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报纸的困境与出路(8篇)
1.传统报纸的困境与出路 篇一
时下,有不少资产超过百亿的财团进入到有机的领域,还有许多风投正在关注这一行业,但是有机产业的发展并没有人们预期那样出现井喷式的发展,现有的有机食品企业还处在痛苦的摸索阶段,规模小、产品缺少特色和系统包装、营销经营手段乏力、人员素质普遍缺乏专业性的情况下,艰难前进,但是极少有有机企业深度以下若干问题:
有机单品和产品线的困境?
目前很多有机产品,是以单品形式出现在市场的,确实许多企业的成功,往往是单品销量突破取得的,如思念以前不是作速冻水饺,而是靠一款小汤圆的畅销带动起来的,但是有机食品大多数是初级的农产品,完全依赖一个单品经营风险较高?比如东北某品牌的有机大米,价格在10元一斤,产品仅仅是一种大米,而作为大米是一种低关注度的产品,价格弹性较低,作为有机大米仅仅是作为“有机概念”的形式出现,往往产品力并不是很强,我们可以在卖场里看到不下五种以上的有机大米,且产地雷同,都在东北盘锦一带,很难体现产品的特色和亮点,
而形成一定产品线的规划,包括畅销产品、形象产品、获利产品的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这一点上大多数的有机企业没有认真的考虑分析过,包括许多零售企业,摆放的有机产品也是杂乱无章,缺少特色,和一般的卖场和食品专卖店没有多少区别,值得深思。
深加工的困境?
有机食品作为最接近天然的人工食品,是否要深加工,也是必须要严肃考虑的问题,比如一些生鲜产品,如果不进行一下防腐处理,极容易腐烂,但是又破坏了有机食品的本色,受到了污染,可能对品质带来影响,但在整个物流仓储供应链不健全的情况下,必要的处理是应当的,有机企业必须应对市场的接受度,以及销售半径进行适当的调整,尽量做到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全程保鲜运输。
对具有功能型的部分有机食品,为了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可以进行深度加工,比如有机苹果汁等。
产品结构性包装的问题?
总体来说,目前有机食品的包装形象用三个字概括:土、乱、差。
土:形象土,本身农产品土一点不要紧,但是关键在于土的有特色,现在有机食品的包装连一般的食品的包装都比不上,极大的降低了在终端陈列形象,事实上,一个产品的价值有60%,来源于包装,以有机绿茶为例,基本上都是绿色的为主,不是茶叶的形象,就是一些云彩山峦的形象,缺少识别和产品本身的特性,与普通茶叶无异,
乱:文字说明乱,我们随便拿起一件有机产品,有的仅仅有一个有机认证的标志,有的配合说明了一下什么是有机食品,未能利用好这一最直接的广告宣传载体,将有机的概念和产品的特色体现出来。最典型的是许多有机类的杂粮,如此这样的健康食品,仅仅就是一个产品名称而已。
差:一点都不精致,毕竟属于高端食品,给人的感觉像低端的产品,是有问题的,那怕超市里销售的新鲜的有机蔬菜,紧紧在上面帖一个产品标签而已,而对大多数不了解有机概念的消费者来说,根本无法从产品包装中,感知到产品的价值和利益点。
有机概念是否是一个有效的推广理念?
有机食品,是英文Organic Food直译过来的,其他语言中也有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等。如果当初翻译好,不会造成今天众多消费者产生误解和不理解的问题,有机这个字眼往往感觉和化学品有关,即不能鲜明体现产品的特征和属性,又容易让大多数产生误解,这个从终端调研就可以发现,几乎没有人能说清楚什么是有机食品,因此单纯一个有机食品概念无法支持产品的价值和属性,必须配合自身产品的产地、属性、特征、文化、种植方式,食用方式进行挖掘,形成符合概念,生动化、具体化、直接化,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提出的“乐活”概念他的范围和特征传播起来,也确少亮点,现在连一般的便利店都在借用这个概念,搞的鱼目混珠,因此依靠这一完全理念在中国市场推广,难度是比较大的。必须结合中国本土文化和认知结构进行对应推广,或许效果更好,如排毒的概念等。
有机最终发展模式是怎样的?
现在还是单纯的和一般的食品销售模式在销售,未来可能不仅仅是这样了,而是通过服务、体验、娱乐等方式激活放大有机的价值,但是在国内显见有相关企业在这方面进行探索的,绝大多数的有机零售终端,包括现在规模比较大的乐活城、点点绿等离此差距还非常遥远,欧食多模仿国外的全食,也不伦不类,缺少本土化的设计和规划,未考虑市场接受程度,盲目求大,结果倒在折戟沉沙,甚为可惜……
2.传统报纸的困境与出路 篇二
关键词:传统出版,数字出版,转型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 出版业转入了数字化时代。数字出版是融合传统出版内容, 以网络和流媒体等高新技术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数字出版强调内容和运作流程的数字化,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已经形成了网络图书、网络游戏及手机出版等多种新业态。
一、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
(一) 数字出版创新体系初步建立
2008年, 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成立, 这是我国第一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随后, 重庆、湖南、广东、江苏等地的数字出版产业基地也先后获批建立。2010年5月, 数字出版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 传统出版企业和技术供应商可以通过该联盟广泛联合, 探索有利于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贏利模式, 对国内数字出版内容的生产、销售以及版权交易等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目前, 全国数字出版创新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这种联合发展的模式为数字出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 手机出版的崛起
手机出版就是以手机传播内容的形式, 将信息转换成数字电子产品再发送到手机平面载体上, 用户可以很方便的通过手机进行信息的阅览和观看。数字出版产业涵盖的行业非常广泛, 是图书行业的出版、网络电子游戏的出版、平面报纸的出版等几大出版产物的相互合作。目前为止, 手机出版产业所占的比值远远超出了其他出版产业链, 手机出版正以快速发展的趋势占据数字化的主导。随着手机出版技术的不断完善, 传统媒体产业也开始进行数字化创新, 平面报纸产业现今也可以用手机进行订购, 数字化进入蓬勃发展阶段。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中国联通手机阅读业务从2010年开始进入市场, 随后, 中国电信也与浙江出版集团等多家内容供应商签订了合作协议。
(三) 传统出版社发展数字出版业务
传统出版社受数字化的影响, 在销售以及发展方面都受到了阻碍, 一些报纸行业开始标新立异, 通过数字化进行传统报纸产业的变革应用, 这也说明, 传统的出版业要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必须进行数字产业化的整合。中国出版报社也相应成立了数字传媒的有限公司, 并开始向数字化发展。同年, 广东出版集团成立了“广东省出版集团出版中心”。随后,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也设立了电子音像网络出版分社, 全力投入网络内容的研发。除了出版集团之外,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等一些报业集团也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
二、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有利条件
(一) 信息技术的发展
近十几年来, 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已进入有史以来最繁荣的阶段。据“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目前我国网民数已达1.62亿人, 随着手机上网资费的下调, 手机上网也已渐成风气, 至今, 手机网民数已有4430万人, 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互联网市场。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互联网将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都为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提供了良好的便利条件。
(二) 政府的政策支持
各级政府对数字出版的支持和重视促进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2012年, 湖南省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大力发展数字产业的发展应用, 预计到2020年, 数字出版产业单位将增加到800家, 数字出版能够代替以往传统报纸的不环保性, 推动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 2014年以来, 政府支持数字产业发展的力度也愈加强大, 厦门政府举办移动产业的游戏年度峰会, 加大数字产业的发展,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 并把游戏动漫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广东省新闻出版局于2008年成立了数字出版管理处, 这是我国第一个数字出版行政管理专职机构。
(三) 传统出版业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
我们应该知道, 传统的出版行业在这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 积累收集了大量的信息渠道和传播消息, 数字出版行业的目的也是为了向广大群众即时传播消息, 但是由于数字产业兴起较晚, 跟传统的出版业相比, 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远远落后于传统行业。传统行业长期积累的这些丰富且优秀的内容资源, 对传统出版业发展数字出版来说, 是市场竞争中的巨大优势。例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拥有15家出版单位, 在2004年出版了7252种图书, 占全国总品种的3.48%。庞大的图书资源是集团发展数字出版业务的一大优势,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依托内容出版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数字出版业务。
(四) 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4G网络的应用, 读者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简单的文字表现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读者更倾向于文字信息、声音与视频等多种表现方式相结合的享受。数字出版物可以实现作品在多种媒体之间的转换, 受到了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 这也为我国传统出版行业的整型奠定了基础。
三、传统出版行业向数字出版转型中面临的问题
(一) 数字出版产业链不完善
一个完整的、相当规模的产业链条是做大出版产业的必要条件。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 传统出版产业的资本、人才等产业资源结构弊端也逐渐显现。数字出版产业内容支撑的缺失, 造成了产业链断裂,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各自为政, 无法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一般情况下, 传统出版单位在与数字出版的技术供应商或运营商合作的过程中, 只作为内容供应商, 将版权授权给技术供应商或运营商来实现利润。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 传统出版单位为读者提供了最核心的内容, 却在数字技术供应商面前处于弱势地位, 其获得的利益分成较少。以手机出版为例, 在内容供应商、网络运营商、终端厂商三者组成的手机出版产业链中, 内容供应商主要负责内容的提供, 运营商负责阅读平台建设、运营推广和网络建设, 但内容供应商获取的利益只占四成, 而网络运营商获取的利益占六成, 传统出版单位还要在得到的收入中拿出6%—8%的版税分给作者, 这种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严重制约着数字出版的健康发展。
(二) 数字出版的法规不健全
传统出版行业在进行信息的发布时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要求及规章制度, 只有这些都获得允许时, 才能进行信息的发布。因此, 传统出版行业的版权保护较为严格和完整, 但是数字化的出版主要是以网络为媒介, 在网络环境中, 针对信息的发布等规章制度就较为缺少。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便利了广大群众, 大众在第一时间就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进行信息的查找, 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传播信息的原创者的个人权利受到了损害, 这也使得发布信息的主体和传播者的地位有了变化, 就目前来说, 我国关于这方面的法律条款仍然空白, 数字出版的权益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
(三) 复合型人才缺乏
数字出版是一个与高科技发展密切联系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其发展需要既掌握传统出版业务又要精通数字技术的知识和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而传统出版产业的人员只是对传统产业的各项环节熟练, 缺乏对数字化的进一步了解, 无法很好地投入到出版产业转型的工作中去。
四、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对策
(一) 完善数字出版产业链
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过程中, 由于技术上的缺失, 只靠自身的力量往往事倍功半。要改变这种情况, 传统出版单位就必须从自我主导转变成集成合作的运营模式。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 需要建立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 使产业链上的各方都获得应有的效益。传统出版单位可以借助技术供应商的平台, 发挥自身的内容优势;技术服务供应商通过开创新技术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终端厂商要不断开发新设备, 使读者在享受丰富内容资源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到更多的附加价值。
(二) 完善数字出版版权保护机制
虽然我国不断加大对数字版权的保护力度, 相关法律条款也在不断完善, 但由于网络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现有的法律法规还有很多漏洞亟须解决。同时, 为了能够公正地解决现实中出现的各种纠纷, 高质量的司法队伍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此外, 在加强对数字出版的法律保护的同时, 还要不断加强对数字出版的技术保护。由于互联网的普及, 数字出版物在互联网上被广泛复制和传播, 给数字出版单位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因此, 数字版权技术的保护对于数字出版物的传播有着重要作用, 数字出版单位可以对数字出版物附加使用规则来限定数字出版物的使用情况, 从而保护数字出版物免遭侵权危害。
(三) 培养数字化人才
目前来说, 人才的培养对一个产业的兴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出版产业人员的技术能力相对单一, 没有进行过数字技术方面的培训, 这就造成他们无法很好地利用数字化发展进行变革和创新, 而数字出版对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不但要具备传统产业的基础技能, 还要掌握数字技术的使用和未来应用的能力, 现如今一些高校也开始针对这一热门现象开设专业课程, 目的就是为培养胜任数字出版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提供理论知识。传统出版单位也应设立专项资金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使人员具备数字技术方面的知识, 更好的为传统产业进行改革创造条件。
五、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数字产业强劲的发展趋势, 数字阅读以其便捷性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出版的理念, 丰富了传统出版物的形态, 数字出版是出版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传统出版业单一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数字化的发展模式以及优良的环境, 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整合也就势在必行。我国传统出版业在这样一个大时代背景下, 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又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 只要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就一定能够成功转型。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 不仅能够促进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发展, 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黄孝章.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1:45.
[2]姚德权, 赵洁.中国版权贸易研究综述[J].国际经贸探索, 2007 (01) .
[3]吴尚之.加快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推动出版产业做强做大[J].中国出版, 2010 (23) .
[4]周利荣.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转型的三个关键问题[J].出版发行研究, 2011 (06) .
3.传统报纸的困境与出路 篇三
一、数字出版的现状
在大家对数字出版越来越重视的同时,数字阅读平台的竞争也正如火如荼。国外有亚马逊推出的Kindle阅读器、苹果公司推出的iPad平板电脑,国内有汉王科技、北大方正、南开津科等大牌终端厂商推出的阅读器,还有不断涌现的其他山寨产品。另外,一些渠道运营商(如中国移动)和网络出版商们(如盛大文学)也在激烈地争夺着各方资源。
尽管终端市场的竞争在不断地加剧,但是,作为整个数字出版产业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内容提供商——传统的出版社,反应似乎要冷淡得多。虽然也有一些大牌的出版集团已经跃跃欲试,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推出的“辞海悦读器”,吹响了出版业进军阅读器终端的号角,但是,能做到这一步的出版社在全国屈指可数,大部分的传统出版社仍处于观望状态。
二、传统出版社遭遇的困境
如何进军数字领域,如何才能在这一领域赚到钱?目前,仍有一系列的问题在困扰着传统的出版社,成为了阻碍他们向数字出版领域发展的瓶颈。
1.前期投入大。仅从内容资源来看,要把之前出版的传统纸质出版物全部转化为数字出版资源,并不像把图书内容直接转化为电子版本那么简单,它还必须经过编辑的二次加工,这不仅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而且也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成本。如果还要搭建运营平台、进行营销推广、销售终端产品,就更不是一般的出版社所能承受的了。虽然有些技术厂商愿意代劳,可是,出版社又会显得太被动,无法掌握话语权。前期投入大,资金的不足,是大部分传统出版社无法向数字出版迈步的一个重要原因和前提条件。
2.担心对纸质出版物的冲击。众所周知,电子书的定价比传统的纸质出版物要低得多。而且,由于网络传播的快捷性和可复制性,担心电子书的出版对纸质出版物的销售有所冲击也是无可厚非的。因此,很多出版社不愿意把新书的电子版权卖给数字出版商,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纸质新书的销售利润。
3.版权问题。版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盗版问题,一个是版权归属问题。可以说,盗版是数字出版的头号敌人。由于数字技术的特殊性,它几乎可以使任何人轻松传播作品,因此,也让盗版变得非常容易。有效地保护版权,是数字出版产业良性发展的基石。但是,目前我国关于数字出版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另一方面,关于电子书版权的归属问题,仍有待商榷。毫无疑问,作者是图书著作权的拥有者,但是出版权归谁所有呢?以前,很多出版社跟作者签订纸质图书出版合同的时候,就一并包括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但是,随着作者版权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数字出版的逐渐熟悉,一些作者,尤其是大牌作者,开始拒绝授权出版社其电子书的版权。他们有可能绕过出版社,而直接把其畅销书的电子版权授予技术厂商。这样,出版社就失去了对数字内容的控制权。
4.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作为内容提供商,传统的出版社之所以犹豫不决,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找到明确的盈利模式。数字出版,其实是包括了硬件厂商、内容提供商、渠道运营商在内的一整条产业链。不管是传统的出版单位,还是软硬件技术厂商,都很难单独发展这个产业,而如何寻求一种能平衡各方利益的盈利模式,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虽然传统出版社拥有一定的内容资源,但他们自己投入研发的话,成本太大。而且如果让每个出版单位与技术厂商单打独斗,就很难形成优势。因为就某一个单位而言,其拥有的内容是有限的、分散的,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全部需求。
同时,由于电子书传播的特殊性,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来确保技术厂商提供的电子书销售数据的真实性。所以,虽然汉王已经喊出了要跟出版社“二八分成”的模式,但是由于流量不够透明,大多数出版社仍然十分谨慎。另外,由于电子书的定价往往远远低于纸质图书的销售价格,如果再除去给作者的版税,出版社几乎所赚无几。低廉的销售价格,实在让出版社没有足够发展数字出版的动力。
三、传统出版社进军数字出版的出路
虽然纸质阅读目前仍然是主要的阅读形式,但数字阅读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他们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共存发展。可以说,数字化是传统出版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如发展数字电视,主角不是电视机厂商,而是电视台一样,未来的数字出版,关键在于出版社。因为内容才是数字出版的灵魂。如果出版社不介入这个产业,中国的数字出版一定不可能真正发展好。传统的出版社应该扬长避短,把传统出版的品牌优势、内容优势,以及成熟的编辑队伍等优势作为数字出版的突破口和主攻阵地,采取规划整合、延伸品牌、增值服务等方法,有效地开展数字出版业务。
1.内容为王,提升内容附加值,实现版权价值最大化。
由于电子阅读器进入的壁垒并不高,当大量的水货和山寨产品涌入这个市场的时候,利润率将很快被稀释,最终决定市场的可能就是内容提供商。传统出版的数字化,必须充分结合数字出版的优势,对内容进行深度的加工,提升附加值,实现版权价值的最大化。在数字化内容的编辑过程中,应该重视读者的阅读体验,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针对不同的载体,开发不同的数字出版产品。例如,对于文学类图书,我们可以采取多媒体开发的方式,纸质图书、电子图书、影视作品等齐上阵,实现跨媒体运营。对于专业类图书,我们要重视专业数据库的建设,实现资源的一次性开发,可重复利用。对于大型工具书,要增强其检索的功能。对于语言类图书,要辅以视、听、练等资源。对于教材教辅类图书,可配送电子书包等。
2.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新兴出版业态。传统出版企业要重视培养一支懂业务、懂技术、懂经营、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不可否认,传统的出版社都有着一支成熟的编辑队伍,他们有着较高的思想水平和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较强的语言文字水平和编辑业务知识等,这是一些新媒体的编辑队伍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在数字化出版时代,仅有这些素质还是不够的。传统出版社要进军数字出版,还必须积极进行编辑转型。新时代的编辑不但要具有积极的创新意识、开阔的策划思路、长远的眼光,还应该了解、掌握信息技术新知识,时刻关注科技新动向,适应各个领域数字阅读形态的要求,为发展图书的数字出版形式和销售宣传渠道开拓新局面。
3.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虽然传统出版业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作为孤立的出版社,在与技术厂商的合作中,很难形成优势,也很难掌握话语权。而要在短时间内形成内容产业的强强联合,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内容产业之间也有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出版社将如何在数字出版中分得一杯羹?借鉴“淘宝”的商业模式,也许是目前情况下出版产业一个不错的选择。由某个机构开发出一个类似“淘宝”的网络平台,内容版权的拥有者可以各自开设一个独具特色的“版权专卖店”,提供适应多种载体的数字内容下载,自主定价、自主经营。读者可以自行选择购买、订阅电子读物,并通过类似“支付宝”的平台支付费用。当然,如何解决盗版问题,也需要使用一定的技术手段。
同时,传统的出版社还应该积极地寻求与渠道运营商、阅读器终端厂商合作,在合作中成熟、发展,在合作中拓展发行渠道、市场空间,使版权价值最大化。当然,有条件的出版企业,也可以直接并购能够为己所用的技术企业,使自己在数字出版业中处于主导地位,以成功实现转型。
在未来几年内,电子书的终端市场可能会更加成熟,但整个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发展显然没有这么快。也许,现有市场的领跑者并不一定是最终的赢家,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作者单位:广东经济出版社)
参考文献:
1.数字出版信息(内刊),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产业发展咨询中心编,2010年5月
2.赵婷.数字编辑要有“十八般武艺”.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05-06
3.柳建尧.数字版权盈利模式探索.中华读书报,2010-06-16
4.王左银.数字出版发展也须传统出版的品牌“支点”.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02-10
4.农村环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篇四
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 农村环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姓学号:年级专业: 2010级产品质量工程指导教师: 梁舒娟
2012 年07月25日
农村环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调查人:张小庆、杜娟娟、赵圆圆、梁敬
调查时间:2012年7月12日—2012年7月14日
调查地点: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白马乡东白马村
调查对象(印章):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白马乡东白马村村民及村干部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询问的形式,发现农村环境保护面临的困
难,并结合相关资料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提高人
们的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
为了了解掌握农村环境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并探索其出路,我社会实践小分队于近
日以保定市白马乡东白马村为例进行了专门调查。现将此次社会实践调查的情况报告
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东白马村有二百多户村名,共计1197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农村规模逐渐扩大,同时农村产生的生产生活垃圾
日益增多。农村周边工业对资源的强度利用及废气废水的排放,导致农村环境污染和生
态破坏情况也日趋严重。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影响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社
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该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生活垃圾污染
突出表现在:
1、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
2、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生活垃圾多在路边、农田、河边等处堆积。
经调查发现该村没有垃圾处理设施,导致村民将生活垃圾乱扔乱倒。椐资料显示城
市人口每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是0.8—1公斤,农村的人均生活垃圾量没有具体的统
计数字,比城市应该低一些,但是农村人口众多,垃圾又得不到及时处理,日积月累垃
圾量非常惊人。此外,农村垃圾构成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
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这些生活垃圾不仅影响
村貌,还对土壤、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通过和村干部交流得知,该村没建垃圾池等垃圾处理设施一方面是由于资金有限,另一方面由于村民环保意识较差,即使建立相关设施,村民也会由于习惯、方便等问题
就近倾倒垃圾,使垃圾池等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由于诸多原因,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仍
是一个影响农村环境卫生的严峻问题。
(二)水污染
主要表现在:
1、村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导致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2、大部分的人口仍饮用苦咸水,受化肥、农药污染的水;
3、村中大量的水井的水质、水量明显不如以前。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水质有20%不达标准,而农村供水的不达标率则是50%。据有
关资料显示,我国饮用水的污染主要来自无机亚硝酸盐及农药、腐植酸、藻毒素、氯化
消毒副产物等四类有机物。许多研究表明,饮用含有病原体或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对人
体的健康危害巨大,往往会给人带来血液性疾病,并与肝癌、胃癌、食道癌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
由于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该村人口饮用水和灌溉水在水质、水源保证率以及用水
方便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业、生活排放废水及因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所致的水污染。此外,畜禽粪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随意丢放,进一
步加剧了水体污染。
另外,经村民反映:该村在多年前打井只需二三十米就可以得到甘甜的水源,但是
现在井深需要达到40多米才能出水,为了得到更好水质的水有的人家打井50多米。可
见农村不仅水污染现象严重,因工业、农业、生活用水不节制还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三)农业生产方面污染
主要表现在:
1、畜禽粪便污染;
2、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加剧环境污染;
3、收获时节农作物秸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
经调查得知,该村多数农户仍以农耕、养殖家禽牲畜为主来获得经济支撑。据资料
显示,喂一头猪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10个人的污物排放量;养一头牛的污物排放量相
当于35个人的污物排放量;一只鸡、鸭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个人的污物排放量。但
是几乎很少有养殖场能对污物进行较为正规的和标准的处理。
进行农耕生产会频繁使用化肥农药,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
物上,而其他的部分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调查显示该村村民一般依据农作经
验施用农药和化肥,对于农药、化肥用量和品种没有科学的了解。这样不仅造成药剂浪
费、肥料损失,还会引起地力下降、有害生物天敌的数量和种类剧减,更对土壤和水源
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秸杆焚烧是一个新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又是一个可以改变而还没有改变的污染途
径。该村每年产生大量秸杆,每年一到收后种前,为了抓时抢种,农民往往就在田间地
头、路旁采取放火焚烧秸秆的方法,不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结构,同时污染了农
村和市区的空气和环境,还影响了公共交通安全。
(四)农村取暖燃煤污染
经调查发现该村绝大多数农户冬天采用燃煤的方式取暖。据村民反映,一到冬天,天空中飘有很多烟尘,道路两边也会堆有很多煤渣炉灰,对环境、交通有很大影响。
(五)村周企业污染
近年来,由于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基于优先发展经济的考虑或因把关不严等原因
也引进了一些污染型企业。企业或明或暗的排放污水、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总
量日趋增多,造成农村环境质量下降。
(六)其它影响因素
高频度耕作种植,采取大水漫灌的不当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壤有机质减少,局部土
壤条件恶化。该村部分土地受到水土流失危害,近年土壤有机质也有所下降。另外,该
村种植较大面积的甘薯,但产品输出结构低化,资源利用率低,生物能在农村生活中的主导地位逐渐下降,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三、针对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几项建议
(一)加强监督和宣传,普及农村生态环保知识
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提高城乡干部群众的生态观念,形
成全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良好氛围。
1、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必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摒弃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绿色生态屏障作为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实现可持续
发展。
2、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积极开展生态环境警示教育系列活动,利用举办
展览,发放环保书籍和宣传画,表演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逐步在农村普及环境科学知
识,促进农民更新观念,不断从自身做起,保护身边环境。
(二)全面启动生态农村的建设工程
1、尽快出台相应的法规和政策。
2、把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领域。
3、大力开展生态村的建设。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快村庄改造、改水
改厕进程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在农村逐步推行乡镇、村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切
实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做好县级森林公园
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保护工作。
(三)完善排水治污法规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建设节水型农村。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等多种手段努力建设节水型农村,逐步实现污水再生利用、雨洪利用等水资源
开发利用。
(四)加快生态农业发展
1、大力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加大作物秸杆再利用技术的推广
力度,建立秸杆粉碎还田、秸杆气化综合利用、秸杆青贮氨化示范区,减少化肥的使用。
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降低资
源消耗。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大力扶持生产并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
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肥。
3、对养殖业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都要建设污染治理
设施,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养殖模式和养殖小区污染集中治理模
式,努力减少农业污染。
(五)强化对农村周边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监管力度
1、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严
惩,同时对工业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确保企业污废达标排放。
2、严格执行环境评价制度,加快工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严把项目落户关,杜绝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的项目投产。
3、针对企业的现状,建立污水泵站,完善管网配套设施,从根本上解决可能对农
村环境对造成破坏的工业污染。
(六)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投入机制
1、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作用。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加强农村环境
保护和建设。
2、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多渠道投资机制,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政策。通过政府
政策引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通过扩展农业环保资金的来源渠道,改变环保投资分配体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资、企业经营的市场
5.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篇五
本来,初中体育纳入毕业生升学考试是一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促进学校体育开展的有效措施。体育考试制度的实施,对端正教育思想,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本应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应能更有效地促进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心和重视,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的改善。但无奈的是,事与愿违,由于考试“指挥棒”的作用,纳入了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后,农村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学更陷入了应试教育的困局,呈现出以下的不合理现状。
1.学校在教学管理和工作安排上存在偏颇,不重视初
一、初二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只注重初三毕业生的体育考试成绩,前松后紧,临急抱佛脚的“应试现象”非常严重。
2.学校在体育教学工作安排上不作衔接,体育教师随机变动,谁有空谁去教,不安排跟班教学。另外,初
一、初二体育教师的工作与教学奖励也不挂钩,和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导致非毕业班体育老师工作丧失积极性,课堂教学流于“放羊式”。
3.学校担心学生初三毕业体育考试成绩不理想会影响学校的升学率,所以,学生到初三年级后就加大训练力度,进行强化训练。但由于初
一、初二教学不把关,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与锻炼,基础差,这样一来,初三把关体育教师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教出别人三年的效果,工作压力与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针对现状,如何才能打破困局为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找到出路?
一、加强领导,监管到位
各级教育部门要从育人的高度出发,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给体育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加强领导与管理。想方设法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而不是走过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选派懂专业、能力强、求上进的专家型人才抓中小学体育工作,把政策方针落实到位。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把体育工作作为评估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及新课程标准实施,把学校的体育工作和学校的工作目标制定考核、教学督导等各种评优评先挂钩,把评价校长成绩与学校体育工作成绩挂钩,克服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工作绩效的不良倾向。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的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甚至建立校长负责制,制定出正确的地方政策导向,保障农村初中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提高认识,正确导向
学校领导要提高认识,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学校体育的作用和地位 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如果体育教学被忽视将不能发挥体育对智育的促进作用,对文化学科的学习不利,会造成恶性循环的局面。所以,学校不能搞应试教育,必须让学生从初
一、初二年级就要重视体育课和体育锻炼。只有社会,学校和家长共同关心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才能通过体育考试,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有较大辐度的提高。达到既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又强化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初中体育教学工作得以正常持续发展。
三、落实小循环教学
以上一、二两点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措施,但是,对于农村初级中学而言,以上两点不容易在短期内实现,也不是靠体育教师本身的力量能够做到的。所以,对于广大农村初中一线体育教师而言,要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走出困局,还必须另辟蹊径。基于自身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和长期驻扎初三毕业班把关的亲身体验,笔者认为,落实小循环教学或许是最省事,最可能的解困出路。因为,由同一位教师从初一开始带班教学,直到初三毕业,负责到底,这样,可以尽可能地避免个别教师长期留守初
一、初二教学,阻碍其专业成长与能力发展;还可以避免由于初
一、初二教师不负责任地“放羊式”教学,造成学生锻炼基础缺失,身体素质不高,人为加重初三把关教师的工作压力与难度的情况;而且,就算学校在教学管理和工作安排上存在偏颇、教学资源集中向毕业班倾斜,但该教师由于要从一而终,因而还是会积极地争取最后的胜利。所以,在大环境无力改变的情况下,小循环教学或者可以作为解困的权宜之计。
6.传统报纸的困境与出路 篇六
2013-12-04 15:18 来源: 中国改革论坛网 作者: 李庆霞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始终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历经30多年的改革历程,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日益艰难、腐败问题层出不穷、群体性社会事件接连发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这些现象自有其产生的具体原因,但无不与当今中国的政治体制有关。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是攻坚克难,认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可以说,能否解决腐败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而政治体制改革不但是反对腐败的重要举措,更是预防腐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一、现行政治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必要性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达荣·阿斯莫格鲁(Daron Acemoglu)和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詹姆斯·罗宾森(James A.Robinson)合著的书《权力、繁荣与贫穷的根源:为什么国家会失败?》指出,社会的繁荣与贫穷是由体制决定的,成功的国家是“包容性体制”,失败的国家是攫取型体制。包容性的政治体制是指,政治权力分布广泛同时受到限制;有相对集中的政治权力确保基本设施的建设;人民广泛参与政治,制定并遵守宪法;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等。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无疑证明了中国总体上是包容性的政治体制,这种体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但不容否认的是,现行政治体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如下:
一是权力过分集中。在政党权力配置上,政治协商制度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目前,政治协商对党政决策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政治参与民主对话来实现的。但由于政治协商在党政决策中的法律地位还不明确,政治协商的程序也不够规范,这就难免使协商流于形式。在政府与公民的权力配置上,政府占优势。公民参与政府管理是民主化的趋势和重要内容,但现实是公众渠道存在着不健全和不畅通的情况,结果是造成公众与政府部门的紧张关系和对立情绪,甚至导致激烈的冲突。在政府与市场的权力分配上,市场往往被权力过大的政府所吞没,“看不见的手”常常被“看得见的手”所控制,尤其是在政府的权力运作程序不甚完善、政府责任制尚缺乏的情况下,政府在与市场、企业的利益关系中过大、过多的权力,严重地制约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是机构臃肿、官僚主义严重。根据帕金森定律:一个不称职的领导往往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辽宁省铁岭市有一个县有9个副市长、20个副秘书长,河南省新乡市有16个副秘书长,湖南省平江县作为一个贫困县有10个副县长、4个县长助理。官员如此之多,必然造成机构臃肿、官僚主义、办事效率下降,同时还增加了行政成本。三是权力缺乏制约和监督。权力缺乏监督,是腐败的根本原因。在轰动一时的郑筱萸案中,尽管有《行政许可法》的明确规定,药监系统在做药品审批时也引进了专家的技术评审,但是事后证明,专家的技术评审形同虚设,行政审批权力依旧高于一切。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造成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而在现有的权力制约机制里,对“一把手”权力的制约,常常处于缺位状态,因此,“一把手”往往又是腐败几率最高的一个群体。
现行政治体制的弊端导致了诸多的社会问题。
一是经济体制改革动力不足。中国已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依赖要素投入、规模效益的增长方式已难以持续,民工荒的现象说明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期已经过去,特别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经济发展更是不能再依靠廉价劳动力,而全球金融危机也标志着以出口作为重要支柱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不再是出路。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寻找新的力量。但是深入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却不容乐观。因为在中国这样一种政府主导市场经济建设的格局下,部分企业依托政府权力、借助于对公共资源和市场地位的控制和垄断,获取超经济利润,致使其他企业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也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和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处境艰难,经济活动的民间动力下降。面对持续多年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式微,中国需要在体制上实施全面的改革以挖掘新的增长动力,寻求可持续的、均衡的、体现社会公平和公正的经济发展道路。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1]164 二是社会矛盾凸显。在社会转型和利益分化的过程中,市场经济在发育,利益群体在分化,社会层级在丰富,人群流动在加快,公民诉求在增加,致使一些领域矛盾凸显,纠纷层出,劳资冲突,医患矛盾,用地纠纷频频发生,国企改革中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大量工人下岗失业,失地农民问题逐年增加,农民工遭受歧视和生存发展无保障,房价一路高歌,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群体性事件连续发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如此复杂的社会矛盾急需社会管理加强,执政能力提高。但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方式和长期形成的官僚主义有时不但没有化解社会矛盾,反而使矛盾不断激化。上述诸多社会矛盾从表面上来看是经济体制改革所引起的弊端,可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不到位,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协调,换言之,社会矛盾产生的主要根源是制度性缺陷造成的,化解社会矛盾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加快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三是腐败现象严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腐败问题日益突出,甚至成为百姓最为关注和最为痛恨的现象。当今社会腐败种类繁多,“一把手”腐败;用人腐败;行政执法腐败;司法腐败;公贿;审批权腐败;基层政权腐败;垄断性腐败等10余种。中纪委指出,中国权力集中部门腐败案仍多。除了一把手腐败外,副市长腐败、村官腐败也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腐败的种类在增加,腐败的人数在扩大,腐败的特点与以往相比也明显不同,即腐败呈现为群体化、高官化、国际化、隐蔽化、巨额化、期权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拍卖等方面的腐败频繁发生,在这些领域中,腐败呈现出金融化、虚拟化的特点。腐败不但是人们最为痛恨的,也是对社会危害最大的,甚至于有亡党亡国的危险。由此可见,腐败成为最大的社会危害、最大的社会浪费、最大的政治挑战。而腐败的深层原因主要是由于权力过于集中并得不到有效监督导致的。由此看来,深入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被提上日程。
四是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结构固化为“贫富分化”的断裂社会。“仇富”与“嫌贫”日趋严重,普遍的不平衡感导致绝望。阶层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不断加大,特别是城乡差距日益明显,而且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城镇内部收入差距远远大于行业差距、地区差距。城乡之间的差别并不是一本户口簿的问题,而是因为一个户口簿引发的福利、就业机会、工资待遇、教育待遇等一系列权利的不同。民生问题与政治体制关系如何?究其实质,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权力分配方式,换言之,我们面临的是贫富差距,更是分配体制的不完善。这种贫富严重的两极分化不是市场经济自然形成的,大多数的暴富都和权力腐败与垄断有关,吴敬琏在2012年11月29日出席“财经年会2013:预测与战略”时表示,中国的贫富差别如此巨大,主要的原因是来自靠权力取得的收入。如此说来,只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缩小贫富差距,从而避免社会矛盾激化,使社会保持稳定与和谐。
综上所述,现行政治体制中存在的权力过于集中、机构臃肿、官僚主义以及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不仅导致了经济发展迟缓,贫富不均加剧,更滋生了腐败,而腐败危害的严重性,彰显了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由此看来,政治体制改革刻不容缓。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成绩及阻滞力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的重要讲话,被看成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纲领,吹响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号角,这篇直指政治体制的总弊端即权力过分集中的讲话,为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邓小平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2]327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一是开始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二是精简了各级领导班子,三是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十三大的政治改革方案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很好地深入开展,当时不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中国在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之后确定市场经济也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直到十四大之后,1998年机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其重要的表现是撤销了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在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2012年8月22日,国务院发文决定取消314项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共明令取消2 000多项行政审批项目。政治体制改革的成绩还体现在反腐败方面,2002年至今被判处死刑的高官有:李真、王怀忠、吕德彬、卢万里、李友灿、郑筱萸、姜人杰、曾锦春、李培英、段义和、许迈永。十八大之后的一系列反腐行动更是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回顾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不难发现,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具体表现为:代表大会制度化,政治继承和有限任期制度初步确立,依法治国成为共识。但是,我们必须冷静地认识到,政治体制改革仍存在很多阻碍因素。
一是利益障碍。政治体制改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权力的重新配置过程,必然涉及对权力的监督与制衡,这就意味着某些群体既得利益的丧失。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认为,阻碍改革的势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部门利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博弈;二是集团利益,包括国有垄断企业的利益;三是地方政府的利益,如土地财政、乱收费等;四是阶层的利益博弈,例如人们对房产税的态度。在中国的金融、外贸、房地产和建筑业中,公司高层领导中的85%~90%来自于政府官员等精英家庭,而考证其资产来源,主要是依靠家庭背景权力下的非法所得和合法下的非法所得。政治体制改革有可能损害他们自身的利益,他们当然要反对或者阻挠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只有突破政治利益的阻碍,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以此赢得民众对改革的支持,才能实现经济利益的调整,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二是文化障碍。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农业社会的国家,总体上是一个人情社会,广大农村更是一个宗法社会,统治方式是中央集权,这种集权的管理形式主要是家长制,其主要特点为:政治权力具有专断性与随意性;皇权无限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官吏从上到下任命;人们特别注重关系,人治大于法治,情大于法;政治与经济不分,以政治干预经济,重农抑商;没有言论自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种以经验为主的传统文化模式严重阻碍着政治体制改革。因为在这种中央集权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模式下,工业与商业投资具有极大的冒险性与回报的不确定性,财富积累的源泉主要靠权力所进行的掠夺,只有官员才能有迅速发迹的机会。由于权力在财富的积累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最能持续繁荣的投资是为获得官位而进行的投资。韦伯在《儒教与道教》中引用了《华北先驱报》刊登的一个例子:广州海关的关税承租人“头一年的收入20万两用于买官;第二年的收入用来‘送礼’;第三年的收入则据为己有”[3]103。可以说传统文化主要就是“权”大于法、“情”大于理、“关系”大于能力、依附大于自主,特别是在干部选拔和任用方面更是如此,致使跑官、要官、买官的现象屡禁不止。传统社会中的家长制在今天的政治体制中依然存在,对此,邓小平指出:“不少地方和单位,都有家长式的人物,他们的权力不受限制,别人都要唯命是从,甚至形成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2]331 三是认识障碍。政治体制改革不仅有现实的利益障碍和传统的文化障碍,还有人们的认识障碍,即人们在政治体制改革上存在着诸多误区。这些误区有:(1)人们认为政治体制改革就应滞后,现在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完成,所以不应急于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日程。其实现有的政治体制恰恰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阻力。(2)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制定各种规定,相应的规定意味着政治体制改革的举措和行动。实际上,政治体制改革既是一种观念和制度,更是实际的行动,比如大部制改革就不能完全停留在设计上,而应有具体的实施方案。(3)政治体制改革就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应该认识到,政治体制改革决不能满足于只解决现象层面的问题,必须深入到现有政治体制的内部,找到导致诸多社会问题的政治体制的症结所在,才能够摆脱中国现代化转型中的困境,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政治体制改革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背离了社会主义。众所周知,在中国社会一直存在姓“社”与姓“资”的意识形态争论,似乎只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有走资本主义的危险,就远离了社会主义道路,意识形态忧虑淹没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精神和勇气。只有破除意识形态壁垒,政治体制改革才能真正被提上日程,政治体制改革才会朝着符合多数人的利益方向前进。(5)政治体制改革会影响社会稳定。一些人以维护稳定为理由,极力阻碍政治体制改革。毋庸置疑,政治体制改革既涉及部分机构和部门的调整,又会触动一些人的既得利益,换言之,它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不稳定。但是不搞政治体制改革,不消除体制内的不稳定因素,社会安定只能是暂时的、表面的。只有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邓小平更是多次强调“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1]164。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政治体制改革一方面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却困难重重,但从政治体制改革所面临的大环境来看还是有利的:一是因为党和政府在群众中有崇高的威信,此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二是因为从中央到地方,从党内到党外,基本上形成了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改革共识;三是各种改革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为政治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经验和保障。由此看来,接下来就是探寻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并切实进行有效的实质改革了。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及路径
长期以来,人们对政治体制改革总是感觉信心不足,对改革的结果也存在不满,对改革的前景也不乐观。但是从前面的分析不难得出结论,当今中国不但要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日程,而且必须深入展开,换言之,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抓住有利时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更需抓住有利时机。原因在于目前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一方面产生于国内外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源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各种动力。(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主导力量,党和政府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领导力量,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定性因素。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自始至终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只有在此基础上,同时在其他力量的推动下,才会取得成功。首先,市场经济的推动在政治体制改革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领域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对政治体制提出相适应的变革要求,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压力和动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完善收入分配、利益调节、社会保障、公民权利保障、政府施政、执法司法等方面的体制,需要真正的民主政治建设为之提供政治制度环境支持。民主政治的精髓在于以法律的形式保护和规范公民的各种合法权利。经济改革的成果只有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巩固。其次,公民社会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坚力量。公民是强大的政治力量。2011公民社会十大事件表明中国公民社会正在形成,其中乌坎事件彰显了基层治理的困境,也开启了官民对话协商化解冲突的先河;温州动车事件则意味着民众问责政府的权利觉醒;免费午餐则是民间社会设置公共议程的典范;PM2.5检测纳入国家标准说明公民开始用行动争取环境权,紧随其后的什邡市钼铜项目是公民争取环境权的又一成功范例。在启东市反对排污项目事件中,由于担心日本王子纸业集团准备在当地修建的排污设施会对当地民众生活产生影响,民众表示强烈抗议,最后,南通市人民政府决定,永远取消有关王子制纸排海工程项目,这一事件标志着民众的环境意识与权利意识在迅速提升。在厦门、大连、宁波市镇海区多次出现的反对PX项目事件,都逐渐显示出民众日益强大的政治博弈能力。通过一系列公民社会事件,民间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民间组织的种类日益增多,民间组织的独立性明显增强,而这正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强大力量。因为政治现代化的历程就是公民的政治参与不断扩大的历程,这些公民社会事件改变了人民内心深处对政治、公共生活的冷漠、畏避的政治态度,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推动力。
再次,基层改革者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可贵的经验。一大批勇于尝试的改革者对于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他们是内蒙古自治区卓资县县长张楚、河北省无极县县委书记刘日、山西省原平县县委书记吕日周、山东省菏泽市市委书记陈光、四川省雅安市市委副书记张锦明、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宋亚平、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县委书记王晓桦、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陕西省神木县县委书记郭宝成等,他们分别结合自己的工作就现行的政治体制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比如刘日通过调研,提出了《关于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修改建议》、《关于反腐败重奖和保护举报人的建议》、《关于如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建议》、《关于请“新后备干部、新提拔干部”率先公示财产的建议》、《关于规范高管年薪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建议》、《关于解决我国分配不公问题的建议》等等,每一项建议,都涉及广大人民的利益,每一项建议,都没有回避严峻的现实问题和难题。这些政治体制改革的尝试者,不仅为改革提供了经验,而且带动了一些地区的政治体制改革,营造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环境,使民众对政府充满了信心,对改革寄托着希望。最后,媒体的监督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各种媒体中网络反腐尤其值得一提。网络是一种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和知识载体。通过网络和运用网络进行反腐败,已构成当代中国反腐倡廉建设的一种新形式。微博举报贪腐线索,引得无数网民围观,纪检部门介入调查,成为当下反腐风暴的明显特征。“表哥”、“房叔”、“房妹”、雷政富不雅视频截图等都是网络提供的反腐线索,特别是十八大之后,微博反腐更为密集,时时有人举报,不时有人落马。可以说,群众越来越把网络反腐作为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网络反腐也确实发挥了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的积极作用,增强了社会自治功能。网络反腐是一种民主政治,是众多网民都有平等权利参与政治的表现。(二)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
党的十八大根据现有政治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导致的社会矛盾,确定了以下七项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它们是:支持和保障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些内容充分说明了我党对现行政治调整存在的弊端的认识和深入改革的勇气和决心。习近平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更令人可喜的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方案已经出台并开始征求各方面意见。此方案对中国现有的27个国务院组成部门要进行大幅合并,形成18个部。而大部制的改革同时要配合事业单位的改革一并进行。我们相信,中国新一轮的政治体制改革必将不断深入并卓有成效。从政治体制改革历程及经验来看,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是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政治体制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由此看来,深度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之后的推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4]。中国共产党高层以及全国人大和人民政协构成了“顶层设计”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动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然也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中国共产党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领导者是毋庸置疑的。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是中国现实政治语境中的政治体制改革。同时要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政府的法制建设,调动基层改革的积极性。现行政治体制中,“人走政息”现象较为普遍,诸多政治体制改革试点往往是在某位地方领导或某届党政班子的倡导下进行,随着改革试点的地方官员被提升或调离后,原来的改革就被搁置甚至停止了,这说明政治体制改革缺乏规范和必要的制度供给。只有通过法制建设,改变政治体制改革过度依赖中央和地方基层领导者的品质和能力,把能人执政变为依法执政,使能人政府变成法治政府,才能保证政治体制改革的连续性和持久性,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现有政治体制存在的问题。
其次,“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4]。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加速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分化和多元化。社会利益的分化和贫富差距的拉大产生了社会利益的冲突和广泛的政治参与的要求,从而对政治稳定和统治的合法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特别是新的社会阶层迅速成长起来,他们迫切要求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要求。要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贫富差距、民生、社会公平和正义、社会和谐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从发展民主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根本上着手,创新选举制度和选举程序,扩大和切实保障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再次,“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4]。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可以促进但不会自发导致社会的进步和政体的民主化进程。反之,一个良好的民主、法治政体是经济繁荣、社会公平、公正的决定因素。只有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才能巩固经济发展的成果,实现正规的现代化转型。最后,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改革不仅是个理念问题,也是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形成了不同层次的社会阶层和利益团体,这些阶层和利益团体自觉地或不自觉地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的利益结构,改革的成果应使大多数人获利,同时兼顾少数人的利益,使改革的成本可以承受,改革的风险可以控制。因此,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自身的经济社会基础出发,考虑怎么做才是现实的、可行的,选择一条阻力较小的改革路径,通过实验的方式逐步展开,避免陷入危险。
综上所述,政治体制改革迫在眉睫,政治体制改革困难重重,政治体制改革任重道远。但我们希望,我们也相信,当今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一定会成功。【参考文献】
7.传统报纸的困境与出路 篇七
1 传统企业O2O的发展模式
1.1 团购网站
在中国, O2O模式在团购网站兴起时就已经开始出现, 团购网站是O2O模式的初级形式。这种形式相对比较简单, 主要是一些服务性企业利用团购网站做广告, 为消费者提供较低价格, 消费者通过下载优惠券等方式到实体店进行消费。当然, 从目前形势来看, 这种模式发展得并不成功, 大量团购网站的倒闭就是很好的例证。
1.2 在线旅游网站
2014年9月28日, 携程旅行网与中国山水旅游第一股张家界正式“联姻”, 开创中国O2O模式线上和线下旅游的新征程[3]。从景点门票到酒店预订, 从租车公司到航空公司, 从旅行路线到餐饮娱乐, 消费者都可以通过在线旅游网站个性定制相关服务。对于景区、酒店、航空公司和旅行社等线下实体机构来说, 单纯依靠线下广告投入获得的资源实在有限;而对于旅游网站来说, 必须依托线下实体机构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双方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双赢。
1.3 手机二维码
二维码是O2O环节中连接线上线下的重要载体之一。马化腾曾指出, 二维码将在线上与线下的结合中发挥巨大作用, 因为它是线上线下的一个关键入口。不管是报纸、杂志, 还是电视、海报、广告牌, 二维码的身影随处可见。消费者既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餐厅的电子菜单, 进行在线点餐和评价;也可通过扫码进入企业手机网站, 比如移动超市, 随时实现轻松购物;还可通过扫码下载商家的各类优惠券。一方面, 消费者可以更全面、更快捷地了解到商家的所有资讯, 也节省了消费支出;另一方面, 企业可以增加收益, 降低成本, 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但是, 近年来, 手机二维码也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风险, 二维码技术已成为许多手机病毒、钓鱼网站的传播渠道。许多消费者对某些二维码认识不清, 往往在扫描的过程中下载到恶意软件或进入钓鱼网站, 从而造成个人隐私的泄露或财产损失。
2 传统企业O2O模式的发展困境
2.1 利益机制
2.1.1 中间商利益分配不均
大部分传统企业主要依靠品牌商和渠道商将产品或服务推向消费者。但是, 实现O2O模式, 难点恰恰在此。由于网络经营成本较低, 若品牌商根据网络市场行情制定一个较有竞争力的价格, 接到单后直接分给渠道商, 往往会造成该价格低于渠道商的进货价, 无利可图;反过来, 若按照渠道商的成本给产品定价, 在互联网上又没有竞争力和吸引力[4]。另外, 除了品牌商和渠道商, 又涉及门店、线上平台等, 应如何平衡利益链条上各环节之间的利益分配, 是目前最大的难点。
2.1.2 线上线下定价很难统一
如上所述, 经销商体制的企业面临着定价问题, 而即使有些传统企业采取的是直营体制, 由于线上与线下经营成本差异较多, 统一定价也很难实现。所以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团购网站, 尽管线上很多美食价格较低, 经常以套餐的形式销售, 但是等消费者真正到店消费时, 美食的质和量都大打折扣。
2.1.3 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矛盾
目前大多数传统企业的业务模式都是前向收费模式, 即直接对用户收费, 当然, 一般只是针对产品本身收费。而服务大多只是产品的附加, 短期之内可能很难看到收益点。O2O则主要以服务为核心, 即通过服务为企业带来长期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这不仅需要企业从思路上进行调整,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可能也会发生巨大变化[5]。
2.2 意识
许多企业的员工, 包括一些高层领导者, 并不深入了解O2O, 他们所认为的O2O就是线上订单, 线下交货。然而, 传统企业的O2O, 其实质是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是企业商业模式重塑, 它是一个企业的战略抉择[6]。战略抉择是否正确, 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流程再造需要从技术、管理手段、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变。因此, 企业想要彻底完成O2O模式的转型, 从高层领导到基层员工, 可能都需要伤筋动骨, 甚至需要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 势必会遇到重重阻力。
2.3 移动支付
O2O模式中的关键一环就是移动支付。目前, 以阿里巴巴为首的BAT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 三大互联网巨头都已开始进入移动支付领域, 阿里巴巴的快的打车软件和腾讯的嘀嘀打车软件曾经为抢占移动支付市场, 动用了十几亿补贴, 可谓硝烟弥漫, 只为占领先机。今年4月15日, 百度也正式推出其支付业务自有品牌百度钱包, 足见三大互联网巨头都充分意识到移动支付的重要性。近年来, 针对手机支付的病毒、木马不断增多, 在扫描二维码、获取验证码以及快捷支付的过程中隐患越来越多。今年2月, 著名漏洞监测平台乌云相继曝出淘宝和支付宝、微信支付都存在系统漏洞, 可能会危及用户的银行卡安全。这不仅对使用移动支付的消费者是一种打击, 对传统企业也是不小的刺激。
2.4 服务价值
提高用户的服务体验、培育大量用户资源是O2O模式成功的关键[7]。消费者在线享受的只是相对优惠的价格, 而真正的产品或服务需要到线下去体验, 这就对企业的线下服务提出很高要求。目前很多传统企业由于线下体验部分服务并不完善, 导致消费者不愉快, 对品牌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大大降低。如家居定制, 消费者体验依赖度非常高, 但是很可能由于设计、安装、商品运输等某个环节出现问题而使商品与消费者预期不符, 从而产生消费纠纷。
3 传统企业O2O模式的发展出路
3.1 建立相对平衡的利益分享机制
从前台导购员到上游供货商, 每一环节都至关重要。要解决各环节之间的利益冲突, 关键是建立一套相对平衡的利益分享机制。例如, 导购员最担心的是门店客户被线上低廉的价格带走, 企业可以鼓励导购员通过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与顾客沟通, 在适当时机也可以将沟通好的顾客拉拢到线下门店。对于经销商而言, 可以实现线下与线上资源的融合, 比如按照地域划分, 某一区域的经销商可以在线上平台做促销活动, 而客户购买了此次促销活动中的产品或服务, 利益当归属于该区域经销商。
3.2 差异化营销
差异化营销既包括线上与线下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 又包括渠道差异化。比如企业可以把一些需要试销的新产品放在网上, 以测试产品的被接受度。当然, 也可以反过来, 将一些款式不太新颖的过气商品放在网上折价出售;另外, 企业还可以按照产品类别划分, 将不同类别的产品分别放在网上和门店销售, 这样就解决了窜货问题, 也避免了线上线下渠道的冲突。
3.3 选择安全快捷的支付平台
(1) 目前支付宝、百度钱包和微信支付实力都不容小觑, 但又各有优劣, 企业可以经过综合比较, 选择适合自身的支付平台。若条件许可, 与更多的支付平台合作, 意味着消费者在支付的时候选择性更大, 这也是拉拢顾客的好办法。
(2) 企业自身要加强对顾客数据库的建设, 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防止用户资料的泄露。
(3) 适当提醒用户在使用手机支付时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支付账号和密码, 定期查杀病毒木马, 选择正规的银行网站和支付工具等。
3.4 以用户为中心, 提高服务价值
再复杂的商业模式, 其根本都是用户。传统企业最明显的优势是体验性较强, 要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 就要增加线上的流量, 即增强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性, 增强用户的体验感。比如有一定条件的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习惯、喜好、自身特征等在网上定制属于自己的礼品、服装、电子产品等, 并且有了线下实体店的依托, 顾客可以到门店当面验货, 顾客的黏性自然会大大提升。同时, 企业可以根据顾客定制过程中输入的相关数据, 将顾客的个性特征存入企业系统数据库, 根据用户所需, 提供更适合的产品和服务。
4 结语
传统企业发展O2O模式并不能一蹴而就, 它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要实现真正的商务电子化, 需要企业在观念、人才、资金、管理方式等很多方面作出重大变革。当然, 尽管O2O模式看上去是一块诱人的蛋糕, 但也许对有些企业来讲它就是毒药。因此,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并且需要发展O2O模式, 如果企业现有模式发展良好, 就没有必要盲目跟风。
摘要:O2O模式作为一个新兴的互联网热词, 不仅引起互联网巨头的强烈关注, 也使得传统企业持续加入进来。但是, 在发展过程中, 由于传统意识及经营策略上的误解, 传统企业O2O模式发展得并不顺利。传统企业发展O2O模式还存在哪些问题, 应如何找到突破点, 从而将线上丰富的资源与线下业务有机结合,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传统企业,O2O模式,困境,出路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4/201407/t20140721_47439.htm, 2014-07-21.
[2]陈若薇.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O2O的应对策略初探[J].中国商贸, 2014 (2) .
[3]新浪新闻中心.携程旅行网与张家界“联姻”共创O2O旅游新业态[EB/OL].http://news.sina.com.cn/o/2014-09-29/114130933007.shtml, 2014-09-29.
[4]杨启敏.O2O三段论:我们卡在入门处, 有人正奔向下一阶[J].销售与市场 (渠道版) , 2014 (4) .
[5]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盘点:传统企业O2O转型中的三大难点[EB/OL].http://b2b.netsun.com/detail--6197858.html, 2014-09-15.
[6]郝杰.传统企业的O2O抉择[J].中国经济信息, 2014 (11) .
8.农村金融的困境与出路 篇八
其实多年来,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金融的服务水平,银监会和央行为了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对农村金融已经实施了多次改革,但农村金融仍然问题重重,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
首先,农村金融机构存量不足。现在服务于农民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等,但近几年来,由于利润导向,各银行在县以下的网点多数已撤并,农信社虽然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但网点也在不断减少,全国农信社网点已从2004年的6.1万个减少为2007年的5.2万个。从总体上来看,2007年末,全国县域金融机构的网点数为12.4万个,比2004年减少9811个,全国有286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约占全国乡镇总数的7%。
其次,农村资金外流严重。由于农业银行收缩农村网点,减少了资金投放,邮政储蓄在2007年以前也是只存不贷,吸收的资金多半流入城市,农村信用社有部分资金也以规避风险的名义投向大中型企业,致使农村资金外流形势严重。
再次,农村金融风险较高。当前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突出表现为: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比较大。农村金融机构除了自身经营风险外,在农村地区经营还面临比城市经营更高的系统性风险,农业保险、信贷抵押担保等发展滞后也是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较高的重要原因。2007年末,全部县域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平均占比13.4%,远高于同期全国四家大型商业银行8.4%的不良贷款率平均水平。
那么怎样改变现状,又快又好地实现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目标呢?
首先要让服务于农村的金融机构有利可图。贷款利率直接影响到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赢利水平。因此逐步放开利率管制,实行更大范围的利率浮动,让农村金融机构用相对较高的利率覆盖高风险,从而得以改善自身的财务状况。另外还应该给予服务于农村的金融机构适当的税收优惠,目前,农信社享有营业税优惠政策,税率为3%,而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为5%,为了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到农村地区,应将这一优惠政策普及到其他愿意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当中。总之,要通过各种手段,为农村金融机构创造商业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环境。
保证了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的经营活动中能够获利后,金融机构就愿意到农村去,这时就要降低准入门槛,允许成本低廉、开展简单业务、能够维持微利的各类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在农村已经存在多年、并有良好记录和当地群众口碑的各类小额贷款组织可适当优先考虑,民间资本入股村镇银行的比例限制也应进一步放宽。这样,进入农村的机构种类和数量一多,就可以形成竞争,搞活农村金融市场,降低农民贷款的成本。
各种性质的银行加入到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之后,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还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如发展农业保险,分散和降低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积极发展农产品期货,分散和转移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同时要加强农村金融的立法工作, 完善监管技术,提升监管质量和效率,为农村金融机构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经营环境。建立健全多层次的政策性金融体系,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金融需求,加强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互补合作,政策性金融机构通过提供贷款担保、风险补偿等方式,诱导和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从事这些具有较强政策性的金融业务。完备的金融体系,有助于农村健康金融生态的形成,实现农民与金融机构的双赢。
【传统报纸的困境与出路】推荐阅读:
报纸的策划案10-17
小班美术——有趣的报纸12-07
大班科学《好玩的报纸》教案10-04
报纸游戏教案08-31
报纸编辑心得09-19
报纸宣传提纲12-02
对报纸投递和发行工作的调查报告10-23
深圳报纸遗失声明07-09
趣味活动踩报纸10-20
旅游新闻报纸模板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