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习作扬起希望的风帆(精选18篇)
1.让学生习作扬起希望的风帆 篇一
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在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孩子成长却出现了“三大三小”的现象,即: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房屋的空间越来越大,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在的动力越来越小,因而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学生。如何遏制现代教育的“沙尘暴”,治理孩子心灵的荒漠,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我认为尊重、信任、热爱是树立孩子信心永不褪色的六字三宝。
一、尊重,唤回孩子尊严的灵丹妙药。
孩子是在成人的尊重中学会做人、学会自尊的。如果孩子在羞辱中生活,他将会自卑。人类最不能伤害的就是自尊。在某种情况下,教师不尊重学生会比父母不尊重孩子对孩子心灵的伤害更大,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师是至高无上的。教师的言行举止甚至兴趣爱好,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年轻的画家,他才华横溢但胆小怕事。一次,有人请他与几个朋友吃饭。他始终坐在桌角,不怎么跟大家交谈,更拒绝吃鸡蛋,大家觉得很纳闷。后来,一次谈心中,他透露了其中的秘密。原来,他上幼儿园时遇到过这样一件事:邻床的小朋友从家里拿来一篮子吃的东西,挂在床头。一天,这个小朋友告诉老师说鸡蛋丢了。老师没有调查清楚,就认为是这个画家偷吃了。他不承认,老师就把他关进了小黑屋,说不承认就不放他出来。这位画家说当时他害怕极了,就违心地承认了。于是,小朋友们总骂他是“小偷”。那年他四岁。从此,他一见鸡蛋便有一种恐惧感。
听了这个故事,我难过得直想哭。这位教师如果知道自己因为一个鸡蛋伤害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并影响了孩子的一生时,不知道会有多少内疚。其实,每个教师都应该知道,尊重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尊重学生就要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遗憾的是,教 1
师侮辱学生的事件仍屡屡发生,有的甚至令人发指。
有这么一个辅导员发现一个男孩拿了别人的钱,盛怒之下,竟用纳鞋底的锥子在男孩脸上刺下了一个大大的“贼”字,还涂上红墨水。从此,男孩脸上留下了洗不掉的“贼”字。记者去调查时,男孩一直用手捂着半边脸,喝水都不肯松开手。
这位教师之所以做出如此伤天害理的事情来,除了法律意识淡薄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没有意识到,学生也是人,是独立的人,尤其是对未成年人,必须给予应有的尊重和保护。要知道,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践踏的东西。一个从小失去尊严的孩子,长大了很难堂堂正正地做人,很难抬起头来走路。人没有了尊严,哪里还谈得上自信、自强?教师该如何唤回孩子失去的尊严,该如何尊重孩子呢?我认为:
1、要力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家要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来了解学生。”所谓全面深刻地了解,就是既要了解学生本身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经常接触的各种人或事;既要了解学生表现在外的优缺点和特长;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他们的苦恼和忧虑。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教育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实效。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善战者,因势而利导之”这句话原意指善于打仗的人,必须顺应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方能取胜。这里是说教育者应根据青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发展倾向等状况,从正确的积极的方向加以教育诱导,使他们的思想品德由自发的倾向变成自觉的思想和行为表现。所以,我们教师,对教育“调皮大王”一类的学生,首先不是将他们看死,而是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然后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把他们组织到有效的活动中去,逐步使他们告别过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3、教师的言语要注意掌握分寸。
一句粗暴的话语,可以让一颗良知尚存的心灵彻底毁灭;而一句充满信赖的话语,又可使一个正在沉沦的灵魂得到拯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就要礼貌地对待学生,不能用“笨蛋”、“傻瓜”……这些带有侮辱,挖苦的字眼刺激学生,使他们失去自信和自尊。
二、信任,培养孩子自信的神来之术。
曾经在报上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囚犯在服劳役修路时,捡到1000元钱,他立即把钱交给监管警察。意想不到的是,对方却满脸鄙夷地对他说:“拿自己的钱变着花样来讨好,企图找资本减刑,你别来这一套!”囚犯心灰意冷,心想这世上没人相信自己了。晚上,他越狱了。在逃途中,他大肆抢劫,并登上开往边境的火车。火车太挤,他只得站在厕所门口。此时,有位十分漂亮的姑娘上厕所,关门时发现门扣坏了,她很有礼貌地对他说:“先生,你能为我把门吗?”他一愣,看到姑娘那纯洁无邪的脸,他庄重地点了点头。他像一位忠诚的卫士,把守着门。就因为姑娘这句话,他突然改变了主意。在下一站,他下车到派出所投案自首。姑娘的信任唤回了这个囚犯的良知。
一个人发现自身的价值,往往是通过别人的信任。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希望老师“委以重任”。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它能够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对前途的追求,促进学生向积极的方面发展。可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时常会碰到许多“虚心接受,坚决不改”问题学生,他们多次的反复难免会使我们教师对其失去信任;难免会使我们教师产生几许困惑。可静下心来细细思量,我们不难发现,也许我们在教育这一类学生的时候存在着这么几种弊端:
1、用心过急。我们总巴望自己的一次推心置腹的教诲,就能让学生痛改前非、悬崖勒马,从此不再就范。孰不知“学坏容易,学好难。”对于已经形成的坏习惯又怎能在一朝一夕、三言两语中纠正。看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同时,还应不忘“循循善诱”和“耐心期待”。
2、信任不够。信任能使人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充分挖掘人的潜力,释放能量。当这些“问题学生”得到信任时,他会觉得老师和同学们都在期待着他们进步,他们便觉得自己没理由不向好的一面转变。因为别人的信任,这些“问题学生”才会真正树立起改掉毛病的自信。因此,当我们面对学生“虚心接受”但还是没改的时候,请不要用上“坚决不改”这个词。我们要相信改掉坏毛病,他们一定能行!别忘了对他们的改正要给予更多的信任。
3、缺乏包容。法国作家雨果有过一段很恰当的比喻:“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拥有宽阔的心灵和爱的胸怀,才能包容孩子们的一切。也许有人说,包容孩子的缺点是一种纵容。的确,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常走入这么一个误区。可试想,当我们对这些学生有的是抱怨、责怪、嫌弃和讨厌的时候,我们怎能走进他们的心灵?学会包容吧!相信所有的生命都渴望得到尊重。孩子无罪!请用爱的胸怀包容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我想孩子们“亲其师”了,才会“信其道”。
三、热爱,感化孩子心灵的成功秘诀。
有人曾向小学著名教育家王企贤老师取经,王老师回答说:“要说有什么经验嘛,也很简单,只有一个字,就是爱,爱你所从事的事业,爱你所教的学生。”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不但要爱成绩好的“金凤凰”,也要爱表现成绩一般,甚至是差的“丑小鸭”。为了学生的将来,教师应当像马卡连柯说的那样:“教师的心应该充满着对每一个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爱,尽管这个孩子的品质已非常败坏,尽管他可能会给教师带来很多的事情。” 无数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爱是感化孩子心灵的成功秘诀。教师应如何掌握这个“爱”的法宝呢?我认为:
1、热爱学生,就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老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也只有热爱学生,师生间才能沟通思想,相互了解
4对方的内心世界。只有当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时,学生才会向老师吐露心底秘密,使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2、热爱学生,就要视生若子。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要求。教师的这种情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取得成功的奥秘所在。陶行知先生倡导“爱满天下”,夸美纽斯主张让学生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许多的教育家他们为我们教师指明了教育的方向,那就是捧着一颗爱心去教育孩子,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去关怀他们,呵护他们,才能打开孩子闭锁的心灵,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3、热爱学生,就要做到爱严结合,循循善诱。
热爱学生与合理的严格要求并不矛盾。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这些都是很有道理的。严格要求学生,是出自于教师对学生诚挚的关心,出自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教师爱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绝不是宠爱、溺爱或放任,而是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慈相济。因而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务必要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理”,严而有情,严出于爱,爱寓于严,做到爱而不纵,严而不凶。
敬爱的老师让我们记住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可爱之处,赶快在春天里播下爱的种子吧!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教育,用心去关爱,用心去期待,我们的学生将会像山一样充满自信地站在我们的面前,那时我们的心灵定会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自豪和愉悦,我们的脸上定会绽放出最幸福的笑容。
2.让学生习作扬起希望的风帆 篇二
一、精心设计课程结构, 构建学科资源
1. 科技课与科技活动课结合起来
使教师不仅具有科技意识, 更重要的是具有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深受学生的喜爱, 教师也在长期的活动中丰富了知识, 形成了一定的技能, 使科技活动课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2. 科技课与科技实践课结合起来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 我们注意结合课程的需要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顺序, 并及时补充相关的内容。如根据季节的变化, 教师将制作标本设计成实践活动课, 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亲自捕捉蝴蝶、蜻蜒, 采集各种植物的根、茎, 时, 指导学生制作标本, 使学生亲历标本制作的整个过程。教师充分利用极为丰富的地理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了解自然、关注自然的意识。
3. 科技课与其它学科结合起来
科技课的开设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为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基础。我的做法是, 在抓好科技课课堂教学的同时, 要求在开设所有的学科中渗透科学思想, 用现代教学手段传递最新科技信息。如教学《太阳》一课时, 教师要求学生运用多种媒体查阅资料, 用生活实例和数据来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从而科学地认识宇宙中的自然现象。在教学《蛇与庄稼》一课时, 学生通过大量的数据阐述生物链之间相互依存的道理。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 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启发学生运用这一性质设计美观、实用的物品。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课题的研究课, 评选出优质课。各科教学中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感到科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
课堂是我们教师的第一战线, 也是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在科学、语文、数学等课中的许多内容与科技有关, 只要稍作点拨,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又可开展一次科普活动。课堂中, 我还结合国内发生的大事, 对学生进行问题性的科技教育, 如在手足口病多发时期, 通过校园广播台、宣传栏等对学生进行了如何科学地预防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教育。在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时, 将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和航天的历程对学生进行了介绍。总之, 对学生科技教育思想的培养要贯穿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同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 设计更加趋于弹性化、多样化的课程结构, 从而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
二、精心筹划组织形式, 开发活动资源
开发科技活动资源是时代和改革的需要, 是学校科技活动发展的需要, 也是“十五”课题向我们提出的新的挑战。抓好“科技周”活动,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创办各类研究所, 如气象研究所、花卉研究所、鸟类研究所、环保研究所及信息中心等, 开发了适合学生科技创新的活动组织形式, 由学生自己操作, 辅导教师帮助协调。聘请有关专业人士指导, 教师辅助, 在全校范围内普及科技知识, 规范科技活动, 提高活动的科技含量。从而体现科技活动是现代科技教育的最佳途径、最有效的办法和最直接的表现。
科技周以一个主题, 开展一个系列活动, 活动内容为知识竞赛、作品评选、知识讲座、论文征集等。通过这样的集中活动, 有效地推动了科技知识的普及。
创办“少儿科学院”。以“天天是创造之时, 处处是创造之地, 人人是创造之人”为座右铭, 将积累的许多活动方案进行整理, 反复酝酿, 精心筹划, 在保留原有活动类型的基础上, 开发适合学生科技创新的活动组织形式组建少儿科学院。
“少儿科学院”运作方式完全由学生自己操作, 辅导教师帮助协调。学校提供固定的场所, 配齐实验设施。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可根据自己喜爱自愿参加其中任何一种活动并进行管理。
气象研究所的学生每天来的最早, 他们在气象园中进行天气预报的准备工作。如地表温度、空气湿度、降雨量、风向、日照等, 并将测量结果于7:00准时填写在校门口的天气预报板上, 使全校师生一进入校门就能知道当天的天气情况。有些学生能够看云识天气, 结合生活中的谚语了解天气变化情况。花卉研究所的学生每天放学后自觉给校园中花房浇水、除草, 记录花的生长过程, 为校园内增添了许多生机。鸟类研究所的学生, 每天闻操时间为鸽子喂食, 放学后为鸽舍打扫卫生, 清除粪便。植物研究所的学生研究庐山的珍惜树种, 收集到许多有价值的资料。生物标本研究所的同学, 以庐山珍惜植物为主, 采集植物的根、颈、叶, 作成标本。信息研究中心的同学坚持每周出一期科技信息专板, 向学生宣传最新的科技信息, 从收集资料到设计版面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少儿科学院的活动形式深受学生喜爱, 许多学生不管刮风下雨, 始终坚持不懈进行观察, 记录科学现象, 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少儿科学院的活动, 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 同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 智慧得到开发。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科技创新活动的氛围和更加广阔的空间。
3.让学生习作扬起希望的风帆 篇三
一、夯实创新的基础
学生的作文是否有创新意识,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因此,我从两个方面夯实学生作文创新的基础。
1.阅读积累
古人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清楚地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因此,我在班上设立了“小小图书角”,并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引导学生采取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集中读与分散读相结合等方法,使他们尽情地在书籍这块乐土上奔驰。与此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让他们从书海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知识。从2009年开始,我参加了我县“基础教育小学语文跨越式发展创新”课题实验。在实验中,我充分利用拓展阅读材料,在课上积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几年的实践证明,实验班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优于非实验班的学生,识字能力和作文能力也比较强。
“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先生的话启示我们:读书要勤于动笔。读书动笔,既能够帮助人记忆,又有利于人积累写作素材,扩大人的知识面,提高人的综合分析能力。因而,我在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求他们在阅读中动动笔墨。我经常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批注,掌握阅读技能,还让他们写读书笔记。我要求学生不仅要记下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录其中的好词佳句,还要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不但使学生真正将一本书读懂读透,还为写作积累素材。
2.生活感悟
生活是学生习作的土壤,学生的习作必须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但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因此,我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大自然中的一景一物、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或其他组织举办的各种活动,让他们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并把这一切所见、所闻、所感流于笔下,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二、点亮创新的火花
在学生具备了知识的积累和对生活的感悟的基础上,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的创新火花便能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1.看物想象
小学生虽说年纪小,但他们所见、所用、所吃过的东西已不少,而他们的想象力往往是随着这些物件的刺激而引发的。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习作教学时,我有意识地出示一些物件,给学生以直接刺激,引导他们看物件、想联系、构环节、写短文。如,出示一张贺卡、一个时钟、一把伞、一元钱、一条红领巾、一张奖状、一张试卷等,让学生给它们以生命,与它们对话,让它们动起来,进入故事角色,并在此基础上为它提供主题,如,文明礼貌、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勤奋好学、尊敬师长等,让学生编写有趣的故事。这时,学生个个兴致勃勃,文思泉涌,一篇篇动人的故事展现在我的眼前。
2.未知想象
为了开启少年儿童想象创新的大门,让他们潜在的智慧因素活跃起来、壮大起来,我出一些半命题作文,让学生设计未来的人物角色、生活环境、社会格局,如《假如我是(厂长、市长、医生、法官、老师、交警……)》《未来的(电视机、房屋、学校、家乡、祖国……)》,引领学生走进新奇的未来世界。这类题目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能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立志献身科学的热情。
3.虚拟想象
孩子从小就富有强大的想象力,时常会有天马行空的创意和想法。在一节作文创意课上,我和学生就“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关系”这个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使学生明白了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类和野生动物应该和睦相处。这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次的习作要求:把野生动物想象成人,想象人和它们之间可能发生些什么事,编一个童话故事。这次的作文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写出了一篇篇通过这个故事或者歌颂人与动物之间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或者批评人类对野生动物的伤害、对生存环境的破坏等饶有童趣的童话故事。
三、搭设创新的平台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有创造型的教学技巧,应为学生习作搭设创新的平台。
1.涉猎课文空白处
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课本,善于发现和挖掘课本中可以点燃创新火花的空白处,使它成为习作创新训练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在金色的沙滩上》课文结尾:“画家望着小姑娘远去的背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余意未尽便戛然而止。教学时,我抓住它启发学生想象:“这时,画家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并由此给课文续写结尾。”学生兴趣盎然,想象思维的闸门大开,写出了一篇篇既合理又有新意的续写作文。这些丰富的想象,既充实了课文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写作能力。
2.创设情境诱灵感
在诱人的情境中,学生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创作的灵感油然而生。如,写《我的同学》作文时,我设想出一个诱人的开头:“小文这人很要强,从不轻易掉眼泪。可是这一回,小文哭了。”然后,让学生凭借这段话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件完整的事。当然,学生可以增补故事的其他部分,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情节。此外,我还做某个简单的动作,如,行个队礼、摸某个学生的头、朝远处招招手……让学生自由想象,鼓励学生就其动作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发散思考,先求“大胆”,再逐步纳入“合理”,结果,另一个“精彩”纷纷呈现在我的面前。这样的作文课,学生愿上、爱上;这样的作文,学生乐写、善写。
社会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不断加强作文创新教法的研究,在习作教学中为学生夯实创新的基础、搭设创新的平台、点亮他们创新的火花,努力让学生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使他们高高扬起创新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4.扬起希望的风帆小学作文 篇四
追梦路上
我的梦想是当一位电脑软件设计师。现在,我正在为这个而努力奋斗着!每个星期二下午第二节,便是我成功追到梦想的电脑课。有一次,朱老师(我们的电脑老师)叫我们把自己喜欢的图片剪下来,放在收藏夹里,我们以为只要把图片放到电脑的磁盘里就好啦。于是大家齐声说:“好啦,知道了。”大家一起把图片存磁盘里,直到我问怎么存啊?老师说:“单击鼠标右键,点击收藏夹就可以啦!”大家一听全部蒙圈了,原来是存放在收藏夹里啊!大家只好改过来了,谁叫“事与愿违”呢。
持之以恒
追求梦想,必须要有努力,可光有努力还 不行,还 得有坚持,只有两样合二为一,才可以追到梦想。
有一次,我正在家里复一习一学校里朱老师教的新的电脑方程,可我练的快炉火纯青的那一种境界时,一股厄运来了,老爸一声不响的回来了。看我开着电脑,以为我是要玩电脑,便冲过来说:“你怎么老是想玩电脑呢!”我一肚子委屈跑到楼上,却不敢说真相。那时我心里确实想过要放弃,对电脑没有一点儿兴趣!可是我并没有放弃,是因为我知道梦想路上一定会有一些坎坷与摔倒,可我们必须爬起来,这才能追到那远在天边,却可以轻易捉到的梦,我鼓起勇气与爸爸说明了我其实是在练一习一老师教的方程呢!爸爸一听,说:“对不起,剑我错怪你了。”我说:“没关系!”于是我又开始追梦了。
笑看未来
5.让青春扬起责任的风帆(推荐) 篇五
荒凉的马班邮路上,只有马铃声声,与铃声相伴的只有一位长者,二十年来,每年至少330天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二十年来,步行26万公里,足可重走长征21回,环绕地球六圈半;二十年来,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他就是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创造者——王顺友。没有人知道,那无数个夜晚中,一首首的山歌中,沉积了多少的寂寞,又喷薄出了怎样的苍凉。他曾因骡子受惊而被踢断肠子,且坚持送完邮件,也曾因江上溜索突断而摔倒在江岸,但是一切的困难和险阻都没能阻止他奔波的脚步。我们只知道,他像鸿雁一样,带着山外的问候,飞进山里,又将山里人的祝福撒向山外。他说,他放心不下那一双双日夜盼望的眼睛,但我们知道,他真正放心不下的是心中那份重于泰山的“责任”。
因为责任,赤脚医生李春燕,在苗寨的田垅,吊脚楼中,用青春化作月光照亮了十里八乡;因为责任,炮兵司令杨业功,在人迹罕至的高原戈壁上,用生命化为狼毫,书写了锐旅雄师的辉煌;因为责任,坚强学子洪战辉义然承担起照顾小妹的义务。
正是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但却用生命在诠释什么是“责任”。为此,我们感动,也感动了中国。
责任,不是字典中的一个抽象名词,他更多的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在做《实话实说》节目时,曾与WTO的首席谈判官龙永图有过一次访谈,龙永图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一段故事:龙永图有一次到瑞士去出差,在卫生间里听到旁边蹲位有持续不断的奇怪响声,他十分好奇,就通过小门的缝隙向里探望,谁知一看,竟发现是一个大约7、8岁的小男孩正在修理马桶的冲刷机构,后来一问才知道,小男孩上完厕所后,发现冲刷系统出了问题,因此,他就一个人蹲在那里,千方百计的想修复那个冲刷设备。这件事令龙永图非常感慨,一个只有7、8岁的小男孩,竟然有如此强烈的责任意识,令龙永图非常震惊。可以说这种责任意识已经渗透到了他全身的每个细胞,每根神经,每滴血液,已经完完全全成了习惯。
听完后,扪心自问,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会这样做吗?可能很多人会一走了之。
其实,责任源自于我们的内心,源自于对家庭、集体、社会、民族的情感。当我们在不断地享受着他人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还应当承担起我们应尽的责任。比如:一个微笑,一份理解,一份爱护,一次举手之劳。为了在成长中变得更坚强,我们更要学会承担责任,以此来磨砾我们稚嫩的肩膀。
6.扬起理想的风帆中学生演讲稿 篇六
我们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你看,同一份建房子的工作,有人说是“砌砖”;有人说是“赚钱”;有人说却说是“建造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房子”。
在第一个人眼里,工作无非是生活中的一种程序,他只能被动地机械重复;第二个人是实用主义者的代表,工作只不过是谋生的手段。而第三个人呢?他把平凡的也许是枯燥的工作描绘成一首诗一曲音乐,这是因为他心中充满美丽的梦想。这梦想将成为他人生不竭的动力,鼓励他勇往直前地去追求。那么他最终成为有名的建筑师也在意料之中。
亲爱的同学们,你愿意做哪一种人呢?我想:树立远大的理想,扬起希望的风帆是广大中学生共同的追求。其实,自从有了人类,理想也随之诞生。钻木取火,是为了寻求光明,它经历了多少年的探索,有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才终于得到实现。龟甲绘制,留下了人类穿创造的文明,劳动的欢乐,狩猎的艰辛,战争的频繁,风土人情的顾盼,烙印着理想的年轮。
理想不是空想、幻想。理想属于刻苦勤奋的人。为实现世界的理想,马克思整整奋斗了一生。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过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即使在流亡中也坚持不懈,作出巨大牺牲,终于为人类奠定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这些杰出的人们,他们用勤奋刻苦的汗水,浇开灿烂懂得理想之花。
理想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福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许多文学家、科学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鲁迅先生用“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一生笔耕不辍。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年轻的朋友,如果我们只沉迷于吃、喝、玩、乐之中,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理想更属于迎难而上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坎坷、曲折、荆棘、浪涛是不会少的。夏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岳飞抗金,义无返顾。一个真正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少年,不应让困难锁住自己的心灵,而应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
同学们,期末考试即将临近了,为了我们的理想,是否也应该争取向上呢?
那么,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亲爱的同学,尊敬的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xx班的xxx。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做一条快乐的网鱼。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网络广泛应用已经是非常普遍了。我们的生活与网络紧密地连在了一起,“生活离不开网络,网络改变着生活”。
可是,生活中,我们能用网络干些什么事呢?
例如某地有一位六年级学生小彬,沉迷网络,先是一天几小时上网玩游戏,后来开始逃课上网,整天守着电脑,没钱时把书都卖掉了,然后又欠同学、网吧不少钱。被学校开除后,他经常晚上通宵上网,白天睡觉,日夜颠倒。累了,一睡就一两天,饮食起居完全没规律。他不讲卫生,三五天不洗澡,十来天不换衣服,经常不洗脸刷牙,身体状况急剧下降,一副病恹恹的样子,叫人看了真担心他随时都会倒下。
其实小彬的情况,就是网瘾的影响。它的主要表现为:上网时精神兴奋,心潮澎湃,欲罢不能,时间失控;沉溺于网上聊天或网上互动游戏,并由此而忽视与社会的交往、与家人的沟通,甚至对上网形成越来越强烈的心理依赖,以致不能分离。但是因为出现了以上状况,我们就将网络看作洪水猛兽,从而拒之千里之外,那未免也太落后了。
我们可以在学习紧张的时候,听听音乐,放松心情;可以在网上查找资料,有助于于我们的学习;可以在写完作业后,玩玩游戏,娱乐一下。
我希望同学们在网络中能记住以下几点:
网络是人生的新朋友,对待朋友要重诺守信。
网络是学习的新源泉,对待源泉要饮水思源。
网络是传播的新载体,对待载体要维护秩序。
网络是表达的新天地,对待天地要尊重有礼。
网络是互动的新途径,对待途径要张弛有度。
网络是创意的新平台,对待平台要激扬灵感。
网络是就业的新领域,对待领域要开发资源。
网络是娱乐的新窗口,对待窗口要收放自如。
网络是和谐的新家园,对待家园要爱护珍惜。
要安全上网,合理安排时间!
其实网络她像白雪公主,因为“她知识渊博,深藏不露,聪明绝顶,又助人为乐。她是善良、纯洁、友好的朋友,温柔地帮助人类。”;她像白骨精,因为“她又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让人们坠入网络不可自拔,垃圾网站腐蚀人们的灵魂。她是引诱孩子走向堕落的无形杀手。”
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但只要我们把握好度,就能扬其长避其短。
希望大家都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充分利用高科技,合理使用
网络资源,上网做到“适时”、“适量”、“有选择”、“会学习”。提高我们生活、学习的质量。在网络的陪伴下,健康成长。
做一条快乐的网鱼,在网络中自由的`翱游!
二十一世纪,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作为新世纪弄潮儿的我们,谁不想成为众人的焦点?谁不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但,人不是天生就注定干大事业的,每个人都是从小事干起才会成功。因为许多成功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就一件大事,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豪情壮志,不仅仅是持之以恒,还需要注重每一个小的细节,有时候正是这些细枝末节,造就了令万众称赞的名人伟事。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4.75t重的“东方1 号”航天飞船进入太空邀游了89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为什么能够从20多名宇航员中脱颖而出?原来,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航天飞船的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小的举动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他感到这个27岁的青年既懂规矩,又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于是决定让加加林执行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神圣使命。加加林通过一个不经意的细节,表现了他珍爱他人劳动成果的修养和素质,也使他成为遨游太空的第一人。
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关于应聘的故事。美国有家招聘高级管理人才的公司,对一群应聘者进行复试,尽管应聘者都很自信地回答了考官们的简单提问,却都未被录用,只得怏怏离去。这时,有一个应聘者,走进房门后,看到干净的地毯上有一个纸团,他弯腰捡起了纸团,准备将它扔到纸篓里,这时考官发话了:“您好,朋友,请看看您捡起的纸团吧!”这位应聘者迟疑地打开纸团,只见上面写着:“热忱欢迎您到我们公司任职。”这位应聘者感到疑惑,考官说:“前面三位虽然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几年以后,这位捡纸团的应聘者成了这家著名大公司的总裁。他就是美国福特公司总裁福特先生。
“细节决定成败”,这些我们生活中显而易见的小事,不为人注意的细节确能够体现了一个人对待生活、人生的态度。往往成功与失败之间的距离,也许就在这些生活习惯及不经意流露的细节之中。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一个人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在我们的校园,又何尝不是如此?其实,就大多数人而言,我们最缺少的不是聪明智慧,也不是勤奋精神,而最缺的是做好每一个细节的精神。人与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能不能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够把平常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常,能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这一件件的平常事、简单事都做好了,相信我们日后必成大事!正如古人所云:不积硅(kǔī)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7.让学生习作扬起希望的风帆 篇七
一、我的困惑
我总认为老师是通过“教”传授给学生知识, 学生也通过老师的“教”掌握知识。于是, 我很用心的备好每一堂课, 挖空心思想着怎么教好。然而, 在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实践后, 我却发现:我的学生被“教”的缺乏积极性, 主动性;课堂上我讲得多, 师生间互动少;看似我把每一课重点内容“教”下去了, 可是学生的反馈情况却不尽人意。难道我“教”错了吗?我开始产生了这样的困惑。
二、我的惊喜
在我任教五年级时上了一堂主题是“This is what I need”的课。当教学过程进行到share这一内容时, 我跟学生分享了一首小诗。
我注视着学生们, 和着背景音乐饱含深情的朗读了一遍这首诗。当我读到hug时, 我给了平时课上最捣蛋的学生一个大大的拥抱;当读到hold your hand时, 我拉起平时学习一直很困难的学生的手;当我朗诵完后, 我认真地对着所有的学生说:“You are my friends. When you need me, I will always be here.” 说完之后, 整个课堂鸦雀无声, 有些学生已经眼圈红了。我感受到学生体会到这首诗的含义, 也接收到了我对他们的感情。
我问:“ Who wants to read it ?”这个班的学生平时就比较害羞, 课上举手不太积极, 这时婷婷举起了手, 我说:“You can read it for your friends. Who’s your friends? Face to her.” 我让婷婷面对着她班里的好朋友朗诵这首诗, 读着读着, 婷婷哭了, 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我想一定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婷婷想到了和朋友一起的点滴回忆。婷婷读完后, 很多学生都举起了手, 都想为自己的朋友朗读一下。这一环节, 学生间的互动比我预想的多了很多, 这些互动都是在学生自愿主动的情况下产生的, 这比我平时请他们回答问题来得有效并深刻。课后与孩子交流时, 我得知在小诗的作用下, 孩子们回想起和朋友在一起时一些感动的片段, 想到自己的朋友曾经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而不再停留在一起玩, 一起上学这一层面。虽然他们还无法用英语表达的很清楚, 但是他们内心已经明白朋友不仅仅是玩伴, 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需要。我发现, 这样的收获是孩子们通过自身已有的经验在教学活动的触发下感悟到的, 通过被“教”是无法到达这样的教学效果的。
通过friends这首小诗, 我引出了my new friend, 通过一张流泪的女孩的照片让学生对我的朋友Betty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当我让学生自由提问, 通过他们的问题去了解Betty时, 学生问了以下问题:
Where is Betty from?
How old is she?
What does Betty like?
Why is she crying?
What does Betty need?
通过这些问题, 我发现学生除了平时经常问的年龄、爱好、地点等基本问题, 还将关注点投向了Betty悲伤的原因和她的需求等这样的深层次问题。这给了我意外的惊喜, 我原来的预设是通过我的旁敲侧击把学生带到这些深层问题上来, 现在看来通过刚才朗读小诗的教学活动, 学生自己已经开始思考学习了。
于是, 我简单的介绍了一下Betty并让学生猜What does she need?学生当时回答如下:
S1: Maybe she needs some food.
S2:Maybe she needs a new bag and a uniform.
S3:Maybe she needs water.
S4:Maybe she needs friends.
S5:Maybe she needs a big hug.
S6:Maybe she needs a family.
学生的回答中, 除了物质需求还把之前体会到的东西加了进去, 他们感受到人悲伤时不一定是缺少了物质上的东西, 也许是精神上的需求。
一堂课下来, 语言技能上的目标很好达成, 通过学生以上教学活动可以看出这节课中情感目标设置也顺利的达成。这节课我上得异常顺利, 感觉我“教”得并不是很多, 反之学生那天的互动、提问、回答却很多, 学生“学”得很积极, 很主动, 学习效率很高。
三、我的思考
在喜悦之后, 我的反思开始了。
之前的课堂教学, 我一直要求我的孩子们“Look at me;Listen to me; Follow me.”课堂上, 孩子们只会机械的模仿.久而久之, 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然而, 这堂课上, 学生们参与度提高了许多, 很多平时上课不爱举手发言的学生, 也积极的投入课堂活动;学生在提问和假设回答的环节给出了许多我预先没有想到的精彩答案。这节课上, 我看到了学生“学”的能力。
这点思考转变了我原来的教育理念, 作为老师, 我要认可学生是有能力去学习的, “学”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这两天我的女儿突然会爬了, 而且爬得很利索, 这更让我相信人天生的学习能力有多么惊人。记得两周前女儿还只会趴在地上倒退, 我想教她怎么往前爬, 就把她的小手小脚都摆好爬的姿势, 可是小家伙一点都不配合, 一味的自己乱动;过了几天, 我发现小家伙只要躺着就会自己翻过身来趴着, 双膝跪地, 双手支撑着, 身体前后摇动, 动作看起来煞是有趣, 半夜睡着了也会突然翻过身做这样的运动;那时我只认为小家伙可能觉得好玩, 现在想来这是她自己在摸索着如何向前爬。对于婴儿时期的孩子, 我们都没有刻意去“教”, 然而他们通过自己听到的, 看到的, 或模仿, 或自己摸索着探究, 从而学会了一个又一个本领。难道等到孩子们长大了却反而失去了这样的能力, 还是我们的教育迫使孩子失去了使用这种本能的机会, 久而久之这种能力也就退化了。
四、我的追求
8.赞赏能扬起希望的风帆 篇八
读着周小晨同学的作文,眼前浮现出一张清秀的脸:忽闪忽闪地眼睛,流淌着纯纯的灵性,流淌着嫩嫩的智慧,微微上翘地嘴角总是荡漾着自信的笑容,是那么秀珍,那么玲珑,又是那么优秀,可以说是秀外慧中,我忍不住下意识地写下这样的评语:
“文字清新明快,就如你的人,稚嫩中透着一股清新雅致的灵气……”。此时有学生喊报告,进来的是班长。
“老师!”她急切地却又认真地说:“周小晨的家庭作业写错了,不是老师布置的。”
我笑了:“不一样就不一样,没关系。”
班长出去了,脸上带着一种困惑——甚至是一种隐隐的气愤。望着班长的背景,我却陷入了深思:假如写错作业的是那几个学困生,我会这么说吗?不会。我一定会将他们找来训话:什么上课听讲不专心啦,对学习不重视啦,怎么这样不成才啦,等等。然而,今天面对周小晨,我却什么也没说。此时此刻,我猛然悟到:周小晨几年来总是在老师们的赞赏中生活,得到的是老师的肯定、认可,得到的是同学们的羡幕、赞扬,因此她对学习、对学校的各种活动都充满热情,充满自信,充满希望。而那几个学困生呢?每天总是小心翼翼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从来不敢有一点怠慢,然而却从来没有得到老师的一点赏识。久而久之,他们失去了自信,失去了热情,失去了希望,自然而然地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怎么悟出得这么迟呢?心里在自责。
学生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来自不同的家庭。由于所受的家庭教育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在个性、悟性、思维方式、知识认同等方面都存在差异,那么他们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当然也会出现差异!作为老师,难道在过去和现在就没有出现过一点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是一个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然而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对待学生似乎并没有关注到这一点,而是按照自己心中所规定的或者认定的标准去衡量每个学生,忽略了学生在各个方面存在的差异,这就脱离了实际,并且给学生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导致学生失去信心,失去热情,放弃一切希望,放弃一切兴趣,甚至丧失创造精神。常言道:“山中树木有高低,十个指头有长短。”何况芸芸众生,一个个有思维、有个性又有完整性的人!试想:学生客观存在的不足,如果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充分暴露,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从何谈起?教师“解惑”的作用又何以发挥体现?
如果教师能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欠缺,也许情形就会大为改观:学生会积极地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实践自己的设想,与此同时,自信也就相伴而来。学生一旦有了自信,就有了自主,就有了自尊,而透过自信、自主、自尊就看到了希望。有了希望,便有了努力学习的原动力。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有认识上的沟通,才能有思想上的碰撞,才能有情感上的交流,才能有心灵与心灵的对话。这时,学生所获得的不仅仅是一点知识,一种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为学生想象力发挥和创造精神的催生和萌发,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创造了优良的环境,促使学生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形成超越知识和技能的智慧,铸就自信、自由、自强的人格和个性。
大自然的多样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的美丽的世界,学生成长发展的多样性同样也会为我们展现一个丰富美丽的教育生态。教育最大的成功就是为不同个性、悟性、天资的学生铺就一条最适合其成长的发展之路。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宏大的心灵世界,我们要珍视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完整性,也要珍视学生作为群体一员的多样性,让学生成为自己应该成为的那个人。学校因学生而美丽,学生因个性而独特,只有这两者相互交织和映衬,才能构成一幅美妙的动人的画卷。
现代教育理念最核心的部分是民主、人本、和谐,把教育和人的幸福、人的自由、人的尊严及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教育其实就是一个创造美、追求美的过程。
赏识学生吧,给他们自信,帮他们扬起希望的风帆!
9.扬起生命的风帆 篇九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五年级二班陈硕
邮政编码:35000联系电话:05998845070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是高儿基所说的。的确,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几天,我就通过读《鲁滨孙漂流记》,受到了启发,明白了许多道理。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鲁滨孙.克罗索厌倦了其家里恬静的生活。他不顾父母的劝阻和安排,决意成为一名海员,周游世界。他经历了许多激动人心的冒险,并在航海交易方面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功,这促使他在一六五九年登上了一艘从巴西开往非洲的船只。一天,来了一场可怕的风暴。帆船开始碎裂,他的朋友们立即为求生而与愤怒的大海抗争,后来鲁滨孙和他的朋友们失散了。在他幸运地被海浪冲到一个陌生的荒岛时,他发现自己孤独无援,没有食物,无路可逃。但鲁滨孙十分聪明能干,仅用斧头、锤子、猎枪,为自己建造房屋,制作衣服,养殖牧场,并学会种植谷物,并在没有烤箱的情况下烤制面包……。后来,他用自己的智慧逃出荒岛,结束了他在那里二十七年的孤独生活。
10.扬起自信的风帆 篇十
湖北省天门市岳口镇新堰中学08届毕业生 章达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充分的信心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从古至今,有多少伟人就是凭着一股超人的自信而创造了非凡的业绩。
萧伯纳曾用八年时间写了五部文学作品,但都被出版商退了回来,这期间也得到的稿酬总共不过六英磅,但他毫不气馁,终于成了一位文学巨匠。
发现元素周期的门捷列夫刚发现这一成果时,许多人反对他,他的导师也嘲笑他,但他仍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后来他的成果终于被认可,并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还有陈景润的陈氏定理的发现,居里夫人的镭的发现等等,如果他们没有顽强的自信心攻克一个个难关,他们也许就不会成功了。
可见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每一个人即使是一个愚笨的人,他们身上都具有闪光点。大自然是公平的,他给予每个人的天赋基本上差不多,如何运用,不同的人就有了不同的方式:“自信的,顽强拼搏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自卑的,面对困难畏缩的终究只能作凡人。”在我们同学中,也有不乏缺乏信心的表现,小则抄袭,大则对学业失去信心。人一生会遇到许多挫折,但只要坚信自己,成功就在眼前。因此我们更应扬起自信的风帆,驾自己的小船在大海中找到胜利的彼岸。
当然,自信不代表着自负。自负的人往往不会成功。因为他不能听取他人意见,《三国演义》里的马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不听诸葛亮的建议,只能落得被斩首的下场。自信的人能在失败中崛起,自信的人往往能听取他人的意见,自信的人能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自信的人能从失败吸取教训,自信的人能在失败之后东山再起。
11.让作业扬起个性的风帆 篇十一
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变机械性为实践性
机械重复的作业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厌恶学习。因此作业设计不要只停留在巩固知识上,而应该要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这样他们做起来才会乐此不疲。在教学中我设计的实践性作业有:①操作型。在教完圆柱、圆锥之后,我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近似的圆柱或圆锥物体,通过测量和计算了解他们所希望了解的信息。这样的作业比已知一些条件求圆柱或圆锥的表面积或体积的作业更受欢迎。②调查研究型。调查可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运用已有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学会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凸现数学的价值。如让学生调查家中的各项开支情况,并对调查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想想有哪些数学问题,你能提出哪些合理的建议。③反思型。鼓励学生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记下来、写出来,给学生提供一个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如调查报告、数学日记等。
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变硬性统一为自主性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作业设计成“快餐”型:基本题,重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操练,分量相对较轻,一般适合“学困生”完成;综合题,一般适合中等学生完成;发展题,一般适合优等生完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学完了“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后,可设计这样一组作业:
基本题——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1、2、3;综合题——量一量并算出我们教室的周长和面积;发展题——学校要进行操场的改造,操场原来长50米,宽40米。现在决定把操场加长20米,宽不变,并把新增的这块操场铺上草坪,草坪的面积有多大?
这样进行作业设计,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三、放飞学生的思想空间,变封闭性为开放性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外作业的潜在功能,积极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创新。如教学“买东西”之后,即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元、角、分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题:
大家回家检查自己的学习用品,了解是否需要添加新的学习用品?需要的同学今天下午到文具店了解学习用品的价格,购买两种自己需要的学习用品,并计算出应付的钱数,明天我们来进行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购买学习用品,计算应付钱数,这样不仅增强了他们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还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12.让幼儿扬起自信的风帆 篇十二
在这几年的幼儿教育实践中, 我经常带领孩子们开展各种各样的有趣活动。因为, 我很赞同“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这句话, 也尝试着将教学和活动结合在一起, 让孩子们能在玩耍中学习, 学习中玩耍,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慢慢地, 我发现通过开展活动能较好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现就如何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谈四点看法。
一、平等关爱每一位儿童, 鼓励他们参与每次活动, 培养自信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 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 他才可以教育学生。”不过, 教师的爱应该是一种公平、公正的爱, 不仅要爱白天鹅, 而且要爱丑小鸭。教师不能偏爱某些外表打扮漂亮、干净的儿童, 不能偏爱某些聪明的儿童, 不能偏爱某些家庭富裕的儿童……因为孩子的个体的发展存在着差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因人施教, 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所以, 教师的爱必须一视同仁, 开展每次活动, 都应该给每位儿童提供公平参与的机会。例如, 我班上的L小朋友, 平时性格极其内向。每当小朋友做游戏, 他都会走得远远的, 从不参加。我发现后, 每次讲解游戏规则时, 我都找他做示范, 让他感觉到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 并积极鼓励他参与到游戏中, 培养他的参与意识, 使他感觉到自己也很能干, 自信心增加了。
二、在活动中, 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尝试力所能及的事, 让其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取自信
心理学家指出:当幼儿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 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 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 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孩子的自信心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目前, 大部分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入园之前, 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家长把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包办了。这样就使孩子的动手能力极差, 碰到问题就束手无策, 久而久之就失去自信。要想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就要放手让孩子尝试, 让他们去体会做事的辛劳和乐趣, 享受成功的喜悦, 从而提高自信。不要总以“孩子太小, 没办法做好”、“不可以”、“不行”之类的理由去限制孩子。
虽然人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但幼儿的年龄还小, 过多的失败体验, 往往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 应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 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与要求。比如, 针对大班的幼儿, 我放手让他们布置教室, 整理班容。我根据孩子的特点安排任务:有的画画, 有的剪花边, 有的涂浆糊, 有的粘贴作品, 有的打气球……我在旁边适时指导, 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当大功告成之时, 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 孩子们从活动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获取了自信。这样的活动就是成功的、有意义的!
三、善于在活动中挖掘孩子的亮点, 创设让孩子展示活动成果的平台, 增强自信
孩子是需要成人的支持和赞扬的, 我们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善于在活动中挖掘他们的亮点。艺术家罗丹也说过, 生活并不缺少美, 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只要我们教师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寻找孩子的亮点, 及时表扬, 他们的自信心就会不断地增强。例如, 在室外滑滑梯时, 有的孩子很懂得谦让别的小朋友;在与同伴交换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时, 有的孩子很大方;在讲故事时, 有的孩子表情很丰富;模拟打电话情景时, 有的孩子很懂礼貌……老师要进行及时的表扬, 树立学习的榜样。孩子们得到教师的肯定的同时, 也增强了在人际交往上的自信。
我在教室的一角设立了一个光荣榜, 专门展示孩子们的成果。例如, 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一些作品, 如图画、字帖、手工制品……还有每周评出的文明礼貌之星、讲究卫生之星、全勤之星、表演之星、勇敢之星、爱劳动之星、进步之星、朗读之星等等。
四、慎用横向比较, 多用纵向比较, 使孩子在超越自己中提高自信
有些家长或教师, 平时喜欢拿这个孩子跟那个孩子相比, 比如会说:“你看, XXX多棒, 画得多像!”、“XXX得了A, 你才得了个B。”等等之类的话。这样的横向比较会打击孩子幼小的心灵。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到的有关教育活动的评价中明确要求, 教师应承认和关注幼儿在经验、能力、兴趣、学习特点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 既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 更要关注其最近发展区。所以, 教师在评价儿童时, 应多用纵向的比较, 把孩子的现在跟以前相比,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点滴进步, 也是值得肯定的。从而促使他不断超越自己, 在超越中找到自信。
13.扬起自信的风帆 篇十三
扬起自信的风帆
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扬起自信的风帆》。
最近几天,网络电视上的新闻除了中日钓鱼岛之争外,我看最热门的莫过于我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条爆炸性的新闻一时间传遍了五湖四海。国人百年的诺奖梦,今日终于得以实现。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是第一位中国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天,中国作家等得太久了,中国人也等得太久了。我们向莫言表示祝贺!
大家应该知道电影《红高粱》吧,他是由张艺谋导演,巩俐主演,1988年上映,该片荣获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该影片是改自莫言同名中篇小说《红高粱》。莫言,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在中国当代文坛,莫言是一位有着鲜明个性的作家。他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红高粱》、《蛙》、《丰乳肥臀》等。
曾几何时,诺贝尔奖是我们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历史的国家,却不曾得到过这一奖项。我想,当任何一个中国人在得知莫言获奖的消息后都会欣喜如狂。我认为,国人如此渴望诺奖,除了诺奖本身的魅力以外,与中国人的不自信心态也不无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在不断地崛起。这个时候,中国人急切地渴望得到西方社会的承认,急切地渴望在西方话语体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我们其实很希望能够得到西方人尊重。这一点表现在许多方面。同样在中国工厂生产的衣裳,贴上外国商标,立马身价百倍。中国品牌非要注册个英文商标,狐假虎威。坐在星巴克喝咖啡,自我感觉顿时良好,投向窗外的眼光,都透出莫名的优越感。老外用的东西就是好、老外用的药就是神效。品牌自卑无处不在。各国旅游城市的奢侈品免税商店,被中国游客挤爆。女士拎国外名包,男士戴国外名表,成为世俗社会的成功标签。只有懂洋文化、满口洋名词、偶尔夹杂几句英文的中国人,才算“有品位、有层次、有素质”。教育亦是如此,“留学”光环背后,藏着国人深重的自卑心理,一听说“我刚从国外学习回来”时,不管有否真才实学,眼神瞬间发出尊敬、膜拜的光芒。
世界本没有墙。也许阻隔我们与世界自由交往的,是心墙。诚然,诺贝尔奖是一个影响力、权威性极大的国际奖项,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为量化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指标。只有我们以更加平和、自信的心态对待这件事,才能让这个可喜的事成为推动中国文学发展,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良好契机。中国文化才能以更加自信、强大的面貌走向世界。
14.扬起自信的风帆 篇十四
梁启超曾说:“凡任天下大事者,不可无自信力。”是啊,古今中外哪个伟人没有强大的自信呢?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参加决赛时,他被排在最终,指挥时他发现乐谱中有一点不和谐。可在场的几百名权威人士都声称乐谱不会有问题。他研究再三坚信自我的确定是正确的,于是他大声说:“不!必须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们立即站起,祝贺他大赛夺冠。原先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因为小泽征尔相信自我,所以取得了比赛的胜利。这就是自信的力量!
很久以前,法国有一个叫亨利的移民,当他30多岁时依然一事无成,他一向很自卑,也不敢去应聘工作。这天,他来到河边想一死了之。福利院的老院长看见了,便对他说:"太像了,太像了。我听说拿破仑丢过一个孙子,你完全贴合他相貌特征,我想你就是他的孙子。你是那么的与众不一样。”亨利听了高兴不已:”我真的是拿破仑的孙子”顿时,他感觉他矮小的身躯充满了力量,讲话时的法国口音也带着几分高贵和威严。第二天,他便满怀自信的去一家大公司应聘成功了。后,他成为了这家大公司的总裁。
15.让数学课堂扬起兴趣的风帆 篇十五
关键词:兴趣;练习;情感
兴趣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欲望和意向,是形成创新动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构成小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与兴趣是紧密联系在
一起的。只有对学习感兴趣后,学生才能自主地、自觉地去观察、研究和探索。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具有推动力的一种东西。在每节课的开始,精心设计一个个情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决数学问题时思路的开阔和敏捷,数学思维的
各种特殊而巧妙的形式……构成了数学这门学科的潜在的吸引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这种内在力量显示出来,使学生看到一个“快乐的数学王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对数学产生深刻的兴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也往往被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把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无情地淹没,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学生在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并建立兴趣之后,就不满足于课堂内所学的内容,而把注意力转向课外。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获得开拓性发展,产生自觉探求数学问题的强大动力。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
总之,我觉得“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体现出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知识这一目标,还有待于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
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王振兰.浅谈兴趣是让学生快乐学数学的重要途径.新课程,2012(9).
16.扬起自信的风帆 篇十六
船需风帆,才能在大海上呼啸;人需自信,方可在人生中沧桑。几千年,逝者如斯,不变亘古的,是那自信的真理。
为什么只有人才进化成了高级动物?因为古猿相信自我能成为人。于是,“它”自信地进化成了“他”。
苍莽幽翠,浩浩茫茫。积土成岩,能够阻江,但它阻挡不住自信的辉煌。巍峨的高山,绝望的峰巅上,有一位自信的老人领着子孙在挖土他自信他能挖山。然后,高高在上的山神害怕了,搬走了大山。从此,一马平川。
自信,简短的两字,两个极端:做到了,就是简短的成功;做不到,就是简短的失败。两个极端之间的差距,其实就两个字。
项羽自信,他自信他能将暴秦取而代之。钜鹿的九次血战:五万自信的楚军对四十万不自信的秦军。毫无悬念,也毫无疑问:兵贵精,不贵多。千年后,有了一个名联:百二秦关终属楚。
而刘邦也是自信的。他自信地出此刻鸿门。之后,他又自信的出此刻彭城,之后就是垓下,再之后,就是长安而帝。相反,项羽越来越不自信了:范增的离去,让他失去了自信的支柱;虞姬的自杀,让他失去了自信的依托。于是,乌江畔绽开了一朵血花。“力拔山兮”俨然成了绝唱。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水花的朵朵,是一片李花的白;沧浪的叠叠,更是一抹永恒的自信!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为龙”同学们,连水中的鲤鱼都不甘平庸,自信自我能化为一条叱咤风云的神龙,那我们呢?
17.让学生习作扬起希望的风帆 篇十七
我是来自新华中学的卢**,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扬起和谐的风帆 驶向成功的彼岸》。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站在这里,我自豪,我骄傲!因为我是新华中学的学生,我生活在一个快乐,美丽,温馨,和谐的大家庭里。
鲜花因有了绿叶的映衬才更显得明媚;大地因有了万物的拥吻才愈显得平和静美;天空因有了白云的点缀才越发辽阔深邃。而我们的新华校园因为有了老师们无私的奉献和博大的爱更显得生机勃勃,有了学生们深切的感恩和真诚的回报之心愈加和谐,美丽,温馨。
为构建和谐校园,我校举行了形象大使比赛,歌咏比赛,学生书画展,学生征文比赛,大型运动会等各种文体活动,整个校园跳跃着和谐的音符,奏响了一曲曲和谐的乐章。更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的导师制,每位教师分包所任班级的7名左右的学生,每周至少和每位导生们谈心交流一次,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导生及时的指点和帮助。最让我们欢欣鼓舞的是,今年10月份,我校实行学生自由选择导师的方式,每位同学都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做导师!我们在新华校园的知识海洋中快乐的遨游,就像扬帆起航的小船,而导师就像风儿一样悄悄的用力,送我们快快远航!取得了好成绩时导师比我们还高兴,但不忘在耳边提醒一句:不要骄傲呀!当失败气馁时,导师早看在眼里,他会及时鼓励我们: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努力你一定能行!话虽不多,但给我们的力量是巨大的!导师,和我们共同经历风雨,共同迎接阳光彩虹,真正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每当课余时间,办公室,校园甬道上,操场里,师生畅谈的一幕幕景象成为我校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2007年,我校综合评估全市农村中学再次荣获第一名。我感觉”导师制”功不可没!
构建和谐校园还需要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伙伴制倍加受到我们的青睐。自己选择可以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的伙伴,那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心情会更轻松快乐,学习会稳步提升,同学关系更融洽和谐,真可谓一举多得呀!
作为我们学校的贫困生,绝对没有读不完初中的遗憾,只要你刻苦勤奋,多大的经济困难都不叫困难,教育局有特困生补助,我们学校还成立了”爱心基金会”,专门负责资助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自去年9月份成立以来,已资助了近20名贫困学生,受到资助的他们求学理想更迫切,与贫困作斗争的意志更坚定!因为,在资助会议上,学校领导老师会告诉他们:经济的困难不是永远的困难,放弃自己才是人生最大的遗憾。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新华学生都有坚强的后盾——那就是全体新华师生的爱心!
和谐校园,需要每一个师生用心灵和行动共同创建,文明缔造和谐,文明校园也是新华中学师生倾力打造的。我校实施了以”反思日记”和”主题班会”等形式规范我们的行为习惯。人只有不断地反思,剖析自己,才能不断地进步,从而战胜人生最大的敌人——自己,”反思日记”就能让我们不断真正认识自己,从而战胜自己。”主题班会”上,班主任则从道德方面给予我们更多的教育和指点,让我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做个有道德的人!
蓝天和白云的心一样,希望白鸽自由翱翔。老师和父母的心一样,希望我们健康成长。花开的日子我们走进新华校园这个快乐的地方,在平安校园愉快歌唱; 花开的日子我们遨游在新华校园这个知识的海洋,和老师一起编织梦想;花开的日子我们用心情的音符,去谱写和谐校园的欢快乐章。作为新华的学生,我骄傲,因为我们的老师为了让学生茁壮成长孜孜不倦,勤耕不辍。作为新华的学生,我自豪,因为我们有知心伙伴常伴左右。我无意炫耀自己是新华的学子,只是将我的感受与欣喜与大家分享。
任前方荆棘丛生,我们无需再害怕,因为这里是充满爱和理想的地方,茫茫学海中,有老师导航,那就抛弃迷茫,把握航向,用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乐章。有伙伴共同划桨,我们就应该做勇敢的水手,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18.读书,让青春扬起理想风帆 篇十八
有一首歌正在基层传唱:“书香作伴,我在成长,爱军精武,百炼成钢。”军营是所大学校,而读书学习已然是青年官兵业余生活的主打歌。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推动全军团员青年“勤奋学习,岗位成才”读书活动深入开展,教育引导青年官兵学史明理、知党爱党、精武强能、成才建功,总政组织部青年局和《解放军生活》杂志社共同主办“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读书征文活动。
征文启事自2011年4月在《解放军生活》杂志、全军政工网、中国军网、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发布后,基层部队广大官兵积极响应,踊跃投稿。有不少基层战士看到启事,纷纷打电话询问有关情况,不到一周时间,编辑部就收到百余篇来稿。
一篇篇来稿,承载着新一代官兵的青春理想,从祖国大江南北的座座军营翩翩飞来。截止2011年12月20日,编辑部共收到稿件8752篇。来稿范围覆盖全军16个大单位。参与征文活动的有部队领导,有普通士兵,有军校学员,有复转军人,有离退休老干部,也有地方的热心读者。他们都怀着对党对军队的一片忠诚,写下真挚的青春誓言。
编辑部收到的这些稿件中,有的是战士个人自发投稿的,有的是部队政治机关或共青团组织征集的。总参某部卫生队战士景观,看到启事后给编辑来信谈到,部队正在开展“勤奋学习,岗位成才”读书活动,通过阅读红色经典更加明确了军人的使命,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写了一篇读书感悟寄给征文小组;北空某师政委蔡立山感到这次征文活动很有意义并带头参加,该师还结合这次征文在全师范围内组织了读书征文及演讲活动;武警温州市支队看到征文启事后,各中队都开展了“读党史书籍,做忠诚卫士”活动,要求每名战士写一篇读书体会;二炮某部官兵结合使命任务,开展“每一名官兵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后感”的学习活动……
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明灯,点亮青年官兵心中的理想信念。品读红色经典,有的战士读懂了理想,有的战士读出了信念,有的战士读会了坚强,有的战士读到了使命。参与征文活动的青年官兵通过阅读总政近两年推荐的58个书目,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和使命任务,在讴歌党缔造和领导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的同时,抒发了新一代青年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坚定信念和真挚情怀。西安政治学院学员刘中读完《西行漫记》后写道:“从斯诺先生的文章中,我的眼前仿佛又看到那延河岸边军民大生产的剪影、毛泽东同志灯下苦耕、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身影,他们似乎并没有走远,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武警某部排长杨湛看完徐洪刚的《我在铁军》后,对荣誉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信念、一辈子的毅力、一辈子的奋斗。因此,当我们收获荣誉时,请不要忘记鲜花背后曾挥洒过的汗水和顽强拼搏的韧劲,那才是真正的荣誉!”
经过由总政组织部、解放军报社、解放军出版社、《解放军生活》杂志社有关人员组成的评奖小组,对初选入围的100篇作品认真评审,采取集体打分的形式,评出优秀征文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评奖小组的同志说:“这次征文活动,收到的稿件有一半以上来自基层官兵,内容没有过多的雕琢与修饰,思想深刻,感情真挚,文字质朴,展现了新一代青年官兵積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虽然征文活动已经结束,但全军团员青年“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的读书学习热情持续高涨,一个群众性的读书活动正在绿色军营蓬勃开展!
【让学生习作扬起希望的风帆】推荐阅读:
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07-04
小学生习作有效互动的研究06-26
童年趣事学生习作07-03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08-03
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 的研究方案11-28
学生习作之读后感10-15
五年级学生上册习作评语11-14
小学生六年级优秀习作06-11
三年级学生习作:小榄菊花会09-04
小学生记叙文作文习作-运动会的一天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