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资料

2024-10-20

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资料(精选8篇)

1.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资料 篇一

居民健康档案培训资料

1、人口基本信息,重点人群动态数字(服务人口、常驻人口、纸质档案、电子档案)

2、满7岁建档体检,满65岁及时纳入老年人管理—评估、体检、辅助检查并附化验单

3、慢性病规范管理—内容要求:(1)健康档案、每年一次年检、一年4次以上随访(随访时测血压血糖)、一次血压或血糖控制不理想调整药物(增加原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2周后随访、2次控制不满意开具转诊单转诊,2周后随访。

4、每次测量血糖值必须填写化验单并附随访表后面。

5、现场测量血压、血糖了解控制情况

一、居民健康档案合格率:

健康档案合格率=抽查填写合格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

填写合格的档案—项目填写完整不漏项、填写规范符合要求(一份居民健康档案中有1项漏填或填写错误为不合格档案)常出现的错误如下:

编号(□□□□□□-□□□-□□□)-□□□□□

居民健康档案

名:

现 住 址:

户籍地址:

联系电话:(无联系电话或未及时更新)

乡镇(街道)名称:

村(居)委会名称:

建档单位:

建 档 人:

责任医生:(多份档案填写一名医生)

建档日期:

****年**月**日

终止日期:

****年**月**日 终止缘由:

规范要求:

1、每一份健康档案编码都要填写完整,不能户主填写完整而其他家庭成员只填写后5位档案号。

2、规范填写:341282+乡镇编码+行政村编码+档案号

二、健康档案填写

1、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2、存在问题

(1)索引与档案号的一致性

不能通过索引随时随机找出对应的档案

(2)多份档案填写一名责任医生,未体现团队服务精神(团队化、网络化责任化)。(3)以前建立的档案多少无联系电话,之后在进行服务时也未更新联系方式。(4)个人基本信息和健康体检表填写缺项或填写不规范(靳寨等问题)体检时为什么测量左右侧血压:

1、正常人左右血压有5—10mmHg的差别,多是主力手较高。

2、一些疾病可导致左右血压差别,如主动脉夹层B型,左上肢血压可明显低于右上肢

3、大动脉炎,患侧血压低于健侧

4、乡镇0~6岁儿童基本信息、体检信息在保健机构,乡镇没建档。

要求:乡镇为0~6岁儿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档案只填写基本信息,满7周岁开始按照正常人群管理,每年健康体检一次。

三、发现并规范管理慢性病人: 高血压发现率:总人口的15.04%; 糖尿病发现率:总人口的6.4%; 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2.24%; 重性精神病发现率:总人口的3.5‰

1、慢性病人规范管理:(1)建立健康档案(2)每年一次年检

(3)一年4次以上面对面随访(随访时测血压、空腹血糖)

(4)一次血压或血糖控制不理想调整药物(增加原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2周后随访、2次控制不满意开具转诊单转诊,2周后随访。

2、血压控制满意: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收缩压≥140 mmHg 或舒张压≥ 90 mmHg为控制不满意。

3、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 7.0mmol/L或餐后血糖< 11.1mmol/L;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为控制不满意

4、每次测量血糖值必须填写化验单并附随访表后面。随访表填写前后要对应:

服药依从性与用法用量要对应,对于服药规律的,填写每天剂量、次数。不服药的就不能填写剂量、次数

糖尿病随访表(略),主食:每天不超过300克!每次随访时血糖必须测空腹血糖并附化验单!

四、老年人管理: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2、老年人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

3、每年一次体格检查

4、辅助检查

5、健康指导

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表 该表为自评表,根据下表中5个方面进行评估,将各方面判断评分汇总后,0~3分者为可自理; 4~8分者为轻度依赖;9~18分者为中度依赖; 能自理。

同一个老年人连续多年健康评估没有任何变化,判断评分不填写,假表一个!按照《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表》对老年人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辅助检查(7项): 血常规 尿常规

肝功能: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 肾功能: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 空腹血糖

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心电图

五、健康教育:

(一)内容

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4.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5.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6.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7.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分者为不二)发放印刷资料:

取阅架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但不少村室取阅架6种宣传单

(三)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乡镇每年开展9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乡镇12期、村室6期)、开展一对一个体化健康教育。但健康教育缺乏实时性、季节性和针对性。

实时性—利用宣传日(3.24;4.25;11.14;12.1等),围绕宣传主题,进行相关内容宣传。

季节性—根据季节不同,开展季节性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如冬春季节开展呼吸道疾病防治、夏秋季进行肠道传染病防治等)

针对性—针对健康教育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宣传教育材料,如部分乡镇在小学教室为小学生进行高血压知识讲座

健康教育内容网络下载,专业性强,服务对象不能理解,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健康教育活动缺乏真实性,有的乡镇为了凑够期数而随意制作健康教育知识讲座,2期使用一张照片。更假的5月26号的知识讲座,老百姓穿着棉袄在接受知识传授。

六、包保责任制:

乡镇卫生院组建责任小组,负责一定区域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行网格化管理。以文件形式体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团队化、网络化、责任化。明确乡镇公卫人员负责的村室,村室人员负责的自然村,为辖区居民服务有村室人员签名(档案、随访表等)

部分乡镇没有包保责任制相关文件,村室没有人员包保责任区域,或服务签字与包保责任人员不符。

2.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资料 篇二

关键词:高校资料员,心理问题,和谐,对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1]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校园和和谐人生的构建,高校资料员的心理健康理应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是由高校资料员的现实处境和独有的作用决定的。高校资料室是高校各教学科研单位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辅助机构,是直接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前沿阵地,它凭借专业化的馆藏、学科性刊物和快捷的服务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和作用。资料室要迎接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在竞争中立为树立和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4.充分利用影视资料

面对新课改,倘若只靠一支粉笔勾画蓝图,空洞的说教,就难以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当今世界进入视听并重的信息时代。现代化科学技术进一步试验证明:在一段时间内,各种感官获得的知识多少是不等的,它们的比例是: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视觉和听觉获得的知识达94%之多。另一试验还表明:信息的展示如果是纯视觉,学习时注意的集中率是83.7%,而信息的展示如果是纯听觉的,注意的集中率只有54.6%。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以灵活多样的方法、丰富多彩的形式为载体,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内容的密度,加重教学内容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在这一点上,历史的课堂是有着充分的优越性的。仍以《长征》为例,我们可以给学生播放电视剧《长征》的片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让学生们耳听这首长征的歌曲,再目睹壮观绚丽的画面,让学生们有一个更真实的体会。再如讲到黄埔军校的时候,播放电视剧《陈庚大将》的剪辑片段,通过观看,学生们就会对黄埔军校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5.丰富乡土历史知识

了解家乡的历史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感到学习历史具有实用性。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引进乡土知识,能够让学生产生亲近感,拉近学生与历史学科的空间距离。仍以歌曲《南泥湾》为例,在讲述大生产运动的时候给学生播放《南泥湾》这首歌曲,并告诉这首歌曲是由我们徐州人马克作曲的,马克曾在徐州五中上过学,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再如,台儿庄战役的指挥官李宗仁当时住在徐州的花园饭店,“徐州会谈”时,蒋介石和冯玉祥将军也是住在徐州的花园饭店。又如渡江战役的指挥部就设在徐州南郊汉王镇境内的大北望村,等等,这些历史知识,都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不败之地,资料员是关键。资料员作为资料室管理过程中诸多要素的主导因素,其作用不可小视,其心理问题理应受到重视并采取恰当的措施予以解决。

一、高校资料员心理现状及形成的原因

目前高校资料员的心理素质普遍欠佳,表现在:一是对职业地位认识不够,对资料员岗位的意义、地位估价不足。认为这个岗位不受人重视,社会地位不高,收入又低,因而不热心于当一名资料员,期望谋得更称心如意的岗位。二是对职业缺乏兴趣。资料员对图书馆职业缺乏兴趣,意志消沉,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态度。三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困惑。由于资料室人员编制少,资料员很少与外界联系,缺乏较为全面的人际交往关系,与读者、与同事、与领导关系紧张,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合作,在集体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与优势成员形成落差,心里虽然不满,但在社会规范的约束下不能正常渲泄,于是转向压抑,进一步产生焦虑,引起人际关系失调,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四是职业信心不足。认为反正没有多大作为,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因而自甘藐小,不敢承认自身在知识贡

6. 进一步提高历史老师的文化素养

历史学科的知识具有广博性,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政治、经济到军事、艺术、文化以至风俗民情等等,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所有传统美德无一不是透过历史根植于我们灵魂深处的。这就要求我们历史老师要博览群书,博采众长,拓宽知识面。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谈资丰富,妙语连珠,不失时机地创造幽默,才能深化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创造宽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同时,也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喜欢学习的状态。同时历史教师还要有从容、超脱的气度,机智、敏捷的个性,易中天、于丹、纪连海等都是我们历史教师学习的榜样。有资料记录,北京特级教师陈毓秀讲《战国七雄》一课,课后有人问她,这节课用了多长时间备课,陈老师说,要说时间长,我准备了一辈子,要是时间短,我准备了十五分钟。这给我们历史老师以很大的启示。聚沙可以成塔,厚积才能薄发,犹如朱熹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 结语

党和国家一贯重视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养,强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表现,是人们在千百年历史长河里形成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共同努力,充分认识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较好地把兴趣的培养与学生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标以及教师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和运用相结合,准确地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关系,达到我们的预期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兆香.现代化教育在大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

[2]唐晓兰.浅论音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周摄波.新时期历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山东教育,

献或知识影响上的作用,在工作中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处于应付状态。[2]造成这种心理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

1.资料员工作界定模糊

由于资料员工作定位不明,资料室体制不顺,长期以来高校资料室一直处于“两管”、“两不管”的尴尬处境:一方面高校资料员工作在人事上要服从所在院系的安排,另一方面在业务上隶属于校图书馆,这必然会出现其专业上的归属、工作人员的编制、责权利的匹配等方面界定模糊。资料员是高校较为典型的“弱势群体”,论其地位在教学上比不上一般的教师,更遑论和教授、博士相比,即使是在同一教辅系列中也比不上教学秘书、行政秘书等;论其报酬往往也是比较少的。他们工作的专业性往往得不到认可,工作业绩往往会被忽视,再加上某些领导在思想观念上的误区和行为取向上的偏差,资料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往往迟滞于图书馆事业和资料员自身的发展需要,这些必然会挫伤资料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资料员业务素质总体偏低

由于观念及其它诸多方面的原因,某些人乃至某些高校的领导、院系负责人不太重视资料室工作,认为资料室是一个专业性不强、悠闲舒适的单位,资料室人员往往是引进人才的家属,课上得不理想的转岗教师,乃至临近退休的人员等等,这造成了资料员业务素质的总体不高。这些人大部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但大多非图书馆专业,虽然不乏积极进取之士,但由于中途改行,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进修,因此专业知识知之不多,不具备资料工作的先进理念,不会运用先进的工作方法和服务方式进行工作,更多的只是借借还还,保管图书而已,与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资料员自信心的缺失。

3.资料室建设严重滞后

资料室一般场地小,经费不足,文献信息资源严重缺乏,设备落后,条件差,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多数资料室仍处于原始的手工操作阶段。资料员想进步,但无力改变现状,无可奈何。

4.资料员任务重

因为资料员专业知识的不足以及受参加教育培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机会和条件的限制,迫使他们必需通过自学与钻研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这本身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不仅如此,资料员还必需学以致用,独当一面,承担资料室所有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必须是“全能”的,而且,这些工作都是在默默无闻中进行的,因此他们的劳苦不易得到认同和理解。

5.资料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高

专业知识是资料员提高服务层次,为各类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必备条件;现代信息技术是当今资料员必不可少的技能;外语是信息时代的通行证,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资料员必需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是资料员与读者进行沟通交流的必要条件;始终把读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资料员必须尊崇的;不断地整理图书资料,让读者阅读方便,要求资料员要有一种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资料工作烦琐、枯燥和单调要求资料员要有一种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的品质;因为工作范围的限制,资料员很少有机会跟外界联系,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容易产生“人际危机”,总有一种被人遗忘的心理隐患,这要求资料员有一个健康的心态。[3]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资料员的心理危机,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将直接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解决高校资料员心理问题的对策

发展是高等教育的主题,校园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发展的协调性。和谐高校的实现,离不开高校各群体和谐心理的构建,这既需要高校从管理的角度为各群体提供充分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援助,更要促进各群体健康心理和完善人格的养成。解决高校资料员和谐心理构建问题需改善资料员的“生态”环境,提高其自身的心理素质。

1. 切实加强制度保障。

(1)应尽快颁布《图书馆法》,确定图书馆从业人员在社会中的法律地位,保证其社会地位得到应有的尊重,并有充足的时间学习,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使图书馆从业人员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读者依法享用图书馆提供的服务。

(2)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依照国家和图书馆协会制定的职业基本标准和认证资格条件,由政府认定的考核机构对图书馆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资格条件进行评价和认定,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证书,从而获得图书馆任职资格。实施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是图书馆从业人员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体现图书馆职业的特点,提高图书馆从业者的地位,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4]

(3)建立资料室评估制度。图书馆应加强对资料室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加强监管力度,提高效率,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立资料室评估制度势在必行。建立资料室评估制度对资料员更具有指导和鞭策作用,可促进资料员采取各种方式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信心。

2.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资料员的业务素质。

资料员业务素质的偏低会使资料员的工作力不从心,同时会引发资料员职业信心的丧失,所以应该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其业务素质。

(1)倡导自学,构建学习型个人。由于人手少,经费短缺,资料员很少有机会参加脱产培训和学习,因此自学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资料员不仅要向书本学习,利用网络学习,还应该经常在实践中向同行及专家请教,以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最终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

(2)在岗培训,提高职业自信心。由于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在岗培训能让资料员及时获取所需信息和知识,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资料员很快适应自己的岗位工作,提高职业自信心。

(3)倡导科学研究,增强资料员的成就感。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非常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应倡导科学研究,培养资料员的科研能力,并要求撰写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增强其成就感。资料员撰写学术论文,一方面可以了解图书馆学界的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认知和科研能力以及学术水平,进一步促进和提高对本职工作的应用能力。

3. 加强资料员心理素质的培训,全面提高其自身的心理素质。

(1)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促进资料员的自由全面发展。我们必须看到,资料员是普通的人,是复杂的,也有人性的弱点,人性弱点的根源在于欲求,归结为精神欲求和物质欲求。事实上,在没有激励或者激励不足的情况下,让一个人无私地、无偿地、义务地奉献出所有知识和能力只是一种理想。[5]资料员同样会受到精神和物质欲求的刺激。领导者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适当提高资料员的福利待遇,同时对资料员进行心理素质的培训,让资料员认识到任务重和高素质要求其实可以更好地磨炼意志,要让资料员树立起自信心,对本职工作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评价并充满信念。同时还要培养资料员的职业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提高其职业竞争力。职业竞争力是指在职场上人与人之间对于从事某种领域、某种工作所具有的各自的竞争优势,它表现为从事某一职业的劳动者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创造力。[6]一个不热爱自己的职业,或者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自信心的人,是不可能有很强的职业竞争力的。每个图书馆员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才能有职业上的安全、尊严和未来。[7]资料员只有不断地进行有效的教育培训,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就会被淘汰。

(2)加强资料员抗逆心理素质的培训。资料员心理成长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压力和逆境。抗逆能力是一种相对能改变、能抵抗压力的能力,即使面临社会逆境依然能够坦然面对的能力。心理抗逆能力具体包含内在和外在的保护因素。内在的保护因素包括正面的个人形象、效能感、乐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初探

宋文波

(绍兴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中心,浙江绍兴

摘要: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从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入,质量不断提高,一个基本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新体系初步形成。

高职教育的特色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办出这种特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就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思想素质高、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实践教学体系做支撑。

二、树立全过程的实践教学观,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不能仅限于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各要素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和管理体系等要素。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根据产业结构和企业生产需求,结合各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制订本专业的总体及各个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目标体系起着引导驱动的作用。内容体系是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结构配置表现的具体教学内容,它在整个体系中起受动作用。保障体系由实验实训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和学习环境等条件要求组成,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管理体系是指实验实训管理机构及人员、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总和,它在整个体系中起到信息反馈和调控作用。实践教学体系各组成要素在运行中既要发挥各自作用,又要协调配合,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功能。

的性格、幽默感、利他信念、良好的情绪管理和处理冲突的能力。外在的保护因素则包括与身边的朋友、家人及社区维持良好关系的归属感。资料员的抗逆能力来自于其自身的体会和个人修养,与其自身的性格、习惯、信念有很大关系,如能领悟这一点,立志改变自己,就会多一些忍耐和谅解,就能够使自己日益变得完善和快乐,提高其自信心。[8]资料员的自信和乐观来源于他们与周围群体的交流和互动,乐观的心理状态来源于本人和周围群体对他的积极评价。健康的人格包括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资料员心理素质的提高不仅要靠领导的重视,别人的关心,更要靠资料员自身人格素质的提高。人格素质提高了,工作卓有成效,就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更好地满足岗位能力的需要,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十分必要。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是在原有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使具有个性差异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产学合作关系,缩小或避免学校教学与工作实际的距离。为实现这一目标,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是:按照学生能力培养层次,将技能划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差异性技能三个部分。其中基本技能为认识实习,主要通过课内实训组织实施,采用理论讲授与上机操作相间的教学方法,对课程内容进行演示、验证、求解,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专业技能要求为学生构建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训练平台,主要通过专项实训、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综合实训等环节的组织实施,让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综合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差异性技能通过积极开展社会实践、顶岗实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创业考试、课程选修、第二课堂等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充分满足学生的个人爱好和需求,促进学生的就业和创业。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实实践教学内容

针对各专业课程的特殊性及学生基本素质和个人能力的差异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必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1. 选编具有职教特色的教材体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各高职专业尚未建立起具有职教特色的完整教材体系,教材建设成了高职教育中较为薄弱的环节。高职院校可根据各自特点,自行编写或选用高职系列实训教材。近几年来,我院组织一线教师自编的实训教材,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程》、《网络应用与实训》、《单片机应用》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课程实训教材的编写应突出针对性和互补性。首先,课程实训对技能的训练相对集中,针对性强,这就需要针对所训练的技能从多角度、多形式提供训练资料,反复训练越多,学生掌握越熟练,认识就越深刻。其次,各学科之间,知识技能联

参考文献

[1]王泽和,苗元江.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和谐高校.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6(3):49-51.

[2]罗雅琴.当代图书馆人文精神的体现及其缺乏.图书馆建设,2007(4):28-32.

[3]邱桂梅.论高校系资料员健康心态的建立.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1(2):118-119.

[4]孔庆杰.我国图书馆学继续教育的发展历程、问题及对策.图书馆建设,2007(5):107-110.

[5]周九常.单一型图书馆知识转移障碍及其消除.图书情报知识,2008(1):87-92.

[6]肖希明,吴钢,刘畅,肖婷.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图书馆员职业竞争力——来自图书馆馆长的调查与分析.图书情报知识,2008(1):11-16.

[7]肖希明,宋琳琳,水亮,彭敏惠.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图书馆员职业竞争力——来自图书馆员的调查与分析.图书情报知识,2008(1):17-21.

3.对教师撰写业务资料的思考与改进 篇三

一、写什么——教学业务资料的分类

首先,经过认真、细致的整理和筛选,我们将教师的笔头工作归为日常教学、班级工作和科研专项三大类,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又将每一大类分为必备型和选择型两种(见表一)。

表一 教学业务资料的分类

二、怎么写——撰写教学业务资料的几点改进

1.必备型资料格式尽量规范固定。这样,教师在撰写资料的时候就能够驾轻就熟,不用过多考虑撰写的方式、方法,而将精力放在撰写的内容上。这也便于新教师形成一个很好的工作常规,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工作。

【例】周工作安排的撰写(设立几个固定的模块)

(1)周工作重点。要求教师对于本周工作有一个方向性的把握。例如小班,在周工作重点上要考虑幼儿生活习惯、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目标。

(2)每日活动安排。要求教师从主题活动的大目标出发,统筹安排一日各项活动,而不是把教育活动纯粹地割裂进行。因此,在这一块内容上,教师要有集体活动、户外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的整体安排,使一日活动的开展与主题密切联系,践行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

(3)家园配合。要求教师将家长工作放入主题活动背景下整体思考,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互动,如何参与幼儿园的活动,而非简单告知材料收集等琐事。

2.选择型资料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多不是特色,精才是最好,因此,我们对选择型资料的撰写要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例】幼儿案例观察

下面的表二,我们关注的是教师对于游戏组织的研究;表三,我们关注的是教师对于幼儿游戏状态的研究。有了侧重,就有了方向,教师记录的时候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省去了琐碎的描述,直切主题。

表二 幼儿园游戏研究案例记录分析表(1)

表三 幼儿园游戏研究案例记录分析表(2)

3.充分考虑教师的年龄特点。有些撰写资料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少写一点,让他们多一些时间与孩子互动。对年轻教师可要求他们多写一点,多积累,多反馈。

【例】分层备课

45岁以上的教师可以减少备课工作的量,集体活动主要备活动目标和主要环节,35周岁以上的教师可以备简案,35周岁以下的教师备详案。3年以内的新教师,带好半日活动是关键也是难点,因此,要详细备半日活动的组织方案,以便管理者能够了解他们是否能处理好每个环节的过渡、组织。

4.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不光对孩子有用,同样适用于教师。“跳一跳,摘果子”,对教师的撰写逐步提出要求,慢慢地,教师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例】主题反思的撰写

(1)不记流水账。主题反思是对近一个月的活动进行梳理,尽管避免不了活动的罗列与陈述,但我们还是提出了不记流水账的要求,并尝试设计表格,帮助教师将活动分类。例如把开展过的活动分为“最受欢迎型”“扎实有效型”“家长参与型”等。通过对活动的效果回顾、总结分类,使教师对于主题活动中孩子的兴趣点、学习点有一个更准确的判断,为接下来的分析提供更充足的依据。

4.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篇四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5、师生关系

――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

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8、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

19、癸卯学制——1903年修改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它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

20、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21、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22、德育方法——指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

23、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又要引导他们久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

24、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2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27、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8、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

29、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30、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政府主管部门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

3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

32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按固定的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

33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34班主任——是组织领导班级组成为坚强集体,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人。

35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

36课外教育——指的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37校外教育——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38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

39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孙晚辈进行的教育。即在家庭中,家长自觉的、有意识的按照一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活动。

40教育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种教育力量统一要求、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41管理——合理组织好各项工作,协调好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42学校管理——是一般管理的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组织好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好学校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活动过程。在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

43管理职能——是管理系统中管理者和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功能。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

44决策——在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的行为。

45管理体制——是指一定组织系统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管理职责、权限划分的制度

46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47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关注的是人的教育,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关照人的主体性发展,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48学校整体改革——指整体育人,以达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9教育科学研究——简称教育科研。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从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去研究教育现象,搜集和积累教育事实材料,认识教育本质,揭示教育教育规律,形成新的教育理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50教育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规则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加以数量化测定的过程。

51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52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较高水平状态,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内的教育整体转换运动。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4、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5、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7、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

8、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9、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呵护儿童健康;着力增强动手能力;特别关注学习态度

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11、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哪三个方面?(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秘社会的关系(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3)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

12、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反映社会发展要求;有效地协调其它教育影响;符合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创设适宜的动物园文化环境,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有益有趣的教育活动;注重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13、教育目的的重要作用的具体表现:(1)控制教育对象发展方向和预期结果(2)指导和支配整个教育活动过程(3)评价、检测教育质量

14、我国的现行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5、“个人全面发展”包含哪三个层次的目标?(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弥补旧式分工对工人所造成的缺陷,减轻资本对工人,尤其是对童工有体力智力方面的摧残(2)在处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的作为过渡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里,逐步消除私有制,消灭旧的分工,推动社会发展,向“个人全面发展”这一理想目标日益逼近,(3)到共产主义社会,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最终解决,观念中的“个人全面发展”和现实中的“个人全面发展”真正取得完全的一致性。

16、全面发展教育与“个人全面发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角度不同,全面发展教育界是从教育学的角度,“个人全面发展”是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2)二者分属不同范畴,“个人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与共产主义理想联系在一起的最终目的,全面发展教育则是仅就受教育者抽受教育抽共有的基本组成部分而言的(3)实现条件不同,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与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一样,必须同时具备各方面的相宜条件才行,全面发展教育仅借助学校教育就可能得以实现。联系:(1)都是以研究人的发展问题为为基本任务,(2)教育毕竟是人的发展重要影响因素,(3)“个人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导全面发展教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器,这一学说对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法规和进行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17、素质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长期性、开放性、时代性、实效性。

18、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1)注重思想先导,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力机制(2)改革检测评价,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3)抓好常规管理,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机制(4)依法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19、课堂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点:认知停*点,情感激发点,思维展开点,心灵交流点。在这四个基本点中,*认知停*点解决学会的问题,*情感激发点解决想学的问题,*思维展开点解决会学的问题,*心灵交流点解决乐学的问题。

20、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1)狠抓薄弱环节,努力争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2)建立新型课堂人际关系,增强心理相融度(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4)充分发掘潜能,注重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

21、课堂素质教育应该遵循哪些教学原则?(1)全面施教,整合优化(2)注重个性,鼓励创新(3)目标导向,情境熏陶(4)动手动脑,和谐发展(5)师生互动心向一致(6)关注学法,改进教法

22、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1)精讲精练加强针对性(2)分层递进,符合规律性(3)学会做人,寻准教育点(4)指导学法,教人会学(5)自主发展,训练自控力

23、在社会发展中教师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社会的代表者和社会道德的实践者

24、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班集体的领导者;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父母的代理人

25、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劳动过程的创造性;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劳动成果的长效性

26、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什么特殊要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

27、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五对矛盾是什么?主观的成熟体验与客观的相对不成熟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强烈的活动需要与能力发展的同步的矛盾;旺盛的求知欲与识别能力较低的矛盾;性意识的萌芽,成熟和道德法制观念薄弱的矛盾。

28、学校教育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学校教育系统作为国家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的最严密、最有效的组织,它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学校教育制度制定得是否正确和完善,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进行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也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生产力的提高,青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9、我国1951年学制主要有什么特点?(1)明确和充分地保障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突出了“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工农开放”的方针,(2)新学制确立了各类技术学校和专门学校的地位,保证了各种人才的培养,体现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3)保证了一切知识分子和老年知识分子接受革命政治教育的机会,(4)体现了方针、任务的统一性和方法方式的灵活性,(5)充分体现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则。

3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5)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1、我国学校德育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理解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32、老师指导学生自我教育应进行哪几方面的工作?(1)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2)自我评价(3)道德情感体验(4)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品德。

33、中小学教学的任务有哪些?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获得基本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教会学生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4、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35、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实验法。

36、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讲授要有系统性连贯性和逻辑性,层次清楚,突出重点、难点;讲授的语言要有条理性、简练性、启发性、生动性、语音、语调要有和谐性;恰当运用板书和体态语言,强化讲授效果。

37、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来选择;根据学科和教材特点来选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来选择;根据学校的客观条件来选择;根据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来选择。

38、班级授课制有哪些特点?以“班”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能扩大教育对象,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学;便于学生之间互相观摩,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能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能保证正常的教学常规,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因此,自产生以来,班级授课制便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39、怎样备课?做好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写好三个计划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40、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教学目标明确,完成任务好;教学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关键;教学方法适当,教师善“启”善“导”;语言规范、板书整洁;教学进程组织严密、结构紧凑;师生双方积极性高。

41、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模式有哪些?传递——接受式、引导——发现式、辅导——自学式、情境——陶冶式

42、运用练习法有什么要求?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精选练习材料,使之具有典型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适当分配练习的份量、次数和时间;在练习过程中要加强指导,经常检查练习的结果。

43、良好班集体形成的标志?(1)全班同学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有团结一致的领导核心(3)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集体舆论。

44、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引导学生学好功课(3)组织好课外活动,指导课余生活(4)组织学生劳动(5)指导团队会工作,协调班内外教育力量(6)处理班级日常工作(7)抓好学生的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8)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45、班集体形成过程:初建松散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巩固发展阶段

46、建设班集体的主要方法:(1)调查了解学生,研究班级情况(2)提出奋斗目标,组织共同活动(3)培养集体论,形成优良班风(4)培养和发现班级骨干,形成集体核心(5)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47、班集体管理的几种类型:常规性班集体管理;阶段性班集体管理;毕业班集体的管理。

48、毕业班集体管理的内容:掌握学生的志愿和思想动态,进行理想教育和毕业指导;指导学生复习功课,迎接考试,关心学生身体健康;做好毕业生鉴定和优秀生评选

49、阶段性管理工作的内容:开学前的准备工作;开学初报道注册工作;期中对前一阶段进行检查和小结;期末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和考试。

50、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组织上的自愿性;内容上的广泛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形式上的多样性

51、课外校外教育的基本要求:明确的目的性与周密的计划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面向全体;充分利用当地条件。

52、课外校外教育的三种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53、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自愿原则:(1)充分考虑学生意愿,让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2)教师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自主原则:(1)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独立自主参加活动(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

54、校长负责制的含义:校长是学校行政总负责人,他拥有人权、财权、行政决策权,负责领导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对上级党政领导部门负责,对外代表学校,是法人代表,党支部是学校的政治工作中心,对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起监督保证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和校务委员会对学校实行民主管理与监督

55、学校管理的主要方法有:思想教育的方法、行政的方法、经济的方法、法律的方法、现代技术的方法。

56、教师的职责:是教师职权范围内应负的责任。教师的基本职责有如下几个方面:(1)教好功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2)做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3)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4)组织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协调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关系(6)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参与学校的管理。

57、当前教育思想转变中,要树立哪些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现代人才观;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科学的学生观;现代课程观;教育民主化思想;教育本质观;终身教育观;大教育观;全民教育观;现代教育方法观;教育信息化等

58、基础教育改革的任务有:(1)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2)探索全面实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运行机制;(3)改革学制,渗透或引进职业技术教育,全面实现“双重任务”(4)改革课程,建立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5)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59、学校管理改革的趋势有:(1)学校管理自主化(2)学校管理开放化(3)学校管理民主化(4)学校管理技术手段现代化(5)学校管理的精致化。

60、教育科研具有哪些特点?除了具有创造性和艰巨性等科学研究的共同特点之外,还有以下主要特点:(1)研究目的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服务性(2)研究参与者的广泛性、群众性(3)研究成果的迟效性和长效性

61、教育科研的任务是什么?:教育

科研的基本任务是探索、认识、发现教育规律,并运用这率真客观规律来指导教育实践。具体任务包括:(1)研究当代教育发展,指导当前教育实践(2)总结教育经验,推动教育学科建设(3)进行中外教育比较研究(4)预测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62、坚持科学态度,遵守科学道德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热爱真理、客观诚实;勇于创新、严肃认真;不畏艰辛、合作竞争

63、教育科研过程中应做好哪些工作?(1)选择科研课题(2)提出理论假设(3)确定科研对象(4)制定科研计划(5)选用科研方法(6)搜集科研资料(7)进行整理研究工作

64、教育测量的功能有哪些?是改进教学的良好工具;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教育科研的重要方法

65、教育评价的功能是什么?测定功能、诊断激励功能、指导功能、导向功能

66、教育评价的原则: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67、教育评价一般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学校办学的水平评价、德育工作的评价、教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

68、教育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必须遵循哪些原则?(1)目标导向性原则(2)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原则(3)坚持相对平衡、协调发展的原则(4)坚持扬长补短、发挥优势,创建特色的优化原则(5)坚持可行性原则。

69、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是:(1)教育优先发展(2)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3)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4)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5)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6)依*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7)坚持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8)多形式办学,多规格培养人才。

70、如何开展课堂研究?

(1)确定班组抽样的具体方法(2)提出相应的课堂研究假设;(3)弄请该课堂研究中的三类变量;(4)搞好课堂研究设计

教育学选择填空题

1、《绪论》

最早阐述教育目的、制度、内容、方法、师生关系的教育专著是《学记》。童年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期,学校产生的必备条件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一定的政治基础、一定的文化基础。贯穿于《大教学论》全部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自然适应性原则,人生阶段一般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2、《教育基本规律》

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条反映的是社会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另一条反映的是人的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学校教育的出现是教育从社会生活中独立、分化出来的一大标志。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迅猛,在教育上表现为由主要为继承已有文化遗产服务逐步向主要为未来社会服务,即由继承型转向发展型模式。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现代化的人。在现代社会里,经济、政治、文化和人口等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一定社会里,通过组织控制、政策限制、法律强制和思想教育等途径实现着其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教育具有文化功能,这一功能表现在延续、更新、普及、整合文化上。教育的历史性集中体现在时代性和阶级性上,教育以人为对象,以育人为己任。学会行走和初步掌握口语是婴幼儿期极具重要意义的两件事情。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养育是婴儿教育的首要任务,好奇心是人的智慧发展的原动力。童年期最为艰巨的任务是掌握和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核心任务是帮助儿童学会学习,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期。青年应学会选择。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分为内外两大类,内部因素主要是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外部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社会环境构成人的生活环境。生物本能起源说的观点是法国利托尔诺。教育的心理模仿说是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奴隶社会是教育作为独立活动的形成期。制定教育目的是社会实现对教育进行控制的中心环节。原始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内容的同一性、整体的原始性、形态的融合性。文化通过文化背景对教育的影响具体体现在:提高人们的教育需求和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广泛联系。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教育与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经政制度之间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具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养育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注意满足婴儿的合理需求;有意适度训练其器官;在生活环境中有意设置丰富的刺激物;尽量接近自然。早期教育需特别注意的是:关注非智力因素,为正规学习打好基础,发展幼儿口语,教幼儿学会使用玩具、器具。

3、《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能力的培养。愉快教育的核心是不断获得成功。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马恩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素质的基本属性有:相对稳定性;内在性;整体性。应试教育的主要危害有:严重地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摧残身心健康;压抑个性发展。在西欧,教会学校的目的在于培养僧侣,封建主培养骑士。三类基本教育目的即个体本位观、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和文化本位观。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制定教育目的时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一般来说,教育目的包括两大构成要素,一是规定所培养的人具有的社会功能,二是规定通过教育在教育对象身上所要形成的各种内在素质及其结构。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共同构成。德育是以培养教育对象思想品德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等。德育的实质就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智育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育。体育,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美育是掌握审美知识,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教师与学生》

在教育过程中,教与学这一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的教,“教有法而无定法”说明了教师工作具有创造性,教师的劳动也有复杂性,创造性是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学生主体性表现在:创造性、自觉性、独立性。学生客体性表现在:向师性、依赖性、可塑性,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知识素质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师的作用表现在:对社会的作用、对学生的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的智能结构是指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师生关系通常表现为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而后者又包括情感关系和认识关系。根据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分为命令-服从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参与型。

5、《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近代最早的学制是癸卯学制,解放以来我国学制基本上沿用1951年学制,我国当代学制改革的主要文件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学制按横向划分有:幼儿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学制建立的依据有:社会生产力和科学发展状况、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本国原有学制和本国历史文化传统。我国学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改革学制结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1951年学制突出了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工农开放的方针。1958年学制进行了十年一贯制的试验。

6、《德育工作》

构成德育过程的主要形态是:说服教育、实际锻炼、陶冶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从学生的道德意志、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作为开端。社会主义学校德育包括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品德评价法有四种主要方式:表扬和奖励、批评和惩罚、评比竞赛、操行评定。德育方法除说理教育法外,还有实际锻炼、示范教育、陶冶教育、自我教育、品德评价法五种方法。

7、《教学工作》

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学科设置。制定有关课程总体规划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对班级授课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说明的著名教育家是夸美纽斯,杜威主张“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传递-接受式源于赫尔巴特,情境-陶冶式吸取了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并参照我国教学实际工作的成功经验概括而成。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布鲁纳和杜威抽倡导的发现教学法。学校的正规课程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有:教学计划、教学参考书、教学大纲、教科书。中小学老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的手段为标准分为: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的根据是:教学目的、教师的知识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的特点。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和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辅导、考试。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指向性、简略性、操作性、整体性。隐性课程的特点是:隐蔽性、全程性、非预期性。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方式,学校的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中小学常见的显性课程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课程计划由学科设置、学科开设的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编制、学周安排组成,其中心内容是学科设置。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为:认识主体的不成熟性和发展性、认识对象间接性和概括性、认识方式的简捷性和高效性。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提问、讨论、读书指导法。讲授的方式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以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参观法。参观的种类有,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和总结性参观。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实验有感知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复习巩固性实验。中小学学法指导的根本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中小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辅助形式有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复习教学和远程教学。备课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其中钻研教科书是备课的中心工作,要求做到“懂”、“透”、“化”三个程度。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教案、提纲式教案、综合式教案。课外辅导的形式有个别和小组辅导两种。教学效果的反馈环节是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考试、考查是检查学生成绩的方法。

8、《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是班主任工作,公正性原则上是班主任工作中致辞关重要的原则,培养班集体的先决条件是确立奋斗目标,调查了解学生是建设班集体方法的第一步,常规性班级管理包括: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班级规章制度的执行。有学生对班主任说放在笔盒里的10元钱不见发了,班主任怎么做最好: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希望拿钱的同学主动承认,教育同学加强防范意识,希望拿钱的同学悄悄把钱放回原处。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是班主任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解决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和协调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规律和特点的反映。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有:全面性、公正性、民主性。班主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有民主意识。班干部的选拔和评优应该民主评议。新生的入学教育包括适应教育、常规教育、传统教育、学习方法教育。班集体的管理包括常规性的班集体管理、阶段性班集体管理、毕业班集体管理。制定班主任计划包括学期工作计划、具体执行计划。总结有全面总结、专题总结。班集体的形成过程有:初建松散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巩固发展阶段。

9、《课外校外教育》

课外校外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专题集会属于群众性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区别是组织者不同,它们的联系表现在有共同的特点、作用、内容和形式上,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特点有:形式上的多样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内容上的广泛性、组织上的自愿性。群众性活动有:报告会、座谈会、专题集会。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包括:自主性原则、自愿性原则、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家庭教育中要养育结合。

10、《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学校领导在执行阶段的重要职责是协调。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校长在处理学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决策的层次性,体现管理方向反映学校管理全局的是计划,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是行政的方法,而经常运用的最具有传统色彩的方法是思想品德的方法。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检查和指导是教学管理的重要职能。现代学校管理必须实行教师岗位责任制的客观要求。教师岗位责任制的“三定”工作指定编、定员和定工作量。教师的任用制度包括:派任制、聘任制和代用制。教师考核分全面考核和单项考核两种,对教师的考核一般采用平时和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学校管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包括:制订计划、组织执行、督促检查和总结提高。教师培养和提高的途径有脱产进修和在职进修。在执行阶段,学校领导主要应该抓好组织、指导、协调和激励工作。

11、《教育改革》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应坚持为人类做贡献的教育价值观,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应是教育总目标,“一条龙”的改革是指“中小幼”整体改革。新时期基础教育中德育的突出特点是德育的主体性、德育的开放性、德育的复杂性。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包括单项改革和综合改革。教育民主化具体表现在教育机会均等、教育管理民主化、教学民主化三个方面,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基础教育实施的单项改革主要有德育、课堂教学改革、管理改革。

12、《教育科研》

划分是最基本的分类方式,资料的整理研究是最重要的关键性的,研究当代教育发展,指导当前教育实践是教育科研的重点任务,科学研究主要具有的两大特点是艰巨性和创造性。理论假设的三个阶段:发现新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构建假设的核心,抽出某种推测性设想,构建假设的推论部分。为了正确地进行分类,需注意的几点是:标准同一、结果相称、子项相斥、逐级划分。科学抽象应符合的要求有:以实践为基础,且必须回到实践中体验其正确性、科学抽象出的东西必须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高层抽象必须能演绎出低层抽象。创新是科学的灵魂。从范围分,教育科研有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从性质分教育科研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一般来说,教师应选择个人力量就能承担的、微观的、以应用为主的教育研究课题。科学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选择课题是教育科研的起始环节。教育科研过程就是对教育科研资料的搜集、使用和再创造的过程。分类方式按照复杂程度分为划分、整理次序、系统分类三种。强调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搜集数量资料和非数量资料相配合,是当前教育科研的一大特点。教育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有教育科研报告和教育科研论文。教育科研报告包括实证性,文献性研究报告。按写作要求,教育科研论文分为投稿论文和学位论文。若按研究层次,教育科研论文分为经验性论文、评述性论文、研讨型论文和学术型论文。前言、正文、结论是实证性研究报告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在实验报告中正文由实验进程、方法和结果构成。撰写教育科研报告的过程有三个环节,写作提纲、撰写初稿(中心环节)修改定稿。谋篇构思的关键是安排好层次结构。

13、《教育测评》

教育测量的要素有单位、参照点、量表。根据测量的内容教育测量可分为学业成绩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特殊能力测验。根据实施测量的时机教育测量可分为准备性测验、形成性测验、总结性测验。根据测验结果的评价标准,教育测量可分为常模参照测验、目标参照测验。良好的测量应具备的条件是正确性、可*性、鉴别性和实用性。测验编制的中心环节是编制题目。根据学生自由反应的程度,可以将主观性试题分为限制反应试题和扩展反应试题。根据评分是否客观把试题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类。教育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按评价的方式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教育评价的功能是测量功能、诊断激励功能、指导功能、导向功能。教育评价可分为准备、实施、和结果处理三个阶段。客观性试题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和简答题。

14、《教育现代化》

教劳结合是一个双向作用的过程,它一方面强调教育必须结合生产劳动,另一方面则强调生产劳动必须依*科学和教育。就全国而言,农村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在规划成人教育时要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多形式和多渠道筹措教育办学经费,是中国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唯一途径是教劳结合。教育的经济效益是通过育人来实现的。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素质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主要是指教育水平,其政治目标具有导向功能,其经济目标具有间接性,社会互动模式的代表人物是哈弗罗克。教育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基础地位、优先地位。

教育学论述题

1、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1、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一个服务”变为“四个服务”(即升学变为适龄学生、学生素质、合格新生和合格劳动者)

2、探索全面实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运行机制。突破“一切围绕升学考试”。明确学校培养目标

3、改革学制,渗透或引进职业技术教育,全面实现“双重任务”。“3+1”(前三年文化课,第四年职业技术课)

4、改革课程,建立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课程和教材改革(教改的核心内容)。

趋势:必修课(为主)、选修课、活动课和社会实践课“四结合”。

5、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管理教学工作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工作计划

1、建立学校教学工作的计划体系

2、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学校、教研组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二)教学工作的组织(教务处:编班、排课、校历、作息时间、学籍)

(三)教研组工作的管理

1、教研组的主要任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建立良好的教师集体,培养良好的教风,改进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2、教研组的设置3、教研组长的选用4、加强教研工作的指导,搞好教研组的建设

(四)教学工作的检查与指导(五)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1、明确的指导思想2、完整的工作体系3、对形成教学总理的诸要素实行管理4、对教学工作全过程实行管理5、教学工作质量检查与质量分析评价

3、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教育方针的自觉性;有助于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素养;有助于科学育人,提高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教育科学研究。

4、联系实际谈谈针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应该采取哪些相应的教育举措?(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顺序性,教育工作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推开(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和稳定性,教育工作者应加强教育举措的针对性(3)个体身心发展既有统一性,又有个别差异性,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应注意因材施教(4)个体身心发展还有可变性和非均衡性,教育者要及时跟上对象的发展变化,抓住成熟期、关键期,适时而教。

5、结合人生阶段与教育,谈谈你对终身教育的理解:终身教育制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制度,它采用开放的、灵活的、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一生都可以受用的学习技能,在终身教育制度下,成人教育的地位得到全面的提升,学生的需要会得到更多地满足,个性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考试失败与成功的概念将失去意义。教育对不同人生阶段有不同的意义,终身教育正好能够满足人生各个阶段的教育要求,从童年期到老年期,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其优势与劣势。为了使每个人在每一个阶段都生活得有意义,当然就需要在每一个阶段都接受相应的教育。再说,当前人类正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挑战,终身教育、终身制学习无疑有助于我们接受这些挑战。

6、你是怎样认识素质教育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你认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可以有何作为?

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从结果来看,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提高教育对象整体素质结构水平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对素质教育要有以下几点正确的认识:(1)素质教育不是对现行教育的全盘否定(2)素质教育不是对考试的否定(3)素质教育不是对加强“双基”教学的否定(4)素质教育不是要淡漠对尖子人才的培养(5)素质教育不是要让学生无所事事,没有课业负担(6)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要加强薄弱课程和薄弱学校(7)素质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日常概念的层面。

7、结合实际试述作为一各21世纪的老师应该具备什么素养?(1)思想政治素质:政治思想素养了职业道德素养,其中后者包括: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2)教师的智能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能力结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创造能力、自我鉴定、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

8、结合实际试述老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发扬民主,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控制情绪,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9、根据我国实际,参照现代学校教育改革的趋势,你认为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需要怎样进一步改革?

(1)重视幼儿教育,并将其纳入学制系统,(2)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和统一的方向发展(4)调整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终生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10、德育在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中有什么意义?请结合当前实际说明为什么要加强中小学生的德育?

德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发展,对学校教育的实施,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有重要意义(1)培养学生的品德,制约他们的发展方向;(2)规定学校教育的性质(3)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德育现实:一是德育目标相对滞后,二是教育内容缺乏必要的稳定性和科学性,三是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四是教育方法单一,五是家庭社会学校教育没有形成合力,社会现实往往与学校德育目标相异。1、德育在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中有什么重要意义?请结合当前实际说明为什么要加强中小学生的德育?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我个人认为道德能力在能力体系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因为道德不仅事关个人的健康发展,而且事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德育排在“德、智、体、美、劳”之首,可见其重要性。一个人如果道德能力强而其他能力弱一点,他至少会有所作为;但如果其他能力强而道德能力弱甚至是差,那他就会危害社会,能力越强,危害越大。同时,国家治理社会的手段主要是法律和道德,二者的职能和调整范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法律无法约束或约束不到的地方,只有通过道德来约束,所以党和政府才提出以德治国。从这个角度说,道德能力是基础和前提。同时,道德能力是当代中学生健康发展的必备要素。道德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同时也有助于自我心理状态的调节,当然,毫无疑问,一个人的道德能力的形成,是其养成对国家和社会责任感的前提。

首先,中小学生大部分是六七岁至十几岁的未成年人,正处在心理和生理的发育变化时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理解事物及判断是非的能力也较弱。使青少年从小养成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为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重要的意义。其次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要求;三是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四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11、结合实际,谈谈普通中小学当前德育工作的状况,以及你对搞好德育工作的打算和设想。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中小学德育要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民族精神的好公民,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为目标。要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贴近他们的生活,从小学生的生活圈、中学生的社会公共生活面出发,让学生学会生活,以不断提升生活质量。要强调道德、心理、法律、国情、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统一在人格教育上,让“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成为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中小学德育应注重人文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独立思考能力、自我教育能力、道德认知、判断、反思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内容编排上,以学生的道德发展需要为中心,选取学生能理解、接受的内容,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兴趣,使学生觉得这门课有助于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能得到启发。应采取多样化的途径和方法。在课堂上,多采用案例分析、道德讨论、角色扮演、价值澄清等,平时辅以课外活动,如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和亲子沟通。道德教育既要体现国际性、开放性,同时也可以利用地方史、历史遗物、纪念碑等地域性资源。如在编写面向西部地区的教材时,就可以结合延安地区的革命历史和变迁,带学生参观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遗迹,激发他们的爱国意识。在教学的灵活性、生动性、形象性以及教材的图文并茂、语言活泼、深入浅出等方面,也要加强和改进。

2、结合实际,谈谈普通中小学当前德育工作的状况,以及你对搞好德育工作的打算和设想。

近年来,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从国际上看,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日趋发展,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冲击;从国内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学生面临着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的极大考验;从教育自身来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学校德育工作在目标、任务、途径等方面必然要做出不同于“精英教育”的深刻变革。

要深刻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是深入学习,领会实质,统一思想认识。

二是扎实调研,制定措施,做好政策准备。

三是全面部署,加强监督,确保落到实处。

联系当前实际,我感到要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做到三个坚持:一要坚持“育人为本”。二要坚持“德育首位”。三要坚持“全员育人”。

【提出了“一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三个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四个提高”(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学校党委及各级党组织、学生党支部、共青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班级、学生公寓乃至网络虚拟群体都应该提出各自的具体要求;从责任人来说,对校长、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直到学校的广大教职工,都要明确各自的责任,给予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

总之,我认为应该始终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为学校建设的首要问题,始终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新人才,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接班人。

12、联系实际试述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教学过程的规律。(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学生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既要把系统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智力,尤其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了解掌握知识、弄清知识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能够自如地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是密不可分、辩证统一有教学过程中的,掌握知识是提高思想的基础,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有助于知识的掌握。但是,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就提高了思想品德。因此,实践中必须以知识教学为主,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浑然一体。(4)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规律: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丐主导作用。:承认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性。

13、请结合有关教育理论谈谈对人人可当班干部的干部轮换制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管理主体意识,换位思考,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犹如幼苗长成大树,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挫折教育,协作教育。自制教育,自律能力,主人翁责任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信心的培养,.“参与和认同“的权利,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价值的认识,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从而抑制自卑情绪的发生。为孩子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养成乐观的态度】

14、如何贯彻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自愿原则:a充分考虑学生意愿,让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b教师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自主原则:a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独立自主参加活动,b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a符合学生年龄特征,b考虑学生个性差异

15、谈谈家庭教育“三结合,一协调”的看法?(1)教养结合:是指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既要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又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品德,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2)爱严结合:是指在家庭教育中既要关心爱护子女,又要严格要求子女(3)言传身教结合是指做父母之邦的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严格控制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

家长教育子女的协调一致,一是指父亲、母亲、祖父、祖母等给孩子的生活待遇和教育要求要完全统一,不可各搞一套,二是指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前后一致,不可朝令夕改,更不能自食其言,凭自己的喜怒好恶随时改变对孩子的要求。

16、怎样撰写教育科研论文?(1)弄清所写教育科研论文的种类(2)抓住教育科研论文的结构特征(3)按照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一般步骤和要求。其一般步骤有:一前期准备阶段:明确目标,选择课题;确定主题,拟好标题;谋篇构思,编写提纲。二撰写初稿:搞清写的是哪类论文,选择的是什么课题;立意要新,标题要直接、简洁;谋篇构思的关键是安排好论文的层次结构,提纲是对论文层次结构的具体化。三是修改定稿;修改论文主要考虑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

17、如何开展课堂研究?

(1)确定班组抽样的具体方法(2)提出相应的课堂研究假设;(3)弄请该课堂研究中的三类变量;(4)搞好课堂研究设计

18、试述教育观念的转变对基础教育有何影响?

在当代,实施基础教育的主要机构是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目的就是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以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强化改革意识,大胆探索和实践,将课改精神与历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体系。

要对教育进行反思,改革陈旧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评价、考试制度和教育手段,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前进。

转变教学观念是教育改革的前提。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形成了一些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重教师主导地位,轻学生主体地位;重知识传授,轻思想教育,人格不能健全地发展;重教学结果,轻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等等。

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确立与课程改革精神和素质教育思想相统一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导向性的作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学习。

其次,确立与课改精神和素质教育相统一的学生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着眼点必须落在学生上,面向全体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1.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2.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参与教学。3.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便形成探究性的学习习惯。第三,确立与素质教育相统一的评价。

19、管理教学工作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一)教学工作计划:管理学校教学工作,学校的领导者首先要制订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并组织制订教务处、各教研组、各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从而组成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体系,对教学工作实行计划管理。(二)教学工作的组织。(三)教研组工作的管理:明确教研任务,组建教研组,选好教研组长,加强指导。(四)教学工作的检查与指导:(五)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途径和方法。教学工作质量检查与质量分析评价。

20、试述编制试题的要求:(1)正确性(效度)指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2)可*性,是指测验稳定反映实际水平的程度。又称信度。(3)鉴别度(区分度)指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鉴别程度,(4)实用性:指一个测验适合于实际的程度。

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20、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2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2、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24、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

25、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26、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

27、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8、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现象叫记忆表象。

29、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30、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量是相当大的。

31、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32、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33、再认——是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够把它认出来的过程。

34、重现——是指经验过的事不在眼前时能够把它回想起来的过程。

35、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再现,这种现象叫遗忘。

36、思维——是人脑多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7、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8、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39、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地想象.40、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和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41、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地心理过程。

42、幻想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想象。

43、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叫动作思维.44、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为支柱的思维叫形象思维.45、抽象思维——以概念为支柱直接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叫抽象思维.46、发散思维——朝着多个方向,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叫发散思维.47、集中思维——朝着一个方向,导出单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叫集中思维.48、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是思维过程的基础,并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

49、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50、心境——是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51、应激——是由出乎意料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52、道德感——道德情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53、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54、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55、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

56、意志行动——在意志支配下进行地行动叫。

57、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容动力。是需要动力作用的直接体现。

58、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对自己行动的目的具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并有效地支配自己行动地意志品质。

59、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种善于明辩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积极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

60、意志的坚持性——是指不屈不挠地把决定贯彻始终的意志品质。

61、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控制和协调自己行动的意志品质。

62、个性——现代心理学通常把个性理解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63、需要——是人们在个体或社会生活中欠缺某种东西,并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需要反映某种客观存在和要求的必然性,并成为个人活动的积极性的源泉。

64、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倾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具有稳定性特征,能够较长时间地维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

65、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地心理特点。

66、间接兴趣——是指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67、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总是和活动联系在一起,成为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

68、性格—是指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69、气质—在心理学中,把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称为气质。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强度、变化的速度、灵活性与稳定性以及指向性特点。

70、一般能力——是人在各种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

能力、想象力和注意力。

71、创造能力——是指在活动中,有目的的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颖的、独特的思想

与产品的能力。

72、学习——广义的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较持久的行为变化。是指人和动物的学习。

73、意义学习——通过符号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叫意义学习

74、机械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实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75、接受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是课堂学习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76、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学习.77、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某种学习需要的外显。

78、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

79、概念——是指由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

80、概念同化——是指学习者将概念的定义直接纳入自己认知结构的适当部位,通过辨别新概念与原有有关概念的异同而掌握新概念.81、创造性——是产生独特非凡而具有一定人类价值产品的能力。也称创造力,或创造心理。

82、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83、品德——即道德品质,又称品性、德性。是指个人依据一定德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德稳定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84、观察学习——是个体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现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85、顺从——是表面接受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在外显行为方面与他人一致,而在认识和情感上与他人并不一致.86、认同——是在思想、情感和态度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比顺从深入一层.87、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88、学校心理健康指导——是指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即心理学专家及教育工作者,对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有认知缺陷、情绪障碍、行为问题、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帮助,促使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89、健康——不仅是没有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90、心理障碍——是指影响个体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的异常心理。是心理活动中,由挫折而形成的轻度创伤。

91、学习障碍——是学生某种学习能力的缺乏,而导致学习活动的明显困难。

92、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专门技术,通过咨询者与来访者的良好人际交流,帮助来访者自强、自主、独立,客观分析所面临的困扰并加以克服,增进心理健康,提高适应能力的过程。

二、简述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2、学习心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1)在理论上: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2)实践意义: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心理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4、唯心主义心理观与唯物主义心理观的区别是什么?(1)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心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2)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产生有赖于物质的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是物质的产物。

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6、简述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建立的条件: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无条件刺激物和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即: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有时间上要有一定的重合;条件反射需无条件刺激物给予强化才能巩固。

·7、注意的品质有哪些?注意的范围、集中性、稳定性、分配、转移。

·8、中学生注意的特点有哪些?(1)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开始发展对抽象材料的稳定注意(2)有意后注意得到较快的发展(3)注意的品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4)注意的个别差异明显

9、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1)客观原因: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活动变化和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2)主观原因: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人的知识经验;人对事物的期待;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10、引起和维持无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排除干扰。合理地组织活动。

·1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1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1)客观因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的活动状况;对象和背景的组合关系。(2)主观因素:人的需要、兴趣、经验和情绪状态

13、简述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感觉的适应现象;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分析器活动的相互作用;同一分析器感觉的相互作用;实践与感受性的变化。

14、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有哪些?(1)客观因素:对象各部分的强度关系;对象各部分的依存关系(2)主观因素:人的经验、知识水平。

·15、遗忘的原因是什么?衰退说;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干扰说;遗忘是因为有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目前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干扰是主要原因。

·16、简述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

17、简述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

18、影响再认的因素是什么?(1)对原有材料识记的巩固程度(2)当前呈现的材料同原来曾识记过的材料的相似程度(3)当前事物所处环境和该事物过去被识记时所处环境的类似程度。

·19·简述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过程(2)比较与分类过程(3)抽象与概括过程(4)系统化与具体化过程

·20·简述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品质是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活动上表现的差异(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3)思维的逻辑性(4)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21、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有何区别?(1)含义不同;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或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不根据责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2)二者内容的创造性程度不同,再造想象的创造性在程度上不如创造想象。

·22、情感的功能有哪些?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

23、初中学生情感的特点有哪些?(1)情绪情感的半外露、半隐蔽性特点(2)情绪和情感不够稳定,存在明显的两极性(3)高级情感得到迅速发展

24、情感调控的方式有哪些?理智调控、转移调控、激励调控。

·25、意志有哪些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26、初中生意志的特点有哪些?近景动机占主导地位,意志行动的动机容易动摇;说和做相脱离;克服困难的毅力逐步增强;(4)在意志品质上的特点:自觉性和幼稚性、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矛盾状态:果断品质有发展,反应快、行动快,有轻率行为表现:自制力有所增强,但自制力水平不高:坚持性还很不成熟,其行为容易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27、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哪些阶段?(1)采取决定阶段:可分为三个环节,即动机斗争、确定目标、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2)执行决定阶段。

28、意志行动的特征有哪些?自觉目的性、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29、个性有哪些基本特征?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稳定性、个性的社会制约性

·30、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内容: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1、简述个性的心理结构:个性的心理结构就是个性的构成。个性是多侧面、多层次的复杂的统一体,它一般由如下三个部分组成:(1)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3)自我意识

32、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主要有先天因素、社会环境两大因素。社会环境又可分为社会生活条件、教育、个体的社会实践和个人主观能动性三方面因素,(1)先天因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2)社会生活条件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3)教育在个性形成中起主导作用(4)个体社会实践活动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3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是怎样的?能力和知识、技能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离开了学习和训练,能力是得不到发展的。另一方面,掌握知识、技能也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依赖于能力的发展。能力与知识、技能虽然联系紧密,但是它们的发展并不完全一致。

·34、气质与性格的关系怎样?气质与性格关系密切,二者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气质是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性格是在后天实践中形成的。(1)气质可以影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速度(2)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3)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同一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性格也可以影响气质,气质虽然是稳定的心理特征,但它仍受到后天生活实践的影响,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性格特征可以克制气质类型中的某些特征。

35、结合实际分析影响性格形成的影响:要点:(1)家庭影响:家庭的社会地位、生活条件;父母的性格和思想作风、对子女的期望;家庭的教育方式。(2)学校文化;教育内容:教师的性格和思想;学生集体。(3)社会影响(4)自我教育。

36、简述性格的结构内容: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认知特征

37、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1)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学习材料自身具有的逻辑意义。这里说的逻辑意义,是指材料本身能与学习者的有关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垢联系而言的。(2)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指学习者的内因。第一、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如果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又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那么这种学习材料对于学习者就构成了潜在意义。第二,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意义学习的心向,是指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抽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38、制约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哪些?(1)熟悉而新颖的刺激(2)学生事物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兴趣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产生愉快、惊喜等积极情感体验的活动易引起兴趣(3)适合学生个性的活动。兴趣受制于人的需要、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性特征是学生兴趣发展的重要基础。责任感和义务感。

39、制定学习目的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舍远求近。即要完成的某项学习任务就是眼前的事,而不是指向遥远的未来的目标。(2)具体明确。具体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建立在可观察到的行为结果上。(3)非难非易。具有适中的挑战性。

·40、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客观因素:刺激呈现的模式;问题的具体性;多余刺激的干扰;练习的多样性。主观因素:认知结构;定势的作用;智慧发展的水平;动机强度。

41、学习为什么会迁移?学习迁移之所以会发生,一般取决于两个条件:(1)客观条件,两种学习之间存在共同成分(2)主观条件,学习者必须具有概括出两种学习之间共同成分的能力。

·42、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很多,客观因素有家庭、社会和学校因素:主观因素有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道德认知水平。

·43、学生不良品德的原因有哪些?客观原因:家庭的不良教育;学校教育工作上的缺点和错误;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主观原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被强烈的个人欲望所驱使;意志薄弱,道德观念不能战胜不合理的需要;不良行为习惯的作用。

·44、中学生面临的基本心理冲突有哪些?性发育迅速成熟和性心理相对幼稚、性知识缺乏的矛盾;情感激荡要求释放与外部表露趋向内隐的矛盾;自我意识迅速提高和社会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45、简述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1)了解自己并肯定自己(2)正视度接受现实(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4)善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5)热爱生活、乐于工作(6)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特征与年龄特点相符合46、学生心理健康有何重要意义(影响)?(1)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重要条件。(2)心理健康是强化智力活动,促进智力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效率的保障(3)心理健康是优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4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和途径有哪些?(1)指导学生自觉遵循心理规律,了解心理保健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接纳“现实我”。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主动与人交往。积极参加文体活动。(2)对少年期学生进行必要的性教育(3)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4)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5)教学中讲究的心理卫生

48、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问题的预防(2)开展心理咨询工作(3)诊断生评价(4)行为矫正5)学习指导(6)职业指导。

三、填空、选择题

1、《绪论》

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以概括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心理现象(又被称为心理活动)不仅人有,动物也有,我们所学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心理学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最基本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教育性原则。研究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观察法和实验法。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

2、《心理实质》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上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神经系统可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上有三条显著的沟裂,将大脑皮层分为四个区,称为叶,即: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反射。第一信号系统是由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与抑制。条件反射的原理是由巴甫洛夫提出来的,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反射活动。

3、《注意》

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其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三种基本功能是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与注意的稳定生相反的品质是分心。正在上课时突然的事件引起学生产生的是无意注意。老师讲课时,,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引起学生无意注意。“一目十行”是注意的广度的的表现,“一心二用”

是注意的分配的表现。专心做功课是有意注意,人的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听课又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分散,听课做笔记是注意的分配,良好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刺激物的强度一般是指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

4、《感觉》

一般地,微弱刺激物能提高其它感觉的感受性,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是反比的关系,根据感觉反映事物的属性的特点,可以把感觉分成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外部感觉有视觉、听、嗅和味觉。内部感觉有肤觉、内脏觉、平衡觉和运动觉。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根据知觉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可以把知觉分为正确知觉和错误知觉。“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是知觉的整体性,“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适应现象,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称为错觉,人们往往把相似的,接近的,连续的事物知觉视为一个整体,这是由于知觉的选择性。由于一系列弱光的持续作用,致使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叫做暗适应。反映头部运动频率和方向的感觉叫做平衡觉,对自己的身体的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觉叫做动觉。

5、《记忆》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记忆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的特征。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四种: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记忆可分为三大系统:感觉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根据有无预定的目的、任务,可以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意义识记的条件是理解;机械识记的条件是多次重复。艾宾浩斯是第一个对人类记忆进行科学实验的人,揭示了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感觉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最多不超过2秒,表象和词语是记忆的主要形式。

6、《思维和想象》

思维的反映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的两个重要特征是概括性和间接性。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它贯穿在整个思维过程之中,根据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叫做动作思维。根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创造想象。有意想象按内容的新颖程度不同,可分为再创想象和创造想象。想象的功能包括预见功能、补充功能和代替功能。思维的品质表现为: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有分析无综合。想象的特点是新形象,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幻想,科学家计算出地月之间的距离是四十万公里,这一活动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7、《情感》

人的表情主要有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三种。情感的功能有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三方面。按情绪状态分类。情感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热情四种,情感的产生常以需要为中介。“人逢喜事精神爽”指的是心境的特征。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类,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三种。

8、《意志》

意志行动对人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意志行动可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大的阶段。意志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四个方面。按趋避方向,动机冲突可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三种。采取决定阶段可分为动机斗争、确定目的、选择行动方法制定行动计划三个环节。意志行动的几个特征中,最能体现人的意识能动性的特征是克服困难。采取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完成阶段。“优柔寡断”与意志的果断性品质相反,“人云亦云”是缺乏意志自觉性的体现。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行动是意志行动的特征之一,动摇、顽固是与坚持性相反的不良品质。

9、《个性》

个性的基本特征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和社会制约性。动机意向、意图信念都是人的个性倾向性的表现式。人的个性的本质是社会性的。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其中信念、世界观居于最高层次,制约着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直接推动人产生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因叫动机。个性具有稳定性特征,说明人的个性特征是相对的,在评述个性的本质时,主要标志是社会。自我意识在个性中的作用是调控。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叫间接兴趣。

10、《个性心理》

气质类型首先是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抽出,后被古罗马医生盖伦继承,提出人的四种气质类型,即多血型、胆汁型、粘液质、抑郁质。人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五种基本能力。1905年,法国的心理学家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能力测验量表,比奈-西蒙量表。智力测验也称一般能力测验,比较著名的广泛使用的量表有斯坦福-比纳量表、韦氏量表。气质是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即心理过程的强度、变化的速度、灵活性的特征。“大器晚成”与“早慧”是能力发展时间差异的表现。直率、易冲动心理活动突发外倾气质属于胆汁质。安静、稳定、反映迟缓内倾的气质属于粘液质,强-不平衡-不灵活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兴奋型。学生马虎粗心或细致认真,反映的是其性格的对待现实特征。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力。勇敢、勤劳、朴素的特征主要属于性格。独特性、变通性、流畅性是创造能力的特征。

11、《学习心理》

人类的学习是自觉能动地以语言为中介,在社会实践中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积累个人经验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特点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系统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发展认识能力和培养品德的过程。学习理论主要有三大派别,联结学说、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桑代克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是:准备律师、练习律、效果律。奥苏贝尔依据学习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两类;根据学习者进行学习的方式,把学习划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意义学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学习动机变量对学习的作用犹如“催化剂”。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是学习需要。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较特久的行为变化。

12、《学习心理2》以是否找到具体事物来表示概念作标准,概念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根据概念的抽象程度,概念可分为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华莱士提出问题解决四阶段模式为:准备阶段、孕育阶段、豁朗阶段和验证阶段。概念形成是学龄儿童获得概念的典型方式,从学习方法上看概念形成属于发现学习。概念同化具有不同的模式,一般可以概括为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智力是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定势属于顺向迁移。官能心理学是形式训练说的思想基础。共同要素说的提出者是桑代克,学生的创造性有三次下降,6岁入学的时候,9岁左右,14岁左右。

13、《品德心理》

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的改变经历三个阶段:顺从、认同和内化。品德一般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唯智派认为,人的确品德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道德知识的掌握,主张进行伦理谈话和系统讲授道德知识。行为派认为,人的品德是我们所有的道德行为方式的总和。他们重视行为方式的训练,行为习惯的培养。

14、《心理健康》

学习障碍是学生某种学习能力的缺乏,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缺乏。而导致学习活动的明显困难。学习的情绪障碍是学生在学习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异常情绪状态,主要有厌学、考试焦虑症、学校恐怖症等。心理咨询以其方式划分,有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尊重信任的原则、预防性原则、长善救失和保密原则。心理咨询是帮助情绪自我提高、健康成长的过程,而不是替来访者作决定。

三.论述题:

·1·试述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心理实质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1)日常生活经验的证明,人们认识到脑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2)临床经验和解剖生理学的发展促进了对脑机能的认识(3)反射概念的提出和条件反射学说的建立,进一步揭露和证实了人脑与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2)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3)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

·2·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改进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防止干扰;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利用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2)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合理地组织好教学进程;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教育;正确组织课堂教学(3)要运用几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学习善于组织自己注意的能力(2)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3)教育学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4)要加强意志锻炼,提高自己排除干扰的能力(5)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针对学生注意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

·4·什么是观察?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措施有:(1)观察前必须向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在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3)观察后要求学生做记录或报告(4)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5)在观察过程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加(6)在观察过程中,要有言语活动参加。

·5·联系实际谈谈如何避免遗忘:(1)组织有效的复习:及时与经常复习相结合: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复习时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干扰:复习方式多样化(2)适当的超额学习(3)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6·根据中小学生记忆特点,如何提高记忆效果:(1)启发学生学习的自学性(2)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3)引导学生把看、听、说、练结合起来(4)把概念讲深讲透(5)重视课堂练习的作用。

·7·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教育学生合理地满足和调节需要(3)丰富多样的情境教育(4)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8·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2)注重培养健康的情感(3)培养和增强责任心,强化坚持性和自制性(4)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5)充分发挥集体和榜样的教育作用(6)通过适当的挫折教育,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7)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8)针对意志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

·9·联系实际分析学生兴趣的个别差异表现:(1)兴趣的倾向性(2)广阔性(3)稳定性(4)效能性

·10·举例分析能力个别差异的表现:能力的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发展早晚差异;能力类型方面的差异;能力在性别方面的差异

·11·联系实际谈谈能力的培养:早期教育是能力早期发展的决定条件;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培养能力的基础;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兴趣爱好和勤奋是内部动力;教师应坚持正确的观点

·12·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具体性(4)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强化学习动机(5)合理地组织竞赛(6)正确评价,恰当地运用表扬和批评(7)加强归因指导。

·13·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概念的掌握?(1)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提供范例丰富表象(2)比较概括,抓住关键特征(3)变式练习,提供反馈信息(4)正确表征概念,给予系统归类(5)模糊概念教学

·14·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1)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2)形成问题解决一般过程的意识(3)注重发现和识别问题(4)尽可能利用外在形成表征问题(5)克服影响问题解决的消极因素的影响

·15·如何培养创造性?保护儿童的好奇心;解除儿童对错误的恐惧心;鼓励幻想;鼓励和创造性的人接触;鼓励个人的首创;避免用固定的眼光看待有创造潜力的人。

·16·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2)理解基本原理,促进原理和法则的迁移(3)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4)培养可逆联想的习惯(5)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相结合。

·17·结合实际分析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变过程:(1)消除疑惧心理,融洽师生关系(2)提高道德认识,讲究教育方法(3)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4)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5)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5.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资料 篇五

学前教育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幼儿园大班一般为()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2.教育的场所、设备、教具、器材等是()A.教育影响 B.教育物质资源 C.教育内容 D.教育途径

3.从教育的起源看,教育是一种()A.个体现象 B.群体现象 C.社会现象 D.心理现象

4.对教师有很强烈的依恋感情,行动容易受情绪支配的是()A.3—4岁 B.4—5岁 C.5—6岁 D.6—7岁

5.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性基础是()A.后天环境 B.教育 C.遗传素质 D.自然环境

6.儿童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是()A.生理成熟 B.心理发展 C.生理适应 D.心理适应

7.学前教育阶段可分为新生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和幼儿期,这表明个体发展具有()A.规律性 B.个别差异 C.阶段性 D.社会性

8.学前教育目标是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这是()A.工业社会初期 B.工业社会 C.农业社会 D.现代社会

9.新生儿出生后能吃到母乳,是依靠()A.听觉 B.味觉 C.触摸觉 D.视觉

10.大脑的重量1000克,相当于出生时的两倍半是()A.7岁 B.6岁 C.4岁 D.3岁

11.儿童最初的规则意识和懂得遵守规则开始于()A.托儿所生活 B.幼儿园生活 C.家庭生活 D.社区生活

12.蒙台梭利提出,儿童对细节的敏感期出现在()A.1—2岁 B.2—3岁 C.3—4岁 D.4—5岁

13.我国农村不发达地区为了适应所在地区园舍缺乏、设备不足、适龄幼儿多的特点而采取的农村社区学前教育形式是()A.二部制幼儿园 B.完全幼儿园 C.学前班 D.巡回辅导班

14.提出多层智力观的是()A.戈尔曼 B.加德纳 C.卢梭 D.夸美纽斯

15.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育著作是()A.《民主主义与教育》 B.《教育漫话》 C.《人的教育》 D.《爱弥尔》

16.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心理特点是“自我中心化”的是()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思维阶段 C.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D.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17.提出“整个教学法”,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有系统地教授儿童的是()A.陶行知 B.张雪门 C.张宗麟 D.陈鹤琴

18.发展适宜性的含义:一是个体适宜性,一是()A.目标适宜性 B.方法适宜性 C.年龄适宜性 D.课程适宜性

19.儿童通过扮演妈妈体会到母亲的行为以及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这种游戏是()A.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结构游戏 D.智力游戏

20.活动室墙饰的高度首先要适合()A.幼儿的身高 B.教师的身高 C.家俱的高度 D.房屋的高度

21.教师采用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供儿童直接模仿和学习的方法是()A.语言法 B.范例法 C.参观法 D.讨论法

22.角色游戏中幼儿从独自游戏发展为平行游戏,主要反映了幼儿()A.认识发展水平B.社会性发展水平C.情感发展水平D.身体发展水平

23.在教育实践中对儿童进行最基本的、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这是学前教育的()A.保教结合原则 B.独立性原则 C.综合性原则 D.启蒙性原则

24.将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学前儿童编排在一个班级里学习、生活、游戏的教育组织形式是()A.托儿所 B.幼儿园 C.混合班 D.学前班

25.“上梁不正下梁歪”,这要求父母()A.做好榜样 B.尊重儿童 C.规矩明确 D.理智的爱

26.因为儿童生病或过生日而进行的家庭访问是()A.新生家访 B.定期家访 C.情感性家访

D.问题儿童的重点家访

27.社区教育的真正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28.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三优工程”是指()A.优产、优生、优育 B.优生、优育、优教 C.优产、优生、优教 D.优生、优护、优教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29.学校教育 30.教育观

31.独立自主性原则 32.发泄法 33.社会性惩罚 34.社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35.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36.陶行知主张的“六解放”的内容。37.保育员应具备的专业素质。38.如何做好入学教育。

39.实施直观形象法注意的问题。

40.幼儿教师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的基本要求。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1.论述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并谈谈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42.结合实际,举例说明教师如何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温馨提示:由于很多试题(主要是主观题),其答案并不是唯一的,甚至是开放的,一道题的解题思路是多种多样的,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应该鼓励自考生用多样的思路解题。正是因为如此,在评卷过程中,往往会根据考生的作答情况,对评分标准进行调整,也正因如此,教育部把国家教育考试靠后的评分标准仍然列为秘密材料。因此教育部不在网上公布答案,请考生谅解

全国200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39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前教育是指()

A.2~7 岁孩儿的教育 B.3~6 岁幼儿的教育

C.婴儿和儿童的教育 D.入小学前儿童的教育

2.幼儿接触最早的教育是()

A.幼儿家庭教育 B.幼儿社会教育

C.社会公共教育 D.婴儿医护教育

3.1907 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的、采用一些特殊方法训练处境不利的贫穷儿童的教育机构名

称是()

A.幼儿之家 B.少儿之家

C.贫儿之家 D.儿童之家

4.提出教育应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培养“自然人”的是()

A.杜威 B.卢梭

C.皮亚杰 D.福禄贝尔

5.强调学前教育职责,反映学前教育期待效应的概念是()

A.学前教育职责 B.学前教育职能

C.学前教育效能 D.学前教育技能

6.学前教育的基本功能是()

A.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

B.促进幼儿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C.提高幼儿的知识和能力

D.减轻家长保教幼儿的负担

7.在学前教育阶段体现出来的最为明显、直接的效益是()

A.个人精神效益 B.社会精神效益

C.个人物质效益 D.社会物质效益

8.学前教育区别中小学教育的特点之一是()

A.寓活动于幼儿教育之中 B.寓游戏于幼儿教育之中

C.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 D.寓玩耍于幼儿活动之中

9.作为集体教养幼儿的场所,托幼机构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一般()

A.以班级为单位 B.以区域为单位

C.以小组为单位 D.以社区为单位

10.我国古代幼儿蒙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

A.蒙养院 B.家庭

C.私塾 D.社会慈善机构

11.认为幼儿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管理者、强化者、评估者,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这是哪种理论

关于幼儿教师角色的观点?()

A.成熟主义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

C.行为主义理论 D.建构主义理论

12.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

A.经验型教师 B.专家型教师

C.家长型教师 D.知识型教师

13.“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用来说明什么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A.颜色 B.环境

C.遗传 D.物质

14.创设幼儿园物质环境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首先要做到()

A.个性化 B.大众化

C.艺术化 D.童趣化

15.物质环境内容应随季节、节日、教学任务以及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和能力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这体现了创设幼儿园物质环境的()A.主体性原则 B.适应性原则

C.动态性原则 D.效用性原则

16.从本质上说,幼儿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一种()

A.隶属关系 B.社会关系

C.人际关系 D.主从关系

17.托幼机构对幼儿进行编班所采取的方式基本上是()

A.按年龄编班 B.按智力编班

C.混龄编班 D.随机组班

18.幼儿园教育应以什么为基本的活动方式?()

A.学习B.上课

C.玩耍 D.游戏

19.幼儿之间的关系开始分化,大部分幼儿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同伴、朋友关系。这是哪一幼儿班级生

活的年龄特点?()

A.小小班 B.小班

C.大班 D.学前班

20.幼儿出现孤独症、恐惧症、抑郁症以及多动症,说明他存在()

A.生理方面的行为问题 B.品行方面的行为问题

C.心智方面的行为问题 D.人格方面的行为问题

21.在西方教育史上,课程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意为“跑马道”,据此,课程最常见 的意思是()

A.学习的进程 B.教学的计划

C.学习的进度 D.教学的程序

22.比较系统的社会本位课程思想(教育思想),最早可追溯到()

A.柏拉图 B.斯宾塞

C.胡塞尔 D.乌索娃

23.建立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并亲自主持幼稚园研究工作,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是()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宗麟 D.张雪门

24.以皮亚杰的结构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全面探讨课程问题,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结构主义的幼儿园课

程(理论)的是()

A.布鲁姆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加德纳

25.以儿童及教师的兴趣、儿童发展的需要和环境中有关材料等为课程来源,反映儿童在环境中发生 的事情,与儿童特定环境相呼应而生成的课程,即属于()

A.生成课程 B.生活课程

C.现成课程 D.生态课程

26.2001 年9 月,我国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确定的“五领域课程”内容包括的五个方面是()

A.体育、艺术、语言、常识、社会 B.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C.体育、德育、艺术、科学、社会 D.健康、计算、社会、科学、艺术

27.幼儿教师在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时要()

A.以发挥自己的主体和主导作用为指导思想

B.以发挥教学的育人作用和功能为指导思想

C.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指导思想

D.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和直观作用为指导思想

28.从本质上讲,因人施教就是()

A.对儿童实施个别教育

B.只对一个儿童进行的教育

C.根据儿童实际,使儿童得到最适合个体的教育

D.按儿童能力的水平差异实施的教育

29.因人施教方案设计的具体运行程序的第一步是()

A.分析教育活动目标 B.观察研究儿童

C.选择活动内容、材料 D.确定起点行为

30.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构成通常包括四类:()

A.效果标准、效益标准、职责标准、素质标准

B.效果标准、效率标准、职责标准、素质标准

C.成果标准、绩效标准、职责标准、素质标准

D.成效标准、效功标准、职责标准、素质标准

二、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价值

幼儿园课题

幼儿园单元主题活动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

三、简答题

简述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

什么样的幼儿园环境最符合现代学前教育的要求 专业幼儿教师具有哪些明显的特征 班级对幼儿成长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因人施教应遵循哪些原则

四、论述题

联系实际谈谈托幼机构教育坚持的基本原则 评述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的基本理论

五、应用题

6.心理健康资料 篇六

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 能够全面正确的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能够自我评价,要自信乐观,确立自己的生活目标,并努力向目标靠近。

二、具有健全的统一人格 能保持气质、性格、能力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所思所言所作能协调一致。

三、具有开朗轻松的心境 经常保持开朗、乐观、愉快、满足的心境,适度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要自尊自重。

四、具有坚强的个人意志 要有较强的心理能力,在挫折、困难、逆境面前不气馁,百折不挠。

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能主动的适应和改变现状。

六、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用真诚、信任、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并保持真诚的微笑。

七、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以较强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来对待学习,善于学习,刻苦钻研。

以上七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要求我们做到,只要能稳定有效的学习、生活和交往,就达到了基本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概念

现代健康概念,早已超出人们的传统认识,它不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完好状态。即:身、心两个方面。而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健康概念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概念是随时代的变迁,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的。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客观环境具有高效、快乐的适应状况。心理健康的人应保持稳定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

“心理健康是指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和人际关系等。”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主要在这种情况下能作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

我们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对于环境及相互关系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适应。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美国著名心理家马斯洛为心理健康提出了9条标准:

1、对现实具有高效的率的知觉;

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

3、能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接受自然;

4、在其环境中能保持独立,能欣赏宁静;

5、注意基本的哲学和道德理论;

6、对平常的事物,如朝旭夕阳,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

7、能和少数人建立深厚的友情,并具有乐于助人的热心;

8、具有民主的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

9、能承受欢乐和忧伤。

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

一、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人的智力水平分为超常、正常、低常三个等级。人的智力主要由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操作等能力所组成。

二、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情绪稳定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心情愉快表示人的身心活动处于和谐状态,快乐能使人积极向上、充满希望。

三、意志健康 其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自觉性是指人在行动时意志自主自觉,与之相反的是被迫盲从;果断性是指遇事能当机立断,与之相反的是优柔寡断;自制力指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言论和行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不感情用事。

四、行为协调 心理健康的人,言行举止协调自然,有条不紊,落落大方。

五、友好交往 正常友好的人际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呈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人在交往中获得了友谊、愉快和满足,从而会对生活充满希望。

六、反应适度 反应是指人对外界刺激给予的应答。人的反应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敏感,有的迟钝。正常的反应是既不过于敏感,也不过于迟钝。

7.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资料 篇七

一、教师教育研究理念的误区与期刊资料的随意套用

长期以来, 对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 人们一厢情愿地提倡“提升理论水平”, 如有人在论述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相关问题时, 这样界定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指以教育科学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 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和问题为对象, 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 以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和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为重要价值取向的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1]显然, 这样的要求对绝大多数一线教师来说是不切实际的。教师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却一般并没有掌握“科学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 他们的研究多半也不能“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和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所以, 这样的价值取向只能导致教师“用相互趋同、彼此接近的教育概念、教育口号想象自己的教学行为”。[2]这反映在教育论文的写作上, 就是刻意为自己的教育实践生搬硬套上一种理论。具体而言, 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加一顶热门理论的帽子。如前些年,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多元智能理论成为一个热点, 是各种教育期刊经常出现的热门话题, 于是有的教师在写论文时总爱把多元智能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 可是又缺乏对这一理论内涵的正确理解, 如此往往牛头不对马嘴, 甚至闹出笑话。如有一教师写一篇关于化学实验教学的论文, 把让学生观看演示实验的视频冠之以开发学生的空间视觉智能, 把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冠之以开发身体运动智能, 如此种种, 令人啼笑皆非。二是照抄他人论文的框架, 且仅把他人论文中的例子换掉, 就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教育期刊的编辑, 笔者在大量的来稿中发现, 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因为教育科研的评价要求教师提升理论水平, 教师也以为只有具备一定理论水平的论文才能被承认、被发表, 而自己又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借用”别人已经发表的论文作一些浅层次的修改。这样的教育科研是低效的, 甚至是无效的, 它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期刊而言都是资源的浪费。

其实, 近年来, 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已经发生了转移。受实际条件的限制,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和专家学者的研究是不可能一样的。由此, 教育专家开始倡导行动研究, 提倡“让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为了解决自身所处的环境中的问题, 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研究”。[3]教师只要对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 只要研究对解决自己的问题有帮助, 那么研究就是有价值的, 甚至教师只要把自己的“教育故事”叙述出来, 也应该被承认是一种研究。所以, 教师完全没有必要生搬硬套理论或套用他人论文的理论框架。当然, 在现阶段而言, 要真正贯彻这样的教育研究价值取向, 还需要教育研究评价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和中小学教师期刊办刊理念的进一步突破。但毋庸置疑的是, 这样的转变是大势所趋, 少数理论素养较高的教师能在自己的研究中有理论的提升是值得赞赏的, 但是对大多数教师而言, 则没有必要作这样的要求。

二、网络 (数据库) 资源的良莠不齐与期刊资料的盲目采用

以往, 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总是感叹从事教育研究时缺乏资料。有一项关于“语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困难”的调查显示, “缺乏资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4]但是,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各种期刊数据库的出现, 中小学教师获取资料变得相对容易。以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例, 该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收录了国内9100多种重要期刊1994年至今 (部分刊物回溯至创刊) 刊发的论文。而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200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数据, 我国当年共出版的期刊总数为9851种。这就是说, 该库收录了占总数92%以上的国内期刊, 其中包括中小学教师期刊。以中等教育为例, 截至2011年8月16日, 该库收录的有关中等教育的期刊文章就有31万多篇。所以, 我们可以说, 在网络条件下, 中小学教师还是可以比较方便地获取丰富的期刊资料的, 加上数据库良好的检索功能, 教师在这些资料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也变得甚为快捷。

但是, 在海量的资料面前, 如果不懂得辨别优劣而盲目采用, 并不能有助于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品位。以往, 教师主要通过自己订阅或图书馆查阅的途径获得期刊资料, 而无论哪种途径获得的资料, 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其内容的质量相对可以得到保证。而当前, 不用讳言, 我国期刊内容的总体质量并不高, 其中也不乏品位极低纯粹靠收取版面费为生的期刊。同时, 一些期刊数据库在创办之初, 为了扩大文献总量而放低了收录的标准, 从而也导致了数据库资料的良莠不齐。从大量的中小学教师来稿中, 笔者发现, 有的作者引用期刊资料时不加辨别, 无视所引论文自身的质量以及刊载这篇论文的期刊的品位, 只要论文中的只言片语对自己有用就先用了再说, 有时甚至有意识地断章取义。可以说, 论文写作中采用这样的期刊资料非但不能给论文增色, 反而会降低论文的说服力。

那么, 我们在进行教育科研时应该采用怎样的期刊资料呢?一般来说, 我们可选用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期刊资料, 同时谨慎使用其他期刊资料。而对于一些理论问题的阐述或对一些专业术语的解释, 则最好采用业内认可度较高的期刊中的论文观点, 或专家、学者写的论文中的观点。

三、期刊版本信息的复杂与期刊资料的不规范引用

引用他人的资料就要注明出处, 这既是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表现, 又是提高论文的说服力和可信度的需要。但是, 一直以来, 中小学教师在论文写作中引用他人资料时不够规范的问题比较严重。就期刊而言, 如果要引用其文章的材料、观点, 须注明出处, 包括文章的作者、题目, 期刊的名称、刊期等, 有的还要注明该篇文章所在的页码。虽然中小学教师的论文中往往会忽略这些内容或提供的信息不全面、不准确, 但作为常识, 这本没什么可说的。只是近年来, 中小学教育期刊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 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由于中小学教育涉及小学、初中、高中, 且学科众多。为了自身的发展, 近些年众多中小学教育期刊开始细分读者市场。可是由于我国对期刊资源的限制非常严格, 期刊社很难申请到新的刊号, 于是大家只能在原有期刊上衍生出不同的版本:有的分为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 有的分为语文版、数学版、英语版, 有的分为教师版、学生版, 有的分为上旬版、中旬版、下旬版, 有的分为A版、B版、C版;还有的组合使用, 如小学版对应A、初中版对应B、高中版对应C等;尤其需要指出的是, 有的期刊原来的刊名中就含有“中学版”“小学版”等字样, 这样再一细分, 情况就更复杂了。凡此种种, 造成了中小学教育期刊版本信息的复杂与混乱。所以, 在论文写作引用期刊资料的时候, 我们尤其要注意标明论文出自哪本期刊哪个版本的哪一期, 否则就会出现版本信息标注的混乱甚至错误的情况。

参考文献

[1]褚远辉, 辉进宇.教育理论素养的提升——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主体性条件之一[J].云南教育, 2005 (10) .

[2]刘良华.教师如何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J].福建论坛 (社科教育版) , 2006 (7) .

[3]方龙云.“研究型教师”与“学者型教师”辨析——行动研究的视角[J].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6 (2下) .

8.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资料 篇八

关键词:英语教学 教辅资料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很多教师习惯上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学得越快、越好。这样做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其实我们都忘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一个饥渴之人,给他一条鱼,他可免受一顿饥渴;若传授他捕鱼之法,他可终身免受饥渴。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运用工具书——教辅资料,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我们教师与学生要进行角色转换,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做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一、前期准备工作

市面上有很多教辅资料书,它们基本已为学生制定好一本专业性强、知识点全、练习有拓展延伸的资料书,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读书也要善于选择,所以首先我在众多教辅资料中挑选好一本合适的资料让学生自行购买。其次,我把班里学生进行分组,4人一小组,并在每组中选一位成绩较好、责任心强的学生为组长。分组合作进行交流,能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保持持久、强烈,避免教学中一些形式上的活动。在热烈的气氛中,引导学生思考,能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更加深入的探究。

二、结合外研版教科书特性的具体教学模式

外研版教科书的特色之一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兴趣特点设计语言活动,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科学性。而它的每个模块含三个单元(Unit),一般情况下,第一单元是学习新语言的听说课(Listening and vocabulary),第二单元是学习新语言的阅读课(Vocabulary and reading),第三单元是语言运用活动和语法学习(Language in use)。针对本教科书的特性,运用教辅资料的具体教学模式如下。

(一)听说课

1.教师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2分钟);2.小组共同学习新词汇(2分钟);3.让小组带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借助教辅资料自主学习,做好笔记(8分钟);4.小组讨论学习,同时尽可能小组中解决本组出现的问题,如不能,这时组长把该组的问题写下来(5分钟);5.教师收集组长们的问题,然后统一讲解(5分钟);6.统一听录音,然后自由朗读,然后小组角色扮演(8分钟);7.习题操练,用教辅资料中的对应习题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并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对答案,学生除了要说出答案的同时也要说出答题原因(8分钟);8.教师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及学生学习的情况)和布置作业(2分钟)。

(二)阅读课

1.教师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2分钟);2.快速阅读,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文章后回答问题或选择最佳答案(5分钟);3.小组讨论答案,并以小组竞赛的方式检查(2分钟);4.精读课文并通过教辅资料自主学习,做好笔记(8分钟);5.小组讨论学习,出现问题时,尽可能在小组中解决,如不能,这时组长同样把该组的问题统计好(5分钟);6.教师收集组长们的问题,然后统一讲解(5分钟);7.快速阅读,规定时间完成(3分钟);8.知识点操练,用教辅资料中的对应习题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并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对答案,学生除了要说出答案的同时也要说出答题原因(8分钟);9.教师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及学生学习的情况)和布置作业(2分钟)。

(三)语言运用和语法学习课

1.教师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2分钟);2.让学生齐读Language practice中的句子,甚至背下来(2分钟);3.小组探讨Language practice中的每个句子蕴涵了什么语法,注意点是什么(5分钟);4.小组派代表总结发言(5分钟);5.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语言点小组共同讨论做对话(8分钟);6.语法习题操练,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并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对答案,学生除了说出答案的同时也要说出答题原因(5分钟);7.完成课本活动练习(8分钟);8.阅读Around the world,并让学生查阅辅导资料拓展知识学习(3分钟);9.教师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及学生学习的情况)和布置作业(2分钟)。

三、合理运用游戏、比赛等方式

人类的语言学习很多就是在生活的游戏中实现的。英语本身就是一门语言,而中学生也是贪玩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灵活地穿插游戏、比赛等方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玩”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把紧张而单调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这些方式能让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也得到了满足。

19世纪,德国卓越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深刻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更应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這就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组通过教辅资料自主学习,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做点评,这种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单纯教给他们好的解题方法强百倍。

总之,教学工作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跃进,曹曼.中学英语游戏教学指导.全国优秀出版社,2002(8).

[2] 王蕾.广东教育.广东教育杂志社,2011(6).

[3] 蔡林森.新课改下的教学改革暨洋思教学模式观摩研讨会会议材料.江苏省南京课标教育研究所,2010.

上一篇: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环境、特征与预算会计改革下一篇:市总工会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