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策略和计划

2024-10-27

高三复习策略和计划(共8篇)

1.高三复习策略和计划 篇一

1、重视“双基”,活学活用。

“双基”就是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通常情况下,高考题有近80%的分值都来自课本上的知识,只是对知识点进行了变化,所以只要把“双基”重视起来,化学学习还是比较轻松的。

2、重视错题,温习笔记。

重视错题、总结错题是化学复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从错题中找知识漏洞,从错题中总结经验,从错题中发现问题,只有让错题不断减少,分数才会不断增加;此外,课堂笔记也是一轮复习的有效工具,结合课堂笔记能够帮助我们回顾所学知识,能够有效提升复习效率。

3、重视课堂,加强记忆

有人说,既然是复习阶段,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都已经是学过的,就没必要全身心的去投入,这个观点明显是错误的,一轮复习,不是老师把知识重讲一遍,而是老师讲知识“编制”起来,让大家复习起来更加系统,更加轻松;此外,化学知识还需要记忆,无论是概念、化学式、实验过程都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从每一种物质到每一个反应,从每一个实验到每一个原理,很多化学知识都需要重点记忆,所以,“背”也是一轮复习的关键词。

2.高三复习策略和计划 篇二

一.作文训练要有序、限时

1、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高考作文复习

高考作文仅仅是高考语文中的一块内容, 不可能分配到过多时间, 因此时间的安排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老师应当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明确作文训练的重点, 制定作文复习计划。以下几点是笔者训练中的分点, 也是重点。

(1) 审题、立意。要想写好作文, 审题、立意是关键, 许多学生文笔不错, 却因审题偏差或立意不够新颖有高度而不能获得高分。审题和立意分散在每次作文训练中效果不明显, 笔者主张用专门的整块时间专门训练, 如将2011年全国各地的高考题集合起来, 逐一进行点评, 并不要求学生将作文写出, 而是将自己对作文题的分析和作文的大致框架写出来, 就能起到很好的训练作用。

(2) 着眼大局, 多方位训练。经过高一、高二的学习, 学生一般都能写出一定水平的作文, 而想保证学生考场写作水平发挥的稳定性, 并稳中求升, 就要有针对地训练。笔者认为, 并不是每次作文训练都需要写出完整的作文, 而可以是片段的训练, 如描写景色, 人物对话, 论证过程等。如:训练景色描写, 可以先让学生对照名篇像《荷塘月色》进行模仿描写, 通过模仿体会名篇的布局和遣词用句, 再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写作。

(3) 收集资料, 做到胸中有沟壑。我们看高分高考作文, 往往引经据典, 妙笔生花。要想做到自己写作时能够随时罗列出名人轶事和名言警句, 自然离不开平时的积累。笔者要求学生看到别人使用的典故都要进行查阅了解, 争取变为自己的知识。而笔者本人也会将大量时事及一些常见的论据总结归纳打印出来, 发给学生。

2、作文训练要限时

高三作文训练就是为了复习迎考, 为适应考试学生就应限时完成。并且, 限时完成有助于学生高度调动积极性, 激发灵感, 让学生习惯写作的连续性, 习惯一气呵成。事实也是如此, 笔者在历年的高三作文复习课上发现, 如果是布置作文课后完成, 一部分学生会花费大量时间翻阅资料, 写完之后改了又改再交上来, 这些作文质量一般较好, 但是考场上不可能有条件做到;而一些学生则是在交上来之前匆忙完成, 马虎了事, 根本没有起到训练的效果;还有学生反映平时写作没有压力, 常常构思时还会走神, 1个小时没写出几段话。因此, 我常常限制时间, “逼”出学生的作文来。根据高考的做题安排, 学生能用来写作的时间最多也就一个小时左右, 因此我制定的时限也以此为准。这样缩短了时间, 学生为了能够完成任务, 往往一开始就能迅速静下心来, 认真看题, 构思, 反而常能产生思维的火花。而这样的训练也可以帮助学生自己掌控写作速度, 避免考场上匆匆结束作文发现尚有时间而后悔, 或是时间没把握好作文没写完就必须交卷了。

二.作文训练要与学生共进退

以往都是老师布置, 学生写作, 而老师自己却很少动笔。这就像老师站在岸上教学生游泳一样, 不能体会学生写作时遇到的困难, 不知道学生哪些地方需要老师特别指导。因此在习作课上, 我常常跟学生一起写作, 并尽量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 2011年天津高考作文题:请从哈哈镜、望远镜、显微镜、三棱镜、反光镜中任选两种, 以此为话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体裁不限, 诗歌除外。按照笔者自己的思路, 看到镜子首先想到的是这些镜子背后的寓意, 而且题干中要求“任选两种”, 为什么不是“一种”或是任选不限种类呢?这个“两种”又代表着什么呢?正因为笔者自己亲身体验了学生审题的过程, 对于指导学生如何发掘题干内容, 从何种方面思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后来的作文批改时, 我发现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发现“任选两种”这几个字, 而是仅以一面镜子的寓意进行阐述, 而有的学生直接写了镜子的说明文, 虽然不能说错, 但是立意就有了高下之分, 并且说明文一般都不是学生重点掌握的文体, 写出来难免干涩。批改时发现的诸多问题与笔者自己审题时的思路一对比, 笔者就能明白学生的问题出在哪里, 应该如何指正了。

3.高三复习策略和计划 篇三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一是构建知识体系,二是扎实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对中学化学的知识点、考点、热点问题的学习、思考和总结,从而使所学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

一轮复习与二轮复习知识层面上的区别为:

①一轮复习是逐个知识点的记忆,初步掌握知识结构;

二轮复习是系统的知识网络的记忆,熟练掌握知识结构。

②一轮复习的记忆倾向于展开;侧重于点。

二轮复习的记忆倾向于浓缩;侧重于网。

③一轮复习是会——记;二轮复习是记——熟。

综合能力层面上的区别:

①一轮复习的特点是“知识单项”、“跨度小”、 “解题思路较为单一”。能力要求:低----中。

二轮复习的特点是“知识多项”,“跨度大”、“解题思路多变”。能力要求:中----高。能力要求:提高自己解题的速度及准确性。

②做题的区别:一轮复习侧重于做“对”。

二轮复习既要“对”,又要“快”。

一轮复习中有的同学的做法我很推崇:①建立了错题本,②建立了好题本,第一轮复习就结束了,希望大家把错题本、好题本梳理梳理,归归类,在二轮复习中肯定还会遇到,这时你就熟悉了,再强化一下,你就掌握了,变成自己的东西了。

二、明确二轮复习的任务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专题复习,“突出知识主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构建知识网络。二轮复习的方法是以构建学科主干知识网络为中心的复习方法,从学科知识上来说,复习中应特别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注重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存在的规律,形成知识网络。从能力层面上讲,知识的整理、归纳是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复习中要增强对课本的使用意识,以课本为复习过程的支撑点,按化学学科《考试说明》要求的知识内容,逐条逐项的对照过关,使课本的概念与理论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即将零碎分散而繁杂的知识点串联成知识线,再将各知识线并联成知识网,从而形成知识面,便于“系统记忆”。 二轮偏重知识的生成性,深刻诠释知识的迁移性、逻辑性、信息的采集、挖掘、整合、综合应用。 新载体、新背景的呈现会不断出现。

二轮复习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专题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升华;二是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

在复习时要注意抓重点、巧连线、重建网,加强复习的系统性。如在有机化学复习中,可以重点把握几组关系:①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②衍变过程中官能团关系:③衍变过程中的质量关系:④试题的一般切入点等。通过这一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物质间联系的认识与理解,为综合应用奠定基础。

三、二轮复习的常规要求及对策

一轮看功夫,二轮看水平。

具体地说,一是认真学习《考纲》和《考试说明》,认真分析高考命题方向,把握高考试题难度,确定好复习的重点难点,做到准确、科学、严密。明确“考什么”、“怎么考”。对考纲和考试说明上的例题我的要求是通做一遍,知道考试的模式和考试的难度。

1、立足基础 重视教材

高考强调以“能力立意”命题,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不过分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因为综合卷容量有限,无法追求考查知识的覆盖面。综合测试考查的知识点随机性增大,今年的“热点”,不一定是明年的“热点”。这就意味着课本上的知识,任何一处都将会是“热点”,无主次之分。为此,高考复习备考一定要降低复习重心,淡化“热点”,立足基础,回归教材、大纲,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发现,有一些高考试题就是来源于教材习题。

2、活化基础

重视基础并不是简单地将概念、理论知识重复一遍,而是要在复习过程中,对各种相关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首先要将相关概念、理论知识进行并合和串联,例如四大平衡即“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都可以用化学平衡来进行统领或从化学平衡来归纳和发散。其次是要将基本概念、理论知识融于化学学科的大环境中,注意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与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交叉融合。化学概念零碎分散,而且不少概念相似难辨,这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与难点。二轮资料上有很多图表和网络图,这些图表和网络图我们一定要会用,顺着网络图我们要找到相关知识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关联性,进行科学分类,精心对比,从而使所学知识得到升华。

3、跳出题海、突出方法

由于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掌握大量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就必须跳出题海,突出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二轮试题的特点:起点高,落点低,就好像一个人,穿了一件花衣服或新衣服,即该知识点的载体更新了,迷惑性更强了,但是,它的根还在课本上。所以解题时找出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审题)→回忆、联想相关的知识(构思)→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解答)。化学试题不像数学或物理一样,有很大的逻辑思维题,大题中有不少就是相关知识的拼盘。二轮复习还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拓展课本知识,改编高考题,升华高考题,强化综合应用,从而达到强化主干和核心知识的目的。二轮复习忌讳的是急功近利,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

总体策略:慢做会,求全对;稳做中等题,一份不浪费;舍弃全不会;切记:不要迅速的把会做的题目做错;考试成功的標志是:会做的题目的满分(或很少丢分)

四、同学们在答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共性问题要避免:

(1)读题技巧有待提高(如何抓关键词、句)

(2)实验设计思想有待培养

(3)对题目的实质内容理解不准确

(4)化学基本功有待加强(化学方程式、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常见电解质的电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5)计算能力有待提升

(6)有效数字的概念有待加深

(7)语言表达能力有待大幅度提升

(8)信息采集不全、挖掘不透、整合不清、应用不对。

最后,希望大家在二轮复习中再上一个台阶,为高考的最后冲刺打下坚实基础,祝愿大家2015年高考马到成功!

4.高三复习策略和计划 篇四

一、学生总体情况:

高三12-25班是我校文科班,三个班共810人,其中12-15班为史生班,16-21班为史政班,22-25班为史地班。本届相当一部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层次参差不齐,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掌握,二卷答题不规范,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与高考的要求和学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一轮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一、学生总体情况:

高三12-25班是我校文科班,三个班共810人,其中12-15班为史生班,16-21班为史政班,22-25班为史地班。本届相当一部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层次参差不齐,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掌握,二卷答题不规范,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与高考的要求和学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一轮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高三12-25班是我校文科班,三个班共810人,其中12-15班为史生班,16-21班为史政班,22-25班为史地班。本届相当一部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层次参差不齐,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掌握,二卷答题不规范,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与高考的要求和学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一轮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二、定好基调,做好计划:

第一轮复定下的基本基调是:“踏实、准确、稳步”。

踏实:依纲据本梳理课本知识,穿插小专题。延伸和加深要适度,照顾全体学生,注重夯实基础,扎扎实实,讲得实在,练到实处,达到实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求掌握讲到位、练到位。训练中突出重点,讲究效果。除了重点内容要训练外,要求重点抓好基础题和中档题的训练,狠抓错题过关,提倡“小题大做”。在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注重总结规律,不断提高。我们要求学生自己在复习过程中总结提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探索解题规律,把教师的教学思路内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

准确:就是要瞄准考纲,准确定位,把准难度,讲练准确。

稳步:稳步推进,稳中取胜。不单纯追求进度,以知识是否掌握到位为基本依归。

三、教学任务:

1、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

2、加强综合训练,讲练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思维能力。

四、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

1、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2、开展重点章节、重点内容、难点内容的教学讨论,轮流主备。

3、统一教学进度。

4、统一考试的要求与范围,进行考试质量分析,共同总结考试中以及教学中的问题。

5、及时学习2009和2010新高考的相关理论和最新信息与要求,做到教学目明确,有的放矢,提高实效。

6、集备要求:

第一轮复定下的基本基调是:“踏实、准确、稳步”。

踏实:依纲据本梳理课本知识,穿插小专题。延伸和加深要适度,照顾全体学生,注重夯实基础,扎扎实实,讲得实在,练到实处,达到实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求掌握讲到位、练到位。训练中突出重点,讲究效果。除了重点内容要训练外,要求重点抓好基础题和中档题的训练,狠抓错题过关,提倡“小题大做”。在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注重总结规律,不断提高。我们要求学生自己在复习过程中总结提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探索解题规律,把教师的教学思路内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

准确:就是要瞄准考纲,准确定位,把准难度,讲练准确。

稳步:稳步推进,稳中取胜。不单纯追求进度,以知识是否掌握到位为基本依归。

三、教学任务:

1、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

2、加强综合训练,讲练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思维能力。

四、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

1、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2、开展重点章节、重点内容、难点内容的教学讨论,轮流主备。

3、统一教学进度。

4、统一考试的要求与范围,进行考试质量分析,共同总结考试中以及教学中的问题。

5、及时学习2009和2010新高考的相关理论和最新信息与要求,做到教学目明确,有的放矢,提高实效。

6、集备要求:

踏实:依纲据本梳理课本知识,穿插小专题。延伸和加深要适度,照顾全体学生,注重夯实基础,扎扎实实,讲得实在,练到实处,达到实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求掌握讲到位、练到位。训练中突出重点,讲究效果。除了重点内容要训练外,要求重点抓好基础题和中档题的训练,狠抓错题过关,提倡“小题大做”。在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注重总结规律,不断提高。我们要求学生自己在复习过程中总结提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探索解题规律,把教师的教学思路内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

准确:就是要瞄准考纲,准确定位,把准难度,讲练准确。

稳步:稳步推进,稳中取胜。不单纯追求进度,以知识是否掌握到位为基本依归。

三、教学任务:

1、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

2、加强综合训练,讲练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思维能力。

四、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

1、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2、开展重点章节、重点内容、难点内容的教学讨论,轮流主备。

3、统一教学进度。

4、统一考试的要求与范围,进行考试质量分析,共同总结考试中以及教学中的问题。

5、及时学习2009和2010新高考的相关理论和最新信息与要求,做到教学目明确,有的放矢,提高实效。

6、集备要求:

准确:就是要瞄准考纲,准确定位,把准难度,讲练准确。

稳步:稳步推进,稳中取胜。不单纯追求进度,以知识是否掌握到位为基本依归。

三、教学任务:

1、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

2、加强综合训练,讲练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思维能力。

四、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

1、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2、开展重点章节、重点内容、难点内容的教学讨论,轮流主备。

3、统一教学进度。

4、统一考试的要求与范围,进行考试质量分析,共同总结考试中以及教学中的问题。

5、及时学习2009和2010新高考的相关理论和最新信息与要求,做到教学目明确,有的放矢,提高实效。

6、集备要求:

稳步:稳步推进,稳中取胜。不单纯追求进度,以知识是否掌握到位为基本依归。

三、教学任务:

1、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

2、加强综合训练,讲练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思维能力。

四、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

1、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2、开展重点章节、重点内容、难点内容的教学讨论,轮流主备。

3、统一教学进度。

4、统一考试的要求与范围,进行考试质量分析,共同总结考试中以及教学中的问题。

5、及时学习2009和2010新高考的相关理论和最新信息与要求,做到教学目明确,有的放矢,提高实效。

6、集备要求:

三、教学任务:

1、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

2、加强综合训练,讲练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思维能力。

四、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

1、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2、开展重点章节、重点内容、难点内容的教学讨论,轮流主备。

3、统一教学进度。

4、统一考试的要求与范围,进行考试质量分析,共同总结考试中以及教学中的问题。

5、及时学习2009和2010新高考的相关理论和最新信息与要求,做到教学目明确,有的放矢,提高实效。

6、集备要求:

1、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

2、加强综合训练,讲练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思维能力。

四、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

1、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2、开展重点章节、重点内容、难点内容的教学讨论,轮流主备。

3、统一教学进度。

4、统一考试的要求与范围,进行考试质量分析,共同总结考试中以及教学中的问题。

5、及时学习2009和2010新高考的相关理论和最新信息与要求,做到教学目明确,有的放矢,提高实效。

6、集备要求:

2、加强综合训练,讲练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思维能力。

四、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

1、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2、开展重点章节、重点内容、难点内容的教学讨论,轮流主备。

3、统一教学进度。

4、统一考试的要求与范围,进行考试质量分析,共同总结考试中以及教学中的问题。

5、及时学习2009和2010新高考的相关理论和最新信息与要求,做到教学目明确,有的放矢,提高实效。

6、集备要求:

四、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

1、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2、开展重点章节、重点内容、难点内容的教学讨论,轮流主备。

3、统一教学进度。

4、统一考试的要求与范围,进行考试质量分析,共同总结考试中以及教学中的问题。

5、及时学习2009和2010新高考的相关理论和最新信息与要求,做到教学目明确,有的放矢,提高实效。

6、集备要求:

1、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2、开展重点章节、重点内容、难点内容的教学讨论,轮流主备。

3、统一教学进度。

4、统一考试的要求与范围,进行考试质量分析,共同总结考试中以及教学中的问题。

5、及时学习2009和2010新高考的相关理论和最新信息与要求,做到教学目明确,有的放矢,提高实效。

6、集备要求:

2、开展重点章节、重点内容、难点内容的教学讨论,轮流主备。

3、统一教学进度。

4、统一考试的要求与范围,进行考试质量分析,共同总结考试中以及教学中的问题。

5、及时学习2009和2010新高考的相关理论和最新信息与要求,做到教学目明确,有的放矢,提高实效。

6、集备要求:

3、统一教学进度。

4、统一考试的要求与范围,进行考试质量分析,共同总结考试中以及教学中的问题。

5、及时学习2009和2010新高考的相关理论和最新信息与要求,做到教学目明确,有的放矢,提高实效。

6、集备要求:

4、统一考试的要求与范围,进行考试质量分析,共同总结考试中以及教学中的问题。

5、及时学习2009和2010新高考的相关理论和最新信息与要求,做到教学目明确,有的放矢,提高实效。

6、集备要求:

5、及时学习2009和2010新高考的相关理论和最新信息与要求,做到教学目明确,有的放矢,提高实效。

6、集备要求:

6、集备要求:

a.备教材,统一教学基本内容:确定每一节课中重要知识点需要讲清的问题;确定每一节课中需要把握的重大隐性知识点(包括教材中的历史地图、图片、漫画、文字材料、小字等中的重要信息);确定每一节课中重要知识点应与哪些古今中外相关点进行比较与整合;确定一节中哪些重要知识点需要作适度的课外拓展;确定一节或一章新授结束后需要梳理的重要线索。

b.备作业,统一练习内容与检测步骤:明确背书进度与检查办法,如利用课间、自习课,特别是晚自习前一段时间;确定晚自习作业的作业量与内容、难易度,明确收集、精选试题的分工;研究练习批改的多样化的有效方法,如面批、精批即在学生典型错误处写出指导意见、选批(以重点生为主,兼顾其他学生)、自批即教师讲明解题思路或关节点,让学生自批或互相批改;晚自习作业的答案由课代表及时公布,选讲错误率高的试题,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类似问题的解法归纳。

c.备检测,合理安排周考与统测:研究周练内容与难度,安排好批阅工作;敲定迎考策略:含学生复习进度、教师引导复习的方式与内容、考前强化练习等;及时分析每次测试体现的教与学两方面存在问题,确定解决措施。

d.备教法、学法问题

e.备培优、补差策略(这里的差生指有效生、临界生中历史薄弱的)

五、备考中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课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高三历史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定在周日晚上和周三下午第七节课。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备课组要搞好集体备课,进行教学研究,每次活动要有记载,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资源共系享,努力提高整体成绩。此外,备课组将开展扎实的听课评课活动。老师之间要互相多听课多评课,通过这种形式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2.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着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严格依照新课、第一轮讲全讲细讲透的原则,认真贯彻市教研室的“三案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自身情况有所创新,精心组织好每一节课,强调教学效果。力争在扎实的第一轮教学中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双基”,为下学期的二轮复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坚持改进和完善“导学—发现”模式,用选择题训练和提问的方法坚持学生课前基础知识的回顾,用“导读思考”逐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构架,夯实基础知识,用“导析”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概念,专有名词,历史结论,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对考点精析精练。分层教学,采取扶优培差促中间策略。

3.以考试和试卷讲评为手段,逐步形成解题规范和技巧。

在高三两个学期,坚持一个星期一份练习卷,限时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讲究答题规范。加强格式,书写,文字组织,表达逻辑等指导。加大对学生客观题(选择题)的训练,促成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巩固课文。通过考试题目的分析,让学生清楚高考十项能力要求,使学生有意识储备基础知识,提高考试能力.。认真做好每次考试质量分析,主要在于发现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解决的基本对策,以试卷分析为依托,即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帮助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学习方法中的不足,加强对优生的鼓励,激励其继续进步。

4.加强信息交流的力度,使备考稳步前进。

加强高考信息收集,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研究近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上海、广东、山东、宁夏、海南的高考题,注意高考发展的趋势,还研究近09考试大纲,加强高考信息的交流工作与校级联系,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向老教师学习,加大教研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吸取各位教师之优点。

5.通过临界生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营造师生之间交流互信的气氛,促成学生主动学习,加大对临界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两大题型的特点解题技巧进行分析,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加强对学生一些史学观点训练;对部分心理障碍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全心身投入学习。

六、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从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中旬5个月)

第二轮复习(从2010年1月至4月初共3个月)

第三轮复习(从2010年5月至6月初共1个月)

七、2009—2010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具体活动:

b.备作业,统一练习内容与检测步骤:明确背书进度与检查办法,如利用课间、自习课,特别是晚自习前一段时间;确定晚自习作业的作业量与内容、难易度,明确收集、精选试题的分工;研究练习批改的多样化的有效方法,如面批、精批即在学生典型错误处写出指导意见、选批(以重点生为主,兼顾其他学生)、自批即教师讲明解题思路或关节点,让学生自批或互相批改;晚自习作业的答案由课代表及时公布,选讲错误率高的试题,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类似问题的解法归纳。

c.备检测,合理安排周考与统测:研究周练内容与难度,安排好批阅工作;敲定迎考策略:含学生复习进度、教师引导复习的方式与内容、考前强化练习等;及时分析每次测试体现的教与学两方面存在问题,确定解决措施。

d.备教法、学法问题

e.备培优、补差策略(这里的差生指有效生、临界生中历史薄弱的)

五、备考中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课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高三历史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定在周日晚上和周三下午第七节课。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备课组要搞好集体备课,进行教学研究,每次活动要有记载,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资源共系享,努力提高整体成绩。此外,备课组将开展扎实的听课评课活动。老师之间要互相多听课多评课,通过这种形式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2.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着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严格依照新课、第一轮讲全讲细讲透的原则,认真贯彻市教研室的“三案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自身情况有所创新,精心组织好每一节课,强调教学效果。力争在扎实的第一轮教学中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双基”,为下学期的二轮复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坚持改进和完善“导学—发现”模式,用选择题训练和提问的方法坚持学生课前基础知识的回顾,用“导读思考”逐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构架,夯实基础知识,用“导析”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概念,专有名词,历史结论,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对考点精析精练。分层教学,采取扶优培差促中间策略。

3.以考试和试卷讲评为手段,逐步形成解题规范和技巧。

在高三两个学期,坚持一个星期一份练习卷,限时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讲究答题规范。加强格式,书写,文字组织,表达逻辑等指导。加大对学生客观题(选择题)的训练,促成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巩固课文。通过考试题目的分析,让学生清楚高考十项能力要求,使学生有意识储备基础知识,提高考试能力.。认真做好每次考试质量分析,主要在于发现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解决的基本对策,以试卷分析为依托,即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帮助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学习方法中的不足,加强对优生的鼓励,激励其继续进步。

4.加强信息交流的力度,使备考稳步前进。

加强高考信息收集,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研究近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上海、广东、山东、宁夏、海南的高考题,注意高考发展的趋势,还研究近09考试大纲,加强高考信息的交流工作与校级联系,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向老教师学习,加大教研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吸取各位教师之优点。

5.通过临界生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营造师生之间交流互信的气氛,促成学生主动学习,加大对临界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两大题型的特点解题技巧进行分析,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加强对学生一些史学观点训练;对部分心理障碍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全心身投入学习。

六、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从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中旬5个月)

第二轮复习(从2010年1月至4月初共3个月)

第三轮复习(从2010年5月至6月初共1个月)

七、2009—2010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具体活动:

c.备检测,合理安排周考与统测:研究周练内容与难度,安排好批阅工作;敲定迎考策略:含学生复习进度、教师引导复习的方式与内容、考前强化练习等;及时分析每次测试体现的教与学两方面存在问题,确定解决措施。

d.备教法、学法问题

e.备培优、补差策略(这里的差生指有效生、临界生中历史薄弱的)

五、备考中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课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高三历史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定在周日晚上和周三下午第七节课。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备课组要搞好集体备课,进行教学研究,每次活动要有记载,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资源共系享,努力提高整体成绩。此外,备课组将开展扎实的听课评课活动。老师之间要互相多听课多评课,通过这种形式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2.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着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严格依照新课、第一轮讲全讲细讲透的原则,认真贯彻市教研室的“三案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自身情况有所创新,精心组织好每一节课,强调教学效果。力争在扎实的第一轮教学中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双基”,为下学期的二轮复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坚持改进和完善“导学—发现”模式,用选择题训练和提问的方法坚持学生课前基础知识的回顾,用“导读思考”逐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构架,夯实基础知识,用“导析”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概念,专有名词,历史结论,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对考点精析精练。分层教学,采取扶优培差促中间策略。

3.以考试和试卷讲评为手段,逐步形成解题规范和技巧。

在高三两个学期,坚持一个星期一份练习卷,限时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讲究答题规范。加强格式,书写,文字组织,表达逻辑等指导。加大对学生客观题(选择题)的训练,促成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巩固课文。通过考试题目的分析,让学生清楚高考十项能力要求,使学生有意识储备基础知识,提高考试能力.。认真做好每次考试质量分析,主要在于发现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解决的基本对策,以试卷分析为依托,即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帮助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学习方法中的不足,加强对优生的鼓励,激励其继续进步。

4.加强信息交流的力度,使备考稳步前进。

加强高考信息收集,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研究近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上海、广东、山东、宁夏、海南的高考题,注意高考发展的趋势,还研究近09考试大纲,加强高考信息的交流工作与校级联系,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向老教师学习,加大教研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吸取各位教师之优点。

5.通过临界生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营造师生之间交流互信的气氛,促成学生主动学习,加大对临界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两大题型的特点解题技巧进行分析,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加强对学生一些史学观点训练;对部分心理障碍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全心身投入学习。

六、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从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中旬5个月)

第二轮复习(从2010年1月至4月初共3个月)

第三轮复习(从2010年5月至6月初共1个月)

七、2009—2010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具体活动:

d.备教法、学法问题

e.备培优、补差策略(这里的差生指有效生、临界生中历史薄弱的)

五、备考中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课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高三历史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定在周日晚上和周三下午第七节课。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备课组要搞好集体备课,进行教学研究,每次活动要有记载,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资源共系享,努力提高整体成绩。此外,备课组将开展扎实的听课评课活动。老师之间要互相多听课多评课,通过这种形式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2.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着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严格依照新课、第一轮讲全讲细讲透的原则,认真贯彻市教研室的“三案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自身情况有所创新,精心组织好每一节课,强调教学效果。力争在扎实的第一轮教学中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双基”,为下学期的二轮复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坚持改进和完善“导学—发现”模式,用选择题训练和提问的方法坚持学生课前基础知识的回顾,用“导读思考”逐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构架,夯实基础知识,用“导析”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概念,专有名词,历史结论,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对考点精析精练。分层教学,采取扶优培差促中间策略。

3.以考试和试卷讲评为手段,逐步形成解题规范和技巧。

在高三两个学期,坚持一个星期一份练习卷,限时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讲究答题规范。加强格式,书写,文字组织,表达逻辑等指导。加大对学生客观题(选择题)的训练,促成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巩固课文。通过考试题目的分析,让学生清楚高考十项能力要求,使学生有意识储备基础知识,提高考试能力.。认真做好每次考试质量分析,主要在于发现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解决的基本对策,以试卷分析为依托,即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帮助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学习方法中的不足,加强对优生的鼓励,激励其继续进步。

4.加强信息交流的力度,使备考稳步前进。

加强高考信息收集,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研究近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上海、广东、山东、宁夏、海南的高考题,注意高考发展的趋势,还研究近09考试大纲,加强高考信息的交流工作与校级联系,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向老教师学习,加大教研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吸取各位教师之优点。

5.通过临界生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营造师生之间交流互信的气氛,促成学生主动学习,加大对临界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两大题型的特点解题技巧进行分析,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加强对学生一些史学观点训练;对部分心理障碍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全心身投入学习。

六、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从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中旬5个月)

第二轮复习(从2010年1月至4月初共3个月)

第三轮复习(从2010年5月至6月初共1个月)

七、2009—2010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具体活动:

e.备培优、补差策略(这里的差生指有效生、临界生中历史薄弱的)

五、备考中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课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高三历史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定在周日晚上和周三下午第七节课。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备课组要搞好集体备课,进行教学研究,每次活动要有记载,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资源共系享,努力提高整体成绩。此外,备课组将开展扎实的听课评课活动。老师之间要互相多听课多评课,通过这种形式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2.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着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严格依照新课、第一轮讲全讲细讲透的原则,认真贯彻市教研室的“三案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自身情况有所创新,精心组织好每一节课,强调教学效果。力争在扎实的第一轮教学中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双基”,为下学期的二轮复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坚持改进和完善“导学—发现”模式,用选择题训练和提问的方法坚持学生课前基础知识的回顾,用“导读思考”逐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构架,夯实基础知识,用“导析”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概念,专有名词,历史结论,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对考点精析精练。分层教学,采取扶优培差促中间策略。

3.以考试和试卷讲评为手段,逐步形成解题规范和技巧。

在高三两个学期,坚持一个星期一份练习卷,限时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讲究答题规范。加强格式,书写,文字组织,表达逻辑等指导。加大对学生客观题(选择题)的训练,促成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巩固课文。通过考试题目的分析,让学生清楚高考十项能力要求,使学生有意识储备基础知识,提高考试能力.。认真做好每次考试质量分析,主要在于发现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解决的基本对策,以试卷分析为依托,即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帮助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学习方法中的不足,加强对优生的鼓励,激励其继续进步。

4.加强信息交流的力度,使备考稳步前进。

加强高考信息收集,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研究近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上海、广东、山东、宁夏、海南的高考题,注意高考发展的趋势,还研究近09考试大纲,加强高考信息的交流工作与校级联系,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向老教师学习,加大教研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吸取各位教师之优点。

5.通过临界生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营造师生之间交流互信的气氛,促成学生主动学习,加大对临界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两大题型的特点解题技巧进行分析,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加强对学生一些史学观点训练;对部分心理障碍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全心身投入学习。

六、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从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中旬5个月)

第二轮复习(从2010年1月至4月初共3个月)

第三轮复习(从2010年5月至6月初共1个月)

七、2009—2010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具体活动:

五、备考中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课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高三历史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定在周日晚上和周三下午第七节课。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备课组要搞好集体备课,进行教学研究,每次活动要有记载,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资源共系享,努力提高整体成绩。此外,备课组将开展扎实的听课评课活动。老师之间要互相多听课多评课,通过这种形式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2.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着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严格依照新课、第一轮讲全讲细讲透的原则,认真贯彻市教研室的“三案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自身情况有所创新,精心组织好每一节课,强调教学效果。力争在扎实的第一轮教学中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双基”,为下学期的二轮复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坚持改进和完善“导学—发现”模式,用选择题训练和提问的方法坚持学生课前基础知识的回顾,用“导读思考”逐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构架,夯实基础知识,用“导析”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概念,专有名词,历史结论,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对考点精析精练。分层教学,采取扶优培差促中间策略。

3.以考试和试卷讲评为手段,逐步形成解题规范和技巧。

在高三两个学期,坚持一个星期一份练习卷,限时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讲究答题规范。加强格式,书写,文字组织,表达逻辑等指导。加大对学生客观题(选择题)的训练,促成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巩固课文。通过考试题目的分析,让学生清楚高考十项能力要求,使学生有意识储备基础知识,提高考试能力.。认真做好每次考试质量分析,主要在于发现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解决的基本对策,以试卷分析为依托,即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帮助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学习方法中的不足,加强对优生的鼓励,激励其继续进步。

4.加强信息交流的力度,使备考稳步前进。

加强高考信息收集,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研究近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上海、广东、山东、宁夏、海南的高考题,注意高考发展的趋势,还研究近09考试大纲,加强高考信息的交流工作与校级联系,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向老教师学习,加大教研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吸取各位教师之优点。

5.通过临界生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营造师生之间交流互信的气氛,促成学生主动学习,加大对临界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两大题型的特点解题技巧进行分析,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加强对学生一些史学观点训练;对部分心理障碍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全心身投入学习。

六、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从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中旬5个月)

第二轮复习(从2010年1月至4月初共3个月)

第三轮复习(从2010年5月至6月初共1个月)

七、2009—2010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具体活动:

1.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课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高三历史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定在周日晚上和周三下午第七节课。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备课组要搞好集体备课,进行教学研究,每次活动要有记载,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资源共系享,努力提高整体成绩。此外,备课组将开展扎实的听课评课活动。老师之间要互相多听课多评课,通过这种形式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2.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着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严格依照新课、第一轮讲全讲细讲透的原则,认真贯彻市教研室的“三案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自身情况有所创新,精心组织好每一节课,强调教学效果。力争在扎实的第一轮教学中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双基”,为下学期的二轮复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坚持改进和完善“导学—发现”模式,用选择题训练和提问的方法坚持学生课前基础知识的回顾,用“导读思考”逐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构架,夯实基础知识,用“导析”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概念,专有名词,历史结论,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对考点精析精练。分层教学,采取扶优培差促中间策略。

3.以考试和试卷讲评为手段,逐步形成解题规范和技巧。

在高三两个学期,坚持一个星期一份练习卷,限时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讲究答题规范。加强格式,书写,文字组织,表达逻辑等指导。加大对学生客观题(选择题)的训练,促成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巩固课文。通过考试题目的分析,让学生清楚高考十项能力要求,使学生有意识储备基础知识,提高考试能力.。认真做好每次考试质量分析,主要在于发现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解决的基本对策,以试卷分析为依托,即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帮助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学习方法中的不足,加强对优生的鼓励,激励其继续进步。

4.加强信息交流的力度,使备考稳步前进。

加强高考信息收集,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研究近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上海、广东、山东、宁夏、海南的高考题,注意高考发展的趋势,还研究近09考试大纲,加强高考信息的交流工作与校级联系,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向老教师学习,加大教研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吸取各位教师之优点。

5.通过临界生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营造师生之间交流互信的气氛,促成学生主动学习,加大对临界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两大题型的特点解题技巧进行分析,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加强对学生一些史学观点训练;对部分心理障碍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全心身投入学习。

六、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从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中旬5个月)

第二轮复习(从2010年1月至4月初共3个月)

第三轮复习(从2010年5月至6月初共1个月)

七、2009—2010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具体活动:

本学期,高三历史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定在周日晚上和周三下午第七节课。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备课组要搞好集体备课,进行教学研究,每次活动要有记载,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资源共系享,努力提高整体成绩。此外,备课组将开展扎实的听课评课活动。老师之间要互相多听课多评课,通过这种形式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2.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着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严格依照新课、第一轮讲全讲细讲透的原则,认真贯彻市教研室的“三案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自身情况有所创新,精心组织好每一节课,强调教学效果。力争在扎实的第一轮教学中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双基”,为下学期的二轮复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坚持改进和完善“导学—发现”模式,用选择题训练和提问的方法坚持学生课前基础知识的回顾,用“导读思考”逐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构架,夯实基础知识,用“导析”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概念,专有名词,历史结论,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对考点精析精练。分层教学,采取扶优培差促中间策略。

3.以考试和试卷讲评为手段,逐步形成解题规范和技巧。

在高三两个学期,坚持一个星期一份练习卷,限时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讲究答题规范。加强格式,书写,文字组织,表达逻辑等指导。加大对学生客观题(选择题)的训练,促成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巩固课文。通过考试题目的分析,让学生清楚高考十项能力要求,使学生有意识储备基础知识,提高考试能力.。认真做好每次考试质量分析,主要在于发现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解决的基本对策,以试卷分析为依托,即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帮助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学习方法中的不足,加强对优生的鼓励,激励其继续进步。

4.加强信息交流的力度,使备考稳步前进。

加强高考信息收集,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研究近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上海、广东、山东、宁夏、海南的高考题,注意高考发展的趋势,还研究近09考试大纲,加强高考信息的交流工作与校级联系,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向老教师学习,加大教研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吸取各位教师之优点。

5.通过临界生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营造师生之间交流互信的气氛,促成学生主动学习,加大对临界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两大题型的特点解题技巧进行分析,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加强对学生一些史学观点训练;对部分心理障碍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全心身投入学习。

六、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从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中旬5个月)

第二轮复习(从2010年1月至4月初共3个月)

第三轮复习(从2010年5月至6月初共1个月)

七、2009—2010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具体活动:

2.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着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严格依照新课、第一轮讲全讲细讲透的原则,认真贯彻市教研室的“三案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自身情况有所创新,精心组织好每一节课,强调教学效果。力争在扎实的第一轮教学中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双基”,为下学期的二轮复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坚持改进和完善“导学—发现”模式,用选择题训练和提问的方法坚持学生课前基础知识的回顾,用“导读思考”逐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构架,夯实基础知识,用“导析”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概念,专有名词,历史结论,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对考点精析精练。分层教学,采取扶优培差促中间策略。

3.以考试和试卷讲评为手段,逐步形成解题规范和技巧。

在高三两个学期,坚持一个星期一份练习卷,限时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讲究答题规范。加强格式,书写,文字组织,表达逻辑等指导。加大对学生客观题(选择题)的训练,促成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巩固课文。通过考试题目的分析,让学生清楚高考十项能力要求,使学生有意识储备基础知识,提高考试能力.。认真做好每次考试质量分析,主要在于发现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解决的基本对策,以试卷分析为依托,即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帮助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学习方法中的不足,加强对优生的鼓励,激励其继续进步。

4.加强信息交流的力度,使备考稳步前进。

加强高考信息收集,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研究近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上海、广东、山东、宁夏、海南的高考题,注意高考发展的趋势,还研究近09考试大纲,加强高考信息的交流工作与校级联系,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向老教师学习,加大教研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吸取各位教师之优点。

5.通过临界生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营造师生之间交流互信的气氛,促成学生主动学习,加大对临界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两大题型的特点解题技巧进行分析,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加强对学生一些史学观点训练;对部分心理障碍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全心身投入学习。

六、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从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中旬5个月)

第二轮复习(从2010年1月至4月初共3个月)

第三轮复习(从2010年5月至6月初共1个月)

七、2009—2010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具体活动:

严格依照新课、第一轮讲全讲细讲透的原则,认真贯彻市教研室的“三案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自身情况有所创新,精心组织好每一节课,强调教学效果。力争在扎实的第一轮教学中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双基”,为下学期的二轮复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坚持改进和完善“导学—发现”模式,用选择题训练和提问的方法坚持学生课前基础知识的回顾,用“导读思考”逐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构架,夯实基础知识,用“导析”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概念,专有名词,历史结论,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对考点精析精练。分层教学,采取扶优培差促中间策略。

3.以考试和试卷讲评为手段,逐步形成解题规范和技巧。

在高三两个学期,坚持一个星期一份练习卷,限时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讲究答题规范。加强格式,书写,文字组织,表达逻辑等指导。加大对学生客观题(选择题)的训练,促成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巩固课文。通过考试题目的分析,让学生清楚高考十项能力要求,使学生有意识储备基础知识,提高考试能力.。认真做好每次考试质量分析,主要在于发现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解决的基本对策,以试卷分析为依托,即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帮助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学习方法中的不足,加强对优生的鼓励,激励其继续进步。

4.加强信息交流的力度,使备考稳步前进。

加强高考信息收集,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研究近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上海、广东、山东、宁夏、海南的高考题,注意高考发展的趋势,还研究近09考试大纲,加强高考信息的交流工作与校级联系,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向老教师学习,加大教研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吸取各位教师之优点。

5.通过临界生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营造师生之间交流互信的气氛,促成学生主动学习,加大对临界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两大题型的特点解题技巧进行分析,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加强对学生一些史学观点训练;对部分心理障碍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全心身投入学习。

六、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从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中旬5个月)

第二轮复习(从2010年1月至4月初共3个月)

第三轮复习(从2010年5月至6月初共1个月)

七、2009—2010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具体活动:

3.以考试和试卷讲评为手段,逐步形成解题规范和技巧。

在高三两个学期,坚持一个星期一份练习卷,限时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讲究答题规范。加强格式,书写,文字组织,表达逻辑等指导。加大对学生客观题(选择题)的训练,促成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巩固课文。通过考试题目的分析,让学生清楚高考十项能力要求,使学生有意识储备基础知识,提高考试能力.。认真做好每次考试质量分析,主要在于发现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解决的基本对策,以试卷分析为依托,即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帮助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学习方法中的不足,加强对优生的鼓励,激励其继续进步。

4.加强信息交流的力度,使备考稳步前进。

加强高考信息收集,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研究近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上海、广东、山东、宁夏、海南的高考题,注意高考发展的趋势,还研究近09考试大纲,加强高考信息的交流工作与校级联系,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向老教师学习,加大教研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吸取各位教师之优点。

5.通过临界生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营造师生之间交流互信的气氛,促成学生主动学习,加大对临界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两大题型的特点解题技巧进行分析,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加强对学生一些史学观点训练;对部分心理障碍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全心身投入学习。

六、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从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中旬5个月)

第二轮复习(从2010年1月至4月初共3个月)

第三轮复习(从2010年5月至6月初共1个月)

七、2009—2010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具体活动:

在高三两个学期,坚持一个星期一份练习卷,限时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讲究答题规范。加强格式,书写,文字组织,表达逻辑等指导。加大对学生客观题(选择题)的训练,促成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巩固课文。通过考试题目的分析,让学生清楚高考十项能力要求,使学生有意识储备基础知识,提高考试能力.。认真做好每次考试质量分析,主要在于发现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解决的基本对策,以试卷分析为依托,即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帮助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学习方法中的不足,加强对优生的鼓励,激励其继续进步。

4.加强信息交流的力度,使备考稳步前进。

加强高考信息收集,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研究近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上海、广东、山东、宁夏、海南的高考题,注意高考发展的趋势,还研究近09考试大纲,加强高考信息的交流工作与校级联系,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向老教师学习,加大教研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吸取各位教师之优点。

5.通过临界生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营造师生之间交流互信的气氛,促成学生主动学习,加大对临界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两大题型的特点解题技巧进行分析,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加强对学生一些史学观点训练;对部分心理障碍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全心身投入学习。

六、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从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中旬5个月)

第二轮复习(从2010年1月至4月初共3个月)

第三轮复习(从2010年5月至6月初共1个月)

七、2009—2010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具体活动:

4.加强信息交流的力度,使备考稳步前进。

加强高考信息收集,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研究近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上海、广东、山东、宁夏、海南的高考题,注意高考发展的趋势,还研究近09考试大纲,加强高考信息的交流工作与校级联系,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向老教师学习,加大教研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吸取各位教师之优点。

5.通过临界生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营造师生之间交流互信的气氛,促成学生主动学习,加大对临界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两大题型的特点解题技巧进行分析,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加强对学生一些史学观点训练;对部分心理障碍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全心身投入学习。

六、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从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中旬5个月)

第二轮复习(从2010年1月至4月初共3个月)

第三轮复习(从2010年5月至6月初共1个月)

七、2009—2010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具体活动:

加强高考信息收集,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研究近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上海、广东、山东、宁夏、海南的高考题,注意高考发展的趋势,还研究近09考试大纲,加强高考信息的交流工作与校级联系,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向老教师学习,加大教研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吸取各位教师之优点。

5.通过临界生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营造师生之间交流互信的气氛,促成学生主动学习,加大对临界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两大题型的特点解题技巧进行分析,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加强对学生一些史学观点训练;对部分心理障碍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全心身投入学习。

六、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从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中旬5个月)

第二轮复习(从2010年1月至4月初共3个月)

第三轮复习(从2010年5月至6月初共1个月)

七、2009—2010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具体活动:

5.通过临界生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营造师生之间交流互信的气氛,促成学生主动学习,加大对临界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两大题型的特点解题技巧进行分析,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加强对学生一些史学观点训练;对部分心理障碍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全心身投入学习。

六、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从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中旬5个月)

第二轮复习(从2010年1月至4月初共3个月)

第三轮复习(从2010年5月至6月初共1个月)

七、2009—2010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具体活动:

六、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从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中旬5个月)

第二轮复习(从2010年1月至4月初共3个月)

第三轮复习(从2010年5月至6月初共1个月)

七、2009—2010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具体活动:

第一轮复习(从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中旬5个月)

第二轮复习(从2010年1月至4月初共3个月)

第三轮复习(从2010年5月至6月初共1个月)

七、2009—2010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具体活动:

第二轮复习(从2010年1月至4月初共3个月)

第三轮复习(从2010年5月至6月初共1个月)

七、2009—2010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具体活动:

第三轮复习(从2010年5月至6月初共1个月)

七、2009—2010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具体活动:

七、2009—2010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具体活动:

周次

内容

制定学科组计划;复习必修一的一二单元。(闫波主讲)

第一次综合检测及评析;复习必修一三、四单元(刘宗胜主讲)

集备必修一第五单元;完成一份综合练习(徐进军主讲)

集备必修一第六、七单元;完成一份综合练习(李静主讲)

国庆节放假

集备必修一第八、九单元;第二次综合检测及评析(李秀朵主讲)

集备必修二第一、二专题(闫波主讲)

集备必修二第三、四专题;完成一份综合练习(刘宗胜主讲)

集备必修二第五、六单元(徐进军主讲)

集备必修二第七、八单元;

期中考试、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集备必修三第一、二单元(李静主讲)

集备必修三第三、四单元(闫波主讲);商讨期末复习计划

集备必修三第五、六单元(刘宗胜主讲)

15—16

集备必修三第七、八单元(徐进军主讲)

17—20

5.高三数学复习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篇五

高三数学的复习面广、量大、时间紧,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高三的复习,是每一位高三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高三复习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成绩,除了“苦、实、干”外,还要“巧、思、研”,要经常性的总结反思,寻找提高成绩的最佳途径和措施,在不同的阶段采取切合实际的方法,对教学实施作出适当的调整,以下三方面的方法值得关注

(一)研究学生的学习;

(二)落实四轮的复习;

(三)注重复习的效果。

一、研究学生的学习

1、培养高三毕业生:强烈的学习动机、积极的学习态度、勤奋刻苦的意志品质、浓厚的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优秀的自学能力、稳定的心理、善于调控的情绪状态。

2、高三毕业生成功的十大要素:(1)勤奋—成功的基础;(2)学习态度—成功的动力;(3)基础好—成功的根底;(4)学习方法—成功的工具;(5)自学—成功的途径;(6)心态好—成功的基石;(7)父母引导—成功的摇篮;(8)任课教师作用—成功的教育;(9)班级风气—成功的群体心理;(10)良好的素质—成功的硕果。

3、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

知识储备问题:知识残缺、基础不实、概念混淆、识记不好、纲本不熟、资料误导、以错为对、分辨模糊;

答题技巧问题:审题错误、答欠规范、解决不当、技能不熟、未明规律、时控不好、表述有误、书写不好;

外界影响问题:题新题宽、意料之外、信息误导、动力不足、身体不佳、心慌意乱、考前干扰、考中干扰。

建议考生每次考试后都参照这个标准进行自我评。

4、养成学生每分必争的良好习惯:

(1)养成清算应得而未得得分数的习惯

(2)消除屡犯重复错误的毛病

(3)克服答题不规范的毛病

(4)改正审题不清、题意理解不准确的错误

(5)留意粗心大意出错的地方

(6)加强识记,保证公式的熟练应用和特殊值的准确性

(7)训练答题的速度,学会正确用时

(8)提高书写、填涂作图题和电脑卡的质量

(9)注意答题步骤的清晰性和稳定性

(10)严格遵守题目的要求

5、学生要有“五到”: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最重要一环,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落实好课堂教学内容。

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 同学们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

眼到:就是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和演示的动作,生动而深刻的接受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

心到: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

口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

手到:就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课文的重点,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

6、文科生首先对数学学习不要抱有放弃的想法。有些同学认为数学差一点没关系,只要在其他三门文科上多用功就可以把总分补回来,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老师要让学生明白“木桶原理”:一只木桶盛水量的多少取决于它最短的一块木板。高考也是如此,只有各科全面发展才能取得好成绩。其次是要杜绝负面的自我暗示。高三一年会有许许多多的考试,不可能每一次都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在失败的时候不要有“我肯定没希望了”、“我是学不好了”这样的暗示,相反的,学生要对自己始终充满信心,最终成功会到他们身边。

二、落实好“四轮”复习

高三数学复习,大体可分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复习方法与侧重点都各不相同,要求也层层加深,因此,同学们在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不同的复习方案,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1.第一阶段,即第一轮复习,也称“知识篇”,时间从结束新课到07年1月数学学业水平测试前,也可在大致就是高三第一学期。在这一阶段,老师将带领同学们重温高

一、高二所学课程,但这绝不只是以前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旧知识产生全新认识的重要过程。因为在高

一、高二时,老师是以知识点为主线索,依次传授讲解的,由于后面的相关知识还没有学到,不能进行纵向联系,所以,你学的往往时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而在第一轮复习时,老师的主线索是知识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以章节为单位,将那些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将他们系统化、综合化,侧重点在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所以大家在复习过程中应做到:

①立足课本,迅速激活已学过的各个知识点。(没有教过高一高二的老师要认真学习高

一、高二教材)

②注意所做题目使用知识点覆盖范围的变化,有意识地思考、研究这些知识点在课本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联系。注意到老师选题的综合性在不断地加强。

③明了课本从前到后的知识结构,将整个知识体系框架化、网络化。能提炼解题所用知识点,并说出其出处。

④经常将使用最多的知识点总结起来,研究重点知识所在章节,并了解各章节在课本中的地位和作用。

2.第二轮复习,通常称为“专题篇”,抓好专题复习和综合训练。大约从第二学期开学(广州市调研测试)到三月下旬的一模结束。在这一阶段,老师将以方法、技巧为主线,主要研究数学思想方法。老师的复习,不再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而是以提高同学们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用专题“函数与方程、数列、三角、不等式、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来加以巩固。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如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方法解决一类问题、一系列问题。应做到:

①对专题重点知识进行重点练习,注意知识的变化和灵活应用,不强求知识的覆盖,但要求练习到位。

②分析题目时,由原来的注重知识点,渐渐地向探寻解题的思路、方法转变。

③从现在开始,解题一定要非常规范,俗语说:“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所以大家务必将解题过程写得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④适当选做各地模拟试卷和以往高考题,逐渐弄清高考考查的范围和重点。

3.第三轮复习,三月底一模到四月的二模之间,也称为“策略篇”,抓好套题训练和查漏补缺。老师主要讲述“选择题的解法、填空题的解法、应用题的解法、探究性命题的解法、综合题的解法、创新性题的解法”和进行套题训练(自己组合卷),教给同学们一些解题的通性通法、常用技巧,以提高同学

们的解题速度和应对策略为目的。应做到:

①解题时,会从多种方法中选择最省时、最省事的方法,力求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逐渐适应高考对“减缩思维”的要求。

②注意自己的解题速度,审题要慢,思维要全,下笔要准,答题要快。

③养成在解题过程中分析命题者的意图的习惯,思考命题者是怎样将考查的知识点有机的结合起来的,有那些思想方法被复合在其中,对命题者想要考我什么,我应该会什么,做到心知肚明。

4.最后,就是冲刺阶段,也称为“备考篇”,时间是二模到高考阶段。在这一阶段,老师会将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注重对学生考试心理和考试准备的辅导。以前,学习的重点、难点、方法、思路都是以老师的意志为主线,但是,现在学生要直接、主动的研读《考试说明》,研究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掌握高考信息、命题动向,并做到:

①检索自己的知识系统,紧抓薄弱点,并针对性地做专门的训练和突击措施(可请老师专门为学生拎一拎);锁定重中之重,掌握最重要的知识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②抓思维易错点,注重典型题型。

③浏览自己以前做过的习题、试卷,回忆自己学习相关知识的历程,做好“再”纠错工作。

④。不做难题、偏题、怪题,保持情绪稳定,充满信心,准备应考。

三、注重复习的效果

1、审题与解题的关系

有的考生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急于下笔,以致题目的条件与要求都没有吃透,至于如何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就更无从谈起,这样解题出错自然多。只有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与量(如“至少”,“a>0”,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等),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准解题方向。

2、“会做”与“得分”的关系

要将你的解题策略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一点往往被一些考生所忽视,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考生自己的估分与实际得分差之甚远。如立体几何论证中的“跳步”,使很多人丢失1/3以上得分,代数论证中“以图代证”,尽管解题思路正确甚至很巧妙,但是由于不善于把“图形语言”准确地转译为“文字语言”,得分少得可怜;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述,“会做”的题才能“得分”。

3、快与准的关系

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则尤为重要。只有“准”才能得分,只有“准”你才可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准”也建立在正确的方法之上。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不是考场上所能解决的问题,一味求快,只会落得错误百出。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可得多一点分;相反,快一点,错一片,花了时间还得不到分。

4、难题与容易题的关系

拿到试卷后,应将全卷通览一遍,一般来说应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近年来考题的顺序并不完全是难易的顺序。这几年,数学试题已从“一题把关”转为“多题把关”,因此解答题都设置了层次分明的“台阶”,入口宽,入手易,但是深入难,解到底难,因此看似容易的题也会有“咬手”的关卡,看似难做的题也有可得分之处。所以考试中看到“容易”题不可掉以轻心,看到新面孔的“难”题不要胆怯,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定能得到应有的分数

5、坚持“面向中等生,重视中低档题”的基本方针,重视基础,立足双基,着眼于能力的提高。要提高复习效率,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后期要做好各科专题复习和综合训练,要讲求实效。

6、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调节,教师应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问题。还应结合实际教给学生应试的一些基本策略和临场发挥的技巧、经验,还要加强考试的常规要求训练。

7、要注意突出学生的整体优势,对总分较高学生的薄弱科目,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弥补措施,使优生更优,提高一个档次。“面批”是比较好的提高方法。

8、应切实做好踩线生的工作,使他们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不仅要鼓励他们树立自信,而且要帮他们查漏补缺、教方法、补基础。

9、教师对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要建立考试得失档案,将每次考试中每人每题的失分情况记录在册,要求学生重做错题,直到真会为止。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夹生”和缺漏,则充分利用个别辅导、集体纠正、互帮互学等措施,及时“催熟”和“补漏”。有的同学漠视自己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将他们简单的归结为粗心大意。这是很严重的错误想法,我们的错误都有其必然性,一定要究根问底,找出真正的原因,及时改正,并记住这样的教训。

10.复习资料要精,最多两套,注意“两只手表原理”。使用过程中,始终注重其系统性。千万不要贪多,资料多了,不但使自己身陷题海,不能自拔,而且会因为你的顾此失彼,而使知识体系得不到延续。

11.抓好反馈环节,弥补学习上的缺漏。反馈是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提问、作业批改、测试、师生交流都是反馈的有效形式。很多复习的过程,虽然经历了这些环节,但并没把反馈工作做彻底。如批改作业时,虽然作业本上打上判断对错的符号,但对学生纠错的情况不能一追到底;考试过后,仅对学生的成绩划出了等次,但对学生哪里出错、如何纠错没再作进一步考查;已知有些学生对某些知识没有很好地掌握,但为了抢时间、赶进度,只好放之任之

我们强调上课的及时反馈和作业的自我反馈。

四、高三毕业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1、责任。对自己,对学生,对学校的发展,高三教师肩上都承担着沉甸甸的责任。

2、规则。按照学校、级组和备科组的统一规定和要求执行,有整体意识,不要本位意识,不突出自我,我行我素。

3、奉献。阳光总在风雨后,收获存在耕耘中。能力、经验很重要,但踏实、认真更重要。

4、竞争。要求力争上游,争创佳绩的强烈意识,以及提高成绩的有效手段。

5、团结。高三要形成整体的合力,一定要靠团队精神

6、学习。要抱着“自己再读一年高三”,“和学生一起拼搏一年高三”的心态,认真参加各种类型的教研活动。

7、高效。良好的成绩在于每一堂课的高效学习,也在于教师对知识点和考试要求的深刻理解。

8、爱心。从内心涌动的对学生的喜爱之情,缺少这种感情,要全身心付出是很难的。

9、身体。良好的身体是打好高三攻坚战的保证。

6.高三语文复习计划 篇六

语文总复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如何进行科学的管理,提高复习的效率,这是十分重要的。现就语文复习的方法和策略问题,作如下说明:

一、强化目标意识,使复习具有导向性。

语文总复习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目标不明,就会方向不明,产生随意性、盲目性、主观性,因此,要搞好语文总复习,首先要确立明确的目标。

1、制定复习目标的依据。

平时的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而高三语文总复习的教学目标应以《考试说明》为依据。这是因为《教学大纲》解决的是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目的在于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毕业水平,而《考试说明》解决的是高考“考什么”和“怎样考”的问题。由于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为高校选择合格的新生,所以高考又是衔接中学和大学学习的考试。《考试说明》正是根据高考的特点,从五个部分,37项内容规定了语文高考应具备的各项能力目标。这37项能力目标就是制定复习目标的依据。

2、制定复习目标的方法、要求。

①制定复习目标的方法:复习目标的制定可从终极目标出发,根据复习阶段的不同,制定出中程目标,然后分解成为即时目标,最后围绕即时目标开展复习活动和进行复习评价。例如:在进行专题纵向复习时可按《考试说明》37项内容的顺序制定专题中程目标,然后按知识点分解成若干即时目标,在课堂上进行复习训练、落实。

②制定复习目标的要求。复习目标、复习活动、复习评价是复习的三要素,而复习目标居于首位,它直接关系到复习的目的。它应具备下列要求:

目标要有明晰性。制定目标时,切忌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每一个单元,每一个专题,每一节课,每一项复习活动都要有明确的规定要求,让学生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目标要有可行性。制定目标时,要根据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切实可行,因材施教。不同的班级要有不同的要求,防止目标过高或过低。过高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过底容易掩盖矛盾,使学生产生自满骄傲心理。

目标要有集中性。制定目标时,不可贪多,要集中,一堂课要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争取一课一得或一课两得,“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

目标要有连续性。制定目标时,要根据知识的相关性和能力的联系性,有计划有序列地制定目标,以形成知识和能力的链条,达到知识的系统化。

目标要有针对性。制定目标时,一要针对《考试说明》规定的各种能力要求,二要针对复习的重点、难点,三要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薄弱环节,努力做到有的放矢。

目标要具有可量性。复习目标的制定要便于评估量化和控制,便于在复习过程中进行矫正和反馈。

二、强化计划意识,使复习具有针对性。

要使复习有条不紊,环环相扣,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有计划。语文总复习的计划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要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一般说来,语文总复习安排四个阶段为宜。第一阶段按照课本单元的编排顺序进行复习(一般称横的复习),一单元一检测。这个阶段的复习,重在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能力,使课本知识系统化,第二阶段按照《考试说明》的37项能力要求进行复习(一般称纵的复习),1

一项一项复习,一项一项落实,一项一项训练,最后穿成串,连成线,达到系统化。第三阶段是综合训练阶段,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做好考前的练兵。第四阶段是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总结,自己查漏补缺,同时养精蓄锐,迎接高考。

2.要有可控性和针对性。

语文复习的计划性还表现在它的可控性和针对性上。制定的计划要有长计划和短计划;既要有单元计划,又要有课时计划;既要有专题训练计划,又要有综合训练计划;既要有一个月的计划,又要有一周的计划。制定的计划要便于操作,便于落实,防止落实失控。制定计划要有针对性,要搞调查研究,搞好民意测验,要了解学生实际,听取学生要求,有的放矢。制定的计划一定要与学生见面,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总复习才能有条不紊,扎扎实实,有纲可循,有章可依。

3.要有灵活性。

语文总复习制定了计划,除了时间和内容的安排,还有教学方法的安排。某一阶段某一单元某一课时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必须具体缜密,切实可行。同时又能根据复习进展的实际,灵活地加以调整,使复习发挥最大的效益,取得最佳效果。

三、强化原则意识,使复习具有科学性。

要提高复习的效益和效率,除了目标和计划外,关键是复习的方法和路子是否正确,采取的策略是否科学。在复习中必须强化如下六条原则:

1.依纲原则。

《考试说明》是语文高考的大纲,它所规定的37项能力要求就是高考的知识点、能力点。复习中,应时时牢记。

2.联系、比较性原则。

在复习中多联系多比较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鉴别能力的培养。要善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善于上挂下联,拓展延伸。如:《六国论》《过秦论》《阿房宫赋》三篇文章的结构比较;《xíao@①之战》《曹刿论战》写法的比较;李白与杜甫,苏轼、辛弃疾与柳永、李清照诗词风格的比较;鲁迅杂文与小说的比较等等,都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性原则。

复习中既要夯实基础,使基础知识达到熟练,又要注重理解和运用,这是学生提高能力的关键。要加强学生做题思路的指导,加强解题规律的总结,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切记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4.全面系统性原则。

复习要全面、系统,在语文总复习这个庞大的工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缺。基础知识的复习一定要全面,能力的培养要全面,按照《考试说明》要求,任何一个知识点、能力点都不要放过,要善于穿线连网,使知识达到系统化。

5.序列性、层次性原性。

在语文总复习中必须坚持序列性、层次性原则。语文知识的复习,要从语音到文字到句子……形成序列;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句到段到篇形成序列;写作也要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从记叙到说明到议论到应用,从命题到自命题等形成序列。这样,使知识的复习,能力的培养,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单一到全面,形成递进层次。

6、反馈矫正原则。

这一原则既适用于课堂练习、单元检测、综合训练、大型模拟测试,也适用于写作、阅读、文学鉴赏等单项训练。反馈、矫正能使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弥补不足,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其过程如图所示:

附图{图}

四、强化训练意识,使复习具有操作性。

语文总复习的过程,其核心是训练。学生应具备的各种能力都是通过训练来养成的。没有训练就不可能巩固知识,就不可能形成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应重点抓好如下训练:

1.课堂训练。

第一节课都应围绕目标设计相应的练习,这种训练,时间不要长,内容不要杂,要专要精,要以达成目标为目的。练习后,认真做好反馈矫正工作,巩固课堂效果。

2.单元训练。

这是指以课本中自然编排的单元或按体裁另编成的单元为单位进行的训练。单元训练必须目标明确,知识点、能力点既要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又要覆盖整个单元,题型可按高考的题型进行设计,要定时定量,有梯度有层次,练习后要认真讲评矫正。这种以单元切块的训练方式适合于第一阶段的横的复习模式。

3.专项训练。

这种训练包括基础知识的专项训练,各项能力的专项训练,写作方面的专项训练。专项训练要限时定量,内容集中,目标专一。题目设计要有梯度、信度、效度,要有连续性。重要的专题可以反复训练,多角度训练,直至达标为止。专项训练适合于第二阶段的纵的复习模式。

4.综合训练。

综合训练一般指高考前的模拟训练。这种训练的要求是:①每次训练的时间、题量与高考等同。②试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难度系数要接近高考或等同高考。③命题的内容、角度、思路要以《考试说明》为依据。④试卷的长度、结构、分值要切合近几年的高考试卷。⑤要有序列性、连续性、递进性,综合训练一般以7—10套题为宜。⑥训练之后要认真反馈矫正。通过训练,使学生的各种能力更加切近高考的要求。

5、现代文阅读训练。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的难点、重点,是学生失分率最高的一项,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①抓好课堂阅读训练。课堂阅读教学的本身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现代文阅读的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应利用课本或补充的材料,加强阅读训练,用精读、品读、快读、跳读、评读等方式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性、比较性、快速性的阅读能力。

②加强语言因素训练。平时的教学往往只注重文章思想内容和篇章结构的分析,而忽略了语言因素的训练,这是不可取的。应该从语言因素入手,把握字、词、句、段、篇的表层意义和深层含义,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辨别筛选重要的信息和材料。对于重点的词、句、段要反复咀嚼,反复研究,反复比较,做到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含蓄的词句能加以解释,具体内容能加以概括。

③加强语段的阅读训练。加强段落阅读训练是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的重要举措。段落阅读应着重研究段的内部结构、层次,词语在句段中的含义,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中心句的位

置,段意的概括,语段在全篇中的作用等等。通过训练,诱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检索、阐释、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六种能力。

④强化自能读书的训练。在语文总复习中,同样反对“满堂灌”“注入式”的以讲代读的现象,反对越俎代庖的、扼杀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方法,应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分析、去归纳,确实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⑤加强“大语文”阅读训练。除在课堂上加强阅读训练外,还应增设相应的阅读课,补充名篇名段,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举办读书方法交流研讨会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6.作文训练。

作文训练应抓好以下几点:

①抓全面。所谓全面是指作文类型要全面训练,作文表达方式要全面训练,作文体裁要全面训练,作文准备过程(观察、阅读、积累、审题、立意、拟题、列提纲)、作文过程(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修改过程要全面训练。

②抓序列。作文训练一定要有序,作文体裁训练要有序,表达方式训练要有序,作文过程训练要有序,作文心理因素训练要有序。

③抓专项。所谓专项是指写作速度、审题、立意、开头、结尾的专项训练,列提纲、构思谋篇的专项训练,缩写、扩写、改写等专项训练。

总之,语文总复习只有方法得当,安排科学,才能提高效率,收到事半功倍。

7.高三生物实验复习策略 篇七

一、综合分析近三年来江苏高考生物实验试题的考查形式与特点

从考纲规定高考生物的实验、教材经典实验、设计与探究实验三个方面,对近三年(2009、2010和2011年)来高考生物实验试题做一个比较直观的对比。通过比较发现,在近三年的高考实验试题分布中,考纲规定的实验、教材经典实验在选择题中考查较多,而设计与探究实验在非选择题中考查比重大、分值高。再者,从高考对学生能力要求层次分析,近三年来高考实验试题主要考察了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验证简单生物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对一些简单实验方案作出恰当评价和修改的能力。

二、生物实验复习的建议及应对策略

(1)重视教材的基础实验。

目前高考非常重视对实验内容的考查,它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的原理、过程、结果以及对实验的分析、解释与表达。尤其重视探究性试验和对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在复习中除加强动手操作的训练外,主要是精炼实验试题,培养实验题的解题能力,逐步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能力,最终达到“能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的目的。在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罗列教材中的显性实验提高实验技能。所谓显性实验是指教材中明确注明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研究性实验或实习。②收集教材中的隐性实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我们所提到的实验,一般是指上面提到的显性试验,实际上,课本上的知识点往往都由实验引入或加以实验验证的,这些在课本中虽未明确注明,却是科学家研究过程的再现,我们称之为经典实验。除经典实验外,还有诸如观察、验证、应用等类型的实验,这类实验不仅包含在课本的正文中,在课本的小资料栏目以及复习题中也有,将它们找出分析,这样可以扩大视野,从多个角度重新组合新的实验板块。③充分利用新教材探究性实验较多的特点,以此作为实验设计及课题设计的训练材料。

(2)分析和研究教材经典实验,总结和体悟解决问题的科学过程和方法。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经典实验非常丰富,如光合作用的发现、酶的发现、溶液培养法、生长素的发现、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等,这些实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技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悟。通过经典实验体会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并将这些总结用于解决生物学问题。同时要挖掘教材中的命题素材,运用生物学原理进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例题解析和专项训练。

首先,复习实验内容可以将高考对实验部分的要求分解开来进行专项训练。在高三实验复习时候可以按照下列板块进行复习:科学实验理论、实验基础知识、排除实验干扰、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方案评价等,最后再进行实验部分的综合训练。例如,我们在进行“实验干扰因素的来源和排除”专项训练时,曾经根据干扰因素的来源进行分类复习。①来自实验材料:所采用的生物材料在实验前的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代谢产物对实验所要展开的研究存在干扰,或生物材料本身的活动状态与实验的要求不相符合,从而影响实验的现象及相关的生理过程的发生。那么,在实验前要通过一定的实验步骤消除先前的代谢产物,或者将实验活动状态调整到符合实验要求上面来。②来自实验环境:实验的外部条件环境,如温度、氧气、二氧化碳、光照等诸多因素,都与可能对实验过程产生干扰,或对实验数据的检测发生影响,从而干扰实验的现象发生和实验因变量的检测。为了做到实验的科学、准确,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来自环境中的干扰性因素。③来自先前的操作:在实验中有时前面的操作步骤,可能会干扰后面的实验过程,从而影响实验现象和结果。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在解离后进行充分漂洗以洗去解离液,有利于进行染色。④来自实验设计:有些实验产生的干扰性因素来自实验者设计的实验方案本身,比如实验样本数少,偶然性因素显著干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而有些实验由于实验生物的个体差异,无法通过上述方法消除干扰,而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需要通过实验生物的巧妙搭配,来消除干扰,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其次,全面提升生物学探究能力,发展综合运用能力。新高考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十分注重对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复习备考时候,可以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学会确认变量、作出科学的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结果、作出科学的判断;要通过动手操作,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运用能力;要通过典型例题的学习,结合一定量的规范训练题,总结解答生物实验试题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在新情境下独立解决新问题的综合能力。

(4)重视复习方法,循序渐进完成实验复习。

实验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坚持科学训练与循序渐进相结合,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逐步提高实验题的解题能力。先从教材入手,再拓展到课外;先多分析一些验证性实验,再分析探究性实验;先就问题的提出、实验的设计、对实验结果的假设、对假设的验证、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观察记录、对实验结果的表达等基本环节逐项逐点落实,然后再尝试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和客观计划的制订。生物学科本身既是实验性学科,又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解决生物学问题,往往要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甚至人文科学等诸多领域,因此学习中应有的放矢注意相关的知识积累,拓展视野,提高能力。

8.高三化学复习策略 篇八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抓基础;树立奋斗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313-01

高三化学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我们高三化学教师要有全局、全盘思想。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运用恰当有效的复习方法,正确处理好课本、考试说明、模拟题之间的相互关系。突出高考题的示范作用,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经过这几年的高三教学,我总结了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一、阅读教材,抓基础

我们要善待课本,全面认真阅读教材,夯实双基,彻底查漏补缺,完全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必修一、必修二、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物质结构与性质,一共五本教科书,那么该怎么看书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不能盲目看书,同时还要要处理好“精读”和“泛读”之间的关系,那就是宜精则精,宜详则详。一般来说,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理论的内容整体强,重在理解其原理,若原理真正弄懂,遗忘率一般较低,可以泛读;而一些比较零碎、记忆性强的内容,如元素化合物方面的内容要细读。另外阅读的时候不能老是从头开始,因为每次刚开始读的内容最后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每次都从不同的章节开始。

二、选择适合的资料,做好错题集

据这几年的经验总结,一轮复习一定要选择基础性强、贴近考试说明的资料,选择之后同学们一定要用好这种资料,在复习每一章节、每一知识模块之前,都应该先将这部分内容进行预习和知识梳理,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去听讲,最终达到提高课堂听课的效率。在练习中,同学们最好准备一个纠错本,把每一次做错的题进行认真分析,纠错不仅在于要知道正确的答案,关键要分析做错题的原因,找出错误的根源,防止下次再犯类似的错误。解题中所犯的“错误”是一笔宝贵的学习财富,它花时少,回报却不少,能使同学们储备一些题目,解题时思维更敏捷。

三、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并且能够灵活应用

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同时能够灵活应用,达到高考考高分的目的。如元素守恒原则、电子得失守恒、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的移动、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反应中断键成键的一般规律等,要重点回顾,同时这些内容也是重难点。当学生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就可以拓宽解题思路,增强解题的技巧性。如应用守恒法、差量法、讨论法解一些计算题,可以提高解题的速率和准确性,当然这要求在平时练习中学生要锻炼这种能力。推断有机物的结构,要抓住有机物官能团的转化规律和反应的基本类型。

四、加强计算题的训练

化学计算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掌握化学计算的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有关化学知识的理解,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化学计算包括:物质的量、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热、化学式的计算等等!

但是化学计算一直是学生的心头病,学生看到计算题头就发大,从而不能静下心来思考,很多学生更是把化学计算题打入冷宫,但是高考不可能不考这个内容,所以还要求我们老师要给学生耐心讲解。化学计算是从量的方面反应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它具有情景新颖,信息量大,化学知识丰富,综合性强等特点。它不仅能用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还用来考查学生运用各方面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和分析、逻辑思维的能力。方法是解题的钥匙,掌握好这些方法无疑对化学计算有很大的帮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些方法不是孤立的,在解题中往往用到多种方法和技巧,只要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并加以适当的练习,就能在解题中融会贯通,临危不惧,快速解答。

五、考试认真,重视教师讲评

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中一定要认真,把每一次考试都当成是高考,而最后要把高考当成平时的考试,严格要求自己,在解题速度、解题方法很多方面进行强化训练,为最后的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切不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认为平时考试不重要,到高考时就自然而然认真了,这种思想是不可存在的。高三化学复习要求以“知识升华”为能力,“提高成绩”为目的。一次考试或练习,实际上是一次信息反馈过程。试卷的讲评,是教师根据学生试卷反馈回来的信息,将知识清晰化、脉络化的过程。教师必然要通过错题分析,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总结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结合出现错误的性质,找出发生错误的根源,防止下次重犯。还要归纳每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一题多解方法中的最佳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得分率。因此,学生本身要像对待高考一样,认真对待考评,专心听取老师对试卷的分析。老师的讲评课听好了,就可开拓思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树立信心,答题规范

让学生有所进步时就对自己说:“我能行!”、“我能做得更好!”等等,这将不断提升自己的信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充满信心,如何增强自信心呢?我引用一位名人的几句话:学会微笑;挺胸抬头走路,不要攀比;在每次做题时,要先做几道容易题,为每次练习奠定顺利的开端;多和同学、老师、家长交流;增强学习实力。”同时规范答题也很重要,考生作答时,一定要看清题号,并把答案书写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不得超出答题区域范围,不得擅自更改答题卡上题号顺序,否则答案无效。尤其在作答选做题时,必须注意将自己选做的题号旁边的信息点用2B铅笔涂满涂黑,不能漏涂、错涂、多涂选做题信息点。减少过失性丢分,是我们获得满意成绩的重要保证。

总之,不管高考模式如何改革,试题的结构怎么变化,但有一点我们要坚信,那就是不能离开我们的课本,只要我们重视教材、吃透教材、把考试说明研究透彻,打好基础,抓好主干,抓住重点,方法得当,坚定信心,努力拼搏,高考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化学教学论》2006(6)

上一篇:原创:“讲政治守纪律守规矩”获奖演讲稿下一篇:争论作文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