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上机实验报告

2024-09-09

计算机上机实验报告(精选14篇)

1.计算机上机实验报告 篇一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与方法>>

上机实验报告

学院:环境与测绘学院

学号: 07113021

姓名: 田孟浩

班级:测绘11-3班

2011-11-11 实验

一、地图扫描矢量化

一、实验目的

1、熟悉Cass、AutoCAD制图环境。

2、掌握在计算机制图中扫描矢量化处理。

3、掌握用南方Cass、AutoCAD制图软件扫描矢量化的基本步骤与基本方法。

4、进一步对计算机制图课堂知识加深了解。

二、实验原理

扫描矢量化的基本原理是对各种类型的数字工作底图如纸质地图、黑图或聚酯薄膜图,使用扫描仪及相关扫描图像处理软件,把底图转化为光栅图像,对光栅图像进行诸如点处理、区处 理、桢处理、几何处理等,在此基础上对光栅图像进行矢量化处理和编辑,包括图像二值化、黑白 反转、线细化、噪声消除、结点断开、断线连接等。这些处理由专业扫描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其中 区处理是二值图像处理(如线细化)的基础,而几何处理则是进行图像坐标纠正处理的基础,通过处 理达到提高影像质量的目的。然后利用软件矢量化的功能,采用交互矢量化或自动矢量化的方式,对地图的各类要素进行矢量化,并对矢量化结果进行编辑整理,存储在计算机中,最终获得矢量化 数据,即数字化地图,完成扫描矢量化的过程。

数据采集是数字化图最重要的工作,在数字化过程中各种地物的数字化均有自身特点,因而,在数字化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类型地物的特点进行数据采集。

对于点状类符号(如独立地物符号),仅需采集符号的定位点数据;对折线类型的线状符号只 需采集各转折点数据;曲线类型的线状符号,只对其特征点的数据进行采集,由程序自动拟合为曲 线,特征点的选择同地形测图时的方法相同,曲线上明显的转弯点等均是特征点。对于斜坡、陡坎、围墙、栏杆等有方向性的线状类符号,数据的采集要结合图式符号库的具体算法进行,数据采集只 在定位线上进行,采集数据的前进方向的选择要按软件图式符号库的规定进行,如规定有方向性的 线状类符号的短毛线或小符号在前进方向右侧(或左侧),由此可结合图上符号的具体位置决定数 据采集的前进方向;对面状类符号,则只需采集在其轮廓线上的拐点或特征点。面状符号内部有填 充符号时,面状符号的轮廓线必须闭合。

在地图地物符号采集时,为保证采集的点位数据的正确性,必须掌握地物符号的定位点、定位线的基本知识,知道各地物符号的定位点、定位线在地物中的位置。

(1)图式符号中的比例符号。对轮廓较大的地物,如湖泊、草地、林地、房屋等,其形状按实 测点(特征点)位置,再据图式配置规定的符号,据测图比例尺缩绘即可。

(2)图式符号中非比例符号。对轮廓较小而无法按测图比例尺将其形状和大小缩绘到图上的地 物,而按测图要求又不能省略的地物,如测量控制点、独立树、烟囱等,其在图上的表示是按图式 规定统一符号进行的,这类所谓非比例符号的定位点、定位线的位置会因地物不同而异,特征点数 据采集时应加以注意,有关应注意的问题综合如下:① 类似三角点、导线点、检查井等圆形、矩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符号,图形的几何中心为其定位点。② 蒙古包、烟囱、独立石类的宽底符号,其 底线为定位线,底线中心为定位点。③ 风车、路标等类的底部为直角形的符号,其底部直角的顶点 为定位点。④ 气象站、雷达站、无线电杆等类地物的定位点,在其下方图形的中心点或交叉点。⑤ 窑、亭、山筒等下方没有宽点或直角顶点的不规则符号,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定位点在其下方 两端点间连线的中心点。⑥ 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其他符号如桥梁、水闸、挡水坝、溶斗等,定位点在 符号的中心点⑦ 半比例符号如通讯线路、窄道路、管道等一些带状延伸的地物,其长度可按比例尺 缩绘在图上,而宽度却因尺寸太小无法缩绘,即所谓线状符号,其图形的几何中心线即为该类符号 的定位线。地物在绘制时用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还是线状符号表示,是由测图比例尺决定的,比 例尺大时,宽度较小的地物也可按比例绘制,大比例尺地图中用比例符号的地物多,比例尺小时许 多地物无法按比例表示,在图中就变成线状符号。

三、实验数据

在本次实验中,我所用实验数据为王老师提供的Tif格式的地形图中第四幅地图,数据如下:

四、实验步骤

运行南方Cass软件,在Cass中载入数据:

步骤:工具->光栅图像->插入图像。

图象纠正,对图象进行变形纠正并赋以坐标:

步骤:工具->光栅图像->图像纠正。图像纠正完毕后,进行矢量化处理(1)对线状要素数字化:

对于线状要素,首先点击多段线命令,然后在图上选择要素的特征点,连成多段线。

对于曲线部分,用折线段来替代,曲率小时取点较少,大时可多取些点,尽量避免冗余数据。

数据采集要尽量与原图保持一致,但要识别出原图中模糊、毛刺、斑点等质量问题,做到精益求精。数字化时,要正确划分要素个体,不要多个要素连成一体,也不要单一要素分成若干段。对于能用线状符号描述的,只需数字化符号的中心线或控制线、边界线即可;不能用符号描述的,可以整体数字化。数字化时,有时找中心线很困难,可以沿着某边数字化,完成后再整体平移到中心线处。数字化具有平行、垂直、相交、相切、相连等关系的要素,需要使用捕捉功能,以及复制、镜象、旋转等操作,保证要素的精确、完整。

(2)对面状要素数字化:

对于面状要素,首先点击多段线命令,然后在图上选择面域边界的特征点,连成闭合的多段线。对面状要素,数字化为闭合的多段线,一定在结束时选择闭合命令,或在多段线属性中选择闭合,首尾点重合不表示闭合。数据点的采集要符合实际,如房屋的墙体一般是平直的,并且前后面保持平行,对于共用边界,要严格保证边界的一致,不要出现空洞、交叠的现象,做到不重、不漏。可以采用捕捉、复制等手段。对于不同层要素,也要注意相互的关系,点与线、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等的关系是否正确。

(3)对点状要素数字化:

对于点状要素,数字化为点,点的采集要尽量位于要素中心,可以适当放大要素。

五、成果截图

六、实验体会

通过本次试验我熟悉了AutoCAD制图环境;掌握在计算机制图中扫描矢量化处理;掌握用南方Cass制图软件扫描矢量化的基本步骤与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计算机制图课堂知识加深了解。本次实验我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说如何加图幅、图名、图框,辨认地形图上不清晰的地物符号、文字,最终经过请教同学和老师最终操作问题得以解决。受益匪浅!

实验

二、构建TIN-生成等高线

一、实验目的

2、熟悉Cass、AutoCAD制图环境。

5、掌握在计算机制图中生成等高线处理。

6、掌握用南方Cass、AutoCAD制图软件构建TIN的基本步骤与基本方法。

7、进一步对计算机制图课堂知识加深了解。

二、实验数据

本次实验中我用的是第六幅图

三、实验过程

通过本菜单可建立数字地面模型,计算并绘制等高线或等深线,自动切除穿建筑物、陡坎、高程注记的等高线。

1.建立DTM 功能:建立三角网。

操作过程:左键点击菜单,弹出如图1-133所示对话框,首先选择建立DTM的方式,分为两种:由数据文件生成和由图面高程点生成,如果选择由数据文件生成,则在坐标数据文件名中选择坐标数据文件;如果选择由图面高程点生成,则在绘图区选择参加建立DTM的高程点。然后选择结果显示,分为三种:显示建三角网结果、显示建三角网过程和不显示三角网。最后选择在建立DTM的过程中是否考虑陡坎和地性线。

2.图面完善

功能:利用“图面DTM完善”即可将各个独立的DTM模型自动重组在一起,而不必进行数据的合并后再重新建立DTM模型。

操作过程:执行此菜单后,见命令区提示。

提示:选择要处理的高程点、控制点及三角网:选择需要建网的点或三角网。3.删除三角形

功能:当发现某些三角形内不应该有等高线穿过时,就可以用该功能删去它。注意各三角形都和邻近的三角形重边。

操作过程:执行此菜单后,见命令区提示。

提示:select objects: 用鼠标在三角网上选取待删除的三角形后回车或按鼠标右键,三角形消失。当您修改完确认无误后,必需进行修改结果存盘。4.过滤三角形

功能:将不符合要求的三角形过滤掉。操作过程:执行此菜单后,见命令区提示。

提示:请输入最小角度:(0-30)<10度> 在0-30度之间设定一个角度,若三角形中有小于此设定角度的角,则此三角形会被系统删除掉。请输入三角形最大边长最多大于最小边长的倍数:<10.0倍> 设定一个倍数,若三角形最大边长与最小边长之比大于此倍数,则此三角形会被系统删除掉。5.增加三角形

功能:将未连成三角形的三个地形点(测点)连成一个三角形。操作过程:执行此菜单后,见命令区提示。

提示:依次为顶点1:顶点2:顶点3: 用鼠标在屏幕上指定,系统自动将捕捉模式设为捕捉交点,以便指定已有三角形的顶点。增加的三角形的颜色为蓝色,以便和其他三角形区别。当增加完三角形确认无误后,请立即进行修改结果存盘。

6.三角形内插点

功能:通过在已有三角形内插一个点来增加建网三角形。操作过程:执行此菜单后,见命令区提示。提示:输入要插入的点: 输入插入点。高程(米)= 输入此点高程。7.删三角形顶点

功能:删除指定的三角形顶点。适用于DTM中有错误点的情况,为避免画等高线时出错将该顶点删除。

操作过程:见命令区提示。

提示:请点取要删除的三角形顶点: 选取要删除的点。系统会立即从三角网中删除该点,并重组相关区域的三角形。8.重组三角形

功能:通过改换三角形公共边顶点重组不合理的三角网。指定两相邻三角形的公共边,系统自动将两三角形删除,并将两三角形的另两点连接起来构成两个新的三角形。如果因两三角形的形状无法重组,会有出错提示。

操作过程:执行此菜单后,见命令区提示。

提示:指定要重组的三角形边: 此指定边应是相邻两三角形的公共边。9.加入地性线

功能:由于等高线是与地性线是互相垂直的关系,所以在建三角网时要考虑到地性线的位置。

操作过程:执行此菜单后,见命令区提示。提示:第一点:输入一地性线的起点。曲线Q/边长交会B/<指定点>输入第二点。

曲线Q/边长交会B/隔一点J/微导线A/延伸E/插点I/回退U/换向H<指定点>继续输入点,回车结束。10.删三角网

功能:删除整个DTM三角网图形。当您想单看等高线效果时,需要执行此功能删除三角网。11.三角网存取

功能:可将已经建立好的三角网DTM模型保存到文件中,随时调用。12.修改结果存盘

功能:将修改好的DTM三角网存入文件。13.绘制等高线 功能:系统自动采用最近一次生成的DTM三角网或三角网存盘文件计算并绘制等高线。

操作过程:执行此菜单后,弹出如图1-134所示对话框。

对话框中会显示参加生成DTM的高程点的最小高程和最大高程。如果只生成单条等高线,那么就在单条等高线高程中输入此条等高线的高程;如果生成多条等高线,则在等高距框中输入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最后选择等高线的拟合方式。总共有四种拟合方式:不拟合(折线)、张力样条拟合、三次B样条拟合和SPLINE拟合。观察等高线效果时,可输入较大等高距并选择不光滑,以加快速度。如选拟合方法2,则拟合步距以2米为宜,但这时生成的等高线数据量比较大,速度会稍慢。测点较密或等高线较密时,最好选择光滑方法3,也可选择不光滑,过后再用“批量拟合”功能对等高线进行拟合。选择4则用标准SPLINE样条曲线来绘制等高线,提示请输入样条曲线容差: <0.0>容差是曲线偏离理论点的允许差值,可直接回车。SPLINE线的优点在于即使其被断开后仍然是样条曲线,可以进行后续编辑修改,缺点是较选项3容易发生线条交叉现象。14.绘制等深线

功能:计算并绘制等深线。

操作过程:同“绘制等高线”,但过程中系统会提问水面高程,高于此高程的等深线将用实线来画,否则用虚线画。15.等高线内插

功能:当等高线过疏时,通过此功能在其中内插等高线。

操作过程:根据命令区提示选择两条边界等高线,然后命令区会有提示:

提示:输入等高线上采样点距:(米)<3.0> 采样点距越小,内插等高线精度越高,当然计算时间也越长。系统默认值为3米。

请给出内插等高线数:<1> 输入需插入的等高线条数。

在做此项工作之前,要使内插等高线更准确,最好先将等高线进行拟合。但有时在边界等高线弯曲过大时,内插线变形稍大,这时需要手工进行局部处理。16.等值线过滤

功能:当等高线或等深线过密时,通过此功能删除部分等高线或等深线。17.删全部等高线

功能:删除屏幕上的全部等高线。18.查询指定点高程

功能:查询图面上任一点的坐标及高程。如之前没有建立过DTM,系统会提示输入数据文件名。19.等高线修剪

功能:提供强大的等高线修饰功能。

批量修剪等高线

功能:批量切除不符合条件的等高线。说明:左键点击菜单,弹出如图所示对话框。

20.等高线注记(1)单个高程注记

功能:在指定点给某条等高线注记高程。操作过程:执行此菜单后,见命令区提示。

提示:选择需注记的等高(深)线: 指定要注记的等高线。

依法线方向指定相邻一条等高(深)线: 依法线方向指定临近的一根等高(深)线。【注意】:等高线应含有高程信息,如果没有应该用“批量修改复合线高”加入复合线高。(2)沿直线高程注记

功能: 在选定直线与等高线相交处注记高程。(直线必须是line命令画出的)(3)单个示坡线

功能:给指定等高线加注示坡线,特别在等高线稀疏区。操作过程:执行此菜单后,见命令区提示。

提示:选择需注记的等高(深)线: 在等高线上指定位置。依法线方向指定相邻一条等高(深)线: 依法线方向指定临近的一根等高或等深线。

【注意】:高程注记通常字头由低向高,而示坡线通常由高向低,等高线应含有高程信息,如果没有应该用“批量修改复合线高”加入复合线高。(4)沿直线示坡线

功能: 在选定直线与等高线相交处注记示坡线。(直线必须是line命令画出的)

五、实验结果

六、实验体会

等高线生成是地图制图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要注意很多规范和要求,本次试验我做的是第六幅图,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基本没有复杂的地物地貌,完成起来相对来说轻松一点,感觉对AutoCAD的操作更熟练了一点,总体来说相对成功。

2.计算机上机实验报告 篇二

数值分析是以数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1,2], 虽然它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与其它相关数学课程相比, 数值分析是偏重于应用的一门课程, 其中的理论和方法, 不仅在其他专业课程中常常运用, 而且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与方法。各应用学科的发展迫切需要进行数值分析与仿真, 数值分析与仿真新理论新算法大量涌现, 使得数值分析的应用范围和专业越来越广, 例如, 计算机、物理、化学、生物, 机械、电气和电子信息等理工科专业[3], 使得数值分析逐渐成为理工科专业人才必备的知识和工具。同时, 需要有一定量的上机实验来具体应用所建立的算法及验证理论结果, 是一个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课程, 能使理论结果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因此, 针对数值分析的上机实验问题, 有必要分析其实现软件的特点及其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

1 数值分析实验常用软件的特点

1.1 常用的软件特点分析

数值分析实验的常用软件有C语言和MATLAB。C语言的特点如下: C语言是Combined Language (简称, C-Language) 的中英混合简称, 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它既具有高级语言的特点, 又具有汇编语言的特点。它可以作为工作系统设计语言, 编写系统应用程序, 也可以作为应用程序设计语言, 编写不依赖计算机硬件的应用程序。因此,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 不仅仅是在软件开发上, 而且各类科研都需要用到C语言, 具体应用比如单片机以及嵌入式系统开发。常用C软件有Turbo C2.0, VC++6.0等。MATLAB是一种数学软件, 它在数学类科技应用软件中在数值分析方面首屈一指。MATLAB可以进行矩阵运算、绘制函数和数据、实现算法、创建用户界面、连接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等, 主要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MATLAB的基本数据单位是矩阵, 它的指令表达式与数学、工程中常用的形式十分相似, 而且绘图功能强大。下面以牛顿迭代法具体实例分析两种软件的特点。

1.2 具体实例分析

牛顿迭代法的实现步骤如下[4]:

(1) 给出初值近似根值x0以及精度ε

(2) 计算x1=x0-f (x0) f (x0)

(3) 若|x1-x0|<ε, 转向 (4) ;否则x0=x1, 转向 (2) 。

(4) 输出满足精度的根x1。

以上述算法求方程-3x3+4x2-5x+6=0在1.0附近的实根, 精度要求满足为ε=0.00001。则C语言程序如下:

#define eps 0.000001

float f (float x)

{return ( (-3*x+4) +4) *x-5}*x+6;

float f1 (float x)

float f1 (float x)

{returen (-9*x+8) *x-5;}

main ()

{float x0, x1=1.0, int k=1;

do{x0=x1;x1=x0-f (x0) /f1 (x0) ;

printf (“x=%fn”, x1) ;

k=k+1;while (fabs (x1-x0) >eps) ; }

在Turboc 2.0实现该程序, 其小数位精确到6位, 其输出结果为1, 1.000000;2, 1.333333;3, 1.268817;4, 1.265388。而MATLAB6.5软件中仿真程序[5]如下:

function [x, k]=Mendnewton (f, x0, ems)

[f1, d1]=feval (f, x0) ;

k=1;x (1) =x0;x (2) =x (1) -f1/d1;

while abs (f1) >ems

u=1;k=k+1;[f1, d1]=feval (f, x (k) ) ;

x (k+1) =x (k) -u*f1/d1;

[f2, d2]=feval (f, x (k+1) ) ;

while abs (f2) >abs (f1)

u=u/2;x (k+1) =x (k) -u*f1/d1;

[f2, d2]=feval (f, x (k+1) ) ;end

end

function [f, d]=func (x) ;

f=-3*x*x*x+4*x*x-5*x+6;

d1=′-3*x*x*x+4*x*x-5*x+6';

d=subs (diff (d1) ) ;

在MATLAB6.5下命令窗口中输入: f=@fun, [x, k]=Mendnewton (f, x0, 10^-6) , 其小数精度取4位, 则输出结果如下:k=1, x=1.0000;k=2, x=1.3333;k=3, x=1.2688;k=3, x=1.2653; k=4, x=1.2653;k=5, x=1.2653。利用MATLAB生成迭代次数与方程近似解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清晰地显示了迭代次数与方程近似解的对应关系, 简单明了。从MATLAB与C语言的仿真程序可以看出, 用MATLAB来解算数值分析问题时, 精力主要放在方法的构造上, 而不是放在方法的实现上, 提高运用数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比用C等语言完成相同的事情简捷得多, 而且语法结构简单, 绘图也非常方便。但是当数值分析算法比较发杂时, 用C语言解决数值分析问题要比MATLAB运行速度快。同时C语言也方便与数值算法的硬件实现与开发, 解决具体的工程中实际问题, 这一点也是C语言强于MATLAB的一个优势。

2 针对专业设计数值分析仿真软件

通过上述例子分析了C语言和MATLAB两种仿真软件的特点, 因此在进行数值分析实验时, 要针对不同的专业, 选择相应的仿真软件。比如针对和理学接近的专业, 比如生物、化工和物理等专业, 这些专业注重于理论分析, 因此应该选择MATLAB作为数值分析的上机软件;而计算机等专业, 更多的注重于计算机上设计相应的软件, 倾向于算法的设计与分析, 因此应该选择C语言来实现数值分析的上机实验, 这样可以加深理论的理解;而针对机械、电气、电子信息等专业, 这些专业的特点是工程性强, 即需要理论的分析, 需要事先仿真来观察结果, 又需要实际过程的操作, 即在理论仿真之后利用单片机和DSP等硬件实现具体的算法, 并应用于生产实践, 因此应该学会先用MATLAB进行理论仿真, 然后应用C语言在硬件中实现具体的算法, 在数值算法上机实验时, 能同时熟练地适用C语言和MATLAB两种软件。

3 结束语

本文以数值分析中的牛顿迭代方法为例, 分析了数值分析仿真实验中常用软件的特点, 并提出了要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相应的仿真软件。通过在各个不同专业的实践, 证明该设想的合理性: (1) 针对与理学接近的专业, 通过适用MATLAB仿真软件, 加深了对数值分析的理解, 进一步熟悉了该软件的使用, 为解决专业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证明途径。 (2) 针对工程类专业, 通过C语言和MATLAB两种软件的仿真练习, 使得这些专业的学生可以预先了解仿真结果, 并依据仿真结果利用C语言完成算法的硬件实现, 使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摘要:针对理工科数值分析课程, 分析了上机实验过程中常用仿真软件C语言和MATLAB的特点, 并以牛顿迭代法的具体例子加以说明, 最后提出了要依据不同专业选择相应的仿真软件。

关键词:数值分析,牛顿迭代法,C语言,MATLAB

参考文献

[1]邓秀勤.数值数值分析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版, 2005, 5:2007-2008.

[2]吴勃英, 刘克安, 高广宏, 等.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工科研究生《数值分析》的教学效果[J].大学数学, 2005, 21 (1) :1-5.

[3]唐运梅.数值数值分析的实践与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6 (2) :122-123.

[4]恰汗.合孜尔.使用计算机数值数值分析[M].北京:清华教育出版社, 2008.

3.计算机上机实验报告 篇三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 上机实验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66-02

进入21世纪,教育部专门针对高等院校的计算机教育,提出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三层教学课程体系[1]。《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即隶属于这一教学课程体系,在各所高校普遍开设。

对高校学生来讲,系统而完整地学习计算机类课程,不仅要掌握基础性理论知识,更要结合上机操作,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校的计算机课程设计中,均在基本的理论授课之外配以相当比例的上机实验,且实验教学的作用举足轻重。以下笔者将从高等院校计算机类课程的内容及特点出发,针对学生上机实操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方法优化,就如何提升计算机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探索论述。

计算机类的课程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其特点就是实践性非常强。《C语言程序设计》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程序、设计程序的能力,以及利用C语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只有通过上机演练,将C语言源程序经由计算机系统的编译、运行、调试,并最终得到预期结果,才算真正完成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让学生学会怎样设计算法、构造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C语言程序设计》如此,其他高校计算机类课程也是如此。但在实际的上机实验过程中,学生并不能充分认识实践演练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的实验课程学习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部分学生对待计算机课程配套实验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认为可有可无,甚至是当作放松、游戏的契机,逃课现象时有发生。

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不能提前预习实验内容并认真听取老师对实验任务的布置和讲解,对实验内容不求甚解,上机操作随大流,甚至机械、盲目。

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遇到问题就停下来发呆,不会积极地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

举一反三的能力欠缺,同类问题再次遇到时仍无法解决。

缺省自我思考、钻研的过程,上机运行一遇阻碍即寻求他人帮助。

实验报告的撰写过于程式化,不能很好地体现上机操作的具体过程,如源程序设计、所遇问题、如何解决、最终结果等。

针对《计算机文化基础》一课,不少接触计算机较多的学生自以为简单,对上机操作不重视,不屑于实践练习,从而导致很多细节性的重要操作掌握不好。

由于学生的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不同,为合理设置实验课程的饱和性,有的教师允许学生上机练习完成后在实验室撰写实验报告;由此造成少部分同学本末倒置,以实验报告的书写为上机目的,依据教程草草“编”完后,不再认真对待上机操作。

针对以上学生在上机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授课教师应认真究其原因、深入探讨,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上机实验的顺利进行。如何做到这一点,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强实验课程的教学管理,强调实验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要在实验课堂杜绝游戏。

其次,在实验题目的设置上,需根据教学大纲及每一阶段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选取,切实做到上机实验与理论学习相同步,以便趁热打铁,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同时,多设置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题目,打破课本内容原有的组织顺序,从典型的程序案例入手,重组课堂教学的逻辑体系结构[2],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 “趣味”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去练习、思考和探究,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以达到较为理想教学效果。

再次,总体的实验课程设置思路应本着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不断以实践巩固理论、以理论支持实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綜合应用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为参照,设置必做题与选做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除此之外,为提升计算机上机实验课程的学习效果,还应注重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将实验预习作为作业布置,并强调其重要意义所在,有条件可在上机操作前进行简单提问、检查。

认真对待实验报告,建立实验报告的批阅、返还、订正制度,让学生明确自己上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去修正、改进。

“一对一”上机辅导的努力实现,切实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督促和指导。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高等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囊括的均是逻辑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既讲思维方式,又讲动手能力,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课程组织设计的过程中,要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从课程、学生、自身等多个侧面进行综合考虑,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拓展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把计算机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等融入到具体的操作实例中来,通过教师示范性的指导演示和学生不断的自我尝试,在切切实实的操作演练中让学生体会并领悟计算机技术的魅力,并进一步总结、探究、延伸,从而不断提升其计算机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4[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6.

[2] 何元惠,高占国,杨静.C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3):209.

[3] 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计算方法上机实验 篇四

#include

#include

float function(float x,float y)

{

return(0-(y*y));//f(x,y)µÄ±í´ïʽ }

int main()

{

float x0,x1,y0,y1,k1,k2,k3,k4,a,b,c,n,h;int i;

scanf(“%f %f %f %f”,&a,&b,&c,&n);x0=a;

y0=c;

h=(b-a)/n;

for(i=1;i<=n;i++)

{

k1=h*function(x0,y0);

k2=h*function(x0+h/2,y0+k1/2);k3=h*function(x0+h/2,y0+k2/2);k4=h*function(x0+h,y0+k3);x1=x0+h;

y1=y0+(k1+2*k2+2*k3+k4)/6;

printf(“x%d=%f,y%d=%fn”,i,x1,i,y1);x0=x1;

y0=y1;

}

return 0;

}

拉格朗日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length 500

#define pi 3.14***

floata[maxlength],f[maxlength];

float n;

floatlagrange(floata[],floatf[],float x,int n)

{

int k=0,j;

floaty=0.0,l;

while(k<=n)

{

l=1.0;

// printf(“%lfn”,y);

for(j=0;j<=n;j++)

{

if(j!=k)

{

l=l*(x-a[j])/(a[k]-a[j]);// printf(“%lfn”,l);

}

}

//printf(“%lfn”,f[k]);

// printf(“%lfn”,l);

y=y+l*f[k];

k++;

}

printf(“x=%f,y=%fn”,x,y);

return y;

}

float fx1(floatx)

{

return(1/(1+x*x));

}

floatfx2(floatx)

{

return exp(x);

}

floatfx3(float x)

{

return sqrt(x);

}

void math1(float c,float n)

{

int i=0;

float h;

h=2*c/n;

while(i<=n)

{

a[i]=i*h-5;

i++;

}

}

void math2()

{

int i=0;

while(i<=n)

{

a[i]=cos((2*i+1)*pi/2/(n+1));

i++;

}

}

int main()

{

n=20;

int i;

math1(5,n);

for(i=0;i<=n;i++)

{

f[i]=fx1(a[i])

}

lagrange(a,f,0.75,n);

return 0;

}

龙贝格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ouble t[1000],r[1000];

double f(double x)

{

return(x*x*exp(x));

}

int main()

{

double h,a,b,e;

int i,N,m;

scanf(“%lf,%lf,%d,%lf”,&a,&b,&N,&e);

h=b-a;

m=0;

t[1]=0.5*h*(f(a)+f(b));

printf(“%lf”,t[1]);

r[0]=t[0];

while(1)

{

printf(“n”);

for(i=0;i<((m<4)?m:4);i++)

t[i]=r[i];

m++;

h=h/2;

r[0]=t[0]/2;

for(i=1;i<=pow(2,m);i++)

r[0]+=h*f(a+(i-0.5)*h)/2;

printf(“%lf”,r[0]);

r[1]=(4*r[0]-t[0])/3;

printf(“ %lf”,r[1]);

if(m==1)

continue;

r[2]=(16*r[1]-t[1])/15;

printf(“ %lf”,r[2]);

if(m==2)

continue;

r[3]=(64*r[2]-t[2])/63;

printf(“ %lf”,r[3]);

if(m==3)

continue;

if((fabs(r[3]-t[3])<=e)||(m==N))

break;

}

printf(“nthe current time is :%dn”,m);

return 0;

}

牛顿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ouble function(double point)

{

return(point*point-2*point*exp(-point)+exp(-2*point));

}

double d_function(double point)

{

return(2*point+2*point*exp(-point)-2*exp(-point)-2*exp(-2*point));}

int main()

{

double beginner,error1,error2;

int max_times=0;

beginner=error1=error2=0;

scanf(“%lf %lf %lf %d”,&beginner,&error1,&error2,&max_times);int current_times=0;

while(current_times<=max_times)

{

if(fabs(function(beginner))

{

printf(“%lfn”,beginner);

return 0;

}

if(fabs(d_function(beginner))

{

printf(“failuren”);

return 0;

}

beginner=beginner-function(beginner)/d_function(beginner);if(fabs(function(beginner)/d_function(beginner))

printf(“%lfn”,beginner);

return 0;

}

current_times++;

}

printf(“failuren”);

return 0;

5.电子商务上机实验报告实验五 篇五

(三)实验思考

1、个人数字证书和企业数字证书的填写信息有何不同?为什么?

个人证书填写个人身份相关的信息,来证明个人的身份

企业身份证书要填写企业相关的信息,包括税务信息等等,证明企业的身份 原因:个人证书戴白个人,证明个人的身份

企业身份证书代表单位、组织,证明该单位、组织的身份

2、常见的安全证书有哪些?

个人身份证书,个人安全电子邮件证书

企业身份证书,企业安全电子邮件证书

信用卡身份证书

3、为什么要将数字证书下载到本地计算机或其他载体中?如何安装? 根证书是CA认证中心给自己签发的数字证书,代表CA机构的身份。在数字证书的实际应用中必须首先通过CA根证书对其他用户证书进行验证,确认用户证书的合法及有效性。将证书下载到本地电脑,可以识别用户身份,保护网络安全。

找到证书,双击该证书文件。选择打开.弹出证书信息,点击安装证书。弹出证书安装向导,点击下一步。选择根据证书类型,自动选择证书存储。点击下一步。完成证书导入,点击完成。证书导入完成,点击确定。证书安装成功

4、为什么个人证书的安装需要密码?

为你的帐户安全。密码是用来安装证书的,可令偷窃者没法偷盗证书,或者即使偷盗了,没有私钥,也不能用。

5、将私钥标记成可导出的证书会有什么危险?

6.电子商务上机实验报告 篇六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王琼实验日期:实验地点:院实验中心302机房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平台

奥派电子商务教学模拟套件 http://192.168.2.5:8

1三、实验前期准备

(学生的公司名称、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市场定位、基本产品结构)

四、实验内容

(注册、初始信息设置、信用认证、网上银行存款、B2B、B2C、C2C。角色,和谁交易了什么,多少金额。需要流程介绍和实验数据支撑,流程参见讲义)

五、实验总结和体会

(通过此次实验你学到什么,有什么问题还没有解决,对于课程教学和实验环节是否还有建议和意见)

要求:实验报告2000字以上,内容细致具体,真实反映出实验中的所思所感所行所获。

字体:除标题外正文宋体小四,23磅行距,字间距为标准。每一段段首空两格。

7.计算机上机实验报告 篇七

一、上机课硬件设施准备

硬件设施的管理与完备是保证上机课教学实施的前提必备条件。本学期我校为了缓解上机课安排密集, 电脑使用频繁、过度紧张的局面, 新增设了两个标准机房。每个标准机房的配备为:教师机一台 (联想品牌扬天A6800V台式机) , 多媒体投影一架, 音箱一个, 微麦一个, 学生机56台 (联想品牌扬天A6800V台式机) , 内部局域网配备完全, 传奇网络服务软件安装完好。这样的标准电脑机房配备, 在中等职业学校也屡见不鲜。

二、学生上机课前准备

上机课在专门的机房场所进行, 机房内电脑密集。为了保证电脑使用寿命, 应避免灰尘飞扬, 保持室内卫生尤为重要。所以, 学生进入机房之前应穿戴鞋套已成为我校惯例。另外, 书本、笔、上机实习报告也是学生上机课前必须携带的学具。

三、教师上机课课前准备

到机房查看教师机和学生机内相关软件、上课需用的素材是否安装完备, 多媒体投影、音箱是否能正常使用。看教材、教案、课件等上课教具准备充分。

四、上机课教学环节

上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 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对学生能否正确引导。我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师在多年上机课教学实践中, 逐渐总结出上机课有如下必要环节。

(1) 复习旧课。上机课伊始, 教师首先应引领学生对之前所学相关内容进行一个回顾, 唤起学生对本门课内容的回忆, 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上机课课堂上来。回顾旧课的方式可以采取以下两种: (1) 设问式, 由教师进行设问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 请一名或几名同学来回答。一是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是进行了师生间的交互活动,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 操作式, 由教师从旧课内容开始引导,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然后由一名同学进行相关内容的操作演示, 引起全体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 (3) 测验式, 通过课前几分钟的小测验, 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激趣导入新课。激趣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多种, 对于在机房开展的上机实习课, 导入新课的方法可参考如下三种: (1) “成果展示”引入新课。即由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新实例效果图或作品展示给学生,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式效果非常好, 也是上机课教学的一大亮点和特色。但是“演示法”引入新课对教师的专业要求也比较高。一是要求教师要精心准备实例, 实例是否完整、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本节上机课成败的关键。二是教师要熟悉该实例操作的各个步骤、环节。这对教师的操作技能也是一个挑战。 (2) 情境式导入。通过模拟问题场景,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适用环境并融入问题情境, 使学生感觉到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设问法。通过设计若干问题, 构设悬念, 激发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欲望, 从而引入新课。

(3) 实例效果分析。即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要完成的实例效果进行分析、解剖, 了解完成该实例要用到的知识点以及将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方式是由教师进行设问, 帮助学生分析作品, 如“这个作品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如果让你来完成这个作品, 你觉得有哪些操作上的困难?”“这个作品与我们前面见到过的那个作品有哪些不同?”通过制造设问让学生回答或交流, 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性和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

(4) 实例操作演示。实例分析过后, 教师要引领学生来进行实践操作。实践操作分两部分进行:一是学生演示, 二是教师演示。因为一个实例的完成不可能涉及的知识点都是未讲过的新内容, 对作品中涉及的旧知识操作可让学生来“帮忙”完成, 实例中涉及的难点、重点自然也是本节课的新知识点, 可由教师讲解演示完成。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讲解要简练、突出重点, 同时演示操作要十分熟练。因为:一是要节省时间,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自己动手练习, 二是教师操作的熟练程度、对教材的熟悉程度直接展现在了学生面前, 教师对一个操作步骤的偶然失误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你的信任程度。这也是专业课教师必须扎实练习的基本功。

(5) 学生自主练习和互助练习相结合。师生共同演示完实例后, 下面的时间应留给学生自由练习。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应占本节课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在练习过程中, 注意对学生的辅导。可通过两种方法进行:一是学生辅导学生。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小组, 每组安排一个小组长, 小组长不要固定到某人, 每次由教师指定小组内第一个完成作品的同学担任, 一是起到激励作用, 二是最先做完的同学以小组长的身份可以辅导组内其他同学完成作品的制作, 缓解教师辅导压力。对于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要由教师来进行统一讲解和演示, 这也就是第二种辅导形式:教师辅导学生, 这中间也包括教师对个别学生的辅导。

(6) 评价。作品制作完成后, 对学生的作品应有一个评价、激励措施。上机课评价可分两个步骤进行:一是组内评, 由小组长来统计学生作品完成情况, 作品的上交情况, 并将记录结果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报给教师。二是班级评, 即由组内推荐优秀作品进行统一展示, 评出最佳作品和最佳小组,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8.计算机上机实验报告 篇八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 上机课 演示操作 课堂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37-0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计算机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并正在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作为一门必修课,对学生将来从事任何领域的工作、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好计算机是中职学生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计算机上机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使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能够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就必须要提升计算机上机课的教学水平。

为优化计算机上机课教学,提高上机课教学质量,我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环节:

一、充分合理备课,做好课前准备

计算机上机课的备课与理论课一样,也要做到“三备”,即“备学生,备内容,备方法”。“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充分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状态、理论基础、技能掌握等情况,才能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备内容”就是要准备好上机课的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很有讲究,难易要适中,容量也要适度。数量过多,学生完成不了,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数量过少,学生很快完成后就会无所事事,这样他们就会上网、聊天、玩游戏,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如此既影响他们的学习,又破坏了课堂的纪律。

另外,我在上上机课时总是提前来到机房,做一些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比如检查电脑、网络以及服务器能否正常运行;准备好上课所用到的素材;将上机资料及素材发送给学生等。这样会节省上机课的时间,提高上机课的时间利用率。由于学生在上机课时喜欢用电脑把音乐、电影下载到手机上,不仅影响学习、占用网速,还有可能给电脑传染病毒。因此在学生进入机房时要求将手机全部上交,从而确保学生上课时能专心听讲。

二、精心分配时间,耐心演示操作

上机课一般是两节连堂,我会精心分配演示操作时间和学生自己操作时间。上机课的课堂上,我演示时间会尽量缩短,而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学生们通过亲身的操作,不但会激发他们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兴趣,还会增加他们对于计算机理论的感性认识。

我常利用机房的网络教学软件,通过边演示边讲解的方法进行耐心的示范操作。由于中职学生普遍听课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因此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造成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导致课堂纪律混乱。在演示过程中要注意课堂纪律的维护,并提高声音的音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演示内容较多时,我就分几次示范;在我巡视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也可以进行操作演示,集中解决。我的示范操作不是从头到尾将过程演示一遍,而是抓住一些重、难点,进行针对性的演示,对于一些步骤简单或重复的内容,我就一笔带过。有时为了优化示范操作的内容,我会一个人在机房做上好多遍。因为我知道,我上机示范操作做得好,学生就可以少走弯路,进而提高上机课的学习效率。

三、发布任务指令,巡视指导帮助

在学生操作之前,我会把上机任务分成若干个小任务,一条一条列举出来并用“记事本”记录好,与上机素材、资料一并发送给学生。中职学生普遍学习惰性较重,而且有畏难情绪,将任务细化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任务目标更加清晰明确。而且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学生的信心就会增强同时还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

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我还进行巡视指导,关注学生任务完成的进展情况。对于做得好的同学我就给予鼓励,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提示和引导,对于普遍出现的问题,可以集中进行演示讲解。有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好,动手能力较强,往往比其他学生早些完成任务,我就让这些学生去帮助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同学,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也给辅导的同学提供了更多发掘问题和锻炼的机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四、加强课堂评价,建立师生互信

在大多数学生完成任务之后,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查看对方完成的作品,进行赏析和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往往是站在各自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样更直接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们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会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自己的学习也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这样做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也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生相互评价过程中,我一方面要维持课堂纪律,防止个别学生趁机聊天,打闹,一方面也要听取学生评价的内容,及时地对一些错误的认识加以纠正。当然,在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我会采用一些商榷的口气,本着与他们共同探讨的态度,把他们在上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指正。这样学生也容易接受我对他们错误的改正,进而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信,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互评结束之后,我还要对本节上机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在实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指出他们之所以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目的是确保他们在今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问题。

五、做好结束工作,整理机房内务

结束工作包括收作业、记录、关闭电脑、关闭电源等。上机课快要结束时,我会提醒学生把上机内容进行存档并关机,下课后,我还要选取部分优秀成果作品收集并保存,以便进行评测。同时对本次上机的设备状况进行记录,这样,有利于对机房的设备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在学生离开机房前,要求学生把凳子放回电脑桌下,并安排值日生打扫机房,保证机房的干净整洁。整理机房内务是上机课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只有机房保持清洁整齐,才能为下一堂上机课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以上就是我在计算机上机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体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将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索,脚踏实地,立足学生,勇于创新,为不断提高计算机上机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胡瑶函.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思考[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23: 25-26.

[2]蒋红星. 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9.优化设计上机实验报告格式 篇九

实验名称:MATLAB优化设计实验

(一)一、上机目的二、上机内容

三、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的数学模型;

(2)将问题装换为MATLAB标准型(如果上一步给出的模型已经是MATLAB

标准型,则这一步省略);

(3)编写相应的MATLAB程序如下

(4)主要运行结果如下

10.会计电算化上机实验报告 篇十

实验时间及学时:

2010-2011学年秋季学期第11周到第18周,总36学时

实验地点:

经济管理学院机房

实验内容:

本学期的会计电算化上机实验课我们共学习操作了9部分内容:

一、系统管理

1.帐套信息:在这一部分学习了如何新建帐套和设置帐套属性。这一

部分操作需要注意的是,新建的帐套号和帐套名不能和现有的帐套重复,建好的帐套,可以修改帐套名和帐套号但不能修改帐套类型和文件路径,帐套一经启用,帐套属性设置将不能修改。

2.帐套备份与恢复:在这一部分学习了帐套的备份与恢复。每回上机

结束时,我们都需要备份帐套,上级开始时,必须恢复帐套,以防数据丢失。

3.岗位设置:这部分包括怎样建立用户和权限分配。

二、系统资料

1.币别设置:这部分在系统设置——基础资料——公共资料——币别

设置中操作,反复练习了“新增、禁用、反禁用、删除”等功能。

2.部门、职员设置:这部分包括部门、职务、职员类型和职员资料的录入。需要注意的是,职务和职员类型的录入在公共资料——辅助资料管理中设置的。

3.计量单位设置:这部分操作在“计量单位”界面进行。

4.凭证类型:这部分操作在“凭证字”界面进行。

5.结算方式:这部分操作在“结算方式”界面进行。

6.客户档案:这部分操作在“客户”界面进行。

7.供应商档案:这部分操作在“供应商”界面进行。

三、总帐核算系统的建立

1.会计科目及期初余额:这部分要先设置科目属性,然后录入初始余

额。在设置科目属性时需要注意,“坏账准备、累计折旧、累计摊销、未分配利润”科目的余额方向在贷方;先设置一级科目再设置明细

科目

2.总账系统参数:这部分操作在系统设置——系统设置——总账——

系统参数界面进行。

3.物料:这部分操作在“公共资料——物料”界面进行。

四、固定资产管理

1.业务控制参数:这部分操作在“财务会计——固定资产管理——基

础资料——相应明细功能”界面进行。

2.固定资产类别:这部分操作在“卡片类别管理”界面进行。在录入

资料时,选择第一种平均年限法。

3.固定资产原始卡片:这部分操作在“财务会计——固定资产管理—

—业务处理——新增卡片”界面进行。卡片录入后,通过工具下拉

菜单中的“将初始数据传递给总账”选项。将固定资产相关数据由

固定资产模块转到总账模块,确定传递正确后,结束初始化。

五、应收应付款管理系统

1.应收款管理:这部分操作在系统设置——系统设置——应收款管理

——系统参数中进行。首先,设置应收账款-普通客户为受控科目,然后,在“科目设置”中,将“设置单据类型科目”全部选为受控

科目。系统参数设置好后,录入应收账款期初余额,最后,结束初

始化。

2.应付款管理:与应收款管理类似。

六、日常经营业务

1.资金业务:将发生的资金业务在“财务会计——总账——凭证处理

——各明细功能中完成。在凭证查询中可查询已录入的凭证,未审

计和过账前,可以通过凭证查询修改凭证。

2.部门、个人往来项目辅助核算业务:同资金业务的操作。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凭证录入时要填写核算项目。

3.外币业务:同资金业务的操作。本操作主要学习录入外币的方法:

凭证录入界面,点击标签中的“外币“添加外币录入内容。

4.票据核算业务:同资金业务的操作。

5.应收业务:本部分操作在“财务会计——应收款管理”中完成。通

过“新增增值税发票”或“收款单”来生成凭证。

6.应付业务:类似应收业务的操作,不同的是学要新增“采购增值税

发票”或“付款单”。

7.固定资产业务:本部分操作在“财务会计——固定资产管理——子

功能”中完成。学要注意的是本部分操作必须在完成固定资产模块

结束初始化后进行。录入资料生成新卡片,通过新增卡片,“按单”

生成凭证。折旧的计提在“计提折旧”界面完成并自动生成凭证。

注:以上7种业务在生成凭证后均需更换操作员对凭证进行审核过账。

七、工资管理系统

1.业务控制参数:在这部分学习了工资类别的录入,操作在“人力资

源——工资管理——类别管理——新建类别”中进行。

2.基本分类档案:本部分操作首先选择类别,然后在“人力资源——

工资管理——设置——部门管理/职员管理”中进行,每个类别都需

要导入一次全部部门,并导入属于相应类别的职员。

3.工资项目及公式:本部分学习了工资项目设置、工资计算公式和所

得税设置。工资项目设置操作在“人力资源——工资管理——设置

——项目设置”中进行。与其他设置不同的是,项目设置对所建的各工资类别都有效,即只需要设置一次;工资计算公式操作首先也

要选择类别,然后在“人力资源——工资管理——设置——公式设

置”中进行;所得税设置同样要选择类别,然后在“人力资源——

工资管理——设置——所得税设置”中进行。

4.工资业务:该部分学习了工资数据录入和工资费用分配。工资数据

录入操作在“人力资源——工资管理——工资业务——工资录入”

中进行,然后进行“工资计算”,再进行“所得税计算”,所得税计

算完整后,再到“工资录入”中将个人所得税引入;工资费用分配

操作先选择工资类别,然后在“人力资源——工资管理——工资业

务——费用分配”中进行相应设置,注意有些项目有下设项目需要

录入。这两部分操作都做完后,就可以进行“工资凭证管理”生成工资费用凭证并传递到总账。

八、期末转账

1.转账分录:将各收支科目结转本年利润的分录,计提所得税费用分

录并结转本年利润分录,制造费用结转到生产成本分录,结转本年

利润分录,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分录。

2.期末结账:固定资产、应收应付、工资、总账模块,期末结账。

注:以上操作产生的凭证审核和过账时,要更换操作员。

九、报表编制和日常管理

利用系统模板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见附录一和附录二)。

实验结果及心得:

一、实验结果

学习并熟悉掌握了金蝶k3软件的应用。

二、实验心得

经过36个学时的上机实验,我总结出以下几点,认为在以后的学习工作过程中要多加注意:1.由于账套一旦启用将不能修改,所以进行账套的初始设置时一定要认

真谨慎。

2.虽然在上机学习中口令密码不需牢记,但在实际应用中设置各操作员

时务必要牢记口令密码。

3.在学习过程中每做完一个实验便要进行帐套备份,而实际工作中却要在以下几个阶段需要进行系统数据备份,分别是在启用账套前,基础

设置完成后,录入期初余额前、填制凭证前、对账前和结帐前。

经过本学期的学习,我认为自己已经基本掌握了会计电算化的上机操作要点和相关技巧,并且由于课程特点和操作要求,大大提高了我针对会计操作的谨慎性和责任感,亲身体验到了会计电算化的时代性与重要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输入期初余额后,进行对账,却发现试算不能平衡,仔细检查并修改后才达到试算平衡。经与同学讨论后了解到大家在实验过程中普遍出

现了此现象。我想,这是因为我们对于会计工作的谨慎、真实、准确的要求还不够深入理解,未能做到足够认真、准确的进行会计工作。

由此而知,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会计不是摆在书本上的理论,只有真正参加实践工作,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合理、正确的完成工作。同时,会计电算化也是一种思想,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借助软件平台来实现。软件平台是固定的,但操作员却是灵活的,因企业生产方式、经营结构等方面不同,对软件的应用效果也会大有不同。身为会计人员,就要在企业自身特点的基础之上认真架构企业都有的软件平台。

11.工程热力学上机实验报告 篇十一

姓名:

专业:能源与动力

学号:朗肯循环

对蒸汽动力循环的基本循环——朗肯循环,其工作原理是,从锅炉出来的高温T1,高压p1的过热水蒸气经汽轮机绝热膨胀做工至低压p2的乏汽,在冷凝器中凝结成饱和液体,经水泵升压至p1下的未饱和过冷液体,进入锅炉加热至过热蒸汽,再进入汽轮机绝热膨胀做功,周而复始的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图1为理想朗肯循环工作过程的水蒸气T—S图。循环中:

工质在锅炉中的加热量:q1=h1-h4 在冷凝器中的放热量:q2=h2-h3 在汽轮机中的做功量:w1=h1-h2 在水泵中的耗功量:w2=h4-h3 循环热效率n=(q1-q2)/q1=1-(h2-h3)/(h1-h4)如忽略泵功,h3=h4 则循环效率:n=(h1-h2)/(h1-h3)=1-(h2-h3)/(h1-h3)程序如右图

1、实验初始参数:P1=4Mpa,t1=450摄氏度,p2=6kpa如下图

P1,P2不变改变初温t1,结果如图

t1,P2不变改变初温p1,结果如图

t1,P1不变改变初温p2,结果如图

当汽机绝热内效率nex=0.85,此时实际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nt=0.33226925

二,再热循环

循环热效率:n=((h1-hb)+(ha-h2)-(h4-h3))/((h1-h4)+(ha-hb))如忽略泵功,h3=h4 则循环效率:n=((h1-hb)+(ha-h2))/((h1-h3)+(ha-hb))如果过分提高压力p1,而不响应提高t1,将引起乏汽敢赌x2减小,产生不利后果。为此,将新蒸汽膨胀至某一中间压力pb后撤出汽轮机,导入锅炉中的特设的再热器或其他换热设备中,使之再加热后,再倒入汽轮机继续膨胀至背压p2.即为再热循环。图2为再热循环工作过程的T-S图。程序如右下面3个图

2、初始参数

P1=12Mpa,t1=500摄氏度,终压p2=6kpa, 第一个再热循环的再热压力pa1=3Mpa, 另一个再热循环的压力为pa2=0.6Mpa

顺序1-3

2、初始参数

P1=12Mpa,t1=500摄氏度,终压p2=6kpa, 第一个再热循环的再热压力pa1=3Mpa, 另一个再热循环的压力为pa2=0.6Mpa 结果如右图

经程序运行,比较朗肯循环和在再热循环的效率发现:相同初始参数和相同背压下,再热循环效率较高。

当汽机绝热内效率nex=0.85,此时实际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nt=0.3812862 0.3777485三、一次抽气回热循环

为提高循环平均吸热温度,在汽轮机膨胀做功过程中,取出一部分蒸汽用以回热给水,使循环平均吸热温度有所提高,而平均官方热温度不变,热效率相应也随之提高。

如图为一级抽气回热循环的T-S图。循环热效率:

n=((h1-ha)+(1-a)(ha-h2)-(h6-h5)-(1-a)(h4-h3))/(h1-h6)若忽略泵功,循环效率:

n=((h1-ha)+(1-a)(ha-h2))/(h1-h5)其中a由图回热器的热平衡方程求的: a=(h5-h3)/(ha-h3)=(ha’-h2’)/(ha-h2’)程序如右图

1、实验初始参数: P1=5Mpa,t1=450摄氏度

抽气压力pa=0.5Mpa,p2=6kpa 实验结果如图

当汽机绝热内效率nex=0.85,此时实际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nt=0.72267255

四、心得

12.计算机上机实验报告 篇十二

(六)实验名称:数据库及SQL语言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实验日期:

实验机时:3 学时实验成绩:

-----------------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数据库设计的一般过程及相关技术;

2、学习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

3、掌握数据库的输入、查询、更新操作。

二.实验内容:

1、需求陈述:某校图书馆要建立一个图书数据管理系统。该图书馆的图书(书名、分类号、作者、出版社)存放在不同的借阅室(室名),读者(姓名、系名、类别)在书架上找到所需图书后,可以到服务台办理借阅(借阅时间)。

设计要求:

 分析需求,建立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 将概念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注意:是否需要作规范化处理);  写出创建基本表的SQL语句;

 写出以下查询要求的SQL语句:

(1)所有“高等数学习题集”书的信息;

(2)读者“李林”借了什么书?

(3)“社会学原理”在哪个借阅室?

2、在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建立所设计的关系表;

3、向各表中输入一组实验数据(元组)(注意:关系完整性);

4、对数据库进行查询。

三.实验结果:

1、实体-关系图;

2、数据库表;

3、创建基本表的语句;

13.C语言上机实验报告_书写格式 篇十三

课程名称 _____C语言程序设计____ 实验项目 _实验一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___ 实验仪器 ______ ___________

系别_____光电学院_______ 专业______电信__________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 ____2011年10月17日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

一、实验目的1、掌握C语言中,基本的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方法。

2、掌握printf中转义字符’t’,’n’的用法。

3、掌握赋值语句的用法。

4、掌握算术表达式、赋值表达式的计算。

5、掌握数学函数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输入圆的半径 r,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其中 π =3.1416程序代码:

……

执行结果:

[输入] ……

[输出] ……

2、3、……

三、实验体会

14.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 篇十四

学生上机报告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学院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

学生姓名侯予南学号05550204

专业班级基地班05级1班

上机日期2008年4月17日

指导教师李明

上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

1、熟悉SQL Server 2000应用环境;

熟悉查询分析器的使用方法;

2、运行课堂示例:建立表Teacher , Course ;

进行数据插入、查询、更新、建立视图、创建触发器等操作;

3、完成作业(P108 第5题,P145第5题);

4、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环境:

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 2000

实验过程:

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

小结:

教师评语:

上一篇: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下一篇:2010-2011年度第二学期生活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