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多媒体整合教学反思

2024-09-15

生物与多媒体整合教学反思(共16篇)(共16篇)

1.生物与多媒体整合教学反思 篇一

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张冠明

(广东省四会市华侨中学 肇庆四会 526200)

摘要:高中多数学校已经普及了多媒体教学,其优劣并存,多媒体可使复杂内容直观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等,但也存在如受制于课件,教学过于程序化;内容过多,节奏过快等问题。对此,教师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表现在内容要选择合理,课件要制作合理,教师要使用合理这几方面。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直观化,教学效率,合理使用多媒体

随着多媒体平台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常用的教学手段,已被大多数老师、学生以及家长所接受。在生物教学中,很多生物学现象可以用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做出来,很多语言表述难以说明的分子结构也可以直观的用三维的形式表达出来,如蛋白质的结构,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DNA分子的结构等等。但笔者经常会面对着疑惑,有些老师说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没有那么认真听,效果很差,但另外一些老师却说,如果不用多媒体,很多的内容单纯用文字来表达根本无法说清楚,使用多媒体却很容易令学生明白。而笔者对不同的层次学生进行了访谈,结合自己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经验,总结出如下几方面内容。

一、多媒体对生物教学的促进方面

1、复杂内容直观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有抽象内容,也有直观内容,还有一些需要三维想象能力。利用现代媒体,能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变直观,把直观的内容以更简单方式显示出来,三维想象能力的内容,以动画形式演示,这样的教学能事半功倍,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细胞代谢及生理过程,显示出生物的宏观与微观世界,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像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是一个看不见的又真实存在的动态过程,一般来说先通过多媒体平台,用画面展示出自由扩散是分子直接穿过细胞膜上磷脂双分子层间的空隙的过程,而协助扩散则需要蛋白质的载体,顺相对浓度梯度进出细胞;而主动运输则是一个逆浓度梯度的过程,不仅需要载体蛋白,还需要消耗ATP,我们形象地将ATP比作是小火箭,在火箭推力的作用下,载体蛋白将运载的物质运输到细胞膜的另一侧。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教师因势利导,归纳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能查阅大量有关生物与生活联系的资料,这样不但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通过介绍现代的生物的应用,促使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根据生物的不同内容,利用多种媒体平台,以其音、形、光和色等特点展示给学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学会如同科学家一般的思考。

2、提高教学效率

生物上有很多的难点要需要大量的图片或流程图来展示,如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植物的光合作用,若用传统的教学,有时要带图,有时直接画图,如若要画图,一定就仔细,那么就占去课堂不少时间了,影响教学进度。现在运用多媒体平台,直接展示图或动画,既节省了大量的板书和画图时间,也使学生更容易明白,保持了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连贯性,提高了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效率。

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实物、图像、运动、放大、重复、定格等手段,使重点、难点易于突破和掌握。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节中,反射的概念若只看书本,学生只会雾里看云,而通过多媒体演示形象生动的动画效果,学生就易记住和掌握。实验是生物研究的基础,一些成功率较低的实验,我们就可以用多媒体来使情景恢复,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学,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使学生能很清楚的观察。如实验观察植物的有丝分裂,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时,在实验前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模拟制作实验的具体流程及相关细节,实验完后可以让成功的作品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利用这些教学效率可以大大提升。

二、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使用多媒体平台进行教学时,一方面是现实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建设现代化学校的需要,而在采用多媒体平台进行教学时因为各方面问题,并没有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选择,也没有想所设计的课件是否合适自己的学生,以致老师为讲而讲,学生无心听课,课堂纪律便很难维持,教学效果下降。其实,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决不是为了赶时髦。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才能使这种教学手段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才能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全面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有赖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而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这几方面 [1]

1、受制于课件,教学过于程序化

虽然现在计算机大量普及了,但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并没有提高,因而很多的课件都是从网上下载,网上课件同质化严重,并不合适所有的学生与老师。退一步,就算是教师自制课件,但在制作过程中由于自身计算机水平所限,不能制作出真正自己想要的软件,而若要计算机技术人员制作,但他们对生物知识比较生疏,使得课件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现在多数课件虽比较直观和生动,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需求及其参与性。过分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绝大多数教学设计均围绕如何“教”而展开,较少面对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按照此思维制作出的课件,学生参与过少,多数属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难以发挥出来,更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很容易从过去的“人灌”变成现在的“人灌+机灌”。而教师也受到定型情节的课件影响,完全围绕着课件讲课,程序化严重,讲书过于机械化,最终会使得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僵化。

2、内容过多,节奏过快

传统黑板教学时,老师在板书黑板时,老师边板书边讲内容,学生能很好地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能对知识有效地了解,但使用生物多媒体教学,短时间内向学生展示大量的内容,而且也省去了写黑板和擦黑板的时间,这样的教学,使一节课内容可大大增加。而且由于用多媒体展示应该板书的内容,教师不断地轻点鼠标或屏幕,知识点停留时间较短,学生看到的时间相应缩短,同时思维时间也变少了,也令忘记的速度加快了,或者说学生从来没有记忆过相关内容。若学生来不及思考和消化,教学效果不升反降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设计时,首先要控制好内容多少,不要过多,难度的选择要注意由简单到难的梯度上升。课件制作的结构不能片面地追求完整,单纯为一节课去设计一个40分钟的课件大可不必。同时注意控制上课节奏,语速放慢,尽量向学生提问,多给学生思考时间,减慢切换的速度,让学生对整堂课能够较好的吸收和消化。

[2]

三、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面对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问题,笔者选择以光合作用为例子,说明教师应如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合理地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内容要选择合理

不是所有的生物内容使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比黑板教学要好,如高中生物必修1第2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使用传统教学,老师或学生板书细胞的各种化合物,简单直接,学生能较容易明白。反观光合作用,整个生理过程非常复杂及抽象,叶绿体上发生的一系列生化反应,包括很多物质变化、两个重要的能量转换,涉及的概念、原理、规律相对来说较复杂。因此,传统方式的教学媒体、方法,难以使大部分学生全面、准确而高效地掌握知识、培养生物素养,而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学会如同科学家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相关的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

2、课件要制作合理

高中生物课件的制作一定要注重教学实效,尽量避免画面很丰富,色彩很浓,内容反而成了其次这种喧宾夺主的情况。教师要明白上课所用课件不是简单的电子教案,不是简单地以屏幕作为一种替代,而应该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多种功能。课件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对应,具有明确的教学设计流程,教学重点和难点要突出,这方面要作重点处理。对光合作用具体过程这一重点内容,配合动画与书本的光合作用反应过程图,形成一个动态图,抽象内容形象化,直观化。这样以动代静、以直观形象代替空间想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书本内容与动画内容哪些相同,老师从旁解释,使学生慢慢得出正确的结论。

3、教师要使用合理

第一,教师要清楚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性”。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是为了辅助教师实现较难完成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实效,其本质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第二,教师须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如光合作用反应的具体过程,动画比较合适对此内容的展示,但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光反应中水的光解,ATP的合成,暗反应中CO2的固定,C3的还原这几个化学式,需要在黑板板书,这个可以叫学生完成,并标明O位置。第三,教师使用多媒体时,关注度不能在屏幕上,主要还是要参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注意学生在课堂行为表现。若发现学生无心听课或其他开小差现象,教师应思考教师18有无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第四,因为有了多媒体的帮助,使得教师更容易实现启发式教学,如展示光合作用过程的动画时,应提醒学生注意动画与书本过程图的异同。第五,控制好课件演示速度。因为教师对内容相对熟悉,很容易进入一种误区,认为自己看完了,记完了,学生也应该记完了,因而很容易令速度过快,若如此,则不仅影响学生笔记质量,还会超过学生认知和记忆的速度,会产生过度紧张的情绪;反之,速度太慢,会使学生产生松懈、厌烦的情绪,这对学生的积极思维不利。

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应该实现以下几方面的转变:①学生角色转变: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学习主体;②教师转变:从讲授者变成引导者;③教学方式转变:教师讲授变成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④教学过程转变:讲授、分析变成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索、知识的构建、能力的培养;⑤传统媒体与多媒体作用的转变:展示作用变成学生的认知工具。

[3]

二○一二年二月十六日

参考文献:

[1]、孙 波,王三虎.对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几点体会[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5(3):12-14.[2]、成跃华,郭红.浅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19(3):41-42.[3]、姜艳飞.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2008.4

2.生物与多媒体整合教学反思 篇二

一、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优点

(一) 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生命、进化、生态等知识的学科。在生物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以丰富的内容、多彩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与解说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加深学生体验, 使生物课上起来得心应手。

(二) 突破教学难点

生物教学中有许多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物现象与生物过程。如果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制造模拟的运动现象和过程, 就可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物现象与生物过程变为可见, 而且生动形象、逼真自然。生物难点在多彩的画面中就很容易被突破,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人体的血液循环。通过反复播放就可使学生看到细节, 突破了教学难点, 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 扩大教学容量

生物教学内容很多, 课时又比较少, 传统教学方式影响着学生对信息的接受效果。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克服这一教学盲点。多媒体以它丰富的教学资源, 把大容量的信息以丰富多彩的画面展示给学生。如, “植物的有性生殖”这节课内容较多, 并且难以理清头绪, 如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就可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 丰富课堂内容。

(四) 增强实验能力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传统的教学中, 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几乎没有, 学生的实验能力就可想而知。多媒体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实验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 运用多媒体让学生预览几分钟, 再进行实验操作。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的实验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

二、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没有正确运用多媒体

现在我国大中小学大都购置了现代教学设备, 学校以及教育部门以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来评价教师及教学情况, 这就使许多教师下工夫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不重视写教案, 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 只追求课件的花哨, 这样非但不能增强教学效果, 反而使学生在长时间的音像刺激中产生了厌学情绪, 在观看视频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越来越差, 在观看中更加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 有些教师不热心运用多媒体

尽管有些学校有现代化教学设备, 但教师还是运用传统教学手段, 对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敬而远之, 不热心运用它来辅助上课。而有些学校由于追求升学率, 对学生进行应试教育, 认为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多余的, 用处不大, 以至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弃之不用。

(三) 教学时没有体现出师生的主导与主体关系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行, 大多数教师擅长运用多媒体。但有些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不能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发挥不好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变成了主导与主体, 从而导致教学效果比较低。有些教师每节课都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感到没有多媒体辅助, 教学就无法进行, 教学就会更加吃力。据笔者调查, 这些教师主要还是以多媒体的演示来调节课堂,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是在唱独角戏, 没有确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只有观看的热闹, 没有思维与探讨的机会, 被老师牵着走。

三、生物教学中选用多媒体的对策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 践行新课改, 优化教学方法, 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

(一) 多媒体要与传统教学手段配合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 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各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优点。在新课改春风中推行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 以提高教学效率。如在生物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所教内容选择教学手段, 适合采用传统教学手段时不宜选用现代教学手段, 如教学抽象的染色体、人体的器官等时要适当选择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这样效果比较好。因此, 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 并且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要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以达到高好的教学效果。

(二) 要遵循实效原则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展示的内容一定要符合新课标要求, 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传统教学手段要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以使学生收到最佳的视听效果。此外, 教师还要灵活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通过教学手段控制教学活动, 让运用的教学手段所具有的优点在课堂中得到最佳展示。

(三) 要遵守适度原则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 即使是感兴趣的东西, 如果长时间刺激, 也容易使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或转入抑制状态, 造成疲劳, 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让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形式交替使用, 以保证学生注意力的稳定。

总之, 在生物教学中, 现代教学手段要与教学内容结合, 教师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与年龄特点, 制作课件, 运用课件, 优化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多媒体的产生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 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使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 促使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与教学能力, 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中的利与弊, 在生物教学中,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 以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多媒体,优点,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刘希玲.数学教学中的革新[J].现代教育科学 (中学教师) , 2011 (10) :121.

[2]毕凌燕.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 2010 (7) :114.

3.多媒体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探索 篇三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生物教学;整合

一、多媒体技术与教学

(1)多媒体技术是指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的总和。

(2)“整合”是个新概念。“整合”中的“整”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内涵。“整合”一词昭示了:要在多媒体技术与生物课程这两个方面都要下功夫,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新的整体。“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工具功能,而是赋予了新的教育意义。

(3)什么是生物学科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就是指整合生物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的支离破碎的状态,把生物学科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生物学科的整合即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生物学科、多媒体技术等学科知识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课件的设计上。

二、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就目前来讲,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思路有两种:

(1)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课件设计,这是当前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主要思路。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我们简称为“辅教”。用这样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在这里不作深入的探讨。

(2)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这是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要求,是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未来占主导地位的设计思路。现代教育理论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

三、多媒体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教学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重点,提高教学质量。以往的板书、口授形式则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例如:向学生们介绍动物的行为动作时,如果用传统的示范、讲解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如果在上课时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屏幕展示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用文字解释出示在相应动作的旁边,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理念,学习起来便会更有劲,更主动,对知识便能直观理解,掌握知识也就更快。

四、多媒体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实施

(1)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将多媒体技术与生物学科课程相整合,是为了实现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促进大批创新人才成长的目标,因此。多媒体技术与生物课程相整合决不仅仅是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2)高度重視生物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落空。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3)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使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参考文献:

[1]王丽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课程整合形式的探索[J].中小学教育.2003

[2]沙培宁.淡化学科意识强化工具概念.中小学管理.2000

[3]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1

4.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探讨论文 篇四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信息技术在长期的应用中,虚拟化是非常突出的特点,这使我们的工作可以更加细致地进行演绎,修改更加精细,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二、初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1.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传统生物教学模式下,从教学资源来说,教师通过课本对学生进行授课,教学资源相对单一,学生只能根据教材和一些课外书进行生物学习,学习资源非常有限。加之教材的局限性和教师水平的限制,学生无法全方位获取生物知识,思维不能得到很好的拓展。这样的教学资源下,学生无法很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思维变得单一,缺乏拓展。从教学方法上来说,教学课件更加多样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作或者获取不同的教学课件。随着多媒体的运用,生物教学课件声情并茂,知识更加生动有趣,教学针对性更强,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2.现代信息技术为生物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互联网的推广使得资源共享更加方便,成本更加低廉,让初中生和教师获取资源更加简单和便捷。加之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使得生物教学资源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更加丰富。传统教学资源以书本为主,但存在很多的`局限,教师无法解决教学中的许多问题,资源也相对贫乏,这样无形之中提高了生物教学的难度,学生不能直观地看到很多生物现象,虽然很多学校配有生物实验室,但是生物实验花费的时间长,而且器材维护也要花费很大的人力和物力。而合理地将信息技术和生物教学进行整合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首先,互联网的信息获取非常方便快捷,资源种类丰富,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都可以找到,学生只要花费较小的成本便可以找到各种生物实验现象,直观地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制作各种精美课件,使学生接触更加全面的生物知识。

3.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生物教学中可以创设虚拟场景

通过一定的技术支持,在现代生物教学中可以创设许多虚拟场景。生物教学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创设虚拟的场景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看到很多无法直观看到的场景,这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逼真的生物现象和生活场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

4.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5.多媒体与英语整合教学 篇五

叶秀珍

【内容摘要】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把多媒体信息技术带进英语课堂。

【关键词】多媒体

课程整合 好处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课程标准》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基于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一种课程模式,它是将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英语语言为载体,以学生素质提升和培养综合能力为基本过程。这些课程在实践中要力求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让

学生在“做”中学习语言知识,学习信息技术,学习做事,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把多媒体信息技术带进英语课堂。

整合教育教学资料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有效学习,网络知识的来源丰富多样,能够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获得知识,也为学生自我发展的人格完善提供更大的可能。其体现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带来的好处。

首先,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传统英语教学偏重语法和语言知识,不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而多媒体形象性、直观性、大容量的特点使英语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我们把多媒体引进课堂,充分发挥其优势,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这一话题时,先听歌曲My Heart Will Go On 导入如何对音乐进行评价,如beautiful和 It sounds great!我们再在网络下载各类型音乐,学生通过听流行音乐、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爵士音乐、钢琴音乐,乡村音乐等等来感知他们的 sweet、wonderful、relaxing、soft、serious、pleasant、boring 等。学生在享受音乐中学习和掌握了语言表达Classical music is serious music.Pop music often comes and goes quickly.I like fork music ,it make me relaxed.等。在学习“ Cooking is fun!”这一话题的fried rice,通过视频把 fried rice的过程看一遍,看着香喷喷的炒饭,学生兴奋了,学习的兴趣也上来

了。跟随幻灯片,很容易地把炒饭的步骤表达出来了。First, cut some cooked meat very finely.Next, put some oil in the pan.Then, fry the meat lightly.After that , add the rice slowly.Finally , add some salt.同样地,学生也轻松地学会了cook the noodles。总之,整个课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多媒体教学可以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助手。利用多媒体引导和激发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利用英语学习环境,进行语言运用练习。信息技术和多媒体集声、光、色彩、图片、动画和影象等于一体的影音效果,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学生将所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探究和发现进行学习。如在学”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这一话题时,我先让学生搜集各月份、季节的天气情况和电视英语频度播天气的视频,上课时再集中观看天气预报,这样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发现和学习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利用多媒体,还可以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不仅需要知识,他们更需要获得知识的方法。而科学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发挥其创新能力,开发起潜能。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设疑创设情景,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如导入被动语态,先用幻灯片显示米奇老鼠,迪斯尼乐园等图片,让学

生自由想象图中的人和事,培养其创新能力。学生会说出不同的句子,当学生说出Children like the Micky Mouse.时,教师把主语写成Micky Mouse.,让学生思考进入新课学习,在思考中探知和学习新知识。

还有,多媒体可以促进协作学习,使学生共同提高。在多媒体环境下,由于呈现了大量信息。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学到不同的内容。在教师组织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中,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学生和学生互动交流,共同完成一个主题。学生通过协作学习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料,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时代和科技的进步务必推进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的改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教育改革的产物。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把多媒体信息技术更好用到英语课堂中。

参考书目:

1.《英语优秀教案设计与案例》,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版。

2.八年级《英语教师教学用书》上下册,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编,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年版。

6.生物与多媒体整合教学反思 篇六

关于搜集与整合教学素材的教学反思

初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需要大量的教学素材,并需要将这些素材有效地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让这些素材服务于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搜集整合素材的能力。

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们的信息量众多,要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就必须去搜集发现丰富而又新鲜的教学素材,而且这些素材一要紧扣教材内容,二要迎合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平时生活过程和教学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生活中有意义、有趣的,便于学生积极思考的生活细节,并注意保存,进而建立一个庞大的信息存储系统,并不断更新、归类。”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分析整合搜集到的教学素材。有些老师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而引入大量的教学素材,这样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要求是达到了,但是往往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的知识印象甚少,而只记得课堂上精彩纷呈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引用教学素材时,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和素材的结合点,在建立的信息储存系统中挑选出能丰富课程内容,又能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教学资源。而且要按照教学计划精心安排,将教材与找到的资源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以更好地贴近学生生活,又将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7.初探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 篇七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得比较紧密。因此, 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 若能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起来, 便可将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 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生物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 有些自然现象, 由于受到时令的限制 (如严寒的冬天) , 很难寻找到桃花;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 在大西北很难见到一些名贵的植物品种等。若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 就能突破时空的限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将有助于学生形象地掌握课本知识。

二、利用计算机化静为动的特点, 突破教学难点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 抽象性有时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障碍, 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解, 难以彻底解决问题。例如, 在《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一节中“受精过程”是难点, 若通过播放光碟, 就可形象地展示这一受精过程。清晰、活跃的画面展现在眼前, 学生对受精过程也就一目了然了。

三、运用多媒体加大课堂信息容量, 拓宽学生视野

生物教学要提高质量, 就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知识, 进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的观点来看, 就是在一定时间内传导给学生最多的信息量。多媒体的运用拓宽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 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 增加了课堂的密度。例如, 在《生态系统》一课的“食物链”讲解中, 我运用多媒体技术, 首先打出一幅食物链图, 并配以音乐, 然后让学生点击图中各部分的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内涵, 理解各营养级之间的关系, 最后让学生总结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通过多媒体手段, 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 将相关内容引入课堂, 加大了课堂容量, 拓宽了学生视野, 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发挥计算机储存信息的优势,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 改变了知识的传输方式, 把静态的教学变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在这个过程中, 尤其重视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尝试成功和学习创新的机会。多媒体教室的网络具备储存大量信息的优势,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 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对信息的获取、处理、表达等途径提高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 在学习《环境保护》一课时, 我从网上下载了有关“非典”、“疯牛病”、“禽流感”等的相关资料, 装到教师机上, 并设计一个问题供学生探究学习:请你评价人与自然的关系。然后让学生们阅读书本和查询教师机上的资料并整理, 最后在学生机上完成作业。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 信息加工方式也不同, 答案多种多样, 我从中发现了不少作业都闪现着智慧的火花和创新精神。有些同学表示:“非典”、“疯牛病”、“禽流感”不是野生动植物的过错, 而是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造成的恶果, 人与野生动植物要和平共存, 形成人类与自然的和谐。通过网络, 我把这些见解与全班学生交流, 对其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即评即改, 互相启发, 激励着所有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8.生物与多媒体整合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 高中数学;多媒体;信息技术;几何画板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5-0138-02

1 前言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相关课程的整合,是将信息工具、方法、媒介融入教学中,推动学生学习。多媒体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整合,是把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的相关任务、目的与数学教学的任务、目的整合在一起。在这期间,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素养,让学生拥有实际需要的思维、计算以及图表处理的能力。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利用在教学中,它能帮助学生进行绘图,减少重复劳作、机械计算,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学生有限的记忆资源才能应用到探索数学本质与规律上,进而提升教学成果与效率。但是也应该看到,受各种因素影响,多媒体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在整合上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它要求在明确两者的任务连接点的同时,拓展教学思路。

2 高中数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

一旦確立了数学课程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然后需要考虑的是怎样将两者巧妙地放在一项教学活动中。如开展跨学科的主题活动,利用数学图形、公式、图表,在感受多媒体信息技术带来的方便的同时,不断增强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的习惯;通过有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巩固相关知识点,从而提高识图与逻辑思维的能力。在活动开展中,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让多媒体信息技术使用水平与数学素养同时得到提高[1]。

融合性原则 它同时包含多媒体信息技术和学科技能知识。在活动中,通过意境,学生能够快速领会多媒体信息技术实践操作的趣味,并在操作中对相关内容有更透彻的领会。如在解析几何中的双曲线、椭圆、抛物线等都有一个刻画曲线的离心率。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最多的是死记硬背,所以很难理解圆锥和数值之间的关联。而利用刻画板,则能轻易刻画出统一定义的图形,再拖动鼠标调整e取值,就可以完全展示出圆锥曲线的规律,方便学生理解与解题。在此次活动中,不仅提高了课堂氛围,让学生踊跃参与到活动与思考中,同时紧扣图表格式与离心率,最后收到“双赢”的目标。

层次性原则 它是创新与应用结合在一起。在此类活动中,既有普遍通过的应用类题型,也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进行创新,将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如通过几何画板保障教学实验,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活动,通过它对数学学习对象进行自主、灵活的探索与思考,最后解决问题,在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被激发的环境下,作品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在与他人的作品进行比对时,也是思维碰撞的过程。

适应性原则 在设计活动时必须满足学生实际状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一直是教学的主体,注意力越集中,获得的知识就相对越丰富。当然,也不是纯粹的探究与自主活动。因此,在设计与编排教学任务时,必须在教学内容与任务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保障相关活动的顺利实施,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乐趣。

3 高中数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

强化基础知识,完善思维模型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为了达到数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的要求,数学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用严谨的逻辑思维,充分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在熟练应用和具备应用能力的情况下,不断增强其对数学的掌控能力。同时,为了跟上时代节拍,教师应该多参加培训学习,从他人的经验以及教学手段中学到有用讯息,进而不断完善学习、工作与生活形式,这样才能满足时代要求。

如在学习函数最小值与最大值时,可以先通过播放烟花的形式向学生提问:烟花与地面的高度(h)与时间(t)间的关系怎样确立?在烟花冲出后,爆裂的最佳时间是?此时它与地面之间的距离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学生不仅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同时感受到数学价值,在求知欲与好奇心的引领下,也获得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的空间。

合理设计课件,增强计算机课件的利用 在课件设计与讲解中,除了要有先后顺序,还要引领学生主动进入角色,尽量做到课件内容满足实际要求,而对学生的干扰尽量低,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掌握内容。因为高中数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需要借助计算机软硬件,所以学生在获取知识、处理软硬件的过程中,还能从声音、图片、动画和网络信息中得到大量信息,不仅拓展了教学领域,也是丰富教学内容的表现,和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2]。

如为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在计算机屏幕中展示习题:f1(x)=m/(4x2+16),f2(x)=(1/2)|x-m|,

m∈R,如果其中2≥m>0,判断f(x)= f1(x)+ f2(x),

x∈(2,+∞)的单调性,说明结论。在这道题中,首先要分析“唯一”二字,然后进一步求值。在这道题的计算过程中,通过计算机课件的辅助,把一个完整的数学思维过程分步呈现,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数学思考,让学生把握住解题的关键点,进而分析出解题思路,完成整个解题过程,充分体现计算机课件辅助教学的高效率。

拓展信息技术应用,构建数学教学资源库 随着“三通两平台”建设的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设备硬件平台将逐步建设完善,而伴随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软件资源就亟待跟进,这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对教育信息资源丰富性、充分性、扩大化的一个必然需求。因此,学校校本高中数学教学资源库的创建迫在眉捷,而这种校本数学资源库的创建应用可充分发挥全体高中数学教师的力量,积极拓展信息技术功能和应用范畴,在一个教学周期内就可以形成一定规模。学校可成立数学教学资源库开发小组,负责审核日常教学中的数学课件或积件,整理优秀数学课件作品,做好相应培训指导工作。不仅培训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技巧,还要掌握课件制作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技能,提升数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证实,只有切实提高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创建完善的数学教学资源库,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的功效,为全面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服务[3]。

4 结束语

在信息产业覆盖面越来越大的今天,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各种多媒体设备涌入数学教学课堂。为了更好地发挥高中数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的作用,避免滥用与不足造成的不利影响,应该大力提升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全面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强化教学过程,促进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容梅春.高中数学与多媒体计算机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思考[J].数字化用户,2013(27):109.

[2]芮焕庭.高中数学与多媒体计算机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和认识[J].教育信息技术,2010(4):39-41.

[3]张传斌,吴伟民.高中数学与多媒体计算机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1):63-64.

9.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 篇九

南丰县西溪中学 过娥孙

摘要:多媒体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可以科学地设置学生活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在教学活动进程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可以有效地促进物理课堂教学结构的改变,帮助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有利于物理实验教学。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物理教学 整合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演示实验不可能十全十美的。有的实验现象发生时间短暂,无法看清,许多实验使用仪器设备较多,需要进行解释,分散了学生注意力,冲淡了主题;不少物理情景无法在物理实验室里完成;还有一些实验由于实验器材等条件的限制学生无法自己动手。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操作,不但可以培养动手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实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但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效果却跟上述目的相差甚远,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许多同学对实验的“兴趣”在于“玩”实验,因此他们对实验预习漫不经心,对实验原理和目的不甚明确,在方法上不求甚解,到实验操作时只是对照实验步骤,机械模仿,“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未能充分调动思维,少数同学甚至为达实验结果不惜拼凑数据。

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育领域。她不仅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工具和手段,而且也为学生的认知提供了更优越的条件和更丰富的信息来源。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像并茂、形象清晰、再现迅速、感染力强,能突破时空限制等优点,能够对学生产生有利的心理物理刺激,有利于创设良好的物理学习氛围,增加了可见度和清晰度,极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增加多媒体软件的辅助演示,正是改革传统单调、刻板的教学弊端,祢补了传统教育媒体的局限性,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物理实验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也在不断地完善,过去的“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特别是物理教学又是一门实验较强的学科,如何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摆在每一位物理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时代发展到今天,幻灯机、各种光盘播放机、卫星电视、计算机、网络等逐渐走进了学校的课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除了使用传统的实验仪器之外,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更是教学理念的一次重大变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素材,还能实现交互,从各个方面刺激学生的感观,达到直观、易记、容量大的教学效果。纵观初中物理中所涉及的概念、规律及实验教学,就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谈几点看法: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等客观条件以及仪器本身因素的限制,有些实验效果不够理想。如果利用多媒体模拟辅助物理实验,将起到直观形象、重复再现、大小、远近、时空、动静、快慢都可调节等作用。许多物理实验,若采用动画模拟实验,通过多媒体视频课件使宏观现象微观化,就可以使学生们看到想看而看不到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投影,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视度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经常需要做一些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观察的对象,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例如教师在上《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一课时,根据电路进行实物接线,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实验电路比较复杂,教师在上课前,往往都演示一遍电路的实物接法,但由于实物演示不够直观,学生往往都不能看得很清楚,还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电路故障。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不仅教师可以轻松接线,学生也可以看得更清楚,而且实验中出现故障也少许多。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实物投影放大实验器材,增强实验效果。

二、利用成功录像,让学生观察到不容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直观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直观教学主要是运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和教学挂图等进行的。但这些手段有较大的局限性,如有的可见度小;有的演示现象瞬息即逝;有的限于条件演示效果很差;使学生对许多物理知识的理解不能充分建立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用录像播放一些在课堂中不容易演示的成功实验,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捷,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

三、注重多媒体实用性,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初中物理知识中有些物理现象、过程难以被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学生想象,仅仅用语言的描述很难让没有感性认识的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这些知识点往往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而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对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有很重要的帮助作用。我们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规律和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摆脱思维障碍,把抽象的原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四、要把握好多媒体的辅助性,不能用计算机教学课件全盘代替物理实验 尽管计算机在信息的识别、分析、判断及综合等方面有着其他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它在物理教学中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它既不能取代教师,也不能代替实验。课堂上师生间的知识交流与情感交融是无论多先进的机器

也取代不了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组织、传授及先进媒体的策划控制者。如果把教师比做教学过程的“导演”,而现代媒体只能算是“道具”,导演利用先进的道具,目的是充分挖掘学生这个“主角”的潜能,使其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所以,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将多媒体技术充运用到我们的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恰当选择媒体,进行优化组合,使其成为一个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的有机整体。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中要因地制宜地制作并运用录像片、CAI课件、投影片等软件设施,从而实现最小的投入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每个教师的基本责任,也应该纳入学校的课程改革计划,应该得到学校的政策鼓励和经济支持。教学资源组织得越好,未来的教学工作越省力,教师的素质越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更快。物理教学资源的组织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也是一项较为庞大的工程,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探索。

教师应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在搞好传统教育(可取的)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使我们的教学质量真正得到提高。要改观物理教学,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这种教学结构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成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可以科学地设置学生活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在教学活动进程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用来创设情境、探究物理规律、进行协作学习和讨论交流,即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因此,多媒体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可以有效地促进物理课堂教学结构的改变,帮助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有利于物理实验教学,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参考文献:

1、《物理教学》(2004年第7期)

2、《中学物理创新教法》(2005年出版)

3、《物理教师》(2006年第6期)

4、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8年1-2期)

5、《中学生数理化》

10.多媒体课件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 篇十

灵沼中心小学 张敏

【摘要】随着现代远程教育不断发展,多媒体课件也被广泛应用到语文教学中,作为一种新型教具,它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知识容量,还可以强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有利于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整合 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手段在优化课堂教学效率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使书本上静态的内容以生动、形象、直观的动态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率。用好它,能促进语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片面的理解多媒体技术,不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就会让语文课堂偏离教学的目标,得不偿失。在实践中,我发现不少同行在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时存在着一些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带来负面影响。如何真正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可行性和高效性,使传统的语文课堂真正“如虎添翼”,这不得不引起当前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盲目追求美感,华而不实。我们学校的公开课,对于青年教师,学校将使用多媒体作为必要条件,老师们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都加了多媒体课件的环节。有的同事所用的课件从图片的处理、文字的选择到播放的艺术效果,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追求细节的完美固然是好,但是也很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向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上。语文课堂常有复习词语的这样环节,有的课件在显示词语时,在同一张画面上显示了三、四种不同的字体,或是选用一些毫不相干的图片做背景,还不时跳出几个动画的卡通小人物。那么,可以想象到,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会自然地将他们的注意力分散到热闹的场景上,从而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滥用课件,实效不大。

因材施教,因生择法,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根据课文的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前期知识储备的需要,根据教师自身条件的需要,选择最实用、最高效、最简洁的方式进行施教,是“优化论”的课堂教学设计原则。在听课的过程中也有这样的现象,虽然学生在多媒体才教室上课,虽然老师也使用了课件,但整堂课结束,才发现课件只展示了课题和一些可有可无的内容,多媒体课件基本上没发挥什么作用。还有一种现象恰与之相反。课件中文字图片,取代了文本。语文课从头到尾,学生连书本碰都没碰,或者是碰的很少。取代了文本的多媒体,完全是本末倒置、适得其反了。在学校的教学评比活动中,用多媒体课件上课似乎不言而喻,而且有许多老师没有经过系统的课件制作培训。在这种情形下,许多老师在互联网上下载课件,甚至根据搜到的课件来选择要讲的课文,当然修改对一些人都是难事,这样的课件凝聚着别人教育设计,既框住了自己,也框住了学生。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 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

因此,我认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使多媒体课件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整合。

一、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用必须为教学内容服务。

1、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

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看到,难以理解,这样的教学内容就成为了教学中的难点。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官获得多重刺激,从而提高学习和记忆的效果,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可以使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直观化、具体化、简单化。

例如课文《捞铁牛》一课,教学的难点是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和捞铁牛的过程,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我发挥了电教媒体的作用:既展示了当时捞“牛”的困难,滔滔黄河水,铁牛陷入淤泥中,又分步展示了捞“牛”的全部过程,让学生明白船、沙、绳、牛这几样事物之间的联系,搞懂了水托船的力量比铁牛的重量大时,就把铁牛捞起来了。实践证明,学生的认识过程随着电教媒体显示的作用获得了提高。利用分解画面直观播放,这样学生就看得比较清楚,轻松愉快地理解了教学难点,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2、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环境,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各种学习潜能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草原》这一课时,由于地域差异,许多同学都未曾 见过草原,学生们很难想象到草原上“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景象,于是我运用课件,在课堂上让同学们一边观看屏幕中美丽的大草原,一边听着优美的草原音乐,自然产生美的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课文内容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运用时轻重适度,恰到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教的主导方是教师,而不是课件,课件仅仅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教师一味的讲和演示,学生机械的听和看,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结果就会事与愿违,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在制作课件时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年龄、能力、水平出发,反复推敲,精心设计,适当的加入一些文字、图片、声音、动画,使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接受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我们不能片面强调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而忽视教师的教学作用;不能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两者完美地结合,我们的教学过程才能实现最优化,我们的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目的,获得圆满成功。课件的运用要和课堂同步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此外,要结合实际,根据所需,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制作课件,避免照搬照用,对于我们下载的课件,可以根据的需要进行修改,在做课件时要注意结合课文特点,摆正课件位置避免只图好看而不重实效的现象。真正做到课件为人所用,而不是人为课件所役。“整合”要求多媒体的使用既作为意识,又作为内容、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课程教学之中的理论、实践与结果。总而言之,教师如能很好的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它与我们的教学完美结合,我们的教学将会锦上添花。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专家讲堂》

11.生物与多媒体整合教学反思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整合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指出:“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空前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强调“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学科的学习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化社会呼唤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进行整合,利用信息技术对图像、图形、动画等综合处理来制作课件,将高中生物课程内容整合到一起进行课堂教学。在对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研究中,笔者发现,大多数课结合信息技术上效果很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好;但有些课结合信息技术上反而比传统教学效果差。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效率呢?笔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好多年的探究,下面谈谈自己的做法和

体会。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的优势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文本、图形、视频、音频和其交互式的特点,可以编制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课件,能创造出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改善学习效果,能变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为动态,变不可操作为可操作,使“死”的生物概念、原理变成“活”的生物知识,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和复杂的生理过程直观地显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大为提高。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利用网络的视听互动功能,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声音、影视资料等素材,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现各种生命现象、过程和规律,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如,在必修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课的教学中,我播放“蜜蜂采蜜”影音视频短片作为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在讲解“信息传递的作用”时,除了通过信息技术Powerpoint课件展示相关图片以外,还使用Flash动画软件播放“蝙蝠的回声定位”“植物在光照刺激下开花”等动画,并在适当时候使用暴风影音来播放小的影音视频剪辑,如“孔雀开屏”等多彩的动态信息。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使探究性教学顺利展开。

2.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水平有限,再加上生物有着许多言语难以描述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过程,造成学生的认知困难,形成教学难点。信息技术具有的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提供一种可供他们体验和观察的环境,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加深对生命的生理过程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例如,必修2《减数分裂》一课,是高中生物的重难点,学生普遍反映较难掌握。该课所涉及的知识较为抽象,虽然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分裂的装片,但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只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个时期的图形,而减数分裂本身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

程。我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模拟试验,设计制作了减数分裂中“精子的形成过程”的多媒体课件,整个过程可控性强,让学生自己操作,体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的含义,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理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整合,学生真切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和学习方式改革的紧迫性。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个教师面对所有的学生,这就使所有的学生都不得不接受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进度、统一的程序,这种统一步调的教学造成了学生没有创造能力,没有个性,甚至还严重地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和学业成绩,因为他们无法适应教师教学的一律化。

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对同一课的教学可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参

与到学习中并各有所得。例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注重知识的趣味性;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注重完成教学目标;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注重知识的延伸。教师把课题内容设计成不同层次的子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并自主完成预期目标,教师则进行辅导和点评。这样,可让学生通过操作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合作的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感到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整合,能为师生打开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物世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生物教学质量的提

高,培养学生能力。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信息技术媒体选择不当或者使用不当,将会产生很多消极作用,归纳起来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忽视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多媒体能够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但是学生实验能力的形

成,只有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获得。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临时装片等基本技能训练,只有亲自动手做才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必须经过反复操作才能熟练。又如,“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用课件模拟实验条件和实验过程,就更显得不妥了。如果用观看录像的教法取代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过程,无疑削弱了学生操

作技能的训练。

2.幻灯片的切换过快,不利于学生做笔记

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是播放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或是用Flash软件制作的动画。在幻灯片的制作中,一张幻灯片的容量有限,有时会把图片和文字分开,给学生播放时,学生往往看到图就看不到文字小结,要求学生做笔记的话就要在图片和文字之间进行切换,这既不便于学生做笔记,又不便于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记忆。而在高中生物中,如,减数分裂、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光合作用等很多知识是需要图文结合记忆的,所以笔者认为,一些重要的板书依然应该写在黑板上,便于和幻灯片中的图片相对照。

3.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具,影响教学效果

一些教师习惯了用多媒体教学,每节课都设计好多媒体教学方法,教案也写在电脑上,遇到停电或者机器故障时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在上生物必修2《人类遗传病》这一节课时,我预先准备好了大量的图片、视频及探究材料。没想到,那天刚好遇到停电,打乱了我用CAI上课的计划,那节课的效果确实不怎么好。所以,我们平时备课除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之外,也应该对突如其来的状况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有备而无患。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整合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

将传统教学中的许多优势与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相结合,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进行备课,并反复推敲,确实有利于教学,才可应用,以真正达到“现代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机整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标”。如,在上生物实验课时,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模拟实验功能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这样,由于学生对实验首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实验做得更加完整和漂亮。又如,在学习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这一册书时,有很多题目是需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如,遗传概率的有关计算、碱基互补计算公式的推导等,若用多媒体上课,学生反而难以掌握,用传统的板书方法,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推导,效果更好。

2.选择教学内容,合理使用媒体

不是任何学科、任何环节都能由多媒体来实现的,也不是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这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而定。如果整个教学过程都由多媒体来完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而抓不住知识的重、难点。一般来讲,多媒体应使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如,高中生物学中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内容的复习,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并分步展示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特点和过程,这样,不但可以扩大知识容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加深对细胞分裂方式和特点的理解,建立系统的科学认知体系。

总之,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对传统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但它并不排斥传统的理论、实验教学模式,实际运用中应把它们两者辩证统一起来,就能与传统的教学相互取长补短,符合新课标和新教育观,为实现新课程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收到最佳效果,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科课程教学的科学整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李伟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01.

[3]孙克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7.

[4]秦东方.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探索[J].中学生物学,2005,21(10):23-24.

[5]杨婕.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J].教学研究,2006(2):108-109.

12.浅析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的整合 篇十二

一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整合的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生物教学利用信息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的问题,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避免出现“为追求外在的形式而不顾教学效果”的错误现象, 必须注意以下两点:第一, 要以课程教学大纲及学生接受能力为主。在备课时, 一定要遵循适量原则, 切不可贪多求快——信息量要适当, 要利于学生在课堂内完成记录、思考和接受。第二, 课件制作一定要适度。课件应主要针对某个教学难点、重点来设计, 紧扣教学内容, 切忌为追求视听效果而使课件内容华而不实。

2. 主体性原则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与互动性, 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提高教学效率。

3. 开放性原则

现代生物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是教师教学观念的开放, 这是一种相对而有限的开放:在观念上, 教师与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伙伴;在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上, 不要局限于教材、课堂, 不要依赖于教师的传授, 途径更多, 范围更广。

4. 互补性原则

任何教学媒介既有长处, 又有其局限性。有些内容运用传统媒体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如习题解析、原理推导等;而有些内容如动态的、微观的、抽象的生物情景就运用现代媒体去展示。因此, 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 合理优化选用教学媒介, 综合发挥各自优势, 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遵循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原则, 真正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

1.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的整合有利于知识目标的达成

由于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科技特点, 把信息技术用作辅助教学手段, 有利于认识事物、理解知识, 有利于促成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有利于生物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生物学科教学的重难点, 比如人体细胞的呼吸、光合作用、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系统等, 其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 看不见、摸不着, 理解有一定困难。而把信息技术引进课堂教学, 通过视听媒体提供通常难以看到或难以看清的一些事物的结构、形态或现象等, 就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 可帮助分析特征、寻找规律、加深理解。

2.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的整合有利于促成能力目标的实现

第一,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生物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 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的目的。近年来出现的Web Quest Learing是一种很受欢迎的网上探究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活动有以下特点: (1) 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或问题; (2) 此类问题可以通过寻求信息而得到解答; (3) 答案没有唯一性。一个典型的Web Quest教学设计包括介绍、任务、资源、过程描述、学习建议、评价和总结七个部分。如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其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还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要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传递和突触后膜的接受, 通过了电信号、化学信号和电信号的转变, 从而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等不易看到生物现象, 运用Flash制作相应教学软件, 可以简单方便地将上述兴奋的传导展示出来, 且可以分步控制。通过课件、录像、电影等动态的画面,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 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 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创新意识、提倡创新精神。中学生具有好动、好学、好奇的特点, 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具有发明创造的潜能。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仅是上好一节课, 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开拓学生思维, 把获得知识的过程交给学生。

3.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的整合有利于促成情感目标的实现

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认识与实践观点, 是生物学教学中要求促成学生实现的情感目标。

在生物新课程标准中, 提出了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生物资源、人口、环境、科技发展水平, 关心家乡建设以及认同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 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热爱祖国的情感;渗透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观点, 要求学生达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局部和整体相协调以及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 应注意这些观点、观念的启发和培养, 以期促成学生情感目标的实现。

三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整合的启示

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但不能因此而弱化教师的作用;不能出现“大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 在讨论区自由发言而不用围绕主题”的现象, 不能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形态模型、演示实验等。

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 应用越来越多, 但科技再发达, 现代教育技术也代替不了教师。技术本身是没有思想的, 不能体现人性化, 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个人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转变角色, 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进而达成生物学教学的目标。

13.生物与多媒体整合教学反思 篇十三

泰兴市天星小学

曾宏

内容提要:现代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对深化数学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多媒体技术在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突出强化教材重点;分散突破教材难点;走进生活,使课程内容贴近学生实际;运用多媒体,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为研究改善教学环境,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提升教学质量,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整合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它也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教学改革,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其核心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技术手段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使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成为数学课程的重要资源。信息技术为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发展,提高数学教育质量,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本人就“多媒体

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探索,愿与同行交流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激发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就会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到乐在其中。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定格、慢放、加速、重复、图像的变化、色彩以及声音配合等效果,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新奇、促思等优势,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将动画、声音、图片、视频有机结合,创设一些生动的问题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心理需求,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一上课老师就说:“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边说一边操作键盘,投影幕上出现了画面,辅以生日快乐歌的音乐,学生们一下子被屏幕上的有趣的画面吸引了。随着动画的演示,老师继续讲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那些又香又甜的大蛋糕,这天猴王过生日,它做了一只大蛋糕出炉,它的三个孩子吵着说 “我要吃蛋糕,我要吃蛋糕。”于是猴王把三块大蛋糕分给三只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个蛋糕平均切成四块分给老大一块,老二嫌小吵着说“一块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便把第二块蛋糕平均切成八块分给老二两块;老三更贪了吵着说 “两块太少了,我要三块”,于是猴王把第三块蛋糕平均切成十二块

分给老三三块。同学们,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分到的蛋糕多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同学们个个热情高涨。因为有形象的故事情节,有多媒体计算机生动有趣的图象动态显示,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激发了学生以极大兴趣投入学习。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探究、解决,源自于情境的创设,兴趣的产生,而多媒体技术起则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讲演结合,突出教材的重点。

多媒体技术的形象化和直观化特征,克服了传统教学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局限,发挥了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功能,把丰富的信息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地向学生进行传输和反馈,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唤醒主体沉睡的潜能,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也使教学环境得到延伸和扩展。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为突出教学重点发挥着靠教师嘴巴讲解无法达到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首先屏幕上显示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钟面、车轮、呼啦圈等),问学生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然后点击鼠标,每个图形变成大小不同的圆,从而建立圆的表象。然后演示圆形成过程的动画:一只小狗脖子上系着一根绳子拴在木桩上,小狗叫着,绕木桩跑一周回到起点,小狗跑动的轨迹,展示出一条封闭曲线,也就是圆,这样直观展示出圆的形成过程,过目难忘,初步建立了圆的概念。接着电脑演示圆规画圆的过程,一脚固定,一脚旋转,然后学生尝试画图,通过手、眼、脑各种感官的参与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

最后电脑动态展示圆各部分的名称:圆心、直径、半径,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通过观察比较深入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相互关系。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让静态抽象的概念,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的融入变得生动活泼。很好地突出了教学重点。

三、动静结合,突破教材的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而数学的严密性、逻辑性又使许多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这与孩子的思维特点产生了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态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的功能,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它可以把教材的难点分散并逐一突破,帮助学生形象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正确理解和掌握学习难点,构建新的数学知识结构,掌握数学思想。例如,教学相遇问题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两辆汽车相向运动的过程,学生倍感兴趣,同时清楚地观察到:两辆汽车1小时共行多少路程?2小时、3小时呢?……直至相遇。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对汽车运动的时间、地点、方向、运动结果就有了清晰、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课件再把运动的过程抽象成线段图,一方面学生能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静止的图示所反映的运动过程,另一方面静止的线段图又便于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样,一节课的教学难点就在课件的动态演示中被突破了。

四、走进生活,贴近学习的内容。

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处理,具有典型性和理想

化的题目模式;而生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纷繁复杂的现象,两者截然不同。我们进行的教学改革,正是要求我们从呆板的教科书中走出来,投入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在自己所熟悉的、亲切的生活氛围中进行知识的获取,才能更真实,更能理解并学以致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需要我要学”。而作为教学主要参与者的教师在理解教材、驾驭教材的同时也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让教材资源更贴近于学生的实际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为教师开发生活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例如:在讲授连乘应用题的时候,我用多媒体演示了这样一幅画面:轻点鼠标,屏幕上出现了热闹的超市,同时出现了这样一段文字:超市里运进了10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卖10元,一共多少钱?同时,语音传出如果你是公司经理,你打算怎么卖?话音刚落,同学们一个个议论开了。有的说一个一个卖,有的说批发卖,有的说成套卖,还有的则买一赠一,此时课堂成了虚拟的超市。于是,数学知识又回到了它本应依存的天地——生活中。各位“公司经理”就在这样的数学化的生活中各显神通:零售、批发、套售、有的还搞起促销。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创设了学习情境,而且从生活中捕捉到的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辅助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五、运用多媒体,促进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使之借助事物 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从而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模拟演示,突出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培养智能、启迪思维的目的。

14.生物与多媒体整合教学反思 篇十四

在学生通过计算机自主学习教学活动里,设计了几个环节,让学生根据问题,通过计算机,音乐课件自主学习探究,寻找答案,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完成本节课的目的:1,你能听出小动物敲鼓的节奏吗是激发学生通过模仿小动物敲鼓而掌握歌曲的节奏;2,听出小动物唱的歌什么地方的音乐是相同的。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聆听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记忆;3,学会演唱歌曲——《秋》。是让学生尝试演唱歌曲,进一步感受和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4,怎样用节奏乐器衬托歌曲的情绪目的是鼓励学生探究和寻找为歌曲配伴奏的方法,更好地感受和表现歌曲。

在学生完成每一个问题的操作后,设计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的过程,通过交流评价,让学生检查学习的效果,肯定成绩,找出不足,相互帮助,完成学习的目的。

在利用计算机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很高的兴致,注意力集中,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计算机自主学习,让孩子们体会到了自己能操作计算机,利用计算机帮助自己学会歌唱而带来的成就感,认识到自己多么能干!帮助孩子们有兴趣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效果,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的。

15.生物与多媒体整合教学反思 篇十五

长期以来, 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过度重视知识的传承, 生物教学往往只关注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和结论, 致使学生习惯于接受而不善于独立思考, 思维方式比较单一。这种过于偏重于逻辑思维和语言形式训练的教学形式,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脑功能研究

脑科学研究表明, 人的左脑和右脑在功能上是不对等的。左脑的功能侧重于抽象思维, 具有逻辑、数学、语言等功能, 它控制着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判断力和思考力等, 是以线性方式处理输入信息的。左脑最大的特点是次序性, 即把所接受的信息, 依照顺序一一处理, 最后将信息保存在脑内。因此, 有人称左脑为“知识脑”。而右脑的功能侧重于形象思维和主观形象等知觉活动, 是人类灵感和创造力的发源地, 它是以视觉空间的非线性方式处理输入信息的。右脑的特点是全面、快速、容量大, 它能自由自在地接受信息, 并将信息转换成图像, 将之保存在“记忆库”中。脑功能定位表明, 人的右脑不仅记忆容量大, 而且在认知方面具有左脑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如具体思维能力, 对空间的认识能力, 对复杂关系的理解能力, 情绪表达和识别能力等, 右脑都优于左脑。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步骤——动手操作, 亦主要由右脑管辖。

三、右脑功能开发与生物学教学整合

反思传统的教学形式, 在思维训练方面明显存在对右脑功能关注不足的现象, 且右脑功能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关联。为此, 提出了将右脑功能开发与生物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思路, 并进行了实践性探索。本研究讨论的右脑功能开发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的训练和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四个方面。

1.形象思维训练与生物教学整合, 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人们认识事物往往是从感知开始的。通过视觉把所学事物的形象信息传递给大脑, 并在大脑中留下痕迹, 当事物不在面前时, 这种痕迹会再现出事物的形象, 心理学称为表象。人脑用表象材料进行思维, 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进行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生物学涉及到大量有关形态和结构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形象思维, 将形象思维训练与生物学教学整合, 可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学知识, 降低学习难度, 提高知识迁移的频率, 建立具有动态、立体的思维方式, 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的形象思维准备丰富的表象素材。如利用标本、模型、图片、挂图等形象教具来丰富学生的感知;操作性的实验, 会在学生的脑海留下深刻的印记;带领学生到自然界中去识别生物、调查研究周围环境中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 使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生物学;开发视、听课程资源, 同时唤起学生视、听觉中枢的兴奋等, 促进左右脑功能互补, 发挥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同作用, 达到对生命现象本质的认识。如在学习“花的结构”时, 选择一些植物的花发给学生, 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剖, 并鼓励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纵切后的子房, 看看里面将会有什么“新发现” (子房内有胚珠) 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又可使学生将右脑形成的感性认识输入到左脑进行思考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通过“看”来发现新知识。

2.发散思维训练与生物教学整合,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发散思维, 也称辐射思维, 是思考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全部信息, 从不同方向, 进行多种不同层次的思考, 多触角全方位的寻求与探索新的多样性的方法及结论的开放式思维, 是创新思维中的主要思维方式之一。它的显著特点是流畅、变通、独特, 即思考问题时注重多思路、多方案, 解决问题时注重多途径、多方式。它对同一问题, 能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进行横向拓展, 逆向思考, 采用转化、迁移、逆向等手法进行探索。在生物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发散思维, 具有开启学生心智, 激发学生智力潜能,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作用。如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制作思维导图, 让思维导图变得更加具有个性, 更加多样化;布置具有发散性思维的作业等。如在学习植物的“双受精”时, 让学生利用发散思维制作“双受精”模型, 并要求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说明, 学生制作了各式各样的演示模型, 这些模型不仅材质不同, 而且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有的学生为了演示花粉管的萌发过程, 做成动态的模型;有的学生为了更清楚地演示子房内部的结构, 在模型中安置了电光源;也有的学生受农村辘轳的启示, 做成可反复演示的“双受精”动态过程模型;还有的学生做成了“双受精”快翻动画册。这种发散思维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还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直觉思维训练与生物教学整合, 发展学生的预见能力

直觉思维是指人在解决问题时, 不经过逐步的分析和推测, 迅速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判断或猜想的思维方式。以前的课堂教学过分关注对问题的分析过程与解题的形式技巧, 过分强调分析思维的作用和训练, 不符合少年儿童思维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其结果不仅不利于直觉思维的发展, 也不利于分析思维的提高。直觉思维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之一, 是进入认知新领域的直接快车。直觉思维的特征为直接性、视觉性、内隐性。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 允许学生在说不清原因的情况下谈自己的感觉, 有利于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 有利于引发学生对问题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如在讲到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时, 提出“一般淡水鱼能否在海水中生存”的问题, 让学生在不依赖于严格证明的情况下, 以直觉的形式迅速回答。又如, 在讲解“DNA双螺旋结构”时, 让学生制作其结构模型, 以视觉化的方式再现并处理事物, 既可有效地加深学生对DNA双螺旋结构的空间认识和其功能的记忆与理解, 又可发展学生将信息编码转化为图像形式的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对问题解决方向和目标的直接预见能力。

4.开发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实践活动, 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科学, 在教学中可以开发多种探究性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如在讲到植物在净化环境中的作用时, 学生设计并实施了这样的实验, 选取种有不同植物的花盆, 将其放入一个封闭的空间, 然后通入某种有毒气体 (如SO2) , 过一段时间测量其毒气的含量,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用实验验证植物具有净化空气这一假设。在讲到人体的肾脏时, 学生根据肾功能的原理和直觉思维, 自主设计并制作了用于治疗肾病的简易血液透析装置。根据不伤害原则学生设计并制作了捕鼠器, 用于诱捕猎物而又不伤害或杀死它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 学生利用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制作了“楼顶对话”模型, 将树木花草种在楼顶, 美化生活环境, 模型具有两层防渗结构及供水系统, 还有供人们休闲和乘凉的拱形凉棚;学生还利用形象思维创造性地将废弃的啤酒瓶盖拼成了各种动物形态模型。学生在探究性实验的基础上撰写了大量的科技小论文, 有的发表在《中学生学生物》杂志上。生物学探究性实践活动的开展,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而且还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界生物现象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充分认识学习生物学的价值, 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内在动力。

实践表明, 将右脑功能开发与生物学教学相整合, 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 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摘要:提出了将右脑功能开发与中学生物学教学相整合的教学思路, 并进行了实践性探索。实践表明, 将右脑功能开发与生物学教学相整合, 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有利于全面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 有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右脑功能,整合

参考文献

[1]托马斯.R.布莱克斯利.右脑与创造.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4-5.

[2]姚仁杰.形象思维在生物教学中的功能.生物学教学, 1998, (9) :6-8.

16.生物与多媒体整合教学反思 篇十六

【关键词】网络媒体;多媒体教学;生物教学;有效运用

在新课程实践和探索中,我们认为,只有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中合理、优秀的部分与现代网络媒体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整体效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选准时机,相机而动

多媒体课件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诱导学生思维,探究生命活动规律,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素质。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课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1)教师语言与电教媒体有机融合。在讲授“生命的起源”一节时,我曾采用语言跟电教媒体结合的两种方式,结果迥然不同。如先口授教材,然后放映生命起源动画片。在这种方式中,语言与电教媒体被分成了两块,在电教媒体中传授的知识,学生已通过教师的语言初步掌握,电教媒体在这里只起对教师的语言证实和具体化的作用。后来我利用语言指导学生观看动画,教师充当“解说员”、“导游员”的角色。在这种方式中,电教媒体中介绍的、传授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从观察中获得的,而教师的语言起到的是强调、提示、点拨、点题的作用,是一言两语,但因是在关键处说出,无异于画龙点睛,给学生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而且,这种结合方式还能达到师与生、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目的。

(2)电教媒体的运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电教媒体的运用一定要适度,若以为大量引进电教手段就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不实际的想法。我的原则是:画龙点睛,适时推出,难处使用,局部强调,最后争取收到教学的整体效果。比如“消化系统”有一现成的视频材料,原片放映时间约20分钟,约占半节课的时间,而其中一些画面和解说词并不适用,属于枝枝蔓蔓的部分。如果20分钟片子全部放映,一是未突出重点,二是多余部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鉴于此种情况,我把原片子作了重新剪辑,自行设计成只有7分钟的片段片,并去掉原片解说,由我伴讲。经过这样的精心设计、制作,虽然放映时间短了,但起到的作用却是非常大的。实践表明,电教媒体的使用得当和适度,是确保电化教学产生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

生物学科的教学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并且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因此,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生物学科的教学中越来越展现出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二、下功夫下在学生的“学”

现代教学观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教要着眼于、立足于学生的“学”,“教”要为“学”服务。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有些概念、原理的学习理解是较困难的。而利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电教媒体,就能帮助学生顺利解决这一问题。例如,讲毛细血管、静脉、动脉时,我用投影片显示三种血管的形态、结构,然后让学生识图、区别、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你一言,我一语,最后自己总结出这三种血管的概念。这一节基本由学生自学完成,课上得很成功,并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代替了严肃死板的教学,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其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同时,通过识图、辨图、对比、类比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且经过思维活动后,便于学生由瞬时记忆形成短时记忆,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长时记忆。

以前用传统媒体讲授完一个原理或生物活动后,若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学生感到非常吃力。而通过电影、动画等动态的画面,使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并以此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生物教学使用多媒体要注意的事项

(1)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多媒体。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年龄段,多媒体具有的声、光、电的综合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心理学也表明,中学生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使身心疲倦;经常性地使用电脑,也容易使学生视力下降。因而,多媒体在生物课堂的使用,要注意两点:一是界面制作要平和自然,切忌花、艳、乱;二是一定要适时适度,切忌频繁滥用,否则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

(2)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多媒体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生物课都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与效益,其展示的知识内容必须与教材相适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

(3)根据实验性质选择多媒体。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可以用实验展示的现象或实验本身一般是不适宜选用多媒体来替代的。即使要使用,也应该结合实验本身。

(4)根据课型选择多媒体。以上几个原则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复习课则可选择多媒体来扩大容量,浓缩教学内容,建立系统的科学认知体系,强化重、难点。

四、掌握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方法

(1)选择主题。确定一个鲜明的可以用多媒体来表现的主题,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解决或不可能达到此效果的。

(2)情境创设。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如《环境保护》中,模拟出酸雨的现象及其危害,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3)信息资源设计。确定教学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4)自主学习设计。课堂上在明确目的之后,给学生20~30分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问题的设置使每个学生有自己的任务,学生可以随意地进入任何一种环境下进行学习,可以针对任何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5)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

五、注重实效

运用多媒体教学注重考察教学效果,效果不佳就要及时调整。一般要从一下几方面来考查。第一看是否对组织教学起着辅助作用;第二看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看是否突出了教学难点与重点;第四看是否优化了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学信息的接受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一是语言听觉器官,二是语言视觉器官。课堂教学时只有保证这两条渠道的畅通,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单靠一种听觉或视觉渠道,势必影响和削弱这种效果。只有各种媒体的使用才可增加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准确性,也就突出了整个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特别是做一些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时,往往有的实验“做”而不“灵”;也有的“灵”而不“显”。这就需要我们合理配置电教媒体,发挥其优势,以弥补实验的不足。如讲“血液”一节时,在演示实验中观察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的分层情况时,需要较长时间(一般几小时)才能出现结果,即使出现结果,也往往不明显。为了配合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在进行完一番实验操作后,可用放像机将最后的结果和现象放给学生看。这样不仅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结果也非常明显。学生一看便认出:哪一层是血桨?哪一层是血细胞?各部分的比例大约是多少?同时,放大的图像也便于教师的讲解。

上一篇:盐务局2018年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特种设备安全培训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