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网

2024-08-27

中国学术网(精选15篇)

1.中国学术网 篇一

学术研究重在方法——谈后现代法学

作者:苏力

如今真是一个商品社会了,甚至语词也有了卖点。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后现代主义在中 国,乃至在中国法学界也逐渐兴盛起来了。其之所以兴盛,原因并不是法学内学术的发展,而 更多是法学内的政治经济的发展。这个名词具有一种分类的社会功能。首先,它可以作为一种 贬低争论对手的武器,变成了一种拒绝思考对方提出的问题的标签,可以很便利地将一切非我 族类的人和研究结果排除在视野之外。其次,这个标签的另一种社会政治功能就是自我标榜、标新立异,可以跑马占地。更有甚者,大约看出如今是一个符号的世界,是注意力经济,有概 念股,新名词也有其卖点。因此,一些学者开始把大量的与传统法学不完全相同或与自己的理 解力有差距的法学派别或研究成果都称之为后现代法学。尤其在中国,这一点格外明显。一些 学者把法律经济学、批判法学、法律与文学、女权主义法学、批判种族理论等都称之为后现代 主义。总之,凡是与传统法学研究或诠释法学不一致的,都可以称之为后现代主义。

这种现象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误解是难免的,任何理解之前都必定有一个误解。误解本身是理解过程的一个构成部分。我们只能寄希望经由时间来形成关于后现代主义的共 识。如果考虑到学术中的政治经济利益,这种相互之间难以交流理解的状况是一定会存在的,或者由于前设的不同(道不同),我看也无法通过理性交流来消除,只能通过法律学术和法律 实践的发展逐步消解或遗忘。而且,如果从学术上看,这种偏好就如同给人起名字一样,叫阿 狗阿猫都没关系,都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标记而已。

我所关心的是后果。这种现象带来了一种混乱,在学术界会造成一种理解的困难,造成一 种标签化的阅读和理解,拒绝认真理解被阅读的研究成果,很可能造成一种虚假的学术繁荣,并不利于中国法学的发展。不要过于看重流派

如同我先前讨论过的,后现代反对的就是一种“时代化”,即用时间作为一个组织社会现 象或学术研究的基本框架。而现在绝大多数对后现代的使用,都是一种“时代化”,即把发生 在当代的种种法学发展都用“后现代”这个词统一起来了。这种用法不仅混淆了当代不同法学 之间的差别,而且夸大了时下的法学与先前的法学之间的差别。

它一方面强调了时间的断裂,另一方面又把时间维度本身当成一种有神奇魔力的组织框 架。它把时代或所谓的时代精神本质化了。事实上,现在一些被标签为后现代法学的学术流 派,是很难称之为后现代的。不仅其内部差别很大,而且它们与先前的法学流派差别就理论思 路而言并不那么大。

我并不反对当代中国法学界关于后现代主义的用法。我的要点是,我们不应当过于看重某 一个学者或某一部著作归为哪一类。这种工作对于思想史、学术史研究也许有一定的意义,便 于分类理解和全面把握;对于自己的思想清理也许也有点用处;对于教学、传授知识也许也有 点意义。但是对于法学界、甚至对于法理学界的思想发展,在我看来,则没有什么意义。正如 一位学者也许有点过于辛辣的挖苦,什么东西一落进“屎”(史)坑里就完了,特别是法学。

就法学和法律而言,它们都是世俗导向的,最重要的是要解决社会中的问题。而理论和实 践的关系并非理论在前,实践在后;而更可能是相反,请想一想“理论的猫头鹰总是在黄昏才 起飞”。理论对实践有某些指导作用,至少可能在某些时候如此。但是,即使理论上通了,在 实践上也未必能做好。即使在这一事件问题上做好了,也未必能在另一个问题上做好。从理论 到实践之间有一个很难跨越的鸿沟。“懂得如何做”与“做”,不仅并不相等,而且两者还不 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知行合一的问题一直是人类的一个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

就法学思想的发展而言,也是如此。一般原则既不能规定具体案件的结果,也不可能包打 天下。法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不是通过了解他人的思想、给它们分类或排座次能获得的,而是 在仔细研究他人研究的问题(而不是结论)并不断练习中获得的。我们想的应当是事而不是词

在我看来,在阅读学术研究成果时,首先不关心作者属于哪个流派、哪个主义,而是要和 作者一起进入作者关心的那个问题。如果发现作者的说服力很强,那么,读者就可以而且也应 当运用这种进路和思路来分析相似的问题。通过这种举一反三的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这种研究 的“工具”,而不是注重研究的结论性命题。通过这样一个过程,逐步地,人的实际运用理论 工具分析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就获得了,就扩展了。否则,如果仅仅关注主义、流派,他人的 研究成果最多也只能成为你的一种谈资,一种话语的材料。你永远会和这些研究材料格格不 入。

要多多掌握这类工具,学者或读者不应当轻易接受仅仅某一种工具、某一个学派,而是应 当反复坚持上述的过程,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和增多自己工具箱内的工具,使自己的工具箱内 样样货色齐备,不仅各有各的用处,而且在某些时候用在一处。这样,当遇到新问题时,你会 很自然地懂得该用什么样的工具来处理这些问题。这就意味着,各种理论都有其短处和长处,没有一种可以包打天下的工具,没有哪一种是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并保证成功的理论。所有的理 论都是人们的备用工具,都是为了出现问题而准备的。而人来到世界上,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正如马克思所言,重要的问题在于改造世界。所有的理论都只是人们理解、改造自己的生存世 界的工具。理论对于人类来说并不具有神圣意味,其全部意义仅仅在于能够帮助我们生活得更 好。因此,“我们想的应当是事而不是词”。

也许我的这种态度太贬低了理论?其实,我的这种态度是具有包容性的。也许对于某些学 者来说,理论完美本身就是他生活更好的一部分,甚至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理论 之所以对于他或她是神圣的,仍然是因为理论对于他或她的效用。

我的这种观点也许还太实用主义了。其实也不是。即使对于法学家来说,重要的问题也在 于获得理论,而不是谈论理论。获得理论的真正标志是思想和能力的发展,而仅仅谈论一些理 论命题、一些人物的主义归属并不增加人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这种实用主义的观点又 并不那么实用主义,它是以能力增长为导向的,而不是以谈资增加为导向的;它是以未来(解 决新问题)为导向,而不是以往昔(总结以往的观点)为导向;它是以参与者身份进入的,而 不是以旁观者身份进入的。

也正因为如此,我可以这样说,我并不在一般意义上关心后现代主义。在我看来,究竟是 什么主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学派、一个研究成果、一个学者在一个具体的研究问题上的 研究是否出色,论证是否令人心悦诚服,是否给我启发,令我激动,使得我可以在其他问题上 借助类似的进路和论证,推进我对世界的理解和我在世界上的行动。

其实,过分关心主义,在中国除了有排除异己、标新立异、跑马占地等嫌疑外,在智识上 一个更深的潜在预设或意图是:有某种“主义”可能是通向真理的专列——一旦你搭乘上了这 一专列,那么自己就比他人拥有更多的话语霸权,就可以至少在学术上(但不限于此)

更多地教育或指教他人,就可以在真理之途上领先于他人一步。每个知识人或许或多或少 都有这一点心态。有点儿,也许并无大碍。但问题在于,是否真的存在着这样一种通向真理的 专列?而即使有这样的专列,是否搭乘了这一专列,就保证了你可以对一切问题都做出正确的 回答?有人可以这样相信;但我认为世界上并不存在这样的专列。

法律的生命,还是而且也只能在于经验。最后,就算是有这样的专列,那么对于“专列” 的选择也只能在你的路途中,哪怕是需要倒车。你不能总是在月台上观看、分析哪一趟车是通 向真理的专列吧。

2.中国学术网 篇二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数量众多的机器批阅系统,有效地提高了英文写作和评价的效率和效果。作文自动评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围绕语言、内容、结构等评分要素综合进行,提高作文评分的信度和效度。近年来,国内互联网出现了大量针对英语写作的智能辅助批阅系统,分为机器批阅和人工批阅。前者包括基于语料库和云计算提供英语作文智能评分批改服务的句酷批改网、专门针对高校英语教师的全景大学英语作文智能批阅系统和冰果英语智能作文评阅系统。后者包括新东方批改网和极智批改,这两者完全采用人工介入名师方式进行批改,并非机器批改。

二、句酷批改网特点

1. 操作简单。

(1)教师通过句酷批改网布置作文,写明要求,系统生成作文号;

(2)学生获得作文号,在学生帐户页面搜索作文号找到教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并进行答题;

(3)系统对学生作文进行分析,给出评分,并生成详细的图文报表;

(4)教师获得学生作文分析结果并对部分学生作文进行批改。

2. 即时批改。

句酷批改网的批改具有即时性。学生点击提交后,可以马上看到详细的批阅报告,如字、词、句的修改建议。通过比对,学生实现自我纠错、自我评价,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学生隐私和自尊心。

3. 自主学习。

句酷批改网在有语法、用词、表达不规范的地方给予反馈提示,一一给出修改建议。学生可以多次修改多次提交(提交次数可以由老师设定控制),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学术英语写作中的教学反思

1. 提高效率。

作文任务结束后生成总结性报告,帮助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学生提交情况和写作情况,大大减轻了批改作文的重复工作量,有效提高了教学评价效率和学生进行学术写作的积极性。帮助老师避免了重复性工作,节省时间用于教学设计及教学改进方面,更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

2. 进度把握。

进步报告记录了一个学校、一个班级或某个具体学生写作能力的成长过程,有利于学校和老师掌握学校、班级学生总体薄弱点和个体薄弱点,了解各知识点掌握程度的变化趋势,为学校及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安排提供数据支持。

学期针对全体7个教学大班所布置的作文任务共计3次,具体情况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提交人数变化不大,提交率基本控制在95.7%以上,未提交学生中部分为操作错误无法提交。三次作文平均分呈直线上升,学生在使用技巧上更加熟练,对作文任务越来越重视,通过多次修改提高了写作效果。

3. 教师反馈。

教师反馈是对自动评改工具单一反馈模式的弥补,也是正常教学活动的必要部分。在教师对学生作文的书面反馈中,经常会就同一错误进行重复修改。批改网提供的“教师批改复用”可免除教师重复修改相同错误,即同一个知识点,只要批改过一次,批改网将记录和学习教师的本次批改经验,并将该知识点添至系统知识库中,无论这个知识点具体用法如何变化,批改网将能自动识别错误所在,根据教师的批改说明给学生提供修改建议。此外,当学生提交的作文达到一定数量,即可形成专属英语学习者语料库,教师可使用作文批改系统提供的语料库科研工具进行语料库分析,改进教学和进行科研创作。

4. 防止抄袭。

每一篇作文自动批改完后,会对比本校学生作文、语料库以及互联网内容,生成一个重复率,它是帮助教师把握论文原创性的重要指标。在学术英语写作中,教师设定最高重复率,防止部分懒惰的学生抄袭他人文章,真正锻炼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能力。

5. 信度。

句酷批改网有适合不同阶段的写作批改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批改网更适用于基础性写作,如四六级、高中大学阶段的通用型写作。而对于更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学术写作或论文写作,其信度相对较低。因此在后期批改网的改进中,应该加入学术类写作模板,其重点应放在写作创新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方面。

四、结语

毋庸置疑,机器批阅还处于发展阶段,批改网的使用体验并不完美,如写作评价的信度问题、适用性等问题都有待改善。事实上和四六级考试的写作相比,学术英语写作的批改需要考虑整体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上的创新性,难以量化。但在学术英语写作中,句酷网的引入整合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网络技术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效率,符合中国外语学习者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写作能力和写作动机,实现学生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

参考文献

3.中国学术网 篇三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是一家以搜集整理人文社科类学术文献为使命的出版机构,书报中心1958年创立,迄今为止已经有57年历史。国家期刊总数量9877种,我们作为独立的出版机构,拥有独立刊号的出版物是最多的,有148种,主要面对人文社科领域,同时一部分是原创期刊。这样一个期刊结构决定我们在数字出版来临的时代,特别是数字出版对学术出版造成足够影响和冲击的当下,这个挑战更加鲜明。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思考、尝试和探索。

对这个问题思考的核心,是我们要从产品价值导向,向用户价值导向转移,来探索学术期刊刊网融合变革的模式。刊和网是并存的,而不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我们的使命是做出一本内容厚重、印刷精美、文字风格喜闻乐见的期刊。在用户价值导向下,因为有了互联网、大数据和数字技术,交易的过程和对读者需求的过程链条拉长,从一个单一的线条,变成一个平台的推送,所以在这个时代,用户价值导向对于我们传统的学术期刊来讲,是一个战略性的转变。

满足用户多层次的需求为价值导向

用户价值导向,简要来说就是满足用户多层次的需求为价值导向。互联网时代,数字出版的便捷、传播形式和载体的多样化,给我们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带来海量垃圾,不是所有信息都是用户需求的,更不是提供的信息就是适合的。用户价值导向就要对信息进行甄别、重组,把无序状态下的信息,转化成真正用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这样才能跟用户之间真正建立起基于数字平台的互动关系。

IT行业有一句话,要创造客户,要为客户创造价值。真正的数字出版要为读者和作者提供、创造使他意识到这种需求。提供产品信息,开放他的潜在需求,满足他意识到或者没有意识到的价值取向,这是用户价值取向的一个概念。把这个概念和需求渗透到我们期刊、团队、平台的发展战略,平台定位。只有从生产模式、运营模式、管理模式、组织架构模式这几个方面同时实施从产品向用户的价值导向的转换,才能真正推动传统的学术期刊转变为现代技术的数字出版机构。

产品价值导向和用户价值导向的一个区别在于,产品价值导向是以完善的产品为目标,购买产品为成功的标志,交易完成,把书卖给你皆大欢喜。用户价值导向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掌握多维度的推送,注重体验实现,用户购买产品仅仅只是开始,买了刊物看到其中的文章,读者看到跟这篇文章相关的内容是什么,这个作者对这个观点的看法,这个领域其他学者怎么看,这篇文章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反响价值是什么,这是后续的。这些内容和他的承载力远远超过文章本身的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掌握了,推送给读者,同时又反馈给作者,这样一个链条完成之后以基础信息题为核心的链条才能形成,这就是用户价值导向,他的服务周期应该说可以是无限延伸,如果一直往下推送,真正跟作者、读者建立起互动关系,把研究的过程用立体的形态在数据平台上呈现出来的时候,这个过程可以无限进行下去。

刊网融合当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第一,刊网融合发展理念。在理念的建立上,一定要清楚刊和网的差异在哪里,刊是刊、网是网,刊网不一样。刊中有网,网中有刊,才能真正达到刊网融合。简单地在自己内部成立数字出版机构,一些人建一个网站发一个微博,建一个官方微信,只是一个内容的载体迁移,不是真正建立数字出版的网络。

第二,互联网思维尚未确立。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尽管在概念定义上有这样那样的区分,但基本的大概意思我们都是明白的。互联网思维既不要对其视若无睹,同时也不要把这个问题说得太过,互联网思维建立是不是意味着传统出版、纸质媒体这些耳熟能详的东西通通消失。简单地说,我们读惯中文的人,特别是读学术杂志的人,还是追求一册在手满口留香的阅读愉悦感,还是需要纸媒。而碎片化的阅读、浏览式的阅读则需要互联网。他们之间不是对立的关系。前两天我看到一篇文章讲互联网跟电影的关系,电影跟互联网的娱乐传播也有类似的,曾有观点认为,互联网数字技术或者说电子技术发展会导致银幕将会消失,但事实上并没有消失。最早网络传播平台开始的时候,全中国只有2000块银幕,2014年底全中国变成24000块银幕,同时我们知道网络视频广泛程度比那个时候多得多,他们之间并没有产生此消彼长的关系。在纸质阅读上更是这样,过分强调互联网思维带给我们危机,要么不懂互联网思维,要么不懂传统纸质出版的精髓所在,互联网思维非常重要,但互联网思维不是期刊产业的冬天。

第三,技术上的固步自封。所谓的互联网技术优势不在我们这边,而是在技术掌握的人手上,如果自己做很有可能按照自己的传统思维建技术平台,建出来的技术平台既不像真正的技术平台,也会跟传统的出版模式有所脱节,两者都靠不上。

第四,忽略内容建设的重要性。以为技术才是根本,忽略内容才是至关重要的。

第五,管理体制落后。应该说传统出版体制和模式跟所谓的数字出版模式是两个不同的范式,只有真正地把这两个不同的模式按照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把短板互相弥补起来,才能融合发展。互联网数字出版的体制跟传统出版不是一个先进和一个落后的问题,而是不同优势和面对不同市场形态的问题。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做出的探索

首先,确立用户价值导向,实行不同机制出版主体的一体化运作是实现社会化转型和相互融合的必然成果。我们的做法一是强化传统的出版平台,比如说书报资料中心学术品牌积累了半个多世纪,在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这方面不去削弱,不要求转型,不要求在自己的阵地上巩固、发展、坚守,把自己的学术品牌做精做深做得更加厚重,而是把这种厚重的内容迁移到数字出版平台上,从而达到目的;二是建设新媒体平台,就是人大数据科技公司,这家公司完全是数字化出版,跟原来的书报资料中心没有任何的瓜葛。把这两个平台按照不同的工作对象、范围和市场主体分别建立,内容上实行互通,运作上完全分离,实现真正的内容和数字平台的一体化运作。这样才能把传统的出版平台和新媒体平台两者的优势充分发挥,因为公司面对市场变化要快一些,公司的人员架构完全是技术人才,内容完全由书报中心提供,书报资料中心还是我们传统的纸质出版,书媒公司做数字出版机构建立刊网融合的数字出版平台。

第二,服务于读者和阅读研究的全过程。在这个平台上,读者申请项目、参加会议、建立组群,还可以发布自己的成果,包括学者个人的兴趣爱好,在这样一个空间里也都可以呈现,这方面的服务传统纸质媒体根本做不到。

第三,深度挖掘分析数据,满足用户需求。给用户提供数据定制服务,给个人用户、机构用户包括读者在内,对哪个问题感兴趣,需要哪个方面的数据服务,在这个平台上完全可以提供。

第四,学术体系要有学术评价,学术平台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术评价。学术资源的整合,知识网络的连接,挖掘技术的价值,得出预测性的判断。建立复合型的学术评价指标体系,把以同行评议为主的内容评价和以数据统计分析的数据判断两者结合起来。现在的数据评价体系,有的过分偏重于所谓的内容评价,就是我们过去定性的引进国际上的评价,有的过分看中数量分析,比如说被引用次数等影响因子,这样的评价分析出来的结果跟实际在学术研究和学术整体评价的过程中有时候是一致,但很多时候分离性很强,没有真实地反映出学术研究的状态,拿被引率去搜,谁被引率最高,肯定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被引率最高。我们想把这两者比较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有较好的科学性和直观性。

以上是我们做的新媒体,一方面我们把现有资源迁移到数字平台,另一方面以平台为起点进行延伸和扩张,形成几个不同的完整链条。通过几个链条的服务,实现了用户价值导向,实时内容推送。公司化的运营体制,但运作要一体化,从内容上几个方面要统一起来,确定一主两翼的架构。

从结论上来讲,传统的学术期刊要打破自己固有的顾虑和禁忌,要有所创新,建立用户导向为核心,把学术期刊内容进行精细化运营和数据分析,最大限度发挥学术期刊的科研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真正的刊网融合发展。我们希望用智慧、科技、文化的力量打造中国最具活力和成长性人文社科专业的期刊出版社。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兼党委书记)

4.中国学术网 篇四

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河北法学法学杂志甘肃社会科学人民论坛财经问题研究芒种科学管理研究贵州民族研究 财会通讯统计与决策经济问题云南社会科学 学术界河北学刊河南社会科学浙江金融

经济体制改革财会研究学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作家文艺评论短篇小说 兰州学刊河北医学 语文建设 教学与管理职教论坛兰台世界计算机仿真长城作家 中国出版职业技术教育社会 财会月刊求索计算机仿真

5.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的通知 篇五

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的通知

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人文地理现象、格局、过程与机理呈现出新的特征,我国的人文地理学研究亟待创新。为促进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快速发展,交流人文地理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并探讨未来发展新趋势,密切人文地理学者间的联系与合作,经中国地理学会批准,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定于10月17日—19日在湖南师范大学举办“20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与内容  1.会议主题      (1)中国转型发展与人文地理学创新;   (2)新型城镇化与中部地区崛起。  2.会议内容       (1)经济转型与区域发展;       (2)社会转型与社会建设;       (3)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转型;       (4)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文化地理学;       (5)城镇群空间结构与演化;       (6)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       (7)中部崛起与四化协调发展;   (8)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文地理学;   (9)人文地理研究与教学中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   (10)地理与资源学术论文写作技巧及编辑论坛。  二、会议规模、时间与地点   1.会议规模:200人左右   2.会议时间:2014年10月17-19日。10月17日全天报到,18-19日会议,20日离会或会后学术实习。   3.会议地点:湖南长沙(住宿宾馆和会议地点详见2号通知)  三、会议主办与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 湖南省地理学会              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                  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四、学术指导委员会   陆大道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   郭来喜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原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   毛汉英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原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   王恩涌  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许学强  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   刘  毅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宋长青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副主任、研究员   保继刚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教授   冷疏影  中国地理学会副秘书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一处处长、研究员   朱  翔  湖南师范大学副校级督导,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五、大会组委会  主  席   方创琳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张国友  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秘书长   周国华  中国地理学会城市与区域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委  员   周尚意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教授   陆玉麒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朱  竑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修春亮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薛德升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   李九全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文地理所教授   冯  健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何书金  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谢炳庚   湖南省地理学会理事长,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刘沛林  衡阳师范学院校长、教授   汤放华  湖南城市学院副校长、教授   魏  晓  湖南经济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   彭保发  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院长,教授   秦建新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会务秘书   彭  鹏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   贺艳华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讲师,博士生  六、会议活动安排   1.邀请知名人文地理学家做大会学术报告;   2.进行人文地理分会场学术报告与交流;   3.召开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   4.评选、表彰中国人文地理年会青年优秀论文;   5、进行人文地理学热点问题大辩论;   6、会后学术考察与野外实习。   实习地区1:武陵山民族贫困地区发展学术考察与实习3天;   实习地区2: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学术考察与实习2天。  七、会议论文征集   1.论文格式: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编、中文摘要(300-500字)、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以及相应的论文英文题目、姓名、单位、英文摘要、关键词。其它格式请参照《人文地理》杂志格式撰写。   2.论文首页脚注处注明“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职务与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以及详细通讯地址、联系电话、E-mail。   3.要求文章论点明确、文字通顺、数据可靠、文责自负。论文格式为word文档。   4.请通过电子邮件将论文发至会议联系人(zlgx888@163.com),论文摘要截稿时间为2014年7月20日,论文全文截稿时间为2014年8月20日。   5.组委会将对提交的论文进行审核,符合会议主题和学术规范的论文第一(或代表)作者将被邀请为本次会议的正式代表(邀请通知于 9月15日前以邮件形式发出),并将入选论文进行编辑整理。会议优秀论文将推荐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重要刊物正式发表。  八、会务费及其他有关事项   1.参会者需缴纳会议注册费,一般代表 900元/人(含参会许可、会议资料、会议期间用餐等);中国地理学会有效注册会员800元/人;学生代表600元/人(含参会许可、会议资料、会议期间用餐等)。住宿、交通费及会后实习费用自理。   2.收到本通知后,请与会代表一定在2014年5月31日之前将回执单以传真或电子邮件形式发送给会议联系人,以便落实人数及发出第2号通知。   会议联系人:周国华  uuy828@163.com   13974998251                  彭  鹏  pengheli@163.com  15974290610                  贺艳华  zlgx888@163.com   13755199543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36号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410081)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03月16日  

6.中国学术网 篇六

尊敬的老师:

您好!您的会议回执我们已收到,谢谢您在百忙之中参加本次年会,相信在您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之下,本届论坛必将成为广告学界的一次盛会!现将有关事项提示如下:

1、由于江西省教育厅井冈山教师培训中心临时有“国培计划”培训任务,本次会议地点改在井冈山宾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住过的地方),对此,我们向您表示歉意!

2、井冈山景区旅游实行一票制,票价为260元(含景区交通费),有效期为七天。与会代表还需自主旅游的话,不要另外报旅游团,也不需要换宾馆。

3、请与会代表提前做好行程安排,并在网上订好往返票。火车票、飞机票均可以提前在网上购买,火车票在取票前都可以改签。

4、井冈山机场距离井冈山游客服务中心78公里,机场有大巴直接到井冈山游客服务中心,票价为50元;井冈山火车站距离井冈山游客服务中心30公里,有大巴直接到井冈山游客服务中心,票价为8元。井冈山游客服务中心距离井冈山宾馆1.5公里。8月18号会务组在井冈山机场和井冈山火车站安排工作人员接站。

如果您乘长途班车到茨坪下车,距离井冈山宾馆500米。

5、由于井冈山下午有时会下点雨,加上外出旅游的需要,会务组为各位代表准备了一把太阳伞。

6、本次年会首次尝试在异地办会,受条件限制,可能有接待不周之处,敬请谅解。

7、若有行程变更或其他要求,请及时告诉我们。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7.《中国储运》学术栏目征稿启事 篇七

《中国储运》学术栏目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及时传播物流发展理念, 关注物流实践热点, 旨在为物流从业者、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教学人员提供一个交流经验、获取信息、展现成果的有效平台。多年来, 《中国储运》学术栏目秉持热忱服务的宗旨, 努力为广大作者排忧解难, 颇获业界口碑。

《中国储运》由《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中国期刊网》 (《知网》)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全文收录。

《中国储运》用稿要求:

根据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要求, 有如下规定:

1.来稿, 字数以4000字/2版 (含图表) 为宜, 来稿以word格式发送电子邮件。论文初审时间一般不超过五个工作日, 请作者注意查看电子邮件, 按编辑要求办理。

2.作者姓名、论文署名的单位 (全称) 、及单位所在省、市、邮编。

3.稿件要求:摘要200字左右;关键词 (3~6个) 。

4.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5.样刊邮寄地址 (区、街道号) 、邮政编码、电子信箱、手机号码 (非常重要) 。

6.来稿中的注释与参考文献统一排在文末。按在正文中使用的先后顺序用数字加方括号标出 (正文) , 同一参考文献如果多次引用, 用同一序号标出。

参考文献的编排格式如下:[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或出版地, 起止页码。

7.来稿如属基金项目成果, 请按有关部门规定标注项目正式名称和编号。

8.发稿周期一般为2~3个月, 特殊情况另行商定。

投稿信箱:zgcyzzs@163.com并注明论文投稿

联系电话:022-24228078 13622017587

联系人:《中国储运》编辑部 王乃超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八经路方达大厦5F

8.应当肯定《中国学术腐败批判》 篇八

上面这些话,并没有为杨守建书中存在的问题做辩护之意,而且某些缺点我也难逃其责。例如著的问题,我有至少一半的责任。审读完该书稿后,我也觉得该书不能算是“著”,算编著更合适些,并向老编辑提出了这一问题,老编辑又问了我其中的内容,认为可以算作著,于是我没有再坚持自己的意见——此乃我之错。另外,现在看来该书注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我认为这不是作者有意要否认前人的成果,而是作者第一次写书,对此认识不够,甚至不是太懂,这从作者的原稿中可以看出,原稿中作者的注释几乎都缺少书的出版年代和出版社,有些我查阅有关书补正,有些反馈给杨守建先生让其追加。我认为,对这一点,我们应当提出善意的批评以使作者意识到该问题的重要性,作者也应当虚心接受,这对我做编辑工作来说,也是一个教训和启示。

对于周祥森先生的批评,我表示感谢,但有些观点我却不敢苟同,在电话中我也对周先生初步说明了自己的看法,现再次提出以向周先生和诸位学者请教或供讨论。

首先,我丝毫不否认我的书评有广告化的倾向(这是一个编辑应当具有的能力,编了书就应为其做充分的宣传,以扩大受众面,但绝不可从主观上歪曲书的内容,甚至如周先生所说“目肿谓肥,指癣为鳞”)。但是,我认为我的书评除未指出该书的注释不全外(当时还未发现这一问题)基本上还算客观,理由如下:

周先生认为我所说的《批判》对近几年来学术腐败的大案要案一一进行了揭露,将腐败分子的丑恶行径展现于世人,是通过“乾坤大挪移”,将“辞书学界徐庆凯先生等对王同亿事件的揭露(见于光远、巢峰等著:《我们丢失了什么——“王同亿现象”评论文集》,商务印书馆版);语言学界伍铁平先生等对徐德江、申小龙的无情揭露(见伍铁平著《语言与文化评论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版);历史学界张伟然、蓝勇先生等对陈国生的揭露(见《学术界》2000年第3期);钱乘旦先生等对高校教材低水平重复的批评(见《中国书评》1995年总第4期);杨玉圣先生对学术腐败现象的抨击及其学术批评(见杨玉圣著《学术批评丛稿》、杨玉圣编《书的学术批评》,均为辽宁大学出版社版);哲学界孙周兴先生对张汝伦抄袭问题的公开批评(见《中华读书报》2000年4月);法学界段晓英先生等对潘国和严重学风问题的批评(见《学术界》2000年第4期)”;等等,“通通记在了还在读大学的杨守建的名下”。我觉得说《批判》揭露不为过,因为,对于这些学术腐败案例,除了学术界某一专业的小圈子人知道外,其他人知道者不多,大学研究生知道者就更少了,本科生更是几乎一无所知。这一点杨守建的调查很客观,我也在南开和北京的学生中作过调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杨玉圣、葛剑雄、伍铁平等先生的对学术腐败的揭露有很大局限性,而杨守建的《批判》一书将这些腐败案例作了系统的梳理,将其以书的形式再次展现于世人,无疑是扩大了受众面,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学者揭露的局限性,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说杨守建揭露了……决不为过,这也是我斗胆敢用这个词的主要原因。由此我也想到了学术作品的大众化问题(这是一个很大课题,我没有能力进行阐述,愿诸位能赐教,对此展开充分讨论)。

周先生认为我的评论会让人误认为杨玉圣、葛剑雄,伍铁平等先生对学术腐败所做的揭露是杨守建所为,如果仅仅从书评本身看,或许会这样,但仔细分析,我觉得这种误解会消除,因为,只要林体翻一下该书,不知情者就能明白,这些腐败案例原来早已被揭露,吾辈竟然不知,幸好杨守建再一次予以披露,使吾辈知学术界之真相,知学界的剽客,骗子子和强盗,我不仅没有抹杀扬玉圣等诸位学只是打假英雄的功劳,而是在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诸位尊敬的学长。但是他们确寮很孤独,这是学界的悲哀。

对于称该书最大胆,公开,全面“吹响学术打假的号角(封面上的广告词皆作者所为,我略做改动)我觉得一点也不为过,将这么多的学术腐败分子的真实姓名再次以书的形式系统展现于蓼,这不处是大胆,公开和全(说句老实话,我作为责编都害怕某一天哪个腐败分子会因这本书气急败坏,给我一刀)虽然以杨玉圣等先生为代表的学术打假英雄一直在进行着学术打假事来,但我觉得学术打假的号角并未吹响,至少好多人(包括学者)还没有意识到学术打假的严重性,或是装作听不见杨先生的号角。不必企求学术打假的号角响彻云霄,如果能响遍学术界的话,也不至于这么多腐败分子仍混迹于学术界。因此我们期待《批判》一书能吹响学术打假的号角,这难道有错吗?其实我确实得杨过度建的这一声号角比学者吹得要响亮。

9.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探析 篇九

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探析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一项针对外文版学术期刊的调查,目前中国的外文版学术期刊编校质量普遍偏低.列入抽检范围的共有148种外文版学术期刊,其中合格期刊只有44种,合格率仅为29.7%.根据这一抽检结果,分析了中国外文版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普遍偏低的原因所在.外文版学术期刊起步较晚,重视不足,致使刊社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以及编辑队伍整体的素质不高等是造成期刊编校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

作 者:靳晓艳 李成俊 张晓燕 肖爱华 邢燕萍  作者单位:靳晓艳,李成俊,肖爱华,邢燕萍(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编辑部,江苏,徐州,221008)

张晓燕(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江苏,徐州,221140)

刊 名:经济研究导刊 英文刊名:ECONOMIC RESEARCH GUIDE 年,卷(期): “”(7) 分类号:G125 关键词:外文版   学术期刊   国际化   编校质量  

10.中国学术网 篇十

各单位会员,有关学会、协会;

有关教育科研单位,中小学学校、幼儿园,个人会员:

今年是新中国诞生60周年,也是中国教育学会成立30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好地交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经验,我会拟于今年10月在长沙举办第22次全国学术年会。年会主题为: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经研究,定于4月——10月底举行年会学术论文征集和评选活动。本次征文要求紧扣学术年会的主题,请各单位积极做好组织工作,欢迎各有关教育科研单位、中小学学校、幼儿园、个人会员踊跃参与。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论文征集

1、征文类别形式:论文、调查报告、经验总结、实验报告等。

2、征文填报分类、参考题目及登记表(详见附件一、二、三)。

3、征文报送方式:

① 征文通过中国教育学会网站(http://)“论文申报查询系统”在线填报。② 纸质征文邮寄至: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中国教育学会,收件人:学术室,邮政编码:100816,请在信封正面左下角注明“第22次论文征集”字样。

注:两种报送方式任选其一,不得重复报送。集体报送请附论文作者姓名、论文题目、论文作者工作单位清单。垂询电话:010-66010070、66051217。

4、征文报送要求:

① 符合年会征文主题,观点鲜明,论述严密,数据准确,案例典型,文字通顺,理论联系实际。

② 论文作者必须是文章的唯一作者或第一作者。

③ 每人最多报送两篇文章。

④论文征集和评选登记表(附件三)中“内容分类”栏目须按照附件一中的类别(A、B、C„)填写。

⑤ 每篇文章字数应在3~5千字之内(理论研究类,即A类字数可适当放宽,不超过6千字)。

⑥ 论文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

⑦ 如因论文有严重抄袭现象而影响征文评选结果的,责任自负。

5、征文报送截止时间: 7月20日止(以寄出地邮戳为准)。

6、参评费用:每篇论文需交参评费人民币80元。汇款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中国教育学会,收款人:办公室,邮政编码:100816。垂询电话:010-66018003。

注:通过“论文申报查询系统”在线填报的论文,请将系统自动生成的论文序号、作者姓名填写在汇款单附言栏中。多人共同汇款的,另附名单传真或E-mail至学会。

二、关于论文评选

1、评选机构:评选机构由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负责,评选委员会主任: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副主任:谈松华(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2、获奖等级分为:一、二、三等奖。

3、论文查询、评选结果与证书寄送:论文与评审费寄出1个月后,即可在中国教育学会网站查询相关情况。2009年11月中国教育学会网站将公示获奖结果,公示期为10天,公示无异议后由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室邮寄获奖证书至论文第一作者;未获奖者将不另公布。

4、获奖论文公布与宣传:获奖论文名单将刊登在中国教育学会网站;《中国教育学刊》将选登部分获奖名单和论文。

5、将邀请部分获奖作者参加第22次全国学术年会。

11.政学合一:中国学术腐败的根源 篇十一

学术腐败缘何能在批评声中迅速蔓延?舆论和良知的约束为什么几乎总是失效?答案很简单:近年来反学术腐败的行动大都停留在治标的层面,造就学术腐败的根源并未被触及;治标不治本,学术腐败自然难以消除。

如果说学术腐败是标,那么,何为隐藏在其后的“本”呢?显然是体制。近年来学术界的反腐行动之所以成效甚微,就是因为它未能触动造就它的体制性因素。被批评的仅仅是涉嫌学术腐败的个人,而非其背后的体制性力量。反腐者即使树立起了良知、正义、公平的大旗,这种停留在个案层面的行动也会被公众理解为寻找倒霉蛋的游戏。有的腐败者被揭发和惩罚,非但不能激起公众的普遍义愤,反倒会引动人们的同情之心:学术腐败现象比比皆是,为什么偏偏抓住他不放?难道其中另有背景,涉及争权夺利乃至打击报复等内幕?即使没有公众猜想的阴谋,打假者也不是在专挑软柿子捏吗?由于上述逻辑,治标不治本的学术反腐行动最终强化了有利于学术腐败的社会心理:公众常常最终将被揭发、批评、惩处者当作某些诡秘游戏的牺牲品;甚至,被揭发、批评、惩处者本人也会心怀委屈(为何单单咬住我?)、哀怨(命苦的我缺乏更高权力主体的保护)、愤懑(背后必有阴谋!)。

那么,造就学术腐败的体制性因素究竟是什么?答曰:政学合一。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中国学术界处于行政和学术相对分离的状态:大多数管理者不从事学术研究,专事学术研究者基本上不负责学术管理工作。到了九十年代,这种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被全面颠覆,大批学术人开始登上管理者之位。懂学术者从事学术管理,原本被认为是顺应学术规律的大好事,随之而来的应该是学术的春天。可是,令大多数人始料不及的现象出现了:随着政学合一,权力开始直接掌控和统摄学术;由于学术无法反过来制约权力,中国学术界逐渐蜕变为中国行政界,学术体系与权力体系完全同构化了;那些同时拥有行政职务和学术名号的人,几乎完全占据了学术资源;权力的等级性决定了这种掌控的等级性,与之相应的是学术体系的等级化;行政职务与学术地位之间形成了严格的对应关系,处于权力塔尖的学者也高踞于学术的塔尖;外行人要知道某个学者的学术地位,无需看其学术成果,只需看其行政职务即可;无论是行政会议,还是学术研讨,人们都会自觉地以行政职务为尺度排座位、定名次、分资源;那些没有任何行政职务的学人,往往在任何场合都卑微地屈居末席,被迫在他人的目光中扮演失败者的角色。正因为如此,中国学者总是在名片最显眼的位置上标出自己的行政职务(实际和或虚构的),提示他人注意自己在行政-学术体系中的地位。政学合一令人们无法区别学界和政界、学术和权术、学人和官员,使中国学术界的学术性日益淡化。

行政权力对于学术的全面掌控衍生出一个荒谬的现象:决定学者地位的并非是其学术水平,而是其所掌控的行政-学术权力。这本身就是学术不公。处于中国行政版图中心和其他重要位置、拥有较高职务、掌控较多学术资源的学者,无论成果多少,都在学术坐标系中占据显要的位置,可以比较容易地拥有最多的学术基金、获得最高奖项、在最重要的国内刊物发表文章。近年来,许多学术评审早已将权力的价码公开化了:几乎所有的评审表都要求申请者填写自己的职务,甚至将职务细化为厅级、副厅级、处级、副处级、科级等;其潜台词是什么,智力正常的人都能领会到。其结果如何呢?据统计,教育部评出的第五届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一百位获奖者中,担任党委书记、校长、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等行政职务的,占到九成。这种情况在课题申请、科研评奖、人才筛选中等学术活动中也经常出现。为了考察国内重要的人文课题基金最终花落谁家,有人曾经研究过申请成功者的身份,发现其中大部分是有行政职务者。然而,人不是神,其精力总是有限的;越是拥有高级别行政职务者,就越难抽出时间进行学术研究和日常教学,越不适合承担重要的学术课题。他们游刃于庞大的权力网络中,既要频繁地开会和交际,又要应付繁杂的行政事务,自然无暇顾及学术。这些双栖人可以最大限度地占有学术资源,却无法将资源转化为成果,因此,或者占用别人成果,或者粗制滥造,乃是他们完成学术计划的必由之路。凡是了解学术界内情的人,都会知道这个秘密。不过,由于权力的魔法,他们很少成为批评的对象,而几乎总是被赞美、恭维、奉承,被国家级期刊、大众传媒、学术评奖委员会所青睐。面对他们,地位低者常常要用热烈的语言将之描述为学术巨人乃至学术昆仑。在如此行事时,他们通常不会意识到自己在支撑学术腐败产生的机制,是在赞美腐败者和腐败本身。在这样的语境中,少数腐败业绩突出者被揭发、谴责、惩处,自然会给公众以“不公”的感觉。

当然,批评别人不意味着证明自己公正。身为学术人,我时常在学术腐败现象面前感到无力:同构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编织出笼罩着学术界的巨网,无人可以独立于其外,只能服从和再生产造就学术腐败的机制,争取在权力阶梯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因此,政学合一的体制造就出学术界人人向权、媚权、畏权的心态。掌握了权力,才会升格为他人眼中的成功者,最大限度地占有学术资源。已经有了权力的学者渴望获得更大的权力,无权无势者则在想象中模仿各个层次的权力主体。对于许多处于底层的学术人来说,想象成为权力主体的威严和利益,模仿他们的言行(包括腐败),乃是能带来无限快乐的内心实践。现实中的权力秩序固然难以改变,但隐秘的模仿却属于自由的领域。经过无数次想象中的操练,无权势者也掌握了腐败的技艺。一旦时机成熟,他们(我们?)就会亲自品尝腐败的快感,享受腐败带来的利益。不幸的是,无权无势者的不端行为最容易被揭发、痛击、严惩,最容易被用来展示反腐败的决心和成果。近年来,受到惩处者大多是底层学者。他们之所以被惩处,不是由于其行为过于恶劣,而是因为游戏法则和偶然性的捉弄使其行为浮出了海面。如此而已,遑论其他?

12.《中国储运》学术栏目征稿启事 篇十二

《中国储运》学术栏目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及时传播物流发展理念, 关注物流实践热点, 旨在为物流从业者、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教学人员提供一个交流经验、获取信息、展现成果的有效平台。多年来, 《中国储运》学术栏目秉持热忱服务的宗旨, 努力为广大作者排忧解难, 颇获业界口碑。

《中国储运》由《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中国期刊网》 (《知网》)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全文收录。

《中国储运》用稿要求:

根据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要求, 有如下规定:

1.来稿, 字数以4000字/2版 (含图表) 为宜, 来稿以word格式发送电子邮件。论文初审时间一般不超过五个工作日, 请作者注意查看电子邮件, 按编辑要求办理。

2.作者姓名、论文署名的单位 (全称) 、及单位所在省、市、邮编。

3.稿件要求:摘要200字左右;关键词 (3~6个) 。

4.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5.样刊邮寄地址 (区、街道号) 、邮政编码、电子信箱、手机号码 (非常重要) 。如需开具发票, 请提供发票抬头。

6.来稿中的注释与参考文献统一排在文末。按在正文中使用的先后顺序用数字加方括号标出 (正文) , 同一参考文献如果多次引用, 用同一序号标出。

参考文献的编排格式如下:[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或出版地, 起止页码。

7.来稿如属基金项目成果, 请按有关部门规定标注项目正式名称和编号。

8.发稿周期一般为2~3个月, 特殊情况另行商定。

投稿信箱:zgcyzzs@163.com并注明论文投稿

联系电话:《中国储运》编辑部王峥022-24228078

联系人手机:王峥13920699521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八经路方达大厦5F

13.中国学术网 篇十三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维护学术尊严,加强道德教育,促进研究生学术创新,严明学术纪律,杜绝各类学术不端现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中国海洋大学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申请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者在学术活动中的造假、抄袭、剽窃等违背公认的学术准则的行为。

第三条 对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尚未毕业的学历教育研究生,可视情节轻重给予下列处理:

1.全校通报批评;

2.延期一年答辩;

3.取消答辩及申请学位资格。

第四条 对已毕业但未获学位的学历教育研究生以及尚未取得学位的非学历教育各类型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可视情节给予下列处理并通知所在工作单位:

1.全校通报批评;

2.一年内不得申请学位;

3.取消申请学位资格。

第五条 对已经取得中国海洋大学学位的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情节严重的,一经查实,撤销已授予的学位并通报所在工作单位。第二章 学术不端行为的鉴定程序

第六条 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遵循客观、公正、合法的原则,根据学术不端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七条 学位评定委员会是负责处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评决机构。校学科建设与学位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学位办)负责受理关于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负责组织相关调查和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

第八条 学术不端行为的鉴定程序:

1.成立调查小组。接到举报5个工作日内,学位办与被举报人所属学院负责人协商,成立不少于5人的调查小组。调查小组由具有较高学术声望、办事公正且与调查事件不存在直接利益关系的专家和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成员组成。调查小组成员也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参与。

2.调查取证。调查小组收集分析有关材料,与举报人、被举报人和知情者面谈并记录,被面谈者需在原始记录上签字并保留记录副本;敦请被举报人作出书面说明;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包括:调查过程、与调查相关信息的来源、调查结论和证明材料)。报告呈交之前须经举报人阅读并作出书面答复。书面报告一般应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

3.处理决定。调查取证结束后,被举报人所属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提出处理建议报学位办,拟作出全校通报批评、延期一年答辩或申请学位处理的应报主管校长作出处理决定;拟取消答辩及申请学位资格、撤销已授予的学位处理的应召开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作出处理决定。

4.送达处理决定。处理决定做出后,由学院将处分决定书送达研究生本人,由研究生本人签字;研究生本人拒绝签字或因特殊情况不能签字的,由送达工作人员(至少2人)记录在案,视同送达。如当事人对调查处理结果有异议,可以在收到处理结果后7个工作日之内向学校申诉委员会提出申诉。

第九条 调查过程的一切程序和资料均属于保密范围内,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员不得泄露调查和处理情况。以上相关书面材料正本应由校学位委员会保存3年。第三章 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

第十条 对引用他人的观点、资料和数据等未注明出处者,视情节给予以下处理:

1.整段雷同内容占整篇学术成果10%且非主要创新点的,构成轻度抄袭行为,给予全校通报批评处理;

2.整段雷同内容占整篇学术成果10%-30%且非主要创新点的,构成中度抄袭行为,给予延期一年答辩或一年内不得申请学位处理;

3.整段雷同内容占整篇学术成果30%以上,或将他人的学术成果作为自己学术成果的主要部分或实质性部分,构成重度抄袭行为,给予取消申请学位资格或撤销已授予学位处理。

第十一条 对伪造或篡改实验数据、研究成果等行为者,视情节给予以下处理:

1.使用不适当的统计或其它方法夸大研究发现的重要性,给予全校通报批评处理;

2.伪造注释或参考文献,或伪造导师或专家签名,或伪造导师或专家推荐信及其它评定意见,给予延期一年答辩或一年内不得申请学位处理。

3.对于伪造或篡改实验数据,且构成虚假的重要成果者,给予取消申请学位资格的处理。

第十二条 对学术成果虚假署名者,视情节给予以下处理:

1.未经他人同意签署他人姓名,或未经项目负责人同意标注资助项目,或未参加实际研究而在他人成果上附加署名,或通过不正当手段改动署名顺序,情节严重的,给予全校通报批评;

2.未经学校允许,擅自使用中国海洋大学学术成果或将其变为非中国海洋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的成果,给予延期一年答辩或一年内不得申请学位处理;

3.购买或由他人代写论文,给予取消申请学位资格或撤销已授予学位的处理;

4.未经指导教师或任课教师许可,将教师的讲义、课堂记录或集体研究成果私自发表,或未经他人同意将合作的研究成果私自发表、发布或转让,可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理。

第十三条 提交学位申请材料时严重地弄虚作假,采用不正当手段干预并影响学位授予工作,给予取消申请学位资格或撤销已授予学位处理。

第十四条 一稿多投或稍作修饰重复投稿,给予延期一年答辩或一年内不得申请学位处理。

第十五条 凡未列入本规定的其他学术不端行为,由学位办会同有关部门讨论研究后,参照相近条款给予相应处理建议。

第十六条 由中国海洋大学资助的科研成果如果涉及学术不端行为,学校有权中止直至收回相关资助。

第十七条 署名中国海洋大学的科研成果如果涉及学术不端行为,未公开发表出版的可建议相关单位取消公开其成果,已出版发表的可建议相应期刊撤销已刊论文。

第十八条 对于有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生,其指导教师负有连带责任,可依据国家和学校相关规定对研究生指导教师进行处理。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中国海洋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业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六十七次会议通过,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14.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读后感 篇十四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的改良主义者,18与康有为一起倡导维新,发动戊戌政变,二人并称“康梁”.梁启超早年即热衷于史学的探讨,不时有论著发表。晚年在清华大学等校讲学,得以集中时间和精力进行学术研究,写了不少学术著作,如《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儒家哲学》、《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等,成为著名的学者。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在梁启超的学术著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与《清代学术概论》关系密切,实为姊妹篇。《清代学术概论》撰成于1910月,他本是梁启超与蒋方震《欧洲文艺复兴史》所做的序言,曾以《前清一代思想史之蜕变》为题,连载于1920年11、12月出刊的《改造杂志》3卷之3、4、5期。次年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改为今名。《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原为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任教时所编的讲义,始撰于1923年冬,约于1925年春完成全书。其中《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的四章,曾单独连载于1924年6月至9月出刊的《东方杂志》21卷之12、13、15至18各号。以全书出版的版本有1929年上海民智书局版、1932年中华书局《饮冰室》版(第17册)、1936年中华书局单行本等。1983年朱维铮作了校注,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与《清代学术概论》合刊的《梁启超论清史二种》本。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实际是清代学术史,为述及清代学术的前因与后变,故首尾包括了三百年的时间。关于这一点,作者开宗明义,在本书开头就作了交代:“这部讲义,是要说明清朝一代学术变迁之大势及其在文化上所贡献的分量与价值。为什么题目不叫做清代学术呢?()因为晚明的二十多年,已经开清学的先河,民国十来年,也可以算清学的结束和蜕化。把最近三百年认作学术史上一个时代的单位,似还适当,所以定名为《近三百年学术史》。今年是公历1923年。上溯到三百年前至1623年,为明天启三年,这部讲义就从那时候讲起。”他还说明了此书与《清代学术概论》的关系:“我三年前曾做过一部《清代学术概论》。那部书的范围和这部讲义差不多,但材料和组织很有些不同。希望诸君预备一部当参考。”这说明两书的宗旨和内容是差不多的,只是写法有所不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无作者自序,其写作宗旨可以从《清代学术概论》自序中间接了解到。《清代学术概论・第二自序》之(二)说:“久抱著《中国学术史》之志,迁延未成。此书既脱稿,诸朋好益相督责,谓当将清代以前学术一并论述,……于是决意为之,分为五部:其一,先秦学术;其二,两汉六朝经学及魏晋玄学;其三,隋唐佛学;其四,宋明理学;其五,则清学也。”由此可见,作者本想写五部构成序列的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为其中的一部。又之(三)说:“本书属稿之始,本为他书作序,非独立著一书也,故其体例不自惬者甚多。既已成编,即复怠于改作,故不名曰《清代学术史》,而名曰《清代学术概论》,因著史不能若是之简陋也。五部完成后,当更改之耳。”由此可见,《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相对《清代学术概论》而言,实即“更改”之作的《清代学术史》,之所以不称《清代学术史》,盖因其他几代的学术史没有完成,没有并称的必要,而之所以以“三百年学术史”命名,前引该书开宗明义的话已经说明。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内容丰富、全面,前后两大部分,一纵一横,反映了清代学术发展的来龙去脉和各个方面。

全书共十六讲,前十二讲为“纵”的部分:第一讲《反动与先驱》为“楔子”,分五点说明了“明朝煞尾二三十年间学术界所发生的新现象”,即“舍空谈而趋实践”,由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务虚的心学,向务实的考据学发展。第二讲至第四讲,分别为《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之(上)(中)(下),就政治对学术的影响,分期历述清代学术的发展。(上)讲述清初期,包括顺治、康熙两朝。作者从清政府对汉人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政策着眼,大概分了三期:第一期,顺治元年至十年约十年间,利用政策。第二期,顺治十一二年至康熙十年约十七八年间,高压政策。第三期,康熙十一二年后,怀柔政策。作者认为“除第一期没有多大关系外,第二期的高压和第三期的怀柔,都对于当时学风很有影响”,致使由“前明遗老支配学界”,倡“经世致用”、“”日趋于健实有条理“的考证学,”其时学术重要潮流,约有四支:一、阎百诗(若璩)、胡东樵(渭)一派之经学,承顾(炎武)、黄(宗羲)之绪,直接开后来乾嘉学派;二、梅定九(文鼎)、王寅旭(锡阐)一派之历算书,承晚明利(玛窦)、徐(光启)之绪,作科学先锋;三、陆桴亭、陆稼书(陇其)一派之程朱学,在王学汉学之间,折衷过渡。四、颜习斋(元)、李刚主(b)一派之实践学,完成前期对王学革命事业而进一步“.(中)讲述清中期乾嘉考证学,此期”汉学思想正达于最高潮,学术界全部几乎都被他占领。但汉学派中也可以分出两个支派:一曰吴派,二曰皖派。吴派以{定宇(栋)为中心,以信古为标帜,我们叫它做‘纯汉学’;皖派以戴东原(震)为中心,以求是为标帜,我们叫它做‘考证学’。此外尚有扬州一派,领袖人物是焦里堂(循)、汪容甫(中),他们研究的范围,比较广博;有浙东一派,领袖人物是全谢山(祖望),章实斋(学诚),他们最大的贡献在史学。“(下)讲述清末、民初三四十年间,包括洋务活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的新学。第五至第十二讲”将各时期重要人物和他的学术成绩分别说明“:第五讲《阳明学派之余波及其修正》,论述黄宗羲,附论孙奇峰、李、、余姚王学家、李绂等;第六讲([代经学之建设》,论述炎武、阎若璩,附论胡渭、万斯大卜等;第七讲《两畸儒》,论述王夫之、朱之瑜;第八讲《[初史学之建设》,论述万斯大、全祖望,附论初期史学家及地理学家;第九讲《程朱学派及其依附者》,论述张履祥、陆桴亭、陆陇其、王懋f,附论其他;第十讲《实践实用主义》,论述元、李埭,附论王源、恽鹤生、程廷柞、戴望;第十一讲《科学之曝光》,论述王o阐、梅文鼐等,附论其他;第十二讲《[初学海波⒂嗦肌罚论述方以智(附黄生)、陈确、潘平格、费密、唐甄、胡承诺、刘献廷、毛奇龄(附朱彝尊、何焯、钱谦益)、吕留良、戴名世等。以上属于纵论,又可分为两部分:前四讲以时期论,第五至第十二讲以学派及人物论。全书后四讲为横的部分,分学科论述:第十三讲《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一)》,论述经学、小学及音韵学;第十四讲《[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 (二)》,论述校注古籍、辨伪书、辑佚书;第十五讲《[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三)》论述史学、方志学、地理学及谱谍学;第十六讲《[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四)》,论述历算学及其他科学、乐曲学。在横的部分中又照顾到纵的历史线索。总之,本书不仅内容丰 富,而且谋篇布局纵横交错,颇具章法。

梁启超写作此书,既不是闭门造车,又不是蹈袭他人,而是较好地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首先,关于学术史的内容和体制,他总结、吸收前人的经验,而 又作了别开生面的创新。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三)・学术史之编著及其他》中,他对学术史之作,作了历史的考察,认为”旧史中之《儒林传》、《艺文志》,颇言各代学术渊源流别,实学术史之雏形“,”及黄梨洲《明儒学案》六十二卷出,始有真正之学史,盖读之而明学全部得一缩影焉“;他还对有关清代学术之作,作了特别考察和评论,说叙清代学术者有江子屏(藩)之《国朝汉学师承记》八卷、《国朝宋学渊源记》三卷;有唐海镜(鉴)之《国朝学案小识》十五卷。子屏将汉学、宋学门户显然区分,论者或病其隘执。……二书中汉学编较佳,宋学编则漏略殊甚,盖非其所喜也。……子屏主观的成见太深,其言汉学,大抵右元和惠氏一派,言宋学则喜杂禅宗。观《师承记》所附《经师经义目录》及《渊源录》之附记,可见出。好持主观之人,实不宜作史,特其创始之功不可没耳。唐海镜搜罗较薄,而主观抑更重。其书立‘传道’、‘翼道’、‘守道’三案,第其高下;又别设‘经学’、‘心学’两案,示排斥之意。盖纯属讲章家‘争道统’的见解,不足以语于史才明矣。”总结历史是为了学习经验,汲取教训,超越前人。在同书第五讲中谈到《明儒学案》时说广著学术史有四个必要的条件:第一,叙D个时代的学术,须把那时代重要各学派全数网罗,不可以爱憎为去取;第二,叙某家学说,须将其特点提出来,令读考有很明晰的观念;第三,要忠实传写各家真相,勿以主观上下其手;第四,要把各人的时代和他一生经历大概叙述,看出那人的全人格。梨洲的《明儒学案》,总算具备这四个条件。“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正是自觉努力这样做的,而且他的观点比古人更为先进和高明。

其次,在此书具体内容的各个方面,梁启超也总是注意在借鉴前人的成果的基础上加以开创。例如关于清代学术的分派,江藩的《国朝汉学师承记》、《宋学渊源记》两书明显分为汉、宋两派。至于乾嘉时期的学术,江藩亦有两派之说,如《汉学师承记序》云:”三惠之学,盛于吴中,戴震诸君,继起于歙,从此汉学昌明,千载沉霾,一朝复旦。“此为学分吴、皖之始。至章学诚,在《检论・清儒》中把乾嘉学派分为吴派、皖派、浙东派、扬州派,其后又述及桐城派与朴学分途,今文家与朴学对立。梁启超对此有所继承和发展。又如关于清代学术的分科,戴震有义理、文章、考核三学之说(见段玉裁《戴东原年谱》、《戴东源集序》)”,王鸣盛有义理、考据、经济、词章四学之说《王戆愚先生文集序》,《西庄居士始存稿》卷25),龚自珍有训诂、校勘、目录、典章制度、史学、金石、九数、文章、性道、掌故十学之说“阮尚书年谱第一序”,皮锡瑞论清学的主要成就有辑佚、校勘、小学之说(《经学历史〉第十章),等等。梁启超对此亦有所继承和发展(见《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对每一学科的论述也是如此,如关于校勘,他已总结出四种方法,虽不如后来陈垣的“校勘四法”精密,但已比较全面;又如关于辨伪,他总结出系列的方法,比胡应麟的“辨伪八法”更有发展,并且在后来的《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中又有所前进。具体辨伪成果也是如此。在辑佚方面,他也能借鉴前人成果而有所发展。他认为清代“辑佚之举,本起于汉学家之治经”,继之以从《永乐大典》辑佚书向上一步之辑佚,乃欲将《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中曾经著录而今已佚者,次第辑出“,甚符实际情况。他还全面地总结了辑佚方法,揭示了佚书材料渊薮,规定了辑佚书优劣之标准(出处详明、求备、求真、求还其本来面目甚有指导意义。其他方面,继承与创新的例子亦多,不一一列举。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全面论述了清代学术的复杂内容,并且抓住了其特色,即以古典考证学为中坚,为正统。对这一特色的形成原因,也作了认真的分析。因此,此书的成就是非常突出的。但是也还存在一些局限,而且往往是成就与局限并存于同一成果上,需要仔细分析,恰切评价。例如关于清学起因的探讨,他能比较客观地考虑到各个方面,在解答”为什么古典考证学独盛“之问题时说明季道学反动,学风自然要由蹈空而变为核实一由主观的推想而变为客观的考察。客观的考察有两条路:一、自然界现象方面,二、社会文献方面。……文献包括范围很广,为什么专向古典部分发展,其他多付阙如呢?问到这里,又须拿政治现象来说明。”(《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中)》)这里虽然谈到历史原因,最终还是归结到造成人人自危的{压政策。他还触及到古典考证学兴盛的社会、经济原因,说:“凡在社会秩序安宁、物力丰盛的时候,学问都从分析整理一路发展,乾嘉间考证学所以特别流行,也不外这种原则罢了。”(同上〉但总是把主要原因归结到政治、文化上{压与怀柔的两手政策。实际上以古典考证学为主的清代学术,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古文献学内部考据传统的推动,其次也直接与在明代衰亡之后学界对空疏心学的检讨与批判有关。以文宇狱为代表的{压政策和稽古右文的怀柔政策,当然也有影响,不容忽视,但作为外因,始终未占据主要地位。理由是:第一,两手政策主要用来对付反满的民族矛盾,其在清初似乎对学界未起到多大作用,因为清初的知名学者,大多坚持民族气节,既不怕压,又不受拉拢;两手政策在考证学发展{蜂的乾嘉时期似乎已无意义,因为当时学界对已完全接受中原文化传统、并且取得经济发展、国势稳定的满族统治者,已经认同。第二,清代的{压政策,始终没有用来主要对付离经叛道的异端思想,而学界主流在维护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正统思想上,与统治者又毫无二致。当时虽有沸沸扬扬的“汉宋之争”,但主要表现在学术方法上,而不在意识形态上,如作为正统考证学派的代表人物惠士奇,在自家红豆山房楹联上就明确写着:“六经宗服(虔)郑玄百行法程朱。(《国朝汉学渊濂记・前记》)说明在治经方法上宗尚以服、郑为代表的汉学,而在道孕惺律显蚬恪⑼耆奉行程朱理学。强调高压因素,与清末改良派、革命派中的反满思潮有关,如章炳麟就是如此。梁启超本来就是改良派人物,加之在清朝被推翻已达十年之后写此书,持这种观点也不奇怪。实际上这是一种片面、不当的观点。又如认为清代学术的主流和特色是古典考证学,这种把握是准确的;但又把考证学兴盛的清代视为中国之文艺复兴时代,则在实质上偏离了实际情况。如前所说,清代考证学派在意识形态上并未超出封建主义范畴。再如此书在内容上堪称广博,这是成就;但在一些方面又不够精深,这又是局限。面对广博的学术领域,梁启超并不否认他自己的不足,书中屡称自己是”门外汉、如关于历算、《水经注》等》,难免“粗浅的推测”或“粗浅之说”,颇有自知之明。此外,此书材料非常丰富,但在引用上又有不少疏误,朱维铮校注多有指明。

一般认为,梁启超的学术风格是{屋建瓴,洞察敏锐,博大有余而精深不足。《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典型地体现了梁启超的学术风格,此书虽然有失,但无论从历史意义上看,还是从现实价值上看,都不愧为经典之作,只要我们善于研读,定会受益无穷。

来源:文史知识,,(第1期)。

15.中国学术网 篇十五

在3 200多家期刊编辑部累计上传检测的92万多篇稿件中,仅仅文字重合率在30% 以上的文献竟多达近10万篇。 经该系统研发部门初步检测统计,“中国知网”已发布的期刊文献中大量存在类似文章。情况之严重,必将给各期刊、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带来非常负面的社会影响,甚至会引发许多涉及纸质、数字出版者的包括著作权在内的各种知识产权纠纷,也会极大地损害国家整体形象。

为了尽快扭转这种局面,根据有关方面的建议,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设立了“学术不端文献检测中心”,简称AMLCC。该中心将与各供稿单位合作,首先在“中国知网”删除现刊中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文章,制定了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删除学术不端文献的暂行办法”。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自1972年创刊以来,充分展示了自身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机电行业和信息技术产业传递了大量的科技信息,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技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我们也注意到, 在我刊发表的10 000余篇论文中,也发现有一稿多投、不当署名、抄袭伪造的情况发生,给本刊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经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已于2009年正式入选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了维护本刊的良好形象,同时强化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抑制,经研究决定,本刊正式参加“学术不端文献检测中心”,敬请广大作者、 读者给予支持。

上一篇:我和春姑娘有约定作文下一篇:竞聘报编辑部副主任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