要求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2、教材把握偏离数学本质问题

新教材情境图较多,一些教师在理解教材时不能透过情境图看到数学本质,在运用多媒体展示时偏离了数学本质。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一课,教材联系生活实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对称图形供学生感知,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总结出对称图形的特征。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出示了昆虫、树叶、建筑物三组具有对称特征的图形,让学生谈一谈这些图形美不美。学生从图形的色彩、大小等方面进行讨论,课堂气氛表面上热烈,但并没有谈到对称本质。学生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减少了。倒是引入了很多的美术素材,这就偏离了教学的本质。

3、为“电教”而电教问题

多媒体教学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较强的交互性,可以从一条路径跳转到另一条路径,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见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它毕竟是机器,不是万能的。在运用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计算机,发挥它的最大潜能。如果教师不论内容是否合适,一味追求多媒体教学方式,效果就会适得其反。我曾经听过一次公开课,内容是《认识钟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师提问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钟表之后,接着出示了一组钟表图。在这幅钟表图里8个钟表中有5个是在闪烁或跳动的。有两个小闹钟还在做“翻筋斗”运动。这组图的出示提起了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他在观察这些钟表时,也会分散精力去看小闹钟是怎样恢复原状的。结果反而难以达成目标。其实,这里直接从我们身边的实物开始,用实物进行展示,会更有利于教学。

12.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篇十二

一、弥补传统教学手段板图板画的局限性, 全方位呈现知识, 激发学习兴趣

板图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依靠自己的熟练技巧用各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的简略地图。板画是教师将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及演变过程等用各色粉笔描绘出的黑板画。做板图与板画是地理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众所周知, 地理的教学离不开地图,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 承载着众多的地理知识与信息, 是人类学习与研究地理的重要载体。在地理教学中采用板图板画可以将语言教学与直观图片结合在一起, 使得教学更具直观性与形象性,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更直观的信息。现行地理教材配备了二百多幅图形, 这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可以说这直接关系到地理学习成效。但是, 如果这些图形全部由教师在黑板上描绘, 且不说教师是否能够全部画出来, 这需要占用很大一部分教学时间, 还存在能见度低、精确度低等情况, 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这也一直是传统教学中广大地理教师最想突破的问题。有了电教媒体, 这一问题迎刃而解。电教媒体有着强大的表现功能与综合处理功能, 可以突破板图板画的局限性:一是准备更充分。教师可以提前将这些图形进行绘制并输入电脑, 课上需要时, 再调出来就可以了, 从而大大减轻了教学负担, 节约板书时间。更为重要的是, 教师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全体地理教师将图形存储于地理资源库, 大家就可以随时调用, 这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二是可见度高。教师利用投影仪将图形清晰而完整地投放于大屏幕, 可以让坐在教室各个角落的学生清晰地看到, 再也不会出现看不清的问题。三是更形象直观, 获取更多信息。现代社会是一个读图时代, 而图在整个地理教学中又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电教手段来展现图形, 可以将枯燥无味的地理信息寓于直观而形象的图形之中, 通过放大、拖放、截屏等特殊功能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真正实现图文转换。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图形来进行相关的训练, 既省时省力, 又便于学生记忆与理解, 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大力提倡运用电教化手段, 并不是忽略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板图板画能力同样需要加强培养与提高。

二、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问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提出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 经历学习过程, 达成三维教学目标。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提出问题, 以问题来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 使学生主体参与到探究性活动中来。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个主观臆断的过程, 而是一个客观创造的过程, 需要借助已掌握的知识与生活经验。此时, 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 为学生展现相关的地理信息, 实现教材与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激活学生的思维, 开发学生的智力。学生从相关的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中可以获取更多的感性信息, 积累丰富的表象, 经由思考与思维上升为理性认知。同时, 教师在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时, 遇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肤浅或是思维受阻时, 也可以提出富有启发性与探索性的问题, 将学生的认知引向深处, 使学生对知识能实现本质掌握。如在学习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和冬至日的太阳直射点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展现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并在过程中提出相应的问题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思考, 从而使学生更加认真地观察与思考, 达到对这一知识的真正理解与灵活运用, 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各种生产生活场景, 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理学科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新课程改革不仅关注学生基本地理知识与技能的获取, 更关注学生对这些地理知识的灵活运用。传统教学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记忆, 而忽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 教师要改变灌输式教学, 要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 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 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学习“影响工业布局的经济因素与技术因素”时, 教师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强大的虚拟功能来向学生真实地展现一个城市, 将相关的交通、河流、农业等相关情况融入其中, 这样的场景更能给予学生真实感, 使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更加科学合理地思考。这样的教学将知识的学习与具体的运用结合起来, 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能源意识, 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站在人类生产生活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 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3.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篇十三

[摘要] 电教媒体具有趣味、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它能使枯燥的数学趣味化,抽象的数学直观具体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创造了有利于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摘要:电教媒体具有趣味、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它能使枯燥的数学趣味化,抽象的数学直观具体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创造了有利于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突破重难点;强化教学效果;发展创造思维;形成能力

正文:

电教媒体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的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情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使以教师为主变成以学生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使三维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是思维的动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融“声、图、文”于一体,因此,精美的教学课件不仅可以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充分发挥计算机的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一场比赛,高兴吗?请看(媒体显示画面):小狮子、小花猫、小狗商定好举行一次骑车比赛,随着裁判长小熊的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只见小狮子骑着正方形车轮的自行车,“咯噔、咯噔”的行驶在道路上,骑得好艰难啊;小花猫骑着椭圆形的车轮的自行车,一跛一跛的,骑得好费力啊;而小狗骑得是圆形车轮的自行车,欢快的行驶在宽阔的道路上,还“嘀铃铃”的唱起歌来呢。最后尽管小狮子和小花猫在努力向前,但还是小狗稳稳地坐上了冠军的宝座。正当学生兴趣盎然时,画面停止,老师发问:同学们在这次比赛中,为什么小狗能得第一呢?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吗?这里初步渗透了“在同一圆内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的道理。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习新知提出了要思考的问题,从思想上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运用电教媒体,强化感知,突破教材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许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或者对学生来说是高度抽象的知识,就可以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显示出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用传统教学方法,拿一些教具比划演示,总是难以讲清。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并把这个过程保留下来,对折过程中还可以配音乐,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建立起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又如教学除法的含义时,对区分除法的两种含义学生理解十分困难。我抓住其本质特征,透过易混之处,用电教手段区分比较,使学生亲自感知,概念掌握是十分清楚的`。

讲课时首先设计了两个问题:

①把12朵红花,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朵?

②有12朵红花,每个小朋友分3朵,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学生列式都是12÷3,怎样理解这个算式的意思呢?只靠讲,学生很难理解。只有通过分摆演示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在投影仪上师生分别分摆比在讲桌上分摆清晰,可以放大又可看清分摆的全过程。

演示中突出本质区别:

①题分时先从12朵红花中取3朵分给每人1朵,再取3朵每人1朵直到分完。突出按份数分一次拿3朵,每人分一朵,保证每人分得一样多。

②题分时,先拿3朵分给一个人,再拿3朵分给一个人,直到分完。突出看12朵里有几个3朵,(按一份数分)。

以上方法学生清楚地看到不同的分的过程。突出了同一算式的两种意义。因此,演示教学能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处也会迎刃而解。

三、运用电教媒体,巧设练习、强化教学效果。

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借助电教媒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由浅入深,巧妙设计大密度的练习,让学生在“乐学乐做”的情感中,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并逐步形成能力。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为了克服“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这一错误概念。我运用媒体设计一组练习(1)出示一组两个角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的角和一组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要求学生比较每组中两个角的大小。结果部分学生得出“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2)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断的错误,屏幕上出示了一个以黑色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两条边长短变化时这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这样运用直观演示,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丰富素材,是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学生根据观察,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

再如,教学<<年月日>>课后,我运用媒体播放视频:(1)警察在路边对一起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案的可疑司机进行询问时,司机说“自己出差一个月,4月31日才从北京开会回来。”警察当即把这个人抓上警车带走了。你知道为什么吗?(2)一位老爷爷愁眉苦脸的说“今年是北京奥运会,我刚过了15个生日,可我忘记了自己的生日是那一天,谁能告诉我呢?可急死我了!”这样联系实际生活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四、运用电教媒体,发展创新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的表现力,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宏观、微观的限制,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先出示火柴盒、牙膏盒、文具盒、木箱等长方体实物,然后隐去它们的材质、图案、色彩,剩下要研究的几何图形。在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时,用着色、闪烁的方法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顶点、棱的个数;用三组颜色表示相对面、相对棱,用动画平移的方法将相对的面、相对的棱平移后完全重合,使学生认识到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演示方法灵活多变,,降低了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坡度,通过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反复思索,学生会深刻掌握和发现事物规律,在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小学生年龄小,对平时常见的事物、现象不留意观察,因此认识也很笼统模糊。电化教学则能把生活中常见的或不易观察到的事物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从中发现问题,揭示现象或规律。如用多媒体放映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象,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就能较深刻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总之,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了时空限制,扩大了观察范围,帮助学生从具体现象中抽出事物的本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多媒体在学生掌握知识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四个阶段及发展智能方面有积极作用。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认知水平、教材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教学生动形象,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可以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等多种能力;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功效,还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达到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实现“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美好的愿望。

[参考文献]

14.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篇十四

教师:罗芸

白云八中

2011.7.10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术作为造型艺术,是一种非语言的通过视觉形象传达信息、感情、与观念的行为方式,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方式。美术作为社会文化的造型载体,被一些学者视为人文教育的中坚。由于人对美的感知力、鉴赏力、表现力和现代社会人的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体现,为了培养在国际上具有人才,许多发达国家将美术学科列入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中,给予艺术教育以重要地位。现在社会的竞争,可谓是人才的竞争。人们最有价值的才能,是创造性。现代教育改革,不仅着眼于学生智能的开发,而且尤其重视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创新,即打破旧有模式的首创。艺术的创新精神是以丰富的想象力与智慧为基础的。创造力是能够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是创新精神升华显示的人格能量。美术贵在创新,创造是美术的生命。创造离不开想象力,无想象力便无创新,创造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

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推行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推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美术学习应以人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这一仅是21世纪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迫切要求,而且也是美术人文属性归本位的体现。

通过美术欣赏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和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文化情境中来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价目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优化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主要内容是: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没有创造就不会有美术,而美术伤口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独创性体现出来的。马蒂斯曾宣称:“一幅新画应是一种惟独一次的事迹,一种新的诞生,对人的精神所把握的世界观增加了一种新形式。”通过美术欣赏,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美术欣赏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美术教学中可运用的直观性教学手段很多,除演示之外,尚有范画、范作、挂图、实物、模型、参观、观摩以及幻灯、影视录像光盘等声像手段。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新生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2.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根据美术教育的美学特征和审美心理活动的特点提出来的。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三、采取主要研究方法途径与具体措施

1、自变量的操作与控制措施

自变量是指在创新理论指导下实验操作者以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改变传统教育中缺乏培养创新素质的机制和手段。改变教学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具体做法如下:(1)介绍作者生平;(2)介绍作品时代背景;(3)介绍主题;

(4)欣赏作品的风格(画家作画时的心情等)。(5)欣赏作品;(6)评价作品。

评价作品是关键。要让学生自己谈想法。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大自然万物都是美的。

控制措施是实验操作者要准确按照实验要求来进行教学。

2、因变量的观测指标与观测方法

本试验的因变量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的提高。采用随时观察记录和定期检测方法

作出阶段性评估,根据实验假说,制订出实验的检测目标,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及审美情趣。根据检测目标情况来确定实验的效果。

四、无关变量的控制措施

上一篇:高中英语写作课教学设计下一篇:淡泊明志 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