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体造句

2024-08-27

甄嬛体造句(2篇)

1.甄嬛体造句 篇一

1) “李先生,您今儿选的房是极好的,便捷的上等地段配上湖岸相衬的绿景,加之坐北朝南的户型,忽而阳光细碎幽香袭来,是最好不过的了。嬛嬛愿多陪您择居几日,虽体态憔悴,倒也不负恩泽。”“说人话:这房挺好,买吧。”

2) “在这个房企群雄争霸之乱世,若想脱颖而出,除了在营销方面要寻求突破之外,也要在成本方面加强管理。赚钱的同时省钱,如此一来,在这地产寒冬之际,能够保证房企健康运转,倒也不负恩泽。”“说人话:市场不好,要开源节流。”

3) 能在假期最后一日闭关念书本是极好的,可惜内容甚多,前记后忘,臣妾为此寝食难安,倍感力不从心。又奈何天公不作美,消极了背书的兴致,因而甚想与君结伴出游,陶冶性情。说人话!Mlgb老子想出去玩!

4) “方才看到一楼盘,精装修是极省心的,哪怕是玄关也设计得最好不过了,哀家承蒙皇上恩赐,赐衣无数,若无置放之处岂非不妥。私心想着若是能与你长居于此,对你我想必也是极好的。”“说人话:我看好你哦!”

5) 天气甚好,乃是极好的日子。本宫琢磨着好久没和姐妹们一聚了,私心想着不如借五月二十一日本宫生辰这天与姐妹妹们在XX饭店一聚,以增加我们的姐妹感情,不知姐妹们是否赏脸肯前往一聚呢。

6) 买房人:“咦,你今儿推的房源是极好的,绝版的地段配上过硬的品质,私心想着若能得手一套,是最好不过的了。虽会囊中羞涩,倒也不负恩泽。”“说人话:再给我优惠几个点,我就买了。”

7) 费先生这本书当真是极好的,通俗的措辞配上细腻的注释,是最好不过的了。嫔妾愿多读几遍,虽眼神迷离,倒也不负恩泽。只可惜内容颇多,嫔妾为此寝食难安,倍感力不从心。又奈何天公不作美,消减了读书的兴致。说人话!老娘看不进去书。

8) 方才察觉自己未来的英语水平再提升空间极是微小,私心想着下一步得大力提高一下汉语能力,从而定可中外兼修,方不负恩泽,对于学贯中西想必也是极好的!说人话:好好研究我的《现代汉语》这本书。

9) 今儿倍感乏力,恐是昨夜玩得太晚,扰了心神队上在家打扫半天卫生,不想身子越发疲累,但愿休息一天能够恢复。今儿个早上看错了时间,半天方才明白,当真是春困至极。若能睡个回笼觉,那必是极好的!逗困甚为难得,岂能辜负?

10) 今儿吃的这江南新贡的米磨的细面配上新鲜的黄瓜丝味道竟是极好的只可惜本宫最近身体微恙无福消受就留与妹妹享用吧--说人话!--凉面味道不错但老娘胃口不好剩下半份便宜你了。

2.“甄嬛体”的政治意蕴 篇二

一、何谓“甄体”

所谓“甄体”,是指电视剧《甄传》中深处后宫的妃嫔们使用的一种对话语言,这些台词以所谓古色古香,古诗风韵而被广大观众效仿,风靡网络,也波及现实生活。“甄体”在语言上比较考究,有人认为风格非常接近《红楼梦》。我倒觉得只是形似而已,但在遣词造句方面,确实颇用心思,大量借用古代典籍、唐宋诗词等,用得也倒贴切,观众也不觉隔膜,难怪受到许多年轻观众喜欢。

从修辞学来讲,它的遣词造句回环往复,曲折繁复,确实符合宫中人物的心理。因为当时人说话不能直白说,它的句式多用复句,很少简单一句话就完了,而且是多重复句,里面有假设复句,转折复句,条件复句,这个复句里面又有复句,整个绕来绕去就是表达说话者那种试探、疑惑,留有余地,多变心态,往往就是话里有话,弦外有音。实际上宫廷斗争越复杂,话说出来越曲折。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甄体”之所以有那么多年轻人喜欢,就是因为它呈现出了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比如第32集,太后劝说甄不要因为失了孩子,怨恨皇上,是这样说的:“你年轻不经事,女人的容颜比树上的花凋得还快,一点也经不得老,老了再好的容颜都没了样子,想要回头谈何容易啊。这些日子,你只顾着自己的丧子之痛,你想过皇帝吗?若你没有想着皇帝,这次你没有了的只是个孩子,下一回便是你自己。”短短几句话,赋、比、兴都用上了,有劝诫,有埋怨,也有隐隐的威胁,更有多年宫中生活的经验之谈,这种台词含蕴丰富,意味深长,令人印象深刻。

再比如还是这一集中甄见陵容因能歌善舞受到皇帝宠幸,评价道:“歌舞娱情,自然不比诗书乏味,再好的书读熟了也会撂开一边。就好比这把扇子,天热的时候握在手里舍不得放下,一入了秋自然是碰也不愿碰了。”说的是艺术,谈的也是人性,更是宫廷冷暖和世态炎凉。

“甄体”中多借景抒情的笔调,以物喻人,走的仍是古典诗词即景抒情,见物兴怀的老路,但都是有所寄托,为剧中人物和情节服务,没有为情造物,无病呻吟的毛病。比如,甄见到槿汐培植的菊花,感叹道:“宫中培植的菊花再名贵艳丽,到底是失了陶渊明所植菊花的清冷孤傲。”槿汐却提醒甄不要太过清高,要注意人情世故,对甄委婉说道:“风骨虽好,可是世人却不懂,装点这宫中的精致,大抵还是越鲜艳越好。”

这种对白,有韵味,对当代年轻人来说,有一个陌生化的效果,他们感到新鲜,和以前白开水一样的纯生活化的电视剧台词不一样,“甄体”句式复杂,夹杂诗词、文言,还有叠词、叠句,听起来环佩叮当,琅琅上口,非常有趣。

“甄体”的流行也折射了一些社会意识,即人们对“不说人话”这种语言现象的接受和认同,是对说大话、说空话、说假话、说违心话的社会现实的一种必然的心理反应。

二、文艺腔和学术腔是文化领域的“甄体”

前几年,《中国不高兴》的作者们大批特批“文艺腔”,我不太了解他们的意图,以为他们太过小题大做,对着手无寸铁的知识分子开刀,冷嘲热讽,算什么本事?但是看了《甄传》之后,方才明白,敢情他们批评的并非是文艺界,而是批评一种思维方式,否定一种对待世界的看法。

“甄体”的本质是“不说人话”。本来可以直接说的内容,非要绕来绕去,指东打西,绵里藏针,夹枪带棒。这本来是宫廷生活方式的曲折表达;如果你直不楞通,傻大粗黑,开口见喉咙,必然会说你没修养,没品位,没眼力。也就是说,在宫中说话,不如此不成。这是特定环境中的特定语言。但是这种语言方式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宫廷人心险恶,处处地雷,你需要千倍小心,百倍提防,才能保住性命,获得上位。所以,说话的人都是留着余地,吞吐自如,那句式自然婉转曲折,那语言自然拐弯抹角,那口气自然轻声慢语,那神态自然攻防顾盼。“甄体”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生存困境,一种人格形式。

“文艺腔”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及物”,不接触真实的社会现实,不正视当下的生存状况。这是一种病态的感知世界的方式,它隔着一层纸,隔着虚幻,隔着先入为主的偏见看问题,开药方。所以,文艺腔看不到真问题,开不出对症的好药方。尤其是被上世纪八十年代“伤痕文学”启蒙的一些人,似乎永远走不出虚幻的文艺氛围,读过几本西方名著,写过几篇文章,自觉怀抱利器,特别自以为是,有点小才气,会点小感伤,懂点风花雪月,满怀凌云壮志。但是一接触社会具体的东西,便不知所云了。如果是一个小知识分子在小圈子孤芳自赏也就罢了,许多握有重器的党政官员,如果满嘴文艺腔,满脑袋不切实际的幻象,真的会误国误民。所以,宋晓军说,大时代与大目标不需要“文艺腔”;王小东说,“文艺腔”测不准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黄纪苏说,“文艺腔”之后可能就是儿童腔与娘娘腔。

不说人话的“甄体”蔓延到学界,可能就是“学术腔”了。这几年,学术界出现了一种过分注重形式和讲究“学术规范”的弊病。比如,一篇论文需要引用多少本书,多少材料,多少原始材料,用原始报刊比用结集出版的材料要好;再比如,写论文要有一个理论框架,有一个大的说法,用一个大的概念,最好是西方的概念比较洋派;更深一点的是要懂得翻资料,或者资料翻新,把新资料做旧,然后就是比拼征引文献的数量。当然,这种注重原始材料的做法本身没有错,但关键在于有些人为此而放弃了学术的终极诉求——明道修德,难免有舍本逐末之嫌,令人惋惜!前段时间,一本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专著,被爆出引用率达百分之七十,有抄袭之嫌。虽然也都已经注明出处,但是由于抄引过多,使得这部著作的学术创新性大打折扣。

nlc202309021137

过度抄引的后果往往是真知灼见的稀薄,而缺少洞见的文章要让人觉得有学问,那就得依托“学术腔”了。学术腔的典型症候就是采用长句和复句,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简言之,就是类似于“甄体”的“绕”。除此之外,“学术腔”惯用各种学术新名词,有时是借鉴西方,有时是来自港台,甚或有时自己发明创造,这种文章最终往往成为作者本人的语言游戏,而基本没有学术价值可言。令人忧虑的是,这种“学术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就不得不让人思考这种腔调的社会学基础了。“甄体”的形成是宫廷生活和宫廷文化的外化使然,学术腔其实是中国文化西强我弱的总态势的集中体现。

其实文艺腔和学术腔的症候是一致的,都是文化自信的缺失。瞒与骗的文艺和学术是永远也不能立足的,不管你得了什么奖。“甄体”是腐烂的宫廷文化的表征,文艺腔和学术腔是缺乏文化自信和民族自立精神的中国知识界的典型反映。

三、“甄体”的内在意蕴

进一步追问的是,是什么力量使得“甄体”成为一种流行的语言模式,它只是好玩么?它只是网友之间调侃的话语形式么?如果还有深意,那将是什么?下面简单梳理成几个问题以期探究一下它的政治意蕴。

其一,“人皆甄”,这种普遍认同感从何而来?作为大众艺术形式的电视剧,迎合大众文化心理以期高的收视率是其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甄传》达到了它的预期,高收视率使得投资方获得丰厚的回报,而甄的形象也深入人心。与此同时,一种叫做“人人是甄”的社会认同感在观众中弥漫开来。甄是被迫入宫的,她无意于宫廷斗争,但是形势逼人,在那种环境中,不得不入乡随俗,运用各种手段,搞起了各种残酷的宫斗。许多观众,尤其是处于各类职场的青年观众,从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逼真的情境,相似的际遇,情感的认同,给人深深的代人感。

宫廷即职场,甄就是我。我要上位,我要奋斗,我要成功,但是那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前有华妃,后有皇后,周围还有安陵容、富察贵人那样的难以对付的角色,还要处理爱情、友情、亲情的关系,更要处心积虑地讨好和逢迎自己的老板——皇上。这些问题无疑为当代青年观众提供了极大的想象和代入空间,社会人的角色在《甄传》中处处体现,那无疑是一个理想的职业练习场。所以,当许多人以“甄体”彼此调侃的时候,他(或她)脑子里呈现的是否是一种职场训练,也是犹未可知的。

其二,“宫斗”中弥漫的斗争哲学,如何得到人们的重新认可?《甄传》的热播凸显了以往的斗争哲学已悄然无声地滑入了日常生活,尤其是当代职场生活的竞争压力和经济环境的日益逼仄,金钱、地位、欲望的膨胀化,人们对保住饭碗和力争上位的意识更加明朗。中西结合的斗争哲学便从地底下冒上来,各类厚黑学、职场心经和五花八门的成功学,大摇大摆地摆在书店地摊,包围着人们的生活,干扰着青年人的心情。而“宫斗剧”让这种斗争哲学形象化,艺术化,合法化。

现实是最大、最长、永无结尾的一部宫斗剧。九曲回环的“甄体”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意蕴。套用张爱玲的说法,

“甄体”是丑陋人性外面包裹的一袭华丽的衣裙,上面爬满了虱子。且看,华妃之死一场,那一场戏可以说图穷匕见,那对白可不是什么“甄体”,那话语没有任何修饰,全是刻毒与阴狠的较量,一切的温文尔雅,所有的繁文缛节,统统不见了。甄说出了皇帝派人打掉华妃腹中的胎儿,并给她配了致其永远不能怀孕的欢宜香,华妃惊问为什么。甄平静答道:“因为你是年家的女儿,皇上对年羹尧早有戒心,他不会让你有年氏血脉的孩子的。”华妃猛然醒悟,高呼一句“皇上,你害的世兰好苦啊”,便撞死在甄的面前。

其三,尊卑贵贱与宿命意识,为什么又被重新包装后到处贩卖?宫廷是个等级森严的所在,即便都是皇帝的女人,也有妃、嫔、贵人、答应、常在等级别,每上一个台阶,都会付出巨大的劳动和心计。那里也讲究出身和门第,也查你的三代。出身卑微,即便多么出色,也难有出头之日。安陵容虽父亲是个小县令,尽遭别人白眼,幸亏有一副美妙的歌喉,才得到皇帝欢心,但最后下场凄惨。我说这部剧的价值观有问题,就在这里——它不仅宣扬了斗争哲学,还传递了腐朽的门第和宿命观念。但它表现的又是这么真实,这么有现实针对性。

这样,我们回过头来再观察那些古色古香的“甄体”对白,你猛然发现,那些美妙的诗词歌赋,那些适合吟唱的风花雪月,那些翩翩飞舞的鸳鸯蝴蝶,都有一股陈腐的怪味,那些美丽青春的身影都葬送在那些琅琅上口的道白里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古风古韵的“甄体”,犹如一个牢笼,囚禁了那些青春女子。它是等级制度和封建枷锁的象征,虽然华丽,令人着迷,却腐朽没落,是一味致幻的麻药。

(本文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传记文学》副主编)

上一篇:感恩礼仪式串词下一篇:我爱的妈妈_三年级作文_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