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管理讲座

2024-09-15

中小学德育管理讲座(11篇)

1.中小学德育管理讲座 篇一

1.社会环境影响少年儿童的道德观念

(1) 社会公德的淡化影响少年儿童的道德观念。如今社会, 公交车上主动让位的少了, 车站里横冲直撞不排队的多了, 马路上主动助残的人少了, 假装残疾乞讨要饭的多了, 在这样的社会公德淡化的情况下, 少年儿童所见所闻, 所知所感也变得没有了公德道义的约束。

(2) 社会上的不良之风影响少年儿童的道德观念。复杂混乱的网络环境、淫秽色情的娱乐场所、封建腐朽的迷信活动、不法分子的暴力行径等不良行为, 对于是非鉴别能力较弱、自制力较弱的少年儿童而言, 都有极深程度的影响与危害, 使他们误入歧途。

2.家庭环境影响少年儿童的道德观念

受到个人家庭情况或社会风气的影响, 很多家长对于少年儿童的教育准则并非是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而是一切向钱看齐, 从小教育孩子如何赚钱成为富翁, 甚至是贪图便宜, 谋取不义之财。还有一些家庭的教育观念是“读书无用”或“读书做官”, 这样的指导思想必然导致家长的教育重心只倾向于成绩, 而忽略了道德教育。家庭教育在极大程度上忽视道德教育, 必将使少年儿童处于极端状态, 扭曲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学校教育影响少年儿童的道德观念

由于学校教育占据了少年儿童教育的绝大部分, 但很多学校、教师将德育视为空话、教条, 没有真正做到与实际相结合, 单纯凭借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优差生的分类情况仍然存在, 或将德育进行大小分类以进行不同程度的表扬等状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少年儿童形成积极健康的道德观念。

二、德育的必要性

1.国内形势的不断发展要求德育要不断普及到少年儿童的日常教育

根据国内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小学的德育工作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使小学德育工作在充满挑战的同时也将拥有更广阔的空间, 我校在矫正少年儿童的消极落后思想和引导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从娃娃抓起, 不留死角, 全员参与, 召开主题会议。如, “孝敬父母”“感恩”等方面, 使少年儿童受到了教育, 懂得了人生的价值, 如何做人, 怎样做人。

近年来, 我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精神面貌, 不正之风隐退, 一个生机勃勃的学校日益崛起。

2.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使小学德育有极大的必要性

根据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实施方案, 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果, 确立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任务, 要求小学德育工作端正教育思想, 着眼于素质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 体现时代要求, 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主动适应新形势, 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 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 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接受新的挑战, 与时俱进, 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三、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实施办法

1.提高师德, 整顿师风

由于农村教师多为本地教师, 与学生方面会存在各方面的亲戚或血缘关系, 所以在学生面前的自我约束也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 衣着语言随意, 更有甚者喝上几盅白酒走上讲台, 对学生非打即骂, 严重伤害了少年儿童的心灵, 损害了教师威严形象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少年的成长。所以, 提高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办法首先就是要从教师队伍抓起, 提高师德, 整顿师风, 全方位、多角度去塑造教师为人师表的高尚形象, 为学生的学习树立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楷模。教师应该以理服人、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兢兢业业, 将自己的学识传递给学生, 更将良好的道德观念根植在少年儿童的心中。

2.针对德育进行有目的性的课程设置

真正认识到少年儿童未来主人翁的地位, 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课程设置是农村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社会公德的认知与学习, 不是通过一节课、一个单元就可以完全学习并掌握的, 要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标准明确掌握, 扎实推进, 同时针对教材内容, 联系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进行授课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避免空洞、枯燥的泛泛而谈, 将德育切实落实到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3.将德育与学生活动有效结合

少年儿童的天性是形象思维较强、活泼好动、模仿能力较强等, 利用这一特点, 将德育与学生活动有效结合, 所产生的效果势必事半功倍。利用农村小学的地理优势, 在节假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 例如, 春播秋收等简单的农务, 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渗透德育。组织学生关怀残障人士或孤寡老人、进行村舍的文盲扫除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都极大地拓展了德育空间。

小学德育管理将素质教育与道德教育紧密结合, 优化教育结构, 将农村小学教育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分配与管理, 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通力合作, 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对于少年儿童的品德教育及管理被更加重视起来, 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德育管理被更多的教育学者和社会所重视, 针对目前农村小学德育状况及发展变化, 从社会、家庭和学校几个方面来进行品德教育及管理, 势在必行。

关键词:教育,道德,改革

参考文献

[1]赵建明.刍议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德育管理[J].成功:教育, 2010 (02) :147.

[2]张秋云.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新课程:教师版, 2010 (04) .

2.当代小学德育管理策略探究 篇二

【关键词】小学生 德育素质 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86-01

一、小学德育管理策略研究的背景

关于构建德育管理策略方法体系,中央教科所詹万生同志在“十五”开题报告中提出了深化研究的两个重点,其中一部分就是深化德育管理。学校的品德素质教育要想对学生品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有目的、有组织地施加影响,就必须严格贯彻执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党的这些方针和政策无疑为本课题的提出、研究与实验指明了方向。虽然加强科学有效的德育活动是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但只有通过有效可行的德育活动管理,才能把它的优势发挥出来。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一个学校的德育活动就不能够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地开展。

因此,必须加强德育活动管理,这样品德素质教育及其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得以落实,才能有保障。当前,人们的角色和社会利益关系开始由单一向多元转化,学校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小学德育管理策略研究从小学德育管理创新的角度,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具体的实施策略研究包括:德育目标管理强调低调、高效;德育内容管理突出细化、长效;德育活动管理要求精致、实效。

二、小学德育管理策略研究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界定

德育管理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它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据党和国家有关要求,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组织、协调德育的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德育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使德育组织保持良好的机能状态,使德育工作者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合理组织各种力量,提高德育实效,完成德育目标和任务的有效手段。

策略是根据客观形势或主观情况的发展变化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方式。为实现研究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方法和途径的研究,一般称作策略研究。它是软科学研究的重要类型之一。

(二)理论依据

1.现代德育价值观。现代德育充分关注生活中的人,关注人和人的生活,道德教育是为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服务,引导人去建构个人完满的道德生活,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的生活结构中获得个性的完满,实现德育目的。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意义赋予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的。行为修养的形成同样如此,修养不是靠“教”会的,它是学生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自我建构生成的。

3.道德品质发展理论。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把儿童的道德品质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我的中心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不顾规定,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即规则对他来说还不具有约束力。第二阶段的儿童是权威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的尊敬和顺从的愿望。第三阶段是可能性阶段,他们认识到了基于遵从新的道德关系,从而导致了一定程度的自律。第四阶段是公正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和平等。可以看出儿童的道德倾向是从认识单纯的规则到了解真正意义的准则,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渡。德育是一种由外向内向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4.道德情感理论。朱小蔓在《道德情感教育初论》认为,道德情感不仅仅是道德认识的产物,同时它是人的情感系统本身的发展升华。道德情感生成发展的一个不可忽略的机制在于人的那些与社会性发展,特别是德性形成的情感的形成。道德情感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构成物。道德情感是人的高级情感,它是由内容维度、形式维度和能力维度三个维度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整合的心理组织,它显现为一种动态的彼此交叉、互为联系的网络体系。

我们还应以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树立全新的德育观,真正将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到每一所学校的德育理论和德育工作实践中。

三、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小学德育管理策略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1.以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培养锻炼教师要树立全员德育全程育人的思想队伍,形成“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良好风气,培养出一支科研型德育工作队伍。德育工作并不仅仅是校领导、班主任或思品教师的事,是教师就应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义务,一定要坚持从小事做起,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2.广大教师通过学习和研究,逐步掌握与德育相关的基础性理论,熟悉德育管理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质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3.把学校文化特色作为前提,公正、合理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评价,允许多种评价方式的存在,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形成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特色。

3.聆听专家讲座 感受德育魅力 篇三

义县文昌宫小学 杨东慧

九月丰收的季节,有幸参见了由辽宁省教育学会、中国人生科学学会魏书生教育研究中心、沈阳市书生教育书院主办,沈阳市沈北新区教育局、辽宁省实验学校沈北合作学校承办的“班主任工作与学校德育创新专家报告会”。

此次我们十名骨干教师代表参加培训,目的为更新班主任的思想观念和教育观念,提高班主任教师的专业素质,推动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思维的创新,不断增强班主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高素质的德育管理、班级管理队伍。为期两天的培训,我们聆听了三场高强度的报告会。主要内容有著名教育学家魏书生老师的《自育自学的基本理念和操作原则》;盘锦市魏书生中学校长吴现新老师的《学校落实自育自学思想的理论和策略》;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张国宏老师的《班主任落实自育自学思想的基本策略》。

三位主讲老师风格迥异,有的从理论的视角谈论德育工作,有的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用自己亲历的一些鲜活的事例阐述德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魏书生老师的讲座获得全场掌声与喝彩,吴现新老师运用大量实例生动鲜活地展示了学校德育技巧;张国宏老师的使我认识到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目的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才能真正实现,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而所谓“内化”,实际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三位老师可谓中国教育阵地上的常青树,是教育的领航者,虽然经历了数年的风霜雪雨的洗礼,却依然挺拔伟岸。他们用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师德和几十年的工作生活实践经验犹如旗帜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他们以自己的言行举止让我们深刻的感悟到职业责任、家庭责任都是教师的社会责任。

下面我想谈谈听魏老师报告的体会:朴素精干的魏老师那幽默诙谐,精当干练的语言,那睿智的思索,精辟的见解,如磁石般深深吸引了我。随着他侃侃而谈的演讲,我时而凝神静听,若有所思,时而开怀大笑,由衷佩服他平常人不具有的爱心,佩服他民主和科学地管理班级模式,魏老师的班级管理模式很得我们学习效仿。高效率的班级管理,是魏书生教学成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是我在教育实践中最值得学习的地方。甚至可以这样说,魏书生老师的教学离不开管理,没有他成功的班级管理就没有他今天的教学奇迹。关于管理,魏书生说他一靠民主,二靠科学。的确,魏书生老师在管理中采用的”民主“管理的策略和以”法“管理的方法是他班级管理中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也是他管理思想中最具价值的认识之一,其实质是现代管理思想中的”人本“观念和”法制“思想。”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这是魏老师制定班规的原则。让学生管理好自己,班级就容易管理了。魏老师轻松地说,民主管理,科学管理是他的三头六臂。

在我当班主任的日子里,在班级管理中,始终坚持全员参加的原则,不管是什么活动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为他们创造各种机会。班干部是班主任得力的助手。每到开学,班上就举行班干部竞聘制,由孩子们自己推选出责任心强、做事认真、思想好、对自己要求高、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工作,然后对他们具体分工,让他们明确具体的职责,并教会他们工作的方法,知道并帮助他们开展工作。在一周一次的班会上,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动态。班干部工作有成绩时,就及时在班上给予肯定和表扬,树立他们的威信,他们工作有失误时,就细心的引导他们如何开展工作,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克服缺点,树立信心。个别事情放心、大胆的让他们去做,信任他们,支持他们,逐步培养他们的能力。班上的大小事情学生都能自主解决,如装饰班上的班级文化、安排值日、大扫除、办板报,他们都能做的有模有样。即便是老师不在的时候,小干部们也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的管理好班级各项事务。同学们都想为班集体出力。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为他们创造机会。让学生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成长,在”思索“中创新。一个教师,只要真心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他在教书育人方面的智慧将是无穷无尽的,学生也将受益终身。工作原本就是一种享受,因为学生是那么可爱!爱生活、爱事业、爱学生是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只有播下爱心的种子,才能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毫无精神压力的气氛中学知识,学做人。如果学生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奋斗的快乐,我们的能力不也就发挥到极致了吗?感谢生活,感谢学生!我会把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

4.中小学德育管理讲座 篇四

10月14日我认真聆听了来自北京市德育专家,全国优秀班主任韩玲老师题为《直面教育新问题,智慧化解寻对策》的讲座。石老师从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入手,以身边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为素材,从科学、智慧和魅力三个方面详细地讲述了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的具体策略,对班主任工作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义。石老师认为: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是对孩子人格成长的关注,是对学生一生发展的思考和帮助,班主任工作更应该以人为本,正确理解学生成长的规律。听完石老师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主要有如下几点收获:

1、韩老师说:做教师要有积极的心态,要站得高,看得远。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是的,教师是一个很谨慎的职业,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要更甚于我们所传授的知识,而这种无形的知识应该更宝贵,我们应该把培养一个有道德的人放在首位。通过韩老师的讲座,我更了解了自己的工作是多么的重要,班主任工作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发展和人生观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韩老师还让我们学做学生的贵人,而不是学生的仇人。

2、学习需要情感的介入。韩老师说到没有情感介入的学习,是无动于衷的学习,是无效的学习。很多老师和家长为了学生和孩子忙得焦头烂额,却总是成效不大。我有时也有此困惑,听了韩老师的这句话,我茅塞顿开。有些学生学习缺少主动性和有效性,其中一个很大原因在于缺少情感的介入。这种情感从小的角度说如学生对父母的爱,从大的角度说如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所以情感的教育比知识的授予更为重要。

3、触动最大的是请家长问题,她们学生多是名人之后,不存在和家长间有粗暴方式的交流,一般情况下学校也不提倡请家长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不得已请家长时,面对级别职务高高在上的家长,石老师的态度是有傲骨绝不傲气。处理问题时,善于从问题中跳出来,站在高处看问题。发言切中要害,本着宽容待人,讲究方法,克制态度和家长交流。交流前让家人先给孩子谈,再给家长谈,最后才是老师谈问题。这种方法,一来可以改变老师的被动局面,也可找寻家长管理孩子中存在的问题。从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无形中把家长的焦点

聚集在孩子的成长问题上。最终认同老师的管理,且对老师的方法佩服有加,感激不尽。

5.太阳小学管理德育论文 篇五

东源县上莞镇太阳小学蓝国成我们不难看到,过分强调知识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不知不觉中成为仅具有“知识传递功能”的人,成为“真理”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课堂的主宰,而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知识的接收容器,“唯师是从”,虔诚地听着、记着老师的教导,成为无个性、无自己思想的复印机和打印机。这样的师生关系是纯粹的“教”与“学”的工作关系,是缺乏理解、缺乏平等、缺乏沟通的“物”与“物”关系。只有确立“学生是课堂生活的主人”观念,看到学生的潜能,尊重、信任学生,热情地激励、鼓舞和唤醒,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合作、讨论,使课堂学习成为师生心灵彼此敞开融洽对话的过程,学习才真正能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快乐活泼的自主活动。

一、课堂师生心灵对话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阵地,如何做到让学生在好的氛围下学好知识呢?

1.师生共建“民主”的教学氛围。

“对话”的双方应没有贵贱、高下、大小之分,权威的架子、命令式的语气会打消对方敞开心灵、情感交流的欲望,使“对话”中断。因此,民主、平等的氛围是“对话”进行的必要条件。

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放下“教师”架子,以真实又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消除学生的疑虑,让他们敢与老师讲真话,乐于和老师讲心理话。记得在迎接普通话过关测试的那一个阶段,我经常在课堂上范读。没想到,有学生在作业本中夹了张字条:“老师,说出来您别生气,其实您普通话不标准,昨天课上读错了许多字音,主要是平翘舌音不分,但我们会为您保守秘密的。”诚惶诚恐的语气与不容辞驳的事实,让我又羞又愧。第二天我放下了师长的架子,公开了学生纸条上写的内容,纠正了上次的误读并当众宣布:“这堂课,我先当回学生,请全班同学当老师,听我读一篇文章,找出我读错的字。”读后,学生毫不留情地指出我的错误,令我一阵汗颜。我在他们纠正下反复朗读,读得特别小心,终于“老师”们给我热烈的掌声,让我这个“学生”激动不已。此后,我讲课如履薄冰。每次上课前必先下一番功夫,生怕被学生挑出毛病。渐渐地那种尴尬变少了。没想到,实实在在做了一回学生之后,我的威信竟然大增,学生说我“坦诚,值得信任,没有臭架子。”教然后知困,学而后知不足,与学生民主平等,真诚以待,平等对话彼此有了收获。更可喜的是以后的每堂课学生学的特别认真,因为他们时时想当我的“老师”呀!

2.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我能行”。

教师不能总以成人挑剔的眼光去评判学生的劳动结果,任何的轻视和讽刺都可能让学生从此紧闭心灵之门,不再与老师真诚地交流。因此,教师应积极支持并参与学生引发的问题的讨论,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用积极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我能行”,消除自卑,树立自信。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无错原则”。正面看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活动,理解他们可能出现的错误,允许、容忍学生的错误,做到“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着遗憾坐下”,“对每个积极参与的同学都画上满意的句号。”

在一次班队课上,学生们举行了“朗读大赛”。开始时,谁都不肯先上去。其中有一个差生,平时很爱朗读,无论干什么事,积极性很高,此时不断地看我,我就邀请他先上台读。他说:“老师,我来读,如果读的不成功你不会责怪我吧!”我说:“怎么会呢?老师很欣赏你的勇敢精神,我们是重在参与,况且我相信你一定行。同学们,你们说对不对?”全班同学齐声说:“对”。同时响起了热情的鼓励的掌声。那位同学在掌声中上了台,读得很投入,虽然有些地方出了差错,但也获得了较高的分数,再一次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这时,我继续鼓励学生:“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差,瞧,××同学不是成功了吗?”由于那位同学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便出现了同学们争先恐后,都想尽情表现自己的场面。

教学活动是学生知、情、意的综合体现。融“智慧碰撞、情感交流”于一体的师生对话,会保护和满足学生情感的需要、自主活动、成功展现自己的需要,同时也带来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课外师生心灵的对话。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多与学生进行轻松、自然的心灵对话,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大朋友。“心灵对话”,就是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态度亲切、真诚地和他们互相交心,架起一座师生间心灵的桥梁。这样的对话是润物细无声,不露教育痕迹,但又切实地对学生心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那么,课外怎样适宜和学生进

行“心灵对话”呢?

1.早上和学生刚见面时的对话。

每天早上学生背着书包高高兴兴来到学校,教师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穿着打扮、音容笑貌,不失时机地和学生说。如:“你今天穿得真整齐。”“今天你精神特别饱满,老师相信你今天的表现会超过昨天。”诸如此类的话,让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让他们心情愉快,充满信心开始新的一天。

2.课内巡视作业时的对话。

当学生开始作业时,教师可一边巡视,一边和学生悄悄说。如“××你看××的写字姿势多好啊。”“你今天写的字端正多了,真不错!”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仔细作业的好习惯。

3.课余师生共同活动时的对话。

教师常常要参与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特别要跟那些不太合群,不善交往的孩子说些“悄悄话”,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而对那些比较活泼的孩子则通过“悄悄话”,培养他们互相帮助,尊重他人的品质,适时播下集体主义思想的种子。如对一个躲在角落不敢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说:“干吗不去跳皮筋吗?瞧!他们活动的多开心,多带劲,去和他们一起活动吧。”而对正在兴高采烈进行活动的学生则加以引导:“××也是我们集体中的一员,快去请他一起活动吧。”学生一定会非常乐意地接受老师的建议。

三、纸上师生的情感对话。

1.利用作业评语和学生对话。

教师在批发作业时说上几句话,如“进步了,继续努力!”,“如果你把字写端正点那该多好!”前者给予肯定的评价,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前进的动力。后者对学生委婉地进行批评,比直截了当指出效果要好得多。

2.利用心理日记书面对话。

小学高年级学生,随着他们身心的发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增多,其心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变化之一,是他们的心理有了一定的闭锁性,言论也开始有了一些隐蔽性。再者,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因此思想上出现一些问题也就不容易表露出来。因此,为了使学生的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健康发展,就必须设法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了解他们心中有什么愉快和痛苦,有什么问题和要求。利用学生写心理日记,进行书面交流说话也是一条轻好的途径。因为它的特点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个别指导为主,以保密、尊重为原则。所以,学生们能够在日记中流露真实的心声,使老师能够通过学生的日记了解学生心灵深处一般不愿向别人披露的想法,从而“对症下药”,进行心理疏导和自我教育。

例如,有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老师,我是班里一名各方面都较差的学生我也想进步,也想做个好学生。但有时我管不住自己,还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您能帮帮我吗?”我在他的日记后面写了这样一段话:“读了你的日记,老师很高兴,因为我从日记中看到了你的自尊。我非常愿意帮助你。我有一个想法,以后咱班每月评一次进步生,希望你能以此为努力目标,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如果你这样做了,老师相信你一定会不断进步,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生。”老师亲切的语言和为学生精心设计的前进目标,使这个孩子产生了积极进取的动力,增强了改掉缺点的信心。后来在学习、纪律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第一次评比就得到了“进步奖”。

从一篇篇学生的心理日记中,老师听到了学生的心声,而学生们也从老师写给他们的热情的、语重心长的话语中,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友好、尊重、理解和期望。这一做法,使学生的苦恼和困惑得以消融,帮学生辨明了是非,明确了前进的方向。这真是:老师的爱心换来了学生进步的信心;老师的的真心消除了学生的戒心;老师的热心、诚心赢得了孩子们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颗颗纯真的心。

6.中小学德育管理讲座 篇六

一、寻找真善美, 让爱的理念生根发芽

1. 中队辅导员以身作则, 做好孩子们的榜样

柏拉图曾经说过:“真实的善是每个人的心灵所追求的, 是每个人作为他一切行为的目的地。”追求善良和美好是做人的根本。在学校的倡导下, 各中队辅导员寻找真善美的激情被点燃, 时时处处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和感染着队员们, 为他们树立榜样。湖南省长沙市枫树山鸿铭小学 (以下简称“我校”) 坚持开展的一项活动便是留守儿童和后进生转化的关爱活动, 号召全体教师与学生实现“一对一”的帮扶, 并为之建立留守儿童及后进生个人档案, 做好每次的家访记录以及“将爱撒给每一片绿叶”帮扶日记。有的老师不光为帮扶的孩子定期开展学业辅导, 更能给予其生活上的关爱, 当孩子们的知心姐姐, 为孩子做心理疏导。在这项活动中全体老师都能发扬吃苦和奉献的精神, 将关爱送给每一个孩子, 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2.打造爱的校园文化

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 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 彰显“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为此, 我校倾力打造充满诗意的爱心文化, 积极创设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浓郁、温馨的爱心氛围。结合我校建设, 对校园进行了科学的整体规划, 让每一面墙会说话, 每一处景观能体现学校环境的特色。教室里各班以书法为主题的班刊各具特色, 是展示学生才华和记录班级成果的园地, 和谐的环境默默地塑造着学生甚至教师的心灵, 陶冶着师生的情操, 时时浸润着爱的教育。大队部还会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等, 大力宣传各种美德行为, 让“做文明美德少年”成为队员们共同追求的校园时尚。

二、以爱育爱, 让爱的雨露润泽生命

1.爱在学校, 彰显力量

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组织的魅力与活力所在, 爱的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正是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慢慢滋养着队员们的心灵。为了实现以爱育爱的目标, 我校开展了“大手拉小手、携手向前走”系列活动。每年九月, 一年级小朋友入学的第一周, 学校大队部就为他们和六年级各中队牵线搭桥, 使他们结成“手拉手友谊班”。要求六年级各中队的每个队员与一年级各班的每个小朋友手拉手、结对子, 使一年级新生尽快熟悉校园环境, 适应学校生活。此外, 一年级新生入队前教育也是“大手拉小手”的系列活动, 入队前一星期的队会大队部将五年级中队和一年级的班级结成友谊中队, 以“以队带童”的形式, 哥哥、姐姐教弟弟、妹妹系红领巾、敬队礼等, 成为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活动开展至今, 互帮互助、爱护弟弟妹妹已经成为师生的共识, 队员们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和感受了友好和关爱。通过这样的友谊班级的形式, 师生们普遍反映校园内很少见到高年级的孩子欺负低年级的弟弟、妹妹的现象。在这样和谐的校园氛围下, 我们希望通过开展这样的教育活动带动家长共同参与, 起到“一个学校教育一批学生, 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效应, 从而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2.爱在家庭, 其乐融融

古语云:“生我者父母也, 养我者父母也。”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培养人, 特别是塑造人的品格是天底下极其高尚与艰苦的事业。孝敬长辈是思想道德素质之一,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 更要教育培养学生孝敬长辈的习惯, 使他们从小懂得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义务和责任孝敬父母。针对这一部分的活动, 我校将时间主要集中在寒暑假。“孝敬父母, 体验亲情”、“家庭四个一”、评选学期“孝敬之星”、“给父母的一封信”征文大赛等教育活动精彩纷呈。家庭“四个一”即:1对父母说一句感谢的话;2承包一项家务劳动;3为父母洗一次脚;4与父母谈一次心。为了不让这些活动变成光喊口号的教育, 我们要求孩子们在假期中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帮助父母下班后消除疲劳, 参观父母的工作岗位, 和父母一起寻找他们的理想, 给父母制作一份精美的小礼物……在家庭中孩子们都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孝敬父母, 表达对父母的爱。

3.爱在社区, 用心传递

学生只在课堂上受教育是不够的, 他们必须拓宽视野, 加强与社区的联系、互动、融合。一些发达国家在“学社”融合 (学校和社区的合作) 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 美国非常强调“服务学习”, 常组织大中小学生参加服务社区的活动。在服务社区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一些关键的能力, 培养其社会责任心。作为一门必修课, 社区服务结束的时候, 学校会对学生进行考评, 合格了才能拿到学分。就我校而言, 每年的学雷锋活动月也是个很好的契机, 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了“学雷锋活动小志愿者服务队”, 到周边社区轮流开展学雷锋活动, 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孩子们自发地走进社区老年活动中, 帮助老人打扫卫生, 为老人送上精彩的自编节目, 送去慰问品, 让爱心的接力棒在关爱和感恩中不断传递。

4.爱在社会, 润泽生命

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 我们享用的每一件物品, 得到的每一次帮助, 都离不开他人的智慧、劳动与爱心的付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享受他人提供的各种服务, 所以, 我们要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如孩子们最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便是“跳蚤市场”, 每到这个时刻, 队员们都会从家中拿出自己最喜爱的玩具或闲置书刊进行交易, 所得善款捐给“长沙市青少年爱心基金”, 用于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小伙伴。“爱的小棉衣”捐赠活动在媒体的帮助下更是扩大了传递爱心的社会影响, 让那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山区儿童穿上了崭新而又温暖的棉衣……“爱在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 培养了学生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大为增强。

正是营造了这样一种充满爱心的成长环境, 让每一个孩子收获了成就感和幸福感, 让那些鲜活的生命拥有了灵性和美丽。面对新一代队员, 大队辅导员也会遇到新的挑战, 如何让少先队工作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深度, 富有生命力;如何借助“温暖的大手”促进社会资源的整合, 为队员成长开拓更广阔的天地;如何在时代主旋律下, 开启队员的心智, 使其烙上红色思想的印记……我将带着这些思考, 勇于尝试, 不断反思, 让每一个鲜活的“红领巾”都能成就一个梦想。我相信, 只有追求真爱和自由的教育, 才能让爱的旅途斑斓多姿;只有撒播爱的种子, 才能培育出美的心灵。

摘要:新型教育管理要以爱育爱, 通过实践体验深入开展有趣的少先队活动, 让爱的快乐与内涵并驾齐驱, 让爱的精彩与提升相映成趣, 让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充满幸福和自豪, 共同携手追逐着七彩的童年梦想, 尽情感受着以爱为本的温暖情怀。

关键词:爱心,真善美,传递,润泽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7.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探讨 篇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德育管理 赞美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67-02

正如教育学中所说:“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由此,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作为奠定学生品质良好基础的小学阶段,德育更是应该放在教师工作的首位。德育贯穿着班级管理的全过程,是班级管理的灵魂,每位教师都应该注重班级管理,同时也要注重正确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刚离开家长怀抱的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基本不高,虽然感情丰富,但也很脆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应该以真诚之心对待每一位小学生,及时纠正小学生的一些学习陋习和错误观念。就我而言,我认为班主任的这份工作是极具挑战性的一份工作,每天都是崭新的一天,因为每一天孩子们给我带来的新鲜感和幸福感都是层出不穷的。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才能和不足,针对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天赋,我制定了实施德育教育的不同方法,以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把握小学生的心理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专家朱志贤曾经说过:“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常与行为品德有关。不从根本上去抓品德教育,就不能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小学德育工作一定要了解掌握好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点,把握好他们的心理动态,制定出符合小学生实际情况的德育方案,这样才能让小学生更好的参与进来。例如,班主任可以以平等的对话和商量的口吻在班会上,和小学生们就班会主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充分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当小学生之间有一点小摩擦小矛盾时,不会因自己的主观臆断而偏袒其中一方,而是要在充分了解事情经过的情况下,理性的指出在此过程中,双方是否都有过错,若是双方都有,则应当引导他们互相道歉,不能任其矛盾继续发展。

二、让每一个孩子充满自信

有人曾经说过,自信是人生最可靠的资本,一个人不论是小学生,还是成年人,自信是很重要的。若是一个人没有自信,那么他便不可能成功。那么,在小学教育中,让每个孩子从小就充满自信是我这个班主任给自己的一个小目标,简单来说,就是不论在课上还是在课后,我都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就拿我的学生张丽来说,她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也不太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上课时更是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还容易走神,导致我给她布置的一些作业不能很好很及时的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更是越来越不理想,自卑感也越来越严重。为了消除张丽的自卑,重塑张丽的自信心,我开始有意无意的找她谈心,课后帮她补习,在发现她有所进步的时候,在课堂上公开表扬她。渐渐地,她上课时敢举起小手,回答问题了,每次她回答完问题,我都鼓励她说:“张丽同学,今天回答的问题声音真是響亮,大家要多向她学习哦!”面对张丽这样的改变,我逐渐的意识到鼓励的作用。在课堂上,面对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应当给予更多的关爱,坚定他们的信心。切不可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不足之处,而是要更多的关注学生身上的可取之处,循循善诱,让学生充分相信“我能行”,从而极大的提升学生们的自信心。

三、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实施德育教育

众所周知,主题班会是班级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实现德育管理的重要途径,既影响着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又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开展各式各样的主题班会,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预期目标。学生所需要的德育教育并不是教条主义,而是鲜活的品德实践活动,只有当学生在参加这种寓教于乐的品德实践主题班会后,才能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情操。比如,今年正值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但有很多学生已经忘记这件事,针对这种历史淡化现象,我们应及时举行“勿忘国耻,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们在主题班会上进行讨论,抒发感想,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日寇侵略中华的所有暴行,从而激起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达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目标。

总而言之,小学德育教育是每个人所要经历的基础教育,需要教师以充分的耐心和广阔的胸怀对学生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启发,相信在教师爱心的浇灌下,所有的小学生都能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霞.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管理探析[J].学周刊.2014(14)

[2]赵晓艳. 小学德育管理策略研究[J]. 现代交际.2012(01)

作者简介:

8.大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管理意见 篇八

大教[2006]195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管理意见

各区市县教育局,开发区教育卫生局,局属中小学: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德育工作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为了规范中小学德育工作管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依据《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法规文件精神,现就中小学(以下简称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学校德育工作要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法规文件精神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德育工作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将德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学校各项活动之中,充分体现学校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特征。

二、工作原则

1、实效性原则。德育应贯穿于学校各项活动之中,并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生活经历,要避免不切实际、过高的、空洞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培养为基础,以养成教育为主要途径,坚持知情意行有机的统一,在明理的基础上,更要习性,关注过程、关注情感体验,强化意志,使德育目标通过德育实践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潜移默化原则。学校要精心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建设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要做到硬件“软”化,即学校的物质环境和设施要精心设计,体现“一切为了教育”的理念,使环境成为无声的教育者,让学生在良好、健康、高雅的环境中感悟人生、修身励志、警醒自我,自觉实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3、自主创新原则。学校德育工作在遵循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应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学校实际,充分挖掘本地区德育资源,丰富德育渠道,发挥学校主观能动作用,实现德育内容、方法和途径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增强德育工作的自主性、针对性。

三、目标任务

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父母、爱老师、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学会交往合作和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初中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建设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初步树立责任意识、公民意识、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不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高中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为祖国建设奋斗的理想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宪

法、法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和较高的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学校在实施德育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特点对德育内容进行整合,围绕培养目标确定重点内容,分阶段、有计划地实施。要突出大连地方德育内容特色,即深化“八心八德两意识”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时代特点加强诚信、交往合作、心理健康、珍爱生命和民主法制教育。

四、组织管理

学校要健全德育工作管理机构,校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统筹规划、决策管理。规模较大的学校可设专职德育副校长(或由书记分管德育)协助校长工作,教导处应设1名主任主抓德育工作,党政工团的负责人作为学校德育管理机构的组成人员要明确分工,各尽其责。

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主要包括制定学校德育中长期规划,学年、学期、月份工作计划、周工作安排;德育工作计划的组织实施、检查、总结;制定班主任选用、培训和考核办法,学生干部选用机制和学生奖惩规定;开展德育校本研究,管理德育工作档案;协调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

学校每月应召开1次班主任例会,总结部署工作,进行业务培训;每学期应至少召开1次全校性的德育工作专题会议,总结工作、交流经验;中学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以年级为单位的学生教育大会;不定期地召开德育工作领导会议,研究、部署学校德育工作。

五、德育载体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的主渠道,学校要发挥每个教师、每一节课的德育功能,各学科教师都要精心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捕捉教育时机,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做到智情统一,协调并进。课堂教学要把德育作为重要目标纳入评价之中。

2、常规教育

一是国旗下教育,学校要坚持每周一早晨的升国旗制度,并安排好专题教育讲话内容;二是晨(夕)会教育,小学、初中每天至少要安排10分钟时间,作为班主任对学生集中教育的时间;三是每月至少举行1次主题班(团、队)会,按照学校要求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四是重要节日、纪念日专题教育,学校结合纪念内容统一安排教育内容、活动方式;五是利用开学、毕业典礼进行教育,学校每学期应举行开学典礼,每学年应举行毕业典礼,并精心策划典礼形式,安排教育内容;六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主题教育

学校要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计划和学校的实际,每学年或每学期确定1—2个教育主题作为一个阶段的德育主线,利用课堂教学、常规教育和校园文化等载体进行系列专题教育,目的是突出重点,强化主题。

4、校园文化

学校要大力构建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校园文化,要以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为核心,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校园网、校园广播、电视、板报、墙报、橱窗、校报、校刊等载体和走廊、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等设施的传播、影响作用,使校园文化成为引导人、培养人、塑造人、激励人的重要手段和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旗帜。

5、社会实践

学校要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组织学生参加学军、学农、学工等实践活动,每学期还要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参加社区服务劳动,进行综合社会实践,要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知行统一,进行体验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同时,要注意利用好校外德育基地,充分发挥

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让学生走进社会,学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在社会大环境中明辨是非、锻炼成长。

6、家校联手

要高度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每学期至少应召开3次全校范围的家长会(最好安排在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以便与家长互通教育信息,增进了解,就学校、班级工作特别是学生的具体教育问题达成共识。学校应建立家长委员会,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分层次地为家长举办知识讲座,要充分利用家长队伍中的教育资源,使学校教育与家庭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六、队伍建设

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营造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重视德育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作用,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学校要加强德育骨干队伍建设,尤其是班主任队伍的建设。要制定班主任选用、培训、奖惩、考核制度。选用热爱尊重学生、敬业爱岗、品德高尚、责任心强、教育教学效果良好的优秀教师担当班主任工作。每学期至少要举行1次班主任知识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提高班主任的师德水平和工作能力。要制定激励班主任工作的考评机制,在精神上关心、爱护班主任,在工作上培养、提高班主任,在物质上倾斜、照顾班主任。要注意培养树立优秀班主任典型,并及时推广经验。立足校本培训,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的管理和教育艺术水平。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教师晋级、评职、聘任、评优等工作中要考虑班主任工作的地位和意义,适当给予倾斜。

七、德育研究

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艰巨而漫长的过程,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学校教育的作用尤其重要。因此,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要加强德育理论的学习,深化对德育工作的研究,不断提高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要开拓思路,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既要把常规工作做细、做实,又要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上求变、求新,切实增强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建立健全德育研究机构,至少确定1个适合本校实际的德育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要聘请专家、学者和社会有识之士指导和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

八、德育评价

学校要重视对德育评价工作的管理。对德育评价工作的管理,一是教育过程中的评价管理。学校每天都会发生大量的需要作出评价的教育现象,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要从德育的角度,敏锐地捕捉教育契机,及时、科学地予以评价,强化正迁移,抑制负面效应。二是对个人和班集体终结性评价的管理。对于优秀学生或优秀班主任的评优、评先工作,学校要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规范评价考核程序,坚持民主选举制、公示制,接受校内广大师生的监督,充分发挥德育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

附件:大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估考核办法

9.中小学德育管理讲座 篇九

常规管理暂行办法

(试 行)

一、总则

1.为保障立德树人的办学方向,建立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价值观教育融入德育的全过程,加强合力育人,提升综合育人水平,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华文化底蕴、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特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依据的主要文件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黑龙江省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若干意见》、《松北区政府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松北区“合力育人”工程实施方案》等。

3.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称。德育常规是维护学校德育正常运行而制定的经常化的制度和规范,是德育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它既是学校内职能部门管理德育的重要依据,又是教师履行职责的基本准则。

4.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思想品德课、历史课、语文课 及其他学科教学,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活动,课外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劳动、社会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等),校会、周会、晨会、时政学习及班主任工作等。

5.德育工作的主要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品德评析法、自我教育法和实践锻炼法等。

6.德育工作应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主阵地,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作为基本原则,把有效衔接、分层实施、循序渐进、整体推进作为根本要求,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作为根本途径,把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作为根本举措,做到管理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

7.德育工作应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学校德育工作规律,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面规划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不同阶段的教育内容。

8.德育常规管理一般包括组织机构、计划管理、课程管理、过程管理、评价管理、德育研究等方面内容。

二、岗位职责

9.校长全面主持德育工作,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障推进素质教育的办学方向,负责德育分工,建构实施德育工作的管理体系,负责教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师德培训,负责规划、协调、督导、评估德育工作,负责德育工作重大问题的决策及处置。

10.学校党支部书记协助校长负责教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师德培训,负责党、团、队、工会的组织建设。

11.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协助校长(党支部书记)开 展德育工作,负责制定发展规划、学期计划, 完善制度,督导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负责班主任队伍建设、德育工作校内外的协调与沟通、德育常规的内涵建设及评估表彰等工作。

12.教导主任在校长、分管校长的领导下,制订、实施德育工作计划,指导、检查、考核班主任工作。负责学生出勤、后进生转化、控辍保学、落实课程计划、纪律卫生、安全教育、体艺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负责评选阳光美德少年、文明学生、优秀班集体等工作。

13.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在党支部、分管校长领导下,负责主持团、队、学生会的日常工作。负责团、队、学生会的组织建设,指导团、队、学生会制定工作计划,配合教导处开展思想道德专题教育活动。

14.年级组长在教导处的领导下、分管校长的指导下开展学年德育工作。制订年级工作计划,督促班主任按时制订并实施班级工作计划,落实学期德育工作。

15.班主任负责制订班级德育计划,负责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负责与任课老师、家长的沟通与协调。

16.任课教师要以育人为根本、学科教学为途径落实三维目标;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尽量独立解决本学科的教育教学问题;教育学生需要班主任配合时,及时与其沟通;教育学生需要家长配合时,争取班主任的支持,共同做好育人工。

三、学校管理

17.科学制订各层次德育计划。要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规划,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以爱国、诚信、感恩、友善、礼仪、节俭、法制等教育为重点,遵循学生不同年龄特征,划分德育阶段和层次,明确各段要求。统筹设置德育课程所包含的各方面内容,根据现阶段的形势和任务,有重点地夯实基本性的教育。整合教育资源,开发德育课程,在学科课程中发挥德育隐性课程作用,建设具有教育性和特色性的校园文化、年级文化和班级文化,形成师生认同的正确价值取向,建构文化育人的学校课程体系。

18.施行升降国旗仪式。团委(大队部)负责升旗仪式,学校在每周星期一早晨举行升旗仪式(寒暑假除外,遇有恶劣天气可不举行),重大节日或纪念日应举行升旗仪式。升旗仪式要严格按规定程序组织,并建立档案。要保持国旗整洁,不得升挂破旧、污损、褪色或者不合格的国旗。国旗升起时,必须将国旗升至杆顶;降下时,不得使国旗落地。升旗时,全体师生整齐列队,面向国旗,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按《国旗法》第十六条规定进行降旗。

19.建立控辍保学制度。各校要严格落实市、区学籍管理制度,建立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学籍管理由教导处指定专人负责。教导处要定期检查《班务日志》,实行学生缺席日报制和辍学报告制,及时掌握学生的出席情况。教导处定期督查后进生成长档案。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学区内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不低于85%,小学巩固率99.9%,初中巩固率达到98%。辍学率城市初中要控制在1%以内,农村初中控制在2%以内。

20.完善卫生纪律评比制度。要不断完善班级卫生纪律评比细则,教导处负责检查评比。环境卫生要达到日扫、日查、周小结、月评比;学生要做到懂规矩、知礼仪、讲卫生、守纪律。

21.建立监测学生体质体能制度。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课程计划,落实“国家体育艺术2+1项目”,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时间和质量,保证每日做眼保健操。按照省级规定的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

22.建立校园广播站。团委(大队部)负责校园广播站,每周定时广播,及时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诵读美文,传递正能量。有条件的学校建立校园电视台。

23.加强和完善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建设。遵守团、队章程,严格组织入党、入团、入队、离队等仪式,制定团干部、队干部培养计划,强化骨干力量。构建团、队活动课程体系,加强团、队阵地建设,定期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中国梦〃我的梦”等德育体验活动,不断增强少先队员、共青团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促进团、队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

24.建立安全教育体系。依据学生成长规律,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生命安全和维护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掌握预防和应对校园安全、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的基本技能。做到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建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25.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校长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办学的能力,把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育人环境,作为制度建设的落脚点。落实《学校教职工代表 大会规定》,完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制。加大对教师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培训,增强教师的法治意识、政治敏感性和辨别力。明确法制教育的内容与学时,营造体现法治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把法治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6.建立评选阳光美德少年、文明学生、先进班集体等制度。制订阳光美德少年、文明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集体等的评比标准,定期表彰先进,激励后进。以评价为手段,促进学生养成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习惯。坚持开展以孝敬、友善、节俭和诚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27.建立举办开学典礼、休业式、毕业典礼、军训等制度。各学校要在9月1日(3月1日)前夕组织开学典礼,激励师生满怀激情地迎接新学期,在新的起跑线上用智慧与汗水书写新的篇章。在1月15日(7月20日)前夕组织休业式,总结学生一学期的学习生活,指导学生度过一个丰富而有意义的假期。毕业学年要在学生离校前夕举办毕业典礼,邀请家长及相关人员参加,教育学生珍惜人生经历、留恋母校、铭记同学情谊、感恩老师。新学期,初、高中要组织学生进行军训。

28.建立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制度。探索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小学、初中、高中每年应分别用3天、5天、7天的课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劳技学校、科技馆、纪念馆、社区、老年公寓等德育实践基地开展活动,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 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中。

29.建立学校和家长联系制度。建立并完善家长委员会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设置家长接待日和教育教学开放日。建立家访制度,增强家访的实效性,限时实现全员家访,做好家访记录。增加学期家长会次数,家长会要加大介绍学生的成长规律、心理特征、学校的工作计划、任课教师的基本要求等内容;建设家校合力育人网络平台,定期开展学习型家庭、好家长的评选活动;调动家长关心学校教育的积极性,使其了解孩子的校园生活、掌握基本的家庭教育方法,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

30.重视艺体教育。学校应培养学生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学会使用一两项乐器,帮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拥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每组织学校运动会和校园艺术节活动。

31.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实现“五有”目标—有辅导室、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有活动,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活动形式,提升心理疏导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32.加强网络道德和信息安全教育。推进德育工作信息化建设,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德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积极健康的网络教育资源,开展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虚拟世界,合理使用互联网、手机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文明上网,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增强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防止网络沉迷或受到不良影响。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培养学生依法使用网络意识,自觉抵制网络不法行为。

四、班级管理

33.如实填写《班务日志》。班主任要督促学生及时、客观、详细地填写《班务日志》,真实反馈教师、学生每一天的上课情况,防止个别学生“跳节”上课、随意离开课堂,杜绝教师随意串课现象的发生,及时掌握班级纪律情况。如发现特殊情况,填写人要及时向班主任汇报。

34.班主任管理班级“七个要”。①学生未按时到校或中途退校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必要时报告教导处;②要养成每一节课的课间深入班级的习惯;③要及时掌握每节课《课程表》的落实情况;④要监管学生做好眼保健操、认真进行阳光体育运动;⑤要培养学生养成每一节课课前准备好上课用品、课堂上做笔记、无声上自习课的习惯;⑥要培养学生养成按时到校、上课不迟到、及时彻底清扫卫生、整齐摆放物品的习惯;⑦要主动与任课教师沟通掌握学生学习、纪律情况,协助任课教师解决棘手问题。

35.教师管理班级“四个严禁”。①严禁挤占主题班团队会的时间;②严禁在学生面前发泄不满情绪、教育学生时情绪失控;③严禁占用学生上课时间批评学生;④严禁真相没有调查清楚时批评学生。

36.重视激励性评价。班主任要用正确的教育观激励学生成长,建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状况,重视个性差异,对弱势学生进行跟踪培养,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完善学生成长档案。及时开展自评、互评、师评等激励性评价活动,指导学生不断提高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

37.上好主题班、团、队会。班、团、队会是结合学生 的实际情况,运用班集体及团、队组织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形式,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主题班、团、队会可以分为系列性教育主题、季节性主题、问题性主题、模拟性主题、知识性主题及时事性主题。班主任要依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团章》及《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等政策法规,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做好班团队会的学期计划,定期开展班级主题班、团、队会活动,保证班、团、队会的课时,使班、团、队会活动规范化、制度化。

五、德育活动

38.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根植“国荣我荣、国衰我耻”的祖国认同感,培养爱国情感,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

39.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

40.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41.开展“三个五”活动。即开展“五个雷锋”活动——讲雷锋故事、读雷锋事迹、唱雷锋歌曲、说雷锋精神、做雷锋式的人物;开展“五个名人”活动——读名人轶事、讲名人故事、背名言警句、诵名篇佳段、我与名人同行;开展 “五个重要”活动——以每年国家的重要决策、重要时事、重要节日、重要事件纪念日、重要人物纪念日等为内容的主题教育。

42.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小学低年级,注重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以培育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小学高年级,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以提高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初中阶段,注重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以增强理解力为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高中阶段,注重引导学生感悟精神内涵,以提高理性认识为重点,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43.开展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保护环境专题教育活动。以国际禁毒日(6月26日)、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和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为契机,结合每一年确定的世界主题,宣传禁毒、防毒、反毒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毒品对社会、家庭和自身的危害;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增强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关心与支持,对生命的呵护;宣传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深入推进节粮节水节电活动,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六、队伍建设

44.完善师德建设机制。把师德教育列为教师培训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定期开展师德论坛、师德演讲、师德先进事迹报告会、师德表彰会等活动,弘扬教师无私奉献的美德,倡导爱 岗乐业的道德风尚。实行师德档案管理制度,完善师德考核和评价制度,把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务评聘、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每召开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及时总结推广德育和班主任工作先进经验,对优秀班主任和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45.丰富师德培训内涵。结合校情,诠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简称《规范》)。明确“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等八项内容要达到的标准,使《规范》具体化、系列化,层次清晰,操作性强,贴近教师,贴近实际。加大对教师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培训,增强教师的法治意识、政治敏感性和辨别力。采取经验分享、实践反思、问题研讨、案例分析等方式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46.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加强教师自我调适能力、承受能力的培训,使教师拥有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积极乐观心态从事教育工作,为学生营造安全、宽松、愉悦的心灵成长环境。

47.完善班主任管理机制。制订班主任培训计划,开展对班主任的专项、专题、分层培训,定期开展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积极宣传优秀班主任的先进事迹。实行班主任例会制度,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定期进行考核,充分肯定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贡献,对不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的应及时调离班主任岗位。

48.提升班主任的四种能力。①研究学生的能力,从心理预防和心理卫生、心理咨询、诊断性评价、行为矫正等方面增强班主任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②提高班主任培养学生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 荣誉感的能力。③协调沟通能力,提升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交流的能力、协调任课教师与学生间关系的能力、与家长交流的能力。④文化育人能力,组织班主任参与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开展的经典诵读、名人故事伴我行、名言名篇激励我成长等活动,使班主任在塑造学生生命的同时,丰富自己,提升自己。

49.以评价为导向,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区教育局依据本办法。每对全区中小学德育常规进行考核评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各校要在市教育局开展的“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结合我区组织的“强本领〃铸师魂〃争先优〃创品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双十佳教师”评选活动及“身边十个好”的宣传活动中,营造“比干劲、比本事、比名次、比贡献”的干事氛围,求真务实,力争上游,争当“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校长、好老师,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10.浅谈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性 篇十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管理;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30-01

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方向,客观上要求小学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端正办学思想,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现代小学德育管理的任务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加强和改善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德育工作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实现德育目标。德育管理是现代小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制定科学的管理目标

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是在国家关于德育工作的方针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德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划步骤。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科学的管理和实施过程,因此,一个详尽、周密而具体的工作计划,可以使德育工作有序地进行。制定德育目标。

1、制定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缺少它就象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一样,一切德育活动将无处着手。小学德育工作目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总的要求,也反映了一定时期人才培养的总的向和总的趋势。德育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同时,为了便于实际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把总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

2、制定德育工作内容及实施方案的目标。德育工作内容应根据小学的德育目标来确定,使内容符合于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当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等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还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接受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原则确定实施步骤,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3、确定德育工作方式方法的目标。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影响小学德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针对德育的固有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以及发掘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德育效果。此外,计划阶段还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好动、争强好胜、经验不足和体力不强等特点,注意德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意外事故,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二、强化领导管理意识

“搞好搞不好,关键在领导”。实际工作中,有的校长对德育工作往往是“谈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嘴上讲的是德育为首,实际上干的是智育第一,学校的一切围着学生成绩转,教师的一切围着升学干。这是不会处理“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关系。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规划,所有的教职员工都不能例外:第一,学校各项工作都应该有教育作用;第二,学生年龄小,模仿性强,学校所有的言行举止对学生都是师范,都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言传身教,以实际行动做学生的表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渗透性,立体化的教育。做到思想上有位置,工作上有安排,组织上有保证,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对班主任和少先队提出明确的要求,让每个环节都要落实到位,加强师生的德育教育意识,为德育水平提高奠定基础。

三、具体管理方法

学校应建立在校长领导下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是组织校内外各方面的力量,协调校内各组织、各职能机构以及学校与家庭、社会间的关系,宏观指挥并指导德育工作的进行,监督检查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德育质量的评定以及总结等工作。开辟多种教育途径,使德育在学校教育中无所不在。在新的形势下,以往的仅通过思想品德课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单一途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要求,因此,开辟德育工作的多种渠道和多种途径已是大势所趋。学校除了上好思想品德课外,还应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和全体教职工的作用,把德育寓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寓于课外和校外活动之中,寓于社会实践和劳动中,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学生不应仅仅从教师那里获得德育知识,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家庭、社会集体等也是对他们进行德育的重要力量和媒介。同时,更不可忽视小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由此,建立全方位的、立体的德育体系,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成为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系统,时刻都在影响着、教育着学生们,使他们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由懂得小道理到懂得大道理,让他们认识自己,认识别人、认识社会和整个世界,为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打下基础在德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育的艺术。教师要深入学习儿童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研究小学生德育工作的规律,阅读有关儿童教育的经典着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做到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建立学校家庭配合

学校应与家长建立联系,正确引导家庭教育的走向,成为协助家长教育孩子的好参谋。相比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具有很大优势:学校针对不同年龄段已经形成了不同德育教育内容和德育目标,教师具备相对专业的教育能力,拥有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同时也有不足,受形式、内容和时间、空间的限制,学校更多的是强调教育的整体性和统一性,缺乏个别性的教育。而家庭教育的特点刚好弥补了这些不足。因此,家庭和学校更是要协调配合,形成具有真正意义的教育合力。

11.中小学德育管理讲座 篇十一

本刊讯为推动“六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 9月10日, 四川省通信管理局邀请四川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陶洁为全局开展“当前民间金融投资法律风险及防范”专题法律讲座, 局机关及专用局干部职工50余人参加了讲座。讲座中, 陶律师以汇通担保案为背景, 向干部职工介绍了我国民间金融投资的现状、基本形式及其中涉及的基本法律关系, 并结合四川的典型案例, 着重讲解了各种民间金融投资模式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方法, 以及运用法律武器防范风险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讲座赢得了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

上一篇:学校环境卫生检查表下一篇:河源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