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解读(共4篇)
1.志愿填报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解读 篇一
2018年举办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招
生院校名单
高考招生自主招生招生计划高考招生简章高考保送生出国留学网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8年举办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招生院校名单,2018年举办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招生院校名单
举办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招生院校有: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晋中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学院、集美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鲁东大学、菏泽学院、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黄河科技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吉首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等51所。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所设项目为: 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中国式摔跤。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体育高考信息汇总 高水平运动员信息汇总 高考一本分数线 高考二本分数线 高考三本分数线 高考文科分数线 高考理科分数线 专科录取分数线
2.志愿填报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解读 篇二
民族传统体育是在中华民族中开展的, 具有深厚民族传统特色的各种体育活动的总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我国高校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1998 年7 月国家教育部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设立为本科专业开始的, 属于体育学下属的二级学科, 这标志着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成为本科新专业之一。随着学科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健康发展, 我国开设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高等院校逐年增多, 招生人数急剧增加, 然而习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人数却没有增加, 这就导致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共同面临着一个招生困难的问题。本文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 从我国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的危机入手, 探讨高校招生困难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2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历史回顾
我国最早开设武术系是在1958 年8 月, 北京、上海体育学院最早设立了武术系, 后来因为“文革”被迫相继中断。1978 年“文革”风波之后恢复了各大体育院校的正常招生, 我国武术专业人才招生才进入一个平稳的发展期。1982 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上海体育学院设立我国第一个武术理论与方法硕士学位的授权点, 在随后几年中各大体育院校也相继被批准设立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1996 年, 我国第一个武术博士学位授权点设立在上海体育学院, 从学位教育上形成了学士- 硕士- 博士一系列的学位制培养体系。1997 年, 经批准民族传统体育学成为体育学下设的四个二级学科之一。1998 年国家教育部正式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下设三个教育方向:武术、传统养生体育和民间民俗体育。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具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健康指导基本知识与技能的, 能从事武术、传统养生体育以及民间民俗体育工作的专门人才”。随后一些各大体育院校根据政策要求对相应专业进行调整, 由原来武术专业逐渐过渡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随后因为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求, 教育部在2012 年的我国高等学校本科目录中, 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改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3当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危机
从国家教育部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设立为本科专业, 属于体育学下属二级学科,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口径也由此拓宽, 消息传下来让许多武术同仁振奋不已, 同时民族传统体育也拥有了继续传承和发展空间的广阔平台,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我国高校中的教育地位, 促进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现代化转型。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时间的推移,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危机也逐渐显露出来。
3.1 生源质量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采用的都是单独招生模式, 考生必须持有国家二级运动员或以上等级证件才能有资格报考各大招生高校。每年由各招生单位在规定时间内组织相应的技术理论考试, 而文化课是由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组织国家体育单招考试的统一考试。目前报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考生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来自武术学校, 第二类来自省、市体育运动学校下属武术队, 第三类来自普通高中生。但是三类报考人群逐渐显露出两极分化的趋势, 第一种是专业技能相对比较好的报考人群, 而文化课学习相对比较差;第二种是专业技能相对比较差的报考人群, 而文化课学习相对比较好。造成报考人群两级分化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武术学校和省、市运动学校由于文化课成绩主要受到学习环境、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基础比较差等因素造成的。普通高中生武术课比较差的原因主要是武术训练时间短、训练不科学等。因此, 我们应该呼吁有关考试部门重视学生文化课和武术课的双重兼顾培养, 可以大胆提出一些建议和实施措施, 例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让文化成绩好的学生每周去武校和运动学校进行技术课的培养, 让文化课较薄弱的学生去当地高中进行文化课学习, 从而形成交换生模式。另一方面可以拓宽招生人群, 可以从相关人群中挑选合适人才, 给现在生源质量不高的现状注入一道新鲜血液, 从而提高生源质量。
3.2 培养目标相对模糊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预期标准, 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是对人才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具体要求。每年我国高等院校招收几千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生, 高等院校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属于非师范专业, 而人才培养目标方却是是按照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来实行的, 这就造成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既没有体育教育专业的优势, 又把本专业的优势降低。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大概可分为教师、教练、社会武术指导和其他类, 其中大多数都是教育类岗位, 而我们人才培养模式却是错位培养, 这就造成各单位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 以致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岗位竞争落后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因此高校应该根据社会实际的人才需求, 明确当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和了解当下实际情况去设置相应课程, 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和特长, 有计划的去学习体育教育专业的优势, 来弥补自己专业的不足, 而不应该继续原地踏步的错位培养。
3.3 就业率偏低
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数量每年都在急速增长, 社会对体育类人才需求总量却没有增长, 导致就业岗位日趋紧张, 体育类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人才素质的全面, 知识与能力的实际结合, 在人才需求上逐渐趋于“一专多才”的复合型人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多为中小学体育老师, 而高校专业培养模式大多都不是师范类学生, 由于学校培养方案的不明确和学生技能的缺失等很多因素, 导致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大多数都是一专人才, 而不是中小学体育类岗位所需求的一专多长型人才。而培养目标明确的体育教育类师范生却有很大优势, 虽然体育教育类毕业生一专不太明显, 而多才却显示出中小学教学所需要的, 就更加凸显体育教育类毕业生的优势。由于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为多为中小学老师, 毕业生专业技能单一, 并不是多才型人才, 导致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在体育老师就业岗位上竞争非常不利。因此应该呼吁有关部门把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列入师范专业, 借助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优势来培养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 把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真正培养成“一专多长”型人才来适应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从而解决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的问题。
4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的可行对策
自1986 年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六所体育院校开始实行民族传统体育招生以来, 到目前为止具有招收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高等院校已经有46 所。以前是几所固定的体育院校开始小规模和单一的办学模式, 到目前多元性和高素质办学, 都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可喜可贺的进步。但是我们在看到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同时, 还要以马克思辩证主义思想来看待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的不足, 其中专业招生、专业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就随之而来。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我国招生院校的不断增多, 以及以西方竞技体育为首的体育项目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冲击, 都集中反映在高等院校的招生问题上。由于西方体育的疯狂来袭, 众多西方体育项目迅速占领我们中华民族青少年一代人群的思想, 不断张扬宣传, 撕毁着我们以前的思想, 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民族传统体育生源问题和保护本民族文化, 以应对当前所面临的危机。
4.1 增加招生人群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现有的招生模式是国家单独招生考试, 要求考生必须持有二级或者以上运动员资格才能报考各招生院校。随着现在各大招生单位招生工作的困难加剧, 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大胆提出一些新的招生建议, 以应对招生困难的问题。
由于目前招生困难是共同的难题, 应呼吁有关主管部门向教育部提议, 适当拓宽武术专业学生报考全国各大体育院校的资格。一般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的资格是省比赛前六名, 但问题是每年每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举办的武术比赛屈指可数, 据查阅有关资料能通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比赛只有省一级以上 (含省一级) 的套路比赛单项前六名、省一级以上 (含省一级) 的散打比赛各级别前六名和省一级的武术学校套路、散打比赛单项前三名, 这样的局面造成每年能拿到报考体育院校资格的考生不过寥寥, 所以目前这样的局限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困难的问题之一。应该适当拓宽报考资格, 例如省比赛前六名有资格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 7-10 名运动员可以持次序册、成绩册和有效证件通过各招生单位的加试同样具有报考各大招生院校, 从而解决武术专业招生困难的重大难题。
4.2 适当增加特殊报考人群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渠道不能仅仅局限常规的招收模式, 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特殊招生模式来增加武术的生源。例如可以面向一些身怀绝技、优秀门派传人和外国热爱武术的同仁, 通过一些绿色考试通道和特殊招生来增加武术的生源, 而我们各招生单位也可以调整一下对这些人群的优惠政策, 通过特殊招生把具有特殊绝技的考生招收进来, 通过大学教育和培养使这部分人能更好的保护和传播即将消失的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让外国热爱武术的朋友通过学习中国武术和民族传统项目, 帮我们宣传中国文化的精髓, 来及时应对目前生源紧张的一些列问题。
4.3 武术段位制与运动员等级结合
中国武术段位制, 是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武术研究院为了增强人民体质, 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 提高武术技术和理论水平, 建立规范的全民武术体系, 以及考虑到国内外武术发展的需要, 借鉴了跆拳道、空手道段位制的经验, 正式设立了中国武术段位制。
自武术段位制自实施以来, 得到广大武术同仁的认同和积极推广, 到目前为止已经经过十几年的推广和传播, 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人数。由于我国高校面临着招生困难的局面, 我们是否可以把武术段位制和武术运动员等级制度结合起来, 例如武术段位制的某一级别相当于国家二级运动员等级, 当习武爱好者通过几年的练习和考级达到了一定级别就可以报考各大招生单位。如果有关部门能推出相关政策就不用担心武术文化和段位制推广不好, 这样既能为普通高中生学习武术而创造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又能有效传播武术段位制影响力, 还能更好地解决各大招生单位招生困难的问题。
5结语
由于我国瑰宝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传承性、独创性和弘扬民族精神等特色, 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中的发展, 必定受到高等院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总体建设的影响, 因此, 作为培养祖国人才摇篮的高校应该及时调整办学方针、培养模式, 拓宽招生渠道, 共同解决高等院校所面临招生困难的问题, 让高校的体育学科建设能够继续健康、平稳地发展和延续下去, 让我国优秀的传统项目能够更好地传播下去。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我国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回顾我国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发展历史, 总结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存在的问题:生源质量不高、培养目标相对模糊、就业率偏低。针对存在问题和专业发展可行对策提出建议, 以期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危机,对策
参考文献
[1]吕旭涛, 洪浩.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生存与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 (9) .
[2]邱丕相.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薛欣, 朱瑞琪等.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现状和发展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 (1) .
[4]中国武术协会等.中国武术段位制手册[M].北京:中国武术协会出版社, 2011.
3.志愿填报之宗教学专业解读 篇三
宗教学
开设课程:
中国哲学史、外国哲学史、宗教学导论、佛教史、道教史、基督教史、伊斯兰教史、民间宗教研究、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宗教问题社会调查与方法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宗教问题社会调查,一般安排6周左右。
专业介绍:
本专业属于国家教育部2012年9月最新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的基本专业,同时也属于国家控制布点专业,专业代码为010103K。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备较全面的宗教学知识,了解世界各大宗教的历史与现状,熟悉我国宗教法规和政策,能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或政府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宗教事务管理、理论宣传、政策调研等工作的宗教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宗教学的基本理论,较全面地了解世界各大宗教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我国的宗教法规和政策,接受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社会调研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宗教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关于世界主要宗教的基本知识;
2、掌握现代宗教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3、了解世界宗教的发展动态和宗教研究的前沿问题;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4、了解我国的宗教法规和政策;
5、具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哲学。
核心课程:中国哲学史、外国哲学史、东方哲学、宗教学导论、佛教史、道教史、基督教史、伊斯兰教史、民间宗教研究、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宗教问题社会调查与方法、宗教学原著选读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宗教问题社会调查,一般安排6周左右。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哲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学友评论:
1.很历史古韵的一门学科
2.宗教局,统战部研究所,或者当老师。本科不行就读研。如果开悟了,就成仙成佛吧。哈哈哈哈!考研的话,学校的平台效应很重要,自由的学术氛围也很重要。
3.宗教学使历史文化的产物,我很喜欢这门学科.4.如果学的好,是人才,佛学院直接留用。如果是佛教的话,进修佛学院。佛学院分为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佛学院和佛学研究院,一般佛学院毕业后都会分配到各个寺院或留在本地的寺院,佛学研究院则是研究佛教经典一类的东西,培养可以讲经说法类的人才。
5.就业前景嘛,其实学什么专业都一样,混得好的都好,混得差的一辈子找工作,谁敢保证哪个专业好,哪个专业差呢?
6.留校任教、考研、考公务员
7.记住,你毕业后千万别去讲经布道,那样会被打死的。那时候你可以是个学者,但不可能是任何教的教徒,因为你每个教都学过,谁都难以肯定你。
8.就业方向一般都是宗教局公务员、研究院、各学府等等。
就业情况:
4.志愿填报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解读 篇四
1 关于武术的概述
1.1 武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武术运动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 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提高后, 无论就运动形式还是内容, 以及在运动技术理论等方面, 都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科学体系。
武术不仅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 也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有着特殊的地位, 就其形式和博大精深的内涵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不可比拟的。
1.2 武术套路的发展现状
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 武术占着独特的优势。然而, 在现代的武术套路教学中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阶段, 仍然是以运动路线的讲解、动作的攻防为主要教学方法。以这种趋势发展, 必然会对武术的继承和发展以及提高其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探讨武术套路的新的教学思路, 对于传授现代武术与科学知识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也有利于武术运动的传授和普及。
2 关于武术套路技术教学内容的探讨
2.1 当前武术套路的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的数据, 我们可以得知在现行的高校中普遍存在着以竞赛为主要目的来学习武术套路。也就是说, 竞技武术占据了武术套路技术教学内容的主导地位。这样以来必然导致两个不良的结果。
(1) 使学生缺少了攻防技击的使用练习。如果仅以竞赛套路的学习为主, 必然会忽视了武术技击的本质特征。而竞赛套路在编排的过程中往往不会将技击的应用考虑到其中。因此它脱离了实用价值而缺乏客观性。
(2)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动作为主要平分标准的竞技比赛, 使得武术完全以功架的练习为手段, 而以真正的使用为主要目标的追求却发生了倾斜, 因此, 这样以来对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十分不利。
2.2 武术技击性存在结构上的不足
这个问题是当前的武术教学中最为普遍的, 也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通过调查的数据显示, 在高校的传统武术套路教学中, 竞赛套路占了总学时的近60%, 而传统武术约占1/4。这可以明显看出学校在武术套路技术教学方面对竞赛套路的重视性, 在一定程度上就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学习。在传统武术的教学中, 有关于技击性的教学内容太少了, 完全不能体现出传统武术的本质, 即技击。
从这一事实的角度来看, 在武术的教学中完全有必要进行改革。由于我国的传统武术是极为重视技击的。因此在今后的武术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将技击的教学内容融入到武术的教学内容中去。我国的传统武术讲究全面发展, 不仅是要练, 还要打, 只有打与练有机结合, 做到体用兼备, 才能充分发挥其内在的价值。更重要的是, 这样以来才会引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和热忱, 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更多武术知识, 丰富了头脑, 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1) 不能将练与打分开。竞技武术的重点往往只在于视觉的效果, 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和愉悦感, 这是武术中“练”的一种体现。而传统武术注重的打与练的结合, 仅有练是完全不能充分体现武术内涵的, 必须将练与打充分结合起来, 才能展现出武术独特的魅力。同时, 也要懂得打与练之间的相互关系, 练是打的必然经过, 而打是练的理想结果。因此二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2) 完全照搬武术竞技比赛的模式。就现在的武术专业教学情形来看, 几乎完全照搬了武术竞技比赛的模式, 但并不满足于这种现状, 而是欲实现打与练的充分结合的二元式结构。另外还延续了前人的思路, 设计出了一种套路专项和散手的专项兼修, 试图从课程结构的表面来实现武术的打与练相结合的特点。虽然这种教学目标比较明确, 然而却无法真正地从内在中反映出打与练的真正联系, 同时, 也无法反映出武术技术上的真实面貌, 从而导致了学生对武术的肤浅认识, 最终对武术本身也产生了疑虑。
2.3 提倡形式多样的民主教学法
实施长拳教学应注意形式多变, 采用双体相互观摩, 相互纠正, 相互比赛的教学形式, 选出掌握动作较好并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积极分子充当小先生, 这样可以让学生尽快掌握套路, 提高授课效果。
3 如何提高武术套路技术教学的质量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 武术套路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历史传承的因素含量较高的传统武术的技术。然而, 受到社会发展的物化影响, 包括经济原因和教育原因都对武术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这些影响中, 有不良的影响, 也有积极的影响。这里的不良影响就是在传统武术的技击性教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 这对于武术文化的传承是非常不利的。受武术项目教学的影响, 让高校的武术教学逐渐走向了竞技的道路, 从而忽视了对传统武术的全面的系统性学习。正因为如此, 难以将焦点转移到传统武术上来, 在构建武术套路的教学内容中, 也难以体现民族传统的特色。为此, 我们必须寻找出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才能使套路技术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3.1 要做到体用兼备
根据武术套路技术教学内容涉及到的问题设计问卷。对高校武术教师 (30人, 占17.9%) 发放问卷, 对在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武术套路专业的本科生 (随机抽样138人, 占82.1%) 发放问卷, 共发放问卷168份, 回收问卷154份, 回收率91.7%, 有效问卷146份, 有效率达94.8%, 达到预计的要求。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可以得出四个方面的结果: (1) 有95%的学生认为武术教学内容需要改革; (2) 有73%的学生认为所学的武术不实用; (3) 有96%的学生认为没有进行武术的技击性练习, 有83%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入武术技击性的教学内容和练习; (4) 有98.8%的学生认为没有进行拳种的系统化学习。由此可以说明武术套路技术教学基本没有进行拳种系统化的教学和武术的技击动作的教学和练习。
通过对教师的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有96%的教师认为武术套路教学模式是有需要改革; (2) 有82%的教师认为在所上的技术课中缺乏较多的攻防技击动作的教学; (3) 有71%的教师认为在目前技术课上所学教的内容太过于单一; (4) 有93%的教师认为在技术课中需要加入攻防技击动作的教学与学习; (5) 有93%的教师认为在技术课中没有拳种系统化的教学内容。
3.2 全面发展, 整体化与多样化结合
要想使得武术套路的技术能够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我们必须做到全面发展, 并要实现整体化与多样化的结合。武术的知识体系不是单一的, 而是由非常丰富多彩的拳种知识所构成的。因此我们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对拳种的产生及其特点和规律要有一定的认识。因为每个拳种的产生过程都是不同的, 但是不同的拳种之间既是相互独立又是有一定联系的。所以, 我们要想构建完整的、系统的武术知识体系, 就必须针对所选择的拳种进行系统的教学, 并使其在全面接触武术的基础上对某一个拳种得到系统的学习。这对策略对武术发展的本身而言可以起到全面发展, 使整体化与多样化相结合。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实际的教学方法中, 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武术教学中, 一种教学方法可以适合多种不同类型课堂。同样, 对于同一节武术课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 必须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武术动作, 并能够恰到好处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对于传统武术套路技术的学习, 还要增加一些技击动作到教学内容中去, 以弥补其在知识结构中的不足之处, 并实现传承中华武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宋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套路技术教学内容的研究[J].贵州体育学报, 2010 (2) .
[2]张莉, 徐亮.对武术长拳套路教学方法的探讨[J].体育大世界 (双月刊) , 2011:157-159.
【志愿填报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解读】推荐阅读:
高考志愿填报解读08-30
高考后填报志愿细节解读06-18
高考填报志愿之独家建议08-07
广东高考志愿填报:平行志愿怎样填报07-31
大专如何填报志愿 ?艺术生高考志愿填报的技巧有哪些07-06
山西志愿填报06-28
平行志愿如何填报09-24
如何科学填报平行志愿09-19
艺术类志愿填报07-24
辽宁高考志愿填报表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