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婚娶风俗礼仪

2024-09-10

客家婚娶风俗礼仪(精选2篇)

1.客家婚娶风俗礼仪 篇一

浅析客家风俗

摘 要: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分支族群,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它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化传统、民族风情等,本文将以客家的民居、饮食、婚嫁三方面分析它的风俗。

关键词:客家;民居;饮食;婚嫁

客家是汉族的一个支系。相传西晋末永嘉年间(4世纪初),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因战乱而南徙渡江,至唐末(9世纪末)以及南宋(13世纪末)又大批过江南下至赣、闽以及粤东、粤北等地,被称为客家,有“客而家焉”或“客户”之意,以别于当地的居民,后来就相沿而成为这部分汉人的通称。以梅县、兴宁、大埔、五华、惠阳等地为最集中,还有部分分布在广西、四川、湖南、台湾、海南岛部分地区和侨居海外南洋一带,讲客家话,妇女社会地位较高,不缠足,普遍参加生产劳动,不受封建陋习的约束。

所谓风俗,是指人类社会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乐论》说:“造始之教谓之风,习而行谓之俗。”风俗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产物,受生产活动、经济生活、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制约和影响。就一个族或一个群体来说,风俗起源于民间,它的导源最初在社会生产实践中。《隋书·经籍志》说:“广谷大川异制,人居其间异俗。”天下所有的民族,各个地区,都具有自己独有的风俗。客家风俗是指客家人聚居区经过漫长时间所形成的风尚、习俗。本文将以客家民居、婚嫁、饮食三方面分析其习俗特点。

一、客家的民居

客家八居于“客”的地位,大多居于偏僻山区,当时盗匪啸起,加上惧怕当

第 1 页(共 4 页)

地人的袭扰,“惟恨所居之不远,所藏之不密”,故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土楼。这种土楼奇特而神秘,有的单座独箱山顶,象是一个硕大的甫菇;有的几座十几座紧挨在一起,仿佛是古罗马的城堡。它的形状有方有圆,也有府第式,交椅体等,宏伟壮观。一座楼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建成。当时,几十户客家人联合起来,用土、灰、倪以福米、红糖、竹片、木条等,揉合一起,并经反复舂、压、夯,筑成十几米高的圆环或四方形上培,在墙内侧垒隔培,建成一间间“斧头形”或长方形房屋,楼顶用瓦盖上。一座楼一般占地上千平方米。培高15米。墙厚1米左右,有3至5层楼,每层房屋约30多间。全楼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一眼水井供食用,有2至4条楼梯通向各层。它抗蔑抗风性能好,具有较强的防御作用,象一座坚固的大堡垒。若遇不测,只要大门一关,青壮年守护反击,妇孺老幼尽可高枕无忧。

特殊的环境和防护心理,造就了客家人聚族而居、团结一致、均等相待的特点。土楼中一般住有30一50户,200多人,大家平等对待。每户人家分到一至五层楼的各一间房。第一层一律是厨房、饭厅,二层作为贮仓,三层以上为卧房。而圆楼中还建有一座占地30平方米左右的小圆楼,是族人祭祀和议本的场所,称“筒中女”。两圆楼同心,取“同心同德共患难”之意。

二、客家的婚嫁

客家人的婚姻礼俗受古时风尚影响较重,主要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客家人男婚女嫁讲究“明媒正娶”,客家社会正式的婚姻关系是一种“嫁娶婚”,招赘之风并不盛行。

客家社会虽不免亦存在重男轻女的成见,但总体上,男女关系还是较平等的。如,客家妇女与男子在家中同样力作。因此,女子在娘家时,与兄弟平等;出嫁时,父母重视其婚嫁,夫家也必须按传统礼节,循规蹈矩,才能娶得好媳妇。客家人的婚姻方式,都依照古制“六礼”。随着社会的变迁,虽有更改,但大致上还

第 2 页(共 4 页)

是参照旧制办理。六祀仪式:“说亲,送定,报日子和送聘金,盘嫁妆,接亲与送亲,拜堂与吃面碗鸡”。和古之“六礼”大同小异。婚礼仪式中,仍有闹房,圆房等旧俗。

新娘出嫁后第三天,娘家宴请女儿,女婿,谓之“请三朝”。这天,女儿不能在娘家住宿,一定得赶回夫家。有些乡间,娘家过几天请一些妇女亲友到女儿家中做客;或娘家请女儿回家做满月酒(结婚满月时)。男女亲家各择日期,设宴互请,谓“上门”,以求加强两亲家间的往来。

结婚宴请宾客,俗称“喜酒”,礼节甚为隆重,过去尤其如此。其中,女方到男家的客人叫“大客”;男方要在门前放鞭炮迎接,他们未到席,不能开宴。新郎要在母舅的首桌执壶,从母舅开始轮流斟酒。宾客按尊卑远近、长幼入席,外戚尊,本族卑。厅堂左上为首席,右为次,上坐老人,下陪客等等。

其他婚姻形式,如抱童养媳、赘婚、转亲、换亲、改嫁等,有些现正逐步少见,消失。

三、客家的饮食

客家人聚族客家人吃饭别有风趣,哪一套吃菜饭。哪一餐煮面食,好象事先有约定似的。土楼内各家都有惊人的相似。每到吃饭时分,大人们边吃饭,边捧着饭碗串门,交流思想、信息,显得和气融融。而爱热闹的孩子们则端着饭碗集中在土楼出口处的门厅里,不受大人的约束,边吃饭边评说谁家的饭菜香。菜干、淡红色的福米酒是他们的传统食品。菜干用山区的芥菜制成,把芥菜切成寸把长,经数天反复揉、硒,使其酸水去净成干品,然后,一层菜一层盐,收截在瓦堆中,堆口用泥密封,腌制一年后即可食用。这种菜干吃起来香脆可口,甜咸适中,成为客家人每典的主莱。平时,常用它炖猪肉,菜香肉甜,方便实惠。福米酒是用优质擂稻品种——鹅蛋福(米拉长而橄回,象小鹅蛋)酿成,将擂米蒸熟并掺进酵母,倒进缸中封严实,让其发酵。几天后捞起,开始酿制糯米酒。它虽没掺颜料和酒

第 3 页(共 4 页)

精,但色泽淡红透亮,甜丝丝香喷喷。酒质味美薄香,后劲较大,很受人们的喜爱。

上面介绍的是他们大体的饮食,看起来很简单。事实上,他们的饮食是很有讲究的。例如:旧时粤东有些地方的客家人,每逢正月初七要煮食“七样菜”(又称“七色菜”或“七样羹”)。何谓“七样菜”?七样菜者,即葱子、芹菜、蒜子、韭菜、芫姜、豆腐、鱼肉等共一锅煮熟,全家老幼大小齐齐吃。同时,它蕴含着丰富而复杂的民俗心态。

葱子是“葱”,是以客家话“聪明”之“聪”为谐音,意谓吃了会使人“聪明”;芹菜之“芹”,是以客家话“勤劳”之“勤”为谐音,意谓吃了会使人“勤劳”;韭菜之“韭”,是以客家话“长久”之“久”为谐音,意谓吃了会使人幸福“长久”;“芫萎”之“芫”,是以客家话“缘分”之“缘”为谐音,意谓吃了会使人“有缘有分”;豆腐之“腐”,是以客家话“富裕”之“富”为谐音意谓吃了会使人“富裕”;“鱼肉”之“肉”,是以客家话“福禄”之“禄”为谐音,意谓吃了会使人“有福有禄”。

把上述七样菜综合考察,其整体意思是说:过年吃了这七样菜,可使人在新的一年里行好运,人人“聪明、勤劳、识算”,而且“有缘有分”,“天长地久”,“年年富裕”,“岁岁福禄”。由此可知,客家人春节吃“七样菜”是以菜名之谐音为喻,祈祷新年万事如意。这也是客家人饮食中反映出来的一种民俗文化。

上面我主要从客家的民居、婚嫁、饮食三方面去探讨了客家的风俗,如果从文化、哲学等方面切入,相信还有更多的收获,也可以更深刻的了解客家风俗。

参考文献:

[1] [2] [3] [4] [5]

陈衡、袁广达.主编.广东当代作家传略[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3.房学嘉.客家源流探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丘权政.客家的源流与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房学嘉.客家文化导论[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2.杨赐文.论围龙屋与客家居住文化[ J].嘉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8,16(5).第 4 页(共 4 页)

2.客家人春节的风俗 篇二

隔年饭

在除夕前一天,都会用大木甑蒸“年饭”,亦称“隔年饭”,供奉祖先神祗时,“隔年饭”要插上12双筷子和12根大蒜。还要烧纸钱,供桔子、柚子等,有的还要摆上几枚银元,取意“有食有财”,“隔年饭”要供奉数日,到了初三早晨,“隔年饭”要重新蒸过,全家人一起食用,取意“岁岁有余粮”,到初五“隔年饭”吃完后,才开始放新米下锅煮新饭。

磨豆腐,干鱼圹,杀猪、鸡、鸭

农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左右,每家每户开始磨豆腐。农家多数家门口有小鱼圹,到农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前后全部鱼圹放水捉鱼,一方面要用圹鱼制作菜肴,另一方面方便春节后挖取圹坭做肥料肥田。与此同时,开始陆续杀猪。一般人家过年都要用上三四十斤猪肉,有的人家过年一户杀一头大猪,主要用途是:一、馈赠亲戚、朋友,每一户亲戚要馈赠二至三斤猪肉,特别是岳父家馈赠的肉就更多,新结婚姻亲馈赠的猪肉数目更为可观,否则会被人耻笑为“孤寒鬼”。

贴对联

年节这一天,所有人都会贴上写有吉祥语的红对联和横幅,大厅里贴上大红的“福”字,猪牛圈里贴上“六畜兴旺”的红条幅,除外还会在许多用具上贴上红纸条,称之为“封岁”、“上红”。

点岁火

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守岁的习俗,所有人通宵达旦灯火明亮,称之为“点岁火”,火笼加炭称之为“沤火桶”。大家团聚一起,辞旧岁迎新春,共享天伦之乐。除夕之夜,大人还有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

敬祖先

腊月三十日早餐后,凡是当年添了男丁的就要派人到祖祠打扫卫生,将祖祠墙壁粉刷一新。午后,陆续有人携礼盒、三牲、炮竹、元宝香烛等祭品前往祖祠拜祭进香。行礼之后,放炮竹,有的放铳。每到大年三十午后,祖祠香火缭绕不断,炮竹声不绝于耳,一直延续到黄昏。

拜年

初一早餐,客家人习惯要吃“长寿面”,因为面条长象征长寿。接着小孩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孩子糖果桔子,有的还会给“红包”,旧称“挂颈”。到亲戚家拜年,一般要带桔饼、糖等礼物,主人备茶果接待,有的还要留饮“拜年酒”吃鸡腿,拜年活动一般会延至元宵后,甚至正月底。

吃素斋

客家人自古以来就有“勤俭持家”的风气、和戒杀生的慈悲观念,所以在年初一,一年头一日第一餐不吃酒肉,也就是吃“素斋”。吃了早斋以后,一般的习惯老人家是要到寺庙烧香,因之寺庙香火鼎盛,大家祈求神明保佑新的一年平安纳福。

洗柚叶澡

早上摘回柚叶,中午过后每家每户将柚叶放入锅内水中烧开,每人都要洗柚叶热水澡,其意是把污秽、“穷气”、“衰气”洗掉,干干净净进入新的一年。洗过柚叶澡后便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从头到脚焕然一新,换下的脏衣服当天要洗涤干净。因此,洗柚叶水澡含有除旧布新之意。这习俗已逐渐被淡化。

年初三的早晨,我都会被窗外的鞭炮声和打扫声吵醒,因为这一天我的家乡有大扫除“送穷鬼”的习俗。当天每家每户都会打扫卫生,大人、小孩齐上阵,好不热闹。

年初三“送穷鬼”

年初一和年初二这两天,尽管屋内屋外的地面堆满厚厚的鞭炮纸屑、烟头、糖果纸等垃圾,但这两天不能扫地,也不能倒垃圾。这些垃圾必须等到年初三才能清扫。因为人们认为新年伊始的年初一和年初二这两天要“囤财”,这两天扫地和倒垃圾,会扫走和倒掉家中的财运。客家人把年初三称为“穷鬼日”,这一天要把“穷鬼”送出去。“送穷鬼”是把贫穷和不好的东西送走,与贫穷、霉运告别的意思,所以年初三这一天每家每户都把垃圾、不好的东西清扫出去。

如今,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把垃圾倒在岔路口再焚烧的现象少了,很多人都会把垃圾倒在村口的垃圾桶里了。但“初一初二不打扫,初三大扫送穷鬼”的习俗还一直在流传。

客家过年禁忌:

年初一不能扫地倒垃圾,以防把“财气”扫走;这一天不能到河中挑水;不能动针线;不能打孩子等。尤其是入“年界”后至春节期间,不能说“死”、“病”等不祥的话语。

按祖客家人传统规矩,正月初一至初三是不许从外面带“青”进来的,所以过年前,家庭妇女会买够蔬菜过春节。

1.春节的风俗资料

2.满族春节的风俗

3.江苏春节的风俗

4.春节的风俗习惯

5.春节的节日风俗资料

6.春节的起源及风俗

7.荆州春节的风俗

8.关于春节的风俗资料

9.宁波春节的风俗

上一篇:政治业务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三查三看教育活动动员大会领导发言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