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期中考试测试题

2025-01-25

高一物理期中考试测试题(共9篇)(共9篇)

1.高一物理期中考试测试题 篇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1.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不为零

B.速度变化的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加速度变化的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D.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

2.如图所示,物体在恒力作用下,沿曲线A点运动到B点,这时突然使它所受的力反向而大小不变(即使F变为-F)在此力作用下,物体以后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可能沿曲线Ba运动

B.物体可能沿曲线Bb运动

C.物体可能沿曲线Bc运动

D.物体可能沿原曲线有B返回A

3.某人以不变的速度垂直对岸游去,游到中间,水流速度加大,则此人渡河时间比预定时间:(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4.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抛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其加速度和速度保持不变

B.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C.平抛物体是做曲线运动的,因此它不可能是匀变速运动

D.平抛物体水平飞行的距离只与初速度有关

5.从同一高度以不同的速度同时水平抛出两个质量不同的石子,不计空气阻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大的先着地 B.质量大的先着地

C.两个石子同时着地 D.题中未给出具体数据,因而无法判断

6.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通过的最大距离取决于( )

A.物体的高度和重力 B.物体的重力和初速度

C.物体的高度和初速度 D.物体的重力、高度和初速度

7.一个物体以速度V0水平抛出,落地速度为V,则运动时间为( )

A. B. C. D.

8.关于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线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B.线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改变

C.线速度的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D.线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9.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半径一定,角速度与线速度成反比

B.半径一定,角速度与线速度成正比

C.线速度一定,角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D.角速度一定,线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10.下列关于向心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垂直

B.向心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

C.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是恒定的

D.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化

11.如图所示,一圆盘可以绕一个通过圆盘中心且垂直于盘面的竖直轴转动,在圆盘上放置一木块,当圆盘匀速转动时,木块随圆盘一起运动,那么 ( )

A.木块受到圆盘对它的摩擦力,方向背离圆盘中心

B.木块受到圆盘对它的摩擦力.方向指向圆盘中心

C.因为木块与圆盘一起做匀速转动,所以它们之间没有摩擦力

D.因为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所以木块受到圆盘对它的摩擦力的方向与木块运动方向相反

12.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圆周运动.转动半径比为3:4,在相同的时间里甲转过60圈时,乙转过45圈,则它们所受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 )

A.4:3 B.3:4 C.4:9 D.9:16

1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汽车可以转弯

B. 火车转弯速率大于规定的数值时,内轨将会受压力作用

C. 火车转弯速率大于规定的数值时,外轨将会受压力作用

D. 汽车转弯时需要的向心力由司机转动方向盘所提供的力

14.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测出引力常量的科学家分别是( )

A.开普勒、卡文迪许 B.牛顿、伽利略

C.开普勒、伽利略 D.牛顿、卡文迪许

15.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公式中G为引力常量,是人为规定的

B.当r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近于无穷大

C.m1与m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的,与m1、m2是否相等无关

D.m1与m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是一对平衡力

16.火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m倍,它的公转轨道半径是地球公转轨道半径的n倍,则太阳对火星的引力是对地球引力的( )

A.mn倍 B.mn2倍 C.mn-2倍 D. n2m-1倍

17.关于公式r3 / T2=k,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公式只适用于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

B. 不同星球的行星或卫星,k值均相等

C. 围绕同一星球运行的行星或卫星,k值相等

D. 以上说法均错

18.设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7天,则地球的同步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r与月球中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R之比r/R为 ( )

A. 1/3 B. 1/9 C. 1/27 D. 1/18

19.一飞船在某行星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该行星飞行,认为行星是密度均匀的球体。要确定该行星的密度,只需要测量( )

A.飞船的轨道半径 B.飞船的运行速度

C.飞船的运动周期 D.行星的质量

20.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物体在距地面3R(R是地球半径)处,由于地球作用而产生的加速度为g,则g/ g0为( )

A.1:16 B.16:1 C.1:9 D.9:1

21.关于环绕地球运转的人造地球卫星,有如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长

B.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大,周期越短

C.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大,周期越长

D.轨道半径越小,速度越小,周期越长

22.某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为F。若此物体受到的引力减小为F/4,则其距离地面的高度应为(R为地球半径)( )

A.R B.2R C.4R D.8R

23.下列关于第一宇宙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宇宙速度又称为逃逸速度

B.第一宇宙速度的数值是11.2km/s

C.第一宇宙速度的数值是7.9km/s

D.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小线速度

第II卷(共31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24.河宽60m,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4m/s,水流速度是3m/s,则船渡河的最短时间为 s,最小位移为 m。

25三个轮的半径分别为r、2r、4r,b点到圆心的距离为r,则 ,

三、计算题(共21分)

26.一个物体从离地面20m高处以10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的阻力,

求:⑴物体从抛出到落地所用时间;

⑵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27.质量为800kg的小汽车驶过一座半径为50m的凹形桥,到达桥底时的速度为5m/s,求此时汽车对桥的压力。

28.寻找地外文明一直是科学家们不断努力的目标。为了探测某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科学家们向该行星发射了一颗探测卫星,卫星绕该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卫星的质量为m,该行星的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试求:

(1)该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的大小;

(2)卫星的运行周期;

(3) 若已知该行星的半径为R,试求该行星的密度。

2.高一物理期中考试测试题 篇二

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漏选得2分,错选或不答者得0分).

1. 一次抗洪抢险中,战士驾驶冲锋舟解救被困在正对岸的群众,假设江岸是平直的,洪水沿江向下游流去,冲锋舟在静水中的航速恒定.冲锋舟船头指向上游与江岸夹某一角度θ(锐角)行驶,以最短距离到达了正对岸.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冲锋舟在静水中的航速一定大于水流速度.

(B)水流速度越大,θ角越大

(C)水流速度越小,渡江时间越短

(D)渡江时间与水流速度无关

2. 如图1所示,一高度为h的光滑水平面与一倾角为θ的斜面连接,一小球以速度v从平面的右端P点向右水平抛出.则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

(A)一定与v的大小有关

(B)一定与v的大小无关

(C)当v大于时,t与v无关

(D)当v小于时,t与v有关

3. 长为L的轻杆A,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B,另一端固定在水平转轴O上,杆随转轴O在竖直平面内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某时刻杆与水平方向成α角,如图2所示,则此时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方向在哪个范围内()

(A)竖直向上(B)沿OB方向

(C)图中区域Ⅰ(D)图中区域Ⅱ

4. 如图3所示,匀速转动的水平圆盘上放置着一个物体A,物体距圆盘圆心O的距离为r,物体随着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A所受合力保持不变

(B)物体A的向心加速度保持不变

(C)物体A的线速度保持不变

(D)物体A的角速度保持不变

5.“空间站”是科学家进行天文探测和科学试验的特殊而又重要的场所,假设“空间站”正在地球赤道平面内的圆周轨道上运行,其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同步卫星离地球表面高度的十分之一,且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空间站”运行的加速度等于其所在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

(B)“空间站”运行的速度等于同步卫星运行速度的倍

(C)站在地球赤道上的人观察到它向东运动

(D)在“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因受到平衡力而在舱中悬浮或静止

6. 宇宙飞船运动中需要多次“轨道维持”.所谓“轨道维持”就是通过控制飞船上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和推力的大小和方向,使飞船能保持在预定轨道上稳定运行.如果不进行“轨道维持”,由于飞船受轨道上稀薄空气的影响,轨道高度会逐渐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飞船的动能、引力势能和机械能的变化情况将会是()

(A)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逐渐减小

(B)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不变.

(C)重力势能逐渐增大,动能逐渐减小,机械能不变

(D)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逐渐减小

7. 有关功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就具有多少能

(B)物体具有多少能,就一定能做多少功

(C)功和能的单位都是焦耳,所以功就是能,能就是功

(D)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时,可用功来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

8. 一条长12 m的传送带,倾角为30°,它能够将成捆的报纸从邮件室的地面送到卡车上,每捆报纸的质量为25 kg,传送带每分钟可传送16捆报纸,不考虑传送带对报纸的加速,g=10 m/s2,则有()

(A)传送带每分钟对报纸做的总功是2.4×104 J

(B)摩擦力对报纸每分钟做的总功是1.2×104 J

(C)传送带的传送功率为400 W

(D)传送带的传送功率为200 W

9. 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P1,它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受到的摩擦阻力Ff大小恒定,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直到车速达到最大速度v.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4所示.则()

(A)开始汽车做匀加速运动,t1时刻速度达到v,然后做匀速运动

(B)开始汽车做匀加速运动,t1时刻后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速度达到v后做匀速运动

(C)开始时汽车牵引力逐渐增大,t1时刻牵引力与阻力平衡

(D)开始时汽车牵引力恒定,t1时刻牵引力即与阻力平衡

1 0. 如图5所示,物体A与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B与地面间无摩擦,B的长度为L,如果B以速度v向左运动,A以速度v0从左向右从B上面滑过,这一过程中,A克服摩擦力做功W1,产生热量Q1,如果B以速度v向右运动时,A仍以速度v0从左向右从B上面滑过,这一过程中,A克服摩擦为做功W2,产生热量Q2则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A)W1=W2 (B) W1>W2

(C)Q1=Q2=FL (D) Q1>Q2>FL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1 1. 如图6所示,一根跨越一固定水平光滑细杆的轻绳,两端各系一个小球,球a置于地面,球b被拉到与细杆同一水平的位置.在绳刚被拉直时,球b从静止状态向下摆动,当球b摆到竖直位置时,球a刚要离开地面,则两球质量之比ma:mb为______.

1 2. 如图7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放在水平光滑的平台上,系在物体上的绳子跨过光滑定滑轮,在地面的人拉绳子以速度v0向右匀速走,设人从地面上平台的边缘开始向右行至绳与水平方向夹角θ=45°处,在此过程中人拉绳所作的功为______.

1 3. 如图8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铁夹的重锤、天平.回答下列问题:

(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

(A)米尺

(B)秒表

(C)0~12 V的直流电源

(D)0~12 V的交流电源

(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______.(写出两个原因)

1 4. 图9是利用激光测转速的原理示意图,图中圆盘可绕固定轴转动,盘边缘侧面上有一小段涂有很薄的反光材料.当盘转到某一位置时,接收器可以接收到反光涂层所反射的激光束,并将所收到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在示波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如图10所示).

(1)若图10中示波器显示屏横向的每大格(5小格)对应的时间为5.00×10-2 s,则圆盘的转速为______r/s.(保留3位有效数字)

(2)若测得圆盘直径为10.20 cm,则可求得圆盘侧面反光涂层的长度为______cm.(保留3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表达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1 5. 如图11所示,一个可看作质点的滑雪运动员自平台边缘A沿光滑滑道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下一平台,从该平台的边缘B处沿水平方向飞出,恰好落在临近平台的一倾角为α=53°的光滑斜面顶端,并刚好沿光滑斜面下滑.已知斜面顶端C与平台B处的高度差h=20m,斜面顶端C处高H1=88.8 m,sin53°=0.8,求:

(1)运动员经过平台B处的速度大小;

(2)运动员开始下滑处A的高度H;

(3)运动员从平台B处到达斜面底端D处所需要的时间.

16.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的火箭在点火启动时,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即宇航员对座位的压力大于他所受的重力,这种现象称为过荷.过荷会对人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适应飞船的发射,宇航员可以通过加强训练来提高自己的抗荷能力.如图12是离心实验器的原理图.可以用此实验研究“过荷”对人体的影响,测定人体的抗荷能力.离心试验器转动时,被测者做匀速圆周运动.现观察到图中的直线AB(线AB与舱底垂直)与水平杆成30°角,则被测者对座位的压力是他所受重力的多少倍?若此时转速为n,运转半径为多少?

17.如图13所示,粗糙斜面AB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轨道BCD相切于B点,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C点在圆心0的正下方,D点与圆心O在同一水平线上,∠COB=θ.现有质量为m的物块从D点无初速释放,物块与斜面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物块第一次通过C点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

(2)物块在斜面上运动到最高点时离B点的距离.

18.如图14所示,自动卸料车连同料质量为m1,它从静止开始沿着与水平面成α=30°角的斜面滑下.滑到底端时与处于自然状态的轻弹簧相碰,当弹簧压缩到最大时,卸料车就自动翻斗卸料.然后,依靠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力作用又沿斜面回到原有高度.空车质量为m2,另外假定摩擦阻力为车重的k=0.2倍,求m1与m2的比值.可以把卸料车视为质点.

参考答案

一、1.(A)(C) 2.(C)(D) 3.(C) 4.(D) 5.(A)(C) 6.(D) 7.(D) 8.(A)(C) 9.(B) 10.(C)

二、11.3 12.

三、13.(1)(A)(D)(2)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计算势能变化时,选取始末两点距离过近,交流电频率不稳定.

14.(1)4.55转/s (2)2.91cm

由以上三式可解得:vB=15 m/s;

可解得:H=120.05 m;

(3)由可求得:t1=2 s

16.解析:人受重力和弹力的作用,两个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受力分析如图15所示.

在竖直方向:

在水平方向:

由①②式得:FN=2mg.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人对座位的压力是他所受重力的2倍.

由以上几式得:.

17.解析:(1)物块从D到C,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物块经C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由以上两式得支持力大小:FN=3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物块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3mg.

(2)小物体通过圆弧轨道后,在斜面上运动到离B点最大距离s时速度为0,由动能定理可得:

18.解析:在卸料车由最高点下滑到弹簧压缩最大这一过程中,设弹簧弹力的功为W,应用动能定理有:

对卸料车卸料后回升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得:

3.高一物理期中考试测试题 篇三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课程标准着重提出要改变以前的一元化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改变结论性的评价体系建立起过程性的评教体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际存在着脱节,高考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无论平时做了多少过程性工作最终要靠考试成绩来说话.这样的评价体系反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就是各地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各个学校依然将学科教学看成是重中之重,其他工作都是围绕着学科教学展开,为提升考试成绩服务.虽然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就高一物理的考试制度而言,笔者认为还存在几个不合理的地方.

1 调快了教学进度

现有高考制度下各地为了为高三留出充足的复习时间都采取了在高一高二加快教学进度的办法.整个高中物理包括必修1、必修2、选修3系列教学内容都在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前结束.为此,在高一阶段至少要完成选修3-1第一章电场前的教学.而且由于要检测各校教学效果,各区市一般期末考试采取联考方式,教学进度和联考范围在开学初已经由教研室下发给各个学校.各校实际就是按照这样的教学进度开展教学.这样的安排导致各校必然要加快教学进度,本来需要一个月的教学内容可能三周内就必须教完,为了赶进度教学要求得不到完全落实就变成了经常发生的事情.而且教学进度过快,学生将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的掌握所学知识,由此带来学生学习的巨大压力,容易形成学生物理学习的挫折感,体会不到学习的成功乐趣.这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物理后续学习.物理这一科目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规律,如果在基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某种物理知识的时候没有打好相应的学习基础,没有在高一阶段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或者研究方法很好的掌握,那么在今后在高三复习阶段要想获得实质性提高将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2 拔高了教学要求

课程标准是国家站在高阶段通盘考虑而提出的最低要求,各地各校为在高考中出成绩,人为加大教学难度和要求.虽然在各种会议上,各级领导经常呼吁和要求各校要降低教学要求,但是实际教学中就是高一这样的高中基础年级教学要求也只会被拔高而不会降低.甚至有学校提出“高一高三化”的教学口号.为什么会提高教学要求?长远来看与高考有关,近期来看与每个学期都要举行的期中期末联考有关,尤其是与考试难度有关.表1为连续三年高一上学期大市统考本区物理成绩.

从以上表格可知,连续三年期末考试均分得分率都在50%以下,考试是衡量一个教师一个学校一个地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方式,对教学有着非常强烈的指导性作用,考试难度强烈影响着教学难度.上表统计数字告诉我们高一联考的考试难度.各校为了在如此高难度的考试中获得理想成绩又在教学过程中无序增加教学难度,更加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试想一下如此低的得分将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有多大巨大的副作用,将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等到高一结束分科时学生将本能的避开物理组合,把学生硬生生的推给了其他分科组合.

综合以上两点可以看出,由于受到教学进度和考试难度的影响,各校在高一阶段普遍采取了不太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人为调快了教学进度加大了教学难度,这进一步拉大了初高中物理的台阶,导致了本就比较抽象难学的物理在高一阶段变得更加的难学.

高一阶段是高中物理的起始阶段,也是高中物理的基础阶段,本阶段学生将会接触到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及思维方法,本阶段所学内容是今后物理学习的基础.这一阶段的教学近期决定着学生能否顺利渡过初高中衔接阶段,适应高中物理学习;远期为学生高二的选科打下基础,为选修提供方向性的参考,对学生的未来有着重要影响.从教学进度和考试难度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2.1 控制好教学进度和难度

高一阶段属于初高中衔接阶段,学生还深受初中时期所形成的物理学习方法,学习思维的影响,很多学生还有着一种物理很简单,把基本概念背熟就可以应付考试的错误观念.这就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纠正这些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让学生不断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尤其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让学生做学习的被动接受者.作为教学进度的制定者需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情,充分利用考试对教学的反馈作用控制好教学进度,考试内容上多向实验知识和生活实际知识的倾斜.众所周知探究实验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物理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形成物理能力方面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利用实验进行教学,除了做好课本上的探究性实验外,也可以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努力的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处于不断的发现之中从而激发出他们持久而浓厚的物理学习激情和兴趣.

“有考试就有应试,考得有多难教得就有多难”,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了考试对教学的影响.前面的表格中统计数字已经给了我们清晰而直观的事实,在高一联考120分的卷面分中均分只能得到60以下分数,很多三星及以下学校学生得分更加惨不忍睹,而且是每次考试都出现这个情况,这就说明考试难度已经超出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样的考试会造成两个直接后果:一是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打击,很多平时对自己的物理学习很有信心的学生看到自己引以为豪的物理只考到如此的成绩显得非常的沮丧,他们的初中物理每次考试都是接近于满分,高中物理考试使他们时刻都处于悲观和焦虑之中;二是作为物理教师来讲必然要加大今后教学的难度.

从考试角度来看,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好考试对教学的引领和把控作用,控制好教学进度和难度,笔者认为高一物理教学要从最基础教学出发,保证物理教学尤其是实验教学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享受探究过程,收获探究的乐趣,形成物理学习的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能力,从而把学生初步带入物理学习的大门.

2.2 控制好教学方向

高一阶段是起始年级,物理所学内容按理说属于必修部分,非常基础,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考试方式和内容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新课改提出学习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增加日常性考查内容,这样可以对阶段性考试有一个很好的辅助作用.各级教研机构在出阶段性考试试卷时,应该侧重于基本物理规律和概念和基本物理的思维方法的考查,少考查难度非常大、思维面很狭窄的题目.要充分利用好考试的导向性作用,引导高一物理的教学注重于基础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注重于探究过程本身的教学.放慢教学进度,改变那种教师讲课时急于求成,干巴巴的快速推进概念教学然后直接用题目进行巩固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将教学时间还给真正的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让学生享受物理学习,享受探究给他们带来的乐趣.通过物理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在运用中领悟到物理学习与他们的生活、与科技的发展、与他们的兴趣有着紧密而持久的联系.让他们长久的保持着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同时也为他们将来的选科打下良好的学科基础.

4.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分析 篇四

期中考试,原计划考试的范围为1-11课,而试题所出的范围为1-17课。其中,1-11课所占的分值为70分,而超出范围的占30分。

其中选择题部分占60分,知识点覆盖情况如下,1-10题为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知识点,其中第1、2题考的是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第3题考的是秦代推行“郡县制的影响”。第4题关注的是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具体而言是汉代的“郡国并行制”,题目所采用的地图与历史地图册上的一致。第5、6题考的是选官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度的作用和特点。第7题考点是关于官僚的具体职责,本题考查的是负责监察职责的官僚在历朝历代的具体称呼。第8、9、10题,考查的则是宰相(丞相)制度的发展,分别是宰相的“职责”,宰相制度废于何时,取代宰相制度的—内阁,三个考点。11-17题考查的是第2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其中11和13题考查的是,希腊克里斯提尼时期,民主改革的内容和方法(陶片放逐法)。12题则是考查成为古希腊陪审法庭的法官标准。14题的相关知识点是,参加公民大会的标准,即什么样的雅典人可以参加公民大会。15考查的对象是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十二铜表法》。

16、17两题考查的则是罗马法的核心思想“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以及罗马法的本质,维护奴隶主—统治者的利益。18-21考查的是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的内容。其中,18、19两题考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国王居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是国家元首和象征)和责任制内阁特点。20题是对法国民主共和制确立过程“艰辛”的考查。21题考查的是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2-30则是对第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知识点的考查。其中22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事实部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3题是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评价的考查。24四题考查的是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地位。25题是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过程的一个史实考察。26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局限性—只是资产阶级的革命。27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发展历程。28题是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的考查。29和30题考查的分别是,抗日战争发展历程与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三次重大变革。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分值占40分,知识点覆盖情况如下。31题考查的知识点分别是:1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周)—郡县制(秦)—行省制(元);2中国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不断加强;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4考查的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加强的过程,以及宰相制度的废除,和清朝军机处建立的历史意义;5考查的是贯穿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两对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32题考查的对象分别是:1雅典民主的历史地位;2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历史影响;3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保护私有财产;4罗马法发展的历程及代表性法律名称。33题考查的是:1对全民族抗战这一概念的理解;2对日本发动战争本质的认识—侵略战争;3对抗战取得胜利原因的分析,主要原因,中华民族的全民抗战;次要原因,反法西斯盟友的支援。4对新中国建立之后中日两国关系发展原因的考查。

通过我们对试题考点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本次期中考试对基础知识点的考察是重点。尤其是中国历史,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考查,这一部分占分值32分(选择题20分;非选择题12分)。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之后的地方行政制度、选官用管制度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皇权与相权矛盾为重点。这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到要求实相符的。而1题、3题、9题的设置则反映了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进行命题,这是与当前高考命题的潮流是一致的。更多的是对学生理解把握知识点程度的考察,反映的是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11题、12题,22题则是对课本细节知识的考察。如果学生学习时阅读课文不认真,极易出现错误。25题、27题、29题的设置则是对学生掌握基本史实的考查。同时也应注意到。在所有的30个选择题里边,题目以材料形式出现的占了17个占了约三分之二。可见,对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分析甄别史料的能力都得到了考察。这也就是课程三维目标中所提到的对知识与能力的考察。非选择题部分,特别是33题,则更多的是对学生理解材料、提取信息、知识迁移、问题阐释和论证能力的考查。而最后一问的设置,更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让学生认识理解到历史、时代发展的主流是和平、合作、交流。

这次考试,学生失分主要集中在1题、3题、24题、29题、30题,31题第2小问:“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以及第33题。其中29题、33题失分,很大原因在于这一部分超过了原先划定的考试范围,学生都没有学过。而1题、3题

学生错误较多的原因是,对题目材料的阅读理解存在问题。24题和30题,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做到前后联系,将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31题第2小问出现问题的原因,在授课过程强调的不够,学生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到位。

5.(原创)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卷 篇五

高一语文·试题卷

考生答题须知:

1.本次考试时间是150min,本卷卷面分值是150分。

2.本卷实行答题卷和试题卷分离制度,答案只有用0.5mm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进一步地研究手机电磁辐射十分必要。色格说:‚非热效应是确实存在的。那么,它的机制到底是什么呢?没有人知道。如果有这种效应的话,那么其中的动力机制在科学上将是全新的。为此,我们必须转换目前的一贯思维方式,另辟蹊径寻求答案。‛

1.(3分)下列关于“电磁辐射”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电磁辐射包括由电台、无线电话、电报天线、电视和收音机等转播台产生的射频辐射和由家用电器以及电线等产生的低频辐射。

B.电磁辐射属于非离子辐射,科学家认为它只对置于辐射源附近的机体组织有加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李清照词,其独到处,在既经音律锤炼之后,犹能出之以自然。此为前辈作家所未历之境。故李氏尝品题北宋词家及其制作,无一完善之评‛。‚她的词虽存四五十阕,然其天才之卓异,亦足震烁词坛,使人惊赏不止。她对于前辈作家,多致其不满之意,可见她当年眼界之高,几乎无一理想的作家,足供她的模型了。她的词最能表现出女性的美来,其幽媚婉柔流畅,机杼天成,非时辈所能企及‛。‚易安词在有宋诸名家中,自有其精神面目。晏殊之和婉,欧阳修之深美,张先之幽隽,柳永之绵博,苏轼之超旷,秦观之凄迷,晏几道之高秀,贺铸之瑰丽,举不足以限之。大抵于芬馨之中,有神骏之致,卷指定区域内才有效。

3.考生需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用0.5mm黑色碳素笔填写姓名、班级、考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4.其他考生答题须知请见《高级中学考试答题说明(普通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辐射冲击的生活

电磁场无处不在,我们时刻都暴露在电磁辐射之中,要么是射频辐射,要么是低频辐射。前者主要由电台、无线电话、电报天线、电视和收音机等转播台产生,而后者则由家用电器以及电线等产生。在现代社会,‚人们整天都在电磁辐射的海洋里游走‛,各种各样的电磁辐射应有尽有,而且电磁场时刻处在相互叠加以及不断变化中。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这种辐射是无害的。他们的论证逻辑是,电磁场的作用十分微弱,几乎不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目前所知的研究结果中,唯一的共识是,非离子辐射对臵于附近的机体组织有加热效果。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对手机辐射强度有专门的衡量标准,称为‚特定吸收率‛,即辐射强度必须在某个加热强度之下。美国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协会副总裁约翰〃沃尔斯就说:‚经过同行评议的科学证据无可辩驳的显示,无线设备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对于这个论断,相关的权威机构也给予了肯定。

然而,现实中却产生了一种名为电磁辐射过敏的病症。患者如果受到诸如电脑、手机等家用电器发出的电磁辐射,身体就会产生剧烈的反应。常见的症状有皮肤灼烧、浑身麻木以及眩晕恶心、头痛失眠以及意识不清等。

维也纳医科大学环境健康研究所的迈克尔〃昆蒂指出,依据当前的探索情况,手机辐射确实具有‚非热量效应‛,即不仅仅是能够加热细胞,而且还将影响人体健康。他说,科学家渴望确定背后的机制,并且设计出避免危害的电话。有三种途径来检测非热量效应,即辐射对褪黑激素分泌、基因表达以及细胞内部信号传达的影响。

首先,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物理学家德尼斯〃L〃亨韶以充分的证据指出,电线产生的电磁波能够破坏褪黑激素的生产,从而导致免疫系统对基因损害的修复。手机辐射也同样会对人体细胞造成影响,进而影响褪黑激素的分泌。然而,世卫组织的协同人员雷帕舒里却说,‚致病原因应该另有其主,因为低频电磁波很难进入到身体内部。电磁波辐射导致褪黑激素分泌减少的论断没有合理的机制来解释。‛但亨韶反驳道,‚数以千计的文章都记载了输电线路对人体的影响。虽然目前我们不能确定是否手机也有同样的影响,但是对于输电线路来说,它产生的绝不仅仅是热效应。‛

其次,基因表达的影响。斯德哥尔摩大学微生物与毒物学教授伊格尔〃贝勒耶的研究指出,电磁波辐射能够影响基因的表达——基因被激发以及‚表达出来‛的机制。‚很多的实验都表明会造成影响,但是微观层面上的生物效应和宏观层面上的健康影响之间鸿沟,还需要时间去弥补。‛

第三,细胞内部信号的传递。以色列维茨曼科学研究所学者罗尼〃色格发现,电磁波能够影响细胞内部信号传递的路线——即细胞之间相互交流的方式。

热效果而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C.电磁辐射过敏病患者一旦受到电磁辐射就会产生不适的反应,如皮肤灼烧、浑身麻木以及眩晕恶心、头痛失眠以及意识不清等。

D.尽管科学家已经通过三种途径来研究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但由电磁辐射导致的病症的致病原理至今还没有得到证实。2.(3分)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特定吸收率”在可控的范围内的手机不会影响人体健康,这一论断已经得到了共识。

B.电磁辐射过敏病从事实层面上证明了电磁辐射的“非热量效应”是确实存在的。C.亨韶以充分的证据证实手机辐射会对人体细胞造成影响,进而影响褪黑激素的分泌。

D.贝勒耶认为电磁波辐射能够影响基因的表达,即细胞之间相互交流的方式。3.(3分)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现代社会,电磁辐射无处不在,五花八门的电磁场相互叠加且不断变化构成了各种各样的电磁辐射。

B.“低频电磁波是怎样产生非热量效应的?”这一问题如能解决将打破科学研究中的惯性思维。

C.进一步研究手机辐射可以规避辐射的危害,这将帮助人们生产出没有辐射,不危害人体健康的手机。

D.许多实验证明了电磁辐射对人体微观层面上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和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尚未建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李清照新传(节选)

尽管李清照‚才高学博,近代鲜伦‛,又恰恰处在朝政腐败、社会**、四郊多垒、民不聊生的时代,但是作为一位上层妇女,她不可能为国为民建立其他功业,而凡是在当时条件下能够做到的,她都做出了最大限度的奉献。她的睿智和赤诚,在毫无功利目的情况下,全部倾注于各种形式的文学创作和著述。令人遗憾的是她原来卷帙富赡的文集多已散佚,留存至今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真实可靠和较可靠的作品只有词五十来首,诗歌十五六首和少量的断句,文六七篇。然而,作家贡献和影响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作品数量的多寡。李清照正是以她虽少却好的作品奠定了词坛大家的地位。人们将其列入‚词家三李‛之一,并有‚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的说法,仿佛除了李白和李煜没有第三个人能与她相提并论。‚清照的《漱玉词》,每一首都是冰莹玉润,令人把玩不忍释手。有人说她的词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个比喻是很确切的‛。‚李清照是北宋末年最伟大的词人;她是乐府词坛最有力的健将,乐府词的发展,至她始达于最高的造诣与成功。她的词把她抬到文学史上最矜贵的一个地位,她的词不仅具有谐协的声律、美妙的字句,完成了词的形体美;而且能不露痕迹,自然地把她的意境情感在词里尽量表现出来。乐府词至李清照,其技巧与运用,可谓尽善尽美了。清照的词是最能够表现女性的优美的情调的。以前一切男性词人所代写的‘闺情’,所代写的‘妇人语’,放在清照面前,都要黯然失色。她没有一首词不是精金粹玉之作,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适以表现其胸怀襟韵,而早期灵秀,晚岁沉健,则又因年因境而异。而其善于铸寻常言语,善用成语,善用叠字至十四字之多,皆足以见其开辟之才也‛。

以上是对李清照词的部分较有代表性的评语,对其诗文成就及社会价值和地位的评价,则可以下述诸家评语为代表:‚(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称首,诗之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李易安)有才思,文章落纸,人争传之‛;‚(文叔之女)其文淋漓曲折,笔墨不减乃翁。‘中郎有女堪传业’,文叔之谓也‛;‚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已经与伟大的骚人屈原,诗人陶潜、杜甫并垂不朽了。她不仅在女性里面是第一大作家,她的文名与作品,已经与世界永存了‛;‚李易安固不仅为妇女中之能文杰出者,即在各时代的诗人中,她所占的地位也不能在陶潜、李、杜及欧阳修、苏轼之下‛;‚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今所传的诗词不过寥寥数十首而已‛。‚在我国古代的文学史上,李清照可以说是女诗人中最为杰出的一个。长期的封建社会埋没了无数有才能的妇女。因此,我们应该特别重视李清照这样的作家。她的杰出的成就是我国封建社会妇女的才能不可磨灭的标志‛;‚历史上有名的女性,便单就中国而论,如像卓文君,如像蔡文姬,如像武则天,如像李清照,她们的才力也并不亚于男人,而她们之所以能够成人,乃至成为男性以上的人,就因为她们是不肯服从男性中心道德的叛逆的女性。‛

(选自陈祖美《李清照新传》,有删节)

4.(5分)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李清照处在社会**、民不聊生的时代,这使她不可能建立为国为民的大功业,只能把精力倾注于文学创作和著述上。

B.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和著述十分丰富,但是因各种原因存留下来的作品不多,而这其中有些作品可能还不是她本人之作。

C.后人给李清照的词以很高的评价,把她列入“词家三李”,说明只有李白和李煜能够达到她的高度,其他人则难以并列。

D.李清照以前的一些男性词人创作的词,在写“闺情”“妇人语”上,都是代女主人公立言,难以表达出离情闺怨。

E.本文中作者主要是从前人对李清照评价的角度来写李清照的,主要是对李词的成就、其诗文成就及社会价值和地位的评价。

5.(6分)作为一代女词人,李清照在词的创作上做出了哪些贡献?请概括说明。6.(4分)前人对李清照诗文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地位有许多评价,其“社会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7.(8分)评价认为,“易安词在有宋诸名家中,自有其精神面目”,你怎样看待这一评价?请联系全文,从某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8.(3分)对下列句子中加重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

9.(3分)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艰难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

10.(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11.(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分)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2)(5分)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二)诗词鉴赏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12.(3分)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

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13.(7分)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三)名句名篇默写与文学常识

14.(1分)扪参历井仰胁息。15.(1分),孤舟一系故园心。16.(1分)群山万壑赴荆门。17.(1分),渚清沙白鸟飞回。18.(1分),相逢何必曾相识。19.(1分)?只是当时已惘然。

20.(2分)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 21.(2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22.(1分)屡至尊而制六合,威振四海。23.(3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与杜甫合称“小李杜”,李商隐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B.古体诗分为四、五、六、七言和杂言,没有平仄限制,也不讲求是否对偶。C.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时期,此时的诗坛,群星璀璨,出现了李白、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等众多诗人。

D.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抒情诗《长恨歌》《琵琶行》,还有七律《钱塘湖春行》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基础知识

24.(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以前的CBA赛场上,八一队一直与广东队平分秋色....,如今由于自身的原因,只能让广东队独霸国内篮坛。

B.2008年1月,南方许多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雪灾,雪灾过后,不少抗雪救灾的动人场面变成了人们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C.季羡林老先生为了填补国内东方学研究的空白,不顾年老体弱,苦心孤诣....,令人感动。

D.龙川岛像一张舒展着的荷叶漂浮在浩如烟海....的千岛湖上,岛上又有30多个小湖,湖水明净,映着日光,犹如闪烁在荷叶上的水珠一样。25.(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2008年贺岁片《集结号》充斥着震耳欲聋....的厮杀声,而在镜头之外,金融市场的战争有时同样残酷和充满风险。

B.徜徉在嘈杂的街市上,穿行在五彩缤纷....的花丛中,聆听着从红木花窗里飘出的苏州评弹,我感受到了熙熙攘攘中的一份清闲。C.日本宇航机构负责人对中国的航天技术不以为然....,事实上“长征”运载火箭已发射了100多次,而日本的主力火箭“H-2A”执行发射任务才不过13次。D.他们好学,而且常常有奇思妙想,能把不相干的两样产品组合在一起使用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26.(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B.《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C.这本书精心选配了10多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立体阅读空间。

D.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电视上网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

(二)语言表达运用

27.(5分)将下面四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单句,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删部分词语。

①核辐射是一种微观粒子流。

②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的过程中释放出来的。

③核辐射亿万年来存在于所有物质之中。④核辐射可以引起物质的电离等。

28.(6分)阅读下面一则报道,并按要求完成题目

‚婴儿从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那就已经迟了十个月零两天!‛站在广州番禺某早教机构门前,刘雷(化名)夫妇看着这条广告标语,第一感觉是啼笑皆非。但当看到其他父母都抱着不到两岁的孩子跑过去询问课程时,他们马上就感觉到了一种紧迫感,仿佛不报早教,就注定落后似的。而有着刘雷夫妇类似心态的年轻父母在国内其实并不少。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全国约有8000万0至3岁婴幼儿,全国早教市场空间总值约为500亿元。据记者调查,在广州最小的早教学员出生仅33天。早教市场正以不可遏止之势发展壮大,而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国内教育专家的反思。

(1)(2分)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4分)请根据文意概括出早教市场红火的两个主要原因。

29.(5分)仿照下列示例,以“理想/幻想”或者“光荣/虚荣”为话题写一组句子,语义连贯,句式与示例相同。例:魅力/权力

魅力是一种软力量,权力是一种硬力量。魅力像和煦的春风,让人心旷神怡。权力像陡峭的冰山,让人心生敬畏。

四、写作

30.(50分)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

6.高一英语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篇六

16. Price 17. Twenty/20 18. 120 19.meeting rooms 20. swimming pool

21-25 BBBCA 26-30 DADCA 31-35 CBCCC 36-40 BCDAD

41-47 BCBBC DA

48 when 49 herself 50 enough 51 In 52 and 53 the 54 to 55 what

56-60 DBBCB 61-65 ADBBA 66-70CBADA

71 Baby sign language 72 communicate with 73Tips/Advice/Suggestions 74 simple signs 75 your baby’s eyes

76 talked about 77in daily/everyday life 78 develop faster

79 the ba by’s IQ 80 memory

81.Microsoft Word./The computer.

82. Because it takes too much time.

83. By using his computer and the Internet at home./By using online dictionaries and encyclopedias at home./He uses online dictionaries and encyclopedias at home.

84. Because it is easy, fun, fast and makes you think.

One possible version

Good morning, schoolmates,

As schoo l life id not very busy for Senior One students, some may ignore their studies. So today I am happy to give you a speech about how to develop good studying habits.

First of all, before class, we should be well prepared so that we can understand the lessons. If we want to learn new things quickly, we should read books in advance. Second, in clas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lass, we should review our lessons and do our homework. I believe that in this way we can not only develop good studying habits, but also study more efficiently.

7.高一物理期中考试测试题 篇七

1、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发改委对哈尔滨水价听证会问题的回应意味着权力的傲慢终于还是有所克制,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回应开启了民意跟政府互动的进程,可以引来公众的进一步质疑,发现更深层的问题。

B.一般的比例,大致相仿。即使用最少的约数百分之五十计算,全上海三十家日本厂的四万八千工人里面,替厂家和带工头二重服务的包身工总在二万四千人以上。

C.我发现我和比我差的人聊起天来头头是道,可和比我强的人在一起聊天就经常词不达意,心里想的和说的都不一样,而且会紧张,紧张了会脑子空白说胡话。

D.那些由斑驳笔触所生成的老照片般的油画人物,静静地在虚拟场景中或坐或站,有着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气息。这气息如一杯汤色浓浓厚厚的普洱老茶,显出生命的透彻感。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各行其事 直截了当 出奇致胜 不假思索

B.委曲求全 张惶失措 卑躬屈膝 腐朽糜烂

C.并行不悖 再接再厉 以逸待劳 既往不咎

D.无耻滥言 震聋发聩 水乳交溶 俯首帖耳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发现每隔两千页有一帧小插图,我用一本有字母索引的记事簿把它们临摩下来。簿子不久就用完了。

B.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C.我半夜从一场恶梦中惊醒,各种念头蜂踊而来;过去那些零星的生活片段,潮水般涌入我的脑际。

D.一个又矮又胖的中年妇女探身出来。她肤色苍白,头发是铁青色的,戴着一幅厚厚的眼镜,眼睛显得非常小。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最近,安徽科技人员研发的首个国产高性能芯片——“魂芯一号”在京精彩亮像。

B.,我省金融机构完善了农村物流配送、联锁超市建设等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C.福岛核电站事故产生的放射性污水向周围飘移扩散,近期对我国环境无大影响。

D.十一年前内外棉的顾正红事件之后,尤其是四年前的“一?二八”战争之后,日本厂家对于这种特殊的廉价“机器”的需要突然地增加起来。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娉婷 伶俜 人才聘用 游目骋怀

B.抚恤 芜杂 惊魂甫定 果脯蜜饯

C.女红 攻讦 一泓清泉 股肱之臣

D.卓越 着落 擢发难数 斫伐树木

6、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在省城试映会上,“侠盗”金城武果然生手不凡,但其落魄造型和时不时展现的魔术技巧,简直是“犀利哥”和刘谦的综合体,让不少观众大呼。

B.她们一窝蜂地挤拢来,每人盛了一碗,就四散地蹲伏或者站立在路上和门口吃。

C.由北京卫视和中粮集团强强连手打造的大型互动电视节目——《我要看世博》,自开播以来就备受关注,每到一站都引发了市民的高涨热情。

D.站在黄山顶上,眼观云卷云舒,耳听八面松涛,一切尘间扰攘、宠辱得失俱化为乌有。这境界多么让人留恋忘返,却又是如此的可望而不可即!

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戊戌(xū) 踱步(duó)

叱咤(zhà) 恪守不渝(kè)

B.酣畅(hān) 欺侮(wǔ)

屏息(bǐng) 含英咀华(jǔ)

C.景仰(yǎng) 激亢(háng)

抛掷(zhì) 垂涎三尺(xián)

D.寒暄(xuān) 焦灼(zhuó)

阴凉(yīn) 涕泗交流(tì)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淋漓 风采 挖墙角 丧心病狂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B.寥廓 噩耗 忘年交 流觞曲水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C.流传 幅度 发烧牒 绿水青山 举如鸿毛,取如拾遗

D.邋遢 发轫 弦外音 穷困潦倒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荫蔽yīn 玷污diàn 引吭高歌háng B 炮制páo 叱咤chá 损兵折将zhé

C浸渍zì 粗犷guǎng 方兴未艾ài D 针砭biān 肖像xiāo 咬文嚼字jué

10、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勿庸置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谁都没有看见有人变成了甲虫,卡夫卡显然也是在“说谎”。

B.不过大家也都报怨这样干燥的气候,会使冬季作物欠收的。

C.当我把上班的结果报告他们时,他们的脸上放出光采,数字愈大,他们愈加容光涣发。

D.每逢端节重阳年头年尾,带工头总要送礼给“拿摩温”们。那时候他们就会拍马地说:“总得请你帮忙,照应照应。我们的小姑娘有什么事情,尽管打,打死不要紧,只要不是罚工钱停生意。”

二、语言综合运用(注释)

1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

2月9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京举行。开幕式上,洋溢着江淮情韵的凤阳花鼓灯首先敲出盛世太平鼓,代表着安徽传统技艺精华的徽墨、歙砚、纸笺、罗盘等制作技艺,则齐齐亮相北京中国农业展览馆,竞展徽文化风采。

在展厅“剪刻画绘”单元的一角,“文房四宝”展板显得十分醒目,这里正是安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制作技艺展示台。砚与墨须臾不分离,紧邻徽墨制作技艺展台的即是歙砚制作现场。“文房四宝”板块的另一亮点,是安徽纸笺加工技艺展台。在展厅的“木作编扎”单元,安徽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展台前格外热闹。在开幕式当晚的驻华使节专场,万安罗盘吸引了众多外国朋友。

答:

12、仿照例句的形式,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

例句: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他们只会穷兵黩武,贪欲和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1)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你对诗人所抒发的情感的理解填空,每个空格不超过5个字。

《沁园春•长沙》抒发了毛泽东的 (1),《雨巷》抒发了戴望舒对丁香姑娘的 (2),《再别康桥》抒发了徐志摩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艾青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

14、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作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①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②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③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④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答:二十四史是

15、学校举行课本剧汇报演出,请你结合剧情内容为主持人写两段串联词,将下面三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每段不超过40字。

第一个节目《雷雨》演出结束

串联词①:_____________

下面请观看第二个节目《罗密欧与朱丽叶》,由高二(1)班演出。

串联词②:_____________

下面请欣赏高二(4)班演出的《西厢记•长亭送别》。

三、古代诗歌鉴赏(注释)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 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 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 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 岁岁不知春。

迭字运用是本诗的特点。请找出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并结合诗歌内容,赏析这两句诗中迭字运用的艺术效果。

答: 。

1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绝 句

石 懋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毬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1)诗的前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巧妙,请写出来,并解说其妙处。

(2)“杨花”这一形象在诗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四、名句名篇(注释)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⑵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⑶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⑷舞榭歌台,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⑸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贫而患不安。

19、名句名篇默写

①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②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

③是故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纵一苇之所如, 。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⑤良辰美景奈何天, 。⑥苟利国家生死以, 。

⑦兼听则明, 。⑧博观而约取,

五、文言文阅读(注释)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恨之,谓朝臣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人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

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梁元帝手敕报曰:“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傅,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栽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谏获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深为帝所忌。然以恩旧,每优容之。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宣帝崩,刘昉、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昉等草诏署讫,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

隋文帝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之。十年正月,之仪随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周书》列传第三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武帝深恨之 恨:嫉妒

B.然以恩旧,每优容之 优容:宽容

C.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假:授,给予

D.命引出,将戮之 引: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颜见远乃至于此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世宗以为麟趾学士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D.乃代之仪署而行之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之仪幼年颖悟,长大后,喜欢写词赋,曾经给梁元帝进献了一篇《神州颂》,文辞典雅富丽,梁元帝亲自回书称赞他的才能。

B.颜之仪曾被选为太子侍读,可后来太子征讨吐谷浑时,在军中有不轨行为,其他人都因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

C.宣帝去世后,刘昉、郑译等人伪造遗诏,让隋文帝接替宣帝做皇帝,颜之仪知道不是宣帝的旨意,拒绝相从。

D.隋文帝做了皇帝后,将他征回京师,加封了他爵位,认为颜之仪是一位能“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

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

(2)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比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山殊可过 过:越过

B.足下方温经 方:正在

C.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间:疏远

D.与山僧饭讫而去 讫:说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山僧饭讫而去 吾尝终日而思矣

B.辄便独往山中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绽

C.复与疏钟相间 还必相迎娶

D.步仄径,临清流也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注释)

22、下面括弧里的文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所作的分析,你认为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①“她”或“刘和珍君”可删去一个,语言更精练),那时是欣然前往(②说明完全自愿,反驳了“受他人利用”的流言)的。自然,请愿(③一再强调这是完全合法的正义行动)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④这句话只与下文“其一是手枪”形成照应)。但竟(⑤强调出乎意外,照应了上文“谁也不会料到”)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⑥说明反动派做贼心虚,不敢正面射击,只好从背后偷袭),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⑦有军官指挥,说明这是预设的罗网),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⑧专拣致命处射击,揭露敌人的残忍),也立仆。但她(⑨指代杨德群君)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⑩照应前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

A.①③⑧⑩ B.②⑤⑦⑨ C.③⑤⑧⑩ D.④⑥⑦⑨

23、为了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必须对句中重要词语着意品味。你觉得下面句子中需要着重品味的词语是哪些?请标示出来。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七、论述类文本阅读(注释)

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原生态”文化,是指根植于某个地域并且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没有经过商业开发的文化形态,是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其特征是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文化艺术领域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典型的代表如音乐、舞蹈等。原生态民歌吸引我们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自然、单纯、原汁原味、发自肺腑的状态。

原生态的音乐声调古朴原真,嗓音鲜润婉转、高亢雄浑,让人们犹如听到了来自高远的天籁之音。原生态的舞蹈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将古朴轻松、厚重愉悦的乡野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出原型化的乡土风貌。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苗寨的山歌闪烁如祖传的银冠,蒙族的乎麦宽广如无垠的草原;一曲十二木卡姆,一书“山药蛋”,一嗓子信天游;那古朴原真的乡间俚语、原汁原味的山歌吆喝、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歌舞中独有的形体动作和节奏都构成了各民族原生态舞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得让人获得返璞归真的快感。

在歌唱领域中,要是没有正确把握各民族的语言,唱得再好,也不是地道的原生态民歌。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是在强调原生态唱法语言上的特点,不然,就失去了原生态歌唱的意蕴。如:在劳动中所产生的“劳动号子”,在田野山间所产生的“山歌”,其语言韵调都有明显特点。

原生态艺术同时也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地方色彩浓郁。如: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蒙古的长调牧歌等;侗族的大歌,彝族的阿诗玛,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等。

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既有高山大川,又有丘陵平原;既有江南水乡,又有北方草原。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也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许多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歌舞、音乐我们还是第一次欣赏到,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原生态民歌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加丰富,更加有味道,也更能获得观众的喜爱。如:本届青歌赛上云南省代表队的原生态唱法选手纳西姐妹组合,以动情感人的《嫁女调》获得青歌赛第五名,很多观众都说,这个剧目唱得非常好,很有地方色彩,非常感人。

当前,民族文化正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许多文化现象正快速消失,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生存的土壤也正在发生变化。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虽然目前原生态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原生态的土壤依旧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避免原生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冲击下变质,在不断发扬中消失,最终沦为一种表演,这是我们值得深思和需要理性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1.下列对“原生态”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生态”文化具有以下要素:根植于某个地域、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未经商业开发。

B.“原生态”文化的特征是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它是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文化状态。

C.文化艺术领域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最典型的代表是音乐和舞蹈。

D.“原生态”文化的特质在原生态民歌上有充分的体现:自然、单纯、原汁原味。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原生态的音乐和舞蹈带给人们美好的视听享受,让人们犹如听到了高远的天籁之音,感受到古朴轻松、厚重愉悦的乡野生活。

B.苗寨的山歌、蒙族的乎麦、木卡姆、翩跹的舞步……无不以其独有的艺术语言展现古朴原真的风貌,让人获得返璞归真的快感。

C.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蒙古的长调牧歌等原生态艺术形式各具特色,呈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

D.原生态民歌以其丰富的唱法、原真的风味,而远胜出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和在劳动中产生的“劳动号子”,在田野山间产生的“山歌”一样,纤夫的“纤歌”语言韵调也有明显特点,应属于原生态民歌。

B.原生态艺术有着鲜明的语言和地域特色,这会因为各地语言不通和习惯的不同而不能被广大观众所接受。

C.原生态艺术能够得以孕育和保存完好,得力于我国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样特殊的地域环境。

D.正如许多文化现象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快速消失一样,不久的将来,我们只能在回忆中感受原生态文化那最质朴的美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说文》云:“牍,书版也。”所说的牍即指“尺牍”,是古代作为书写工具的

木版,当时的牍通常长一尺,因而名之。

“尺牍”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司马迁记载缇萦救父的故事时,说:“缇萦通

尺牍,父得以后宁。”可见缇萦是用尺牍作为书写工具来上书皇帝的。再如《汉书》记载:“汉遗单于书以尺一牍。”可见,西汉时尺牍作为一种书写工具,其使用范围较广,普通臣民上书皇帝可用尺牍,两国之间的外交辞令也可用尺牍。此时尺牍是指书写工具的实物形态,文体意义不明显。

东汉时,尺牍开始作为文体名而存在。据《后汉书》记载,刘睦擅长作文,当世

以为楷模。在其临终之时,汉明帝还令其做“草书尺牍十首”。这里所指称的尺牍,不是指长一尺的木牍,而是指某种“文”,具有文体意义。大约到南朝时,人们开始用尺牍指代书信。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在评论历代书信之后,云:“至如陈遵占辞,百封各意;祢衡代书,亲疏得宜,斯又尺牍之偏才也。”这个概念在后世一直沿用,尤其是明清,出现大量标明“尺牍”的书信选本,如《秋水轩尺牍》《雪鸿轩尺牍》等,都是当时的流行读物。

在造纸术没有出现之前,人们的书写工具除了木牍之外,还可用竹简。唐代苏

鹗曰:“以竹为书笺,谓之简。”时日既久,简也从书写材料演化为文体名称,成为书信的一种形式。后世人们将“简”与“书”并称,如魏禧认为“简与书一也”。

文体意义上的简与尺牍完全相同,或者直接将二者连用,呼为“简牍”。自六

朝以来,尺牍、简与书可以通称,但若严格辨体,当尺牍与“书”并称时,两者还是有所区别的。古时史官大事书于策,小事载之简牍。作为书信体意义的尺牍也继承了这个特点。一般而言,尺牍的 篇章较“书”短小。魏禧认为尺牍与书信的主要区别在于繁简大小的不同,相对“书”而言,尺牍往往是“寥寥数言,情致足录”的短章。另有一些文学总集,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选文的具体操作上都认为尺牍最主要的特点为行文简略,篇帙短小。如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说:“尺牍者,约情愫于尺幅之中,亦简略之称也。”《文章辨体汇选》既选“书”,又选“尺牍”,而所选尺牍绝大部分是数十字或百余字的短章,所涉及的内容多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山水花月、饮酒期约、馈赠问候等琐细之事,很少涉及社会政治或学术伦理方面的大问题。如欧阳修《滁上与梅圣俞书》,虽题为“书”,而贺复征仍收在尺牍类中。

古代人际交往中,尺牍是最能畅所欲言的书面表现形式。人们在写尺牍时,可

以随意抒写,不受拘束,往往能表露作者最真实的思想感情。正因为如此,古代出现了许多文辞优美、意境空灵、文学价值颇高的尺牍美文。特别是唐宋,尺牍更是得到士人们的重视。黄庭坚更是成为当时的尺牍名家。更有一些文人不治他事而专写尺牍,说明尺牍的文学审美价值得到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认同。(选自《中国古代文体史话》,有删改)

1.下列关于“尺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尺牍”在西汉时是指一种书写工具,文体意义不明显;到东汉时,开始作为文体名而存在,具有文体意义。

B.“尺牍”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史记》中提及的“尺牍”和《说文》《文心雕龙》中提及的“尺牍”意义相同。

C.“尺牍”大概从南朝开始指代书信,尽管有时和“书”并称,但不完全相同,一般而言,尺牍的篇幅比“书”短小。

D.“尺牍”是古代人际交往中最能畅所欲言的书面表现形式,有许多文辞优美、意境空灵、文学价值颇高的尺牍美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汉时期,普通臣民上书皇帝以及两国之间外交往来都可使用尺牍,尺牍的使用范围较广。

B.尺牍自从出现书信的意义之后,后世一直沿用,明清以来,出现许多标明“尺牍”的书信选本。

C.宋代欧阳修的《滁上与梅圣俞书》,虽题为“书”,但从其篇幅长短和内容看,仍然属于“尺牍”。

D.唐宋时期,一些文人如黄庭坚专写尺牍,这说明尺牍的文学审美价值得到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认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称为“尺牍”,是因为古代所有的牍仅一尺长,但“草书尺牍十首”中的“尺牍”,不是指长一尺的木牍。

B.《秋水轩尺牍》以及《雪鸿轩尺牍》中的“尺牍”是指书信这种文体,这两本书是明清时期的流行读物。

C.从对尺牍的文体特征上看,魏禧和贺复征的观点相同;从对尺牍所写的内容上看,两人的观点不相同。

D.尺牍所写内容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饮酒期约等,一般不涉及社会政治或学术伦理方面的大问题。

八、实用类文本阅读(注释)

2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波兰布热金卡电】(1)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2)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3)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奥斯维辛大约有1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

(4)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土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像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作的各种试验。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5)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6)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像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稍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7)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8)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9)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10)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11)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12)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13)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14)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东西可供报道。这里天气晴朗,树木青青,门前还有儿童在打闹、嬉戏。

1. 对“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标题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的确没有什么新闻可供报道了。

B.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每一个参观者都看到同样的东西,也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震惊,甚至窒息。

C. 战争已经结束,这里成了和平的世界,人们过上了安静的生活。这样的新闻没有大事件,没有震撼力,但却是真实的奥斯维辛的生活场景。

D. 不能算是新闻,只是一场噩梦。应该尽快忘掉它,远离它,不要再揭旧有的伤疤。

2. 对第一段画横线的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描绘了一片美好的和平景象,与下文的惨状构成强烈的反差。

B. 本来是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现在却阳光灿烂,所以作者用了“居然”一词。

C. 人人都心惊肉跳,恐惧不已,只有儿童在追逐游戏。用儿童的欢乐来反衬人们的恐惊惧。

D. 作者选择“阳光”“白杨”“草地”“儿童”这些美好的人和事物,以引起人们对和平的热爱。

3.下列对这篇新闻的评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新闻内容首要特点是“新鲜”,要求报道新近发生的事;而标题竟然劈头就说“没有什么新闻”,从受众心理讲,这样的标题很吊读者的胃口。

B .本新闻并没有写到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的事件,可见新闻也可以写成“旧闻”。

C. 罗森塔尔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字里行间灌注者个人的情感。

D. 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

27、下面的句子充满了作者强烈的情感,揣摩这些句子,看看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地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

九、作文(注释)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身;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以“生命的宽度”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十、文言文基础(注释)

29、选出与“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

A.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

B.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3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B.赵急,请救于齐 受任于败军之际

C.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D.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不屑去者,义在于济物故也。 物:物资,财物。

B.盖忘己以为人,与独善于隐约 以为:以为:以,而;为,为了。

C.豫章太守陈蕃、太尉黄琼辟皆不就 辟:征召

D.故并采其出处之意为记焉 出处:出仕和退隐

32、翻译下面句子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33、将下列文段断句

8.初三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复习试题 篇八

一、填空题:

1.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伴口技的手影节目《手影表演》,通过演员的双手和口技表演生动地演绎了两只鸟从相恋到生育、养子的全过程。观众听到的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___________传播的;观众从演员的口技表演中听着像是黄鹂鸟的叫声,是因为演员模仿了黄鹂鸟叫声的_____________。

2.彩色电视机的荧屏上布满荧光点,这些点能发出红、_______、蓝三种颜色的光,复合起来就形成了色彩斑斓的物质世界。看完歌舞晚会后,小华在她日记中写道:在红色的追光灯下,女演员身上的黄衫看起来黄得更加鲜艳。你认为小华的描写是__________(选填真实的或不真实的)。

3.油库里的储油罐如图所示,它浑身银白,直径较大,高度较矮(相对于直径而言),像个短胖子。请回答:

(1)在储油罐的这些设计中,浑身呈银白色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径较大,高度较矮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储油罐旁还安装有自动喷头,每到夏天,特别是白天的中午,常用喷头向储油罐喷水,这主要是利用水的_______________大的特性,以及_____________的特性来给储油罐降温,以防止油的自燃。

4.炎热的夏天,在太阳的照射下,海滨浴场沙滩上沙子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是通过_______方式改变内能的。而海水的温度明显低于沙滩的温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救灾汽车正在公路上急驰,突然发现山体滑坡,紧急刹车。此时刹车片和轮胎都变热,汽车的.机械能转化为_________能,这一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_实现的,但能量的总量是________________。

6.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派生来的新项目,它集健身、娱乐、竞技于一体,以其独有的登临高处的征服感吸引了众多爱好者。要测量某运动员在一次攀岩比赛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该运动员的重力、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汽车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为减少汽车尾气对居民的危害,长沙市政府购进了不少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作公交车,成为长沙街头一个新的亮点。

(1)这种汽车的发动机在做功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____________能:

(2)汽车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是(写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已知天然气的热值是7.5107J/m3,若某家庭一个月用8m3的天然气,则这些天然气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J,若这些热量全部由热值是3.0107J/kg的焦炭来提供,应完全燃烧____________kg的焦炭。

9.206月3日至5日奥运火炬祥云在我省传递。祥云火炬设计很精美,高度为72cm,质量为985g,燃烧时间可达15min,无风条件下火焰高度25cm至30cm,能在强光和日光下识别和拍摄。若火炬手们在传递过程中以3m/s的速度沿直线匀速慢跑,则在一支火炬的燃烧时间内运动员至多能跑_________m;若某火炬手将火炬举在同一高度跑了100m,则他对火炬做的功是___________J。

9.高一物理期中考试测试题 篇九

时量:100分钟 总分:100分 2016年5月4日

一、单项选择题(48分)

1.2015年2月26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规定:“禁止让刑事在押被告人或上诉人穿着识别服、马甲、囚服等具有监管机构标识的服装出庭受审。”这项规定的意义在于

A.确保了司法机关依法行政,确保执法公平公正 B.尊重保障人权,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落实依法治国方略,防止行政权力缺失和滥用 D.减轻罪犯的庭审压力,保护被告人的个人权益

2.当前公务员招录残疾人的大门正在开启:北京各级机关2015年公务员考试中,专设5个职位招录残疾人;上海也有9位残疾人通过专场招录;江苏也发文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带头预留岗位安置残疾人”。公务员招录残疾人: ①尊重了公民的平等权,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②尊重和保障了人权,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③有利于推进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的实现 ④能够调动残疾人积极性,确保公民当家作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与“国家管理”主体单一不同,“国家治理”强调多元主体对社会的管理,包括了国家管理者、人民、社会组织在内的民主式、参与式、互动式管理。“管理”“治理”之变 ①从法理上确立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地位 ②彰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进步发展 ③有利于弱化政府管理职能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④意味着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中能更加充分参与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微生活”在悄无声息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在家还是出门,一有时间就是上网或拿手机上微博,看看新闻和好友的发言。“微生活”已经成为人们关注时政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微生活”,人们可以更广泛的参与政治生活,表达自己的意愿。从公民的角度看,①“微生活”已经成为广大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渠道 ②“微生活”有利于决策者更多关注民生,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③“微生活”的“新常态”是公民参与意识增强的重要表现 ④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发挥“微生活”的正能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2015 年 11 月 17 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时强调,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把发展成效体现在人民福祉上。这表明 ①民主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属性 ②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③法律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 ④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6.我国公民通过 12388 举报电话向纪检监察机关反映有关领导干部违反党纪政纪的 行为。这种民主监督方式属于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舆论监督制度 C.信访制度 D.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7.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既丰富了大众的表达渠道,也带来了 不少问题:哗众取宠,消费名人,挑逗大众情绪,迷恋尖叫效应,甚至造谣传谣、恶意诽谤。有评论指出,自媒体不是自留地,“你可以挥拳,须止于别人鼻尖”。这表明 ①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②公民要坚持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 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④公民切实履行义务才能确保权利的实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徒法不足以自行”,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公民对法治社会具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和 尊崇,做合法、合格公民。法治社会的合法、合格公民表现为

①公民采取合法方式行使质询权 ②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增强 ③公民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④公民坚持理性表达、有序参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对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具有重要意义。对此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 B.有利于政府切实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C.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 D.有利于打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0.2015年,重庆市试点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公开遴选社会化服务组织,具备服务能力的农民合作社、协会、公司、民营研究所、种养大户均可参与竞争。按服务环节多少、服务链条长短、服务项目内容不同,各环节补助标准不一。目前,已安排试点补助资金6000万元。这表明

①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水平②公民参与程度逐步提高,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 ③公民可以通过社会组织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④促进政府职能市场化,建设有限政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1.李克强总理指出,鼓励干事,需要有“容错机制”和“激励机制”。只要出于公心,符台改革大方向和地区实际,我们就不应该求全责备。对地方想干、应该干的事,中央各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容错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①明确了政府的职权范围和界限 ②是政府切实履行职能的前提条件 ③有利于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和落实 ④有利于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市政府组成部门的是

A.文化局

交通局

市检察院 B.审计局

行政执法局

公安局

C.法制局

民政局

市政协

D.农业局

市人民法院

中国人民银行

13.漫画《重组》启示我国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要

A.做到合理行政,高效便民,增强政府威信 B.切实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维护群众利益 C.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思想 D.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提高行政效率

14.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军备),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公民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B.政府要依法审慎行使权力 C.人民要相信支持政府工作 D.政府要令行禁止树立权威

15.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北京·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时说:“把执法权力关进‘数据铁笼’,让失信市场行为无处遁形,权力运行处处留痕,为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科学依据,实现‘人在干、云在算’。”这说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有利于政府 ①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增强政府权威 ②完善决策信息,提高决策科学性,保证决策零失误 ③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杜绝市场失信行为 ④接受社会监督,有效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某市的市、县、镇三级政府已投入图书馆镇分馆建设资金近2000万元,市本级已基本实现镇分馆全覆盖,明年全市将实现镇分馆全覆盖。某市各级政府的做法主要是履行 ①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17.从“问粮”“问医”到“问房”“问水”,再到“问扶贫”“问养老”,自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亮相”以来,这种针对性、实效性的监督形式,每每开展都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专题询问正在从尝试走向常态化、机制化。材料表明: ①全国人大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领导力量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科学规范行使决定权 ③全国人大加强“一府两院”监督 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健全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继2013年中央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18.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这表明

①“全面二孩”政策须经过法定程序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 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 ③在人口政策调整中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对党的监督权 ④“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过程体现了依法治国的要求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19.2015年8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分组审议《代表法修正案(草案)》,车光铁委员提出,此次修改代表法,针对人大代表述职制度、履职监督、奖优罚劣、退出机制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有效激发人大代表履职的活力和动力。这表明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享有立法权 ②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坚持对人民负责 ③人大代表有权监督政府的行为 ④人大代表行使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要加强自身建设,是因为 A.有利于提高党依法行政的水平B.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目前工作的中心 C.有利于共产党更好的行使国家职能 D.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2013年“两会”时用微博征集“民间议案”,网友尝试参与,一共收到3 000多条意见。据此回答21~22题。21.材料表明 A.人民拥有对人大代表的质询权 B.选民可以通过人大代表直接参与管理 C.人大代表的权利受到制约 D.人大代表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22.人大代表开微博征集“民间议案”的做法

①实现了公民行使提案权,保障自身的愿望和要求 ②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巩固公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③拓宽了代表知情知政渠道,提高履职能力和效果 ④加强了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有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23.习近平在用“亲”、“清”两字定调新型政商关系时指出,对党领导干部而言,“亲”

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清”就是清白纯洁,不搞权钱交易。对党领导干部提出上述要求,是因为他们是 ①执政为民的践行者,要主动落实宗旨意识 ②企业利益的维护者,要参与企业创新发展

③国家权力的赋予者,要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

④依法治国的垂范者,要严格自律按法律办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这有利于

①增强党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 ②提高党的社会管理水平③提高党的公信力和保持先进性

④确立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2015年10月21日,北京市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听证会举行。本次听证会共设听证参加人席位25个,全部委托市消费者协会、市人大、市政协以及有关单位推荐产生;同时设旁听席位10个、新闻媒体席位20个,公民和媒体可在规定时间内报名参加。

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听证会安排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席位的依据。(9分)

26.“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过国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建设“法治中国”设计了务实的路线图。它不仅依赖于党、人大等各项工作的法治化,而且要求各省市做到依法治省、依法治市。还要求人大代表、公民明确自身职责,积极投入到这项庄严神圣的事业中。浙江省一直秉承法治精神,多年来坚持实施“阳光工程”,在全国率先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把法治政府建设落到实处。

(1)结合材料一,从“公民的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如何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党、人大、公民、人大代表等如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10分)

27.材料一:党的十八大让“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热词。“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然而,去年以来“史上最脏”天气让“美丽中国”蒙上阴霾,多地的PM2.5“爆表”,多省高速公路封闭……“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政府怎样能够“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12分)

材料二:同呼吸、共责任。小明放学回家后,上网搜集有关建设“美丽中国”的材料,妈妈知道后批评说,建设美丽中国是国家的事情,你是学生,认真学习才是你的责任。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从公民角度评析小明妈妈的观点。(9分)

高一期中考试政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ABAD 6——10;CDCBA 11——15;DBCDD 16——20;ACBAD 21——24:DACA

二、非选择题

25、①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由人民选举,对人民负责,同时有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的义务;②政协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具有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政协委员有权参与社会听证会;③设旁听席和媒体席增加了听证会的公开性,透明性,能更大程度的使决策更加民主和科学。(每点3分,共9分)

26、(1)①树立民主法治意识和提高法律素养,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3分)②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宪法和法律作为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不得超越宪法法律。(3 分)③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多种方式参与立法决策,推进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使法律法规更好地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3分)④依法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行民主监督,行使监督权。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水平和效率。(3分)

(2)①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要坚持依法执政,尤其是依宪执政。

②人民代表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行使立法权,提高立法质量,使各项事业有法可依,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③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要依法行使职责,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④我国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的权利,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要积极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⑤在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中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每点2分共10分)

27、(1)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②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大力打击危害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③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④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人民的环保意识,提高人民的道德素养;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防治环境污染。⑥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每点3分,答出4点给满分。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上一篇:翅膀下的风下一篇:人情世故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