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校资助政策

2024-07-18

广东省高校资助政策(11篇)

1.广东省高校资助政策 篇一

15级护理系第一届高校资助政策知识竞赛策划书

口号: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秀出自信,展现自我,叱咤赛场,智慧丰溢,励志勤学 诚信感恩

一、活动目的与宗旨:

近年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家的资助政策,始终坚持把“育人”这条主线贯穿到资助工作的全过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为大力宣传我省高校在资助育人领域的工作经验,提高大学生对我省资助政策的认识,以经济资助和精神激励并重的助学观念,培养大学生励志自强、诚信感恩的良好品质。为我系学生了解知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及深化科学文化认识,浓郁校园文化氛围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也为我护理系的学风建设以及知识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活动主题: 励志勤学 诚信感恩

三、活动内容:

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以国家助学贷款知识为主,包括信用、金融知识以及国家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等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活动组织形式

承办:15级护理11—20班各位班长 顾 问:

方蕾

策 划:

由各班班长总负责,15级护理系全体人员公同参与

一、评委介绍:

班长等

刘啊伟,周维霞,黄鹏阳等不参赛的班长(自愿当评委)

辅导员

方蕾(或者别的愿意参加的辅导员)各个班级不参赛班委(自愿报名)

二、参赛规则介绍:

1.参赛选手要求:本活动方案针对15级护理系全体学生,抽签或者自由分组皆可,每组3人,每组选手为15级同学,共计6组。

2.比赛原则:求实、求知、公平、公正。

参赛决赛的团队可获得45%的题库。

三、活动具体流程: ㈠ 动预计时间地点

比赛时间:2016年5月27号(或者5.26)

比赛地点:待定(一教报告厅,到时候看看当天哪个有空)

比赛环节:闪亮登场、百花齐放、勇往直前、手疾眼快、趁胜追击、淘我所爱、专业大比拼。1.闪亮登场(自我介绍环节)

比赛选手在这个环节出场,每个团队都要有自己的口号和有特色的自我介绍(到时候会有队牌,以及选手编号,便于答题算分)。

2、百花齐放(本环节为必答题环节,题目简单)a.题型设计

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 b.答题规则

。每组选手作答个人必答题5道,每答对一题加15分答错扣10分,分数高的小组为优胜组(由主持人读题并按顺序依次指出每位选手作答,作答时间为5秒,选手答题时队友不得以任何方式给予提示否则将失去本题的作答权利)。

c.答题时间限制

主持人读完题,选手必须在10秒内答题有效,超时视为弃权。

d.评分标准

每队有基础分100分,答对加15分,答错减

10、弃权不扣分

f.主持人公布各队得分情况

3.勇往直前(本轮题目必须稍难一些,因为答错不扣分)

题型设计:本环节的题目为分值题,分值分别为20分、40分、60分,每种分值的题只有两道,有参赛选手来选择分值题,按照上一环节的小组得分情况来确定选择先后权(每种题目就两种,一共就6道题,意味着选走一道题就少一道题),当该小组选完分值题后,让他们自己在他们所选的分值题中任意抽取两道题目中的一道,由主持人随机在该小组内选择一位答题人回答,20分的题思考时间为10秒,40分的题目思考时间为15秒、60分的题目思考时间为25秒(需要编题人按照分值提升难度.)。b.答题规则

在确认答题人得到答题权后,必须在限制时间内回答超时视为答错,每道题可抢答两次(解释:就是当,此题所有组第一次答错时,也可以换人第二次回答,一共只有两次机会,如果当此题所有组两次都答错时,别的小组会的可以抢答,对的给予加分,抢答小组只有一次机会)。答错不扣分

4.手疾眼快(趣味抢答题环节).(如有意见,可改为举手抢答,因为条件有限,没有抢答器)

题型设计 :共30道选择题,主持人依次读题,各队需要走到指定位置拿着特制小锤子敲响桌子,(最快的)抢答。

(意味着,不管其他队友是用智慧还是武力阻拦别人,让自己队成功抢答,都可以,靠主持人渲染功底,诱导现场有趣一些,让选手发动各种办法抢机会,但还要保持现场不乱)

a.答题规则

各队得到答题权后,必须在10秒内回答完毕,超时视为答错,每道题可抢答两次。(一队错了便失去此题抢答机会,立刻马上再次开始由其他队抢答)b.评分标准

答对的队可加10分,回答错误的不扣分 c.主持人公布各队得分情况。

注:前四个环节知识多为不生僻的,但也不要太简单浅显(试题全部为贫困资助政策相关知识,要注意,随着环节的进行,题的难度也要逐步上升一些)

本环节结束后,由相关人员计算各组得分情况

5.互动环节

本环节为观众互动环节,由主持人出题观众答对者可获精美礼品。(纪念奖品,钥匙扣之类的)6.趁胜追击。

题型设计:本环节的题目为猜谜题,有主持人描述一种事物的特征,主持人的描述,有选手来抢答,每次一人。评分标准:答对每题10分答错不扣分,答题规则:每题有两次抢答机会。(一人错了便失去此题抢答机会,立刻马上再次开始由其他人抢答,答错的人的同队的也行)

7.淘我所爱 a.题型设计

本环节题目类型有影视知识、历史问题、科普知识、体育知识、文学知识、时事动态六类题目,每类题目有七个问题,每题15分。b.答题规则

每组选手必须选着两类问题,每个类型须回答一个问题。选手在得到题目后10秒内必须回答问题,超时视为答错。c.评分标准

答对加25分,答错扣10分,8.专业大比拼 a.题型设计

本环节所有题目均与我护理系专业知识,以及资助政策有关,全

部为有一些难度的专业点的题目,题目类型为抢答题,每题5分.(题目,我们所学课业或者资助政策难点均可)b.答题规则

每题有两次抢答机会。(一人错了便失去此题抢答机会,立刻马上再次开始由其他人抢答,答错的人的同队的也行)

c.评分标准

答对加五分,答错不扣分 9.比赛结束

有主持人宣布各组的总成绩,并宣布本次比赛的冠军、亚军、季军、勇敢团队奖的得主。(还可以再安排来个个人赛)

四、宣传工作

⑴ 动前期宣传

①由各班辅导员通知班级学生,并提倡积极参加

由各班文体委员宣传此次活动,并积极推荐人才

②制作相关活动图片,文字,画报,横幅,由各班班长和文体委员放在班级群里,内容主要为宣传比赛赛制、开始时间等相关事宜。一定要通知到位

(提前3天发出,由各班班长负责)

⑵ 活动进行时

①邀请护理系相关老师,讲明相关策划想法

②在比赛场地上做好相关装扮,例如彩喷,画报,横幅之类的(也就是在赛场上方挂上几张A4纸写的“15护理第一届资助政策知识竞赛”的字就行,再就是简单用彩带装饰一下就好,很便宜的那种)

(3)活动后期

制作相关图片,组织相关文字在各个班级群里公布比赛结果及奖励(由心理委员发消息)

五、赛场布置

赛场准备:由心理委员全面负责:包括赛场布置(简单的就好),矿泉水的摆放,灯光、音像、座次表、组织入场及会场的清理等等。班长负责紧急突发情况。

赛前准备:

比赛相关幻灯片,以及题库由学习委员负责、可向其他系相关部门或人员获得,也可由网络途径获得或向相关老师求助。比赛中需用工具由所有干事积极筹备。(应要求,PPT要运用超链接与题目完美融合,到时候详谈)

六.活动的记录

由各班团支书负责记录,拍照(记录拍照事后要放在活动小结中,活动小结也由团支书写),和通讯稿的撰写(传达各种指令,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七.奖项

一等奖

1名

奖品若干 二等奖

2名

奖品若干 三等奖

3名

奖品若干

观众参与奖

钥匙扣之类的若干

此次活动奖品由护理系系里发放,较为丰厚

此次活动的其余花费由生活委员负责(如简单的装扮,水之类的)

奖品由各班辅导员颁发(或者找一些同学充当颁奖礼仪)

九、经费估算

矿泉水(只放评委席,一箱就够)

25元

奖品

系里发放0元

布置赛场

20元

总计:45元

15护理13班班长-------黄鹏阳

2016年5月15日

附加:

职责安排

★班长:总负责人,总体统筹调度,负责策划,并写策划案,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

★学习委员:制作PPT,题库的搜集与题目的编制 ★团支书:记录,拍照,通讯稿的撰写,活动小结的撰写 ★生活委员:活动的相关所有花费,以及比赛奖品.★心理委员:比赛场的布置(简单的就好),矿泉水的摆放,灯光、音像、座次表、组织入场及会场的清理等等。(活动结束后让同学自行清理自己所在区域)

★文体委员:和主持人一起撰写主持人稿子(如果可以熟练控场,幽默稳重,那么不写稿子也可以),比赛相关消息的发布,以及选拔选手

招募

1.选手

2.控场力强的主持人两枚,轮流负责几个环节 3.颁奖礼仪小姐(或者老师颁奖也行)

2.广东省高校资助政策 篇二

学生资助可以概括为:政府为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群体的基本教育权利而设计的制度, 以及由政府、非政府组织与个人采取的各种学生资助行为的总称。这一概念规定了教育补偿的主体、对象和目的。教育补偿的主体是政府、非政府组织及个人, 补偿的对象是弱势群体;教育补偿的目的在于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教育权利。

在高校中, 学生资助落后于收费的现象比较普遍, 这会使社会大众对高校收费产生严重的负面情绪。想要达到高等教育财政效率和公平的理想化, 应该尽快改变现有高等院校中“高收费+低资助”成本补偿结构, 本着效率和公平的原则, 实行不同学科公共收益实施差别资助和差别收费的财政政策。

学生资助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以下4种类型。

1. 学生借贷型资助, 包括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

2. 学生助困赠与型资助, 其中包括助学金、学杂费减免、助困性质的奖学金等。

3. 学生工作型资助, 其中包括高校岗位勤工助学收入。

4. 学生奖优型资助, 其中包括各类奖学金。

银行借贷是借贷型资助最主要的形式。校内贷学金数量较小, 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更少。助学金是助困赠与型资助类型的主要类型, 其次是学杂费减免。在工作型资助类型中, 相比较于校内勤工助学岗位, 校外岗位的勤工助学为学生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但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显示, 校外岗位勤工助学收入与家庭收入没有明显关系。另外, 奖优型资助中的奖学金和统一发放的生活补贴与学生的家庭收入水平也没有明显关系。无论从公平还是从效率的角度, 平均发放的生活补贴都应该转换为助学金, 向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倾斜。

二、普通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现状及问题分析

高等教育的资助需求和政策的研究不仅可以增加教育经费, 使公共资源在不同收入群体中获得公平分配, 也可以通过改变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促进不同收入群体的教育入学, 获得公平的入学机会。在世界各国中, 高校学生资助的需求与资助政策都面临着很大改革的挑战。

近年来,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 农村地区和家庭低收入的学生在高等教育中的入学机会逐渐扩大, 农村地区和家庭低收入的学生与来自较高收入家庭的学生之间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在不断缩小。此时, 来自较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学生所享有的优质高等教育机会也在增加。学生资助能够有效地弥补学费对经济困难学生上学积极性的消极影响, 而且也可以通过改变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促进不同收入群体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 消除经济能力差异带来的入学机会差别。来自较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学生有的高等教育总资源和优质资源均大于来自较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学生。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以来,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学生资助政策。根据统计, 2000—2006年, 全国普通高校专项用于资助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总经费每年都在70亿元以上。国家助学金等每年经费总额为10亿元左右, 每年资助学生59万多人。国家助学贷款自开办至2006年12月, 全国累计审批贷款学生292万人, 累计审批金额253亿元。

综合看来, 支付的学费越高, 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几率就越大。反之, 家庭收入较低, 教育成本超出家庭支付能力, 学费对个体接受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就会呈现出显著的负作用。

“收费+学生资助”共同构成高等教育成本补偿, 经济困难学生应是公共财政和高校财政资助的主要对象。低收入家庭子女可以通过获得学生资助而降低实际支付给高等教育的费用, 只要资助能够满足低收入者的需求, 就可以抵消学费和其他私人成本带来的经济压力, 并且可以实现资源分配从高收入人群向低收入人群的转移。

来自不同收入家庭的学生在必需教育支出上的差异不明显, 家庭支持是高等学校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与此同时, 较低收入组从亲友处获取的借贷款要明显高于较高收入组。说明较低收入家庭承受了比较重的高等教育经济压力。

来自低收入家庭的有经济资助需求的学生中, 确有一定比例的学生或者因信贷约束拿不到国家助学贷款, 或者因厌恶和规避风险不愿意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这样的学生虽然不多, 但也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一方面, 要通过政策宣传尽量消除其对贷款风险的规避;另一方面, 在贷款资格审查方面要注意尽量将有资助需求的低收入家庭申请者纳入到国家助学贷款的资助体系中来。另外, 对于来自偏远农村地区的经济困难学生, 至少在第一学年应给予足额的助学金资助, 以避免其因风险厌恶和规避而带来的入学困难。

三、完善普通高校资助政策建议

1. 财政贴息法。

如果贫困家庭学生在校就读期间经济困难, 无法支付利息, 可以在整个贷款合同期间对学生贷款利息给予40%的财政补贴, 让贷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由财政补贴, 学生毕业后全部自付的办法。

2. 延长学生还贷年限。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 所以要改变原来的自学生毕业之日起即开始偿还贷款本金的做法, 实行贷款学生毕业后视就业情况, 在1年后开始还贷, 5年内还清的做法。

3. 建立代偿机制。

为鼓励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到艰苦地区和艰苦行业工作, 提出了研究建立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机制, 对到国家需要的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工作, 服务期达到一定年限的贷款学生, 经批准可以奖学金方式代偿其贷款本息的意见。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编写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M].教育部财务司组织翻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8.

[2]李勇.高等学校成本结构的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 2005.

[3]丁小浩.中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化:1990年代的变化及分析[Z].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简报, 2003.

[4]杜莉.关于高等学校贷款融资负债经营的理性思考[C].北京大学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 2006.

[5]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和现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6]宋光辉.不同文化程度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财经科学, 2003, (1) :75-81.

3.广东省高校资助政策 篇三

[关键词] 高校资助 资助政策 贷学金 资助包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的经济资助问题日渐突出,完善高校经济资助体系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美国是现今世界上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层面分析,美国高校的经济资助政策发展都比较完善,其经验值得我国吸收借鉴。

一、美国高校经济资助政策历史发展

1. 2 0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高校的经济资助政策

美国高校的经济资助行为可追溯至1643年,其时默尔逊女士捐款100美元资助贫困学生进入哈佛大学学习,这种现象在当时并不普遍,大学生的经济资助问题始终处在美国社会的边缘地带。

1944年由美国国会颁布的《军人权利法》,为二战期间服役军人提供了教育机会,费用则由政府提供。该法的出台,为以后美国联邦资助活动的形成奠定了强有力的法律基础,并极大推动了之后各时代高校经济资助活动的发展。

1958年通过的《国防教育法》创设了“国防学生贷学金”,鼓励学生学习基础科目。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普遍有效的大学生经济资助项目,开创了美国联邦大学生经济资助活动的新纪元。

1965年的《高等教育法》是美国历史上颁布的第一部以学生的经济困难程度决定资助方式和资助金额的法律。它的内容主要包括:①建立“教育机会助学金”,给有特殊经济需要、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提供经济资助;②创建“担保学生贷学金”,由私人银行提供贷款,由联邦政府担保和支付学生在校贷款利息,规定只有家庭年收入低于1.5万美元的学生才能申请;③确认《经济机会法》中设立的“工读项目”,并规定由教育官员来管理;④修订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确定继续提供“国防学生贷学金”。它的颁布,拉开了美国联邦政府以法律法规、政府政策的形式向贫困大学生提供经济资助的序幕。

2.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美国高校的经济资助政策

1972年修订后的美国《高等教育法》制定了如下资助政策。①通过“基本教育机会助学金项目”,由教育部直接管理,并规定只有家庭年收入低于1.5万美元的学生才可以申请,且每个学生获得的最大资助额不能超过其入学成本的一半。它是美国联邦政府第一个大规模的、直接基于学生经济需要的助学金项目,也使联邦政府首次成为直接资助个别学生学习费用的最大来源。②建立“州学生励志助学金项目”,由联邦政府向各州政府提供相互配套的学生助学金,用来激励各州政府给大学生提供经济资助。③建立“学生贷学金营销协会”,后来发展成为由政府赞助的、便于贷学金流通的二级市场。同时,修订后的《高等教育法》保留了1965年《高等教育法》确立的所有大学生经济资助项目,将“教育机会助学金”更名为“补充教育机会助学金”,对那些接受了“基本教育机会助学金”之后仍然有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补充性资助。

相对于20世纪60年代~ 70年代而言,20世纪80年代制定的大学生经济资助政策较少。1980年修订后的《高等教育法》创建了“本科生家长贷学金”,规定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学生家长,该贷学金是无贴息的,每年借贷的最高限额为“学生的教育成本减去学生能够获得的所有经济资助之后,仍然缺少的资金数”。该修正案又于1986年创建了“补充学生贷学金”,对研究生和经济独立于父母的大学生提供贷款,贷款额度为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减去该生获得的所有其它经济资助,同样也是无贴息的。同时,该修正案保留了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既有的经济资助项目,并将“基本教育机会助学金”更名为“佩尔助学金”,将“国防学生贷学金”更名为“帕金斯贷学金”,恢复了以前在“担保学生贷学金”的申请贷款中关于学生家庭收入的限制。

3.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高校的经济资助政策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高校的经济资助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与以往有很大不同。

(1)创建“斯坦福无贴息贷学金”项目。

1992年修正后的《高等教育法》规定,将原来的“担保贷学金”更名为“斯坦福贷学金”,并在原有的斯坦福贴息贷学金的基础上创立斯坦福无贴息贷学金。“斯坦福贴息贷学金”,是指政府为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的借贷利息。“斯坦福无贴息贷学金”,是指政府不为学生支付他们在校期间的借贷利息,因为它不是基于学生的经济需要,所以所有愿意借贷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并没有如贴息贷学金所要求的条件限制。同时,修正案提高了斯坦福贷学金的上限,将大学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贷到的最高斯坦福贷款提高到3 500美元,高年级学生的贷款金额提高至5 500美元。另外,又将斯坦福贷学金和“家长贷学金”、“补充学生贷学金”合并,称为“联邦家庭教育贷学金项目”。

(2)创设“直接贷学金”项目。

1993年创设“直接贷学金”项目。其它贷学金是由银行和私人贷方提供资金,联邦政府提供补助金,直接贷学金的不同之处在于联邦政府是其资金来源。它绕过了银行和其他中介,由联邦教育部直接拨款至部分大学,学生从大学得到贷学金,毕业后直接还款给联邦教育部。整个操作流程为“联邦教育部-高校-学生-联邦教育部”。学生在偿还该贷学金时,可以在“标准还款”、“按照未来收入的一定比例偿还贷款”等多种偿还贷款方式中选择。直接贷学金的资助对象与斯坦福无贴息贷学金相同,都是“自己认为自己有经济需要”的学生,其它借贷条件则与“斯坦福贷学金”相似。1998年修正后的《高等教育法》又将“直接贷学金”项目更名为“福特直接贷学金项目”。

(3)建立希望奖学金项目。

1993年的“希望奖学金”是一个以学业成绩为资助标准的资助项目,规定乔治亚州内所有高中阶段平均成绩为B以上的居民都可以免费进入该州的公立大学学习。“希望奖学金”项目的颁布和实施,促成了美国至少是州政府大学生经济资助政策的重大转变,带动了美国各州优秀生奖学金经济资助的大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各州纷纷设立优秀生奖学金。自此,在美国各州提供的大学生经济资助中,基于优秀生奖学金及经济需要的经济资助迅速增长,其在经济资助中所占的比例也迅速扩大。

二、美国高校经济资助政策特点

1. 资助理念多元化

众多资助理念并存,是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特点。①“慈善”和“宗教”理念。这个理念至今仍是美国大学生资助事业的重要支柱,以及民间集资助学的基本动机。②“为了国家利益,资助贫寒学生,培养精英人才”。1957年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后,“国家利益”成为美国联邦政府的资助理念。③“人力资本投资”和“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它们几乎同时影响了美国高等教育的资助政策。前者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是比其它物质资本投资回报更高、更有价值的投资;后者则使国会授权联邦政府向贫困学生提供“基本教育机会助学金”、“国家担保贷学金”和“校园工读机会”。④“扩大选择自由”。这一理念引起的争议较大,有些学者认为,这是以“扩大选校自由”为名,使中产阶级和私立大学获得政府资助的理念。⑤“成本分担”理论。提倡高等教育的成本应由高等教育的受益者即学生家长、学生、政府、高等院校和企业共同分担。上述多元混合的资助理念,使得美国大学的资助事业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2. 资助层次多样化

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学生资助由三级组成:联邦级、州级、院校和慈善机构。其中联邦级学生资助占绝大部分,由联邦教育部直接提供,以助学金和贷款为主。州一级的学生资助主要包括助学金、奖学金和学生贷款,数目虽然不多,却为帮助本州居民提高入学机会、鼓励本州一些重点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院校和慈善机构的资助以奖学金和助学金为主,它的发放主要依据学生的成绩、对院校的贡献以及经济需要而定。

3. 资助类型多样化

美国高校学生的资助形式亦呈现多样化特征,分为以下五种类型:奖学金、助学金、贷款、勤工俭学和减免学费。其中,贷款和助学金是最重要的两项资助。在过去的50年中,美国的助学金维持在17%~40%,贷学金占40%~60%,工读占5%左右,“不以经济需要为基础”的奖学金无法完成资助大量困难学生的使命,因此仅占2%左右。

另外,联邦政府还向大学生提供“资助包”,“把提供给学生的全部资助,即把所有联邦政府的、非联邦政府的各种资助,如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校园工读混合成一个‘包,以便协同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该“资助包”的核心是大学通过规范合理的配置,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与其困难程度相称的经济资助。

三、美国高校经济资助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1. 完善多元化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即“奖、贷、助、补、减、免”多种资助形式并存。但从目前的资助情况看,我国多元化的资助政策还处于初级阶段,各种资助措施的目标,及其在整个资助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还模糊不清。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资助政策的整体效果,也影响了公众对资助政策的信任,因此我们必须加快研究各种资助政策的功能、作用。为此,国家应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针对学生不同的经济状况进行合理的收费和不同程度的资助,以使相对有限的资助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提高效益,使真正需要的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可能资源,并使现有的各种资助方式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匹配。

2. 建立以助学贷款为主的贫困生资助模式

助学贷款作为一种延付性资助,既可以解决学生的燃眉之急,又可以回笼资金循环利用,缓解国家的财政困难,符合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原则。所以,建立以助学贷款为主、其他资助方式为辅的多元化资助方式,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资助体系的最佳途径。首先,建立可靠的国家助学贷款资金来源渠道。国家应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和增加每年助学贷款额的政府拨款额度,为国家助学贷款提供可靠的专项资金来源。对此,国家应委托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运作与管理,但同时必须规定银行要有相应的配套贷款資金融入,增加贷款资金的受益面。其次,努力开展和完善“生源地”贷款,即在学生家庭所在地,由学生家长向当地银行申请助学贷款。由此,逐渐形成“就学地”和“生源地”两种形式的国家助学贷款,以及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良好运行机制。

3. 加强政府部门监督和管理

贫困生资助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社会公益性事业,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各地教育委员会和高校通力配合。在各种资助政策的实施上,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职能,对于那些确实存在的错误做法要有惩戒措施加以规范,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实施。

另外,应尽快建立全国性的信息网络和奖惩机制,积极促进高校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为国家助学贷款建立必要的保障体系。这里,笔者建议由教育部门组织专门的咨询公司参与构建大学生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尤其是在各银行之间实行贷款学生信息共享,对于恶意欠贷的学生,不仅要在舆论上给予压力,更要与保险、税务、财政等部门携手取消其以后在消费贷款、住房贷款、投资贷款、免税、办理保险等方面的权利。

参考文献:

[1] 王廷芳.美国高等教育史[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52).

[2] Robert B Archibald.Redesigning the Financing Aid System—Why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hould Switch Roles with the Federal Government[M].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2(33-34).

[3] 赵中建.美国的现行学生贷款制度[J].比较教育研究,1994(4).

[4] 房欲飞.克林顿及其政府的大学生资助政策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2(6).

[5] 张民选.美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1997(4):88-94.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新校区外国语学院)

4.广东省高校资助政策 篇四

错题列表:

1、别人要查看您的信用报告的条件是()。 A:金融机构同意  B:地方政府批准  C:经过本人授权  D:不需要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B

2、正常学制下,助学贷款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由哪个部门全额补贴?() A:高校  B:财政

 C:贷款银行

 D:生源地县学生资助管理机构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C

4、关于助学贷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学生当年没有获得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可以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 B:在校大学生只能申请高校助学贷款

 C:一个学生可以同时申请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 D:在读研究生不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对象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D

5、不构成学生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条件的是()。 A: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 B:学生本人入学前户籍在本县(市、区) C:通过成人高考录取

 D:学生当年没有获得其他助学贷款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B

22、对姓名、性别、户籍、地址等个人基本信息有异议怎么办?() A:向征信中心提交异议申请

 B:向当地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提交异议申请

 C:直接到有业务往来的商业银行更新、更正您的信息  D: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更正申请 【正确答案】ABC 【您的答案】BD

24、下列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不享受国家资助的有()。 A:在校期间已享受免除全部学费政策的学生   B:定向生、委培生

C:国防生、部队招收的大学毕业生干部

【正确答案】ABC 【您的答案】AC

34、高校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每年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低于6000元的,按照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本息两者就低的原则,实行补偿或代偿。 A:对  B:不对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36、高校毕业生在校学习时间低于相应学制年限的,按照学制规定年限计算。 A:对  B:不对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5.广东省高校资助政策 篇五

新的高校资助政策体系下对学贷险发展的分析

本文主要介绍了新的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以及新的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主要特点.然后针对新的高校资助政策体系<意见>的`出台对学贷险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

作 者:刘策 作者单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英文刊名: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年,卷(期):“”(24)分类号:G64关键词:高校资助政策 学贷险 国家助学贷款 商业保险

6.资助政策 篇六

关键词:高校 助学 思想政治教育 负面问题

据统计,目前高校学生中大约有30%万左右的贫困生。近年来,政府、高校和社会为帮助贫困生做了大量工作,明确提出了“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工作目标,并建立了奖、贷、助、补、免等一系列多元化的资助政策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困难问题。尤其是2007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决定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学起,进一步建立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新资助政策从完善制度入手

通过切实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投入力度建立新的国家奖助学金制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和学校从事业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助学经费等措施,大幅度扩大受助学生比例,切实提高资助水平。2007年秋季开学实施新的资助政策,中央财政支出由2006年的18亿元增加到2007年下半年的95亿元,加上地方财政投入,达到154亿元,2008年全年达到308亿元。全国有20%的大学生可以获得资助,90%的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学生能获得国家资助,由于新国家资助政策有着鲜明的特点,所以在实施过程中确实缓解了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压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但近年来,随着受助比例的逐步扩大,新的国家资助政策在高校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资助政策在高校中的持续发展。所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是现实必要的。新资助政策奖助力度大成为突出特点

新的资助政策形式多样,主要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等类型,同时,在奖助力度也有所加大。新的政策既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又能鼓励优秀学生,奖优的措施主要是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帮困的资助措施主要是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等。国家奖学金:每人每年奖励8 000元,每年奖励5万名特别优秀的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每人每年奖励资助5 000元,每年有51万名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获得资助,约占在校生的3%;国家助学金:全国平均每人每年2000元,具体标准在每人每年1000-3000元范围内确定,分为2-3档,每年资助34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资助面相当于过去的7倍;国家助学贷款: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在校本专科生、第二学士学位学生、研究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申请并按有关规定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高6000元。新资助政策下国家助学金的负面影响

设立国家助学金对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数额很大,也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对于家庭经济真正困难而获得了国家助学金资助的学生来说,可能被部分人视之为天上掉落的馅饼,取之心安,受之理得。助长了部分学生的依赖心理,随着资助力度的加大,资助的金额越来越高,如励志奖学金达到每生5000元,国家助学金也有高达每生2500元的标准,这造成有些贫困生思想上走入误区,以贫困为资本,一味依赖学校和社会的资助,不期望通过获得奖学金、勤工俭学活动来解困,成为经济和思想的“双困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起一些学生的心理不平衡和不贫装贫现象。既没在学业上起到激励,也没在劳动上有所付出,更难说在心灵上有所感恩。

其次,家庭经济条件从最富有到最贫困之间应当是没有级次、没有台阶的直线,人为的分档定级会使因名额受限而未能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的那部分学生心理失衡,随着资助比例的增大,受助的人多了,很多人都想获得资助,甚至有些人认为这是“不要白不要”,通过各种途径争着获得资助,导致部分学生不能融洽的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

第三、助学金的评定的标准除了贫困程度,也注重学习成绩,因而,相当一部分学生为了取得高分,不择手段,或考场作弊,或行贿教师,影响了考风,败坏社会风气。

第四、与高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传统荣誉称号的和其他奖学金的奖励发生冲突。“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一直是高校用以激励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措施,过去一直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建立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后,国家助学金最高额度为8000元、最低额度为1500元,远远高于各种荣誉称号的奖励,无形中冲淡了传统的各项评优,使不少学生产生“自身再努力,不如弄个证明,当贫困生实在”的想法。此外,《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从事业收入中提取的4%-6%是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的各项评优奖励经费的来源成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新的国家资助政策在资助范围、资助力度以及资助形式方面和过去相比,都有了长足进步,政策导向明显,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自强自立,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新资助体系下国家助学金问题凸显问题解决途径初探

3.1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助学金评定的始终

我国自古以来即有知恩图报、饮水思源的良好道德传统和价值观念,这是通过大学生资助体系进行德育工作的价值基础,国家助学金、奖学金是由中央或地方政府出资设立,对全日制普通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本专科生提供的无偿资助。国家设立助学金、奖学金是为了帮助普通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学校宣传部、学生处、就业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单位可开展相关主题的视频教育,班会交流,以及辩论赛、征文等活动。积极营造团结互助的校园氛围,给予贫困大学生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和互联网等大众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对冷漠情、忘恩负义不守诚信等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对感恩图报、诚实守信的行为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最终实现育人和成才的目标。

3.2 建立助学金享受者长期公示和跟踪监督体系

助学金公示制度根据要求,一般付诸于实践,但受助生长期监督机制因工作量大等原因却未必受到重视,笔者认为,消费状况可作为认定贫困生的重要参考标准,有些同学评定之前省吃俭用,而一旦拿到助学金首先拿出以部分钱犒劳在评定过程中对自己有过好处的人,大吃大喝;或一改以前作风,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对以上现象一定要通过监督体系纠正并在通过校内重要媒体通报批评教育本人和警示他人。

3.3 改变现有的助学金发放方式

现有的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采取一次性(或两次)现金发放的方式,励志奖学金由于金额较大,为了避免学生乱花钱的现象,可以将励志奖学金仿照助学金的方式,分月发放,用于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对于生活没有困难的学生,励志奖学金首先用于缴纳学生的学费,已经用贷款完成学费的学生,首先归还贷款,以减少贫困生铺张浪费的情况,并且可以激励学生勤俭节约的思想。3.4 国家适当控制助学金发放力度,加大贷款助学金额。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由政府主导、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实施的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近三年来由于助学金大面积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已不再是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的主要途径。国家政策可将国家助学金转化成银行贷款,除了大力倡导生源地贷款以外,放宽其他商业银行的贷款限制,简化签约程序,将助学贷款仍成为助学政策的主渠道。

3.5 拓宽助学渠道,将助学金与勤工助学报酬相结合

7.广东省高校资助政策 篇七

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不足

从我国现有国情出发, 2011年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 已属不易。然而纵观全球, 世界平均教育投入是7%, 发达国家则更多, 占到9%, 从这个意义上说,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教育的总投入还有提升的空间。

2008年以来, 随着金融危机深化和大学成本节俭法案CCRAA (the College Cost Reduction and Ac-cess Act) 的推行, 美国各联邦政府对高校的资助存在资助范围集中、资助数额削减等问题。其结果是, 全美受资助的学生比例下降, 个人承担教育成本大幅上升。而教育作为国家的公共职能, “市场的失灵”最终会导致教育作为社会公共产品质量的下降, 并由此产生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哈贝马斯曾对美国联邦政府逐步弱化资助高等教育责任, 并把高等教育日益推向市场的趋势进行批评, 认为是“把精心考虑的公共领域残余出售给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投资者, 把文化和教育的命运交付给随着市场波动而变化的资助者的利益和情绪”。2010年2月初, 奥巴马提出, 2011年38000亿美元的国家预算议案, 其中将7780亿美元用于教育部开支。不仅如此, 奥巴马政府已决定, 从2009年开始, 要在5年内每年投资5亿美元, 资助全国范围的创新行动计划, 以使美国到2020年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大学毕业率。从美国高等教育资助政策演变的历程来看, 国家正通过宏观政策减少因经济对高等教育资助政策的不良影响, 干预和确保合理的高等教育资助经费。

再来看看我国政府针对高校学生的资助情况。据2012年2月17日召开的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发布的统计数据, 2011年秋季新学期, 全国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的新生为70.28万人, 占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41.1%, 占报到新生总数的10.8%。相比之下, 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问题的比例较低, 满足不了高校贫困学生需要, 也不利于提高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性。

此外, 我国目前的学生资助体系以中央政府提供资助为主, 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 但是随着高校资助形势的变化, 地方政府资助和院校资助也开始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地方政府对所属高校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从制度设计、执行、经费保障都非常有限, 部分省份几乎是空白。据资料显示, 目前, 我国省级政府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涵盖了14个省的15个资助项目, 并且我国省政府学生资助政策的设计导致新生很难受益、项目成本较高、覆盖面较小、学生获得总体资助比例较低以及较难评价项目效果。

二、各级高校学生资助政策运行机制欠完善

根据2007年财政部、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关于印发〈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教[2007]92号) , 以国家助学金的评定为例, 根据各高校通行的做法是“个人申请——师生民主评议——学校上报——省级部门认定”, 申请学生一般提供个人申请表、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收入调查表、评议相关材料。由于贫困生的认定和评议缺乏有效的认定细则和相关规定, 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贫困证明的可信度有待提高。

目前, 我国尚未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确保贫困证明的有效性、可信度, 由于人情关系等因素存在, 许多学生很容易在当地村委会或街道办开具贫困证明, 由于无法获得学生家庭可靠数据, 只能根据学生提供的基本背景信息来评定。而作为认定直接责任人的高校, 在认定及材料审核过程中, 尚没有统一、准确的审查手段。

2.评议过程的科学性不高。

政府及各高校因为可能无法准确判断高校学生家庭收入的相对分布, 因此他们不能确定学生资助是否在不同的高校中得到有效分配。一些高校贫困生的分配方案是根据各个院系总人数进行名额摊派。但高校贫困生的分布并不均匀, 有些专业贫困生较集中, 而有些专业则数量较少, 均摊违背了贫困生资助的初衷。另外, 班级民主评议程序不统一, 评审程序不够规范, 为避免争议和简化工作程序, “轮流享受”和“平均享受”现象屡见不鲜。

3.对助学金发放的监督不够。

对于受助学生如何使用助学金的情况缺乏相应的监督, 部分学生拿到助学金后不是用于完成学业及生活, 对于这类情况学生很少及时反映, 高校对伪贫困生没有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不仅使高校贫困资助体系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从而纵容了伪贫困现象的蔓延, 部分学生为争取助学金而努力让自己被认定为贫困生, 导致了不良的思想倾向。

从国际上看, 各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中助学贷款是解决高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主要渠道。我国高校学生助学贷款存在制度设计不够合理、审核手续繁琐、贷款年限过短、风险补偿过低所导致的银行放贷意愿不高、社会信用体系监管不够等问题。另外,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资助制度本身缺乏配套制度的支撑等因素, 使得助学贷款应有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影响资助政策的有效运行。

三、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对于奖、助以外的其他资助形式的政策鼓励不够

1.助学贷款政策设计相对滞后。

如前所述, 贷款政策是解决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主要方面, 《中国人民银行助学贷款管理办法》 (2006年) 和《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 (试行) 》 (2007) , 规定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高6000元, 目前很多专业学费都超过6000元, 再加上其他费用, 已经无法满足在校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 亟待修订。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有贴息、代偿、风险补偿金、税收优惠等四种补贴形式, 其中以政府贴息为主, 由于银行的商业性,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 还贷得不到保障, 积极性一直不高。

美国现行主要有三种助学贷款政策:帕金斯贷款 (Perkins Loans) 、斯泰福贷款 (Stafford Loans) 和本科生家庭教育贷款 (Parent Loans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 PLUS) , 并通过法案的形式得以保障实施。2008年经济危机发生后, 2009年2月17日, 奥巴马上任后在其签署的《2009年美国复苏和再拨款法案》 (AmericanRecoveryand Reinvestment Act of 2009, ARRA) 中规定, 将7870亿美元刺激资金中的908.7亿美元投资教育, 其中156亿美元用于佩尔助学金, 2亿美元直接资助高校学生工读计划。

最近几年, 美国大学的学费一直呈现上涨的趋势。根据美国大学委员会 (College Board) 发布的调查显示, 2008年美国公立大学的学费上涨了10.5%, 仅次于2007年的13%, 是最近十多年上涨幅度第二高的年份;私立大学和社区大学的学费也有所提高, 涨幅分别达到6%和9%。按照一般经济规律, 学费上涨势必会影响到入学率, 但美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并没有因此而受影响, 反而一直保持在整体60%、18~21岁适龄青年80%左右的水平, 稳居世界前列。面对金融危机, 美国新政府积极应对, 并从经费、贷款、税收等方面对高校学生资助予以大力扶持, 从而保持了资助政策的高效运行, 促进高校教育公平。

目前, 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高校学生助学贷款的法律, 结合我国国情及近年来的司法实践和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上述两种贷款政策的相关规定已不能适应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办理助学贷款的实践, 助学贷款的代偿制度覆盖面偏小。针对上述问题, 我国尚没有制定有关高校学生资助的专门法律, 没有明确规定各级政府部门、学校、家庭、学生个人等在支持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立法的滞后极大制约了助学贷款政策的有效执行, 一旦出现风险, 无论从司法还是政府补偿都很难得到保障, 有悖于高等教育公平性的实现。

2.勤工助学覆盖面不广。

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中规定, “高等学校的勤工助学以参加校内的助教助研、实验室、校办产业的生产活动和后勤服务及各项公益型劳动为主要内容”。“学校勤工助学支付学生劳动报酬的经费, 由学校多渠道统筹解决。”而当前, 我国大多数高校经费普遍比较紧张, 校内投入勤工助学活动的经费很有限, 因此影响勤工助学活动的规模。同时, 一些学生对于一些服务类岗位不愿做, 这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勤工助学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3.针对特殊学生群体的补助、减免范围过小。

我国现行资助政策是一种差别的、分层的制度设计。如对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困难的大学生, 可个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以帮助他们解决暂时面临的困难, 同时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可申请各类各项奖学金。而对于那些由于家庭特殊原因而完全无力负担学费的贫困家庭学生, 政府要从政策上充分考虑。目前, 我国对于学费减免范围过小, 一般高校每年只给出部分指标, 减免幅度占学生学费及生活费比例偏小, 并没有覆盖到实际上符合条件的学生。针对这类贫困家庭的学生, 可借鉴英国大学生资助制度, 实行具有“资助包”功能的资助方式, 从多方面解决其上学难题。另外, 按照“高等教育回报原则”, 借鉴美国、英国等大学生资助方式, 对不同专业实施不同资助, 对社会回报高、个人回报小的专业给予奖励和津贴, 通过完善资助制度引导大学生学习这些专业, 毕业后愿意从事相关行业或者到相关地区就业。

参考文献

[1]李志杰.美国联邦政府资助高等教育的困境:平等与优异之争[J].高教探索, 2011 (3) .

[2]蓝汉林, 高靓, 金帷.美国联邦学生资助体系的变革[J].教育发展研究, 2010 (7) .

[3]杨钋, 魏易.中美地方政府大学生资助的比较[J].教育发展研究, 2010 (21) .

[4]乔孟涛, 高彦君.高等院校国家助学金发放监督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1 (10) .

[5]邓大松, 李好.美国高等教育资助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3) .

8.广东省高校资助政策 篇八

摘 要:本文在研究和实施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对新常态下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给予总体评价,对总体政策体系和政策执行过程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学生资助政策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关键词:新常态;资助政策;评价;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3-0015-02

建立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制度和扶持政策,是促进社会公平、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学生资助政策旨在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由于经济背景、天赋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实际上的不平等,从而保障广大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一、当前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的现状及评价

资助政策是公共政策中教育政策的研究范畴,我国学生资助政策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目前已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阶段全覆盖的资助体系,国家出台的“奖、助、贷、勤、俭、补、免”七位一体政策以及社会资助等各项措施在资助贫困生的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绿色通道”的政策和政府的“不让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缀学”的承诺为贫困生的上学问题作了最后的担保。

从政策科学的角度看,对一项公共政策的评价首要的考虑因素包括政策效益(是指某项政策的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即政策成本与政策收益之间的比率)、政策效率(是指政策投人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和政策公平性。

(一)基于政策效益的评价

在政策效益方面,在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的相关政策中,对个体资助金额最大、资助金额总数最多分别是助学金及国家助学贷款;普及受益面最广的是伙食补贴、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受校园环境的局限性影响,勤工助学没能真正发挥其功效。

(二)基于政策效率的评价

从效率上来讲,主要考虑的是资金对贫困生的资助程度。目前全国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约占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总数的20%(在西部和贫困县比例会更高)。然而,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这三项资助有平均化倾向,总金额约占国家资助总金额的80%,资金利用率“大打折扣”。总体而言,有利于成本回收和分担的学生贷款应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资助形式。

(三)基于政策公正性的评价

从公正角度讲,每位贫困学生都有权利申请各项资助,可是由于资助者、政策执行人员认知的偏差等原因影响,贫困生资助体系不完善,政策公正性仍需提高。

二、新常态下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

在当前形势下,还没有建立与此相对应的科学有效的贫困生认定机制,高校的认定甄别水平提升相对较慢,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愈加严重的逆向选择问题——伪贫困生驱逐贫困生、伪优生驱逐真优生、非贫困校驱逐贫困校,极大地破坏了资助工作的针对性和公平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同学关系造成不良影响。

(二)系统合力的不足

在现实中,现在的政策系统并没有得到科学、完善的优化。政策的非系统化主要在于政策的各个方面缺乏有机整合,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研究涉猎甚广,各方的资助力量缺一不可,涉及国家、学校、社会、家庭多方资助网络的,即包括物质资助和精神资助为内容的资助体系仍未有效建设。政策的非系统化还在于资助时间系统性上的不足,缺乏从中学到大学的保持连续性的资助体系,影响了资助育人的效果。因此,学校必须建立贫困学生资助信息系统,详细记录学生各学段的受助金额,优化、共享资助资源。

(三)滋生新的高等教育不公平

在资助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不同类型大学在国际化过程中所受资助的水平是不一样的,985大学、211大学和仅有研究生院的大学积极寻求国际化资金支持的比率均为100%,而大约有12.5%的一般性大学没有积极主动地去寻求特定的资金支持。也就是大学的校史长度、是否985大学以及是否211大学这三大因素成为大学国际化项目受资助程度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结果表明,对于具有一定研究实力的大学,他们对于大学国际化项目的开展还是很重视的,因而会积极主动地去寻求一些资金支持。但是对于一些一般性的大学,或者是由于资历的原因,或者是由于意识的原因,他们可能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寻求专门用于国际化资金项目的支持。

三、导致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本身的问题

按照学者袁振国的分析,政策资源投入包括经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权威资源。 首先是经费资源。目前政府、高校、社会三方是高校资助的主体,但总体来看,政府则扮演剩余性角色,没有拿出足够的资金帮助高校来解决“不让一个贫困生因贫困辍学”的难题。社会参与资助力量薄弱,国家在这方面并没有对社会提出更多严格的要求,致使社会不是有意回避责任就是怠于主动承担这类义务。

其次是人力资源。虽然国家己对高校和地方政府资助管理中心的人员配备作出了规定,针对资助专员的专家化、职业化培养还处在初级阶段,培训、考核等相关配套管理更是缺乏系统规划。随着新常态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深入开展,资助专员的专业化水平将成为开展资助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最后是权威资源,除了政策制定者应该提供的资源和政策执行者应该积极获取的,还有政策执行者对目标群体的宣传。在资助政策的宣传上,高校重点基本放在政策的执行程序上,对资助政策的经济意义、社会价值等较深的层面宣传比较少,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群体只知道怎样才能获得资助,而不清楚为什么获得资助,也不清楚获得资助的意义和责任,没有深刻认识到资助的价值本质。

(二)政策执行层面的问题

1.高校资助政策执行者的认知缺陷

由于资助政策执行者对政策本身认知的局限性,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两种困境:一方面,产生一些断章取义的做法或曲解性执行;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将国家相关政策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系统的加以梳理,各个资助项目之间从目的、手段、金额上没有结构性的联系,各项目在功能重合部分各自为战,使执行人员左右为难。

2.高校资助政策监督协商机制不健全

高校资助政策监督协商机制不健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策缺少具体、切实的监督措施。另一方面,政策缺乏后续跟踪反馈机制。

四、健全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对策及制度创新

(一)建立“他助-自助-助他”的发展型资助体系

贫困大学生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还在于其自身。高校开创“以国家助贷为主体,勤工助学为主导,社会援助为支撑,公益服务为升华”的资助工作模式。因此,对学校而言,在物质上帮助学生,在精神上培育学生,在能力上锻炼学生,搭建“自助平台”,着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内在品质教育,构建一个完善的外部经济救济和内在人文精神关怀兼备的资助体系。对学生而言,树立正确的信念,倡导“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力争通过自我资助、自我解放、自我提升,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事业。

(二)资助与教育国际化接轨,提供国际化程度

研究并借鉴其他世界各国的资助政策做法,从中汲取可供我国学习借鉴的经验。如美国、英国、日本相继出台相关法律,把资助政策融入法中,保障政策目标实现。在我国,我们还需要关注公共政策的内生化问题。由于我国相关社会保障和工资系统的不完善,再加上农村地区的收入及资源存在不确定因素,“资助包”计算公式现阶段在我国实施起来可能会所有困难,但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模式的思路,即资源整合和合理利用。

(三)实现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健全资助政策监督系统

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实践已证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小政府”与“大社会”的关系,是“掌舵”与“划桨”的关系。对大学生的社会资助也正在经过一段转轨时期,政府作为政策执行主体必须与时俱进,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并制定相关措施,吸引社会资本流入高校资助领域。同时,加大新闻媒体宣传,使社会各界能对政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建立健全政策执行的监督系统,强化政治体系的监控功能。校内,建议帮困主管部门与高校相关部门实施资源共享、联动协作,发挥信息化条件下的协同优势,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得到实惠。校外,建立与民政部门、慈善组织、捐助单位建立紧密沟通机制,建立“一盘棋”资助管理体系,实现资助信息共享,确保资助信息及时、有效传递。加强高校之间、区域性的交流和联系,开阔思路,促进先进经验在更多高校间推广,推进高校资助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总之,新常态下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还需要继续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是复杂、长期而且任重道远的任务,是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因此,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发挥政府、社会以及市场的积极性,凝聚社会中关注贫困大学生的所有资源;把自救与他救有机结合,使高校贫困大学生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童蕊,李新亮.从1965HEA到1972HEA:美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项目的政策变迁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1(9).

[2]胡亦武.大学国际化活动资助情况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6).

[3]袁琳,王建梁.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财政资助探略[J].教育与经济,2012(2).

[4]袁振国.教育政策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9.国家资助政策征文 篇九

淅沥雨滴,是干旱土地的希望;松软面包,是饥肠辘辘的人的希望;而国家资助政策就是我们贫困学生的希望。

我叫孙宾宾,是一名普通的大专生。来自河南省三门峡市,我的家庭条件并不优越。我的父母都是聋哑人,只能在家里种点地。可凭着家里的几亩田靠父母干力气活赚的那几个钱是无法供我们姐弟全部上学的,姐姐已经在几年前辍学了。而我的学习成绩又并不理想,一直徘徊在上学与辍学的边缘。

2010年的中考后,我一度想辍学打工,但事实上,并不真的想放弃我的学业,因为我想学习更多的知识来改变我的人生,改变家人的生活。经历了一整夜的思考,最后我决定上学。我知道在我决定上学的那一刻,将再次承担起父母的期望。于是我怀着父母那满腔的期望,来到了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幸运的是, 党和国家非常关心青年学生的成长, 注重人才的培养。今年, 为优秀大学生和贫困大学生提供了额度很大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这为我们贫困大学生扫清了学习知识、改变人生的道路上的障碍。作为一个贫困生, 我对此更是深有体会。

国家助学政策让我仿佛置身于温暖的海洋。它大大减轻了我的家庭负担,这为我追逐职业理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珍惜每一分钱的花费,在支付了自己的学费和伙食费的基础上,剩余的钱用来买一些专业的书籍与课外书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我还利用业余时间为班级和学校工作,不仅锻炼了自己,而且以此来回报学校和社会对我的关怀。

现在我还是一名学生,我深知学生感恩国家和父母最好的方法就是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只有具备知识和技能,才能为建设祖国贡献更大的力量。也许,前方还有许多困难在等着我,但我的心却异常坚定,是国家的资助政策和学校的关怀,给了我力量去战胜人生的挫折。我要回报的不仅仅是父母,还有关心我的学校和老师,更有让我重新点燃心中理想的党和国家!

是国家助学金让我看到了希望,它仿佛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求学之路。它为我减轻了资金负担,拯救了我的梦想,也重新点燃了我对理想的希望。

贫困生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生活问题和心理问题。国家的资助无疑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同时也部分解决了第二个问题。

获得资助之后, 我不必再为生活问题而东奔西走地兼职, 节省下来的时间, 我系统地补习了课程, 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21世纪的大学生应该全面发展, 善于创新, 于是, 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 我大量阅读了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 内容包括心理学、法律、文学、艺术等。至今, 我借阅过的书已经超过300册。

老师和同学也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伴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 我变得更加自信, 自信使我布满激情和活力。我积极参加院系和社团的工作, 我在班级承办学院“支部大舞台”艺术节中承担了部分组织和策划工作, 这也使我与同学的关系日益密切。参加竞赛活动也是我的一大乐趣, 如参加“标志设计大赛”等。

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 党组织的认真培养以及老师与同学的热情帮助, 这个学期, 我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我将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如今的我, 活力四射, 满面阳光。正是因为有了国家的资助, 我的大学生活才能如此丰富多彩。

党和国家培养、帮助了无数个像我这样的贫困学生, “大恩不言谢”, 但一定要感恩。为问路的人指一条路, 为成功的人喝一声彩, 为努力的人送一点鼓励, 为郁闷的人分忧解愁, 这都是感恩。每一次感恩, 这个社会便多了一分和谐, 我们的祖国便向前发展了一步。感恩有时看上去很简单, 却非常重要。

国家助学金给了我们前进的希望和动力,它让我们知道,国家在时时刻刻地关心着我们。为我们扫清在上学道路上的资金障碍,让我们的求学之路变得更加宽阔、平坦。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扬我之长,补我之短。在不久的将来,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去报答曾经给过我们希望的祖国。

希望就是当一个人绝望的时候,那照亮了别人前进道路的东西。国家助学金政策就是照亮着我们这群职校学生的希望,是它让我们摆脱后顾之忧毅然求学,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会加倍努力,绝不辜负国家、父母,以及一切对我怀着期盼与希望的人。我会以一切行动去证明我的实力。我将会用一张完美的人生答卷来报答国家资助政策带给我的希望之光。

正因为有了希望,未来才会闪闪发亮。不管有多少困难,我都不会畏惧彷徨。对于有了翅膀的心来说,这世界上没有它到不了的地方。

10.资助政策 助我成长 篇十

助我成长

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却可以选择自己的成长的道路。

贫穷和富贵不是人可以选择的,但可以为人所改变的。我的家境不好,父母是连小学都没毕业的文盲。现在只能靠出苦力挣钱,每天父母回到家都会腰酸腿疼,每当这时我都会上前给父母按按肩揉揉腿。生活的重担压在父母的身上,早已使他们不堪重负。在烈日下他们需要将几十斤重的东西从路的这一边道路的那一边,而这样的工作并不能使家里的生活得到改善。日子依旧过得紧巴巴的。

转眼间,我上了高中,高中的学习任务一下子加重,跟初中比起来更辛苦,更累。而且学费也不是一笔小数目,我曾经想过缀学不上了,我跟父母讲了,但是父母没同意。我明白他们是不想让我像他们一样,即使像父母一样出苦力打工,我也没有这个体力。后来,我在老师的帮助下申请了助学金,这为家里节省了一大笔开销,父母身上的担子似乎轻了许多,我又鼓起信心好好学习。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变幻着着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蓝天的感恩。感谢政府的优惠政策,让贫穷的我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燃起一盏明亮的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贫穷不是耻辱,它可以催我更加奋进,更加努力,也正因为让我看到了我们有强有力的政府的支持,它帮助我们这些贫苦的人更早地摆脱贫苦,让我们觉得生活还有希望。一棵树苗在成长的时候需要扶持,否则它就会长歪,而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贫困的家庭是需要社会的支持的,生活上的贫困,使生活倍加辛苦,而政府正是在这时给予了我们最及时的帮助,让我们感到了阳光般的温暖。

在风雨打吹的时候,有一把伞为你挡住阴霾;在烈日高照的时候,有一阵风吹过为你带来清风;当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有这样一个优惠政策,为我指出了一条阳光大道,在黑暗中,不必再摸索前进,因为这里有光、有热,是温暖的家园,我庆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没有战乱、没有硝烟,有的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在强有力的政府的保护下,快乐成长。

当我第一次拿到助学金时,我甚至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为家里节约了一大笔的开支,当我把这些钱带到家里时,父母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政府有了好的政策,使人们过得更好,人们笑得也就越开心,是这优惠政府使我家拨开乌云见日光,生活似乎变得很美好。通过这件事也使我明白了当我有能力的时候,我也要尽可能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也感到温暖,在生活苦难的时候,能感受世间的大爱,政府的关爱,让我更加拙壮成长。

政府的优惠政策,使我们认识到我们的政府是有能力,可以更好的建设新中国,感谢政府,带给我如春日般的温暖,让我明白大爱无疆,生活依然有希望。

作者:丁颖 高二理

11.广东省高校资助政策 篇十一

[关键词]私立高等教育;资助政策;韩国;马来西亚;菲律 宾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8)03-0100-06

目前,经费短缺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高等教育难题,其严重程度又与一个国家的高等 教育政策偏向、教育机构的声誉地位,以及机构自身的经费筹措能力高度相关。我国民 办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教育政策法规的缺失或 实施过程中的偏差,至今其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多渠道的经费筹措体制。这不仅影响我国 民办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还会影响到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鉴于 此,本文将在对韩、马、菲三国的私立高等教育经费政策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从我国民 办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现状入手,结合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对我国政府应实施的民办 高等教育资助政策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思考。

一、韩、马、菲三国政府的私立高等教育资助政策

世界各国私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均有其自身的逻辑,它根源于社会的需求,可以极大地 缓解高等教育供需矛盾,是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私立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公 益性的凸显,“谁受益谁负担 ”原则在私立高等教育领域的适用性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普遍认可,政府为私立高等教 育的发展提供财政资助也成为一种必需。

出于公共政策伦理价值取向的考虑,再加上国外私立大学的收费一般比公立大学要高,政府 都会在不同程度上资助私立院校。一般来讲,政府对私立高等教育的资助可划分为直接补助 和间接补助两种类型,其中直接补助又分为对学生的财政支持、对机构的一般性补助和特殊 项目资助等三种类型(详见表1)。限于篇幅,本文将分别从受资助对象,具体包括学 校、学生以及教师三个维度,来详细介绍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三国政府对私立高等教育 的财政资助政策。

1.面向学校的资助计划

1989年以前,韩国政府没有对私立大学提供直接的财政资助。1990年,韩国政府首次承诺 对私立大学提供财政资助,提出对私立高校的资助额在接下来的5年之内要逐步提高 到大学运转经费的10%[1]。2002年,政府投入占私立院校经费收入的比例已从1985 年的1%提高到3%[2][3]。同时,韩国也对私立高等教育实行一般性补助,如政 府颁布法律,规定私立学校可以获得政府的财政补贴,以弥补经营费和人事费的不足,扩充 或更新设备等。而在马来西亚,1995年之前,政府并未对私立教育提供直接资助,1995年后 ,教育部被授权向非教育部或州政府举办的伊斯兰教育机构提供由联邦划拨的财政资助。同 时,为提高私立院校的办学质量,马来西亚政府根据《国家认证委员会(LAN)法》设立了 “国家认证委员会”(简称LAN),由其负责私立院校专业、证书、文凭、学位的标准和质量 管理(包括质量监控和认证)。为推进质量评估认证工作的开展,政府每年划拨1 450 万林吉 特的经费预算,以部分补贴私立学校所花费的评估费用。此外还提供其他间接资助,如对基 金募集活动中的捐赠实行减免税收,直接用于教学的进口器械和设备也可申请免税等。菲律 宾面向学校的国家资助计划主要有对卓越中心(COE) 与发展中心(COD)的资助计划和高等 教育机构管理发展计划(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Management Development Projec t)。其中前者是由高等教育委员会(CHED)运用高等教育发展基金,对在教学、科研和社 会服务等方面表现出最高水准的私立院校的COE和COD给予项目财政资助。此外,为鼓励私立 院校积极开展质量认证与评估,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国家还向达到不同认证等级、标准的私 立院校提供额度不等的资助。如达到等级II的私立院校就可以获得对奖学金、图书馆资料、 实验室设备以及其它发展活动的基金资助的优先权,申请教师发展的政府资助,等等。

2.面向学生的资助计划

为实现社会公平,政府通常都会在不同程度上采取各种方式资助私立院校,如采取 抑制学费上涨幅度,同时辅 以贷款计划或奖(助)学金、提高资助额度等(见表2),来缓解私立院校学生家庭的经 济负担,以之作为对私立院校高收费的另一种形式的补偿。以韩国为例,20世纪90 年代以来,私立大学学生奖学金受资助额度几乎一直占绝对优势。尤其是1995年以来,政府 对私立大学学生的奖学金资助额度占全部资助的比例几乎是国、公立院校所占比例之和的1. 5倍(见表3)。即便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尽管政府的教育财政支出比例有所下降,由危机 之前的高达24%下降到1999年的20%,但政府通过改变资助方式,如向学生提供低于市场利息 的贷款,或利用政府的财政资助,由国民(Kookmin)银行和地方银行对家庭经济条件困难 的学生实施全额学费贷款等方式给予私立院校的学生以特别关照[4];马来西亚政 府则于19 98年设立了国家高等教育基金会,向就读于获得LAN认证的私立院校的学生提供1亿林吉特的 贷款,1999年的64 125名申请者就有80%获得批准并拿到贷款。[5]此外,政府还与 金融机构 合作向学生提供奖学金或贷款。菲律宾政府早在《1982年教育法》中就明确规定:“政府通 过赠与或提供奖学金,或政府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等形式向符合规定要求和标准、有益于国家 发展目标实现的私立学校项目提供资助。”法律形式的确立,确保了资助的稳定性、长期性 。目前实施的学生资助计划包括:(1)根据“共和国4090号法案”(以“国家奖学金法”著称)设立的国家奖学金项目 (SSP);(2)根据“共和国6728号法案”设立的专门面向私 立教育学生的财政补助计划;(3)“现在学,以后还”等贷款计划。与此同时,近些年 来 ,尤其是1994年高等教育委员会(CHED)成立后,CHED开始以发布备忘录的形式,限制私立 院校的学费上涨标准,不遵守规定的私立大学将面临许可证被吊消、地位降级或其它处罚等 [6],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私立院校学生的利益。

3.面向教师的资助计划

菲律宾政府对私立院校教师的资助主要是通过“私立高等教育学生与教师资助(GovernmentAssistance to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Private Education,GASTPE)”的教育服务 合同来实现。近些年来,为改善菲律宾高等教育的质量,政府还决定实施“教师发展计划” 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此,该资助计划从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工程学和 信息科技等优先发展领域选拔教师,资助他们学习,资助规模宏大、资金丰厚(详见表4) 。此外,CHED根据“共和国6728号法案”的修订稿“共和国854 5号法案”设立的学院教师发展基金(College Faculty Development Fund ,CFDF),也向 私立学院和大学教师的研究生项目提供奖学金,以提高私立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国际经验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走出经费筹措困境的启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 明文规定:“民办教育事业 属于公益性事业”,“公益性”决定了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为民办高等教育 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本法同时还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表明了政府资助私立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与之矛盾的是,该法又从民办教育机构的举办者和经费来源两个方面规定了民办教育的特 殊性,似乎排除了民办教育接受国家财政性经费资助的可能性。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个省 份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政府观念意识或保守或开放,也使得各地的私立高等教育经 费政策不尽相同。经济较发达地区和城市,如上海、广东、北京等根据本地区经济和 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加大对民办教育的资助力度,如上海市政府将在今后几年中每年拨款4000万元作为政府专项资金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广东省则从2005年开始,5年内 拨款1.5亿元用作民办 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北京也在2004年首次用财政专款奖励民办学校,今后将继续采取不同方 式对优秀民办学校进行奖励[7]。此外,四川、浙江等省也制定了相关政策。 而中西部或者边远地区在对民办 教育的政策扶持方面通常积极性不是很高。整体来看,地方政府对民办教育的财政资 助存在以下几个特点:(1)政府的民办教育资助政策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仍属于地方 性 行为,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地区通常资助力度更大;(2)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较长、发展 也 相对较成熟的地区更易获得政府的资助;(3)地方政府对民办教育资助政策的出台过程比 较漫长,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经过了从被限制到规范、扶植的“脱胎之痛”。

在我国,中央政府至今也未成立专门的民办教育评估机构或者设立专项资助基金,对 民办 教育给予与《促进法》规定相适应的特别关照。因此,近几年来民办学校数量上的扩张和规 模的扩大,并不能掩盖其经费筹措方面的困境。西安外事学院院长黄藤曾作出这样的论断: 全国80%的高校对学生学费的依赖程度高达80%,这就是所谓的“两个80%现象”。这一论断 与相关的调查结果也是不谋而合的。中央教科所近期对国内38所民办高校做的一项调查显示 ,学费收入占学校总收入100%的民办高校有14所、占90%的有9所、占80%的有8所、占70%的 有4所、占60%的有1所、占50%的有1所、占40%以下的有1所。学费收入占学校总收入80%以上 的共有31所,占被调查学校总数的82%[8],恰好印证了上述论断。目前,在民办院 校的学费 水平已接近“天花板”,学费这一经费来源渠道不畅时,政府应该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 以体现教育的公益性。在这一点上,国际私立高等教育经费资助政策可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参 考。

国际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已充分证明了私立教育发展态势与政府资助多寡之间呈高度正 相关关系。对于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来说,它在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拓宽高等教育资金来源 渠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社会办学效益和效率的同时,面向社会办学,部分满足了人 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无疑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尤其是近年 来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逐渐形成的对峙之势,民办高等教育的地位更加凸显。因此,我国高 等教育的发展仍应继续、切实坚持邓小平提出的“两条腿走路”,重视、支持民办高等教育 的发展。在具体的资助策略上,韩、马、菲三国政府的财政资助政策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 路。

1.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私立(民办)高等教育财政资助政策

尽管韩、马、菲三个国家都实行 “谁受益,谁负担”的教育成本分担原则,学生学费成为私立院校的主要经费来源,但在法 律的规定与约束下,政府仍继续对私立高等教育提供财政资助,并把其作为不可推卸的 责任,以便在扶植、规范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对其进行适度控制。而在我国,尽管《 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都强调 要“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但这些规定并非都是硬性规 定, 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资助还只是在“必要的”情况下的一种救急行为,而不是持续、稳定 的一种资助行为,如此一来,具体资助中的落实情况便不可避免地有所偏差。

2.抑制学费上涨幅度,建立完善的学生资助计划,实现教育公平

为体现教育公平,保障来 自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中下阶层及弱势群体的受教育者的权益是教育政策最基本的伦理价值 取向,因此,政府对私立院校学生的财政资助力度最能反映出私立高等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 。韩、马、菲三国政府或是严格限制私立院校的学费上涨标准,如菲律宾,或是提高资助额 度,作为私立院校高收费政策的一种补偿。目前,三个国家均已面向学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 财政资助体系。而在我国,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规定建立民办教育发展基金或 专项资金,但在有关特困生补助、车船票优惠、定向奖学金等方面,民办院校的学生并未享 有与公办学校学生同等的政策,至今还尚未真正形成公平的民办学校学生资助机制。对此, 我国有学者提出:“目前最重要的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应该是对民办学校提供以学生人数为依 据的普遍的公共财政资助,这既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也是学生受教育权利平等的必要保 障,至于资助的额度可以根据当地政府财力和社会文化心理的现实约束加以确定”[9 ],即,只有建立完善的学生资助计划,才能更有效地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3. 建立基于质量评估结果的政府资助体系

为提高私立高等教育的质量,马来西亚政府划 拨专项财政预算,推动私立院校的质量评估认证工作的开展;菲律宾政府也对私立院校的卓 越中心(COE)、发展中心(COD)实行资助计划,为达到不同认证等级的私立院校提供额度 不等的资助或其他诸多优惠,以提高教育质量。这些举措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私 立院校的办学质量。

而在我国,尽管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半壁江山,但与公办高校相比,受 政府态度、社会的不信任、民办高校自身办学信誉度不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民办高等教育 发展仍处于劣势。鉴于政府态度和办学质量是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即 ,政府资助可以促进民办高等教育质量的改善与提高,提高 社会对其的信任度,进而使其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民办高等教 育的主 体作用,我国政府应加大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资助力度。同时,出于资助效率与资助效果的考 虑,在具体资助策略上,政府应建立基于质量评估结果的政府资助体系。

三、 结 语

综观世界各国,由于民族国家的兴起,政府不断介入高等教育,但无论采取何种办学模式, 高等教育运行过程中始终都不会缺少政府(中央、联邦政府或地方政府)的身影,私立高等 教育的发展也不例外。目前,国外私立高等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正 日 渐分离,中介组织的兴起并参与教育管理就是一个例证。这种分离遵循的是“谁投资,谁管 理”的原则,具体来讲,这一原则也昭示着不投资就应该退出管理领域,从而给予投资者( 出资人)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国际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也在不断证明着这一分离原则, 为控制、规范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韩、马、菲三国政府均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私立高等教育 财政资助政策,实践也充分证明,政府资助已逐渐成为保障私立高等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 平与社会公平的有力工具。

但对于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来说,投资体制与管理体制的分离则出现了两种不匹配或不 相称的情形,即不投资但可以管理和投资却不管理或管理权受限。在中介组织缺失、市场力 量不够强大的今天,为实现责、权、利的结合,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必须把投资体制与管 理体制改革两者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引入中介组织,重视市场力量;另一方面,遵循“谁 投资,谁管理”的原则,即政府在试图对民办高等教育管理权限紧抓不放的同时,必须加大 对其资助力度。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刚刚进入大众化阶段,今后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普及化 的发展任务还十分艰巨,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正面临经费筹措困境,在这种时代背景下 ,遵循国际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帮助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走出经费筹措困境,为我 国高等教育顺利实现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再向普及化阶段过渡的关键。

[参考文献]

[1]John C.Weidman,Namgi Park. Higher Education in Korea:Traditionand Adaptation [M].New York: Falmer Press,2000.109.

[2]王留栓.亚非拉十国高等教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50.

[3]Education in Korea 2003-2004.转引自:陈武元,薄云.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 三国私立高等教育经费政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2):104.

[4]N.V.Varghese,Impact of the Economic Crisis on Higher Education in East A sia:Country Experiences[C].Paris: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Planni ng/UNESCO,2001.

[5]Robin MiddleHurst,Steve Woodfield.The Role of Transnational, Private,andFor-Profit Provision in Meeting Global Demand for Tertiary Education: Mapping,Regulation and Impact——Case Study Malaysia [M].Canada:Common Wealth of Lear ning and UNESCO.2004.16.

[6]Prachayani Praphamontripong:Philippine Governmental Control on Private H igher Education's Fees [EB/OL].http://www.albany.edu/dept/eaps/prophe/publication/News/SummaryPhilippine1.html.

[7]赵锋,沈祖芸.民办教育转型阶段提前到来[EB/OL]. http://www.jyb.com.cn/cm/ jycm/beijing/zgjyb/7b/t20060714_24783.htm.2006-07-14.

[8]方勇.民办高等教育经费应多渠道筹措[J].教育与职业,2007,(7):77.

[9]吴华.2005年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EB/OL].中国教育先锋网,2006-04-04.

(责任编辑 徐 丹)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Financial

Policies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Taking South Korea, Malaysia and Philippines as Examples

ZHUANG Huai-ping,BO Yu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5, China)Abstract: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developing situatio n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is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ed to government's fund ing.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in South Korea, Malaysia and Philippines are welldeveloped. The goverments of the three countries have established financial poli cies in the form of laws to support and standardize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h igher education. Now government's funding has gradually become a powerful tool t o protect the quality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and achieve education fair. Inchina, although private institution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inthe process of mass higher education recently , funding is still one of the majo r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m. So, in order to make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playthe main role in the process continuously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t he intensity of funding to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and establish government-fu nded system based on the assessment results of quality.

上一篇:班主任如何培养低年级智障儿童的劳动习惯下一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