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

2024-09-13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共12篇)

1.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 篇一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 在接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除了喜悦,还有一些茫然。大学,一个未知的领域,一个崭新的开始。我要怎样尽快了解并融入大学生活,怎样合理地规划大学生活,让自己更充实更精彩的度过这象牙塔里美好的时光呢?《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本书给了我答案。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呢?我们不但要读大师,读图书馆,读同学,而且要读信仰,读社会,读人生。我们要在读大学中不断充实我们的思想,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使我们能更深入地思考社会,理解人生。本书作者以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兼大学毕业不久的过来人身份,结合自己在求学、求职和创业过程中的经历,跟大学生深入、全面地谈论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考研、留学、求职、创业等方面要注意的问题,观点新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寻求人生哲理的平台。

“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我认为这句话写得很好。我就是一个喜欢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人。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我能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从而发现一些隐藏条件和与众不同的地方,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得出结论。因此,我认为大学生应该学会独立思考,系统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想法决定活法,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要想在千千万万的大学生中脱颖而出,我们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思想,走自己的路。我们要坚信在大学里,我思故我在!

作者还谈到了读大学的非功利关怀、深度思想和关心现实的必要性,这点我十分赞同。我国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名言,《大学》也在开篇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这样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我觉得大学生有理由让自己更有深度,也有理由承担更多的历史使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所以我们应当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成为一个有担当有深度的大学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要做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同时,我们要多读有思想有深度的书,“与柏拉图为友、与亚利士多德为友”,丰富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品德。最重要的是要将自己的思想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与社会现实为友”,不能脱离实际,天马行空。

还有,我们要学会观察,见微知著。就像书中写的“只要你善于思考身边的这些看上去似乎毫无意义的小事,你会发现,生活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每天都有很多件小事从我们的身边悄悄溜走,但这些不经意的小事却往往蕴含着大的道理与智慧,也许在未来不经意中,将是我们一笔很大的财富。例如作者对保洁公司营销策略的观察思考,让他在日后的一次面试中轻松过关。

“我们皆非草木,草木可以在这片校园年复一年的生长,而我们却注定要很快被另一群人替代。”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时间的流逝是飞快的,就像高中这三年的时光,一晃就过去了。在这期间,我做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呢?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结识了很多朋友,遇到了很多敬爱的老师。现在,我怀着自豪与神往来到大学,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我能够在未来带着自信与实力走向社会。

读大学,必先“读大师”。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大

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但我希望在大学能与老师积极主动地交流探讨。

读大学,还要学会“读同学”。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老师那里获得知识,同学之间的交流自然也就相当于间接地从别的老师那里获得了知识。

读大学,还有关键一点——读图书馆。虽然说“开卷有益”,但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读,一定要有所取舍,要多读好书。比如借一本肤浅的炒作书籍不会浪费你任何钱,但浪费的时间是再多的钱也买不回来的。所以,要多读好书,不读坏书。并且,在图书馆借书也不要太过功利,只借学习辅导资料等,我们还应看一些有趣的哲理书和中外名著等。一些书籍可能现在没有什么用处,但若干年以后,凭借一本书,或许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应把看书的过程当作一种享受而不一定要抱着“有用”的心态。“编张只有一个网眼的渔网或许也能捕到鱼,但这靠的纯粹是运气。要想每次都能捕到鱼,那就必须要编织一张足够大的网,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网眼罢了。” 读《老子》创造的是你心中的道,读游记激发你心中的环球梦想,读红楼幻想你心中的文学情结。“无用之用,方是大用”,学习这些看似“无用”的书,假以时日,逐步积累,形成一张知识网,在关键时刻,就会发挥作用。

作者还提到“千招会,不如一招熟。十个百分之十并不是百分之百,而是零。” 如果你有十项工作每项都会做百分之十,那么,在别人眼中,你什么都不会。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专业学精,学透。

在“术业有专攻”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有一个信得过的特长,做到“不可一业不专,不可只专一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方的道路很漫长,但只要方法正确,我有信心走完这段路。怎么做呢?我们既要马不停蹄地赶路,还要尽量不走弯路。不走弯路就是捷径。为了走捷径,一开始就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脚踏实地矢志不渝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没有目标注定要兜圈子,目标不能恒久也照样可能南辕北辙。不思进取自甘堕落的人我们或许会“怒其不争”,而自强不息勤奋刻苦的人如果因为走了太多的弯路而最终一无所获,我们会更加“哀其不幸”。我们要争做不走弯路的智者。

古人云,“天道酬勤”。“天道未必酬一切勤,但是天道绝对只酬勤。”换句话说,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只有努力才可能有结果。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不能让时间荒废。只有永不懈怠的学习才会无愧于那些逝去的青春,只有目标坚定的努力才会为日后的辉煌奠定基础!我希望将来对我的大学生活能够无怨无悔,我希望我的大学生活能够精彩绝伦!

我来了,我的大学!

2.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 篇二

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鼓舞。”看来, 要解决学生的这一问题, 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以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 谈谈自己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

一、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预读

“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 它是学习之母、智慧之源。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听、说、写的能力, 离不开“读”这个根。话是这么讲, 要学生真正读起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回忆了自己童年生活的趣事, 将自己童年时代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进行了比较。如何引导学生走近这篇课文, 我有目的地布置如下的预读题:

(1) 你想不想了解名人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故事?

(2) 只要你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保证你会非常喜欢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

(3) 请你在读完课文后, 说出你非常喜欢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的哪些事情。

哪个孩子不想了解名人的故事?这种预读题, 一下就把学生推到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门槛边。第二天检测学生预读的情况, 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进行了预读。

预读是一种初步阅读的方法, 基本点是纵观大意, 迅速把握住主要之点。预读一般用于课前预习, 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下节课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 诱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 主动思考, 积极观察, 遇到疑问做个记号, 以便带着迫切解决问题的心情认真听课。

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

为了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朗读, 首先检查学生预读题的落实情况。我提问学生:“你们非常喜欢鲁迅先生童年生活的哪些事情?”

学生一答:“我喜欢百草园, 那里面很好玩。”

学生二答:“百草园是个乐园, 我喜欢捉虫子和抓许多小动物。”

学生三是一男生, 他大声回答:“我喜欢美女蛇的故事。”引得全班同学大笑。

学生的回答虽然只是一些表面的东西, 但是, 他们真的已经开始喜欢百草园了。预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没有人说喜欢三味书屋。

我问:“你们喜欢三味书屋吗?”全班安静, 没人回答, 我知道学生并不了解三味书屋。于是我趁此机会介绍关于三味书屋的情况。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十二岁那年到这里上学, 第二年秋后, 因祖父下狱, 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 故学业中断。

一八九四年夏间回家, 少年鲁迅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一八九八年往南京大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 前后竟达六年……这里的一切都保存得十分完好, 三味书屋的学生座位一共有十一个;鲁迅的座位排在北墙边, 是一张带抽屉的长方形桌子, 桌子后面放着一张略低些的椅子。这儿光线很暗, 空气也很潮湿。他的书桌右角, 至今还刻有一个约一寸见方的“早”字, 刀法简朴挺直, 它是鲁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极为珍贵的木刻文物。至于它的来历, 据说是这样的:有一天, 鲁迅上学迟到了, 受到塾师的责备, 他就用小刀刻下了这个方方正正的“早”字, 来督促自己。从此, 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我的介绍, 当听到鲁迅幼年手刻“早”字的故事时, 很是感动。这为学生进入课文, 逐渐喜欢三味书屋打下了基础。于是我组织学生听课文朗读磁带, 并思考下列问题:

(1) 从课文标题和文章来看, 全文写了哪两个地方?作者对这两个地方各是什么感情?

(2) 体会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的乐园生活。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法, 包括教师范读、学生单读和师生合读等, 它能充分发挥感知的积极功能,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有重点地精读

学生喜欢课文中的具体事例, 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心理, 引导学生有重点地阅读课文的某些部分。

例如, 学生很喜欢百草园, 于是就请同学朗读第二段, 引导同学进行分析并且回答我的提问。

提问一: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人?

学生回答:鲁迅先生用色彩绚烂的语言, 生动的文笔描绘了百草园的可人。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 写的是春季;鸣蝉,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写的是夏季;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写的是秋季。这样写了春、夏、秋三季的百草园, 而且还写了那么多、那么生动、形象的动、植物, 错综交织, 而又井井有条, 描写出了百草园的可人。

提问二: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让学生再次齐读第二段, 加深体会, 加强记忆。

精读也是基本的阅读方式, 基本特点是阅读时要注意新旧联系, 要求对每个句子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 领会其内容、含义, 并能进一步深入思考、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的思想方法。

四、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

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为此我要求学生多看一些报纸杂志和课外书籍,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扩大阅读视野。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我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去阅读鲁迅先生的相关文章。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朝花夕拾》中的一篇, 《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写于鲁迅辗转流徙在北京至厦门的这段时间里, 因此要学生去阅读《朝花夕拾》。

我发动大家推荐自己家中的好书, 具体要求为: (1) 讲述该书的内容提要 (最好是自己整理概括的) , 并填写“内容提要用纸”存放于阅览室; (2) 在“自荐书提要”栏目中讲出为什么要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其中包括这本书有哪些好的写法, 这本书的主旨如何, 对于大家的写作、做人等有何激励作用。在学生自荐书的基础上, 通过精心筛选, 打印出一批推荐书目, 并注明每一本书主人的姓名和班级, 学生可以相互借阅;这样, 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由校内延伸到校外, 由家庭延伸到社会, 学生的阅读范围更加广泛, 获得的知识愈加丰富多彩。通过这些课外阅读活动, 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日益浓厚, 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像杨小婷同学原来对语文不感兴趣, 成绩不及格, 通过阅读活动, 他的语文成绩提高到八十多分。

3.大学,究竟读什么 篇三

一个机电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操作、维护一台机器,但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熟练技工也照样可以操作,甚至比大学生操作得更好;一个外语系毕业的大学生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可是,一个跑到外国卖了几年烤红薯的人也能说外语,甚至比大学生说得更地道……所以,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那到底区别在哪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来看—下张小姐写的关于自己毕业求职经历的文章:

大学临近毕业,就业形势相当严峻,而我又属于运气最差的那类。

第一次,有家电器公司通知我面试,出门前打扮得太久,加上路上堵车,结果整整迟到了一个小时。工作人员扬起手上一堆报名表对我说:“小姐,你不适合做员工,你适合做老总。”

第二次,我素面朝天提前来到一家礼仪公司,工作人员摇着头对我说:“注重仪表是对别人的尊重,你在学校没学过吗?”

几天后,一家英国公司的招聘广告让我重新打起精神。公司对形象没什么要求,我也很准时地到了应聘现场。考官给每个人发了一张试卷,上面只给了一道看起来很简单的题目:英国每年买多少高尔夫球。没有其他数据,要求在45分钟内完成。

看到这个无厘头的题目,我几乎傻眼了。可仔细一想,发现这道题不是要我答出一个确定的数字,而是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

所谓的“英国买”的数量与市场需求有关,市场需求与人口有关。英国有多少人口,这个我脑子里要有数。可以假设其中最有可能打高尔夫球的为30岁至45岁之间的人。为了使数据精确,我还在答题纸上写明了如何进行抽样调查。写完步骤后,我再假设这些人当中经常打的有多少人,这些人估计每年要用多少球,其他的人会多久打一次,需要用多少球。这些数字加起来就是英国总的市场需求。最后我写下一组数字,并满意地交了答卷。一个月后,我收到这家公司的录用通知。

张小姐第一次面试因为迟到而失败,第二次又因为仪表而被拒绝。守时和注重仪表都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断定张小姐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我们不应该用做人的标准来作为衡量一个大学生是否合格的标准。

张小姐第三次面试的时候证明了自己作为一个合格大学生的实力。那道题目考查的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那么大学生的优势便凸显出来了。

张小姐在大学期间经过系统的思维训练,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所以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不会再单纯从简单记忆或者机械模仿的角度来考虑,她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在这种时候,被动的记忆能力已经上升为主动的分析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而这种能力正好是一个合格大学生最本质的特征。

4.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 篇四

星期二下午,一头扎进图书馆,在静谧中,将这本《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看完了。书写的是豪情万丈,读来也是激情澎湃。心中自然有了许多感受想要抒发。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现今,经济发展趋于饱和,世界经济形势持续低迷。这种状态下,政府想要继续发展,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再为人家打工是行不通的了。可以发现,08年之前,关于自主创业的宣传一直是不温不火的,而08年之后,各种求职栏目,各种鼓励自主创业的书籍,各种创业大赛蓬蓬勃勃的发展起来。加上大学不断扩招,本科甚至研究生博士生的含金量不断下降,许许多多的大学生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这其中,政府的推动占据了相当大的部分。

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再为别人打工,就很不可取了。一个又小又破的公司老板的工资可能比一个世界500强企业的经理的工资还要多,并且他的阅历,他的综合素质在锻炼下也是出类拔萃的。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我们大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胸怀大志,感想敢做,处在人生最好的年华,要是这时候不追寻自己的理想,难道要等到将来坐在摇椅上再追悔莫及吗? 完全可以在一些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自己做嘛。

5.《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 篇五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真的让我获益良多,它教会了我如何主宰自己的大学生活。通过这本书,首先我明白了“天道酬勤”。要想把曾经输掉的东西赢回来,就必须把自己比别人少付出的努力补上来。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只有努力才可能有结果。既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不努力的理由呢?在此,我想用书中的一句话来勉励自己,“路在脚下。好走,走好……”其次,我还认识到“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诚然,我们的社会正是需要这样的人。要想在有争议的观点中做出取舍,就必须要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过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下,如果缺乏这样一种思考,你或许永远都只能在别人的公司打工。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相信没有人会拒绝当一位领导者。那么,我们每个人现在就应该开始做出些改变了,不是吗?此外,书中还有一些观点让我记忆犹新。“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要记住你只是你自己,没有哪个用人单位会认为你代表了你的学校或者你的专业;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世界上没有真正一无是处的人,只有“放错位置的人才”,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的人从来没有发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些都为迷惑的我指明了方向。对于在大学期间会面对到的一些问题,如恋爱、游戏等,作者也相应发表了很多实在和有深度的看法,发人深省,值得体味。“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诚不欺我。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一位益友。《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部很有教育意义的经典之作,间接地让我认识到了一个出色的人,拓宽了我的视野,使我领悟到了读大学的意义。

6.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篇六

覃彪喜 序言其实,我是一个大学生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读大学,究竟为什么

读万卷书:读大学的三种路径

推荐大学生阅读的50本书

行万里路:从无字句处读书

学生干部非当不可吗

三三制的职业规划路径

渎双学位对求职有用吗

核心竞争力:让别人无法替代

粪土当车奖学金

学校:草根照样伤不起,名校也许是浮云高考录取不理想,要不要复读

专业:冷门未必不给力,热门往往很坑爹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体育:一辈子的必修课

公民意识: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必要的妥协是为了以退为进

语文:能力体系中的隐形王后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与一名新闻系大学生的对话英语到底有多重要

大学生“考证热”的冷思考

7.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篇七

读大学,这是一个很大范围的话题。作为大一学生,我们应该都已经发现,大学的真实模样和我们曾经脑海里想象的有所出入。但是我们还是不能很好的说出读大学读什么,假期阅读完《大学究竟读什么》一书后,心里颇有感触。下面就让我感触最深的几点谈谈我的感想。

大学不是技校

我们在大学学习的不仅仅是一个专业,更重要的是在其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系统分析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处理方式。书中很多地方都强调了要培养思维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学识方面。书中有很多例子,如果没有提高到思维能力,只能用“教材或老师没有教过”来回答面试官问道的很多需要开拓思维的问题,无疑只能成为他人口中的笑话,而我们都不愿意成为这样的笑话。那么,读大学中学会灵活的思维方式则是必须的。思维方式也是可以通过很多方法得到锻炼的。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在我们的学习、交流、实践等的过程中就能有所提高。除此之外,还应该培养自己观察力,洞察力。

当然,书中有一句话我倒不是很认同。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因为前者的人格才是独立的,独立的人格理应比一切都更重要。我不完全这样认为,如果一个人独立思考过却坚持错误观点,最终是害己甚至害人,没有人敢保证能够让他的独立思考而坚持的观点会一直正确,但是相比下,起码不假思索的人,坚持的是正确的,只要是正确的我们为什么不去相信不去坚持,而非要搞得与众不同。正如一个有德的蠢人和一个无德的聪明人,有德的蠢人即使笨但他做的是有德的事,而无德的聪明人只会在做坏事的时候做的更加不露声色,把是做的更坏。所以人格独立是要有前提的,不能一概而论认为人格独立比一切都重要。我们固然是要学会人格独立,但是要适度,太过于独立了,恐怕只会脱离群体,成为与别人隔层纸的另类。

这样说来就提到书中所说的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后面的人脉问题。天资好不如学问好,学问好不如做事好,做事好不如做人好。做人一方面是指内在的人格和人品,另一方面指的就是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就

是人际交往的能力。每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他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每个人都在走向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所以我们不应该成为太过另类的人,我们更应该成为合群的人。回想起以前高中政治课本里谈到的联系的问题。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独自一人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光从我们单纯的交往来看,只要你是用心在于他人交往,别人也是如此待你的,当然前提是你没有做什么对不起别人的事。不过方式也很重要,要多换位思考。每个人总是会存在缺点的,等我们试着去熟悉的他的时候我们也许就会发现他也是一个你值得交的朋友。待我们逐渐长大,出来工作,便会有作者提到的人脉。书中说人脉需要经营,更需要懂得利用。这听起来有点奇怪,就像不是那么纯的友谊了,更像是一种交易。但是这样的交易以后处处可见,一个人的事业很多就是需要这些人脉。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坏事,要是双方确实对对方有所帮助,那叫合作、互助,那是双赢,在此过程中你一样是可以用真心去交朋友的。那么要使自己的朋友多,人脉广,必是少不了自身的实力了。这又回归到我们必须好好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让自己实力增强,成为一个别人需要的人。很多时候你会觉得,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作为一个全职学生,好好学习就是我们的工作。不论是学知识还是学思维方式,都是要认真学的。那么学习很重要的就是制定合理的学习安排,合理分配时间,恰当处理好学习和生活的事。大学自理很重要,如果没有合理的时间分配,大学生活会很混乱,学习也就不可能学好。我们学习是为了将来就业,大学是就业的准备教育,大学生一毕业绝大多数人都将走向工作岗位。我们应该为几年后的就业做好知识、能力、素质等全方位的准备,珍惜大学时光抓好学业,为未来的就业、创业、成功立业开山铺路。古人云,天道酬勤。天道未必酬一切勤,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只有努力才可能有结果。哪怕你的专业热得发红红得发紫紫得发黑,你也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以后才能取得成功。那么其实成功与否就和专业只有很微弱的联系了,不管你的专业是什么,只要你愿意为此付出,有足够的胆识和努力,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你也一样可以很出色。当然,我们学习过程中还应该拓展自己的才能,人真的不能专攻一术的。专业外的特长,提升自己的同时也是增加了我们手中的筹码。这是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也是让自己变得更出色。

既然是读大学,那么学习到的东西很多都是从课堂上得来的,这就涉及到逃课问题。作者认为君子有所逃,有所不逃,而我是比较赞同不逃课的,因为即使老师有优劣之分,但是并不一定要用逃课来解决问题,或许你前几节课听过后觉得这个老师的课堂内容没有值得你学习的东西,然后你就选择了逃这门课,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总是有那么一点是值得学习的,或许就在你逃掉的课上出现,这样不就让自己学少的一点东西么?要提升自己的方式还能是在一个平庸的老师身上不受平庸思想侵蚀,并能从中学习到不一样的精华。或许你也可以选择在这课上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该听的就认真听,自己认为掌握了的,你便可以做自己的事。这样既不浪费自己的时间,又能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大学四年没有安心在图书馆好好看过几本书,那就绝对没有真正意义上读过大学。

其实很多人去图书馆都不是为了去那里看书,而是去那里静心写作业复习功课而已,我自己就是这样。因为自制力不强,所以必须有强烈的外在氛围使我潜心学习。但是说真的,图书馆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藏书,偌大的图书馆总是有许多值得我们潜心阅读细细咀嚼回味的书本,只是我们都还没认真去寻找这些书。大学四年,能安心在图书馆好好看看几本书,不仅有助于我们拓展知识充实生活,更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向前走,这或许会使我们受益一生。而且找到几本我们喜欢看的书,对自己有益的书,用心去看,这是一种享受,享受着每一句话在心底留下的芬芳,享受着阳光下纸张一页一页从指尖翻过的宁静。

回到全职学生这一说法,既然是全职学生,主业当然就是学习啊。兼职的话我想一两分兼职不影响到学习的话也是没问题的。作为大学生,很多人这四年就是最后的学生阶段了,这还是属于汲取知识能量的阶段,而出来工作了更多就是运用知识释放能量的时候。那既然我们还在汲取阶段,我们就应该充分汲取能量。如果大学四年不是最后的学生阶段,那么便是成为研究生。虽然我是觉得作者更偏向于不考研,不过我还是觉得那些被考研害的好惨的人是少数的,大多数人还是可以理智的对是否考研做出自己的选择的。所以关于考研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父母老师朋友的建议,也是能更合理的选择。

最后要谈的就是爱情。虽然我也觉得大学这么美好的时光,前面读书的12年都是不允许谈恋爱的,到了大学总是该享受一下爱情的滋味。但是,感情这种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刻意去追求爱情,丢的很可能就是我们的学业甚至更

多。书中有句话说得好,四年大学生活并不会因为没有恋爱而留下遗憾,反而可能会因为恋爱过而留下悔恨。当幸福的爱情被摔得支离破碎时,你或许会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一个错误的人一起犯了个美丽的错误。千万不要为了恋爱而恋爱,盲目的恋爱后果自负,甚至要负一辈子。这样的爱情要不得要不得。

此时,我对自己过去的大学第一个学期做了个总结。

学习方面,感觉自己成绩不够理想,很多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时间安排的不都合理,学习的效率不够高,读和听的时间还是少了点。好的呢是我觉得自己经过期末的努力有了一点进步,这说明平时的积累很重要,既然后期的努力也可以有进步,那平时的学习高效就更佳了。而且,在不停的接触英语的过程中,增加了一些对英语的喜好。我觉得为了更好的提高成绩,应该制定详细的计划,充分利用时间。生活方面,已经基本适应了大学的生活规律了,和同学也相处的融洽。适当参加了一些课外活动充实了生活。不足之处就是觉得自己动作不够迅速,做事不够利索,这也是挺影响学习的。

8.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 篇八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其实很久之前就听过这本书了,可惜一直没机会看。在党课培训上,老师给我们推荐了这本书,于是就决心买来看。这本书涵盖了大学的许多方面,有学业、爱情和思维等等,富有启发意义的同时具备趣味性。在大学之前,我一直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觉得到了大学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可是到了大学之后,我发现大学生活跟想象中是很大区别的。大学里,有时候会感觉到一些迷惘,就像失去了人生的目标,没什么动力和激情,感觉像是在行尸走肉。

在《读大学,究竟读什么》里面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些问题----大学生和非大学生的区别究竟是什么?难道仅仅只是一本小小的学生证或毕业证?读大学,究竟读什么?难道是读大学校园里的那些建筑、草木和池塘?

读大学,应该读一些自己的东西。不只会重复老师讲过的那几句话,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变为自己的东西。大学跟高中初中一个不同之处就是要学会独立。没有了父母的管教,老师时刻的叮嘱,我们可以为所欲为,也可以约束自己,重要的是你怎么做这个选择。学会自己思考学习以外的事情,自己打理生活起居,自己面对以前你不曾面对的许多情况,哪怕是负面的,我们也要勇敢的跨过去。读大学,读的是自己能力的提高,大学之中,种种的诱惑很多,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可以让我们自己参加,很多是可以提高我们自己的包括交际,沟通,为人处事的能力。但是,我们不能盲目的什么都去参加,那样时间是不允许的,而且,作为学生,我们有很多的科目要学习。大学之中,不少人视为享受的时候,整天呆在宿舍里面,尽情享受在游戏的世界里面,外界的条件似乎好像就与他无关,我不知道,他这样的大学到底还有什么意思?来的目的又是什么?到时候真的连一张证书都没得拿,更何况自己各方面的提高呢?

读大学,读的是为人处事,大学是一个小型社会,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就是选择一种怎么样的生活方式,也许志同道合,所以彼此交流,惺惺相惜。也许各有其嗜好,也能彼此鼓励,共同进步。各自的思想,处事方式都会各每个人留下不同的映像,在我们即将面临工作的时候,那一种方式或许会影响我们的一生。读大学,更是读时光,感慨光阴如梭,感慨人生短暂。那么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学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值得了什么。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不是还是停留在过去书本上的专用名词,还是将它剖析,提取属于自己的精华。

9.好书推荐——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篇九

南方日报出版社,作者:覃彪喜

几次看到这本书,也发现这本书曾成了畅销书排行榜第一,但始终没有看,直觉告诉我这又是一本说教的、枯燥的书。后来在同学极力推荐下才看的,没想到翻过这后就爱不释手了。发现这本书真的能让我们好好的“读大学”,所以推荐给大家。

我先给大家说说《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的章节也就是一名25岁董事长给大学生的18条忠告:

一、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二、人生规划:三岔路口的抉择;

三、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

四、不可一业不专,不可只专一业;

五、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六、勤工俭学的辩证法;

七、做事不如做人,人脉决定成败;

八、互联网:倚天剑与达摩克利斯之剑;

九、恋爱:花开堪折方须折;

十、性:上帝死了,众神在堕落;

十一、考研:痛苦的安乐死;

十二、留学:“海龟”变“海带”;

十三、非统招:养卑照样处优;

十四、毕业:十面埋伏的陷阱;

十五、求职:做人不要太厚道;

十六、骑一头能找千里马的驴;

十七、写字楼政治:白领必修课;

十八、创业:29岁以前做富翁。

经历了懵懂的小学,走过欢乐的初中,熬过黑暗的高中,我终于在这个夏季迈进了大学的校门,心情激动复杂又忐忑迷茫,第一次集体生活,没有负担的学习,不再有父母的唠叨,不会有万恶的月考,一切都变的如此不同。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但这种貌似安逸的生活究竟是真正的清闲,还是暴风雨前短暂的平静?幽静的校园里一对对情侣亲密的牵手走过,喧闹的网吧中一只只网虫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空荡的教室里总会有孤单苦读的身影,寂静的图书馆中总是座无虚席,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大学究竟会教会我们什么?

走进大学并不是幸福生活的开始,我们虽然成为了大学生,但还只是复杂多变社会中的一个普通人。如果颓废的度过四年,一样会被社会抛弃,在走出校门后一无所有,草木可以在校园年复一年地生长,而我们却注定要很快被另外一群人替代。怎样才无愧于那些逝去的青春,为日后的辉煌奠定基础呢?《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会告诉你。

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我们该如何抉择!该怎样规划日后的学习与生活!大学不是技校,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一门专业,我们应该怎样经过系统的思维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怎样才能与非大学生区别开来,怎样才不愧为一名大学生?《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会告诉你。

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不怕专业冷门,只怕学艺不精。不管你的专业是什么,只要你在这个领域确实学有所成,你就一定能利用你在这个领域的知识成就一番事业。对于逃课,君子有所逃,有所不逃。怎样做到既要逃课,又要让老师给高分。《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会告诉你。

学问好不如做事好,做事好不如做人好……会说话,就能减少奋斗三十年……一个人有多少钱并不是指他拥有多少钱的所有权,而是指他拥有多少钱的使用权……一个人赚的钱,12.5%是靠自身的知识,87.5%则来自人脉关系……三十岁以前靠专业赚钱,三十岁以后拿人脉赚钱……你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之间只隔着四个人……那么怎样做人、怎样做好人?《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会告诉你。

读大学,就要读出一种气质,塑造适于自己的性格!

读大学,就要读出一种气度,打造忠于自己的人气!

读大学,就要读出一种气概,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

10.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 篇十

作者简介

覃彪喜:1980年生于湖南隆回,毕业于中南大学;先后担任大学教师、房地产策划师、IT项目经理;现任深圳市鸿儒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出版有《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一名25岁的董事长给大学生的18条忠告)、《爸爸的寓言》等书。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以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同时也是一个大学毕业不久的过来人身份,结合自己在求学、求职和创业过程中的经历,跟大学生深入、全面地谈论了大学生活,观点新颖、全面、深刻、实用。

书中的很多观点跟目前一些主流的观点完全背道而驰,对于那些信奉金科玉律的人来说,作者完全就是一个颠覆传统的另类。比如说,大家都认为逃课是不思进取的表现,作者却说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很多人都认为考研是大学生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出路,作者却把考研比喻成了痛苦的安乐死。如果你在看目录的时候对作者这些观点无法接受,请不要因此而搁下这本书。作者写这本书无非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跟你平等地交流一些想法。

11.读《名牌大学,读什么》读后感 篇十一

真不错奥,我发现自己的这份自嘲精神还是很大程度地达到了抚慰我心灵的效果,看吧,我多能装开心,明明是患了阶段性忧虑症加失眠症,还要靠遮遐膏来遮我的一双熊猫眼。

最近,因为一本书的缘故,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让我一度很纠结于我自己,陷在自我的思绪里,苦苦不能走出来,它就像在我身上施咒了一样,勾起了我所有高兴的不高兴的学校里工作上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往事一幕幕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仿佛要窒息了。我在那些大学生身上看到了一种对号入座的真实感,我好象一下子能解读我自己了,恐怖、痛苦、挣扎,这就是以前的我,我都不知道什么叫喜怒哀乐,我有一个很大的心结,我一直很难放过自己,只因始终找不到我要的,就很难跨过心里那道坎儿,对于很多事情的懵懂无知,利害关系我毫无概念,也不知道如何为人处世,还有性格的一些因素和自我心态调整方面给我致命的一击,所以在走进社会这个大群体中,我不能很好的适应游戏规则,让我一度很崩溃。

12.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篇十二

迷茫,几乎成了当代大学生的口头禅,它就像浓雾笼罩在人们的头顶,让人失去了方向感,但又有人说“浓雾之后常是晴”。确实,当人们摆脱了迷雾也就离成功更近一步了。

“我很迷茫!”当我们大吼之后,抱怨之后,发泄之后,迷茫就烟消云散了吗?不,肯定不会。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消除迷茫,重拾方向呢?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叫做《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我觉得受益匪浅。作者以前辈的身份,把他自己的经历、朋友的故事通俗而又详实地介绍给了我们这些后辈,让我们少了些许迷茫,少走了些弯路,多了丝丝方向感,多了解决的招儿。

首先,我们到了大学会觉得很无奈,感觉没有学到什么切实可用的知识,整天也就是无所事事型,更有人会觉得大学还没有技校学到的技能多,确实,就专业技能而言,大学生还比不过技校生,但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而是是否经过系统的思维训练,是否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这是一个合格大学生最本质的特征,社会需要的也正是大学生这种系统分析能力,所以,我们不能再为这种问题迷茫,抓紧时间锻炼思维能力,多掌握点儿理论知识吧!

其次就是课余时间怎么安排。尤其是我们大一的学生更有这

个迷惑。课程比较少,几节课之后就觉得无聊了,但再无聊也不想看书,于是躺在床上睡觉,窝在寝室玩电脑的同学就大有人在了。不过想到家长花着大把大把的钱让我们来学习,我们却荒废了,这又让自己觉得惭愧。那么,我们要怎样来有意义的度过闲暇时光呢?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同学,图书馆等。我们可以多听听一些大师的讲座,要尽量抓住机会与老师交流,这是思想对话的重要方式。同时,“三人行,必有我师”,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可以与同学一起参加一些活动,钻研一些问题,那么我们就间接地获得了不同的知识。还有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进图书馆,说得夸张点儿,图书馆就是大学的心脏,但大多数同学去图书馆借书是比较功利的,只借与考试相关的,那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把进图书馆当作享受,看书之后再写写读书笔记就更有用了,让我们多补充补充精神食粮吧!

然后就是考研,在校园内它也算个流行词了吧。有些人考虑得比较长远,可能从刚进大学就开始考虑是否考研了,但我们是否应该也去凑凑热闹,这又令我们迷茫了。学历高固然是好事,但考研需要综合很多条件考虑,千万不能随波逐流,否则也就等于服用安乐死了。让我们经过深思熟虑再决定考研吧!

上一篇:教师提问行为课题研究第一阶段总结下一篇:小学数学运算能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