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8篇)
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的意思。
2、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学会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大胆参与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面,竖起小耳朵听听——(是什么声音?)风呼呼地刮着,天上飘着鹅毛般的大雪,这时一条铺满白雪的山路上走着一个人,显得十分疲惫,此时夜幕已经降临,他望望四周,隐隐约约看见离他不远处有一户人家,这是一户怎样的人家,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诗中。诗的题目叫:------全班齐读课题。
1、理解课题: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学生回答完后,老师说:“那谁能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例:哪个词是遇到的意思?
(对,从诗的题目中我们知道,诗人出门遇到下雪投宿在芙蓉山下主人的家里。)师:这首诗是谁写?(唐刘长卿)过渡:同学们预习得真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刘长卿。
2、(出示课件)介绍作者背景刘长卿生平坎坷,不被皇帝重用,两次被皇帝发放到又贫穷又偏远的地方,还曾经被人诬陷而进了监狱。他所写的诗往往和他自己不被重用的失意心情融合在一起。因一生不得志,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这首诗就是他当时心境的写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好了,咱们对诗人刘长卿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从他的诗中你们一定也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境。请欣赏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听的时候,注意诗中生字的读音。
1、听范读。(出示课件)师:同学们刚才听得可认真啦,现在请你们打开课本119页,大声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师巡视。(课件出示古诗)
3、同学们的读书声真好听,看看大屏幕,红色的字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看看放在古诗当中,大家是否还认得的它,谁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指名读,评议(主要是字音)预设1师:(点评:读得字正腔圆,真好!)谁还想来读?这两位同学表现得真不错,现在请全班像他们那样读一读,能做得到吗?齐读古诗预设2师:谁来读?(点评:读得非常认真,但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她有一个字读错了,谁来帮他读正确。)真不愧是个小老师。指名读:谁再来读一读?
师:全班齐读(参照预设1)【第一层次的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三、抓住诗眼“贫”“寒”,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图)同学们读得非常流利。现在我们来仔细看看这幅图,想一想,你从这幅图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1生:我觉得很冷—“寒”(诗中的哪个句子或哪个字表达了这个意思呢?)(师板书:寒请同学们看老师怎么写“寒”字的)师:除了寒冷,你还从这幅图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看看这屋子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2生:我觉得这户人家很穷。—“贫(师:诗中的哪个字表达了这个意思)(师板书:贫)从哪儿看出这户人家很贫穷?
(学生可能回答:从“白屋、柴门、风雪夜归人”看出贫穷。)预设3:学生结合“白屋”“柴门”谈自己的理解。
①师:为什么从白屋、柴门看出这户人家很贫穷?(引导想象:在我们的想象中“白屋”是什么样的呢?用什么搭建成的?)生:因为白屋是简陋的屋子,柴门是用木头做的门,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不好。
②师:没错,在古时候白屋指的就是茅草屋,再看看插图,贫苦人家的门都是用树枝做的门。(看图理解“柴门”。树枝做的门。)③指名读,齐读“天寒白屋贫”。
师:可想而知,由于天气的寒冷这间茅草屋显得更加的贫穷,谁来读读这句诗?
生…..师点评:嗯,我感觉到了一些寒冷,谁再来?(师:我是真的太冷了。全班一起感受这种刺骨的寒冷,读……)或:你真了解诗人的内心。
师:全班齐读,带上你的理解,读出寒冷、贫穷的感觉。
2、借助注释插图理解第一句“日暮苍山远”
过渡:再看看插图,诗人是什么时间投宿到芙蓉山主人家的?学生回答后接着问:“你是从哪句诗知道的?”你能读读这句吗?
生:……师:真好,我仿佛已经感受到了这苍山的遥远,谁能向他一样读。(个别读)师: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夜幕已经降临,山路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同学们,想想诗人刘长卿会觉得自己……(让学生说出心中的感受)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孤独的情感再读“日暮苍山远”(齐读)过渡:这么寒冷的天气里,诗人终于找到了住的地方。慢慢地,夜已经深了,周围静极了。突然,一声接一声的狗叫声从柴门边传来,怎么回事?请同学们从诗中找找答案。
3、结合第四句“风雪夜归人”理解贫穷。“夜归人”是指谁?投宿的旅人,还是屋子的主人?
师引导:谁找到答案了?请你来告诉大家。(诗中哪句话提到了?)①“夜归人”这是指谁回来了?
生:屋子的主人回来了。
师: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
生:打猎、砍柴卖柴,也可能是出去借、赚生活费/养家糊口,为生活奔波。
师:(为什么那么急着赶回来?家里还有谁在等着他?)生:他的孩子,妻子、年岁以高的父母。
师:此时此刻,假如你是诗人,当你遇到这样的下雪天,当你看到这些贫苦的人民为生活而奔波的时候,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从同学们的话语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贫苦人民生活的同情,这样的情感也正是诗人刘长卿当时的情感,谁能带着这样的情感读一读最后两句。
②指名读“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点评:读得多好啊!谁还想再来读读?
③(全班读)师:同学们,此时的你们就诗人刘长卿,现在请你们带着诗人的情感,带着对贫苦人民的同情,一起来读读这首古诗吧。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第二层次的朗读】
四、情感升华熟读成诵
1、师范读,学生想象是的画面。
师:听着同学们朗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好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诗的画面。师范读。(课件出示)师: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
2、分男女读(课件出示古诗)师:同学们请想一想,当诗人出远门,遇到这样的下雪天时;当他一个人走在这上路上时,难道他的内心就不孤独寂寞吗?(老师指着屏幕说,请男生齐读古诗。)师;当诗人一次又一次的被贬,当他被诬陷时,难道只是身体上的寒冷吗?不,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寒冷,更是“心寒”。(老师指着屏幕说,女生读)师:当诗人看到这简陋的茅屋,当他看到所有贫苦人民为生活而奔波时,难道不为他们而感到悲伤与同情吗?全班读过渡:听着你们的朗读,我知道,我们和诗人的心已经紧紧的连在了一起。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重点围绕“寒”“贫’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对贫苦人们生活的`同情。】
3、配乐背诵古诗师:请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古诗,不能背诵的,没关系,你可以看看投影,带着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带着你的情感,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走进古诗。
【情感升华,进行第三次层次的朗读】
五、拓展导言:何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首有雪的诗,看看诗里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1、出示《绝句》,齐读一遍。讨论:作者是什么心情?(高兴、开心)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2、同是一片白雪皑皑,诗人抒发的心情为什么不一样?
(师:因为生活经历不同,所以他们的心境不一样,感受也不一样,写下的诗所表达的感情自然就不同。)六、课后探讨师:最后,留给同学们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其实一直以来,人们对“夜归人”一直都有很多争议,到底“夜归人”指的是投宿的诗人还是屋子的主人,大家可以课后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活动反思: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的情景。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让学生孤立地去理解诗句会比较乏味。所以,课题引入后,我就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让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教学设计中表现为“这些都是古诗里面所写到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吗?”。老师在放的过程中,学生所进行的是具有创新性质的发散思维。在学生短暂的发散思维后,有探讨意义的问题果然在学生中产生了:图中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人是谁?当时,有几个耍小聪明的同学就认为:既然古诗是诗人写的,那么最有可能图中的老人是诗人了。
对于这个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质疑,大部分同学都持观望的态度。此时此刻,我就以这个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古诗,从古诗中寻找答案。当时学生的探究兴趣就十分浓厚。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把自己的看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说话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交际能力,又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学生的参与面广了,学习兴趣浓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尽管课堂上学生的纪律没有了,但是兴趣有了,学生有了自主发表看法的机会,有了自我评价的机会,有了自我比较的机会。我认为,在这样放的课堂上,学生才算是走进了课堂,是真正的主人。但是,给我启迪最深的是:在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说出了精彩!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 篇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 简单质朴, 言约意丰。要想很好地品读这首诗, 就要准确深入地解读这首诗中的意象, 尤其是“柴门”意象, 要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作者笔下的“柴门”, 才能体味诗歌那深刻丰厚的内涵。
一、柴门——古朴素淡的美学风格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柴门”是贫寒荒凉的标志, 作者把简陋原始的柴门置于荒原之上, 写出了山野的荒凉空旷, 古朴苍凉;“柴门”也是朴素而简陋生活的写照。这里“日暮”“苍山”“天寒”“白屋”“柴门”“犬吠”“风雪”等一系列意象, 展现的低矮茅舍在寒冬黄昏中更显得简陋、沧桑、荒凉, 但又显示出其古拙、朴质素淡的和谐之美, 充满自然本色, 散发着原始的真美。古朴素淡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追求, 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一方面追求现实世界的繁华美景、美味享受;一方面, 又在艺术世界里返归原始的简单质朴, 欣赏古拙淡雅朴素之美。“柴门”, 最能体现这种质朴简陋素雅之美。在作者的笔下, “柴门”意象与其他意象组合, 蕴涵着无穷的艺术魅力。远山天寒的柴门, 在漫天飘舞的雪花中若隐若现, 浸透着作者的惆怅寂寞孤独, 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古朴苍凉, 画中有诗, 画中有情, 抒发了作者强烈的孤凄惆怅感伤情怀, 但凄凉里有几分心安自得, 感伤里也有些许愉悦, 虽然伤感, 但很优美。
二、柴门——家园的象征
柴门的真正意义在这里是守护, 是对家园的守护, 对宁静的守护, 也是对诗意的守护, 心灵的守护。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日暮黄昏, 天寒地冻, 孤独前行的诗人, 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来到了柴门前。这里的门, 有丰厚的意蕴:一是家园的象征。它牵系着远行者的归来, 是诗人羁旅之时暂得的寓所, 躲避着风雪, 获得温馨与安宁;二是精神家园的象征。它呼唤着飘零异乡、历尽艰辛、饱经沧桑的诗人回归诗意家园 (精神家园) 躲避世间风雨。这蕴含着作者羁旅他乡, 漂泊无依, 心灵疲惫, 渴望超越现实, 追求心灵宁静, 追寻心灵家园, 获得心灵的回归、精神的超脱。“柴门”一扇, 隔开了两个世界, 门里是家园, 是温馨, 是呵护, 是暖意融融, 是爱意绵绵;门外是荒野, 是风雪, 是坎坷, 是冷风飕飕, 是雪花飘飘。柴门, 温暖着“夜归人”疲惫的心灵。所以柴门大多在深山野岭、人烟稀少的地方, 行人经过漫长的旅途, 疲惫不堪, 远远地看到柴门, 内心就会漾起无比的幸福之感, 他从“柴门”这里看到的是亲切温馨。这里的风雪夜也有象征意蕴。一方面是写实, 作者刘长卿一生坎坷, 宦海沉浮。他生命中大部分时间羁旅他乡。那宦游漂泊、孤独天涯之感此诗展露无遗, 陈邦炎赏析此诗时就认为:“从中透露的山居荒寒之感, 由此触发的旅人静夜之情, 都不言自见, 可想而知了。” (《唐人绝句鉴赏集》第77页) 另一方面是象征, 展现了作者宦海追求时的坎坷艰辛, 仕途不顺。因此, 这不仅表现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中遭受风雪的伤痛与不幸, 而且又深蕴作者回归后的温馨与愉悦, 更有心灵的感悟、精神的超脱, 曲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仕途的艰辛坎坷、失意和内心无限的感喟。正如明朝唐汝询《唐诗解》评价此诗云:“此诗直赋实事, 然令落魄者读之, 真足凄绝千古。”
三、柴门——隐逸的象征
柴门在山间林丛, 它的前方是田园, 是山林, 主人常常站在柴门边, 看着眼前的桑麻, 望着远处的疏林, 自有一种超脱隐逸的风范。“柴门”的里外都是宁静, 所以, 柴门就有了回归自然、追求宁静自适之感, 是隐逸的象征。
柴门挡不住风, 挡不住景, 它就是这么习惯性地随意一掩, 把嘈杂挡在了外面, 把宁静留在了里面。走进柴门, 就走进了自己, 吟咏、冥想, 闲适自得, 惬意无限。作者刘长卿早年生活困顿, 屡试不中, 直到四十多岁才中第。然而仕途坎坷, 曾两次被贬。为了生计和仕途, 他抛妻别子, 背井离乡, 在权贵和要门间奔走, 但一直失意待官, 内心苦闷。终于他在人生黄昏之时, 厌倦了仕宦官场, 渴望恬静闲适的诗意人生。“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柴门”召唤着作者回归自然, 回归田园;“风雪”意味着艰辛与寒冷, 而能得以“夜归”, 蕴含着作者的归隐之趣与超脱后的温馨, 也是作者遭受磨难后心灵的感悟。在风雪中夜归, 其象征意味很明显。“日暮苍山”“天寒白屋”“柴门犬吠”“风雪夜归”, 诗歌中四幅画面在对立中求统一, 在交织中融于一体, 余味不尽, 能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 篇三
【关键词】古朴素淡;精神家园;隐逸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刘长卿是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名篇佳作,历来为人所喜爱,这主要是缘于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古朴、落寞、荒凉、旷远的诗意境界。阅读该诗,可从中体味到失意多味的人生,产生心灵的共鸣,获得审美的愉悦和体验。人生难能事事如意,而销蚀苦闷郁气,超越现实,获得心灵慰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契合了中国人这种潜在的、深层次的审美体验与心理需求,能在更高的层次上使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心灵的慰藉。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简单质朴,言约意丰。要想很好地品读这首诗,就要准确深入地解读这首诗中的意象,尤其是“柴门”意象,要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作者笔下的“柴门”,才能体味诗歌那深刻丰厚的内涵。
一、柴门——古朴素淡的美学风格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柴门”是贫寒荒凉的标志,作者把简陋原始的柴门置于荒原之上,写出了山野的荒凉空旷,古朴苍凉;“柴门”也是朴素而简陋生活的写照。这里“日暮”“苍山”“天寒”“白屋”“柴门”“犬吠”“风雪”等一系列意象,展现的低矮茅舍在寒冬黄昏中更显得简陋、沧桑、荒凉,但又显示出其古拙、朴质素淡的和谐之美,充满自然本色,散发着原始的真美。古朴素淡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追求,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一方面追求现实世界的繁华美景、美味享受;一方面,又在艺术世界里返归原始的简单质朴,欣赏古拙淡雅朴素之美。“柴门”,最能体现这种质朴简陋素雅之美。在作者的笔下,“柴门”意象与其他意象组合,蕴涵着无穷的艺术魅力。远山天寒的柴门,在漫天飘舞的雪花中若隐若现,浸透着作者的惆怅寂寞孤独,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古朴苍凉,画中有诗,画中有情,抒发了作者强烈的孤凄惆怅感伤情怀,但凄凉里有几分心安自得,感伤里也有些许愉悦,虽然伤感,但很优美。
二、柴门——家园的象征
柴门的真正意义在这里是守护,是对家园的守护,对宁静的守护,也是对诗意的守护,心灵的守护。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日暮黄昏,天寒地冻,孤独前行的诗人,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来到了柴门前。这里的门,有丰厚的意蕴:一是家园的象征。它牵系着远行者的归来,是诗人羁旅之时暂得的寓所,躲避着风雪,获得温馨与安宁;二是精神家园的象征。它呼唤着飘零异乡、历尽艰辛、饱经沧桑的诗人回归诗意家园(精神家园)躲避世间风雨。这蕴含着作者羁旅他乡,漂泊无依,心灵疲惫,渴望超越现实,追求心灵宁静,追寻心灵家园,获得心灵的回归、精神的超脱。“柴门”一扇,隔开了两个世界,门里是家园,是温馨,是呵护,是暖意融融,是爱意绵绵;门外是荒野,是风雪,是坎坷,是冷风飕飕,是雪花飘飘。柴门,温暖着“夜归人”疲惫的心灵。所以柴门大多在深山野岭、人烟稀少的地方,行人经过漫长的旅途,疲惫不堪,远远地看到柴门,内心就会漾起无比的幸福之感,他从“柴门”这里看到的是亲切温馨。这里的风雪夜也有象征意蕴。一方面是写实,作者刘长卿一生坎坷,宦海沉浮。他生命中大部分时间羁旅他乡。那宦游漂泊、孤独天涯之感此诗展露无遗,陈邦炎赏析此诗时就认为:“从中透露的山居荒寒之感,由此触发的旅人静夜之情,都不言自见,可想而知了。”(《唐人绝句鉴赏集》第77页)另一方面是象征,展现了作者宦海追求时的坎坷艰辛,仕途不顺。因此,这不仅表现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中遭受风雪的伤痛与不幸,而且又深蕴作者回归后的温馨与愉悦,更有心灵的感悟、精神的超脱,曲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仕途的艰辛坎坷、失意和内心无限的感喟。正如明朝唐汝询《唐诗解》评价此诗云:“此诗直赋实事,然令落魄者读之,真足凄绝千古。”
三、柴门——隐逸的象征
柴门在山间林丛,它的前方是田园,是山林,主人常常站在柴门边,看着眼前的桑麻,望着远处的疏林,自有一种超脱隐逸的风范。“柴门”的里外都是宁静,所以,柴门就有了回归自然、追求宁静自适之感,是隐逸的象征。
柴门挡不住风,挡不住景,它就是这么习惯性地随意一掩,把嘈杂挡在了外面,把宁静留在了里面。走进柴门,就走进了自己,吟咏、冥想,闲适自得,惬意无限。作者刘长卿早年生活困顿,屡试不中,直到四十多岁才中第。然而仕途坎坷,曾两次被贬。为了生计和仕途,他抛妻别子,背井离乡,在权贵和要门间奔走,但一直失意待官,内心苦闷。终于他在人生黄昏之时,厌倦了仕宦官场,渴望恬静闲适的诗意人生。“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柴门”召唤着作者回归自然,回归田园;“风雪”意味着艰辛与寒冷,而能得以“夜归”,蕴含着作者的归隐之趣与超脱后的温馨,也是作者遭受磨难后心灵的感悟。在风雪中夜归,其象征意味很明显。“日暮苍山”“天寒白屋”“柴门犬吠”“风雪夜归”,诗歌中四幅画面在对立中求统一,在交织中融于一体,余味不尽,能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风雪归人”不畏风急山高、雪深路险,如期而归;“犬吠柴门”,这如画诗境,熔铸着诗人和读者共同的情感和精神共鸣,激跃着读者强烈的内在感受。
作者简介:刘君秀,1976年生,女,汉族,山东潍坊安丘人,本科。
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篇四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译文】
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
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创作背景】
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的是严冬,应在遭贬之后。上半首似言自己被害得走投无路,希望获得一席净土,可是,在冷酷的现实之中,哪有自己的立身之所。下半首似言绝望中遇上救星苗丕,给自己带来了一点可以喘息的光明,当然也包含无限的感激之情。以此看来,这首诗不仅是一幅优美的风雪夜归图,而且反映了诗人政治生涯的酸辣。
【赏析一】
这首诗用精炼的诗笔,描绘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主题的寒山夜宿图。整首诗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上半是旅客山行夜宿,后半是主人夜半还家;上半全为所见,后面皆是所闻。平中有转,有起有伏,虽未直接抒情,但山野孤寂的.羁旅情怀不写自现。每句诗都构成一幅独立的画面,彼此又都相互承接。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赏析二】
刘长卿这首诗的意境是从“夜”这个中心词生发开去的.“夜”是全诗的脉络,“天寒”和“风雪”加深了“夜”的寒意.这夜,是眼前客观现实的寒夜,也是诗人内心对时势有所感受的象征意味的寒夜.刘长卿是一个“魏阙心常在,随君亦向秦”(《送王员外归朝》)的入世者,但现实生活却使他沦为一个寄迹楚湘的谪臣.他痛恨上司诬加的罪名,也深知代宗的圣意难违.在诗人心目中朝廷和官场的现状就如同这“风雪夜”一般,他既不愿随波逐流、攀龙附凤,自然只好怆然喟叹.由于在人生道路上长期奔波,当诗人这一次于风雪之夜得到芙蓉山主人的接待,其内心的复杂思绪:悲凉、辛酸之感中夹杂着某种庆幸和温暖的慰藉,是可以想见的.
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阅读答案 篇五
日暮苍山②远,天寒白屋③贫。
柴门闻犬吠④,风雪夜归⑤人。
【注释】
①芙蓉山:地名。②苍山:青山。③白屋: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④犬吠:狗叫。⑤夜归:夜晚归来
【译文】
远处青山迷蒙,我在风雪途中艰辛地跋涉着。天色已晚,在一山村人家投宿,只见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我在茅屋中已就寝,忽在卧榻上听到犬吠声不止,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阅读训练及答案】
(1)前两句中“______”、“______”、“______”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寒 白 贫)
(2)首句“日暮苍山远”中的“_____”点明时间,正是傍晚。“_______”,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日暮 苍山远)
(3)整首诗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时间顺序)
(4)诗歌在用字上,“柴门”上承“_____”,“_____”遥承“天寒”,而“_____”则与“日暮”衔接。
(白屋 风雪 夜)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6.涉江采芙蓉语言特色及教案设计 篇六
涉江采芙蓉
一.分析《涉江采芙蓉》语言特点。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本诗用短短几十个字,深刻地表达了相爱之人相隔两地,不能陪伴身旁的无限哀伤。主要是通过思妇的形象表现出来。其中,诗歌的语言极富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在用词上,从第一句我们就可以发现作者用了很多《楚辞》里的常用的意向,比如“芙蓉”、“兰”、“芳草”等等。但是本诗不仅仅限于词,诗歌中很多地方都能感受到对《楚辞》的一种借鉴。如“漫浩浩”和“路漫漫其修远兮”中的“路漫漫”相似。还包括“同心而离居”这句和《楚辞》中“何离心之可同兮”也极为相似。可见,本诗歌作者从《楚辞》中汲取了大量的创作营养。也正是通过对这些典故的运用,极大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和内涵。
其次在语言的表达上,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语言凝练、含蓄。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恰到好处的简洁能充分激发读者的想象空间,又表现出一种含蓄美。作者用极为简单的词汇却能描绘出人世间最纯真最普遍的感情来,主要是通过白描的手法,就是对景物的描写来书法思念之情,所以会给人一种朴实的感觉,非常贴近日常的生活。
此外,虽然诗歌用词简单,但是也能很好的传达出思念情深的感觉。这就体现在诗歌中。比如诗歌中的“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读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让人能够感同身受这种思念之苦。
《涉江采芙蓉》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描摹诗歌的画面;
2.通过朗诵、理解,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教学重点:
品读诗歌,根据诗歌内容和语言来把握诗歌的主旨。
中学语言文字教学研究考试题
教学难点:
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材分析:
取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第二册,难度适中。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是相爱却不能相聚相守,不免让人扼腕叹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秦观发出的一种宽慰,一种无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有“一字千金”之称的《古诗十九首》,看看里面的《涉江采芙蓉》表达了怎样的相思?体味一下其中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有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三、诵读,整体感知
1.听录音,感知诗歌内容及节奏。
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2.请学生试读。3.齐读。
4.思考问题:诗中主人公采芙蓉的目的是什么?尽量用诗中的词语回答。
中学语言文字教学研究考试题
明确:采芙蓉是为了“遗”远方的“同心者”,“遗”“所思”。采芙蓉就是为了赠予所思念的人。
四、诗歌鉴赏品味
1.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2.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明确: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3.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啊?
明确: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这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4.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5.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现实生活中情人节送玫瑰,母亲节送康乃馨。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但是这芙蓉没有送出去了没有?没有。文章中作者自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情绪出现了变化。由欢欣转为失落,6.五、六句既有人物动作描写,也有心理刻画,其中“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7.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中学语言文字教学研究考试题
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想爱却不能相守,黯然的心情令人消魂,这种分离是不同与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个是永久的分离,一个是让人产生距离产生美。
8.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明确: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五、总结:
对于古文的思想感情可用三种方法:
1、通过诵读,直接品味本文的思想感情。
2、通过分析,抓取意象—意境---思想情感
3、寻找文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
六、板书。
涉江采芙蓉 1、2句:涉江郊游
采摘芙蓉 3、4句:人在远方
心愿难遂 5、6句:回望故乡
长路漫漫 7、8句:天各一方
7.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 篇七
第一单元做情绪的主人
本单元地位:
一个人从小到大,情绪无处不在。情绪影响不仅影响我们自己的行为、态度,还会影响我们周围的人。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同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但是这些情绪并不都是积极的,人们如果对消极的情绪控制不好,很可能走向歧途。只有了解情绪,并且掌握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的办法,才能消除消极的情绪,保持积极情绪,乐观的面对生活,从而获得真正的快乐。本单元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求结合心理学理论设计了这样的三课:“七彩情绪”、“纾解压力”、“乐观向上”。从认识情绪说起,到调节压力,再到如何保持乐观,让学生们学会认识、解释、控制自己的情绪,对自己形成更清晰地认识,更好的`进行人际交往,从而为下一单元“让我们真情互动”作铺垫。
复习重点:
1、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情绪具有促进作用,消极情绪具有负面影响。有的情绪具有双重作用。
2、合理解释事件是消除消极情绪的关键。
3、人们最基本的情绪是:喜、怒、哀、惧。
4、压力对人们有正反面作用:适度的压力有利于激发潜能,是克服战胜困难的动力;过度的压力则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5、学会管理和调节压力:我们可以通过找出不必要的压力来源,消除或利用相应策略适应它们;提高自身素质;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反思性格;压力过大时,适当调节(良好的生活方式);寻求帮助或采取其他方法排解。
6、恰当处理消极情绪、合理表达情绪和有效调节消极情绪能够更好的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7、有效调节消极情绪的方式:转移注意力;积极的心理暗示;升华转化情绪;合理发泄;心理换位等。
8、做一个快乐的人,培养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态:要有一双发现和欣赏美的眼睛;从积极的角度去考虑事物;全身心投入学习与工作;助人为乐,助人能乐;奉献社会。
8.做情绪的主人(教案设计) 篇八
一、适用年级
五年级
二、设计理念
情绪影响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人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它,情绪与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小学生五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易冲动、情绪不稳定等特点,使得不少学生成为不良情绪的俘虏,妨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影响同学之间的友爱和合作,甚至违反校纪或国法等。设立本课,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情绪品质,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保持健康的心态。情绪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和重要内容。引导学生领会、理解和感悟相关内容,并用之于生活实际,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辅导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不同的情绪,情绪的重要性以及情绪对个人生活的影响,懂得情绪是可以调控的。
2.情感目标:体会不良情绪对人的消极响,学会合理调控和宣泄不良情绪,使自己拥有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心理和情绪状态。
3.行为目标:初步掌握一些情绪调控的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继而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四、活动设计
1.情景导入
同学们,如果你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有怎样的感觉?(1)如果你考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高兴或者激动
(2)如果你的同学无缘无故地把你新买的钢笔弄坏了。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难过、气愤,愤怒
(3)如果老师让你代表全校同学在大会上讲话。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紧张或者害怕
(4)如果歹徒持刀抢劫了你的钱包。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惊恐、愤怒
同学们,刚才我们所说到的高兴、难过、生气、愤怒、恐惧等心理体验和感受,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情绪无处不在。不同的情境,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当然,即使是面对同样的情景,也会有不同的情绪。比如对待考试这件事情,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下面我们就看一看李阳、王帆两位同学是如何应对考试的。
2.案例分析
图片展示:李阳和王帆是同桌。期中考试就要到了,一天,李阳对王凡说:“哎!马上该考试了,我特别紧张,看书也看不进去。上次就没考好,这次再考不好怎么给父母交代啊!” 王帆安慰李阳说:“放松心情,这不过只是一场考试。要相信自己,只要考前认真复习,你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的!”
同学们,李阳、王帆二人对于考试的态度相同吗?他们此时的情绪分别是什么?什么原因导致二人情绪不同呢?(态度不同,产生的情绪不同),带着这样的情绪他们最终会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呢?那么,如果你是李阳,你有什么好办法调节自己紧张的情绪呢?
果然,情绪不同,结果也不同。不出同学们所料。李阳由于太过紧张,考试时发挥失常。而王帆由于心情放松和认真的复习,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3.总结调节情绪的方法
其实调节情绪有很多具体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看电影,这都是很好的方法,统称为如转移注意法。也就是将注意力从导致你情绪不佳的事情上移开。如:下棋、跳舞、画画等等。再比如说李阳可以去打打球、大声喊一喊,这就是调节情绪另一种重要的方法,合理发泄法。发泄的方式也很多,比如:大哭一场,向朋友倾诉,放声歌唱,进行剧烈运动等。相信自己,用意志调节情绪。总之,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很多,你还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做。
另外,要注意的是调控情绪不能随心所欲,情绪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人的情感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个人在表达情绪时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学会在合适在场合、用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4.寄语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大唐芙蓉园导游词08-31
描写芙蓉花的句子09-26
韩愈《木芙蓉》唐诗原文及注释10-05
2010芙蓉区音乐教师招聘试卷(无答案)10-15
论《涉江采芙蓉》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