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筑师(精选6篇)
1.二级建筑师 篇一
二级建筑师考试心得
二级的技术设计相对一级来说,考察面很窄。根据那么多年的出题情况来看,题目就只有以下几个内容:1。大剖面,一般来说,是两~三层楼的小别墅的剖面,复杂一点的就是带坡屋面。从底到天的做法。我复习者道题目,用了一天时间,早上,把各个部分的做法手勾了一遍,从底往上,先是基础的几种做法;墙身防潮;散水;台阶或坡道;入户门及雨棚;墙身及保温;窗户(窗台及落地窗的护栏);外天沟、内天沟、女儿墙;泛水及屋面防水;坡屋面的做法要单独的复习,这几年难度加大,几乎没有不考坡屋面的。
技术设计的第一个内容非常重要,分数占到一半以上。如果你把他完成得很完美得话,胜利就离你不远拉。
技术设计的第二个内容是:小剖面。这个内容就没有很好得捷径可以走了。第一,要靠平时得积累。因为二级得考核内容根我们平时应用得知识很接近,所以,只要平时多用功,应该没有问题。我还是总结了一个相对比较简单得复习方法:了解每种构造得原理。比如说:墙身变形缝的几种形式,不同的作用,他们的做法也不同。沉降缝是建筑的两个部分沉降不一致的,所以,盖缝板要两个可以上下活动;伸缩缝是热胀冷缩,变长变短,所以,盖缝板在水平上要有伸缩活动的余地。通过这样的理解记忆,就可以举一反三,很快把同类型的构造理解、记忆。并区分清楚。
现在二级通过率低的原因,是国家在限制二级的人数,因为二级的应用范围还是很窄的,我们院去年就我一个通过二级,今年好像一个人也没有。。但是,从我个人观点来看,还是建议要考二级。很多人认为,考二级是浪费时间,还不如趁年轻多赚点钱,或者多HAPPY几年,等到可以考一级的时候再考。可我不这样认为。首先,二级的考试,就当是练兵。从学校出来以后,就没有经历过考试了,第一次上考场肯定会紧张,所以,经历了二级的考试,真正考一级的时候才不会紧张。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考试,不管是一级,还是二级,只是一种途径和手段,并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成为一个合格的建筑师,记住了,仅仅是合格,而不是优秀。人都是有惰性的,都有驱利避害性。没有注册考试这个鞭子,我想,是很少有人能够自主的去学习知识的。所以,一开始,我就把它当成一个鞭子,促进我去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前几天,我找同事借一本构造书看。他问我:“你不是已经过一级了吗,还看什么书啊”我回答:“这本书里面有好多新知识,我还不清楚”问“考过了还看什么书呀”答:“考试不是我得目的,学习知识才是目的”我一直觉得我学得不够,看到院里面得老总,已经退休了,还在钻研知识,换了我,早就在哪里悠哉游哉拉!跟他们比,我感到自己太不够好学了。
有些年轻人也许会说:“我天天做方案,很少画施工图,那些构造的东西我都不清楚,别人工作那么多年,经验那么丰富都过不了,我怎么能过呢”
嘿嘿,告诉你,别灰心,我也是天天做方案的人,而且,还做得不错。可是,机会是自己给自己创造的,在有限的施工图中学到无限的知识,这才是硬道理。刚好,在去年第一次考一级前夕,我做一个中学的教学综合楼的项目负责人。也是我第一次做项目负责人。从设计前期的甲方沟通,立项,到签合同、报规划局,到最后的施工图,我把我所学到的知识都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上有不清楚的东西,又回过头来翻书。那年的考试是6月15日,我的施工出图时间是7月10日。从设计总负责人的甲方沟通,到内部的专业协调,到真正的画图,建筑只有我一个人。这个项目做下来,我并不觉得影响我的复习,反而对我受益菲浅。所以,学习要于实际结合,回事倍功半
我的复习过程中,我亲身的感受和收获就是:“建筑知识是一个整体”就想人体一样,有骨骼,有肌肉,有血液,有皮肤,还有各种神经系统。结构体系就是建筑的骨骼,外装饰就是皮肤,给排水和通风管好像是血液和排泄系统,强弱电好比神经系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把各种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成为一个整体去认识,而不是把他们一个个专业割裂开来学习。这也是事倍功半的学习方法之一。
现在,我还是有点后悔,应该在第一年的时候全部报名.也许作图题也不至于全军覆没。因为我那年没有复习建筑知识,所以,在考试方案设计的时候,对消防的相关规范没有背牢,所以,导致了方案设计的没有通过。靠场地的时候,也是因为规划知识没有复习,所以场地也没有通过,技术设计纯粹是因为没有复习。
所以说,建筑的学习,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过程,哪里稍有疏忽,就会在很多地方出现漏洞。
所以,我建议那些准备考试的朋友,第一次考试,最好全报名,最好全复习。
如果再给我一个重新考试的机会的话,我会采用以下方法来复习,达到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全面的知识,学习得最系统。
我会分三条线来学习,三条线是平行线,同时进行。第一条线,是建筑知识线,是“文科线”。包括建筑的基本知识;建筑史,城市规划、已经业务管理等,也就是北京那套书的第一本知识。(对了,我的复习书,主要就是北京出的那套书五本,加上后来出的三本针对作图的书,还有规范,就这些,too much!)。我会把这条文科线学习得很有趣味性,就把它们当小说来看,建筑历史就当游记来看,还有业务管理,就结合日常的工作来看,很多知识读书时候就讲过,温故而知新,很多平时看专业杂志也看到,真的很有意思,一点不觉得累。
第二条线,就是建筑技术知识,套用前面的说法,就是“理科线”。这条线包括建筑材料、结构、设备、物理、构造等。也许很多人会问,都是不相干的专业,怎么会套层一条线呢?呵呵,其实,比起文科线来,他们才是真正的密不可分!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条线,是建筑绘图训练,也就是“工匠线”,呵呵,顾名思义,就是连手头功夫的。这年头,谁还用手画图呀(当然草图例外)。可是,考试可不是考我们的草图功夫,它可是要再如此短的时间内把设计用尺规绘出来的。所以,没有针对性的进行准备,是很难过这一关的,当然,除非这人天生是“快子手”,呵呵~
对于建筑规范的复习,一句老话“温故而知新”。多看多背,结合工作尤其记得牢。在我对规范的系统复习中,也发现了规范中自相矛盾的地方。这个时候,就以强条为最大,接着是无障碍和消防规范,接着是通则和技术规程,然后才是各类建筑条文。强条一定要背得滚瓜熟烂,年年考,而且不少。无障碍和消防规范也很多分,住宅设计和居住区规范的分也不少,然后就是中小学、图书馆呀,各种类型一样来一点,一般要记住最重要的,与众不同的几点。比如,中小学的教学楼间距要大于等于25米等。要想过这门,一定要把这有把握拿到的分数给牢牢抓住。
建筑知识另外一个比较有把握拿到的分数,就是建筑史和规划知识。中建史的复习其实很简单,首先,你要对中国的建筑年代有个清晰的认识,从夏商周一直到元明清,要记住每个朝代的先后顺序。只有做到这一个基本点,才能谈复习好中建史。然后,根据历史一直在进步的原理,将每个朝代在建筑上有进步的东西给记住。什么时候开始有铜器,什么时候开始有瓦,什么时候开始筑长城,等。不过,这已经是考试题库中的古董了,现在的题目已经没有那么简单了,不过,我们还是要有基本的了解。现在的考点已经很成熟,也很科学。中国建筑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在园林建筑,所以,我感觉这几年会考这些内容比较多,考中国的造园,考古建筑构造,考有名的古建筑,其实,这部分的内容是很多的,只能考日常的积累。相比之下,外建史会好考很多,(因为外建史的资料有限,不向中建史的资料那样丰富和详尽,呼呼)所以,大家近可以看读大学时候的外建史课本就好了。这部分的分数也相对好拿。规划知识的分数也很好拿,读大学时规划原理的课本在复习一遍,重点看居住区规划。
文科线的第二门课是建筑施工与业务管理.其实,这是一门最好通过的功课,以前是,现在也是.因为他的考点最有限 不过,好好多人始终过不了,那是因为他始终没有看对书.业务管理的内容就不用说了,太简单,也不用说了,哈哈,免得有人要说我写长篇小说了.建筑施工光看北京那套书是远远不够的,不过,只要你看了两本规范,一切都会收入囊中.一本是施工规范,一本是验收规范,这两本规范我们平时接触得少,很容易忽略掉的, 好,这门课,保证你们过拉!
“文科线”还有一门功课,就是场地与前期.这可以说是问科线中最难的一门,好多人始终过不了.可我觉得这是最好复习的一门,哈哈!前期就不用多说了,要跟业务管理结合起来看,而且最好结合平时的工作来学习这门课,一定会事半功倍,哈哈!场地是一门很调皮的功课,很多人总琢磨不透它出的题目,因为,北京那套复习资料也讲得很简略.其实,很简单的,要捉住它复习原则,把与复习原则相关的知识复习到了,及格线就离你不远拉,我考得最满意的三门功课之一,一门是结构,去年及格线是88,我考了一百多分,还有一门是场地,具体分数我现在也不记不请了,好象也是比及格线多十几分.还有一门是材料与构造,我完全没有复习构造,就考过了,并不是这三门课是我考得最高的分数,而是这三门是非作图题中最难过的三门,并且我考得都比周围的人高得多,说明,我这两门课的复习方法最科学.所以,我希望把我的学习方法与大家分享.其实,人除了有生存的欲望,享受的欲望之外,还有一种更高层次的欲望,就是求知得欲望。只是,在这个残酷竞争的社会中,我们得肉体已经被生存的欲望完全占据,偶尔苟延残喘,适当放纵一下我们享乐的欲望,哪里有暇顾及到其他呢。
我很能理解你的感受。至于,我怎么能够克服这些诱惑,我的方法是:一,开始时候,一定要有很强的意志力,把学习培养成一种习惯,二,一定要有规律的生活,(对建筑师来说,这点就像让他不加班一样,很难办到,呵呵~)三,要坚持锻炼身体,可以让人充满活力,提高记忆力,当一切成为习惯以后,想克服,都很难拉,呵呵~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要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_^
材料的复习方法:
材料的复习要结合中学时代的物理化学知识来复习。看来,所有的知识都是有用的,认为没用的只是还未到用的时候。
总结起来,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根据以前的知识,就知道,金属是由金属原子组成,他们的结合主要靠原子之间的键,好像叫共价键吧(这些均是凭我的记忆写下来的,未经考证),他们形成的金属晶格作用力不大,容易断裂,所以导致金属物质的很多特性,比如密度很大,导电、有延展性等等。而非金属则是有分子组成。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相对稳定。所以,造成非金属的与金属材料相反的特性。
通过对他们化学本质的了解,就很好的认识到他们。
接着还要从物理上了解他们。距离说明,保温材料都是孔隙率很高的物质,因为他们有很多洞洞,所以很轻,洞中间的空气导热性能小,所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可是,并不是孔隙率越大,保温性能越好。其一,当孔隙是开口型的,空气就会与外解进行热交换,保温性能就下降;其二,当孔隙率超过一定的范围,这时,孔率的腔变大,内部的空气行程对流。大家知道对流换热远大于辐射换热,这时候,导热性能也下降了。
设备还要提醒一点。
如果你这门复习得很好的话,对于过技术设计也是很有利的。
所以,除了简单的背规范以外,还要从三唯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几个系统。给排水的给水排水系统是二级要掌握的内容,一级着重考察消防系统。消火栓的布置和喷淋。这是通常考的范围(其实除了这,也没有什么好考的了)掌握了布置的原则,就很容易画了,简单把,哈哈哈!
电气好象每年都考得很少。已往都是考强电,今年会不会考弱电也不一定。。。(都有可能)二级一般是考布线。一级考核的内容,以往的内容有吊顶灯具布置,(跟水的喷淋结合起来考),灯具、开关与插座,还有卫生间的排气。现在好像喜欢考消防,指示灯的种类和布置方式。还有防雷的知识,也别忽略了。总之,电气考核的内容比较多,我还有很多知识也没有掌握(特别是弱电)。去年没有考电气知识,今年级有可能考,所以,大家要多花点心思。暖通的知识也相对好复习。不过就是空调与通风两个大系统。
空调又分为集中空调与风机盘管两个系统。以前比较喜欢考风机盘管,它相对简单些,不外乎给水、回水管、冷凝管、新风管及他们的干管与支管,要注意防火阀的位置。去年居然考了个集中空调系统的管线综合。这要靠三维去分析,其实,了解原则也很简单。幸好这难不到我,呵呵~
暖通还有通风系统,着重点在走廊和核心筒的通风原则:多长的走廊要自然通风,多长的走廊要机械通风,都要搞清楚。至于核心筒的通风,有一个表格,大家只要把它弄清楚,就OK了。
继续“理科线”的最后一门功课,也是公认的难度最大的一门功课,建筑结构。去年的分数线是88分,我考了108分,自我感觉还可以。
哦,再讲这门考试之前,我还想罗嗦两句,是关于前面一门科《物理与设备》问题。其实物理与设备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担任负责人的时候。物理,尤其是热工知识,对我们的建筑节能设计的帮助很大;设备更不用说,当你掌握了足够的设备知识,在工作中不但可以很好配合其他专业,也可以游刃有余的协调各个专业的工作。所以,学以致用,考试其实只是一条鞭子,督促你去学习工作中都要用到的知识。
在工作中,建筑与结构碰面的时间是最多的。所以,对结构知识的学习,不仅来自书本,还要来自工作。所不同的是,工作中,不可能接触到那么多类型的建筑,书本的知识更全面、更慨括。
我们在边学习边工作的时候,要学会把书本里面的知识用到工作中,这也是事半功倍的一种学习方法。我考试的时候,总共只请了两天假,学习的时候,是白天上班,晚上不加班就学习。我曾经在论坛中看到有人发贴问“要不要辞职考注册”我个人认为,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学习与工作并不矛盾。反而因为工作的原因,本来三天还领会不到的问题,再讨论中三十分钟就掌握了。还要另外一个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就是多问。问谁呢?当然问专家是最好的了。那,谁是专家呢?
对我们来说,结构的同事就是结构的专家,暖通的同事就是暖通的专家,哈哈,这个道理不用解释拉吧!
在我考试前的一个月,我每天早上都在结构办公室守株待兔,呵呵~
不可否认,我们现在的结构真的很难,有的问题,他们要一个办公室一起来讨论,真是谢谢他们拉,可爱的老同事们!后来调动部门离开了他们,现在还是很怀念啊!!结构的基本知识,主要是结构力学。考试的时候,有1/3的内容在这里。
很多人认为力学知识很难,其实,掌握了原理,这里的分数是最好拿的,因为,第一,记忆量很小,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去背,第二,不需要有很多的实践经验知识。所以,我们要尽量争取多拿这里的分数。
力学的最基本的知识,就是力的三要素。我们在初中物理课本里面就学到了的。别小看这三要素,在以后的力学分析里面,这是最重要的,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我认为,作用点是第一要素,作用点的不同,将力分几种类型。(也形成成了以后我们在结构实践中接触的各种类型的荷载)。第二要素是方向。在力的分析中,方向非常重要,这两点,我认为是力的“质”的内容。第三个要素才是大小,是量上面的内容。我在后面的力的分析中,首先是分析他们的“质”,最后才定“量”,这样分析以来,才会思路清晰。
支座是根据力在上面作用的不同来区分的。
有三种类型。先把他们分为两类:刚支座与铰支座,他们间的区别就是有没有弯矩,再把铰支座分为固定与活动,固定是有两个方向的力,活动是只有一个方向上的力,可以把刚支座想象为焊死的钢筋,固定铰支座想象为合页,把活动铰支座想象为滑轮。这样,就把几种支座分清呢。
力学方面的考试内容,不外乎以下几种类型,求力,或求支座反力。
求力,是直接的思维,相对比较简单,求支座反力,要进行多次思考,比较难一些。这就要用到力学知识的第三个基本法则,力与反力的关系。在建筑力学上,一般是支座反力。有力的作用,比有支座反力的作用。两个力之间,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在计算中,如果在外力的作用下,必然存在支座反力。不同的支座,反力的情况不同。活动铰支座只存在一个方向的反力,固定铰支座存在两个方向的反力,刚支座除了有反力,还要有弯矩。
不管多么复杂的外力形式,多么复杂的结构形式,都可以通过这几条基本法则,将问题简单化。
力的形式,有压力、拉力,还有弯矩和剪力,要把他们的计算公式背熟,特别是后面两种。有了这些力学知识的准备,力学试题中,除了后面的20道题目中的绝大多数,都应该没有问题了。
那20几道题目的确有点难度,不过,考试内容都是我们在大学建筑力学中曾经学到的知识。我在考试前,做模拟题目的时候,还解出过大部分的题目。可是在考试当中,等我做到这部分时,已经疲惫不堪了。等我好不容易解出第一题的时候,已经用去30分钟!时间已经剩下不多了,后面的题目都是草草计算了事。所以,建议大家,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太浪费时间在后面的题目上面,还不如多花点时间来检查。
转载请注明出自SketchUp中文官方设计论坛 http:///,本贴地址:http:///viewthread.php?tid=39729
2.二级建筑师 篇二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结构复杂、人员密集的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一旦发生火灾就给消防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和危机,也将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高层建筑火灾的性质与一般建筑火灾不同,有着火势蔓延快、人员疏散困难、火灾扑救难度大等特点,于是,高层建筑的火灾风险评价是火灾安全学中的一个热门方向。目前,对于高层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的方法有模糊综合评判[1]、模糊最优归类[2] 、隶属度评判模型[3]、灰色关联法[4]、故障树分析法[5]等,这些方法的评价结果对权值均有一定的依赖。
本文用陈守煜教授提出的可变模糊综合评价模型[6,7,8,9]来评价火灾风险。由于火灾风险评估需要考虑的影响因子较多[1,2],直接运用可变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每个因素权重都相对较小,模型中的各矩阵都特别庞大,为了减小误差和计算量,我们采用二级可变模糊评估模型。
1 风险的可变模糊评价模型
1.1 可变模糊评价模型[6,7,8,9,10,11,12,13]
设论域U,u∈U,以undefined与undefined表示吸引与排斥性质,其隶属度分别为μA(u)与undefined.且undefined,undefined,其差异度函数为undefined。
(1)已知待评对象有m个指标,,其特征向量为undefined,构造C个级别的标准矩阵undefined和范围矩阵undefined,依据对指标i(i=1,2,…,m)的实际情况确定指标i级别undefined的M矩阵。
(2)确定指标的权重向量ω=(ω1,ω2,…ωm)。
(3)设X0=[a,b]为实轴上模糊可变集合undefined的吸引域,X=[c,d]为包含X0的某一上、下界范围域区间。M为吸引域区间[a,b]中DA(u)=1的点值,x为X区间内的任意点的量值,则x落入M点左侧的相对差异函数模型如式(1)-式(2)所示:
undefined
undefined
x落入M点右侧的相对差异函数模型如式(3)所示:
undefined
undefined
式(1)、式(2)中β为非负指数,通常取β=1。
(4)根据公式(5):
μA(u)=(1+DA(u))/2得到各指标的隶属度矩阵[μA(u)ih]。 (5)
(6)根据公式(6):
undefined
其中, u′h为样本关于级别h的非归一化综合隶属度,p为距离参数,p=1为海明距离,p=2为欧式距离;a为模型优化准则参数,一般取a=1或a=2,ωi为指标权重。
(6)由式(3)可得到归一化的综合隶属度uh,应用级别特征公式评价各样本的等级,见式(7):
undefined
1.2 二级可变模糊评价
二级可变模糊综合评价就是将因素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内包含若干因素,先以每个子系统为对象进行可变模糊综合评价,再以系统为对象,采用线性加权平均进行模糊综合评判。
2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实例
2.1 评价指标及权重
根据高层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的特点,安全性类别为1级表示最安全,2级为安全,3级为较安全,4级为不安全,5级为最不安全。为了便于比较,本文引用文献[1,2]中的同一实例,评价标准值见表1。文献[1]采用的是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文献[2]采用的是模糊最优归模型。
2.2 评价结果
2.2.1 一级可变模糊评价
运用可变模糊理论,由表1数据得到5个子系统的相对隶属度矩阵,见图1。
其中,S1表示安全疏散设施子系统,S2表示阻燃防火结构子系统,S3表示消防施救设施子系统,S4表示报警灭火系统,S5表示管理及其它子系统。由表1中的两组权重得到各子系统的防火评价级别见表2。可见该楼房的报警灭火系统和管理级别相对较低。
2.2.2 二级可变模糊评价
由表1的第一层因子权重,运用模糊线性加权得到该楼房的评价结果并与其他模型评价结果比较如表3。
为了进一步的比较,将第一层各因子和第二层各因子看成同等重要,即权重为:
ω′1=(0.2,0.2,0.2,0.2,0.2),
ω′21=(1/6,1/6,1/6,1/6,1/6,1/6),
ω′22=(0.2,0.2,0.2,0.2,0.2),
ω′23=(0.25,0.25,0.25,0.25)
ω′24=(0.25,0.25,0.25,0.25),
ω′25=(1/3,1/3,1/3,1/3)。
其中,ω′1是第一层因子的权重向量ω′2j(j=1,2,…,5)为子系统j的权重向量,记Ⅲ={ω′21,ω′22,ω′23,ω′24,ω′25},则Ⅲ为第二层因子的权重向量,再和表1中权重进行组合,得到6组权重,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尽管权重不一样,但评价结果相当稳定,6组不同权重评价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为0.058。
3 结语
3.二级建筑师《建筑结构》重点总结 篇三
5.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与各杆EI、EA的相对比值有关,而与各杆EI、EA的绝对值无关
6.预应力混凝土屋架适用于跨度为18-36米的房屋
7.弯距图线与剪力图线的关系是下-正、上-负
8.普通钢筋混凝土的自重为24-25kN/m3
9.砖砌体的自重为19kN/m3
10.钢材的自重为78.5kN/m3
11.木材的自重为4-9kN/m3
12.粘土砖尺寸为240*115*53;每M3砌体为512块砖
13.一般上人屋面的活载标准值2.0kN/m2 不上人0.5 屋顶花园3.0(不包括池墙)
14.住宅中挑出阳台的活载标准值2.5kN/m2(人员密集3.5),一般比室内大
15.风压的基本期是50年(离地10M,10min最大风速,平方除1000确定风压Wo)
16.雪压的基本期是50年
17.荷载设计值大于标准值
18.短期效应组合和长期效应组合时,不考虑荷载分项系数
19.承载能力极限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20.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根据不同设计要求分别采用短期效应组合和长期效应组合进行设计
21.荷载准永久值小于标准值(积灰荷载除外)
22.刚性和刚弹性方案房屋的横墙厚度不宜小于180
23.一般多层住宅设计不考虑撞击力和龙卷风;必须考虑风载和活荷载
24.土压力和自重属静荷载(亦指恒载、永久荷载);风压和积灰是活荷载
25.积灰属静力荷载;吊车、地震、撞击力属动荷载
26.我国基本风压取值范围在0.3-0.9kN/m2
27.高处的面积大其风压大,其风荷载总值也大
28.当面积相同时,其面积外轮廓越展开,则抗扭截面模量越大
29.多层停车库的楼面活荷载是按楼盖结构形式确定
30.结构上的作用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也称为荷载
31.荷载分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偶然荷载;撞击力或爆炸力属偶然荷载
32.屋面活荷载不应于雪荷载同时考虑,取其较大者
33.设计基准期是50年
34.结构设计的使用年限
一类 5年 临时建筑
二类 25年 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
三类 50年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四类 100年 纪念性、特别重要的建筑
35.建筑的安全等级
一级 重要房屋(100年)ro=1.1
二级 一般房屋(50年)ro=1.0
三级 次要房屋(5年)ro=0.9
36.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与是否上人、屋面的结构形式有关;
与面积大小、排水方式无关
37.建筑物越高,受到的风荷载越大,但超过450M后趋于稳定
38.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与建筑物所处地面的粗糙度有关;地面的粗糙度类别分四类
39.计算荷载效应时,永久荷载分项系数的取值:
其效应不利时取1.2;有利时取1.0;结构抗滑坡时0.9
当永久荷载控制时,效应不利时取1.35;有利时取1.0
40.计算荷载效应时,活荷载分项系数的取值:
其效应不利时取1.4;有利时取0
标准值大于4KN/M2的工业楼面时,取1.3
41.荷载的三种组合是标准组合、频遇组合、准永久组合
42.超过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为构件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应继续承载的状态
43.超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有:
影响正常使用的外观变形
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的局部破坏
影响正常使用的震动
影响正常使用的其他特定状态
44.确定混凝土强度的依据是混凝土的立方体强度,标准试件的尺寸为150*150*150;在28天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
45.混凝土的立方体强度等级有(C10)C15、C15+5----C80十四级;C10用于混凝土基础垫层
46.大梁支撑处宜加设壁柱的条件
240砖墙≥6米
180砖墙、砌块、料石墙≥4.8米
47.大梁支撑处应设垫块的条件
240砖墙≥4.8米
砌块、料石墙≥4.2米
毛石≥3.9米
48.承重独立砖柱尺寸为≥240*370
毛石墙厚为≥350;柱≥400
49.其墙柱的允许高厚比当砂浆强度等级相同时,墙比柱高
50.砌体房屋中,墙的高厚比是根据墙体的整体刚度确定的
51.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共同工作,可对砌体起约束作用,提高砌体的变形能力,还能提高砌体的抗剪能力
52.钢筋砖过梁≤1.5M
53.砖砌平拱过梁≤1.2M
54.在室内地面以下,室外散水坡顶面以上的砌体内,应设防潮层,-0.060处
55.五层及以上房屋墙及受振或层高>6米墙柱,其材料的最低等级为
砖用MU10;砌块用MU7.5;石材用MU30;砂浆全用M5
安全等级为一级或>50年的,墙柱用材至少提高一级
56.增加屋盖的整体刚度,对防止墙体裂缝的产生是不利
57.防止因温度变化和砌体干缩变形引起墙体裂缝的措施有:
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采用装配式有懔体系的钢筋混凝土屋盖和瓦材屋盖
严格控制块体出厂到砌筑的时间,避免块体遭受雨淋
58.网状配筋砖砌体是在水平灰缝中设钢筋网片
59.砌体房屋中,墙的高厚比的允许值与砂浆强度、是否非承重墙以及是否有门窗洞口有关
60.普通粘土砖的强度等级是根据抗压强度来划分的
61.砂浆的强度等级是用边长为70.7立方体标准试块,在温度15-25℃环境下硬化,龄期为28天的极限抗压强度平均值确定
62.多层粘土砖房构造柱设置部位
必设部位为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和较大洞口两侧;7、8、9度楼梯、电梯间四角;
6度 7度 8度 9度
五四 四三 三二 隔15米或单元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
七六 五 四 二 隔开间横与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
八 七六 六五 四三 内墙与外墙交接处,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9度时内纵与横墙接处
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房屋增加一层计算,单面廊为纵墙
医院、学校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增加一层计算
医院、学校的外廊式按增加二层计算(但6-
四、7-
三、8二)
63.多层粘土砖房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是240*180
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且在柱上下端适当加密
7度六层、8度五层和9度时,构造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
房屋四角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64.当无地下室时,砌体房屋的总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檐口的高度
65.半地下室是指室底板到室外地坪的高度大于1/3,且小于1/2地下室层高的房间;
地下室是指室底板到室外地坪的高度大于1/2地下室层高的;
66.抗震区砖墙房屋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要求
必设的为所有外墙和内纵墙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6、7度加内横墙的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米;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米;构造柱对应部位
8度时同上楼盖处增为间距7米;其他同上
9度的所有内纵横墙均设
67.现浇混凝土屋盖的最小厚度一般不小于60
现浇混凝土楼盖的最小厚度一般不小于民用60、工业70、车道楼板80米
双向板不小于80
悬臂板长≤500为厚60;>500为厚80
无梁楼板不小于150
68.对抗震房屋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应小于120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板的支承长度在外墙上不应小于120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板的支承长度在内墙上不应小于100;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不应小于80
当利用板端伸出钢筋拉结和混凝土灌缝时,其支承长度可为40,但端缝宽不小于80,灌缝混凝土不宜低于C20
当板的跨度大于4.8米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接
69.砌体沿齿缝截面破坏时的抗压强度,主要是由砂浆强度确定的
70.作为判断刚性和刚弹性方案房屋的横墙,对于单层房屋其长度不宜小于其高度,多层房屋其长度不宜小于其高度的1/2倍
71.刚性和刚弹性方案房屋的横墙中洞口的水平截面面积不应超过横截面面积的50%
72.多层刚性方案砌体承重外墙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是竖向多跨简支梁;水平荷载为竖向连续梁
73.砌体墙体的允许高厚比主要与砂浆的强度等级有关
74.有吊车房屋的砌体、跨度不小于9米的梁下普通砖、跨度不小于7.5的梁下多孔砖砌块强度调整系数为0.9;
无筋砌体截面积小于0.3平方米时,为γ=A+0.7;
有筋砌体截面积小于0.2平方米时,为γ=A+0.8;
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C级时,γ=0.89;
75.在对壁柱间墙进行高厚比验算时,计算墙的计算高度Ho时,墙长S应取壁柱间墙的距离
76.砌体结构的底层墙或柱的基础埋深较大时,则墙的高度应自楼板底算至室内地面或室外地面以下300-500
77.钢筋砖过梁底面砂浆层处的钢筋d>5,不少于2根,间距不宜大于120,在支座内的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40
砂浆层的厚度≥30;弯矩计算公式M≤0.85hofyAs
78.砖砌平拱过梁按沿齿缝截面的抗弯或抗剪设计值计算
砖砌过梁截面计算高度内的砂浆不宜低于M5
砖砌平拱用竖砖砌筑部分的高度不应小于240
79.对于过梁上的墙体荷载,当采用砖砌体时,过梁上墙体高度小于过梁净跨的1/3时,按过梁上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
过梁上墙体高度大于过梁净跨的1/3时,应按高度为1/3过梁净跨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
80.当采用混凝土砌块砌体时,过梁上墙体高度小于过梁净跨的1/2时,按过梁上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
过梁上墙体高度大于过梁净跨的1/2时,应按高度为1/2过梁净跨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
81.对于梁、板荷载,当梁板下的墙体高度小于过梁净跨时,应计入梁板传来的荷载
当梁板下的墙体高度大于过梁净跨时,可不考虑梁板传来的荷载
82.用未经烧的土坯建造的房屋,在设防烈度为6-8度时,只宜建单层,檐口2.5米
83.灰土房可建二层高6米
84.承重墙梁的托梁支撑长度不应小于370;托梁高度≥1/10跨度,混凝土强度≥C30,跨度≤9M,每跨内允许设一个洞口,墙体总高度≤18M,墙梁墙高≥0.4跨度,每天可砌1.5高,墙块材强度≥MU10,砂浆强度≥M10,翼墙宽度不应小于梁厚的3倍,不能设翼墙时应设上下贯通的落地构造柱
85.自重墙梁的托梁高度≥1/15跨度,跨度≤12M,墙梁墙高≥1/3跨度
86.墙梁中的托梁属钢筋混凝土偏拉构件
87.当挑梁上有砌体时,埋入长度与挑出长度之比宜大于1.2
当挑梁上无砌体时,埋入长度与挑出长度之比宜大于2
88.烧结普通砖、多孔砖强度等级 MU30、MU25、MU20、MU15、MU10五级
89.灰砂、粉煤灰蒸压砖强度等级MU25、MU20、MU15、MU10四级
90.砌块 MU20、MU15、MU10、MU7.5、MU5五级
91.石材强度等级 MU100、MU80、MU60、MU50、MU40、MU30、MU20七级
92.砂浆强度等级 MU15、MU10、MU7.5、MU5、MU2.5五级
93.确定砂浆强度等级时应采用同类块体为砂浆强度试块底模
94.烧结多孔砖,孔洞率≥25%,孔的尺寸大而数量多,用于承重部件,P和M型
95.混凝土空心砌块;390*190*190,空心率在25-50%的空心砌块
96.砌块砌体应分皮错缝搭接,上下皮搭砌长度≥90;当不满足时均应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少于2φ4的焊接钢筋网片(横向小于@200),网片每端均应超过该垂直缝,其长度不得小于300
97.砌块墙与后砌隔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400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少于2φ4的焊接钢筋网片(横向小于@200)先砌墙外伸≥400;后砌墙外伸≥600
交接处,距墙中心线每边不小于300范围内的孔洞,采用不低于Cb20全高灌缝
各支承处如无圈梁和垫块处的梁下等处,应>600@(300-600)的灌缝
98.砌块砌体夹心墙应满足>MU10;厚度≥100;最大横向支承间距≤9M
99.配筋砌体不得用掺盐的砂浆施工
100.龄期为28天的以毛截面计算的各类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和抗剪强度设计值,是以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根据砌块和砂浆的强度由表中选用
101.单层刚性方案砌体承重墙、柱可视为上端不动铰支承于屋盖,下端嵌固于基础的竖向构件
102.多层刚性方案砌体承重外墙符合下列时,不考虑风荷载的影响
洞口面积<2/3全截面积;
屋面自重≥0.8KN/M2;
层高和总高小于一定值时,W=0.4KN/M2 层高4.0米 总高28米
0.5--4.0--24 0.6--4.0--18 0.7--3.5—18
103.风荷载所引起的弯矩 M=WH2/12
104.无山墙或伸缩缝处无横墙的房屋,应按弹性方案考虑
105.墙的允许高厚比值 墙 柱
M2.5 22 15
M5.0 24 16
≥7.5 26 17
106.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墙用最低强度等级
烧结砖灰砂砖(严寒)(一般)混凝土砌块 石材 水泥砂浆
稍潮湿 MU10 MU10 MU7.5 MU30 M5
很潮湿 MU15 MU10 MU7.5 MU30 M7.5
含水饱和 MU20 MU15 MU10 MU40 M10
安全等级为一级或>50年的,墙柱用材至少提高一级
107.砖砌体≥9米、砌块≥7.2米时预制梁应锚固
108.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的房屋,当房屋中部沉降较两端为大时,位于基础顶面的圈梁作用大;
当房屋两侧沉降较中部为大时,位于堰口部位的圈梁作用大
109.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梁出现裂缝是允许的,但应满足裂缝宽度的要求
室外受雨淋的钢筋混凝土的构件如出现裂缝时,允许,但应满足裂缝开展宽度的要求
110.规范确定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时,应考虑l=αdfy/f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ft
钢筋的外形特征α
钢筋直径d
钢筋的抗拉强度fy
111.屋面坡度α≥45°时,可不考虑积灰荷载
112.雨蓬检修集中荷载应取1.0KN,(@1000)
113.一般阳台顶水平荷载为0.5KN/M(学校、食堂、场馆等取1.0)
114.基本风压Wo为50年一遇最大值,但应大于0.3KN/M2;高层高耸要适当提高
115.计算配筋率时:受弯和大偏心受拉构件应扣除压区翼缘面积
受压、受拉应取全面积计算钢筋配筋率
116.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确定
甲类 重大建筑和地震发生严重灾害的建筑
乙类 功能不能中断需尽快恢复的建筑
丙类 甲、乙、丁以外的建筑
丁类 抗震次要的建筑
117.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有规定外,对乙、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118.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大伸缩缝间距规定M(室内---室外)
装配 现浇
排架 100---70
框架 75----50(55----35)
剪力墙 65----45(40----30)
挡土墙地下室 40----30(30----20)
119.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
<7M 1/200(1/250)L
7≤L≤9M 1/250(1/300)L
>9 1/300(1/400)L 悬臂时L=2L
120.一类环境(干燥)二、三类环境
裂缝控制标准 0.3(0.4)0.2
121.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
二、三级钢筋应≥C20;预应力>C30;钢丝线热处理钢>C40
122.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fy>300N/MM2时仍按300N/MM2取
123.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环境类别 最大水灰比 最小水泥用量KG/M3 最小强度
一 0.65 225 C20
二a 0.60 250 C25
二b 0.55 275 C30
三 0.50 300 C30
素混凝土水泥用量可减少25
预应力混凝土强度应提高两个等级
对临时性混凝土可不考虑耐久性
124.现浇板中的分布筋的作用是:固定受力筋形成钢筋骨架;将板上荷载传递到板的受力钢筋
125.钢筋混凝土柱构造要求:纵向钢筋沿周边布置;纵向钢筋净距不小于50;箍筋应形成封闭
126.确定钢筋混凝土柱承载能力的因素: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的强度等级;钢筋的截面面积
127.钢筋混凝土中的箍筋的作用是:增强构件的抗剪能力;稳定钢筋骨架;增强构件的抗扭能力
128.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是防火、防锈、增加粘结能力
129.为减少弯曲产生的裂缝宽度,可采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加大纵向钢筋用量、将纵向钢筋改成较小直径
130.先张法靠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力作用施加预应力
先张法适合于预制厂中制作中、小型构件
131.后张法靠锚固施加预应力
无粘结法预应力采用后张法
132.计算单向受弯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柱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时,采用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133.计算矩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时,采用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134.计算矩形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时,采用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满足条件判断用抗压)
135.混凝土加减水剂的目的是配置流动性混凝土或早强、高强混凝土
136.钢筋混凝土梁必须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进行计算
137.适筋梁的破坏特征是受拉区纵向钢筋先屈服,然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坏
钢筋屈服时伴随产生裂缝,变形随之增大,破坏有明显的预告,属于延性破坏
138.门式钢架可以通过设置铰接点而形成双铰钢架
139.门式钢架的横梁一般都在竖向做成人字形
140.在高压缩性土层上建造门式钢架宜采用双铰钢架或三铰钢架
141.三铰钢架刚度相对较差,宜用于跨度较小的情况
142.热轧钢筋、冷拉钢筋属于有明显的屈服点的钢筋
143.热处理钢筋、钢丝属于无明显的屈服点的钢筋
144.对于硬钢,通常取相应于残余应变为0.2%时的对应值作为屈服强度
145.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的强度标准值是根据屈服强度(下屈服点)确定的 146.冷拉Ⅰ级钢筋不宜作预应力的钢筋
147.热轧钢筋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级别
148.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与构件类型、工作环境及混凝土级别有关
环境类别 板墙壳 梁 柱
≤C20 C25-45 ≥45 ≤C20 C25-45 ≥45 ≤C20 C25-45 ≥4一 20 15 15 30 25 25 30 30 30
二a 20 20 30 25 30 30
二b 25 20 35 25 35 30
三 30 25 40 35 40 35
分布钢筋、箍筋上值减10,但≥10 ≥15
149.结构的规定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的功能的能力称为可靠性
150.混凝土带有碱性,对钢筋有防锈作用
151.混凝土水灰比越大,水泥用量越多,收缩和徐变越大
152.混凝土热膨胀系数与钢筋相近
153.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依据
154.普通混凝土养护一周所达到的强度相当于4周后强度的1/2
155.水灰比是水和水泥的重量比
156.受力钢筋的接头宜优先采用焊接接头,无条件时可采用绑扎接头
但轴心受拉构件及小偏心受拉构件的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接头
157.钢筋的连接分两类: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
158.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ξ×锚固长度
纵筋接头面积百分率 ≤25 50 100
ξ 1.2 1.4 1.6
159.受压钢筋搭接长度是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0.7倍,但≥200
160.最小配筋率%
受压构件 全部 0.6 一侧 0.2
受弯、拉 0.2和 45ft/fy中较大值
161.两对边支撑板为单向板
四边支撑:长边/短边≤2时,为双向板
四边支撑: 2<长边/短边<3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布置足够构造配筋
四边支撑:长边/短边≥3时,可按短边受力单向板计算
简支板纵向钢筋伸入支座>5d
162.矩形截面梁的高宽比一般取2-3.5
T形截面梁的高宽比一般取2.5-4.0
163.梁纵向受力筋的直径,当梁高≥300时,不应小于10;当梁高<300时,不应小于8
梁内架立筋的直径,梁跨度小于4米-8;4-6米-10;大于6米-12
当梁有效高度≥450时,在梁两侧配纵向构造钢筋,面积不小于腹板面积的0.1%且间距不宜大于200
164.对于梁下部钢筋净距应大于或等于
25、≥d
对于梁上部钢筋净距应大于或等于30、≥1.5d
165.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
当h≤150时,不宜大于200,且>70
当h>150时,不宜大于1.5h,且不宜大于250,且>70
166.板中分布钢筋的设置原则
不宜小于单位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
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焊接网5MM)
167.当按计算不需要箍筋进行抗剪时:
当截面高度h>300时,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
当截面高度h=150-300时,可仅在构件端部各1/4跨度范围内设置箍筋
当在构件中部1/2跨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
当截面高度h<150时,可不设置箍筋
168.简支梁下部的纵向受力钢筋承受拉应力
169.一平面布置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大于1.5,柱距在12米左右,应优先选用双重井式梁
一图书馆书库,要求室内净空较大,有平整的顶棚,应优先选择密肋楼盖
170.封闭式双坡屋面的风荷载体型系数
迎风面+0.8;背风面(包括背风面斜面)-0.5;侧风面-0.7;
迎风面斜屋面
α μs
≤15°-0.6
30° 0 角度之间内插计算
≥60° +0.8
171.当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不足时,最为适当的方法是增加受拉钢筋的周长
172.影响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的因素有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外形与净距
173.柱的主筋其主要作用是抵抗弯矩和轴向压力
174.箍筋的间隔越大,柱的抗弯强度越小
175.楼板的作用,一方面是将楼板上的荷载传达到梁上,另一方面是将水平荷载传达到框架或剪力墙上
176.建筑物上如果剪力墙配置适当,一般来说,因水平力而产生的变形要小
177.钢筋混凝土梁在正常使用荷载下,通常是带裂缝工作的 178.衡量钢筋强度指标的是屈服强度和极限抗拉强度
179.衡量钢筋塑性指标的是伸长率和冷弯性能
180.根据破坏特征不同,可以将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分为超筋破坏、适筋破坏和少筋破坏三类
181.裂缝控制等级共分三级:
一级构件;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短期效应组合受拉边缘不出现拉应力
二级构件;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长期效应组合受拉边缘不出现拉应力,短期效应组合受拉边缘允许产生拉应力
三级构件;为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
182.在截面尺寸一定的情况下,超筋梁的正截面极限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183.少筋梁的正截面极限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184.影响梁抗剪承载力的因素有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剪跨比和配箍筋率
185.受压构件的长细比不宜过大,一般应控制在l/b≤30,其目的是防止影响其稳定性或使其承载力降低过多
186.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属弯剪结构
187.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
188.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对梁、板、及墙不宜大于25%(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
189.受拉钢筋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构件不宜大于50%;焊接接头纵向受压钢筋不限
190.受扭构件纵向钢筋应沿构件周边均匀布置
191.钢筋混凝土柱纵向受力筋
直径不宜小于φ12;
全部纵向钢筋不宜大于5%;
圆柱纵筋宜周边布置根数不宜小于8根,且不应小于6根
偏心受压柱截面高度大于600时,侧面加设φ10-16的构造筋,并设复合箍筋或拉筋
受力筋净距不应小于50
箍筋末端135度弯钩,平直段大于5d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及构件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d/
4、>6
192.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是在构件承受使用荷载之前,预先对构件的受拉区施加压应力
193.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有如下特点
外荷作用下构件的挠度减少;构件开裂荷载明显提高;使用阶段的刚度比普通构件明显提高;极限承载力保持不变
194.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是指纵向受力钢筋外皮至混凝土边缘的距离
195.增大截面高度、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增大钢筋的用量可减小受弯构件的挠度
196.提高受弯构件截面刚度最有效的是提高截面高度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裂缝沿配筋的表面发生
水泥膨胀异常,裂缝呈放射形网状
超载时,在梁、板的受拉区
地震时,在柱、梁上沿45°角产生
197.减小裂缝宽度的措施有:增大截面尺寸、增大钢筋用量、采用变形钢筋、采用直径较小的钢筋、提高混凝土强度、构造允许时采用较小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198.在钢筋混凝土构件挠度计算时,可取同号弯矩取段内的弯矩最大截面的刚度
199.板受力方向负筋的面积>1/3跨中受力筋面积,非受力方向可适当减少
200.单向板分布筋的面积>15%受力筋面积,(>0.15%配筋率)
>φ6 ≤@250
集中荷载较大时,分布筋适当加大<@200
201.对于一般多层的框架,当采用装配式楼盖,柱的计算长度:底层柱=1.25H;其它柱=1.5H
当采用现浇整体楼盖,柱的计算:底层柱=1.0H;其它柱=1.25H
202.在框架节点内应设置水平箍筋<@250
203.当构件截面的长度大于厚度的4倍时,宜按墙的要求进行设计
204.抗震框架梁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且不宜小于同方向柱宽的1/框架梁与柱中心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1/4
205.只有沉降缝要贯通整个结构(包括基础)
206.多层房屋的层高和(层数)的限值M(8764-7654)
烈度 6 7 8 9
普通砖240 24(8)21(7)18(6)12(4)
多孔砖240{小砌块190} 21(7)18(6)15(5)12(4){0}
底框架240 22(7)19(6)
内框架240 16(5)13(4)
底框架底部层高≤4.5M;其它≤3.6M
医院教学楼及横墙较少的房屋总高度降低3M,层数减一层
横墙较少指同层内开间大于4.2M的房间占40%
207.现浇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
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φ10,绑扎接头搭接长度应按受拉钢筋考虑,箍筋间距不应大于300
208.构造柱最小截面为240*180;4φ12;箍筋@<250
209.砌体房屋最大高宽比
烈度 6、7 8 9
最大高宽比 2.5 2 1.5
210.无锚固的女儿墙≤0.5高(9度0.0)
211.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中、边)8度 1.2 9度 1.5
内墙阳角至门洞边 8度 1.5 9度 2.0
其它全为 1.0m
212.底层框架和内框架砖房构造柱最小截面为240*240;不宜<4φ14;不宜箍筋@<200
213.作用于框架梁柱节点的弯矩,是按照梁柱截面的转动刚度比进行分配的 214.结构自身质量越大,发生强度破坏的概率越大
215.房屋高度超过50米,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结构
216.混凝土基础适用于五层及以下民用建筑或单层、多层轻型厂房的承重基础
217.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砌体房屋抗震性能好
218.承重砖柱及宽度小于740的窗间墙,不得开孔、洞或留脚手架眼
219.承重结构的钢材宜选用3号钢、16锰钢等
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必要时应有冷弯合格保证
220.当吊车大于50吨和类似振动力结构才应具有常温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221.普通碳素钢按炉种分平炉、氧气转炉、空气转炉钢三种
222.按脱氧程度分为沸腾钢、镇静钢、半镇静钢
223.建筑常用的钢材一般分为普通碳素钢、普通低合金钢和优质碳素钢三类
224.钢材随钢号增加,强度提高,伸长率则降低
225.工字钢型号下标表示腹板厚,a
226.建筑物的纵向,上弦横向水平支撑、下弦横向水平支撑、屋盖垂直支撑、天窗架垂直支撑应设在同一柱间
227.当大型屋面板,且每块板与屋架保证三点焊接时,可不设置上弦横向水平支撑(但在天窗架范围内应设)
228.下柱柱间支撑应设在建筑物纵向的中部
229.纵向水平支撑应设置在屋架下弦端节间平面内,与下弦横向水平支撑组成封闭体系
230.屋架外形应与屋面材料所要求的排水坡度相适应
231.屋架外形应尽可能与弯矩图相适应
232.屋架杆件布置时,应尽可能使较短的腹杆受压、较长的腹杆受拉
233.宜尽可能使荷载作用在屋架节点上,避免弦杆受弯
234.钢屋架和檩条组成的钢结构屋架体系,设支撑的目的是承受纵向水平力、保证屋架上弦出平面的稳定、便于屋架的检维修
235.焊接的一般钢结构,当冬季温度≤-30℃时,不宜采用3号沸腾钢
236.钢结构耐250℃以下高温,但不耐火
237.钢材的厚度越大则抗拉、抗压、抗弯、抗剪强度设计值越小
238.少数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的主要原因是钢结构轻质高强延性好,能建更高的建筑、钢结构综合经济效益好
239.钢实腹式轴心受拉构件应计算强度及长细比控制的验算
240.钢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应计算N/ΦA≤f;A为毛截面积
241.钢结构设计方法是以近似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242.建筑钢材属低碳钢;推荐使用的有A3、15MnV、16Mn
结构用钢为甲类钢;
乙类钢不能用于承重结构
243.Ⅰ16工字钢中的数子表示截面高度为160
244.钢结构构件表面防腐应刷防腐涂料
245.低碳钢受拉屈服后,从屈服点至断裂,塑性工作区域为弹性工作区域的200倍
246.直接承受动力荷载重复再作用的钢结构构件极其连接,当应力变化的循环次数为≥1×105次,应进行疲劳计算
247.工字钢截面面积和高度不变时,翼缘宽度确定后,翼缘厚度尽可能薄(翼缘薄而腹板厚),抗剪承载力大
248.钢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顶点质心位置的侧移不宜超过建筑高度的1/500
钢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房间相对的侧移不宜超过建筑高度的1/400
249.钢结构的缺点是不耐火、易腐蚀
钢结构的表面长期受辐射热达150℃以上时,应采用有效的隔热措施
250.轴心受压的钢柱脚中,锚栓不受力
251.在抗剪连接中以同时承受剪力和杆轴方向拉力的连接中,承压型高强度螺栓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不得大于按摩擦型连接计算的1.3倍
252.在钢结构的受力构件及其连接中,不宜采用厚度小于5的钢板
在钢结构的受力构件及其连接中,不宜采用壁厚小于3钢管
253.焊接结构在正常情况下,焊接的厚度对低碳钢大宜小于50
焊接结构在正常情况下,焊接的厚度对低金钢大宜小于36
254.钢结构在搭接连接中,搭接的长度不得小于焊件较小厚度的5倍,且并不得小于25
255.对屋架结构的主要受力杆件的允许长细比:受拉杆(无吊车)350;受压杆150
256.接点板的厚度根据连接的杆件内力的大小确定,但不得小于6毫米
257.焊接梁的翼缘一般用一层钢板做成,当采用两层钢板时,外层钢板与内层钢板厚度之比宜为0.5-1
258.柱脚在地面以下的部分应采用强度等级较低的混凝土包裹,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
259.当柱脚底面在地面以上时,则柱脚底面应高出地面不小于150
260.目前钢结构除少数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结构的连接外,其结构简单,节约钢材,加工方便,易于采用自动化操作的连接方法为高强螺栓连接
261.目前我国在桥梁、大跨度房屋以及工业厂房结构中已广泛应用的连接方法为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
262.对高度或跨度较大的结构,或荷载、吊车起重很大的厂房结构等,应优先选用钢结构
263.跨度≤24米,柱距为6米的高层厂房,一般宜选用钢结构
264.宜设置屋架下弦横向支撑的有
屋架跨度大于18米时
屋架下弦设有悬挂吊车,厂房内有吨位较大的桥式吊车或有振动设备时
端墙抗风柱支承屋架下弦时
屋架下弦有通长纵支撑时
265.轻型钢屋架适用于跨度为≤18米的工业与民用房屋的屋盖结构
266.钢结构通常在450-650℃的温度时,就会失去承载能力,产生很大的变形,不能继续工作
267.钢管混凝土构件两端加上盖板,用焊缝封闭,应采用干硬性混凝土,其水灰比要求控制在0.45左右
268.钢材的S、O元素使钢材热脆
而P、N会造成钢材冷脆
269.钢结构选材时,两项保证是抗拉强度、拉伸率(伸长率);其次是冷弯180度,常温冲击韧性、负温冲击韧性
270.规范规定对焊接构件的含碳量不得大于0.22%
271.木材强度指标:抗弯最大>顺纹抗压>顺纹抗拉强度>顺纹抗剪,顺纹抗压>斜纹抗压>横纹抗压
272.木屋架的受力性质是多边形最好、梯形次之、三角形最差
273.设置木屋架支撑的作用是
防止屋架侧倾、保证受压弦杆的侧向稳定、承担和传递纵向水平力、保证屋架安装质量和安全施工
274.承重结构的木材杆件受拉或受拉弯,应采用Ⅰa级材质;受弯或压弯构件,应采用Ⅱa级材质;受压构件及次要受弯构件(如吊顶小龙骨等),应采用Ⅲa级构件。
275.木材表面温度高于50℃;极易引起火灾的;经常受潮湿且不易通风的场合不应采用木结构
276.木材的破坏属脆性破坏
277.木材的强度在其含水率8-23%范围内,含水率的增大会使木材强度降低,当含水率超过23%时,其强度则趋于稳定
278.在木结构中,同一种连接不宜采用两种及以上刚度不同的连接
在屋架下弦的同一接头中,不应考虑斜键和螺栓的共同作用
在屋架下弦的同一接头中,不应采用不同直径的螺栓
在屋架的端节点,不得考虑齿连接与其保险螺栓的共同工作
279.当房屋中有采暖或炊事的砖烟囱时,与木结构相邻部位的烟囱壁厚应加厚至240
280.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优先采用横墙或纵横强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281.楼梯间不宜布置在房屋的转角处
282.8、9度下列时应设防震缝:房屋立面高差在6米以上;错层楼板高差较大;各部分质量和刚度截然不同
283.规则结构宜符合下列要求
房屋平面局部突出部分的长度不大于其宽度,且不大于该方向总长的30%
房屋立面局部收进的尺寸不大于该方向总尺寸的25%
楼层刚度不小于其相邻上层的70%,且连续三层降低不小于其上部第三层刚度的50%
房屋平面内质量分布和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基本均匀对称
284.底层框架的底层楼盖应采用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
285.底层框架砖房采用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的楼层均应设置圈梁
286.框架梁柱节点区域的箍筋配置应满足不能小于柱端加密区的箍筋配置
287.框架要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
288.螺旋钢箍柱受压承载力比普通钢箍柱高
大偏心受压柱截面在离轴力较近的一侧受压,而离轴力较远的一侧受拉
高强度混凝土对大偏心受压柱的承载力有所提高
小偏心受压柱不应选择高强度混凝土
289.框架柱在大偏心受压情况下,轴向力越小,需要配置的纵向钢筋越多
在小偏心受压情况下,轴向力越大,需要配置的纵向钢筋越多
290.影响柱延性的主要因素有轴的轴压比、柱的配筋率
291.砖砌体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小于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
292.三角形桁架的内力分布不均匀其特点是弦杆内力两端小、中间大;腹杆内力两端大、中间小
293.半圆拱的水平推力为零,称为‘无推力拱’
294.通常悬挑梁的截面高度取为其跨度的1/6
295.其悬臂板的高跨比常取为1/12
296.门式钢架从结构分为无铰钢架、双铰钢架、三铰钢架
297.桁架结构的基本特点是几何不变,是铰接
298.三铰拱为静力拱、两铰拱和无铰拱属于超静定结构
299.拱结构的受力情况主要是受压
300.大跨度屋盖采用桁架比采用梁的优点是受力合理并且自重轻
301.木屋架的最大跨度是15米
302.钢木屋架适用跨度是小于18米,室内相对湿度不超过70%
303.钢筋混凝土钢架,一般宜用于跨度最大为30米的建筑
304.伸缩缝,沉降缝应符合抗震缝的要求
305.当采用木檩条时,桁架间距不宜大于4米
306.当采用钢木或胶合木檩条时,桁架间距不宜大于6米
307.木梁在支座处应有可靠的锚固,对于楼盖中的木格栅,应沿其跨度每隔1-1.5米设置一道剪力撑
308.木结构构件的受压工作要比受拉工作可靠的多
标准小试件的顺纹抗拉极限为受拉时的40-50%
309.木材含水率愈高,木材的强度和弹性模量愈低,对木材的受压、受弯影响较大,受剪次之,受拉影响较小
310.木结构中刚拉杆和拉力螺栓的直径,应按计算确定,但不宜小于1311.当用原木、方木作承重木结构构件时,木材的含水率不应大于25%
312.当木材在湿度大的环境中(含水率在40-70%的环境)容易腐朽
313.木材通风良好、长期在水中或处干燥环境中不易腐朽
314.扭矩作用下,距刚度中心越远的点受力越大
315.其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
316.当有管道穿过剪力墙的连梁时,应预埋套管并保持洞口上下的有效高度不应小于1/3梁高,并不小于200
317.筒中筒结构中,外筒柱子截面设计成矩形截面,长边平行外墙放置最好
318.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框支层楼板应采用现浇,且厚度不应小于180
319.预制预应力圆孔板装配式楼板的刚性最差
320.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伸缩缝比剪力墙的大
321.筒中筒结构中,三角形平面形状受力性能最差
322.圈梁可以作为壁柱间墙的不动支点时,要求圈梁宽度与壁柱间距之比值为b/s≥1/30
323.砖混结构上柔下刚的多层房屋指的是顶层不符合刚性方案,下面各层按刚性方案考虑
324.钢筋混凝土装配整体楼板是预制板缝上再浇一层叠合层,同时板缝也加筋以混凝土灌实
325.钢筋混凝土主梁支撑在砖柱或砖墙上时,其支座应视为铰支
326.钢筋混凝土楼盖中的主梁应按弹性理论计算
327.非地震区剪力墙结构可不设暗柱
328.在水平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结构的计算简图,应假定板柱刚接
329.非地震区砌体房屋中,设置圈梁后能增加房屋整体刚度、能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不利影响、防止较大震动荷载不利影响
330.为防止钢筋混凝土屋盖温度变化引起顶层墙体的八字形裂缝有效措施是屋盖上设良好的隔热层或保温层
331.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最大高度是根据结构体系和设防烈度而定
332.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高宽比宜大于3,高度不宜低于60米
333.增加剪力墙是最有效的提高抗侧力刚度的方法
334.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屋盖形式 有保温 无保温
瓦材木屋盖 100
装配有檩 75 60
装配无檩 60 50
整体 50 40
对石砌体、蒸压砖、砼砌体上表数乘以0.8;高于5M的砖砌体单层房上表数乘以1.3
335.为防止减轻房顶层墙裂缝的采用下列措施:
屋面保温、隔热
屋面分隔缝的间距不宜大于6M,并与女儿墙隔开,其缝宽不小于30
采用有檩屋盖或瓦材
屋盖和圈梁间设滑动层,长墙可在两端2-3个开间设,横墙可只在两端1/4长处设
顶层挑梁末端下墙体灰缝内设3道焊接钢筋网片2φ4,@200;或2φ6;挑梁末端里外各伸长1米
顶层门窗洞过梁上水平灰缝内设2-3道钢筋网片或2φ6,并伸入过梁两端600
顶层和女儿墙砂浆不低于M5
女儿墙设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伸至压顶
顶层端部墙体内适当增加构造柱
336.防止房屋底层墙体裂缝可采用措施
增大基础圈梁刚度
底层窗台下水平灰缝内设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2φ6,并伸入过梁两端600
采用钢筋混凝土窗台板,板嵌入墙600
337.墙体砖角处和纵横墙交处,宜沿竖向每400-500设拉结钢筋,每120厚墙内不少于1φ6或焊接钢筋网片,埋入长度从墙转角或交接处起,每边不小于600
338.对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砌块或其他非烧结砖,宜在各层门窗过梁上方的水平灰缝及窗台下第一和第二道水平灰缝内设置焊接钢筋网片或2φ6钢筋,伸入墙内≥600
339.混凝土砌块砌体应采用砌块专用砂浆砌筑
10.1.3 单层空旷房屋大厅,支承屋盖的承重结构,在下列情况下不应采用砖柱:
9度时与8度Ⅲ、Ⅳ类场地的建筑。大厅内设有挑台。
8度Ⅰ、Ⅱ类场地和7度Ⅲ、Ⅳ类场地,大厅跨度大于15m或柱顶高度大于6m。7度Ⅰ、Ⅱ类场地和6度Ⅲ、Ⅳ类场地,大厅跨度大于18m或柱顶高度大于8m。
340.车间食堂空旷单层房屋圈梁设置要求
砖砌体房,檐口5-8M时,在檐口设一道;大于8M时,应加设
砌块及石料房,檐口4-5M时,在檐口设一道;大于5M时,应加设
有吊车时在檐口或窗顶处设一道,应增加设置数量
341.宿舍办公楼等多层砌体房3-4层时,在檐口设一道
当超过4层时,应在所有纵墙上隔层设置
多层砌体工业房,应每层设置
342.设置墙梁的多层砌体房应在托梁、墙梁顶面和檐口处设置圈梁,其它楼层应在所有纵墙上每层设置
343.圈梁宜连续设在同一平面上并封闭,附加圈梁搭接长度>2ΔH,且>1M
纵横交接处,刚弹性和弹性方案与屋架大梁应可靠连接
应与墙同宽,当宽≥240时,宽度宜≥2/3h,高度≥120,4φ10,箍筋<@300
兼作过梁时应按过梁计算配筋
344.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的多层砌体房,当层数超过5层时,除应檐口设置外,可隔层设置圈梁,并与板现浇
未设圈梁的板嵌入墙内不应小于120,并沿墙长配置不少于2φ10的纵筋
345.有抗震要求的单层砖柱厂房,厂房两端应设置承重山墙、横向内隔墙宜做成抗震墙
346.有抗震要求的单层空旷房,大厅与前、后厅之间不宜设防震缝
大厅与两侧附属房间可不设防震缝。但不设缝时应加强连接。
山墙应利用楼层或工作平台作为水平支撑
347.9度设防,当房屋有舞台时,舞台口上的山墙不宜承重,9度时,舞台口大梁上的砖墙不应承重
348.梯形屋架可满足天花板上有较大空间
349.门式钢架可以通过设置铰接点而形成三铰钢架
350.无铰门架比有铰门架的内力分布更均匀
351.门式钢架可以使用预应力技术
352.钢架柱和基础的铰接可以采用交叉钢筋的形式
353.网架周边各节点可以支承于柱上
354.网架周边各节点可以支承于由周边稀柱上所支撑的梁上
355.矩形平面网架可以采用三边支承而自由边则设置边桁架
356.网架周边各节点不允许支承于周边附近的四根或几根独立柱上
357.选择拱轴线形式应根据建筑要求和结构合理相结合 358.单层厂房应设柱间支撑的有
设有重级工作制吊车,或中、轻级工作制吊车起重量超过10吨时
纵向柱的纵数每排小于7根
设有3吨及以上悬挂吊车的
359.特殊高层建筑一般指的是高度大于200米的建筑
360.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当采用天然地基时,地下室或整体基础的埋深,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1/12
361.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当采用桩基时,地下室或整体基础的埋深,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1/15
362.高层建筑箱形基础在地震区的埋深,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1/10
363.高层建筑的柱截面每次收小不宜大于100-150
364.理论上最合理的拱轴线应是使拱在荷载作用下处于完全变轴压状态(无弯矩)
365.一般说来拱在均匀荷载作用下比较合理的拱轴线形式是二次抛物线
366.一次地震的震级是表示一次地震的大小,用里氏震级表示,共十二等级
367.地震的烈度表示一次地震对各个不同地区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的影响的强弱程度
368.里氏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的大小
369.1976年唐山大地震为里氏7.8级,震中烈度为11度
370.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是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房屋高度来确定
371.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372.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使用
(50年内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为众值烈度,比基本列度低一度半,第一水准)
373.当遭受等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或经修理仍可使用
(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为基本烈度,第二水准)
374.当遭受大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见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
(50年内超越概率为2-3%的地震烈度为罕遇地震的概率水准,第三水准
375.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抗震设计总体布置多跨厂房采用等高厂房
采用钢筋混凝土屋架或预应力混凝土屋架、预制柱为工字形柱
376.纵向受力钢筋带换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正常使用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
377.抗震结构的材料
烧结砖>MU10,砂浆强度>M5
砼砌块>MU7.5,砂浆强度>M7.5
378.框支梁、框支柱及一级框架梁柱节点砼>C30
379.构造柱、芯柱、圈梁等砼>C20
380.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应主要应用于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及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的建筑
381.一、二级框架结构,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382.钢结构时
钢材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 1/0.85
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应大于20%
钢材应有良好的可焊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383.抗震砌体结构房屋的纵、横墙交接处,施工时都应同时咬槎砌筑,房屋四角和楼梯处更应如此
384.半挖半填的地基土地段属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385.分层土的剪切波速越大,说明土层越密实坚硬,震害效应越小
386.覆盖层越薄,震害效应越小
387.Ⅰ类场地,土层密实坚硬,震害效应小
Ⅳ类场地,震害效应大
388.当地基土中有液化层时,柱基的柱端应深入液化层以下稳定土层中一定长度,应按计算定,对砾石土、坚硬粘土密实粉土尚不应小于0.5,对其它非岩石土不宜小于1.389.对饱和砂土或粉土应进行液化判断
390.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其液化指数划定其液化等级
按塑性指数Ip分为粘性土(Ip>10(粉质黏土10
391.对设防烈度6度时,一般情况下可不考虑液化判断和地基处理
392.当采用深基础时,基础底面应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层中,其深度不应小于0.393.用非液化土替换全部液化土
394.液化等级为中等和严重的故河道河滨,在距常时水线约100M内不宜修建永久性建筑
395.限制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是为了满足在地震作用下房屋的稳定性
396.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宜的最大高度
类型 6 7 8 9
框架 60 55 45 25
框架-抗震墙 130 120 100 50
抗震墙 140 120 100 60
板柱-抗震墙<框架<部分框支-抗震墙<框架-抗震墙<抗震墙<框架-核心筒<筒中筒
397.抗震多层砌体房屋砖墙层高为4米,砌块为3.6米
7.1.3 普通砖、多孔砖和小砌块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底部和内框架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4.5m。
398.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长宽比
9
现浇 4 4 3 2
装配 3 3 2.5
框支层、板柱抗震墙 2.5 2.5 2
399.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400.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
9
现浇屋楼盖 18 18 15 11
装配屋楼盖 15 15 11 7
木屋楼盖 11 11 7 4
底层框架剪力墙 21 18 15 /
内框架 25 21 18 /
石棉水泥瓦轻钢屋盖更小
401.抗震设防要求的钢筋混凝土柱子轴压比限值是为了使柱子的破坏形式和变形能力符合抗震要求
402.框架柱设计截面宽度和高度;非抗震不宜小于250,抗震时不宜小于300,圆柱和多边形直径不宜小于350,错层处框架柱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600。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3。
403.错层处框架柱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其箍筋应全段加密
404.在有抗震要求的框架结构中,任意增加柱子的纵向钢筋面积,可能反而使结构的抗震能力降低
405.任意增加剪力墙连梁的纵向钢筋面积,可能使连梁不能先形成塑性铰,反而使结构的抗震能力降低
406.剪力墙应双向或多向布置,宜拉通对直
407.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
408.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宜过小
409.较长的剪力墙可开洞后设连梁,但连梁刚度不一定要求很大,可用楼板连接,也可做成高度较小的弱梁
410.框架结构防震缝最小宽度最大,框架-剪力墙结构次之,剪力墙最小
411.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如不可避免时则宜设沉降缝
412.防震缝应将其两侧房屋的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413.对基本烈度为6-9度幅度内地区的建筑屋,应考虑抗震设防
414.高层建筑防震缝的最小宽度,与结构体系、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有关
415.非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当采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时,其横向剪力墙的间距应同时满足≤5倍建筑的宽度、≤60米
416.对于7度抗震设防的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布置:
平面为长矩形的建筑中,落地剪力墙的数目与全部横向剪力墙数目之比不宜小于50%
底层落地剪力墙应加厚以补偿底层的刚度
上下层剪切刚度比宜接近1
417.筒中筒结构宜采用对称平面;当矩形平面时,长宽比不宜大于2
418.网架按外形分类有平面和曲面网架
419.平面网架只能是双层
420.曲面网架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双层
421.曲面网架可以做成单曲或双曲
422.大跨度拱结构拱脚水平推力
可用位于拱脚处的拉杆承受
可用两侧有足够刚度的框架结构承受
423.位于良好的地基的落地拱可以利用基础直接承受
424.不可用支承拱的独立支柱承受
425.地震发生时第一个地震波的发源点称震源
426.3.1.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 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 度时,应符合比9 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 度时,应符合比9 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3)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4)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427.作地震变形验算时,框架结构的层间弹性位角限值最大
428.规范规定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墙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的长宽比,是因为使楼屋盖具有传递水平地震作用力的足够刚度
429.有抗震要求的框架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
砌体填充墙应与框架柱用钢筋拉结
宜采用与框架柔性连接的墙板
430.框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计算跨度的1/8-1/12
框架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且不宜小于1/4高度;并不宜小于柱宽的1/2
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大于4
431.工形柱的翼缘厚度不宜小于100;腹板厚度不宜小于80;当腹板开孔时,在孔洞周边宜设置2-3根直径不小于8的封闭钢筋
432.钢结构、钢架、排架和网架中钢架的钢材用量最省
433.有抗震设防要求并对建筑装修要求较高的房屋和高层建筑,应优先采用剪力墙或框架-剪力墙结构
434.当砌体填充墙长度大于5M时,墙顶宜与梁有拉结措施
435.抗震墙的厚度在一、二级时,≥160,且>层高的1/20 三、四级时,≥140,且>层高的1/25
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一、二级时,≥200,且>层高的1/16
无端柱或无翼墙时>层高的1/12
436.多层石房总高度及层数
8
细料石砌体 16(五)13(四)10(三)
粗毛料石砌体 13(四)10(三)7(二)
抗震墙间距(装配屋盖)10(7)7(4)
437.抗震设防为8度时,高层剪力墙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438.抗震设防为8度时,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4
439.对框架结构作抗震变形验算时,结构的层间弹性位移限值与建筑的装修标准有关
440.抗震设计时,限制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是为了满足楼板传递水平地震力的刚度要求
441.当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墙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但长宽比超过规定时,应考虑楼盖平面内变形的影响
442.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当设防烈度为7度时,落地剪力墙的间距L≤2.5B;L≤30
443.有抗震要求的框架柱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00
有抗震要求的高层框架柱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50;高度不宜小于400
444.有抗震要求时,砌体填充墙应沿框架柱高每隔500距离配置拉结钢筋
445.剪力墙结构中,一片剪力墙的长度不宜大于8米
446.剪力墙上开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不宜错洞布置,当二、三级抗震必须要错洞时,错洞间距不宜大于2米
447.高层建筑很少采用预应力平板楼板结构
448.屋面只有屋面板自重不是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的 449.偏心构件的抗弯能力;大偏心受压时随轴力增加而增加
450.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一般仅为抗压强度的1/10
451.Ⅱ、Ⅲ、Ⅳ级钢筋冷拉后可用作预应力钢筋
452.在地震区,用灰土作承重墙体的房屋,当设防烈度为7度时,最多宜建二层,但总高度不要超过6M
453.震中是震源在地球表面上的竖直投影点
454.8度设防时的矩形平面高层建筑,其平面长度和宽度之比不宜超过5
455.框架结构中梁柱的连接构造要求框架梁与柱中心线之间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1/4
456.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
超过15M时,6度(每+5M)、7度(4M)、8度(3M)、9度(2M),宜加宽20
457.框架-剪力墙结构防震缝宽度按框架的70%考虑,剪力墙结构防震缝宽度按框架的50%考虑,且不宜小于70
两侧结构不同时,按较低结构考虑
458.刚性基础的选用范围是六层及以下的民用建筑和由墙承重的厂房
459.一般工业民用建筑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不要求沉降观测
460.8度9度抗震时,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之承长度不应小于500,并与圈梁相连
461.预应力混凝土对钢筋的性能要求是具有一定的塑性、有良好的可焊性和可镦性能
462.目前单层厂房大多数优先选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463.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分析是竖向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承受、水平荷载主要由框架承受
464.软弱地基上建房时,对体型复杂荷载差异较大的框架结构可选用箱基、桩基、筏基
465.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的地段属抗震危险地段
466.砌体房屋、无软弱地基的一般单层空旷房屋、8层以下25M以下的一般框架房屋(厂房)可不进行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验算
467.考虑地震时建筑场地的类别根据场地土类型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
468.为了增加整体刚度,在软弱地基上的对于3层及以上的多层砌体房屋,其长高比宜小于或等于2.5
469.在大面积筏形基础中,每隔20至40米留一道后浇带,可以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
470.高层主楼与裙房之间,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有适应调整两者之间的沉降差作用
471.长宽很大的上部结构每隔30-40M设置后浇带,是为了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
472.高层主楼与裙房之间后浇带,应在高层部分主体结构完工,沉降基本稳定后灌缝
473.碎石土属不冻胀土
474.地基土天然含水率小且冻结期间地下水位低于冻深>2M时,均可不考虑冻胀的影响
475.碎石土、细砂土可不考虑冻胀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476.除淤泥和淤泥质土,相同地基上的基础,当宽度相同时,则埋深愈深地基的承载力愈大
477.一般多层建筑在施工期间完成沉降量
对砂土,可认为最终沉降量已完成80%以上
低压缩性土<0.1 50-80%
中压缩性土0.1-0.5 20-50%
高压缩性土≥0.5 5-20%
478.刚性砖基础的台阶宽高比最大值为1:1.5
混凝土基础为1:1(Pk≤200)1:1.25(200-300)
479.在设计柱下条形基础的基础梁的最小宽度时,由基础梁截面强度计算确定
480.摩擦桩时桩上的荷载由桩侧摩擦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
481.对一级建筑物,单桩的竖向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现场静荷载试验确定
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并不应少于3根
482.砂土的密实度分为松散、稍密、中密与密实,它是根据标准贯入击数N来划分的 483.由碎石、砂土、粉土、粘性土等组成的填土属素填土
484.经过压实的素填土称压实填土
485.压实填土不得使用淤泥、耕土、冻土、膨胀土以及有机质含量>5%的土
486.含有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的填土属杂填土
487.由水力冲填泥砂形成的填土属冲填土
488.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地基持力层
489.生活垃圾较多的杂填土,未经处理不宜作为持力层
490.换填垫层可用于软弱地基的浅层处理,垫层材料可采用中砂、粗砂、砾砂、碎石、矿渣、灰土和粘土等
491.除岩石地基外,地基的承载力设计值与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基础宽度、基础深度和地基土的重度有关
492.考虑地基变形时,对于砌体承重结构,应由局部倾斜控制
493.对框架、排架由相邻柱基的沉降差控制
494.对多层和高层建筑由倾斜控制,必要时尚应控制平均沉降量
495.对山区地基的设计,应考虑溶岩、土洞的发育程度
自然条件下有无滑坡现象、断层破碎带
建筑地基不均匀性
施工过程中,因挖填方堆载和卸载对山坡稳定性的影响
出现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可能性
地面水、地下水对建筑地基和建筑场区的影响
496.褥垫可采用炉渣、中砂、粗砂、土夹石300-500厚
夯填度为褥垫夯实后的厚度与虚铺厚度的比值;夯填度中砂粗砂0.85;土夹石0.7
497.刚性矩形基础为使基础底面不出现拉力,则偏心距e=M/N应满足e≤b/6
498.高层建筑箱形基础的基底平面形心宜与结构竖向长期荷载重心相重合 基础高度应满足结构承载力和刚度需要
基础的底板厚度应根据受力情况、整体刚度和防水要求确定
499.配了纵向钢筋的桩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500.桩的承载力与其截面的大小有关
501.桩有抗拔能力
502.摩擦型桩中心距≥3d,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1.5扩底直径;当扩底直径大于2米,桩端净距不宜小于1米
503.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倍
504.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宜为桩身直径的1-3倍,嵌岩灌注桩硬质岩体时≥0.505.灌注桩混凝土≥C20;预制桩混凝土≥C30;预应力桩≥C40
506.桩的主筋应计算确定,打入式预制桩配筋率≥0.8%;静压预制≥0.6%;灌注桩≥0.2-0.65%
507.承台下配筋长度应穿过淤泥土层或液化层
508.桩径大于600的钻孔灌注桩,构造钢筋的长度不宜小于桩长的2/509.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宜小于50;
510.主筋锚固于台不宜小于30d、35d(Ⅱ、Ⅲ)
511.大直径灌注桩当为一柱一桩时,可设置承台或桩和柱直接连接
512.柱承台的宽度≥500,边柱中心至承台边缘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150,对于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边缘的距离≥7513.承台的最小厚度为300
混凝土≥C20,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70;当有混凝土垫层时≥40
514.有抗震要求的单桩支承的独立柱,各承台均应两方向设置连系梁
515.两桩承台宜在其短向设置连系梁
516.单桩承台,宜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设置连系梁
517.桩承台连系梁顶面宜与承台位于同一标高,连系梁宽度≥250,梁的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1/10-1/15
518.结构平面布置图常用的比例是1:50;1:100;1:200
519.计算挡土墙的土压力时,会向外(非挡土墙一侧)移动或转动的挡土墙,应采用主动土压力
520.利用压实填土作地基时,不得使用耕植土
521.粘性土的状态分为坚硬、可塑、软塑和流塑,它们是根据液性指数划分的 522.对一般基础设置深度应考虑相邻基础的埋深
523.应考虑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524.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埋深应满足抗滑移的要求
525.刚性矩形基础为使基础底面不出现拉力,可增加基础宽度
526.埋置较浅的无筋扩展基础,其埋置深度一般小于3-4倍的基础宽度,且埋深不大于5米
527.扩展基础是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混凝土等级≥C20
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阶梯基础每阶高度宜为300-500
垫层厚度不宜小于70;垫层混凝土≥C10
528.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φ10,@100-200;分布筋≥φ8,@300;
钢筋保护层有垫层40;无垫层70
529.高层建筑箱形基础的高度不宜小于3M
箱形基础的外墙应沿建筑的四周布置
箱形基础的墙体水平截面积不宜小于基础面积的1/10
530.桩的水平承载力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531.对于预制桩,应进行运输和吊装过程中的强度验算
532.灌注桩配有纵向钢筋能承担弯矩
533.桩的承载力除根据地基条件确定外,尚应验算桩身材料强度
534.设计桩台时,应作抗冲击验算和抗剪验算
535.有地下室的高层建筑,采用桩基时,可取承台面标高与地下室底板标高相同
底板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的要求
536.结构圈梁平面图、总平面的管沟平面图常用比例是1:200;1:500
537.计算挡土墙的土压力,地基稳定及滑坡推力时,荷载应按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为1.0
538.粘性土的液性指标数TL为0-0.25,为硬塑粘土,碎、砂、粉、粘
539.对于一级建筑物当采用室内剪切试验时,取土钻孔不得少于6个
540.挡土墙应设置泄水孔,其间距宜取2-3米
孔眼尺寸不宜小于φ100
541.碎石土为粒径大于2的颗粒超过全重50%的土
542.砂土为>2不超过50%;但>0.075超过50%的土
543.粘性土为塑性指数Ip>10的土
Ip>17的土为粘土
Ip=10-17的土叫粉质粘土
544.粉土为介于砂土与粘土之间,Ip≤10,且>0.075不超过全重的50%的土
545.膨胀土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其自膨胀率大于或等于40%的粘性土
546.湿陷性土为浸水后产生附加沉降,其湿陷系数≥0.15的土
547.宜设沉降缝的部位
平面的转角处
高度差异和荷载差异处
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框架的适当部位
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明显差异处
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548.沉降缝宽度 二、三层50-80;四、五层80-120;六层以上>120
549.室内地坪和地下设施的标高,应根据预估沉降量予以提高,建筑物各部分联系时,可将沉降较大者标高提高
550.建筑物与设备之间,应留有净空,当建筑物有管道穿过时,应预留孔洞,或采用柔性头
551.减少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措施
选用轻型结构,减轻墙体自重,采用架空地板代替室内填土
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采用覆土少,自重轻的基础型式
调整各部分的荷载分布,基础宽度或埋置深度
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格的建筑物,可选用较小的基底压力
552.建筑物沉降观测要求
在一个观测区,水准点不应少于3个
施工期间的观测不应少于4次
竣工后的观测,第一年不少于3-5次,第二年不少于2次
沉降观测点,一般设置在室外地面以上,外墙(柱)身的转角及重要部位,数量不少于3个
553.有条件时,宜利用堆载预压过的建筑场地
堆载量不应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堆载不宜压在基础上
大面积的填土宜在基础施工前三个月完成
554.无筋扩展基础适用于多层民用建筑和轻型厂房
混凝土强度可为C15
555.对于三层及以上房屋,长高比≤2.5;当2.5<长高比≤3时,宜做到纵横墙不转折或少转折,并应控制其内横墙间距或增强基础刚度和强度
当房屋的预估最大沉降量≤120时,其长高比可不受限制
556.柱下条形基础梁的C20,高度宜为柱距的1/4-1/8。翼板厚度≥200;当≥250时,变厚度坡度≤1:3
557.柱下条形基础的端部宜外伸,其长度为第一跨距的0.25倍
钢筋满足计算要求,顶部钢筋全部贯通,底部通长钢筋不应小于底部受力筋的1/3面积
558.筏形基础的混凝土≥C30;地下室混凝土外墙≥250;内墙≥200;双面设钢筋,≥φ12,@300
559.对12层以上建筑的梁板式筏基,底板厚度与最大双向板格的短边净跨之比≥1/14,且板厚应≥400
560.当筏板的厚度≥2000时,宜在板厚的中间部位设双向钢筋,≥φ12,@300
561.当高层与裙房设沉降缝时,高层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2M
不能满足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沉降缝地面以下处应用粗砂填实
不设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
当不允许设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验算时需考虑地基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
56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的内容: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拟建工程概况
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
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
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
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描述和对工程危害程度的评价
4.2014二级建筑工程 篇四
一、钢尺
钢尺的主要作用是距离测量,钢尺量距是目前楼层测量放线最常用的距离测量方法。距离丈量结果中应加入尺长、温度、倾斜等改正数。
二、水准仪
水准仪的主要功能是测量两点间的高差,它不能直接测量待定点的高程,但可由控制点的已知高程来推算测点的高程。可以测量两点间的大致水平距离。DS3型水准仪称为普通水准仪,用于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及一般工程水准测量。
水准仪主要由望远镜、水准器和基座三个部分组成。水准测量的主要配套工具有水准尺、尺垫等。
三、经纬仪
经纬仪能进行水平角和竖直角测量,可以测出两点间的大致水平距离和高差,可以进行点位的竖向传递测量。在建筑工程中常用DJ2、DJ6 型。DJ6型进行普通等级测量,而DJ2型则可进行高等级测量工作。
经纬仪由照准部、水平度盘和基座三部分组成。
四、激光铅直仪
激光铅直仪主要用来进行点位的竖向传递。
建筑施工测量一般采用1/(4 万)精度激光铅直仪。除激光铅直仪外,有的工程也采用激光经纬仪来进行点位的竖向传递测量。
五、全站仪
全站仪由电子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和电子记录装置三部分组成。可测平距、高差、点的坐标和高程。2A312012 施工测量的内容与方法
一、施工测量的工作内容
施工测量现场主要工作有:长度、角度、细部点平面位置和高程位置、倾斜线的测设。测量步骤:
1.布设施工控制网;2.轴线测量;3.细部放样
二、施工控制网测量
(一)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布设成矩形控制网。
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测量方法: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
随着全站仪的普及,一般采用极坐标法建立平面控制网。
极坐标法是根据水平角和水平距离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
(二)建筑物施工高程控制网建筑物高程控制,应采用水准测量。主要建筑物附近的高程控制点,不应少于三个。
高程控制点的高程值一般采用工程±0.000高程值。±0.000高程测设是施工测量中常见的工作内容,一般用水准仪进行。HA+a=Hp+b
三、结构施工测量
结构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轴线内控基准点的设置;施工层的放线与抄平;建筑物主轴线的竖向投测;施工层标高的竖向传递。
建筑物主轴线的竖向投测,主要有外控法和内控法两类。多层建筑可采用外控法或内控法,高层建筑一般采用内控法。
投测的允许误差为高度的3/10000。
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标高线垂直量取,每栋建筑物至少应由3处分别向上传递。以其平均点作为本层标高起测点。土方工程施工技术
一、土方开挖
1.开挖前,应根据支护结构形式、挖深、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周围环境、工期、气候和地面载荷等资料制定施工方案、环境保护措施、监测方案,经审批后方可施工。2.施工前,应对降水、排水措施进行设计。
3.围护结构的施工质量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
4.无支护土方工程采用放坡挖土,有支护土方工程可采用中心岛式(也称墩式)挖土、盆式挖土和逆作法挖土等方法。
5.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
6.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清底、验槽,减少暴露时间,防止暴晒和雨水浸刷破坏地基土的原状结构。
7.开挖时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等经常进行检查。
二、土方回填
(一)土料要求与含水量控制
不能选用淤泥、淤泥质土、膨胀土、有机质大于8%的土、含水溶性硫酸盐大于5%的土、含水量不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
填方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二)土方填筑与压实
1.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其重要性确定;
2.填土应从场地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
3.填方应在相对两侧或周围同时进行回填和夯实。2A312022 基坑验槽及局部不良地基的处理方法
一、验槽时必须具备的资料
(1)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附有基础平面和结构总说明的施工图阶段的结构图;
(3)其他必须提供的文件或记录。
二、验槽程序
(1)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单位确认自检合格后提出验收申请;
(2)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建设、监理、勘察、设计及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负责人,共同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
三、验槽的主要内容
(1)检查位置、尺寸、槽底深度。
(2)槽壁、槽底土质类型、均匀程度,基坑土质及地下水情况。
(3)是否有旧建筑物基础、古井、古墓、洞穴、地下掩埋物及地下人防工程。
(4)基槽边坡外缘与附近建筑物的距离,基坑开挖对建筑物稳定是否有影响。
(5)天然地基验槽应检查核实分析钎探资料。桩基桩检合格。
四、验槽方法
地基验槽通常采用观察法。对于基底以下的土层不可见部位,通常采用钎探法。(一)观察法
验槽时应重点观察柱基、墙角、承重墙下或其他受力较大部位;
(二)钎探法
钎探是根据锤击次数和入土难易程度来判断土的软硬情况;
每贯入30cm,记录一次锤击数。钎探后的孔要用砂灌实。(三)轻型动力触探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基底进行轻型动力触探:(1)持力层明显不均匀;(2)浅部有软弱下卧层;
(3)有浅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观察难以发现时;(4)勘察报告或设计文件规定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
时。
五、局部不良地基的处理
(1)局部硬土的处理:挖掉硬土部分,以免造成不均匀沉降。
(2)局部软上的处理:
软土厚度不大时,通常采取清除软土的换土垫层法处理;
当厚度较大时一般采用现场钻孔灌注桩、混凝土或砌块石支撑墙(或支墩)至基岩进行局部地基处理。2A312023 砖、石基础施工技术要求
砖、石基础特点:抗压性能好,整体性、抗拉、抗弯、抗剪性能较差,材料易得,施工操作简便,造价较低。
一、砖基础施工技术要求
1.上下皮垂直灰缝相互错开60mm。
2.砖基础的水平灰缝厚度和垂直灰缝宽度宜为10m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
3.砖基础底标高不同时,应从低处砌起,并应由高处向低处搭砌。
4.砖基础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当不能同时砌筑时,应留置斜槎。
5.基础墙的防潮层厚度为20mm,位置宜在室内地面标高以下一皮砖处。
二、石基础施工技术要求
1.毛石基础灰缝要饱满密实,厚度一般控制在30~40mm之间。
2.毛石基础必须设置拉结石。
2A312024 混凝土基础与桩基施工技术要求
一、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
混凝土基础的主要形式有条形基础、单独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等。(一)单独基础浇筑台阶式基础施工,可按台阶分层一次浇筑完毕,不允许留设施工缝。
每层混凝土要一次灌足,顺序是先边角后中间。(二)条形基础浇筑
根据基础深度宜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一般不留施工缝。
(三)设备基础浇筑
一般应分层浇筑,并保证上下层之间不留施工缝。(四)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工程1.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分层浇筑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浇筑方案可以选择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等。2.大体积混凝土的振捣
(1)混凝土应采取振捣棒振捣。
(2)在初凝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抗裂性。
3.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1)养护方法分为保温法和保湿法两种。
(2)养护时间。浇筑完毕后,应在12h 内加以覆盖和浇水。
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1d。4.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1)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
(2)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
(3)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当设计无要求时,控制在25℃以内)。(4)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
(5)可在基础内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水,强制降低混凝土水化热产生的温度。
(6)在拌合混凝土时,还可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7)设置后浇缝。当大体积混凝土平面尺寸过大时,可以适当设置后浇缝,以减小外应力和温度应力;同时,也有利于散热,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8)大体积混凝土可采用二次抹面工艺,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二、混凝土预制桩、灌注桩的技术(一)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打(沉)桩施工方法通常有:锤击沉桩法、静力压桩法及振动法等,以锤击沉桩法和静力压桩法应用最为普遍。
(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按其成孔方法不同,可分为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和人工挖孔灌注桩等几类。人工降排地下水施工技术
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一般就要采用井点降水。
一、明沟、集水井排水
1.在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m~40m设置集水井。
2.排水明沟宜布置在拟建建筑基础边0.4m 以外,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应不小于0.3 m。明沟底面比挖土面低0.3m~0.4m,集水井底面比沟底面低0.5m。
二、降水
真空(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或管井
1.基坑降水应编制降水施工方案,其主要内容为:井点降水方法;井点管长度、构造和数量;降水设备的型号和数量;井点系统布置图;井孔施工方法及设备;质量和安全技术措施;降水对周围环境影响的估计及预防措施等。
2.如基坑坑底进行压密注浆加固时,要待注浆初凝后再进行降水施工。
三、防止或减少降水影响周围环境的技术措施1.回灌技术
回灌井点与降水井点的距离不宜小于6m。2.砂沟、砂井回灌3.减缓降水速度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结构优点:强度较高;整体性好;可塑性好;耐久性和耐火性好;防振性和防辐射性能较好;工程造价和维护费用低;易于就地取材。
混凝土结构缺点:结构自重大,抗裂性差,施工过程复杂、受环境影响大,施工工期较长。
一、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由面板、支架和连接件三部分系统组成。
(一)常见模板体系及其特性
1.木模板体系:优点是制作、拼装灵活,较适用于外形复杂或异形混凝土构件,以及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工程;缺点是制作量大,木材资源浪费大等。2.组合钢模板体系:优点是轻便灵活、拆装方便、通用性强、周转率高等;缺点是接缝多且严密性差,导致混凝土成型后外观质量差。
3.钢框木(竹)胶合板模板体系:特点为自重轻、用钢量少、面积大、模板拼缝少、维修方便等。
4.大模板体系:其优点是模板整体性好、抗震性强、无拼缝等;缺点是模板重量大,移动安装需起重机械吊运。
5.散支散拆胶合板模板体系:优点是自重轻、板幅大、板面平整、施工安装方便简单等。
6.早拆模板体系:优点是部分模板可早拆,加快周转,节约成本。
(二)模板工程设计的主要原则(1)实用性
(2)安全性: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3)经济性
(三)模板及支架设计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1.模板及支架的选型及构造设计。
2.模板及支架上的荷载及其效应计算。
3.模板及支架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验算。4.绘制模板及支架施工图。
(四)模板工程安装要点
1.木杆、钢管、门架等支架立柱不得混用。
2.对跨度不小于4m 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应为跨度的1/1000~3/1000。(09年案例第四题问题1)
3.立杆上应每步设置双向水平杆,水平杆应与立杆扣接;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
4.模板安装应与钢筋安装配合进行,梁柱节点的模板宜在钢筋安装后安装。
5.后浇带的模板及支架应独立设置。
(五)模板的拆除 1.模板拆除时,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的顺序,并应从上而下进行拆除。2.拆除底模及支架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可参照表2A312031 的规定。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
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板 ≤2 ≥50>2,≤8 ≥75>8 ≥100 梁、拱、壳 ≤8 ≥75>8 ≥100 悬臂构件≥100
3.当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时,方可拆除侧模。
4.快拆支架体系的支架立杆间距不应大于2m。
二、钢筋工程
混凝土结构用的普通钢筋,可分为热轧钢筋和冷加工钢筋两类。
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 钢筋
冷加工钢筋可分为冷轧带肋钢筋、冷轧扭钢筋和冷拔螺旋钢筋等。
(一)原材进场检验
钢筋进场时,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作力学性能检验。
(二)钢筋配料
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如果上述钢筋需要搭接,还要增加钢筋搭接长度。(二)钢筋代换
钢筋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三)钢筋连接
1.钢筋的连接方法
焊接、机械连接和绑扎连接三种。2.钢筋的焊接
焊接方法:电阻点焊、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气压焊、埋弧压力焊。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纵向钢筋不宜采用焊接接头
3.钢筋机械连接
适用的钢筋直径范围通常为16~50m。4.钢筋绑扎连接(或搭接)
当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8mm、受压钢筋直径大于32mm 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5.钢筋接头位置
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 倍。
6.在施工现场,应抽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四)钢筋加工
1.钢筋加工包括调直、除锈、下料切断、接长、弯曲成型等。2.当采用冷拉调直时,光圆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带肋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1%。
3.钢筋除锈:一是在钢筋冷拉或调直过程中除锈;二是可采用机械除锈机除锈、喷砂除锈、酸洗除锈和手工除锈等。4.钢筋加工宜在常温状态下进行,加工过程中不应加热钢筋。
(五)钢筋安装
1.墙、柱钢筋的绑扎应在柱模板安装前进行。2.墙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3.纵向受力钢筋有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4.墙的垂直钢筋每段长度不宜超过4m(钢筋直径不大于12mm)或6m(钢筋直径大于12mm)或层高加搭接长度,水平钢筋每段长度不宜超过8m,以利绑扎。5.连续梁、板的上部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跨中1/3 跨度范围内,下部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梁端1/3跨度范围内。6.板上部的负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篷、挑檐、阳台等悬臂板。7.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8.梁顶面主筋间的净距要有30mm
9.填充墙构造柱纵向钢筋宜与框架梁钢筋共同绑扎。
三、混凝土工程
(一)混凝土用原材料
1.普通混凝土结构宜选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对于有抗渗、抗冻融要求的混凝土,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2.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对实心混凝土板,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应超过40mm。
3.未经处理的海水严禁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拌制和养护。
4.对于含有尿素、氨类等有刺激性气味成分的外加剂,不得用于房屋建筑工程中。
(二)混凝土配合比
1.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由具有资质的试验室进行计算,并经试配、调整后确定。
(三)混凝土的搅拌与运输
1.混凝土在运输中不应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否则应在浇筑前二次搅拌。
2.确保混凝土在初凝前运至现场并浇筑完毕。
3.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当坍落度损失较大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在运输车罐内加入适量的与原配合比相同成分的减水剂。
(四)泵送混凝土
1.泵送混凝土的入泵坍落度不宜低于100mm;
2.泵送混凝土搅拌时,应按规定顺序进行投料,并且粉煤灰宜与水泥同步,外加剂的添加宜滞后于水和水泥。
(五)混凝土浇筑
1.浇筑前应根据施工方案认真交底,应对模板、支撑、钢筋、预埋件等认真细致检查,合格并做好相关隐蔽验收后,才可浇筑混凝土。
2.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中水泥、砂配比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3.柱、墙模板内的混凝土浇筑时,当无可靠措施保证混凝土不产生离析,其自由倾落高度应符合如下规定。1)粗骨料粒径大于25mm 时,不宜超过3m; 2)粗骨料粒径不大于25mm 时,不宜超过6m。
4.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否则应留置施工缝。5.梁和板宜同时浇筑混凝土,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
向浇筑,单向板宜沿着板的长边方向浇筑;拱和高度大于1m的梁,可单独浇筑混凝土。
(六)施工缝
1.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墙水平施工缝可留设在基础、楼层结构顶面,也可留设在楼层结构底面;
2)高度较大的柱、墙、梁以及厚度较大的基础可根据施工需要在其中部留设水平施工缝;
3)有主次梁的楼板垂直施工缝应留设在次梁跨度中间的1/3 范围内;
4)单向板施工缝应留设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
5)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的1/3 范围内; 6)墙的垂直施工缝宜设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也可留设在纵横交接处;
2.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 ;
(七)后浇带的设置和处理 后浇带通常根据设计要求留设,并保留一段时间(若设计无要求,则至少保留28d)后再浇筑,将结构连成整体。后浇带应采取钢筋防锈或阻锈等保护措施。填充后浇带,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并保持至少14d的湿润养护。
(八)混凝土的养护
1.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2.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在混凝土终凝前(通常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8~12h 内)”开始进行自然养护。3.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7d; 2)其它都是不少于14d。
(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2.温控指标宜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 2)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 3)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4)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3.配制大体积混凝土所用水泥应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4.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宜采用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施工或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宜采用二次振捣工艺。
5.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选用下列方法控制结构不出现有害裂缝: 1)留置变形缝; 2)后浇带施工;
3)跳仓法施工:跳仓的最大分块尺寸不宜大于40m,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小于7d,跳仓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设置和处理。
6.大体积混凝土应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d。
砌体结构的施工技术
一、砌筑砂浆
(一)砂浆原材料要求
1)水泥: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等级、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复验。水泥砂浆宜采用砌筑水泥,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其强度等级不宜大于32.5 级;水泥混合砂浆采用的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宜大于42.5 级。
2)拌制水泥混合砂浆的建筑生石灰、建筑生石灰粉,熟化时间分别不得少于7d 和2d。
(二)配合比1.砌筑砂浆配合比应通过有资质的实验室,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试配确定,并同时满足稠度、分层度和抗压强度的要求。
2.在砌筑材料为粗糙多孔且吸水较大的块料或在干热条件下砌筑时,应选用较大稠度值的砂浆,反之应选用稠度值较小的砂浆。
3.施工中不应采用强度等级小于M5水泥砂浆替代同强度等级水泥混合砂浆,如需替代,应将水泥砂浆提高一个强度等级。
(三)砂浆的拌制及使用
1.砂浆现场拌制时,各组分材料应采用重量计量。2.砂浆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自投料完算起,应为:(1)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不得少于120s;
(2)水泥粉煤灰砂浆和掺用外加剂的砂浆,不得少于180s;
3.砂浆应随拌随用,在3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应在拌成后2h内使用完毕。(四)砂浆强度
由边长为7.07cm的正方体试件,经过28d标准养护,测得一组三块试件的抗压强度值来评定。
每检验一批不超过250m3,每台搅拌机应至少抽验一次。
二、砖砌体工程
(一)砌筑用砖烧结普通砖公称尺寸为:长240mm、宽ll5mm、高53mm。
(二)砖砌体施工
1.砖应提前1~2d 适度湿润,块体湿润程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1)烧结类块体的相对含水率60%~70%;
2)混凝土多孔砖及混凝土实心砖不需浇水湿润,但在气候干燥炎热的情况下,宜在砌筑前对其喷水湿润。3)其他非烧结类块体的相对含水率40%~50%。2.砌筑方法有“三一”砌筑法、挤浆法(铺浆法)、刮浆法和满口灰法四种。通常宜采用“三一”砌筑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的砌筑方法。
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3.240mm厚承重墙的每层墙的最上一皮砖,应整砖丁砌。
4.砖墙灰缝宽度宜为10mm,且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砖墙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5.在砖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宽不应超过1m。6.不得在下列墙体或部位设置脚手眼:
1)120mm厚墙、清水墙、料石墙、独立柱和附墙柱;2)过梁上与过梁成60角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度1/2 的高度范围内;
3)宽度小于lm 的窗间墙;
4)门窗洞口两侧石砌体300mm,其他砌体200mm范围内;转角处石砌体600mm,其他砌体450mm范围内;
5)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00mm范围内;6)设计不允许设置脚手眼的部位;7)轻质墙体;8)夹心复合墙外叶墙。
7.施工脚手眼补砌时,灰缝应填满砂浆,不得用干砖填塞。
8.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
8.留直槎处应加设拉结钢筋,拉结钢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放置1φ6 拉结钢筋(120mm厚墙放置2φ6 拉结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对抗震设防烈度6 度、7 度地区,不应小于1000mm;末端应有90°弯钩。
9.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抗震多层砖房,应先绑扎钢筋,然后砌砖墙,最后浇筑混凝土。砖墙每一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超过300mm。
8.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度不得超过一个楼层高度,也不
宜大于4m。
9.砖砌体每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5m 或一步脚手架高度内。
三、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工程1.小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
2.小砌块应将生产时的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
四、填充墙砌体工程
1.砌筑填充墙时,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含水率宜小于30%。
2.堆置高度不宜超过2m。
3.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如无切实有效措施,不得使用于下列部位:
1)建筑物室内地面标高以下部位。2)长期浸水或经常受干湿交替部位。
3)受化学环境侵蚀(如强酸、强碱)或高浓度二氧化碳等环境。
4)砌块表面经常处于80℃以上的高温环境。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一、钢结构构件的制作加工
1.钢结构构件加工前,应先进行详图设计、审查图纸、提料、备料、相关试验和工艺规程的编制、技术交底等工作。2.摩擦面的处理:可采用喷砂、喷丸、酸洗、打磨等方法。
二、钢结构构件的连接
钢结构的连接方法有焊接、螺栓连接(普通螺栓连接、高强度螺栓连接)和铆接。
(一)焊接
1.在焊接时应合理选择焊接方法、条件、顺序和预热等工艺措施,尽可能把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控制到最小。2.焊缝缺陷通常分为:裂纹、孔穴、固体夹杂、未熔合、未焊透、形状缺陷
(二)螺栓连接1.普通螺栓:严禁气割扩孔。2.高强度螺栓:
1)高强度螺栓按连接形式通常分为摩擦连接、张拉连接和承压连接等,其中摩擦连接是最多的连接形式。2)高强度螺栓连接处的摩擦面的处理方法通常有:喷砂(丸)法、酸洗法、砂轮打磨法和钢丝刷人工除锈法等。3.安装环境气温不宜低于-10℃。
4.高强度螺栓超拧应更换,并废弃换下的螺栓,不得重复使用。
5.高强度螺栓长度应以螺栓连接副终拧后外露2~3 扣丝为标准。
6.普通螺栓的紧固次序应从中间开始,对称向两边进行7.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初拧、复拧、终拧应在24h内完成。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初拧、复拧和终拧的顺序原则上是从接头刚度较大的部位向约束较小的部位、从螺栓群中央向四周进行。
三、钢结构涂装
防腐涂装和防火涂装两类。先防腐,再防火。
(一)防腐涂料涂装钢构件涂装前,可采用机械除锈和手工除锈方法进行处理。
油漆防腐涂装可采用涂刷法、手工滚涂法、空气喷涂法和高压无气喷涂法
(二)防火涂料涂装
1.防火涂料按涂层厚度可分B、H 两类:1)B 类:薄型,涂层厚度2~7mm,耐火极限可达0.5~2h。
2)H 类:厚型,涂层厚度8~50mm,耐火极限可达0.5~3h。
2.防火涂料施工可采用喷涂、抹涂或滚涂等方法。涂装施工通常采用喷涂方法施涂。
3.涂料在现场进行搅拌或调配。当天配置的涂料应在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时间内用完。
(三)其他要求施涂时,操作者必须有特殊工种作业操作证(上岗证)。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1.预应力混凝土的分类先张法和后张法后张法又分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2.预应力筋
下料应采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3.先张法预应力施工
1)在先张法中,施加预应力宜采用一端张拉工艺当采用单根张拉时,其张拉顺序宜由下向上,由中到边(对称)进行。全部张拉工作完毕,应立即浇筑混凝土。超过24h 尚未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对预应力筋进行再次检查。2)预应力筋放张时,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标准值的75%。
4.后张法预应力(有粘结)施工
1)预应力筋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低于标准值的75%。2)张拉顺序:采用对称张拉的原则。
3)预应力筋的张拉以控制张拉力值为主,以伸长值作校核。
6.无粘结预应力施工
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的张拉顺序是:先张拉楼板、后张拉楼面梁。
板中的无粘结筋可依次张拉,梁中的无粘结筋可对称张拉(两端张拉或分段张拉)。
防水工程施工技术屋面与室内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一、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一)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 防水等级 建筑类别 设防要求 I 级 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 两道防水设防 Ⅱ级 一般建筑 一道防水设防
(二)防水材料选择的基本原则
耐紫外线、耐老化、耐腐蚀、耐霉变、耐候性
(三)屋面防水基本要求
1.屋面防水应以防为主,以排为辅。
混凝土结构层宜采用结构找坡,坡度不小于3%;当采用材料找坡时,坡度宜为2%,找坡层最薄处厚度不宜小于20mm。
2.胎体增强材料长边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0mm,短边搭接宽度不应小于70mm;上下层胎体增强材料的长边搭接缝应错开,且不得小于幅宽的1/8;上下层胎体增强材料不得相互垂直铺设。
(四)卷材防水层屋面施工
1.卷材防水层铺贴顺序和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1)卷材防水层施工,由屋面最低标高向上铺贴;
2)檐沟、天沟卷材施工时,宜顺檐沟、天沟方向铺贴,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
3)卷材宜平行屋脊铺贴,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2.立面或大坡面铺贴卷材时,应采用满粘法,并宜减少卷材短边搭接。
3.厚度小于3mm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严禁采用热熔法施工。
(五)涂膜防水层屋面施工
1.水乳型及溶剂型涂料宜选用滚涂或喷涂施工;2.固化型涂料宜选用刮涂或喷涂施工;3.热熔型涂料宜选用刮涂施工;
4.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宜选用刮涂法施工;5.用于细部构造时,宜选用刷涂或喷涂施工。
(六)檐口、檐沟、天沟、水落口等细部的施工
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 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防水层下应增设涂膜附加层;防水层和附加层伸入水落口杯内
不应小于50mm,并应粘结牢固。
二、室内防水工程施工技术1.施工流程
防水材料进场复试→技术交底→清理基层→结合层→细部附加层→防水层→试水试验。2.防水混凝土施工
1)防水混凝土应连接浇筑,少留施工缝。当留设施工缝时,宜留置在受剪力较小、便于施工的部位。
2)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3)防水混凝土冬期施工时,其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4)涂膜防水层环境温度:溶剂型涂料宜为0~35℃,水乳型涂料宜为5~35℃。3.卷材防水层施工
1)卷材铺贴施工环境温度:采用冷粘法施工不应低于5℃,热熔法施工不应低于-10℃。
2)以粘贴法施工的防水卷材,与基层应采用满粘法铺贴。
3)防水卷材施工宜先铺立面,后铺平面。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一、地下防水工程的一般要求1.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分为四级。
2.地下防水工程,必须由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防水施工队伍进行施工,主要施工人员应持有关部门的执业资格证书。
二、防水混凝土施工
1.用于防水混凝土的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2.防水混凝土宜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其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20~160mm。
3.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宜小于2min。
4.防水混凝上应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不得大于500mm。
5.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 的墙体上。6.大体积防水混凝土宜选用水化热低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宜掺入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
炎热季节施工时,入模温度不应大于30℃。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0℃,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三、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
1.水泥砂浆防水层可用于地下工程主体结构的迎水面或背水面。
2.水泥砂浆应使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特种水泥。砂宜采用中砂。
3.水泥砂浆防水层不得在雨天、五级及以上大风中施工。冬期施工时,气温不应低于5℃。夏季不宜在30℃以上或烈日照射下施工。
4.水泥砂浆防水层终凝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温度不宜低于5℃,并应保持砂浆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四、卷材防水层施工1.铺贴卷材严禁在雨天、雪天、五级及以上大风中施工;冷粘法、自粘法施工的环境气温不宜低于5℃,热熔法、焊接法施工的环境气温不宜低于-10℃。
2.卷材防水层应铺设在混凝土结构的迎水面上。
3.结构底板垫层混凝土部位的卷材可采用空铺法或点粘法施工,侧墙及顶板采用满粘法施工。
4.铺贴双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5.采用外防外贴法铺贴卷材防水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先铺平面,后铺立面,交接处应交叉搭接。
6.采用外防内贴法铺贴卷材防水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卷材宜先铺立面,后铺平面。
五、涂料防水层施工
1.无机防水涂料宜用于结构主体的背水面,有机防水涂料宜用于主体结构的迎水面。
2.涂料防水层严禁在雨天、雾天、五级及以上大风时施工,不得在施工环境温度低于5℃及高于35℃或烈日暴晒时施工。
吊顶工程施工技术
吊顶工程由支承部分(吊杆和主龙骨)、基层(次龙骨)和面层三部分组成。
一、吊顶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1.安装龙骨前,应对房间净高、洞口标高和吊顶管道、设备及其支架的标高进行交接检验。2.木质材料必须进行防火处理。3.钢质材料进行防锈处理。
4.安装面板前应完成吊顶内管道和设备的调试及验收。5.吊杆距主龙骨端部和距墙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吊杆间距和主龙骨间距不应大于1200mm,当吊杆长度大于1.5m 时,应设置反支撑。当吊杆与设备相遇时,应调整增设吊杆。
6.当石膏板吊顶面积大于100㎡时,纵横方向每12~18m 距离处宜做伸缩缝处理。
二、施工方法
1.不上人的吊顶,采用φ6 的吊杆;上人的吊顶,可以采用φ8 的吊杆;
大于1500mm 时,还应设置反向支撑。2.吊顶灯具、风口及检修口等应设附加吊杆。重型灯具、电扇及其他重型设备严禁安装在吊顶工程的龙骨上,必须增设附加吊杆。
3.跨度大于15m 的吊顶,应在主龙骨上每隔15m 加一道大龙骨,并垂直主龙骨焊接牢固。
4.次龙骨间距宜为300~600mm,在潮湿地区和场所间距宜为300~400mm。
5.明龙骨吊顶饰面板安装
明龙骨吊顶饰面板的安装方法有:搁置法、嵌入法、卡固法等。
6.暗龙骨吊顶饰面板安装
暗龙骨吊顶饰面板的安装方法有:钉固法、粘贴法、嵌入法、卡固法等。
四、吊顶工程应对下列隐蔽工程项目进行验收1.吊顶内管道、设备的安装及水管试压。
2.木龙骨防火、防腐处理。3.预埋件或拉结筋。4.吊杆安装。5.龙骨安装。6.填充材料的设置。轻质隔墙工程施工技术
板材隔墙、骨架隔墙、活动隔墙、玻璃隔墙。
一、板材隔墙
1.在限高以内安装条板隔墙时,竖向接板不宜超过一次,相邻条板接头位置应错开300mm 以上,错缝范围可为300~500mm。
2.单层条板做分户墙时,其厚度不应小于120mm。做户内卧室间隔墙时,其厚度不宜小于90mm。
3.在条板隔墙上横向开槽、开洞敷设电气暗线、暗管、开关盒时,选用隔墙厚度应大于90mm。开槽深度不应大于墙厚的2/5,开槽长度不得大于隔墙长度的1/20。
4.采用空心条板做门、窗框板时,每一侧固定点应不小于3 处。
5.组装顺序:当有门洞口时,应从门洞口处向两侧依次进行;当无洞口时,应从一端向另一端顺序安装。
6.隔墙板安装:刚性连接适用于非抗震设防区的内隔墙安装,柔性连接适用于抗震设防区的内隔墙安装。
二、骨架隔墙
1.龙骨安装的允许偏差,立面垂直3mm,表面平整2mm。2.石膏板应采用自攻螺钉固定。
3.安装石膏板时,应从板的中部开始向板的四边固定。4.踢脚处理:当轻质隔墙下端用木踢脚覆盖时,饰面板应与地面留有20~30mm 缝隙。
三、活动隔墙
活动隔墙是指推拉式活动隔墙、可拆装的活动隔墙等。
四、玻璃隔墙
玻璃砖墙宜以1.5m 高为一个施工段,待下部施工段胶结材料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上部施工。玻璃板隔墙应使用安全玻璃。地面工程施工技术
一、地面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1.进场材料应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应对其型号、规格、外观等进行验收,重要材料或产品应抽样复验。
2.建筑地面下的沟槽、暗管等工程完工后,经检验合格并作隐蔽记录,方可进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
3.地面工程各层铺设前与相关专业的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以及设备管道安装工程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
二、施工方法(一)厚度控制
1.水泥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不应小于60mm。2.水泥砂浆面层的厚度不应小于20mm。3.水磨石宜为12~18mm。(二)变形缝设置
1.建筑地面的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应与结构相应缝的位置一致,且应贯通建筑地面的各构造层。
2.室内地面的水泥混凝土垫层,应设置纵向缩缝和横向缩缝;纵向缩缝间距不得大于6m,横向缩缝不得大于12m。3.水泥混凝土散水、明沟,应设置伸缩缝,其间距不得大于10m;缝宽度为15~20mm,缝内填嵌柔性密封材料。(三)防水处理
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楼层结构必须采用现浇混凝土或整块预制混凝土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不应小于200mm。
(四)防爆处理
不发火(防爆的)面层采用的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五)天然石材防碱背涂处理
采用传统的湿作业铺设天然石材,由于水泥砂浆在水化时析出大量的氢氧化钙,透过石材孔隙泛到石材表面,产生不规则的花斑,俗称泛碱现象,因此,在大理石、花岗岩面层铺设前,应对石材背面和侧面进行防碱处理。(六)成品保护
养护时间不应小于7d。饰面板(砖)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饰面板安装工程是指内墙饰面板安装工程和高度不大于24m、抗震设防烈度不大于7 度的外墙饰面板安装工程。饰面砖工程是指内墙饰面砖和高度不大于100m、抗震设防烈度不大于8 度、满粘法施工方法的外墙饰面砖工程。
一、饰面板安装工程1.石材饰面板安装
石材饰面板安装方法有湿作业法、粘贴法和干挂法。1)石材表面充分干燥(含水率小于8%)的情况下用石材防护剂进行防碱背涂处理。
2)灌注砂浆前应将石材背面及基层湿润,并应用填缝材料临时封闭石材板缝,避免漏浆。
灌注砂浆宜用1:2.5 水泥砂浆,灌注时应分层进行,每层灌注高度宜为150~200mm,且不超过板高的1/3,插捣应密实。待其初凝后方可灌注上层水泥砂浆。
二、饰面砖粘贴工程
饰面砖粘贴排列方式主要有“对缝排列”和“错缝排列”两种。
1.外墙饰面砖粘贴前和施工过程中,均应在相同基层上做样板件,并对样板件的粘结强度进行检测。2.墙、柱面砖粘贴
(1)墙、柱面砖粘贴前应浸水2h 以上,晾干表面水分。(2)粘贴前应进行放线定位和排砖,非整砖应排放在次要部位或阴角处。每面墙不宜有两列(行)以上非整砖,非整砖宽度不宜小于整砖的1/3。(3)结合层砂浆宜采用1:2 水泥砂浆,砂浆厚度宜为6~10mm。水泥砂浆应满铺在墙面砖背面,一面墙、柱不宜一次粘贴到顶,以防塌落。
三、饰面板(砖)工程
应对下列材料及其性能指标进行复验:(1)室内用花岗石的放射性;
(2)粘贴用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和抗压强度;(3)外墙陶瓷面砖的吸水率;
(4)寒冷地区外墙陶瓷面砖的抗冻性。
四、饰面板(砖)工程
应对下列隐蔽工程项目进行验收:(1)预埋件(或后置埋件);(2)连接节点;(3)防水层。
五、检验批的划分和抽检数量
1.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条件的室内饰面板(砖)工程每50 间(大面积房间和走廊按施工面积30㎡为一间)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 间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2.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条件的室外饰面板(砖)工程每500~1000㎡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0㎡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3.室内每个检验批应至少抽查10%,并不得少于3 间;不足3 间时应全数检查。
4.室外每个检验批每1OO㎡应至少抽查一处,每处不得小于1O㎡。
门窗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一、木门窗安装
结构工程施工时预埋木砖的数量和间距应满足要求,即2m 高以内的门窗每边不少于3 块木砖,木砖间距以0.8~0.9m 为宜。
二、金属门窗
金属门窗安装应采用预留洞口的方法施工,不得采用边安装边砌口或先安装后砌口的方法。
在砌体上安装金属门窗严禁用射钉固定。五金配件与门窗连接用镀锌螺钉。
三、塑料门窗
1.塑料门窗应采用预留洞口的方法安装,不得采用边安装边砌口或先安装后砌口的方法。
2.当门窗与墙体固定时,应先固定上框,后固定边框。固定方法如下:
1)混凝土墙洞口采用射钉或膨胀螺钉固定;
2)砖墙洞口应用膨胀螺钉固定,不得固定在砖缝处,并严禁用射钉固定;
3)轻质砌块或加气混凝土洞口可在预埋混凝土块上用射钉或膨胀螺钉固定;
4)设有预埋铁件的洞口应采用焊接的方法固定,也可先在预埋件上按紧固件规格打基孔,然后用紧固件固定。3.门窗扇应待水泥砂浆硬化后安装,推拉门窗必须有防脱落装置。
4.平开窗扇高度大于900mm 时,窗扇锁闭点不应少于2 个。
四、门窗玻璃安装
1.单块玻璃大于1.5㎡时应使用安全玻璃。
2.门窗玻璃不应直接接触型材。单面镀膜玻璃的镀膜层及磨砂玻璃的磨砂面应朝向室内,但磨砂玻璃作为浴室、卫生间门窗玻璃时,则应注意将其花纹面朝外,以防表面浸水而透视。中空玻璃的单面镀膜玻璃应在最外层,镀膜层应朝向室内。
涂料涂饰、裱糊、软包及细部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一、涂饰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和方法
涂饰工程包括水性涂料涂饰工程、溶剂型涂料涂饰工程、美术涂饰工程。
1.环境温度应在5~35℃之间。
2.混凝土或抹灰基层涂刷溶剂型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
于8%;涂刷乳液型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10%,木材基层的含水率不得大于12%。
二、裱糊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和方法
1.新建筑物的混凝土或抹灰基层墙面在刮腻予前应涂刷抗碱封闭底漆。
2.旧墙面在裱糊前应清除疏松的旧装修层并涂刷界面剂。
3.混凝土或抹灰基层含水率不得大于8%;木材基层的含水率不得大于12%。4.墙、柱面裱糊常用的方法有搭接法裱糊、拼接法裱糊。顶棚裱糊一般采用推贴法裱糊。5.裱糊时,阳角处应无接缝,应包角压实,阴处应断开,并应顺光搭接。
三、细部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和方法
1.细部工程应对下列部位进行隐蔽工程验收:(1)预埋件(或后置埋件)。
(2)护栏与预埋件的连接节点。2.护栏、扶手的技术要求
1)高层建筑的护栏高度不宜超过1.20m;栏杆离地面或屋面0.10m高度内不应留空。
(2)当护栏一侧距楼地面高度为5m 及以上时,应使用钢化夹层玻璃。
建筑幕墙工程施工技术
一、建筑幕墙工程分类
(一)按建筑幕墙的面板材料分类1.玻璃幕墙
(1)框支承玻璃幕墙(2)全玻幕墙
(3)点支承玻璃幕墙
2.金属幕墙:单层铝板幕墙、铝塑复合板幕墙、蜂窝铝板幕墙、不锈钢板幕墙、搪瓷板幕墙。3.石材幕墙
(二)按幕墙施工方法分类1.单元式幕墙2.构件式幕墙
二、建筑幕墙的预埋件制作与安装(一)预埋件制作的技术要求
常用建筑幕墙预埋件有平板形和槽形两种,其中平板形预埋件应用最为广泛。
平板形预埋件的加工要求
1)锚板宜采用Q235 级钢,锚筋应采用热轧钢筋,严禁使用冷加工钢筋。
2)直锚筋与锚板应采用T形焊。3)预埋件都应采取有效的防腐处理(二)预埋件安装的技术要求
1.预埋件在安装时,各轴之间放线应从两轴中间向两边测量放线,避免累积误差。
2.为保证预埋件与主体结构连接的可靠性,连接部位的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3.轻质填充墙不应作幕墙的支承结构。
三、框支承玻璃幕墙制作安装1.框支承玻璃幕墙构件的制作玻璃板块加工应在洁净、通风的室内注胶。要求室内洁净,温度应在15~30℃之间,相对湿度在50%以上。单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固化时间一般需14-21d;双组分硅酮结构密封胶一般需7-10d。
2.框支承玻璃幕墙的安装(1)立柱安装
1)立柱与主体结构连接每个连接部位的受力螺栓,至少需要布置2 个,螺栓直径不宜少于1Omm。
2)凡是两种不同金属的接触面之间,除不锈钢外,都应加防腐隔离柔性垫片,以防止产生双金属腐蚀。(2)横梁安装
横梁与立柱之间的连接紧固件应按照设计要求采用不锈钢螺栓、螺钉等连接。为了横梁与立柱连接处应避免刚性接触,可设置柔性垫片。(3)玻璃面板安装
1)不得采用自攻螺钉固定承受水平荷载的玻璃压条。2)玻璃幕墙开启窗的开启角度不宜大于30°,开启距离不宜大于300mm。(4)密封胶嵌缝
1)密封胶的施工厚度应大于3.5mm,一般控制在4.5mm 以内;密封胶的施工宽度不宜小于厚度的2倍;2)不宜在夜晚、雨天打胶;
3)硅酮结构密封胶不宜作为硅酮耐候密封胶使用,两者不能互代。
四、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框架安装的技术
1.金属与石材幕墙的框架最常用的是钢管或钢型材框架,较少采用铝合金型材。
2.幕墙横梁应通过角码、螺钉或螺栓与立柱连接。每处连接螺钉不应少于3 个,如用螺栓不应少于2 个。横梁与立柱之间应有一定的相对位移能力。
五、金属与石材幕墙面板加工制作要求1.金属板加工制作
幕墙用单层铝板厚度不应小于2.5mm;板块四周应采用铆接、螺栓或粘结与机械连接相结合的形式固定。2.石板加工制作
石材幕墙的石板,厚度不应小于25mm
六、金属、石材幕墙面板安装要求
1.石材幕墙面板与骨架的连接有钢销式、通槽式、短槽式、背栓式、背挂式等方式。
2.不锈钢挂件的厚度不宜小于3.0mm,铝合金挂件的厚度不宜小于4.0mm。
3.金属与石材幕墙板面嵌缝应采用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胶。
七、建筑幕墙防火构造要求
1.填充材料可采用岩棉或矿棉,其厚度不应小于100mm。防火层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 的镀锌钢板承托。承托板与主体结构、幕墙结构及承托板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防火密封胶密封;防火密封胶应有法定检测机构的防火检验报告。
2.防火层不应与幕墙玻璃直接接触。
3.同一幕墙玻璃单元不应跨越两个防火分区。
八、建筑幕墙的防雷构造要求
1.幕墙的金属框架应与主体结构的防雷体系可靠连接,连接部位清除非导电保护层。
2.有镀膜层的构件上进行防雷连接,应除去其镀膜层。3.使用不同材料的防雷连接应避免产生双金属腐蚀。4.防雷连接的钢构件在完成后都应进行防锈油漆处理。
九、建筑幕墙的保护和清洗
幕墙外表面的检查、清洗作业不得在4 级以上风力和大雨(雪)天气下进行。冬期施工技术
冬期施工期限划分原则是: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 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
凡进行冬期施工的工程项目,应编制冬期施工专项方案。
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
1.土方回填时,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预留沉陷量应比常温施工时增加。2.填方边坡的表层1m 以内,不得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填筑。室外管沟底以上500mm 的范围内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
3.桩基载试验前,应将试桩周围的冻土融化或挖除。
二、砌体工程
1.冬期施工所用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砌筑砂浆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
2)石灰膏、电石渣膏等材料应有保温措施,遭冻结时应经融化后方可使用;
3)砂浆拌合水温不宜超过80℃,砂加热温度不宜超过
40℃,砂浆稠度宜较常温适当增大,且不得二次加水调整砂浆和易性。
2.砌筑施工时,砂浆温度不应低于5℃。最低气温等于或低于-1 5℃时,砂浆强度等级应较常温施工提高一级。3.砌体采用氯盐砂浆施工,每日砌筑高度不超过1.2m。4.下列情况不得采用掺氯盐的砂浆砌筑砌体:1)对装饰工程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2)配筋、钢埋件无可靠防腐处理措施的砌体;3)接近高压电线的建筑物(如变电所、发电站等);4)经常处于地下水位变化范围内,以及在地下未设防水层的结构。
5.暖棚法施工时,暖棚内的最低温度不应低于5℃。暖棚法施工时的砌体养护时间表 暖棚内的温度(℃)5 1015 20 养护时间(d)≥6 ≥5 ≥4 ≥
3三、钢筋工程
1.钢筋调直冷拉温度不宜低于-20℃;预应力钢筋张拉温度不宜低于-15℃;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不宜进行施焊。2.电渣压力焊焊接前,应进行现场负温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试验。
四、混凝土工程
1.冬期施工配制混凝土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蒸汽养护时,宜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
2.冬期施工混凝土配合比宜选择较小的水胶比和坍落度3.冬期施工混凝土搅拌前,原材料的预热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泥、外加剂、矿物掺合料不得直接加热,应事先贮于暖棚内预热。
4.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
5.拆模时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差大于20℃时,混凝土表面应及时覆盖,缓慢冷却。
6.冬期施工混凝土强度试件的留置应增设养护试件,养护试件不应少于2 组。
五、钢结构工程
1.当工作地点温度低于-30℃时,不宜进行现场火焰切割作业。
2.焊接作业区环境温度低于O℃时,应将构件焊接区各方向大于或等于2倍钢板厚度且不小于100mm范围内的母材,加热到20℃以上时方可施焊,且在焊接过程中均不得低于20℃。
3.低于0℃的钢构件上涂刷防腐或防火涂层前,应进行涂刷工艺试验。
六、防水工程
1.防水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
2)混凝土养护应采用蓄热法、综合蓄热法、暖棚法、掺化学外加剂等方法,不得采用电加热法或蒸汽直接加热法。3)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0℃,温降梯度不得大于3℃/d,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2.冬期施工采用卷材时,可采用花铺法施工。
七、保温工程
1.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
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冬期施工最低温度不应低于-5℃。2.屋面保温工程施工
干铺的保温层可在负温下施工;采用沥青胶结的保温层应在气温不低于-10℃时施工;采用水泥、石灰或其他胶结料胶结的保温层应在气温不低于5℃时施工。
八、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1.室内抹灰,块料装饰工程施工与养护期间的温度不应低于5℃。
2.油漆、刷浆、裱糊、玻璃工程,当需要在室外施工时,其最低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
3.塑料门窗当在不大于O℃的环境中存放时,与热源的距离不应小于1m。安装前应在室温下放置24h。雨期施工技术
凡进行雨期施工的工程项目,应编制雨期施工专项方案,方案中应包含汛期应急救援预案。
一、雨期施工准备
1.现场道路路基碾压密实,路面硬化处理。
2.大型高耸物件有防风加固措施,外用电梯要做好附墙。3.在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防雷装置保护范围外的高大脚手架、井架等,安装防雷装置。
4.楼层露天的预留洞口均做防漏水处理;地下室人防出入口、管沟口等加以封闭并设防水门槛;室外采光井全部用盖板盖严并固定,同时铺上塑料薄膜。
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
1.基坑坡顶做1.5m 宽散水、挡水墙,四周做混凝土路面。2.土方回填应避免在雨天进行。
3.锚杆施工时,如遇地下水坍塌,可采用注浆护壁工艺成槽。
三、砌体工程
1.淋雨过湿的砖不得使用,雨天及砌块表面有浮水时,不得施工。
块体湿润程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1)烧结类块体的相对含水率60%~70%;2)吸水率较大的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相对含水率40%~50%。2.每天砌筑高度不得超过1.2m。
四、钢筋工程
为保护后浇带处的钢筋,在后浇带两边各砌一道120mm 宽、200mm 高的砖墙,上用彩条布及预制板封口,预制板上做防水层及砂浆保护层。
五、混凝土工程
1.小雨、中雨天气不宜进行混凝土露天浇筑,大雨、暴雨天气不应进行混凝土露天浇筑。
2.雨后应检查地基面的沉降,并应对模板及支架进行检查。3.浇筑板、墙、柱混凝土时,可适当减小坍落度。梁板同时浇筑时应沿次梁方向浇筑,此时如遇雨而停止施工,可将施工缝留在弯矩剪力较少处的次梁和板上,从而保证主粱的整体性。
六、钢结构工程
1.焊接作业区的相对湿度不大于90%;如焊缝部位比较潮湿,必须用干布擦净并在焊接前用氧炔焰烤干,保持接缝干燥,没有残留水分。
2.雨天构件不能进行涂刷工作,涂装后4h 内不得雨淋;风力超过5 级不宜使用无气喷涂。3.雨天及五级(含)以上大风不能进行屋面保温的施工。
七、防水工程
1.防水工程严禁在雨天施工,五级风及其以上时不得施工防水层。
2.基础底板的大体积混凝土应避免在雨天进行。
八、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1.中雨、大雨或五级(含)以上大风天气,不得进行室外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
2.高层建筑幕墙施工必须做好防雷保护装置。
3.混凝土或抹灰基层涂刷溶剂型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8%;涂刷水性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10%;木质基层含水率不得大于12%。高温天气施工技术
一、混凝土工程
当日平均气温达到30℃及以上时,应按高温施工要求采取措施。
1.高温施工混凝土配合比规定:
1)调整适合高温天气条件下施工的混凝土配合比;2)可采用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3)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小于70mm。2.混凝土的搅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原材料进行直接降温时,宜采用对水、粗骨料进行降温的方法。
3)原材料入机温度水泥、粉煤灰等掺合料不超过60℃,骨料不超过30℃,水不超过25℃
3.混凝土拌合物出机温度不宜大于30℃。4.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不应高于35℃。
四、钢结构工程
1.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宜在大致相同的天气条件和时间段进行测量验收。
2.涂装环境温度不宜高于38℃,相对湿度不应大于85%。
五、防水工程
防水材料应随用随配,配制好的混合料宜在2h 内用完。
六、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1.涂饰工程施工现场环境温度不宜高于35℃。2.塑料门窗储存的环境温度应低于50℃。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
一、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1)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2)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技术经济指标;
(3)工程所在地区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建设单位对施工的要求;
(4)工程施工合同或招标投标文件;(5)工程设计文件;
(6)工程施工范围内的现场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7)与工程有关的资源供应情况;(8)施工企业的生产能力、机具设备状况、技术水平等。
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1)编制依据;(2)工程概况;(3)施工部署;
(4)施工进度计划;
(5)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6)主要施工方法;(7)施工现场平面布置;(8)主要施工管理计划。
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1.编制、审批和交底
(1)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负责人主持编制,项目经理部全体管理人员参加,施工单位主管部门审核,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或其授权的技术人员审批。
(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经上级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审批后,应在工程开工前由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对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及主要分包单位进行交底并做好交底记录。
2.过程检查与验收
(1)过程检查划分为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三个阶段
(2)过程检查由企业技术负责人或相关部门负责人主持,企业相关部门、项目经理部相关部门参加。3.修改与补充
单位工程施工过程中,当其施工条件、总体施工部署、重大设计变更或主要施工方法发生变化时,项目负责人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和补充,报送原审核人审核,原审批人审批后形成《施工组织设计修改记录表》,并进行相关交底。4.发放与归档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后加盖受控章,由项目资料员报送及发放并登记记录,报送监理方及建设方,发放企业主管部门、项目相关部门、主要分包单位。5.施工组织设计的动态管理项目施工过程中,如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施工组织设计应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1)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2)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订和废止:(3)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4)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5)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
经修改或补充的施工组织设计应重新审批后才能实施 掌握施工部署
一、施工部署应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目标2.重点和难点分析
3.工程管理的组织4.进度安排和空间组织5.“四新” 技术6.资源投入计划7.项目管理总体安排 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顺序的确定原则:工艺合理、保证质量、安全施工、充分利用工作面、缩短工期。一般工程的施工顺序:“先准备、后开工”,”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饰”,“先土建、后设备”
施工方法的确定原则: 遵循先进性、可行性和经济性兼顾的原则
施工平面布置图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工程施工场地状况
(2)拟建建(构)筑物的位置、轮廓尺寸、层数等
(3)工程施工现场的加工设施、存贮设施、办公和生活用房等的位置和面积
(4)布置在工程施工现场的垂直运输设施、供电设施、供水供热设施.排水排污设施和临时施工道路等
(5)施工现场必备的安全、消防、保卫和环境保护等设施
(6)相邻的地上、地下既有建(构)筑物及相关环境.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一、施工进度计划的分类
施工进度计划按编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施工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分阶段(或专项工程)工程进度计划、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四种。
二、合理施工程序和顺序安排的原则
在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过程中,需注意如下基本原则:(1)安排施工程序的同时,首先安排其相应的准备工作(2)首先进行全场性工程的施工,然后按照工程排队的顺序,逐个地进行单位工程的施工
(3)三通工程应先场外后场内,由远而近,先主干后分支,排水工程要先下游后上游
(4)先地下后地上和先深后浅的原则
(5)主体结构施工在前,装饰工程施工在后
(6)既要考虑施工组织要求的空间顺序,又要考虑施工工艺要求的工种顺序。
三、施工进度计划的表达方式
施工总进度计划可采用网络图或横道图表示,宜优先采用网络计划。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一般工程用横道图表示即可。
四、单位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依据
(1)主管部门的批示文件及建设单位的要求(2)施工图纸及设计单位对施工的要求
(3)施工企业年度计划对该工程的安排和规定的有关指标
(4)施工组织总设计或大纲对该工程的有关部门规定和安排(5)资源配备情况
(6)建设单位可能提供的条件和水电供应情况(7)施工现场条件和勘察资料
(8)预算文件和国家及地方规范等资料。
五、单位工程进度计划的内容
(1)工程建设概况(2)工程施工情况(3)单位工程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调整
一、施工进度计划监测与检查的内容
项目进度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进度执行情况的综合 描述,实际施工进度,资源供应进度,工程变更、价格调整、索赔及工程款收支情况,进度偏差状况及导致偏差的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措施,计划调整意见。
二、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1.进度计划的调整
(1)关键工作的调整。本方法是进度计划调整的重点,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改变某些工作间的逻辑关系。(3)剩余工作重新编制进度计划。(4)非关键工作调整。(5)资源调整。2.工期优化
通过不断压缩关键线路上的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等措施,达到缩短工期、满足要求的目的。选择优化对象应考虑下列因素
(1)缩短持续时间对质量和安全影响不大的工作(2)有备用资源的工作
(3)缩短持续时间所需增加的资源.费用最少的工作3.资源优化
通常分两种模式: “资源有限、工期最短”的优化,“工期固定、资源均衡”的优化资源优化的前提条件是
(1)优化过程中,不改变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之问的逻辑关系
(2)优化过程中,不改变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
(3)网络计划中各工作单位时间所需资源数量为合理常量
(4)除明确可中断的工作外,优化过程中--般不允许中断工作,应保持其连续性。4.费用优化
费用优化的目的就是使项目的总费用最低,优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在既定工期的前提下,确定项目的最低费用
(2)在既定的最低费用限额下完成项目计划,确定最佳工期
(3)若需要缩短工期,则考虑如何使增加的费用最小(4)若新增一定数量的费用,则可计算工期缩短到多少
土方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一、一般规定
1.挖土前,应预先设置轴线控制桩及水准点桩,并要定期进行复测和校验控制桩的位置和水准点标高。工程轴线控制桩设置离建造物的距离一般应大于2S(S为挖土深度)。2.平整场地的表面坡度应向排水沟方向做不小于2‰的坡度。平整后的场地表面应逐点检查,检查点为每100一400㎡取一点,但不少于10点。
3.土方工程施工,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土方不应堆在基坑坡口处.。
二、土方开挖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 号)规定,以下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为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需要组织专家论证。
1)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2)土方开挖一般从上往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机械挖土时,如深度在5m 以内,可一次开挖,在接近设计坑底高程或边坡边界时应预留20一30cm厚的土层。超挖时,不准用松土回填到设计高程,应用砂、碎石或低强度混凝土填实至设计高程。
(3)土方开挖过程中应检查平面位置、高程、边坡坡度、压实度、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情况,并随时观测周围的环境变化
(4)地下水位应保持低于开挖面500mm 以下
(5)基坑开挖完毕,应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等有关人员共同到现场进行检查、鉴定验槽。经检查合格,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三、土方回填
填筑厚度及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及所用机具经试验确定。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一般不超过填方高度的3%。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一、一般规定
(1)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
(2)灌注桩成孔的控制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摩擦型桩: 当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桩管入土深度控制应以高程为主,以贯入度控制为辅。
2)端承型桩: 当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桩管入土深度控制应以贯入度为主,以高程控制为辅。
二、地基工程
1.灰土地基施工质量要点
(1)灰土应分层夯实,每层虚铺厚度:人力或轻型夯机夯实时控制在200-250mm,双轮压路机夯实时控制在200-300mm。
(2)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柱墩及承重窗间墙下接缝。上下两层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50cm。2.强夯地基和重锤夯实地基施工质量要点(1)开挖时,基坑(槽)每边比设计宽度加宽不宜小于0.3m。夯实前,基坑(槽)底面应高出设计高程,预留土层的厚度可为试夯时的总下沉量加50~100mm。
(2)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记录工作,包括检查夯锤重和落距,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检查夯坑位置,按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每夯的夯沉量等,对各项施工参施工过程实施情况做好详细记录,作为质量控制的依据。
三、桩基工程1.材料质量控制
水泥: 宜用42.5 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严禁使用快硬水泥浇筑水下混凝土。2,钢筋笼制作与安装质量控制
(1)加箍宜设在主筋外侧,主筋一般不设弯钩。
(2)钢筋笼上应设有保护层垫块,设置数量每节钢筋笼不应小于2 组,长度大于12m 的中间加设1组,每组块数不得小于3 块,且均匀分布在同一截面的主筋上。(3)钢筋搭接焊缝宽度不应小于0.7d,厚度不应小于0.3d。(4)环形箍筋与主筋的连接应采用点焊连接,螺旋箍筋与主筋的连接可采用绑扎并相隔点焊,或直接点焊。3.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20mm。(2)第一次清孔在提钻前,第二次清孔在沉放钢筋笼、下导管后,(4)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必须保证底端能埋入混凝土中0.8一1.3m,以后的浇筑中导管埋深宜为2一6m。
五、验收
5.二级建筑师 篇五
1.企业的净利润是()后的余额。
a.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
b.利润总额减去利润分配总额
c.营业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
d.利润分配
2.下列各项不属于营业外支出的是()。
a.固定资产盘亏的净损失
b.非常损失
c.坏账损失
d.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
3.下列交易和事项中,不应确认为营业外支出的是()。
a.对外捐赠支出
b.债务重组损失
c.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d.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答案:1.a2.c3.c
二。多选题
1.下列各项属于营业外支出的是:
a.产成品盘亏损失
b.材料盘亏损失
c.投资发生的损失
d.固定资产清理的损失
e.无形资产处置损失
2.下列各项属于营业外收入的是:
a.处理固定资产的净收益
b.补贴收入
c.转销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d.教育费附加返还款
e.处置无形资产的净收益
3.下列各项属于投资收益的是:
a.转让股票的净收益
b.国库券的利息收入
c.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
d.公司债券的利息收入
e.捐赠收入
4.下列各项属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作为支出扣除的有:
a.非常损失
b.企业违法经营的罚款
c.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d.投资损失
e.直接向贫困地区某单位的捐款
5.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组成内容包括()。
a.营业利润
b.投资净收益
c.营业外收入
d.补贴收入
e.营业外支出
6.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包括()。
a.主营业务利润
b.其他业务利润
c.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
e.营业费用
7.主营业务利润的组成内容包括()。
a.主营业务收入
b.主营业务成本
c.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d.营业费用
e.补贴收入
8.下列项目中,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有()。
a.对外捐赠支出
b.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c.违反经济合同的罚款支出
d.债务重组损失
9.下列项目中,应当作为营业外收入核算的有()。
a.非货币性交易过程中发生的收益
b.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
c.出租无形资产净收益
d.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发生的评估增值
e.收到退回的增值税
10.下列项目中,不应该作为营业外收入核算的有()。
a.非货币性交易过程中发生的收益
b.出租无形资产净收益
c.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发生的评估增值
d.因债权单位的原因而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e.存货盘盈
11.下列资产中,其计提的减值准备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有()。
a.存货
b.固定资产
c.在建工程
d.长期债权投资
e.无形资产
12.下列项目中,可能引起企业利润增加的有()。
a.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
b.出租固定资产租金
c.应收票据的利息
d.溢价发行股票
e.获得补贴收入
答案:1.de2.acde3.abd4.bce5.abcde6.abcde
7.abc8.abcd9.ab10.bcde11.bce12.bce
「典型例题」
1.单选题:企业财务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是()。
a.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b.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c.股东。经营者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d.企业与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
答案:c
6.维和二级医院的装备核查 篇六
我国派遣的联合国驻刚果(金)医疗分队,即驻地的维和二级医院,主要负责保障驻地的维和部队官兵、联合国雇员、民事警察、军事观察员,以及地区医务官授权的非联合国雇员和其他人员,保障任务繁重。笔者曾在刚果(金)任务区的二级医院内工作,现将有关装备核查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供同行及后续队员参考。
1装备的定义及分类
分队的所有装备、设施按所属性质可分为联合国所属装备(united owned equipment,UNOE)及分队自携装备(con-tingent owned equipment,COE)。
1.1联合国所属装备(UNOE)
UNOE是由UN提供的装备,大致包括生活区及病区的板房、空调、发电机、集装箱、水泵、卫星接收机、办公计算机、便携通讯器材等。每一件装备都有各自唯一的特定编号(bar code)。装备的名称、型号、编号以及负责人的信息均存入专用的数据库,UN责成每批分队指定专人注册并负责保管UNOE。负责UNOE核查的是UN的财产控制清查处——PCIU(property control and inventory unit)。核查时,PCIU将以数据库内的清单为依据,在分队负责人的带领下对所有装备的编号逐一核对,并记录其功能状态。
1.2分队自携装备(COE)
分队自携装备(COE)根据补偿性质的不同又分为“干租”(dry lease)和“湿租”[1](wet lease)。“干租”是指出兵国向任务区提供的装备,由联合国维护这些装备。出兵国不能部署这些军事资源以保护其本国利益而得到的补偿。“湿租”是指由出兵国提供装备,并进行自我维护和保养。在该体制中,出兵国对所部署的主要装备项目和其相关次要的装备提供和承担维护和支持义务,并从联合国获得标准补偿,补偿费用要比“干租”高。
按照UN与中国政府达成的谅解备忘录MOU的要求,我国派驻到刚果(金)二级医院的所提供的装备都采取“湿租”的办法,由UN分阶段、按标准对各项装备进行补偿。
根据装备性质及补偿比例,COE又分为主要装备(main equipment)和自我维持装备[2](self-sustainable equipment)。
主要装备是COE核查的重点项目,一般是一些功能重要、补偿金额较多的大型设备,包括各种车辆、发电机、集装箱、海事卫星电话等。主要装备除了需要在数量上满足要求外,更重要的是使其处于完好的功能状态。
自我维持装备包括的内容十分宽泛,涉及医疗、工程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致包括:医疗装备、细小工程、食堂服务、通讯、办公设施、武器炸药、洗熨清洁、日常用品、帐篷、文化娱乐设施、防护装备、个人物资、维修工具等。
2 UNOE核查
2.1 UNOE核查目的及方式
UNOE属于UN的财产,PCIU部门会定期对所有UN-OE进行检查,查其在位及完好情况。分队有责任对UNOE进行妥善使用和保管,禁止买卖和转让。UNOE核查一般每3个月进行一次,PCIU核查前2周通过邮件方式通知被核查单位。每批分队轮换交接时,PCIU也会派专人对所有UNOE进行全面清查,并负责监督UNOE交接的全过程。
2.2 UNOE核查的注意事项
为确保UNOE核查的顺利通过,需做好以下几点:(1)分队指定专人负责UNOE的管理,对全部装备的编号一一核对并造册,要熟知安装位置,以便在核查时能够快速定位。(2)平时定期对UNOE进行自查,发现故障及时提出工程申请,报送后勤指挥中心,协调有关部门维修。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对某些UN装备,即使分队有安装和维护条件,一般也不建议自行维修或调换安装位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3)UNOE发生人为损坏或丢失时,分队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切不可隐瞒不报,以免造成被动。如果事故确定为分队的责任,依据谅解备忘录,出兵国将承担全部损失,费用将从出兵国的补偿金内扣除,并及时将处理意见向PCIU部门反馈,将损坏或丢失的装备信息从数据库内删除,以免在今后的核查中出现问题。
3 COE核查
3.1 COE核查的目的及意义
COE核查是指出兵国分队按照与MOU的条款要求,对在维和行动中配置并使用的人员数质量、主要装备、自我维持装备及消耗物资(耗材)的核查。COE核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在“湿租”的情况下,各出兵国为分队提供的装备是否能够达到完成维和任务的标准,并根据核查结果给予出国兵相应的经济补偿,是分队在任务区内重要的工作之一,应当引起分队的高度重视。
3.2 COE核查方式及程序
根据MOU的相关条款,COE核查按核查时间、顺序分为抵达核查、定期核查、其他检查和报告[3]。
抵达核查主要是针对首次到达维和任务区的分队,首次检查将于装备抵达任务区时进行,必须于1个月内完成。分队指定的人员必须解释并演示自给装备的功能。
定期核查每3个月进行1次,总部通过邮件提前20 d通知各分队,如无特殊情况,核查日期一般不做更改。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例如分队刚到任务区或者即将离开任务区的情况下,分队可与核查管理部门协商核查的具体日期,适当延迟或提前核查日期。对于二级医院,每次核查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 d。
其他检查和报告是指维和部队司令官和联合国总部所认为的其他一些必要的核查和检查,COE部门也有权对所管辖的分队的COE装备随机抽查,以确保装备的在位与否及功能状态。在此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对于已经损坏且无法修复的装备以及用于更换的新设备都需要及时报请COE部门进行核查,并备案注册。
3.3 COE核查的注意事项
联合国与中国签订的谅解备忘录MOU和标准操作程序SOP内有装备核查的具体项目和要求,标准较为规范、严格。分队出国前要熟知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并以此为依据来指导核查工作。
核查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完善各种核查材料,事先准备好核查必需的装备、物品清单等材料,具体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按照核查要求,先进行自查,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想办法解决。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或是损坏的装备要及时更换和维修。由于驻地的资源有限,零配件不易购置,给装备的维修造成困难,因此要提前通过各种渠道予以补充[4]。对因客观原因的确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实事求是,切忌弄虚作假,影响分队的声誉,而且还会为今后的核查带来麻烦。此外,做好核查时的接待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主要装备中的车辆、发电机、集装箱等要首先确保UN标志清晰、外观整洁。车辆各种指示灯正常,起动、制动、维修工具及附属设备完好。为确保发电机能够正常运转,要求每个月开机1次,每次试机30 min,以保证电瓶电量充足,随时可以正常工作。保证集装箱内的温、湿度符合要求,并按要求做好记录;集装箱内的食品和药品要摆放整齐,而且要垫防水垫,注意及时清理过期的物品。
医疗设备尤其是一些紧急诊断的治疗设备,例如X线机、心电图机、生化分析仪、除颤监护仪等要确保仪器各项功能完好。此类设备若出现故障,由于缺乏备件,很难修复,会给医院的医疗服务带来很大影响,若通不过核查,还会直接影响分队的声誉及联合国对我国的医疗费用补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出国前多购置1台,以备不时之需[5]。驻地的基础卫生设施落后,对分队营区的卫生环境也是一个挑战,除了定期做好蚊蝇灭杀外,针对蟑螂多的现象,还要单独对营区内的重点部位(如厨房和餐厅等),进行系统地灭杀。
针对核查中发现的问题,核查组的有些要求可能会超出MOU的规定,分队可以据理力争,有理、有利、有节地与核查组协商,为国家争取最大的利益。但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对待核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认真及时地改正。核查后认真总结经验,尤其是分队到达任务区后的首次核查,经验总结非常重要。
总之,联合国对二级医院的UNOE核查及COE核查是对分队装备性能及执行医疗服务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对分队整体工作的促进,有助于分队解决自身存在的不足。只要熟知相关制度规定,认真对待、充分准备,就能够顺利通过每次的核查。
参考文献
[1]田巨龙,王与荣,胡小南,等.浅谈“维和”二级医院医疗仪器的管理与维修[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1):64-66.
[2]田巨龙,王与荣.维和医疗分队(中国)医疗装备管理和维护经验[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12):1146-1147.
[3]郑德柱,肖海,宋风兵,等.国际维和行动中医疗卫生装备的管理和实施[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1):60-61.
[4]牛德华,景惠雯,毛明辉,等.如何做好维和医疗队设备的维修保障工作[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3):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