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课题

2024-07-16

语文教研课题(12篇)

1.语文教研课题 篇一

2009--2010学年高中语文教研组的研究课题是“朗读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根据各年级教材内容编排特点,我们把课题分解出古诗词诵读,文言文诵读,散文、小说、话剧等诵读,口语交际等几个子课题,各年级语文老师分别承担其中一个课题的研究。

本学期,我们高中语文组的老师们认真学习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充分、透彻学习领会新课标精神,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各年级语文教学实际,立足自己课题研究的方向,利用早读、课堂、班会、课外活动等,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并且把朗读、口语交际教学和阅读、写作等教学密切联系起来,进行了既生动活泼,又严谨规范、科学高效的探究实践。短短几个月,学生的朗读水平,古诗文、现代文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也相应提高,充分发挥了语文课程的功能。

抓好高中阶段的朗读、口语交际教学,对于朗读、口语交际的重视和精心设计,正是对新课标精神与要求的践行,对于落实新课标教学目标,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下学期,我们将在第一学期探究实践的基础上,对课题继续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把朗读与口语交际教学贯穿于语文教学实践的各环节,充分发挥朗读、口语交际教学法在语文教学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高中语文教研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 课题自我鉴定小结

★ 幼儿园教研课题计划

★ 小学阅读教研课题计划

★ 课题研究总结

★ 课题结题自我鉴定报告

★ 小班老师的教研课题计划

★ 课题阶段总结主持词

★ 自我鉴定总结

★ 校本教研总结

★ 科学教研总结

2.语文教研课题 篇二

一、领导重视, 健全制度

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灵魂。以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成员积极投身于课题研究, 参与课题实验, 每人至少主持一个市级以上课题的研究工作。根据学校实际, 组织开展课题研究, 注重科研工作的“两面两重” (面向实际, 重在应用;面向教师, 重在实效) 和两个结合 (注重了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科研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 。“以科研促教研, 以教研促教学”已成为我校教学、教研和培训工作的总思路。为了让科研活动真正走进年级组, 走进每个班级, 使每个教师由一个普通的教书匠成长为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 学校始终以高度的热情和科学的管理, 保证了科研的质量, 做到了踏踏实实研究、扎扎实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校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进一步促进科研制度的完善。教科研工作是一项自由度大、自主性强的工作。学校教科室负责课题的管理与指导, 每学期对课题的研究和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举行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奖活动。

(2) 设置立项课题一览表, 明确各立项课题的名称、级别、负责人、申报时间、结题时间等, 及时掌控课题进展情况。

(3) 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的研究业务指导以及方案的具体落实, 完成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具体工作。要求做到学期初有计划, 学期末有总结, 并报教科室备案。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 开展实验研究, 及时做好实验活动记录, 整理过程性材料。学校不断完善了各项教育科研组织管理制度, 确保了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始终能规范运作, 有序运转。

二、重视选题, 完成立项

学校科研应以应用研究为主、微观研究为主和行动研究为主。多年来我们十分重视选题工作。“面向教育实际, 降低科研重心, 为教育发展服务”是我们选题的原则。遵循立足校本, 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选题思路。

(1) 注重校级课题选题。从教师教学实际中寻找问题, 对于带有普遍性或特殊性的问题首先作为校级课题进行研究。几年来, 24个备课组的校级课题研究, 已形成了年初计划立项、年中实践研究和年终总结评比晋升更高级课题的课题研究流程。成熟一批, 晋升一批;结题一批, 推广一批。

(2) 以校总课题为统帅, 围绕总课题申报各级各类子课题, 在子课题研究一段时间的基础上, 选择应用性强、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向上一级科研机构申报, 形成网络型课题。使学校科研工作的整体性与个体性研究互相结合, 互相渗透, 并便于指导, 提高了效益。

三、专家引领, 指明方向

新课程背景下, “自我研修”“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成为带动教师前行的三驾马车, 其中, “专家引领”的目的在于引领普通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 学会“自我研修”和展开“同伴互助”, 即搞好校本教研。刚开始, 我校先后请市教研室专家冷永良给全校老师做报告, 期望通过推动校本课题研究, 来提升校本教研的品位。他从“校本教研课题的界定、选题、操作流程、研究方法、有关文本材料的内容和撰写要求”等五个方面入手, 结合我校课题研究的诸多案例条分缕析, 使全校教师懂得, 科研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只要我们善于捕捉问题, 勤于钻研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每个人都可以进行课题研究。

四、科学指导, 尽心服务

学校充分利用校本资源, 发挥课题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通过传、帮、带, 培养课题研究骨干, 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 提高教师的整体研究水平。平时学校负责人积极了解和关心教师们的科研需求, 从实实在在的事情做起, 积极为教师提供信息服务, 主动宣传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主动承担研究课、观摩课等, 发挥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同时做好教师科研的“服务员”, 保证课题的顺利深入的实施, 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五、狠抓过程, 推广成果

科研课题的成效主要取决于研究过程的落实和成果的推广运用。为此, 我们着力开好“三个会”, 抓好“三结合”, 做好普及推广。

1.开好“三个会议”

一是期初研究计划论证会。由领导小组负责召开课题选题立项和研究计划论证会, 就各个课题的研究计划作论证, 以便教科室对所有课题的活动安排等统一调控;二是阶段性研究成果交流会。各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课题阶段研究成果交流会, 总结前阶段成果、交流该课题的外界研究信息、提出下阶段的研究方向目标;三是期末课题小结会。期末, 由教科室负责组织各课题组召开小结会。各组长总结汇报本学期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课题研究的进程及研究中的新突破或疑难困惑, 以便寻求互助, 共同解决的途径。

2.抓好“三个结合”

我们探索出了一条“三结合”的课题研究路子, 使得课题研究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课题研究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即要求课题研究的内容要与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密切联系, 问题即课题;二是课题研究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三是课题研究与推广应用相结合。我们把研究中取得的成果, 积极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和推广。为此, 我们在实验教师和其他教师间开展结对拜师活动, 每个实验老师都要辅导三至四个老师, 指导这些老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尝试和运用课题成果。另外, 还积极推广科研成果, 做到科研资源共享。

课题研究带动了教科研工作, 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人人有课题, 个个搞研究的教科研氛围。由校长负责的省级课题“建构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实践与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使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 师生取得了教研教改的丰硕成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学质量稳步攀升, 办学声誉逐年提高。目前我校有立项省级课题3个, 市级课题2个, 县级课题3个, 18个校级课题, 其中5个课题已经顺利结题。学校先后涌现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 省、市、县级课改先进个人35人, 省、市、县各级教学能手、课改之星28人。全市的30多所学校的领导、教师先后来我校学习、交流教科研管理、课题研究的做法。学校获得了“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项目学校”“陕西省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建设实验学校”“绥德县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 2008年被授予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 2009年评为陕西省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课题研究是一项艰辛的劳动, 需要满腔热情地全身心地投入, 要依靠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 提高教学质量;要通过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投入大、成效低的问题, 优化教学常规, 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要通过课题研究解决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新理念、适应新课改形势需要的问题。要本着为学生负责、为学校负责的态度, 抓住机遇, 扎扎实实地做好课程改革工作, 提升了学校的教研品位。

摘要:为顺应学校强劲发展的趋势, 提升科研水平, 校级课题的研究工作不容忽视。领导重视, 健全制度;重视选题, 完成立项;专家引领, 指明方向;科学指导, 尽心服务;狠抓过程, 推广成果。既保障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规范运作、有序运转, 也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3.语文教研课题 篇三

【关键词】微型课题 地理教师 教研活动 活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B-0068-02

地理教研是指地理教师针对一定的教学问题进行钻研,在教研活动时进行成果的交流、分享。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地理教研组这个集体的教研氛围。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地理教研组立足实际,勇于创新,大胆尝试微型课题研究。实践证明,微型课题的研究激活了地理教研活力,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是一条引领地理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成功之路。

一、微型课题的特点

微型课题研究也称作微型科研,是指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微型课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周期短。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了,这时候教研活动就开始了。教师什么时候解决了问题,把解决方法记录下来,把过程和反思写下来,这个微型课题就结题了,整个研究时间短的两至三周,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

(二)平实。微型课题研究立足于当前地理教学实际,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盲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这些都是地理教师研究的内容。微型课题研究的角度可以很小,甚至可以是某一章节一节课的某个知识点的解决措施,它不脱离老师的教学实际,研究活动真实,研究过程踏实,研究的结果放在教学活动中去“实践”,非常务实,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激活科组教研活力非常有效。

(三)收效快。教师遇到的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每解决一个问题都可以得到一点收获。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也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关键是要让自己得到收获。

(四)灵活。地理微型课题存活于教师日复一日的工作生活中,它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也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课题成员的组建上可以3-5人,也可以1-2人甚至1人,每一位地理老师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

二、地理教师微型课题教研活动的开展

地理教研是交流、分享成果的过程,地理微型课题是对地理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寻找规律和方法、总结经验的过程。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没有钻研就没有发言权,地理微型课题的研究就是教学钻研,它脚踏实地,很接地气,与我们日常地理教学密切相关。地理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微型课题教研活动。

(一)从地理教学的盲点、热点、难点、疑点中提炼微型课题。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惑,有时是一瞬间的,但如果教师能留住困惑,从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问题,就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研究问题,通过研究,可以让人豁然开朗,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师的教研能力会很快得到提升。比如,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高中地理必修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这个知识点因涉及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晨昏线、昼弧和夜弧比例的变化,极昼极夜等知识点,空间想象力强,比较抽象,学生很难建立起立体模型,难以理解和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为此,笔者组织开展了“利用地理模型,突破昼夜长短知识难点”这个微型课题的研究,获得的成果主要有:制作了地理模型一个、录制了微课录像一个、制作了昼夜长短教学课件一个、昼夜长短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一篇、模拟试题一套。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所制作的模型、微课、课件、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测试题等资料应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从日常教学的听课评课中提炼微型课题。笔者所在的地理组每个学期都要开展公开课、同课异构等活动,平时地理教师相互之间也经常听课评课。在听评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即教师的教学内容相差不大,但教学思想、教学策略、肢体语言不同,教学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有的课堂幽默活跃,有的课堂沉闷无趣。为此,教研组内展开了一个“如何设置地理教学的兴奋点”微型课题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地理故事在教学中的应用、古典诗词在教学中的应用、电影音乐在教学中的应用、巧妙的课堂语言的应用等。通过该课题研究,丰富了课堂素材,激活了课题兴奋点。

(三)从教学交流中提炼微型课题。教师在办公室总有许多共同的话题。比如,周测试卷批改学生答题问题、地理资料的使用问题、学生课堂纪律问题,等等。其中,所讨论的问题有一些共同话题是值得老师们去思考和整理的。比如,每年三月份高三艺术生艺考回来后,在考前60天的有限时间里,如何有效地指导他们复习?主要可以通过哪些形式来组织学生进行复习?特别复习哪几个知识版块?如何通过有效的训练来落实考点及强化学生的审题技巧和答题技巧,提高学生的答题准确度?这是高三地理老师普遍遇到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笔者所在的备课组开展了一个“如何提高毕业班艺术生高考前60天的地理科成绩”微型课题研究,通过研究,构建一个比较有针对性的综合指导方式,确定主要地理知识板块并帮助艺术生构建地理常见的答题模式,建立有效的学案库,最终提高毕业班艺术生地理科成绩。

三、微型课题激活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

微型课题的研究,提升了地理教师的教研水平,让地理老师变成了钻研者,能够以研讨者、实践者的身份站到教研平台。

(一)更新了教学理念。教师在微型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查阅大量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从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课题研究的过程变成了一种学习充电的过程。比如,笔者在研究“利用地理模型突破昼夜长短知识难点”这个微型课题时,学习了建构主义理论,只是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其他人(如老师、伙伴等)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的。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笔者让学生看书、查阅资料,制作地理模型,在做模型的过程中对知识点进一步进行理解,通过制作的模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利用地理模型,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教学的重点、难点能简单明了显现,让学生手动起来,脑子动起来,从而水到渠成地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二)丰富了课堂教学素材,提高了课堂效率。比如在研究“如何设置地理教学的兴奋点”这个微型课题时,笔者负责的是古典诗词的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找到了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在“气候的形成因子”这个教学内容的授课中,笔者给同学们布置一个任务,就是开展改写诗句的接力比赛,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来听课。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哪些因素是影响降水,哪些因素是影响气温,在讲解的过程中让他们用心地做笔记,并思考与游戏相关的内容。理论内容讲完后,接着就是开展游戏,有了教师前面的知识讲解,学生在开展这个活动的过程中非常积极踊跃地参加,也造了很多有趣的句子,比如:“城市四月芳菲尽,郊区桃花始盛开”、“向阳四月芳菲尽,背阴桃花始盛开”、“低纬四月芳菲尽,高纬挑花始盛开”、“内地日出沿海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背风坡日出迎风坡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等等。

(三)提高了科组成员合作互助的能力。微型课题的研究,使得老师们更加注重自我反思,以前很多老师做完工作就没有再花时间进行思考和反思,总结得失等。因为没有从中再思考总结,这次出错的地方下次不可避免再次出错;这次寻找到的典型案例没有保留,下次还得苦苦寻找;这次的灵感没有记录下来,下次还要寻找灵感,没有形成我们今后有用的一种地理课堂资源。现在教师加强了反思,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在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黄长法.微型课题研究——校本教研新途径[J].网络科技时代,2008(16)

[2]杨建亭.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提升教研组活力[J].教学与管理,2008(29)

【作者简介】温广源,南宁市横县中学教务处副主任。

4.课题教研总结 篇四

小学数学教研课题

《如何设置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研究总结

鲁海玉 2012.6.28

为了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小学数学教研组自去年9月份起就成立课题组,开始了关于《如何设臵小学数学前臵性作业》课题研究的筹备工作。经过2011年九月至2012年六月份多种形式的对“新课标”“自主建构”“开放式”等理论的学习后,于2012年六月底完成了课题研究的工作。

本学期始,在课题组组长鲁海玉的指导下,课题组制定了内容详实、操作性强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内容包括以数新课标的学习、说课研讨、公开课研讨、评课分析、案例分析、设臵的前臵性作业的研讨等。标志着课题研究进入了全组老师开展“重亲身体验、重实践探索”的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本学期我组共完成了2节乡级公开课、2节校级公开课、2节校级示范课、8节组内研讨课任务,跟踪听课的老师达186人次,围绕前臵性作业的设臵认真开展的教研活动6次,开展的研讨活动和书面研讨交流材料16篇,特别六年级数学老师鲁海玉、张世华教师的《如何设臵小学数学前臵性作业》论文在国家级刊

物和省级刊物上分别发表。还有其他老师的14篇论文也在等待发表或上交教研组研讨。全组教师分别提交了案例分析、优质的前臵性作业的设臵和好的教案设臵共30多篇。

经过一个学期的亲身体验、实践探索,课题组老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研讨课题成绩

(1)每节研讨课老师准备充分,课堂服务材料完善。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精力充沛、富于激情。师生共同体验公开课紧张有序的教学场景、通过努力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愉快经历”应该是本次活动取得的最为普遍的成绩。每堂课都体现了我们的教研课题《如何设臵小学数学前臵性作业》要求,精心设臵前臵性作业贯穿于一堂课。

(2)老师们均能自觉地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组织教学。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均能合理设臵出前臵性作业安排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以人为本,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尤其以张世花老师的公开课衡量出我组研讨课的质量。

(3)这些课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形式,强化了前臵性作业与实际生活中数学的联系、动手实践、讨论探索,合理制作并熟悉运用教学课件,体现了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应用。

(4)总体看,好的前臵性作业的应用“在情境中导入、在活动中认知、在探索中创新、在交流中互补、在应用中提高”逐步形成新授课的教学模式。

(5)老师们相互观摩学习、交流研讨,取长补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同时也为我组课题研究提供了更为直观、更为丰富的研究素材。

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课件、教学论文成果 以研讨课为实施平台,以课题研究为实施目标,全组老师共上传教学设计 16 篇,教学课件 20 件,教学反思 50多篇,最后形成代表课题研究成果的优秀教学论文 3篇。

(1)前臵性作业设计均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自主建构理论等先进的教学思想,对老师们创新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指导性强。如张世花老师的《统计》、张海帮老师的《认识分数》、李庭新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鲁海玉老师的《中位数和众数》、俞长金老师的《应用题复习》等。

(2)教学课件制作精良,不但美化了课堂环境,烘染了教学氛围,创设了教学情境,加强了教学密度,还在于 “突破了教学重难点”,积极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如陈俊业老师的《什么是面积》、铁成文老师的《认识图形》、马明孝老师的《数的奇偶性》等。

(3)教学反思均能紧紧围绕前臵性作业的实际应用,实事求是地从理论层面上分析自己本节课的得与失,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和困惑,情真意切,反思深刻。如张世文老师的《角的认识》教学反思、鲁海玉老师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反思等。

(4)教学论文均能密切围绕课组研究的《如何设臵小学数学前臵性作业》课题进行阐述,论点部分新颖鲜明,论据部分引用实际课例,论证理由充足,具体生动,对教学实践指导性强。鲁海玉老师的《前臵性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张世花老师的《前臵性作业的设臵》、张海帮老师的《创设有益的前臵性作业,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俞长金老师的《用前臵性作业精心创设课堂情境》等。

6月14日下午,全课题组老师利用教研组例会时间,就代表课题研究成果的“教学论文”部分进行了汇报交流,鲁海玉老师作为课题组组长评价了这次课题研究的成果,并布臵了后期阶段工作。鼓励全课题组老师继续以“以前臵性作业为生本课堂模式来提高教学质效、提高学生能力”,继续开展研究工作,力争取得更大成绩。

三、前置性作业的设置、围绕前置性作业设置的课堂活动

前臵性作业是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在布臵前臵性作业时应给学生认知特点、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合理设计。学生在完成前臵性作业的过程中,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素养得以培养。前臵性作业包括课堂上的作业和预留作业两个方面,教师在预留前臵性作业的设臵时要注意目标明确,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题目问的是什么,好的前景性作业设计要体现低入启发,开放的原则,使学生得到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的训练。在课堂上完成前臵性作业,教师在上课开始,就让学生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增强了时间观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体现。

前臵性作业的布臵中提到,可以分为预留性前臵性作业和课堂上完成的前臵性作业两个方面。但其使用过程中我教研组通过实验得出他们都要经过五个流程:

1、自主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汇报;

4、师生评价;

5、总结得出成果。

(1)自主学习:让学生收集、处理、查阅有关资料,得到自己的建议,用自学所掌握的知识得到答案,完成老师布臵的前臵性作业。

(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中每个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见解交流给同组的其他学生,经过小组每位同学的评价,理解得

出小组共同的见解和结论。小组合作中每个成员依次阐述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进行相互补充,作好上台向全班汇报的准备。

(3)小组汇报:就是组内每个成员都要发言,汇报完小组讨论,结课后征求全班同学的建议和意见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4)师生评价: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课程标准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5)总结得出成果:经过学生评价,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生交流,老师的评价后得出本堂课所受课的重点和难点,得出新受课的主题,得到认为最合适的结论。

四、前置性作业在课堂教学中的时间搭配

教研组通过多次课堂实验得出前臵性作业在教学中的时间搭配一般按1、2、1的模式分配。就是设臵10分钟的作业用来新课导入或有关与新授课相关的知识复习,设臵20分钟前臵性作业一至两道题作为新知识的探索、讨论用。从中得到新授内容的目标,掌握新知识、理解性知识。后10分钟中设臵8分钟的作业用来新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其中留2分钟用来对本堂课的总结和评价。

五、前置性作业在生本教学中的作用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不教而教,以学定教。因此如何设计布臵“前臵性作业”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一)、小学数学前臵性作业的目的和作用:

之所以要学生进行前臵学习,是因为要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学习,为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外的充分研究就有了一定的必要性,它可以让课内的学习更具深入,课内的交流更具宽泛。而且教师的教是以学(学生已有的思考基础和知识基础)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形式,来更好的为学生的学服务。优质的前臵性作业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给我们的课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让学生们更自信,最大程度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也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广阔的知识和学习乐趣。

(二)、小学数学前臵性作业布臵的原则:

小学数学前臵性作业研究容量应该是“少而精”,数学一般新授课和复习整理课比较适宜布臵前臵性作业;前臵性作业内容一定要适中,就学生心理层面应该是“接受并喜欢”,千万不能成为学生的负担;同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

识及年龄特点,选择课前和课中相结合的前臵性作业形式,可课前先学,也可课中先学,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为学生的学服务。前臵性作业设计绝对不是简单问题、相应习题的堆砌,我认为数学老师应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把握住清晰、准确、合适的目标定位,它的内容不要过多或者是过于具体,应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在布臵前臵性作业和备课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只有有了问题的开放,才有可能带来探索的开放,继而形成思维的开放。让学生有备而来的学,这也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

(三)、小学数学前臵性作业设计:

前臵学习目标的确定应该具体,针对不同的年级又有所不同。

低年级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侧重于自学习惯的培养,对他们在新授课的前臵性作业用不着面面具到,也不能多,只需要弄清一两个或两三个主要的知识点,再加上少量的练习题就可以了。其他的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在小组和班级交流中体会,这样降低了难度,学生会更乐于自学。

在低年级数学的前臵学习主要是根据下节课的内容找身边的、生活中相关的数学例子,带例子,是一种既有一定范围、又可以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活动,带来的例子,可以用书面或口头交

流。或者是让学生自学内容,谈谈“我明白了什么?”“不明白什么?”“我有什么问题?”“我的看法是什么”只要学生接触过思考过就可以。

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他们的前臵性作业可以把这课时的教学要求比较全面具体地提出来,可设计一些动手操作实践研究的内容,让他们能通过自学掌握知识要点,课堂上再对所掌握的内容进行反馈,交流,把课堂全部还给学生,学生会更有成就感,更加乐学。比如学习圆的周长的计算推导,就可以设计一个研究表格让学生测量几个圆的周长和直径并进行计算来发现规律,推导圆的计算公式、在学习圆的认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前臵学习内容:

1、自学课本思考你知道了什么?给大家演示方法来说明

2、你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的吗?自学中明白了这几个要点,学生的探究、逻辑能力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是有用的。

(四)、小学数学前臵性作业的操作策略:

1、设计前:老师在布臵前臵性作业前,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地备好课,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每次的前臵性作业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把握明确、准确。

2、形式:数学学科的前臵性作业的设臵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本班的学生情况而定,前臵性作业形式比较灵活多样,可

以布臵在书本上完成,也可以写在练习本上,还可以由教师准备前臵性知识小研究让学生完成。

3、评价:学生在完成前臵性作业后,在进行课堂交流之前,教师应对学生的前臵性作一个检查,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和在开展生本实验的第一学期,为了让学生的交流更有深度和实效性,学生的前臵性作业完成的质量还有待于教师的帮助和督促,对于错误的知识点和自学答案,教师要给予一定帮助和订正,同时对完成质量较高的前臵性作业教师可在全班提出表扬并在班级内交流展示,让它起到示范作用。到了高年级和生本实验的后期,教师就可采用抽查、小组长检查或小组交换检查的方式来检查评价学生前臵性作业完成的质量。

5.校本教研课题报告 篇五

一、领导重视,提升了校本教研管理水平

校长能严格按照《上饶市教育局建设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做好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工作,领导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能很好地履行校长是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的义务,学校成立了以业务副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导干事具体负责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落实了工作,学校后勤为校本教研活动提供了所需的经费。

二、制度完善,推进了校本教研教学改革

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健全了校本教研工作管理和奖励制度,每学期开学之初就制订好了切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工作机制,每个教研组都出台了全学期的教研活动计划。

三、过程管理,丰富了校本教研内涵意义

学校能根据学期初制定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计划,逐一予以落实,并有实施记录。各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能做到:教研活动有主题、教研时间有保证,教研方式有规范,教研过程有记录。

四、工作成效,深化了校本教研实际效果

教师能积极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各项竞赛活动,多人次在公开教学中获奖,一人次荣获全县语文学科带头人和省级骨干教师。特别是英语听力竞赛,不少学生获省级荣誉,在全市、全县名列前茅。读书活动和《中学生之友》阅读征文活动中多人次获省级表彰。但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不够,开发校本课题还有缺陷。

五、工作特色,彰显了校本教研活动氛围

在校本教研模式的探索和创建方面,建立了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教研模式,结合学校实际,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校本培训。

6.教研课题自我鉴定 篇六

一、对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管理

1、加强学习,提升教师素养。

课题成功与否,与课题组成员的素质有很大关系,为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素质,使他们尽快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能够更好的实施课题研究,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方案,采用集中与自学的形式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如《数学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一些学术性期刊。多次派出多名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如:省、市、区的学科带头人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以及各级教研活动等。

2、强化管理,提高研究效益。

为了使课题研究取得突破,保证实验的效果,我们分别成立了以王亚列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组,优选以老、中、青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并带动全体教师参加的课题组。同时强化对课题实验的管理,尤其是课题实验的过程管理。我们要求课题的开展有学期总结、阶段成果分析、阶段实验报告、有教科研成果、大事记等。并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监控,定期检查研究的进度,使课题正常有序的进行,确保研究的效果。

二、研究实验工作的实施、活动的开展

1、团结协作,发挥整体效能。

课堂教学研究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主战场。每学期,我们课题组都制定教研计划,利用每周三上午半天时间组织开展研讨课、说课、讲座等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以“师带徒,点带面”的形式,先年段团体备课再全校研讨。同时为了少走弯路,我们聘请省市区有关专家做顾问兼导师,并充分发挥学校内的骨干教师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团队作用,要求课题组的成员团结协作,发挥整体作战效能。要求在教研中指导新教师认真解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真实有效。要求教师不但备教材备教法并且还要备学生,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真正把教材用活、用好、用实,使教材更加切合实际和学生地实际,提高课堂教学地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2、开展活动,突出研究重点。

活动,既为教师供给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更促进教师提高课题研究水平的本事。我们课题研究得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逐步构建数学学习框架,重视学习过程、数学的素养、思想方法等指导的有效性。

(1)增强上课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讲解要清晰化,条理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异常注意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简便,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研究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本事,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异常是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2)适时点拨,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本事的限制,所以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需要教师的精心有效的指导,指导他们如何在疑难处、意见分歧处,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加以点拨指导。如教学《烙饼中的数学问题》一课,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计算出3块饼所用的最少时间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要烙的是4张饼,5张饼……10张饼呢?怎样烙时间最省?”并加以引导:“能够观察所用的总时间和饼的张数之间的关系,你发现什么”经过教师有效的引导,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目标,确保学生探究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为有效。

(3)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合作交流的形式要为学习资料服务,服从于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当教学资料开放性、探究性比较强的时候,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表达需要,并且能真正到达互通信息,共享成果的效果。比如像《观察物体》《圆的周长》等课就比较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还有林莹教师执教“统计的初步认识”时,课伊始,教师使用课件比较快地播放了来小熊家参加生日会的各种小动物,让学生数一下各种动物的数目,因为小动物太多,速度又快,学生数可是来。这时,教师说:“想想办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小组就开始商量,分工合作。在小组内,有数小兔数目的;有数小狗数目的;还有数小象、小猫等数目的。又放录像一分钟后,学生顺利地完成了统计任务。经过这个例子,我们能够看到,合作学习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合作的意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合作热情,提高了合作效率。还有如《密铺》这节课,在讲平面图形密铺问题时提出问题:在房间里铺地砖除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外,还有哪些平面图形能够密铺?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靠个人本事完成会有必须的难度。这时,教师让学生利用电脑课件,分组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时,发现有的同学提出用一种多边形密铺,也有同学提出多种多边

形共同密铺……各个小组内合作、交流、探究的气氛相当热烈,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三、课题研究成果

(一)教师方面。

(1)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加强,科研本事得到提高。

这一阶段的研究,锻炼了我校数学教师队伍,课题组成员的课改意识得到加强,科研水平得到显着提高,在实验中能不断总结经验。两年多来,许多的新人茁壮成长。他们从“徒弟”变成“师傅”,并指导的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或教研活动中获奖。自课题开展以来,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示范课、研究课、比较课、汇报课、专题报告、学术沙龙等多种活动,每次活动明确一个专题、突出一个重点、解决一个问题;对于课题重点研究的问题,承办了多场大型的教科研活动。

(2)课堂教学方法发生明显变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确立。

1.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平等对话,处处洋溢着课改的气息,灵动的课堂,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课题组成员杜忠敏教师执教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总复习”在福州市小学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并代表福州市参加福建省“问题解决”教学研讨会又获一等奖;林莹教师执教的《数豆子》获华东六省一市课堂教学观摩一等奖;吴丰教师执教的《统计图总复习》一课参加鼓楼区六年课改优质课观摩,并赴省电教馆拍摄录像。陈芬执教的《简便计算整理与复习》,刘斯婧执教的《小数加减法》等均获得听课专家和教师的好评。

(3)教师处理教材和驾驭课堂的本事得到显着提高。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种探究、选择、创造、实践的过程。教师的备课就意味着他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需求的话题作为具体的载体,把社会实践的真实资料作为附着物,进行重组教材、有自我个性地把握教材、面向学生工作。所以,我们的教师的教学教案就增强了适应性,如教师设计“课后小结”、“课堂学生问题随笔”、“单元教学追记与反思”等资料,采取课前认真分析、思考,课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许多教师在课前都能充分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拟定多种可能有的相应对策。注重花时间去认真琢磨学生、琢磨活的课堂,更多地走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教材的认识和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知识储备状况和他们异常关注的一些话题、社会现象等,并把大纲的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到这些学生的真正需要中。

(4)学会反思,懂得总结

《新课标》指出:“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是数学思维本事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确定。”一年来,课题组成员,撰写了很多的文字材料,其中包括教学论文、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其中教学反思不仅仅有公开课、探究课后的详细反思,也有平时上课后,简单的课后反思。此刻,几乎每个课题组成员都养成了写课后反思的良好教研习惯。何彩明教师撰写的《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获全国论文评选二等奖,并发表在CN刊物上。陈芬教师撰写的案例《在活动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和叶柳青教师撰写的论文《促进课堂有效性》均获省小学数学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论文(案例)评选一等奖。刘斯婧教师撰写的论文《浅谈数学课堂中应用意识的培养》获三等奖。

(二)学生方面。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经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逐步构建数学学习框架,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方法,变“学会”为“会学”,使课堂教学省时而高效。

(1)学生变得爱学习了。

课堂上与教师大胆对话、提问质疑,学习中与同学热烈讨论,互相交流。由课内引向课外,或收集、或调查、或实地考察……处处留下学生探究的足迹。

(2)综合素质提高了。

学生的学习思路开阔了,提高了解读文本信息、获取知识信息、合理运用知识信息的意识和本事。养成多侧面、多角度寻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佳方法的习惯;学会运用自我的直觉和想象力去体验、去猜测;掌握运用多种方法、经过多种途径寻求任何一个可能结果的策略;获得在学习中体验、探究、冒险,提出新的想法,对失败和挫折的无所畏惧,尝试新事物后的喜悦等情感。自主学习本事提高了。从教室延伸到学校,从学校延伸到社会,从书本延伸到生活,从获取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

(3)合作学习更加有效了。首先是分工明确。在教师的引导下,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一样的学生承担,使咳嗽谛∽檠爸卸加斜硐肿晕业幕幔姑扛龀稍倍家馐兜阶晕沂切∽橹胁豢苫蛉钡囊环葑樱萌巳硕汲晌∽檠暗闹魅恕F浯谓⒒啤H妹扛龀稍备械阶晕业男形嵊跋煺榈难敖峁佳Щ崆闾鹑说氖鏊担鹬乇鹑说囊饧佣棺槟诔鱿帧盎ザ⒒ブ⒒ッ恪⒒ソ木置妗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学会了思维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全体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得到了不一样层次的发展。在鼓楼区中低年级小学数学竞赛中,我校参赛的学生成绩名列前茅,获得一等奖的共有45人,二等奖的共有69人,获三等奖的共有67人。五、六年级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华杯赛”获奖人数众多,居全省之首。

四、问题与对策:

反思这一年来的研究过程,我们取得了颇丰的成果,同时也发现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此刻:

1、如何帮忙年轻教师更好的解读教材,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将继续深入、系统的开展“传、帮、带”的方式,结合学校网,构成资源共享,构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2、课题注重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的研究,但如何评价一节课是否高效的研究还有欠缺。所以我们要加强有效课堂教学评估方案的研究。

3、如何根据目的要求、知识的难易以及学生的基础恰当地确定作业的质和量,做到有针对性,尤其怎样让后进生做到有效学习。所以要加强家校联系,培养孩子自学本事。

4、如何根据所教的课题和学生,从不一样教案的比较中选择最佳教案,避免教学中搬用参考资料上的教案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

7.语文教研课题 篇七

一、课题研究效益与学校管理效益

1. 课题研究效益。

由于我国的课题研究极少会涉及到研究效益方面的话题, 因此长期以来大众对研究效益是并不熟悉, 且经常将其与研究成果划上等号。面对当前课题研究疲乏无力的症状, 要想重振课题研究的雄风, 就需要对研究效益有正确的认识和进行有效的操作。众所周知, 当人们在做正确的事情的时候, 需要树立正确的目标, 并且以这个目标出发, 所收获的有益的结果就是效益。然而什么是研究效益?从课题研究的角度来讲就是指:为了解决中学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 采用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对其进行变革, 从而产生的有益变化和实现目标的程度。由此可知, 研究效益其实是研究成果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由研究者运用新的解决方法和研究假设将研究对象当前的状态与过去的状态向对比而产生外在的变化, 且这种变化一般是好的, 是朝着研究者预期所想的方向发展的。此外, 研究效益还是衡量研究成果价值的重要依据, 研究效益越明显也就意味着研究成果的价值越高。

2. 学校管理效益。

所谓学校的管理效益即是将学生管理者实施管理活动的管理成果与管理投入的比较或者说是由管理活动二产生的效果和利益。学校管理效益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效益, 是学校一切运作和经营的核心, 对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学校的管理应该兼顾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 在各个环节和各项工作中利用学校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格的毕业生数量和教职员工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状况即为经济效益, 而包括人际关系、制度和社会声誉等是非经济效益。在当前办学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 办学者只有保持清晰思路和长远的目光, 向学校管理要效益, 才能保持学校办学的活力与生命力。

3. 二者之间关联。

综合以上内容, 我们来对课题研究效益与学校管理效益做仔细的对比分析, 发现两者之间实际是紧密相连, 唇齿相依的, 其内在的是相容的。首先, 从目标的角度上来讲, 学校管理的所追求的效益, 不仅是与学校自身的生存发展相挂钩的, 同时也与社会发展相挂钩, 且由于学校资源有限, 所以讲求以最少的成本或者是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 这一点是与课题研究获取最终有益结果的想法相吻合的, 因此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其次从价值观的角度讲, 学校管理所追求的管理效益是以质量为导向, 要求提高管理的质量, 而这一点从根本来看也是与之前所强调的课题研究效益的内容相一致的, 两者同样是出于对质量的诉求, 因此两者的价值观是一样的。再有, 从从属的关系来看, 课题研究是学校管理的一个分支, 课题教研的效益是学校管理效益的一部分, 必将汇聚到一起。最后, 课题研究效益属于非经济效益, 是学校软实力表现的一种, 因此课题研究效益与学校管理效益是呈正相关关系的。因此对学校课题研究的科学设计和稳步实施, 从根本上来看对学校管理效益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提升课题教研质量, 强化中学学校管理

1. 测定内容的确定。

从研究的对象上来看, 可以将中学课题研究归为三类, 其一对学校管理的研究, 其二对教师发展的研究, 其三对学生发展的研究。可以研究的类型决定了课题研究的方向, 明确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才能清楚课题研究效益的具体内涵。

2. 测定项目的确定。

对测定项目的确定需要研究者提前进行全面而又具体的课程研究预设, 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确保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因为,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学校的办学素质、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等并不能是一成不变的。笔者认为, 有效减少课题研究者在相关研究效益上浮夸现象的产生, 就必须要在测定项目的确定上严加把关, 紧密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 逐步实现研究问题“抽象化—具体化—理想化—新鲜化”的过程转变, 从而真正凸显课程研究的意义。要想以上目标的实现, 则必须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第一, 实施效果上。任何的课题研究都不可能离开研究假设, 并且, 只有假设得以运行, 研究也才能真正产生效益。简言之, 问题的假设性解决路径一旦运用到实际活动中, 其一切与之相关的事物也就必然会发生改变, 产生差异。而课题研究的效益也便存在于实施前后的变化和差异上。第二, 实践对象上。教育的课题研究一般都是以学生或者是教师为主体, 所以, 课题研究一经运用, 学生或教师在相关方面的发展变化也就是对课题研究效益的显现。第三, 研究主体上。以现实的课题研究活动来进行分析, 研究的主体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课题研究的实施者———教师, 体现在其身上的科研效益主要是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二是课题研究的组织者———学校, 相比较于教师的变化而言, 其效益的体现则显现在更多层面上。但在这些表现特征中, 最为重要还是源自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加强基础上的整个学校管理水平上的提升。

3. 测定方式的确定。

在中学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带来的一系列效益都是可以让人明明白白感知到的, 具有可感性、可述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如果将其归类于科学研究中, 便可以有效通过定量分析来实现科学、准确的测性。然而, 如果以教育的人文价值和理论追求来看, 相比较于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则更为适用。在任何教学活动中, 教师所要面对本就是个性独特且不断处于发展变化中的人, 定量分析中的数据研究、图像测定的方式也就只能够形成程式化、简单化的教学模式, 从而失去教育原有的价值意义。因此, 要想实现定性分析对课程研究效益的有效评测, 应充分利用教师的教学备课笔记、教学日志和教学反思来实现。同样地, 从教师教学记录着手, 也更容易让人产生信服感。在课题研究真正运行实施后, 无论是问题的解决方式方法, 还是相关措施运用都会发生改变, 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观念形成、科研质量及学校管理。因此, 确定正确的测定方式则显得尤为重要, 常见的几种形式包括: (1) 在课题研究中将前测和后测相结合, 以数据的变化来凸显科研效益; (2) 开展调查活动, 以问卷调查、会议交流调查等形式来获取效益信息; (3) 观察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获奖情况, 在综合分析其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对效益进行研究等。

三、关于课题教研的深入思考

1. 要积极培养教师课题研究的意识、方法和策略, 形成学校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水准的负责人和专业研究者。

而要想实现课题研究的高质量和深入性, 那么学校负责人则必须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密切地关注课题研究的进程。课题管理所带来的另一个重要的直接效益便是对教师专业水平能力的提升, 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与时俱进和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因此, 当负责人和专业引导者对统一课题研究发挥作用时, 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课题科研的效益。

2. 要形成研究课题与校本教研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操作上的环环相扣。

相比较于教学活动, 对课题的相关研究则更具复杂性, 所以要想实现“课题联动”的深入性挖掘, 就必须要有效解决联动环节中出现的问题, 稳扎稳打, 注重实际性管理。

3. 要不断提升课题研究教师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师可以在同一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小组团队, 在集体智慧发挥的作用下, 实现对课题的深入性研究, 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又提高了科研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集体合作时, 要摒弃个人利益的得失, 学会合作, 善用合作, 让高质量的课题研究在交流互动中得以真正地实现。

4. 要充分发挥学校丰富教学资源的作用。

在形成课题研究负责人和学校优秀教师的引领团队基础上, 不断地实现对其他课题研究教师的协助和培养, 最终实现校园教师整体水平素质的提升。在日常生活中, 学校的管理者就必须要加强对教师的关心以及在工作上的支持, 对于那些课题研究的教师, 更是要予以肯定和鼓励, 积极地配合教师的工作, 提供一切可能提供的辅助服务。学校的这样的一种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 不仅可以实现课题研究的深入, 更可以保障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 如果教育研究者能够按部就班的遵循以上的原则和策略来进行课题研究, 以科学专业化的方式来进行研究效益的评测分析, 长此以往, 在大量的课题研究基础上也就必定能产生令人信服的科研成果, 而中学校园的环境、教学质量、管理也会因此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

摘要:在对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大致的梳理过后, 不少人认为课题研究属于学校管理体系中教育科研管理的范畴, 与学校管理无直接关联。然而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分析, 只有以教学实践和改进为目标的课题研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题研究, 才能够在无形之中如暗流般推动学校前行。基于这个角度来讲, 中学学校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 不断丰富自我内蕴, 就需要重视课题研究, 保持对课题研究的热情和信心, 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投入群众性的教育科研之中, 从整体上提高中学学校课题研究的质量。

关键词:课题教研,中学,学校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文安.普通高中选修课程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育探索, 2002, (03) .

8.语文教研课题 篇八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教研机制的引领;

2 教研方式的引领;

3.教研角色引领。

二、研究的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法,调查法。

三、研究的主要做法

(一) 健全组织机构

1.建立领导组织,构建科研网络;

2.开展前测问卷调查,确定课题的研究方向;

3.组织召开开题报告会,明确研究任务。

(二)强化理论学习、提升引领水平

1. 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

2.“请进来、走出去”。一是全县中小学教研员带领部分骨干教师204人次赴哈市风华中学等名校听课学习。二是组织11名校长到哈市花园学校等名校挂职锻炼。三是二中、边中与哈市萧红中学等名校结成帮扶对子。

(三)创新教研模式、发挥引领作用

1.搭建教研活动平台,促进教研员专业引领水平的提升

(1)协助省市教研部门开展工作

协助省教育学院、市教育研究院,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系列学科教研活动。通过学科赛课平台,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突出指导功能。

(2)组织了一系列县本级各学科的教学研讨及培训活动

一是组织不同年级多学科教研活动。全县先后共有645人次参加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展示教研活动;二是引进改造外地教研模式。我县借鉴并改造了东庐中学讲学稿模式,在第二中学和民族中学开始实施,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搭建培训平台,发挥引领作用。我校先后组织了新上岗教师、信息技术教材培训等11次培训,受训面达96%。

(3)开展形式多样的城乡结对及“送教下乡”活动,促进教育协调发展

先后组织了部分省级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等赴克林学校等5所乡镇学校送课64节、送讲座23次。

2.充分发挥基地校、兼职教研员及教学能手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一是发挥我县省级培训基地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实验小学对来自乡镇的20名小学语文、数学教师进行脱产两周的培训学习。二是推荐市级中小学各科兼职教研员31人和市级教研基地学校5个。评选出市级中小学各科教学能手116人。

3.重心下移,深入课堂,现场引领

课题开题以来,教研员深入基层下乡下校累计231天,累计听课、评课1640多节,组织专题讲座42次,召开教师座谈会16场,教研员就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探讨与指导。累计撰写调研材料186篇。

(四)优化科研模式、发挥引领作用

主动参与,现场指导、科研引领。自开题以来,县学会秘书处陶洪山同志先后在10个不同形式的培训班上承担10场专题讲座。二是先后深入第三小学、教育一园等15所校(园),进行有针对性的实地辅导和讲解。

(五)发挥网络教研优势,促进教研模式整合

进修校对教研员进行了电子幻灯片和动画制作、网络知识的培训;开通了VS远程教育信息中心,组建完成了学校局域网,开通了学校网站,实现了远程教学与异地互动教研,提高了信息沟通与反馈效率。电教室制作课堂视频1120分钟,刻制教学光盘1120张。同时,组织120人先后参加了中小学教师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说课大赛。

四、研究成果与成效

1.构建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引领机制,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一是教师进修学校围绕自身的服务、指导职能,开展了针对性较强的一系列学科校本教研活动;二是指导基层学校建立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三是建立了校本教研的评价体系。

2.创新教研员专业引领方式和途径,切实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我们以区域教研、联片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形式为活动载体,通过专题讲座、学术专题报告、教学技能现场展示、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等多种有效途径,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

3.教研员角色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

教研员实现了“权威者”向合作伙伴转变,从研究者向实践者转变,从管理者向引导者转变,从单向的信息传递向多向信息交流转变。

4.构建了教研、科研、培训、信息技术一体化的教研模式,突出引领作用

构建了教研、科研、培训、信息技术一体化的教研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专业引领作用。 实现了教研员与培训员职能有机整合,优势互补,角色引领,专业导航;构建了以教师进修学校为研培主体、中小學(幼儿园)组织、教师参与的三位一体联动机制;创新转变教研职能,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有效结合的研培机制,构建了省教院、市教研院、县教师进修学校、基层学校四位一体的研培网络。

5.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了我县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实施以来,教研员及教师获省市级科研成果近360余篇。

五、成果推广和延伸

“十二五”期间,我校在本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申报并立项了“边境地区教师进修学校创新研培一体教研模式的研究”和“十二五”省级课题。

总之,自课题启动以来,我校业务工作始终围绕指导、管理和服务的职能,结合课题研究内容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研培活动,既有量的体现,又有质的升华。教研员的角色发生了根本转变,专业引领能力不断提升,探索出了适合我县实际需要的教科研引领模式,促进了科研、教研、培训职能的有机整合,全面提升了全县的教育教学质量。

9.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 篇九

魏静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要更好地教书育人,没有科学的提高自己的方法和途径,不能很好地提升、更新自己的思想,不能与时俱进,单凭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很多已经过时,是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的。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在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以后,尽量钻研业务水平,以进一步提升自己。而参与教研,开展教研,则不失为一个迅速提高自己水平、提升自己能力的方法。

教师如何做教研?根据书中所述和我自己的切身体会,我觉得大家不要将教研想得太复杂,太高深,太难做,只要抓住十个字“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就一定能够收到实效。

什么是课题?问题即课题。我们在教育教学实际中碰到的操作难题、教法难题是问题,教材中遇到的疑点、难点是问题,课堂中如何讲授、正确讲授是问题,师生如何互动、如何启发问题,学生提出的疑难、如何提出疑难是问题,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好、效果不佳是问题,老师个人的教学困惑、提高瓶颈是问题,班级管理的诸多麻烦是问题,学生个体学习的差异是问题,学生群体活动也有问题……将上述类似问题中的一点抓住,细心研究,认真钻研,寻求答案,并寻求到理论的支持,这就是课题,就是教研。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摸索学生学习方式,例如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该如何指导,进行研究;我们可以通过集体备课,分析重点难点,探讨研究教法,比较方式优劣,争鸣、集中,形成完整教案,这就是课题,就是教研。我们可以通过师徒结对,共同探究教材教法,学习理论,阅读研讨,一起进步,这就是课题,就是教研。我们可以开展课例研修,实现“同课异构”、“同课同构”、教学比赛、公开教学等具体的教学活动,通过上课、说课、分析、争论等途径,以示范教学、师傅带教、课例展示等形式,摸索高效教学的方法途径,形成课堂教学的共识,这就是课题,就是教研。我们可以进行论文写作、评比、宣读、投稿等活动,通过读书沙龙、读书报告会等活动,通过课题的申报、立项、研究、中期检查、结题等活动,从理论上进一步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这也是课题,也是教研。

一句话,凡是教学中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纳入问题(课题)的范围,都可以当做教学研究的内容。

那么,德育方面又如何进行教研呢?我觉得,本书虽然没有涉及德育教研的问题,但是德育同样可以进行教研。举凡学生的一切行为,包括吃、穿、住、行,包括集体活动和单独活动,包括校内和校外,都可以将一切行为举止纳入我们的观察视野,融进我们的教研课题中。

既然所有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课题,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研究,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开展研究?

也是一句话:教学即研究。我们所有教育教学中采取的教和学的手段,都可以纳入研究的范围,都可以视作教育教学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师徒结对、课例研修、自主学习、集体备课等各种形式开展对于教材教法的研究,我们可以通过班会团队课、励志报告、军训会操、榜样引领、活动游戏、文娱体育活动、班规校纪、文化陶冶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从道德的高度培养学生。我们认真准备、积极调研、寻求答案的过程,本身就是研究。

其实,说穿了,把我们的教研通过我们的行动去落实,将我们的想法通过行动来体现,让我们的思想在充分研究、认真执行以后由学生的表现来展示,这就是教师的教研。

教师如何做教研?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加上一句话:成长即成果。学生在我们努力下取得了点滴进步,我们自己在过程中得到了提高,就是我们的教研成果。

10.校本教研小课题研究报告 篇十

政史地组

小课题:如何提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

部分学生的现状:开小差,上课就睡觉、下课就精神,听不进去;还有刚上课时如何组织教学(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课堂中如何维持学生的注意,如何达到教学目标,还有课堂纪律的维持,突发状况的处理等;学生参差不齐,分层教学是否对学生更公平,如何高效分层,且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上进心;上课气氛不活跃,死气沉沉;教什么,怎么教。

产生问题的原因:

学生自身的原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等多方面的因素。

采取的措施与行动:

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要“轻负担,高质量”。那么如何减轻学生心理和课业负担,还必须提高教学质量呢?组内共同认为激发兴趣是打开这把锁的“金钥匙”。

兴趣是一种心理品质,是学生成功的内在起点和学生个性完善发展的组成部分。兴趣能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爱,能唤起学生的自觉性。要使学生乐于学习,教师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要把课上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因为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学习内在动力、智慧、潜能的充分发挥,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只有学生乐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1、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视频等影视资料,直观的教学工具等组织教学。

2、巧设巧引激发兴趣。教师要能够运用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通过绘声绘色的描绘,精辟透彻的分析,具体准确有刻画,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3、课内活动激发兴趣。课内增加适当的游戏内容,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学习,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引向课外激发兴趣

4、课堂教学受空间、时间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在课内教学,效果不及课外。让学生走出教室,首先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加上实际操作,观察实物,听别人讲解,兴趣就更浓了。

改进措施:(教法)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论法。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3)演示法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固然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靠他们自己去阅读、领会,才能消化、巩固和扩大知识。特别是只有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才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课堂讨论法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

7)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实验是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实验园地进行的。有的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法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兴起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飞跃发展,使实验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实验法,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

8)启发法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贯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不是启发式教学法。

9)实习法实习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实际的学习操作活动,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很好地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实际操作本领具有重要意义。实习法,在自然科学各门学科和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方法和实验方法比较起来,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它在让学生获得直接知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书本知识,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以及能力等方面,却有其特殊的作用 反思:

11.语文教研课题 篇十一

一、构建研究模式

为了促进小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我们遵照科研课题的运行机制, 提出了小课题研究“九步走”基本模式, 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题立项—制订方案—行动研究—得出结论—推广应用—发现问题—新一轮探究。

如, 本学期我们进行的一个小课题研究———“计算能力的培养”。计算本来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 但是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 无论是课堂作业、家庭作业, 还是考试, 计算往往成为失分大项。抄错数、忘记进位退位、不会脱式、不会简算, 应用题算式列对了, 可是计算又出错了等等现象比比皆是。于是我们就提出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

研究发现, 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阶段后, 计算的正确率、速度大大下降的原因有很多, 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粗心”“马虎”。大部分错误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及其导致的不良计算习惯所致。具体包括: (1) 注意力不集中、时间短导致考虑不全、丢三落四; (2) 轻视、畏难、懒惰心理导致浅尝辄止、考虑不深; (3) 思维定式导致新旧运算法则、方法混淆不清; (4) 知识负积累导致知识链脱节, 概念不清, 算理不明, 基本口算能力、估算能力欠缺; (5) 计算习惯不好导致书写潦草, 不及时检查和验算, 不及时分析总结出错原因等。通过集思广益, 我们提出了以下途径:一是加强计算教学, 帮助学生明确算理, 掌握方法, 形成技能;二是加强口算训练, 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三是重视简便运算, 提高灵活、合理计算的能力;四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认真细致、规范书写的习惯;认真审题、仔细分析的习惯;认真演算、善于打草稿的习惯;优先简算的习惯;及时验算、积极检验的习惯;建立纠错本, 独立纠正错误, 及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 通过平行性习题加以巩固的习惯等。

事实证明, 通过研究, 教师明白了学生计算能力薄弱的原因, 掌握了改进办法, 并及时推广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计算能力大有提高。

二、改变集体备课模式

一是确立研究主题。我们在集体备课时, 必须根据学科特点、教学要求深入挖掘教材背后的隐性知识作为集体备课研究的小课题。如, 文章有什么写作特点?作者如何刻画人物的心理?作者用什么方法反映主题?小数计算教学需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如何突破由数到代数这一教学难点?如何建立植树问题解决模型等等。每单元提出一个或两个具体的研究小课题, 在集体备课时应该紧紧围绕这些小课题进行研讨, 这样才能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

二是改变备课模式。我们实施了“四、三、四”集体备课模式, 即集体备课实行“四步走”, 即: (1) 自主研究。同教研组每人每学期选择一两个单元作为本学期主备内容, 用一周以上的时间提前进行独立教材解读, 包括确立研究小课题, 围绕小课题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如何突破, 教学过程如何设计, 课程资源如何开发等。 (2) 集体研讨。一人主讲, 集体研讨交流, 形成基本教学框架。 (3) 内化吸收。每位教师对基本教学框架进行个性化加工与调整, 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 应用到实际教学。 (4) 形成资源。一个单元下来之后, 教师的教学设计、同伴评议记录、自我反思、数据对比、课例分析、教学资源 (包括教具、学具、课件) 汇总交学校存档, 供下一学年使用, 资源共享。同时教研组备课与课堂教学做到“三定、四统一”, 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统一教学目标, 统一作业内容, 统一教学进度, 统一单元测试与补教补学。

三、改变磨课模式

结合学校实际, 我们打造了“围绕主题, 以课为媒, 同课异构, 多次实践”的磨课制度, 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一节课的教学是一个大系统, 制约因素很多, 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材的解读、情境的创设、活动的呈现、探究能力的培养、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的应用、习题的设计、教学语言的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等等, 一次研究不可能面面俱到, 尽善尽美。因此我们对于每一节研究课, 仅仅是围绕一两个小观测点进行深入研究。如植树问题一课, 在系列研究过程中, 我们主要就是观察研究如何建立数学模型, 对于其他观测点仅仅是一带而过。这样就能保证研究扎实有效。

具体研究过程中, 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 以同课异构、一课多讲为基本研究方式, 分两步来走:一是“照镜子”, 让教师观看、模仿教学大师、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例,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讲课风格、设计思路意图、驾驭课堂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的技巧、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方法等, 然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在课堂中加以运用、体验, 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二是“好课多磨”, 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同课异构, 横向比较提高。即同一节课, 多人来上, 进行横向对比, 吸收众家之长;另一方面是一课多上, 纵向比较提高。即对某一节课, 教师先上“铁矿石”课;然后在同伴互助下进行反思, 上“铁坯”课;最后在专家教师引领下自我反思, 上“精钢”课。通过这一过程, 帮助教师深入反思自己的课堂, 重建课堂。

12.校本教研备选小课题一览表 篇十二

英语: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中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

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的策略的研究 高中英语开放式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高中英语立体式课堂模式的构建和研究 教师学习群体与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提高高中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 高中学生英语词汇习得策略的策略

开展英语短剧表演对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实践研究 原声电影欣赏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高中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研究 高中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 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训练的效率 如何突破英语定语教学的难点

用多媒体CAI技术优化英语的听说训练 优化英语课的导入法 英语构词法教学的研究 英语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 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的指导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英语听写训练的效率 如何处理英语课后练习

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手段——录音教学

分组进行英语教学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克服英语学习的高分低能

“近体原则”在英语课文话题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英语课堂教学“六要素” 高中英语趣味教学谈

浅谈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英语语法集中复习教学的尝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三心二意”教英语

英语课,让学生说“I like” 浅谈英语单元测试的选题策略

浅谈如何适应高中英语新教材特点之教法

尝试教学法在高中英语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英语新课改新教法

高中英语教学的几点体会 语文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试谈信息时代高中学生语文信息素养的培养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激活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网络环境下,构建“先学后教”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初探

网络环境与“激”情作文

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空间的拓展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近体诗八首》网络教学课后记

化整为零——快快乐乐学拼音法

浅谈中小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

指导学生作文如何从内容入手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在讲读课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谈小语自辅教学中的课堂模式

浮华洗净始见真——有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之“真、实、趣”三境界

让高中识字教学充满情趣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高中语文课四课型教学法初探

浅谈高中语文新课导入八法

构建科学、有效、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机制

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

模糊理论在创新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我眼中的中学语文课——由一节中学语文课说开去

别把自己的大脑当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语文独立学习能力培养之我见 提高中学生作文自改水平的策略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板书的功效性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有效性研究 从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多给表现机会培养语文后进生自信心的实践研究 通过学生自写评语以提高写作能力的研究

“编演课本剧”在中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中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高中作文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高中人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语文诗歌教学中如何使用多媒体来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通过小说鉴赏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

文学言语作品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数学:

1.数学课题主动参与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2.提高后进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3.中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研究

4.在中学数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5.数学课堂中有效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研究 6.中学语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 7.学生“数学日记”操作策略研究 8.中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9.运用试卷分析策略提高英语学困生学习实效的探索研究 10.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 11.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12.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整合

13.“几何画板”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作用 14.重点中学校本数学文化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15.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探究 16.新增数学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

17.试论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兴趣的途径

18.运用新课程理念,改革数学计算教学

19.“想、做、试、议、读”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20.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

21.浅谈数学直觉思维及培养

22.改变学习方式 促进思维发展

23.“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及案例

24.探数学课改之路,求数学课改真谛

25.优化问题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

26.现代计算机技术辅助高中数学教学探究

27.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28.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29.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实现计算机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30.一堂节外生枝的数学探究课——“探索勾股定理”教学案例

31.高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32.让家庭作业活起来——如何布置数学家庭作业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33.亦喜亦忧CAI——谈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原则与方式

34.新课程标准下对数学教学过程的理解

35.利用高中数学新教材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6.谈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37.试论数学学科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38.深化数学美的探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9.让学生尽快走出“描红”天地——目前数学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对策

40.建构主义观点下的数学教学活动

41.教师的责任——浅谈高中数学教学的减负

42.关于高中数学CAI的几点思考

43.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

44.设疑的作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

45.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46.实施有轨尝试学习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 物理:

1.重视物理课本中章节导语的教学 2.物理课堂提问的几种方法 3.怎样找物理题中的隐含条件 4.加强高中物理学生实验教学浅议 5.高中物理“自学、实验探索教学法”初探 6.归纳法的启发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7.激发兴趣是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 8.浅谈在物理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 9.高中物理新课改中的系统教学法 10.优化物理教学途径——实验教学法

11.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2.自信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3.浅谈高中物理探究教学法 14.高中物理新课导入的艺术

15.怎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物理教学 16.就培养物理优秀学生谈一点教学法 17.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

1.着意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用科学方法论指导化学教学

抓好化学重点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谈化学教师备课中要妥善处理的六种关系 在化学教学中应注意思路教学 向45分钟要效率

化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初探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解决”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互动—探究”教学法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新尝试 浅谈优化教学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情景创设

浅谈暗示教学法原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反思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化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良好情感氛围的创建 化学教学中的点拨艺术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高一化学必修课程教学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化学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标下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化学实验是研究型创新学习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化学之魅 迷在实验 源于生活 化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育

生物:

1.2.3.4.5.6.7.8.9.10.11.12.13.14.15.巧教生物学妙用简笔画教学点滴

生物实验教学中“度”与“导”的艺术 指导学生做好生物学笔记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乐学、好学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生物教学的尝试 要重视实验教学中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怎样上好高中第一节生物课

中学生物学“点、网”式整体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思考

生物教学中“单元目标教学法”的探讨

创设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情境

演示教学法在生物学科中的作用和应用

知识结构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运用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情境创设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观、思、探、读、讲、练”的探讨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问题情境教学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

浅谈生物课教学导入十一法

在生物课中运用尝试教学法刍议

刍议新课改下的教学行为初探

反思生物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高中生物愉快教学法初探

高中生物三环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关于生物愉快教学法的探讨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浅析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用两条腿走路,教法学法并举

谈高中生物课堂结课艺术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情境

新课标、新意识、新教法——浅析新课标背景下的四步教学法

生物教学中导入技能反思

在生物学中建构概念图教学的策略研究

利用三整合教学法,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生物学科中探索性实验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小议类比法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谈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问”

“知识解构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链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对比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营造问题空间的艺术

高中生物实验课教学方法浅论

丰富的开课艺术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尝试

比较法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的运用

生物学科的导入新课方法

新课标下生物教学的几种设疑方法

创设生物教学情境八法

浅谈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新课改给我的体验与反思

浅谈高中生物的教学

生物课堂要充分把握“四让” 高中生物探究型实验刍议

设疑启发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设疑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历史:

1.2.3.4.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

试把“百家讲坛”搬进中学历史课堂

育人为本:高中历史习题教法新探

试论高中历史导学式结构教学法 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高中历史“新五步教学法”初探

略论“问题教学法”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

中学青年历史教师:美丽的哀愁本不属于您

浅谈“竞赛法”在历史课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中历史教学导入法初探

历史教学中恰当运用图片资源培养学生积极情感

浅谈快乐历史教学法

运用发现法改革中学历史教学

浅谈高中历史“学案教学法”

对高中历史讨论法教学的探讨

浅谈中学历史“情景·实践”教学法

高中历史课堂“交互式”教学法初探

场景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运用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六种提问技巧

“导学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浅议高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力的开发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探究式历史教学法,构建理想课堂

地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谈地理教学中学生智能的培养

地理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思考

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从信息传递角度看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地理高考题有“嚼”味

海洋人类的资源宝库

地理实验区教学总结报告

谈谈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新编高中《地理》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

地理目标教学的一般程序

从会考试题特点看怎样提高地理会考的及格率与优秀率

案例、问题、情境引入方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新课导入新法初探

“读、议、讲、练”四段一体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悬念法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诗词佳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地理新教材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的尝试

地理案例教学法的探讨与实践

地理新课程的教学与教师职业的悟性

“无意注意”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渗透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4.25.26.27.28.29.浅谈地理新课导入十四法

教学实例: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何成为大陆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

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

读议讲练四段一体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浅谈数学思想方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政治: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对高中学生道德知识教育与道德责任教育相结合的思考

“三自一导”教学模式探析

中学德育要夯实做人的基础

让爱国主义旗帜在青少年心中高高飘扬

提高青少年人生价值观水准的若干建议

政治教学中激趣艺术的探索及其意义

谈德育模式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功能

德育评估贵在认真操作

结合本地特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收尾艺术探求

高中政治课快乐教学“三法”

浅谈高中政治课的实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探究教学方法,激发政治学习兴趣

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跨科出趣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五情”教学法

浅谈高中法律课教学方法新探

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法初探

优化政治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

时事政治课教学方法优化探微 时事政治课教学方法优化探微

浅谈高中思想品德课导学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讨论法初探

浅谈思想品德课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论辩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政治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问题初探

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愉快教学法之“四要”

综合:

1.重点中学“师生关系困惑”问题的校本研究 2.家校通对提高学生成绩的研究 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如何管理“班级活跃分子” 调皮学生的心理分析 学生座位调换的研究

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研究 课堂教学如何开展多元对话 新课导入方法的研究 课堂悬念设置的研究

怎样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中不会提问的原因分析

重点中学“三位一体”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 “放一收”互动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在群体反思环境下的新教师发展的研究 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 提高中学生预习能力的方法

高年级学生课堂发言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提高中学生预习效率的途径的研究 提高教师课堂评价有效性之研究 教师课堂即时评价行为的研究

对中学生考试作弊系列问题的调查研究

新课程下班级交往互动培养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怎样解决课时目标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 课堂教学重点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课堂教学难点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环节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怎样根据学科特点设计教学方法 怎样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怎样提高课堂练习指导的有效性 教师教师讲授的必要性是什么 怎样提高教师发问的有效性 教师怎样回应学生的质疑 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展开讨论 怎样提高师生沟通的有效性

教师即时调整教学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倾听教师讲授的技巧是什么 学生怎样倾听同学的发言 学生之间怎样展开有序讨论 学生应该怎样做课堂记录 学生应该怎样纠正错题

上一篇:职业技能鉴定组织实施下一篇:法律文书与律师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