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数学学习习惯

2024-06-21

谈谈数学学习习惯(精选16篇)

1.谈谈数学学习习惯 篇一

谈谈怎样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

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青少年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回想过去的四年,最难以忘怀的就是一直以来的教学经历。这使我得到成长和锻炼,受益匪浅。通过一对一辅导,我不仅对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有了一定了解,也通过交流沟通掌握了他们的心理特点,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他们喜欢而信赖的知心姐姐。

在教课之前,不少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读书(看书)不感兴趣、观察事物粗心、记忆力差等情况。通过实际辅导和观察,果不其然,我发现会自动地学习的孩子只占到一小半。就英语这一门课来说,我发现不少的学生学的不好,问题出在学习时不能持之以恒,而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语言学习最需要坚持不懈的听说读写,要说英语有什么学习妙法,只能说多练就是妙法。针对孩子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带来的困惑,结合我和几位同事交流后的感受,我在这里就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阐述一下我的观点,希望和各位老师与家长交换意见,是孩子们从中受到启发并贯穿到学习和生活中。

一、培养正确朗读的习惯。

在入门阶段尤其要加大听说训练的比重。除了仔细听懂老师(或磁带录音)的英语并认真模仿外,还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模仿课本中所学的语言材料的内容,自己编写对话并在班上表演。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在实际的交际活动中使用英语的能力。对于朗读习惯,最好是先模仿朗读,模仿录音磁带中外籍人士的原声,力求惟妙惟肖,大声,眼到、口到、心到。读的像说的像,学的就快又好。

二、培养大胆开口的习惯。

我一直鼓励学生要勇于表现自己,敢于开口,在课堂上大胆地、主动地用英语回答老师的提问,积极参与课堂表演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敢于用英语互相问好,打招呼,道别等,把课内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课外活动中,用英语做游戏,自编自演小节目,尽量多说英语。

三、牵制提问,培养多听的习惯。

我们在教学上要采用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设置“牵制性”提问,“逼”学生专心听他人说英语,不听,就无法参与。如在Free talk环节我会和学生这样对话:

T: How old are you ?

S1: I’m eleven.T: Where are you from ?

S1: I’m from Jiangyan.然后我会问其他S2:How old is she ?

Where is she from ?

又如,让每天值日的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后,让其他学生根据内容相互问答。还可请学生指出发言者哪儿讲错了,该如何纠正等等,以此引导学生用心听他人说英语。

四、认真书写,完成书面作业

从字母书写开始,就要按书写要求进行书写。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好每一个字母、单词和句子。不规范的书写,对学习单词的读音有很坏的影响;对句子马虎地书写对建立句子概念和识别句型也是不利的。我曾经辅导过一个学生,已经高中二年级,可是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这就是从小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纠正后,它不仅笔迹清晰好多,做题时也不再那么浮躁,可以慢慢的仔细思考每道题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对培养坚毅的学习意志与刻苦的学习精神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四、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

自学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等环节。

课前预习应该是既为新课作准备,又要初步掌握新课的词汇、句型、课文。预习时,要把新课作为检查过去已学知识的一面镜子,并力求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这样的预习才会取得明显的效果。从小学到大学,我一直坚持课前预习,这带给我的裨益是无穷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鼓励我的每一个学生尽早养成并坚持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在课后复习中,面对已学教材应尽力回顾老师讲课的情景,要回顾老师的表情、板书、语言乃至老师的教法。养成这样的复习习惯,对学习英语大有意义。复习中尚存的疑难点要在反复思索之后,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课堂作业时,应充分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自我解答疑难,更应立即回顾课堂情景,以提高自我反馈的结果。

家庭作业应在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要把家庭作业作为检查课堂学习的标尺。要善于养成把家庭作业与课堂所学知识紧密而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习惯。轻意问他人或畏惧难题就不能取

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完成阅读的重要前提,阅读习惯包括阅读理解过程,阅读方式,阅读速度等。

我们应根据各自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选择不同层次的阅读材料,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可多看故事性较强的短文,基础扎实,水平稍高些的学生可看些简短的原版名著,阅读时要抓住大意,遇到与信息无关的生词要跳读,如碰到与信息有关的生词,切忌一碰到就去查词典或参考书,而要根据上下文去猜测其含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总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关键是起始,重点抓落实,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方法得当,定会收到满意的效果。每一个孩子的潜力都是巨大的,他们需要引导,需要鼓励,更需要信任。这几年来,最令我感到难忘和兴奋的无疑是我辅导的学生们英语成绩的一次次提高,看到他们脸上天真美丽的笑容,那时候温暖也留在我的心里。在我们共同奋斗的日子里,面对中考,面对高考,他们坦言没感到“苦”,相反,看着卷面上成绩一次次的进步,我们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这些也使我更加肯定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价值。我懂得了责任与义务。懂得了爱心、耐心和微笑对于一名老师的重要性。更加懂得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多么重要。为了最初的梦想,我们一起加油。孩子们,祝福你们。I believe in you!

“磨刀不费砍材功”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虽然需要坚持不懈地,有条不紊的进行练习和强化,要经历很艰苦的过程。可一旦学生养成了正确的学习英语的习惯,他们会发现原来英语如此简单,随着一个又一个学习上所获得的成功,他们会变得很自信。而且他们会慢慢地爱上英语。同时也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做好了准备。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我们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

2.谈谈数学学习习惯 篇二

一、培养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的习惯

作为一个县重点初中学校, 我校的学生有部分是县城机关单位的小孩, 部分是农村农民的孩子, 他们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县城机关的孩子有的英语水平已达小学六级, 有些县城的孩子只是懂一点英语交际用语, 单词只记得简单的那些而已, 而农村来的大多数孩子, 连什么是英语都不知道。此时我得从零起步———从26个英文字母的读写和简单的问候语开始慢慢教。而且从第一堂课开始, 我就提醒学生要“大胆开口跟我说英语”。因为英语是一门语言, 要学会它就要先会说它, 正如我们小的时候, 先学大人讲话, 然后慢慢地才会写字。学英语也是如此的道理。就这样, 学生们非常乐意和我用英语交流, 久而久之他们就真正能用英语来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而不是让语言只静止在书本上。赞赏和鼓励是让学生敢开口和你说英语的秘籍。所以, 对于在课堂上敢于开口、大胆用英语交流的学生, 我总是带动全班同学给予他们热烈的掌声, 同时还将欣赏的目光及时传递给他们, 让每个学生都在第一时间感到学英语是那么容易有成绩, 因此全班学英语的气氛就一下子高涨起来。当学生们能用英语与我或他们的搭档对答如流时, 我就会满怀激情地说:“You areverygood!”同时还对着他们竖起大拇指。然而课堂45分钟毕竟是有限的, 茶余饭后, 只要有空, 我喜欢到他们宿舍去转转, 顺便就和部分人复习当天的口语内容;还有在带班劳动的时候, 我也可以和部分人练口语或谈谈记忆单词的方法……就这样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就算是农村来的学生也完全摆脱了刚来时的那种羞涩感, 全身心地投入英语口语学习中来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记忆单词的习惯

尽管有部分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学了点英语, 但他们有些人的英语书写极不规范, 更不用说那些没见过英文的农村孩子们, 他们连26个字母的笔顺都没掌握。此时我要手把手地教, 让他们写好为止。只要书写工整、美观就会得到当众表扬, 然后还张贴出来, 让字写得不那么美的同学利用课后时间看看。就这样从方方面面去不断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这样经过几周的练习, 学生们的英语书写都规范化了, 学习态度也有所转变了———态度改变学习。

要建好一栋高楼, 砖头是必不可少的。同理, 掌握一定的词汇量, 才能提高听、说、读、写等方方面面的能力。

我是这样培养学生记忆单词的习惯的:

1. 动用多种感官记忆法。如:边读边写, 边想象;边读边画。

2. 及时复习与阶段复习相结合记忆法。每上完一个模块, 都要及时听写单词和反馈结果, 段考复习时又过单词一轮, 期考复习还得再来听写一轮。

3. 分类复习记忆法。如, 食品:hamburger, rice, cream, chicken等;水果:apple, banana, pear, peach等;习惯用法:goswimming/shopping/fishing等等。

4. 发挥联想记忆法。声音联想、形状联想、意义联想、词性联想、类似用法联想等。

5. 早晚坚持用十分钟记忆单词, 同时还要多利用零碎时间, 利用单词卡等多背多记单词。

6. 尽量多地使用英语单词和词组。如:多造句, 多讲英语, 多读背课文和多练写英语作文等。

三、培养学生热爱学英语的好习惯, 防止两极分化

“两极分化”是我们中国人英语学习中最常见的现象。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加深严重, 从入门起, 我就尽可能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要做到这点, 关注每个学生学英语的方法并及时调整是非常关键的。我的做法是:充分利用早晚读时间去教会每个学生读每一个单词, 教他们读熟每一个对话和每一篇文章, 要求学生多读背课文, 作为老师首先也得背给他们听听, 进而教他们背书的方法。书读多了, 语感自然好, 考试做题时的思路就自然清晰, 考得的分数就不会错, 这样绝大多数的学生就非常爱学英语了。而且我利用了新课程最基本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来进行英语教学,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与老师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 最终达到共同提高和发展。认真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更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能“跑”的学生我坚持让他们飞快地“跑”;能“走”的学生我坚持让他们“小跑”;能“爬”的学生我坚持让他们“快走”。

我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以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为基准, 我经常调整英语课的座位表, 以两人小组为一个单位, 两人中要有一个较好的, 这样就可以辅导较差的那个搭档, 而且最好两个都是要好朋友———这样才能畅所欲言, 促进各自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样教学的效果, 果真不错。在教学设计上, 我也下了很大工夫:有“任务型”教学、“全身反应法”教学、游戏教学、歌谣教学、采访活动教学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穿插于课堂教学之中, 充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寓教于乐, 所以学生们学得其乐融融。当学生们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时, 他们就会觉得学习英语不枯燥、不乏味, 更不感到有负担, 实际上学习英语还是一种乐趣, 是一种享受, 所以他们越学越想学, 越学就越棒, 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久而久之就形成热爱学习英语的好习惯了。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1. 帮助学生了解学习英语的方法, 如:每天坚持听15分钟的英语录音, 尽可能模仿录音的语音和语调;课后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英语作业和默写当天所学的单词。

2.引导学生用小组归纳总结的方法学习英语, 如:学生们会想到将所学的单词进行归类记忆等学习方法, 他们把学过的单词按颜色、文具、食物、月份, 或按动词、名词等等进行归类, 有利于帮助记忆。

3. 提倡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鼓励学生在平时和同学或老师用英语作简单的交流, 如:问候、再见、家庭情况等。

4. 提醒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英语, 增长见识。学习英语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 生活中也随处可以学到英语。例如:电视中、交通路标、银行、超市等都有英语单词出现, 学生可以从这里学到不少的英语单词。

5. 教会学生借助英语词典、计算机等来学习英语。现在,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网上学习也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在网上寻找英语资源进行学习, 扩大视野, 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6. 创造机会, 让学生运用英语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他们在手抄报、布置教室中插入英语内容, 用英语书写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圣诞节贺卡等, 将文化意识的培养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

3.谈谈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三

【关键词】语文 良好习惯 养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51-02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开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钥匙.“优秀是一种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指的是在长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重复或练习,逐渐养成并巩固下来的一些好的行为方式或动作倾向.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促使学生有效的掌握语文知识和方法,进行有效读、写、听、说、思,使语文素养有效地持续发展。同时,它也是确立正确语文学习态度的开端。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养成这些良好学习习惯的进程:爱阅读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用工具书的习惯,写随笔的习惯,随时留心学习语言的习惯……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逐渐养成这些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

一、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人在衣裳马在鞍”,书写是语文的脸面,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字如其人,好的卷面令人赏心悦目,差的卷面叫人惨不忍睹,它将直接严重影响语文成绩,阻碍人际交往。教师平时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字要规规矩矩的写,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要写清楚分明;要注意字的结构,要掌握字的笔顺;写字时要态度认真,一丝不苟,做到字迹整齐美观、不乱涂改、保证卷面清洁,培养学生规范写字的习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总会悉心指导,并严格要求学生练习书法(先练楷书,后练行书),临帖练习硬笔或软笔书法,定期举行展览评比,褒扬优秀者,特别耐心说服字迹潦草者,限期改正,督促其纠正不良的书写态度和习惯,包括坐姿和握笔的姿势。

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是中高年级的一个重点。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态度。教师应当备好每一堂作文课。上好作文指导课,认真批改学生习作,做好作文评讲工作。教师对待习作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习作的太度。任何事情只有态度端正了,才能把事情做好。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1、认真审题,写文章就等于把文题按要求扩展开来就

好比是让一颗种子生根发芽,最终长叶开花一样。如果种子审查不够仔细或根本就没按照要求帮它浇水施肥修剪枝叶,也许最终长成的并不是别人想要的树。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找准题目的关键所在,让一颗种子开出鲜艳的花朵来。

2、展开想象,精心选材组织。内容是文章的生命,没了

内容文章就没有了生命。文章的内容不是随题至的,必须教育学生学会搜集材料。然而搜集来的材料是杂乱的,必须帮它修剪一番,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文章。这个过程就是选材组织的过程,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3、注重修改。天下文章不过一个改字,三分文章七分改,这些都说明了文章修改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站在读者、听众的位置重新审视自己的习作,从而让学生逐步做到愿意改、会改、善于改。

4、誉写工整。这其实也是认真书写的延伸,如果前面的基础打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了。

三、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朗读背诵能力的提高,必然会带动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阅读教学不能没有朗读,就像画画离不开眼睛,听音乐离不开耳朵一样。朗读训练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基础越扎实,进步越快。一般来说,可以分成这样四步进行训练;

1、正确、清楚

要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换字,不读破句。吐字清楚,音量恰当,速度适宜。这是朗读的第一步要求。

2、自然、大方

在“正确、清楚”的基础上,要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朗读时词与句,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要合理,语气要顺畅。

3、传情、达意

有了“正确、清楚”、“自然、大方”的基础,接着就要求朗读能“传情、達意”,这是最重要的环节,也就是根据文章的内容,作者所表达的感情,用抑扬顿挫的节奏和语调朗读出来。一般来说,表示肯定或祈使的句子用降调来朗读;表示疑问,反洁的句子用高升调来朗读;表示陈述、说明等句子用平直调来朗读。重点突出的词语要重读。此外,还应根据不同的标点,读出不同的节奏和语气。

4、熟读、背诵

对一些精彩的文学名著,诗词散文,乃至名言佳句,要熟读背育。通过熟读、背诵、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语感能力。一个中学生如果能背诵上百首诗歌。几十稿散文的话,包括古诗文,那么他的语文修养一定较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得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学校和教师要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使学生可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是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熟读背诵习惯。

四、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语言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读写能力主要是通过语言习惯起来的,只有多读才能有助于形成语感。但单单时间给学生是不够的,还要把方法教给他们,教会他们圈点勾画,教会他们做文摘,写读书笔记,每次读书还可以留一些时间交流,让他们谈自己所读的书,谈自己读书的感受,所受的启发,或谈自己从书中摘录到的美言妙句。读书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我的做法是:课内阅读时,先给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的去勾画,最后教师提问;课外阅读,我主张学生写读书笔记,我会定期抽查,我还会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优秀的读书笔记,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习惯会有很大改进。

五、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从观察、积累入手,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人、事、物、景,学会用心去体会,用情去感悟,这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大有益处。观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最基本途径。自然、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要教给学生观察自然、社会,了解现实生活的方法。使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听到的随时记下来,这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正如老舍先生说过的“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没有这些积累,就写不丰富。这样日积月累,肚子里的货就多起来。”

4.谈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四

谈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赵严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是思想品德培养的最重要目的,它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认识而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不完全的教育,正如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行为教育虽然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学校教育中最“实”的部分。正如有的教育专家说:看一个学校教育如何,只要看看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基本知道学校的情况。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为学生成才打下坚定的基础。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促进学生成才,可以使学生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有教养的文明人。

第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国家安定,社会进步的有力保障。行为习惯涉及人的修养,涉及人际关系,它不仅对本人起作用,还对他人、集体、社会和自然界起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不良行为习惯造成人们之间的矛盾。

第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学校、地区、国家文明程序的标志之一,与别人的接触,首先是我们的行为习惯,因此,抓好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有利于提高学校、地区、国家的声望。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具体的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和运用科学的方法。下面谈谈几种方法。

第一、制定详细的宽严适度的规章制度。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制定必要的纪律、规范、制度等约束学生,使其按正确的要求去做,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青少年自学性不高,需要一定的纪律制约。要克服不良行为习惯需要内部的意志力,也需要外部的强制力。学生违反了纪律,给予一定的批评教育以至处分是必要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要制定严格的纪律,以此约束学生的行为。鼓励学生向良好行为习惯的方向努力,并提醒学生不要做违反规定的事。

第二、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持之以恒。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强调训练的重要性,是因为训练可以使机体与环境之间形成稳定的条件反射,这种稳固的条件反射是不能靠纯说教形成的,只有反复训练要强调反复和持之以恒。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如我校学生带学生证的问题,抓一段时间情况较好,放松情况就较差。这就说明反复抓,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第三、正负强化,榜样示范,齐抓共管,纵横协调。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中应运用“强化法”.强化法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表扬,奖励,肯定等,它能使有机体的某种行为方式得以巩固。负强化是批评,惩罚,否定等,它能使某种活动减弱,消退。正强化的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负强化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大力地及时地表扬遵纪的行为良好的学生。也要及时地批评,处理违纪的不良行为的学生。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如我校每年评选“十佳共青团员”,每学期评的“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就是好的榜样。这些好榜样,学校、教师应教育他们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起到真正的榜样作用,还有学校的优秀分子学生会干部、团委会干部等都应该在良好的行为习上起榜样作用。俗话说说“正人先正已”,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的榜样很重要。对学生提出在良好行为习惯上的要求,为人师表的教师就应起示范作用,要在文明行为习惯上处处给学生起榜样作用。

5.谈谈数学作业批改 篇五

谈谈数学作业批改

张安蛟

多年来,给学生写评语似乎仅见于学生的学籍卡和学生手册,以及语文老师在学生作文中的眉批与尾批。数学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原来最常用的是“√”“×”,右上角打上一个分数,最后写两个字“更正”。近来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有些老师将批改程序改进为“√”“?”,右上角打上一个等级,最后写三个字“请更正”。改进后的批改作业法本人分析可能有以下好处,其一,“×”变为“?”,错是错了,给你点面子,或是留有余地,也许你的方法和结果与标准答案不一样,又怕埋没其创造性,所以以问号代之,也许你不对,也许我不对,也许我们都糊涂了,此法实在是一石三鸟。其二,分数变等级,这是估算法的实际应用,那么死心眼干吗,老师心里知道分数与等级之间的折算方法就行了。至于“更正”之前加个“请”字,这体现了当代教育的人本思想,更体现我们是礼仪之帮。我的分析,不是为了褒否谁,我只是想,改来改去,我们是否少搞些形式主义,探讨些深层次的东西。用现在一句时髦话,“讲点别的”。

数学老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习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单纯的用“对”或“错”来评价学习思维,不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甚至,影响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如何改变当前这种单一方式?我认为利用评语也许能弥补这些不足。评语是批阅作业的一种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的优缺点,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批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以下几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一、利用评语指导方法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计算、观察、分析的错误时,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性指导,让学生明白正确的解题思路。特别是在解应用题及利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时候,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不明确而产生的错误。这时,老师在边上写上那么几个字,如“先找准数量关系式”“采用逆推方法试试看”“第二步该干什么”“你的简便法的依据是什么呢?”等评语,实际是向学生提出思考的方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改正、找错,从而真正明白掌握该类型的题目。此时,老师的几句话,就有“四两拔千斤”的功效。

二、利用评语激发兴趣

恰当的评语,不仅能给学生指导学习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如,对一些作业完成较好的作业本,不妨写上“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真聪明!你肯定还有高招,因为你是老师的骄傲!”表扬优生但也不能责骂较差的学生,相反,应抓住其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如“好样的,有进步,继续努力!”“看到你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付出了劳动”“你准行,老师相信你!”这样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充满了希望,从而逐步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利用评语,拓宽思路,自主创新

数学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如果能在留意学生解题正误同时,注意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适时的精妙之语,给学生以点拔,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发挥潜能。特别是“一题多解”的应用题,利用评语,“解法多,方法妙”肯定其见解的独特性,对“一题多解”有的同学只用一种方法的,则写上“还有其它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如将任一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六个三角形,应怎么分?

分析与解 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一结论,只要把原三角形分成六个等底等高的小三角形,它们的面积就必然相等.而要找这六个等底等高的小三角形,只需把三角形的某一边六等分,再将各分点与这边相对的顶点连结起来即可.

根据上面的分析,许多同学的解法是图3所示的一种分法.

批改作业时,我在“勾”的旁边写上简捷的评语:“你还有更巧妙的解法吗?”通过评语启发,学生思若泉涌,相继列出如图4和图5所示的另一种分法.

这时,写上“你真棒,有创造性!”的评语,学生看了高兴,还对前几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肯定,真正激起创造性学习的动力。

四、利用评语,严格要求,积极鼓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生作业的评改,不能只停留在判断正误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外在体现主要表现在对作业的书写、格式、算理及过程上,及时运用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能让学生很快的加以改正。如,对书写糊涂的作业本写上“你很聪明,假如字写得端正一些,那就更好了!”对书写格式不合规范的作业本写上“结果正确,但格式正确吗?”等等。

对于由于粗心而引起的错误,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的希望,改正缺点。“和细心交朋友”“搬走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假如再提高正确率那就最好不过了!”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改正不良倾向,培养严谨治学的态度。特别是一些素质检测的时候,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打分,对达到自己的分数的学生,给红花以鼓励,以此,培养他们细心解题的良好习惯。

对作业做得正确,书写又漂亮的学生也不能不理,只打个“优”了事,还更应该使这部分学生保持下去,不妨也写上一些“你真棒”、“真了不起,老师太喜欢你的作业了,继续保持!”对于这此亲切而温暖的评语,学生不仅充满了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的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习数学的优势得到顺势迁移。当然,写评语本身要简洁、明了、自然、亲切、实事求是,充满希望富有启发性,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数学评语是师生交流的好平台,有一位学生,在作业后面写了一段话,“老师,我要上钢琴班,又要补英语,还要学唱歌,还要跟表姐玩,能不能不抄题目?”。看到这,我有点心酸。但硬下心来,给他回了一段话:“郑怡帆同学,老师是这样想的,第一,你的字写的很漂亮,老师喜欢看你的作业。第二,抄题目,有助于对题意的理解。你能克服困难吗”?后来她的作业做得更好了。这件事,班上的同学谁也不知道。

数学作业批改中,使用评语,可以弥补“对”“错”判断方法的不足,还能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认为数学老师也应该要多运用评语。

6.谈谈考研英语学习 篇六

就要放假了,我知道同学们都已归心似箭了,今天我想与同学们谈谈假期学习英语的问题。下个学期,同学们要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了,本次假期长达两个月,正是同学们为四级考试做准备的最佳机会,请同学们千万不要轻易放弃,即使要去打工磨练自己,也一定要记得在打工之余抽时间学习英语啊。

现在的高考和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越来越注重英语语言能力的测试,这就是说同学们不能单纯地为考试而考试,要转变对英语的认识,把它当作一种语言来学习,而不能当作一门课程来学习。要把学习了英语能用来与人进行沟通,能够运用英语这种语言来获取其它知识,最好还能象感受中文的魅力一样欣赏英语这种语言本身的魅力,你才会有学习英语的乐趣,才会学习着,并快乐着。

其实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听、说、读、写四个部分构成,如果你这四个能力都具备,才说明你掌握了这种语言的应用能力。缺一个部分,都说明你没有掌握这种语言,仅仅是应付了考试而已。

为什么有人一辈子都学不好一门外语,而有人却可以学5门甚至16门外语呢?当然兴趣很重要,但是这也说明学习语言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我们学习母语的顺序是听、说、读、写,成人学习外语的顺序应该与母语是有区别的,应该是听、读、说、写。因为听是说的基础,读是说的基础,读和说又是写的基础,不了解这一规律,学习英语的效率是不会很高的。无效的学习造成了很多人学习英语的为难情绪,当然也就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因此我建议同学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每天早晨听半小时难度适合自己的听力材料,每天读一篇难度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然后从文章中选择一段比较优美又有一定难度的文章熟读并背诵,长期坚持下去,你的写作应该也不会有问题了。

记忆单词是进入英语学习的门槛,很多人学习了十几年英语,却没有入门。英语发音也有它的规律,它的单词是根据音节来书写和发音的。因此在记忆单词时,同学们切不可把每个字母按顺序死记硬背,而要学习英语怎样分音节的规律,当你见到一个单词自然会分音节的时候,你也就自然知道它怎样读,进而就知道它怎样写,这样就做到了看到一个陌生单词就会读,会读就会写,至于它的意义和应用,则要在阅读材料中反复重复记忆和体会。其实英语音节的读音与汉语拼音相差不大,你只要记几个与拼音不同的英语字母组合就差不多了。同学们还应养成随时随地看到单词都随便记忆的习惯。能够闯过记忆单词这一关的英语学习才是轻松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希望同学们仔细体会我所说的学习方法,并用坚强的意志努力去做,相信你们经过半年的努力,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7.谈谈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篇七

一、首先要改变观念

初中阶段, 特别是初中三年级, 通过大量的练习, 可使你的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这是因为初中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浅显, 更易于掌握, 通过反复练习, 提高了熟练程度, 即可提高成绩, 既使是这样, 对有些问题理解得不够深刻甚至是不理解的。例如在初中问|a|=2时, a等于什么, 在中考中错的人极少, 然而进入高中后, 老师问, 如果|a|=2, 且a<0, 那么a等于什么, 既使是重点学校的学生也会有一些同学毫不思索地回答a=2, 就足以说明了这个问题。

又如, 前几年高一年级的一个同学在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以后, 曾向老师提出“抗议”说:“你们平时的作业也不多, 测验也很少, 我不会学”, 这也正说明了改变观念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强, 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 要多思考, 多研究。

二、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学生学习期间, 在课堂的时间占了一大部分。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 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 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 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 可进行补缺, 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 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既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 听课过程中的科学。

首先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 以使得上课时不至于出现书、本等物丢三落四的现象;上课前也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看小书、下棋、打牌、激烈争论等, 以免上课后还喘吁吁, 或不能平静下来。其次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 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耳到:就是专心听讲, 听老师如何讲课, 如何分析, 如何归纳总结, 另外, 还要听同学们的答问, 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眼到:就是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 看老师讲课的表情, 手势和演示实验的动作, 生动而深刻地接受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心到:就是用心思考, 跟上老师的数学思路, 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 解决疑难的。口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 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手到:就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课文的重点, 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若能做到上述“五到”, 精力便会高度集中, 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 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

老师讲课开头, 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 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 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

三、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1. 做好及时的复习。

听完课的当天, 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 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 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 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 (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 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 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 把它补起来, 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 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 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2. 做好单元复习。

8.谈谈数学学习习惯 篇八

关键词: 阅读习惯 小学生 语文教学 阅读兴趣 课堂效率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教育备受家长和社会的重视。随着新课改步伐的加快,许多教育新理念和新思想脱颖而出,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步入白银市各个学校,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发生很大变化——让语文课堂涌动生命的热潮,焕发青春的气息,充满活力,激情飞扬。

素质教育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是一个生动活泼、激情飞扬的乐园,可是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下,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身随而心违。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是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不仅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是新课改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现在越来越多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会花费很大精力学习阅读理解,但是好多老师却忽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兴趣,由于好多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没有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和科学引导,使部分学生在阅读中迷失自我,不知道自己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在学生阅读初期播下麻烦的种子,埋下隐患。所以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势在必行。良好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保证阅读质量,提高阅读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重要作用。我们要从小学时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使用不尽。那么小学语文教师怎么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和实践谈谈看法。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皮亚杰说:“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行为保证,是取得理想学习效果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笔者通过走访发现,如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好多小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自主读书的良好习惯,主要原因是读书兴趣欠佳。平时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方式很多。例如:教师一学期组织两次故事会演讲比赛,让家长每天陪孩子读课外读物一个小时,家长要做孩子学习的榜样,并为他们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久而久之,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时间长了,孩子阅读习惯养成了,慢慢品尝到了读书的乐趣,会自觉主动地寻书而读,手不释卷的良好阅读习惯逐渐养成。教师平时上课时给学生讲一些四大名著里面的故事,用四大名著的故事吸引学生,时间一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想方设法地寻找书、去读书,不知不觉中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及时指导学生科学阅读,养成良好读书习惯

平时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多读书等,但忽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读书,很少予以指导,使学生漫无目的地读书。“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句谚语是现在大多数小学生读书的真实写照,学生读书处于盲从状态,难以成“型”。常言道:“不成规矩难成方圆。”所以我们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读的书籍,教给他们读书方法,让他们成为会读书学习的人。徐特立老先生曾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边读边记、读诵相宜,引导他们如何读写并存、读悟结合,从而养成读书动笔、读书思考的习惯。阅读实际上是思维的过程,所以阅读过程中把一些名言警句摘录到笔记本上,这样一来,学生读书积累就有目的,写作实践就会得到历练,思维感悟就能得到提升。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边读边记、读诵相宜,引导他们如何读写并存、读悟结合,从而养成读书动笔、读书思考的习惯。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勤动笔、勤思考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好摘录、记好笔记,并及时写下心得体会。从本质意义上讲,阅读的过程实际就是思维的过程。譬如学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前,教师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向同学们介绍相关人物——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等,结合人物性格特点,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和积极探究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的时候多问“为什么”,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小学生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带上工具书,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意思不懂的词语,可以向工具书请求帮助,实际上查阅工具书是一个记忆理解的过程。

三、积极鼓励孩子读书,科学地对孩子进行评价

赞美是心灵的雨露。因为孩子心里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悦纳。赏识教育是激励性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我们多赏识激励学生,他们就会燃起自信力量,心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像沐浴在春风之中,感到无比欢欣和幸福,从而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有了追求上进的信念。家长对孩子身上某个闪光点的赏识,实际就是对孩子的评价与肯定。教师一个和蔼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一句幽默风趣的赞扬和入木三分的分析态度,都能增进学生对阅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小学生获得赞许之后心怀成就感,故而读书学习欲望会更强,更激起他们在某一方面向纵深发展,使其个性得以发展,潜力得到挖掘,读书习惯自然成之。

参考文献:

[1]宋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刍议[J].科学大众,2007(05).

[2]卢鸣.多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贵州教育,2005(07).

9.学习“两会”精神,谈谈自身感受 篇九

根据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第二次全体会议关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审议方案精神,以及政协委员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提案。这些都说明了中央对国有资产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的,改革原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并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立法,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的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市场机制的深入发展,无论是对国有经济,或是对资产经营管理或是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运作都应有一个全新的、经济的、明确的认识。偌大的国有资产,不仅在宏观层面一再发生国有经济的比例的失调,而且在微观层面也造成许多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的低效率。这意味着在传统体制下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着一系列严重问题,其中所存在的严重缺位更是个突出问题。在宏观方面,政府领导人对项目决策和企业运行以及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拥有绝对权力,但对其决策损失又不负任何责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严重问题及其低效率,已经成为启动国有经济体制改革的直接动因。

在“两会”召开之前,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和立法的必要性。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并将在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我认为国有资产主要包括国有企业的经营资产,行政事业资产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国有资产的管理如何在我们永川这级地方政府展开,值得大家探讨和商榷的。目前永川的企业经营资产中的国有资产,前几年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大部分都已退出或转让,永川余下的国有资产只有:少部分企业经营资产和行政事业以及自然资源资产。如何加强这些国有资产的管理,在(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这里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加强对党的十六大和“两会”精神的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对国有资产管理和明确方向方面的认识,同时对一些国有资产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好做法加以思考,结合我市实际,予以灵活运用。

其次,搞好机构合理设置,正确处理好“管资产、管人、管事”的巨大权力,切实做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经营性资产(含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的经营性资产)应当纳入新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管理范围,对于自然资源资产,政府可根据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限于资源勘探、评价的管理及使用权的管理。

其次,国资立法势在必行,将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到法律的高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没有一部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法律,国有资产管理是难以统一规范的。《国有资产法》能尽早出台,可以促进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

10.谈谈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篇十

新课程改革的滚滚洪流,势如破竹,强势推进,优化课堂结构,探索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现在课改最为给力的高频率的响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精彩展示,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全面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已成现在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如何打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更成为大家共同探讨的热点问题。

第一部曲:弘扬课改理念,研究高效课堂特征,探求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以 “展示——反馈——预习”的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样本,探索出适合我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模式,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学习理论,树立高效课堂的教学理理念,观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展示录像课,了解教学环节,掌握课堂结构,借鉴教学方法。《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改变以前师道尊严的观念,应平等参与教学活动,蹲下身子,贴近学生,与学生一道参与学习过程,与学生一起质疑释惑,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指导与调控。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活动中,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心情放松、思维活跃、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小组交流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和激励学生回答的精品,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结合初中数学课的特点,启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推行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小组,规划教室布局,建立班级文化墙,营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组织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各项学习展示中,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学校领导包班听课,及时反馈和总结。

第二部曲:探究数学实践,优化课堂结构,稳步推进高效课堂的模式。数学教师学习高效课堂理论,大胆借鉴教学模式,帮助教师编制导学案,在导学案中体现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学习,关注学法指导。经过一年多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积累经验,初步形成“展示—反馈—预习”的高效教学模式,学生逐渐适应了这种数学教学模式,学生初步形成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情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甚至能与同学进行辩论。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若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对折27次后,它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将这个高度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比较,哪个更高?”,各小组成员热情高涨,有折纸的,有测量的,有估算的,各抒己见!最后,将小组意见汇总,大部分无法想象一张纸对折后的总高度会超过珠穆朗玛峰,这时,老师抛砖引玉,顺势导入《有理数的乘方》这节新课,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投入新课。在自学、讨论、练习的基础上,有效的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最后自行解决上述问题,在组内、组间交流看法体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乘方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开展经验交流会、专题培训班、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让教师掌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方法,进行示范引导,强势推进。组织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高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反思课堂教学,逐步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及时发现问题,确立校本研究课题,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强势推进高效课堂。教导处在进行听课安排时,对每一位教师的课要从展示、反馈、预习三个环节进行全程听课。对全体教师教学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推进高效课堂,搞好教学研究,撰写教学论文,为我校打造一批高效课堂课改能手,引领我校高效课堂强势推进。

第三部曲: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放飞精彩。制度保障,强势推进高效课堂模式,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突出小组特色,创建班级特色文化,使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成为班级的主流,全面推行教师高效课堂的奖励制度。制定学习小组评价制度,督促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每周和每月落实奖惩。教导处每周和每月评出各项小组和学生最佳,通过黑板报、展板等形式大力宣传,不断更新。

制定各学科教学进度,带领各学科组长和教师超周编制各年级、各学科“导学案、训练学案”,做到主备人——审核人——备课组长——教导处——主管校长层层把关机制,实行责任追究制,哪个环节出现问题追究其相关责任。

第四部曲:总结经验形成模式,彰显特色,使高效课堂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

(1)总结经验。及时总结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加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在课堂上教师重点是导引、纠正、点评、释疑、拓展、总结,时间控制在35分钟内,营造“三动”课堂:动手(展示阶段)、动口(交流阶段)、动脑(预习阶段)。

(2)开拓创新。在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教改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措施,深入开展研究,撰写高效课堂阶段性汇报材料和教学论文。(3)奖励先进。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教改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班级、备课组和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11.和高一新生谈谈如何学习数学 篇十一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初、高中数学的区别。

1.教材内容的区别

与以前相比,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另外,初中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比较形象直观,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而高中数学教材相对而言,概念抽象,定理叙述严谨,逻辑性很强,对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而且习题类型多样,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2.教学方式的区别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教材内容多,数学学科必修五个模块,高一就得完成四个,这样使得数学课时吃紧,因而教学进度一般较快,从而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此外,由于知识信息范围更广,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像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问、设陷等方式,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同学们自己去思考、去解答,比较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倾向于让同学们掌握思想方法和提升思维品质。许多刚入高中的同学不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跟不上教师的思路,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

3.学习思维的区别

高中对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想的运用有着比较高的要求。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要突出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等价与变换思想以及分类与讨论思想。这些虽然在初中数学中有所体现,但要求较低,不能充分反映出来。

同学们如何才能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呢?

首先,我们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预习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预习不是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或是课堂自学阶段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地把问题在课堂上解决。

(2)听课

课堂45分钟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时间,我们必须提高课堂效率。那么课堂效率如何提高呢?同学们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课内保持精力旺盛、头脑清醒,集中注意力,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勇于质疑。

此外,要做好课堂笔记。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记忆法,是强化记忆的最佳方法之一。笔记,可以补充大脑记忆方面的不足,而且做笔记能够充分调动耳、眼、手、脑等器官协同工作,但要注意不能全抄全录,上课要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

(3)复习与反思

及时复习与反思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一环。我们可以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和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所学内容节节清,日日清,周周清。

(4)作业

独立作业是一个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加强对新技能的掌握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的考验。通过运用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而很多学生在这一方面有所欠缺,不独立思考甚至抄袭他人的作业,使得自己对知识不能熟练运用的情况,在作业上得不到准确地反馈,从而使成绩得不到提高。

对在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错误,同学们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出错的原因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同学和老师,并要经常把易出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把问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大家可以建立自己的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记下来,以防再犯。

其次,同学们一定要加强学习的主动性。高中学生不仅要想学,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要克服学习的依赖性。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着老师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性,表现在:不订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作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时忙于记笔记,忽略了真正听课的任务,顾此失彼;在练习时对答案、不相信自己的结论,缺乏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决心;讨论问题不独立思考;注意力不集中,作业、练习效率不高。

(2)要学会自学。

高中的知识面广,要全部由教师来完成高考中所有习题类型训练是不可能的。老师只能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讲解去启发学生。在初中,老师布置的作业多,还要求家长督促签字,而高中不是,高中阶段除了必要的硬性作业要求,更多的是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学,更加突出一个“悟”字,需要同学们自己去学习、训练和总结。另外,数学题型的开发在不断地多样化,近年来出现的应用型题、探索型题和开放型题,只有依靠自己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解决。

(3)要将“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自己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

数学知识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引导下,靠自己的主动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经常发现和提出问题,而不能跟着老师转,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和方法。要在透彻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和课堂上老师补充的内容的基础上,反复思考、再三研究,使自己的学习不断深入,使自己的学习不断进步。

12.谈谈数学问题情境教学 篇十二

关键词: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教学

一、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概念及必要性

( 一) 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概念

情境,即是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教学中的情境是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而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自已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 简言之,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通过努力来克服,寻找达到目标的方法,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问题情境应具有三个要素:未知的东西,即“目的”;思维动机,即“如何达到”;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即“觉察到问题”,这就要求关注开发学生最近发展区。

数学问题情境,就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数学情境问题是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特点的情境问题, 巧妙地把学生的数学认知和情感结合起来的情境。给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学习的情境,在于为学生有启发性的讨论情境。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的情感,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并且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

( 二) 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我国传统的中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只重视训练学生解答已经提出的问题, 并要求学生按一定的解题模式去反复强化训练,而忽视了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去探索解决非常规问题, 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创设一个高质量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深入的思考数学, 促进学生数学修养的提高,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

新课标建议。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内容采用问题情境,要求数学教师学会创设问题情境的技能,即学会将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这说明在数学教学中仍单调地说教,机械地传授知识,是违背教学目的的。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 实际上就是以问题为思维的导火线,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展开,层层深入。

第一是基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问题情境, 诱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 使之成为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的有利契机。第二是基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建构成为可能。

二、教学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新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 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然而,有的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某些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因为被教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脱离生活牵强附会,缺乏真实性违背认知原则流于形式。

三、教学中数学情境问题的创设原则及途径

现实性、趣味性和数学一致性应该是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情境的现实性一般表现在2个方面: 一方面,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学习的对象,因而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良好数学观的养成, 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最大动力莫大于兴趣,因而,情境的趣味性也是问题情境创设的一个基本原则。

事实上,问题情境的数学一致性、现实性和趣味性也是现代课程理论的要求。现代课程理论有三大流派:学科中心论、儿童中心论和社会中心论。学科中心论要求教学内容符合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顺序,做到学习内容的数学性;儿童中心论要求学习内容符合儿童的认知实际, 从而要求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怎样创设才会更有意于教学呢?

13.谈谈学习普通话的体会 篇十三

1957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8年初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那时我正在上初中,从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 、声调符号、隔音符号这五个部分认真学习起来,其中对四声调特别感兴趣,因为汉语拼音中一声与三声的读音与我的老家方言不一样,觉得很好听,于是就按照口诀“一声平平左到右,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认真学习,我还自创了一些学习范例:一声——中苏光辉,二声——和平人民,三声——永久友好,四声——胜利万岁。我还按照四声的要求收集了不少四字词语进行练习:花红柳绿,车床响亮,温柔好看,风调雨顺,心明眼亮,轻言寡信,山穷水尽,消除隐患,多行少坐......。更有意思的是我的名字加一个“记”字也符合这个规律:安从改记。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的努力,我的汉语拼音和普通话的成绩很好。但是当时还不普及,只是在演节目、诗朗诵、读课文时用普通话,平时还是说老家方言。

1963年到北京上大学,宿舍里八位女同学竟然来自大江南北的七个地方:上海、浙江丽水、吉林长春、河北保定、河北石家庄、河北晋州等地各一位,北京有两位。第一周互相交流感到困难极了,尤其是上海话更难懂,各说各地的方言土语、南腔北调,互相听不懂还经常出笑话。这可怎么办呢?第一个周日晚上就寝前,我突发奇想:都说普通话吧。于是马上提议:从下周一开始,人人都说普通话,谁也不许再说方言,大家开始说不好不要紧,谁也别笑话谁,北京的两位女同学当推广普通话的老师,负责指导、纠正,但是不许笑话大家,其他几位多向她俩学习。大家一致同意了,第二天是周一,还真按我的提议做到了,谁也不说自己的方言了,大家互相鼓励、互相监督,把以前学过的汉语拼音知识用到了实处。大家进步很快,这也是对普及普通话工作所作出的一份贡献吧!经过五年的大学生活,我们班女同学的普通话说得最好,最标准。

14.谈谈数学学习习惯 篇十四

有部分同学只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而同学们平时上课不预习,主要的原因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复习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自主学习性。

2、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上课前没有一个认真课的决心,会影响到你的听讲效果。如果在上课之前,能自觉地要求自己必须认真听课,那么上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强。

其实,有很多的学生认为上课没有听懂没关系,我下课看看书就能明白了。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往往是在学习上不求甚解,稍微遇到听不懂的知识点,就不想听了。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上课时间,还增加了下课的学习负担。这就是不专心听课的后果。

3、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在学习后发生遗忘。所以,对于刚学习过的知识点,应当及时去复习。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千万不要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15.谈谈数学课堂引入的载体 篇十五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 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 学生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的过程。教师设计的提问是否有情趣, 有吸引力, 是否使学生在生疑, 解疑中获得知识、发展智能, 能够体会积极思维的欢快, 是问题创设优劣的标准。

什么是问题情境策略呢?就是把若干新知渗透到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和故事之中, 以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为需求, 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 认为“做中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合创新的规则、技巧。

在数学教学中, 课题引入需要情境, 解题教学需要情境,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情境。实际上问题情境创设的好, 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使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归纳、抽象、概括、推广等思维活动, 探索规律, 得出新的数学知识, 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 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水平, 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数学能力。

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做法总结一下:

一、通过具体实验, 创设问题情境

在讲“圆的定义”这一节时, 我让学生准备:一个图钉、一只铅笔、一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用图钉固定细线的一端, 铅笔固定在另一端, 然后, 铅笔绕图钉固定点旋转, 铅笔走过的封闭路线, 便得到圆, 鼓励学生反复体验以上过程, 归纳总结, 用“运动的观点”定义圆。随后, 我又提出新的问题,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圆上的点有何特点, 揭示本质, 归纳出圆的“集合性”定义。象这样学生经历了实验讨论后, 对圆的定义实质上会掌握的更好。

利用实验的形式, 既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又可增强合作意识。课堂气氛活而不乱。

二、提供感性材料, 创设归纳抽象的问题情境

有些数学知识通过一些感性材料, 创设归纳, 抽象情境, 引导学生提炼数学的本质属性。

在讲“平方差公式”的教学时, 设计如下的问题串:

计算并观察下列各组算式

8×8=64 10×10=100 13×13=169

7×9=63 9×11=99 12×14=168

(2) 已知25×25=625那么24×26=-------

(3) 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4) 从上述过程,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你能用语言叙述这个规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规律吗?

(5) 你能证明自己所得到的规律吗?

在这样的过程中, 学生从具体算式的观察、比较中, 通过合情推理, 归纳, 提出猜想, 进而用数学符号表达——若a×a=m, 则 (a-1) (a-1) =m-1, 然后, 用多项式乘法, 则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通过发散性提问, 引导学生多思维, 拓展思维空间, 既让学生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 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对老问题进行延伸, 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境

在中学数学中有许多知识具有相似的属性, 对于这些知识, 教师先引导学生研究已有的知识, 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在原有的结构中得以同化与构建。

例3在讲“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时, 首先, 复习提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内容及图形 (如图1) , 此时, 则有AB:BC=1:1=DE:EF;接着, 将直线CF向下平移, 得到若AB:BC=1:2时, 其余条件不变, 则DE:EF=?,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结论;然后继续平移BE和CF, 使AB:BC=m:n时 (m, n为实数) , 其余条件不变, 则DE:EF=?, 启发学生采用合作、讨论的形式, 归纳结论。

四、利用数学故事, 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故事有时反映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 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还能加深对数学的兴趣, 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 我先讲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 欧拉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 这时一只苍蝇粘在蜘蛛网上, 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 欧拉恍然大悟:“啊, 可以象蜘蛛一样用网络来确定事物的位置”。于是, 我引入本节正题。

五、利用多媒体课件, 淋漓尽致的反映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思维浪花

在讲“扇形面积”的计算时, 我先用Flash设计出一则有趣的动画情节“狗与麻雀”来引入课题。有一块空旷的草地上有一根柱子, 柱子上栓着一条长3米的绳子, 绳子的另一端栓着一只狗, 问这只狗的最大活动区域有多大?突然, 来了一只麻雀来与这只狗逗乐, 于是这只狗绕着柱子转过n度, 那么, 它的最大活动区域有多大?当学生看完这段小电影后, 强烈的刺激了求知欲, 马上将这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于是, 引出了扇形面积得计算。

16.谈谈数学学习习惯 篇十六

关键词:问题意识;数学教学;学习兴趣

当前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注重发现问题来让学生解决,却忽略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种做法会直接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此谈谈数学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设计“递进式”问题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递进式”问题模式,就是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点的先后顺序,设计不同层次、前后有关联的问题,由不同的问题引出知识,再由知识的性质产生新的问题,然后总结和概括所有知识,因此,可以将这种问题模式看成一种由问题了解知识,再由知识产生问题的“递进式”过程。这种问题模式不仅需要教师在新课开始时提出有创新性的问题,还要将整个的“数学问题”贯穿于所有课堂中,在课堂上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通过解决新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这种“递进式”问题模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索。

例如,在讲解《等腰三角形》这一章节时,为巩固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认识,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等腰三角形,并讓学生判断生活中的一些图形是否是等腰三角形。让学生通过这些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来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生会很容易得出等腰三角形腰相等和底角相等的性质。然后根据腰相等这一性质来探索采用圆规画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画法,学生会很快发现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端点的距离相等,进而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中线及垂线重合,然后根据各角的关系再推出与角平分线重合,进而推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这样通过“递进式”的问题模式,可以有效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所有知识点。

二、为学生提供实际演练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后,教学的主体已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采用手、脑、眼、口并用的方式学习,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而且可以排除学生对学习的乏味枯燥感,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教师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操作的机会,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把问题当做纽带,可以通过寻找和发现问题来展开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去,学生只有通过参与,才能真正地领会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这样让学生亲身地去体验学习,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才能让他们有更深层次的思考,进一步发现和解决更多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这一章节时,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是本章节的重点,为巩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些课后活动题,如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去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学生在明确了自己的任务后,会主动地去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测量旗杆的高度。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提示,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身高和旗杆的高度做比较,根据旗杆和自己的影子来计算旗杆的高度,也可以鼓励学生选用其他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对应边成比例的意义。

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要想真正让学生通过培养问题意识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总结,并对学生做出适当的鼓励。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切感,而且正确的评价,可以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充分、合理的发展,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与教学知识点相关的问题,但仍有很多学生会提出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因为提出的是“无厘头”的问题就对学生置之不理,更不能责怪学生,而是要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有意义的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提出有意义问题的能力。

总之,只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不断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自觉努力去解决问题,才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张洪梅.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

上一篇:中心实验小学春季工会主席述职报告下一篇:班主任安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