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现象》单元教学计划(共8篇)
1.第四章 《光现象》单元教学计划 篇一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学案
【学习目标】
1.什么是光源?什么是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有什么条件?光线如何画?
3.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学习重点,会举例说明)4.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多少? 课前预习学案
一、认真阅读课本第69页《光的直线传播》,完成下列问题: 1.火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表示()
A.火车通过的路程较多 B.火车比汽车所用的时间少
C.火车比汽车运动得慢 D.在相同的时间内,火车比汽车通过的路程多 2.说出生活中的3个光源、、。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km/s。4.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吗?。
5.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形孔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A.“▽”形的 B.圆形的 C.“△”的 D.无法确定
二、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课内活动学案
任务一:什么是光源? 发现: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①光源的种类:
②判断物体是否为光源的方法——看它自身能否发光
发现: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①条件:同种且均匀的介质
②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画法:教师举例
练习:
1.下左图中,夜晚室内有一个小灯泡正在发光,灯泡发出的光透过窗户照射到室外,用作光线的方法确定出室外被照亮的范围。
2.下右图中,室内有一个小灯泡发出的光经过墙上的两个小孔射出,用作光线的方法找出室内小灯泡的位置。
任务
三、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发现:(可画图讲解)
3.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在开隧道时,工程师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保证方向不出偏差; ②射击运动员要射得准,必须三点一线; ③站队不站歪,应如何站? ④影子的形成; ⑤小孔成像;
情景创设:打雷和闪电同时发生,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看到打雷? 任务
四、光传播有多快? 发现:
4.光的传播速度
8①真空中光速c=3×10m/s。空气中非常接近c ②由快到慢:真空中、空气中、水中、玻璃中 本节内容的完善或小结:
练习巩固学案
1.下列都是光源的一组是()
A.电池和萤火虫 B.电池和烛焰 C.月亮和萤火虫 D.萤火虫和烛焰 2.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的; C.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里沿直线传播 3.如图所示灯泡发出的光中有一束光垂直射向水平地面,请画出这条光线。
第4题图 第5题图 4.“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上图中E表示青蛙的眼睛,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图说明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5.夜晚,当你沿着街道走近街灯,在从街灯下走远,则你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A.一直变长 B.一直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6.在地球表面上发出一束激光,要经过大约1.3s才能达到月球表面。请你估算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2.第四章 《光现象》单元教学计划 篇二
(一)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全文, 了解生命的起源过程, 并完成所布置的任务。
2.用所学的词汇和语言点复述课文, 掌握段落大意。
3. 用所学的知识与伙伴进行交流、沟通, 提高交际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1. 任务教学法:快速阅读, 掌握段落大意, 匹配正确选项。
2. 合作学习法:仔细阅读, 讨论生命发展的过程, 并排序。
3. 交际学习法: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运用所学知识对生命的起源进行叙述。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部分旨在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手段, 获取有关“地球生命的起源”方面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素质, 拓宽学生的视野, 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 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珍爱生命的意识, 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
天文学作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对我们人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课文以“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为中心话题, 内容涉及太阳系、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宇宙大爆炸、黑洞效应等, 主要围绕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展开。本课时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本篇阅读文章采用了叙述方式, 按照时间顺序, 主要叙述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我将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以问题导入, 让学生思考, 激活学生的思维, 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 进而扩大课堂的材料输入量和学生的语言输出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 对全文大意作整体理解:本篇阅读文章采用叙述方式, 按照时间顺序, 主要叙述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掌握本课的重点单词与词组 (Useful words andexpressions) :
Big Bang watch out
break out exist
in time now that
block up as a result
give birth to lay eggs
cheer up prevent … from
in one’s turn puzzle
3. 找出各段的主题句, 并归纳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
1. 如何利用预读、略读、查读等阅读技巧和识别关键词、确定主题句等阅读微技能, 形成阅读策略。
2. 如何帮助学生运用阅读策略, 实现自主学习。
3.怎样以阅读课的教学为依托, 全面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4. 掌握本课的重点单词与词组, 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适当的辨析与拓展, 提高实践能力。
四、学情分析
在高一第一学期英语学习的基础上, 学生已经掌握了略读、快速阅读等阅读技巧, 以及识别关键词、确定主题句、预测等阅读微技能, 形成了初步的阅读策略。但大部分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的基础知识仍然较为薄弱, 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较差, 学习的主动性不足;然而, 他们学习比较认真, 学习较为优秀的渴望在班集体里得到他人的认可, 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与此同时, 他们的求知欲旺盛, 思维比较活跃;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好, 能主动配合老师, 愿意开口讲英语;他们有着高中生的独立、爱表现自我的特点。因此, 只有设置使他们感兴趣的活动, 因材施教, 才能让他们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
本课课文是一篇科普类文章, 文中有许多专有名词, 如, 两栖动物、水生有壳动物、爬行动物等等。因此必须先学习单词, 同时学生可将英文所呈现的内容与生物知识相结合, 帮助理清文章的脉络。
五、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1:复习 (Reviewing) (5分钟)
设计意图:本环节将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简略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铺垫。
师:How many planets are there in solarsystem? What are they?
生:There are eight planets in our solar system.They are Uranus, Venus, Earth, Mars, Mercury, Jupiter, Neptune and Saturn.
师:Very good. Do you know the words andexpressions on the blackboard. They may be used inthis class. Let’s review them.
学生活动: (The students read the words loudly.)
步骤2:导入 (Leading-in) (5分钟)
师: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information aboutthe universe?
生:Yes, very much!
师:Do you know the origin of life on earth?
生:Pangu separates the sky from the earth.
生:Nvwa makes human beings.
生:God created the world.
师:Yes. You are right. There are differentversions about the origin of life on the earth. But doyou know the scientific idea of the development ofthe life on the earth? OK, now look at these picturesand then answer my questions.
多媒体利用:用多媒体展示以下图片。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导入过程, 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相关图片和文字让学生猜。这样的导入能让学生打开思路, 回想起地理课中所学过的相关知识。既能让学生体会到本堂课的主题, 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营造一种宽松和活跃的课题氛围。本环节能让学生学习一些生词, 为下一步阅读策略的掌握及教学的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1) The Big Bang宇宙大爆炸
(2) A cloud of dust一团尘埃
(3) A solid globe一个固体的球状物
(4) The globe exploded with fi re and rock球体爆炸喷出烈火与岩石
(5) The atmosphere大气层
(6) Oceans and seas海洋
(7) Small plants and tiny organism小植物和微生物
(8) Shellfi sh and all sorts of fi sh贝类及各种鱼类
(9) Amphibians两栖类动物
(10) Reptiles /Dinosaurs爬行类动物 / 恐龙
(11) Mammals哺乳类动物
(12) The evolution of human beings人类的进化
步骤3:略读 (Scanning) (7分钟)
师:Ok, so much for the pictures. Can you tellme what order of the pictures it is?
生:They are in the order of time. From thesepictures, we can know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师:That’s right. Now let’s look at the text. Lookthrough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get the main idea ofeach paragraph.
任务学习法:限时阅读活动, 学生在5分钟时间内把握文章各段的中心大意。
设计意图:准确、快捷地找到段落主题句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技巧。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浏览文章, 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略读技巧找出段落主题句, 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此项任务可提高学生的预测能力和快速阅读能力, 让学生基本了解课文的章节安排和主线。
多媒体利用:用多媒体展示以上练习, 并连线。
师:Please match the main idea with eachparagraph.
生:para.1—d, para.2—c, para.3—a, para4—b, para.5—e
步骤4:精读 (Intensive Reading) (10分钟)
师:Well done. Now we’ll read the text carefullyand then put the right order of development of lifeinto a timeline, then discuss in groups.
1. Insects and amphibians appeared.
2. Dinosaurs appeared.
3. The earth became a solid ball.
4. Small plants grew on the water.
5. Reptiles appeared.
6. Plants began to grow on dry land.
7. The earth was a cloud of dust
8. Water appeared on the earth
9. Shellfi sh and other fi sh appeared.
10. The universe began with a “Big Bang”.
11. Clever animals with hands and feet appeared
12 Mammals appeared
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生命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这一系列的环节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 捕捉文章细节。引导学生先根据文章的主线, 搞清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培养学生领悟和分析语篇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各小组把讨论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生:the right order should be 10, 7, 3, 8, 4, 9, 6, 1, 5, 2, 12, 11 (对学生展示结果进行表扬)
师:Very good. Now you must have a generalidea about the text. Can you retell the text using yourown words?
生:... ...
交际学习法: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表述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该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为学生创造语言输出的平台。学生通过阅读获得了语言储备, 为语言的输出做好了铺垫。同时, 此活动还可以激励学生将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跟他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同时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步骤5:讨论 (Discussing) (15分钟)
师:Good job. Now think about what you haveread and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pairs.
Why was the earth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planets?
Why did the plants grow before the animalscame?
Why is it wrong to show fi lms with dinosaurs andpeople together?
What problem is caused by human beings?
多媒体利用:用多媒体展示以上问题。
合作学习法:学生合作学习, 共同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把教学活动变成了真正的交际活动, 并将课堂活动推向高潮。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变浅层次的参与为深层次的参与。学生将所领会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另一个情景中去, 通过交际学会交际。使学生能清晰地感受到学习的意义, 实现学以致用。
师:Yes, we human beings did much harm to theearth. The earth may become too hot to live on. Sowhether life will continue on the earth for millions ofyears to come will depend on whether this problemcan be solved. It is high time that we should dosomething to protect the earth. Protecting the earth isprotecting ourselves.
步骤6:作业 (Homework) (3分钟)
Write a report about what you will do to protectthe earth.
Find out the useful expressions and languagepoints in the text.
Underline the difficult sentences and analyzethem.
设计意图:作业内容是本堂课的延伸, 旨在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为学生创造语言输出的平台;学生通过阅读获得了语言储备, 为语言的输出做好了铺垫; 复习本节内容并为下节课做好预习。
六、教学小结
本节课通过不同的任务设置, 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合作和探究来完成各项任务。深层思考的阅读理解活动和讨论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用英语表达的欲望, 达到了增强学生成就感、自信心, 培养其合作精神的目的。
七、教学反思
3.光现象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篇三
本节课重点在于全面复习本章各节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本章知识有一个全面的回顾,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从这节课的进程来看,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还是比较到位,学生对于这些知识都还一些印象,通过复习能够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好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对于复习课中的一些练习,也很较好地完成,说明对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还不错,对于刚学物理不太久的学生来说,这殊为不易。
本章有一个很重要的知识,就是对于三种光现象的辨认,这个复习要放在本节课后重点完成,学生要学会正确辨认三种光现象:光沿直线传播、光的的反射、光的.折射,之所以没把这个内容放在这节课,是因为内容安排太多,不易学生消化,想信本节复习后,学生思路沉淀清晰后,下一节课再复习这些内容会好一些,而且也不用太长时间,大概用10-15分钟时间,通过题目的形式让学生过关。
4.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篇四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能够按照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在阅读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情感得到陶冶,感受到任务心灵的美好,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身临其境地领会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前三个自然段开头那满含恳求医院的祈使句,结尾那充满肯定预期的反问句,还有排比句,比喻句的恰当运用所表达的感情,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声声呼唤,简短而亲切,真挚而感人。本课在教学中,我还抓住“亲人”,帮助理解课文,体会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亲情、真情、深情,在朗读方面,先让学生谈谈哪些句段最让人感动,听听范读,然后练习、背诵,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有条件的学生课下还阅读了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再让学生把感受较深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读几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说说为什么受到感动。同时,画出描写老班长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有关语句读一读,读后说说你能从中感悟到什么?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
《桥》教学反思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但是想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沉浸在文章情景当中可不太容易。因此,根据文中的老汉是在面临不断上涨的滔滔洪水中做出的决定,理解他的言行决不能把当时的情景与行为割裂开,于是我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然后围绕“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细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老汉的认识
在学生对老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谈一谈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定。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老汉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我还注意从表达方法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我借助课后思考第3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评价,让学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指导学生从课文结构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描写等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不过教学这篇课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对于“老汉像一座山”这句话,学生体会的还不够深入,要是再体会体会,加上老师点拨,读起来效果会更好。另外就是课文的结尾的处理,课中在体会老汉形象时学生已经理解了一些,但结尾如果给学生树立一些优秀党员形象,让学生更清楚的明白像老支书这样的党员在人民生活中不仅仅只是这一个而有很多很多,这样党员的形象就鲜明的树立起来了。
《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读起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的课文。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课文充满了浓浓的人性美,小瑞恩的善良、富有同情心令我们倍受感动,文中还有许多人在小瑞恩的感召下伸出了热情的双手,献上了爱心,这同样使我们感受到爱的温暖。
这篇课文我的设计意在教育学生做人要善良、富有同情心、懂得关爱他人,做事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想美梦成真,必须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奋斗。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我略显仓促,有一种一直在赶的感觉。瑞恩的梦想是什么,学生一找就知道了,也初步感受瑞恩的为人善良、有爱心。关键是梦想是如何实现的,从中去体会梦想的力量。课堂上我紧紧把握住学生的情感脉络,给学生充分地读书时间,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学生多读不仅能拉近与文本的距离,读出感情,而且越读越有体会。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多读,学生才会真正读懂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蕴,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让他们明白要想美梦成真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付出艰苦的劳动。在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进行赏析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的朗读,那么瑞恩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会更具有立体感,会打下更深的烙印。
略读课文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这一点我力争做好。在不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让学生明白梦想竟然有如此大的力量可以唤起爱心,增进友谊、带来希望等等。这样再来读重点句:“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此刻,我相信这是发自学生肺腑的,是一种情不自禁的真情流露。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学时,我的思路是: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阅读课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精读各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有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评价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人物评价之后,我让学生给每个小故事加上标题,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内容我都给予了肯定,关键是要求学生讲出概括的理由。再让学生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时,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只要他们能说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即可,没有过高的要求,目的是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精读课文时,我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先分小组讨论交流,再由代表参加全班的交流讨论。学生的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梳理,主要是理出那些围绕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对于那些跟课文关系不大的问题,启发学生在课外研究。
这篇课文不但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更以主要人物蔺相如的高尚品质给人启示和教育;廉颇这位老将军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心动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结合“思考.练习”让学生说说喜欢课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见解说具体,说清楚。只要言之有理,我就加以肯定。目的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思想和美好品质。
回顾这篇课文的教学,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追其原因,是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把课堂这个主阵地交给学生。但细想过程,也存在不足。一是在有感情的朗读训练上有些忽略;二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老师包办代替的话有些多,应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自学自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是我国军事上有口皆碑的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课文主要的教学目标是: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
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下面谈《草船借箭》第二课时的教学。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的第二至四部分,它主要表现了诸葛亮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
教学时,我让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神机妙算”来读书,在读中思考、划句,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加强对语言的读、品、悟。
我设计了问题:
1.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诸葛亮的妙算?引导学生认真研读相关的课文段落、讨论、交流,让同学们把握这几点:〈1〉选择大雾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2〉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说明他晓地理。
2.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具体的计策)〈1〉草船借箭准备的充分、考虑的周密;〈2〉深知鲁肃为人忠厚老实,守信用,又顾全大局,可以信赖;〈3〉把船用绳索连接起来;〈4〉下令军士擂鼓呐喊;〈5〉下令把船掉过来。
对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这样,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受到启示。
教学中,我尽量不让学生停留在对事物的简单了解上,而是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让学生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从而更好地领悟战术中的思想方法;明白了善于思考、分析、观察的重要,从而养成多分析、勤动脑的好习惯。
抓住课文的重点读、品、悟,不但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有助于深刻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景阳岗》教学反思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因此我特别注意在教学中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教学。
一、打虎前写喝酒
抓语言见特点我教课文描写武松打虎前的内容,先让同学们快速默读这一部分,并画出武松的语言。通过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有什么特点。同学们默读后很快就举手回答:通过武松的语言,我体会到武松具有倔强的特点。通过武松的语言,我体会到武松这个人比较豪爽。我觉得武松很勇敢。我还觉得武松有点爱面子。…… 我根据同学们的口述板书豪爽、倔强、勇敢、酒量惊人、胆量过人。然后我趁热打铁追问,你是通过哪些句子体会到武松具有这些特点?学生个个举手发言,非常踊跃。
二、景阳冈上打虎
抓动作见特点教这部分时我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动作进行教学,提问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是通过他的什么来写的?
1、力量超人:
“武松双手抡起哨棒,……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了下来。……把那条哨棒折成两截……”“……揪……按……提……打……”
2、机敏胜人:
从武松三次“闪”突出武松的“机智”或“机敏”。然后我点拨。
三“闪”’这个动作字跟哪些字比较接近?
“闪”与“躲”在这里哪个字用得更好?用“闪”对表现武松的形象好在哪里?老虎的动作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学生找出动词为“一扑……一掀……一剪”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不仅能够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
《猴王出世》一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这是教学的重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设计教学时,我的构思是这样的:先让学生说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是什么样的,学生对他的金箍棒、虎皮裙,他那顽皮的动作和神态太了解了。一个在上面说,下面的同学仿佛此时的孙悟空就在他们眼前活灵活现一样。有的同学学他的猴样十足;有的同学学他的金箍棒,耍得左右翻飞;有的同学学他的说话,引得大家捧腹大笑。有的同学讲孙悟空的故事。有孙悟空大闹天宫、闹地宫、闹龙宫;“孙悟空三大百骨精”等脍炙人口的名篇。故事后我让学生说说故事留给我们的思考和启发。有的说孙悟空敢说敢干,有挑战精神;他不怕玉皇大帝,敢于反抗;还有的埋怨唐憎:说孙悟空舍命相救,他却人妖不分,那么容易被蒙骗,让孙悟空受尽委屈;我想像孙悟空一样有无穷的本领那该多好……孩子们打开话匣子,学课文变得很容易。15分钟的读书、思考后的交流、讨论更始热烈。后面的交流感悟、朗读展示,让我感到了学生的潜力,这类课文放手,学生完全有能力学会,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时,我重点在于让学生充分朗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在朗读中体会古代的白话文的语言特征。还有,句段赏读,让学生一边读,读出语气,感悟美猴王的顽皮、活泼、勇敢、个性。其中,孙悟空始叫石猴,再称美猴王。我点拨学生说一说:石猴——美猴王。让学生感受这称呼中微妙区别,并说说美猴王“美”在哪,学生将体会到:勇敢无畏,也是一种美。
当然在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 例如课文中有一些难认的字,其中,许多字在本课尚未列入“会认”的范围,这些字,学生凭借拼音会读即可。课文中有些词句,学生能知其大意即可。如“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一句,学生大概知道“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教师大可不必逐个细讲,只要在有些影响阅读的古今差异较大的词义出现时,可让学生通过查字(词)典解决,有的老师可直接告诉学生。避免占用课堂大量时间。、《走进信息世界》教学反思
有位教育家说:“在我国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但学校教育将要产生和遭遇的问题、难题也是空前的。”确实,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其中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对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教学本单元,我首先给学生提出三个教学目标:
一、学会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
二、学会处理利用已经获得的信息。
三、学习撰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我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是:学生阅读第一个板块,即书上故事,学生去领悟信息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从古代开始就有了信息的传递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明代的变迁。传递的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越来起准。学生在第一个板块中,重点掌握当今信息传递的方式方法。并会利用这些方法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学生学习第二个板块,去领悟如何处理和利用信息。阅读书上的两篇调查报告,学习处理信息的方法和写调查报告的方法。第三是选题,学生分工去用自己掌握的方式方法获取信息,课堂上来交流,互补信息。把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
5.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课前准备:查找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的资料,预习课文。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抗美援朝资料,整体感知
.展示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资料。(师朗读)2.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结合课文题目,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二、走近文本,自主感悟 找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1.“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2.“大娘冒着炮火送打糕”“为救伤员失去了自己的小孙孙” 3.“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4.“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三、创设情境,深入研读
1.师:如此深情,难怪在分离的今天,会有这么多的朝鲜人民来与志愿军战士们送别!而在送别的人群当中,你可曾看到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她紧紧拉着亲人的手,久久不肯放开。志愿军战士怎么劝她都不肯听,你来劝劝这位老大娘吧?
生: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
师:你的送别含着深情,可是年迈的大娘怎么忍心就此和亲人志愿军分手呢?我们只好请求她停步。谁来请求大娘?
师:就是这样请求,大娘也没有停下送别的脚步,送了一程又一程,我们只好恳求大娘--师:可是,大娘的脚步仍然没有停住。为了让大娘回家休息,万般无奈,我们的战士只好哀求她--2.大娘和志愿军战士之间到底发生过怎样的故事,让大娘如此不忍呢? “冒着炮火送打糕”“为救伤员牺牲了唯一的小孙孙” 大娘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难怪志愿军战士在最后要说: 让我们代表所有的志愿军战士,再和大娘说上一声(示意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四、入情入境、感情朗读
是啊,那就请你们自己读读课文,想想怎样才能用你的朗读劝住这些亲人呢?
1.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是今天,和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对比句子“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感受反问句的强烈情感
五、刨根究底,再读再悟
1.可亲可敬的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志愿军战士呢?再读课文,找出句子体会。2.交流:
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
3.配乐,课件缓缓出示课外资料: 为了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士们在长达三年的战争中不怕牺牲,浴血奋战,许多英雄儿女的鲜血洒在了朝鲜的土地上。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和光荣负伤者共36万余人,其中有14万人长眠在异国他乡……
六、激发情感,层递朗读结尾
汽笛长鸣,声声撕裂心肺,列车就要开动了,这么多的亲人,怎么能一一话别呢?望着舞动的鲜花,望着不断涌来亲人,望着熟悉的山山水水,志愿军战士只能满含热泪,深情地呼唤--列车徐徐启动,缓缓驶出车站,朝鲜人民舞动鲜花,追着列车奔跑!志愿军战士从车窗里探出头来,不断地挥动着手臂,他们又一次深情地呼唤--列车越去越远,终于消失在铁路的尽头。虽然看不见志愿军了,但朝鲜的亲人仍然站在那儿,静静地站着,任的热泪流淌,虽然看不到朝鲜亲人了,但志愿军战士仍在不停挥动手臂,再一次呼唤……
四、实践运用,内化提升 分别的时刻,朝鲜人民又会对志愿军战士说些什么?想起哪些感人的往事呢?选择素材,模仿课文前三自然段写一段话,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 图片素材提供:
a.文中提到的二次战役
b.被俘后英勇不屈的侦查员老王 c.以胸膛挡机枪眼的黄继光 d.为救孩子牺牲自己的罗盛教
e.烈火焚身仍旧严守纪律的邱少云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大娘 直抒胸臆 不是亲人 小金花 胜似亲人 回忆往事
大嫂 反问抒情
15* 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查找长征相关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长征途中一个老班长的故事——《金色的鱼钩》!(板书)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请同学快速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汇报交流(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三、整体感知,分清脉络
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可是,同学们想过没有,既然是写老班长的,为什么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呢?
看来这枚鱼钩肯定有它不同寻常的地方。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仔细地读读,看看围绕着这枚鱼钩,课文都写了哪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呢?
1.“做鱼钩”
2.“硬咽草根、鱼骨头”
3.“夜里钓鱼、摸野菜”
4.“命令战士喝鱼汤”
5.“奄奄一息让鱼汤”
四、以鱼钩为主线,品析全文
这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鱼钩上,肯定还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故事,而作者只选择写了这几个小故事,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在这些事情的背后,到底蕴藏着哪些感人肺腑的情感呢?
默读课文,仔细品味文章,感受老班长的伟大精神。根据学生课堂生成,随机学习任一板块,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四、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答案可以是: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小结: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揭开了中国近代抗战史上崭新的一页!而这一枚金色的鱼钩,却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17*梦想的力量
教学目标
1.理解“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一声不吭”等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3感悟梦想的力量体现在哪些方面,体会题目的含义。并感悟到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美梦成真。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感悟梦想的力量体现在哪些方面,体会题目的含义。
教学准备:体现非洲水资源匮乏的四张图片及一段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揭题
1、板书”梦想”,询问梦想: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美丽的梦想,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呢?
2、补全课题: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梦想是我们心中最深切、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来源于梦想,而要实现梦想,是需要付出努力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梦想的力量》
二、感知故事,了解背景
1、带问读文:有个生活在地球北部的六岁小男孩,名字叫瑞恩,他的梦想却与遥在地球南端的非洲人民有关,他的梦想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读完给课文标上小节码。
2、了解梦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3、介绍背景资料,了解梦想形成原因:年幼的瑞恩怎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呢?看一组非洲儿童贫穷生活的图片。从这些关于非洲的图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非洲地区干旱,水资源匮乏,儿童生活艰苦等)
三、理清脉络,复述故事
1、理请梦想实现的过程 默读课文,1——7自然段在说什么?8——10自然段在说什么?11——17自然段在说什么?
2、看板书复述故事梗概
看着板书,你能说说,这个远大的梦想,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的?(靠做额外的家务活来赚钱,)凑齐了70元钱,买水泵;(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凑齐2000元,打井的钱;(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把这些内容都串联起来,其实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研读故事,感悟力量
1、找语句感悟梦想的力量使瑞恩变得执着、坚强、充满信心。一个六岁的孩子......我们常人看起来异想天开的一个梦想居然实现了。梦想的力量是多么大啊!再细细读读这个故事,梦想的力量体现在哪里呢?用波浪线划下来。(“70元钱可不是个小数目,得靠你自己去挣。”瑞恩爽快地答应了。)答应得毫不犹豫。有志不在年高。是梦想的力量让瑞恩变得有勇气。(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哥哥和弟弟都出去玩了,瑞恩赶了两个多小时。……几天后,全家人去看电影,瑞恩一个人留下来擦了两个小时窗子)
2、联系自身,通过比较,感悟梦想的力量使瑞恩变得执着、坚强。如果你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出去看电影,把你一个人留下洗碗拖地,你会怎么想?那么瑞恩看着家人出去,他最想干什么?可他还是选择留下,他又是怎么想的呢?
看着瑞恩一次次地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看到他最后坚定地履行答应妈妈的诺言,我们不由的心生敬佩。是梦想的力量让年幼的瑞恩变得坚强。
3、通过对数字的研读,感悟瑞恩的执着。
(瑞恩还小,他不知道2000元是个多么大的数目,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可是让瑞恩通过自己干活来攒够2000元钱……没有放弃)
听了负责人的介绍,瑞恩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他难道一点都不知道2000元这个数字有多大么?当初为了攒70元,他辛苦劳动了多长时间,细心的同学肯定已经推测出来了,瑞恩起码知道自己还要坚持1个或者2个这样的四个月,还要继续忍受没有电影看的煎熬,我们又怎能不被他的执着感动?一个梦想居然可以转化为这么大的动力。(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在为梦想默默努力的同时,瑞恩长大了,显然他已经知道这买钻井机的钱肯定比2000元还多,但是他依然坚定地重复着自己的梦想。梦想给了这个小男孩多大的勇气与信心。为了达到梦想的彼岸,瑞恩又一次坚定地向前迈出步子,而我们也又一次被他深深感动并由衷地敬佩他。
4、感悟梦想的力量对周围人的影响 梦想的力量悄悄地改变了这个男孩子,那么这力量还体现在哪里呢? 周围的人,妈妈的朋友,有关部门……(有人为瑞恩的执着感动,把他的故事写在报纸上,瑞恩收到了一张张的支票……)
爱心与善良是可以传递的。瑞恩的梦想让更多的人深受感动。
五、朗读故事,再次感受梦想的力量
1、引读故事 一个人的梦想,居然感召这么多人步入到同一个队伍中来,一起努力,一起奋斗,早一天实现梦想就意味着非洲的孩子可以早一天摆脱缺水的困扰,意味着非洲的孩子离幸福就近了一步。所以当瑞恩一家一起来到乌干达的安格鲁,车子开新村庄时,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异的场面——(引读)5000多名孩子聚在路边……有谁不流泪呢?
2、再读末段
有了这个梦想,有了梦想的力量,我们惊喜地看到2001年3月…… 这是梦想的力量创造的一个奇迹。板书
奇迹
六、结语
美丽的梦想,是一颗种子,因为有着开花的愿望,它就一直默默地努力,暗暗地使劲,有了这样梦想的力量,终有一天,一颗种子会开出一片花。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首先要有一个美丽的梦想。
善良
水泵(70元)
执着 感召
打井(2000元)
奇迹
钻井机(更多)
16《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是从描写老汉的语句中感悟老汉的崇高精神,并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请看一组图片(出示ppt1)这是什么?对,这是我们都熟悉的几种桥。再看看这个你认识吗?我们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经过的桥。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座桥,看看在这座桥上到底发生动人的故事呢?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桥》。(教师板书课题)当你看到题目时,想到什么呢?(学生说)对呀,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课文为什么以单字“桥”为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教学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ppt2)
1、带着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洪水呢?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
2、听完了朗读,请同学们回到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感受一下,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
3、同学们找得很准,老师将你们找的句子都打在大屏幕上了,读出洪水的凶猛。
4、看看几张凶猛的洪水图片。
5、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凶猛的洪水,群众表现怎样?
6、体会老汉的品质
7、体会老汉和小伙子前后看似矛盾的动作。
8、结果发生什么了?老汉和小伙子都被洪水吞没了。
9、理解课文为何以“桥”为题?
10、感受故事的结尾。
三、拓展练习,升华感情。
1、老汉和小伙子都牺牲了,留下的是一个孤零零的老太太,现在她来祭奠自己两个至亲的人。这时,如果你是这位一下子失去两个最亲的人的老太太,你想对逝去的亲人说点什么呢?请把你想说的话写在本子上。
6.多路高速并行信号光传输单元设计 篇六
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传输系统,而现代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传输手段是光纤传输,其特点是高带宽和高可靠性、低损耗[1]。按其传输的距离可以分为长距离、中距离、短距离三类[2]。超过40公里的传输为长距离骨干网传输(Long Haul Reach),2公里到40公里的范围称为中等距离传输(Intermediate Reach),600米到2公里的距离一般称为短距离传输(Short Reach)[3]。本文将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数字技术、光纤传输技术相结合研制一种多路高速并行信号光传输单元。
多路高速并行信号光传输单元以FPGA、光收发模块为核心,辅以时钟电路、电源电路、存储器。在FPGA中对串行差分高速光信号进行并行化,传输到并行接口;反之将并行接口电信号串行化,形成高速差分光信号。其整体框图如图1所示。文章将对整个设计进行详细阐述如下。
1 光信号接口电路设计
光信号接口电路的设计可以采用3种方式实现,第1种是采用分立元件[4];第2种是基于激光器、光电检测器,为它们设计驱动电路和放大电路等[5];第3种是采用集成光收发模块。前2种虽然成本低于第3种,但是设计时要要考虑的射频电路和分布参数设计技术在2.5G的速率下一般应用设计者还是难以做到。而且现有众多厂家提供高性能的光收发模块,如飞通、恒宝通、安捷伦公司等。故在文中采用第3种方式,只需重点考虑光信号接口电路与光电介质转换芯片的匹配问题。
设计中采用飞通公司生产的PT7323-61-1 T型S F F光收发器模块。其传输速度为O C-4 8(2488.32Mbit/s,STM-16),工作波长为1310nm只需单+3.3V直流供电即可工作。它是一种高性能、高性价比模块。可以应用在电信和数据通信的领域中,所有版本都符合SONET/SDH建议。发射机部分集成了MQW-FP和驱动IC与温度补偿和自动功率控制电路。接收部分将一个高效的铟镓砷PIN光电二极管[6,7]和宽动态范围、增益可以自动控制的跨阻放大器集成在一起。采用LVPECL数据接口简化了外部电路连接接口。设计为带良好EMI屏蔽金属壳的多源2×5小型化封装。光收发器具有优良的抗干扰性和可靠性。
其中一路2.5G光信号接口电路如图2所示。发送数据接口TD+、TD-之间接100欧匹配电阻R4。TXDIS管脚接LVTTL低电平使能光发送,光模块发送部分接收来自光电介质转换芯片的高速串行数据TD+、TD-,并对光模块发送部分的激光器进行调制,使之发送出激光。接收数据接口RD+、RD-所接下拉电阻R1、R2为130欧匹配电阻。当光模块接收部分检测到光信号输入并将之转变成高速差分串行数据RD+、RD-,同时SD1“信号检测”信号呈现为LVTTL低电平送给FPGA做相关控制用。当光模块接收部分没有检测到光信号输入,因此高速差分串行数据RD+、RD-端口无输出且SD1“信号检测”信号为LVTTL高电平。数据接口RD+、RD-;TD+、TD-为LVPECL接口。此外还对电源进行了特殊处理,即两个光模块的收发电源均有∏型滤波器,以便将收发隔离、模块隔离。光模块的屏蔽壳也应接到电源地上,才能起到屏蔽作用。
2 Rocket IO接口电路设计
光收发器电路与FGPA相连。众多厂商能提供千FPGA芯片,比如Xilinx、Altera等。一般的设计中采用FPGA+串并变换芯片+时钟数据恢复电路(Clock and Data Recovery,CDR)方案[8]。为了简化硬件设计,文章采用具有高速CDR和PLL功能的XC2VP7[9]。
XC2VP7是Xilinx公司基于Virex-II FPGA平台技术的一款高性能的FPGA解决方案。其特性有:灵活的逻辑资源,多达11088个逻辑单元;基于SRAM的在线配置;积极的互连技术;Select RAM分级存储器体系,44个18Kb块,可达792Kb存储容量;44个专用的18-bit x 18-bit乘法器块;高性能时钟管理电路;独特的Select IO技术,具有XCITE数控阻抗;1个IBM POWERPC RISC处理器;具有8个嵌入式数G收发器Rocket IO。
在设计主要是使用了数G收发器Rocket IO来进行高速2.5G光信号的串并变换以及逆变换。数G收发器Rocket IO的特点如下:串行变换及解串变换;单片时钟合成和恢复;兼容3.1875 Gb/s XAUI,Infiniband,PCI Express,Aurora,SXI-5(SFI-5,SPI-5),和OC-48协议标准;可选8/16/32位数据接口(设计中采用8位数据接口);在通道旁路时可做为8B/10B编译码器;支持通道绑定(在片上倾斜校正和通道到通道对齐的弹性缓冲器);接收器时钟恢复容忍度可达75非过渡位;50Ω/75Ω可选在片发送和接收终端;可编程的逗号检测和字对齐;通过插入或删除字符来进行速率匹配;自动锁定到参考功能;自持可编程预加重;可以内部环回;可选发送和接收数据反转(在收发硬件设计反转错误时用来纠正错误);支持CRC。
其中一路2.5 G收发器R o c k e t I O接口电路如图3所示。数据接口T X N P A D 9、TXPPAD9;RXNPAD9、RXPPAD9为CML接口。由于在图2中TD+、TD-,RD+、RD-已经做了50Ω阻抗匹配,因此可以直流耦合。相互连接关系如下:TXNPAD9接TD1-、RXPPAD9接TD1+、RXNPAD9接RD1-、TXPPAD9接RD1+。需要提供4路电源:AVCCAUXRX9(接收电路2.5V模拟电源)、AVCCAUXTX9(发送电路2.5V模拟电源)、VTRXPAD9(接收终端1.7V电源)、VTTXPAD(发送终端2.5V电源),4路电源分别采用磁珠L11、L6、L8、L12隔离。
3 时钟电路设计
每个Rocket IO收发器实例需要输入八个时钟。REFCLK和BREFCLK是外部源产生的参考时钟。参考时钟在FPGA端口处表现为差分输入。这些参考时钟连接到Rocket IO数G收发器的REFCLK或BREFCLK端口。为了保证Rocket IO数G收发器内部的发送PLL和接收PLL的正常工作,参考时钟是不可缺少。其余6个时钟可由REFCLK和BREFCLK通过DCM或BUFG产生。在本设计中我们只用到BREFCLK,频率为106.25MHz。串口发送速率为2.125GHz。对应FPGA的IO端口为GCLK4S(FOUT01)、GCLK5P(NFOUT01)。
Rocket IO收发器实例的参考时钟设计如图4所示。由高速差分LVDS频率合成器ICS8442产生。频率合成器使用25MHz的晶体,其谐振电容C57、C60为18p F、22p F。只要将M4、M0、N1设置为高电平,将M2、M3、M5-M8、N0设置为低电平,就可以从管脚FOUT0、NFOUT0输出106.25MHz差分时钟信号,连接到GCLK4S(FOUT01)、GCLK5P(NFOUT01)。由于配置脚(除M5之外)默认为下拉,故在配置为低电平时M5脚必须接到地。由于ICS8442芯片的高速、低功耗和低工作电压,导致其噪声容限低,对电源的纹波、瞬态响应性能、时钟源的稳定性和电源监控可靠性等诸多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并行载入电路(n P_LOAD)没有采用简单的阻容复位电路而是采用了专用复位芯片IMPS11。注意的是未使用的FOUT1、NFOUT1必须接100欧终端匹配电阻。
并行传输接口所需的100MHz差分时钟(时钟电路一)也是由一片ICS8442产生。在图4的基础上将M0设置为低电平,即悬空。产生的差分时钟信号FOUT02连接到FPGA的GCLK0S、NFOUT02连接到GCLK1P。再一分四作为并行数据接口的发送差分时钟。
4 并行传输接口设计
并行传输接口是异步FIFO接口,采用8位差分数据宽度,工作频率为100MHz。电路如图5所示。
采用Samtec的0.5mm高速插头QTH150,在接口为差分对工作频率可达1GHz。在本设计中,工作频率为100MHz。接收FIFO包含的信号线有时钟RX_CLK、复位信号RX_RST、满标志RX_FULL、空标志RX_EMPTY、读使能RX_RDEN、数据RX_DATA0-7、接收有效标志RX_VALID。发送FIFO包含的信号线有时钟TX_CLK、复位信号TX_RST、写使能TX_WDEN、数据TX_DATA0-7。各信号线名称中的Pxx表示是第xx对差分信号。
5 结束语
在完成上述的主体电路设计后,作者还对其配套存储电路、电源电路进行了设计。最后进行了八层高速PCB设计来验证原理设计。文中设计的多路高速并行信号光传输单元光接口端采用双LC连接器,外接工作波长为1310nm的单模光纤,传输距离可以达到2km,速率为2.5G。4路8根9/125μm光纤通过MPO连接器转变成8芯带状光缆进行传输。MPO连接器的插入损耗为5d B。
经测试,设计的多路高速并行信号光传输单元各项性能指标良好,可以广泛应用于光纤通道中,速率可达2.12Gbps。
摘要:光传输单元应用广泛,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基于XC2VP7、结合PT7323-61-1T的设计方案,并对各部分电路设计做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最后进行了PCB设计。测试结果表明,设计达到预期目标、性能稳定,可以广泛应用于光纤通道中,速率可达2.12Gbps。
关键词:光接口,RocketIO数G收发器,时钟,异步FIFO
参考文献
[1]雷晓荃.甚短距离光传输VSR4-3.0系统转换器集成电路的设计[D].天津大学,2006.
[2]贺传峰.基于FPGA的甚短距离高速并行光传输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5.
[3]赵玲玲.基于FPGA的10Gb/s光传输系统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学院,2010.
[4]夏飞,游佰强.光收发模块分立元件实现方法探讨[J].光通信技术,2004,28(4):22-24.
[5]彭涛,郭峰.高速光收发模块的技术分析与设计[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20(2):75-78.
[6]刘增基,周洋溢,胡辽林,周绮丽.光纤通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59-62.
[7]David G.Cunningham,William G.Lane[著]韩松,何道君,邓迎春,等译.组网用网:千兆位以太网组网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154-155.
[8]王晓明,王志功,苗澎,黄颋,胡艳.10Gbit/s甚短距离并行光传输模块研究[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4,9(4):1-4,137.
7.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八下) 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2.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3.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教学重点
1.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2.学习作者表现民歌文化的几种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及场面描写。课前准备
1.学生分组搜集关于云南民间歌舞的文字及音像资料(如《阿诗玛》《五朵金花》以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的云南民歌片段等等)、流行歌曲演唱会及三高紫禁城演唱会的音像资料。
2.教师与部分学生根据教学需要,整理、剪辑音像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几个场面,并学习本文的人物描写。教学设计
一、播放剪辑好的云南民歌音像资料并导入
1.趣味竞猜:所播放的音像片段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如:《阿诗玛》片段——彝族,《五朵金花》——白族,等等)
2.学生根据搜集资料的过程和欣赏到的音像片段谈感受。
3.教师导入:
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云南是聚居了最多的少数民族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歌几乎渗透到了各个领域。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云南的民歌,这就是——《云南的歌会》。
二、研习新课
1.学生自行朗读课文,要求读完课文后能说出自己通过本文对云南的歌会有了哪些了解。
本文以老练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描绘了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这是读者初步感知课文就可以获取的信息,大多数学生也不会例外。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应引导大家注意每种歌会形式的特点,并总结归纳:□教学设计
山野对歌——才智大比拼;
山路漫歌——即兴自由歌唱;
金满斗会——民歌传承。
2.学生根据以上感知整理全文结构:
总起全文(1)
山野对歌(2~3)
分写三种场合的歌会(2~5)山路漫歌(4)
金满斗会(5)
3.学习“山野对歌”。
a.指名朗读2~3段,要求其余学生思考作者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山野对歌并做批注。
学生不难看出“山野对歌”这一片断首先介绍了对歌的地点和内容,然后主要通过描写对歌中的年轻女子的动作、神态、外貌来表现山野对歌的热烈与欢快。教师在组织学生研讨时应引导大家注意“山野对歌”的民族特色,比如,南方少数民族生活在大山、丛林里,所以对歌的地点就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参与对歌的多是年轻男女,所以“唱的多是情歌酬和”,不少年轻人还因此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文中对唱歌的女子的描写,特别是对她的衣着的描写,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位聪明、开朗、勤快的少数民族农家女子。
b.比较阅读,交流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二:沈从文的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此环节教师要注意开放性,只要学生能看到两处人物描写的差异在于第一段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真实细致,第二段着力描绘人物的神韵气度,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就可以了。(至于学生喜欢哪一种写法,只要言之成理,都应肯定和鼓励)
教师小结:人物描写的方法很多,可以直接描写,可以间接描写;语言可以朴素自然,也可以浓墨重彩。选择哪一种方法,全看表现人物的需要和自己的喜好,但核心一定是让人物符合人物的特点,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c.集体朗读2~3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本文的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并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教学设计:
一、研读品味4─5段
1.学习“山路漫歌”。
a.默读第4段,勾画出好词好句,并与同学分享。
学生勾画出的好词好句大多是文段中的环境描写,如“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等等。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修辞手法赏析好词好句,如:
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用了拟人的修辞,显得活泼生动,它的蓝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联想,让人感受到了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净。
“起飞”“扶摇”“盘旋”“唱歌”“钻”等动词把云雀轻捷的身姿、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栩栩如生。
教师在让学生说得尽兴时提醒学生注意:本段要表现的歌会形式是什么?写人们唱歌的有几句话?写环境的又有几句话?目的是引入下一环节的讨论。
b.讨论:本段写赶马女孩唱歌仅三句,却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描写由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这是否偏离了“山路漫歌”的“歌”字?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白:这些优美的语句描写出了当地优美的环境,自然环境之美与歌声之美相得益彰,浑然天成,只有这一方水土才能孕育如此美妙的歌。
c.齐读第4段。
2.学习“金满斗会”。
a.老人常说“十年难逢金满斗”,默读第5段,将“金满斗会”与前两种形式的歌会比较,说说“金满斗会”的难得之处在哪里?
“金满斗会”与前两种歌会形式相比,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场面盛况空前 人多: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
时间长: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
盛妆: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
传承民族文化——由老一代汇集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
b.齐读第5段。
二、拓展探究
本文对云南歌会的介绍,让我们领略到了我国民歌文化的丰富多彩,同时让我们知道生活中有歌就有欢乐,有歌就有美。而人们用歌来表达生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请欣赏和比较以下三种歌会,你能发现它们各自的特色吗?
播放电影《刘三姐》片段、流行歌曲演唱会片段和三高紫禁城演唱会片段。
三、作业
1、完成《基础训练》
2、搜集云南民歌
端午的鸭蛋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
1、朗读课文精彩语句,了解作者“小叙事”的创作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
1、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难点】:
1、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前学生预习
1. 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3.搜集家乡有关端午一些风俗、传说资料或具体实物;想一想自己童年时代过节时最难忘的事件或物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人。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
2、引导学生课堂上介绍我们的端午节习俗
贴符(“艾旗迎百福,桃剑斩千妖”)、赛龙舟(一些忌讳)、吃龙舟饭(红、黄、绿、黑、白,提高课堂上气氛)
3、导入:端午节的起源:普遍的说法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也有说纪念替父报仇的爱国诗人伍子胥,安贫守节的介子推,为操练水军而创设龙舟竞渡的越王勾践、终于爱情的蛇仙白娘子等。
二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听录音,理清文章思路。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你给每个部分添上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说鸭蛋,介绍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文章的写作思路: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2、字词注音
汪曾祺qí 系jì百索子 倘tǎng若 咂摸zā•mo 城隍huáng 拧níng成小绳 门楣méi 用酒和huò 苋菜xiàn 籍贯jí 硝药xiāo 腌腊yān 络子lào 大襟jīn 车胤yìn 熏xūn五毒 似的shì•de
四、品读课文,欣赏“鸭蛋”
1、那么作者家乡的鸭蛋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品读2、3两段。
小组合作,请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
那么,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向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呢?
(赞美,自豪)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如:①“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两个“多”,一个“善于”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勤劳能干)。
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
③“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有点爱屋及乌了吧!
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
⑤“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象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有些嗔怒,也有淡淡的幽默。实际上认为高邮不仅出鸭蛋,还有那么多心灵手巧的勤劳能干的高邮百姓,自豪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
写鸭蛋——抒故乡情,这种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
第二课时
一、(略讲)
说起“故乡情结”,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吧。因而 有人说,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属四、五两段了。你认为有趣在哪儿呢?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如: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鸭蛋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
“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了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结: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家乡的鸭蛋在孩子们的手中发挥了最极致的价值!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感受一下节日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吧!
二、(课后练习题二)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A平淡而有味,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C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1.“平淡而有味”例: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男生朗读)
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例:
这一点在本文中体现得不太明显,但也有所体现。例如,“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女生朗读)
3.“有淡淡的幽默”例: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三、拓展延伸
思考: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要。
1、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中国该如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2、采访身边的老人、长辈,调查端午的有关民俗活动。
3、搜集、摘录一些文学作品、诗歌、民谣中你认为好的句子,并联系我们今天所学的“语言特色”知识简要的分析这些句子的表现力。
我们必须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就像珍视自己生命的价值一样,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视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
吆
喝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用真正的北京口语(京白)介绍回荡在京城胡同小巷中的叫卖声。
2.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3、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教学重点、难点
1.生动幽默的语言。
2.结构安排独特。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招徕(1ai2)铁铉(xuan4)囿于(you4)隔阂(he2)饽饽(bo1)秫秸(shu2jie1)商贩(fan4)吹嘘(xu1)吆喝(yao1·he)小钹(bo1)荸荠(bi2 qi2)
2.解释下列词语。
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
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
二、导人
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但听一听萧乾的<吆喝>,依旧能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思。
教师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播放一些街头叫卖的吆喝声,增加学生的听觉、视觉方面对“吆喝”的了解。
作者简介: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6年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在作者看来,北京小贩货郎的叫卖声简直就是一种“戏剧性”的艺术。作者介绍了从白天的叫卖声到夜晚的叫卖声,从卖吃食的、放留声机的,到乞讨的,还有富有四季特色的叫卖声等等,从中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愉悦和怀想。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1至3段。
提问:文章开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重点写什么内容?
文章开头在写法上可以说是采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作品先将旧北京走街串巷的小贩为招徕顾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分作两种:“器乐”和“声乐”,然后重点写“声乐”——各种小贩那醉人的叫卖。
写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突出了叫卖者的本事:他们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正因为叫卖者的这些种种特点,很自然地引出下文介绍的各种吆喝声。
(二)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默读课文,这里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想想这两个层次如何划分?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第一层次(4~9),写从早到晚的吆喝声。
第二层次(10),写一年四季的吆喝声。
文章这里从两个方面写“吆喝”,作者按时间顺序展开,一天中按从早到晚,一年中按春夏秋冬,条理层次清晰。
提问:作者写从早到晚的吆喝声,具体写了哪些叫卖声?重点又写了什么?‘
作者从早写到晚。写早晨吆喝卖早点的:大米粥、油炸果的;和新鲜蔬菜的:卖青菜和卖花儿的。写白天卖日用百货和修理各种家具的,这就更热闹了。
然而重点是写晚上。北京胡同的晚上好不热闹:卖夜宵的,唱话匣子的,用凄厉动人的叫喊讨饭的,真是应有尽有。这一层作者重在写出北京胡同里小贩的叫卖声持续时间之长,种类之多。
五、小结:主要理解北京胡同里小贩们在夜晚发出的各种吆喝,感受京城民俗风情。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招徕、隔阂、吆喝、吹嘘、随机应变、油嘴滑舌。
二、继续学习课文
(一)阅读文章第十自然段。思考:这一段结构有何特点?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本段的中心句“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本段的结构可以说是总分式。这一段写吆喝声按从春到冬的顺序展开。春天一到,万物复萌,小贩们走街串巷卖春鲜儿。夏天卖西瓜和雪花糕,秋天卖“喝了蜜的大柿子”。到了冬天,热乎乎的烤白薯和一串串糖葫芦,经小贩们一叫卖,也颇为诱人。
(二)阅读课文第三部分。
提问:这一部分所写内容与前文有何不同?试具体说说。
文章第三部分从叫卖作为一种口头广告的角度来写。这里写叫卖的文化内涵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的叫卖说明商品制作的工艺过程。如:“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其二,有的叫卖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如卖山楂的喊:“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来的紫红色的果子。其三,叫卖的语言十分丰富,极富表现力。有的善用比喻,如“栗子味儿的白薯”、“萝卜赛过梨”等;有的合辙押韵,颇为动听,如“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
文章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
三、品味语言.
提问: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仔细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意味。
介绍夜晚的吆喝,如“馄饨喂——开锅!”“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硬面——饽饽”。
介绍夜里乞丐的叫声,如“行好的——老爷——太(哎)太”“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
介绍吆喝作为一种口头广告,举例如“卤煮喂,炸豆腐哟”“葫芦儿——冰塔儿”,“冰棍儿——三分嘞”等等。
这些对吆喝的描写,极富特色,从这些“戏剧性”的艺术中,读者聆
听到那些奇妙无比、特色鲜明的“声乐艺术”,欣赏到富有京城特色的民俗风情。
四、探究活动
1.让有特长的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叫卖声,学生从中体验吆喝的民俗内涵。
2.吆喝其实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广告在逐渐消失。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应该注意抢救。你不妨把家乡的吆喝,或者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为抢救工作做点贡献。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所熟悉的吆喝,谈自己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
五、小结
本文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此外,文章在结构的安排上也颇有独到之处。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春
酒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表达的情感。
2.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感受文章中的风俗美、人情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乡怀旧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我们总能看到关于乡愁的描写:在余光中的诗歌里,乡愁是“长江水”,是“梨花白”,是“海棠红”,是“腊梅香”;在席慕容的诗歌里,乡愁是“一枝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夜晚响起”,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在北石的诗歌里,乡愁是“隐藏在天宇的星斗”,是“一遍一遍的月圆”;而在琦君的散文里,乡愁化作了一杯醇香醉人的春酒。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琦君,品味春酒!
二、识春酒,知文意
朗读全文,思考文章借写春酒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勾画出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
朗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中哪个词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三、品春酒,懂琦君
1.文中哪些人、哪些事让你体味到了浓浓的家乡味?
明确:童年、母亲、乡邻。
2.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与细节来表现这些人、事、情的?
示例“童年”部分:
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吃得跟“小猪似的”不好吗?为什么要说“蜜蜂似的”呢?左邻右舍,一家一家地吃,蜜蜂似的快活地飞来飞去。)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学生欣赏:
(1)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给个小酒杯,倒上一点点,看来确是“太补了”的缘故。)
(2)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得到表扬后的得意、兴奋、自豪)。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做八宝酒就是为了让别人能够品尝到其中的浓香,自己不吃,只要别人喜欢,就很开心、荣幸和满足了,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
(3)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母亲的品质犹如春酒那样芳醇。)
(4)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试着再现当时情景,体味小姑娘的情态——得宠、撒娇。)
(5)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亮晶晶”凸现了阿标叔的勤快,乐意为酒会增添欢乐的气氛。)呼呼呼地点燃了,(请学生改成“呼地”、“呼呼地”,经过比较,发现减一字则减一分热闹,减一分喜气,无疑三“呼”连用最能表现出“吃十二碟”的喜洋洋的氛围。三字连读应短促有力。)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快乐,多么淳朴的乡亲!)
3.以“我喜欢读 这个句子,其中 这一(词语、细节、描写),让我想象到了(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感、情趣、情态……)美”的句式欣赏文章中的精彩细节。
4.以“这哪里是一杯春酒,这酒里分明浸泡着太多的东西。这杯春酒,盛满了,盛满了,盛满了 ”的句式,请学生自己总结全文。
5.教师小结。
四、忆琦君,享韵致
如果琦君回到故乡,用家乡的水,用相同的材料来酿制春酒,她还能找回酒中的家乡味吗?
教师总结:是啊,童年不再,母亲逝去,那些幸福快乐的时光不可复制。“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作者这句震撼人心的自问,道出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道出了对浓浓乡情的追怀。琦君曾经这样说过:我总是不能忘却旧事,我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故乡、亲人、朋友、花草树木。这魂牵梦萦的故土,这难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记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当我们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很温馨,那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花朵的芬芳,更是美丽的人生。所以琦君怀恋的不仅仅是甜蜜的春酒,还怀恋童年,怀恋母亲和故乡的人们,怀恋这一切为她纺织过的一段美丽人生。
五、醉春酒,练情味
琦君认为:好的文章必须语语动人,字字珠玑。她的散文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
细细品味她的这杯“春酒”,思乡之情、怀母之心、童年之味……纷纷涌上心头。让我们也拿起手中的笔,记录逝去的或正在进行的美好时光吧!可以写一段时间,也可以写某一瞬间,注意语言描写,并突出细节。
俗世奇人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对民族文化能有所了解,并能在思想上引起重视。
2.引导学生联系文化背景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设想:
让语文课堂不再枯燥无味;让语文课富有魅力、富有神韵;让学生能在享受乐趣的同时接受知识。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教学《泥人张》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这里,有没看过一些民间手艺呢?比如在校门口、集市上、戏台下……(石膏像、糖塑、花绘)不错,这些手艺人都有一手绝活,让我们叹为观止。那么同学们看过泥人吗?……这些泥人都很精致,而这一切都源于泥人张,那你们想了解一下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三:分析课文:
1:情节里出现的两个主要人物是海张五和泥人张,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物呢,从文中找出介绍他们的语句。(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概括)
海张五
赚下金山----有钱 将军义子----有势
有钱有势就导致了他的猖狂蛮横,为后来他的挑衅打下了基础,埋下了伏笔。泥人张
单手捏泥人----技艺高妙
贱卖海张五----沉稳干练
2、面对海张五的羞辱,泥人张镇定自若,胸有成竹,后发制人。你不是说贱卖都没人要吗?那我就把你的泥像贱卖给你看看。由此可见,他不但技艺高妙,而且沉稳干练。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艺高胆大。
3、作者却用独特幽默的语言,妙趣横生的叙述了海张五的猖狂蛮横、自取其辱和泥人张的一言不发却出奇制胜,使两个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人物可谓丰满奇绝。(板书:艺高胆大)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只要他有真本事,有真功夫,就能活的有尊严,获得别人的尊敬。
4、奇语共赏析
本文语言幽默传神,津味十足,极富表现力,无论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都情趣盎然,简洁传神。下面让我们再读课文,体会浓浓的津味,把你喜欢的句子找出来,并有感情的朗读。四:拓展延伸: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天津这块蕴含了丰富民族文化的沃土,孕育了冯骥才这位文学大师,它出于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写出了一篇篇令人叫绝的作品,展示了一幅幅天津民间风俗画。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奇人奇事数不胜数,举出一些你所知道的民间文化形式或奇人奇事。五:小结:
中国的民间文化可谓是丰富多样、异彩纷呈。在我们欣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该思考为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我们该做些什么?就让我们勇敢的承担起发扬光大民族文化的责任,为我们民间文化。
第二课时 教学《好嘴杨巴》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引出“好”:
(板书:好嘴)凭你的理解,什么样的“嘴”才称得上是“好嘴”?最好能举个例子。(教师鼓励学生谈出不同的理解,比如滔滔不绝的、左右逢源的、咄咄逼人的、拍马逢迎的、妙语连珠的、一语中的的……)但是,在冯骥才的一则故事里,主人公杨巴只说了一句话,又怎么能称得上是“好嘴”呢?(板书:杨巴)
(说明:“一句话”与“好嘴”——课始教师就有意制造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利用张力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整体感知——讲述“好”:
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杨巴、杨
七、李鸿章。请选择一个人物的角度,揣摩他的心理活动,尽量保持文章原有的语言风格,用第一人称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1.学生自读课文,分头准备;
2.组内互讲,取长补短;
3.班内复述,鼓励模仿用天津话讲述;
4.师生共同点评。
(说明:这种转换人称的创造性复述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转化”中促进学生对故事情节和对人物心理的把握。)
三、重点研读——探究“好”:
说杨巴是“好嘴”,其实作者就让他说了一句话。研究这个“好”字,既可以从说话的难度看,从这句话本身看,也可以从说话的效果看,还可以从他人的角度看。请选择一个角度,分组深入探究:杨巴的嘴到底“好”在何处?
全班讨论:
1.从说话的难度看。一是李中堂勃然大怒:“打落”“乱飞”“泼了一地”,众官员都“吓懵了”,情势紧急,千钧一发,这需要“敢说”。二是左右为难:说是芝麻,这等于“骂中堂大人”;不说是芝麻,“等于承认给中堂大人吃脏东西”,自己要吃大亏,甚至会掉脑袋。这需要“巧说”。三是时间紧迫:必须赶在中堂说话之前说,需要“快说”。
2.从这句话本身看。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不知道”,前文明明说“猜到”,这儿却说“不知道”;二是“不爱吃”,前文明明说中堂大人“不知道”,这儿却说“不爱吃”。这样说,有两大妙处:一是明确告诉李中堂这是“压碎的芝麻粒”,不是脏东西;二是给李中堂留足了面子。既没说是芝麻,也没说不是芝麻,一个“不知道”“不爱吃”,使紧张的情势顿时化解。
3.从说话的效果看。它不但使所有人转危为安,而且使李中堂对杨巴“心生欢喜”“赏银百两”,从而使杨巴“威名大振”。
4.从他人的角度看。故事开端,并不写杨巴,而是从夸赞杨七的高超技艺开始;在第五段用“但是”一转,就让人明白了写杨七是为了衬托杨巴。杨巴说话之前,众官员“吓懵了”,“一个比一个糊涂”,而杨巴“立时猜到”,“一转两转三转,主意就来了”;杨巴说话之后,李中堂觉得他“机敏过人”,“心生欢喜”,在场所有人“摸不着头脑”,而杨巴“心里头却一清二楚全明白”。
教师小结:危难之间显身手。话不在多,而在敏捷、巧妙、适时。作者有意把杨巴放在千钧一发的风头浪尖上去表现,的确收到了以简驭繁、以少胜多的效果。
(说明:这是文章的重点,力求使学生认识到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地看问题。)
三、深入理解——评价“好”:
作者在文中说:“手艺再高,东西再好,拿到生意场上必得靠人吹。三分活,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买卖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杨七反倒渐渐埋没,无人知晓。杨巴对此毫不内疚,因为自己成名靠的是自己一张好嘴,李中堂并没有喝茶汤呀!”你怎样看待杨巴的这张“好嘴”?
(说明:围绕这一话题,分小组展开讨论或辩论。)
教师小结:这些小人物在封建时代的社会地位较为低下,在谋生过程中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轻视、排斥、剥削和挤压。这种生存压力,也促成了小人物特殊的生存策略。但杨巴的回答又是多么无奈:明明是李中堂的错,却要抢着加在自己身上;明明自己无错,却要抢着求恕罪。这种机灵是生存空间遭到挤压之后的人格扭曲,是面对生存困境时的顺时应变,是以牺牲自己的人格做代价的。
四、拓展延伸——想象“好”:
8.第四章 《光现象》单元教学计划 篇八
单元名称:小学语文学科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课题: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设计者: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一.单元目标设定的依据
1.单元主旨: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本单元编排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两篇精读课文和《牛郎织女(二)》一篇篇自读课文。《猎人海力布》是一则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的民间故事,故事写了善良诚实的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变成一块石头,人们因此世世代纪念他。《牛郎织女(一)》是一个中国民间故事,文章讲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年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上没有自由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牛郎织女(二)》是《牛郎织女(一)》的结局部分,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并用玉簪滑出的天河将他们隔开,只允许他们在每年七月初七相会。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让学生讲民间故事。“习作”的内容是缩写故事。“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知道怎样对民间故事进行加工创作,以便讲起来更有新鲜感。“词句段运用”让学生掌握歇后语前后两部分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之处,能仿照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景说得更具体。“日积月累”是积累唐代诗人林杰的古诗《乞巧》。
2.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具体到年段具体目标,与本组相关的内容摘录整理如下: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书写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含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能够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逗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3)基于写作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基于口语交际
大部分学生能够自然大方地和别人交流,简单复述课文大意,讲述简短的故事。但存在自我表现欲重,缺失倾听的问题。对于周围的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能够比较细致地观察事物,并能够写下来作简要表达。存在较大的问题是部分学生们还不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还不能做到具体生动。
3.第三单元主要内容及教学重点
单元训练重点:1、能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掌握缩写和扩写的方法,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摘录并删减、添加内容,做到意思准确、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二.单元目标
目标一:会认本单元要求会认的字,会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字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能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目标二: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快速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
目标三:理解课文内容,能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来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目标四:能采用列提纲绘制连环画,并配文字的方法,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内容,并能进行创造性的复述。
目标五:掌握缩写和扩写的方法,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摘录并删减、添加内容,做到意思准确,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三.单元目标实现
1.目标指向
目标指向一:通过课前预习自学课本一类二类汉字,能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完成课前预习单。
目标指向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男女比赛读、师生接读、小组读等方式强化字音、读通句子,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
目标指向三: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交流,能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来把握人物形象,说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目标指向四:通过小组交流,个人汇报,能采用列提纲绘制连环画,并配文字的方法,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内容,并能进行创造性的复述。
目标指向五: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摘录并删减、添加内容,做到意思准确,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2.单元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
活动内容
活动实施
活动一
识字认字
课前预习—互助自学—检查督促—互相批注、汇报—纠正错字
完成前置预习作业(一)
互助自学
检查督促
纠错练字
小组交换做题,互相批阅
活动二
品读课文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体会写法。
课前准备,自读汇报,学生评价
活动三
精读课文
借助关键词语和图片感悟文章内容,领会写法。
课前预习,交流批注,问题引导,交流对课文写法的感悟。
活动四
拓展课文
学生再读、拓展阅读
进一步拓展延伸学生所学知识,升华学生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
活动五
主题积累与运用
交流、分享与汇报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活动六
书写与表达
体会按一定顺序写事
可以具体描写怎么说、怎么想、怎么做把事情发展的重要过程写清楚!
写《生活万花筒》清楚的记录一件事情
四.单元课时规划
9.《猎人海力布》
2课时
10.《牛郎织女(一)》
2课时
11.《牛郎织女(二)》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缩写故事》
1课时
《语文园地》
1课时
五.单元评价设计
单元学习过程(40%);侧重纸笔的单元作业(30%);以任务驱动进行的表现性评价(30%)
作业类型
评价指标
评价方式
评价侧重点
评价要素
练习型作业
会读、会记、会写、会背
1.练习作业的基本知识
熟练掌握一类词语的音、形、义。二类词语的读音和基本意思。
2.实践作业的过程
学会倾听别人的感受和想法,乐于表达。细致观察事物,简述文章大意,感悟思想感情。
3.实践读写作业
掌握具有新鲜感的词句,作正确流利的书面表达。
4.语文实践作业的基本素养
预习习惯、观察习惯、表达习惯、倾听习惯
练习作业基本知识由小组组长评价和小组组员互评相结合;
实践作业的过程由学习小组组员分工进行评价;
实践读写作业由老师评价
实践作业素养由小组成员依据具体分工进行评价。
实践型作业
熟练积累课文中好词好句,正确表达个人所想所感。
学习
目
标
1.认识本单元二类字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本单元一类字生字,会写本单元课后词语。
2.会认本单元要求会认的字,会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字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快速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
4.理解课文内容,能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来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5.能采用列提纲绘制连环画,并配文字的方法,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内容,并能进行创造性的复述。
6.掌握缩写和扩写的方法,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摘录并删减、添加内容,做到意思准确,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单元导学作业
单元主题,我明确
阅读单元导语,想一想:
1.我知道了,本单元学习主题是什么?
2.我了解了,本单元我要学习什么?
(1)
(2)
(3)
预习课文,我做到
1.第一遍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圈出文中的一类词语、二类词语。
2.第二遍读课文,横线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并多读几遍。
3.第三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猜测不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查字典予以证实。
单元字词,我清楚
1.识记生字新词:
(1)我会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崩塌()()
发誓()()
嫂子()
谎话()()
结婚()
迟延()
(2)比一比,再组词。
蹋()慌()塌()延()
塌()谎()蹋()廷()
2.我理解的词语是:
():
():
默读课文,我知道
1.下面三道题选择一道填一填吧。
(1)读《猎人海力布》主要写的是,作者按照、、、的顺序讲述了这个故事。
(2)读《牛郎织女(一)》,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
(3)读《牛郎织女(二)》:。
2.《缩写故事》我的想写:。
3.读了单元的课文我的小问号是?(词语、句子或课文内容都可以提问哟!)
(1)
(2)
时间预设
一课时
任务分配
自学
小组交流及准备要素
评价方式
认真读课文,独立完成学案
1.小组内相互评价
2.教师评价
小组评价表:
小组成员
小组分工
完成情况
自评
互评
师评
总评
同学A
同学B
同学C
同学D
…
…
完成请用√标注,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六:单元资源设计
教学资源环境:多媒体教室、网络平台、图书馆。
教学支撑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文字及图片材料。
《猎人海力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组
单元主题:民间故事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猎人海力布》是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的民间故事。写了海力布因救了一条小白蛇而获得了一颗能听懂动物言的宝石,当他知道灾难即将降临时,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变成一块石头。因此人们世世代代纪念他,这则故事虽然篇幅较长,但语言通俗易懂,寓情于故事中给人强烈的感染力。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3)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认识“誓、谎”等生字,会写“酬、焦”等生字,理解“酬谢、叮嘱、报答、后悔”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阅读课文。
3.默读课文,分段叙述每段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评价任务
1.学会易错字。
2学会阅读方法。
3.会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过民间故事吗?(学生交流)
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表现了群众美好的愿望。今天我们学习的《猎人海力布》就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民间故事,而且具有神话色彩。(板书课题。齐读。)
环节二
整体感知
活动一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报答、酬谢、崩塌、千真万确。指名读,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完成目标一)
2.出示图片,这块叫“海力布”的石头,据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山村。海力布是一个猎人,怎么会变成一块石头呢?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出来。
3.读后交流,板书:
起因:海力布救龙女。
经过:海力布得宝石。
结果:海力布救乡亲,变石头。
4.根据板书,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完成目标二)
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评价任务一)
简洁通顺完整复述故事
(评价任务二)
环节三
引导分享
活动二
三、深入文本,感受、探究人物品质
1.这个故事流传至今,一定有它的感人之处。再仔细读读课文,把你最感动的地方画出来,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2.交流:
(1)第2自然段: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指名读,齐读。
(2)第3~6自然段:海力布和小白蛇的对话,他不求回报,不要珠宝等细节。
指导朗读对话。
(3)第7~9自然段:海力布劝大家搬家的三句话。
(重点指导朗读,抓住海力布的语气和心情:急切—焦急—镇定。海力布牺牲后,大家沉痛的心情。)
3.从使你感动的地方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
4.海力布的故事为什么那么吸引读者,能够流传千年呢?
(完成目标三)
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能复述故事,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环节四
合作探究
一、分析理解,阅读感悟
从上节课的分析中,我们了解了故事,那你认为海力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板书:热心助人 舍己为人)
看来同学们非常认真地朗读了课文,概括能力也特别强。
1.在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一个热心助人的人呢?请同学们在第1~7自然段中画出来,然后说说你的理解。
2.有一个细节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小白蛇和海力布说话的时候,有一句话重复了两遍,是哪一句?为什么?
3.海力布因为救了小白蛇,而得到了这么好的一块宝石,他是想多打猎去卖钱吗?
4.海力布并不贪图宝石,他想得到宝石就是想多打猎,好多分给乡亲们一些。就是因为这样一颗宝石,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看文章的第8~11自然段,请同学们画出描写海力布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并说说使你感动的地方,做批注。生汇报。抓重点词语指导朗读。(急忙、急得掉下了眼泪、镇定。)
5.在这里有几个描写动作的词,谁能找到?如果让你描述人物动作,你会运用这些动词吗?试一试。
6.为什么海力布由着急变得非常镇定?
7.谁能找到最后一部分对海力布心理描写的句子?
8.读课件说体会。这里有两个词“迟延、灾难”,谁来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9.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难道他不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吗?
(完成目标三)
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能复述故事,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二、分段阅读,回答问题
1.先回答下面的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海力布平时是怎样热心助人的?
(2)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小白蛇说要怎样报答他?
(3)龙王把嘴里含着的宝石送给海力布,小白蛇又是怎样叮嘱他的?
(4)海力布利用宝石从鸟儿那里听到了什么消息?
(5)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是怎样做的?
2.学生在书中找答案,按照以上五个问题来理解课文,抓主要内容。
小结:海力布平时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很少的一份。他救了小白蛇,老龙王用能听懂动物说话的宝石酬谢他,小白蛇两次叮嘱海力布,让他不要把动物说的话对别人说,并告诉他如果说了,就将危及自己的生命,后果不堪设想。海力布为了让乡亲们免遭灾难,把实话告诉了大家,他自己变成了僵硬的石头。
三、抓住中心,升华主旨
这节课赞美了谁的什么品质?
小结:这节课赞美了海力布为别人着想,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品质。
(完成目标三)
四、布置作业
把“猎人海力布”的故事说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猎人海力布
海力布
↓
救龙女——受感谢——得宝石——知灾难——救乡亲——变石头
↓
热心助人、舍己为人
《牛郎织女(一)》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组
单元主题:民间故事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牛郎织女》是一个中国民间故事,本文是故事的前半部分,这部分与牛郎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展开叙述,开始叙述了牛郎小时候的贫苦生活和他细心照料,牛郎与老牛结下深厚的感情,接着写牛郎长大成人后被赶出家门,和老牛相依为命,最后将它在老牛的帮助下与天上的织女相见,互诉衷肠结为夫妻,在牛郎与织女相互青食插谢了知你和中仙女在天上没有自由的生活及下凡的经历,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了伏笔。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4)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评价任务
1.学会易错字。
2学会阅读方法。
3.会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民间故事吗?你们都听说过哪些民间故事?
2.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地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3.同学们看到课题,会想到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呢?
环节二
整体感知
二、了解作者
1.这个民间故事是谁整理的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我们学过他的作品吗?
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评价任务一)
简洁通顺完整复述故事
(评价任务二)
环节三
引导分享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3.再读课文,提出想解决的问题。
(1)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2)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完成任务二)
通过多种阅读方法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
(1)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2)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牛郎织女(一)》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组
单元主题:民间故事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牛郎织女》是一个中国民间故事,本文是故事的前半部分,这部分与牛郎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展开叙述,开始叙述了牛郎小时候的贫苦生活和他细心照料,牛郎与老牛结下深厚的感情,接着写牛郎长大成人后被赶出家门,和老牛相依为命,最后将它在老牛的帮助下与天上的织女相见,互诉衷肠结为夫妻,在牛郎与织女相互青食插谢了知你和中仙女在天上没有自由的生活及下凡的经历,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了伏笔。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5)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评价任务
1.学会易错字。
2学会阅读方法。
3.会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一、开门见山,切入主题
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故事。
环节二
品读课文
二、品读语言,体悟情感
1.牛郎和织女还是相爱了。他们为什么能走到一起呢?快速默读第1~7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2.交流。
(3)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还有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他们走到一起,最要感谢的是——老牛。
(完成目标二)
简洁通顺完整复述故事
(评价任务二)
环节三
复述课文
读第三部分,在这个故事里,为什么是老牛做媒呢?
小结:老牛知恩图报,促成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
3.他们的追求换来了恩爱和美满的生活。
三、指导复述
今天我们阅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像《月光启蒙》中的那家人一样,在灿烂的星空下,讲故事、听故事。要讲好这个故事,要注意什么呢?(出示:叙事结构。开端和发展可以简单地讲,叙事中的高潮部分一定要讲精彩,讲详细。伏笔的地方要交代清楚。)
(完成目标三)
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能复述故事,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四、推荐阅读
《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环节四
布置作业
五、作业
1.复述课文。
2.阅读民间故事。
附:板书设计
牛郎织女
向往幸福自由的生活
老牛 知恩图报
《牛郎织女(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组
单元主题:民间故事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牛郎织女(二)》是《牛郎织女(一)》的结局部分,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带走了织女,拆散了他们,牛郎得知消息后急忙披上牛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却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的天河隔开,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以后每年的七月初七,喜鹊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6)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绘声绘色地向别人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2.认识牛郎的形象特点,分析王母娘娘在文中的作用与意义。
评价任务
1.学会阅读方法。
2.会复述故事。
3.知道人物形象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一、开门见山,直接入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牛郎织女(二)》这篇课文。
环节二
品读课文
二、品读语言,体悟情感
1.牛郎和织女过着美满的生活,但织女有时候也发愁,她愁什么呢?
2.王母娘娘知道了织女下嫁人间后会怎样?
3.默读第3~5自然段,画出描写王母娘娘举动的句子。
4.通过王母娘娘的举动,可以看出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心狠手辣、不讲骨肉亲情。)
5.有感情地朗读第3~5自然段。给每个自然段加个小标题。
6.让学生根据上述3个标题说说这部分课文的内容。
7.指名读第6~8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8.牛郎和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七月初七他们在鹊桥相会时会说些什么呢?
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评价任务一)
简洁通顺完整复述故事
(评价任务二)
环节三
复述课文
三、总结课文
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按照顺序复述课文。
通过多种阅读方法学习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环节四
布置作业
四、作业
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出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牛郎织女(二)
(生活美满)
(王母娘娘:残暴、专制)
牛郎、织女隔河相望(老牛:病死、剥皮)
《第三单元习作》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组
单元主题:民间故事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训练是缩写故事,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项一是讲解了解缩写的方法,二是给出了《猎人海力布》第1至4自然段的缩写例子,三是习作内容,缩写猎人海力布的其他段落或其他民间故事。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7)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明确这次习作训练的要求和内容,初步懂得缩写方法。
2.出与文章的主要内容关系密切的句子,重点指导一个自然段的写法,学生做片段练习。
3.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等能力。
评价任务
1.会片段缩写。
2.会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
3.会对长篇文章概括。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创设情境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老师欣喜地发现很多同学都在阅读四大名著。同学们也特别希望有交流自己阅读内容的机会,可是名著篇幅很长,不容易交流,怎么办呢?那就需要我们学会缩写。什么是缩写?怎样缩写呢?
(完成目标一)
会片段缩写
(评价任务一)
环节二
解题亮标
二、习作要求回顾
1.出示单元习作要求。
(1)忠实原文的基本情节和故事原貌,保持文章的完整性。
(2)重点突出,有详有略。
(3)语句要简洁、通顺、连贯。
2.学生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内容和习作重点。
3.怎样写好本次习作?交流、总结。
4.学生汇报交流。
5.教师总结:缩写之前,要把文章多读几遍,读懂内容,抓住要点;再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清楚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减,并考虑怎样连缀成文。对需要保留的内容,不要照搬原文,而要适当改写。缩写过后,再和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比较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完成目标二)
会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
(评价任务二)
三、习作情况简析
教师对本次习作进行大致总结。(本次习作是一篇缩写的作文,大部分学生能认真按照习作要求,对整个故事进行了压缩,没有改变文章的原意,删减了次要内容,保留了主要内容,保留了课文的语言特色,缩写得比较成功。但是,部分同学的文章重点不够突出,层次不够清楚,过渡不自然,语句欠通顺,这些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
四、结合《猎人海力布》缩写,掌握缩写的要领
1.读《猎人海力布》缩写稿,与原文对照,辨析原文与改写后语言的同异。
2.全班交流讨论,初步掌握缩写的方法。
五、交流、讨论怎样缩写,试写初稿
1.每位同学将准备缩写的文章多读几遍,理出要点。
2.小组讨论。
3.试写初稿,教师巡视指导。
4.反复修改定稿。
环节三
明确要求
六、讲评缩写初稿
1.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段。
2.再读习作提示,缩写内容与原文对照。
明确要求:
(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2)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
(3)该压缩的内容是不是都压缩了?
3.全班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对长篇文章概括。
(评价任务三)
七、学生修改片段
1.听老师、同学讲评片段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段。
2.四人小组对照上面3点要求评价同学的片段。
八、缩写全文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的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缩写要求。教师强调删去次要内容,保留主要内容。
2.学生按要求缩写全文,教师做巡回指导。
(完成目标三)
九、拓展延伸,缩写课外故事
1.学生独立地阅读课外搜集的一个故事,简要复述主要内容。
2.明确在缩写课文时的共同点:
(1)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3.尝试缩写课外小故事。
4.课堂交流、评议。
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设计方案
单元名称:小学语文学科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单元课题: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
设计者: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一.单元目标设定的依据
1.单元主旨: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本单元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三篇精读课文和《小岛》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古诗三首》包括《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爱国诗篇。《示儿》为陆游的临终遗嘱,是古代爱国诗的典范之作。《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讽刺了南宋朝廷的苟且偏安、寻欢作乐。《己亥杂诗》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诗的后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又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少年中国说(节选)》一文热情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的中国少年寄予了无限希望,反映了作者渴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思想和积极乐观的民族自信心。《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小岛》反映了我国海防战士的艰苦生活,歌颂了他们不怕困难、一心为国的优秀品质。
本单元还安排了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习作”的内容是“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一篇想象作文,要求学生大胆想象并列出提纲,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然后同学互换,提出修改意见。“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是引导学生交流如何深入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及怎样通过朗读把充沛的感情表达出来。“词句段运用”是通过区别每组词语意思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确有些成语表达的意思一样,但感情色彩却不同;体会顿号的用法,能准确地给句子加标点。“书写提示”是提示古诗的书写格式。“日积月累”积累形容国家昌盛,人民生活安定、幸福的成语以及形容国家民不聊生的成语。
2.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具体到年段具体目标,与本组相关的内容摘录整理如下: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书写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含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能够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逗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3)基于写作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基于口语交际
大部分学生能够自然大方地和别人交流,简单复述课文大意,讲述简短的故事。但存在自我表现欲重,缺失倾听的问题。对于周围的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能够比较细致地观察事物,并能够写下来作简要表达。存在较大的问题是部分学生们还不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还不能做到具体生动。
3.第三单元主要内容及教学重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及课文段落。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体会顿号的用法,能准确地给句子加标点。
二.单元目标
目标一: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能通过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目标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熟练背诵古诗及课文中的有关段落,积累好词佳句,丰富自己的语言。
目标三:理解课文内容,反复揣摩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目标四:品读语言文字,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目标五:让学生正确区分褒义词和贬义词,掌握顿号的用法。
目标六:引导学生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培养思维与表达的能力。
三.单元目标实现
1.目标指向
目标指向一:通过课前预习自学课本一类二类汉字,能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完成课前预习单。
目标指向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男女比赛读、师生接读、小组读等方式强化字音、读通句子,能熟练背诵古诗及课文中的有关段落,积累好词佳句,丰富自己的语言。
目标指向三: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交流,理解课文内容,反复揣摩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目标指向四:通过小组交流,个人汇报,品读语言文字,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目标指向五:让学生正确区分褒义词和贬义词,掌握顿号的用法。
目标指向六:引导学生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培养思维与表达的能力。
2.单元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
活动内容
活动实施
活动一
识字认字
课前预习—互助自学—检查督促—互相批注、汇报—纠正错字
完成前置预习作业(一)
互助自学
检查督促
纠错练字
小组交换做题,互相批阅
活动二
品读课文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体会写法。
课前准备,自读汇报,学生评价
活动三
精读课文
借助关键词语和图片感悟文章内容,领会写法。
课前预习,交流批注,问题引导,交流对课文写法的感悟。
活动四
拓展课文
学生再读、拓展阅读
进一步拓展延伸学生所学知识,升华学生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
活动五
主题积累与运用
交流、分享与汇报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活动六
书写与表达
体会按一定顺序写事
可以具体描写怎么说、怎么想、怎么做把事情发展的重要过程写清楚!
四.单元课时规划
12、《古诗三首》
3课时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2课时
14、《圆明园的毁灭》
3课时
15、《小岛》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1课时
《语文园地》
1课时
五.单元评价设计
单元学习过程(40%);侧重纸笔的单元作业(30%);以任务驱动进行的表现性评价(30%)
作业类型
评价指标
评价方式
评价侧重点
评价要素
练习型作业
会读、会记、会写、会背
2.练习作业的基本知识
熟练掌握一类词语的音、形、义。二类词语的读音和基本意思。
2.实践作业的过程
学会倾听别人的感受和想法,乐于表达。细致观察事物,简述文章大意,感悟思想感情。
3.实践读写作业
掌握具有新鲜感的词句,作正确流利的书面表达。
4.语文实践作业的基本素养
预习习惯、观察习惯、表达习惯、倾听习惯
练习作业基本知识由小组组长评价和小组组员互评相结合;
实践作业的过程由学习小组组员分工进行评价;
实践读写作业由老师评价
实践作业素养由小组成员依据具体分工进行评价。
实践型作业
熟练积累课文中好词好句,正确表达个人所想所感。
学习
目
标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能通过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熟练背诵古诗及课文中的有关段落,积累好词佳句,丰富自己的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反复揣摩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品读语言文字,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5、让学生正确区分褒义词和贬义词,掌握顿号的用法。
6、引导学生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培养思维与表达的能力。
单元导学作业
单元主题,我明确
阅读单元导语,想一想:
1.我知道了,本单元学习主题是什么?
2.我了解了,本单元我要学习什么?
(1)
(2)
(3)
预习课文,我做到
1.第一遍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圈出文中的一类词语、二类词语。
2.第二遍读课文,横线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并多读几遍。
3.第三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猜测不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查字典予以证实。
单元字词,我清楚
3.识记生字新词:
(1)我会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漂浮()()
繁殖()()境界()
奉命()()
毁灭()
销毁()
(2)比一比,再组词。
消()祭()誓()履()
销()察()势()覆()
4.我理解的词语是:
():
():
默读课文,我知道
1.下面三道题选择一道填一填吧。
(1)读《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
(2)读《少年中国说》,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
(3)读《圆明园的毁灭》:。
(4)
《小岛》主要写了,表达了。
2.《二十年后的家乡》我想写:。
3.读了单元的课文我的小问号是?(词语、句子或课文内容都可以提问哟!)
(1)
(2)
时间预设
一课时
任务分配
自学
小组交流及准备要素
评价方式
认真读课文,独立完成学案
1.小组内相互评价
2.教师评价
小组评价表:
小组成员
小组分工
完成情况
自评
互评
师评
总评
同学A
同学B
同学C
同学D
…
…
完成请用√标注,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六:单元资源设计
教学资源环境:多媒体教室、网络平台、图书馆。
教学支撑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文字及图片材料。
《古诗三首》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组
单元主题:热爱祖国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包括《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爱国诗篇。《示儿》为陆游的临终遗嘱,作于宋宁宗嘉定三年,诗人辞世前念念不忘的,唯有驱逐胡虏,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真挚而又强烈的爱国情怀感人至深,是古代爱国诗的典范之作。《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喻诗,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国土被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了这首诗,诗的前两句抓住了林安城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触景伤情,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两句进一步感慨,一语双关,剑指南宋统治阶级。《己亥杂诗》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诗人采用“创景抒情”的方法,通过创设的意象来表现情感。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诗的后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的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8)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三首诗,默写《示儿》。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人爱国、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评价任务
1.通过示范,学会易错字。
2通过朗读,背诵诗歌。
3.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方式学习课文感受诗人爱国、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活动一
一、学习《示儿》
1.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好诗。(大屏幕出示:《示儿》一诗)
环节二
朗读感悟
2.朗读指导。
(1)自由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教师点评。)
(3)齐读古诗。(古诗不仅要读准确、读响亮,而且还要读出韵味。)
(4)学生用“/”划分朗读节奏。
(5)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读这首诗了。(教师范读,学生再齐读。)
3.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陆游。)有谁了解陆游?
4.作者简介:(课件展示)谁知道“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儿:给儿子看。)
过渡:陆游要儿子看什么?自学古诗。
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二、自读古诗
1.学生自学古诗,出示学习要求。
2.(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古人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
3.汇报交流,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引导,同时指导朗读。)
元:同“原”,本来。
但:只。
九州同:祖国统一。
诗句的意思: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2)本来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可宋朝当权者昏庸无能,金兵入侵,宋军节节败退,陆游一心想杀敌报国,他激情高诵:“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何等的壮怀激烈!但像陆游、岳飞这等有才之人却遭排挤,祖国大好江山落入金兵之手,你明白了陆游的“悲”从何而来了吗?
学生:我知道诗人悲伤祖国没有统一,陆游悲伤大好江山落入了金兵之手,诗人悲伤不见九州同。
(板书:悲伤——不见九州同)
(3)教师:陆游悲呀,悲伤祖国没有统一,在他生命垂危时都不忘嘱咐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大屏幕出示诗句)从这两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祭”。)
乃翁:你们的父亲。
诗句的意思:朝廷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祀祖先时不要忘了告诉你们的父亲。
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最牵挂的是祖国统一,最渴望的是北定中原。)
教师:对,他多么渴望能有北定中原日。(板书:渴望——北定中原日)
(4)这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板书:爱国之情)
教师:是的,陆游在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的是祖国的统一,明知“死后万事空”,却还是坚信“王师”能“北定中原”。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执着、深沉,又是何等悲愤!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
指名读。
教师:是啊!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却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却只嘱咐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消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指名读、齐读。)
(5)有谁能试着背诵这首诗?(学生背诵。)
整体感知
三、导入《题临安邸》
同学们,刚刚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陆游在临终前,苦苦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天他盼到了吗?(没有。)那“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宋朝诗人林升写了一首诗(板书:题临安邸),能帮我们找到答案。
四、走进诗文
1.课题是什么意思,谁知道?(题写在临安旅店的诗。)对。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能说说吗?(看注释。)结合注释来理解诗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大家再看看注释,临安是什么地方?
品读感悟
诗人林升就是在临安旅店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出示:《题临安邸》一诗)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看看是怎么写的。(学生齐读。)
2.交流反馈,介绍背景。
(1)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象?
(2)诗中还出现了哪个地名?汴州又是什么地方?
(3)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诗的?你们知道吗?(简介历史背景。)
3.品析诗句。
师:是的,在我国历史上,南宋王朝是一个非常黑暗、非常腐败的朝代。人们在战乱中痛苦地生活,而当朝权贵们却不闻不问,不理朝政。诗人林升就是在悲愤中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他究竟在临安旅店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我们再仔细地读一读这首诗,对照注释好好想一想。
(1)学生自读自悟。
(2)交流。(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山外有青山楼外有楼,西湖的歌舞几时才能停止?温暖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都陶醉了,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
(3)在学生交流中随机点拨:
你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两句诗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看到了碧绿的青山一座连着一座,西湖畔歌舞升平,南宋的权贵们整日游山观水、饮酒作乐……)你从“几时休”中体会到诗人的什么心情?(生充分讨论后交流,师随机引导)
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愤怒。)是的,“西湖歌舞几时休?”这是林升对权贵们愤怒的质问!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问?
同学们,这些贪图享乐的南宋统治者就在你们面前,请大家和诗人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大声问一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此刻的权贵们又是一幅怎样的神态?(暖风熏得游人醉。)这里的“暖风”指什么?仅仅指自然界的春风吗?这里的“游人”是些什么人?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权贵醉”而称他们为“游人”呢?
透过这个“醉”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是啊,这真是一群烂醉如泥的家伙,他们真是纸醉金迷啊!他们简直是醉生梦死!(板书:醉生梦死)在这些权贵们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是啊,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已经沦陷的北宋都城——汴州了。
回顾导入
一、回顾古诗,升华诗情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题临安邸》,读着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爱国。)他的爱国之心体现在对祖国命运的担忧中,体现在对老百姓痛苦生活的担忧中。(板书:忧国忧民)
2.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虎视眈眈的侵略者,你想对谁说些什么?(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二、导入《己亥杂诗》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品读感悟
三、读诗韵
1.下面我们走进古诗,请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下面谁愿意来展示你的朗读?
师:你读得字正腔圆。今天我要教大家一种读古诗的方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读得长而轻;三声、四声读得短而重。咱们来看第一句,“九”是三声,所以读得短而重;“州”是一声,读的时候就要长而轻,注意老师的手势,我手没有收,你们就不能停,我来示范读第一句。第二行,你们来,注意,我的手势不停,你们也不能停。
2.方法要学以致用,学生自己练习。谁愿意第一个来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者。看着我的手势来,你不仅是勇者,你还是智者,一学就会。
小结: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一学就能完成得又好又快。
3.男、女生合作读。
4.师生合作读。
5.全班读。
四、释诗意
同学们读得可真投入啊!这首诗,咱们已经读准音,读出节奏了。那么,诗的意思你读懂了吗?请你借助注释来理解诗意,开始吧!
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
1.九州生气恃风雷:
(1)你读懂了哪里?你是怎么读懂的?(板书:九州生气)(我看了注释。)嗯,借助注释是我们理解古诗的常用方法。
(2)请你连下来说说。风雷:①师解:唉,普通的暴风雷电能让祖国生机勃勃吗?一场暴风雷雨之后,大地会怎么样?暴风雷电来临之前,世界是什么样的?(黑沉沉的,死气沉沉的。)那也就是说,中国想要生机勃勃,就要靠一场如暴风雷雨般的改革(板书:改革)②你真厉害,课外的知识真丰富。普通的风雷当然不能让中国生机勃勃,所以这里的风雷是指暴风雷雨般的变革。
2.万马齐喑究可哀:
(1)为什么需要“暴风雷雨般的变革”呢?也许第二句会告诉你答案。
(2)这一句你又读懂了哪一个词语?(板书:万马齐喑)
(3)正是因为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让人觉得可悲,所以要变革!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1)那么该怎么“改革”呢?三、四两句也许会告诉你答案。
(2)“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拘”是什么意思?“格”呢?把它们组合起来呢?(板书:不拘一格)
小结:对于我们不知道的词语,我们可以把它拆开来解释。这也是了解词语意思的一种方法。
理解升华
五、悟诗情
1.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从诗意中我们知道了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这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祖国的大街上看看吧。
(1)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玉树后庭花》,在清朝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难怪龚自珍说要“改革”了。
(2)这是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伎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他们忘乎所以,只贪图宴乐于西湖。清朝的官员又何尝不是呢!怪不得作者说要“改革”了。
(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连林则徐在上表朝廷的奏书中也这样写道:“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是啊!这样的局面还不要“改革”吗?再不“改革”,就来不及了。
2.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也同样在龚自珍的脑海里翻滚,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大家读读这句诗。
3.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风雷变革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4.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板书:九州生气)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5.小结: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再读这两句诗。
六、作业
1.背诵这三首古诗。
2.分别写出这三首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示 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悲哀、凄凉之心情。
但悲不见九州同——悲哀、遗憾之心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
家祭无忘告乃翁——热爱祖国的情感。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宜人之景
西湖歌舞几时休 愤怒 忧国忧民
暖风熏得游人醉 揭露
直把杭州作汴州 警告
己亥杂诗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挥鞭远离京师。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寄予爱国情怀。
《少年中国说》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组
单元主题:热爱祖国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少年中国说》写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1900年,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岌岌可危,帝国主义嘲笑中国为“老大帝国”,在此背景下,梁启超写了这篇文章,文章热情讴歌的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建设中国的中国少年,寄予了无限希望,坚信中国少年必有志士,能使国家富强雄立于地球,反映了作者渴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思想和积极乐观的民族自信心,课文多为四字一句或六字一句,而且押韵,并且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同时大量引用典故,这使得文章读起来铿锵有力,琅琅上口。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9)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识字学词,读通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注释理解词语和句子及课文的意思。
评价任务
1.通过示范,学会易错字。
2通过朗读,背诵诗歌。
3.理解词语和句子及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曲,从歌词“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入手,引出梁启超先生,再由“戊戌变法”过渡到课文。
2.“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维新派遭捕杀或逃亡国外。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失败,也叫“戊戌维新”或“百日维新”。
环节二
了解背景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1.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早年极力鼓吹维新变法,是我国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文学方面,他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著有《饮冰室合集》。
2.“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三、阅读课文,学生自己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齐读,教师正音。
3.学生根据注释自译课文。
4.学生翻译课文,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纠错。
(完成目标一)
学会易错字。
(评价目标一)
《少年中国说》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组
单元主题:热爱祖国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少年中国说》写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1900年,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岌岌可危,帝国主义嘲笑中国为“老大帝国”,在此背景下,梁启超写了这篇文章,文章热情讴歌的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建设中国的中国少年,寄予了无限希望,坚信中国少年必有志士,能使国家富强雄立于地球,反映了作者渴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思想和积极乐观的民族自信心,课文多为四字一句或六字一句,而且押韵,并且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同时大量引用典故,这使得文章读起来铿锵有力,琅琅上口。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10)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识字学词,读通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注释理解词语和句子及课文的意思。
评价任务
1.通过示范,学会易错字。
2通过朗读,背诵诗歌。
3.理解词语和句子及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品读课文
一、品读课文
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感;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1.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大家齐读,看看作者是怎么描述心目中的中国的。
(学生齐读)
用作者的语言来回答。从这字里行间你读懂了什么?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请大家先读一遍,体会一下,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学生各自低声诵读)
3.体会作者情感
环节二
合作探究
二、展社会主义新面貌,探究异同
作者心目中这么壮美的少年中国,在那风雨如磐、危机四伏的年代靠谁来实现?(中国少年。)
作为当代的少年你将怎样做?谈谈你的做法。
环节三
深入研讨
三、学生畅所欲言
我们是幸福的新一代,也是有重大责任的新一代。我们的今天决定着中华民族明日的复兴。让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再现中华之雄魂。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勤学好问”的精神,学知识,练技能,强体魄,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时刻准备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来武装自己,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让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环节四
作业布置
四、作业
1.以“我为祖国做贡献”写一段话。
2.课后搜集《少年中国说》全文,用背读法尝试着读一读。
【板书设计】
少年中国说(节选)讴歌祖国未来 寄予少年希望
《圆明园的毁灭》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组
单元主题:热爱祖国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第四组中的第三篇篇课文,本组的主题是“热爱祖国”。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以及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11)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会写“毁”等生字,能按笔顺规则认真写字,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2.默读课文,分段叙述每段主要内容,3.多种方式读课文,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能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评价任务
1.通过示范,复习易错字。
2通过默读能分段叙述每段主要内容。
3.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活动一
齐读课题,强调易错字,从课题复习导入。
(完成目标一)
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评价任务一)
环节二
品读课文
体会文本
活动一
默读课文2~4自然段,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完成目标二)
通过默读能分段叙述每段主要内容。
(评价任务二)
活动一
1.自由读第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昔日的圆明园内究竟有什么,使它举世闻名、价值不可估量?请学生用四字词语说说这是怎样的圆明园?
3.读第4自然段,找出过渡句、总起句、总结句,并说出过渡句的作用,哪一部分承上,哪一部分启下。
活动二
1.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抓住重点词句,说一说你的体会。
2.让我们再一次翻开历史的长卷,撕开那道在中国人的心底里永远不可能愈合的伤疤。观看视频。
3.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带到文中,再来读一读。
(完成目标三)
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环节三
交流感受
教师总结
活动一
假如你正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活动二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活动三
教师小结。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惨遭英法联军的肆意践踏,“洋人一炬,可怜焦土”!159年的滚滚烟尘早已过去,已成废墟的圆明园袒露着民族的耻辱,那是一道至今让人触目惊心的疤,过了百年依旧疼痛。残酷的历史鞭策着现实,同学们,拿起笔来,对祖国表述你的心声吧!
活动三
阅读《中国上下五千年》。
(完成目标三)
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附:板书设计
毁
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巧
烧
辉煌
建筑美
毁
灰烬
文物多
掠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小岛》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组
单元主题:热爱祖国
课
时:共1课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刘争娣/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小岛》讲述了将军登上无名岛后发现了一片绿油油的菜地,他感到惊讶,因为在这里蔬菜是很难生长的,将军想与探究竟,原来地里的土都是战士们从老家一口袋一口袋背来的,当炊事员把一盘小白菜端到将军面前时,他生气了,他觉得自己不应该搞特殊,当他知道这是战士们把他当做长辈对待,他感动了,他觉得战士们都需要蔬菜,于是,他把这盘小白菜倒进了一桶汤里,战士们都喝到了蔬菜汤,这反映了我国海防战士的艰苦生活,赞颂了他们不怕困难,一心为国的优秀品质。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12)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会认“瞒、域、艇”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能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
3.了解岛上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体会战士们的精神品质。
评价任务
1.学会易错字。
2学会阅读方法。
3.会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一、播放视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同学们,这个海岛大不大?这个海岛上的自然环境条件怎么样?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相关的文章——《小岛》。(教师板书课题)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扫除障碍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查字典或问别人,然后多拼读两遍。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汇报交流自读情况,解决生字词。
学生交流预习成果。
教师出示生字、词语课件:
检查读课文,可以抽查、可以轮读、分角色读。
(完成目标一)
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评价任务一)
环节三
整体感知
复述故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以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
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适时指导复述方法。复述故事要语言简洁、高度概括。
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教师适当评价、鼓励。
(完成目标二)
简洁通顺完整复述故事
(评价任务二)
环节四
以问促读
深入学文
1.学生读第1自然段,概括小岛的特点。
2.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
学习文章的第三部分。
(完成目标三)
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能复述故事,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环节五
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
1.回家后,把课文中的故事讲述给家长听。
2.小练笔:给守岛的战士们写一封信,表达对战士们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板书设计】
刚上岛时
小岛
晚饭时
心系祖国
清晨
《第四单元习作》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组
单元主题:热爱祖国
课
时:1课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是想象作文《二十年后的家乡》,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来一次时空穿越,到二十年后的家乡去看一看。教材给出了本次习作的写作指导,并给出了列写作提纲的例子,学生可以参照教材的指导方法完成本次习作。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13)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如何想象(想象要合理),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表达的能力。
2.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写作文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留意家乡现状,合理想象长大以后的家乡的变化,以自己的美好心愿抒发与家乡的亲切之情。
评价任务
4.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
5.会大胆地想象
6.会抒发与家乡的亲切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课前准备
一、交流采访所得,初步感受“变化”
1.课堂导入:同学们,时间是一把神奇的刻刀,能镌出五彩的世间万物;时间又似一支灵动的笔,能绘出这缤纷的世界。二十年,对于漫漫历史长河而言只是短暂一瞬,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而言,或许是很漫长。时光转瞬,二十年,无论是社会、家庭以及个人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很多都在情理之中,而更多的却在你的意料之外。
环节二
创设情境
二、创设情境,教给方法,想象变化
1.今天,我们要写二十年后的故乡。二十年后,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会怎样,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又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我们或者你和亲人再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指导想象的方法:剪辑法(以别处的同类型的景物为鉴,把它们的优点复制、粘贴、拼凑在一起)、预测法(以现有的科技水平,预测二十年后的发展)。
2.构思五分钟。
3.汇报交流(通过“追问、补充”的形式,让学生围绕情节想具体,使自己的想象更丰富。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具体的想象。)
4.师小结:注意想象要合理,不能不着边际地空想与幻想,看谁是最准确的“预言家”,二十年后的事我们可都看得到,看谁的设想二十年后能实现。想象不但要新奇,还要合理。
环节三
写作要求
三、提出习作要求
1.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目,展开想象,来完成一篇作文。可以侧重一方面来写,比如侧重变化写,可以写房屋、道路的变化,可以写家乡、伙伴的变化;比如侧重场面描写,可以写与好朋友久别重逢的场面;可以写回家的历程;还可以写家乡的某处景观,大胆想象,不拘形式。
2.注意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抓住一个人、事、物来完成文章。(回顾内容)
3.交流。
4.自行思考,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同桌交流,借鉴经验。
5.动笔。
环节四
佳作赏评
四、佳作赏评
全班赏评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环节五
总结收获
五、总结收获
【第四章 《光现象》单元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新第四章光现象教案10-01
初二物理光现象试题06-27
光现象复习资料10-06
苏科版八年级上 第三章 光现象 教案10-20
第四单元习作教学设计10-16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0-29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07-11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09-07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09-27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