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24-07-31

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精选8篇)

1.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篇一

县农业局发展现代农业的情况报告

今年以来,全县围绕农民增收主题,坚持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将建设现代农业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贯穿于种植业工作始终,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创新工作思路,强化为农服务,狠抓措施到位,全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为增创现代农业新优势、促进现代农业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我县发展现代农业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现状

20××年全县高效农业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全县高效种植业种植面积15.8万亩,比上年新增2万亩,形成了高效农业规模基地15个,其中设施蔬菜规模基地8个。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12个。全县高效农业工作特点是:

1、设施高效农业发展速度快。以设施蔬菜为代表的高效农业种植基地新建7个,分别为公兴镇大棚西瓜基地,杨集镇大棚西瓜、冬瓜基地,益林镇大棚蔬菜基地,陈集镇大棚蔬菜基地,罗桥镇大棚蔬菜基地,东沟镇大棚番茄基地,板湖镇大棚西芹基地。大棚蔬菜基地新增面积达亩。

2、高效规模基地建设规模大。新建的高效规模农业基地连片面积超1000亩以上有10个,分别是公兴、杨集、罗桥镇的荷藕基地,板湖镇的西芹基地,古河镇的西兰花基地,三灶、合利镇的芡实基地,公兴、罗桥、益林镇的大棚蔬菜基地等。

3、高效规模基地种植效益高。全县高效规模基地平均种植纯效益3525元/亩,其中设施蔬菜基地平均纯效益5145元/亩。

二、存在问题

1、设施农业所占比重偏低。全县大棚蔬菜实际种植面积1.03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0.79%。反观外地,寿光常年固定蔬菜面积为40.05万亩,其中各种蔬菜大棚达34.95万亩。盐城最高的东台大棚蔬菜面积达39万亩次,设施蔬菜发展势头强劲,几乎每个村都能看到百亩以上的规模基地。

2、产业结构调整较为滞后。种植业仍以粮棉油为主,粮食面积171.37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1.1%,而蔬菜和特经作物种植面积不到11.7%。稻麦轮作居多,亩收益在700元左右,远远低于2000元的高效农业标准。粮棉油占我县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78.6%,但却占有了五分之四的土地资源。

3、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目前,全县从事粮、棉、油等传统农产品加工企业占绝大多数,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大型龙头企业大都是从事粮、棉、油加工的。这些企业还仅停留在农产品初级加工上,产品附加值不高,和农民增收的关联度不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不强。我县蔬菜产业加工龙头企业数量虽然较多,但规模偏小,与高效农业基地规模发展还不能配套,加之销售体系不健全,许多蔬菜品种的种植规模一但发展到较大规模时,就会造成产品的过剩。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严重制约了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发展。

4、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全县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处于始发阶段,规范化程度低,发展会员少,联结较为松散,组织的实力和带动力不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吸收入社农民3万多人,相对于我县众多的农业人口,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覆盖率还比较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制约着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发展。

三、制约因素

1、来自现行土地政策的`制约。土地流转难度大,往往有一些农民自己不愿意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也不愿意把土地流转给其他投资主体开发,即使愿意流转,流转费用也很高,一般每亩流转费700元左右。农民不肯流转和高额的土地流转费严重制约了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

2、来自务农劳动者素质的束缚。现代农业技术含量高,对生产者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以及对产品的定位、市场信息的了解等要求较高。近年来,全县农村劳动力尤其是有文化知识的中青年农民大规模的外出打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数是那些年纪大、文化低的中老年和妇女。目前,绝大多数本地农村青年已经不再务农,农业从业者大多劳动技能单一,半数以上的人只会种植粮油,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比较陌生,往往对新生事物带有抵触心理。此外,在家种田的老年人和妇女,要他们发展现代农业难上加难。

2.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篇二

1 现代林业内涵

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 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 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 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

2 峨山林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目标

2.1 峨山林业现状

峨山县林业用地面积152132.6hm2, 其中:生态公益林65873.2hm2, 商品林86259.4hm2, 森林覆盖率66.4%, 活立木蓄积量为712.8万m3, 林业资源丰富, 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林业对峨山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从2007年开始, 峨山县确定发展农业特色产业“2213”工程 (核桃13333hm2, 竹子13333hm2, 魔芋2000hm2, 除虫菊666hm2) , 全面实施推进了林业产业发展;截止2012年底, 全县共发展核桃13400hm2, 竹子10433hm2;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发展规模, 开始显现出经济效益, 林业总产值达到1.3亿元;林业为峨山生态的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2 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林业改革不够完善, 相关配套改革滞后, 创新发展不足等原因, 峨山林业总体上还处于“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状况;广大山区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缓慢;林业科技落后, 经营管理粗放, 林分质量不高;林业的整体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

2.3 发展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 完成林产业发展核桃13333hm2, 竹子13333hm2的目标;森林覆盖率达68%以上, 生态状况显著改善, 山区人民群众在林产业上增加收入, 林业总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71%以上, 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 实现生态良好、山川秀美的新彝乡;全县林业总产值达5亿元以上, 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相对趋于合理, 把林业产业培植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

3 总体思路和指导原则

3.1 总体思路

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以现代林业的现代发展理念, 围绕建设中国第一个生态彝族自治县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2213”工程;完善并改革管理体制, 创新经营机制, 强化科技支撑, 制定政策措施;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把林业建设成为峨山县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促进全县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3.2 指导原则

坚持以社会力量为主体, 全县动员, 全民动手, 全社会办林业;坚持以分类经营为基础, 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管严公益林, 搞活商品林, 放开人工林;坚持以资源培育为依托, 以核桃、竹子快速发展带动林产业的大发展;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优化产业结构, 培育龙头企业, 实行产业化经营;坚持以科学技术为支撑, 林科教、技工贸相结合, 依法管理, 严格保护, 积极发展, 科学经营, 持续利用;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完善改革管理体制, 创新经营机制。

4 峨山现代林业发展的促进机制

4.1 巩固和完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

4.1.1 巩固和完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

进一步明晰林木、林地权属, 确实把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交给农户, 真正还山、还林于民, 使农民成为真正的经营主体, 拥有属于自己的山林财产权利。

4.1.2 实施自然保护区资源优化整合升级改革

按照建设森林峨山、美丽峨山, 推进“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县级山后茶厂自然保护区、红石岩水源林保护区、高鲁山水源林保护区、新村水库水源林保护区、县城近山面山保护区和玉林泉水资源保护区进行优化整合, 统一建立高鲁山自然保护区, 争取立项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制定保护区管理办法和保护区管理机构, 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解决自然保护区级别过低和“无机构、无经费、无人员”的问题, 全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4.2 深化配套改革, 建立现代林业经营和管理体系, 加快林业跨越式发展

4.2.1 实施公益林补偿范围全覆盖, 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机制

强化中央和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 切实加强对20613hm2国家重点公益林、14146hm2省级公益林的管理工作, 发挥其应有功能;探索多元化投资机制, 并启动县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 开展尚未纳入补偿的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 实现公益林补偿范围全覆盖。

4.2.2 制定生态建设措施, 大力推荐森林峨山建设

结合玉溪市实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绿化造林工程;积极配套政策, 制定措施, 加大投入, 大力实施以杨树造林为主的公路绿化, 城、乡、村绿化, 学校绿化, 库塘绿化工程;加快森林峨山建设, 打造美丽峨山生态名片。

4.2.3 加快引入市场机制, 创建投融资平台, 实现林业生产要素科学合理配置

规范林地、林木流转, 建立支持林业发展的相关财政扶持制度, 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 开展林木、林地抵押贷款, 放宽贷款条件, 降低贷款门槛, 延长贷款期限, 增加贷款规模, 扩大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覆盖面, 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建立森林资产评估机构。激活林木、林地流转市场, 将分散的、小块的林地林木向懂经营、会管理的市场主体流转;鼓励峨山县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竞买、租赁、承包、联营、股份合作、合资等形式, 与集体或农户合作建设林产业基地及林产品加工企业。制定优化产业结构的扶持和奖励政策, 开展招商引资, 培育一批林业领军企业, 延伸产业链提高林产品附加值。

4.2.4 构建定位准确、特色突出、充满活力的林业产业体系

林业产业是最具有可持续性和环保性的朝阳产业;积极依托资源优势, 以市场发展前景为导向, 科学规划, 制定扶持政策。发展木本油料林核桃13333hm2;竹工艺、竹浆纸林13333hm2。发展华山松、杉木等速生丰产用材林6666hm2。打造易—峨—高高速路绿色经济走廊, 选择猕猴桃、金丝枣、油桃、李子等为主的品种, 发展温带水果666hm2。开展人工种植药材, 在高平一带规划发展三七666hm2。挖掘本地资源, 主要采用本地青香树、石楠、马缨花等植物在化念昆磨高速路一线建67hm2观赏苗木供给基地。以养殖大户为龙头, 培植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 重点驯养繁殖雉鸡、鹧鸪、鹌鹑、梅花鹿、马鹿、竹鼠、蛇、麂子、野猪等野生动物种类, 带动野生动物产业贸易服务产业发展。培植林产品加工企业, 延伸产业链, 提高林产品附加值;依托云南玉溪源天生物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发展木本油料加工业, 促进核桃干果精加工;引进1个规模化竹浆生产项目, 促进竹产品精加工业发展;巩固发展竹编等传统竹材加工业, 打造精品竹器加工品牌;建立木材和林产品加工园区, 培植1家规模化木材加工企业, 推动木材精、深加工业发展。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产品, 峨山森林覆盖率高, 素有“滇中绿色明珠”之称, 发展森林旅业游潜力很大, 围绕建设中国第一个生态彝族自治县的目标, 以213国道两旁万667m2竹林和万667m2高香生态茶园为依托, 改造沿线彝族村寨风貌, 提升沿线农家乐服务功能档次, 打造“彝人谷”森林生态民俗观光旅游景区。

4.2.5 全面推进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

改革林木采伐管理, 构建管理与经营既科学又协调的森林采伐管理新机制, 公开采伐指标, 简化采伐审批手续, 逐步过渡到采伐备案制, 实现农民自主采伐, 实现森林采伐由指标控制向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转变。

4.3 完善和创新林业服务体系

4.3.1 建立与现代林业相适应的林业科技服务体系

完善县、乡 (镇、街道) 、村三级林业科技服务网络;加大县级公共财政对林业科技支持力度, 各个乡 (镇、街道) 配备1~2名林果辅导员;用部分公益林管护资金解决农村护林员工资报酬低的问题。集中资金、人员、技术向基层倾斜, 搭建林业技术支撑平台, 引领全县林业向高质量发展。

4.3.2 建立完善森林资源信息系统服务平台

利用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航测、遥感技术现代信息管理技术, 建立完善峨山县森林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提高信息服务功能, 使全县森林资源数据处于最新最真实的动态变化结果中, 对森林资源实施有效的科学管理和经营。

4.3.3 改善投资环境, 广泛吸引非公资本投资林业

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 在资源利用、工程招投标、采伐指标、专项资金和信贷支持及税费负担等方面一视同仁, 统一政策, 为各种林业经济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4.4 完善森林资源“三防”体系建设

4.4.1 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

以促进森林健康为原则, 建立健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长效机制, 引导农民建立民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组织, 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下的林业有害生物群防群治体系, 逐步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

4.4.2 探索新型森林资源消防体系建设

引导广大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本着自律和自愿、公平、互助、互利的原则, 组建联防、联保、联控的新型管护组织即森林防火协会, 建立完善预防扑救森林火灾的乡规民约、运行机制, 调动广大林农防灾减灾的积极性, 形成政府主导下的群防群治的格局。

4.4.3 加强林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

完善执法工作的技术规范, 细化执法工作流程和执法质量标准, 推进执法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推行网上执法办案;整合优化执法资源, 组建林业行政综合执法队伍, 提高林业行政综合执法能力和监督考评工作。

摘要: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 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 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 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产业。通过对云南省峨山县林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进一步探讨了峨山现代林业发展的促进机制, 为峨山现代林业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峨山县,现代林业,促进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速林业发展的决定[Z]﹙云发[2004]9号﹚

3.适应气象现代发展如何做好县局长 篇三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气象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对气象预报的需求及质量越来越高。基层是气象业务和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业务和服务水平的高低和工作成效的好坏是评价整体气象工作的关键性指标,直接影响着社会对气象部门工作的评价优劣和认可程度,直接影响着气象部门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气象现代发展做好基层县局长是目前时代发展要求和必须。

【关键词】适应气象;现代发展;做好县局长

中国气象事业要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事业现代化体系,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的跨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做为一名县局长,要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通过几年的在领导工作中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非常重要,

一、民主和集中的关系

人大多都有权力欲,都想说了算,尤其做了单位的“一把手”之后。但实践证明,独断专行、搞“一言堂”恰恰是一个领导者的大忌。这样做不但违反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决策议事制度,而且不利于集思广益和发挥职工的集体智慧,不但容易造成决策失误,也会使领导者脱离群众,使单位人心涣散。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我在榆树局实行了“三民主两公开制度”。即: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涉及到人事、财务等大事要事敏感事的,都会让职工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做到公开透明,不搞暗箱操作。制定了《榆树市气象局规范机关管理若干规定(试运行)》、《榆树市乡镇气站站长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措施。保证让集体领导、民主管理落到实处,促进了单位决策的民主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让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得到了保障。

二、做官与做人的关系

古人常说:厚德载物。做为一名县局长,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做人是基础,做事才是目的。领导干部只有先做好人,才会有人格魅力,说话才有号召力和说服力,从而顺利实施领导行为。做好人是干好事的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前提条件,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如何既要做好人又要做好官?我理解應该从以下四方面作起:

(一)勤于学习 学习十八大以来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学习领导科学、学习业务知识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以自身的能力孚得众望。、

(二)勤奋工作 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多想事多干事,以自己的工作成绩获得认可。

(三)廉洁自律 在思想、行为尤其是廉政方面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率先垂范,以自身的形象影响他人。

(四)关爱职工 把职工当成亲兄弟亲姐妹来处,在工作和生活中多关心多照顾他们,以自己的爱心获得人心。只有对你的人品和能力都认可了,职工们才能愿意听你的话,心甘情愿跟着你干。

三、处理好上级气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气象部门在领导体制上实行的是“气象部门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这是符合气象部门台站分散,业务技术统一的特点的。但有利就有弊,由于人、财、物等管理权都在上级气象部门,很可能造成地方政府不重视或不关注气象工作,使县局在政府各组成部门中被边缘化,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也很容易造成气象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影响了气象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为避免这一现象,突出地方政府在气象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我主要采取的措施。一是紧紧围绕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去安排气象工作。二是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沟通和联系。在紧跟上级气象部门脚步走的同时,多向书记、市长和分管副市长勤请示、多汇报。三是加强宣传工作。

四、气象传统业务与现代业务的关系

发展现代气象业务,是中国局党组深入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工作的需求,实现气象现代化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发展现代气象业务的宗旨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福祉安康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

对于我们县局来说,发展现代气象业务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坚持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我们榆树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农业生产对天气的依赖程度很高。

在工作思路上,我们重点打了为农服务这张牌。在抓好预报测报等传统业务的同时,我局将人才、物力、财力和精力重点投入到为农服务方面。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市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得到了不断完善,为农服务工作尤其是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服务得到了中国气象局的肯定,在吉林省得到了推广。

五、识人与用人的关系

县级气象局普遍存在编制少、人手少、专业人才少的问题,知人善任就更加重要了。

如何处理好识人与用人的关系,做到知人善任?我认为:要善于知人:领导者首先要树立人人都是人才的观念,不能高高在上脱离下属。要经常深入职工中间,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他们。从工作、娱乐甚至闲聊中了解他们的性格、气质、能力、专长、爱好等个性特点,为科学合理任用干部奠定良好基础。要善于用人。用人如下棋,车马炮、相仕卒,没有大小之分,关键是看摆在什么位置。坚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位适其岗”的原则,让每个人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要敢于放权。古人讲: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工作中,一把手在善于管权的同时,更要敢于放权。对分配给各科室的工作尤其是一些较为重要的工作,事先应该布置,事中应该过问,事后也应该督察。要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他们创造一个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和成长进步的环境。要容人之短。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一把手既要看到下属的长处,也要能容忍别人的缺点。对人对工作不求全责备。这对于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融洽与下属的关系非常重要。

六、结论

4.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篇四

(一)型水库6个,小

(二)型水库45个;小塘坝707个,蓄水量共计2006万立方米。天然湖泊青海、北海,水面积0.63平方公里。XX县土壤大面积是亚热带山地垂直带的土壤型。分为10个类型,主要的是:黄壤、黄棕壤、黄红壤、火山灰土、水稻土,依次为土地总面积的30.9%、16.7%、14.8%、12.4%、7.4%。XX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①立体气候明显;②雨季、干季分明;③山区、坝区,南、中、北部的光能有差异,呈南、中、北部气候分区;④光、热、水的分布协调;⑤受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造成雨量大、湿度大、日照不足。年均气温14.8℃,最低元月平均气温7.5℃,最高8月平均气温19.8℃;日最高气温30.5℃,最低气温-4.2℃。年均降雨量1469.4mm,年均降雨180.4天,是云南多雨县之一。无霜期年均234天,初霜期11月17日,终霜期3月23日。年均日照2176小时,光照年总辐射130.6千卡/cm2。年均相对湿度79%,全年盛行西南风,平均风速1.6米/秒。XX农业发展情况一九九八年以来,在县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下,我县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根据XX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组织实施“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等工程,改善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提高农民人均资源占有率。五年来,我们克服了自然灾害频繁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协调发展的态势。一是农村经济总量增加,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2002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112961万元,比97年增

3口归经贸局和外经局,项目审批归计划发展局,投入归财政局,科技推广归科技局,分工虽细却协作弱化,造成条块分割、政府服务扶持跟不上等尴尬局面。六是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服务不足。由于过去的农业生产只重产量不重品质,重实用不重加工、销售与包装,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水平低,销售方法原始、销售人员缺乏等,致使农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的状态进入消费领域,其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同时,由于相应的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销售中介组织的缺乏,市场供求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使生产效益难以提高。七是农业关联产业一体化经营机制没有形成。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相互脱离,使农业产中环节仍处于仅仅为产后环节生产原材料的地位。不仅无法分得产后加工、销售环节产生的部分利润,反而是大量利润流向产后加工、销售环节,加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独自为政”,导致农业关联产业之间难以形成利益互补机制。XX特色农业发展潜力特色农业的发展尽管存在着以上一些问题,但从发展的角度看,我县发展特色农业潜力巨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的需求——“九五”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我国长期存在的农产品短缺现象已经有了根本改变,过去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已被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状况所代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迈进,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已由数量型、单一化向质量型、多样化方向转变,农业生产要素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传统的农业生产正逐渐丧失优势,其生产效益逐渐下降,生存空间渐渐缩小。农产品市场对具有特色的产品需求日益旺盛,给特色农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这一切表明,我国农产品市场水平已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发展特色农业是适应新的形势,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2)、资源优势1.生物物种优势。生物物种繁多、分布广泛、野生比例大、珍稀比重大、经济利用价值高、利用程度低。2.土地资源优势。表现为土地总面积和土地人均面积大,草地资源总面积和人均面积大,耕地人均面积大。3.环境优势。开发较晚、开发程度较低,这决定了农业生产仍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现代化程度较低,化学要素投入较少,从而农业生产及工业生产的环境污染较轻,加之地域辽阔,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状况要明显优于我国开发较早、开发程度较高的东部及中部地区。这是发展特色农业、特别是发展无公害特色农业的优势所在。4.农村劳动力价廉而丰富。全县2002年末农业人口55.33万人,乡村劳动人32万人,从农村就业结构看,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例为87.1%。5.空间优势。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导致农业立体条件复杂而多样。对于农业,特别是对于以资源、气候、立地条件为基础的特色农业而言,空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3)、加入WTO后特色农业面临的新机遇作为当代最大的多边贸易体系,WTO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就农业方面而言,其实质就是农业资源流动的国际化,就是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形成以各国的资源禀赋为基础,各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出售用丰裕资源生产的农产品,买回本国难以生产或者即使能够生产也是使用稀缺资源生产的农产品,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化配置。中国加入WTO后,为我们利用国际资源调整国内农产品供求关系提供了充分的机会,也为我们按照比较优势原则配置农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国际市场,大力增加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适当缩减不具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实现在参与国际市场运作状态下的农产品供求平衡。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国,我国农业面对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这无疑会促进农业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和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分享到巨大利益。加入WTO后,将有利于我国农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有利于利用国内外的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加速改造国内的传统农业,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的经济效益;国民经济发展为我国农业发展创造了日益宽松的环境,农业即将进入与工业平等发展的新阶段。基于以上情况,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的今天,我们认为推动腾冲的特色农业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应提高对特色农业的认识:

1、农业仍然是我县国民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特色农业是实施新一轮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重点任务,是实施“农业稳县”战略的重点。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可以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2、发展特色农业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主攻方向。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产品和产业,培育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可以实现农业资源多层次、多途径的开发利用,满足多样化、优质化的市场需求,有利于开辟新的市场空间,促进我县农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发展特色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县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比较突出。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建设一批规模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可以带动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区域性的支柱产业,把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农民增收目标。

4、发展特色农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特色农产品对于资源和生态环境有着特殊的要求。发展特色农业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既能够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又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特色农产

品,调动农民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实现对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次要加强领导,转变职能,搞好服务。各乡镇、各部门要把搞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推动全局工作的重点,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要切实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卓有成效地搞好服务。要克服重生产、轻流通的旧观念和老作法,由不注重市场需求指导生产向以市场需求指导生产转变,由只注重指导生产向既指导生产又指导销售转变,市场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什么产品能赚钱就发展什么,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好农产品市场开拓和销售工作。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入调查,选好项目;搞好论证,争取上级支持。要健全领导责任制,周密计划安排,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督促检查,任务和目标一经确定,每个项目、每项产业必须安排专人负责,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定人员、定任务、定措施、定考核奖惩办法,保证计划实施件件有着落。各级干部必须发扬求实务实精神,讲实话、办实事、讲实效,反对形势主义,真心实意为农民办实事,大力实施“民心工程”。农业是关联全社会的产业;解决农业中的问题,光靠农业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各部门都要把支持农业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增强服务意识,采取切实措施,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的效益不仅体现在农民收入上,还体现在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上,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还体现在社会效益上;我们不能因为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就忽视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因此,围绕农业结构调整计划,各乡镇、各部门要制定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大重点项目的投入,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必要资金,各相关部门必须服从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制定行业规划,搞好本职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发展特色农业,要把农民增收作为根本出发点落脚点,突出环境特色、突出物种珍稀特色、突出气候特色、突出野生特色、突出旅游特色、突出文化特色。要因地制宜,立足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面向市场,依靠科技,选择具有一定区域规模、产业基础较好、市场前景广的特色农产品和产业,依靠科技,培育名牌,走集约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路子,扶持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项目,建设各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区域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整体效益。不断提高特色农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高起点和跨越式发展。

四、遵循发展特色农业的基本原则: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市场多样化、优质化的消费需求,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重点发展商品率高、市场需求强的特色农产品;突出发展重点,培育主导产业。要以优势资源为依托,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市场条件等方面因素,优先发展优势比较突出的产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度规模生产。要考虑特色农业生产条件的独特性和消费需求的特点,坚持在适宜区域进行生产,做到规模适度,确保产品特性;按产业化进行开发。要着眼于特色农产品整个产业的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建立产业体系,构建产业群体,形成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产业带区;兼顾生态建设。要从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出发,发展既能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又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产品,调动农民进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五、制定发展目标、重点和发展规划。针对我县的实际情况特色农业发展目标如下:经过5年的努力,形成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并建成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建立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特色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安全标准;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点、知名度高的产品品牌和特色产业带区,提高特色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形成区域经济支柱,构建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显著提高特色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使特色农产品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较大提高。农业总产值年递增3%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5%,达到2050元。并培植企业与农民形成稳定的利益连结体,促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收部分有60%左右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全县50%以上的特色粮油基地、经济作物基地和畜禽养殖基地纳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的农业增加值在全县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发展重点 :①特色种植业产品。腾冲特色种植业产品主要有饵丝米、荞麦、优质油菜、香料、中药材等,要注重品种改良和加工技术改造。通过新技术的采用、品种改良和增加投入等措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形成规模化生产优势,健全市场营销体系,拓宽市场渠道。中药材生产要加快人工栽培,建设生产基地,扶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生产水平,改进加工工艺。②特有园艺产品。腾冲县具有特殊的物种和气候资源优势,园艺产品品种繁多,特色突出,发展潜力大。这些产品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能够大量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要坚持采用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栽培技术,改造园艺产品的传统生产方式,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发挥鲜切花、野生花卉的优势,加快新品种引进、选育,加强加工、保鲜等设施建设。优质反季节蔬菜实施精品战略,推行精细化和无公害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调整品种结构,培育品牌,加强市场营销,提高园艺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③特色畜牧业。腾冲县草地资源丰富。畜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点推广种草养畜,加快优质肉牛羊、奶水牛等草食家畜的发展。调整畜群结构,改良畜群品种,提高优质肉牛、肉羊比重,改革传统的养殖方式,大力推行舍饲圈养,提高畜产品商品率。在外来有毒生物入侵区域及严重退化区域,加快草原植被恢复,逐步实现草畜动态平衡。加快草业加工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开发和引进,带动草业发展。要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畜牧业质量和效益。④高效生态

特种水产养殖业。腾冲水资源丰富,发展渔业生产具有较大潜力。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水库、坝塘水面资源和冷水性资源,发展水产养。推广普及健康养殖模式,发展稻田养鱼等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开发与保护相结合,重点开发特有鱼种“上树鱼”,利用“三文鱼”移殖成功的例子,发展冷水性鱼类等特种水产品生产,提高名特优新水产品产量的比重。不断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做好良种培育、病害防治、饲料生产、科技推广和技术培训等工作。⑤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是提高农业附加值、带动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能够把特色初级产品变为特色加工产品,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既要面向城市市场,又要着眼农村市场;既要发展成规模的现代加工业,又要发展各种地方风味和特色产品的传统技术生产。努力开发新产品,积极发展名牌产品,建立健全市场营销渠道和网络,形成以粮油制品、肉制品、果蔬制品、木材制品、火山石制品等为主、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的农产品加工业体系。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要立足于现有加工能力的技术改造,着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精深加工能力,不能盲目铺新摊子。要把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与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合理布局,形成规模,更多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规划粮油产业,要调新品种结构,调优区域布局,突出加工升值。一是在中和、腾越、小西、打宜、曲石、界先建立饵丝谷基地,使其发展到10万亩。三是在明光、猴桥、马站、曲石等地发展优质荞麦3万亩。四是在界头、曲石、龙江及大盈江沿线发展油料20万亩,双低油菜达100%,同时抓好育苗移栽技术的推广,提高油菜种植科技含量。要用2-3年的时间,争取有较强势力的龙头企业入驻腾冲,带动油料、饵丝、荞麦加工升值,做大做强粮油产业,实现粮油产值2.6亿元。茶叶产业要合理布局,把茶叶集中在三个区域(高黎贡山、清凉山和热海)重点发展。采取发展一批,退出一批,换种一批,改造一批,建设稳定、优质、高产、生态的茶叶生产基地10万亩。提高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使两个龙头企业的加工能力从目前的130万公斤增加到35O万公斤。加工销售量占总产的比例从目前的39%提高70%。同时提高茶叶的加工增值水平。平均单价要从目前每公斤10.5元提高到每公斤15元。要依托龙头企业,把品牌做大做强,使茶叶产值达7500万元。搞好林下资源开发。一是继续巩固发展草果,使之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二是开发林下山葵 0.5-1万亩;三是人工种植石斛1万亩;四是探索林下种植重楼及木耳等。抓好无公害蔬菜产业。建设1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抓好野菜的人工驯化栽培,生产反季马铃薯;引进蔬菜加工企业,搞好于腌菜、腊腌菜加工,使之成为产值上亿元的产业。积极发展山葵产业。依托保山山葵发展有限公司,在适宜区积极发展山葵产业,今年抓好350亩,明年种植0.2万亩,2005年发展到1万亩,争取在腾冲建设一座初加工厂,形成农业产值6000万元,工业产值上亿元的产业,把我县打造成山葵种植的主产区。立足我县的林地和耕地资源优势,开发天然药物,打响腾药品牌,依托科研单位及龙头企业,建设高黎贡山天然药物资源基地,积极开发以重楼、石斛、茯岑为主的天然药物人工驯化种植,2007年达到1万亩,使之成为农业产值、工业产值各上 5 0 0 0万元的产业。培植亚麻产业。今年在南、中、北搞好100亩的示范,明年争取列入扶持加快发展,2 007年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同时在南、中、北建设三条初加工生产线,按亩产原茎500公斤计算,实现亚麻原茎总产1.5万吨,真正成为替代甘蔗种植及解决粮烟矛盾的新兴产业。开发绿化树木及花卉产业。一是要充分利用我县森林物种多样性的优势,通过筛选、假植、分类,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建立绿化树种假植基地,开拓绿化市场,培植绿化产业。二是积极引进名、特、优、新鲜切花品种,开发旅游产品,做好技术储备,待机场建成后,把鲜切花培育成我县的新兴产业,使产值上5000万元。大力发展草食畜。重点采取农田种草、草山开发、秸秆利用、优质饲料生产四项措施,发展草食畜,实施农田种草20万亩,草山开发120万亩,秸秆利用30万吨,优质精饲料基地 26万亩。养牛 35万头,达到年出栏优质肉牛10万头,产奶1万吨,养羊30万只,年出栏肉羊20万只。突出特色,抓好20万亩山桂花蜜源基地建设,以山桂花蜜为主的蜂产品加工达到400吨。建设年出栏肉鹅及以雪鸡为主的土著鸡200万只基地;稳步发展生猪,按优质肉猪标准进行生产,努力提高出栏率,出栏率达80%;突破畜产品加工,依托保龙公司,整合县屠宰厂,加速鸡、鹅系列产品开发,建设乳品加工企业,提高畜禽商品率,使加工增值比例达到5 0%以上,抓好种、料、管、防措施,实现畜牧业产值年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一是扶持创建一个日处理油菜籽30至50吨、年产值上亿元的龙头企业,以带动我县油菜产业的发展壮大,保持全省第二大油菜生产县的地位;二是扶持一户饵丝加工的龙头企业,带动饵丝专用米10万亩生产基地的发展,做大饵丝产业;三是继续扶持两个茶叶龙头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拓宽市场,扩大产业辐射面,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四是加大果脯加工扶持的力度,整合果脯加工,培植壮大果脯龙头企业;五是建设年加工6000吨鲜奶的乳品加工厂一座,突出水牛奶加工,促进腾冲奶水牛基地的发展;六是建设上规模的腾冲干腌菜加工厂,开发系列旅游产品;七是依托科研单位及企业,加工银杏系列保健食品。同时积极筹建麻类加工企业,与基地建设相配套,建设初加工、精加工生产线。

六、制定各项措施保证计划的实施(1)、广泛开展产前信息与金融服务。目前,各种新闻媒体发布的有关农业方面的信息不少,但这些信息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必须通过新闻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各种渠道,及时准确

5.县发展农业产业必须做到六个结合 篇五

一是将农业产

业发展与农业生产的四个转变相结合。

**县农业要发展,必须以养殖业、林果业、经济作物种植业、劳务业四大支柱产业发展为中心,以洋芋,蔬菜、苹果、核桃,饲草,中药材、冬油菜、胡麻籽、肉牛养殖、瘦肉型商品猪,蛋鸡综合养殖等农业基地为依托和突破口,不断推进农业优势产向支柱产业发展。为此,要将农业产业发展与农业生产的四个转变相结合,即切实改变过去的“朝天一把籽,春种到秋收,收种两来回”的粗放式、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推广和引进渗水地膜,双垄沟等旱作农业新技术和田间管理模式,注重用典型示范带动、算账对比的方式方法推动传统农业向精细农业、效益农业转变。在指导农业生产上由过去的县、乡、村相互脱节向上下关联、统一安排,全局谋划、科学合理、互相衔接转变。立足扩大规模、塑造品牌、增加效益,将现有的基地适度延伸扩展,精心打造**大农业产业基地,即:-------------------。力争实现产业基地建设由过去的星星点点、规模分散向适度集中、合理布局转变。从多年以来的“夏修梯田冬修路”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向经营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转变。通过农业生产的四个转变,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高潮。

二是将产业发展与农业结构的四个调整相结合。要调整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比例,切实挖掘产业内部潜力,推动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调整养殖业结构,促进畜牧业由半舍饲半放牧型向舍饲圈养型转变,由单家独零星养殖向规模化、园区化养殖转变;调整林果业结构,着力结合退耕还林建设,在全县**部***等乡镇快速发展核桃(本篇文章来源于*好范文 wenmi114.com-百度直接输入“好范文”第一个网站便是)基地,在**部**等乡镇快速发展鲜食苹果基地;调整劳动力结构,积极因素组织引导剩余劳力向养殖业、加工业、设施农业、小城镇二三产业、省内外劳务基地转移,最终实现劳务输出由粗放型向以提高技能和素质为主的效益型转变,由单一的青壮劳力为主向各类剩余劳力资源的综合开发转变。通过农业结构的四个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农业产业经营。

三是将产业发展与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相结合。要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的强烈意识,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持和重要载体,坚持围绕产业抓项目,争投资,抓招商、引资金的决心不动摇,工作不松劲。要以四大支柱产业建设来衡量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的工作成效和质量,切实做到产业发展与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同时,要把整合项目资金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围绕加快产业建设,认真研究项目与产业、项目与项目、项目与招商的的相互配套和资金整合的问题,对财政资金、基本建设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和农村社会事业专项资金等项目资金,要围绕产业布局和发展规模,统一规划安排,统筹管理使用,加强协调监督,提高使用效益,保障产业发展对项目资金的实际需求。

四是将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要将交通、水利、农村电网、通讯、生态环境治理、农村“六小”工程建设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向产业区和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村倾斜,以强化产业发展载体,积蓄产业发展后劲,创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要把产业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同重视、同研究、同部署、同规划、同实施、同验收、同落实,使二者相互配套,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五是将产业发展与建设龙头企业和发展中介组织相结合。要围绕**大支柱产业和重点农产品,下大力气组建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农业经营实体和龙头加工企业,按照“公司 基地 农户”的形式,建立利益的共同体和分配的新机制,努力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互动促产业的良性发展格局。要鼓励和扶持农民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组建多种形式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经济人、专业大户和其它中介组织,特别是要逐步成立县、乡、村等到各级各类与**大支柱产业的生产、服务、销售等密切相关的中介组织。

六是将产业发展与打造品牌相结合。要大力加大产品的规范管理和宣传推介力度,重视做好健全质量认证体系和促进农产品上等达标的工作,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要以发展无公害和绿色农副产品为重点,以优质、高效、安全、生态为特色,在继续巩固和发展**、**、**、**|、**等特色品牌的基础上,努力打造蔬菜、畜牧等产业品牌,文章标题:县发展农业产业必须做到六个结合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转变观念,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不断加快支柱产业和农业基地建设,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是摆在**县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本人认为,要加快**县农业产业发展,必须立足县情实际,做到“六个结合”

一是将农业产业发展与农业生产的四个转变相结合。

**县农业要发展,必须以养殖业、林果业、经济作物种植业、劳务业四大支柱产业发展为中心,以洋芋,蔬菜、苹果、核桃,饲草,中药材、冬油菜、胡麻籽、肉牛养殖、瘦肉型商品猪,蛋鸡综合养殖等农业基地为依托和突破口,不断推进农业优势产向支柱产业发展。为此,要将农业产业发展与农业生产的四个转变相结合,即切实改变过去的“朝天一把籽,春种到秋收,收种两来回”的粗放式、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推广和引进渗水地膜,双垄沟等旱作农业新技术和田间管理模式,注重用典型示范带动、算账对比的方式方法推动传统农业向精细农业、效益农业转变。在指导农业生产上由过去的县、乡、村相互脱节向上下关联、统一安排,全局谋划、科学合理、互相衔接转变。立足扩大规模、塑造品牌、增加效益,将现有的基地适度延伸扩展,精心打造**大农业产业基地,即:-------------------。力争实现产业基地建设由过去的星星点点、规模分散向适度集中、合理布局转变。从多年以来的“夏修梯田冬修路”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向经营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转变。通过农业生产的四个转变,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高潮。

二是将产业发展与农业结构的四个调整相结合。要调整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比例,切实挖掘产业内部潜力,推动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调整养殖业结构,促进畜牧业由半舍饲半放牧型向舍饲圈养型转变,由单家独零星养殖向规模化、园区化养殖转变;调整林果业结构,着力结合退耕还林建设,在全县**部***等乡镇快速发展核桃(本篇文章来源于*好范文 wenmi114.com-百度直接输入“好范文”第一个网站便是)基地,在**部**等乡镇快速发展鲜食苹果基地;调整劳动力结构,积极因素组织引导剩余劳力向养殖业、加工业、设施农业、小城镇二三产业、省内外劳务基地转移,最终实现劳务输出由粗放型向以提高技能和素质为主的效益型转变,由单一的青壮劳力为主向各类剩余劳力资源的综合开发转变。通过农业结构的四个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农业产业经营。

三是将产业发展与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相结合。要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的强烈意识,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持和重要载体,坚持围绕产业抓项目,争投资,抓招商、引资金的决心不动摇,工作不松劲。要以四大支柱产业建设来衡量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的工作成效和质量,切实做到产业发展与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同时,要把整合项目资金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围绕加快产业建设,认真研究项目与产业、项目与项目、项目与招商的的相互配套和资金整合的问题,对财政资金、基本建设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和农村社会事业专项资金等项目资金,要围绕产业布局和发展规模,统一规划安排,统筹管理使用,加强协调监督,提高使用效益,保障产业发展对项目资金的实际需求。

四是将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要将交通、水利、农村电网、通讯、生态环境治理、农村“六小”工程建设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向产业区和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村倾斜,以强化产业发展载体,积蓄产业发展后劲,创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要把产业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同重视、同研究、同部署、同规划、同实施、同验收、同落实,使二者相互配套,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五是将产业发展与建设龙头企业和发展中介组织相结合。要围绕**大支柱产业和重点农产品,下大力气组建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农业经营实体和龙头加工企业,按照“公司 基地 农户”的形式,建立利益的共同体和分配的新机制,努力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互动促产业的良性发展格局。要鼓励和扶持农民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组建多种形式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经济人、专业大户和其它中介组织,特别是要逐步成立县、乡、村等到各级各类与**大支柱产业的生产、服务、销售等密切相关的中介组织。

六是将产业发展与打造品牌相结合。要大力加大产品的规范管理和宣传推介力度,重视做好健全质量认证体系和促进农产品上等达标的工作,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要以发展无公害和绿色农副产品为重点,以优质、高效、安全、生态为特色,在继续巩固和发展**、**、**、**|、**等特色品牌的基础上,努力打造蔬菜、畜牧等产业品牌,[page_break]形成3—5个省级以上知名产业品牌,走出一条以标准创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靠品牌兴产业的路子,努力促进**农业产业向更高层次、更为宽广的领域发展。

6.县科技局发展现代服务业情况汇报 篇六

现代服务业在我国兴起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与世界发达经济体相比具有一定的阶段超前性,是依托信息技术的阶段性成果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是信息和知识含量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它有别于传统服务业,其突出的特点是高科技知识与技术密集。

自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的科技服务业工作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自主创新、产业化”的方针,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新工作的总体部署,积极开拓进取,在科技对接、成果转化、产业延伸、网络建设、科技服务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创业功能,提升服务水平

今年以来,我们积极实施江苏省科技创业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不断完善我局的科技创业服务功能,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1、招商引资工作常抓不懈

我们坚持将招商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利用多种渠道宣传创业园的优惠政策、创业环境和超值服务,积极引进高科技含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原始创新的项目。历届科技洽谈会签约项目严格注重“三高两低”要求,精心准备、反复筛选。我局自身几年来完成招商引资工业项目6项。其中大盛板业、东森科技是我县近几年来引进的重大工业项目,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今年上半年,大盛板业新投入367万元用于实施农林生物质工程项目,省配套100万元,并新投入技改和厂区固定资产工290万元;东森科技新上设备和厂区建设新上200万元。同时,大盛板业正准备投资5000万元建设留言板生产线项目,正在进行项目调研和考察工作,东森科技准备投资万元上马绝缘板项目,目前正在考察生产线。

2、积极为企业提供各种咨询和项目申报服务

一是积极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服务。邀请专家为相关企业开展创新基金项目申报培训。二是积极组织、协助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针对企业不了解科技计划以及不知道如何申报项目的现状,我们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并帮助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同时在内部加强团结和谐,形成工作合力。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强化领导间的和谐。进一步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强化股室之间、干部职工之间的团结协作。通过沟通、配合与扶持,强化了科技局与企业间的通力合作,形成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科技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今年以来,我县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9项,获得国家级立项的项目2项、省级项目8项、县级项目立项21项。围绕中药材和林木两个重点支柱产业扩大科技成果项目推广覆盖面,组织推广许多有地方特色的科技成果项目。

3、加强学习培训,构建服务平台

①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综合素质。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打造学习型机关。专题学习了国家和省科技大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知识等,并结合工作实际深入研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科技大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学习使干部职工转变了观念,为迎接新任务、新挑战树立了坚定的信心。通过走出去学习考察、组织干部职工集体学习形式,不断激发干部职工自学热情,使机关干部职工适时更新科技业务知识,提高驾驭科技管理工作的本领。

②加强科技信息宣传,提高科技工作的显示度。进一步加强对科技信息宣传队伍的学习培训,提高科技宣传队伍的素质,为科技宣传奠定人才基础。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宣传平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宣传工作,在不断提高全民科技意识的同时,有效提高了科技工作显示度,使科技宣传向纵深化发展。止目前,县科技局网站已发布信息38条,点击率近40000次。

③强化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通过信息化来强化服务手段,不断完善科技局网站功能,应对企业、乡镇及社会的要求,以强化信息沟通为中心,以服务基层、社会为宗旨,不断更新服务内容,推进我局信息化建设,实现从联网到办公服务平台的跨越。加强完善民营企业联系制度,科技局每个股室负责联系2家民营科技企业,从科技计划立项、新产品申报、科技成果鉴定以及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等方面予以支持,从而增强了广大企业职工对自主创新的理解和参与科技创新的意识,促进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撰写有问题、有建议的调研报告,供上级领导参阅,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

二、突出自主创新,促进科技兴企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县科技兴企的重要任务。我局以知识产权工作为抓手,以提高专利申请量为目标,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

1、多渠道、多角度地进行调研,掌握各乡镇和企业科技状况及最新发展动态,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一是由局长亲自带队深入规模以上企业对其企业发展现状、产品技术水平、项目研发情况和知识产权现状等方面进行详细调研,撰写了我县授权专利及其实施情况、科技兴企等调研报告;

二是采取座谈会、现场会等多种形式,与各乡镇抓科技副职、企业负责人及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分析企业自主创新方面的现状及问题,探讨如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2、强化知识产权宣传,增强社会公众创新意识。一是以“知识产权宣传周”为契机,对我县专利技术或产品进行展览;二是组织企业负责人及局内有关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知识产权培训班,增强

企业负责人知识产权意识,查找企业产品与专利申请的结合点,提高我县企业专利拥有量和质量;三是召开全县知识产权工作会。会议上印发了县政府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文件,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要从促进我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出发,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知识产权工作;四是为企业赠送《中国知识产权报》。止到10月份,今年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了20项专利,获批12项。平时经常有人打电话咨询专利如何申请,工作开展的很顺利。

三、加强产学研结合、引进中介服务机构

1、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在扶持科技型企业方面提供强大的人才、技术、项目支持;加大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力度,整合各项资源,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平台,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构筑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我局与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企业的发展以知识和技术的力量推波助澜。

2、自从政府出台了鼓励科技人员利用自有专利、专有技术等科技成果和资金兴办民营科技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我县技术市场日益活跃,全县已有各类技术贸易机构6家,从业人员65人,近5年技术贸易合同成交额达到250万元。科技中介根据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引进企业需求的社会优秀服务机构入住,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我们还将引进相关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及管理咨询公司等多家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以方便企业的创业创新活动。

7.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篇七

1 发展现状

1.1 粮豆作物

2015年全镇粮豆总播种面积1.01万hm2, 实现总产量7.01万t。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 266.67 hm2, 实现总产量1.83万t, 完成农业部整乡推进水稻高产创建2 000 hm2, 通过测产验收, 全镇平均产量8 062.5 kg/hm2;玉米种植面积4 033.33 hm2, 实现总产量3.43万t, 完成农业部整乡推进玉米高产创建666.67 hm2, 通过测产验收, 全镇平均产量达8 508 kg/hm2;豆类、薯类、小麦等其他作物种植面积3 766.67hm2, 总产量1.18万t。

1.2 经济作物

甘蔗产业:2015年种植面积为4 117 hm2, 其中:水田种植782 hm2。2015—2016年榨季预计入榨产量25.5万t, 预计农业产量28.5万t, 预计农业产值达11 970万元以上。单产较2014—2015年榨季略有提高, 但增长不明显。茶叶产业:2015年种植面积1 853.33 hm2, 其中投产1 640 hm2, 产量0.22万t, 产值12 100万元以上。烤烟产业:2015年完成烟叶交售4 400 t, 烟农收入12 500万元以上。其他产业:蔬菜、咖啡、西瓜、葡萄、水果甘蔗、火龙果等产业已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为今后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起到了一定带动作用[1,2]。

1.3 畜牧渔业

畜牧业:2015年牛存栏29 865头、出栏6 059头, 生猪存栏64 428头、出栏55 138头, 羊存栏9 852只、出栏4 837头, 禽类存栏372 345只 (羽) 、出栏571 168只 (羽) 。渔业:2015年水产养殖566.67 hm2, 产量0.88万t, 产值逾10 560万元。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基础设施薄弱, 制约农业产业发展

由于资金不足, 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加之2014年10月7日21:49永平镇发生6.6级地震后, 大量的水利、农业等基础设施严重损毁。同时, 因降水分布不均匀, 库塘蓄水不足, 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少, 产业机械化程度低,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制约着现代农业产业的快速引进和发展。

2.2 从业人员老龄化, 文化素质偏低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和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 大量的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 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老龄化、文化素质偏低, 接受新科技、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差, “小农生产及小富即安”的思想意识严重, 影响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

2.3 农业专业化与规模化程度低

永平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加之当前永平镇的农业产业经营模式主要以农民家庭式松散生产经营为主, 存在着多种传统农作物并存, 产业多、杂, 产业间相互争地、争劳动力, 缺少“新、专、特”名优产品, 农业产业专业化和规模化农业产业程度低, 主产业地位和优势不明显。

2.4 农产品精深加工滞后, 缺乏市场竞争力

永平镇地处边疆地区, 交通相对落后, 不利于运输。一家上规模的制糖企业因市场不稳定, 糖价低, 成本偏高, 造成企业亏损, 蔗款支付不及时, 影响着现有唯一龙头产业的健康发展。茶叶产业存在着小作坊加工企业多、规模小, 无法形成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一条龙生产和服务, 制约着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其他农业产业虽然成立了部分专业合作社或协会, 但由于普遍存在着规模小、资金不足、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运作不正常等问题, 生产、加工、销售不统一, 产品无统一品牌和标准, 质量参差不一, 缺乏外销能力和市场竞争力[3,4]。

3 对策

3.1 健全机构, 加强领导

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发展机构, 制定实施方案, 明确职责, 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耕地管理和流转管理办法, 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积极开展农业产业政策法规宣传和招商引资, 引进县内外资金、技术和信息, 加大扶持和服务力度, 培育一批具有高原特色的种养殖业。

3.2 争取资金投入, 夯实农业基础

加大农业产业基础设施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 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县项目资金投入, 加大农田地沟、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和开展基本农田地建设, 改善农业投资环境。

3.3 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和科技投入

一是健全和完善农业推广机构, 强化科技队伍建设, 落实责任;二是结合实际, 采取送出去或请专家进来的方式, 有针对性地对农技人员开展培训, 加快农科人员技术更新步伐, 提高其综合素质;三是建立新型农民培育长效机制, 聘请县内外专家或具有特长的各类人才, 深入村社对农民进行理论和实作培训, 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对新科技的应用能力;四是加大对有机肥的利用和土壤改良工作力度, 稳步推进测土配方工作, 加速对测土配方成果的有效应用;五是推行水肥一体标准化设施农业园地建设, 完善储藏设施和设备, 建立高标准种养殖示范园 (区) ;六是引进各种先进农业机械, 全面推行农业机械化,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提升农产品效益;七是积极开展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监测, 引导与监管并举, 实施安全生态的绿色防控,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保障农业健康发展。

3.4 建立试验、示范基地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 建立试验、示范基地, 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等试验、示范, 为大田生产提供指导。

3.5 加强引导, 实行专业化发展

用谋划工业模式谋划农业, 以“一乡一策, 一村一品”的方式, 加快农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步伐。一是学习和借鉴外地先进经验, 引进县内外资金、人才、信息和技术, 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投入, 建立1~2个优质高效、具有特色的农业示范园 (区) , 促进农业从传统模式逐步向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二是优化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协会, 督促指导其规范运行, 发挥其作用;三是合理规划, 科学布局, 避免产业无序竞争, 促进农业产业良性持续的发展;四是加快发展秋冬季农业, 加强复种, 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单位面积的产值;五是学习和借鉴外地先进经验, 积极探索和逐步推行农业产业保险机制, 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 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

摘要:景谷县永平镇是农业大镇, 农业产业对全镇国民经济及农村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永平镇当前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提出永平镇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为永平镇农业产业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农业产业,现状,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云南景谷,永平镇

参考文献

[1]易小艳, 陈星余, 贾红杰.开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南方农业, 2013 (9) :66-69.

[2]彭强, 乔春妮, 唐新汉, 等.对凤县农业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 (2) :162-164.

[3]张任东.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J].农村财政与财务, 2011 (3) :9-10.

8.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篇八

丰润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集食用菌制种、栽培、加工、销售、出口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河南省农科院食用菌专家康源春等的技术指导,在道庄村党支部书记、丰润公司董事长康志远的引导下,这家企业快速成长为豫南地区知名的双孢菇标准化示范基地,道庄村也走出了一条依托双孢菇生产快速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牛粪秸秆寻商机

改革开放以来,道庄村少数人靠经商富裕起来,而大多数村民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除去生活开支所剩无几;还有部分农户致富没门路,守着一亩三分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2002年,33岁的村民康志远外出寻求致富经,河南省农科院的食用菌专家康源春告诉康志远,利用麦秸和牛粪生产双孢菇是一项好的致富项目。双孢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植物肉”之称,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效果,深受市场青睐。康源春的一席话使得康志远下定决心发展双孢菇,带领村民走出一条致富路。

听说康志远有致富项目,村民们都很感兴趣,但听说是没人要的秸秆,就有点不理解。一位村民说,“以前秸秆都当成柴火烧了,现在能卖钱就全部卖给他了,100斤卖10多元,我们挺高兴的,就是不知道他要这些秸秆干啥。”

2003年,康志远请了当地几十个村民去帮工,大家这才知道他要种植双孢菇。思维敏捷、眼光独到的他率先投资9万元,建起两座高标准、平房结构的大菇房。接着,村委会副主任、妇联主任也各自投资建起两座大菇房。当年12月,他们种的双孢菇上市了,收益不错,村民们眼馋得不得了。

村民们说:“双孢菇一斤卖到3元,比种菜收入高多了,现在我们村种双孢菇的人越来越多,一个大棚一年下来能赚五六万元呢。”

“产业发展快,要有龙头带。”在丰润公司“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的带动下,西平县目前已形成以道庄村为中心,辐射10多个乡镇的双孢菇、草菇种植基地,技术服务发展到了周边漯河、上蔡等地。

康源春指导种植户:“只要将温度控制好,并从源头防治病虫害,就可以稳定蘑菇的质量和产量。以往是冬春种植销售双孢菇,现在改为夏秋种植,错开了双孢菇销售的时间,效益自然就提高了。”

为增加双孢菇的附加值,叫响“道庄牌”双孢菇品牌,康志远建起了食用菌精加工厂,用新鲜双孢菇做盐渍菇和罐头,边角废料做酱油。他说,深加工做好了,才能最大限度保障菇农的利益。

合作共赢拓市场

在河南省农科院的全程技术指导下,丰润公司以双孢菇种植开发和深加工为主导,坚持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路子,成立了道庄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对菇农开展市场信息、生产技术、原材料和菇产品购销等一条龙服务,菇农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还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

“现在,我们种的双孢菇除了供应国内市场,还远销国外呢。”康志远自豪地说。为畅通销售渠道,丰润公司先后与漯河双汇集团、西安外贸进出口公司、安徽阜阳罐头厂建立了长期供销关系,站稳了信阳、洛阳、平顶山、郑州等地的鲜菇市场,并出口日本、韩国、乌克兰等国。

“建一座1000平方米的菇房需资金6万元,很多刚起步的农户一次拿不出这么多钱,合作社就以五户联保形式和农村信用社协调资金。近3年来,合作社为菇农解决小额贷款1200万元。”西平县农业局副局长李万祥告诉记者。

村民刘新建对记者说:“种双孢菇前俺家穷得叮当响,2006年,俺家建起了第一座双孢菇大棚,当年双孢菇销售形势非常好,每公斤卖到8元。现在,俺家的大棚发展到3个。今年保守估计3个大棚能挣15万元。”

村民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种双孢菇的农户越来越多,一个大棚一年下来,能赚五六万元,这样的经济效益对他们来说,确实不错。

“一个棚忙时需要用工五六十人,工人每人每月收入两三千元。周边十里八村的人都来我们这打工,很方便。”村民李学军乐呵呵地说。目前,合作社安置本村剩余劳动力800多人,吸纳周边剩余劳动力200多人。

下一步,道庄村准备扩大双孢菇基地规模,加强深加工管理,强化品牌优势;建一个奶牛场,用玉米秸秆养牛、牛粪种菇,让村民每天都能喝上牛奶,过上小康生活,把道庄建设成为村民富裕、邻里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生态农业新模式

丰润公司在食用菌种植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农药,对菇蚊、菇蝇采取灯光电击物理诱杀和烟雾剂等方法;在食用菌生产环境,采取医用“来苏尔”溶液进行地面及菇房消毒,从根本上确保了质量安全。

双孢菇空调房内装有自动控温设备,可以根据季节调整菇房温度,生产周期短,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因素影响小,种植技术容易掌握。

丰润公司充分利用当地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发展生态农业,采取“麦秸+牛粪→生产双孢菇→双孢菇废料还田肥田”的生产模式,舍弃的菌根腐烂后还可作为有机肥再利用,变废为宝。

“河南省农科院为我们村种植双孢菇提供了全程服务,我们不用操那么多心啦!”正在棚里忙碌的菇农张振海感激地说。像张振海一样,有1.8万农户尝到了西平县科技兴农战略的甜头。

河南省农科院挂职干部、西平县科技副县长张磊告诉记者,今年5月3日,河南省农科院在这里举行了“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技术示范基地”现场观摩与技术培训会,与会人员对丰润公司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赞不绝口。

“双孢菇规模化生产与加工技术示范与推广”是河南省农科院与西平县政府确定的重要合作项目。去年4月,由该院资环所、加工所组成食用菌学科团队,发挥技术专长,指导专业合作社和加工企业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引进和推广双孢菇新品种6个、配套新技术4项,研发出食用菌新型加工产品3个,扩大了当地食用菌生产规模,延伸了产业链条。

上一篇:优秀美文:因缘下一篇:四季花开散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