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数学的旅游资源定量模型探讨

2024-08-18

基于模糊数学的旅游资源定量模型探讨(共7篇)(共7篇)

1.基于模糊数学的旅游资源定量模型探讨 篇一

农业生产力定量模型研究-基于广西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过程中,现代农业的生态系统的产出功能强烈地依赖于现代化生产技术及物质要素的.大量应用.文章选取广西7县的农业生产资料面板数据,对影响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农机总动力、农村用电量等变量进行定量分析.结论是:在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中,农机总动力和农业有效灌溉面积对广西农业生产力的影响非常显著,而其他变量不显著.基于此提出提高广西农业生产力的政策建议.

作 者:彭小辉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泰州市金融研究所,江苏,泰州,225300刊 名:沿海企业与科技英文刊名:COASTAL ENTERPRISES AND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11)分类号:X171.1关键词:定量模型 农业生产力 粮食生产 面板数据 广西

2.基于模糊数学的旅游资源定量模型探讨 篇二

1 SWOT分析

1.1 定性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6,7,8],结合对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形成初步的SWOT定性分析矩阵。然后与专家就SWOT分析矩阵中的相关因素进行访谈,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的SWOT分析矩阵如表1所示。

1.2 定量分析

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通过实地调查、深度访谈,充分发挥相关领域专家知识经验、决策判断的优势,对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和概率进行评估,应用二维坐标体系对评估结果进行量化处理。

1.2.1 数据来源

根据对战略选择和定位的影响作用,对表1中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各相关因素从0、1、2、3、4的范围内选择分值。分值越高,表明影响强度越大。同时,为每个因素设置一个取值范围为(0,1)的权值,表示该因素的重要性或发生概率。内部优势、劣势的影响力度取决于自身的影响强度和重要性。外部机会、威胁的影响力度取决于自身的影响强度和发生概率。为便于区分和计算,对劣势、威胁因素的影响强度取值取负值。因此,因素i的影响力度=因素i的影响强度×因素i的重要性(发生概率)。

遵循熟悉海南中部地区旅游状况、具有一定业务和科研水平等原则,从大学旅游研究人员、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旅游行政管理人员中按一定比例选取23位专业人员,对SWOT矩阵中各因素进行记分。记分表以纸质或电子形式发出和收集,纸质记分表13份,的有效回收率为92.31%,电子评估表10份,有效回收率为90.00%,总有效回收率为91.30%。统计有效回收的21位专家的记分,可以得到如表2所示的各因素得分结果。

1.2.2 总影响力度计算

总影响力度计算包括总优势影响力度(S)、总劣势影响力度(W)、总机会影响力度(O)和总威胁影响力度(T)的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将表2 第4 列的数据代入以上四式,可以计算出:

由此可见,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总优势影响力度与总机会影响力度之和的绝对值(5.49)大于总劣势影响力度与总威胁影响力度之和的绝对值(4.20)。因此,海南中部民族地区应采取比较积极的旅游发展战略。

1.2.3 战略方位度和战略强度系数计算

在二级坐标系中找到S = 2.65、W =-2.12、O =2.84、T =-2.08所对应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四点,得到如图1所示的战略四边形SWOT。

在战略四边形重点P点的坐标为:

经过计算,可以得到:

根据P点的坐标计算机战略方位角的正切值tanθ=y/x=1.4,0<θ<2π。通过反函数,可以确定战略方位角θ=54.46°。在二级坐标中,以原点中心,原点到S点为轴画一簇同心圆,坐标轴和各象限平分线将二级平面分成八个区域,分别对应八种不同的战略类型,如图2所示。由于θ=54.46°可知,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应选择机会型战略。

图2中,同心圆半径为战略强度系数ρ=U/(U +V),其中战略正强度U =S×O,战略负强度V =W ×T,把前述相关的计算结果代入公式可以得到:

战略强度系数ρ的大小反映了同一战略类型实施强度的大小,ρ的取值范围为(0,1),以ρ=0.5为临界点,ρ>0.5时采取积极拓展的高强度战略,ρ<0.5时采取保守稳固的低强度战略[9]。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战略强度系数ρ =0.631,因此,要充分利用外部机遇,采取相对积极的高强度发展战略。

2 结果分析

由SWOT分析的结果可见,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战略方位角度θ=54.46°,战略定位在图2中第一象限内(π/4,π/2)的机会型战略区域内,战略强度系数ρ=0.631,应抓住当前良好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优势,采取积极的开拓型发展战略。根据上述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可以总结出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战略重点。

2.1 发挥政策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海南的发展目标、战略定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也在制度、资金等方面制定了大量优惠政策。根据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要求,海南省也制定了《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对中部地区的旅游发展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海南中部民族地区应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民族政策、旅游发展政策及省内的相关政策,做好项目规划认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交通设施,例如加速高铁、高速公路的建设,提高区域旅游可进入性。

2.2 统筹发展规划,坚持差异发展定位

海南中部民族地区具有与海南东部及沿海地区完全不同的旅游资源禀赋,因此,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建设旅游项目时,应统筹好中部地区的绿色旅游资源和东部及沿海地区的蓝色旅游资源,注意资源、客源的互补性。同时,由于旅游资源、地理条件等方面的相似性,海南中部民族地区在发展旅游经济,建设旅游项目时,要加强区域联合,做好差异化定位,杜绝重复建设,避免区域内的过度同质化竞争。

2.3 发挥资源优势,合理定位品牌形象

海南中部民族地区具有神秘的热带原始森林、丰富多样的热带生物、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空气质量非常好,是一个天然大氧吧。其旅游资源具有绿色性、生态性、民族性、文化性和养生性。因此,海南中部民族地区在旅游发展中一定要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树立与东部及沿海地区蓝色旅游经济完全不同的形象定位,坚持绿色、生态、文化、养生、民族等品牌元素。

3 结论

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应用SWOT战略分析工具,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确定了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战略四边形,得出战略方位角θ=54.46°,选择的战略类型应为机会型;战略强度系数ρ=0.631,应采取积极的开拓发展战略。

本文根据SWOT分析结果,提出了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战略重点,为该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目标的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发展重点的选择提供了决策参考。但是本文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在在选评估记分专家时,没有把有经验的旅游者纳入进来,专家的代表性受到影响;SWOT分析因素存在一定的重叠性。因此,有关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战略问题还有待于从多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永挺.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历史与现状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8,8(10):16-18.

[2]尹正江.海南中部地区黎苗文化生态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江西农业科学,2009,21(5):150-153.

[3]王永挺.海南中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价值工程,2008(12):41-43.

[4]李颜.乡村旅游与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文明生态村建设互动整合[J].科技广场,2009(1):81-83.

[5]王政.建立海南中部生态特区,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C]//生态文明·绿色崛起——第四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2010:208-214.

[6]刘一梅,谢恬,等.海南中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J].科技信息,2009(12):372-374.

[7]江军,过建春.海南中部建设生态旅游特区的对策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1,18(5):93-95.

[8]王启珊,黎治潭.海南中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路径选择[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79-83.

3.基于模糊数学的旅游资源定量模型探讨 篇三

一、试题质量分析

本次分析的试卷的使用对象为大学工科专业一年级本科学生。本次试卷命题的内容为高等数学上册的全部内容,主要知识点为一元函数的微积分及其应用和常微分方程,满分100分。试题覆盖面广,内容分布均匀,命题形式丰富,命题形式为: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解答题和证明题。

命题分值的分布如下:

表1

二、试卷质量评价

1.试题难度

试题难度是指试卷的难易程度,是评价试题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下面根据题型的种类对每种题型的难度进行量化评价。

(1)客观题难度計算公式:P■=1-■

其中P■为难度系数,R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考试的总人数。

(2)主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1-■

其中P■为难度系数,R为被测试学生的平均得分,X为该题的满分。

在我校参加统考的一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0个自然班级,共386个学生的试卷,对试题进行评价,结论见表1。

表1    试题难度系数及评价

一般来说难度系数为0.5说明难易程度适中,难度系数小于0.3我们认为试题过于简单,难度系数大于0.7则说明试题较难。从统计结果看该试题的难易程度适中。

2.试题区分度

试题区分度是指试题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加以区分的量度。通过测试,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得分高,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得分低,则说明试题的区分度较好。反之,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分差别不大则说明试题的区分度较差。

(1)客观题区分度采用两端分组法

将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排序,选出得分较高的27%为高分组,得分较低的27%为低分组,把高分组和低分组答对该题的比例以百分比记为P■和P■,则区分度P=P■-P■。

(2)主观题区分度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X■为测试所得总分,Y■为该题得分,X,Y为对应的平均分,n为被测试的人数。

结论见表2。

表2    试题区分度及结论

三、试卷成绩分析

在我校参加统考的一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0个班级,386个学生的成绩对试卷进行统计,使用SPSS软件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评定,结论见表3和表4。

表3    学生成绩区间分布

图1    学生成绩区间分布

表4    统计量描述

四、题目分析

试卷中有一道综合题,如下:

设抛物线y=ax■+bx+c通过点(0,0),且当x∈[0,1]时,y≥0,试确定a,b,c的值,使得抛物线y=ax■+bx+c与直线x=1,y=0所围图形的面积为■,且使该图形绕x轴旋转而成的旋转体的体积最小。

解:抛物线y=ax■+bx+c与直线x=1,y=0所围图形的面积可表示为:

A=?蘩■■(ax■+bx)dx=■+■

所围图形绕轴旋转而成的旋转体的体积:

V=?蘩■■π(ax■+bx)■dx=π(■+■+■)

由A=■得a=■-■,代入V中得:V=■(b-2)■+■π

由上式可知,当b=2时,旋转体的体积V最小,所以当a=-■,b=2时满足题意。

该题属于定积分应用的综合题目,考察的知识点是平面面积的计算和旋转体体积的计算,以及如何求函数的最值。满分为10分,抽取两个自然班82分试卷进行统计,总结学生出错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面积的表达式出错,二是旋转体的体积的表达式出错,三是粗心计算出错,统计结果见图2。

图2    学生出错情况统计

从统计结果看,该题的失分率较高,满分同学较少。平面图形的面积掌握得较好,但是旋转体体积的计算掌握情况不好。另外,部分同学计算失误较多,说明平时做题较少,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此外,抽取两个自然班,82份试卷,对试卷按题型进行分类,对得分率进行统计。

表2    试题区分度及结论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计算题的得分率要比解答题、证明题都要高,这说明学生学习受中学学习数学习惯的影响较大,仅掌握结题方法;证明题的得分率最低,这说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不够透彻,还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

四、结语

本文针对影响试题质量的关键因素,对试题的难度、区分度建立了定量评价模型。依据这些评价模型,对高等数学试卷进行了客观准确的评价。从试卷评定模型和学生成绩两方面看,该试卷质量较高,学生学习成绩良好,但试卷中反映的问题还需要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强调。试卷评价和学生成绩分析,一方面可提高试题质量,改进考试设计工作,另一方面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倪锦君.用spss对试卷成绩进行统计分析[J].科技咨询,2010(3):224-225.

[2]葛涛,吴建明,尤春风.试题质量定量评价模型[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3(4):120-122.

[3]李敏,补爱军.Mathematica在二重积分教学中的应用[J].怀化学院学报,2013(5):82-84.

[4]林治.试卷评价与试卷质量的分析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9):89-91.

4.盖层微渗漏散失机理与定量模型 篇四

微渗漏是天然气通过盖层散失的重要方式之一.天然气进入盖层孔隙后会在后者表面会发生吸附现象,当该表面的吸附层达到一定厚度时便出现毛细孔凝聚现象,气相变成“似液相”充满于孔隙内,这种似液相物质是以胶束状态存在的.当这种凝聚发生作用时,气体凝聚量会不断增加,气体变成具有与液体相似的性质,分子之间的粘滞力增大,其粘度便接近孔喉中水的粘度.2种不同物质的液体在粘度相似的情况下则会发生互溶现象,轻烃则呈胶束状态的.微气泡形式发生准垂直向上的渗漏运移,即微渗漏.通过微渗漏机理的分析,建立了微渗漏散失的定量模型,并通过实际气藏定量估算了地史时期天然气通过盖层的微渗漏散失量.

作 者:黄志龙 赵宝顺 肖中尧 袁胜学 刘全洲 HUANG Zhi-long ZHAO Bao-shun XIAO Zhong-yao YUAN Sheng-xue LIU Quan-zhou 作者单位:黄志龙,赵宝顺,HUANG Zhi-long,ZHAO Bao-shun(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肖中尧,XIAO Zhong-yao(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新疆,库尔勒,841000)

袁胜学,刘全洲,YUAN Sheng-xue,LIU Quan-zhou(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新疆,哈密,839009)

5.基于模糊数学的旅游资源定量模型探讨 篇五

如何辨别资源的可靠性一直是网格资源等分布式动态资源类型面临的一个难点。目前, 针对分布式动态资源类型的管理和调用分为两大类型。

其中, 多数集中在考察资源的信誉度方面。即给资源提供者按某种策略赋予一定的信誉度, 信誉值的大小反映了资源的可靠性程度。实现的方式也有两种:一类是集中式信誉度模型, 由少数中心节点负责监督整个网络并授予所有节点的信誉值;另一类是带分布式特性的信誉度模型, 每个节点在参考多方因素对某一资源的评价基础上, 自主确定对该资源的信誉度。信誉度模型应用于网格环境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可扩放性差、计算复杂以及网络通信开销大, 根本原因是资源提供者可能存在恶意欺骗以提高自身信誉值, 各种解决方案都耗费了大量的额外资源 (计算能力、通信能力) 。

而另一类是将经济理论应用于计算机资源的分配调度上。最早可追述到PDP-1机器中提出的资源分配的拍卖机制, 随后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借助价格解决集群和分布式的负载均衡问题上。近年来, 随着网格研究的展开, 将市场机制应用于网格资源分配的研究相当活跃, 其中有影响力的两个原型是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开发的Popcon和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开发的Nimrod/G, 它们显示了经济学方法在网格资源分配上的有效性, 但这些研究都没有涉及在市场机制下如何识别资源的可靠性问题。后来中科大的李茂胜等提出了将信号博弈理论引入资源的可靠性判断中来, 采用经济赔偿的方式来弥补资源可靠行为对用户造成的损失, 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经济类资源模型的缺陷。

第一大类的问题是, 对资源可靠性判断只对资源代理的下一次交易产生影响, 且对首次提供服务的资源可靠性评价是困难的。第二大类的问题是, 有的情况下, 资源的使用是经不起不可靠的, 对用户已经造成服务中断, 赔偿已无法挽回损失, 这种情况下, 资源哪怕就不可靠这一次也都算是不可靠的, 这时候, 第一次使用该资源的可靠性成了全部的焦点。

基于以上两点, 本文通过引入经济赔偿机制来进行对资源可靠性的动态评价, 一方面有效地降低了初次提供服务的资源的恶意欺骗行为, 另一方面, 又从总体上让最可靠的资源最大程度的提供服务, 从而降低服务过程中发生的不可靠行为。

2 模型

2.1 模型结构

本模型用资源代理和任务代理来分别代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和使用资源方, 资源代理和任务代理分别将各自的需求信息登记到注册中心模块, 任务代理根据资源代理的要价信息、赔偿承诺及资源可靠性模块对该资源的历史信息来选择匹配的资源, 资源代理通过审核任务代理, 资源可靠性评价模块通过资源代理和任务代理达成共识后签署交易并执行, 在资源执行完任务后, 根据任务完成的质量来对资源的可靠性进行动态评价, 更新资源的可靠性值, 进而又对资源下一次执行任务产生影响。

本模型包括:

(1) 资源代理和任务代理向注册中心注册;

(2) 资源代理和任务代理向支付银行开户并存入一定的信息货币;

(3) 资源代理向注册中心发布资源要价信息, 包括承诺的赔偿价格, 任务代理可以观察到价格信息;

(4) 任务代理向注册中心查询资源的要价信息及可靠性情况;

(5) 任务代理选中资源代理并签约;

(6) 可靠性评价银行根据交易结果划拨交易双方的信息货币并更新资源代理的可靠性值。

2.2 模型参数定义及分析

为了方便对模型进行数值建模, 我们定义下列变量:

服务中断次数i:即资源在提供服务时, 如果由于资源性能不稳定或者资源提供方恶意制造而发生暂停中断的服务不连续现象, 发生一次记为一次服务中断。

任务完成超期比t/d:每个任务都有其完成的时间期限d, 任务实际完成时间为t。

资源的可靠性值r:值越大, 资源的可靠性就越好, 发生服务中断的概率相对较低, 当然这个是个大概值, 规定0

资源代理的收益Us、任务代理的收益Ur、资源代理的赔偿额F和资源代理的要价K, 这4个因素都是为引入赔偿机制而设。

假设资源可靠性值为r, 资源要价为K, 资源代理承诺的赔偿价格为F。交易时如果资源可靠, 任务代理的获利为H;如果资源不可靠, 则任务代理遭受的损失为L, 考虑到假设的合理性, 令H>K>0, F>=0。任务代理的行为是确定成交的可能性 (成交概率) , 用y来表示。

把资源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发生的不可靠情况量化成一次次的服务中断, 暂不考虑中断持续的时间, 用i表示一个资源在完成一个任务的过程中发生的服务中断次数。

规定任务代理要求资源完成任务的最大期限deadline用d表示。资源完成任务的实际时间为t。那么超期比为t/d。

设资源代理的收益为Us, 任务代理的收益为Ur, 成交概率y=f (r, K, F) , R代表可靠性值为r的资源执行完一个任务后更新的可靠性值。我们这里主要考察资源代理的收益。

undefined

3 模拟实验及结果分析

我们采用网格模拟工具GridSim基础上增加一定的功能模块对其进行实验模拟。GridSim是一个基于Java的工具包, 用于模拟网格资源和应用调度, 并且支持简单的应用组成, 用于管理网格资源和用户, 进行任务分配及调度。这些功能可以模仿资源实体、用户实体。

本实验使用一定时长的CPU运算能力作为资源, CPU在提供服务时可能因为断电或管理者策略而暂时中止服务, 系统模拟了资源代理在提供的CPU资源可靠性为r时承诺不同的赔偿价格的收益情况。

设置15个资源, 每个资源处理能力为100MIPS, 一共100个任务。对每一个资源, 设定它们的初始可靠性值roi, 这个初始值对于任务代理方不可知。见表1。

实验分两组进行, 两组实验中都采用根据资源提供服务过程的可靠性对资源可靠性值进行不断评价更新, 而其中一组加入经济赔偿机制参与可靠性值评价, 另一组不加入赔偿机制。

通过图2可以看出, 加入的赔偿机制, 使资源的收益值直接和资源的可靠性初值相关。通过对比资源的可靠性初值和其最后的收益值, 我们不难发现, 可靠性初值越高的, 其最后的收益值也最高。这正说明了, 加入赔偿机制后, 可以有效地防止某些资源进行初次欺骗而充当可靠性好的资源。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 在实验中加入赔偿机制后, 除了任务完成平均超期比有小幅提升外, 不管是发生服务中断的总次数还是一次都未中断的资源个数所占的比例以及一次都未发生中断的交易次数在整个发生交易的次数中占的比例, 均得到明显地提高。

这说明, 引入赔偿机制后, 一方面, 不但能更好地限制资源首次进入的恶意欺骗, 另一方面, 可以不断地让可靠性好的资源更优先、更多次地提供服务, 这样就增加了完全不发生服务中断的资源的个数, 而让这部分资源更多地提供服务, 完全不发生中断的交易次数也就大大增加, 这样, 这些任务代理方就可以获得更连续稳定的资源服务。

摘要:资源提供服务时的可靠性对与一些分布式环境下任务的完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引入经济赔偿机制来对资源可靠性进行动态评价, 一方面有效地降低了初次提供服务的资源的恶意欺骗行为, 另一方面, 又从总体上让相对可靠的资源更多次的提供服务, 大大增加了使用资源者获得完全可靠服务的概率。

关键词:资源可靠性,服务中断,赔偿机制

参考文献

[1]Resnick P, Zeckhauser R.Trust among strangers in Internet transactions:Empirical analysis of eBay’s reputation system.In:Working Paper for the NBER Workshop on Empirical Stud-ie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2001.

[2]张树东, 曹元大, 廖乐健.资源调度中的资源信度模型和调度算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5.

[3]Cornelli F, Damiani E, Vi mercati S, Paraboschi S, Samarati P.Choosing reputable servents in a P2P network.In:Lassner D, ed.Proc.Of the11th Int’1WWWConf.Hawaii:ACMPress, 2002.

6.基于模糊数学的旅游资源定量模型探讨 篇六

一、我国旅游餐饮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 我国旅游餐饮业的现状

旅游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一个传统支柱产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 现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从品种上讲, 我国八大菜系, 国内外风味小吃应有尽有;从业态上讲, 既有中高级的酒店、宾馆, 也有大量的酒吧、小餐厅、咖啡馆、茶社等休闲主题餐厅;从规模上讲, 既有大型饮食集团, 也有中小型餐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我国旅游餐饮业所具有的内在发展潜力及前景, 无疑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国的旅游餐饮行业目前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 据有关资料显示, 2007年我国旅游餐饮业零售额累计实现12352亿元, 同比增长19.4%, 比上年同期增幅高出3个百分点, 而据国家商务部预测, 到2010年, 我国旅游餐饮业零售额将达到20000亿元, 由此可见旅游餐饮业在拉动消费需求、构建和谐社会、增加税收、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 我国旅游餐饮业的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旅游餐饮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 但面对消费市场结构的变化, 面对WTO, 面对产业升级, 仍然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 经营规模盲目扩大, 行业发展速度过快。

近些年来我国旅游餐饮业的良好发展势头使企业纷纷扩大经营规模, 营业网点不断扩大。由于餐饮服务业属于传统经济, 一直以来没有受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足够重视, 因而产业政策上没有得到积极的扶持与支持, 基本是放任其发展, 这就使旅游餐饮企业重复建设、盲目扩张情况比较严重。从一定程度上, 造成了优质餐饮资源的浪费。

2. 管理模式落后。

我国旅游餐饮业虽然在品牌化、大众化、产业化经营等方面获得了一定发展, 也代表了当今餐饮业的发展趋势, 然而其管理模式却比较落后。目前餐饮企业大多实行的是较为传统的管理模式, 使企业缺乏长期性、稳定性管理核心体系, 而一些规模较小的餐饮企业还实行的是传统的作坊式的管理, 这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竞争和行业发展的需要。

3. 企业竞争手段雷同, 市场定位不明确。

餐饮市场竞争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几乎所有的品牌连锁企业都采取市场跟随策略, 在产品形式、市场定位、价格、营业网点位置选择方面都有较大的相似性和雷同性, 模仿情况比较普遍。这样不易突出企业及产品特色和自身的餐饮文化, 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其结果只能是谁的价格便宜谁就拥有了市场, 这对于许多中小规模的餐饮企业显然是不利的, 难以挖掘其自身的发展潜力。

4. 各种负担沉重, 严重制约了餐饮业的发展。

虽然目前餐饮企业负担的地方税收比较合理, 但各个部门的额外收费较重, 治安城管、交通卫生、环保、消防等多个部门都有理由收费, 还有各种摊派、赞助等。扣除上述费用外, 旅游餐饮企业用于自身发展所需的费用已所剩无几, 很难实现自身的跨越发展。

5. 经营管理缺乏相应的高素质人才, 人员流动性较大。

近几年, 我国餐饮业的发展迅速, 对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有了极大的需求。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 餐饮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总体偏低, 一线的餐饮操作或管理人员往往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管理知识、服务知识的培训, 从而导致了餐饮业人才只重视经验而不重视学历的行业“潜规则”。正是这一“潜规则”导致了, 人们对餐饮业本身的行业性质产生了疑问, 最终的结果就是人员的大量流失, 行业得不到真正的发展和超越。

6. 旅游餐饮企业的发展缺少相关法律政策的保护。

随着时代的发展, 旅游餐饮业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范畴中, 属于发展速度较快的子行业。过速的发展, 从而导致了相关配套法律体系和政策的扶持, 一旦出现突发事件, 难以运用较为配套的法律体系解决突发问题。所以, 国家及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强餐饮行业的立法, 以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旅游餐饮业的波特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 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 它是用来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竞争特征的一种有效的工具。这五种竞争作用力综合起来, 决定了某产业中的企业获取超出资本成本的平均投资收益率的能力。这五种作用力的综合作用力随产业的不同而不同, 随产业的发展而变化。

第一, 餐饮企业的品牌、服务水平等因素往往会成为同行之间现存最主要的竞争。随着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 人们外出餐饮在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外, 现如今考虑更多的是该餐饮企业的品牌、服务水平、硬件设施等相关要素。一个成功的餐饮企业, 往往会在此处做足文章。大型餐饮企业, 由于资金实力雄厚, 加上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 往往会有较为优势的条件。中小型餐饮企业, 只有通过模仿或从价格上战胜大型餐饮企业, 以优质的服务和适中的价格来接受大型餐饮企业的挑战。在今后的发展过程, 这一竞争趋势会变得更加的明显。

第二, 潜在新进入者的威胁。对于旅游餐饮业, 新进入者冒着现有企业强力反击的风险, 以品牌化、市场化的策略进入市场, 这对现有的旅游餐饮企业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威胁和挑战。旅游餐饮行业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新进入者, 市场领先者利用现有优势资源进行反击, 如对原材料的控制, 增加新进入者的成本, 控制终端销售, 对竞争者进行封锁, 增加对手的销售成本等, 予以解决所存在的威胁。新企业进入市场需要大量的先期资金投资, 以便更好的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目前, 在餐饮市场上著名餐饮企业的合作结盟、联手、收购经济状况较为欠佳的旅游餐饮企业, 这些资本运作给新进入者造成很大压力, 使新进入者在资本运作上难以抗衡。

第三, 替代品的威胁。旅游餐饮业与其他行业不同, 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的替代品会影响行业的发展。但对于旅游餐饮业来说, 真正替代品就是各餐饮业之间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及服务水平, 这是一种潜在的替代品。旅游餐饮服务企业, 要想立足于整个餐饮行业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理念的进一步深化。这种潜在的行业竞争, 企业必须注意应对替代品的威胁。

第四, 消费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作为消费者必然希望在高档餐饮企业中享受物美价廉服务和相关餐饮产品, 这就促使了旅游餐饮企业必须降低有关成本, 来保证企业最基本的利润价值的实现。消费者主要通过其在餐饮消费过程中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服务质量的能力, 来影响旅游餐饮企业的盈利能力。

第五,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威胁手段主要是提高供应价格, 或者降低供应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原料供应上看, 餐饮生产原材料资源丰富, 许多供应商料都有较强意愿与旅游餐饮企业联盟, 从而导致了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不强。但是, 随着旅游餐饮企业内部硬件设施的高档化, 不得不迫使旅游餐饮企业节约、降低相关生产成本的投入。旅游餐饮企业, 在发展的具体过程中为了能够使消费者有一个较为舒适的就餐环境, 从而压抑在某些生产环节的资金投入。为了估计旅游餐饮企业的整体发展, 必须降低相关成本, 从而使得总体利润变得很低。

三、营销策略的选择

重视旅游餐饮企业自身品牌形象的建设与市场发展平行推进。旅游餐饮企业如何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 抗击五种竞争力, 或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影响着五种竞争的作用, 均基于旅游企业发展策略的制定与执行。一般来说, 成功的策略需要一个长期、单纯且一致的目标, 紧密结合周围环境, 对资源做一个客观评价, 有效率地结合资源实施策略。基于波特五力模型中对旅游餐饮业的分析, 笔者认为, 实施品牌战略与市场的发展相对接, 做好旅游餐饮企业自我定位, 并选择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营销策略, 是我国旅游餐饮业发展的核心。

第一, 实施品牌战略, 发展连锁经营。随着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 价格因素在旅游餐饮业中的影响逐步减少, 餐饮企业自身的品牌力量日益突显。品牌不仅是旅游餐饮企业的产品标识, 更是其自身发展的宝贵资产。在旅游餐饮企业的各项竞争中, 品牌的竞争是最难以模仿的。好的餐饮品牌是餐饮企业自身企业文化的外在反映, 是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综合。

当餐饮企业实施了品牌战略后, 在市场上拥有了一定的地位, 企业必须扩张其自身发展规模。在我国, 旅游餐饮企业在初创阶段时可选择直营方式。连锁经营是最终发展的目的, 但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 要考虑采取连锁经营的方式。在具体发展过程, 两种发展模式应互为使用, 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第二, 加快自主创新, 实施标准化战略。在我国, 旅游餐饮业的发展要想取得成功, “烹饪工业化”是重要的法宝。我国旅游餐饮业的发展与国外不同, 过于传统, 无任何创新之处, 与时代的发展已显然脱钩。当务之急, 必须根据我国餐饮业发展的自身特点, 进行创新开发, 研究出一套适合我国旅游餐饮业发展的标准之路。

第三, 进入准确的目标市场分析。在目标市场分析中, 运用STP理论, 即在一定的市场细分基础上, 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 最后把产品或服务定位在目标市场中的确定位置上。旅游餐饮企业在确定好目标市场后, 企业应对该目标市场相关情况进行研究, 并制定相关标准化服务程序, 以便更好的服务目标市场, 建立顾客的忠诚度, 这也无形的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

第四, 探索有效的营销策略。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旅游餐饮业的营销观念比较落后, 对餐饮营销手段没有过多的研究, 在西方国家“推拉结合”的战略是当地餐饮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结合我国旅游餐饮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我们认为可以采取的营销战略有:一是口碑营销。通过建立良好的, 让每一个顾客成为企业的免费推销员。二是绿色营销。在21世纪, 绿色营销是人们在追求健康、安全、环保的意识形态下发展起来的新方法、新思维。三是企业文化营销。通过在对客服务和消费者享受服务的的过程中, 不断让消费接受、认同企业的内在文化价值。四是差异化策略。差异化策略是指旅游餐饮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竞争者相比在同行业范围内独具优势, 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竞争对手不能或难以提供这种优势。五是低成本竞争策略。低成本竞争策略是指旅游餐饮企业通过降低成本, 与竞争对手在同等情况下有更大的获利空间, 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策略。六是品牌经营策略。以准确的形象定位引领企业品牌的发展;特许经营是提高品牌价值的有效途径;内在的品牌精神是品牌的核心。

四、结语

我国旅游餐饮业的发展要适应当前具有竞争力的世界旅游餐饮业发展的趋势, 是一次对中国旅游餐饮企业的突破和创新, 不仅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餐饮业的成功经验, 也要考虑中国旅游餐饮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水平和情况, 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平台, 方能解决现阶段发展中所遇见的实际问题。

摘要:按照迈克尔.波特的企业竞争战略理论, 企业竞争优势是由产业结构决定的, 是由一个产业中的五种竞争力量所决定的。要对抗这些竞争力量, 企业就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 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应用迈克尔.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 以我国旅游餐饮行业竞争态势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其结论是:我国旅游餐饮企业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应该采取的发展策略是:实施品牌战略, 发展连锁经营;加快自主创新, 实施标准化战略;准确分析目标市场, 积极培育顾客忠诚度;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探索有效营销策略。

关键词:波特五力模型,竞争态势,发展策略,旅游餐饮业

参考文献

[1]郭春燕.运用SWOT模型分析中国快餐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J].商场现代化, 2003 (5)

[2]唐飞.中式快餐的目标市场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7 (1)

[3]Michael E.Porter/高登第, 李明轩.竞争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3

[4]周三多, 邹统轩.战略管理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5]邢颖.餐饮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7.基于模糊数学的旅游资源定量模型探讨 篇七

2001年以来美国连续曝光的安然、世通等巨型公司会计丑闻案,国内银广夏虚构7.45亿利润案,深圳东部开发集团公司在短短几年国有资产被“蛀虫”蛀空案,从这些案件中不难发现:内部控制弱化和缺乏是犯罪行为能够得逞的关键条件。“亚细亚”神话的终结、“三株”帝国的砰然倒地、“巨人集团”的衰败,究其原因,内部控制的失灵和残缺是人们痛定思痛后得出的结论。因此,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和健全已经刻不容缓。

1992年COSO委员会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就强调了“人”的重要性。内部控制受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员工影响,透过企业之内的人所做的行为及所说的话而完成。只有人才可能制定企业的目标,并设置控制的机制。反过来,内部控制影响着人的行动。罗伯特·西蒙斯把“内部控制”视作战略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并专门介绍了传统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些假设条件,其中就提到每个人都有固有的道德缺陷,所以有必要使用内部控制以确保资产的安全和信息的可靠。人都具有“经济人”的属性,都有“利益最大化”、“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倾向”等几个方面的本质属性,每个人都知道怎样做会更好,但却不能完全抵制来自各方面的诱惑来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内部控制失效、财务舞弊案一再发生。

杨雄胜(2006)提出,必须把基于权力控制的内部控制转变为基于信息观的内部控制,以培养员工忠诚为现代内部控制的工作出发点,利用团队示范作用促进员工行为优化,以企业内开放式信息沟通协调员工行为。这为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点:能不能从关注“人”的角度来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根据“自我实现人”假设,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但个人的自我实现与组织目标的实现并不冲突,适当的调节能够使二者达到一致。因此,在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人”的需求,满足其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会使“人”获得长足和持久的工作动力,也能从一定程度上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达到组织管理的最终目标。

笔者充分考虑“人”在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中的作用,从另一视角——“人力资源五力模型”,借助模型的五种力来诠释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二、“人力资源五力模型”的引入

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及实施一切均依靠“人”,换言之,“人”是健全改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源泉。如何使人成为质优的因素,关键就在于人的管理。在此,笔者引入了人力资源的理念,借助“人力资源五力模型”来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于使“人”成为资源,这也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与“人力资源五力模型”的统一点。再科学优良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如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和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也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规避等,使得无论内部控制如何设计和执行,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只能提供合理的保证。所有这一切足见“人”的作用。要想解决“人”的问题,就在于“人”的管理,使“人”更有力量,这时就需要借助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并不是一两个人就能推动和完成的,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可以说,每位员工都是内部控制实施的重要因素,都是实施的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因此,必须使人成为资源,成为内部控制实施的能动元素。但对企业来说,只有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资源。使员工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资源必须使员工更有力量;使员工更有力量又需要以外力打造内力。2005年,新华信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员倪龙腾先生在管理的本质在于管人的意识基础上,全面阐述了“人力资源五力模型”,旨在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现代人力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五力模型”主要分为外力和内力两部分。企业可以施加的外力有四种:(1)推力:即推动和激励员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持续努力地工作;(2)拉力:也就是牵拉力,引导员工有方向、有目标地努力工作、提升能力;(3)控制力,就是监督和检查员工努力的程度、工作的效果,约束员工前进的路径,修正员工前进的方向;(4)压力:就是施压和鞭策员工,淘汰工作成绩不佳、难以提高能力或主观上工作不努力的员工。企业追求的是利润,需要的是自觉努力的员工,但并不能全靠自觉去管理。对于企业各级管理者来说,主要任务就是创建员工发挥才能的组织环境,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以及通过外力来打造员工的内力,促使员工更有竞争力,企业更有竞争力。“人力资源五力模型”就是通过四种外力来加强内力的作用,从而外力和内力结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从“人力资源五力模型”角度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笔者将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五要素分别对应“人力资源五力模型”的五力,从人力管理的角度来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从而加强对内部控制五要素的理解,为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提供思考。

第一,外力打造内力。

(1)控制力——控制活动。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说,控制力就是检查员工努力的程度、工作的效果,约束前进的路径,修正员工前进的方向;控制活动是为了确保管理指令能够得以有效实施而制定的各种政策和程序。二者的交叉点就在于“控制”。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明确职责划分。管理学家麦克考勒把“恰当地划分每个人的职责范围”作为管理中首要的原则;“组织理论之父”韦伯的“科层制”则严格地把职责与权限等级化,规定每个人都只能在权责范围内行事。职责划分主要是为了解决不相容职务分离的问题。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的职务。企业内部不相容职务主要有: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职务、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审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这些职务应由不同的人员来担任,目的在于减少串通舞弊的可能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因此,单位在建立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先要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不相容,然后要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其次,规范授权批准。授权是员工参与管理的最高形式,交易的发生必须经过适当的授权,不允许有未经授权或超出授权范围的交易。这样就明确了管理当局及各阶层管理人员、员工的职责与权限,如果出现没有授权的经营活动,当事人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也是为了激发全体员工的责任感。

再次,准确业务记录。业务记录在企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业务记录是企业为反映和控制各项生产经营业务,以文字形式对业务活动的发生、进展和结束等全过程所进行的记载,其功能是传递有效信息。准确的业务记录是管理的重要保证和确保企业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良好的业务记录系统应从5个方面把握:预先连续编号;与交易同步编制;信息简明易懂;备份数合理;结构设计完整。

最后,加强有关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强调了预算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和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等控制措施,从一定程度上要求单位集思广益,尤其尊重会计人员的意见,依据会计法、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适合本单位的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稽核制度,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其能充分发挥各自专长,达到有效的控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相互监督和制约的作用。

(2)拉力——信息与沟通。拉力的实施主要靠的是牵引机制的运行,而信息和沟通要素为内部控制其他4个要素的分界线,也是将其它4个要素联系起来的桥梁。信息与沟通是拉力的表现形式,有效的信息沟通能够促进企业形成良好的牵引机制。

每个企业都需要获得内部或外部事件或活动的相关信息,因为管理层决策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必要的信息,同时,管理层必须识别信息的相关性并以一定的形式和在合适的时间传递给员工。组织的所有层次都需要信息。公司所用的信息系统包括会计系统、生产系统、预算信息、人事系统、系统软件等。系统所产生的信息的质量将影响管理层在控制企业经营活动及提供可靠的财务报告中做出理性决策的能力。而管理层对构建必要信息系统的支持应该得到人力和财力两方面资源的保证。

沟通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说,可以使组织内信息上传下达,横向传递。所有员工只有从高级管理层得到明确的信息,才会认真对待其控制责任。每个人都必须了解各自在内部控制系统中的角色定位、个人的工作与其他人员工作的关系以及如何向高级管理层报告重要的信息等。在控制主体中,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人员是最好的内部控制执行者。会计人员应多和生产人员、销售人员进行沟通,做到信息对称,清楚了解各项业务的流程与操作,便于相关信息的处理及把握;同时,不管是公司管理层、内部审计人员、财务人员还是公司职员,都对内部控制的执行负有责任,应对发现的错误或虚假的会计信息及时向公司领导层反映,使其能及时纠正,避免出现严重的过失。管理当局应尊重和关怀员工,尤其是会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应慎重考虑,时刻了解各项工作的运作。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加强主人翁意识。

(3)推力——风险评估。一项好的措施,也会因实施的不当而给公司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执行过程中,必须谨慎分析实施所带来的各种风险,这就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与此同时,为了激励员工对内部控制执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应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因此,从一定程度来说,良好的风险评估机制能避免公司许多不必要的损失,扮演着企业发展推力的角色。

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企业应结合内外部风险因素,关注企业风险,并与具体事项或业务相联系,采取风险回避、风险承担、风险降低和风险分担等风险应对策略。尤其对财务报表可能出现的各种舞弊行为应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发现,实行多级复核,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对于像财务报表舞弊、支票舞弊、存货舞弊、医疗保险权要求权舞弊等多种形式的组织舞弊,必须格外留意,重点防范。与此同时,微弱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被认为是舞弊发生的两个最普遍的条件,企业员工,特别是管理层的素质必须进一步提高。建议舞弊预防与发现战略应被复核,建议持续改进内部控制,通过设定“高层基调”提高高层管理团队的聚焦点,给舞弊预防和发现提供培训课程,建立公司行为准则,对新雇员执行参考性检查和对雇员提供伦理培训。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于内部控制执行较好的部门,达到预定效果或是能根据本部门自身特点适当变通建立了更为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都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没有达到预定效果的或无视内部控制的部门,则应当给予适当的惩罚,以此来提高大家对内部控制的重视,这就是人力管理中的奖励激励。此外,也可考虑采用适当的考评激励、竞赛与评比激励、榜样激励等。激励机制的方式和程度直接影响内力的形成。

(4)压力——监督。SOX法案的出台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也要求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鉴于此,内部控制监管委员会一方面应正确看待外界压力,建立畅通的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渠道,以鼓励员工发现和报告内部控制的缺陷,将适当的压力转化为增强成员间相互价值观念的力量,从而提高整体的内力;另一方面,根据需要组织例外评估以直接监视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这些都是为了便于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并及时修改和完善。内部控制因企业业务与环境的改变而变化,没有永远有效的内部控制,因此,应定期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适时调整不再适用的控制环节。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促进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又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此外,内部审计还能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美国著名内部控制专家迈克尔·海墨教授曾说过,内审机构应将自己视为公司的资源,在帮助管理当局更有效地达到如期控制目标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应充分保持其独立性。内部审计应直接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审计委员会直接向公司最高领导层负责,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发挥最大的效用。给予内部审计适当的权力,这也是为了让内部审计人员在自我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二,内力—控制环境。

在内部控制系统的五要素中,控制环境是基础。美国著名学者阿尔文·A·阿伦斯、詹姆斯·K·洛布贝克合著的《审计学——整合方法研究》中指出,控制环境是其它四个要素的保护伞,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控制环境,其它四个要素无论质量如何,都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因此,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环境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基调,影响着整个企业内部所有人员的控制意识,是其它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影响着企业程序运用的一致性以及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运用的总体效果。内力是指员工自身具备更好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和内驱力,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与基础,外力的实施最终也是为了加强内力。因此,“基石”的作用将控制环境与内力联系起来。

(1)注重管理当局的诚实性和管理哲学。管理当局的诚实性和管理哲学是充分地公允披露、防止敌意隐藏不利消息或进行盈余操纵的保证。但即使设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也会因执行者的能力不足或道德败坏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果管理当局本身就缺乏诚实,那么就会对整个公司的道德观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管理当局的素质是内部控制实施的保证。事实上,如果从信息失真的动因来看,关键往往不在于会计人员本身舞弊,而是由于企业管理当局从自身报酬、聘任等角度出发,有进行盈余管理甚至财务操纵、欺诈的动机。由于制度的原因,会计人员往往受制于管理人员,不得不屈从于管理当局,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欺骗外部信息使用者。管理当局是企业的标杆,其素质和行为直接影响到其他人员的做法和态度,也关系到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不论其他控制要素是否存在,管理部门缺乏诚实性都会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2)发挥领导层的核心作用。领导层对内部控制的支持有助于预防虚报、漏报错误的发生。因为领导层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态度,如果领导层对内部控制重视,企业内的其他人员就会受到感染,员工就会认真履行其职责,遵守既定的控制制度。反之,如果领导层并不关心内部控制,不给予有效的支持,那么员工就不会认真地执行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事实上,许多企业之所以管理混乱,就是因为企业领导对内部控制不重视,甚至自己随意破坏有关的内部控制。因此,领导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是决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关键。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领导层的表率作用,有力地带动员工。

(3)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是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合理配置权限,明确各自职责,形成有效的激励、监督和制衡机制。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一方面公司治理结构是促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一旦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任何人都必须服从;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担当的是内部管理监控的角色,是有利于企业受托者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完成受托责任的一种手段,也能促使公司治理优化。

(4)重视人力资源管理。COSO报告特别强调“人”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如果企业有忠诚、能干的员工,那么很多控制上的缺陷都能得到弥补;相反,企业员工若不诚实或者能力不够,再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无法发挥作用。人力资源政策就是挽留和补充能人、保证企业计划实施和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每个员工的行为和工作业绩。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培养企业的员工忠诚度和凝聚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更好地贯彻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大有裨益。管理者在制定人事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对员工的道德行为和业务技能的要求,为企业内部控制发挥预期效用提供合理保证。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年6月。

[2]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会计研究》2006年第2期。

[3]潘琰、郑仙萍:《论内部控制理论之构建:关于内部控制基本假设的探讨》,《会计研究》2008年第3期。

上一篇:选煤厂安全会议纪要下一篇:国内快递行业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