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存在问题(精选8篇)
1.小学教育存在问题 篇一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漠沙镇明诚小学
周海龙
【摘要】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之一。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在我国小学教育中占有比较大的数量。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农村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不管从硬件建设还是师资配备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对于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学校发展还远远不足,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的许多矛盾仍然制约着农村小学的发展。“均衡发展“这一目标似乎离我们还是很远。
【关键词】制约;教育;因素;对策
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之一。农村小学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学、大学乃至整个国民的教育。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从根本上还没有得到扭转,在办学方向、师资队伍、学生管理、家长重视等方面仍然还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一、制约农村小学发展的“瓶颈”
1、学校办学条件跟不上发展需要。
虽然近年来,政府不断地加大力度进行教育投资,大大地改善了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基本上实现了学校“楼房化”,但学校却没有与之配备的教育教学设备。由于当地政府的经济落后和农村小学的经济收入有限,投入到教学设备的资金非常有限,从而影响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时值当今新课程改革的热潮,教师在没有现代教学设施设备的情况下,变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电脑室和语音室,边 远、小型的学校没有电脑,即使有电脑的学校,部分上不了网,教学得不到新信息,这严重地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发展。特别是“形象工程”更加加大了偏远地区与公路沿线学校的差距。
2、学校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是学校办学的主要力量,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办学条件好的学校与办学条件差的学校的教师两极分化严重。农村小学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由于种种原因而相当薄弱,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大和文化素质偏低,教师的思想观念也相对落后。地处偏避、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从而出现了教师每人包一个年级的现象。白天只有上课的时间,还要抢时间改作业,晚上才有时间备课。没有机会进行研讨,没有时间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大部分教师只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加之,学校教师少,管理制度不健全,使部分教师因此而工作作风散漫,得过且过。新分配教师因条件原因,一般最多两年就调离。同时,体育、英语、音乐等专业教师缺乏严重,也是影响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因素。
3、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 法开展,音乐课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体育课要么是学生自己玩,要么是体育教师拿来一个篮球,几十个学生打上40分钟„„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
4、家长思想观念陈旧。
如今农村的独生子女较多,而不少家长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视子女如宝贝,纵容子女犯错,而“留守儿童”的出现和家长的不配合更增加了学校教育的负担。偏远山区农村的家长思想认识滞后现象严重,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如对女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闻不问,对男孩子的学习任其发展,并且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或者根本不支持学校的教育,如家长因法律知识的缺乏为一点小事而到学校大吵大闹或者越级上访之类的事件时有发生,家长过分宠爱孩子而滋生了学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这些都使学校管理难度与日俱增,增添了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难度。以上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导致了现在的教师出现了“不家访”和“怕家访”情况,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很高,而留守学生、隔代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较大。特别是对学生安全管理学校是“有限的权力,无限的责任”。因此,很难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致使单方面的学校教育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二.突破发展困境,确保发展的对策
1、加强班子建设,规范管理制度。
农村小学的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相对滞后,因为大部分的班子成员都是本校提拔上来的,除了本身的管理水平不高之外,各种利益集团的纠缠不清也直接影响了班子的团结。农村学校在本身管理制度建设上有先天的缺陷性,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大多办学时间很长,教师间大多是本地人,互相之间的关系很复杂,相对来说管理的实行牵涉到的因素更多,往往不容易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流于形式。所以引进一套先进的管理制度,管理理念很容易,但如何让它生根发芽,在实际学校管理中发挥效能,所面临的困难就更多了。而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领头羊”,领导班子的能力和作风直接影响学校工作的管理质量。为此,首先要建设一支团结务实、高效进取、敢抓敢干的领导班子。
2、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保障。在当今社会复杂的发展形势下,农村学校的教师的思想容易发现波动,由此要加强对教师思想道德的引导和教育,宣扬“正气”,消灭“邪风”。通过学先进、立榜样等方法帮助教师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加强监管力度,及时发现不良思潮并及时解决。据不完全统计,当今教师有近80%的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大和生活压力大而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心理疾病,这是值得注重的。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如何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所以学校也要加强对教师心理方面的疏导,解放思想,让教师拥有一颗良好的心态从事教育工作。同时,努 力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新信息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
3、积极争取资助,加大办学投入。
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思想素质等“软件”具备了,需要良好的“硬件”来运行。虽然农村小学的经济收入非常有限,但学校可每学期从有限的资金中有计划地加大对办学条件的投入,逐年添置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同时积极争取外来资金的资助,用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确保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硬件”保障。
4、健全农村小学人事管理制度,激活管理机制,落实农村教师优惠政策。
以解决低龄儿童集中就读为突破口,加强农村小学建设,重组、利用、整合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强化农村小学质量管理,促进农村小学以优质教育吸引学生,逐步缓解中心学校“人满为患”的压力。一是加强对农村学校的帮扶,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尽快实现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有机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二是以教师流动和培训为切入点,积极培养和造就大批的热爱农村教育、懂得农村教育并且善于管理的干部队伍,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培养,均衡城乡教师队伍素质,落实对口帮扶。从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适当向农村教师倾斜,鼓励教师长期从事农村教育。三是强化农村教育的制度管理,制定农村学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规范,确立合格学校基本标准,落实目标管 理,大力实施规范化建设,以“示范性学校”建设为契机,推进教育质量提高,脚踏实地做强教育质量,做靓教育形象。四是减负松绑,从多种渠道减轻农村教师心理和工作负担,关心贫困教师,关爱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切实解决其生活、工作、家庭及子女就业等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舒心工作、自主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五是强化农村教育宣传,广泛宣扬农村教育的新成绩,宣传农村教育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真正的让更多的对农村教育做出贡献的同志个性得以张扬,品德受到传颂,从而达到“彰显农村教育勃勃生机,增强农村教育人本活力”之目的。
5、创建家长学校,关注“留守儿童”。
农村大约40%的“留守儿童”及隔代教育管理的出现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这需要教师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学校应要求教师根据“留守儿童”档案,随时跟踪调查,关注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困难的“留守儿童”要实实在在的进行帮扶。同时,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不够和存在误区,而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教育的好坏影响到学生人格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为此,学校在扮演教育学生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扮演好引导家长教育孩子的角色。学校工作要把创建好家长学校作为重点,不可忽视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家长的培训工作,使家长懂得党的教育方针和各种教育政策,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理解学校的治校策略,掌握科学育人的方法,实现家庭、社会与学校合力育人。特别是在农 村,家长们更需要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农村小学的教育具有特殊性和长远性,保持农村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也是复杂多样,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作,只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农村小学的教育得到改善则指日可待。
2.小学教育存在问题 篇二
一、注重形式, 忽视价值
毋庸置疑,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给语文测试带来了一些新的气象, 在试卷命题的形式上开始关注学生的精神和情感需要, 如添加温馨提示、改革标题设置、创新呈现形式等, 让测试焕发了人文光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卷首千遍一律的温馨提示, 卷尾如出一辙的好心忠告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 学生早已熟视无睹, 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如卷首的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们, 在愉快而紧张的学习中, 我们又迎来了丰收的时刻, 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作为礼物送给自己!认真、细心一点哦, 祝你成功!”卷末的好心忠告:“祝贺你顺利完成答卷!再回头认真检查检查, 争取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赶紧行动吧!”这些提示语少则几十字, 多则上百字, 无非是提醒学生要放松心情, 细心答题, 认真检查。然而事实上我们发现学生一拿到试卷, 很少有人会仔细地读这几句话, 大多是关注考试的内容, 迫不及待地动笔答卷。换言之, 对于考试的注意事项, 老师们早已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对学生作了无数次的交待, 考试的规矩以及相关的学习行为也许早已烙在学生的脑海中, 所谓的温馨提醒恐怕只是老师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真要是遇上那些听话、乖巧的孩子, 读完了这些温馨提示, 是否也预示着已浪费了自己宝贵的考试时间呢。所以, 笔者认为应向这些形式主义说“不”, 真正关注考试的内容、题目的形式, 让学生从考试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无穷乐趣, 这才是根本。
二、表述随意, 缺失规范
句子的考查是语文测试的重要内容, 每份试卷都少不了句子考查的内容, 一般根据学期、年级学习的重点, 考查扩句、缩句, 按要求改写句子 (如“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 陈述句、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的互换等) , 判断句子正误, 修改病句, 补充句子以及排列句序等。
如五年级下册考题:句子万花筒。 (可要看清题目要求噢!)
1.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启笑先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例:水渐渐窜上来, 没过了人们的腰。
水渐渐窜上来, 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枙子花在微风中摇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我们怎么会忘记老师的教育之恩呢? (改为用句号的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考题是对句子理解的考查, 标题“句子万花筒”意喻句子的丰富多彩、变幻多样。然而括号里的提醒“看清题目要求”似乎和下面的呈现不一致, 第2题和第3题并没有明确的要求。那么第1题的要求对2、3题有约束吗?显然, 这样的表述过于随意, 会使学生不明题意, 无所适从。另外, 改写句子的要求呈现的地方不统一, 第1题标注在句前, 第4题又标注在句末。前后不一致, 不规范。第1题的要求“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应统一移到句子的最后用括号标注说明。第2题同样也应在句末标注要求“写出诗句的意思”。第3题应注明要求:“照样子改写句子”, 学生才能明白下面的句子要照着上面的样子去改。第4题句末“改为用句号的句式”显然表述不当, 正确的表述应该是“改为陈述句”。
笔者认为, 此类题目只注重了内容而忽视了规范。没有正确规范的语言表述, 学生就可能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导致科学非合理的作答, 使考查失去原有的意义和价值。因而, 考试命题不能随意而为, 语文教师更应对题意的表述再三推敲, 做到科学规范。
三、难度偏大, 超出基准
新课程呼吁“减负”, 切实降低试卷的难度是当前考试的基本要求, 所以试卷命题应关注大部分学生, 而不能仅仅满足少数尖子学生的需要, 更不能让大多数学生因为难度大而产生畏惧考试的心理。
如四年级上册考题:
1. 读句子, 完成练习。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 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添上了“点睛”之笔。
(1) “点睛”之笔在句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用上“点睛之笔”说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想一想, 填一填。
(1) 尺有所短,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莫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莫以恶小而为之。
(3) 仿照上面的格言, 结合自己的想法, 自己创作一条格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中的第 (2) 题“点睛之笔”是一个不太常用的词语, 它的使用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 用上“点睛之笔”说一句话, 这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
第2题中 (1) 、 (2) 两题考查学生对格言警句的积累情况, 难度不大, 第3题仿照创作一条格言, 难度就偏大了, 一是格言不是一般的语言, 是含义深刻、蕴含道理的名言;第二还要仿照上面的格言, 要求学生模仿上面的来写, 这对学生来说是难上加难了。如果说最终学生写出来的都是一些大实话、大俗话, 那么此题的得分应该如何给呢?因而考试命题要关注大部分学生的能力水平, 难度系数要合适, 尽可能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桃子”。
四、自相矛盾, 前后不一
习作是语文测试的重要内容, 除了要精心设计习题话题, 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之外, 切不可在题意的表述上犯自相矛盾、前后不一的低级错误。习作命题时一定要做到内容要适合学生, 表述要科学确切。
如五年级下册作文考题:
地震牵动着你我的心, 在这个特殊的“六一”节里, 你是怎样度过的, 把你的快乐以书信的形式告诉地震灾区的孩子, 并带去我们的关心与问候。请注意信的格式要正确, 内容要具体感人。
题目:给灾区孩子的一封信
众所周知, “5·12”汶川大地震震憾了全世界。此题紧扣重大事件, 引导学生给灾区孩子写一封信, 给人以鲜活的时效性, 体现了“情系灾区、关爱孩子”的动人主题。然而仔细读题, 却有“自相矛盾”之嫌, 请看作文中的提示:“在这个特殊六一节里, 你是怎样度过的, 把你的快乐以书信的形式告诉地震灾区的孩子。”显然, 信中要告诉灾区的孩子自己六一的快乐。如果说写信本意是美好的, 但信中内容恐怕就要“伤人”了, 试想, 灾区的孩子吃、穿、住亟待解决, 许多人还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 生活在与身体的伤痛痛苦抗争中, 你却叫学生用自己的快乐去刺伤灾区孩子们已经伤痕累累的心, 这显然与本题的意愿相违背的。笔者认为这段话应改为:“地震牵动着你我的心, 在这个特殊的六一节里, 请你以书信的形式给地震灾区的孩子写一封信, 带去我们的关心与问候。请注意信的格式要正确, 内容要具体感人。”
又如三年级下册作文试题:
你愿意向朋友介绍你温暖的家吗?你可以选择你最熟悉、最亲近的人介绍给大家。也可以说说你家住在哪里?周边环境怎样?是怎样的一个家?别忘了向大家表达你对家人或家的感受噢!自己取个题目, 注意把句子写通顺。
读一读上述这段话不难看出, 意思的表达前后矛盾, 句1提示要介绍温暖的家, 句2又提示可以介绍最熟悉、最亲近的人, 句3又重新提示可以写家的地址、环境等。一段话中意思多样, 前后不一, 作文的要求缺失了科学性, 学生下笔自然无所适从了。笔者认为应这样表述:您愿意向朋友介绍你温暖的家吗?可以说说你的家住在哪里?周边环境怎样?是怎样的一个家?也可以选择家中你最熟悉、最亲近的人介绍给大家, 别忘了向大家表达你对家人的感受噢!自己取个题目, 注意把句子写通顺。
五、对号入座, 开放不够
词语的考查形式多样, 如改正错别字、写近义词反义词等、照样子写词语、根据提示写词语、写出词语的意思、给词语排序、选用正确的关联词语等题型。常用的形式有填空题和连线题等。
如四年级下册考题:选词填空
违背 违抗
1. ( ) 了诺言, 就会失信于人。
2.军令如山, 上级的命令要不折不扣地执行, 不得 ( ) 。
呼吁 呼喊
1.看到幼龟已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我们赶紧大声 ( ) , 抢救幼龟。
2.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 新闻媒体 ( ) 各界人士捐款救灾。
又如一年级下册考题:读一读, 连一连。
上述两题, 都是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要求学生将合适的词语填入句中或搭配成对。题目中的词语一个不多也一个不少, 刚刚够对号入座。我们发现学生做此类题目时, 第一句或者说前面几个会认真比照, 作出选择, 但剩下的一个几乎不用思考, 将其照抄填入准不会错。久而久之, 学生养成不动脑筋的答题习惯, 可谓危害大矣!笔者建议, 此类考题不妨多设1个或2个词语, 让题目的答案不再唯一而具有开放性, 想必学生不会“想当然”地作答了。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肯定是不无好处的, 更何况传统试题答案的唯一性已经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命题理应倡导多元、开放。
3.小学教育存在问题 篇三
关键词:教育管理;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创新
小学教育是学生接受基础教育的阶段,包括科学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两个方面。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对于学生
的健康成长承担主要的责任。
一、小学教育管理中班主任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没有与时俱进
小学教育的目标已经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了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处理各方面事物的能力,培养小学生面对未来的社会竞争时能够快速地适应社会的能力。如果班主任的教育管理观念依然停留在传统教育阶段,显然不适合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2.班级教育管理缺乏创新性
小学班主任所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提高文化知识水平以及安全管理,更需要组织各种活动,以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班主任所组织的活动,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缺乏创新性。即便是采用奖励优等生等的激励机制,但是由于存在着偏激性,因没有综合考虑问题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提高小学教育管理中班主任的工作质量
影响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除了父母之外,班主任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班主任不但要具备基本的教育能力,还要具有组织管理能力。班主任要具有融入学生群体当中的能力,同时不断地提升自我修养,以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特有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值得注意的是,当班主任对于新的班级实施管理的时候,不
可以盲目树立威信,更不可以以偏激的手段管理班级,要做到“以人为本”。比如,有班主任为了让学生听从指挥,对于不听话的学生以惩罚的方式,不但起不到教育管理的作用,反而造成了班级不稳定的现象。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关注他们的课外兴趣,并将这种兴趣引导到学习兴趣中来。在每一个班级中都存在弱势群体,他们由于自卑而无法融入主流群体中,这就要求班主任根据班级实际采取恰当的措施,促进班级群体的和谐。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以利于学生学习和生活。面对班级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班主任都要灵活处理,并通过不断地更新观念,提高自身修养,以促进小学班级管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骆舒洪.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2011(11).
(作者单位 吉林省东丰县杨木林镇中心小学)
4.谈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四
从文革后恢复高考,八十年代的校长责任制,九十年代的应试教育,在到现在的素质教育,可以看出中国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不同时期的教育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就拿九年义务教育来说,它的实施,给乡村教育教学带来了福音。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我想如果我生活在我父母的年代,我现在肯定没读书了。所以,很感谢教育给我们农村的学生带来出路。
诚然,教育能改变人的一生,也是一个民族能够兴旺发达,自立自强的根本。中国教育是不断在改革,但仍然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教育制度可谓是十人评价九人摇头啊,我们天天要求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可是,看看我们的高中教育,无不是只重视升学率,每年一个学校能考上多少个清华、北大,整天学生是埋首于故纸堆之间,作题、作题、还是作题。尤其是一些高考大省,像山东,以及一些县立高中,只要高考资源不能在全国各地相对平均的分配,这个问题就很难解决。我想要跳出这样的怪圈,我们不能一心的去指望教育部门。因为我们是社会中的人,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之外,还应多积累社会经验,学习技能技巧。
除了素质教育的问题之外,还存在着教育产业化的问题。几时教育变成了一种产业,尽管国家一直都不承认这个问题,可是教育已经成了一门产业,教育的收费问题真是一大顽疾,西部的许多地区的孩子上不起学,农村的许多学生上不起大学,在一些大城市里面有高额的择校费。听老师说过,现在许多的博士生将其导师称为“老板”。那一些“老板”为什么会产生,也就是教育产业化的缘故吧。
最先我谈到了九年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的免费问题近年才解决。为什么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如我国,却已经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免费,像古巴、东南亚的许多国家,而我们却在口口声声的说以目前的形势看,中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我想问一下,到什么时候我们才具备呢?十年前我们这样说,十年后我们还是这样说,真是悲哀啊,教育是一长久投资长久收益的行业,其在我国现代化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日本明治维新后,大约1860年左右实施9年义务教育。美国了1920s,范围扩展到全国,年龄5-18岁(个别州不同)都应入学。除了一些杂费,教育费用从税收中提取。古巴在1976年在宪法中规定,公民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而我国呢?1986才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中国教育制度中的这些问题,之所以不能解决,还大程度是我们的政府在纵容,在现在的社会,一方面,国家在改革中强调效率,另一方面,却又在忽视公平,许多的利益群体的幕后操纵,是现今中国存在的许多的问题的原因之一。
5.小学教育存在问题 篇五
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经济可谓迅猛发展,在各个领域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现如今,教育改革的春风也已吹遍华夏大地,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付诸实施,素质教育的口号也已经提出来许多年了。然而,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近年来,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在校舍上,由我们上学时的土坯房子改建成砖瓦房或者楼房,而且安上了电灯、电扇,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良的学习环境。其次在硬件设备上,由过去破旧的桌椅板凳,变成了配套的全新桌椅,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特别是近两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配备的农村远程教育设备,更是所有师生耳目一新。第三是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小学教育仍然存在诸多弊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费不足,教学条件落后
尽管现在国家实行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改革,学校减免了学生的学杂费,办公经费也由政府财政拨付,但是农村小学的校舍和硬件设施配备上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例如:部分学校校舍过于陈旧,存在安全隐患;绝大多数村镇小学没有微机室及微机,即使有电脑,也只是一两台供老师使用,学生是可望而不可及;图书室的书籍大多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而且数量极少;音乐、体育器材贫乏,很多设备纯属摆设。
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工作质量欠佳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后继乏人,形势严峻。据我所知,我们乡50周岁以上的老教师多达一半左右。而30至50岁之间的中青年教师少之又少。虽然我县自2003年开始陆续补充了一些师范类毕业生,充实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但仍然杯水车薪。二是学历水平过低。以我乡为例,大部分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甚至部分老师仅仅是完小毕业生,一直以来只是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任教。即使近年来部分老教师取得了大专学历,也只是有名而无实,学历是提高了,自身知识水平却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三是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农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科目,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兼职的,1 好容易来了几名专业教师,也变成了“全能型”老师。专业教师不足既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浪费部分有专长学生的天赋。四是教师分布不平衡。我县目前有小学教师2000余人,满足教育教学绰绰有余。但是由于分布不均衡,县城及南部毗邻合肥各乡镇小学人员超编现象严重,而那些偏远地区的小学却缺乏人手。据了解,个别学校老师太多,上课不得不实行“轮休制”。缺编严重的学校,老师只能疲于应付,而超编的学校教学质量也并不高,反而是看的看,干的干,更让部分教师心理不平衡。五是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我县农村小学中老年老师比重过高,他们自身知识结构不完善,又由于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大部分老师还从事着农耕这一“副业”,对教学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几乎无教研能力可言。就拿我校来说吧,对电脑和英语,老同志们这样说到“我能认识它们,但无奈它们嫌弃我们太老了,不带我们玩啊”。因此想让他们利用这些现代手段帮助教学,简直是“天方夜谈”。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素质教育难于实行,新课程理念贯彻不力
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多年,新课程标准也推行了十来年了,但当今农村小学的课堂却一如既往。其原因主要是观念陈旧,教育目标错位。受大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老师们却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及主管部门也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加之目前绩效考核制度实行,这种“应试教育”还将继续下去。虽然学校征订英语教材已经三、四年了,但是英语课程一直没能在我县农村小学开设,那些教材只能成为一堆废纸。音乐、体育、美术课程虽然开设,但形同虚设,它们大都被语文、数学老师以各种理由“借用”,学生们难以得到全面发展。
四、村级小学减少,造成上学不便
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大力推广,以及现在的农民工热潮,许多家长将孩子带出去上学,导致农村儿童数量减少,学校人数随之锐减,从而出现撤并学校现象。学校变少了,孩子们上学就集中了,但是路程也变远了,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近几年屡次出现孩子上、放学途中发生意外伤亡事故,足以说明。
五、学校管理水平不高,教师工作效率低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些管理有序、高效优质的城镇学校,都与校长及其班子成员的管理水平高和工作负责紧密相关。反之,那些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的学校则与校长的低管理水平脱不了关系。因为校长管理能力差,学校制定的一些管理方法、措施制度,往往流于形式,不求实际效果,而且不能做到及时更新,与时俱进。更有的用人任人唯亲,评价制度不切合实际,结果就是好的上不去,差的罚不了,优的进不来,劣的淘不出。干好干坏一个样,干的不如看的。这样的学校,可谓一片混乱,教育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6.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篇六
峗 皓 一.班级管理的界定
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原则,采用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集体,为实现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班主任对所带班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劳动、课外活动等项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动。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均把班级管理当作一个重要的内容来抓,在教育管理上予以足够的关注,以期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目前的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班级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对目前班级管理面临的问题认真加以分析研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对深化我国基础教育的各项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对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改进的策略。
二.目前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教育管理理论知识
班级教育管理是培养祖国下一代的系统工程,几乎涉及到一切与人有关的科学领域。因此,班级教育管理者需要掌握的知识、理论涉及面也十分广,其中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以及这些学科交叉研究产生的边缘学科,如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
当前,小学班级管理者缺乏班级管理理论积累和指导。班级管理者掌握的班级管理的理论和知识,大多停留在传统师徒经验传递的水平和自我管理经验的积累上,因此许多班主任老师从来没有进行过班主任上岗培训。现如今,许多刚从师范学校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被任命为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他们非常缺乏班级管理的知识、理论和指导。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学校领导重视不够,缺乏培训意识。领导者认为师范类毕业生就自然能胜任小学班主任工作,具有管理好班级的能力。当然,在很多学校特别在私立学校还存在着为节省培训费用,而不对教师进行上岗培训的情况。二是“应试教育”加重了班主任的负担。在“应试教育”思想
体制影响下,考分和升学率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特别是那些私立学校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在更大的环境里,教育行政部门及整个社会也都把考分、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与教师的标准。为了考分、升学率,学校只能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将这一重担压在教师身上,并与教师的福利工资相连,致使教师把大多时间用在了教学上。班主任加班加点进行教学,再也没有精力、时间去学习管理知识。.班主任受到传统班级管理观念的束缚 长期以来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大多数老师都在有意无意中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自己的学生,甚至把学生看作是容器、工具,造成了学生“敢思不敢言”“有话不愿说”的局面,师生心灵间缺乏交流和理解,学生畏惧老师,有心里话不敢或不愿向老师倾诉,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不知学生内心的喜怒哀乐,老师与学生的这种心灵阻隔既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长此以往,导致了小学班级管理的实践操作情况不尽人意,班级成为班主任的“一言堂”。其实,最为有效的管理应该是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怎样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力量呢?.班主任管理方法陈旧、单一 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班主任管理方法陈旧、单一,大多是“严”字当头,但管理过严,容易造成学生个性压抑、自卑感重、自制力差、胆小怕事,唯唯诺诺,不再敢犯任何错误,这样做无意中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在提倡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改进班级管理的方法以利于促进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冒险。有时过严的班级管理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这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至今,班级管理的方法主要还以压迫法为主,就象人们常说的那样:好的班主任要能压得住学生,只有压得住才能管得好。久而久之,班主任对学生压则灵,不压则反弹。批评、指责、惩罚成为了惯用的压迫法,因为这种手法收效快、简便易行。班主任应明确自己的使命是塑造灵魂,而非管制学生;自己的身份是学生思想的引路人,而非学生集体的独裁者。因此,班主任要正确把握严格管理的尺度、严中有宽,并积极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有效的引导。
4.人们对班级管理评价的标准陈旧
人们对班级管理的评价仍然仅仅停留在“纪律+成绩”的层面上,班级管理从属于应试教育。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要遵规守纪,考分高升学率好的班级就是优秀班级。而对那些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能力提高,情感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创有特色的班级不闻不问。在这种思想制导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班主任工作服从于总的教学工作。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学生完全服从教师;教师服从教学;教学服从成绩。班级管理从属于应试教育。.班级工作烦琐,班主任大多十分辛苦
班主任除本身作为一名科任教师外,还是一名学校的员工,班级的管理者。即除教授好所授的科目外,还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管理一个班级的大小事务。为了管好一个班级,每天的常规工作就要占据他们1/3以上的工作时间,如六到场(早操、早自习、两操、午自习、课前歌声、集会),更不用说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有时还得利用休息时间下教室、寝室。班主任每天都被班级、教学事务缠身,很少有时间、精力去研究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规范化、效率化。有些班主任过分注重自己的个人权威,对班上的事什么都不放心,非自己亲自过问不可,其实班主任完全应该也可以把一个班级的重担让几十个学生分担的。不要老是认为学生自觉性差,能力不强。班主任大可不必面面俱到,越俎代庖。要分清哪些工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事,哪些则仅仅需要自己当参谋、出主意,另外,即使对属于班主任份内之责的班级常规管理及各种事务,班主任也不应该一手包办,而应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班级,处理班级事务。
三.进一步改进班级管理的对策
班级作为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学校进行教学、思想品德教育、技能训练以及课外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对班集体进行综合治理,班主任既是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又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一般来说,学生学风的好坏,素质能否全面提高,关键在于班主任工作态度如何、教育艺术水平的高低、教育是否恰当等,在学生的成长中,班主任起着导航、定向的作用,基于班主任工作的这种重要性,就要求我们班主任是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较强的管理能力。下面就如何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谈谈进一步改进班级管理的对策。
1.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并抓好落实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跟其他管理一样,没有制度不行。在开学之初班级就应根据学校规章制度,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实行广泛的民主,让班级成员都参与讨论,搜集意见,反复表决修改,使班规能够体现绝大多数同学的意愿,为班规的顺利执行打好基础。班规可分为文明条约、纪律细则、竞争目标、奖惩细则等几个方面,将这些规范制度分解成若干条具体的目标要求,与班长、组长、各学科委员等分别安排各自的目标责任,实行层层落实,分而治之,奖惩有据,从而激活班级管理。通过规定班级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言行,引导学生互相监督,文明向上;并用这样一套切实可行的目标计划来激励学生奋发努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制定了好的班规,仅仅是有了好的章法,重要的是遵守执行,抓好落实。而且班主任老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好率先垂范,起好榜样带头作用。比如,执行班级考勤,如果老师上课迟到,要主动进行检讨并改正。实践证明,通过一段时间的管理,对规范班级纪律,规范学生行为和建立良好班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重视班级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建立健全班委会班级管理制度 班主任一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选拔和培养一批好的班干部是协调各个力量进行有效管理的好方法。因此,要建立一个优秀班集体,必须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而班干部就是班集体的核心,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是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的骨干。班干部不是自然成长的,班干部的能力与威信也不是生来就有的,主要在于班主任的培养与自我实践。一个好的班干部,就是班主任的一个得力助手,选用好班团干部,不仅能使自己从繁忙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而且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班委会在班集体中处于核心地位,班委会工作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着班级的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教师每接一个新班级后,欲真正选出优秀的干部,必须在竞选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应研究学生档案。了解学生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学生成绩、家庭环境等情况,通过这些原始资料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对学生的情况心中有数。其次,班主任在组织班干部成员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民意,由班级全体成员进行选举或推荐,选出关心集体,有威信,有工作能力,热心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在班级中,实行“干部竞选制”和“干部责任承包制”,实现班级管理自责化,做到班级管理事事有人做,事事有
人管。最后,在班级干部培养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始终坚持的原则是要使班级体朝着自我管理的方向发展,在班级小干部的工作中,班主任只起组织协调的作用,在各项工作任务划分明确之后,其他的监督权给全班学生,每周的班会由班长来总结本周的工作,每天由体育班委来总结站队情况,由劳动班委总结值日情况,并实施奖惩制度,学习委员检查预习情况记录在案,每个干部手中都由一份名单,期末家长会,让小干部们自己总结工作,公布表现突出和优秀的名单,颁发奖状和奖品。班主任在幕后监督检查,更多的时候是全班同学的互相监督和自我管理。实现了班级管理的自责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也就得到了提高。班集体建设能够实现自我管理是班主任最大的愿望,这是需要时间和漫长的过程。
3.班主任要发挥任课教师、家长的积极作用
班级管理工作纷繁复杂,作为班主任应充分调动身边可利用资源,更好的为自身的工作服务。首先,是要取得领导的大力支持、指导。只有取得了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班主任才能没有后顾之忧,放心的干。其次,学生的教育发展,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班主任、科任教师与家长通力配合,发挥最佳的群体效应,才能收到满意的教育效果。学校的职能是毋庸置疑的,家庭的教育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除了寒暑假,平时的生活基本是学校和家庭两部分的衔接。家校教育的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支持,方能形成教育的合力。教师要尊重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学校班级管理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家长配合的力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小学生个性品质雏形的形成是在家庭之中,家长的言谈举止,文化情趣,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校教育的目的、要求,及时的向家长作宣传。要把家长看成是班级管理的生力军,千方百计的调动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不断总结、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好做法、好经验。同时,还要重视发挥优秀家长的力量,把他们的先进事迹作为好教材,经常在班级中宣讲,使学生产生光荣感、自豪感,从而有效避免教师管理班级孤军作战的现象。教师要积极主动与家长保持联系。在当代信息社会,家校联系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借助电话这一快捷的通讯工具,可以及时的交换学生的有关信息。在这一方面,教师的积极主动,更能赢得家长的配合、支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班主任应教育学生尊重科任教师,努力为科任教师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鼓励学生上课认真听讲,遵守纪
律,要通过各种形式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通过召开家长会或与家长建立长期联系,使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在学校内、外的情况都能有所掌握,这对学校和家长相互间的配合教育非常有帮助。班主任还应利用班会、开家长会和组织家访的机会,向学生和家长大力宣传每一位科任教师的优点,用班主任的信任度提高科任教师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和家长对课任教师树立起信心,为本班成为优秀班级而共同努力。班主任还应特别关注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和单亲家庭子女,千方百计关心他们,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不感到孤独。此外,班主任是授课组的核心,只有调动授课组的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才能做到班级管理最优化。班主任要积极做好课任教师的工作,使课任教师对班级成为最优班级充满信心。
4.教师应转换角色,公平地对待学生
教学虽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但如果班级中无良好的情感氛围,班级管理无法走进学生内心,只能治表不治里。所以除了严格的管理之外,还要求班主任有更多的感情投入。长久以来,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把自己定位为领导者,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领导的架势。新时期,在班级管中班主任要从领导的位置走下来,应本着服务的精神建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变学生服务教师为教师服务学生。其次,教育不公平现象严重。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感情,应该是公平的,没有偏爱与歧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关爱与尊重。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品质和基础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淘气,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中的差异。每个班级里,优差生都有,造成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身心正在发展,是非观念尚未成熟,犯错误是正常的,及时适当的批评和纠正,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问题的存在,进行改正。对那些成绩不理想,不守纪律的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当学生犯错误时,班主任老师不要总用一副严肃的面孔去说教学生,而应用博大的胸怀去宽容他们,给他们自我改正的机会,因为宽容是一种力量,它能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战胜自我。教师还应多一些帮助,想办法激起他们的上进心和求知欲,用爱心融化这部分学生的内心,带动他们进步,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班主任应该做的。这样不仅加深了师生情感,更大大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团结、融洽、和谐、向上的良好学习环境。
5.更新教育教学意识,与时俱进 作为一名优秀班主任眼光宜长远,要善于对班级的前景目标及近期目标进行规划。高尔基曾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们才能就发展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育教学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层出不穷,不学习就意味着落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别人的班级管理经验,总结自身班级管理中的不足,不断提高班级管理的能力。争取由经验型的管理转化为科研型的管理。当然经验并不是不好。但经验管理有很多弊端:例如经验管理主要说明的是过去,而且呈现着直观性、表面性、非连续性、零散性和个别性的特点,故经验要在科研的提炼下才会放射出璀璨之光。班级管理也应该有它自身的课题研究,有它的重点、难点以及突破方法。作为一名班级任,不但自身要有丰富的经验,还应不断地学习、总结、研究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更新班级管理的方法,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现在的班主任很少给学生做引导工作,而是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压制、处理学生上,造成本末倒置。其实引导工作比压制更重要。磨刀不误砍柴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想学生在学习中提高效率,事半功倍;要想学生平时遵规守纪,首先就得做好其引导工作。通过设置长远目标、近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让学生明确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先在他们心里树立评判标准,确立各自的发展方向,然后再行动,接近目标。班主任的主要任务就是制定出学生切实可行的目标,做到期期有计划,月月有目标,变被动为主动,引领学生朝着既定方向发展。对于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应多进行心理疏导,少一份批评指责,应让其自己评判自己,让其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并改正。在这一过程,班主任由原来的法官、领导角色转换为一名帮助者,这样学生就容易去接受,并积极去改正。如何用最经济的人力、时间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是摆在每一位班主任面前的重要课题。把用在班级管理上的时间、精力节约出来放在其他各育的发展上,那将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况且作为一名班主任随时把学生放在眼中,这既不可能,也不见得是件好事,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时间将因此而大大减少。要想提高班级管理效率除了利用好班干部这一方法以外,当首推提高学生自觉性的办法,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班主任只起引导、帮助的作用,引导他们建立自我评判标准,引导他们经常作自我反省,帮助他们改正错
误,从而形成管理上的自觉,让他们真正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在家在校一个样。
7.当前社区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篇七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 我国大幅度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出现, 其中女性相对高于男性, 这些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提升下岗职工素质, 为其再就业提供技能保障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任务。二是有基本生活保障, 对文化生活或日常生活有更高要求的社区居民来说, 社区教育的意义在于改善其生活, 提升生活品质。
一、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
终身教育是指人的一生要不断学习, 教育贯穿人生全过程。它的时间范围涵盖较广, 从学龄前、学龄期、步入社会都要受到与时俱进的教育。学龄前会得到家庭教育, 在校期间会得到系统的学校教育, 但离开校园后, 除了职业方面的教育需求, 很多人难以得到系统教育, 社区教育就为终身教育的实现提供了最直接可行的工具。学习型社区需要与本社区居民结合, 实现社区居民学习的常态化, 使每名居民享受到他们最需要的教育资源, 社区教育是实现教育常态化的有力途径。
二、当前社区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1. 资源配置不合理
社区教育存在资源不对称问题, 有需求的居民, 如外来人口无法享受到当地社区教育, 或不知道如何获取, 而可以享受到社区教育的居民却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参加, 造成资源浪费。社区教育覆盖面不够, 一些偏远地区, 对社区教育不重视, 经费无法落实, 人力或设施投入不足。
2. 群众认知不够
有的社区学校针对下岗失业女性没有专业技能的问题开设了月嫂、保姆等市场需求较大且学习起来相对容易的家政类专业, 但有的居民觉得这是伺候人的活不想干, 有的怕以后做此类工作看见熟人不好意思, 宁可闲在家也不愿意做这样的工作。还有的社区成员对社区教育认识不够, 不去学习就先入为主地认为学了也没用, 浪费时间。为丰富居民生活而开设的社区教育参与者大多是退休的老年人, 中青年参与者较少。
3. 专业设置不合理
社区教育要根据时限性、地域性和居民特殊性设置不同的专业。有的为提升劳动力水平的社区教育专业设置不合理, 不能与市场接轨, 设置的专业是前几年较为流行, 现在市场却已趋于饱和的专业。部分社区学校只设置提高劳动者技能的专业, 未设置日常的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社区学校开设的专业和开展的活动针对性不强, 不吸引当地居民, 社区教育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三、社区教育问题解决措施
1. 加强资源整合
要加大社区教育投入, 整合社区教育资源, 实现社区教育网络全覆盖。偏远地区或农村更要注重社区教育, 要由政府主导开展社区教育。可以依靠当地教育资源, 与当地职业学校联合办学, 充分发挥职业学校教育专业化、系统化的特色, 开展社区教育活动。
2. 广泛宣传
当前大部分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认识不够, 部分人将社区教育与老年活动室挂钩, 认为社区教育活动只限于打牌、下棋等方面。社区组织要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宣传社区教育的意义, 并将社区教育开设的课程和活动向广大居民告知。通过发传单、广泛讲解等方式, 吸引社区居民主动、广泛参与社区教育。
3. 调整课程设置
社区学校要充分开展调查研究, 以提升劳动者素质为目标的社区学校要根据当前劳动力市场情况、本地特色、学员自身特点等, 开设顺应社会发展的, 实用性、针对性较强的专业。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社区教育要深入居民群体, 广泛调研, 考察不同年龄层群体的教育需求, 结合本社区特色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
4. 开展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有两个方向。一是社区可以与社区内企业合作, 服务于企业职工, 丰富企业职工业余生活。二是以提升劳动者技能为目的的社区教育除了做好教学工作, 还要为学员开拓就业途径。社区学校要严把学员质量, 把学习成绩优秀、表现较好的学员推荐到合作企业, 既为企业提供了优秀职工, 也免去学员寻找工作无门路的窘境, 实现学员、企业、社区学校三方共赢。
摘要:社区教育是开展终身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工具。当前我国社区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一些偏远地区还不具备社区教育条件。居民对社区教育认识不全面, 存在偏见。社区教育专业单一, 针对性不强。发展社区教育要从通过加强资源整合, 广泛宣传, 调整社区教育专业, 开展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社区教育,问题,终身教育
参考文献
[1]黄文知.打好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主动权[J].江西劳动保障, 2003 (01) .
8.探究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八
关键词: 《地球上的星星》 学校教育问题 教育启示
《地球上的星星》讲述了一个八岁的印度小学生伊桑成功的过程。伊桑因有阅读障碍导致常常把相似的单词搞混,而成为失败的学生,甚至被认为智力存在问题。他的父母把他转到寄宿制学校,他不仅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还要应对与家庭分离的创伤,逐渐失去生活的热情。自尼克老师的出现,伊桑问题的根源被发现,并帮助他走出困境。笔者发现影片不仅是在反映印度学校教育的问题,而且是对中国学校教育问题的折射。
1.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场所,对学生人格、品行和能力的养成都有关键作用。笔者反观我国学校教育,认为《地球上的星星》主要反映了我国学校教育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成功与竞争——教育目的
影片中的尼克老师说:“我知道外面是一个无情、充满竞争的世界,一个大家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世界。大家都要好成绩……什么都是只要比别人差就是无法容忍的。”现在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学生的成绩,而成绩指向的是今后人生的成功,指向人与人之间激烈的竞争。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很功利化的,育人的功能置于次要地位。人人都要成为伊桑的哥哥那样的优等生,而不要成为像伊桑那样头脑中有丰富想象力,成绩一塌糊涂的所谓的后进生。中国现下的学校教育亦是如此,小学阶段就强调竞争和成功,学习的目标仿佛就是为了进入社会有竞争的优势,忽视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成功与竞争固然很重要,但是儿童的健康成长更重要,学校的教育目的应该立足于育人。
1.2简单粗暴——教育方式
学生犯了错误应该怎么处理?《地球上的星星》中给我们展示了当下普遍的处理方式——惩罚。影片中的伊桑因课堂上犯了错误,直接被任课老师赶出了教室。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肯定是有问题的,一是剥夺学生听课的权利;二是会对学生幼小的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影响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目前,我国学校教育体罚的现象已经比以往少多了,但是在个别学校或个别老师这种现象仍然存在。
伊桑的问题出在哪里?除了尼克老师意识到他问题的根源外,大多数教育者都没有认识到伊桑的阅读障碍。他们对伊桑问题的定性是简单粗暴的,认为伊桑是不努力学习的学生,甚至怀疑伊桑智力上有缺陷。反思我国学校教育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没有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取得优异成绩,很多学生都是很努力的,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更暴露教师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的欠缺。每个个体的认知能力都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应该发现学生认知模式之间的不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找到他们的问题所在,并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1.3成绩——评价标准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小主人公伊桑因阅读障碍而成绩极差,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还有家长的忍无可忍。可是,这些人都没有发现伊桑在绘画方面过人的天赋,他们评价学生优劣的标准是唯一的——成绩。在我国学校教育中,评价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同样是成绩。此外,中国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追求成绩,家长关心、学校关注,小学生疲于各种辅导班和家教。但这对像伊桑这类孩子是极为不公平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每个孩子都应该是不同且独特的。教育者要尊重并发现孩子不同方面的天分,让这种天分能够在孩子的后天学习中得到充分发挥,使孩子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2.学校教育如何调整
“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也许不都是光芒夺目,但是都是独特的,都是唯一的存在。学校教育要珍视像星星一样的孩子们,善待这每一颗独特的星星般的孩子们,让他们放射出独特的光芒,给予他们熠熠生辉的力量与勇气,使他们成长为独特的唯一。
2.1关注学生的成长
学校教育的目的应该从培养有竞争力的成功者的误区,转向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注。正如德国的教育,德国的孩子在小学前几年并不给學生灌输很多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创造能力。他们认为儿童的脑容量是有限的,如果灌输太多知识,就会压缩他们想象的空间。姑且不谈这种观点是否存在,或正确与否,但是这种做法就是值得我国学校教育学习的。我国小学生上学要用拉杆箱,放学后有家庭作业、辅导班和家教辅导,一年级小朋友就要学到晚上十点钟,没有玩耍的时间。然而学生身心健康的健康成长、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成为学校教育关注的重点。
2.2因材施教
学校教育应该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智力开发。孩子在不同领域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就像影片中的伊夏画画就比较好。如果我们试图把爱因斯坦培养成一个文学家,那么他还会有那么高的成就吗?学校教育应该顺应个体的优势领域进行开发,同时尽可能提升其劣势区域。然而,现下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一般班级容量都很大。因此,对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其优劣势造成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配合,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多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学校教育应该增设各种教学设备,开设丰富的课程,满足不同天分学生的不同需求。不要再让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和劳动课只成为摆设,为学生提供展现天分的舞台。
2.3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正如影片中伊桑的遭遇是因为片中的教师缺乏心理学和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我国,一些教师也会采用同样的处理方式,他们不关注像伊桑一样的所谓的后进生固然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专业知识的缺乏。因此,学校应该定期对其进行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知识培训,教师自身应该做出积极的努力,多阅读专业书籍,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并将其积极运用到教学中。此外,教师专业知识的缺乏还体现在如片中教师死板地教授知识上,到寄宿制学校的伊桑,在一次课堂回答问题中,他回答出了诗歌的真正内涵,却没有得到教师的认可,他们只是死板地传递课本上的知识。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很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同印度的学校教育一样,我国学校教育应该从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因材施教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上进行一系列调整和变革,改变现在过于强调成功和竞争、对学生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的状况,让孩子们从令人窒息的、压抑的考试模式中解脱出来,能够自由享受阳光,在太阳下快乐地奔跑,成为独特的闪耀的星星。
参考文献:
[1]任春茂.从后现代主义视角看《地球上的星星》折射出的儿童观[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9).
[2]马卫国.由《地球上的星星》所想到的——关于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反思[J].科技信息,2012(17).
【小学教育存在问题】推荐阅读:
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07-01
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07-24
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08-26
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09-24
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10-13
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11-06
廉政教育存在的问题11-09
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07-19
农村小学阅读存在问题10-18
华侨孩子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