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40个常见易错点及其解析(10篇)
1.高中历史40个常见易错点及其解析 篇一
1、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但和物态种类有关(冰和水的密度不同),而气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2、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而某一段路上的平均速度,并不能代表整段路的平均速度。
3、惯性大小和物体的速度无关,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的动能越大,并不代表惯性越大。
4、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在于,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5、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物体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因为受力也包含受平衡力,此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变。
6、惯性是物体的属性,而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或惯性力)”的作用,只能说物体“由于具有惯性”。
7、物体受非平衡力时,若非平衡力和运动方向一致,则物体做加速运动;如果两者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减速运动。
8、1Kg≠9.8N。这两个量单位不同,因此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相互变换。
9、压力增大,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比如推力)有关。
10、两个物体相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例如两个物体没有相互挤压。
11、动滑轮不一定省一半力。提升重物时,只有沿竖直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2、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的受压面积,单位是平方米。做计算题时,一是要注意接触受压的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当单位不同时,要注意换算(1平方厘米 = 0.0001平方米)。
13、浮力大小和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物体完全浸没时,V排= V物,没有完全浸没时,V排< V物。
14、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而并不是任何状态下都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有时还需根据物体的受力分析来得出浮力。
若物体的状态为漂浮或悬浮,则直接用F浮= G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浮在水中物体的拉力,可以用F浮= G-F拉计算;若知道物体的密度和体积,根据物体所受的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道理,则用F浮=ρgV计算(ρ、V指的是物体的密度、体积)。
15、有力,不一定做功(比如推不动箱子)。力做功的必要条件是有力、有距离,并且力和距离要同体同向同时,才能做功。
16、普通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这一观点特容易在计算题中导致出错。例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因为,动滑轮的重力不变时,所提升的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17、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因为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运动时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在减小。
2.八上历史重要知识点易错点 篇二
2、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虽然向西方学习,但他只是学习技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所以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良运动,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其失败的根源。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持续时间1840——1949,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是一个发展过程,《南京条约》签订仅仅是开始。最先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约是《南京条约》。
4、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3.高中政治生活易错点 篇三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可以依法行使政府职能。( × )
2、中国共产党依法行政。( × )
3、人民政协是国家机关,行使国家职能。( × )
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 )
5、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的政治联盟。( × )
6、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 )
7、中共中央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
4.高中历史40个常见易错点及其解析 篇四
近几年,强调以能力立意、问题立意的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对那些易混易错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下面将高一经济常识中学生答题易错点整理如下,供大家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参考。
易错点1: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同时产生。
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构成商品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商品经济是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C、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分工
D、商品交换、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同时产生
该题学生易误选D。商品交换产生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之后,商品生产是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中产生的,两者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该题应选AC。
易错点2: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也凝结了人类劳动,因而也具有价值。
例:农民自己生产的大米一半用于自己消费,另一半拉到农贸市场上销售。用于自己消费的大米
A、不是商品,仅有使用价值
B、凝结了人类劳动,具有价值
C、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D、受价值规律的影响和制约
该题容易误选B。马克思认为,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决定商品交换量的比例,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决定不同的劳动产品为什么要交换。这是劳动的二重性原理,题中用于自己消费,没用于交换的大米,是劳动产品,凝结着具体有用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因而答案只选A。
易错点3:价格由供求决定。
例:我国商品价格由国家定价到绝大部分商品价格随行就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小
B、价格对经济的调节作用逐步减小
C、市场供求决定价格
D、市场调节为主的价格机制已经形成
该题易误选C。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从表面看,市场供求决定价格,但实际上,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商品的市场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供求关系是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而不是价格的决定因素。因此答案应选D。
易错点4:国家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例:国务院有关部门决定,自今年5月1日至9月30日,对受“非典”影响较大的餐饮、旅游、出租汽车等大行业,实行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15项政府性基金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出台说明
A、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B、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C、国家重点保护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
D、国务院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该题易误选B。在市场经济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是市场而不是国家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手段之一,应选A。
易错点5,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例:我国现阶段要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这表明非公有制经济
A、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导
C、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D、在国民经济中起支配作用
该题易误选A。社会主义经济从内涵上讲,只能是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有利于生产资料的不同所有者参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答案应是C。
易错点6,国有资产与公有资产内涵等同。
例:我国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A、国有资产 B、集体资产 C、公有资产 D、混合资产
此题易误选A。公有资产包括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也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因而公有资产不等同于国有资产,两者不能划等号,应选C。
易错点7,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工业的主导作用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支柱作用混同。
例: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A、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B、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
C、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衣食之源
D、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该题易误选B、D。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控制力,即在国民经济关键领域起支配作用。影响和引导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这是在所有制结构中,相对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而言。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的前途,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工业的主导作用是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相对第一、第三产业而言,因此应选A。
易错点8,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收入应是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例:某农民承包本村10亩土地,经过科学种植,获得丰厚的收入,该农民的收入是
A、按土地要素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个体劳动成果取得的收入 D、按技术要素分配
该题易误选C,题干信息反映的是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是集体所有制经济的一种实行形式,因而其收入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的分配,答案应选B。
易错点9,经济增长就是经济效益的提高。
例:下列属于经济效益提高的有
A、去年有资金100万元,获利30万元,今年资产上升为200万元获利70万元
B、占用的资金少20万元,利润仍保持70万元
C、企业规模扩大一倍,利润翻两番
D、企业规模扩大一倍,利润提高一倍
此题易误选D。经济增长包括利润增长和效益提高两种可能,利润是生产总值减去生产成本是绝对值,而经济效益是生产总值/生产成本,是相对值,其中D项利润增长与规模扩大幅度一样,因而虽是经济增长,但却不是效益提高,应选ABC。
易错点10,健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就能增强企业的活动,降低失业率。
例,在我国之所以重视和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是因为
A、它是降低失业率的重要政策
B、它是增强企业活力的根本途径
C、它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
D、它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措施
此题易误选AB。社会保障制度是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它只能为失业者提供生活保障,因此它不能降低失业率。它只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增强企业活动的根本途径应依靠科技,面向市场,适销对路,答案应选CD。
5.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二 篇五
1、我国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 )
点拨: 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 人大代表的权利 = 公民的政治权利。( × )
点拨: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3、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相互监督。( × )
点拨:人大产生同级的“一府一委两院”,“一府一委两院”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这种监督是单向的,不是相互监督。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 )
点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5、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 )
点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 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拥有立法权,但不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6、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 )
点拨: 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享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但其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前不能加“最高”。
7、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监督权,可以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 )
点拨: 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监督权,但不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
8、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可以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 )
点拨: 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人大代表行使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是人大的权力。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石。( × )
6.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三总结 篇六
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 × )
点拨: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因此,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 )
点拨: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3、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 )
点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4、爱国主义是抽象的。( × )
点拨: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5、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始终是一致的。( × )
点拨: 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6、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 )
点拨: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7、民族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 )
点拨: 民族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但不能说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 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二
★ 易错语言点问答
★ 高中生物117个易错点
★ 七年级上易错易考语文知识点合集
★ 总结高考易错知识点
★ 文言文翻译中的九大易错点
★ 高中政治必修4常考知识点复习资料梳理
★ 初三化学典型实验总结与10大易错点举例分析
★ 高中生物复习遗传规律知识点与44个易错点
7.高考英语常见易混易错句型解析 篇七
高考英语常见易混易错句型归纳解析
河南省商水第一高级中学教学与备考研究室
王祥玉
邮编:466100 E-mail: ssygwxy@yahoo.com.cn
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和备考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对英语的一些特定句型掌握不住,在口头交际和书面表达时,频繁出现错误,为便于理解,掌握和运用,特归纳解析:
㈠常见的语义重复现象,.不能与括号内的词并用。
Because------(so) though/Although----(but) repeat -----(the same ,again) repay----(back)
Return------(back) unite------(together) combine-----(together) master----(well)
Hate--(very much) advance---(forword) improve----(better) sink―(down)
Renew---(again) about/around―(or so) walk-----(on foot) alone---(by oneself)
Still----(remain) meet---(together) No---(not any/not a) think over--(carefully)
(very)---perfect (very)----excellent (very)--- tiny (very)---huge
Can----(be able to) Be about to do…..(at once /immediately) both…..(as wellas, equal , equally, together)
:Enter――(into)
难点解析:如果enter和into连用
①表示to allow oneself to share inor become part of 分享,投身于,成为….的一部分
He entered in to the spirit of the game with great excitement他兴致勃勃,融入比赛的气氛中
②表示to begin to take part in formally (正式 )开始参加
Before you enter into an agreement ,you should read the contract carefully
在签署协议之前,你应该仔细阅读合同
㈡ 触及身体某一部位的表达方式
在汉语中,把被触及身体某一部位作为动词的宾语,如:打他的脸;拍她的头。
在英语中,则把接受动作的人作为宾语,用介词短语来说明接触到的身体某一部位,即用下面的句式
主语谓语somebody 介词the身体部位
约翰打了他的脸。
误: John hit his face . 正:John hit him in the face
解析:在这一句型中常用的 动词有:hit , pat , beat , touch , strike 等等。
关于介词的选用问题:
一般身体部位比较硬而突出的地方或强调接触人体的表面,用介词on;如on the head(back ,nose ,shoulder, chest, ……)
一般在软而凹的部位用介词 in 如:in the face(eye ,stomach , rib…..)
一般表示抓,拉,握,牵等.常见动词:catch , seize ,grab ,pull ,take, hold ,. 身体的某一部位时,用介词by.
选择填空: 1 The boss_____him _____back and told him something secret Key (D)
A patted….by the B patted …on his C patted…in the D patted …on the
2 Mary led a granny_____hand to across the street Key(D)
A in..the B on the C by her D by the
3 He felt someone ____ him on ____shoulder when he was watching the game. KEY ( C)
A patted…his B pat..his C patting…the D patted….his
㈢ 辨别since从句肯定与否定的三条规律
① 非延续性动词的一般过去时充当since从句的谓语时,从句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从句的意义是“自从….以来”.。非延续性动词又叫终止性动词/结束性动词。如 come ,leave ,give ,die ,arrive ,return ,find 等。
1 We have lived in Shanghai since we parted 自从分手以来,我们一直住在上海。
2 I have not been to Beijing since I came to study here in 自从来此学习后,握就没去过北京。
② 延续性动词的一般过去时充当since从句的谓语时,从句的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从句的`意义是“自从不….以来,或自从….结束以来.”.。延续性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和状态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如: work ,study ,live ,teach等。
1 Things have become even more difficult since I had the bike
[误] 自从我有了那辆自行车以后,情况就更糟糕了。
[正] 自从我丢了那辆自行车以后,情况就更糟糕了。
2 We have not heard from Mike since he worked there 。
[误] 自从迈克在那里工作,我们再也没有收到他的来信。
[正] 自从迈克不在那里工作以后,我们再也没有收到他的来信
3 It is a week since he was in hospital .
[误]他住院有一个星期了.
[正] 他出院有一个星期了
③特殊情况
在下面情况下,虽然since从句的谓语仍由延续性动词充当,但从句的形式与内容上却是统一的.。
1 延续性动词的现在完成时充当since从句的谓语.。
She has made much progress since she has been a teacher .
当了老师以后,她的进步很大
2 since与ever连用时,延续性动词的一般过去时充当从句的谓语。
She has given me a lot of help ever since she worked in our factory
她来我们厂工作后,给我很多帮助。
㈣ 否定转移现象
① 当表示主观看法和心理活动的动词,如think ,suppose ,believe ,imagine ,expect ,fancy等后跟宾语从句时,其从句的否定要转移到主句。
I don’ t think it will be very cold today 我认为今天不会太冷
I don’t suppose that anyone will object to the plan 我想没有人反对这个计划
由例句可看出:这类句型重点在宾语从句,所以其反意疑问句的主语应是宾语从句的主语,谓语动词应采用宾语从句的谓语.。
I don’t believe she&nb
8.初中物理易错点 篇八
声学
1.(√)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2.(×)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生的音调会不同
3.(√)“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4.(√)根据音色可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5.(√)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
光学
6.(×)人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线射入眼睛
7.(√)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像
8.(√)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9.(√)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浅一些
热学
10.(√)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属于凝华现象
11.(×)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2.(√)在房间抽烟时,整个房间都油烟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3.(×)打扫卫生时房间内尘土飞扬,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4.(√)糖放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甜了,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5.(√)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
16.(√)扩散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7.(×)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18.(×)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主要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19.(√)铁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20.(×)0℃的冰没有内能,分子不运动
21.(√)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
22.(×)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可能减少
23.(√)物体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可能增加
24.(×)温度升高越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25.(×)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越多
26.(×)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27.(√)物体温度降低,可能是物体放出了热量
28.(×)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
29.(√)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30.(√)用加热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1.(×)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
32.(×)用锯条锯木板时锯条发热,锯条的内能增加,木板的内能减少
33.(√)将-18℃的冰块放在冰箱的0℃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一定增加
34.(√)一桶水的比热容和一杯水的比热容一样大
35.(×)固体的比热容一定比液体的比热容小
36.(√)同种物质的比热容随物态变化而发生改变
37.(√)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剂,其原因之一是水的比热容较大
38.(√)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大,原因之一是沙石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39.(√)比热容越大、质量越大、升温越多的物体吸收热量就越多
40.(√)水壶里的水沸腾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1.(×)在“摩擦生热”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2.(√)摩托车上的热机工作时提供动力的是做功冲程
9.高考理科答题易错点 篇九
1、回顾错题,想想如何在高考中避免类似错误
2、回看课本,多看看平时复习未作重点的复习的部分知识,如蛋白质、胶体、新材料等
3、手写一遍重点化学方程式,还有离子方程式、重点物质的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解方程式、结构式、电子式,这些都是Ⅱ卷书写的重点,要保证不出错
4、把考试不该犯的错误写下来,如“名称”写成化学式,结构式写成电子式,离子方程式写成水解方程式等,在高考前多看几遍,提醒自己考场上不应犯同样的错误
10.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四 篇十
1、联系具有客观性,所以联系是永恒不变的,人们无法改变。 ( × )
点拨: 联系具有客观性,但是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 )
点拨: 联系是普遍的,但联系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具体两个事物产生联系是需要条件的,比如老师教你,所以你们成为师生关系。
3、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 × )
点拨: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有条件的。
4、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 × )
点拨: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5、整体功能一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 × )
点拨: 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不合理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呢过之和。
6、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 × )
【高中历史40个常见易错点及其解析】推荐阅读: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跟踪训练:12探索生命起源之谜含解析08-31
高中历史四单元09-07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09-17
高中历史通史课本09-30
高中历史答题技巧10-04
高中历史事迹表10-28
高中历史试卷整套12-19
高中历史课01-28
高中历史通史整合教材06-13
高中历史六大方法搞定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