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文化的礼仪表现

2024-07-31

论企业文化的礼仪表现(精选11篇)

1.论企业文化的礼仪表现 篇一

“文化”一词(culture),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义是指土地耕作及对植物、动物的培育及人的精神修养等含义。自15世纪后,逐渐引申使用为对个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以及在一定时代、一定地区的全部社会生活内容等等。据国外学者统计,有影响的文化定义就有将近180多种,迄今为止仍没有一个世界公认的、统一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内涵也随之越来越丰富。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著名人类学之父——泰勒给文化的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1]。”我们通过泰勒对文化的定义,可以得出:文化是一个有着极其丰富内涵的、宽广外延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存在。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是一种人类现象,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继承、发展的一种凝结人们行为、习惯、习俗的人类价值准则。文化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渗透性,文化对整个民族的各种行为和思维方式加以去粗取精,经过长期的沉淀和筛选而传承下来的一种本民族精华的精神存在。

若非得给动画文化下个定义的话,那就是人类以动画这一艺术形式所创造的一种文化样式,人们利用动画方式所创造的全部文化活动。在动画视觉元素的表达与建构中,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性,自然而然地就浸润在其中,并绽放出恒久的色泽。而动画的表达,也是一种动画文化的诠释的过程。

“历史向前一步的进展,往往伴随向后一步的探本穷源——十六世纪文艺复兴追摹着希腊,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憧憬着中古,二十世纪的新派艺术溯源到原始艺术的浑朴天真[2]。”绵延了几千年的文化是我们先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现代艺术的思想根源。人们对艺术之神的膜拜使人们欣赏艺术,使心灵变得高贵,使灵魂变得纯净。

在许多充满视觉元素所指的动画中,文化符号的建构抽象在以社会现实为基础的洪流中,通过萃取和凝练,更加鲜明地表现出超越自身的深邃意义。在动画视觉元素的创造中,大众视觉审美的植入性渗透,不仅成为动画文化产品的消费对象,同时也解构和创造着动画文化本身的视觉审美取向。

一、动画文化的社会表象

动画的视觉元素形式的创造,受到社会诸多元素的干预,并以其自我的方式展现社会的时代文化特征。“透过神话的建立和实现,让世界未可知的隐秘存在意义,得到凭靠、寄托和解放。《风之谷》《天空之城》等影片的神话验证效应就属于此类。寓言结构的运用,将创作者的理念,以更加隐晦而意味深长的艺术化方式传递。《红猪》《千与千寻》将魔幻、虚构巧妙植入真实语境中,在讽刺现实的同时,也让观众为影片的内在意义而不断思考[3]。”文化的力量是一种软力量,动画视觉元素润色着文化生活,体验着心灵的激动,也呈现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当隆隆的机器声把工业文明带入我们的生活时,拔地而起的大厦高楼似利剑穿云般将我们平静质朴的记忆烙上了无名的忧伤。《再见,时光》以老北京为城市背景,四四方方的四合院和安静幽深的胡同是即将面临拆迁元素,作者将现实的无奈提升到了哲学的探索,当代的城市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千篇一律的高楼将象征着千年积累的红砖绿瓦拆离的支离破碎,我们能感受到那些消失了的已经流进我们的血液,在我们的脉搏深处悸动。

2009年春节期间上映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融入中国春节牛年的传统文化因素,以其对社会敏感的观察和表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刮起旋风般的热潮,以国人的关注点为关注对象,如“山寨”等,这些关注点拉近了动画作品与社会生活的距离,取得很好的社会效应。动画作品另一个社会化功能就是进行文化渗透和转移,《花木兰》和《功夫熊猫》不仅仅是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又代表着另一种文化转移和渗透的特征,在作品中大量地融入非本土文化特征的视觉元素作为表象符号,以文化渗透力影响着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价值取向朝着本国靠拢,使其更具有“亲和力”和“市场价值”。但动画作品表现出的价值观依旧是“美国式”的。在动画作品的传播过程中,文化的影响力得到转移和渗透。

二、动画文化的生活表象

动画视觉元素的渗透与彰显,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再创造。人作为自由个体,在审美体验中比任何时候的感觉更为自由、舒展,并超越了生理的、经验的美的形式。就是那只活灵活现的大耳朵老鼠,是沃尔特-迪斯尼的仓库生活的伴侣,没有迪斯尼对生活的观察,绝不会有我们童年时代得到的那只老鼠带来的快乐记忆。

《千与千寻》这部动画作品对于动画喜好者和热爱者来说可谓是耳熟能详。宫崎峻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无面人”,因寂寞而无法按捺住的情感和对金钱的盲目崇拜是现代人的普遍遭遇。其实,故事中的每一名角色,无论是神灵或是门口负责接待的蛤蟆或变成了贪婪的猪的父母,都如三棱镜般折射出了现实中的一类人的形象。动画片中窗外那些远去的风景是宫崎骏在通向自我田园的一丝惆怅,象征着一种对曾经的忧伤和怀念。车内捧着花的千寻落落的望向窗外,手里只有一束开的绚烂的花。

对过往岁月的回味与感叹,体验与追忆中的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又为我们奉献了他的《悬崖上的金鱼公主》,那种离奇与梦幻,那种责任与情感,点燃了太多观众在烦乱生活中的梦想火焰。据说剧中的男主角就是以宫崎骏5岁儿子为生活原型,他在现实生活体验中汲取儿童成长的精华,并成功地转化为可以产生共鸣的美丽动画,这是上帝对于天才在生活中的恩赐。动画文化体验的过程是一种生命活动的过程,展示了人们对于自由空间的梦想和对向往的追求。

在许多人心中一部动画片能够帮助我们寻找失落的理想,远去的童年以及心底最真实的感动。动画世界语言以独特的形态向观众传达了创作者的生活体验,通过梦幻的故事,生活的表达,灵动的视觉元素展现了一个梦想的世界。在宫崎骏的影片之中,始终充满了纯真和梦想,他希望在动画中寻找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让他不断的超越自我。从《千与千寻》到《悬崖上的金鱼公主》,我们始终能看到一个单纯而执着的动画人物,这个人物是宫崎骏理想人格的缩影。动画艺术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其所创造的文化空间中,尤其以形象造型为核心的动画视觉元素的动画产业,创造了巨大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甚至成为了某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当我们观看一部动画时,看到的不仅仅是动画表面的艺术表现形式多么绚丽多彩,更应该有其自身内在的含义,比如生活,社会,这些令人们深思的东西才最能触动人的心灵。

摘要:本文通过对动画影片视觉元素的表象分析, 层层递进, 揭示社会表象和生活表象, 从而引发了更深层次的国家间的文化所引导的动画的本质与表现。

关键词:动画视觉元素,社会表象,生活表象

参考文献

[1]马文·哈里斯[英].文化人自然——普通人类学导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2:136

[2]宗白华.宗白华全集 (卷二) [M].南昌: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6:356

[3]游皓智.宫崎骏奇幻世界初旅行[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 (3) , 25.

2.论企业文化的礼仪表现 篇二

一、唐卡概述

唐卡大致兴起于松赞干布时期。这个时期正是国内外历史学家的公认的佛教正式从印度及汉地传人吐蕃时期,吐蕃当时正处于经济文化大发展时期,而其周边国家,如大唐、尼婆罗(今天的尼泊尔)、天竺(印度)等国家和种族,都信仰佛教,而随着吐蕃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开展,佛教僧人由此开始逐步进人吐蕃。加上吐蕃当时已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随着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其对文化有了更多的需求,而生产力经济条件正好为其对佛教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而唐卡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

据《大昭寺志》记载: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后,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白拉姆》像,由文成公主亲手装帧。五世达赖喇嘛在其《释迦佛像记·水晶宝镜》中也明确的记载了此事。最初的唐卡起源于何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但从唐卡的形式和功能来看,它和藏民族祖先的游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崇尚佛教的雪域先民的游牧生活中,除颂念六字真言外,还需要有一种随时可以供奉身、语、意的圣物来赞颂佛陀,瞻仰佛陀,唐卡这种宗教艺术形式自然是最理想的载体。唐卡不仅仅便于收藏携带,更重要的是支持唐卡广阔无垠,能容三界诸佛为一堂,随时可以瞻仰,赞颂祈祷,保佑部落和家庭平安。流传至今的藏族传统婚嫁迎娶仪式中,迎亲队伍前面悬挂唐卡以求吉祥;很多地方祭山神、观风水、修房造屋时悬挂唐卡进行祈祷等。从这些民间习俗来看,唐卡这一宗教艺术形式及其应用,是与藏族先民游牧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的。随着历史的推移和藏传佛教的兴盛,这种艺术形式也随之兴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完善,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具有浓郁的藏民族特色的完美的唐卡艺术。大家现在所看到的唐卡,也称之为布画,始兴于佛教传入西藏之后,伴随着佛教在西藏高原的弘传,外来文化艺术渗透,为唐卡艺术注入新鲜血液。她一方面发扬更新原有艺术特色,一方面吸取汉地或印度、尼泊尔等地之艺术精华,久而久之,成为独具一格的艺术流派。

二、唐卡的文化艺术特点

唐卡品类较多,从工艺材质而言,可分手绘、非手绘,从材质而言,有刺绣、织锦(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等等,可谓内容丰富,在表现内容上涵盖了中国传统绘画所涉及的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台、楼阁等内容。每个不同工艺又有其不同的表现特点或艺术手法,例如其中的织锦唐卡,它是以缎纹为底,用数色之丝为纬,间错提花而织造,粘贴在织物上,固尔也称之为“堆绣”,贴花唐卡则是把不同颜色的缎,剪裁成各种不同的图形,粘贴在织物上形成,缂丝唐卡则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织法工艺具有样式变化多元化的特点,其中最为特色点的是其色彩正反相同,而图腾左右则相反,具有双面工艺特色。缂丝唐卡各色纬线加强了唐卡的艺术性,甚至还将各类珠玉宝石一起运用到金丝缀于其间,使其珠联璧合,金彩辉映,格外灿烂夺目。缂丝是我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上的特种工艺品。这些织物唐卡,质地紧密而厚实,构图严谨,花纹精致,色彩绚丽。从内容而言,主要以宗教题材为主,历史和民俗内容共存,固尔,有人称唐卡为西藏的“百科全书”。内容细化而言大致有如下几个类别:1、佛、菩萨类;2、佛转获佛本生故事;3、密宗本尊各神;4、观音度母类;5、护法神、明王类;6、上师高僧、大成就者类;7、藏族历史及历史人物类;8、坛城佛塔类。9其他,诸如宇宙日月天体运行图、香巴拉图,须弥山图、生死轮回图等。

唐卡文化之所以传奇,笔者以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唐卡自诞生起就被植入的文化,主要表现在宗教文化。

首先体现在唐卡功能上,即服务于宗教文化的。我们从唐卡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看以看出,唐卡的发展和兴衰,除了经济的因素,他与藏传佛教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佛教的不断发展,百姓对佛教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个时候需要一种更亲民的传播工具,而唐卡作为一个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民俗事象中,其绘制、使用、传承和传说都属于民俗范畴。由此唐卡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无疑成为了一个很好的传播途径和工具,唐卡的民俗性也使得深厚的宗教文化变得通俗化,从而有利于传播。诚如在《探索西藏唐卡》中记载的那样:佛教的思想义理于初始阶段较为单纯,经过漫长的演讲发展,逐渐衍生成为更复杂的义理。深奥的义理若非经过严密的思考和反省,便不是那么容易了解。于是,图像(icon)便扮演非常重要的解说工具,并且绘制在西藏特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上。其次,在唐卡的创作礼仪上同样体现了他的宗教性,那就是把唐卡的创作与佛教中的功德联系在了一起,把唐卡的绘制提升为了积善功德、崇拜佛法修行的行为。并在具体过程中引入了各种宗教仪式,例如颂念经文、献供品、发放布施以及沐浴等等,而不同的绘画题材也有不同的礼仪要求,例如绘制密宗本尊或护法神,画者则要根据所画的本尊或护法神进行入密、观修仪式。并在画者的生活上也注入了要求,如绘制期间禁肉、禁酒、禁女色等。宗教题材的唐卡,往往有着比较严格的宗教法则,例如按照西藏原始宗教——本波教的三界说。唐卡画面往往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以此来分别代表天、地与地下。从而符合佛教的教义性,我们在欣赏唐卡时,往往看到其中央部位一般绘制的是本尊造像,也就是通常人们供养膜拜的对象,如释迦牟尼、五部金刚大法、诸祖师等;而中部则为空界,亦称圣界,会有诸佛菩萨,下部为地界,也称凡界,绘有护法神及僧侣。

2、艺术表现特色

唐卡的艺术审美,从表现手法上而言,主要体现在白描勾勒的线条和色彩俩方面上,勾勒线条是唐卡绘画艺术最基础的表现手法,因为在以佛教题材为主的题材中,他更多的延续了中国传统绘画线描的特点,也是展现其绘画的主题思想最主要的途径之一。线条勾勒的细腻入微也是唐卡绘画艺术运用线条的独具特点。勾勒作为主要造型手段之一,他把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等特点相互运用并有机结合,以此来表现所描绘对象的质感、体感、动感以及空间感,佛教题材的唐卡因塑造的对象涉猎广泛,而不同的人物因其不同的主题传播需求,画者需要根据其不同的人物背景氛围,表现其各异的个性、气质不,固尔要求画者具备高超的技法,要求随着人物表情的变化而变化,或祥和宁静,或横眉怒目,所以所用线条必须笔法简练生动且合乎生理结构。用笔的提、按、转折,要能巧妙地表现出对象的神态。

唐卡在线条勾勒的基础上运用了多种颜料的巧妙配合添彩,从而使线条所创造的美更加鲜明化,达到唐卡绘画艺术独具的审美效果的。色彩的这种运用所构成的整个艺术色调、正是藏民族勇敢坚强、智慧勤劳、热情豪放的民族性格所形成的审美情趣的艺术表现。

唐卡用色特点主要是单色平涂与间色、配色晕染相结合,使画面显现出工笔重彩中湿笔晕染的主体效果。显出独特的藏民族绘画艺术的地位和价值,唐卡的设色善于充分利用对比色彩的反差,大胆而又巧妙地运用,从而达到鲜艳明快的强烈的视觉艺术效果,另外唐卡善于用金,整体画面的鲜艳明快的色彩中显出金光灿烂、庄严辉煌、更加逼真的色彩美。其金光灿烂至今不减当年。唐卡绘画艺术在调动色彩进行设色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上述特点,使唐卡绘画艺术表现出浓烈的藏民族审美情趣的独特艺术品格。金色是一种具有光彩的色彩,带有一种辐射感和透明度,缺乏透明性,固尔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好的唐卡在描绘一些例如来世的、奇异事物以及象征光明的内容时,常会选择金色。从而营造出特殊的氛围。

3、唐卡的文化传播价值

提到唐卡的价值,我想首先体现在唐卡的文化传播价值上,这种传播凝结了佛教、历史、文化、生活以及艺术等多个方面。他以其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艺术形式把复杂的宗教文化信仰以通俗易懂的图示展开全民化的说教较,把哲理化的传说及佛本生故事等内容融入百姓生活中。一方面把宗教文化与艺术美感融合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并成功地实现了对广大百姓的宗教启蒙作用。另一方面除了宗教的说教功能,唐卡以富有特点的绘画方式提升了藏民族的文化传播,记载了这个民族发展的历程,从而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例如大量的非宗教唐卡,以形象化的图释手段,传播和记载了西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并记载藏民族在医药知识及生产技术上的成果。如著名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进藏图》、《禄东赞朝见唐太宗》等经典唐卡,无不如是。

概而言之,唐卡作为一种文化和艺术,它同时肩负了宗教的“观想、图典、仪式”细化功能,并也发扬了其无与伦比的特殊审美功能。唐卡是藏族文化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它凝聚着藏族人民的智慧和信仰,记录了藏族的历史文明,展现了藏族人民对宗教信仰的虔诚。

3.浅析“企业礼仪文化”的重要性 篇三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很多,因为各个国家的文化和背景不一样,从而导致了企业文化的定义也有所差别!

泰伦斯.狄尔(Terrence E.Deal)与艾伦.甘乃迪(Allan A.Kennedy)于《企业文化》一书中表示:“企业文化是企业上下一致共同遵循的价值体系,一种员工都清楚的行为准则”。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爱德加.沙因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成员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

国内学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各种社会活动及经营活动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这包括价值观、道德、精神追求、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综合言之,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企业员工共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他是一个企业在逐步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所沉淀并表现出来的,使企业员工具有共同认知和习惯性行为方式的一种价值体系,它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本企业中具有可延续性,是组织成员思想、行为的依据。

二、什么是企业礼仪文化?

要了解企业礼仪文化,首先得知道什么是礼仪!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造就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古语有云: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的重要,从古至今可见一斑!那么在现代社会之中,礼仪又是什么呢?简单的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礼貌的一种过程、方式和手段。随着礼仪融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当其与企业的经营发展相结合时,便产生了“企业礼仪文化”!

何谓企业礼仪文化?即是指:企业在长期的文化活动中所形成的交往文化模式、交往规范性礼节和固定的仪式。它规定了在特定文化场合企业成员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语言规范、着装规范。若有悖礼节,便被视为“无教养”行为。企业文化礼仪根据不同的文化活动内容具体规定了活动规格、规模、场合、程序和气氛。这种礼仪往往有固定的周期性。不同企业的礼仪体现了不同企业的个性及传统。

三、“企业礼仪文化”与“企业文化及发展”的关系

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礼仪文化”的定义之中,不难发现,企业礼仪文化,是企业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对企业文化的全面建设以及企业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企业的礼仪文化,更直观、更显而易见地体现了一个企业在自身文化建设及发展上的有效程度,因为礼仪本身就是“内强个人素质,外塑企业形象”的重要指标!

四、“企业礼仪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

1.礼仪文化是适应跨文化交际的需要。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成功举办2008奥运会以来,这种跨文化交际势头不可阻挡。对外开放的国策打破了长期封闭的环境,使人们深刻地意识到坐井观天已难以适应形势,唯有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才是现代人应有的意识。走向世界除了应具备一些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如何与人相处的规范,这些规范中重要的一项就是礼仪文化。礼仪之所以被提倡,之所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主要是因为它既有助于个人,又有助于社会。礼仪学习能够帮助人们顺利走向社会、走向世界,更好地树立自身的形象,从而在与他人交往中获得成功。

2.礼仪文化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范围的分工协作,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合作,同时更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些竞争者如不懂得语言文化与社交礼仪,那么就很难在经济浪潮中立稳脚跟。比如,一个供销员上门推销产品时,如事先不敲门径直闯入,那是不礼貌的,甚至会被人误解。特别是和外国朋友打交道时,更是要注意对方国的礼节,以免发生误会。

3.礼仪文化是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文化也需要不断被完善和规范。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尤其是人们交往的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不见面的远程沟通,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这种现代信息社会人际沟通的变化给人类交往礼仪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这种沟通的条件下,实现有礼有节的交往,正是礼仪文化的意义所在。

4.礼仪是创建企业良好形象的切入点。一个企业经营者对文化若既缺乏认知度,也不想去加强,那么这个企业终将被社会所淘汰。我们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人人均是大家庭中的成员。我们国家提倡每个公民均应做现代文明人,那么学会必要的礼仪知识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我们经常会对擦肩而过的一位女士或先生行注目礼,这是因为高雅的气质或潇洒的风

度会深深吸引我们,那么如何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好印象呢?起码的一点就是多学一点礼仪,这样可以免除交际场上的胆怯与害羞,可以平添更多的信心和勇气,从而做一个有教养、有礼貌的现代文明人,同时也就为企业创建了良好的形象。

4.个人礼仪的表现 篇四

要做到仪容干净整洁,重要的是需要长年累月坚持不懈,不厌其烦地进行以下仪容细节的修饰工作。坚持洗澡、洗头、洗脸。注意保持清洁,发型修饰得体。男士头发应前不盖眉,侧不掩耳,后不及领。女士根据年龄、职业、场合的不同,梳理得当。面部清爽。男士应每天修面剃须,女士宜淡妆修饰,在公众、异性面前不要化妆、补妆。表情自然。应保持面部自然从容,目光温顺平和,嘴角略带微笑,让人感到真诚可信、和蔼可亲。手部清洁。要养成勤洗手、勤剪指甲的习惯。女士在正式场合不宜涂抹鲜艳的指甲油。

个人礼仪是对社会成员个人自身行动的种种规定,而不是对任何社会组织或其他群体行为的限定。但由于每个群体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所组成的,每一个社会组织也都是由一定数量的组织成员所构成的。因此,个人行为的良好与否将直接影响着任一群体、社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从此意义看,我们强调个人礼仪,规范个人行为,不仅是为了提高个人自身的内在涵养,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序与文明。

5.论企业文化的载体 篇五

企业文化的巡回演讲结束了,一路走来,我对企业文化原本粗浅的认识得到了提升,六场座谈会,每一个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都很到位,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一点认识是大家共有的,那就是企业文化是属于精神领域的范畴,是一种意识形态。

这种认识自然极为正确,但大家在阐述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时,似乎忽略了一点,企业文化将以何种方式展现,即企业文化的载体问题。

文化虽然是精神范畴的东西,没有实体,但它是要通过各种载体加以体现的。比如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就是通过诸多有形或无形的载体来加以传承的。这些载体不胜枚举。文学著述、史书经典、文物古迹……这些是有形的。无形的呢?风俗习惯、民间艺术、祭祀庆典……但凡将文化加以体现,使之得以传承的,就是文化的载体。有了这些载体,文化才能够以各种形式进入人的内心,潜移默化,成为人的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自然也需要载体,只从精神层面去谈它,而不以各种形式将其具体化,企业文化则只能是一种空谈,无法落在实处。

要说企业文化的载体,我到有一些粗浅的想法,说出来供大家讨论。

企业文化的载体同文化一样,也需要有形与无形两种。

有形的,比如企业文化的小册子、宣传画、报刊杂志,甚至规章制度等。有形的东西做起来似乎比较容易,组织一干人等,印出来,制定出来,发下去,形就出来了。其实不然,这只是走了有形的第一步,重要的是要把有形的继续下去,比如报刊杂志,要一期一期的办;比如规章制度,要一条一条的实行。断不可隆重登场,草草了事。

无形的,比如一次活动、一个特殊的日子。无形的要怎么去做才能让人能够体会得到。其实在这方面我们不防借鉴一下风俗习惯。说到中秋,我们知道它的意义在望月思乡,说到清明,我们知道要祭祖,也就是说风俗习惯之所以能够一直延续,是因为人们为这个习惯赋予了意义,而且是大家都认同的意义。用到企业文化里,我们可以定个成立纪念日,或是其它对于公司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可以以各种方式的活动进行纪念。

6.论企业文化的礼仪表现 篇六

民族文化是一种具有自身特色、意义及价值的精神层面的物质, 是不断总结历史, 并加以艺术升华的结果。园林景观设计者加深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并适当引入相关因素, 不仅能够大幅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的形象气质, 还能使设计本身更具底蕴。通过引入民族文化因素, 园林景观的“美”将得到极大地延伸。民族文化不是几个简单的意象符号可以代表的, 也不可单纯认为源自民族内部的文化就是所谓的民族文化。事实上, 民族文化的形成过程中, 少不了变化、糅合以及创新:某些文化的特征可能会逐渐减弱, 而并非消亡, 只是承载方式, 还有意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某些文化虽然由国外传入, 却具有鲜明的本土特性。以上说明, 民族文化元素是不可以局限地归纳为若干符号、人物或者器具, 而是应该在宏观方面予以把握。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在我国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融合的过程中, 本国民族文化的某些重要特质可能会逐渐减弱, 甚至消失。

2 园林景观设计中如何表现民族文化

2.1 了解民族文化

了解民族文化指的是园林景观设计中, 首先要明确将要表达的民族文化内容, 然后再对历史文化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最后选择能够较好表达出民族文化精髓的设计方案。只有这样, 才能在园林景观中更好地表现民族文化。特定的历史时期将会形成特定的民族文化, 所以, 要根据民族文化的具体特点选择恰当的表现手法。历经几千年的文化积累, 我国民族文化不仅表现方式多样, 在文化内涵方面也各不相同, 所以,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 对历史时期进行精准的确定是客观需要的。另外, 要深入了解该时期的文化精髓, 可从政治背景、文化名人、重要文化作品等角度入手。了解民族文化, 并将其合理运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去, 才能将优秀的民族文化代代相传。

2.2 有机结合

中国传统审美观强调自然和人为景观的有机结合、浑然天成。植物、建筑以及其他物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人的主观意识的影响, 实际上如此精心安排还是为了构建出一个自然和谐的世界。一切看似未经人工雕琢, 而是自然形成, 却能有效唤起视觉上的美感。所以, 园林景观的构建要巧妙结合人工技巧, 从而保证一种自然美感。人工技巧和自然要素的有机结合与进一步升华, 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民族文化的传递以及各国人民情感的沟通。

2.3 讲究实用

体现民族文化是园林景观的一个重要功能。园林景观设计时, 不可置物品的实用性于不顾, 换而言之, 一方面要考虑相关的文化含义, 另一方面还要立足实用。如石凳、长椅在安排距离时, 要充分考虑实用性, 如果仅仅重视形体上的美感, 而忽略了实用价值, 那么它们将成为华而不实的摆设, 无法称之为成功作品。立足实用, 才有机会表现出民族文化精神层面的内容。

2.4 合理布局

综合考虑园林景观的占地面积、采光需求、视野范围等要素之间关系, 对空间进行合理布局。想要把握好宏观布局和细节布置, 需要以科学的事先考察为基础。一部分设计师的想法出人意外、天马行空, 也极为符合大众的审美观, 但是具体操作时, 却很难实现, 也可以说不具备实现的可能性, 不能符合当时当地环境和人文的特点。所以, 园林景观建设中, 对空间进行合理布局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2.5 追求意境

意境美可以被认为是园林景观的一种设计方法, 它能够利用相对有限的视觉条件给人们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也就是意境深远。意境是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与民族文化共同的追求。园林景观设计时, 通常重视暗示性的作用, 即通过含蓄委婉且富有想象力的构造方式以实现新颖别致的效果。一些设计中的事物往往看似具有矛盾性, 这种方法比较冒险和前卫, 和传统设计原则是不相符的, 然而, 如果运用得当, 有可能带来意外的惊喜。

3 案例

深圳万科第五园虽是住宅小区, 但其园林景观设计理念是非常优秀的, 万科第五园的身上有徽派元素和晋派元素的影子。但是, 它并没有简单地复古和照搬, 而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了有机结合, 营造出了适合中国人审美观的园林景观, 又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的粉墙黛瓦、青石铺就的小巷、密集的青竹林、富有文化色彩的石雕等与现代生活不背离的设计手法得到了继承。万科第五园这样独特的园林景观表现手法, 容易让居住此地的人产生共鸣和归属感。中国民族文化以现代的手法得到提升和进化。

4 结语

民族文化能够提升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恰到好处地表现民族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 在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的各个环节中中, 必须要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有机渗透, 以便提升园林景观的内涵底蕴。除此之外, 园林景观设计师还应该进行不断的摸索、实践与总结, 从而创造出更优秀的设计技巧以及表现手法, 从而促进我国园林景观建设的长足发展, 让我国园林景观更具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郑俊义.探析园林景观设计中民族文化的表现[J].中国科技投资, 2012 (18)

[2]陈溯宁.园林景观设计中民族文化的表现[J].中国园艺文摘, 2012 (11)

7.论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篇七

欧萍

摘要:纵观企业管理发展的历史,由最早的经验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文化管理。企业的管理逐渐形成了以企业文化为主导的管理趋势。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企业文化被介绍引进到国内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尽管理论界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中国的历史传统、人文特征,但更多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沿袭西方企业文化理论,没有根据企业及所处环境的特点来塑造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企业文化,因而不能有效地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中。作为一种亚文化的企业文化,它根植于企业经营管理特定时空内的民族文化之中,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是必然的。将我国的民族文化融入到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去,建立符合中华民族文化和企业特点,有效促进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针对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总结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分析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总结如何将中华民族文化和企业文化进行整合,创造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中华民族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影响;整合民族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其生存、繁衍、发展的过程中,在物质生产、制度机构、教育和价值观等层面上形成的自己特有的社会文化。而这种特有的民族文化集中了本民族最本质的精华,影响和决定这个民族的行为特征,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等。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道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人员管理思想的积累和沉淀,是企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每一种企业文化,都反映着一家企业的特殊的历史与管理特点,因而任何一种企业文化都体现着企业领导的个性与企业的个性。可以讲,海尔的企业文化,反映着海尔的历史与管理特点,也反映着海尔领导人张瑞敏本人的经营管理思想和价值观,而联想的企业文化,反映的则是联想的历史与管理特点和联想领导人的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外,企业文化直接表现为企业的品牌与形象,是企业留给外界的直观形象;对内,企业文化深深影响着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和日常行为方式。作为为多数员工所接受的文化观念,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员工目标一致地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去努力工作。同时,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

在我国,企业文化理论是一种舶来品。但是,当作为舶来品的企业文化,一旦被置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这个大背景下,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这块广袤肥沃的土壤之后,便在中华民族文化乳汁的滋润催化下,不断发生嬗变和升华,并茁壮成长起来,进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是必然的和巨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了解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要研究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首先就要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在于:

一、“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

二、“以人为本”的人本精神;

三、“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

四、“贵和尚中”的和合精神。基于这四个基本精神,中华民族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产生了影响:

一、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集体主义道德对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集体主义道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基本特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整体观念,把全局利益看得高于局部利益,把整体利益看得高于个体利益,凸现了中华民族以小我成全大我,以牺牲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去维护整体利益的独特品格,形成了以国家、民族利益为上的思想风貌。这种整体为上的集体主义道德,积极影响着以培育企业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树立。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当绝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积极向上时,就能够使职工把维护企业利益,促进企业发展当作有意义的工作,从而激发出劳动热情和工作主动性。在我国作为企业文化内涵之一的企业精神,虽然因企业门类有别性质各异而有所不同,但共性的东西却是“团结”、“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等表述,这实质上就是集体主义道德在企业文化中的延伸和体现。

二、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人际关系准则对企业文化的升华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和”为中心的人际关系准则,对于凝聚人心、集中力量、维护统一都有着积极作用。而重视人际之间情感的交流和情感型的管理,成为企业文化民族化的突出表现。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证明,现代企业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企业管理的纯理性的制度、计划、生产技术,而是与人的情感需要、审美向往、对人情味的追求的企业文化密切相关。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主要不在于对员工的控制、驱使和责罚,而在于能通情达理、与人为善,善于激发员工的热情,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中影响较大的儒、道家思想,在其理论和运作方法上都不主张走极端,庄子的“守中”,儒家的“中庸之道”,都提供了自处和处人时持中正、不过激、留余地、善自足的方法。遵循这一原则,在企业内部营造团结和谐的文化环境,从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出发,点燃职工心中之火,为职工排忧解难,让全体员工参与管理,无疑会极大地激发职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社会责任感对企业文化的保证作用。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这有助于促进企业认识和承担社会责任,培养企业全体员工关心社会的伟大胸怀,在社会的认同下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和企业形象的高扬,并使企业为推动全社会的繁荣竭尽全力。以孝悌、仁义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思想,主张修身为本,以维护社会集体利益为上。将传统伦理美德之礼义仁爱精神渗透到竞争机制中,可以在生产者和经营者当中培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摒弃唯利是图,鼓励生财有道。西方企业文化也强调以人的管理为中心,但改变不了其雇佣劳动的性质,其思想基础是资产阶级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价值观,而中国企业文化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倡导爱国爱岗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奉献的价值观,这无疑是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思想保证。

四、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革新进取精神对企业文化的推动作用。革新进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这种绵延下来的革新进取精神,一方面,促使企业管理者不是抱守残缺,固步自封,而是自觉地学习、研究、发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吸收丰富自己,并灵活地运用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消除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民族虚无主义倾向;另一方面,促使企业全体员工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在企业内部和外部树立起以文化制胜为特征的精神风貌。

当然,中华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要采取扬弃的态度,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按照求实创新的原则,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努力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并使之健康快速发展。首先就要尊重民族文化,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我们应当利用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优秀的遗产,注意汲取那些民族文化中有益的成分,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与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有机地融于一体,融于企业文化之中,将企业成员头脑中的传统民族文化中的有益观念与企业的经营管理需求有机地进行结合,将这种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在企业的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中体现出来,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建设富于活力与生机的企业文化,形成植根于民族文化基础之上的优秀的企业文化。特别是对中国人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我们中国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创造了灿烂的良族文化,养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这些都是难得到精神财富。中国海尔文化正是在中华民族文化基础之上形成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海尔文化的价值观强调社会责任感,强调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强调市场第一、顾客第一、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从而成功的成为了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头羊。其次,要注意两种文化的整合,在企业文化中汲取本地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将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需求进行有机的融合。创造一个全新的、跨文化的企业文化,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才是我们关注企业文化的民族性的最终目的,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对于外来的企业,如何将当地的民族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需求进行有机的融合,汲取当地的民族文化中的有益的成分,融于企业原有文化之中,在保留自身原有文化的优势精华的同时,建设一种全新的,与当地民族文化环境和谐统一的新企业文化,是对外来企业的一种重大的挑战。民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摇篮,企业文化必须适合于本民族的文化氛围,任何先进的管理模式如果不能与当地民族文化相结合就会水土不服,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总之,中华民族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影响重大,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极因素,摒弃消极影响,提升企业绩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中国企业能够以鲜明的特色立于世界企业之林。

参考书目

[1]《企业:文化与价值》.强以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李建军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企业文化概论》.张仁德,霍洪喜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企业文化》(第五版).刘光明著.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

[5]《中国传统文化精义对建立现代企业文化的启示》.唐都学刊.2005年01期

8.论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篇八

作者:黄慕贤编辑:studa20

【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因此有人将其称之为企业的“灵魂立法”。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有魅力、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就是它的企业文化,并且将这种文化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去,在管理中塑造企业的文化形象。

【关键词】企业文化 管理 宣传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更加汹涌澎湃,而作为当代世界经济主要特征的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企业之间的兼并进一步加剧,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实现企业的奋斗目标,美国著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提出了“协作竞争、结盟取胜、双赢模式”的21世纪企业新战略,而美国《财富》杂志则指出,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哲学信仰,再高明的企业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人是企业的核心动力,管理就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领导与员工、员工与消费者、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各种矛盾等,管理支配着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战略决策等等。企业文化是以精神和意识层面反映着人的气质和风格。企业文化不是简单的“企业”+“文化”,更不是附庸风雅借以装饰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信念、价值观、理想、最高目标、行为准则、传统、风气等内容的复合体;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用于调动、激发目标对象作出贡献;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支柱,从深层影响着每一个员工的生活态度、价值取向以及个性特征,对企业组织的影响,对组织成员的精神培养,对组织机体运行秩序的维护,对组织协作能力的巩固和凝聚,对组织创新能力的提升,其作用都将是巨大的。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力量,是巨大生产力的推动者。

1.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相互包容关联的关系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导入管理文化的内涵,致力于管理、制度和科技创新,将企业文化分为管理文化、制度文化和人文文化,按照依法治企、以德治企、文明建企的行为规范和管理理念,努力打造高品质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人文化轨道。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利用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全方位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活力,以与时俱进和奋发有为的精神,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达成以先进文化引领企业发展的共识,从而提升企业的形象,为企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推动力。

2.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互促共赢关系

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两大任务,企业文化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员工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自主择业观念,以加强企业管理,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双赢。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目标的一致性;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作用对象的一致性;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保证作用;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导向作用。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相互补充完善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管理文化,属于管理理论范畴。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两者并存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实践活动之中,有不少相互补充完善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1.观念上的互补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均较计划经济时代有深刻的变化和很大的转变,企业管理功能受市场和人们思想意识以及企业实际的影响,不可能发挥出人们想象中的、理论上的全部功能,或多或少存在不足,企业文化则可以弥补企业管理功能中的不足并给予补充、完善。

2.协调上的互补性

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及时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不能用行政命令、强制压服的手段时,就需要通过企业文化的协调、说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来改善关系,缓和紧张气氛,以达到保持企业内部的团结和谐。

3.吸引力上的互补性

亲和铸就企业魂,和谐造就企业人。在企业,员工是工作的载体,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对企业的价值(是否有用),工作对企业的作用(是否愿意奉献),企业吸引力、凝聚力强不强,员工是否对企业有依附感、归属感,除加强企业管理,为员工谋福利外,还需要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把企业精神作为凝聚人心的精神支柱,让职工对企业有自豪感、满意感,从而促使员工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目标而努力工作。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定的企业文化,是特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功用性结晶,体现为一种多重内容复合的复杂系统,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为指导,以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为基础,以企业家的成功理念和企业成功经验相结合形成的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经营宗旨为基本内容。

四、将企业文化落实到企业管理工作中

1.企业核心文化全面渗透到各项管理工作中

企业核心文化要全面渗透到各项管理工作中,从而提炼出管理文化,如质量文化、安全文化、营销文化、礼仪文化、饮食文化等,可以讲,管理也是文化。现在,我国企业己经进入到文化管理时代,必须高度重视人性与管理的关系,注意培养人的价值观,让各种理念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凝聚员工意志、约束和规范员工行为的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员工有一个与企业宗旨相一致的事业追求,进而拓展企业与社会的交融,推动企业向前发展。将企业文化全面渗透到各项经济建设和管理活动中,是企业的灵魂所在,是关系到我国企业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所以,抓好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建设好与坏的重要标志,就我国企业的状况而言,凡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企业,它的企业文化建设一定是抓得好的,如“白沙”文化、“海尔”文化、“bgs”文化、“联想”文化等。

2.抓好企业内文化和外文化的结合在企业文化管理工作中,首先,要抓好企业内文化和企业外文化的结合,在坚持本企业文化的同时,要借鉴和学习外企业的文化。如大庆的传统文化:“三老、四严”及“铁人精神”。其次,要抓好本地文化和外地文化的结合,如“雷锋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而美国的“罗文精神”则是西方优良文化的体现。

综上所述,时代在前进,市场经济在不断深入发展,企业要立于世界众多的大企业之林,经济要不断取得较快发展,需要更多的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建立适合市场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用巨大的精神力量凝聚广大员工,拿起企业生存发展的法宝——企业文化,多在“优秀”这一点上做文章,真正创建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知名企业。所以,在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不能盲目,可以借鉴,但不照搬照抄;发展企业自己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响,对推动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尤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9.论企业文化的礼仪表现 篇九

关键词:企业家;创新;创新职能;创新作用

创新作用就是创新职能的具体表现。熊比特在其对创新的定义中实际上已经简略提到了产品创新、生产方法、市场创新、组织创新等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新职能。但从更广、更深的角度来看, 企业和企业家创新作用的内涵应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等五大创新职能及其具体表现。企业家的作用就是以非凡的活力和超乎常人的创新精神, 不断发现能够盈利的市场机会, 制定创新决策即决定采用何种“新组合” (新生产函数) , 并通过利益协调的制度创新、组织整合的管理创新、文化塑造的企业文化等方法组织实施创新, 从而推动企业经营机制的创新, 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并推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一、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指生产消费者以前没有使用过的新产品或赋予老产品以新的特性。任何产品生产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或欲望, 而人们的需求或欲望是变化发展的, 是永无止境的。不断变化的人的需求或欲望决定了任何一种产品都有一定的产品生命周期。因此, 企业家的首要作用就是分析是市场需求, 界定产品概念, 寻求生产该产品的技术来源, 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或赋予老产品新特色以满足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的需求或欲望。

企业家基于对市场的洞察, 界定出市场需求的产品概念, 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接受度和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可能性。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只有不断地组织并实现产品的创新, 企业才能保持持久的竞争力而充满生机。目前, 我国企业在产品创新方面还大有用武之地, 企业家敢于、善于产品创新, 才能换来企业大发展。

产品创新包括新产品的开发和老产品的改造。新产品的开发有全新产品、更新换代新产品、改进型新产品、仿制型新产品的开发四种方式。企业家要做出新产品开发决策、老产品调整决策、产品组合决策、产品定价决策和产品销售策略并组织实施。新产品总是在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后成批地出现, 因此, 企业家也就应运而生, 成批成群的出现。人的需求或欲望的无止境性, 也是企业家发挥创新作用的前提条件和内在动因。产品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决定了产品创新是企业经营机制创新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其他创新都是围绕着产品创新进行的, 而且其成果也最终在产品创新上得到体现。

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在熊彼特看来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技术创新经常被一些人与技术发明相混同。实际上, 创新的概念要远比发明宽泛:发明是一种创新, 但创新决不仅仅是发明。如果说发明可能是新知识、新理论创造基础上一种全新技术出现的话, 那么创新则既可能是这种全新技术的开发, 也可能是原有技术的改善, 甚至可能仅是几种未经改变的原有技术的一种简单的重新组合。与企业的生产方法有关的技术创新有材料创新、工艺创新和手段创新。材料是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作用的对象, 是产品和物质生产手段的基础。材料创新不仅会带来产品制造基础的革命, 而且会导致产品结构的调整。工艺创新包括生产工艺的改革和操作方法的改进。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的创新既要求在设备创新的基础上, 改变产品制造的工艺过程和具体方法, 也要求在不改变现有物质生产条件的同时, 不断研究和改进具体的操作技术, 调整工艺顺序和工艺配方, 使现有生产过程更加合理, 现有设备得到充分的利用, 现有材料得到更充分的加工。手段创新主要指生产的物质条件的改造和更新, 包括用更先进、更经济的物质生产装备取代陈旧、落后的机器设备以及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用于改造和革新原有的设备两个方面的内容。按照熊彼特的说法, 仅在技术上做出创新的人还算不上企业家, 只有把新技术成功地运用到生产中的人才是企业家。

综合起来看, 技术创新一方面通过增加用途、完善功能、改进质量以及保证使用而使产品对消费者更具有特色吸引力, 另一方面通过降低成本而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更具有价格竞争优势, 从而在整体上推动着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就是企业因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引起的企业技术水平、产品档次和经营管理水平升级换代的过程, 其实质是新技术的产生在商业上的成功应用, 是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能力的发展。在其他条件相同甚至悬殊的情况下, 采用新技术的企业往往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选择“重模仿、轻创新”的发展道路, 表现在市场行为和产品开发上是一窝蜂地模仿其他企业的成功项目, 导致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企业间的产品结构趋同。要改变这种状况, 企业家必须把市场机会和企业自身现实优势或潜在优势结合起来, 选择相应的技术创新实现方式, 从战略意义上解决企业技术创新来源问题。企业技术创新有自主创新、模仿创新、技术引进、合作创新四种实现方式。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是根据市场机会和企业自身现实优势或潜在优势相结合, 选择相应的技术创新实现方式, 解决企业技术创新来源问题, 并以此为支撑, 通过与创新资金、人力资源、组织体系、创新机制等协同作用形成有效的企业技术创新系统, 从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体功能。

三、市场创新

伴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新产品的开发, 必然带来企业对新的市场的开拓和占领, 继而引起市场结构的新变动和市场机制创新问题。市场创新是企业从微观的角度促进市场构成的变动和市场机制的创造以及伴随新产品的开发对新市场的开拓和占领, 从而满足新需求的行为。市场创新是以开拓新的市场、创造新的需求、提供新的满意为宗旨, 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主要指潜在需求、不同层次的需求、特殊需求、新需求) 是能否开拓新市场的关键。市场创新不以巩固已有市场份额、提高既有市场占有率为满足, 而是把着眼点放在开拓新领域、创造新市场上。市场创新强调主动进攻, 即在企业产品市场形势尚好的情况下, 有计划、有步骤的推陈出新, 开发新产品, 开辟新市场, 而不是等待竞争者来做。市场创新非常讲究创新投入市场的时机, 既不过早地投入, 也不过晚地投入。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发展性和技术进步的无止境性以及产品完美的相对性决定了市场创新的无止境性。

当然, 熊比特所说的“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是市场创新。新产品的开发往往被认为是企业创造市场需求的主要途径。其实, 市场创新的更多内容是通过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来进行的, 即在产品的材料、结构、性能不变的前提下, 或通过市场的地理转移, 或通过揭示产品新的用途来寻找新用户并通过促销策略诱发和强化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增加产品的销售量。市场离不开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是企业经营的土壤, 同时也制约着企业的经营。市场环境创新不是企业为适应外界变化而调整内部结构或活动, 而是通过企业积极的创新活动去改造环境, 去引导环境朝着有利于企业经营的方向变化。例如通过企业的公关活动, 影响社区政府政策的制定;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 影响社会技术进步的方向等等。创新市场环境也是重要的市场创新。

四、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企业系统中各成员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制度是组织运行方式的原则规定。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 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 好的制度选择会促进技术创新, 不好的制度选择会将技术创新引离经济发展的轨道, 或遏制技术创新。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以及合理的组织形式四个方面的内容。产权制度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 它规定着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利、利益和责任。主流经济学认为生产资料是企业生产的首要因素, 因此, 产权制度主要指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基于唯物史观的产权理论认为, 产权的本质是收益索取权和产权保护而非产权清晰与可转让性, 财富是各种生产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创造的。因而如何保护公有财产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 是整个社会主义国家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最重要的使命。我国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也许应朝着向生产资料的社会成员“个人所有”与社会成员共同所有的“公有制”最适度组合的方向发展, 但任何取消和削弱公有资本的主张和做法都是错误有害的, 它会使农民、工人重新遭受资本原始积累的厄运而将经济发展引离社会主义的轨道。

经营制度是在有关经营权的归属及其行使条件、范围、限制等方面的原则规定。经营制度的具体内容一般由公司的章程规定, 其创新的方向是不断寻求企业生产资料最有效的利用方式。管理制度是行使经营权、组织企业日常经营的各种具体规则的总称, 包括对材料、设备、人员和资金等各种要素的取得和使用的规定。管理创新就是对上述要素管理的创新, 其中最重要的是克服以往见物不见人的泰罗制管理, 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特别是要正确的衡量成员对组织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提供足以维持这种贡献的报酬, 从而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促进企业诸要素利用效率的提高。组织创新是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 组织创新的目的在于更合理地组织管理人员, 努力提高管理劳动的效率。企业制度创新的大方向是在坚持公有制和私有制互不侵犯、并存共荣的前提下, 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使各个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 使组织的各种成员的积极性和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观念创新

观念是思想意识, 是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企业家的观念是其在进行企业的组织、领导与控制等“维持职能”和“创新职能”活动时所依据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观念创新体现了企业家对市场营销、企业经营、要素组合、利益调整、组织整合、文化塑造等基本问题的认识、看法和根本态度, 是企业家所奉行的经营哲学或理念的革命性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 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诸如激励扭曲下的管理层收购、普遍存在的战略管理匮乏、劳资双方的矛盾日益加深、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忽视社会服务等, 这些问题除了我国转型期的政策失误, 往往与企业忽视社会的整体的长远利益而不负社会责任有关。在西方国家的企业家经营企业都充分考虑社会利益, 寻求消费者、社会与企业利益平衡点的今天, 我国的企业家不但要树立一种超越市场营销观念的新的经营哲学, 即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而且要树立一种超脱传统世俗观念的新的人生哲学, 即重视巩固社会和谐的企业和谐文化观念。树立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强调以社会利益为导向, 以维护和促进全社会的利益与发展为企业的最高目标, 企业的生产经营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愿望, 而且要有利于社会的整体的长远利益。是把消费者需要、社会利益和企业赢利三方面的利益统一起来, 求得三者利益的共同实现。在买方市场业已形成的今天, 关心满足消费者需要及消费者长远利益和社会长远利益的企业, 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企业能否吸引并保住大量顾客, 其关键不仅在于满足消费者的眼前需求, 而且还应顾及个人和社会的长远利益。与此相应的, 我国的企业家还应树立符合实际的现代化大生产观念、高瞻远瞩的战略观念、以市场为导向的信息观念、统筹兼顾的系统观念、随机应变的权变观念。

企业家所奉行的经营哲学或理念是企业文化的精髓, 是企业文化塑造的行动指南。我国的企业家既要树立创新理念、竞争理念、服务理念、效益理念、市场理念这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共有的价值理念, 也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 倡导和谐理念, 培育和谐精神, 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的理念。塑造出独具特色而又充满活力的企业和谐文化, 既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壮大企业而提供社会和谐的物质前提, 又可以形成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而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树立重视巩固社会和谐的企业和谐文化理念, 对国企经营机制的转换和企业家人才队伍的建设特别重要。

参考文献

[1]、陈福来.企业家创新职能探析[J].集团经济研究, 2004 (8) .

10.浅论企业文化的构建 篇十

赵国伟

内容摘要: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越来越变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和组织管理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企业文化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也就是说只要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无论是企业无意间自然形成,还是刻意去塑造的,它都存在于企业的没一个角落,对企业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认同与关注,想要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竞争中的作用,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合力之纽带,是促进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来经营每一位员工,使其为企业发展努力奋斗。

关键字: 企业文化 重要性 文化建设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在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从狭义上来讲,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制度,而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且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意、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形象外在的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代表组织的目标、信念、哲学伦理及价值观,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成分,它的出现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企业文化它不但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管理手段,为达到管理目标而应用。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长期经营活动中确立的为企业全体成员共同接受并被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也是企业全体员工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和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企业文化体系的构成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 伦理道德和企业形象,其构成为:

A.深层文化: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 B.中层文化:企业伦理道德; C.表层文化:企业形象。1.企业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主要反映了企业的基本信仰、追求和从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准则,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观念和精神成果的一种深层的文化现象,在整个文化体系中处于一个核心的地位。它主要反映企业是为了什么,企业追求什么样的目标、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以什么样的标准判断事物的价值、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经营管理等。

2.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是紧密相连的,是企业信念化了的意识的表现,反映企业的优良传统和经营管理中积极的主导意识。企业精神是企业广大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并经过企业家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它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对企业的成败兴衰起决定作用。

3.企业的伦理道德

企业伦理道德是企业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他与企业价值观有着密切的关系,它表明了人们对善良与邪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美与丑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以此为标准评价员工的行为,调整企业与员工以及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企业的伦理道德是以社会公众的舆论、规章制度等形式表现出来。对规范员工的个体行为,协调大家的行动,保证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的一致性起到教育和引导作用,促使员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行为特征,视觉特征,以及企业风格、风气、传统、习惯等。表现为企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的大小和企业内部精神面貌的好坏。

企业文化的上述三个层次是紧密相联系的,三个层次是依次递进的,深层次的企业文化是核心,决定着整个企业文化的本质、方向、层次,中层文化直接把深层次的文化转换成一种成文或者不成文的规则,对企业员工的言行起到引导和制约,同时表层文化也体现着企业文化的风格和品味,也是一种特有的氛围,对组织成员起到了引导和教化的作用。企业文化的客观性和多元性,它是企业在生产 2

经营中形成的理念、传统、风格、习惯、习俗的沉积,但有时可以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主管改造与培植,得到升化和提高,并且深深扎根于企业员工心目中,对员工的思想与行为起引导作用。

三、企业文化的作用及重要性

对企业文化功能的研究,其目的是利用企业文化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作用,对企业能力的形成、作用、保持和促进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1)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

所谓导向功能就是通过他对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 经营哲学和价值观的指导

经营哲学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自上而下的推行并达到共同认可,通过无声命令来指导企业和员工做什么、怎么做、发挥着无形的导向。使员工对事物的评判形成共识,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企业领导和员工为其共同的目标而做出努力。

② 企业目标的指引

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企业从其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战略目标,并且这种目标具有可行性和引导性,企业员工就在这种目标下从事所经营的活动。

(2)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的约束主要有企业的规章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的约束,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领导和员工为实现其共同目标必须遵守和执行,从而形成其约束力。道德规范的约束是一种“软”约束,用来弥补规章制度的约束的不足,如果人们违反了道德性规范的要求,就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心理上的内疚,从而形成其约束功能。

(3)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使企业员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文化通过凝聚力把企业的各个方面,各个层的员工团结在一起,为实现企业目标共同努力;企业员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命运的共同体,把本职工作看做是实现共同目标的主要组成部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现对企业的忠诚与热爱。企业文化是一种内在的凝聚力,像一种极强的黏结剂,通过企业的价值观以及奋斗目标,在员工待人处世等方面达成共识,形成一个配合默契的生产经营团队,3

使整个企业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能。

(4)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是通过正确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目标等理念在员工心目中渗透,使员工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鼓舞员工为企业的发展拼搏奉献。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人和信任人,它对人的激励不是一种外在的推动,而是一种内在的引导,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满足人们对现实自身价值的心理需求,而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是每个员工从内心深处产生愿意为企业拼搏的献身精神。

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中,领导与员工、职工与职工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特别是企业领导对员工的关心与爱护,会使员工倍受鼓舞,努力工作。另外,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对企业职工也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时,企业职工会有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会更加努力,在潜意识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形象。

(5)企业文化的协调功能

企业各部门之间、职工之间,由于各种原因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各自进行自我调节,而企业文化的形成使得企业员工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众多的问题的认识趋向一致,同时增加彼此间的共同语言和相互信任,使大家在较好的文化氛围中相互交流和沟通,以减少各种摩擦与矛盾,是企业上下左右能够密切、和谐,使企业文化充当了企业“协调者”的重要角色。

四、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众多企业的重视,并且被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引入我国企业,在实践中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例如企业的经济效益形成良好的循环关系,并且与企业的社会效益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但是在审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其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误区。

(1)过于注重形式,对文化建设认识不足

一些企业对企业的文化的内涵缺乏明确的认识,认为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做一些公关宣传活动,广告推广活动,社会效益活动和员工的文化娱乐活动,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即企业理念和行为方式的确立和推广。也有企业开展口号标语展示、统一服装标志、形象设计和形象宣传,是企业文化建设陷入了形式化。同时也有一些企业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形式建设和调整企业文化,导致企业文化理念落后,机制僵化,甚至导致企业战略出现问题,影响企业的内部效 4

率和正常运作。

(2)企业文化缺乏个性

不同的企业文化有不同的发展背景和历程,这也决定了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大多企业的精神都是“ 团结、开拓、创新和求实“等一类词,这些词虽然是当前时代的企业需求,但是过于普遍化,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正真反映出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和管理风格,没有使员工产生共鸣。

(3)企业文化不被广大员工所认同

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被上至领导阶层,下至普通员工广泛接受的文化。然而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仅仅依靠各部门的开展,忽视了员工的参与度,员工被动的接受和服从,但是企业员工并没有从真正的认同企业文化,将其看作是摆设和负担,对员工缺乏深层次的教化,没有转化为员工的群体意识和整体行动,没有把企业文化真正转化为企业的财富。真正的企业文化是有内涵的,有根基的。企业文化的建设重在实质,而不是表面化的、物质化的。

(4)企业文化的建设的功利性特点

企业文化的发展受社会文化的影响、推动和制约,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相衔接方面存在主要问题。企业文化的产生带有一定的家庭化、个性化和感性化的色彩,使得部分企业的企业文化带有浓厚的功利性。企业为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为自己及家庭聚敛财富当做唯一目的。企业往往以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经营行为短期化,诚信缺失。作为企业应该重新思考企业的使命、宗旨和目标,以实现社会责任最大化为目标。

五、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是指构造企业文化的过程,是企业长期经营战略中的一项长期、艰巨、细致的系统工程。企业如同是具有意识和生命的肌体一样,它的活力不但有物质的道谢,也与精神文化活动紧密相连,要把建设企业文化置身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先导地位。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环境,前面提高职工素质,充分发挥职工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优秀的企业。

(1)高度认识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前提

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既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又是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 5

素。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一方面抓住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这个基础,另一方面抓住发展社会先进文化的这个枢纽,有利于促进社会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灵魂,就没有活力,更不会有竞争力和战斗力。

(2)强化以人为中心,营造企业发展和谐的人文环境

文化应以人为中心,人是文化生成与承载的第一要素,以确立人在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满足人的需求,提高人的素质和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人能发挥其无限的创造力。充分尊重人,把管理的重心转移到做人的工作上来,尊重员工的文化创造和管理参与行为,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正确看待人,明确员工与文化主题的地位,处理好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彼此尊重、彼此信任,是管理者与员工文化追求一体化,实现其共同文化的建设。另外还要有效全面的发展和激励人,把员工培养成有思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型劳动者。使人全面发展,成为高素养的的文化人和关注自身与企业双重价值的现代人。同时在确保员工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实现其个人平台,满足其物质和精神的需求。

众所周知,2010年1月到6月初,富士康公司发生员工“连跳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痛惜之余,纷纷指责富士康公司是“血汗公司”。从此次事件折射出企业对员工不负责任,更反映出企业文化的缺失。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有义务去承担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重新考虑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建设怎么样的企业文化才能对员工起到稳定、安抚作用?可见,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走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发展中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

科学发展观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体现企业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发展中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个性,每个企业都有着其历史传统和经营特点,充分利用这一点,在经营过程中形成其特色,才能形成竞争优势。

企业文化总的来说是一种社会亚文化,必然受到社会、地域乃至行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海尔、联想和TCL三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虽然有诸多共性,但是也有它们各自独特的发展历史、领导人个性、所在地域和行业特性,形成了有别于其他企业的强烈的文化特征。海尔文化像黄河文化,刚劲浑厚,势不可挡;联想文化像长江文化,刚柔并济,源远流长;而TCL文化像珠江文化,短小精悍,快速敏捷。

海尔文化最突出的是执行力强,其高层决策基本可以不走样的落实到最基层; 6

TCL文化最具特色的是内部企业家精神,TCL受广东文化的影响,市场意识、业绩导向非常明显;而联想比较突出的特色是"亲情文化",是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联想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增加湿润的空气”,加强信任和放权。正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才会进入今天的百强。

参考文献:

徐君 企业战略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5 2 杨刚 文福华 陈国生 现在企业经营与管理新编 对外经济易 大学出版社 2008.1 3 王成荣 企业文化学教程 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 2009.1 4 李森 企业形象策划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9

致谢

历经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了,在论文的选题以及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顺利度过。尤其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李老师,对我进行的指导以及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我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图书馆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此,对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表示最忠诚的感谢!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们,在我写作的过程中给我提供素材,还有就是在排版过程中给我的无私帮助,我才能克服一个个的阻碍和疑惑,直至我顺利完成论文写作。

11.浅论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篇十一

【摘 要】培育特点鲜明、核心价值独特、文化理念先进的国有企业文化,必须坚持把党的意志、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企业价值观,引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党的先进理念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求生存,促发展,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要加强,有创新,必须植入党的意志和先进理念。用党的意志和先进理念引领和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企业的本质属性,才能彰显企业文化的政治性、先进性和时代性。就此谈点自己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其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组织成员所共同信仰的管理哲学、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的总和,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是价值观念、精神境界、理想追求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结果,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反复锤炼的完整体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质上就是要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企业文化主要由企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大结构要素构成。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表层或表征。企业制度文化是中间层次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行为和企业长期发展方向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有利于思想认识的巩固,在制度和组织上促进群体意识的成熟。企业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即企业的精神境界、理想追求,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方向。抓好企业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即抓制度建设和价值观建设,尤为突出重要。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精神文化的产物,体现企业经营发展的根本需求,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链接的纽带,是约束物质文化和反映精神文化的关键。准确把握企业文化的内涵,强化企业制度建设,是加强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建设的根本要求和基础工作。坚持把党的先进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树立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构建和谐企业等党的一系列先进理念融入到企业的精神理念、规章制度和企业发展愿景当中,成为企业的发展理念、经营宗旨和员工准则,使之真正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通过促进企业文化的不断健全完善,实现把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企业文化,展示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适应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的必然要求,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企业文化已成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巨大力量。企业文化不仅代表企业的精神风貌,更蕴含企业的发展理念和经营哲学。从发挥政治核心、监督保证的角度出发,把党的先进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引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

二、把党的先进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去

培育特点鲜明、核心价值独特、文化理念先进的国有企业文化,必须坚持把党的意志、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企业价值观,引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的载体之一,对全面改进和加强企业党建工作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没有企业文化,缺失企业形象,企业就会丧失生存发展的生命力、竞争力。把党的先进理念有机融合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就是要在设计企业文化内涵、建立企业文化形象、形成被企业员工普遍认同、自觉遵守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新形势下,按照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企业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对企业文化的渗透植入,把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把党的先进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就会丰富党建工作的文化内涵,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质量,实现两者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有企业立足现代社会开放性、多元化特点,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通过长期积淀、孕育和打造提炼,逐步形成了一些企业文化。但是,由于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其作用也是间接的、潜在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人的思想多元化,有的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不明确,存在一些错误理解和认识偏差。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喊喊口号,搞搞活动,停留在企业和员工的形象设计上;有的就干脆照搬照学,缺失自己的特色和亮点;有的甚至出现“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实际上不要”的忽视、淡化倾向,没有真正深入到精神层面进行打造、锤炼,自然也得不到全体员工的真正认同和遵从。在国有企业以改革谋发展、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历史阶段,如何才能确保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不断提升,如何确保广大员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如何才能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和新的挑战。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和推动,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能够贯彻到企业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是否能够顺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势,关系到企业员工是否能够真正认同和响应。

经营企业实际上就是经营人心。形成先进企业文化的基础是“以人为本”,核心是培育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激励员工积极向上,使企业与员工组成命运共同体,相互依存,在市场竞争中共谋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互惠双赢。

1.把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企业党建工作的终极目标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进而创造最佳经济效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和财富,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实际上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精神动力。深入挖掘企业文化资源,形成共同价值观,必须坚持企业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相符合,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适应,以先进的企业文化规范员工行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境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主体作用。通过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员工共同提

高和进步。把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创先争优、无私奉献、廉洁奉公等思想理念植入企业文化当中,使国有企业党的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为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3.把党的廉洁从业意识植入企业文化建设当中。把企业各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长期工作来抓,把廉洁从业意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抓出成效。结合贯彻落实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和反腐倡廉工作,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强化廉洁从业意识,营造廉洁从业氛围。通过构建企业惩防体系,加强廉洁从业各项制度建设,规范各级领导人员的权力运用,履行廉洁从业制度规范。

4.把党的先进性教育、创先争优意识植入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当前,国有企业正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强化争创意识,营造争创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浓厚氛围,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同时,通过群团共建创先争优活动,影响和带动广大员工共同创先争优,建功立业。这对孕育、形成先进的企业文化,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孕育形成企业的发展理念、经营宗旨和员工准则,成为员工的共同价值取向和精神动力。结合学习型组织建设,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技能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员工潜力,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

5.企业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积极发挥作用。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党政工团组织要结合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各个方面着手,组织开展企业文化的宣传、培育和建设工作。一是通过采取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加强理论学习,指导工作实践,使之成为广大干部员工的思想武装和行动指南。二是通过组织开展思想大解放讨论活动,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凝智聚力,干事创业,营造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积极创先争优、建功立业的良好氛围。三是结合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创建“干事干净”的廉洁文化理念,强化廉洁从业意识。四是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企业文化活动,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对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了解,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良好的职业素养。要积极倡导爱岗敬业、爱企如家精神,强化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五是注重沟通交流,学习借鉴成功经验,积极求实创新。企业工会组织通过加强民主监督和管理,注重职工维权,增强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青团组织结合青年员工的特点和需求,加强思想交流,引导和帮助他们制订个人职业、人生发展规划,为其尽快成才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阅历、处境和观念,可以有不同的起点、不同的目标,但绝不能缺失方向和信念,必须加强正面引导和宣传教育,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形成共同价值取向。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党员和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客体对象,只有对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及其相应的体系有准确的把握和全面的认同,才能得以自觉实践和传承,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把“关心人、爱护人、使用人”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提高企业各

级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和水平为目的,使其在制定和组织实施企业重大决策时,有大局观念,有发展眼光,有慧眼胆魄。企业员工要积极融入企业的改革发展,融入本职工作,把员工的个人利益追求与企业的改革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彰显先进独特的企业精神,形成共同价值观,才能有力有效地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结语: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成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文化的精心培育,反复锤炼,必须融入党的意志和先进理念,展示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和形象,营造和谐稳定的企业文化环境,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才会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黎永泰、黎伟《企业管理的文化阶梯》 四川人民出版社

[2] 陈 华《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论文网]2009-10-31

[3] 刘翠娥《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论与实践》[论文网]2009-9-22

[4] 兰瑞芳《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网] 2007-4-24

(供稿单位:四川省矿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邓杰)上一篇:谈加强国有企业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

上一篇:小学生演讲稿:真善美伴我行下一篇:预防办公室流感有效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