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常规教育活动反思(共12篇)
1.中班常规教育活动反思 篇一
美术活动可以说是和幼儿常规联系最紧密的活动。良好的使用和整理物品的习惯应该从小班就开始重视。
在涂色活动中,我们要第一次使用蜡笔了。在幼儿操作之前,我先教幼儿认识蜡笔盒,随后把蜡笔比作笔娃娃,对幼儿提出了使用的要求:笔娃娃在睡觉,拿出笔娃娃时要轻轻拿;如果你想用红色的笔娃娃,就轻轻拿出红色的笔娃娃,用完了红色,你想用绿色,就要把红色放回&“家&”,再拿绿色;不要把娃娃的衣服撕了;不要把自己的衣服画起来,妈妈会洗得很辛苦的。
从活动的过程来看,孩子们基本上都遵守了第1、第3和第4个要求。不足的是,我在活动过程中没有反复地去&“唠叨&”最重要的第2个要求,导致活动结束孩子们上交蜡笔时,有的残缺不全。因为蜡笔没有及时收好,结果或和别人的混起来或掉到了地上。
另外,在活动中,我怕蜡笔盒给小朋友们造成不便,就自己在活动前,把所有的`蜡笔外盒给抽掉,仅剩蜡笔&“躺&”着的盒子。过了几天,一次张老师组织的活动让我学到了一招。张老师把蜡笔盒比喻成房子,让小朋友们把外盒拿出来,放在下面,这样蜡笔盒就变成两层楼的房子了。小朋友们都做的很好。他们学到了新常规,于我,又学到了教育中的小窍门。
在美术活动中每一个常规的指定,老师都应该要反复思考,是否利于幼儿的美术创作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合理的常规制度建立后,就要严格要求,坚持一致,做到经常化。
2.中班常规教育活动反思 篇二
我是泰州市姜堰区第二实验幼儿园的黄翠萍,虽已在幼教园地耕耘30年,却仍然越走兴致越高,越走好奇心越强,于是,工作便成了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0岁~6周岁的幼儿有着天然的吸收性心智,在这个阶段,周围环境中的一切都会在幼儿人格和个性的形成过程中打上深刻的烙印。因此,如何使环境适合并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就成了教师的重要使命。“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情趣”是孩子“爱吃的菜”,快乐温馨的环境,与生活接轨的教学内容,充满情趣、富有生命力的游戏活动,有效的师幼互动,都能使幼儿在不知不觉的积极参与中获得经验,得到发展。师幼心中共同荡漾着的浓厚情趣所形成的“快乐场”,始终是师幼共同的向往。
在中班歌唱活动“大树妈妈”中,教师带领幼儿一同走进美丽的童话世界,通过美妙的歌声,在温馨的师幼互动中体验小鸟与大树妈妈相亲相爱的情感,更表达了师幼之间的。依恋之情。在此,借助于“特级教师工作室”平台与大家一起分享。
本期关键词:吸收性心智;情趣;体验
原始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内容,感受歌曲安静、柔美的性质。
2.能在图谱的暗示下自主学习歌曲,并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
3.会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歌曲,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片、图谱、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大树妈妈》的故事。从前,有一棵大树,个儿高高的,每天都举着茂密的树枝和树叶为小花、小草们遮风挡雨,大家都叫她大树妈妈。(出示大树妈妈图片)有一天,一只迷路的小鸟找不到妈妈了,他停在大树妈妈的手臂上,急得呜呜地哭。大树妈妈说:“别哭别哭,孩子,我就是你的妈妈。”大树妈妈用她的树枝和树叶做了一个温暖的摇篮,摇呀摇,摇篮里的小鸟甜甜地睡着了。(出示小鸟睡在摇篮里的图片)
二、熟悉歌曲
(一)学习第一段歌曲
1.教师范唱第一段,提问:大树妈妈是怎样哄小鸟睡觉的?她还做了什么动作?
2.一起朗诵第一段歌词。
3.听音乐齐唱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歌曲
1.师:小鸟睡醒了,大树妈妈对着小鸟呵呵地笑,真开心。忽然,谁来了?(出示风雨图片)小鸟好害怕,大树妈妈会怎样保护小鸟呢?
2.教师范唱第二段。
提问:大树妈妈是怎样保护小鸟的?
师幼一起完整演唱第二段。
3.有表情演唱第二段。
提问:(1)大树妈妈看到风来了、雨来了,心里会怎样想?(2)大树妈妈这么关心小鸟,小鸟心里又会有什么感觉呢?
三、完整演唱歌曲
四、分角色表演
1.教师扮大树妈妈,幼儿扮小鸟,表演歌曲。
2.一组孩子扮大树妈妈,一组孩子扮小鸟,表演歌曲。
3.女孩扮大树妈妈,男孩扮小鸟,表演歌曲。
4.幼儿自由两两结伴表演。
分析内容
《大树妈妈》是一首较为经典的儿童歌曲,具有浓郁的“摇篮曲”风格,旋律优美流畅、轻柔抒情。歌曲借助幼儿熟悉的大树形象,把幼儿带入了一个和谐、温暖的童话世界。中班幼儿已经能够体验到妈妈对自己的爱了,通过情感迁移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自然地表达歌曲所蕴含的美好情愫。
分析目标
目标1和3能体现中班幼儿音乐学习的要求,目标2“在图谱的暗示下自主学习歌曲”,根据我的观察,音乐图谱并不受中班孩子的青睐,幼儿的参与欲望往往不强。因此,建议把活动目标改为:
1.学唱歌曲,感受摇篮曲轻柔、连贯的旋律特点。
2.能根据场景提示仿编歌曲第二段歌词,尝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3.学习结伴分角色表演,体验师幼及同伴间相亲相爱的情感。
分析准备
音乐活动应以音乐元素为主体,故事的叙述无论怎样简洁都会占据不少时间,而情境的创设能让幼儿自然而然身临其境。因此,建议把活动准备改成:
1.幼儿已听过有关大树和小鸟之间相亲相爱的故事。
2.在活动室布置立体大树,用篮球做成鸟窝,制作立体仿真小鸟数只。
3.大树和小鸟头饰,多媒体课件《大树妈妈》。
分析过程
原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鹦鹉学舌状态,主动性、能动性无从体现,建议把活动过程作如下修改:
一、学唱第一段歌曲
在《大树妈妈》钢琴伴奏背景音乐声中,带幼儿走进布置成森林的活动室内。放鸟叫录音,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通过观察环境,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师:小朋友听,谁在叫?小鸟在哪里叫呢?(教师轻轻拨开树叶,露出小鸟)噢,小鸟在高高的大树上叫呢!鸟妈妈上哪儿去了呢?原来小鸟们肚子饿了,鸟妈妈飞出去捉虫子了,妈妈不在家,小鸟会感到怎么样呢?是谁在照顾小鸟呢?大家听一—
1.教师用清晰的吐字、轻柔的嗓音、略夸张的口型以及到位的情感无伴奏范唱歌曲第一段两遍,让幼儿感受歌曲甜美、温馨的意境。
2.幼儿坐在大树下轻声学唱几遍,琴声伴奏要求轻柔。
3.鼓励幼儿随音乐伴奏大方地用身体动作表演唱,提示唱准切分音和附点音符。
4.教师用进行曲和摇篮曲两种风格演唱歌曲,让幼儿选择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风格来演唱最合适。提示幼儿用歌声体现摇篮曲温馨、亲切、安宁的风格。
二、尝试创编歌曲第二段歌词
1.幼儿仍然在钢琴伴奏声中观看情境表演,根据乐句时值,教师有序出示大树妈妈的笑脸、绿色小伞等,并播放风雨声,请幼儿大胆创编第二段歌词(只要求幼儿把第一段歌词中某个词语替换并演唱出来)。
2.幼儿跟着多媒体课件,边欣赏边自由发挥,完整演唱创编的第二段歌词。
三、分角色进行游戏表演
1.教师带上大树妈妈的头饰,请小朋友扮演小鸟,师幼共同演唱歌曲。当唱到“风来了、雨来了”的时候,小鸟们纷纷到大树妈妈身边蹲下。
2.师幼互换角色,幼儿扮演大树妈妈,教师扮演小鸟,边唱边表演。
3.鼓励幼儿自选头饰扮演大树和小鸟,一对一找好朋友后边唱边互动。
小结:小朋友们把《大树妈妈》这首歌唱得好听极了,我们大家都很喜欢大树妈妈,可是,有人却想把大树都砍了,小朋友们答应不答应呢?小朋友们长大了要栽更多的树,让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让每只小鸟都能找到温馨、可爱的家。
活动反思
源于兴趣的学习才是最为有效的学习,幼儿园的歌唱教学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以境激趣。在歌唱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场景,能够引起幼儿的积极情感体验,帮助幼儿理解教材。比如,童话般的场景、榜样的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游戏活动、角色扮演等,都可以激起幼儿对活动的浓厚兴趣。修改后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中,以森林场景导入,让幼儿置身于童话世界,通过观赏鸟窝,聆听鸟鸣、风雨声等,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2.以情激趣。孩子对情感有着特殊的感受力,如果想方设法拨动了孩子内心深处的那根“情”弦,孩子就会对活动产生发自内心的兴趣。修改后的活动中,教师通过情感迁移法,让幼儿通过回忆自己跟妈妈相处时的情感体验来理解、表现小鸟和大树的情谊。角色互换时,幼儿对扮演大树来保护教师这只“小鸟”兴致盎然,因此唱歌的积极性尤为高涨。
3.中班常规教育活动反思 篇三
【关键词】小班幼儿 音乐 常规养成 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198-03
当前小班幼儿的常规习惯不容乐观。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由于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交际关系的突然变化,每天的生活中有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不能随心所欲而要遵守集体生活的规则。然而,面对新环境,许多幼儿不同程度会出现不适应的焦虑情绪甚至恐惧感,典型的表现是爱哭闹、不吃饭、不合群、行为散漫等,这对教师来说是管理上的一个挑战。幼儿要尽快融入集体生活就必须学习幼儿园的班级常规,而幼儿的一日常规并不少,让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小班幼儿强行记忆是不太可行的。如何帮助幼儿顺利渡过这一阶段尽快学会常规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
一、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传统做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導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可见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对其在学习、生活上能够保持独立性、自主性具有的重要意义。反思我们传统的幼儿常规教育手段却存在很多的问题,往往忽视幼儿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特点,简单甚至暴力的灌输常规,使得幼儿始终无法把常规内化为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
1、单一说教
在实施幼儿常规教育的过程中,都是以教师的反复说教为主。教师不断的对幼儿们提出各种要求,要求幼儿们遵守纪律,并反复提醒督促,如要排队就餐、上厕所,不能插队;要先洗手,再吃饭;游戏结束要记得整理;午睡时要安安静静,不影响其他人……幼儿们都在教师的威严和督促下被动的去遵从,去执行,一旦没有教师的提醒,幼儿的行为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可见幼儿没有把幼儿园的常规内化为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听到家长的抱怨:“为什么小孩在幼儿园里会乖乖自己吃饭,回到家就要家人追着喂饭,甚至不肯吃饭呢?”“为什么在幼儿园里会自己整理玩具,整理书包,在家时都是一团乱且不会整理了?”
2、机械训练
很多教师还固守着传统常规教育中的规则意识,对幼儿的常规教育和实施方法都过于刻板、机械,而忽略了考虑幼儿的个性需要。如课间时,教师为了维持好班级秩序,总会组织幼儿们分组去完成喝水、上厕所的任务,即使不想上厕所、喝水的幼儿也会在教师的要求下不得不和其他幼儿一起完成,然后完成任务后就要求幼儿们趴桌子上休息。再比如课堂上,教师总会喊类似:“一二三、静下来”这样的口号,让幼儿安静下来,这样的常规训练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使班级的秩序井然,课堂安静。但这种简单划一的机械训练也违背了《指南》、《纲要》要求的尊重幼儿的个性需要,忽视了幼儿的个人意愿,抹杀了让幼儿发表个人意见的机会。
3、消极评价
为了肯定和鼓励遵守常规的幼儿,教师总会大力表扬,并对其表现的更为友善,而对违反常规的幼儿,教师或者批评或者限制其不良行为,让其乖乖坐着不许参加游戏活动以示惩罚。而幼儿又是特别在意教师和同伴对自己的看法,因此为了获得教师的赞许避免被批评而不得不遵守。吃饭快的可以获得教师的表扬,于是幼儿们就狼吞虎咽的把饭吃完了,或者有的本来能吃一碗饭的,却只要求吃半碗饭;绘本阅读课上安静的看书的可以获得教师的表扬,于是有的幼儿就算有什么疑惑想问也不问了;游戏结束后能主动把玩具收拾起来放回原处的可以获得表扬,于是为了少收拾一些,幼儿们在游戏时就总是只玩个别的简单玩具……可见,教师的消极评价使得幼儿为了获得教师的赞许而不得不一味的遵守常规,说明幼儿的习惯不是养成了常规,而是好好表现为博得教师的表扬。
可见,传统的单一说教、机械训练、消极评价式的常规教育不仅教育效果不佳,无法让幼儿把常规内化为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更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和个性发展需要而收效却甚微。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有效的常规培养方法,以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兴趣所需,使幼儿能自觉学习常规并内化为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常规教育的必要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个教学环节间教育目标的渗透,这既是《指南》对教师的要求,也符合幼儿的需要。既然小班幼儿的记忆并不能支持他们不停地进行常规记忆,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符合幼儿兴趣特点的教育形式,比如音乐。固定的音乐活动能够让幼儿更熟悉。教师将幼儿喜欢的音乐与常规结合在一起,能够迅速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使幼儿从听觉、歌唱、念谣等多方面获得与音乐相关的体验,在音乐中让幼儿轻松记住常规,并逐步内化为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当教师发现某一环节的音乐不能再激起幼儿的歌唱欲望或者律动行为时,教师再在原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更换或改变。巩固常规行为依靠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更能够激起幼儿的成就感、熟悉感,从而帮助幼儿获得自信的表现。
因此本文以音乐在小班幼儿一日活动中合理运用的实践作为手段,研究小班幼儿常规养成的策略。
三、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常规教育的实践尝试
将音乐与常规教育进行融合不是随便给幼儿一段音乐,让幼儿听到音乐就遵守相应的常规,也不是一蹴而就地引导并要求幼儿完成活动,而是需要教师用心进行音乐设计,以巧用节奏、创编歌曲、合理运用纯音乐等方式,巧妙地将音乐渗透到一日常规教育中去,使幼儿在愉悦的音乐体验伴随规范的常规操作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1、寓常规于歌词,让幼儿边唱边做
“学唱歌”在幼儿眼中是一种本领,有简单旋律的歌唱活动是幼儿很喜欢并乐于模仿的。教师将歌唱与生活常规结合在一起,既能够让幼儿获得轻松、愉悦的感受,又使原来死板的常规教育也逐渐开始灵动起来,这种氛围的营造对幼儿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自己简单地创编一些常规歌曲;或者使用幼儿比较喜欢的歌曲中的旋律填入与常规有关的歌词,引导幼儿学唱,并边唱边做,获得行为的内化与巩固。如:小班幼儿去洗手时,常出现玩水,久久不离开的现象,教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始引导幼儿使用歌唱的方式进行调整。教师将幼儿熟悉的《两只老虎》歌词做了改编:“打开龙头,洗洗小手,搓搓搓,搓搓搓,轻轻打上肥皂,我们再搓一搓(重复歌唱),冲干净,冲干净”引导幼儿边洗手边唱歌。幼儿在游戏后,时常会忘记或没有意识收整玩具,教师将《小兔子乖乖》做了改编:“小朋友乖乖,游戏结束了,我们一起,将玩具整理,把它放回篮子里,放到柜子上,下次再来玩”,在幼儿游戏结束时教师会带领幼儿唱这首熟悉旋律,简单的歌词将洗手和收玩具的过程简单地呈现了出来,幼儿在一边歌唱、一边洗手和收玩具的过程中,获得了对歌词的认知,同时也形成了对常规的了解。
在幼儿园中进行的歌唱、歌词创编等,并不需要唯美的歌词,只需要教师使用幼儿能够了解的语言融入其中,让幼儿易于理解、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实践出来,就是最适合幼儿的创编方式了。
2、巧用节奏念谣,让幼儿在玩中学
幼儿对节奏有着天生的感知,教師在小班教育教学中,利用节奏帮助幼儿获得的常规习惯时,可以将语言与节奏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幼儿在感受节奏的同时熟悉到与常规相关的语言,并在重复念诵、实际行动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程度的常规认知。
在引导幼儿排队时,为了让幼儿能够不推不挤,我设计了简单的语言节奏念谣:“小小蚂蚁走走走|一个一个排好队|你先我后|不着急|准备好了就出发|”,当准备出去玩或需要排队时,我就会对幼儿说:“小小蚂蚁排队啦”,听到教师的这句话,幼儿即开始跟着从头念谣,同时教师对幼儿提出要求,一边念一边踏脚走过来排队。经过了几次游戏的训练,幼儿很快就掌握了这个语言节奏念谣,在节奏的控制下,幼儿行走的脚步也就相对没有一拥而上那么快了。而对于小班幼儿经常尿裤子,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到不会脱、提裤子是其中原因之一,于是设计了念谣:“大小便不羞羞|小朋友能做好|两只小手抓裤腰|向下一拉到膝盖”当遇到有类似情况时,教师就一边示范一边念给幼儿听,经过多次跟念幼儿在如厕时都能够根据念谣完成相应动作。
念谣与常规的结合让幼儿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是游戏,游戏的引领让幼儿更主动地配合着教师学习常规,这是打好基础的第一步。教师需要注意,在小班的节奏语言中,教师不能使用过于复杂的节奏,最好使用固定节拍中的四拍节奏引导幼儿,让幼儿在进行语言节奏的同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3、音乐融入提示,展现常规教育自然性
除了让幼儿自己进行节奏念谣、歌唱,教师还可以直接用音乐播放设备播放音乐,使幼儿在进行活动时获得音乐提示。很多幼儿园在午餐开饭前,使用播放音乐的形式让幼儿安静坐好,等待吃饭。教师可跳出这个框框,将音乐播放的方式运用到更多的常规培养行为中,使用设备播放并组织幼儿进行游戏,以此加强幼儿对规则的认识。
如:在上厕所时,教师播放《火车轰隆隆》的音乐,提示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抢不争不着急;在玩玩具结束时,教师播放起《玩具兵进行曲》,让幼儿能够主动地收拾玩具,进入下一个活动;在放学回家前,需要幼儿自己将物品收拾到自己的书包里时,教师可播放《放学歌》,还可以与幼儿先做《放学歌》的律动,再进行物品的收拾,使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在音乐的播放中,幼儿不仅仅获得了对音乐美的欣赏,也在一次次的重复行为中获得了常规习惯的内化,为幼儿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常规教育的成效阐述
1、幼儿常规养成的成果描述
经过一段时间音乐与活动的匹配,幼儿在没有音乐的环境下,行为习惯也开始变得规范起来。小班幼儿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和集体生活,遵守幼儿园的行为规范,养成了幼儿园统一的作息、用餐习惯,并主动帮教师维持班级纪律和活动秩序。在个人事务上,可以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独立完成用筷子吃饭,穿脱衣服鞋子,自行上厕所,收拾书包玩具等。在文明礼仪上,做到见到老师问好,同伴间谦让友好,对待父母懂得感恩。总之,用音乐串联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小班幼儿常规的养成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后期的调整和优化
新时代的教师乐于求新求变,但是对班级中使用的常规音乐来说,则不应当时时变化,因为小班幼儿的记忆并不能支持他们不停地进行规则记忆,巩固的行为依靠熟悉的方式,因而固定的音乐活动能够让在熟悉的基础上形成能力的发展。当教师发现某一环节的音乐不能再激起幼儿的歌唱欲望或者律动行为时,教师再在原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更换或改变。如:从开学开始,教师就引导幼儿使用简单的歌曲旋律熟悉上课时发教具的动作:“小腰挺直头抬起,小脚并拢小手放膝盖。”当幼儿完成这个动作,教师的教具就发到幼儿手上,此时幼儿就可以自由地玩教具了。在教师唱了几次以后,幼儿就能够跟着一起唱了,他们在做的时候也特别自信地边唱边做,而集体的行为,则给了幼儿更多的归属感。
教师在帮助幼儿使用音乐进行了常规认知以后,还需要帮助幼儿进行强化记忆。引导幼儿在不同的活动中同时进行规则音乐活动,比如教学活动中、游戏过程中渗透,让幼儿对强调规则的音乐活动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记忆,从而使幼儿的规则意识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获得巩固。如:不管在教学中,生活中还是游戏中,只要是遇到需要排队的时候,教师都按照在平时生活中的样子,对幼儿说“小小蚂蚁排队啦”,让幼儿能够时时了解排队的常规。帮助幼儿迁移,也就是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运用机会,有了多次运用,才能增强记忆并形成内化。
结语
幼儿园常规是幼儿获得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一步,也是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开始。面对小班的幼儿,强行要求幼儿遵守常规肯定是不可取的,使用具有趣味性的、幼儿能力所及并乐于接受的方式才是可行的。在常规学习中,音乐的加入能够让幼儿在具有游戏性的节奏、旋律中获取自主性的行为,并在熟悉的基础上形成行为习惯的发展。可以说,这是帮助幼儿获得常规培养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刘敏.浅谈音乐在一日生活常规培养中的运用[J].教育,2016(29):00047-00047
4.中班常规教育活动反思 篇四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感冒的病症以及传播途径。
2、懂得预防感冒的小常识,积累一些健康生活的经验。
3、引导幼儿初步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
4、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预防感冒》
【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
教师有班级点名活动引出今天的教学活动。
“这些天,xx小朋友为什麽没来呀?”
幼儿相互交流各自对感冒的感受与体会。
“你得过感冒吗?感冒的时候人会有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感冒的时候会出现发烧、咳嗽、流鼻涕、鼻塞等症状。
2、了解感冒的传播途径:
教师介绍患感冒的原因及感冒传播的主要途径。
“人们一般是由于什么患上感冒的?”“除了着凉以外,感冒会不会是别人传染给你的,又是怎么传染上的呢?”
教师归纳。
不注意冷暖或身体抵抗力差的人容易得感冒。另外,流行性感冒还可以通过吐沫、痰等传播。
3、掌握预防感冒的小常识:
教师与幼儿一起交流预防感冒的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来保护自己,尽量不让自己和别人患上感冒?”
教师出示图片,幼儿了解预防感冒的具体方法,师生一起进行归纳小结。
不随地吐痰、常开窗通风、勤洗手洗脸、经常锻炼身体、适当吃点醋及大蒜、洋葱。流行性感冒肆虐期间,幼儿要尽量减少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去。如果已患上感冒,则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而且要侧转身,不能对着他人打喷嚏,因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教学反思
引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通过课程学习<怎样才能预防感冒>教育孩子平时要加强锻炼,增强抵抗感冒的能力,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5.中班常规教育活动反思 篇五
设计意图
桌椅是幼儿在生活、学习、游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损坏桌椅的现象时有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造成的,也有无意损坏的。通过本活动,让幼儿认识到桌椅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应加倍爱惜,发挥桌椅的最大作用,培养幼儿爱惜物品的良好习惯。
活动目标
1、知道桌椅的用途和爱护桌椅的意义。
2、培养幼儿爱惜物品的习惯。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置小熊家场景:椅子和桌子东倒西歪的躺在地上,小毛巾若干同幼儿人数,《幼儿园里好事多》音乐带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师:今天我要带咱们班小朋友去小熊家做客
(带幼儿到布置好的小熊家场景)
师:呀!小熊家怎么了?椅子东倒西歪的,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1)我们帮它扶起来(2)我们帮它整理好 [这时出现一哭声]
师:咦?谁在哭呀,噢,原来是小椅子在哭,我来听一听,它为什么哭 [装作侧耳倾听状]
请幼儿坐好,老师告诉幼儿哭的原因,进入主题 [坐法如图]
2、展开部分
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故事附在后面]提问:
(1)桌子椅子为什么哭呀?
(2)请小朋友说一说,你都知道小桌子、椅子有什么用处呀?
(3)小桌子和小椅子用处可真大,小椅子天天让我们坐在它身上小怕累,小桌子呢让我们整天在它身上写字、画画、做游戏,它们就像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这两个好朋友呢?
[以上问题请幼儿自由回答]
(4)请幼儿说说我们脸脏了怎么办?(洗一洗)那小桌子、小椅子脸脏了也该洗一洗,对吗?今天,咱们就帮小熊家的小椅子、小桌子洗脸。
[放背景音乐,每幼儿一块毛巾擦桌椅,教师 巡回指导,让幼儿擦的更干净并及时表扬擦的既快又干净的幼儿 ]
3、结束部分:
师小结:小朋友都知道了小桌椅要爱护好的道理,小朋友其实还有许多好朋友象水彩笔呀、小本子呀、玩具呀,都要大家来爱惜它们。
[音乐《幼儿里的好事多》响起]
老师与幼儿一起表演
教学活动结束
附故事:《桌椅的对话》
我们都是小熊家的小桌和小椅子,每天夜晚等小熊睡觉以后,小桌子和小椅子就说起了悄悄话:
小椅子:咱们的主人小熊一点也不喜欢我,整天坐在我身上摇来晃去的,时间长了摇得我身体吱吱……乱响,我的骨头快散架了,疼死我了,我的一条腿都断了,成了一个伤病员了。
小桌子:咱们的主人对我也是一样的,整天在我身上乱写乱画,还把小粘贴随变粘在我身上,吃饭掉的饭粒也不打扫,有时还坐在我身上可疼了,我真不想在这个家里了。
小椅子和小桌子说着说着都哭了起来。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小班的教师,班上的孩子年龄幼小,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老师就要将工作做到最细微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学习,积累,调整。我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方法,那时,幼儿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6.中班常规教育教案 篇六
中班常规教育教案第1篇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提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并要求教师在共同的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可见,规则是保证幼儿愉快生活、交往、学习的前提,对大班幼儿进行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许多规则要遵守,知道规则的重要性。
2.能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共同制定游戏规则。
3.体验遵守规则给活动带来快乐情绪。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5.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请幼儿自己拿椅子。
2.交流:取椅子的时候老师很担心,为什么?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观察乘电梯视频。
交流:有什么办法解决这种拥挤。
2.幼儿体验乘坐电梯。(选7名幼儿站在垫子上坐电梯,再请其他的幼儿扮演等电梯的人)交流:想想自己是怎么做电梯?心里感觉怎么样?
3.请幼儿观看玩滑滑梯视频。
(1)谈谈自己的看法。
(2)我们应该怎么玩。
4.请幼儿观看取彩笔视频。
交流:应该怎么做?你们在生活中会排队吗?你在哪些时间会排队。
5.游戏:钻山洞的游戏。
(1)介绍游戏玩法:三个山洞都要玩到,当老师响铃鼓的时候没有玩完的也要回座位。
(2)幼儿玩钻山洞的游戏。
提问:玩山洞时出现的问题,怎么解决?需建立什么规则。(看图样)
(3)请小朋友根据自己建立的规则再玩一次。
小结:原来钻山洞的游戏需要制定规则。
(4)谈话: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遵守规则?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规则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规则需要大家一起来遵守,他不仅会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有时也会带来快乐,让我们一起来争做规则小标兵。让我们教室把我们知道的规则画出来。
教学反思
常规教育是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必修课”,也是教师做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功”。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使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神话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幼儿常规是指对幼儿行为的标准化、具体化要求,可以理解为教师对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的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本学期我任教小班,小班的孩子没有中、大班孩子那么有很强的自我意识,特别是新入园的孩子,对于幼儿园里的一切,都非常的好奇,渴望去接近,去尝试。但是,同样矛盾的是,与家里不一样,家里是一个人,活动是自由的,有着自由的空间与时间。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和很多的同龄孩子一样需要有一个协调一致的时间标准,同时在这个时间段里去做这件事,按同样的标准去完成。因此,他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常不能忍受排队,等待或者这样做那样做的规定,还有个别孩子还会闹情绪。这些都需要老师耐心地去指导与安慰。对于小班孩子而言,养成良好的常规是最为重要的。在实践中我也在不断地反思,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建立良好的常规。
刚开始,我就进入误区,我总是想到让幼儿遵守纪律,认为教师要幼儿怎么做,幼儿就该怎么做。在幼儿自由活动时也只是一味地让幼儿“自由”活动,而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就这样“放纵”这幼儿。当幼儿出现违反常规要求的行为时我也没有及时提醒纠正,对常规的坚持不够。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班的常规没有一点改善,上课时还是很吃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及实践,我对我的常规教学进行一系列的改善。
首先,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稳定幼儿情绪,适应幼儿园生活。
大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大、小便不会脱裤子、提裤子,我们教师就帮助他们一个个脱、一个个提。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用匙子,就一口一口地喂等等。通过老师的关心和体贴,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首先喜欢上幼儿园,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良好的常规。
其次,巧用儿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
大班幼儿年龄小,喜欢接受老师亲切、易懂的语言。因此我经常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如:天气渐渐冷了,孩子们都穿着大衣,如何教幼儿叠大衣呢?首先把大衣平整放好边唱儿歌边叠:“大门关关好,小手抱一抱,再来弯弯腰,衣服叠好了。”中午睡觉时幼儿就可以自己叠衣服了,虽然叠得不是很好,但通过练习,效果还是不错的。
第三,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
游戏是幼儿一日活动的主要方式。因此,我充分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让幼儿在玩中学。如:中午幼儿睡觉时,老有几个幼儿睡不着,我们玩“我是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唱着儿歌“我是一个木头人,一不动、二不笑,三不睁开大眼睛。”这样幼儿就安静下来,一会就睡着了。
第四,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弱,在遵守常规方面还需教师不断的提醒。对于小班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引导幼儿遵守常规的最有效的办法要算鼓励与称赞了。我班幼儿在吃饭时,弄得桌上、地上全是饭粒,这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幼儿吃饭时经常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XXX吃饭吃得真干净,桌上、地上一个饭粒也没有,她吃得多香啊!今天我们来请吃饭干净的小朋友当老师的小帮手。”这时,幼儿们都一口口慢慢地吃着,生怕饭粒掉在桌上、地上。吃完饭的幼儿还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吃得可干净了,没有把饭掉到桌上。”
第五,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特别是小班,初入园时,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做好家园配合是培养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手段。家长往往能够看到孩子的优点,却容易忽视孩子的缺点,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
当然,持之以恒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年龄小,对一些常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概念对于幼儿不良的习惯教师不能简单的指责、阻止。而应正确的讲解示范使与幼儿形成正向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对幼儿的行为常抓不懈,当幼儿出现违反规范要求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提醒纠正。
总之,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矩。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同时,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使幼儿终身受益。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常规的培养。
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并不是通过几星期、几个月就能达到最终目标的,因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对他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我们必须坚持日日规范、周周规范、月月规范,绝不能时而严时而松,这样不但不利于常规的培养,反而让孩子更难去规范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在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上取得实效。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教师只要时刻关注幼儿,用我们的爱心、细心和耐心认真对待每一位幼儿,时刻把常规放在首位,那么幼儿的日常生活规范就会逐步养成,并越做越好。
中班常规教育教案第2篇
【活动目标】
1、掌握安全玩滑滑梯和攀爬架的正确方面,并能在日常活动中遵守安全玩法。
2、能对玩户外器械过程中德各种行为作出是否安全的判断。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玩滑滑梯和攀爬架等器械。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滑滑梯和攀爬架吗?玩滑滑梯和攀爬架的时候要注意哪些事情?怎样玩才是安全的呢?
2、请幼儿玩滑滑梯和攀爬架等器械。
引导幼儿阅读教学挂图滑滑梯部分。
师:
(1)你刚才是怎么玩滑滑梯的?
(2)图画中德小朋友是怎么玩滑滑梯的?
(3)头朝下玩滑梯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4)从滑梯下面往上爬,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5)你喜欢哪一个小朋友?为什么?
3、引导幼儿阅读教学挂图攀爬架部分。
师:
(1)我们小朋友是怎么玩攀爬架的?
(2)这幅图画中的小朋友是怎么玩攀爬架的?
(3)挤在一起玩攀爬架会发生什么事情?
(4)你喜欢哪一个小朋友?为什么?
4、教师帮助幼儿总结玩户外器械的注意事项,并引导幼儿在儿歌的帮助下掌握安全注意点。
(1)师:我们在玩滑滑梯的时候要一个接一个地排队,大家轮流玩。注意不能头朝下玩滑梯,也不能从滑梯下面往上爬。玩攀爬架的时候要等前面的小朋友爬上去了自己再爬,不要挤在一起。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3)教师带领幼儿再次玩滑滑梯和攀爬架等器械,一边玩一边念儿歌。
教学变式
有条件的幼儿园,教师可准备数码相机,抓拍幼儿在玩滑梯和攀爬架中的正确或错误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和挂图上的行为一一对应,帮助幼儿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行为。
家园共育
家长有时会再接幼儿离园的时候带幼儿玩幼儿园里的户外器械,也会带幼儿玩公园或社区里的户外器械,在这些非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家长仍徐贯彻幼儿园关于户外器械活动的要求,保证对孩子要求的一致性。
中班常规教育教案第3篇
教学目标:
1、提高安全意识,学习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幼儿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溺水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对,现在是夏季,天气渐渐变得很热了,你们热了怎么办?可是今年有好几个小朋友因为热就悄悄去河里、池塘里洗澡,你们想知道他们去洗澡发生了什么事吗?告诉你们,今年涪陵有好几个小孩下河洗澡被淹死了,他们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他们好可怜,老师伤心,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很伤心。
二、防溺水教育小朋友们,我们怎样使自己不会发生溺水事故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老师先向幼儿讲几点防溺水的知识要点
(1)教育幼儿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严禁到江河、池塘、无盖的水井边等处戏水、游泳。不能独自或结伴到池塘边钓鱼、游泳、玩水。
(2)教育幼儿在来园、离园的途中千万勿去玩水,下江游泳。
(3)我们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很多同学都不会游泳,如果发现有幼儿不慎掉进江河、水库、池塘、水井里等,我们不能擅自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或拨打“110”。
(二)、老师谈谈事例,并由幼儿扮演小品本学期××学校在周末,几名幼儿到讲河边钓鱼玩,有两名幼儿不慎溺水死亡。这个悲惨的事实告诉我们了什么?这几个同学违反了哪些安全规则?我们应如何遵守安全规则。
(1)议一议:这几个小朋友违反了哪些安全规则?我们应如何遵守安全规则?
(2)把小朋友的错误纠正过来。
(3)由这个事实谈谈我们的心得体会。
(三)、说一说说说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
三、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小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中班常规教育教案第4篇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为了大家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有一个好的身体,在本学期中再次取得好的成绩,在这里我们上开学第一课———安全课,教育主题是“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班级”。
大家都知道“关爱生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们安全工作的宗旨,全国每年小学生发生安全事故达万起,死亡人数在千人以上,其中中小学生的交通事故占有55%以上,数字触目惊心,一个社会死了一个人可能不算什么,可对死伤的每一个家庭,那是多么的惨痛,因此我们大声疾呼:全体同学一定要树立安全意识,珍惜生命,关爱他人。今天,我在这里再次提醒大家:安全是生命之水,文明是幸福之源!那么,如何做好安全工作呢?我认为从下列几方面做起:
一、交通安全
1、要遵守交通法规,基本常识有:行人靠右行,不闯红灯,不跨越护栏,横穿路心时要左顾右盼看是否有车辆经过,不脱把骑车,不骑“英雄”车,不跳车,不扒车,不乘坐“三无车”。
2、十二周岁以下的学生不准骑自行车。更不准在公路上,追、打、攆、跑。不在公路上做游戏等。
3、来校、回家做到文明行路,不乘坐农用车辆、无牌无证车辆,不乘坐超载车辆;不得设置路障,两人成排,三人成行,公路右行。
4、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意思是要求各个同学回家之后要向家长宣传交通法规,一些家长交通安全意识差,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二、食品卫生安全
现正逢秋季,是各种肠道病等高发期,各个同学要注意身体,要求每个同学做到:
1、讲究个人卫生,常洗手、常洗头、常洗衣服、常剪指甲,被褥要整洁并要常晒。
2、加强体育锻炼,按时集队、跑步或做操,增强身体免疫能力。
3、不提倡吃零食,更不要吃不卫生的食品,以防因吃不卫生的食品而引发疾病。要
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4、讲究环境卫生,(1)、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抛包装袋、废纸等杂物。
(2)、要讲究环境卫生。
(3)、负责的值日生每天保证室内整洁卫生,每天开门开窗,保证室内通风。
三、校园安全
各个同学要严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具体而言:
1、禁止携带管制刀具、有伤害他人的一切工具进入校园,刻、铅笔小刀、水果刀也不准带进校园。
2、禁止携带火种进入校园。
3、禁止玩耍有危害性的玩具进入校园,如小枪、弹弓等。
4、团结同学,和同学和睦相处,善于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严禁打架、骂人。打架往往是从骂人开始的,而有些同学骂人已成口头蝉,极不文明,我认为,骂人和打架一样,是一个人智力极度低下的表现。不因小事和同学争吵,不打架斗殴,不能寻衅滋事,引发矛盾,不在在校园内外发生暴力行为,争做文明的小学生。
5、禁止攀爬高层和危险物。
6、禁止在池塘边、小桥上玩耍。严禁私自下河下塘洗澡。
7、安全用电,禁止接触电源。
①不能接近、触摸电源和电器。
②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擦拭电器外壳,更不能在电线上晾衣服或悬挂物体,或将电线直接挂在铁钉上。
③发现绝层损坏的电线、灯头、开头、插座要及时报告,请电工检修,切勿乱动。
④同学们不得在配电房、变压器周围逗留,更不能攀爬变压器,不得把其他物体抛向变压器及配电房内,不得乱动电气设备。
⑤万一遇有电气设施引起的火灾,要迅速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⑥发现有人触电时,要先拉闸断电源,如果拉闸不方便,快用木棒(干燥的木棒)挑开线,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再采取其它抢救措施
8、请同学们在课间不做剧烈的活动,避免发生各种伤害事故;上下楼梯靠右走,做到“右行礼让”;不追逐嬉戏,不打闹,不攀高,不拥挤,不抢道;不在教学楼内打球、踢球、做游戏。
9、禁止到危险建筑物(生活区的大礼堂、堂殿)周围玩耍。更不准穿越警戒线进入里面。
10、禁止在楼道上逗留,上下楼要有秩序。
11、禁止学生家长的一切车辆进入校园。
12、下午放学后,禁止在学校和路上逗留。禁止学生在上课期间不请假回家,擅自离校。周一进了校门,就不准随便离校,真要离校,必须请假,经批准后方可离校。否则,擅自离校后发生的一切后果自负。与学校无关。
中班常规教育教案第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安全教育活动教案《遵守交通规则》,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最基本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交通安全常识。
2、培养自立、自卫的安全保护意识。遵守交通规则。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观察、动脑、动手及生活实践能力。
活动重难点:
1、确立自立、自卫的安全保护意识。
2、能认识有关的`交通标志、交通设施。
3、人行道与人行横道的区别。
活动准备:
1、红黄绿号牌一套。
2、教学课件、布置场景。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1、看录像《篮球女孩》。
2、小朋友们,看完刚才的录像,你知道这个小女孩是用什么走路的吗?这样的走路方式会给她带来哪些困难呢?是什么造成她今天的样子呢?
3、小结后开始新课《平安回家》。出示课题:遵守交通规则。
(二)看动画——《学会走路》(出示课件)刚才你听到和看到了有关交通安全的哪些内容呢?细心、爱观察的小朋友肯定发现了在我们放学回家的道路两旁常有竖着的提醒大家注意的交通牌子,知道它们叫什么吗?(交通标志)。对,为了保证交通安全,我们除了要知道一些简单的交通安全知识外,我们还得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才能安全行走。
(三)认识交通安全标志
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标志小客人到我们班,小朋友想认识它吗?看,她来了。
2、幼儿戴红绿灯头饰上台,自我介绍:我是红绿灯,十字路口总指挥,考考小朋友,看到我要怎样做?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你们回答得真好,想和我做朋友吗?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成为好朋友吧!我说红灯,大家回答停,做立正动作,绿灯行,做跑步动作,黄灯等一等,叉腰站好。
3、扮演红绿灯小朋友:我们大家成了好朋友,下面我还想介绍几位我们家族里的好朋友让大家认识,这几位朋友大家平时应该见过面,可是你了解它吗?(出示路牌、禁止通行等标志。)提问你在哪里见过它?它的任务是什么?小朋友对我们标志家族的了解还真不少!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讲规则,小组讨论扮演角色,做游戏)
(四)游戏——我会过马路
1、设置过马路场景,学生体验。
2、幼儿分为行人、学生过马路,然后回到座位。师:你们刚才是怎么过马路的呢?说得好的同学老师将为他颁发一颗交通安全星。(指名说说。)
3、小结:我们班的小朋友们真聪明,不但学会了认识交通标志,还会按规定行走,安全回家。
中班常规教育教案第6篇
活动目标:
1、知道如何向别人介绍自己。
2、愿意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并初步了解班级的其他同伴。
3、于和同伴、老师交往,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的一员的快乐生活。
重点难点:
重难点:怎样自我介绍,与同伴交流,体验集体生活。
活动准备:
1、板书
2、白纸、勾线笔若干。
活动过程:
1、组织教学。
2、教师自我介绍,与幼儿交朋友。
a、教师: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一个新的集体。我是你们的老师,我们以后就要一起学习、生活一学年。你们遇到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希望我们能成为好朋友,好吗?
b、出示板书,向幼儿介绍自己的工作、兴趣、爱好等。
c、教师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进行自我介绍。
d、师小结:自我介绍的时候声音要响亮,可以介绍自己的姓名、以前所在班级和现在所在班级等。还有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以便让大家更加了解自己。
3、引导幼儿利用纸和笔制作自己的“名片”。
4、幼儿分组与同伴相互介绍、相互了解。
5、每组推荐一名幼儿在集体面前进行自我介绍。
6、以儿歌“找朋友”的方式结束活动。
中班常规教育教案第7篇
活动目的:
学习校园安全知识,认识安全警示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活动对象:
五年级三班全体学生
活动地点:
教室
活动准备:
安全知识、警示牌
活动过程:
一、导入班会
男: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的安全倍受家人、老师的关注。
女:“同学们,下课不要拥挤,不要追逐打闹”这是老师们每天都要对我们说的话。
合:让我们安全记心中,记住人生美好,步步小心。五年级二班《校园安全》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学习安全知识
女:同学们,你们看,碧绿的大海里,鱼儿在自由自在地遨游。你们听,蔚蓝的天空下,鸟儿在欢快地歌唱。每当清晨,当朝霞映红了我的双颊,当树上的小鸟叫醒了我的梦想。当我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学校。我们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作为学生,我们更多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1、日常行为安全:不携带刀具、火种或其它危险品进入校园;严禁勾引校外人员来校滋事、打架;不进网吧、游戏室、歌舞厅等娱乐场所;不在楼梯、走廊上打闹、挤搡;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不抢行。
2、体育课、实验课安全:上体育课时,要有防范意识,不随意投掷器材。实验课时要严格操作程序,按规范操作,不随意动用器材和药品,不携带任何化学药品出实验室。
3、集体活动安全:班级、年级组织的户外活动、社会活动等,要事先制定好活动安全方案报经上级批准后方可进行。
4、心理健康安全:教师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技能,对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积极疏导化解,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或其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学生心理上出现问题可采取适当方法加以排解,如可找老师、家长、学生、朋友等倾诉。
5、安全顺口溜:
上课小腿莫伸长,走廊狭窄不疯狂。
上下楼梯靠右走,危险游戏一扫光。
同学之间有磨擦,宽容谦让是良方。
三、安全知识问答
1、请同学们猜猜这些警示牌是什么意思。(出示警示牌,学生指认)
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警示牌还有很多很多,它们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注意安全,同学们可要留心观察呀!但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警示牌来提醒我们,在没有警示牌的地方,我们更应该细心观察,加倍小心,尽量避免受伤。
2、像这种情况,我们班发生过吗?
a、用铅笔或其它尖锐的东西互相打闹。
b、在教室里互相追赶。
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学生回答)
3、在我们学校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注意安全,找一找哪个地方需要注意安全?(同学自由发言)
师小结:同学们找的这些安全隐患非常好,是学校的问题下课后老师会及时向学校领导反映,自己的问题可要及时改正,防患于未然。
4、安全知识问答。
四、班会尾声
班主任讲话:同学们,你们这次班会开得非常成功。通过这次班会,我们学到了许多安全知识,希望同学们在学校能够自觉遵守安全规则。珍爱生命,把安全牢记心中。时时刻刻注意安全。
在《祝你平安》的歌曲中结束本次班会。
中班常规教育教案第8篇
教育内容:
家庭、学校、社会安全
教育目标:
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进行预防灾害,防“溺水教育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们将一起开始快乐而有紧张的学习生活,在开学之初,我们首先要提的就是安全,因为不论是国家还是家庭,都希望你们安全的生活和学习。
二、小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学生讨论。
作为小学生,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注意安全?
2、集体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在楼道内做游戏;上下楼梯靠右行;劳动时,不挥舞劳动工具,以免误伤他人;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特别是吸毒者;课外不玩火,不玩火。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上、下坡要下车,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3)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三、学生自查
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中班常规教育教案第9篇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一些简单的消防知识,知道着火要打电话“119”、碰到劫匪打电话“110”、有人生病打电话“120”。
2、让幼儿知道一人在家不能玩火。
3、让幼儿知道如发生火灾等事件该如何逃离。
活动准备:
魔术箱、各种汽车图片、儿歌、图片
活动过程:
1、用变魔术的方法出示图片,并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带来了一个魔术箱,让我来变一个魔术,看看变出来些什么?“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教师小结:公共汽车是座人的,警车是抓人的,救护车是救人的,消防车是灭火的。
2、通过故事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一人在家不能玩火。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一人在家不能玩火,万一着火的话要拨打电话“119”,记住要说清楚你的家庭住址,住在那一条路,几弄几号。(110、120同上)
3、通过游戏的方法,让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防火措施。
4、教师小结评价。
教师:我们现在都是大孩子了,都知道一人在家要注意安全,那我们的小弟弟小妹妹们都不知道这些知识,我们以后要常常提醒他们,去关心他们,做一个小弟弟小妹妹们都喜欢的大姐姐大哥哥。
7.中班数学活动反思 篇七
我班的教室在3楼,每次小朋友排队下楼梯时,都会手扶着幼儿扶手。由于扶手是沿着楼梯的走向加设的,扶手会由上而下越来越贴近楼梯台阶。所以孩子们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走一段楼梯的最后几阶时如果手不离开扶手的话,身体就必须弯下来或蹲下来,看上去就像人变矮了;而转到下一段楼梯后,站直身体就能扶到扶手了,看上去就像人又长高了。孩子们对这个游戏乐此不疲,觉得自己仿佛是个魔术师。为了提高幼儿对高矮的兴趣,将这一现象从生活中的偶发情况转化提炼为数学知识,我先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有关比高矮的瓶娃娃材料,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高矮。幼儿在探索感知一段时间后,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不会正确使用比较高矮的方法,对必须在同一水平面上做比较还不甚理解,对两个物体高矮差别不显著的比较易出错等等,有部分幼儿使用“高”、“矮”的词不当,把“矮”讲成“低”等等。于是,我设计安排了数学活动《比高矮》。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学着比较高矮和一样高;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活动难点是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并注意要将高矮差别不显著的物体进行正确排序。
在活动开始时,我选择两位高矮有明显差异的孩子从小铃下走过,通过一位幼儿走过小铃没有碰到,而另一位幼儿碰到了小铃发出声响这一直观现象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高矮;然后通过两两比较高矮得出比较的正确方法,即站在一个水平线上直立比较;最后,通过图片比较印证上一步得出的结论。
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比较好的是在幼儿分组操作时,第一组:两两比较,分出高矮。第二组: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最高和最矮的物体。第三组:按高矮排序。第四组:目测物体高矮。这样操作的目的性比较明确,层次清晰,由易到难的让幼儿能根据自身情况多层次的选择操作。最后,我通过游戏《找朋友比高矮》让幼儿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当性。
活动结束后,我认为幼儿都能正确分辨物体的高矮;能找出一组物体中最高和最矮的物体;能将物体按高矮排序;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词语。但我在活动设计上没有突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虽然也有要求幼儿两两比较、感知高矮。可由于要求幼儿站在地上比较,没有为他们提供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的机会,仅仅通过教师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虽然在设计时希望通过下一步图片比较来印证概念,可由于上一步的薄弱,使得图片比较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8.中班科学活动反思 篇八
活动为幼儿提供了红、黄、蓝颜料、透明杯、棉签、记录卡等。
活动一开始,我出示红、黄、蓝颜色水,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让幼儿猜猜其中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并记录下孩子们猜出的许多颜色。然后教师实验,将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让幼儿观察其变化,与孩子们的猜测结果作一比较。接下来,幼儿分组操作,启发幼儿用语言简单说出两种颜色混合后可以变成哪些颜色。最后通过儿歌《色彩谣》复习巩固。
9.中班数学活动反思 篇九
1.运用统计图表进行数量的比较。
2.学习10以内数量的简单统计。
重点难点:
运用统计图表进行数量的比较。
活动准备:
《我的数学》第11页。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翻开《我的数学》到第11页,一起认识统计图表。
1.图上的小朋友要票选明天要吃的点心,他们都在看一张表,我们也来看看。你在表上看到了什么?
2.每一个点心的上面是小朋友的名字,数一数三个点心的上面分别有多少个人名?
3.有什么办法能不数就知道有多少人?(对应着看数字栏)
4.你知道明天要吃什么点心吗?为什么?
5.哪一种点心选的人最少呢?
二、教师在黑板上画统计表,带领幼儿就最喜欢的点心进行统计,让幼儿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方法。
1.你们喜欢吃的点心有哪些?我们来统计一下哪一种点心是我们班上最受欢迎的点心。
2.我们要怎么做这个统计表呢?各种点心要画在这个表的什么位置?人名要记录在哪里呢?
3.现在数一数,每种点心各得到了多少选票?哪一种点心最受欢迎?为什么?
活动反思:
10.中班数学活动反思 篇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本节活动中,我试图打破以往以看和听为主的数学学习,组织幼儿动手操作,让幼儿在与材料充分接触中,动手动脑,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真正接触到数学知识。 中班的孩子对数字已经不陌生了,认识很多数字,包括数字6。本活动引导幼儿在认识数字6的基础上,通过形象的比较活动,感受6的形成以及5和6多一少一的关系。并在活动中设计了练习点数的游戏,通过点数排列不规则的物体再次感受数字“6”的存在,调动多种感官配合,加深幼儿对6的相关感知。
活动目标
1. 喜欢动手操作,乐于动脑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 通过游戏,提高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学习6的形成,感受5和6多一少一的关系。
4.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游戏学习6的形成
活动难点:通过比较,感受5和6多一少一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猫头鹰、小鸟、小虫子卡片人手一份、王冠、“有问题”的小红花每人一张
2.多媒体课件
3.在桌子上贴好的左手边标志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鸟儿比赛的图片。
指导语:“今天鸟儿们举行了一场家庭成员的比赛,国王说,来比赛的鸟儿们都要排好队,看看谁家里来的人数最多,谁就获胜了。我们看一看都是谁来比赛了?”。
(二)教师组织幼儿从上到下按顺序观察图片,并依次提问“从上往下数第一排是谁在排队?来了几只?能用数字几来表示?第二排呢?……”
二、初步学习6的形成,感受5添1是6。
(一)提问:“如果下面再来鸟儿排队的话,该排几只了?为什么?”
(二)教师小结:每一排的小鸟都比前面的多一只,所以这一排应该是5只小鸟添上1只,是6只。5添1是6。
(三)教师请幼儿拿出猫头鹰的图片,并发现问题。 指导语:“小朋友们所有比赛的小鸟都排好队了,你们觉得谁获胜呢?为什么?因为猫头鹰来了6只,6是这些数字中最大的,所以猫头鹰赢了。现在,猫头鹰都飞到了小朋友的筐子下面请小朋友们从筐子下面,把找你领奖的猫头鹰请出来吧,每个小朋友一张哦!哎?小朋友们发现什么问题了?每只猫头鹰都戴上王冠了吗?”
(四)指导语:“王冠有几个?少几个?小朋友想一想,怎样办呢?”请幼儿动手操作并表述。
(五)教师小结: 5只王冠添上1只王冠就和猫头鹰一样多了,5添上1是6。
三、听音、看数取物,进一步感受5和6少一多一的关系。
指导语:“现在每只猫头鹰都有王冠了,请小朋友们把6只猫头鹰送回家吧。小朋友们帮助猫头鹰解决了问题,猫头鹰请小朋友们去数字城堡里做游戏。
(一)看数取物
指导语:“现在,老师先看看小朋友的小眼睛亮不亮,看看老师会在这些数字中把谁挑出来。老师挑了数字几,请你拿出几张小鸟卡片,一张一张在蓝色小圆点后面摆成一横排。睁大眼睛,仔细看哦。”
(二)听音取物
指导语:“小朋友的小眼睛真亮,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的小耳朵灵不灵,老师拍手,请小朋友仔细听,听到几下,拿出几张小虫子卡片来,摆在小鸟卡片下面,一一对应起来。小耳朵仔细听,老师要拍了。”
(三)请幼儿动手操作,想办法把小鸟卡片和小虫子变得一样多。
指导语:“请小朋友看一看,小虫子和小鸟一样多吗?小鸟有几只?小虫子有几只?小鸟比小虫子多几只?小虫子比小鸟卡片少几只?想让它们变得一样多,怎么办呢?自己动手摆一摆。”
(四)教师小结:5只小虫子比6只小鸟少1只,5比6少1。6只小鸟比5只小虫子多1只,6比5多1。想让他们一样多,再添1只小虫子,和6只小鸟一样多,5添1是6。也可以6只小鸟飞走一只,就和小虫子一样多,6去掉1是5。
四、教师总结,巩固5和6的关系。结束活动。
(一)教师分发小红花,并根据“有问题”的小红花进行总结。
指导语:“小朋友们在数字城堡里玩得开不开心?老师看到小朋友们都这么聪明,能想出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老师也很开心,老师要奖励每位小朋友一朵小红花。可是小朋友们又发现什么问题了吗?我们怎么样才能把它变成一朵真正的小红花呢?”
(二)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说5片红色的花瓣再添1片红色的花瓣,就变成6片红色花瓣的小红花了。5添1是6;还有的小朋友说,6片花瓣,去掉1片黄色的花瓣,就变成5片花瓣的小红花了,6去掉1是5。小朋友们真聪明,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那现在我们动手变一变,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来把它变成真正的小红花。
(三)组织幼儿将变好的小红花收好,带回班里去。
指导语:“变好小红花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回班吧,跟听课的老师说再见。”
活动反思
11.中班语言《梳子》活动反思 篇十一
中班语言《梳子》活动反思
这首诗短小精悍,想象新颖奇特。诗歌从母女互相梳头谈起,用比拟的手法,将风拟为树的梳子,船拟为海的梳子,在幼儿面前展现了一副生动美丽的画面。当风吹动的时候,树枝叶飞扬起来,仿佛被风这把梳子梳顺了长发,当船航行的时候,大海被李开层层波浪,好像是梳理过的头发。在这样的想象美好又充满温情的前景中,幼儿能不为之快乐吗?同时,也增长了幼儿对诗歌的兴趣,欣赏诗歌展示的画面,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情感脉络和作品的表现手法。
12.中班区域活动反思 篇十二
中班区域活动反思一:中班区域活动观察反思
今天是我们玩区域的日子了。早早地上完了课,请孩子们安静地坐在我旁的边,分配起了区域。区域是轮流的,所以每个孩子都可以玩到不同的。男孩子特别喜欢玩建筑区,但是也是因为他们特别调皮,再玩的时候总会发生一些争执。于是在玩之前,我们做了勾勾手指头的保证的,谁一犯错,就会被取消资格,黄牌罚下场。他们的再三要求和保证,我心软了。话音刚落,他们几个高兴地朝着建筑区走去,玩了起来。我坐在美工区的一角,观察着他们这几个孩子。他们是我们班里很活跃的孩子,有时活跃的只要一看见人就容易兴奋起来。果然,不出所料没过一会儿,他们就为了一块积木争吵起来了终于,嘟嘟他开口了:“阮老师说过《孔融让梨》记得吗?告诉我们要谦让,并且刚开始在玩之前,我们都答应老师的要好好玩,可是。。。。说着说着,他们不再为一块积木争吵了又恢复到了平静。
玩区域其实是给孩子创设一个特定的环境,让他们身入其中去。进入这个环境中,需要接触伙伴,这就是合作游戏。可是如何让他们学会玩,快乐地玩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一个小小的建筑区中,难免会出现争抢积木的现象,并且它很普遍。即使在开始分配之前,你千叮咛万嘱咐不可以争吵什么的,孩子毕竟是孩子,玩起来什么都忘了,这就是孩子的天性—爱玩。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帮着孩子去解决问题,可是不曾想过这样的方式对吗?也许孩子也会有自己处理的办法,虽然不怎么周到,但在合作游戏中,让同伴折服的就是好办法。
>中班区域活动反思二:中班区域活动反思>>(1364字)
区域游戏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并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它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长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所以区域活动创设的是一个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的游戏活动,它具有自由选择的条件,它具有灵活性,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因此,区角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我们班有四个区域:新东小市场、美工吧、益智区和红乐坊。每当孩子们进入游戏区,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他们有的画画、有的开心的编辫子、玩沙漏,卖东西„„他们常常将画好的画拿给我看,并开心地告诉我他画的是海底世界;问我买不买她的菜,要买的话可以便宜点卖给我„„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快乐地玩着,我也很开心。因为在这个环境中,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发挥,尽情地释放尽情地构思他们的奇思妙想。所以,每当进行区域游戏活动时,孩子们就会高呼“万岁”,很快就融入其中,尽情地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因为在这里,他们是区角的主人,伴随他们的是愉悦、快乐、兴奋和满足。培养了他们自我发展的兴趣,这也是我们最初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我们能从多方面了解孩子,敏锐地观察孩子之间的差异。从而因材施教,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孩子。在区角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特反思如下;
1:准备了许多材料,孩子们却不理会,或操作马虎,比如我们红乐坊。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可能是活动本身缺乏趣味性、单调枯燥,操作活动难度大(或过于简单)。我们尝试增加活动的趣味性,适时地调整活动材料,除了考虑教育的需要外,幼儿兴趣及发展的需要也能忽视,通过与幼儿共同商量,更新丰富材料,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区域活动的主人。当然,区域活动的材料还应具有层次性的探索性,材料的投放要顾及到幼儿的个体差异。
2:我们教师可指导不当急于求成,导致孩子失去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区角活动丧失了应有的价值。要解决此类现象,首先我们应树立幼儿是区角活动主体的观念,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在区角活动中,活动的整个过程主要是一个幼儿自发生成、自由想象,积极创作长大胆表现的过程,要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给予积极的期望。
通过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反思,我们知道所谓区角活动,简单地说就是小组或个别活动,也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有意识地将整体活动范围分割成小区活动活动空间,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和交往。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的分析反思,在观察指导的基础上,做好观察记录长进行理论、实际的分析。在这其中,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教师自己,环创是否适宜,布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做调整;游戏中的介入行为是否及时、适时,对幼儿的游戏是否有推动作用。二是幼儿: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游戏中需要幼儿积累怎样的经验,幼儿是否已经具备幼儿在游戏中的效、合作等达到怎样的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有了分析反思,才能体现指导的价值,帮助我们不断发现区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主题与区角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使主题在区角中生成和发展,使区角在主题背景下丰富和深入,体现课程内容的整体性,促进幼儿整体性发展。
>中班区域活动反思三:中班区域活动反思>>(1526字)
一、班级中区域活动的情况:
因为教室的局限性,中班的区域活动多少会受到一些阻碍,比如:区域的摆放不能长时间固定、区域的占地面积较小、区域材料投放的局限等等。
但是,老师们还是根据现有的条件为孩子们创设了较好的区域环境,这学期,我们也可以从各个班级的区域中看到老师们的创设与理念的转变。
班级中的各个区角是孩子们最喜爱玩的地方,但是因为他们是中班的孩子,生活经验还是比较欠缺,如果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区域活动就不能很好发挥它的正确作用,从而使孩子们乱玩,什么都学不到,或许还会染上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二、本月区域活动的创设:
在活动中,我们是在观察孩子的同时,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在哪里,及时给予帮助解决。活动结束后要就本次区域活动做一个交流,相互了解孩子在其他区角的表现。
这次的区域我们根据孩子们在前几次各区域的活动情况,进行了删减和扩充。比如把建构区进行了扩充,把原来的娃娃家也纳入到了建构,为孩子们的建构成果提供了保留和展示的空间。另外把阅读区撤掉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就这样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活动的需要我们重新进行的规划,今天是我们新区域的第一次展示,在孩子们的活动中我发现了重新布置之后不合理和欠缺的地方。
三、本月区域活动的重点:
(一)区域活动开展的优势:
● 活动目标明确
我们区域活动多样化、目标详细化。
一月份的常规目标是:
1、引导幼儿利用手中的区域牌自主选择区域活动;
2、活动中不随便更换自己选择的区角,逐步培养对活动的坚持性。通过这个月活动,目标基本达到。
一月份的活动目标是:
1、角色扮演:逐步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学习模仿成人对自己的关爱;
2、建构区:在搬运、取放、堆叠平衡积木的过程中,可帮助幼儿发展手眼协调能力,获得理解空间的关键经验;
3、探索区:尝试用瓶盖蘸上颜料盖印,感知数量的一一对应。
● 区域活动的游戏规则化
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是幼儿能够在区域中自由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通过观察制定出幼儿可以理解能够遵守的区域活动规,多引导、多督促、多赞赏来让幼儿遵守规则和各种行为,逐步建立起班级区域活动的有序环境。
● 及时的评价
中班幼儿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诉自己和其他人在区域中的表现。所以我们很注重区域活动后的评价。我们的评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也能让幼儿养成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习惯。一个月下来,已经会有孩子评价同伴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了。
(二)区域中感到的困惑:
1、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我们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层次性,幼儿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但是中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动手能力和生活经验也比较缺乏,我们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很有局限性。在操作时,材料投放过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会影响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选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2、活动内容:
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自主性、表现幼儿个性的地方。但中班孩子动手能力薄弱,比如剪刀、油画、固体胶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师一个一个教会。所以在操作活动时我们选择的内容比较单一,比如剪纸小组内大家一起剪纸,撕纸大家一起撕纸,这样虽然活动比较单一,但是这样我们觉得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培养幼儿的常规。我们考虑在幼儿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后再开展分层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活动。
(三)区域中的不足之处:
1.对孩子的观察还是不够深入和细致,特别是针对个别孩子或针对某件事物的观察。
2.我们设置的区域活动还是比较处于老师主导的阶段,接下来要考虑怎样更好地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方法。通过区域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活跃。
3.要在幼儿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改进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儿乐于活动。
>中班区域活动反思四:中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与反思>>(1557字)
一、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区域活动这一活动形式满足了孩子们不同的发展需要,尊重了孩子们的个别差异,它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被挖掘出来。因此,它越来越被我们老师所重视,成了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案例:
一天,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增加了新的材料——夹东西。根据孩子们不同的能力,我们分别提供了纸团、红枣和玻璃球,让孩子们用相同粗细的筷子尝试从一个碗夹到另一个相同高度的碗中。孩子们对新的材料很感兴趣,都想来玩一玩。
这一天,小林最先来到了生活区,他一眼就看到玻璃球还没有人玩,于是就端出了夹玻璃球这个最高层次玩了起来。在班上,小林的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弱,他试了好几次,怎么也夹不起来。我在边上看了他约有五六分钟,看他老是夹不起来,于是就走过去,蹲下来轻轻地对小林说:“小林,你试试夹纸团好吗?”小林抬头看看我,摇摇头说:“不,我就是要玩珠子。”我又劝了他好一会,极力转移他的注意力,可是一直没有效果,小林坚持要玩玻璃球。没办法,我只能手把手地教他夹,可是还是不行。小林的动作是对了,但手不灵活,用力的方法不对。就这样,我们夹了好一会儿,小林忽然抬头对我说:“杨老师,你给我一个调羹吧!调羹我会舀的。”我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心想:给不给他呢?如果给他调羹,就没有按要求进行活动,材料提供的目的达不到。而且,给了小林调羹,其他的孩子也会要,这可怎么办呢?回头又一想:现在小林的兴趣在玻璃珠上,因此,他不会去考虑换材料,可也与能老是让小林坐着呀?于是我从柜子里找出了一个很小很小的调羹,交给小林。小林拿到调羹就开始勺起来。一开始是一颗一颗地勺,接着就是两颗两颗地勺,在勺两颗的时候,他得意地抬头看着我说:“杨老师,你看!”
第二天,区域活动开始了,只见小林选择了第一个层次——夹纸团,慢慢地夹者,他的动作比较准确,夹地很专心。
三、分析与反思:
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总会发现,孩子们并不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水平来选择适合他们活动的材料的,他们往往只是按自己对材料感兴趣的程度来选择。那么如何引导孩子来选择适合他们的活动材料,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机会呢?
在这个案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给他调羹对不对?
一开始,当小林选择最高一个层次时,我们都看的出来,小林并没有想到自己会不会夹玻璃球,他只是想玩玻璃球。当我极力地想转移他的注意力时,小林还是在盯着他的玻璃球,这时,小林的注意力、兴趣点全被玻璃球吸引了。当小林夹来夹去还是不行时,他尝试了第一次地自我的调整,对我提出要用调羹的要求。这时,小林经过尝试已经了解到了自己还不会用筷子来夹玻璃球,这个要求自己达不到,但此时他很想玩玻璃球,怎么办呢?于是他
想到了自己会用调羹,就向我提出要用调羹的要求。这时是他自己在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当时我的内心是十分矛盾的,因为,我的心中的即时目标是固定的。在经过一阵挣扎后,我最终选择了尊重他,给了小林调羹,满足了他这时的需要。在随后的活动中,小林进行了第二次的自我调整,他尝试用小调羹一次舀两个玻璃球。并在第二天尝试了第一个层次的活动。到这时,我的问题解决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认识到了几点:
一、目标应随孩子的需要灵活调整。
有时,我们往往太执着于自己的活动目标,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需要,顺着孩子一些,也许会出现另一番天地。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同化和顺应的基础上的知识、行为的重新建构过程。小林要玩玻璃球,但按老师提供的要求他并不能达到,怎么办呢?小林他通过自我的调整,征求老师的帮助,降低了要求,达到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同时,他也在给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提高自己舀的难度,这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在第二天,小林自然而然的选择了适合自己能力的材料进行活动。
>中班区域活动反思五:中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与反思>>(2241字)
一、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区域活动这一活动形式满足了孩子们不同的发展需要,尊重了孩子们的个别差异,它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被挖掘出来。因此,它越来越被我们老师所重视,成了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案例:
一天,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增加了新的材料——夹东西。根据孩子们不同的能力,我们分别提供了纸团、红枣和玻璃球,让孩子们用相同粗细的筷子尝试从一个碗夹到另一个相同高度的碗中。孩子们对新的材料很感兴趣,都想来玩一玩。
这一天,小林最先来到了生活区,他一眼就看到玻璃球还没有人玩,于是就端出了夹玻璃球这个最高层次玩了起来。在班上,小林的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弱,他试了好几次,怎么也夹不起来。我在边上看了他约有五六分钟,看他老是夹不起来,于是就走过去,蹲下来轻轻地对小林说:“小林,你试试夹纸团好吗?”小林抬头看看我,摇摇头说:“不,我就是要玩珠子。”我又劝了他好一会,极力转移他的注意力,可是一直没有效果,小林坚持要玩玻璃球。没办法,我只能手把手地教他夹,可是还是不行。小林的动作是对了,但手不灵活,用力的方法不对。就这样,我们夹了好一会儿,小林忽然抬头对我说:“杨老师,你给我一个调羹吧!调羹我会舀的。”我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心想:给不给他呢?如果给他调羹,就没有按要求进行活动,材料提供的目的达不到。而且,给了小林调羹,其他的孩子也会要,这可怎么办呢?回头又一想:现在小林的兴趣在玻璃珠上,因此,他不会去考虑换材料,可也与能老是让小林坐着呀?于是我从柜子里找出了一个很小很小的调羹,交给小林。小林拿到调羹就开始勺起来。一开始是一颗一颗地勺,接着就是两颗两颗地勺,在勺两颗的时候,他得意地抬头看着我说:“杨老师,你看!”
第二天,区域活动开始了,只见小林选择了第一个层次——夹纸团,慢慢地夹者,他的动作比较准确,夹地很专心。
三、分析与反思:
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总会发现,孩子们并不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水平来选择适合他们活动的材料的,他们往往只是按自己对材料感兴趣的程度来选择。那么如何引导孩子来选择适合他们的活动材料,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机会呢?
在这个案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给他调羹对不对?
一开始,当小林选择最高一个层次时,我们都看的出来,小林并没有想到自己会不会夹玻璃球,他只是想玩玻璃球。当我极力地想转移他的注意力时,小林还是在盯着他的玻璃球,这时,小林的注意力、兴趣点全被玻璃球吸引了。当小林夹来夹去还是不行时,他尝试了第一次地自我的调整,对我提出要用调羹的要求。这时,小林经过尝试已经了解到了自己还不会用筷子来夹玻璃球,这个要求自己达不到,但此时他很想玩玻璃球,怎么办呢?于是他
想到了自己会用调羹,就向我提出要用调羹的要求。这时是他自己在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当时我的内心是十分矛盾的,因为,我的心中的即时目标是固定的。在经过一阵挣扎后,我最终选择了尊重他,给了小林调羹,满足了他这时的需要。在随后的活动中,小林进行了第二次的自我调整,他尝试用小调羹一次舀两个玻璃球。并在第二天尝试了第一个层次的活动。到这时,我的问题解决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认识到了几点:
一、目标应随孩子的需要灵活调整。
有时,我们往往太执着于自己的活动目标,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需要,顺着孩子一些,也许会出现另一番天地。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同化和顺应的基础上的知识、行为的重新建构过程。小林要玩玻璃球,但按老师提供的要求他并不能达到,怎么办呢?小林他通过自我的调整,征求老师的帮助,降低了要求,达到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同时,他也在给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提高自己舀的难度,这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在第二天,小林自然而然的选择了适合自己能力的材料进行活动。在这个案例中,正是因为后来我尊重了小林的已有发展水平、能力和经验学习方式,才使小林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兴趣的满足,使他第二天又进行了第二次尝试(第一层次),逐步得到提高。
二、方法应灵活多样。
在《指南》中说“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指南》,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当小林在开始活动时,我首先运用了观察的方法,看看小林是怎样进行尝试的,当发现他有困难时,我进行了指导、帮助。一开始,我从预定目标出发,想转移小林的兴趣,但这个困难实在是很大,于是我用了示范的方法进行帮助,但这个效果也不大,最后我支持了小林的要求,先让他用调羹来舀,从小林原有的能力上逐步进行提高,这样既保护了小林尝试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小林手的灵活控制能力,这样和乐而不为呢?
三、介入之前,要学会积极等待。
积极等待是指对消极等待而言,它是指在活动中教师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是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小林在我转移他的兴趣时,追随了我,那么可能小林的困难就不
存在了,他的兴趣将因着一次的活动而告终,值得庆幸的是小林始终坚持了自己的想法,而我也尊重并支持了小林的选择,这样才更好地让小林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了解了自己的困难,产生了矛盾冲突,从而进行了自我调整,自己来想办法尝试解决。
【中班常规教育活动反思】推荐阅读:
幼儿园常规活动的反思10-10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常规教育》及教学反思08-30
大班常规反思08-15
中班语言爱护树木活动反思07-24
立足实际抓常规 及时反思促提高06-19
班级日常常规教育10-18
中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10-10
安全、常规教育主题班会07-10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教案《葡萄》及教学反思08-30
幼儿园一日常规教育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