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4-09-13

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精选15篇)

1.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一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

上唐中心小学 付义泉 手机:***

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好几年了,虽然我们在素质教育各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至少我们在思想上对素质教育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但是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一名扎根农村教育近三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当今咱们学校的教育,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育存在着众所周知不容忽视的问题:重智轻德。从上到下单纯地、一味地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校考不好,局长给压力,老师考不好,校长给压力,学生考不好,老师、家长给压力,这样我们教师的教育培养方向自然发生扭曲,与我们的教育方针、任务脱离轨道。习主席提出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当今教育所提出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又如何得以实现?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这样一个现实环境下又应如何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理解和实践?

一、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意义,我查找、收集并理解了一些资料。我们先要明白一个概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关键能力。它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落到学校教育上,它就同学科课程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是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是教学升华为教育。而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个词汇在新课标中前后共出现十多次,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赵福楼《谈谈语文核心素养》)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二、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实践

作为一名基层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该更应重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实践,着力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那么,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老师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收集、甄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

2、注意新课导入新颖,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创造、再现课文情境。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语文。这样的学习,生动活泼,很自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情怀。

(二)、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1、依靠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来培养学生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最终达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几代大家积累流传下来,经过专家们认真筛选甄别的,在遣词造句等方面堪称范本的佳作。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会要求学生对其他课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读以至成诵。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而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门应帮助学生做好两件事,一件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另一件是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

3、诵经典诗词,背名篇名句。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因此,我要求所教授的孩子每天自由选择背诵一首诗歌(可以是古代诗词,也可以是现当代诗歌),或课内一些经典片段、名句。课前请一名孩子上台背诵并和全班同学一起诵读。这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课堂阅读和课外经典诗文的积累教学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还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润物细无声”中帮助孩子们解决了积累优秀词句少,书写、语表达能力差等问题,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学识修养、人格修养。

(三)、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的意义、语言的情感、语言的技巧的感悟,很大程度上与自我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教师教学需要构建对语义的理解、要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1、精心设计,重视问题的发散性。在课堂讨论中,问题的解决不再是简单的认为学生掌握了某知识点,它的解决过程是一个思维方法的训练过程。因此,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课堂讨论既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又是课外学习的集中反映。因此,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发散性,它要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学生的情感在问题的引导下,在老师的点拨下,向更深,更广的层次拓展。

2、加强引导,增强讨论的实效。面对小学生,教师在课堂讨论中如果组织不力,则容易导致讨论不深入问题实质,或为了急于求成,组内个别优生包办等等情况,发生纪律涣散,学生无所适从的现象。这样,作为总导演的老师,必须深入小组,端正学生的心态,调整他们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确立各小组的“原子核”,及早缩短适应期,把他们的焦点调节至如何才能更科学、更正确、更完整地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学生之间的互补。

总之,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应该加强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理解和实践。当然,我更期待现状教育体制的改变,渴望新的教育评价体制的诞生,为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保驾护航,让我们的教师真正地、全心地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发展核心素养”的人才。

2.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二

一、结合数学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及提高学生的数学涵养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应当片面的以解题至上的理念来教导学生,而应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由来,数学在古代的应用,以及数学未来的发展态势。同时可以在讲课时穿插一些数学家的名人轶事活跃课堂气氛,在传导数学家们的正能量时,减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恐惧。学生也可以在全面了解数学体系后,改变旧的数学观念,形成新的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的数学学习观。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对于数学的兴趣并不是很大,畏难心理也普遍存在,我们的老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切不过操之过急,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结的基础上,优化自己的教学模式,耐心的引导学生,用新颖的教学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源上解决学生害怕数学的问题,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在复数的乘除运算中,布置学生提前查阅数系的发展,及数系扩充的背景.学生的课外阅读中了解到数系的每一次扩充,都解决了一定的矛盾,从而扩大了数的应用范围,这正好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文化的璀璨光辉和文化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人文化修养.

二、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时,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能采用填鸭式教学.应及时发现“意外的通道”,抓取“美丽的图景”,机智灵活地引导目标,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方案是能够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并找出问题,进而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最终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结论的过程,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笔者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时的教学片断1:

学生A口头回答运算结果

师:那么刚才实数范围内多项式相乘的运算适合复数的乘法吗?请大家动手试一试

学生跃跃欲试,想展示自己的结果

师:类似实数范围内的多项式相乘,什么是复数代数形式的乘法?

学生B:两个复数的相乘,跟两个多项式的相乘差不多,把得到的结果里面的i2换做-1,同时将实部和虚部分别合并.这样,两个复数相乘得到的积依然会是复数.

此时笔者给以学生B肯定的评价,并继续追问“在3道题目的运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C:第(1)和第(2)问的结果是一样的

师:说明什么呢?

学生C:复数的乘法满足乘法交换律

师:复数的乘法除了满足交换律之外,还有吗?

学生D很踊跃的说:老师,我刚刚验算了(3-2i)×[(-4+3i)×(5+i)],结果和刚刚第(3)一样的,所以复数的乘法满足结合律.

笔者对学生D的踊跃非常赞赏并给以肯定的评价,激发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此时已经有学生开始自己用题目验证复数乘法运算的分配律.

至此,类似实数多项式的复数乘法的运算和运算法则,在笔者的引导下,均由学生自己主动的去探索问题,最终完美的解决了问题。只要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努力下学会知识,教师就应该放手让他们去思索,去探寻,而不应该一味的灌输自己的教导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要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自我成就感,培养数学兴趣.更重要的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发现式学习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思维和能力的提升.

三、搭建“脚手架”,追求严谨深刻的思维

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法》教学中,对其中除法运算的结论产生环节,采取逐层递进的方式设计问题,使得除法法则在推导过程中充分呈现出来,带着学生缓缓靠近数学真相,沿着思维的路线,节节攀升。

教学片断2:

生:分子分母分别乘以有理化因式,进行分母有理化.

学生开始讨论——

这时,学生E站起来说:“能够实数化就最好了”

笔者继续追问:“非常好,能够类似分母有理化,找到问题的切入口.那么应该怎么样进行实数化呢?”

学生E不好意思的表示自己还没有想到.

经过学生的另一番讨论后,学生F有了自己的主意:“老师,类似有理化因式,发现

师:很漂亮!那能否用一般式验证你的结论吗?

至此,复数代数形式的除法运算法则和共轭复数的概念呼之欲出,水到渠成.

在上述案例中,笔者利用问题做“脚手架”,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积极表现自己的思考过程,而不是传统的自问自答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需重视学生的主观意志和自然意志,积极搭建思维平台,让学生的有空间和机会展示自我.学生通过“说”(回答问题)适时呈现了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路径。“说”需要学生能够迅速的调动各个器官为自己所用,通过大脑的综合处理,最终输出自己的思索成果。在这个处理过程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相比,这样的方式显然更为新颖、动态和有趣,也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结束语

“课程标准”要求,数学的教学不能只关注学生们的学习结果,更应当重视他们采用的学习方法以及呈现的学习过程,提高他们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各项能力,让数学学习更为灵活有效。如上教学案例很好的践行了这个理念.笔者认为,怎样何提高学生们的数学能力,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如何落实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

摘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改的主旋律,也是新型课堂模式的基本要求.本文通过高中课堂实例,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一、渗透学科知识的文化背景;二、优化课堂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三、搭建“脚手架”,追求严谨深刻的思维等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自主探究学习,数学思维,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喻平.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中的若干问题,2011.

[2]吴有昌.数学语言障碍初探[J].数学教育学报,2002,11(2):68-69.

[3]王善森.浅谈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J].才智,2010,(30):91.

3.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三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在国际社会日益交流密切的大环境中,英语学科的重要性在生活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在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断通过多角度的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化发展。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塑造以及对核心素养观念的延伸,希望通过师生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努力,有效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从以下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改变教学结构体系,引导学生的思维取向

所谓教学结构体系的调整与改变是塑造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传统的英语结构体系是教师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只做到了“授之于鱼而不是授之于渔”。这种教学方式严重违背了社会发展的需要,阻滞了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要想彻底改变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式,有关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配合探索一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向多方向发展的道路。具体的实施措施是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又要符合知识体系的要求,让教学计划能与学生的发展特点得到有效的契合,这对于提高教学的成效性具有不可小觑的显著作用。例如,在进行学习“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增加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在教学结构体系中能适时增加一些新鲜血液。教师可以先用有关的句子表达一下课文中自己在假期都做些什么来代替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样通过多种教学结构改革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多角度发散,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转变教学育人导向,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

教书育人实现教学手段的成效性是当今时代赋予教师的新要求。如今教学的内容不应只放在学生的分数上,传统的分数定终身的传统理念应该及时地予以摒弃。为了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该将育人的导向放在注重学生的理想观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当今世界缺乏的是多种综合能力于一身的综合素质性人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将这些新时代的理念授予学生,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在育人方向上要讲究课程整体的功能和价值,在评价学生的能力时要进行多角度的培育。同时,教师应在英语的授课过程中注重实践活动的多样性,以培养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作为新时代的教学目标,使英语课程的新课标改革能够万变不离其宗,使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育人的首要前提。例如,在授课“What would you like to visit?”时,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的手把手教学的育人方式,在学习本篇课文时能够先准备好自己去过的旅游景点或者比较有意义的地方的照片,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上用简单的英文讲解一些有趣的事,教师要积极予以鼓励。科学合理育人导向对于提高学生的多方面学习英语的能力具有显著成效,可以极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只是注重学生分数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发展的日新月异,教育理念已不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核心素养是当今时代发展必要的元素,学生应该充分将核心素养的培育方式注入日常的英语教学方式上。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以后是否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理念,全面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在教学理念上教师应该及时否定只注重学生分数的提高,应该在教学中促进学生能力向多方面发展。如: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教学活动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每周组建一回外教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動,鼓励学生敢于开口讲英语,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勇敢、积极探索知识的能力。同时,有效的一些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以及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传统教学理念是让核心素养的观念进入英语课堂的重要一步,故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塑造。

当前我国核心素养观念的培养尚处于初级阶段,就目前社会的发展形势来看,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英语学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故英语教师应该不断摸索一条能够全面培养学生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的综合能力,全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

参考文献:

[1]高研.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朱黔.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

[3]周奕君.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 亚太教育,2016(24):31.

[4]董蓉蓉.基于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活动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16(37):61.

4.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四

 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还需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真正培养好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够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就必须突破现代语文教学的约束,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需要以现代教学思想作为指导,同时也需要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积极地积累经验,大胆地进行尝试。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最适合现代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对核心素养的基本理解  素养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如果按照广义的理解,其中包含道德品质、言谈举止、知识层次以及能力状态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素养这个概念同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概念的区别在于:素养更加关注的是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内化调整,指出了学习者深入思考之后的成果。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应当注意对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培养,也就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致力于使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适应性更强的语文学识修养、文风情趣状态。这和传统意义上仅关注知识记诵与应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比起来,更具深度与广度。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注意传统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养成之外,还要关注学生对这些目标的真正内化,使之上升到语文审美情趣与良好个性、健全人格构建的高度。比如在小学识字写字训练时,应一方面

 注意到学生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也注意到其对学生在文化熏陶方面的优势。

二、新课程下的角色转变首先需要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

新课程体系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在学校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必须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新课程中不断自我更新、发展。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的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注重角色转换是教师伴随着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和现代语文新课 

 程的成长而发生的,是教师面向教育未来的发展性建构。教师要理性地审视和反思语文教师的传统角色,使之逐步从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之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成就的“平等者中的首席”作根本位移。因而语文教师要在新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界定自己的角色。

三、语言建构与运用

这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中,通过自主的积累、感悟与整理,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并内化为个体的言语经验、言语技能,在具体的言语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  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四、优化学习过程

1.在课前导学方面。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师要在充分分析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设计与预习单。从学生角度来说,学生就是要完成预习单,并带着问题和学习收获学习新的知识。比如,教师在设计《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的教学导学案时:(1)要充分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该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对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但是其注意力不稳定。(2)要充分了解本课教学内容。(3)要设计具体的导学内容和预习单:以唐代诗人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引出“天山”一词,进而引导学生对《七月的天山》中所描写的具体景色等进行探讨。

 2.在课前要求。学生阅读课题,搜索有关天山的资料,了解作者,并让学生思考《七月的天山》的写作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描写景色地点变化的句子等问题。然后,学生就可以按照教师所设计的预习单,带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课前预习,从而为课堂中提高对课文的理解打下基础。

5.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五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知识的传授,要如何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优良品行的健美少年。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内涵和培养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的策略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也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是当前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更是老师们共同努力的方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知识的传授,更加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习策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基础之上。课程目标结构图,说明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五个基础,这五个基础体现了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英语课程密不可分的两重性质。由此可见,核心素养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的与非认知的。认知方面指的是学术、知识,非认知方面则是指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所以,“素养”并不是指向某一学科知识,而是强调个体能够积极主动,并且具备一定的方法获得知识和技能,它的目的不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更有助于追求具体生活目标,促进个人发展和有效参与社会活动。“核心素养”的含义比“能力”的含义更宽泛,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培养核心素养的内涵

21世纪技能可以包括三方面,即学习和创新技能,信息、媒介与技术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另外,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思考能力等等,也都属于今后培养核心素养中应包括的内容。很多人说外语无非就是一种工具,事实上,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英语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心智发展,塑造健康的品格,培养思维能力。我们现在的外语教学常常是模拟英语国家的环境和人物身份,与英语为母语的人交往,谈论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话题,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规范,设计所谓的真实性任务。所以交际语言教学开始时,很多人认为掌握英语就是为了跟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交往,我们所设计的真实任务都是以这个理念为基础,我们让学生学习外语并不仅仅为了让他能够与别人交流,而是要从各个方面改变他的生活,改变他的心智,这才是外语教学的目标。

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 素

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社会责任

1.诚信友善。2.合作担当。3.法治信仰。4.生态意识。国家认同

5.国家意识。6.政治认同。7.文化自信。国际理解

8.全球视野。9.尊重差异。人文底蕴

10.人文积淀。11.人文情怀。科学精神

12.崇尚真知。13.理性思维。14.勇于探究。审美情趣

15.感悟鉴赏。16.创意表达。学会学习

17.乐学善学。18.勤于反思。19.数字学习。身心健康

20.珍爱生命。21.健全人格。22.适性发展。实践创新

23.热爱劳动。24.批判质疑。25.问题解决。

三、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英语新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形成能力,体验情感,感受文化的过程。因此龚亚夫先生创造性提出了英语课程的三维目标,并进行了细致地解读。他指出英语课程目标包括社会文化目标、语言交流目标和思维认知目标。社会文化目标包括:行为规范与伦理美德、社会知识与学科融合、多元文化与国际视野;语言交流目标包括语言运用知识、听说读写技能、语言交流能力;思维认知目标包括积极的思维方式、多层次的思维能力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应有这三个目标,即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同时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兴趣、态度和行为方式考虑到教学中,让这三个目标在真正的教学中可以融合在一个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们对语言进行建构与运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材进行单元统整与内容整合。单元单元统整与内容整合就是围绕核心,设计任务;围绕目标,逐步递进;围绕话题,整合内容。在PEP四年级下册Unit6 Shopping中,在课堂伊始就给学生呈现了购物商场的大情境,让学生了解,听懂商店名称的单词,同时能理解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场所进行购物。接着学习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句型,最后还把三年级上册Unit 6 Happy birthday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创设为了开生日party根据Money Chart去超市购物的具体环境,借助超市收银单来描述购买的物品及其价格,让学生产生大量的语言输出。同时在超市购物产生零钱之后该如何使用,引出课堂教学,学生的思维被不断激发,语言的输出得到更大强度的锻炼,积极思考如何合理消费,并且加强了学生按需购买的意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接触到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由此体现了学科素养的价值型态,培养了学生的价值观。

2.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独创性与批判性

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信心。英语新教材中蕴含着知识性、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内容,我们要善于发掘这些素材,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结合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让他们的思维具有独创性与批判性。尤其我们老师经常教学生如何用英语表达开门、关门,如果此时我们同时教给学生在开门时要看一下门后有没有人,如果有人需要为他扶着门,这时就把三个目标融合成了一个教学任务。我们在教学中如果都能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就不用再刻意地去找情感目标,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形成国际通用的行为规范。教师在教生气的英语表达时,首先提问学生平常生气时会怎么做,然后讲做这些事可能会出现的后果,可能会对你自己、他人及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就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发泄情绪,学生可能会想到去跑步、踢球等,这时学生内心世界的东西、生活的东西、品格的东西,行为的东西全都融合到了语言教学的课堂中,这才是真正素养的培养。

在第八届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会中,来自合肥的葛靓清老师执教的PEP六年级上册Unit 1 How tall are you ? B.Read and write中采用了任务教学方法,通过Read for main idea,Read for information, Read for opinions三个不同的阅读策略让学生理解故事、获取信息、回答问题。在葛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有学科间的整合,尤其是关于shadow的形成与变化过程,葛老师充分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常识及经验或是学科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进行解答,体现了从英语学科转向学科英语的教学理念,同时更通过几个问题:Do you agree with Old tree? Why? Why does Old tree answer like that?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说出自己的见解,提升了孩子们独创性的思维品质。

又如另外一节来自长安陈海燕老师《新维度》Book6 Unit 4 I am angry的课例,文本讲述的是喜爱运动的小朋友Tony因为同学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愚弄他并且嘲笑他而发脾气,但经过善良的好友Lisa劝解后,他缓解了愤怒的情绪的故事。陈老师在教学中通过逐步引导学生在感知、理解、体验、运用短语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尤其是在引导学生读图时,通过问题:What does Tony want to do? Does Tony do that? Why not?通过递进性问题,帮助小学了解故事的发展,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预测Lisa的建议,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通过听、看、说等感官器官的体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且通过完成Tony的“Not Angry Reminder”,引导学生深层理解文本的内涵,辨析适合Tony的舒缓生气的方法,发展学习的批判性思维,达到初步的语言运用,最后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⑴Give Tony more advice for his “Not Angy Reminder”,⑵口头Make your own “Not Angry Reminder”,并请求朋友提出更多的见解。⑶笔头结合实际完成自己的“Not Angry Reminder”,达到语言的真实运用,同时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成情绪管理素养的形成。

3.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中外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任何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不尽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是同时产生并相互依存的。而中西文化中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对西方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才能更快更准确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才能更准确地学习和运用英语。在PEP三年级上册U3 Look at me中,翻阅整个单元教材,我们知道,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是句型How are you?及其应答I am fine, thank you./Very well, thank you.How are you?在英语国家的交流中往往没有什么特定的要求,它主要是作为寒暄或引出将要进行的话题语句。但是,中国学生通过学习,往往只会回答I am fine, thank you./Fine, thanks./Very well, thank you.若学生只会如此回答,在交际中是不合理的。教师应通过对输入内容的调整,让学生感受更多真实的表达,感觉很一般用All right./Not bad.感觉不太好用terrible等。同时,出于礼貌还会回问And you? 接着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情景表演,将语言内容和表达真正内化成学生以后在真实交际中可以使用的内容。

又如PEP六年级上册U5 What does he do?中我们能很快从主情境图中获知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职业;功能项目、单元主结构和核心语言都是围绕着职业来展开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些有关职业的英语表达方式并就此展开相关讨论,能够简单介绍人物职业,会询问他人的工作情况并给出相应的回答。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职业特点,能够根据自身的爱好为自己的未来设想职业并为之努力。文本主情境图飞行员的图片虽然没有详细的教学说明,但该图传递的信息不单单是介绍pilot这个单词这么简单,还从另一个角度让学生了解橙色多用于各国紧急救援的衣服和设备上,如:救生衣、救生艇、消防员的衣服、工程抢险车等。

其次,对于postman, businessman, fisherman这几个职业单词也应该了解职业特点及职业中名称对于不同性别的差异与表达:

postman—postwoman(复数postman—postwomen), businessmanbusinesswomen), fisherman—fisherwoman(复数fishermen—fisherwomen)。再如PEP五年级下册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中,我把该单元整合后分成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在Beautiful seasons的语境中,通过进行旧知整合,情感渗透,让学生感受四季的美好;第二课时以Colourful seasons为主线,让学生在熟悉、特定、开放的语境中积累更多的语料,不仅体会四季的美好,还感受它的多姿多彩;第三课时在My favourite season的语境中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真实生活的开放语境中,运用核心语言进行交流。其中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不仅再构了Seasons in Dongguan的情景,通过学生的感受进行讨论,并且对比他们家乡的四季的变化,表达不同区域间的区别,从而更进

businesswoman(复

businessmen

—一步的延伸到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全球气候差异的不同等,从而引导学生做旅行计划时要关注天气等。以上种种,不仅让学生能聚焦个体,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了解季节不只是自然的场景,它在我们的生活和活动中也是充满色彩的,进而增强学生间文化素养的提高。

总之,英语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实际上它是一种习惯的养成,因此,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方式方法,为学生英语素养的提高提供条件,为学生创造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通过身体挖掘、文化挖掘、大脑挖掘、心灵挖掘等培养出sunny(阳光),happy(快乐),independent(独立),naive(天真)和excellent(优秀)的学生,做到“教书”的同时更加要注重“育人”,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提升他们的素质,提升他们和其身边人的幸福指数,让学生受用终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M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人民教育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 英语(PEP)(三年级起点)

6.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六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高中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能力与素养,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使学生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不仅有健康的体魄,还能使学生具有团队意识与责任,具备创新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等,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具备现代人才应当具备的素养,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体育;核心素养;培养

核心素养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发展情况以及学习特点等,结合学科教学特点而进行的思想渗透。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依据核心素养的规定与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设定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置,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培养与完善,从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众多的体育项目需要团队间的合作才能完成,而想要获得优异的成绩,就需要学生间的密切配合。教师可以依据训练项目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例如,在健美操课的教学中,依据学科特点而言,它所培养的是学生健美操的基本步伐、组合能力以及学生集体表演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协调力、节奏感、表演力以及对于美的欣赏力。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对学生的这些能力进行培养,还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团队意识,明确自身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形成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且学会尊重他人,与同学和谐相处,从而加强团队的协调能力和配合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使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发挥应有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使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技能的教学,更是育人的过程。

二、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使学生处于自由、放松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进行。因此,教师要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师在教学前就将教学规划完善,并依据规定进行确定的模式进行,最后形成既定结论,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难以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爱因斯坦曾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少讲,让学生进行实践感知,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获得方法的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投篮练习中,学生在距离篮圈3.5~4米的地方投篮总是感觉力不从心。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而找出问题,对症下药。如因球举得太高而作用力距离太短、出手时间把握不准等。教师要让学生针对具体的问题找出解决策略,从而通过实践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引导作用,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学生讨论等形式,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贡献社会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校内进行体育训练,还应当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中,对全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引导,使全民参与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从而增强全民体质,为中华崛起打下良好基础。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诸多校外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校外的体育活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城市的马拉松比赛,宣传体育精神,带领体育爱好者以及普通公民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从而增强体魄,提高全民体育素养。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中,进入社区帮助爷爷、奶奶、小朋友进行规范化的体育训练,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社区中的运动器材,合理运用社会资源,进行体育运动,增强全民体育,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使老年人爱上体育,从而提高身体素质;使小朋友正确运用体育器材进行运动,掌握运动要领,从而为小朋友的体育运动奠定基础,促进小朋友的健康发展。教师引导高中生参与到社会中,并贡献社会,能使学生与社会进行更多接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让学生贡献社会,能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有助于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总之,高中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得到思维的拓展,精神境界的提升,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素养,从而与新时期的教育相符合,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7.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七

2014年3月, 一个新的概念——核心素养 (Key Competences) , 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中, “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改革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和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

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改革, 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出发点和落脚点, 并落实到课程标准中。基于此背景, 即将颁布的《高中新课标》新增核心素养以及基于核心素养制定出来的质量标准。在高中各科课程标准修订过程当中又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 将“立德树人”变得具有可操作性, 更加具体。我国正处于新课改的关键阶段, 以核心素养为教育目标的新一轮课改正处于“深水区, 需要集中精力推动课改进入一个高质量持续发展的阶段。在这样一个教育背景下, 通过以“素养”为核心的课程实施来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 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新国民。世界各国的课程标准中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 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趋势, 推动了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制定。从该定位可以看到, “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在当代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与作用。

2 何为英语核心素养

在课程改革中, 课堂教学所实施的学科教学极为重要。各学科除了使每一名学生都可以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之外, 还必须要借助学科知识的学习, 大力培养学生一种科学精神。所以, 教师应就学科价值、英语学科育人意义进行思考。此外, 新课改后的英语教学应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并且要关注相关学科的育人功能。学生的发展所需要的素养是多方面的, 核心素养适用于基础教育的各个学科, 而非某一学科;它是综合性的、跨学科的。各学科应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 形成本学科的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有英语核心素养, 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是统摄这些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轴。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修订稿) 》, 针对课程性质、目的实施了更为全面的界定, 并提出“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 不仅是学习到一项语言技能, 同时应注重通过外语学习和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与借鉴, 促进学生自身价值观、人生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

王珕在其《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中提出的英语核心素养主要是指, 学生通过英语课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 获得的相关英语学科的基础知识、技能等。

冀小婷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中表明英语学科素养, 一般包含四个层面的内容, 那就是语言能力、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文化品格。具体来说, 语言能力表现为在一定社会情境中凭借语言理解进行信息的表达, 思维能力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有的考虑问题的思维, 有着非常独特的逻辑性, 在核心培养期间, 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与批判性, 并运用自己的个性思维来开展英语学习。文化品格包括对中外文化的深刻理解, 需要对优秀中外文化有一个准确认知,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针对性学习, 学习能力可以非常积极地对学习策略进行良好调适, 从根本上促进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 加大潜能的激发。正如陈艳君, 刘德军所说的“英语教学专家们已初步勾勒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蓝图: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四个维度而组成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可见, “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四个方面普遍被认可为英语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

3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设计

3.1 英语口语课教学案例

这堂口语课采用了“布置任务 (Task) —课后准备 (Preparation) —课堂展示 (Presentation) —课堂评估 (Evaluation) ”的教学步骤。

布置任务。所谓的布置任务主要是指在进行课堂口语活动之前的一周内, 教师经过综合考虑之后选择好活动主题, 做到选题的多样化以及有趣性, 具备相应的活动目的、活动开展的相关要求以及一定的注意事项等。除此之外, 小组所选择的主题应做到明确化, 活动形式多样化,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以及课堂辩论的形式等来完成任务的布置。

课后准备。口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课后准备, 合作学习, 凭借图书馆资源、报刊资源以及网络资源等准备课堂中所需要的资料, 做到收集查找的全面化、完整化以及准确化。

课堂展示。在充足准备后, 英语口语活动开展期间, 教师需给予小组学生大约10~15分钟的时间来展示所准备的内容, 展示方式可以是PPT, 也可以是相关的文字材料。

课堂评估。小组展示、小组表演完成后, 再由个人、教师以及同学组成的评估小组根据科学化的评估标准进行打分。最后环节需要教师点评, 并指出每个小组研究的优点以及所存在的相关问题。

3.2 以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标

这节口语课跟以往教师教, 学生学的课堂教学有所不一样。让学生从教师占主导中解放出来, 以学生为中心;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主;从关注课本知识的学习转向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首先, 学生通过课前准备, 充分利用图书馆、报纸杂志、因特网, 以及网上教学资源查找和收集资料, 进行自我学习。体现了有效教学中学先于教而存在, 教是为学而服务的特点。其次, 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习。此外, 学生表演期间, 就带着对人物情感、性格的理解以及对主题的理解。让学生的学与生活得到了联系, 体现了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适应社会需要”这一发展趋势和特点。在新课改期间, 更加重视学生们的自身发展, 正确认识英语学习, 不能够错误地认为学习只是课程内容层面的学习, 必须要关注学生在智力建构以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上的学习。最后, 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活动的形式展示, 并且参与了课堂评估。体现了新课改中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与课程评价权力的集中的趋势和特点。从以上的角度看, 这节口语课响应了新课改及世界各国的课程标准和教育政策。

4 对口语课的教学评价

首先, 该口语课程的开展必须要充分体现任务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教学理念。 (Prabbu, 1987) 对任务进行了如下的定义, 也就是说任务就是要求学生可以借助思维过程以及教师控制与调剂过程得到最终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讲, 任务型教学法属于一项重视意义的活动, 非常关注学生在语言上的输出, 致力于发挥学生自身的自主性。此外, 合作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信息交换、思想表达以及意见协商的平台。口语活动相对来说是比较活跃的, 在表现形式层面是丰富多彩的, 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而且, 一些小组在活动表现上非常有创意, 例如, 第一小组小剧形式与法庭辩论相结合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更自由地对材料进行合理化选择以及更为具体地学习,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方式所带来的训练缺点, 从根本上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有更为强烈的学习兴趣, 有效提升学生在英语学习期间的口语能力, 实现英语学习的个性化与科学化。其次, 采用“布置任务—课后准备—课堂展示—课堂评估”的步骤是具有较强可行性的。该步骤的任务非常明确, 因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 使同学有备而来, 可以避免冷场沉默的情形, 进而有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学。实际上, 评估机制可以刺激以及激励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以及活动积极性。

现阶段, 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针对学生全面发展角度而言的, 可以充分体现出全面发展以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要求。在这一目标的前提下,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应该与教学实践结合, 尤其应在专业理论指导下, 实现学生素养能力水平的提升, 做到全面发展, 进而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新国民。

摘要:作为教育目标和参照体系的核心素养 (Key Competences) 对世界各国的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改革, 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出发点和落脚点, 并落实到课程标准中。我国正处于新课改的关键阶段, 以核心素养为教育目标的新一轮课改正处于“深水区, 需要集中精力推动课改进入一个高质量持续发展的阶段。在这样一个教育背景下, 通过以“素养”为核心的课程实施来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 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新国民。对通往新课改胜利的彼岸, 起桥梁的作用。然而, 如何通过教学来培养以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巨大的意义, 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程改革,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Z]2014.http://www.Moe.edu.cn/public files/business/html files/moe/s7054/20140/167226.html.

[2]储丽华.什么是核心素养, 为什么课改要提核心素养[J]人民教育, 2015, 10.

[3]陈琳.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J].英语学习 (教师版) , 2016 (1) .

[4]王珕.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山西教育 (教学) , 2015, 07:58-59.

[5]冀小婷.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 2016, 03:48-51.

8.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核心素养;培养;教学实践

一、数学核心素养概述

在当代基础教育中,核心素养可以看做是其灵魂,对核心素养体系的建立,也可以反映出当今社会中对教育、人才的需求,在各个学科中都有所体现。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来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思维性,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十分重要的。在素质教育改革中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需要针对全体学生加强培养,并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数学教学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学会应用和理解数学定律、公式、法则、概念等基础知识,掌握尺规作图、测量、计算等基本技能,其中更重要的是对数学基本思想的感悟和理解,并且通过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来积累经验。这两个方面实质上都是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对数学核心素养来说,也仅仅只是体现在高效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的。

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时候,自然也就会逐渐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将数学思想方法和本质很好地凸显出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仅只是需要学习基础知识内容,还需要加强对数学技能中蕴含的核心素养的感悟,这不仅仅能够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够加强对数学知识价值的体现。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加强

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严格落实。首先需要加强思考和理解小学数学的体系构建与素养内涵,同时还需要对探究路径、策略以及方法的落实。

(一)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深入解读

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是统计、测量、计算、认数等基本的知识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方法和思想,同时还需要再次认识数学的价值和作用。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首先需要对其全面、详细、认真了解和掌握,仔细地思考和分析每一道习题、每一段话、每一幅画的深刻含义,加强研究与分析生产知识以及其发展的过程,这样就能够准确地把握知识技能目标和内在联系,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教学内容实质的深入挖掘,这样自然就能够发展其核心素养,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将每一环节都落到实处。

(二)加强学生对技能和知识形成的理解

从本质上来看,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来自于数学知识技能中,但同时有超越数学知识技能。在形成、发展以及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都包含这个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基础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相关定理、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相关技能主要包括画图、测量、运算等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促使其了解相关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这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前提和基础。而且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自身也能够构建成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树立思想方法,对后期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对问题解决过程的讲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一方面主要是为学生后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在后期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加深,并通过在数学活动实践中对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应用,都有助于其应用意识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注重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是简单的过程,而是需要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严格地落实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无形”化為“有形”,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才能够真正地得到显著提升,最终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莹莹,朱丽,吴晓璐.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9):103-104.

[2]陈富珍.齐头并进 润物无声:论新时期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5(44):252-253.

[3]陈六一,刘晓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5):57-60.

9.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九

【摘要】核心素养是最近几年教育界关注的重点内容,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现阶段大多数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实施策略认识还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当中笔者首先通过查阅文献的方式对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进行了分析,并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一、引言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知识产出的效率也不断提升,以“书山有路勤为径”为指导思想的知识灌输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因为,即使学生穷毕生之力都无法将现阶段已有的知识学完,而在未来知识产出的数量也必然明显增多,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不断增多,知识储备已经不再是影响个人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会对学生的知识获得效率产生明显的影响。基于此种情况,我国教育部2014年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现阶段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已经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分析

在传统教育阶段,提升学生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以知识与技能为教育目的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影响。许多学者对于教学究竟应该教什么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最终认为教育阶段必须要引导学生形成能够支撑学生情感、心理以及终生学习发展的素养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核心素养包含多个层面的内涵,例如健康生活、主动学习、科学精神、人文底蕴、社会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的概念也是最近几年才被提出来了,现阶段大多数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缺陷,而对于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认识也不够深入。

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知识教育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主要是由于能力的发展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知识之上,而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理念与认知能力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大部分教师认为基础知识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往往以提升学生的知识量为教�W的主要目的。为了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的将学生的核心素养纳入到教学的全过程当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教学

从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来看,涉及到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发展,其中大多数能力的培养都必须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但是一直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课堂理论教学占据了主导地位,虽然部分教师也会为学生安排实践教学,但是实践教学的“质”与“量”往往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从而无法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基于此种情况,当前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进行缩减,并增加实践教学。在进行实践教学之前,教师还需要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到实践教学当中,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三)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几乎已经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唯一指标,这种评价模式对于学生的心理发育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影响,最终会严重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种情况,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即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而不仅仅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其进行评价。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期末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在本学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记录遵守情况等全方位的信息,并针对不同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对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调整。

四、结语

10.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十

摘要 首先明确指出高中生核心素养内涵,进而结合高中生核心素养现状,提出四点高中信息课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即:加强硬件建设,提高学生责任化意识;注重学科整合,提高学生创造性能力;推进信息教学,提高学生信息核心素养;渗透养成教育,提高学生信息道德品质。

关键词 核心素养;信息技术;云计算;信息素养;任务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9―0087―02

1前言

云计算是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产物,越来越多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利用云计算快速、便捷的数据存储和其他网络服务,力争实现互联网资源共享的愿景。在云计算环境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正在迎难而上,在教育教学中时常会出现学生违反信息技术规定等一些问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无法谈及学生的信息素养。那么,对高中生核心素养如何理解?

2简析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内涵

素养不仅仅是指知识能力,还包括个人的行为习惯、思想品质、修养情操等方面,具体可以分为知识素养、人文素养、语言素养等诸多方面。素养是知识、能力、思想观念等的综合。

2014年4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强调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素养、道德情操、情感态度、体魄素质,重点指出学生要具备文化底蕴,有责任感、有理想、自立自强,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创新能力。高中生核心素养就是指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具备各科知识、掌握基本解题能力、学会与人合作、自主学习、不断探究、勇于实践创新,在学习过程中有担当、有目标、有毅力、有理性评价和推断能力、有高尚的价值观。然而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令人担忧,有待进一步提高。

3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加强硬件建设,提高学生责任化意识 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前沿阵地就是微机教室,教室中硬件设备的补充、更新、优化建设是保障信息技术教学有效开展的必备条件,同时又是培养高中生责任感的关键手段。责任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学校优化微机室信息教育环境,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教学设备。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学习过程中,看到学校加强重视,自己上机操作自然就会小心谨慎、倍加爱护,严格遵守微机室的规范管理条例,做到互相监督、相互监管,共同维护微机室的文明环境,潜移默化地形成责任意识。具备责任感是高中生形成核心素养的基本条件。

注重学科整合,提高学生创造性能力 信息技术是学生实践中必备的技能,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常常只是指导学生操作程序和步骤,很少为学生创造机会展示个性化学习成果。要想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要为他们创造充足的空间和时间,指导他们整合语文、政治、外语等学科,制作个性化学习课件,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

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选择语文教材内容让学生自行设计课件,如《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让学生通过网络途径和信息技术,搜索与中国建筑有关的信息资料,将相关特征的文字介绍、图片视频展示等收集起来,并制作成课件;课堂中以若干个学生为一学习小组,对其通过资料收集而制作出来的课件进行展示、讲解。由于不同的成长背景、学习经历和性格特征,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审美观都有所差异,找到的资料也不尽相同,不会出现过于雷同的现象。经过汇总展示、讲解之后,学生对我国建筑的特征有了详细了解,激发了对我国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同时激发出对设计创造的热情,有效地提高了创造性能力。

推进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1)立足教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教师要立足教材内容,在传授理论操作知识和指导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操作时,巧妙地渗透人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如在讲述因特网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访问国内一些著名风景区的网站,在网上欣赏祖国各地的名胜古迹,感受中华大地的美丽富饶、地大物博、日新月异,进而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深刻体会到学习不单单是为了自己的成长,更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而树立主人翁责任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2)分层教学提高学生自主性合作能力。信息技术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坚持“生本”思想,依据学生的学情、性格等特点进行分层教学,通过任务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期望每位学生都有进步,达到信息技术学习目标。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性更强,必须要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相关操作,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一个必要条件。根据学生既有来自农村又有来自县城的特点,教师把每个班分成三层,使其分层练习、进行分层指导。对每层实行分组,一般每组六人左右,并且选出一个有兴趣爱好、热心的学生作为该组的组长,以组长为核心,完成各项学习活动。

学生学习掌握网页设计制作方法时,教师依据学生掌握的熟练程度布置三类作业:基础类即模仿毕业生制作的网页;提升类即参照往届毕业生制作的网页以及内容较为丰富的素材,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制作个性化网页;??意类即结合教师提供的主题,设计网页,要求具体格式,独立设计精美网页。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作业,既激发自主性,又互相帮助,培养合作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3)合理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辨别能力。在现代信息化时代,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思想,这些信息、思想会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网络中的信息有真、有假,思想也是有好、有坏,它们既可能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有可能带来消极的影响。为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合理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辨别能力,即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在信息化时代准确分辨真假、善恶、美丑、是非,接收那些对他们成长与发展有积极作用的信息、思想,主动避开那些消极的、无益的。

为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网络中曾经造成较大社会负面影响的谣言,并告知学生?τ谕?络中的“爆炸性”信息一定要谨慎看待,不能轻易相信,而是应当首先去求证信息真假,如果不能证明信息是真的,就不能相信,更不能传播。另外,教师还可以列举一些网络淫秽、暴力信息对青少年的身心、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案例,让学生知道这些信息内容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主动避开这些信息。

4)拓展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好本学科教学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优势,将课堂拓展至课外,对学生安排进行设计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如在教学“信息安全”有关内容后,教师进一步安排学生在家中利用所学相关知识,提升自家计算机的安全性能,并通过网络更加全面地学习、获取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各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途径危害到网络信息安全的?并积极查找相关的应对策略,对自家的电脑进行“安全升级”。这样一来,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安全能力都会得到明显提升,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学习过程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渗透养成教育,提高学生信息道德品质 有些学生不能熟练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还未能形成自主学习并应用信息技术的态度和能力,无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造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责任感还有一定的欠缺;还有一部分高中生掌握基本信息技术,但不遵守运用信息技术的规章制度,面对网络中的色情、淫秽、暴力、凶杀、反动言论等劣质信息没有表现为强烈抵制,而是无所谓的态度。这种思想情感模糊的状态,难免会让学生沾染不健康的思想,容易扭曲他们的道德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贯彻道德信息素养的理念,倡导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准则,不利用计算机网络做危害他人信息和网络安全、窥探他人隐私以及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事情。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正面引导学生养成安全意识,学会甄别和选择有意义的信息,有效地提升个人乃至群体的道德素养。

在信息化时代,即将迈进大学的高中生养成教育极为关键。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师要时刻监管学生接触的网络信息,引导学生养成面对不良信息时明辨是非的能力;规范网络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制自律能力;养成正确运用学校计算机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具备珍视网络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的优良品质。

4结语

11.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科 核心素养 能力 培养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素养指的是平日的修养。它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知识和能力等。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事实上,“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二、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代社会是快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不断变革的新时代。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教育将面临着比以往更大的挑战。

经过几年的素质教育,虽然我们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社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现在的教育,过分注重学生的分数,学校过分注重升学率,忽视学生德育和能力方面的培养。一个道德情感缺乏、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不会懂得关心他人的,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当代社会要求学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道德情感,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的追求,要求学生具备学习能力,为学生全面学习和终身学习做好准备,也要一定的创新精神。

三、从以下几方面培养高中英语学科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

1.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意识的构成因素,就是做人做事的品德,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从社会角度讲,要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社会公德,以及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从个人角度讲,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以及在个人意志、礼仪、正义感等方面的培养。还要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观,辨别真善美的能力。要增强思想性,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充分体现民族特点,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增强科学性,客观反映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确保课程内容严谨准确。要增强时代性,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根据社会发展新变化、科技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2.文化素养。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理解,比如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了解各国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不同文化和国家的人具有交际能力。对不同文化有包容,懂得尊重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也就是国际眼光或者国际视角,能够站在全球或更广阔的角度上看问题。对国际交流活动要主动参与。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unit2 An adventure in Africa这一课讲的是非洲冒险。旅游是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话题。在导入部分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旅游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本课话题的兴趣。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一些阅读方式和阅读策略,深入了解这篇文章。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作者在非洲旅行所经历的事情,了解非洲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渴望,培养他们的学习和探索精神。

3.语言能力。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包括学习策略,语言知识,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学习每一部分的方法不一样,不同的学生学习的方法也可能不同。要鼓励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

其次要教授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篇的学习。对英文单词掌握正确的读音,扩大词汇的识记和运用,教师可以设计一定的场景,使学生客观形象的学习语法。运用不同的方法教授学生语篇的阅读和理解。从而可以通过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英语这门科目实践性很强,我们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学生只有自己去感知、分析、理解、体会,不断地去练习,最后才能去掌握和运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情景,给学生营造一定的英语氛围,教室的布置多使用英语。课后可以设置英语角,鼓励学生参与,多说多交流。在课堂上,要建立很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既能轻松愉快地学英语,又能积极主动地学英语。对于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以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最后要培养学生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的主体作用,教师启发、引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比如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整个语篇分析,让学生深层次理解文章,掌握课文内容,并且总结阅读技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4.思维素养。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分析、推断和解决问题。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对英语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同样的重要。逻辑思维能力就是能够通过基本的概念对所学东西进行思考的能力,学生在具备逻辑能力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想就是指在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问题的时候,寻求多种途径探究问题,例如,在单词教学中,每个单元的word power 部分的单词都是同一类型的,记忆这类单词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联想记忆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降低记忆难度,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整体认知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学模块而unit1 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 这篇文章时,这篇文章是一篇新闻报道,是一个男孩神秘失踪的事件,其失踪的原因可能是与外星人有关。这个话题学生比较感兴趣,在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设定悬念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分析这篇文章结构,从而发现新闻报道类文章的特点。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讲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锻炼,把思维能力培养与语言知识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英语和掌握英语进而合理正确地使用英语。教师要教导学生有意识地了解英语学习的词汇、语法和文化差异,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更加有效地学习,进而提高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

5.交际能力。学生学完英语能够以口头和书面方式清楚有效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明确自己在团队中所承担的任务,并努力完成,共同承担责任。要具有灵活性,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愿意作出必要的妥协。有团队合作精神,对团队活动积极参与。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环节让学生练习。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学生的培养既要符合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又要考虑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2011.12.28.

12.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十二

一、外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和内涵

通过许久的探索, 外语学科的专家们对外语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该成果从新课改中的“语言技巧、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五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变成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不同维度来组成外语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四个维度所具备的不同独特内涵, 可以综合外语教学的整个过程, 主要通过教育的目的、教学的主体、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教学的方法等不同方面来体现不同角度的特质。这样, 不仅体现了外语学科自身所具备的内涵、独特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 而且还包括外语这一门作为普通学科所具有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品德的特质, 通过这种方法, 能够更好地显示语言运用能力, 并且更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 语言能力

通常我们所说的语言能力指的是通过使用语言以听、说、读、写、看等有效方式来进行理解和表达的一种能力。而这一能力就是在外语学科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能力, 是外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一方面。例如,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通过观看图表、数据来获得所需资料。通过“看”这一语言技巧可以理解并获得语言意义。通过语言能力的培养, 学生不仅可以完善自己的语言技巧, 而且还能够通过传递语言意义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 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主要指的是个体对中外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知, “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包括知识、观念、态度和行为的品质。”在外语学科素养中强调要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出发, 对文化意识进行重点培养。

(三) 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在外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十分重要, 它是最贴近学生核心素养中个性发展的一个维度。通过思维品质的提出和深化改革, 可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 这一维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四)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指的是个体通过主动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拓宽学习外语的学习渠道, 积极采用学习策略, 使得学习效率不断提升的一种品质。因此,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 学习能力和学生核心素养是息息相关的。

外语学科核心素养紧紧围绕着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它们之间的联系, 可以有效地说明通过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各方面的培养和研究, 为下一步制定外语课程标准的各个方面奠定了基础。

二、高校学生外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 外语教学的本质观

在外语学习中, 外语作为一种语言是“学得”还是“习得”这两种观点一直备受争论。外语的习得论指的是:认为个体获得英语就像儿童掌握母语一样, 是一种先天的, 自然而然就习得的一个过程。而外语的学得论指的则是:认为外语需要通过教学手段来对语言结构进行有意识的学习和运用。而这两种观点实际是针对不同语境得出来的。因此, 我国的外语教学基于语言学得论。所以,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教学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这两种核心能力, 来进行学生思维品质的构建学习。而且通过外语课程中外语文化的学习, 培养学生外语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维度, 使外语学得观更好地内化。

(二) 外语教学主体观

在外语学科核心素养中, 要培养学生从具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到具备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通过新课改, 中国的外语教学正在进行全面的深化改革,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理念的同时, 也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外语教学思想。外语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思维品质这一方面了解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都具有独特的思维能力。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要强调个体的思维灵活性、创新性等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将外语教学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机结合, 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高校学生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

(一) 确立核心素养阶段性的要求

高校学生外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不能只停留在文件及口头上, 最主要的是具体的操作, 但是, 在实践的操作中, 教师的具体践行也有很大的难度。所以, 教师在外语教学中, 在政策层面上, 可以将核心素养阶段性的要求及指标提出来, 根据要求及指标, 教师实施外语探讨教学。在外语的课程标准中, 无论是文化品格和语言能力, 还是学习策略, 都应该具有相对应的要求。在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课程标准中, 对语言技能与语言知识目标, 都应该设定管理阶段性的具体要求, 使发展思维品质既具象化, 又可以操作。

(二) 观念转变与能力提高

教师必须转变外语教学的观念, 才能够培养学生外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外语教师对外语学科的重要性应该从意识上进行了解。懂得外语学科对培养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应有作用。了解教学与外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所以, 教师应该转变外语教学的观念。

教师在转变观念的同时, 还要提高能力, 新的观念要求教师自身及培训部门都应该进行改变。教师在将核心素养概念介绍的同时, 应该将培养核心素养细化, 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 介绍培养核心素养的案例, 使教师能够感受到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 从而有效增强教师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 不能对传统教学理念机械地套用, 更重要的是要综合语言哲学整合新的教学理念。在整合教学过程中, 要以人为本,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通过有效的指导,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从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也能提高学习质量。通过高校学生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摘要:英语对学生来说是一门既重要又难学懂的课程, 因此, 在英语学习中, 教师的培养方法十分重要。通过分析高校学生外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总结出英语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为首要目标。并且从根本意义上对英语教学进行改革, 要将大学英语教学升华到大学英语教育的高度。通过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把大学英语教学和素质教育联系起来。通过良好的大学英语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技巧, 而且能够从学生的认知能力、主体的意识和文化素养等多方面进行培养。就高校学生外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校学生,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邵朝友, 周文叶, 崔允漷.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 2015 (8) :14.

13.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十三

衢州中等专业学校刘小军

关键词:理念素养实践

面对未来的挑战,今天的学生要培养哪些核心素养?才能使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传统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语言能力、数学素养、学会学习、问题解决能力。现代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国际视野、信息素养、创新与创造力、社会参与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接下来,我根据自己所学所看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思考。

一、理念转变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核心素养不是某一个素养指标,也不等同于几个素养指标的简单相加,而是各素养在面对具体问题情境时发挥的合力。,因此在实行核心素养的培养的时候一定要时刻保持全面的思考,不能只看见部分而忽略了整体。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是指中职学生应具备的适应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其获得全面培养、成功就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中职学生核心素养问题关系到中职教育“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是中职学校办学方向的关键所在。培养和发展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也是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职业教育影响力的迫切需要。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有助于进一步推进中职学生的科学发展,培养出健康发展、幸福生活、成功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教育应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借助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我们应具体研究学生,探究他们的政治角色、社会责任、人性品格、素养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成长的潜质和可能性,注重理想信念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突出终身发展的理念,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当前的学校教育就如有人所说:“老师,对不起!我把您教的都还给您了。”不能不引起大家的思考与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二、教师综合素养提升

学生核心素养备受关注时,我们不能不关注一个问题,即教师的素养。因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互联网时代,对教师自身综合素养要求更高了,因为学生除了在课堂获取知识,还可以在课外或通过网络获取知识。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提升责任感与幸福感。核心素养在教科书中呈现的隐蔽性与拓展性,教学目标中素养目标的模糊性与延续性,以及学生评价指标的内隐性与动态性等,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充当新课程改革理念研究的参与者;教师要继承已有的改革成果,要主动将学生核心素养转化成“可教”的内容;又要做好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教学衔接,因此要做基于核心素养课程教学目标的缔造者,而非原有课程教学目标的执行者;教师要做课堂教学评估指标的改良者,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相应评价标准,对学生评估的现有指标进行改良和优化,开展个性化学习诊断与“学会学习”专门指导。由此可见教师素养提升随着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也显得刻不容缓。

三、着力教学实践

我认为,课堂就是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我们教学中的“三维目标”,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先从生活背景中开展预学,渗透核心素养。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老师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入新知的教学,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探究活动中组织互学,渗透核心素养。

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讲解的形式,学生很好的理解了教学难点。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等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一系列有意义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思维这一所应关注的核心素养得以彰显。

14.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篇十四

核心素养

[摘 要]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内容。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的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将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更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原有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活泼有趣,丰富多彩,也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在开展和实施语文教学,要努力开发与时代和本地区相适应的微课型课程资源,并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微课; 开发利用 ;核心素养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微课开发原则

当前的微课资源构成比较单一,大部分为某个知识点的学习片段,无法体现出课程的整体性,对学生的系统性学习非常不利。微课开发应整体设计,构成系列而不是零散的单一的课程。微课开发中不但要遵循系统性原则,比如在阅读写景散文中,教会学生品味词语、赏析修辞、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描绘景物等一系列的方式;在阅读叙事散文时,培养学生利用时间、空间的转换,通过词、句、段梳理文章结构的方法与能力,以及赏析各种描写手法的能力,还有加强对抒情、象征、对比、伏笔、想象、联想、夸张、衬托等手法的感知、体验,学习文言文翻译方法、积累多类文言词语的方法等,另外,还要能够体现出聚焦性的原则,也就是短小精悍的原则。微课一般时间为10-15分钟,因此在开发微课时要严格控制时间,设计的课程内容要精炼。单个语文微课的设计要与语文知识点以及语文素养点相对应,使其发挥语文微课的教学效果。基于核心素养的微课开发还需要遵循情境性原则,要注重构建主题明确的教学情境。在开发时要注重保持学习的特征、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课程内容四要素之间的统一,而且在实施中也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充满学习热情。

二、基于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微课开发流程

1.基于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微课的前期分析

现在的教学设备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由原来的黑板加粉笔转变为多媒体与交互式白板的设置,微课的开发和应用离不开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在微课开发时,对微课采用何种方式、形式要合理选择,为后续的开发做准备。然后分析学习的特征、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课程内容。再对学习者的情况深入了解,着重了解他们的已具有语文认知水平与风格,以及学习需求、信息化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状况。经过了解,为微课的设计提供依据。微课的开发是对某个知识点的开发,因此要分析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作用以及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弄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微课的开发也需要分析课程目标,以指导整个的微课开发的进程。在分析时首先要掌握每个素养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点,并融入语文核心素养。其次应深入研究学科核心素养,同时还应分解与表述微课的教学目标,把初中语文的核心素养点一一对应微课目标,以保障制定的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的知识与认识水平相一致。

每个功能区下设有多个子模块。微课实施平台界面的设计要色彩鲜明,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还要简单易懂。在使用微课时可以作为课堂演示的补充,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它进行预习和复习,教师还可以按照本校的特点进行拓展开发。

2.基于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微课的评价

不同类型的微课的评价标准也是不同的,但是在进行评价时首要应关注其能否聚焦在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课程目标与初中语文微课的相关内容。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微课过程中,而且基于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微课评价还应贯穿于微课设计与开发的整个过程之中。微课的评价是对设计与开发过程的评价。微课的评价还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与结果实施合理评价。其过程还应包含学生学习态度与语文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参与学习的情况和学习结果。评价方式可以多样化,并把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更好的为微课的开发服务。

三、开发和利用微课资源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中使用微课作为教学手段,虽然具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实际运用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微课的短视频设计不需要过于精美。一些教师看到了微课在教学中的优势,对视频的设计追求华美,不免本末倒置。微课只是课堂的教学手段之一,不能将教学任务全部侧重于微课,而忽视了课堂教学。在教学中不需要用花哨的视频过多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力求简洁明了,立意鲜明,主题突出。教师在运用微课教学时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能让微课程喧宾夺主。

其次,微课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辅助手段、教学方法之一,教师不能使用微课教学而忽视其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过于依赖微课教学,要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将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使用,达到1+1>2的效果。

再次,微课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学生自学,这就存在学生自制力差而不能发挥微课优势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采取一些强制的手段,比如给学生一些思考的问题,或者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讨论。

综上所述,微课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实践中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微课的优势与弊端,开发和利用微课资源和课程时要认真分析和研究,选择合理的教学资源,并对所选的知识内容进行设计,让学生能够通过微课的学习有所收获,从而准确地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避免错误,将微课与其他的教学手段有效结合,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语文知识,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5.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科书 篇十五

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与完善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基础性素养,是学生个人终生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个体应具有的能力基础和起支撑作用的素养,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修养和能力。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甚至把核心素养视为基础教育的DNA、人才培养的指针。但核心素养不能说成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指向人本身,唯有人,才可以用素质与涵养(品格与能力)、素养及其程度或水平来衡量。核心素养不能用来衡量或修饰学科。学科以知识、概念、原理体系来表征,学科可以达成某些核心素养,但不能说学科具有哪些核心素养,泛泛的“学科核心素养”一说,是非科学的不严谨的说法,不足以成为学术用语。

不宜说“学科核心素养”,但学科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上意义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显然离不开人文学科,科学素养也显然离不开科学课程。只是任何核心素养都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可以完成的。任何学科都有其对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共性贡献与个性贡献。比如,科学课程除了主要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外,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进其他素养如人文素养、艺术素养的发展。这就是共性贡献。特定学科的育人价值最重要的是在于对特定核心素养的独特或个性贡献,这是需要不断明晰化的过程。又如,历史学科对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就是历史学科对核心素养的独特的、个性化的贡献。而学生对人地关系的正确处理的素养,显然,是地理学科的独特的、个性化的贡献。只有明晰本学科在特定核心素养形成和提升上的教育意义,揭示学科与核心素养的内在关联,才能发现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贡献,主要通过学科的具体化———课程教材与教学来实现。其中教科书又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教科书是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最重要的举措和手段,是课程标准连接教师和教学的桥梁。教科书不仅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活动指南,也是教师、甚至是广大家长评价学科结果的重要工具。教科书质量直接影响课程标准的实现程度。没有恰当的教科书,不论课程标准如何充溢着核心素养,都不能保证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呼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科书。

上一篇:小学生科学习惯早养成 科学论文下一篇:数学教师教研能力总结